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司可视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工科 勤工助学 精细化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学校通过社会资助、校友赞助的方式提供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资助,给广大贫困生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费,帮助其完成大学学业,为维和和谐校园[1]做出了较大贡献。实验室勤工助学有技术型、创新型、管理型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岗位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提高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探索精细化管理,实现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1.实验室勤工助学岗位存在的问题
1.1工作内容单一
为鼓励贫困生自强、自立意识,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学校规定按岗位结算工资,120元/月,每人每月至少工作25小时,其中5小时为义务工作,这样容易出现人浮于事混时间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学校将助学金评定与勤工助学挂钩,提高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积极性。在实验室,打扫卫生和修理仪器设备等往往成为勤工助学内容,时间一长,学生流失严重,还出现很多同学外出打工现象,做家教或临时促销,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增加社会阅历。
1.2工作时间不易调整
大部分学生利用周一至周五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但由于工科学生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相对较少,到月底又面临工时不够的压力。另外,实验室存在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必须在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工作,我校两校区办公,就存在老师与学生时间不匹配的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了勤工助学时间,降低学生工作积极性。不少同学反映,图书馆晚上可以上班,可以补充工时,实验室就不能。
1.3缺乏专业引导
由于我校在市区和郊区两地办公,大一到大三在郊区,大四和研究生在市区,因此在专业上,低年级学生没有得到高年级学长很好的引导,对专业认知度不高,导致对专业缺乏兴趣,自然对实验室工作缺乏动力。如果有研究生和大四毕业生在实验室,甚至晚上也能参加工作,还能进行学术探讨,工作氛围会大大改善。对学生专业引导,光靠课堂和教师远远不够,更主要是靠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实验室恰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对实验室勤工助学的改革与探索
实验室属于专业型岗位,这不仅需要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自我管理的自主能动性,也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随着社会化分工的日益细化,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由主要从事劳务型、服务型、事物型工作岗位逐渐向从事专业型、技术型、管理型工作岗位转变[2]。同时,高校更加应该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注重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将学生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勤工助学实践相结合,并将勤工助学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实现了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经济资助三者的有机统一。工作类型上应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发展。
2.1结合学校发展,强化学生管理团队建设
学生是勤工助学管理和参与的主体,学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凸显勤工助学社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好的勤工助学管理精英团队。
近几年来,我校开始实施从教学型大型向教学研究性大学的转变,尤其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带动学校各项改革和发展。教师带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可以作为教师考核项目之一,因此大大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立项项目。
学院从2009年起,成立节能车社团,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通过组织面试,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其中不乏有很多是在实验室勤工助学的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时间由学生调节,再加上有专业老师和研究生带领,已参加两届本田节能车大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形成了勤工助学优势品牌,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不能只是“等、靠、要”,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咨询指导老师,拓宽组织成员,同时鼓励非贫困生参加,从09年至今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竞赛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15项各类奖项,这些学生大部分是贫困生,可谓硕果累累,一项专利正在申报过程中。
2.2加强指导,转变学生勤工助学观念,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要转变学生勤工助学是为了赚钱的观念[4],鼓励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将勤工助学与学生就业创业有机结合[3],根据学生的潜能、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及早定位,指导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体系建设,根据未来规划需求选择勤工助学岗位,实验室是属于技术类和管理型相结合的岗位,致力于继续深造,想在专业上有建树或者想以后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的同学可以参加。
引导学生结合勤工助学岗位,把职业理想、社会理想、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勤工助学活动增强职业适应性。引导他们把勤工助学岗位的实践与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联系起来,鼓励他们把握学业、思考就业、勇于创业[1]。
3.结语
实验室只是高校勤工助学的一部分,但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到人职匹配,激发学生活力和创造力,这不仅依赖国家、高校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更要研究岗位以及学生特点,走可持续发展模式,走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路子,才能勤工助学达到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开春.当前高校勤工助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4:69
[2]牛京平.浅谈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2,3
作者简介: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SWOT分析;公司化
近日,复旦大学投毒案再次进入公众的视角。不仅引发了公众对高学历人才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的必要性的探讨,同时也对复旦大学以及所有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问题的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高等学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然而,辉煌的成绩下面也埋下了大量的定时炸弹。我国高等教育问题频出,内部矛盾不断激化,这些已经严重阻碍了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后扩招时代大学实验室的管理公司化模式进行梳理与探讨,并据此对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目前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大都实行院、校两级领导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从纵向上看似乎分工明确,权责明晰。然而,实际上这种管理机制缺少严格的问责制。不出问题则已,一旦出现问题或重大事故时,中国时的“推脱责任”便是护身法宝。责任一级级推脱下去,最终受到惩罚的只是一些小角色而已。从横向上看,这种管理机制容易造成拥有丰富设备资源的学院独霸一方。这一方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与使用低效;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学校管理机构的臃肿与管理低效;而且这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交流与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工具探讨如何借助外部企业来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分别是由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的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所谓SWOT分析,亦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公司化的优势(Strength)分析
引进外部企业进行高校实验室管理,其优势主要是第一,一般企业都有严格的管理法规,健全的管理体制,超前的管理文化与服务理念,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与人文关怀;第二,公司责权分明,所有项目都有明确的负责人,问责明确到位;第三,高效的办事能力,是企业盈利与生存的根本,是企业立足变幻无常市场的制胜之道;第四,企业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调度一切有利于高校与企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力量与资源。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公司化的劣势(Weakness)分析
外部企业进行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劣势主要表现在:首先,能够竞争参与投标学校实验室管理的企业应该是一些高技能型企业,要求公司具有一大批能够进行实验室管理与操作的技能人才,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其次,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企业研发的一些试剂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科研任务中,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企业都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减轻财政负担;再次,在我国目前的行政氛围里,企业想要在高校健康持久地运营,还要面对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困扰,这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第四,高效运用并整合全校的实验室资源,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整合、协调及应变能力,这样会影响企业对其他方面的投入能力。
三、高校实验室管理公司化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
首先,高校实验室是国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对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各种形式投资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积累所形成的资产,是整个社会国有资产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实验设备的大幅度增加,追求实验设备投资的高效益、寻求提高实验设备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专门针对高校实验室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目前尚未明确,只能参照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规定执行。”因此,高校对实验室如何管理拥有自主选择权。
其次,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粗放式的管理已经不符合时展潮流。高校已经不能保持自己“象牙塔”式的独立办学特色,高校已经与社会交融在一起。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管理绩效,降低高校行政运营成本与精力投入,还可以将社会竞争意识带到高校,增强学生的生存与竞争意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公司化的威胁(Threaten)分析
高校实验室公司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体现在目前中国的高校完全是一个权力与利益的博弈场所,官本位氛围窒息着每个个体。权力、地位与利益挂钩,一定的管理权力,意味着相应的收入与社会地位。因此,对高校自身来说,精简机构无异于“割肉”,实行艰难。对,外部企业来说,进入高校这个未开垦的土地,人生地不熟,处事碰壁常见。
高校实验室公司化不是将高等学校公司化,使高等学校笼罩在浮躁的商业氛围之下,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高校实验室的高效管理,降低学校实验室管理成本与机构臃肿。高校依旧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与科学研究的机构,依旧保持它的相对独立性。这不仅满足学生、教师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同时还提供教师与学生使用实验室方便性与规范性。这里没有人情世故,一切都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主,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参考文献
[1] 孙晓霞,赵光烈,殷宏斌.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第7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公司化管理;概念;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35-01
所谓,公司化管理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在班级虚拟一个公司化的职业环境,用类似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用类似企业的考核标准考核学生,让学生及早找到自身与就业的差距,从而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提高学习动力,最终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以企业管理为导向,使学生毕业后可以零距离地过渡到企业员工角色中,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关键问题。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中职院校科学公司化班级管理实践的开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班级公司化管理的概念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中职院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级公司化管理”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欢迎。所谓班级公司化管理,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吸收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模拟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人事考核制度和企业文化活动等,营造职业化环境,开展相关的班级管理活动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但是何为班级公司化管理呢?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充分关注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重视健康的动机培养,形成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引导学生职业的自我实现,符合“马斯洛动机理论”。“班级公司化管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智能结构在不同的岗位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力求通过模拟的岗位训练寻求能力的全面发展,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符合“多元智能理论”。,同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有浓厚专业气息和职业气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等等。这就是所谓的班级公司化管理,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正确认识职校班级公司化管理的必要性
不言而喻,职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开展班级公司化管理过程中,首选要正确认识班级公司化管理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目前,我国待业人员数量远大于社会所需岗位数量,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由此出现了一个岗位多人争的现象。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学生的毕业择业能力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职校学生在无学历优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校全方位的培养。适应社会所需,掌握一技之长,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择业添加砝码。职校学生大部分对企业只是一般了解,而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几乎是学生了解食业的唯一途径。而企业的员工规范及生产质量管理、用人标准等是学生将来就业及促进自身发展所必须了解的,职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是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对职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作用举足轻重,学校以合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努力解决好理想、能力和方法问题,把职业意识教育贯穿于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学生积极的职业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枯燥的说教中。同时,通过班级公司化管理有助于班级凝聚力增强。公司化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转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各层次的管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意识。同时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在班级公司化管理模式下,学生实现了自主管理,一般实务都让各个部门自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企业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实,班级公司化管理的优势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从而有助于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的培养。
三、班级公司化管理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