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教学重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47-01
体育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掌握的情况如何,决定着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掌握的明确、系统,对个人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因此对这方面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何谓体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1、体育教学中的重点
首先,无论是理论课还是体育实践课,都要有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是写好教案的首要问题,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出发点,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技术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发展与培养能力目标等四个方面;新课程标准把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化为: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目标的具体明确是捕捉教学重点的“源头”,因此,要准确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首要问题是深刻的分析、理解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中的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重点通常是技术动作比较细腻、解决难点问题的基础、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性和系统性。如:在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传授学生四个八拍的动作过程中,通常手型的控制与变化、手臂的伸直和运行路线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结束动作与起始动作的衔接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反复的突出强调,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从而主动的确立正确的动作整体概念。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会随着教学的进程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重新生成和确立,在接下来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来源中会进一步阐述。
2、体育教学中的难点
体育教学中的难点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领会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学对象来说的。一般难点比较复杂、深奥、学生难学、教师也难教。表现在学习效果不好,经过反复的练习都难正确的掌握的地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经验的累计及学情等的综合分析能够预知的。
3、重点、难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重点、难点问题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这个问题解决的即时和有效,就能够迅速提升体育常态课的质量和缩短全体学生自我动作构建的时间,从而提高运动效果。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随着条件的改变,不乏有时二者统一。一般来说,两者又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解决了难点,方能更好的领会重点,进而能对教学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
二、重点、难点的基本来源
探源问题,是掌握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准确把握、即时抓住重、难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重难点来源一:教师要认真的钻研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大纲中的单元教学计划,具体落实到确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该项教材与不同年级的衔接与联系;把握住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源二:认真的备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身体活动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的放矢。来源三:根据确定的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每次课的重点与难点。来源四:认真钻研本次课的技术动作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抓住本次课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之处,这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解决重点、难点的基本方略
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
根据重点内容的基础性、关键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内容要突出强调,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详实的理解,语言要干练,直述要点,文字描述、概括性要强,动作示范要准确,尽量做到边做边讲解,可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等方法,总结出规律与方法传达给学生,要做到“授学生予渔,不要授学生予鱼”,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对细节动作要每次课都要练,关键性的技术动作环节要堂堂练,不要搞突击性的练习,那样解决不了重点内容问题。另外,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加强重点内容的共性和个性的处理,这样问题的解决在深入和全面具体。
2、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难点
难点的突破,首先要解决好重点问题,重点问题解决的好,难点问题也就会很快的迎刃而解。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以攻破的阻碍,从学生的心理上就存在对问题的抗拒,教师要有敏锐的思维,灵活的方法的运用。对难点的问题要分析划分成环节或步骤,一环一环或一步一步的解决,直至突破要害。在其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撑和鼓励,多变化练习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要给予即时的评价、指导和关注,增强综合因素对难点问题突破的的力度,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要关注重点、难点问题的个性化和时间化
随着教学的进展,对同一个教学对象或团体,内容的重、难点会发生变化的,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和捕捉。不同的个体对象有的时候,难点则不同,教师要重视区别对待的原则,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的同时挖掘,不要拘泥在统一的方法上,因人而异,因问题而施法,这样重点、难点问题才解决全面而有效。
综上阐述的三个层面,使对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思路,对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个人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具有一定的帮助促进。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
[2]何劲鹏.生命视域中体育教学的哲学思考[J]体育学刊.2006.2
摘 要 本文根据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以及与本校及周边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体育教学及学生身心发育现状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同时根据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综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着重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希望可以对基层体育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重点
通过与本校及周边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不难发现,就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大部分体育教师虽有一定的想法,但却都不够全面,下面本人就结合本校及周边小学的实际情况就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重点做以下深入的分析。
一、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体育教学及学生身心发育现状
(一)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选择不符合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
根据对本校及周边地区小学教师的走访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校体育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年来未有大的变化,而过去几十年学校体育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大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而这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且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小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趣不足
上节提到过很大一部分学校多年来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一成不变,而传统体育教学多以填压式教学为主,不容易被学生很好的理解并吸收,且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生大多生在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生活中习惯家长把所有事情代劳,而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运动强度,这些平时没有在生活中得到过锻炼的孩子在最初接触体育教学时难免会怕苦、怕累,继而想要逃避。
(三)小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众所周知,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学校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学年限与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大多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熟悉的教学流程,而这些教学模式或流程则是适用于应试教育的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吸收率低,且容易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下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这显然与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不符。
(四)小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小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不仅没有随之有相应的提高,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生将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用于玩电子游戏,导致参加户外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2.大部分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孩子的课余时间自作主张的替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剥夺了孩子本就不多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家长们也越来越注重孩子的饮食,同时又因大部分家长缺乏正确的饮食观念,认为孩子有营养的东西吃的越多越好,容易使孩子摄入热量过高或引导孩子厌食,长期下去,极易导致孩子出现肥胖或营养不良的极端状况出现。
二、根据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要求明确小学体育教学重点
(一)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项目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今后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作为其教学重点之一。
(二)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小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
前面提到过,当前我国小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素质教育明确要求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其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实现提高学生整体体质水平的目的,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只有选择符合当前学生身心发育现状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才能更好的使其这一作用得到发挥,从根本上使小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得以提高。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向,要想使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那么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体育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当前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及兴趣爱好。2.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年龄及身心发育特点的阶段性教学目标,使整体体育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大大提高。
(四)重视小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取得良好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第一节提到过,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素质教育也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尊重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及时正确引导,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开发,为其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欣元,董理峰,张倩,顾正东.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2] 常会丽.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师资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围绕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强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在基层体育教师面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时有所助益。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教学 现状 教学重点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
1.当前小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下降
(1)小学生肥胖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肥胖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2)小学生近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近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3)近几年,我校学生在流行性疾病抗病能力方面也大不如前。(4)部分学生因挑食导致营养不良。以上几个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学生群体中都是很普遍的,若不加以重视,在不久的将来这将逐渐成为导致国民整体体质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日常体育教学活动改善学生体质水平现状,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
2.部分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不高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不符合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2)部分学生体质水平较差,无法承受正常的体育运动强度。(3)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这些压力来源于文化课学习、过多的留学作业及家庭作业,以及各类辅导班特长班。(4)青少年学生过度迷恋电子及网络游戏,而无心参与运动量较大且趣味性相对较低的体育教学活动与正常体育运动。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现体育教学活动一系列设想的基础与保障,因此,对于基层体育教师,尤其是需要面对刚接触体育教学活动时间不长的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要求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
1.体育教学活动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推广力度很大,素质教育也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但据本人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仍旧习惯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放在首位。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1)应试教育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依然存在着较大影响力。(2)由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考核机制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简单、粗暴”,相比之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影响并没有以体育考核成绩的形式明确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部分学校领导与学生家长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设置意义与收效产生质疑,这样一来就导致部分教师急于体现体育教学的成果,而选择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体育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上对师生角色的定位不准确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要求也逐渐清晰、明朗起来,素质教育在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较应试教育体制下可谓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几乎所有基层体育教师都是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走过了我们的学生时代,因此,即使是我们当中最为年轻的教师也对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有着一定了解。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通常扮演着教学活动的中心与主导角色,在这种角色定位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之不同的是,素质教育则要求基层教师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活动一系列的积极意义。而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师生角色定位依然没有彻底转变,如不及时完成师生角色的转变也将会对之后的体育教学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相关应对措施及后续教学重点
(一)以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体质水平下降的体现包括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越来越高,而其抗病能力也越来越差,若学生的体质水平得不到有效改善,那么必然会对其将来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基层体育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将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为其将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体育教学活动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一切美好预期与设定,而当前小学生却恰恰对体育教学活动缺乏兴趣。因此,为实现体育教学的一系列积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性强的体育游戏、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与兴趣点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最终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挖掘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因成长环境、先天条件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这也就是说,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所有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失公平的,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据此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快乐体育 体育教学 淮安市重点中学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幸福体育”,不仅是为满足人的本质需求而创造的体育运动正价值,也是人们追求的自信快乐生活方式,幸福体育具有普世性与普遍性、公共性与公开性、休闲性与愉悦性、独立性与多位性特点;在此之前“快乐体育”是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一种教育思想。在淮安市重点中学实施快乐体育的意义重大,不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体现,还可以与科学的指导理念相结合,培养身心兼备的人才。
1 研究对象
开明中学、外国语中学、盱眙中学、涟水县郑梁梅中学、车桥中学、金湖中学、涟水中学、启明中学等8所中学600名学生 ,30名体育老师,20名校领导。
2 结果与分析
2.1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情况调查
2.1.1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内容情况调查
淮安市重点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新颖情况只达到23.6%,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和加强,因为教学内容的新颖度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体育教学内容的编排合理性较好,能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但要继续保持和不断带动更多农村重点中学的教学;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65.7%的学生认为能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2.1.2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调查
淮安市重点中学只有46.7%的学校体育课采用的是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超过一半的体育课采用了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快乐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2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中学生练习方式编排情况调查
在练习方式方面,学生喜欢游戏类的练习方式,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游戏要有针对性,特别是与他们生理心理特点相符的益智型游戏。
2.3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模式下的师生关系调查
君臣式的师生关系普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只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这与快乐体育教学中朋友式师生关系不符。
2.4淮安市重点中学领导对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调查
领导对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视度较高,认识到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样的举措不仅给学校师生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大大调动了老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且给非重点中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应继续保持。
2.5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配置情况调查
器材配置基本符合快乐体育教学的要求,器材供应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尽量使器材和其它设备的供应能够满足快乐体育教学的需求,为快乐体育的实施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另外,课外活动时,如果学生有需求应尽量提供,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有运动的积极性和满足感。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缺乏新颖度和吸引力,未达到快乐体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中练习方式基本上从快乐学习出发,而且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快乐体育教学的要求。
(3)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师生关系趋于专制型,必然影响快乐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4)淮安市重点中学领导对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器械配置基本符合快乐体育的要求,应继续保持。
3.2建议
(1)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内容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教学内容充满吸引力。
(2)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方法要多采用不同的、多样的、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的,让学生感到快乐,在乐中学。
(3)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加强改善,努力做到师生之间的朋友式关系,不断加强师生的交流和合作;另外,做的好的方面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布特,王庚勇.幸福体育的哲学考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
关键词:体育兴趣 高职院校 培养
体育教学是学生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潜在能力的重要课程,在高职学生素质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学生对体育运动逐渐失去了兴趣,这里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问题,同时还包括教育体制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化高职体育培养的目的性,就成为了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从高职体育教学兴趣缺失的主要因素出发,简述了以职业素养和硬件建设为基础来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并详细的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改革的具体措施。
1.高职体育教学兴趣缺失的主要因素
1.1教学中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高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能被体育项目或课程所吸引,没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引发了对体育兴趣的缺失。高职体育教学中往往以身体能力或职业发展需要为前提制订相关的体育学习项目,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权力,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能否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至关重要。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和学生素质培养为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1.2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的缺失
体育教材的内容应与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目标保持一致,既强调娱乐性又突出竞争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然而现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缺乏体育兴趣的指引,课上的理论教学和活动教学都缺乏趣味性,造成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学习。同时,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也比较薄弱,学生在学习体育过程中,没有得到自身的感悟,这里包括:快乐感、成就感、竞争感、满足感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强化学生的求胜心态非常重要,只有通过竞赛才能够让学生对体育竞技产生兴趣,进而体验到满足感,促使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断的得到巩固和发展。
1.3体育课程的类型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兴趣培养过程中,突显的是普通体育课程往往没有专项体育课程的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造成学生不能直接理解体育运动的实质,同时课上内容较多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所以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类型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关键因素,专项体育课的设立势在必行,并且专项体育课程的开设必须坚持系统化和周期化,以此来使学生不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有效的促进体育兴趣的提升。
2.职业素养和硬件建设是提高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
2.1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是体育课程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从自身出发,随时随地以自已的行为、心理、思想等品质来影响学生,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并针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以专项体育教学为重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系统,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并使学生喜欢教,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和巩固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喜欢体育课程,达到兴趣培养的目的。
2.2体育教学的硬件建设
体育教学的硬件建设是体育兴趣培养的基石,高职院校在体育设施建设上必须加大投入,如果没有好的场地和器材,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运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体育硬件建设上一定要选用良好的器材,并且建设功能齐全的活动场地,为体育课程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环境,同时利用多种现代设备进行教学,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通过直观演示和原理分析来对体育运动进行讲解,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专项体育活动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3.高职院校体育兴趣培养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注重理论教学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是重点,但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往往提不起学习兴趣,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关,理论教学一定要进行改革,以体育名人、体育精神、体育理念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突出体育伴人成长的成功之路,强化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理论教学培养兴趣的目的。
3.2提高准备活动的兴趣
体育活动课上,教师应向学生讲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注意事项、难点、要求等,并让学生对活动的主体思想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突出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在准备活动时加入趣味性练习,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对准备活动中的跑跳练习感觉厌烦,这是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准备活动是对身体机能的一种调整,此时教师要从身体结构以及生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准备活动,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准备活动的兴趣。
3.3降低练习难度
体育课程中往往会存在运动量较大,动作较为复杂的项目,学生往往因为好奇,而进行模仿或练习,有时会产生一定的运动损伤,如果受伤情况较为严重,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感,如:跨栏,标枪、跳高等运动,这时教师应采取分解式教学法,让学生先做基础性动作,待身体关节得到完全放松后再逐步进行动作练习,动作练习也要分项分步进行,如:背弓练习、起跳练习、跨步练习等,并让学生多与器械进行接触,减少恐惧感增加亲近感。学生经过从零到整,从易到难,顺利地完成整套动作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调动起学习的欲望并随之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卢云岗.浅议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M].山西体育科技,2010,9.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特点;提升教学水平
1.、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1.1教学目标特殊
高中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是提高高中生参与各项运动的能力,提升学生健康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高中体育课的授课重点为田径运动,因为这种运动形式能够较快提升学生体质、教给学生基础性的田径知识和技巧,同时增强高中生的身体耐力和敏捷性程度。除了田径运动之外,体操等也是授课体系的重要成分,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反应能力、灵活程度等,对于完善体育教学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依据高中体育课的特殊目标,综合考虑增强高中生体质的要求,可以设置如下的课程体系:低年级的体育课以田径内容为基础,重点是强化高中生的健康素质培育;中高年级的体育课以体操等内容为基础,重点是培育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1.2结合专业课程
高中生面临着沉重的考试与升学压力,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在整个高中教学系统中,体育科目也常常受到忽视,教师和学生都重点关注专业课程的成绩,努力提高这些科目的学习水平,而认为体育课是与升学任务无关的课程,并对其进行弱化处理。
要纠正这种偏差的观念,就应当将体育教学与高中其他专业科目的教学相融合。高中生的学习时间紧张,不可能要求学生将很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体育知识,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就应当创新体育课的授课方式,在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间歇时间内,适当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这种结合性的授课方法,能够培养起高中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形成特色鲜明的体育授课模式,也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在高中生心目中的地位。
1.3授课时间有限
高中教学的侧重点,是文化课的课堂教学,这部分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长期以来,由于高中生的课业时间十分紧张,体育课无法得到教师和高中生的关注,许多教师授课的任务,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验。同时,高中生需要经常参加一些专业课程的模拟测验、应对学期的阶段考试等,这就会导致体育课中断,影响到教学的规划性和程序性。体育教学的时间本来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一系列外部的干扰,导致体育课的基本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根据高中体育教学特点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的方法
2.1丰富课外活动
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稳定性不够,因此,开展形式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适当弥补体育课授课时间的局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体育锻炼爱好,组织学生参与跑步比赛、跳绳、表演健美操等集体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带来体育运动的乐趣。开展适当的课余体育运动,还可以增进师生的沟通,开阔学生的视野,调节枯燥的高中生活。
例如:学校可以在上下午的中间休息时间内,组织学生做广播体操;体育教师可以在研究学生爱好的基础上,创造一些韵律感强的健美操和其他类型体操等。在年级或学校范围内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也会收到锻炼学生体育素质的良好效果。
2.2激发参与兴趣
高中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通常十分淡薄,他们只能学习那些教师传授的基本体育知识,然而,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有些并不是学生爱好的内容。这种学习兴趣的缺失,造成不少高中生厌倦体育课程,这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增强体质的观念,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参与爱好。
为了提高体育课程的实效,教师要将高中生作为体育课的主体,确保他们有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有效整合授课指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教师在传授体操运动的基础性知识之前,可以预备几套体操教学的方案,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体操方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型比赛,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做法,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又能够启发高中生自主探究,保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
2.3调整授课策略
良好的体育课授课方法,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改进课堂实际效果的双重性作用。目前,很多高中体育教师仍然延续简单灌输知识的教学手段,导致体育课堂的气氛压抑,没有展现出课程的独特优势;学生也感觉到体育课堂十分单调,因而失去了了解体育知识的兴趣。要转变这样的状态,就应当调整体育授课的策略,多利用先进的授课方式,如多媒体等,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为高中体育课注入活力。
2.4注意个体差异,避免漏洞
高中生的健康素质存在差异,这是由学生在先天身体条件、生活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所决定的。因此,不同的高中生,无法适用同样的体育学习标准。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师应当掌握学生的个体性差别,创造难度阶梯不同的授课体系,对不同的学生适用不同的授课进度,让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尝试,获得良好的体育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改变单一化的体育考察方式,推行与学生特征相吻合的考察指标。要善于观察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展现出的优势,及时肯定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体育技能的提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体育课表现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并互相给出建议。这样的体育课考察体系,更具有科学性,能够让学生准确认识体育锻炼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结论:
与其他阶段的教学不同,高中体育教学的对象为高中生,体育课的宗旨目标,应当是帮助高中生缓解课业压力、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水平,并增强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在内容和授课方式上,高中体育课都应当区别于其他阶段的体育课。教师要善于研究高中生的体育锻炼特点,抓住教学特征,逐步探索有助于发挥体育课功能的授课方式,实现体育教学的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朝阳.增强五种能力,提升体育教学水平[J].新课程(中学版),2011(02).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是改革体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只有课堂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让素质教育真正在主渠道中得到落实。因此,探索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以指导和规范教学过程。
关键词:“问题”;教学模式;素质教育;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9-0096-01
我国体育课程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出来。问题点拨式便是其中一种。“问题点拨式”是融“目标教学”和“问题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又难用好的一种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个个“问题”,再以“问题”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凭借“问题”尝试练习,教师借学生了出现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拨正点化,进行达标检测和补救等措施,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传授和能力训练,以实现教学目标。
1、设计“问题”,创立学习目标
教师备课阶段对教材进行“教学论”处理时就应完成。设计“问题”要紧扣大纲和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内容和目标的完整结合,适合学生实际的结合体。
①设计“问题”和运用“问题”要有全面性。有教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经过努力才能解答的行为目标;有动脑、动眼、动口、动耳、动手的操作性目标;有层次性,做到低起点,小台阶,由易到难,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借题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运用“问题”,每题目标指向十分明确,每题要学有所得,练有所悟。
③要有导向性。要通过对“问题”的感悟、体验,学到学习的方法,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例如:在教“前滚翻”时,可以设计问题。
2、尝试练习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①练习的补偿性。练习时要注意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依据编拟的“问题”进行。教师暂不作讲解示范,但应集中精力注意听、辩、口头回答学生问题和巡视学生练习的情况,以便发现学生尝试练习中出现的思维障碍、“问题”疑难和知识错漏,为教师后一步确立“教”的行为奠定基础,也有利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法”的形成和培养,以学 法定教法,以学法改进教法,使“教”与“学”真正成为密不可分的功能性联系整体。如:学生在练习“五步投掷法”投掷垒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因教师依据教材的技术结构,按教学步骤进行练习时,始终掌握不好“五步交叉”和一步比一步快的“投掷引臂技术”,学生出现要么动作不连贯,要么动作别扭,要么形成“跳空”投掷等。如果教学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事例“投掷石片”的自然技能,将身边的垒球一一投掷出去,结果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动作协调、准确而且投得很远。在此基础上再加以修补、强化。结果,五步投掷动作技术迎刃而解。
②练习的群体性。要千方百计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手,尽量避免出现“少数学生当演员,多数学生当观众”的问题。这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中的“全体”、“全面”的重要原则。
③练习的目的性。尝试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现场暴露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从练习中产生困惑和“愤”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增强听、看、练习、想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只有当学生产生“要”时,教师的“教”才找到了依靠点。
3、拨正点化
教师的拨正点化要有的放矢:在教学重点处,知识难点处,概念模糊处,应用易错处,思维障碍处等关键部位着力点拨。要通过拨正点化,展示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思维方法。“问题点拨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所设计的“问题”要亲自一一解答一遍,体验思维过程,以便对学生尝试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个基本估计;其次把“问题”作为教学载体,要注意以下四个处理:一是对抽象材料作形象化处理;如:“像球一样滚动”、“挥鞭子式甩臂”等生动形象的引喻。二是要对教学难点作铺垫性处理;如:在“跳山羊”教学时,先以民间游戏“跳官”让学生建立信心。三是要对新旧知识技能作迁移性处理;尽量避免将相互干扰的教材配入同一课堂教学。四是对教学内容作“参与性”处理;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要让学生当演员,不当观众。
4、达标检测着眼于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检测
一是通过巩固消化性的问题练习,促使知识内化(经过思维理解和练习后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迁移,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要通过问题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未能达标的实际,设计新的问题,进行补救处理。
5、“问题点拨式”教学模式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几个问题探讨
①主体性 学生依据“问题”尝试练习,自主学习,产生疑惑和“愤”的心理感受,引发思维兴奋点,这就激发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使听、看、具有明确的选择性;然后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点拨自我释疑、自己我矫正,学到知识,学到学法,逐步培养自能学习、探究能力,主体地位十分突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学习。
②全体性 面向每一个学生,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重点,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问题,为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能力铺路搭桥,这就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不同程度学生都能接受,都学有所得。对尝试练习,拨正点化,检测达标三个教学环节上,强调遵循群体参与性原则,教学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③全面性 内容上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方法上重视学习过程,让知识获得经过学生感知、理解、内化,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教学效果上,力求每个学习个体都学有所得,有所提高。
④发展性 能力是素质的核心,是学生今后自己我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古人支: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种教学模式,重在点拨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教学生学会,还教学生会学,这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打下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曲宗湖,即兴展现体育教学模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的空间,课前充分做好准备,了解和分析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通过体育录相带、VCD碟等把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全面刺激人体各器官,能使学生从角度轻松愉快的接受信息,避免呆板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
二、正确利用电教手段,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也为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及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现代教学手段将声、音、动作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并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解“蹲距式”起跑时,用电视录像演示起跑的全过程,学生可加深对动作要领的领会,这样激发了学生爱好。同时用flash展示运动员比赛的四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中的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这样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难点、重点及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给出几组不同的挺身式跳远的模拟镜头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从而得出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重事项;然后分小组汇各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挺身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并把握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利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育环境
由于体育室内理论知识教抽象,文字,材料,插图单调。体育实践课动作技术强,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领。如果把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创造性地制成投影片,并与录像带,VCD碟片的部分镜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抓住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增强理解深度,激发学习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再现现场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体育课堂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更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且体育教学内容之多,技能之大,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通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运用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韵律体操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韵律体操的录像,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一、通过提问为讲(学)新动作打好基础
每次讲(学)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教师应不忙做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做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四、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的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
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有真正价值的共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能诱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刻苦性。例如一次上跳高课,我问:“提高跳高成绩首先要提高什么能力?”一般情况学生都知道:“是弹跳能力。”“请哪位同学用已学过的物理学‘竖直上抛运动’公式,来分析一下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关系?当我把写有这个公式的小黑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大家顿时活跃起来。从公式中,他们知道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后,练习弹跳力的热情高涨了。以此,又引出如何练习弹跳力,有哪些方法等问题。
再比如体育教学中短跑中的疾跑基本属于“匀加速运动”;弯道跑技术的掌握,离不开“向心力”知识的运用;跳跃项目中,起跳角度的分析,也离不开“平行四边形”法则;田径场是利用几何学中的圆、角、余弦等原理画出来的等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课堂提问的资源,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关键词:体育;电教;手段;应用
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学内容,已引起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革命,成为高科技条件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在体育教学中,电教手段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体育知识技能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的空间,课前充分做好准备,了解和分析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通过体育录相带、VCD碟等把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全面刺激人体各器官,能使学生从角度轻松愉快的接受信息,避免呆板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例如,在课本篮球部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由于这一动作牵伸全身多个关节,节奏较快,动作复杂。因此掌握有一定难度。如果采用电教手段,先让学生观看篮球比赛的录相及VCD碟片,欣赏精彩进球。让同学们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上的激情和求知欲。在同学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回放“单手肩上投篮”这一动作的慢镜头。然后把镜头定格在“蹬、伸、屈、拨”四个技术要点动作上,并用投影仪在银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文字说明(即具体动作要求、易犯错误等)。讲课做到了重点突出、语言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实践课上的模仿和练习打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课教学环境
由于体育室内课理论知识较抽象,文字、材料、插图单调,体育实践课动作技术强,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领。如果把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创造性地制成投影片,并与录相带、VCD碟片的部分镜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抓住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动作的技术要仿领,增强理解深度,激发学生向所喜爱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模仿学习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确利用电教手段,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也为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例如,学习“挺身式跳远”一节时,仅靠体育教师课堂上瞬间的几次示范,学生很难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如果通达VCD、录相机把优秀运动员比赛练习的动作慢放出来,可以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四个要点分别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时教师结合画面,恰到好处的分析讲述,从而突出了教学中空中展腹挺胸的重点,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难点,存在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特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任务的双重性
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大纲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内容的针对性
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和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大纲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
其次,将大纲教材引向专业化。如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是做幼儿教师,所以在传授大纲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沿直线跑,然后再跑三角形,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3.量的合理性
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4.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5.实践的实用性
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必要性
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2.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搞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双重任务的有效途径。
3.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提高学校群体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
我校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二十多个专业。根据各专业及学生身心特点等进行教学,从中得到很大启示。由于在教学中加强专业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达标成绩逐年提高。同时,社会信息反馈良好,深受用人单位赞扬。这些毕业生在社会各单位即是生产能手,又是文体活动骨干。
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势在必行。
4.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树立学生专业思想与终身锻炼思想的有效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如果在校阶段没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将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劳动强度的要求。所以在校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及时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树立一日获得,终生受益的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与要求
1.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的锻炼的自觉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是职业体育道德观。
2.教师本身职业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要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适应。
体育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大纲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习职业本身技术与理论,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到准确、实用、科学、新鲜有效的专业知识。
3.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并掌握各专业的特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身心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将专业特点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4.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学生身心特点等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运动负荷等。
一、师生团结,以练促教,教练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是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来达到掌握技能、强身健体的目的。为此,我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穿插运用了师生同练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顾名思义,师生同练法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与学生共同参与,并在其中穿针引线,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行之有效,具有以下优点。
1.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主动参与是获取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教师参与身体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上的凝聚力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意
识,唤起学生的练习欲望,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和信息交流。
3.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初中生大部分具有慕名心理且模仿能力较强。如在球类比赛中师生同练,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收集大量教学经验进行现场说教,或凭借自己熟练的技术动作,穿针引线加以渗透点拨,不仅能保证教学任务最大限度的完成,而且便于师生相互观摩,切磋技艺。
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
注意力是获得知识的门户,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及受场地条件限制等外界干扰因素很多,要想很好地完成一堂课,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兴趣是关键。
1.反口令运用。在枯燥无味的队列练习中,如果按照传统的练习方法,学生的注意力短时间就会松懈,但用反口令练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手势运用。一些技术动作,如果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很快掌握,且不易忘掉。如原地三面转法,学生往往转错,特别是向后转转错的更多。如果加以手势,就容易多了。当教师喊“向左”的预令时,学生马上举起左手,手指与眼眉齐平,小臂和肩垂直,听到“转”的动令时,向举手方向转动90°,同时放下左手成立正姿势站好,向右转和向后转以此类推。
3.指名解答。在需要严肃纪律调动个别学生注意力的时候,指名回答一些问题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如果有目的地指定某某同学回答题目或做出某个动作,要让学生先明白教师的要求,然后教师再讲评,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趣。运用此法切不可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目的主要在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4.复习式回答。在课的开始阶段,如何从上节课或从已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课的信息?在宣布课题时,可提问上一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内容,从而联想本课将要学什么。这样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上课,而且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此法用于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用于一堂课的结束可以画龙点睛。
三、充分利用内堂课
按规定,一个学期有2~3节内堂课,可是由于设施的限制,一般学校没有室内体育馆,一到刮风下雨下雪就得上内堂课,但内堂课却不好上。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而学习体育基础知识会让他们感到乏味,收放不大,如果做室内游戏,又影响别的班级上课,于是我把白板系统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如下。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抓住学生爱讲故事、爱看动画片、喜欢在故事情境中游戏玩耍的特点,将童话故事制成课件,利用白板系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
2.教学理论的授导。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是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最后强化记忆。可以将体育理论知识制成课件,通过白板系统的特效展示,比如用聚光灯功能强调重点,用回放功能系统展示知识点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圆满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
3.技术动作的教学。电子白板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可以把教师难以描述和示范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利用子白板以描绘、勾画、拖动、放大、预设、演示等方式清晰地展示出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白板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并熟练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将体育学科打造成学生最喜爱的学科,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构建体育创新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具体化,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形式。它不是具体形式和方法,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也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进程与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是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途径和方法。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除具有相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外,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体育教学所独有的特点:一是从教育对象看,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技能学习活动,学生在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因此,体育教学模式既要体现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又要体现身体活动中人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同时还必须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学习规律。二是从教育者看,体育教师在较大空间组织教学,不但要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组织学生通过身体练习等达到掌握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陶冶身心,培养观念,提高心智发展的目的。三是从教学环境看,体育教学是在相对开放的空间内进行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动”的条件下有较多的交往机会,因此,许多非体力、智力因素将影响教学的效果。四是从体育的教学内容上看,体育运动内容的多样性,例如跑、跳、投、球等,决定了教学内容与模式必须相适应,而且要以不同体育技能的规律为依据来建立相应的教育模式。所以,体育教学模式建立的诸多因素中,必须很好地反映上述四个特点。
二、进行分层因材施教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我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加油组)。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上等生用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加油组降低要求,树立信心,做好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我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三、兼顾知识身体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我们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活动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其次,学生的进步不但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和知识深度的提高,而且在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应得到充分发展。再者,身体活动外在表现(技能)的因素除来自于学习者本人的努力之外,其他的因素(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影响很明显,因此,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再加上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为终生体育服务)和体育内容的相对可选择性(例如同样为健身,既可以打篮球,又可以打排球),因此,创新教育应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四、实行课程评价学习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表扬肯定
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方面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体育优势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教学中多通过练习、游戏、竞赛等方法进行教学。初中时期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体育活动,他们的行为、个性、爱好、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够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利用体育教学常规进行德育
教学常规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好作风,
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通过课堂常规的逐步落
实,如严格考勤、加强班级纪律,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纪律的良好道德品质。
2.充分利用体育中竞赛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激励体育较好的学生,鼓励体育较差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激励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能接受失败的考验,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比赛结果。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也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法制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使学生逐步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3.突出学生优点,加以表扬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
如在接力比赛中,遇到有学生因在比赛中交接棒失误而懊悔不已的情况,教师应及时给学生以技术指导,同时也要给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而面对一些学生出现的不好的习惯和行为则给予适当地批评,能提高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
4.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来来感染学生,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
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好的示范作用,会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利用丰富有趣的语言,独特的教法,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环境,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身体、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5.利用独特、新颖、合理的体育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使教学形式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结合,提高教育的效益。教师在讲解示范中,重点强调体育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教师示范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增强学生自动获得基本体育技能,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了解技术和完成技术。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课;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33-02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既要完成教育任务,还要实现教育目标。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教育功能上,体育课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自身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实践性强,整体性强,社会性强,差异性大,复合性明显以及交叉性明显等。基于该特点,可以看出体育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表现为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身体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为学生观察和发现各种复杂的体育现象提供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体验创新带来的乐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本文根据体育课及体育教材的特点,就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望能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出的人才当属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体育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置于重要位置,贯穿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本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寻求多种途径及方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充分挖掘体育教材的内容价值。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因此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当即的记忆、反复的想象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体育学科教材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不仅应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2.有意识地增加左侧肢体的练习。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脑,二者是有明显分工的。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可以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是右脑机能的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发展。
3.引导学生自选创编成套动作。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应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和体操、武术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组合编排有特色的学生出来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设置少量供学生自选的技评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少量体育考核项目供学生自选。让学生任选有兴趣、有特长的体育项目进行技评考核。自选技评项目考核,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体身体素质,扬长避短、满足兴趣和表现欲望,发展特长,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教师也可用发展的观点来因材施教,指导评价这种个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5.大胆增加体育游戏活动。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外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可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营造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旦提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法。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如在学生立定跳远时,教师提出影响远度的因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判断,去体会。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影响立定跳远远度的因素,让学生通过验证实践来提高立定跳远成绩。
2.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景教学法。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