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治哲学的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政治哲学的知识点

第1篇

1例题及解析分析

用电流表(内阻约4 Ω)和电压表(内阻约3 kΩ)测量电阻Rx的阻值.分别将如图1,图2两种测量电路连到电路中,进行多次测量.按照图1所示电路某次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I1=4.60 mA,电压表的示数是U1=2.50 V;按照图2所示电路某次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I2=5.00 mA,电压表的示数是U2=2.30 V.比较这两次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大于543 Ω

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小于543 Ω

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 Ω,且大于460 Ω

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 Ω,且小于460 Ω

本题的考查点是选用“电流表内、外接”合理方案去测量待测电阻阻值并做出误差分析.

通常,在已知待测电阻、电压表、电流表三者电阻“大约值”(或者待测电阻的大约阻值和电压表、电流表内组真值)的前提下,即可采用“临界值”法,遵循“内大外小,大内小外”的口诀做出合理的选择;在不具备此条件时,可以选用“试触法”粗略地做出选择.用“试触法”选择电流表内、外接法,高中阶段惯用的两种手段如下:

(1)观察“指针偏角”粗略定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幅度”:用肉眼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在试触瞬间的偏转角度变化;应将变化幅度较大的电表与待测电阻直接连接,这样误差相对较小.

(2)计算“相对误差”(教辅资料上称之为“相对变化量”)细致定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幅度”:用内、外接情况下两次试触时读出的电表读数计算相对误差,进而得出两表的示数变化幅度.

纵观上述试题条件,明显是想考查“用相对误差计算指针偏转情况”.各大教辅书刊上呈现的解析如出一辙,解析如下:

比较图1、图2中电压表读数,可知ΔU=0.20 V,则其相对变化量ΔU1U1=0.08;电流变化ΔI=0.40 mA,则ΔI1I1=0.087,可见ΔI1I1>ΔU1U1,即电流表变化明显,故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Rx=543 Ω,选项B正确.

上述解析令人费解,不妥之处在于:就两次实验数据测得的先后顺序而言,第二次的测量结果完全可以被拿到第一次实验当中测出,即它们是可以平等颠倒的,但解析呈现的情况是,在计算误差时,默认了“第一次”测得的数据为“真值”,用以充当了算式中的分母.若将算式中的ΔI1I1和ΔU1U1变成ΔI1I2和ΔU1U2时,从理论上讲,并无不妥之何处.新的结果却为:ΔU1U2=0.087,ΔI1I2=0.08,因为不同于上述结论,ΔI1I2

2测量误差简介

(1)误差

测量误差简称误差,即用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记某被测量X的测量值为x,其真值为a,则误差为δ=x-a.这样的误差也被称之为绝对误差.通常它适用于同一量的多次测量.

(2)真值

真值表示物理量的客观数值.

被测量的真值是客观存在的,理论上可以由完善的测量手段测出,但通常完美的测量手段是不存在的,则被测量的真值也就不可测得.所谓可知的真值是指“理论真值”和“计量学约定真值”.认为是特定量的,有时可以将约定所取得的值为约定真值.实际问题中常将一个量的多次测量结果用以确定为约定真值,它也可以用参考测量标准所复现的赋予的量值、由权威机构推荐的常数、以及已修正过的被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可见,约定真值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3)误差的表示形式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不同的测量之间,应该用相对误差合理.相对误差记为r=δ1a=x-a1a.因为真值a没办法测出,所以实际中常用“约定真值”代替a,例如用多次测量的算数平均值代替a,则相对误差为:r=x-1x.

3辨正真伪

第2篇

一、苏格拉底政治哲学的哲学基础

(一)德性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思想家关注自然事物,探讨宇宙的规律,苏格拉底则认为除了自然科学知识,还有一种关于人和人性的知识,他开始探究关于人的学问,关注知识与美德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探究关于人的知识,就是要“认识你自己”。我们所能探讨的知识是关于人的德性的知识,德性包括了正义、虔诚、忠诚、勇敢、公民义务等。从德性论角度看,苏格拉底将人们追究事物意义的视线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具有了西方古典人文精神,实现了古典人文精神的一次大转向,他明确提出了我们不需要探讨自然事物的意义和本质,而应探讨“人”的意义。

(二)方法论 。苏格拉底将关于自然事物的本原放在括号内悬置起来,而关注德性知识,这具有现象学的意义。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也就是强论证法或者说是诱导论证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智者运动就是教人们如何用强论证战胜弱论证的,苏格拉斯诱导的概念主要是与政治哲学有关的,例如正义、德性等。苏格拉底用这种方法探讨了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公民不服从理论等公民政治哲学思想。

二、苏格拉底的政治哲学思想

(一)德性政治本体与知识政治本体的结合。苏格拉底政治哲学的本体论是关于德性政治和知识政治的关系问题,试图回答人在政治生活中的本体意义。所谓“美德”就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要追求的德性,将这种政治美德放在公民身上,认为公民要为城邦承担义务,履行责任。这种责任和义务要像“牛虻”,时时给当下的雅典城邦以刺激,因为雅典城邦已走向衰落,其标志就在于德性的衰败。知识政治本体,是关于城邦和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德性的知识。德性本体和知识本体在公民和城邦政治生活中实现统一。

(二)城邦与公民:政治生活方式的双重主题。城邦与公民是苏格拉底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对这一核心的论述,回答了古典政治哲学的主题问题。关于城邦政治生活方式的探究,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的倾向,苏格拉底主张城邦至上,过以正义、节制等为原则的追求城邦美德的政治生活。在德性城邦与法治城邦的选择中,苏格拉底是以纯粹的古希腊人崇尚的公共德性为城邦生活的方式。

在关于公民政治生活方式的探究方面,苏格拉底认为公民的生活方式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卷入到政治生活的中心,追逐名利,正如一部分智者所教授的那样要热衷于城邦政治生活,学习演讲和辩论,热衷战争。另一种则是站在社会政治生活的边缘,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苏格拉底认为公民需要做一个积极的沉思者,而不是冷漠的,无望的,不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旁观者,要探讨人间美德,关心政治、关注政治,要成为为城邦之善尽责任和义务的好公民。

(三)苏格拉底的“正义”观。在苏格拉底看来,正义就是知识,伦理是政治性的,而政治又是伦理性的。至高至大的美德是政治美德,苏格拉底将其看作是管理城邦事务的艺术,正是借助于这种艺术,人们才能成为优秀的政治家。正义是合乎法律的规定,无论是不成文的神的法律还是成文的人的法律都要考虑到正义,正义性并不只是立法的标准,而且是立法的共同本质。苏格拉底认为公民必须维护城邦法律的尊严,法律如契约,遵守法律就是遵守契约,破坏法律就是破坏契约。

正义也在于公民美德的教育,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既然就是知识,因此城邦应当注意培育公民的美德。他虽强调天赋,但并不否定后天教育,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负有培育美德责任的教师。他提出,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极善或极恶的,而是介于善良与邪恶之间,因此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教育和引导。他教育人们成为高尚、正直的公民,他说:“最幸福的人和达到最理想目的的人,是那些养成了普通公民具备的善良品质的人。这些品质就是所谓的节制和诚实。”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呈现出新问题、新特点,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研究这些新问题,把握这些新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今年4 月,我们在高职大学生中抽取1200 个样本进行了有关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但对于在校期间应该怎样为就业做准备,约5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打算。第二,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的认知。有46.4%的学生上了大学后才发觉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说明他们未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认真的思考和选择,并且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第三,大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比较差。对于职业的困惑,有49.7%的学生采取的是放任态度,只有5.4%的学生走访过就业指导部门,17.2%的学生向教师求助。第四,大学生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从选择专业到应对学习中的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实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反思

在承担着学生巨大就业压力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广泛被重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高校在20 世纪末就组织熟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的教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而有些院校尤其是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专科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较为薄弱。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对就业指导内涵的认识。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这种现实决定了就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形成了人们对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的认识。人们一般认为,就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提供可能的帮助,就业指导工作也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会”方面。对就业指导工作范围的界定,虽然也有一些人认为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正确择业观、就业观等方面的教育,但由于首先要完成硬性的工作指标,这些教育内容被隐藏和忽略了。如果将就业指导工作改为职业指导,情况则可能发生变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包含的内容大体相同,但是侧重点不同,将高校的就业指导改为职业指导,实质上是将工作的重心进行转移,这样有利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进行(。2)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及表现。一是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定位于“就业”指导,即将就业的人才会去关注,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二是就业指导工作重点不够突出。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普遍因素是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由此在职业指导中要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三是就业指导的渠道单一。就业指导必须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只靠少数人的工作,不能引起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四是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由于人手不够,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在择业指导中,讲具体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在创业指导中,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大学生毕业时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人们对就业指导认识上存在偏差的体现。

2.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大学生从求学到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三盲现象”:盲目选择专业而不考虑自身特点,盲目学习而不清楚自己优势与劣势,盲目择业、就业而不注重自己的长远发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面对现实情况,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承担起三个方面的指导任务。( 1)明确就业方向。绝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要进入职业领域,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长远打算,学习缺少原动力。因此,职业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己将来的岗位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 2)强化就业意识。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继续升学的打算,学习压力较小,就业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考虑。职业指导的责任在于将就业意识不间断地输入学生的思想中,并逐渐地进行强化。学习的过程就是准备就业的过程。( 3)做好职业规划。做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特质进行重新审视,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认真思考并使其具体化,明确自己的追求,增强可操作性,使大学生能够有意识、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训练。

三、就业指导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对多年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结和借鉴国外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人们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形成共识,即为了使劳动者能够各展其能、各就其位,职业指导工作要“以就业为主线,以专业认知为导向,以职业设计为核心,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体验为保障”,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向社会推荐优秀毕业生。

1.借助于职业指导的内容。职业指导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设定内容,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1)在专业认知中重视思想教育。专业认知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框架、就业方向、岗位特质、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要求,引导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我发展方向,并从中贯穿职业精神的教育,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学生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职业兴趣,挖掘潜力,培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思想教育将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着力点。思想教育要力求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3)职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是思想教育的实践环节。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岗位基本任职能力等,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等内容。这些品质在就业前短短的时间是无法成就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注重修炼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