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农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农资;物联网;连锁经营;信息平台与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3-0075-03

0 引 言

农资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是连接工业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资保障和基础[1]。农资市场在生产季节有大量、稳定的需求。农资流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农用工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农资流通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农资物流是农业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但研究较少的问题。

2011年以来,陕西、云南、辽宁等地纷纷开始建立大型农资物流中心。伴随大型农资工业园区的建立,农资物流管理将更加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趋势的提速,农资流通领域的相关研究也提上日程。作为推动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革命的物联网技术,在农资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加快现代农资物流的发展,提高农资物流的管理水平。

目前,农资市场普遍存在着生产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主体混乱、农资质量安全问题严峻、价格持续增长、技术服务欠缺、售后服务不到位、交易成本高、宏观管理和监控不系统等问题[2-3]。也有学者认为农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我国农资产品的安全[4]。农资市场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资物流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1 农资的分类特点

由于范围大,涉及面广,目前农资并没有统一的定义。陈建梅[3]给出了一个被普遍采用的定义,即农资是指特定于农林牧渔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凝结了劳动者劳动价值的物质生产资料。总体上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渔机和渔具等七大类农资产品。陈万龙[5]认为“农资产品”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等以及畜牧生产所需的畜禽、饲料等,农业生产需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

要实现农资流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必须对农资的类别有清晰、明确、规范的界定。多数农资相关网站把农资分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兽药和其他。张璐[6]构建了农资商品本体的分类体系。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的第一层分类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膜、饲料、种畜禽、农业机械、中小农具、兽药、土地以及其他。张璐是结合农资领域的相关网站、《科学叙词表》、专业书籍的相关内容,对农资进行的分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需要对第一层类别进一步细分。农资商品的分类能够促进农资流通的信息化。

渔机渔具需求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其在沿海地区的需求量远高于内陆。土地作为一种不可移动的农资商品,无法参与实际的流通过程。肥料比化肥涵盖面更广。因此,本文研究的农资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膜、饲料、种畜禽、农业机械、中小农具、兽药及其他。

2 农资物流发展现状

2.1 农资物流

农资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7],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流动。现代农资物流是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控制的过程。任登魁[8]基于物流阶段将现代农资物流分为农资供应物流、农资生产物流、农资销售物流以及废弃物流四个方面。其中,农资供应物流是农资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

刘飞驰[9]等人认为,农资物流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存储条件要求高。部分农资商品技术含量高,对储运的条件(光照、湿度、温度等)要求高;部分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的农资需要专业化储运条件;部分农资需要全程冷链运输等。二是季节性强。三是农资利润低。

汝宜红[10]认为,农资物流具有如下特点:配送方向是从城市流向农村;配送路线是从干线运输到支线运输;配送规模从大到小,成扩散型;配送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等。陈万龙[5]认为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具有分散性、需求差异性、市场无序性等特点。李莉[11]认为农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还存在一些障碍。例如,终端客户群分布广泛,地理条件、交通通讯状况千差万别,导致产品的统一配送难度大;农资产品具有品种多、季节性强、地域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加大了企业在仓储、运输上的管理难度;物流配送系统存在的车辆空驶问题难以避免;终端销售网点农忙过后基本处于空闲状态;企业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等。

马福晶[12]指出:我国农资物流信息化服务系统存在着信息内容单调、信息产品和技术的实用性差、信息咨询服务滞后等不足。

一些专家对农资供应链进行了研究。李奎刚[7]分析了豫北地区邮政农资物流的不足之处,以农资超市的建立为基础,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现代农资供应链网状模型。这种现代农资供应链并没有包含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将这种运作方式应用于回收物流(尤其是农用机械)是值得借鉴的。

图1 现代农资物流运作模式

杨荫[13]指出了农资市场物流体系存在着供给的分散性、需求的差异性和平台的落后性等问题,提出了要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理顺农资的流通渠道,建设高效、快捷、有序的农资市场物流体系的建设方向。洪运华[14]分析了我国农资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农资供应链管理存在现代经营理念淡薄、管理支持不够、信息管理不完备等问题。

因此,我国农资物流目前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农资的特点使得管理难度较大;二是农资物流的季节性导致部分农资资源闲置;三是农资物流体系有待完善;四是农资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低。在农资物流中采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有利于提高农资物流的整体管理水平。

2.2 农资连锁经营

农资连锁经营是近几年农资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资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劣势、现状、解决策略、连锁店选址等方面。

范小建[15]分析了连锁经营在净化农资市场、提供优质农资、改善农资服务的优势。吴忠华[16]针对连锁经营存在的管理不规范、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建议从多方面进行解决。例如,采用多种模式构建连锁网络;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强化企业的信息和物流建设;着力解决淡季经营问题;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等。杨毅[17]认为存在市场环境混乱、经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对信息流与物流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钱韧[18]认为农资连锁经营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大型农资企业集团;农资市场区域广阔,人口分散,运输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对消费者的教育效果差等。

欧阳斌[19]将汽车4S 店的管理模式和商圈分析理论应用于陕北果业的农资连锁店的选址研究。有效的连锁店地址的选择能够大大提高农资物流的效率,加速农资的流转。

尽管有很多不足之处,连锁经营正逐渐成为农资流通的主要模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流通方式相比,培育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实现农资连锁经营,能够更好地规范农资市场,有效降低农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为农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提供渠道支撑,最终实现物尽其流。

2.3 农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有大量文献可供参考,但是,基于农资的特定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目前研究很少。洪运华[20]构建了一个现代农资配送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配送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模块。这些模块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现代农资供应链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吴东庆[21]等人提出建设一个以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方式运营的统一农资营销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包括农资统一门户网站、农资信息资源库、农资垂直搜索引擎、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农资店进销存管理系统、农资交易信息电子市场等功能。平台的服务对象包含农户、公众用户、农资商、管理部门、农资店、运维管理员等。

农资配送信息系统和营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资配送效率,优化了农资销售模式,改善了农资管理水平。但是,上述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只是针对农资物流局部的应用,不能为整个农资物流供应链服务。建立基于农资物流供应链理念和农资连锁经营渠道的农资信息服务平台和系统是农资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农资市场和农资流通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2.4 物联网技术在农资物流中的应用

在农资物流体系中,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追溯系统和监管系统。方薇[22]等人将农资产品的基本信息,用RFID 与网屏(或二维码)相结合的混合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提出了一种农资信息溯源服务系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农资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供应生产配送销售消费)进行质量信息的跟踪追溯。通过融合知识服务、商务精准推送、农资监控调度等扩展功能,系统使农资供应链和商务链实现了有机结合。虽然目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资领域的期刊文献很少,但多家科研部门正在联合开发物联网的农资应用系统。

据供销总社与中科院联合签署的战略协议,双方将重点在农资物联网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农资商品质量追溯技术标准、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云数据平台、农资供应链商务智能系统、农资科技一体化服务系统、农资溯源智能化终端、化肥商业淡储监管系统等7个应用领域开展技术合作。供销系统农资行业率先应用了物联网技术[23]。

湖北省作为全国5个试点省份之一,已开始运行农资市场监管系统。系统录入了在湖北省市场上销售的农机 (包括配件)、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种子等五大类农资商品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查询到商品信息、经营主体信息、农资监测信息等,可追溯入库产品的“身世”,并将多次抽检不合格的农资商品自动打入黑名单[24]。

2012年年底,无锡提出协调推进“农资物联网”六项内容建设的意见,包括农资产业链用户信息网络地图,农药、尿素、复合肥农资质量追溯系统,统一的农资商品编码标准,农资物流配送跟踪与智能调度系统,农资产品电子商务,农资管理与流通智能信息平台增值服务示范[25]。

物联网技术在农资物流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RFID、WSN、云计算技术等物联网关键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农资物联网。物联网技术将掀起一轮农资物流领域的“革命”浪潮。

3 结 语

我国农资物流目前存在着管理难度大、农资资源闲置、物流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建立一个基于供应链理念、连锁经营渠道、物联网技术的农资物流信息监管平台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极大地提高农资物流的流通效率和监管水平。农资物流信息监管平台致力于提供各种农资生产、销售、物流、技术服务、重要农资的租赁和回收等多方面信息,为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政府监管提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商建发[2009]98号. 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R].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5):33-34.

[2] 蔡文. 我国农资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06(5):25-26.

[3] 陈建梅.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特点、问题与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07(3):9-11.

[4] 董舟,田千喜. 农资市场的逆向选择与我国农产品安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9) : 10330-10331.

[5] 陈万龙. 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建设方向[J].中国市场,2008(2):61.

[6] 张璐,康丽,程新荣,等.农资商品本体分类体系方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9(8):38-41.

[7] 李奎刚.豫北地区现代农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48-50.

[8] 任登魁.现代农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72-75.

[9] 刘飞驰,邹小梅,陈泽民.我国农资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资,2010(8):46-47.

[10] 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 李莉. 对农资市场发展的理性思考[J]. 农业经济,2009(3):95-96.

[12] 马福晶.浅谈农业物流信息化服务系统[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4-65.

[13] 杨荫. 农资市场呼唤现代物流体系[J]. 经济导刊, 2008(6) : 63-64.

[14] 洪运华. 农资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J]. 中国市场, 2007(6) : 100- 101.

[15] 范小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J].中国供销社合作经济,2002(6):15-17.

[16] 吴忠华. 我国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06(8):26-28.

[17] 杨毅,王保利,万广圣.我国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6(1):49-52.

[18] 钱韧. 关于农资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问题探讨[J]. 乡镇经济,2007(5):61-64.

[19] 欧阳斌. 陕北果业4S农资连锁概念店的选址与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8) : 4860-4861.

[20] 洪运华. 中国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之路[J]. 商场现代化,2006(5):6-8.

[21] 吴东庆,刘任,郭世仁. 广东省农资营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16):217-220.

[22] 方薇,超远,良图. 混合编码模式的农资溯源服务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64-167.

第2篇

关键词:农资市场;长效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010-1

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资市场也跟着日益开放和活跃,这在方便农民的同时,一些纠纷和投诉现象也不断发生,对农资市场的发展形势是很不利的。

1 现在农资市场状况和监管难点分析

1.1 当前农资市场的经营点过小而且过于分散

农资市场的大部分都分散在各个乡村,经营点的规模普遍很小,大多数都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存在着工商所的工商人员数量少、任务量重等问题,使农资市场的监管难度和成本都大大升高。

1.2 农资市场的经营主体过乱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资市场日益放开,以往的传统格局被取代,一部分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加入农资市场,这些经营者一方面给农民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承包经营,有一些个人本来没有经营的权力,却靠着承包的名头,在缴了一些承包费用之后,以农技服务站或是供销社的名头建立一些连锁店用以经营农资,名义上是集体企业,实际上却是个人经营。其次是经营范围超标,因为农资销售有一定的季节性,某些日用品店为达到利益,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也经常贩卖一些农药、化肥等相关农资产品。还有一部分是无证经营,有一些经营者是在没有营业执照的基础上进行农资经营,其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都没有基本保证,这对于农资市场产生了极大的不利。

1.3 一些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素质低下

在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外打工,一些中老年人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文化素质低下,甚至是文盲和半文盲。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低就造成了部分监管制度很难施行,并且缺少对应的农资技术知识,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出有助的售后服务。消费者文化素质低,甚至看不懂产品的用法用途,对自身利益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1.4 一些相应部门的监管水平不足

农资监管工作的涉及面较广,农资市场相对应的主管部门有农业、质检、工商等,各个部门的工作者业务素质不同,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执法手段也不同,仅仅会从产品的厂址和名称、有效保质期限、广告信息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这对于农资产品的质量和监管体系很难形成较高的防范措施。

1.5 部分农资产品的自身问题多

近几年来,在工商部门的大力护农政策下,假冒伪劣产品有所减少,但是虚假夸大广告宣传、侵权等问题仍旧较多。

1.6 针对农资消费的维权难度大

对于农资纠纷事件,要由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清楚产品生产的全面过程,如果是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要送到上级机构进行检测,周期过长。一些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在购买一些农资产品过程中,不知道检查产品合格证,不懂索要凭证和保留发票,在纠纷事件发生时,也不知道要保留样品,对于处理和索赔上产生了一时难以解决的局面,对于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农民对于一些损失不大的行为自愿放弃投诉。

2 加强农资市场长效监管的相应对策

监管农资市场的目的在于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不被侵害,使农民都可以对农资产品买的放心、用的舒心。对于上述的一些问题,针对怎样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工作给出解决的对策。

2.1 加强宣传、创造良好氛围

对运用广播、电视媒体的方法加大宣传,加强农民在购买农资产品时对产品的识别知识和使用常识,以此来提高农民的自我防范意识。还要通过媒体手段大力加强对打假工作的宣传,让一些不法经营者及早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应该承担的后果,也会使农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

2.2 成立农资经营者责任制

对农资产品经营者的类型进行严格把关,对新申请的经营单位做到严格审查,坚决杜绝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对已有的农资经营单位要定时做好规范工作,遇到不法的经营者给予清理整顿,彻底全面的保障农民利益。

2.3 建立制度和章程,抓好对农资市场的责任落实

对供销社等部门建立起专门针对农资市场的管理机构,派遣专人负责平时工作,成立经营者准入把关、产品质量咨询、农资产品退换和赔偿等相应机构。工商部门应对这些机构给予积极的指导,使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成为人人有责的工作,对农民利益起到维护作用。

2.4 培养示范典型,做到以点带面。

针对农资产品经营的现状,可以对部分经营突出的经营点开设监管示范工作,示范点必须具备完善的经营管理条目,通过培养示范点,对其他经营者进行全面推广,以达到逐步统一、共同进步的作用。

2.5 创建不法信息预警纰漏制度

在一些农资市场相应部门中开设举报电话,农民在购买、使用农资产品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的向相应部门进行咨询和投诉,使农资产品的经营模式变得更加透明公开化,对于一些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能够及时有效的给予帮助和处罚。

3 总结

农资市场的相应管理部门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对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整顿和规范,加强农资市场的长效监管措施,全面的保障农民的利益,是近几年工商部门一直在思考与分析的问题,也是工商部门对监管措施进行创新,提高其在社会中形象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现有的现象提出几点分析和解决方案,争取达到共同进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涛,潘小镇,刘小燕.保障放心农资下乡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01).

[2] 栖岩.乍暖还寒话农资[J].大众标准化,2006,(04).

第3篇

关键词 农资市场;问题;对策;江苏涟水

中图分类号 F2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344-01

1 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1.1 经营主体多元化

目前,农资经营长期由国有经济独家经营的局面已经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以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为主,打破了行政区域、行业垄断的经营方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多渠道的经营格局[1-2]。据统计,全县目前共有农资经营单位(户)462家,其中县乡农技部门开办农资经营的有50户左右,成立公司的有8家,这些公司在全县各乡镇大多设有分支机构,全省5大种业公司(中江、明天、大华、神州、红太阳)在涟水县各乡镇也设立分支机构或代销点,其余农资经营户都是个体工商户,占农资经营单位(户)50%。另外还有一部分村组经营户甚至都没有经营执照。

1.2 经营网点分散化,从业人员低能化

过去的农资经销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和农村集镇,行政村几乎没有代销点,现在已分布到村组,目前涟水县农资经营网点几乎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园区)行政村。全县农资经营从业人员近2 000人,受过农业专业知识教育的很少,60%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老、弱、病、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1.3 经营规模小型化,经营品种多样化

全县农资私营户75%以上经营品种数量较少,经营规模多在5 000元左右,“提篮小卖”者居多。近年来,随着市场流通的加快,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品种的种类明显增加,全县农作物品种有300种左右,农药品种达1 000个,肥料品种约200个。

1.4 农资经营主体增加,经营渠道杂乱无序

随着农资经营体制放开,农资经营主体资质条件逐步被放宽,主体的性质变化较大。即使有明确规定,实行经营许可制度,为规范经营设置了一定的门坎,部分人不能经营。但相当部分经营门点都是由个体承包、转包或挂靠经营,经营渠道杂乱无序,假冒伪劣鱼目混珠[3],造成管理难度加大,农资质量很难保证。部分农资主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违规经营,谋取不义之财。如在2011年稻飞虱等病虫害高发期间,涟水县市场就出现过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农药敌敌畏含量为零的现象。

1.5 劳动力结构变化,规范经营意识淡薄

从目前涟水县农资市场的实际情况看,从事农资经营的人员大多数是一些老、弱劳动力[4],该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农资经营知识和法律知识,违法不知,守法不力,在从事农资经营的过程中,缺乏规范经营的意识。有的人自认为是小买卖,特别是在农资销售的春、秋旺季,最容易出现违规现象,甚至是农资安全事故,隐患极大。在执法过程中曾发现少数农资经营点边卖农药边卖食品的现象,执法人员跟其讲明利害关系,责令其整改,但是经营者却不以为然。

1.6 农资品种繁多,农民辨假防假能力不强

目前涟水县农资市场农资产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少数企业仿冒著名企业品牌投放,造成农资市场良莠不齐。由于农村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文化水平低、科技知识少的老弱妇残,缺乏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在购买农资时,只关心价格,贪图便宜,而忽视对质量的要求,往往容易上当受骗。另外,有些农民对假劣农资防患意识较弱,只要市场出现新品种,周围有人购买,也不仔细辨别真伪和优劣,盲目跟进购买。企业为迎合农民这种求新、从众的心理,不断翻新花样造假制劣,更换包装,蒙骗用户,坑害农民。农资品种的多样化一方面活跃了市场,满足了农民多方面的选择,另一方面也给市场监管带来了难度。

1.7 投入较少,监管后劲不足

近年来,政府在农资管理上无论是领导重视程度,还是财力支持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侧重,但是与形势发展相比还显得不相适应。农资市场放开后,网点呈现摊点多、渠道乱、分布散、品种杂、面积广、战线长等现象,执法监督成本较大。目前执法机构的装备还比较落后,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办案经费、人员配备,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资整治措施落实必然会大打折扣。

2 对策

2.1 建立统一农资领导机构

成立以主管流通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所有农资监管职能部门参加的农资管理工作组织,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调配力量、统一协调行为。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工作经费。制定详实的工作方案,推行责任追究制、完善考核考评办法,并细化量化。

2.2 扩大宣传增加受教育面

围绕“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的主题,以“送科技到田头、送法律到农户”双送活动为载体,每年到各乡镇开展现场咨询活动2次、发放明白纸以及由各级新闻部门播放的“放心农资与维权知识”,让农民掌握识别农资真伪的方法、选购质优价廉农资的注意事项、维权手段和途径,提高广大农民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者进行相关的农资法规培训力度,强化其守法意识,促使其合法生产经营。

2.3 加强执法队伍体系建设

健全执法网络,充分发挥农资信息员的作用。在每个乡镇配备1~2名信息员,以拓宽农资市场信息收集渠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农资管理执法队伍。

2.4 建立联手监管协作机制

农业、工商、质监、公安等农资监管的职能部门要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在领导机构的协调指挥下,全方位地开展农资市场的整治行动。坚持将重点抽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源头治理与市场监管相结合、标签管理与抽检相结合、突击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做到重点季节重点查、重点环节认真查、重点区域反复查、重点市场仔细查。同时,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保护农资名优产品的活动结合起来。另外,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农业生产事故处事机制等。

3 参考文献

[1] 丁声俊.我国农资市场的现状及规范措施[J].中国农资,2008(9):1.

[2] 王芳,王双进,李红梅,等.中国农资流通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403-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