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店铺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范文

店铺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店铺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店铺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第1篇

【关键词】 移动终端;商铺;管理

1 引言

目前,中小型网络商铺企业数量正在迅速扩大,它们普遍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中小商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对于寻求差异化经营的中小商铺而言,如何能在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上占得优势,就成为商铺发展的重要挑战。企业是否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进销存商业应用软件,也是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电子商务等业务。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移动性上,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2 系统架构与设计

在商铺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对货品的进货、销售、库存管理构成了主要的业务体系。销售管理的日常业务有记录和查看销售记录、统计分析销售单、进货单录入、查看和修改库存信息、库存预警、盘点。

移动-商铺进销存管理系统适用于私营、分销、连锁、专柜等任何形式的店铺。本系统将用户角色分为老板、管理人员、店长、销售员四种。

系统具有的特色:

1) 没有IT管理设备,零维护成本,成本低;

2) 基于移动互联网,移动性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店铺销售情况;

3) 基于云平台,没有数据丢失的风险;

4) 协同工作平台,给企业内各种角色的成员提供有效的交互沟通方式。

4 销售类及销售单API创建

本设计的前端页面主要使用html5、jQuery和jQuerymobile来实现的,后端API则使用PHP语言来实现。API主要对一些PHP实现的对象进行操作,来实现对Redis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删除、增加、修改等操作。以下是以销售模块为例的部分代码及代码实现。

(1)销售类的代码实现

5 结论

对现有进销存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包括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基础功能及系统涉及到的概念(如盘点)、今日商铺的现状和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移动开发技术等;整个系统是在PHP和JQuerymobile开发环境下进行开发的。利用Redis建立系统数据库,采用Predis数据库访问技术;使用PHP的强大功能,采用API实现界面和数据库的通信;结合PhoneGap开源框架,实现了移动-商铺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及其之间的联系;系统符合商户的基本要求,具备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销售管理、进货管理、库存管理。系统针对老板、店长、员工等不同的角色,设计了相应的应用。

本系统也考虑到了不同的店铺形式,将店铺分为总店、直营分店、联盟分店,使系统符合大多数商铺的要求;本系统的运行平台是移动设备,具备IOS移动应用的风格。整个系统的开发步骤清晰,界面设计友好且人性化,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低,方便以后对系统的扩展。后一步的研究工作将致力于完成对电话、生日等的输入格式验证;

参考文献

[1] Park Min-Jeong; Kim Hee-Seung. Evaluation of mobile phone and Internet intervention on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lood pressur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bdominal obe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12.

[2] Wang Hsiao-Fan; Wu Cheng-Ting. A strategy-oriented operation module for recommender systems in E-commerce.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12,8:1837-1849.

[3] Kang Gaojian; Du Zhengwei. A novel compact dual-frequency monopole antenna for quad-b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 10.1002/mop.26876, JUL 2012.

[4] Whalley Jason; Curwen Peter. Incumbency and market share within Europea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12,3:222-236.

第2篇

关键词:零售店铺;全面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策略

服务管理是零售企业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品牌的服务管理不仅包括服务战略,还保留服务文化、服务理念、服务计划、服务管理等内容。全面服务管理是现阶段服务行业发展的新理念,能够有效提高零售店铺的服务质量。并且,全面服务质量管理能够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增加店铺的业绩,明确店铺的顾客人群,进而提高店铺的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的形象。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零售店铺对全面服务管理体系的认识程度较浅,虽然很多企业都具有服务意识,但是,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够以全方位的零售服务来争取消费者。并且,受资源条件的限制,零售店铺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建立全面服务管理体系。研究零售店铺全面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零售店铺的服务质量,而且对零售店铺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零售店铺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零售店铺全面服务管理的特征

1.预防性

全面服务管理十分重视服务问题产生的过程,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对服务过程的管理,而不是对问题结果的管理。并且,零售店铺的服务质量问题是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受到服务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商品质量问题、售货员工作不够专心等因素都会影响服务质量。如果不能够将这些因素事先排除,那么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服务问题。而服务质量检查只是一种监督形式,只能判断一段时间内的服务质量,并不能避免服务问题。因此,在全面服务管理中,我们应注重过程管理,将服务重点放在事先预防工作中,最大可能地消除各种消极因素,不断提高零售店铺全面服务的质量。

2.整体性

零售店铺商品服务的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情况下,零售店铺商品服务质量会受到商品质量、售货员工作状况、服务设施、服务方式、零售店铺工作环境这五大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五大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零售店铺商品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应加强重视零售店铺商品服务的整体性,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全面服务管理问题。例如,在分析售货员服务态度对全面服务质量影响的基础上,我们会将服务质量问题归因于收获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服务不够积极主动等,而忽视了售货员的工作环境。售货员的工资待遇、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会影响到售货员的工作态度。如果这些综合因素不能够解决,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问题很难改善。由此可见,我们应全面看待零售商店全面服务质量问题,综合分析影响服务质量的各种因素,从整体出发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3.相对性

影响零售店铺服务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主要指零售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例如,售货员的专业知识、商品供求问题等。非可控因素主要指零售企业不能控制的因素,例如,社会环境、顾客需求、零售服务发展趋势等。然而,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是相对的,能够进行转化。例如,针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企业可以开展产品质量检查,去除不合格产品,将不可控因素转化为可控因素,提高零售店服务质量。

4.循环性

在零售店铺服务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可控因素需要使用循环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而这种航循环方式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这四个环节,并且,在每个循环结束之后,零售企业需要对管理措施进行制度化和标准化加工,以便于企业内部人员共同遵守。并且,零售企业在制定制度化和标准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要提出新的管理措施,开始新的循环管理。而每一次循环就会解决一批服务质量问题,提高零售企业的服务水平。

5.群众性

群众性主要指零售店铺服务质量不仅受售货员工作状态和服务水平的影响,而且与企业所有管理者及员工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企业管理干部、会计人员、运输人员、采购人员等都会对零售店铺服务质量产生影响。但是,在实际服务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只注意到售货员的问题而忽视了其他企业人员的影响,使售货员承担所有的服务责任,导致售货员产生不满兴趣。只有企业加强重视各个部门和岗位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开展统一管理才能够不断提高零售店铺的服务质量。

二、零售店铺服务存在的问题

1.客户感知服务不系统

首先,部分零售店铺的客户缺乏对服务项目的了解,对各个岗位服务任务和服务内容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导致客户的满意度较低。例如,有些零售店铺不了解货源供应、零售服务等的具体工作,服务内容不够完善,导致客户对零售店铺的服务质量不满意;其次,部分零售店铺缺乏对零售服务的正确认识,没有积极学习先进的零售方式和零售服务内容,尤其是一些乡村地区的零售店铺,对网上支付和网络交易有抵触心理,网络零售交易服务质量不高。

2.服务效果不明显

首先,部分零售店铺的服务项目效果不明显。例如,有些零售店铺为了提升经营技能而开展培训。但是,在培训之后,零售店铺管理人员的经营技能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例如,经营管理人员对培训内容不够了解,虽然能够听懂培训内容,但是,很难讲培训内容运用到零售店铺的经营过程中;其次,部分零售店铺的新的服务项目开发效果不明显。例如,有些零售店铺开展了客户投诉服务,但是,客户对投诉服务的接受程度不高,投诉工作效果不明显。

3.服务响应速度慢

首先,部分零售店铺的服务内容相应速度缓慢,不能够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而且,大多数零售店铺的项目服务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客户需求的而变化;其次,部分零售店铺服务人员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不足。很多零售店的服务人员从事品牌培育、提醒发货和客户终端维护等工作,却没有及时处理消费者所反映的服务问题,甚至存在着拖延和应付心理,没有根据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导致零售店铺服务方式之后。另外,还有些服务人员不了解服务范围和服务重点内容,服务短板现象比较明显。

三、零售店铺服务问题的原因

1.缺乏对资源的充足掌握

零售店铺要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管理,必须熟悉企业和市场资产,并充分利用企业和市场资源。具体来说,企业和市场资源主要包括地理资源、销售资源、人力资源和店铺资源。但是,现阶段,部分零售店铺缺乏对资源的充足掌握,对地理资源不够了解,不能够充分利用零售店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商圈制定销售策略。并且,零售店铺不能够运用销售资源来改进销售结构。另外,部分零售店铺缺乏对人力资源和店铺资源的充分利用,造成店铺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2.客户价值利用不充分

首先,部分零售店铺缺乏对客户消费倾向和消费心理的了解,忽视了客户的中心地位,没有根据客户的消费需求构建全面服务管理体系,导致零售店铺的商品服务与客户需求不适应;其次,部分零售企业的客户调研工作不到位,没有积极搜集客户的消费信息,缺乏对客户反馈的重视,零售店铺客户服务质量不高。

3.内部管理不完善

部分零售企业的服务理念不强,缺乏完善的服务规章制度。甚至有些零售企业认为服务工作归一线售货员负责,与企业的关系不大。在这种情况下,零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主要以提供经济效益为主,而忽视了企业的服务责任,没有将服务工作与经营工作相结合,严重影响零售店铺的服务质量。例如,部分企业缺乏对零售店铺服务质量的重视,为零售店铺提供不合格产品,导致消费者在使用不合格产品的时候将产品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归咎于零售店铺售货员的失误。并且,消费者在使用不合格产品之后会对这种品牌的产品产生不满,严重影响企业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四、建立零售店铺全面服务管理体系的策略

1.准确定位服务对象

准确定位服务对象是零售店铺开展全面服务管理的基础,并且,准确的服务对象定位有利于加强品牌的比较,能够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彰显品牌服务的个性。因此,零售店铺在构建全面服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准确定位服务对象,深入分析品牌的产品风格、竞争对手、服务现状、目标客户、品牌方阿湛趋势等,准确定位店铺的服务对象。另外,零售店铺应坚持人本理念,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加强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为客户提供合适的表达方式。

2.合理设计服务标准

合理的服务标准是零售企业建立全面服务管理体系的基础,只有具备规范化和统一化的服务标准,才能够保证零售企业服务管理的科学性。因此,零售企业应积极设计合理的服务标准,根据客户的购物需求和够不步骤来设计服务标准。具体来说,客户从进店到离开有七个关键点是售货人员对客户进行介绍和引导最有效的地方。而@七个关键点主要包括问候顾客、重视顾客需求、向顾客介绍产品、试衣间服务、附加推销、收银服务和送别服务。零售店铺应积极制定这七个环节的服务标准,并对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语言、身体动作、销售步骤等进行分析,进而找出最佳的服务方式。

3.制定服务标准训练计划

培训是零售店铺建立全面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因此,零售店铺应积极制定服务标准培训计划,加强对店铺员工的业务培训。首先,零售店铺应加强重视员工的业务培训,将员工业务培训纳入店铺发展规划之中,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员工培训,保证员工培训的正常开展;其次,零售店铺应邀请优秀专家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员工培训,并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最后,零售店铺应积极鼓励员工接受再教育,引导员工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促进服务创新。

4.完善服务管理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零售店铺执行销售服务标准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零售店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因此,零售店铺应积极完善服务管理绩效评估,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对服务管理的考核。为此,零售店铺应加强重视对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和服务质量考核,将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与服务质量考核与销售人员的工资待遇与评优评先相挂钩,明确销售人员服务质量与自身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销售人员的潜能,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另外,销售企业应加强对各个岗位的绩效评估,对企业各岗位的服务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全面服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左浩.服务特征的再认识与整合服务营销组合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03(10).

[2]李飞,陈浩,曹鸿星,马宝龙.中国百货商店如何进行服务创新--基于北京当代商城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0(02).

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意愿冲突

一、问题的提出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指对参与供应链企业的相关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目标在于通过提高对用户服务水平、降低供应链总体成本,并寻求两者间的适当平衡(因为前两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从而提高整条供应链及参与供应链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实施供应链管理,具体可以选择如快速响应(QC,Quick Response),有效顾客响应(ECR,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等不同策略。但无论实施何种策略(并进而应用某些具体的技术,如:EDI,JIT,ABC等),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分享信息,优化各供应链参与企业生产、库存、营销等的决策,所以供应链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

实现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主要有三种技术模式,即信息传递模式、第三方模式、信息中心模式,并且都有成功实施的案例。但是在技术条件已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却发现能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仍是个例,相当数量的案例以失败告终,而更多的企业因感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依然在供应链管理的门外徘徊。主要原因是,虽然技术条件具备,但各供应链参与者对于共享信息的意愿往往是单向的,即某一方(通常是信息的需要方)希望共享信息,而另一方(通常是信息的提供方)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意共享信息。这种冲突容易导致信息共享彻底失败,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供应链管理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我们不妨将这类问题定义为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的意愿冲突问题。

二、意愿冲突问题的分类和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供应链上不同节点间在信息共享上的意愿冲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至少存在以下三对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意愿冲突问题。

1. 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此处的供应商可以是批发商,也可以是制造商)。

实现了现代化店铺管理的零售商一般都使用条码、POS机和店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详尽、精确地记录了每一位顾客的每一笔交易的品种、数量、价格、规格、折扣、时间等信息。如果供应商能整合各零售店铺的销售数据库成为自己的数据仓库,并对其应用已成熟的数据挖掘方法和软件,就能够得出较可靠的、连续的、时变的、低廉的顾客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供应商开发设计新产品,调整市场策略、安排产量分配、调整库存政策等意义重大。供应商的这些应用不但提高了供应商自身的竞争能力,也因为其产品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而增加了零售商的销售机会。无疑,这是合则两利的好事。

但是,基于以下原因,在国内,现阶段很难说服零售商将自己的POS数据或者其它重要的销售、顾客信息提供给供应商。(1)传统上,销售数据,特别是精确到每一笔交易的详细销售数据,被认为是高度机密的商业秘密,即使是企业内部也需要控制访问权限,更不用说向企业以外透露。这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一时之间难以转变;(2)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可以认为是一种“委托——”关系,根据委托——理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人往往能利用这种不对称从委托人那儿得到最大的收益。所以零售商独享销售数据,则零售商对供应商就占有信息上的优势,利用这些信息上的优势,零售商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好处。比如,可以对供应商提供虚假的商品销售信息,从而要求如推迟付款期限,增加现金折扣等。这些通过信息不对称获取的额外利益一旦在信息共享后将荡然无存;(3)我国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特别是零售企业,抵抗风险和实施长期战略的能力较弱。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商趋向于规避风险和获取短期利益。这就如乘数一样,加剧了前述(2)因素的作用力。

2. 不同供应商间实现信息共享的问题。

在供应链网链结构中,从核心企业出发,即使对于同一品种,也往往存在多个供应商,它们提供高度可替代的产品。一方面,任何一个供应商都希望能掌握某特定产品全面的市场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的销售业绩等数据,以制定合理的策略;另一方面,不同的供应商之间,其本质就是竞争关系,而且随着市场势力向买方转移和全球化趋势,它们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所以供应商在希望掌握竞争对手信息的同时又不希望竞争对手掌握自己的信息。这种互相冲突的要求,如果在纯粹市场的条件下经过博弈,结果就是互不共享信息。

3. 最终用户和零售商在信息共享上的矛盾。

现在许多百货业和部分超市业使用诸如会员卡、荣誉顾客卡、贵宾卡等方式,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顾客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者提供一些增值服务。这种做法初始目的是为了保持顾客忠诚度。但是,很快零售商们就发现现在它们的销售数据库中多了顾客属性(姓名、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属性),而利用这些增加的属性,零售商至少可以有两方面应用:一是通过挖掘特定顾客的数据,可以针对每个顾客的特定偏好,实施一对一营销;二是通过向供应商提供相应顾客数据,以增加供应商对销售数据分析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提高顾客服务水平。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种重要技术和策略。

但是顾客的消费行为属于个人隐私,大多数消费者不希望(除了炫耀性消费)自己的消费行为为他人所知。同理,消费者也不会希望零售商将自己的消费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或者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就产生了零售商希望信息共享和消费者要求保护隐私要求之间的矛盾。

三、问题的初步解决设想

1. 不要过于依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几乎所有的供应链管理理论都反复强调供应链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支持、参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各供应链企业高层首先建立相互信任,并由高级管理层向中下级管理层和操作人员逐步渗透这种理念,从而在全供应链上营造起相互信任合作的的氛围。但是这种提法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它完全依赖于高级管理人员的高瞻远瞩(或者是之间的私人关系),使得这种方法只能应用于少数企业之间,而不是一种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根本性解决方法;(2)如果供应链过于复杂,高级管理人员需要与太多的相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信任关系,则高级管理人员的时间、精力将完全消耗在建立“关系网”中,或者根本就超越了高级管理人员可控制的范围;(3)只是一种概念性质的提法,而不是具有可操作规程的解决方案。

2. 分阶段逐步推进信息共享。不应该企盼能一次性达到理想的信息共享状态,可行的是分阶段逐步实施。例如为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第一阶段,零售商可以选择部分品种和若干供应商,向其提供由零售商自己对相应销售数据的分析结果,而暂时隐藏原始销售数据;第二阶段,通过绩效分析,在双方体会到初步信息共享带来的好处并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后,零售商可以直接向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原始数据,由供应商直接进行分析,并可逐步扩展分享信息的范围。由于供应商相对零售商更具备对某特定产品的专业性,由其直接分析原始数据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建立的信任基础上,可以施行厂商管理存货,零售商可以取得供货之外的增值服务——存货管理,厂商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且双方可以共同获得由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带来销售业绩增加的好处。

3.供应链管理不应改变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竞争者之间的冲突。供应链管理可以改善供应链中上下游之间合作关系,但是它无助于改变同一产品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冲突,而且它也不应改变这种关系——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有竞争就必然有冲突。在信息共享这一点上,供应链应该制定一定的标准,下游的厂商(主要是零售商)应该依据此标准对所有上游厂商一视同仁的提供信息,而不能依据下游厂商的偏好有歧视的提供信息。也就是说,不应该因为实施了供应链管理在增强了某一方参与者的竞争力的同时损害了另一方的竞争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帕雷托最优的基本要求;从博弈论角度看,这是保证供应链处于均衡从而供应链管理得以维持的基本要求;最直接的看,公平竞争的环境可以保证消费者(包括最终消费者和中间厂商)的利益不受垄断势力的损害。

4. 必须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提高对消费者的隐私保护也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现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开始应用的一些隐私保护政策,可以为一般商务领域参考。比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1997年联合携手推出了网站信誉服务体系WebTrust,提出的网络隐私保护原则主要有:(1)通知。任何组织或机构在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前,必须收集信息的目的、使用方式、修改或更新信息的途径等给予通知;(2)选择。消费者拥有选择他们的个人信息能否被向第三方公开地权利;(3)安全。收集、保存和使用私人信息的网站实体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信息的丢失、泄漏、损毁、更改、滥用和越权读取;(4)读取。消费者能够读取并审查他们的个人数据,并能够更新、修改或删除不准确信息。显然,这些原则在供应链管理隐私保护领域也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解决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的意愿冲突问题,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解决意愿冲突问题还需要制度的安排,所以还需要立法部门、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在相应领域予以大力推动。

参考文献

1.Hau L.Lee.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Technology Management,2000.

2.杨红芬,吕安洪,李琪.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及对策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3.唐纳德 J.鲍尔索克斯,戴维 J.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