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际交往技巧与沟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关键词 人际交往 原则 技巧
职校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实现的。明确职校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突破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教会他们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而言,至关重要。
从人际交往的基本涵义来看,“人际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人以上,通过一定方式发生某种沟通和交流的活动方式。” 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就必须学会与别人交往,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兴趣、情感与别人交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职校生同样如此,在家要与家长、亲戚交流,在学校要与同学、老师沟通。客观上讲,许多职校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家长不够亲近,对老师不够信任,对同学不够理解。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职校生一般处于15至20岁之间,正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有时会表现得比较叛逆,听不进家长的意见,没有儿童时代与家长的亲近感了。加之有些家长对于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子女期望值也不高,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关注,平时也很少与班主任联系,对于自己子女的在校情况也缺乏了解,这同时也使职校生认为家长对自己不够关心;2.由于大多数职校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不突出,在校表现也不算好,经常是被老师忽视或者批评、指责的对象。长此以往,他们潜意识就会对老师持排斥态度,缺乏信任感。进入职业学校后,他们就会本能地疏远老师,担心老师向家长告状。如果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稍有不当,他们就会认为老师故意刁难自己,对老师产生排斥情绪,有时甚至与老师产生对抗;3.现在的职校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中是“小皇帝”,与同龄的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也缺乏分享与合作的意识。他们习惯于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迁就别人,很少有谦让的举动。他们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冲突一般不会进行换位思考,很少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造成彼此之间互不理解,容易产生隔阂。
面对现状,作为班主任应当想方设法帮助职校生突破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首先,班主任要加强与职校生的沟通。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比如我在担任09电子商务班的班主任之初,我在班会课上向全班学生表明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建设主要依靠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我作为班主任会努力服务好大家,大家对班级建设有什么好的想法与建议可以与班委会成员联系,如果与我联系我也十分欢迎。尽管我在课堂上是如此说的,但是课后主动找我交流的学生还是不多,为此我主动出击,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与他们交流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班级管理,还包括他们对学校、老师以及同学等多方面的印象和感受。我的主动出击,建立起了我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树立了他们与我进行沟通的信心。另外我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也不局限于面谈。针对学生喜欢上网的现实,我主动将我的电子邮箱和QQ号向全班同学公布,欢迎他们通过网络与我交流。另外我还为班级制作了网页,并设置了班级管理、学习心得等交流空间,还申请了班级QQ群,鼓励学生加入。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刻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表扬,从而重拾他们的自信心。总之,我对他们以正面鼓励为主,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缺点,持相对比较宽容的心态,通过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们改正,注意维护他们的尊严。通过实践,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
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诚实原则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础。”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取信于人。首先自己要敢于向对方袒露心扉,让别人了解你,从而信任你。如果相互禁锢自己,就无法进行交流;其次还要为人正直,一个正直的人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信用是指一个人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这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诚实信用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基本品质。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诚信经济,一个人如果不诚信,就无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一个人如果不诚信,就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其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平等互助原则。
“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的前提。互助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剂。”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因此人与人交往时应当相互尊重,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同时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还要互相帮助。一个人懂得给予,不求回报,定能结识不少朋友,相反付出多少就要索取多少,这样的友谊不会长久。
(三)宽容理解原则。
一个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容易与人相处。许多情况下,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当然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要讲究原则,不能做和事老。现代社会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有差异,对一些问题的认知有差异也很正常,我们要积极沟通,努力达成共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因此一个人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懂得体谅别人的难处,人人都会乐于与其交往。
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语言沟通的技巧。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对于职校生而言非常重要。在与他人交谈时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交谈时要注意尊重他人、要善于赞美他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一句由衷的赞美可以使对方的内心充满阳光,从而也使对方愉快地接纳自己。” 同时语气也要亲切,热情。
2.交谈时不能只顾自己讲话,与别人交流时要善于倾听别人讲话,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交流毕竟是双向的,不能一方滔滔不绝,另一方一言不发,否则得不到交流的效果。
3.交谈的话题尽量使人轻松愉快,注意避免提及对方敏感或者易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的话题。开玩笑要适度,尤其不能拿对方的缺陷作笑料。
4.交谈时声音也要适中,声音太大显得不够文明,声音太小则对方无法听清,影响沟通的效果。语速也要适中,语速太快,可能会使对方来不及接受,语速太慢,可能会使对方失去耐心。
(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也能够提高沟通效率。
与别人沟通时最好面带笑容,这样会使对方觉得轻松、友好。讲话时适当增加一些手势,可以帮助对方理解你的观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沟通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会使对方觉得你很真诚。
我们班有一位王同学,平时习惯于用余光看人。别人同她讲话时她要么低着头,要么用余光扫视一下,使人感觉很不舒服。有一次她与一个同学站在班级阳台上讲话,正巧隔壁班的一位李同学走过她们身边,她用余光瞥了李同学一眼,然后低声说了一句话。李同学以为她在说她坏话,于是停下脚步责问她。她说自己讲什么话没有必要向别人汇报。李同学很气愤,坚信王同学就是讲她坏话了,否则不会用那种眼神看她。为了这件小事两人差点吵起来。其实,王同学的这种习惯在刚入学时也曾引起许多同学的误解,但是时间长了,本班同学都知道她就是这样的习惯,也就不计较她的眼神了。后来我请她到我办公室谈心,在我同她讲话的过程中她的眼睛始终看着自己的脚尖,偶尔抬头用余光看一看我。我就向她指出,她的这种习惯很不好,使人感觉很不舒服。我请她抬起头,正面对着我,两只眼睛看着我,学会与人沟通。经过我的教育,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习惯动作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不利于她与别人交流。后来她确实改掉了坏习惯,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也都比较融洽。去年教师节时她发短信祝我教师节快乐,同时感谢我的那次教育,使她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流。
总之,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有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克服孤独和怪癖心理,战胜自卑和羞怯心理,远离偏见和狭隘心理,使学生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切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为毕业以后踏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黎文森等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姜志强.丁吉主编.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2011年在本科实习的62名护生为调查对象,女生54名,男生8名,年龄19~23岁。其中本科生27名,大专生35名;独生子女36名,非独生子女26名。均已完成基础医学及专业课程学习,进入临床实习。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际吸引力和沟通技巧,人际吸引力主要包括仪表、个性品质、相悦、接近、互补、相似吸引;交往技巧主要包括优化形象、展示才智、涵养个性、主动交往、由衷赞美、善于倾听、关心所需。问卷由教师发放,护生匿名填写,当场回收。1.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反映护生对该项内容的认同度。
2讨论
2.1提高人际吸引力是职业的需要
表1表明:仪表吸引是护生自认为最缺的人际吸引力,以下依次是个性品质吸引、相悦吸引、接近吸引、互补吸引、相似吸引,这些人际吸引力的不足是导致人格魅力下降,影响人际交往效果的主要原因。表2结果显示:91.6%的高护生认为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相互间进一步交往的基础。因此,培养和完善人际吸引力十分必要。人际吸引的第一阶段是“好感”,人们偏爱拥有美丽外表的人,即交往过程中意味着一种心理现象,对于那些与自己外表、风度相类似的人,比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要教育护生在职业规范的范围内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和言谈,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好感”是一种暂时的肯定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外在美的吸引作用由内在美替代。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最能够长久地被人们喜爱的还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才能。所谓“宁为贤者仆,不为愚者师”是人们相信才华出众的人会对自己更有裨益[2]。有人曾提出职业护理人员具备的5个“C”,其中之一是能力(Competence)[3]。护理人员在护理事业中,如果真想正确认识、理解和帮助他人,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拥有判断力、技术、精力、经验,以及对职业责任的要求做出敏锐反应的技能,从而应对职业需要。
2.2加强护生内在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表2结果显示:72.6%的护生认为外貌、仪表是人的外在素质,它一般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对人际交往作用明显。个性品质、能力是人的内在素质,它们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持久、稳定、深刻。66.1%的高护生认为个性品质是人们选择朋友的首要因素,吸引朋友的个性品质有:真诚、宽容、自信、幽默等[4]。而部分护生才能缺乏、品质欠佳。才能不但直接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也决定人际吸引的强弱。才华、能力出众的人总比一般人更有见解、更有办法、更有力量,有可能给他人更多建议、更多启迪、更多帮助。在其它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越有能力、才华,人们就越尊重、钦佩、仰慕他。护生尤其崇拜和羡慕有真才实学的人,“名人效应”“追星现象”便是这一心理的直接反映。“腹有诗书气自华”,充分挖潜、培养特长,使自己在学业、才艺、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是提高自身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方法。
2.3提高护生沟通技巧
表2结果显示:40.3%的护生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38.7%的护生缺乏相互赞美等情感交流,24.2%的护生不善于倾听。所谓沟通能力是一种后天培养的能力,亲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以后,相互之间如果不再沟通交往,也会产生陌生感、疏离感,密切的人际关系也会趋向淡化,即“日亲日近,日疏日远”。而护理工作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家属、带教老师、医生及一同实习的同学接触最多。护患间帮人际关系的建立、健康资料的收集及实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互帮互助的同学友谊、医护间默契的配合等无一不需通过良好的沟通。有研究表明,医院实习中的人际冲突已成为护生的主要心理应激源之一,严重影响护生群体身心健康及护理工作质量。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改善。临床教学应重视提高对实习期间高护生人际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加强教育,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沟通技巧的提高需要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培养、训练,相关知识、技巧的掌握是良好沟通能力的基础。
2.4提高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者非语言系统相互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它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本质属性的表现。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5]。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6]。学习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增强人际吸引力,是每个人生命成长中的必修课。现代社会最鲜明的特征是开放性,扩大开放、增进交往已经成为历史潮流,较强的人际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人际交往困惑与矛盾恰恰是护生在临床实习时反映较多的问题,目前,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障碍是影响护生心理与行为健康的三大问题之一,仅次于学业问题。帮助护生减少人际困惑、障碍,积累人际经验,提高交往技能,增强人际吸引力,是当前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而人际沟通能力作为一种职业实现手段,在护理工作中的要求将会愈来愈高,国内调查显示,临床护理对护理本科生素质需求前4位中人际沟通能力位居其一[5]。
3小结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定义、意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及主要障碍和问题;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误区。(2)学会有效的沟通,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实现良好通畅的人际交往。
教学内容:(1)人际关系交往的定义和意义。(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障碍及问题,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误区。(3)怎样实现有效沟通(这部分是重点):沟通特点、沟通困难因素、掌握干扰、沟通态度、沟通原则、沟通技巧、大学生人际交往“三部曲”、为你支招。(4)思考题。
教学形式:提问、讲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游戏、归纳总结。
二、提问导入主题(提问法、讲授法)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心理软肋吗?提问:为什么我总感觉到孤独和无奈呢?为什么我就没有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呢?为什么我的父母、我的室友和我住得很近,可心理上的感觉却咫尺天涯呢?为什么我一和陌生人说话时就感觉到特别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三、人际交往的定义和意义(讲授法,案例法)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指社会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及主要障碍:(1)主要类型:亲属;师生;同学;网络关系。(2)交友类型:人格;同好;同志;相邻;义气。(3)常见的交往障碍[1]: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4)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2]:自我;自卑;恐惧;嫉妒;猜疑;自负;羞怯;封闭。(5)人际交往心理误区: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心理定势。
四、怎样实现有效沟通(游戏法、讨论法、案例法、讲授法)
(一)沟通的四个特点。课堂小游戏一:撕纸。第一步:给每位同学发一张A4废纸;老师发出单项指令:―大家闭上眼睛―全过程不许问问题―把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睁开眼睛,把纸打开。第二步:这时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上来,重复上述的指令,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同学们可以问问题。
讨论:第一步完成之后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第二步完成之后又问学生,为什么还会有误差?
(二)造成沟通困难的因素:缺乏自信;记忆力有限;重点强调不足;不能积极倾听;按自己思路思考;无慎重就发言;没耐心而争执;时间不足;情绪不好;判断错误;语言不通。
(三)掌握干扰:望;闻;问;切。
(四)沟通态度:知己知彼、合情合理、不亢不卑。
(五)有效沟通的四个原则:明确沟通目标;重视细节;实现至少一个目标;适应环境变化。
(六)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沟通?老师总结。(1)主动;(2)换位;(3)赞美;(4)包容;(5)助人;(6)加深。
(七)大学生人际交往“三部曲”:第一步: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第二步: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社交礼仪;人际魅力。第三步:正确处理交往中的竞争与合作。
课堂小游戏二:心灵之旅(1)分甲乙二组,甲组先由助手带出教室,戴上眼罩,扮演“盲人”。(2)乙组扮演“哑巴”,讲清楚规则和要求。(3)10分钟后,让“盲人”除掉眼罩,谈出自己的感受,并请“盲人”指出自己的引路人。(4)之后,角色互换,“盲人”一组扮演“哑巴”,任意选取一“盲人”。
讨论得出结论:第三步内容:正确处理交往中竞争与合作。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八)为你支招:(1)交友的一个窍门:善用特殊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2)交友三字经。讨论:学会交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引出交友三字经:诚、诤和厚;(3)交友六要素。
五、思考与练习
谈谈你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心理学课程讲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际交往;原因分析;调适;培养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课题组对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进行研究,找出他们在人际交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调试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和对交往本身的认知。正确的认知会产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而错误的认知则会导致消极的情感、心理与不良行为。错误的认知称为认知偏差。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有以下几种:
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先的印象。首因效应是指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并对以后的人际知觉及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人际交往的误区,应尽量避免。
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印象对人以后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后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动态的、历史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他人,看待人际交往,避免近因效应的影响。
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在认知他人时,对他的某一突出特征特别重视,将其夸大,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品质的知觉,也就是从已知的特征推及未知特征。
4.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特征。受投射效应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容易主观臆断、妄想猜测,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的误会和矛盾。
5.定势效应。定势效应是指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固定化认识,影响着对人的认知和评价。当这种印象形成后,会使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偏见,成见,甚至错觉,影响到正常的交往。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调适
1.自卑心理的调适。高职学生产生社交自卑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缺乏自我认识,经验不足,缺乏特长,畏惧挫折等。严重的自卑感会给学习和精神带来精神负担,应注意调适。第一,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第二,尽可能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第四,及时从社交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2.嫉妒心理的调适。社交嫉妒感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嫉妒心理只会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痛苦,这种心理必须加以调节。要学会正确看待别人的能力和长处;善于调整目标;善于转移注意力,不要总是把目光盯着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竞争代替嫉妒。
3.猜疑心理的调适。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带着猜疑心理,人际交往中很难避免猜疑,但如果猜疑心理过重,则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消除猜疑心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主观臆断,要学会识别信息;要客观了解他人;加强沟通,多调查研究。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对策
一是通过心理干预和自身调节,纠正自己对人际交往的认识缺陷问题,培养学生主动交往与沟通的意识。要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纠正人际交往的偏差认识态度,树立一个正确和全面的人际交往观点和理念。
二是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端正生活态度。良好的个人形象可以说是人际交往的开始,此外,我们高职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全面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是开设必要的课程,强化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学校应开设一些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如《交际与口才》、《人际交往技巧》等课程,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四是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体系的建设。优化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聘请具有资深经验的心理专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预约专家为自己进行心理辅导,遇到令其困惑的问题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网页来进行咨询,还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解答交流会。
五是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出善于为人、善于处世、善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处世态度与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我们可以借助体育运动平台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课程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实践
1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人具有社会属性,这决定了人在社会活动之中必然产生相互交往和交流沟通。人们在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符号交流意见和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人际交往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于大学生而言,通过接触交流,可以交换信息,拓宽视野、增进感情、互帮互助,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增强群体凝聚力。而且协调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矛盾,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情感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2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以自我为中心
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父母长辈的养成教育,部分大学生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我期望过高;不懂得关心他人,与他人关系较为疏远;固执己见,对他人的正确观点也很难持赞同态度;自尊心过强、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说话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冲突。以上种种行为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恶化。
2.2 主动性不足,回避与人交往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正式步入社会之前的缓冲期,校园人际关系既单纯也复杂。尤其是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时,有时会出现情绪紧张,甚至行为失常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交往恐惧症”。极有可能是大学生曾经有过的消极情感体验或者是长期形成的性格缺陷,如自卑、孤傲和胆怯等,最终导致大学生不敢或回避与人交往,这都严重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不过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网上开展学习、工作和沟通。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大学生平时不善于交际,但在网络空间却异常活跃、乐于交友的现象。从内心来说这类学生渴望表达与沟通,有着极强的交往意愿。
2.3 功利倾向严重
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实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交往,还包括非物质的交换,如服务、信息、情感方面的交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都希望这个交换是对等的,这样人们的心理才能够维持平衡。因此,人们的一切交往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围绕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对于值得的,便会主动地去建立和维持,对于不值得的,就会选择放弃或回避。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们的行为特点趋向于利益最大化,表现在人际交往上就出现更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本来人际关系是以情感为交往基础的,但受到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或者是受到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的诸多负面信息的干扰,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功利化。在交往过程中,呈现出亲近物质条件好或者拥有一定权势的人,并且渴望短期内获得超值回报的特点。如,评比奖学金或各类荣誉称号前,主动与老师或评比小组成员拉近关系。
3 以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路径
目前,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愈发重视,已经逐步改变以前重技能、轻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传统的设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定期开展校园心理知识普及活动,开设一系列选修课程或者专题讲座外,我们应该化被动为主动,将出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转化为潜移默化继而提升能力。学会转变思维角度,把人际交往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加才干的有效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4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拥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从而发生心态或者行为上的改变。通过笔者对本院2013级100位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何影响。
我院在2013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2013级学生开始试点,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分类引导项目。初衷来源为我院为师范院校的理工学院,除完成基础专业课程外,还要花大量时间在实验课程上,课余利用时间十分有限。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去完成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抑或有针对性地提高某方面的能力,便有了分类引导这一举措。分类引导总共分为4大类,科创考研中心、文体艺术中心、教师教育中心、社会实践中心。每个中心设置一名相关专业的导师,全面指导学生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择两类参加(如某生可以同时参加科创考研和社会实践两类)。一旦加入,便必须参与该中心组织的活动,完成该中心下达的任务,也获取该中心提供的各类资源。每一学年初始,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重新选择参加。我选取的100名调查对象正是在2013全年参与我院社会实践中心的2013级学生。
通过为期1学年的跟踪随访,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统计,100名同学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频率最高的依次为以下几种:教师类(35人),包含一对一家教和一对多的班级授课销售类;暑期三下乡(31人),由学院统一组织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宣传与咨询活动等志愿服务,以及社会调查活动;销售类(27人),主要包括商场促销、电话销售、发放传单等活动;科创实验(16人),结合自身专业,跟随导师进行科研课题研究。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来分类,主要为勤工助学、志愿服务、调查研究以及自主创业。从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长短来看,教师类平均时长最长,大致有20~40小时。销售类时长最不稳定,有只参与过一两次的,也有几乎每天都在外兼职的。
5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5.1 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关系单纯、理想化的认识
学生身处大学校园,主要交际对象为老师、同学。交际范围相对狭小,交际关系相对单纯。而参与社会实践之中,特别是在外兼职,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而其文化素质各有高低。如果大学生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套交际手法,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那么在面对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中必然会受到重挫。而人际交往的失败,一方面会给大学生带来挫败感,另一方面也会促使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现实状况,有意识地进行调整。首先是角色转化,不再自视为“天子骄子”,而是现实社会的普通成员。其次是价值观转化,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功利性和工具性,认为人际关系就是日后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一部分大学生正是因为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开始注重人际交往。
5.2 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包容自信
自卑、羞怯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之一。而社会实践活动恰恰有助于大学生克服这类心理障碍,使大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与他人交往。第一,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外界的互动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深刻,以前一些自认为不足,甚至感到羞耻的缺点,发现这其实是大部分人的通病。甚至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般人没有的特长和潜力,从而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接纳自我。第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到,他人并不会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自己也不必过分苛求完美,别人对自己的评论并不总是消极负面的。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树立自信心。
5.3 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
我们都知道,自己的亲身经历往往更加印象深刻。大学生通过实践与尝试,会逐步认识到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性,尤其是从事产品销售、团体活动等配合度较高的工作,对人际交往技巧的要求更高。通过亲身参与、发生失误失败、总结经验教训等一系列过程,能够让大学生更快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大学生发现一些领导或者前辈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那么通过自身的观察交流便能不断掌握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诸如良好的语言沟通、办公室礼仪,这些都是大学生学习交往的“第一章”。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迫使大学生们日益优化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渴求通过“第一印象”占据先机,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由此人际交往能力已被视为良好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
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交往的平台,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累交往经验,提升交往技巧,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作为高校教育者,我们不仅需要给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空间,更需要经常鼓励学生,特别是存在交际困难的学生多多参与交往活动,以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姚天保.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归因分析.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9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不断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新技术、高竞争的时代,人本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传统的靠单个人的力量解决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更是团队的力量,靠的是协作分工,靠的是不同专业技能的人有机的、系统的组合。现代社会各个企业的发展无一不聚集了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生产需要沟通,家庭需要沟通,朋友需要沟通,营销需要沟通,绩效需要沟通,教育需要沟通……而这些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形象描述,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技巧的体现。公共关系学,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能力的高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事业发展的成功与否。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沟通和交往的领域不断拓宽,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职场中最常见的人际交往常常发生在与上司、与同事、与下属、与客户、与家人、与朋友等人之间。其实,凡是人,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就离不开人际交往。
首先,当今社会,形形的什么人都有,在职场中尤为如此,人际关系的冷箭令人防不胜防,职场如战场,大家拼命相互攻击,推卸责任。但职场亦如舞台,人人翩翩起舞,尽情挥洒才华,搞好与别人的关系势必不可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其次,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进而才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人与人的交往,其实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沟通好了,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不好,闹点笑话倒没什么,但因此得罪人、失去朋友,就后悔莫及了。
再次,在人际交往中,特别强调“增加共识”,实际上就是多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人最怕的就是被冤枉。而冤枉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沟通错误。如果一个团队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上害怕的。所以,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善于人际交往,我们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很好地与别人的协作。你我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交往、珍视人际关系的人。 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起牢固而长久的人际关系,才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最终取得成功。
二、公共关系学中的人际交往策略
人际交往是人们为了实现特的目标,借助人际沟通渠道与公众相互交流信息、态度、情感、价值观和思想的过程。
(一)人际交往的理念和规律
1.人际交往的基本理念就是“和”
2.人际交往要遵循客观规律
(1)吸引接近规律: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彼此吸引而相互接近。
(2)趋同离异规律:彼此存在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深化为友谊,否则就会背离。
(3)互需互酬规律:对彼此寄予某种希望和企图,渴望获得某种利益。
(4)交往深化规律:有礼仪交往发展至功利交往,再发展至感情交往,最后发展为思想交往。
(5)交付中和规律:既强调双方主动参与,又强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
1.竭尽忠诚:以诚恳的言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友谊。
2.相互理解:尊重公众的个性,而不是强求公众与社会组织高度一致。
3.相互信任:及时把公众的合理性意见、建议体现在社会组织的决策之中,及时让公众知晓社会组织的决策方针,提高经营透明度,实行民主经营和管理,尊重公众的选择权。
4.主动热情:自信地表现自己,做人际交往活动的活跃分子;大方得体,既不能遇事自谦三分,也不要狂妄自大,应有理有节。
5.平等互利:互惠互利,找出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互补互助,积极引导公众认同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同舟共济;互尊互爱,在社会生活中采取与公众相一致的态度行为。
三、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技巧
1.成功亮相:仪容仪表得体大方,彼此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进一步交往的基本前提。
2.细心聆听
(1)先倾听而不要指导;
(2)先顺应而不要阻止;
(3)先理解而不要去纠正。
3.相互交流
(1)收集交谈的信息,确定中心,推敲交谈的用语及顺序。
(2)选择合适面谈的时间和地点。
(3)善于察言观色、领略对方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
4.积极反馈
(1)及时把握好反馈的时机。
(2)富有逻辑性。
(3)描述为主、评价为辅。
(4)避免不利于交谈的指责性话语。
(5)适度,把握好尺寸。
5.有效说服
(1)运用动机激励法。
(2)运用居家优势法:邀请公众到社会组织所在地进行劝服,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支配能力。
(3)运用情景参与法: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在实践情景中改变公众的态度。
(4)运用个性吸引法:以公共关系人员个体的人格力量、智慧力量以及个性形象为主导前提。
(5)运用求同合作法:需求与公众一致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经验,建立相互认同和互相尊重的气氛,促使公众接受自己的主张。
6.善待冲突
(1)明确共同面临的问题,并达成协议共同寻找共赢的解决办法,营造合作氛围。
(2)客观公正地分析双方需求,把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期望目标。
(3)寻求解决冲突的多种方案,根据指标评价并确定一个能为双方共同接受的方案。
7.善于妥协:但妥协要有原则、有条件,以考虑双方进一步合作为大前提。
8.容忍拒绝
(1)合理思考,调整心态。
(2)保持自信,不可气馁。
(3)冷静分析公众的要求和动机,必要时放弃自己的主张。
9.保持自信:自我意识;自我肯定;自我负责;自我理解;自我管理;自我期望;自我支持。
10.给予帮助
(1)提供能帮助公众探讨问题的范例。
(2)陈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供对方考虑。
(3)扮演公众角色,积极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
(4)提供建议要避免说教、评价和批评。
(5)要给公众明确的帮助方式和需要的时间。
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际交往对于事业取得成功至关重要。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与他人的相处关系的融洽程度。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个成功人士事业上的发展,都是得益于他所处的人群和所在的社会环境,即人际关系。只有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八面玲珑,才有为事业的成功开拓道路的机会。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很多商界成功人士深深意识到了人际交往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的作用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交往能力。”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你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已经走了85%的路程了。
其次,人际关系是事业发展的情报站。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拥有无限发达的信息资源,就拥有无限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而这些信息全部来自你的人际关系的积累,人际关系有多广、人际交往能力有多强,决定了你事业发展的平台有多大。
再次,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在事业上帮助自己、给自己支持的“贵人”,而这些“贵人”完全来源于自身平日人际关系的积累,也许在不经意间,你的贵人就出现了。在关键时刻他能够给你支持和指导,能够在危难时刻助你一臂之力。贵人相助确实是每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宝贵资源,贵人可以一下子打开我们机遇的天窗,让我们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直接奔向通往成功道路的快速通道;贵人可以大大缩短我们在成功之路上奋力奔跑的时间,提升我们成功的速度,缩短我们成功的时间,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离成功更近一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周安华,苗晋平.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技能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62-01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热情主动交往原则。热情主动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著名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一个人是否热情影响对这个人其他品质的评价,热情是一个人的中心特质。许多同学人际交际能力差,不是因为他的能力、知识、性格、人格魅力等不如别人,而是他不愿主动与人打招呼。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主动打招呼很没有面子,相互不认识,主动打招呼别人怎么会搭理自己呢?正是由于这种想法,失去了很多交往的机会。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热情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热情主动地帮助别人,主动的和其他人交往沟通,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真诚交往原则。真诚即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真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1]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真诚是一种美德,真诚是一种胸怀,在人际交往中真诚能获得信任。那么怎么做一个真诚的人呢?首先,真诚要有宽广的胸襟和气度,这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需要。面对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要以宽广的胸怀看待对方,严格审视自己,面对自己的错误要真诚向对方道歉,同时,真诚的指出对方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其次,真诚不仅要发自内心,还有表现在行动上。真心实意,言行一致,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最后,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应有欺骗的行为,因为欺骗是真诚的死敌。
(三)集体活动原则。个体大学生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又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大到整个学校、院系、学生会,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寝室、一个学习小组。作为个体的大学生怎样才能融入集体并在集体中生活学习呢?一方面要遵守集体的规范。任何一个集体都有一定的规范制度,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要遵守集体的规范,要主动适应集体,而不是要求集体的规范和自己相适应。例如学生会的成员要遵守学生会的例会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并在学生会中分工合作,使学生会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要遵守集体规则,还有善于与集体合作,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集体的活动。
(四)换位思考则。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能
(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剂。认真倾听是一种待人的态度,也是一种为人处世艺术。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在沟通的各项功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能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倾听与听不同,他包括用耳朵听,最重要的是用眼睛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和用心灵感受,做到诚心、虚心、耐心、静心和专心。”[2]达到倾听的最佳效果,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细节: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在交往的过程中目光闪烁不定,左顾右盼会显得不尊重对方。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意的打断对方,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有所呼应和适时的询问、追问,表示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
(二)学会微笑待人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比着装更重要。此笑容能照亮所有能看到他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因此有人把微笑比作人际交往的剂。”[3]在人际交往中,微笑可以感染他人,微笑可以缓解拘谨,微笑可以缓解矛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微笑,用微笑这种力量去打开人际交往之门。
(三)恰到好处的赞美别人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赞美能有效的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有效方法,但在交往中赞美别人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方面赞美别人要真诚。因为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价值、意义等做判断,同样也是考问自己良知和品行的时候。赞美别人不能太离谱,比如轻率、虚伪的奉承和溜须拍马等会使人产生反感,相反赞美别人要坦诚得体,要有诚意。另一方面,信任是最好的赞美。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要信任交往的对象,这样双方在情感上距离才会拉近。
(四)掌握消除同学间误会的技巧
误会和交往是相伴产生的,在交往过程中误会经常发生,它会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障碍。产生误会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消除误会。消除误会的技巧如下:一要认清事实。很多误会是在交往中误传误听引起的,此时,需要认真调查事情的真伪,弄清事实,消除误会。二要换位思考,审视自己的不足。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检讨自身的不足,以宽广的胸怀真心化解误会。
(五)掌握人际交往语言艺术
人际交往中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主要是把握说话的内容和声音。一方面说话的内容要符合交往的场合,比如,在他人悲伤的时候不能嘻嘻哈哈滔滔不绝的说自己高兴的事,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不能喋喋不休的诉说自己的苦闷与不幸,也不能自己滔滔不绝的说话让对方没有机会说话。另一方面,说话时的声音要适量。在安静的环境中交谈要小声,在嘈杂的大庭广众之下声音要适量大一些。最后,说话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能绕来绕去,反复表达。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素君(1983- ),女,汉族,河南漯河人,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1]桂世权.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人际交往也叫人际沟通,它是指人们为了表达情感、解除内心紧张、获得对方同情和理解,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双方的成长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地位、个人需要、交往动机、个性特征等差异会妨碍交往的正常进行,导致交往困难或不顺利,这就形成了人际交往障碍。在大学生易见的各种心理问题中,人际交往障碍表现尤为突出,并直接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他们休学或是退学。
一、当代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
1.认知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知障碍指的是交往中不能正确合理、有效及时地对交往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感知、理解、期待、推断等认知活动。可以分为因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和完善而产生的认知障碍和因认知结构不成熟而产生的认知障碍。前者是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心理不成熟,自我期望值偏高,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用自己的一套交往模式去衡量外界,容易产生偏见,或以偏离现实的标准来评价人际关系,造成对现实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反过来又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消极影响,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后者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意识强烈,在为人处事上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他们同时又深切关心自我的发展,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十分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评价。这种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认知结构与强烈的自尊,往往会把他们束缚在狭窄的自我空间,极大的缩小交往领域,造成交往障碍。
2.情感障碍
大学生的情感障碍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卑心理。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和生理缺陷等都容易让人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大学生因为家庭状况不好,或是相貌不出众以及学习不好而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退缩等行为,严重影响其人际交往的质量。
(2)嫉妒与报复心理。
每个大学生都有要求成功的欲望,有超过别人的冲动,这是嫉妒产生的根源。有的大学生没有竞争的勇气,在人际交往中嫉贤妒能,对别人的长处采取挖苦、讽刺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伤害,这即形成了报复心理。对于别人在不经意间伤及到自己的言行耿耿于怀,伺机报复,造成人际关系恶化。
(3)羞怯心理
大学生渴望正常的人际交往,但由于有的大学生自身性格内向或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从小养成了羞怯闭锁的习惯,害怕与人交往,从而导致渴望交往与害怕交往产生的强烈的内心冲突,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3.能力障碍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障碍主要表现如下:
(1)自我表达能力欠佳。自我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行为表达能力等。其中以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所谓的“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半句多”也就是说的懂得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怎么说。反之,如果词不达意,话不得体,想赞美别人却不知如何开口,想表达友善缺言辞生硬,势必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
(2) 交往监控能力欠缺。交往监控能力指交往者为了保证交往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交往过程中,将交往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对自己交往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对自己交往活动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以及对自己交往活动的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如果大学生没有发展好有效的交往监控能力,也会大大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
4.文化障碍
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他们带着各自的思维方式,民族信仰,以及饮食和作息习惯汇集到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宿舍。不同的文化背景难免会影响人际交往。比如南北方的午休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这势必会引发一个宿舍内同学之间的生活作息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即会产生交往冲突。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辅导对策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才能保持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性格品质,并能及时有效的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就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理病态[2],引发学习障碍等。针对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辅导对策:
(1) 高校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正面导向作用。进入大学后,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的单位,同学们的行动,生活习惯甚至穿着都有明显的宿舍特色。所在的宿舍内舍友关系融洽的同学一般不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即使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也会得到舍友的帮助,化解矛盾。高校辅导员要及时帮助指导每一个宿舍,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以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
(2)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修养。进入大学的同学都曾经是中学的佼佼者,进入大学以后可能就会是大家庭中普通的一员。这时需要自我调整,正确认识自我,取长补短,提高自我修养。反之,心存嫉妒,成心报复不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顺利进行,形成人际交往障碍,还会害人害己,留下不可弥补的后果。
(3)教会大学生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有许多的技巧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心领沟通。比如学会微笑,表达有好;真诚地肯定对方,满足对方的自尊心;换位思考,理解别人。这些技巧都有利于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4)充分发挥高校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对于出现人际交往困惑或是已经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同学,辅导员除了自己辅导他们,还要引导和鼓励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接收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并不是丢人的事情,而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在同学们遇到困惑的时候,要大胆地走进心理咨询,寻求专业帮助。
参考文献
[1] 章玉丽.浅析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103-104
[2] 林荣茂,严由伟,唐向东.近15年青少年睡眠质量PSQI调查结果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1):839-844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11-02
幼儿人际交往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互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社会领域分为两个子领域,其中一个子领域就是人际交往,并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还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可知,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会与家庭、幼儿园、社会中的成员交往,而且对幼儿的自我认知以及今后的人际交往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的条件和机会,进而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幼儿园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分析其原因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幼儿园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一、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利用真实情境引导幼儿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
幼儿交往的主体是家长、教师、同伴与其他社会成员,在生活、游戏与学习等各种活动中,幼儿有大量的机会与家长、同伴、教师交往,而与社会其他成员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幼儿园开展的人际交往教育活动中,教师会利用角色游戏、学习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相关职业的工作人员,如医生、护士、警察等,认识这些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并学会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可是,有的教师忽视了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幼儿如何与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交往。比如,某个大班的老师针对幼儿害怕医生、护士的现象,开展了人际交往教学活动《美丽的白衣天使》,设置的教学目标是:①幼儿了解医生、护士的工作,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②幼儿能够与医生、护士进行交往。该教学活动分为3个步骤:一是教师让幼儿观看医生、护士工作时的视频,然后讨论“医生、护士给我们提供哪些服务”;二是请幼儿说说自己在医院看病的经历,并讨论“自己见到医生、护士有什么感受”;三是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玩“医生与病人”的游戏。虽然这位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预设了幼儿应该能与医生、护士大胆地进行交往,但并未给幼儿提供与医生、护士进行真实往的条件,导致第二个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二)忽视在生活中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在人际交往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期待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通过一次教学活动便得到快速的提高,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影响了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的形成。在大班人际交往教学活动《关爱你我他》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请幼儿观看伤员、病人的照片,然后请幼儿讨论:看到这些伤员、病人的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并请幼儿想一想:这些伤员、病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其次,教师请幼儿讨论: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伤员或病人应该怎么做?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们积极发言,有的幼儿说扶他们上楼,有的幼儿说给他们让座。最后,教师请幼儿给伤员或病人说一些祝福或安慰的话,结束活动。几天后,班上的生活老师在提水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走路不太方便,幼儿们看见了哈哈大笑,而老师只是简单地阻止了幼儿嘲笑他人的行为。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已经让幼儿讨论了“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伤员或病人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幼儿通过讨论也知道了该如何做,但是在真正碰到伤员或病人时,教师并没有引导幼儿将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与真实的生活情境建立联系,没有指导幼儿把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迁移至生活中。虽然幼儿在观念上有了收获,但是在行动上没有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
(三)忽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与幼儿的认知与学习、信念与态度、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等各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教师对待人、事、物的态度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然而,在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示范作用。比如,大班的王教师正在开展《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此时隔壁班的李老师过来借剪刀,王老师委婉地说:“我们班等会儿就要用,你上其他班去借吧。”李老师走后,班上的幼儿们说:“王老师,我们现在没有用剪刀,可以让隔壁班先用。”王老师却说:“我们等会儿就要用,如果他们不按时还回来,我们就没法开展活动了。”幼儿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该教学案例中,这节教学活动课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分享,教师也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了这个教学目标。然而,当在活动过程出现“小插曲”时,教师并没有做到“好东西一起分享”,没有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因而教学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缺乏对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认识
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为幼儿搭建人际交往的平台,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人际交往态度,引导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教育活动。在人际交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积极的人际交往心态,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教师之所以在组织幼儿开展人际交往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交往对象的多样化,在人际交往教育活动中,与幼儿交流、沟通、互动的对象除了同伴、家长、教师,还有社会上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如医生、超市收银员、警察等;二是突出“交往”的性质,在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时,要体现“交往”的性质,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因为对幼儿园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性质认识不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人际交往技巧上,而忽视了幼儿对交往技能的应用,没有引导幼儿与社会人员进行交往。
(二)教师缺乏对幼儿人际交往学习特点的认识
首先,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生活实践是幼儿人际交往学习的重要契机;二是指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离不开在生活中的实践。其次,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具有模仿性的特点,幼儿的许多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教师、家长)的交往行为而获得。最后,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即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反复的学习过程中获得。
教师对幼儿人际交往学习的特点把握不到位,导致其在开展活动时忽视了在实际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教育,也忽视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行为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三、开展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为幼儿创设“亲历”人际交往的机会
幼儿学习人际交往是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进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告知幼儿可以怎么做,然后让幼儿看、听、说、交往,这样幼儿才能真切地体验到交往的成功与失败,掌握人际交往技能,使外在的交往准则得以内化,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上文提到的《美丽的白衣天使》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了解全班幼儿家长的职业情况,把从事医生或护士职业的家长请到课堂上,并让家长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再让幼儿与他们进行交流。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找机会带幼儿去医院参观,看医生、护士的工作情况,实现真实的人际交往。
(二)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展开。因此,教师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在生活中进行体验学习,是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精神相吻合的,教师要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在上文提到的《关爱你我他》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观念上形成了如何关心生病或受伤的人,如果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延伸至生活,那么幼儿能够将如何关心他人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老师受伤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对生活老师说一些安慰的话,帮助生活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师做好榜样示范
自从初中生考上高中之后,他们便离开了父母,开始了住校生活。“教室―食堂―宿舍”是高中生在校的主要生活方式,因而宿舍成了高中生过集体生活和相互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因而宿舍人际关系也成为高中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宿舍人际关系是高中生在校期间与舍友在宿舍生活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是衡量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中生宿舍人际关系并不十分和谐,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一、影响高中生宿舍人际和谐的因素
(一)个体差异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与习惯,这使得学生在认识上易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容易导致个体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比如,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容易产生优越感,往往会出现自傲和自负心理;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容易出现嫉妒和怨恨心理;这样同宿舍的舍友之间会产生对立,进而影响舍员之间的人际和谐。
(二)生活习惯
宿舍是高中生近距离接触的场所,因而导致生活中很细小的生活习惯的差异也能引发冲突。在宿舍生活中,有的学生喜欢早睡早起,有的学生喜欢晚睡晚起;有的学生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有的学生将自己的物品随手摆放;有的学生非常注重个人卫生,有的学生不讲卫生。凡此种种都会造成同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冲突,进而影响宿舍团结,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三)个性与心理不成熟
高中生年龄较小,他们在个性和心智技能上还存在缺陷,思想上还不成熟,这些个性和心理特点容易导致宿舍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进而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宿舍生活中,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别人的感受;有的学生自私自利而不顾别人的利益;有的学生存在猜疑与闭锁心理而不愿意与舍友交流。凡此种种都容易导致学生人际认知片面,进而导致情绪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在宿舍生活中容易与舍友发生人际冲突。
(四)人际交往技能欠缺
刚进入校园的高中生,他们的精力主要花在文化课学习上,对人际交往的意义、技巧及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应对策略知之甚少。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当被问及“当宿舍熄灯后有舍友讲话时,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时,有33.7%的学生不知如何处理。由于高中生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因而当他们在宿舍面临人际冲突时往往处于被动境地,不能在最佳的时间里消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导致舍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当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或不良时,高中生会在紧张、愤怒甚至仇恨等消极情绪的笼罩下产生内心矛盾和冲突,给自己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损害身心健康;当高中生在宿舍生活中长期处于愤怒或压抑的情绪状态下时,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就会受到削弱,进而导致学习状态差,影响学业成绩;当舍友之间关系紧张或不良时,宿舍也就没有凝聚力,宿舍成员也就没有集体荣誉感,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集体荣誉感也会相应地降低。为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采取有效措施,改进高中生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营造宿舍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中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改进策略
(一)强化人际交往意识,树立正确的人际心态
作为宿舍成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和包容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舍友,强化人际交往意识,宿舍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从而推动宿舍人际关系向融洽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健康的个性有利于人际交往向良性方向发展,而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良好个性的重要前提。为此,高中生要注重个性的培养和自身内涵的拓展,要学会保持应有的风度,如在宿舍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端正人际交往的态度,宽以待人,不要嘲笑舍友。在宿舍生活中要学会容忍、谦让和合作,不要力图改变别人,而要学会改变自己。如在宿舍生活中遇到时间冲突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时间节奏,避免冲突的发生。
(三)加强沟通,增强宿舍的凝聚力
同一个宿舍的成员之间应该互相体谅,坦诚交流,因为舍友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相互间有矛盾或冲突,应该采取“寝室会”等方式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使宿舍人际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开设课程或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人际交往知识与技巧
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营造还有赖于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因此,学校和班级要通过开设人际交往选修课程、举办人际交往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组织论坛等方式方法使学生明确人际交往的目的、原则,并掌握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善于倾听,因为倾听是理解和沟通的前提;其次,要学会表达,因为表达是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要学会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因为赞扬的话语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反应,进而给人带来快乐,从而消除宿舍人际关系的僵局,使宿舍关系融洽温馨。
一、人际交往的教学内涵与功能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且会对两人或多人都发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性联结。而人与人互相交往、交互影响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社会影响的历程,广义是指任何形态的互动关系,狭义是指友伴、同侪、同事的人际互动。综合而言,在小学生德育学习领域,人际交往的内涵主要分为人际交往的态度及人际交往的方法两类。人际交往的态度包括合作的态度、人际关系、相互认识及友情等单元;人际交往的方法包括沟通的技巧及倾听等。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适应的一项重要指标,就心理发展的观点而言,从儿童进入学校到成年期间,其人格的形成往往建立在人际交往关系上。如果被接受,且有稳定的关系时,则会有所归属进而产生安全感,反之,若不为关注甚至受到排斥,心理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因而用消极的方法适应环境,有些变得非常畏缩内向,有些显现侵略和攻击,以致造成适应上的困难,而妨碍其人格正常发展。台湾知名学者提出人际交往的功能:第一,可以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求,人基本上都需要与他人产生关联,发展彼此依附,互相照顾、关怀的关系,从马斯洛五大层次需求论中也可见人际交往可以减轻我们孤独的感觉;第二,人际交往的另一项功能,是它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的了解,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就会探索及肯定自我,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第三,提供协助,人与人彼此是互相依赖、提供协助的;第四,增进身心与情绪的健康,通过被需要和亲近中所获得的感动或情感促使人身心的健康,以及立即性的应用。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教学之探索
统整人际交往理论而建立的教学模式并不多见,本文阐述目前人际交往教学的两大模式:历程导向教学模式和互动教学模式,以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在历程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诱发、支持、影响学生的思考历程,并教导学生在学习历程中使用认知处理活动、情意处理活动、后设认知调整活动。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第一,直接解释。目的在提供学生条件知识。在直接解释中,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三个问题:将要学习的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何时可以运用这些策略?第二,示范认知。教师可以有声思考的方式,示范各种策略的运用。第三,交互教学。教师提供学生练习的条件,在交互联系的过程中,学生、教师之间可轮流当演示者,而未担任演示者必须提供回馈。第四,回馈。教师整理整个单元所教授的策略,并针对学生不熟悉的部分再进行认知示范。
人际交往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倾向同时考虑策略、后设认知、动机因素、情意反应及目标专注等因素。在教学方法上,人际交往的教学模式大都同时采用直接教学、认知示范和交互教学等方法,而非使用单一的教学法。在教学历程上则由外在调整逐渐转为内在调整,通过师生互动,转为同伴互动以达到目的。要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任何一种教学都离不开这两种取向的综合架构。小学生人际交往教学侧重于学生中心取向,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形态,并且其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一门持续性的,贯穿小学阶段甚至整个人生历程的教学。因此,针对小学生要采取“多重教学策略,教导多种人际交往能力”,在课堂上将人际交往教学模式加以运用,通过教学实验,增强学生交往能力,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人际交往教学模式图(引自李新锵民78人际初相识行动基模与人际适应)
本文人际交往教学是透过文献探讨,统整历程导向教学模式和互动教学模式,同时进入教学现场观察后,所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学重点强调人际交往时必须注意一些基本要素,如倾听技巧和交往模式,以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交往技巧,期望学生能在人际交往学习中肯定自己,了解自己的人际特质,并运用适当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做个受欢迎的人,部分课程建构如图所示:
人际交往教学课程架构图
三、小学生人际交往教学的建议
1.在课程设计方面编制一系列完整的人际交往教学课程。
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专门的人际交往教育课程,亟待开发。一方面,人际交往教育课程不能误认为是单纯的理论教育,也不是简单地传达信息、讲授技能,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从学习基础知识到熟悉交往技能,从自我发展到团结协作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小学生成长的、可实施的人际交往教学课程。另一方面,人际互动的改善,注重自我的了解。唯有教导学生自我了解与察觉,才能有效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故在课程编制上,可先设计有关增进自我了解的课程,再进一步设计人际交往课程,加以结合成为一系列完整的人际交往教学课程。
2.建设人际交往教学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课程、教学方法能否取得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能力。如同没有专门的课程一样,我国小学人际交往教学也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人际交往教学是专业性要求很高的教学活动,有其自成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而且人际交往教学对从业人员的学识要求也很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涵养。所以,开展人际交往教学必须培育本学科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尽快建立人际交往教学教师培训机制,培育专业化教师队伍,以确保小学开展人际交往教学的实效性。
3.鼓励父母参与学习,以强化学习效果。
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则
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襟怀坦白。
4.互助互利原则。人际关系以能否满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5.讲究信用。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6.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意义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之间的群体凝聚力和学习效率。有人统计,不良的情绪使脑力工作者的学习效率降低70%。
2.人际关系影响个体的个性发展。研究表明,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具有以下益处:给个体以稳定感和归属感,使个体提高宽容和理解的能力;给个体以学习社交技巧的机会,使个体获得社交的经验;给个体以培养社会洞察力的机会,发展对集体的忠诚心。
3.人际关系影响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恶劣的人际环境中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偏头痛和溃疡病等等。
人际交往的技巧
在听取了国内外大师将人际交往与沟通,翻阅的大量人际交往书籍之后,认为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修炼自己良好的个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积极和自信。
2.遵循“三A”原则。在英文字母中,A是老大,所以人们都想得A,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3A法则。美国学者布吉林提出3A法则:接受(accept)、重视(appreciate)、赞美(admire)。要成为受欢迎的人,就必须甚于向交往对象表达善良、尊重、友善之意。
3.尽可能满足他人自尊的需要。比如,记住别人的名字和一些私人信息;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做一个好的听众。西方有一句俗语:“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很明显,就是有意要我们多听少说。”
卡耐基讲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
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则相关文章:
1.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3.大学生如何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