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民营企业如何融资范文

民营企业如何融资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营企业如何融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民营企业如何融资

第1篇

千万别碰民间借贷

我以前从事的是餐饮行业。小肥羊算上加盟店的收入有六七十亿元,这个规模在内地餐饮业里排名第一。但在人口只有700万的香港,一个未上市的餐饮公司年销售额也可以有这么大。除这家公司外,香港还有几家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大型餐饮集团。为什么香港餐饮业的集中度如此之高,而内地餐饮业的集中度如此之低?

这是因为中国的餐饮业习惯自我积累,挣点钱,开一家店,挣点钱,再开一家店,10年开了10家店,20年开了20家店。这也是中国很多民营企业的惯常之路,但香港的公司不是。以美星为例,它和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每当有楼盘开业的时候,美星餐饮就跟着进驻,所以它发展得很快。另外几家,则是通过上市保持了很好的发展。而本土自我积累型的企业发展太慢,想要快速发展,就需要借助外部的资金与力量。

传统民营企业借助外部资金时有两条路:一是银行贷款;二是民间借贷。但这两条路都很难走。

小肥羊曾经找过银行贷款。2004年年底,小肥羊要囤积来年秋天前的羊肉,于是找银行贷款。银行要抵押物,我们没有,银行让我们找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也要抵押物,因此无法贷款。

我找到小肥羊的开户银行——包头商业银行,它了解我们的现金流。我说,你们要是给我们贷款3000万元,以后就长期合作,小肥羊明年年初增资扩股,会增加大量资本金,这次要是贷不了,以后就不合作了。银行内部协商后,又做了上级领导的说服工作,最后批了这笔3000万元的贷款,但是利率要上调70%。

第二年小肥羊增资扩股一亿元,我兑现了承诺,将这笔钱存在了包商银行。2006年后,又进来两亿元资本金,我们手头有了3亿元现金,不需要贷款了。可这个时候,银行却希望我们贷款,还给出了很优惠的政策,利率下浮30%。

再后来,我投资了一家马铃薯企业,贷款利率也要上浮,有些银行还要求缴纳50万元的信用费。这对民营企业非常不公平,还没贷款,就要先交信用费。银行拿信用费干吗呢?挣利润!一个企业50万元,二十个企业就是1000万元,银行业绩一下子增加了,但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就高了。

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喜欢银行,但是银行不喜欢民营企业。中国的银行贷款结构有问题,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是小微企业,基本上贷不上款。小肥羊现金流特别大,在国外贷款是没问题的,而在中国贷款要看资产规模,哪怕是一堆没用的资产也行。

当前,中国的金融利率还是受管制的,这使得民间借贷大量存在。去年内蒙古发生了好几起高额利息的民间融资,其中包头有两三起,我的一个朋友把5.7亿元借给高利贷,一年当中变成零,都没了。不仅在内蒙古,在长三角、珠三角也出现了很多中小企业主跑路的情况。

民间借贷通常二分、三分利,一年就要20%、30%的收益。在中国,很少有行业能达到这个收益,做实业基本上不可能靠民间借贷赚钱,所以企业最好别走向民间借贷的路,一旦走向民间借贷,离死就不远了。

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打破靠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的传统融资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式是从银行的间接融资转向私募的直接融资。未来,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的比例将显著提升。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金融“国十条”,其中一条是放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此外,今年国家有一个很大的政策变化,就是搞场外交易,比如中关村、天津泰达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交易平台等。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上市交易规模都在扩大,甚至内蒙古最近也在筹办一家股权交易所。小微企业的未来融资将从民间贷款、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已经有成熟的模式,先是天使投资,之后是VC投资,最后是上市。

直接融资有几个好处:一是引资;二是引智,吸引好的团队;三是定方向。一家企业被风投投资后,企业就变成毛驴,风投变成赶驴人,每天拿着鞭子让企业快跑。企业如果不引进风投,自己慢慢发展,弄多大算多大;一旦引进风投,它跟你对赌,你发展慢了,就得多给风投股份。企业有了外力的督促,就会发展得更快。

在直接融资之前,你要想好自己是否真想做大。我接触过很多民企老板,有的老板没有很大的胸怀,觉得一年赚一两百万挺好,有车、有房、能出国旅游,没必要搞大。事实上,不同的发展模式取决于老板的价值观,如果觉得企业不大、自己经营也蛮好,那就不要苛求自己。一些企业上市后,社会压力很大,有点问题就被媒体炒得很厉害,创始人睡不着觉,顶着压力忙公关,各种事儿很多。中国民营企业环境不好,大家必须理解这点。

如果你决定了融资,选择做大及上市之路,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规范,不规范会有很大风险。中国的政策环境越来越要求规范,如财务规范、税务规范等。不难发现,现在上市越来越难,想在销售利润方面做点文章,几乎没有可能性。有家企业为了早一年上市,想去补缴之前一年的税。我劝那个老板千万不要这么干,一旦你去补税了,就证明你之前偷税漏税了,税务局据此处罚就更麻烦了。

靠并购发展

以前,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自我积累型;二是外力推动型;三是并购发展型。现在,小微企业想做大,绝对不能单靠自我积累,必须靠外力推动。以近几年发展很快的双汇为例,它基本上把各个省的肉联厂都收购了,成为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集团销售额达到500亿元。

小肥羊发展也是靠并购。2004年年底时,小肥羊有上百家加盟店,直营店只有16家;2010年年底时,直营店从16家增加到240家,其中至少购买了五六十家加盟店,贡献了很大的利润。小肥羊收购加盟店时,给每家店三倍市盈率及一半装修款,如果对方不卖,就取缔对方到期后的加盟权。被收购的五六十家店,平均每家店增加100万元利润,总共有五六千万元,每股收益增加五毛。小肥羊卖给百盛时的市盈率是35倍,给加盟商3倍的市盈率,却得到了30多倍的市盈率,增加了10倍,很划算。就此而言,小肥羊的资本运作是并购发展的一个典型。

第2篇

根据我国国情,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民营企业数量庞大,是创新发展力量的前锋。然而,民营企业融资筹资困难却和民营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融资问题已然成为限制众多民营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很多民营企业资金短缺,争取到外界的资金支援情况很少,融资筹资渠道过于单一化。只有创新融资筹资渠道,才能为民营企业跨越自身发展瓶颈出一份力。

二、民营企业筹资融资的主要方式

融资筹资渠道是指企业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数量。企业的融资筹资方式受外部融资筹资环境和企业自身融资筹资的能力限制,这两者决定了企业应当使用何种方式进行融资筹资。民营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融资筹资渠道。

(一)政府扶持

一般只有国有企业才能享受政府给予资金帮助的这一特权。政府出资是国有企业融资筹资最为主要的支撑力,对民营企业而言,由政府扶持给予资金帮助的几率不大,且即使出资并不一定能有大量资金支持。

(二)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最为普遍的融资筹资方式,这种方式灵活多样,比较适合不同种类债权资本筹集的需要。一般国有银行会优先给国有企业贷款,对民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一系列手续也非常繁琐,和国有企业贷款相比地位稍显低下。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支持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了银行之外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一般这类机构主要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虽然这类融资筹资途径获得的资金支持比较小,但是从未来发展来看,和银行还是很有可比性的。

(四)其他法人的资金支持

法人主要分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及团体法人等,法人在日常资金运转中偶尔会有闲置的资金,可以为民营企业资金周转提供帮助。

(五)民间投资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家家户户的存款也日益增加,一部分老百姓会科学利用存款,将资金投资到中小民营企业中。

(六)企业内部融资

在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中,通过积攒的资金实现内部融资,比较简便快捷,一般年末有盈利的企业都可以使用这个融资筹资渠道。

三、民营企业融资筹资困难的原因

(一)融资筹资渠道单一化

虽然融资渠道窄小随着金融领域的改革有所改观,但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筹资方式仍是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在民营企业负债中银行信贷占据的份额过大。民营企业缺乏相对稳定、成本低的融资渠道,企业担保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民营企业自身创新融资渠道的观念仍显落后,只执着于过去的融资筹资方式,对现代的融资筹资一无所知。

(二)银行信贷的局限性

一方面,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筹资渠道是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方式,但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够优先享有资金支持。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行为鼓励性较强,对民营企业则稍显弱势。同时国有银行针对非国有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例更为复杂,限制较多,有的国有银行甚至由于对民营企业的不自信而减少对民营企业的信贷。

另一方面,除了国有银行,其他的银行能给予的资金帮助过小,很难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国有银行相比,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稍显弱势,且竞争激烈,很难超越国有银行,同时银行内部解决呆坏账的根本机制也不同。

(三)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较少

在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融资筹资问题上,国家都给予了政策支持,但是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筹资问题却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优惠政策不完善。虽然随着民营企业力量的逐渐壮大,民营企业开始逐渐受到国家的关注,但是由于前期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及各种配套措施不全面等原因,民营企业并没能获得较多的关注。

四、创新发展融资筹资渠道的建议

(一)优化国家政策环境,完善服务机制

国家政府应当给予民营企业较多的关注,从财务和行政两方面着手。首先,政府需要完善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筹资难问题的相关扶持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加以引导推动;其次政府需要深入改革民营企业融资筹资体制,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展融资筹资渠道,多投资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加强直接融资筹资渠道的开拓。

(二)民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升内在融资能力

企业内部的融资快捷方便,通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流动资金可以缓解资金周转问题,但这只是针对有盈利的企业而言,若企业保持亏损状态没有盈利,加上资金周转困难,就很难保持自身的发展稳定,因此应通过强有力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经营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民营企业还需要对自身信用制度及财务情况投入更多的关注,这两者的提升都能够加强企业的融资筹资能力。

(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关注

首先,国有银行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繁琐手续应得到改善,针对民营企业应创建更利于民营发展的鼓励机制,通过对民营企业的实际调查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增加评级授信的实用性;其次,在抵押担保上,可以从原先只能抵押不动产延伸到动产抵押。然而银行对民营企业具有很大的不信任感,从这一点出发,首先企业应当做好内部管理,尽最大的努力减少贷款风险的发生,维持企业的信用环境。

(四)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

由于民营企业众多,银行很难清楚快捷地了解到企业的信用能力和还贷能力,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民营企业之间可以建立社会信用评级体制,通过在一定周期内更新各个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若有信用较差的民营企业则进行公开的提示和批评,信用程度好的民营企业可以优先于其他民营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这一机制的出现能在很大程度上勉励各个企业加强信用管理。

(五)合理利用职工的资金

民营企业在建立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扶持,通过鼓励内部员工进行投资是一个不错的融资筹资方式,也就是让员工入股。一旦入股,可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既可以得到大量资金也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这一筹资方式风险小、成本小,同时利息也低,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六)积极利用海外投资

国外很多国家对民营企业都专门设有服务机构和银行,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向海外的服务机构和银行寻求帮助。无法直接和国外机构银行联系的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由政府担保从国外的机构和银行取得贷款。

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难;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难致使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从而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根据统计得知我国民营企业只有1.4%来自于银行的直接融资。因为民营企业上市的门槛十分高,因此致使很多民营企业很难进入到证券市场,也无法进行融资。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民营企业自身原因。民营企业融资难有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的自身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国民营企业因大多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

(2)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十分不好,因为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所以在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时,没有规范的操作,多套账目多种目的,缺少可信度。

(3)在民营企业当中,部分企业过度扩张、盲目投资等造成在经济活动中逃债、不诚信,对企业的融资带来了阻碍。

(4)多数民营企业处于创业和成长的过程中,因此没有发展规划,内部管理也十分混乱。

2.政府制度不完善。因为我国政府的制度不完善,导致了在制定民营企业经济政策时,许多部门都参与其中,比如工商管理部门、劳动部门、开发区部门等。因为政策多且繁杂,有些政策甚至相互矛盾,这种情况让政府和民营企业的互动关系难以进行,使政策的针对性、实施程度等作用都大幅度减少。因为有些地方政府的工作不负责、相关制度不完善、政策环境不理想,追求政绩和短期利益,导致民营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支持等方面都享受不到政府的服务,没有从切实营造健康的投资环境出发让民营企业参予地方经济。

3.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制度的缺陷。我国很多金融机构和工具都只服务于大企业和国有企业,因此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此类服务。因为金融机构工具太少,没有创新金融手段,因此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我国也缺少法规、法律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方法

我国温州在2011年时,爆发了民间借贷的风波,导致了资金断裂,老板跑路等情况,一时间,隐藏在民营企业中有关金融问题一一出现。因此,温州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政策来解决此问题。

温州市实行的政策如下:第一,对民间融资的管理政策进行了规范化制定,建立了融资管理制度、融资检测体系;第二,政府在对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时,鼓励民间资金的参与,对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金融组织进行建设;第三,政府开始利用民间资金对投资企业以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进行设立;第四,建立了规范的投资渠道,对有些地方的金融机构进行了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温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资金援助,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对管理层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引进人才,让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其次要制定企业发展目标,研究具有企业特色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后要加大力度对财务进行管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财务管理体系,让财务账单透明化、公开化。

2.进行产品创新。只有提高了民营企业的信任度,才能获取银行的融资,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按时偿还债务,让企业没有不良的信用记录。生产的产品要保证其质量,避免欺诈行为。

3.建立担保服务法律机制。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太低,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也不多,因此就要建立担保机制从而解决此类问题。在美国,民营企业管理部门和七千多家商业银行合作,为民营企业的融资起到了担保作用。但是就算如此,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需求还是无法满足,所以国家应该在政策上面进行财政弥补机制的建设,让民营企业的担保机构能够得到发展且更加稳定和安全。

4.建立信用机制。在制定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还需要金融机构等的配合,制定信用机制和规范标准等,让民营企业的信用数据做到公开化,以此来提高企业的信用理念,企业的信用度公开后,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信用额度决定是否贷款。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提高个人和民营企业的信用意识,鼓励民间融资活动纳入征信系统,杜绝民营企业的隐性的负债。

5.规范融资活动。闲置资金在我国有许多,若是能够合理的运用这些资金对解决民营企业存在的短、频、急的弊端有很大的帮助,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这种方式的实行,让银行资金的供给压力大量减少,也让银行的信贷风险得到了分散。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利用民间闲置资金,发挥出闲置资金的作用,让民营企业进入金融市场是目前的必然选择。

三、结束语

我国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要结合民营企业目前市场的特点,建立可行的计划,同时,在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时,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比如降低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同时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春来.如何破解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中国商贸,2012(4)

[2]谢静.如何破解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中国商贸,2011(18)

第4篇

【关键词】“新36条” 民营经济 投资领域 融资困难

一、“新36条”下河北民营经济面临的机会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民营经济创造了中国80%以上的新产品、65%以上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在全国56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的企业数量达到80%以上。为了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于2010年05月13日再次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新36条”出台已两年多的时间,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在“新36条”下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河北省民营经济如何借助“新36条”之风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解决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36条”为民营经济提供的最大机遇就是使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大大拓宽。“新36条”实施细则指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河北省民营经济拥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二、河北省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分析

(一)法律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自2010年5月13“新36条”出台后,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截至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全部出台。然而细则并没有给出具体性意见。比如例如在铁路部出台的细则中,诸如哪些干线线路民间资本可以参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运营价格如何核定等都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寄希望于当地政府具体的细则上。自2011年开始,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西、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陆续出台地方细则,明确鼓励民资进入相关领域。而河北省与之相关的细则并没有出台。如何根据“新36条”结合出符合河北省省情的地方细则是发展当地民营经济的关键。

(二)民营投资领域仍受多方限制

尽管“新36条”对民间资本涉足领域拓宽了,但是在能源、电信和铁路等领域,国家依赖的仍是国有垄断央企,民营经济进入这些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一些国家投资的“铁、公、基”项目基本上都是有国企来承担;医疗、文化教育、城市公共服务等项目对民营企业的开放也非常有限;国家虽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北省在这个领域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仍然欠缺。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的场所。但是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通过上市融资的机会还是非常少的,同时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也很难获得批准。由于不能在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那么银行贷款就成为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规模小、信誉透明度低、财务不规范、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加上商业银行受经营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商业贷款,即便是获得了商业贷款,企业也会承担非常高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河北省市场上为中心型民营企业进行信用担保机构少,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就更加困难。即使能够拿出好项目,民营企业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资产不足而找不到合适的担保机构得不到信贷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即便是能源、电信和铁路等领域民营企业开放,民营经济也很难进入。

(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河北省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粗放型的企业,导致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效率、风险抵抗能力差。其在产业结构方面良莠不齐,既存产业结构层次低、模式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着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如部分优秀的高科技企业。整体来看,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足,很难和国有企业竞争。

三、发展河北省民营经济的建议

如何借助“新36条”,使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完善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律环境

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环境的支持。民营经济作为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法律层面上予以确认。这就要求,河北省结合“新36条”的内容和要求出台适合本省省情和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法规来引导、鼓励和扶持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和利益,消除民营经济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歧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平等、自由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进入领域

“新36条”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领域。因此河北省应在“新36条”的内容指导下,放松对河北省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利润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和垄断行业。在民营企业进入的过程中使其享受到和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

(三)改善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

一是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比如建立对民营信贷的专门机构和专项信贷资金;建立多种资产评估体系,比如通过建立健全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通过版权、商标权、技术专利、品牌价值等作为质押物来帮助民间文化企业融资,加大民营企业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河北省政府为民营企业建立政府担保体系。比如苏州市政府投入了50亿元发展了57家担保公司,银行对此非常信任,民间投资者融资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通过对支持力度的加大,降低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提高其积极性。河北省政府出面投资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或机构,为我省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

(四)加快民营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升级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样不仅会加快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还会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完成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通过资金、税收优惠、补贴等形式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使河北省民营经济借助“新36条”之风获得更快发展,这对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解决就业、提高人民消费水平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智军.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第5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现状;产生原因;治理措施

一、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1.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具体表现

(1)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范围较为狭小。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数量非常大,但是规模较小。民营企业是我国企业经营的主体,按照常理说,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应该广阔。但是,事实情况是,民营企业生存非常艰难,获得融资的渠道非常的狭窄。民营企业主要依靠的是政府以及银行提供的贷款,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很多的民营企业由于没有获得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帮助而面临破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小,由于融资方式的单一,民营企业需要及时的资金周转,如果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的资金救助,那么就会面临倒闭的结果。

(2)民营企业没有资格发行股票等融资手段。与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企业有着先天的不足,民营企业在进行经营时只能用自己的商业信用来吸引外来投资,一个刚刚建立的民营企业是没有商业信用的,商业信用只能是那些经营时间长和效益良好的企业所拥有的,但是对于那些刚刚建立的民营企业,它们的融资手段相当的匮乏,只能根据企业内部的人脉,或者去银行取得贷款而取得资金。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

(3)融资取得的金额较小。很多的民营企业非常不容易地取得了资金,但是这些资金对于企业经济来说,只是一个非常少的部分,只能解解燃眉之急,对于缓解企业资金链条紧张的程度有限。企业内部会用各种方式取得资金,这样就难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触犯法律。很多提供资金的企业或者个人会在提供融资时提出各种严格和苛刻的条件,这都是企业经营时的巨大负担。

(4)民营企业原始积累资产较少。民营企业由于自己的规模小,取得资金困难,会让企业的盈利受到影响。拿上市公司作为比较:上市公司如果在本年度有了亏损,那么它可以使用前期经营的利润来弥补本年度的资金空缺。但是民营企业由于自己的规模小,上期的利润可能会用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或者进行各方面的建设,这就导致在亏损期间很少会有上期的盈利来弥补本年度的资金空缺。企业的原始积累资产对以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民营企业恰恰是在这个方面有着先天的劣势。

2.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所带来的影响

(1)民营企业取得资金难导致民营企业违法违规的现象严重。民营企业要想良好的运营下去,就必须得需要一定的资金来让企业进行正常的周转,如果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利用各种手段来取得资金。有的民营企业为了取得资金,会利用个人进行担保借贷,但是如果资金没有得到偿还,担保人就会逃之夭夭,这种行为给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极为恶劣,这也直接导致了恶性循环,会让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还有的民营企业会采取金融欺诈或者伪造合同等违法手段来取得资金。相关部门如果想从根本上治理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少民营企业不是出于本意而违法取得资金,而是由于企业的生存而不得不采取这一行为。

(2)导致民营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水平降低。民营企业取得资金非常困难,一旦取得了资金就会把钱放在企业的要紧之处,而忽视了对取得资金的利用效率。例如:有的民营企业为了取得利润,会把取得资金的绝大部分放到待出售商品上,然而在以后的经营中一旦产品的销售状况不理想,那么这些资金就会打水漂。相关的民营企业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会更有效率地进行资金的利用。

(3)民营企业的发展滞后直接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它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国民经济要想良好地进行,就必须要求民营企业把经营质量提升上去,这样才会稳定市场经济。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经济的细胞。民营企业直接与我们平常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水平提升不上来,就会直接导致市场交易量减小。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也离不开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是当今企业的基本类型之一。要想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重视民营企业的状况。

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1)融资渠道狭窄。放眼观察我国的经济环境,可以看到民营企业想要取得融资非常困难。首先,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在执行经济法规时灵活性较差。我国的经济法规在起初还存有一定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如果民营企业想要取得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就必须得经过层层的审批,这种审批费时费力,少则几个月,多则超过1年,正是这种法律法规上的限制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正是这种制度上的刻板性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其次,就是融资市场发展的不健全。与上市公司相比较,上市公司有着自己的重要融资渠道,那就是股票市场。但是,众多的民营企业却没有一个规范的融资市场,民营企业取得资金的市场主要是期货市场,但是期货市场有着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交易时间上的不平等性和期货产品的单一性。如果一个民营企业要想通过期货市场取得资金,那就必须得等待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小型的民营企业可能等不起,再加上期货市场所交易的产品种类是有很高的限制的,很多发展情况较差的企业可能生产不出这种商品,再加上期货市场的交易量非常大,一些民营企业也不能生产出来。然后就是民营企业很难取得较高的商业信用。在当今的市场中,商业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对企业融资产生积极影响。但是民营企业想要取得这种无形资产却非常困难,因为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导致想要大规模地取得利润非常困难。民营企业在资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企业的良好运营,再加上大型公司的竞争,会导致民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小,也就不利于企业商业信用的取得。

(2)没有形成完善的民营企业发展机制。在很多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国家设有帮助个人企业发展的机构,比如:美国企业发展银行。而在中国,却鲜有这类机构显身手的机会,最近国家虽然对各种民营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措施,但是在实行中却很难发挥它原有的效应。原因还是老问题,就是审批的流程较为复杂,一个小型民营企业是很难有取得国家提供金融支持的机会的,除非是一些有了一定的经营规模的企业。由此看来,我国在此项制度上的建设亟需加强,这样才会让企业更好的接受国家雨露的滋养,这样才会让民营企业健康地运行下去,更好地稳定市场秩序。

(3)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以最为常见的商业银行为例,银行在进行资金放贷时,会对相关民营企业资格进行审查,这类审查大多以调查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主,商业银行在进行放贷时会以企业的相关资产进行抵押,这些抵押有时就成为了民营企业的负担。还有相关的经济监察部门也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消极的影响,某些税务机关会在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税费征收时,某些税务机关则人为的增加税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可见,民营企业的发展境地并不是非常的良好,国家在制度层面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就是在执行上出现了问题,导致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非常的不乐观。

2.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

(1)民营企业的经营不规范。由于民营企业的门槛较低,这样许多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人也进入了这个领域。这些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不懂得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导致了企业经营的困难,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乱象,例如:民营企业缺乏应该拥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民营企业所有者随意插手企业的经营,民营企业内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民营企业有诸如此类方面的不足,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要想规范的经营,就必须得处理好这类问题。

(2)民营企业的商业信用较差。由于自身经营的不规范,导致了其管理水平跟不上正常管理的公司,再加上规模较小,导致了企业的运转能力较差,会经常出现合同违约,债务资金不能及时偿还等问题,这类民营企业很难取得企业商业信用,而没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就让企业的经营更难以为继,正是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民营企业经营更加不理想。

(3)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导致了自身管理的微型化,例如:民营企业在建立自己的会计制度时出现职责分工不明,缺乏监督体制等问题。放眼观察身边的民营企业,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存在的问题。企业在进行会计记账活动时常常会出现各类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状况,民营企业为了节省资本,会对相关的会计部门进行不必要的压缩,导致企业会计管理的不规范.

(4)一部分民营企业融资动机不健康。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吸引资金,就想办法“圈钱”和“骗钱”,这种做法在最初会为民营企业赢得资金,但最终会被投资者识破。这种行为极大地损坏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导致这些企业同样无法继续经营。这种恶意融资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使企业的信誉度下降,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者对民营企业产生排斥心理, 民营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5)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工具及其市场落后。在中国, 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渠道狭窄,适合的工具也很少。对于金融租赁、票据市场、应收账款融资等融资工具的使用落后。而且,由于政府对债券市场的严厉监管,导致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相当不容易,这就使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变小,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

(6)民营企业缺少专业的融资人才。在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中,企业对资本的认知水平很低,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根本不知如何与银行或投资方打交道,也不懂得资本运作的操作规程,更不会将本企业的投资价值、优势面介绍给投资方。这样缺乏专业融资人员的盲目融资,导致民营企业失去了很多融资机会。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1.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对策

(1)完善中国金融政策,疏通信贷梗塞。民营企业若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单靠自身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外部融资,其中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方式。同时要健全对民营企业援助措施的法规,并要有力的实行下去。我们可以学习外国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帮助措施。要不断的减少制度上对于民营企业取得资产的限制,要鼓励民营企业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利用现有政策,钻法律法规的空子。

(2)发展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的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指导、信息提供、经营判断、技术辅导等。拥有完善的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可以规范民营企业的发展,缓解资金短缺,节省投资方对民营企业信息搜集的成本,从而打开融资渠道,提高民营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民营企业发展观,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立法。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中国政府及各级部门应该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地位与作用,放弃对民营企业的限制与歧视。政府要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管理机构,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立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如果民营企业在宏观环境上得到国家的扶持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那么民营企业的发展会更加顺利、信誉度会提高、融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2.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需要自我完善

(1)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表现是融资渠道狭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不能只盯着银行,要善于使用多种融资方式,并将它们结合使用,而且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的融资方式也不同,其中主要有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企业盈余保留、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融资、BOT模型等等。

(2)民营企业应打好自身经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是其活力的前提民营企业应该从总体上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更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只有将自身水平提高了,效益才会提高,信用才会有保障,融资才能顺利进行。

(3)民营企业应健全财务体系。任用专门的财务人员从事成本核算,才能使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在对外提供报表时,要做到真实、及时,使投资者顺利了解到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从而为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由于民营企业的数目众多,再加上激烈的竞争,导致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类的民营企业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民营企业要注意国家最近制定的经济制度,要顺应国家的方针,这样才能够顺应市场的趋势,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要利用好国家制定的措施,例如:国家在十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会利用一切措施来帮助民营企业。企业可以关注国家在近期出台的制度法规,要根据这些制度法规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建设,这样,才可以帮助企业赢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刘国光.民营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2]傅建华,等.上海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3]张天龙,李秋根.民营企业必备全书――理财技巧[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4]陈晓红,郭声琨.民营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第6篇

【关键词】“新36条” 保定 民营经济 政策

一、“新36条”下保定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会

在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产品,65%以上的技术专利。我国95%以上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方通常是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浙江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比全国平均水平3.3:1低很多。

保定民营经济在保定经济发展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保定民营经济数量达到27.2万个,从业人员267.5万人,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数量为1149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在2012年的1~10月份,保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在保定市排名第一。2012年,保定民营企业完成投资总额为1381亿元,比2011年增长46.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9.5%;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74亿元,比2011年增长20.2%,占全市GDP的68%;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占保定财政收入的74%。由此可知,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保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

为了推动我国民营经济更快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国务院在“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于2010年05月13日再次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截至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全部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指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新36条”及相关领域细则的出台为保定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如何借助“新36条”之风使保定民营经济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加快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保定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民营投资领域仍受多方限制

虽然“新36条”明确提出“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对民间资本实行开放。然而在保定一些国家投资的“铁、公、基”项目基本上都是有国企来承担;金融、能源、医疗、文化教育、城市公共服务等项目对民营企业的开放也非常有限;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仍然欠缺。

(二)民营生存政策环境不完善

虽然自2010年5月13“新36条”出台后,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截至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全部出台。然而细则并没有给出具体性意见。比如在原铁路部出台的细则中,诸如哪些干线线路民营企业可以参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运营价格如何核定等都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寄希望于当地政府具体的细则上。自2011年开始,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西、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陆续出台地方细则,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十五”以来,保定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来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市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并不少,但大多是文件缺乏具体的实施和操作细则,针对性差。如何根据“新36条”出台符合保定实际情况的地方细则是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信誉透明度低、财务不规范、缺乏专业人员等特点,加上商业银行受经营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民营企业获得商业贷款难度大,或者要承担非常高的融资成本。我市虽然近几年通过推动信用、担保服务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唐山、秦皇、岛邯郸等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更大了。对于民营企业即使能够拿出好项目,中小企业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资产不足而找不到合适的担保机构,得不到信贷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即便是能源、电信和铁路等领域对民营企业开放,民营经济也很难进入。

(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保定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粗放型的企业,导致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效率、风险抵抗能力差。其在产业结构方面良莠不齐,既存产业结构层次低、模式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着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如部分优秀的高科技企业。整体来看,保定民营经济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新36条”下的保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优化

(一)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进入领域

“新36条”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领域。因此保定市应在“新36条”的内容指导下,放松对保定市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利润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和垄断行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实行同等对待,对民间资本不再设置附加条件。

我市处于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因此重大基础性建设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在这些建设项目中,除了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需要的项目以外,都应当对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放手让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让民资“接力”政府投资成为“稳增长”主力;要激发民资活力,拓宽民资渠道,引导民资进入垄断领域。

(二)完善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律环境

北京市作为较早新36条地方实施细则的城市之一,京版细则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热力场站等北京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政策性住房等公共事业,将成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重点。虽然河北省在近日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民资更深入地参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建设,但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保定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具体的细则应该包括: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定哪些领域民间资本是可以进入的,进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进入;民间资本进入后如何进行管理;民间资本如何从进入领域中退出等等。

(三)改善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

由于资金短缺,即便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建设等领域民营企业开放,民营经济也很难有力承担。因此急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是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比如通过建立对民营信贷的专门机构和专项信贷资金;建立多种资产评估体系,比如通过建立健全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通过版权、商标权、技术专利、品牌价值等作为质押物来帮助民间文化企业融资,加大民营企业对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政府加大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保定市政府出面投资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或机构,为我市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通过对支持力度的加大,降低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提高其积极性。比如苏州市政府投入了50亿元发展了57家担保公司,银行对此非常信任,民间投资者融资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三是建立民营专项资金,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建立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政府指引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平台。

(四)促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013年成都市财政就安排了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2013年8月28日,成都市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同时要求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应向民营企业倾斜,2013年,市本级支持资金总额要达10亿元以上。

因此保定市在“新36条”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促进我市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1.增加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支持力度。一是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科技能力来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二是帮助民营企业建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提高对民营企业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建立专项投资基金推动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建立民营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来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集团化公司。继2006年底中国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获准成立后,产业基金已在我国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截止到目前,河北省组建并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河北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将为河北省沿海产业重点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撑。保定市可借鉴此经验在保定范围内建立民营产业投资基金,对重点产业进行资金支持。比如可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用来为我市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几大重点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快这些产业升级的进度。

参考文献

[1]林智军.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2]李义平.制约民营经济深入发展因素探析[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3]冉光和,张冰.财政金融政策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4]冯建生,张庆侠.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立法完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何南.孟宪军.依托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探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第7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发展障碍 融资问题 产权问题 人才问题 管理问题

十六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29条”、“非公经济36条”等一系列政策,民营企业如鱼得水,异军突起,从“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短30年,民营企业由最初开始出现,逐步扩大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但是,近年来民营企业却发展缓慢,其经营艰难日益为大家所感知,甚至在度过欧美金融危机的寒冬之后,也并没有迎来明媚的春天。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本人认为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融资、产权、人才、管理等四个方面。

一、融资困难制约发展

民营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其中77%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困难重重,这一直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业主、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合伙集资等内源性筹资方式筹集,并通过其他方式再投入。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的一些不利因素,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昂、资本供给结构不均衡和私募股权的集体错位等融资问题,不少企业甚至面临着因资金不足而倒闭的风险。2011年接连发生的温州几十家民营企业老板“跑路”现象,主要就是融资难造成的严重后果。

一是从民营企业自身看。第一,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效益低,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赢利性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贷款一般要的急,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风险大,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第二,民营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担保要求。金融机构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地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第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相对较大,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安全性需求,从而也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

二是从外部环境看。第一,我国一直没能较好地发展起一个与非国有产业部门相适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和与民营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非国有中小银行,民营企业融资来源主要是信用社和商业银行,所需要的资金需求量已远远超过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第二,我国的产业政策仍然倾斜于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国有银行主要还是重点支持国有企业的脱困和改制,对于民营企业支持有限。第三,随着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内部监管,而民营企业贷款普遍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同时,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也存在“惜贷”心理,使得金融机构不敢贸然向其提供贷款。第四,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政策缺乏公正性。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育尚未成熟,为尽量缩减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其稳健运营,我国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有诸多限制。第五,外资已经对内资形成冲击。外资的大量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内资的投资空间。

二、产权不清制约发展

产权经济学家的创始人科斯指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人们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处置这些桌椅的权利。”在经济学者看来,清楚的产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前提。但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数都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

一是公司原始产权模糊。产权所有者界定不清,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或是公司股本没有量化给股东,企业有了效益后无法按股分红,股东意见大。产生这类产权问题主要是因为多数老板在公司创业伊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项目上,特别关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看得见的问题,而对公司如何构建、如何运作以及公司产权怎样量化和归谁所有等问题重视不够。

二是公司股权单一,甚至老板一股独占。与老板一起创业的元老级员工,有些在技术、专利、营销和管理等方面投入很大,本来对企业和老板寄予厚望,到头来却只不过是一个打工者,企业一旦做大了,他们在心理上便产生了不平衡,牢骚满腹,与老板离心离德,甚至发生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种情况是民营企业做大了以后普遍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些民营企业骨干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公司股权平均化、分散化。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公司决策权集中不起来,“三会一层”的作用无从发挥,导致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改制企业中。有些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在改制成民营企业过程中,通过职工工龄补偿金置换国有资产时,将工龄视为决定职工股权多少的惟一因素,结果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畸形。

三、人才匮乏制约发展

在影响企业经济效率的各个因素中,企业发展主要受人力资源投入因素、资金投入因素、科技投入因素和经营管理投入因素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在这四个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无疑是人力资源这一最关键的因素。

一是企业的所有者自身缺乏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能力。企业的所有者通常也是企业的最高层经营者,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的短缺经济时期靠自己的智慧、勤奋获取了第一桶金。而当企业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时,他们的能力常常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经验不足、决策失误较多、管理水平低、个人素质信誉较差、自以为大、独断专行、不思进取等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他们很难看到自己的不足,正如管理经济学中讲到的“水桶底”效应,如果水桶底出现短缺或漏洞,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是企业缺乏人才。现代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然而中国民营企业由于其形成的背景,往往在“用人问题”上存在很多不当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不任人唯贤而任人唯亲,激励机制落后导致人才流失等。其后果只有一个:企业缺乏人才,不能形成核心人力资本。第二,民营企业的“家长式管理、家族化用人”危害大。虽然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家长”的个人魅力和家族成员的天然亲和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功不可莫,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长式管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在企业的管理、决策、人才任用等一系列问题上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第三,对企业元老的使用、安置问题处理不当。一方面,对待企业元老不公正,伤害了他们的利益,进而影响到现有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元老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但企业没能及时作出调整,使得企业有能力的新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或受到压制,最终不得不离开,甚至搞一些派系斗争,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第四, “用错人”。这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才的能力估计失误,被任用者虽然对企业很忠实,但他们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另一种是人才的忠诚度不佳,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企业价值观的扭曲,同时引起企业的信任危机。其结果是导致企业人才危机:一方面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不敢用人。很多企业因此又回到用家族成员的老路,形成走不出去的怪圈,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在民营企业中,优秀人才总是缺乏或是工作不稳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招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和培养不出人才,这导致了企业人才缺乏。在这种人力资源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下,没有资源、没有地位、没有成就感、没有成长机会、没有激励机制,人才得不到重视,工作没有动力,不但无法在企业里形成良好的招人、管人、服人、用人机制,难以形成系统的招聘、职能界定、考核、奖励激励运作体系,而且还进一步严重影响到企业发展以及企业文化的形成。

四、管理水平低制约发展

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创业者,其管理水平较多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对经营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了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虽意识到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绝大多数都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族式管理导致低利率现象。家族式管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企业领导者对非亲属的外来人员不太信任,在很多关键权利职位上企业所有者会安排自己的亲信或是元老级职工。过分依赖亲情,顾虑亲情,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就会出现低效率现象。

二是民营企业管理理念不强,管理方式落后。第一,缺乏科学的工作标准是民营企业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由管理者的主观意志确定,这就很难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公平处理工作事务,使得员工容易产生失衡心理,滋生不良情绪,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第二,规章制度执行不科学。许多民营企业机械刻板地执行规章制度,使得员工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容易产生反企业心理,不利于企业发展。

三是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许多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认识不足,没有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不能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而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作用。人心不能凝聚,企业也很难健康发展。

在创业初期,民营企业这种非正规化的组织管理对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与资本的积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企业从谋生、维持到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越来越复杂,对资源整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受安全性、创业成本、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这种简单明了的管理方式往往成为了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的美丽托辞。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信心。然而,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健康的发展,只有不断发现自身发展的障碍因素,对症下药,才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吕政、郭朝先:我国民营企业的新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第8篇

[关键词] 创业板 山西经济 政府支撑

一、创业板市场简介

创业板市场,也称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属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创业板的设立,为中小科技企业搭建了一个可直接融资的良好平台,还能部分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更重要的还在于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走上规范运作的道路,关于上市条件,业界对于创业板发行上市主体的认识,就是要符合“五新三高”,即新经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的行业分类,及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的企业发展情况。依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对创业板上市条件与主板最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创业板进入的门槛比较低,上市条件相对宽松。

二、山西省民营企业概况

笔者从“山西中小企业网”了解到: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省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省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8.8万户,占到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民营企业创造了全省二分之一的GDP,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二分之一的城乡居民收入,二分之一的出口创汇,二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五分之四的新增就业岗位;但山西省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两者占到50%之多,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到1%。自2004年5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开盘以来,国内已经有50家公司陆续上市,但山西省8.8万民营企业至今无一家企业上市,而且贷款持续向“大户”集中而中小企业仍旧受“冷遇”,在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这个大环境下,山西省民营企业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可幸的是,“呼之欲出”的创业板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民营企业带来了无限生机。

三、山西省民营企业上市前的必要准备

1.上市知识准备。第一,弄清股票发行与上市的条件和成本。第二,了解创业板监管政策。上市前应系统的了解创业板市场的监管规则及相关的法律环境与责任风险尤为重要。第三,对上市成本和条件保持动态掌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政府等有关部门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相关法律与政策做出调整,企业决策者必须对这种动态的调整保持敏感。

2.体制上的准备。上市民企应该在上市前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1)过好股份制改造这一关。(2)强调董事会成员和内部审计制度的独立性。(3)要重视企业重组后的产权问题。(4)减少同一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的家数,避免造成过多关联交易及相互担保等行为。(5)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

3.财务上的准备。财务上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股份制改造中的财务问题、收入确定、存货管理、税务问题、关联方关系及交易。

4.推选中介机构组织上市团队,组织一支精干的队伍是保证成功上市的必要前提。

四、山西省政府对民营企业上市的政策支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晋政发〔2001〕38号)中明确强调要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这一政策,其中包括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宽:逐步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有选择地扶持优势明显、经营主业突出、发展前景良好、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创造条件上市发行股票,提高直接融资能力。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市(地)进行产权交易试点。引导、推动并规范中小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权出让等方式利用外资进行改组改造。结合文件精神,我们认为政府在企业上市进程中至少有以下几项基本功能:

1.谋划功能:地方政府应对本区域的企业资本经营做出规划,强化企业上市的行政决策地方政府肩负着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划、统筹、组织、推动的职能,如何根据区域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空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调控功能:地方政府应制定引导、鼓励、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实施有效的政策调控政府应结合区域实际,对拟上市企业采取扶持政策措施,对拟上市公司在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及进入辅导期阶段涉及的税收、土地、产权界定、有关服务收费等政策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在不构成上市障碍的前提下做出妥善处理或制定优惠政策。

3.协调功能:地方政府要大力构建有利于推动企业上市的运作平台,强化信息、沟通、联系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4.整合功能:地方政府应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上市企业重组,以更大的力度调集上市资源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通过优化组合创立企业品牌,整合上市资源。

5.造势功能: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舆论、政策的宣传引导和政策的鼓励,在舆论上创造一个良好的鼓励和推动企业积极上市的氛围。

总之,创业板的即将推出,为山西有发展潜力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能够成功的从创业板融资,不仅是发展资金的解决,同时也能引进了严格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山西民营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在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连娟龙成凤孙琦编著:民营企业上市实务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9篇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却成为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融资风险的存在使民营企业在获取和使用这一推动力时面临实质性的挑战。在经济国际化、竞争全球化趋势的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提高融资能力,有效控制及防范融资风险,成为其加快企业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分论坛中谈到:“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营企业达到964万家,同比增长70%;从业人员(含个体工商户)突破2亿人;注册资本金超过25万亿元;全国的平均投资增长23.6%,民营企业投资增长达到34%。同时,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①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社会服务、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就为民营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得民营企业站在了新的起点,迎来了持续发展的春天。然而,在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环境及其自身因素的制约,融资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尽管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扶持民营企业融资,如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各类融资风险的存在却成了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障碍。融资,即“资金融通”,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指资金融入。民营企业融资是以民营企业为资金融入者的融资活动。它是指民营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其未来经营与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源直接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85.4%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成员的权益资本融资及企业留存收益融资成为其主要的融通资金的方式。在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内源融资基本可以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仅靠企业积累和家族内部集资已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经营的资金需要。

(二)外源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外源直接融资形式主要包括股票、债券融资和风险投资。我国民营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其达到股票主板上市条件的可能性很小,股票融资渠道尚不能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用;创业板市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由于其发展并不完善,严格的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也使得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获得证券市场融资的机会大大减少;而风险投资主要青睐于高新技术企业,并对投资主体设立了较高的门槛,且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市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风险,湖南太子奶集团事件就为民营企业风投方式融资敲响了警钟。

(三)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条件和期限结构限制使民企融资受歧视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发放的贷款绝大多数用于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对于民营企业则规定了诸多信贷条件,如在负债率、贷款归还率、日均存款额、行业性质、股东结构等方面规定了种种标准,加之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抵押资产等自身因素,银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渠道被堵塞。虽然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满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不少作用,但资金实力不足,仍不能解决民企融资问题。

(四)非正式渠道融资成为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非正式渠道融资主要包括民间借贷、企业间以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相互担保融资等形式。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缺乏对非正式渠道融资的保护,容易引发非法集资问题,如大午集团的孙大午、德隆系的唐万新、本色集团的吴英、浦江的“影视大亨”张世强、义乌的“文具大王”楼国辉等都是非法集资的实例。加之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会导致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的恶化,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非正式渠道融资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类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复杂多样,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多数从非正式融资渠道获取,这就隐含诸多融资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极为不利。融资风险是指由于融资活动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内源融资风险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以家族企业为多数的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内源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几点表现:(1)企业内部集资风险内源融资主要基于家族利益和信任,在融资中很多家族成员都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在不能兼顾所有家族成员利益时陷入融资困境,而家族和企业在财务上的交错与融合又很难避免这一风险。《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留存收益较低,加上民营企业自我积累意识淡薄,留存利润的能力不是很强,仅靠内部积累已不能满足企业谋求滚动式的发展模式,从而增加企业持续发展的风险。(2)应收款项融资风险民营企业应收款项融资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和票据贴现融资。由于民营企业间拖欠账款现象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不得不采用应收款项融资来解决短期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据调查,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超过60%,债务企业的还款能力、双方企业的交易风险以及整个债务链的运作状况都可能成为增加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的潜在因素。而且,许多交易纠纷也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抵押无效,增加了融资的风险。再者,应收账款融资有时会涉及银行、债务企业、债权企业等多方主体,债务链往往变的非常复杂,当融资出现问题时,企业权利的有效维护难以实现。票据贴现融资以其成本低廉、手续简单、办理快捷等诸多优点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用。然而票据“融资化”却存在着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票据的真伪、循环贴现导致虚增存贷款规模等问题。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获得资金融通不惜制造虚假贸易,开具虚假票据,或将融资来的资金投放民间借贷,或用于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一旦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或是投资失利,企业将面临无力偿还欠款、无法弥补损失的困境。2011年9月,温州的郑珠菊涉亿元银行承兑汇票非法融资一案就充分暴露了票据融资存在的巨大风险。2.外源融资风险(1)负债融资风险负债融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借款风险和民间借贷风险。银行借款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银行贷款限制,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取所需的全部资金。若企业在短期内融通资金采用银行借款方式,其程序的复杂性、贷款门槛的限制等因素很可能造成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的风险。资金不能到位又会引发一系列的潜在风险。银行借款的诸多限制使民营企业越来越青睐于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如果企业一旦决策失误或经营项目失败,就会面对无法偿还本金和高额利息的风险,从而引发民间借贷危机。此外,由于民间借贷具有门槛低、方便灵活、额度不受限制的优点,许多民营企业“见钱眼开”,大量借贷投资房地产、金融、煤矿等高风险行业,一旦投资失利,实体经济利润又无法承担高昂利息,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2011年温州频繁曝出的因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导致的老板“跑路”现象,着实印证了民间借贷风险对民企的影响之大。(2)股权融资风险股权融资风险主要存在于即将上市或已上市的民营企业中。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试图通过上市来融通资金,但由于资本市场较高的门槛限制,致使很多企业采用“借壳”或“买壳”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这就面临着壳资源风险、整合风险及融资成本风险等。如果企业不能准确判断壳资源的价值,花费了巨额收购成本,却产生借壳预期与实际的差异,从而产生借壳买壳风险。另外,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整合,上市后的效益也会大打折扣。这些风险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付出巨资却融资失败的后果。尽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较少,但股权融资风险依然困扰着民营企业。第一,上市融资成本较高,且时间跨度较长,市场竞争激烈,很难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第二,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净收益,从而可能引起股价的下跌;第三,股权融资还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这也成为很多中小企业家的一大心结。(3)融资租赁风险融资租赁是民营企业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其租期较长、租金较高、租赁期间市场环境变化引起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会给企业带来以下风险:①企业融资决策风险,包括对产品设备、租赁公司的选择引起的风险,以及企业资金运转能否按时支付租金的财务风险;②租赁公司信用引起的连带风险,即租赁公司不能按期提供租赁资产,致使企业停工停产的风险;③市场风险,即租期内由于资产的无形损耗,企业产品不能及时更新换代,造成滞销的风险;④金融风险,即租赁期间市场利率频繁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等。(4)兼并收购风险民营企业为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经常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融资,以迅速提高竞争力。但这一方式也蕴含很多风险。一方面,有一些民营企业家为了扩大规模,追求短期利益,对兼并和收购企业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方案,就盲目兼并收购,最终使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尽管对兼并收购做了充分的调研分析和前期准备,但有时把握不住时机,在操作中也没有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从而增加了资本成本,最后可能会遭遇反收购风险。(5)其他风险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存在信用危机引发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透明,信息公开化程度较低等自身问题,使信用问题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顽疾。一旦采取非正式渠道来融资,又会引发一连串的法律风险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陷入法律困境。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1.宏观经济政策及体制方面的限制因素(1)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因素由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极不稳定,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它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央行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减少,会使民营企业通过市场融资的可能性降低,风险增大。银行一旦收回部分流动资金贷款,企业要么筹集不到资金,要么筹资成本提高,这必然影响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对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就很难规避潜在的融资风险。(2)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下的产物,一直以来国家政策在贷款上对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缺乏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政府建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还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制度因素。(3)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限制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仍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我国国有银行垄断了近70%的资金源,但却多数为国有企业贷款提供支持,对于民营企业,则设置了诸多限制,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及管理等因素,这就在银行机构限制方面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机会风险。而国有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如一些地方性的银行,仅局限于为地方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又因其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不能提供民营企业所需的资金支持。(4)资金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在主板市场一直实行额度审批制,这对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极为不利。而且我国政府将现阶段证券市场的首要任务确定为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这必然在上市额度上向国有企业倾斜。据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统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仅为1003家,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不到。而在二板市场,入市门槛高又成为融资障碍。只有少数大型民营企业能够满足二板市场上市条件,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此渠道融资。股票市场如此,债券市场融资环境更加恶劣,同样设置了诸多融资限制条件。2.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1)民营企业自身的内部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产权结构的限制[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其出资方式主要是家庭出资,自有资本占权益结构的60%以上,承担责任方也是家族成员,其产权结构与家庭组织交错混合。并且多数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结构简单,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权责业不够明确,管理人员多以自身利益考虑而非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计划和决策,这样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比较单一,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其在外部排斥外来资本的进入,在内部劳资关系紧张,内源融资风险增加。而无法推行职工持股,就无法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外源融资渠道堵塞。(2)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盲目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在管理理念和风险意识方面较正规上市公司还有一定差距,在融资方面容易陷入许多误区。如有的民营企业家为了得到资金,不惜过度包装,制作虚假财务报告和担保凭证向银行骗贷,置融资信用风险于不顾;有时又只顾企业扩张,花费高成本不断加大融资,而忽视企业内部整理,使企业难以走向规范化,营运能力降低等。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投融资方式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最直接影响因素。(3)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和融资机制多数民营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不够科学,财务机构不健全,存在着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甚至有些民营企业不设置财务机构或虽设机构但形同虚设。这样一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就很薄弱,资金管理不严,对现金、存货及应收账款这些流动性较强资产的管理存在缺陷,往往造成企业做出错误的融资决策,增加企业融资风险。另外,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量资金都用于内部积累以扩大再生产,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吸引人才,导致企业无法形成用人机制。财务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也会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没有切合实际的财务规划,导致融资决策体系失灵。没有科学健全的投资机制必然会增加企业融资的风险。

三、民营企业如何加强融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第10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困境 融资体系

同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一样,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自身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环境的制约,我国民营企业也同样遇到了融资难的困境,使其无法及时获得发展资金,融资缺口的不断扩大,融资结果的不合理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消除各项不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最优的金融策略,以此建立起分层次、多样化的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的融资体系,才能真正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体如下:

一、内部融资体系

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前景不明朗、盈利较差、规模较小、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等原因,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信贷等方式获得足够的外部资金,为此,企业内部融资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初期,要合理分配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比例,选择合理的股利政策,构建完善的内部融资体系,真正降低企业融资加权资金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的价值。

二、间接融资体系

我国民营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均衡,民营企业自身的高风险性,使得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资金市场融资。为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民营企业融资的间接融资体系尤为关键。

1、加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结合我国现行商行对民营企业的政策,转变授信的所有制标准,以经济效益原则作为是否贷款的标准;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增强资金利用转化效率;灵活运用多种贷款担保方式,如信用、担保、抵押等;降低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供多元的服务。

2、搭建民营金融机构的平台

首先,应逐步放松对民营金融中介机构生长和进入的限制。国家政策导向应着眼于放松民营经济进入金融行业的限制,大力培育各种适合民营企业特性的民营金融机构,促进民营企业进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应矫正政府角色定位,消除政府在信贷资金来源上的垄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另外,还应开辟更多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我国目前融资渠道尚不发达,所以应为民营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选择余地。

3、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活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民营金融机构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拓展民间金融业务,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加强对民间资本的管理和规范,创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等。

三、直接融资体系

直接融资是资金盈余部门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短缺部门的证券的融资形式,它具有直接性、长期性、不可逆性、易流通等间接融资无法比拟的优点。为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建立直接融资体系。创造条件,推挤制度革新,大力发展二板市场,促进民营企业的债券投资和股票融资等主板市场融资,是构建完善直接融资体系最为关键的问题。

四、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民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非均衡、风险等级不一致和契约不完善等缺点而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贷款风险加大,最终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配给的对象,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融资资金。因此,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于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地市、省、国家分等级的担保体系,组建信用担保协会,发展社会服务机构等形式,形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五、社会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困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融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高效、诚信的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强有力的民营企业社会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各种制度保障、环境营造和技术支持。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和强化对民营企业保护扶持的观念,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创新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信用等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可以有利于民营企业做出准确企业价值判断和风险投资判断,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提高融资效率。加快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之与中小民营企业协调发展,提高我国金融市场效率,可以有效化解借贷双方信息非均衡问题,从而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党的十七大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正如党的报告中提出的一样,只有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体系,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深化和改革,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承惠.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调研报告[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第11篇

关键字 民营企业 融资 金融支持 动产抵押

1 金融支持不力是造成目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

充足的资金供给与合理的资金安排是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但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无论是在观念上、体制上还是在技术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都不如国有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调查表明,在整个商业银行客户当中,大户占比约0.5%,得到的贷款额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0%以上。而中小民营企业户头占80.9%,得到的贷款额却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

在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继续忽视甚至轻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可能形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民营企业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资金,只好选择地下融资,或非正常渠道融资,可能会增大国家的金融风险;由于民营企业受资金困难拖累使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将会使我国面临更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不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积极辅助作用,进而影响国有资产重组的效果等。因此,有必要将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摆到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予以考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寻求支持途径。

从我国的现实原因与操作情况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虽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困难已经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实践与落实相关的政策。而实践与落实相关政策的关键,除民营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与风险防范水平以外,一方面在于对我国金融制度与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在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稳健经营原则和产品创新风险之间的权衡与协调。因此,在高度重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与急迫性的前提下,在政府财政对民营企业给予必要资金支持的同时,在金融组织结构上,在整个金融布局的组织结构上,要能够使我们的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向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切实从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来解决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才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根本办法。

2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制度安排构想

2.1 合理金融制度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体制障碍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央行的信贷政策也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由于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计对象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导致了现有商业银行面对民营企业的可操作性水平较低。因而,追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要回归到现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问题上来。

笔者认为,从完善金融制度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尽快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选择贷款对象。其次,在时机成熟时,有必要将一部分金融机构进行非国有化,或者放开一些小的金融机构,从制度上给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开放一个融资渠道。再次,还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授信体制和政策。

2.2 搭建资金供求对接平台,谋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协同效应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等诸多因素,需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因此,政府有责任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问题的解决。

在当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不能完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搭建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资金供给对接平台,协调信用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共同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通过谋求金融支持协同效应,争取更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2.3 直接融资与债券融资共进,寻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多重渠道

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或是具有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另一方面,还应鼓励民营企业以吸引外部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另外,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来源,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尤其是发行实用性较强的短期债券。要摆脱民营企业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依赖,构建民营企业更为广泛畅通的间接融资体系。

2.4 建立专门金融机构,构建全方位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根据国外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发展经验,金融业务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鼓励与规范民间金融或合作金融,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地方性、社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

实践表明,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视不够。而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则在贷款成本、信息收集成本、经营灵活度等方面,具有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有能力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与此同时,还应抓紧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票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还可以考虑成立一家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构建良好金融支持环境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专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包括民营企业集资联合建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政府拨款建立的非盈利性担保公司以及其他的小型担保公司,民间组织建立的互担保基金,企业集资建立的行业内互担保基金等。还可以考虑直接由担保公司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小额的特定项目融资。同时,为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加紧研究和建立再担保机构,以利于提高担保机构资金放大倍数,扩充融资担保额度,也有利于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担保机构与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3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实践操作建议

3.1 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发展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各种产品

各个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好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寻求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因为,大型企业的融资将来会更加依靠于资本市场,包括股权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将会成为其未来业务增长的必然选择。而且,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也是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理性选择。各种金融机构应积极寻求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以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从花旗、汇丰等大型跨国银行的经验可以看出,要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常是私有企业)进行分类,且分类越细致越好。对每一个风险点进行拆分,拆分后实行专业化操作。这样一来,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与营运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民营企业市场进行多层次细分,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采取有区别的操作性强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品种创新,开发民营企业在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不同的金融服务需要。

目前实行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综合授信、项目开发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和典当融资等都突破了金融业传统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针对中小企业抵押能力弱的问题,人民银行还推出鉴证贷款的新业务。只要满足规定条件,企业可以在无抵押担保的情况下获得贷款。

真正的市场化利率是可以完全或基本覆盖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和营运成本的,因为,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都有自主定价的能力。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还比较弱,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定价权尚未充分运用好。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定价技能培养。

3.2 强调灵活性与实效性,改革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实践操作

第12篇

在宏观经济节节走低之际,民营企业的负面新闻也接连曝出:山西煤矿民企振富集团因民间借贷纠纷官司缠身,掀开了山西煤老板们危机四伏的财务状况,煤炭行情惨淡、银行贷款困难使得他们只能依靠高利贷;杭州地区600家知名民营企业向浙江政府紧急求助,恳请帮助它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

民企困境

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9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7.4%,贡献了50%的税收,80%的城镇就业,占GDP的贡献率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发展到现在超过60%。但是,所遇困难和问题也是显而易见。

一是融资难,融资贵,尤其是中小企业。我国金融机构是国有垄断机构,很难向民营的中小企业贷款,因此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目前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前所未有。第二个困难便是“用工荒”和“两高一低”,表现为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用工成本大大上升以及“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大量的小微企业亏损。第三,民营企业面对着越来越高的经营成本,表现在原材料、用工、资金、用地、节能环保、汇率等方面,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成本大大上升。

另外,国有企业也挤占了民营企业的空间。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启动了“四万亿投资”,确实拉动了经济,起到大作用,但它挤压了民营企业生存空间。民营企业拿不到优质的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导致做实业非常困难。

破解困境

在今年“两会”上,“实体经济如何扶植”、“民营企业如何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总理在“两会”政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并特别提到小型、微型企业。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也在今年的政协报告当中强调,今年要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高层的表态定调,都为实业致富、民营企业的发展制造了良好氛围。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难题,必须坚决贯彻“新36条”(2010年5月国务院再次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计36条,为了与非公经济36条相区别,故被简称为“新36条”)。各部委应尽快拿出实施细则,真正放开民间投资的领域。同时要打破市场垄断,放宽民间资本融资的渠道,按照温总理此前要求的要把兴办社区金融机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微型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让民间资本兴办小型区域类的社区银行。

第1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对策建议

引言

随着民营企业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认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不断茁壮成长,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民营企业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民营企业,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能不会有现在的成就。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许许多多的问题困扰的企业,许多民营企业犹如昙花一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融资问题就是让企业倍感头疼的问题,如何能让民营企业更好的处理融资问题,同时让它迸发更大的能量,这是我国民企和经济发展面临的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 民营企业及融资概述

1.民营企业的界定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2.融资的定义

所谓融资,融资就是说企业为资金筹集所发生的行为,也就是说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通过科学分析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和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二、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1.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缺少“土壤”和“养分”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而且民营经济在对外贸易中,也展示了不俗的“战绩”,三十年来,我国约50%以上的出货值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企业在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由于企业制度不完善,信心不对称,体制不健全,渠道不畅通等诸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银行在企业融资中起着重要的原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从银行贷款之难,令企业望而却步。

2.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1)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信用度低的现象。

据调查,有80%的民营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并且,由于一些民营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此引起了严重的信用危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银行的利益,所以商业银行从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考虑,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时比较谨慎,民企的贷款难可想而知。

(2)民营企业实力较弱

由于民营企业的在资金上不像国企有宽松的融资环境,所以企业在实力难以与之抗衡,企业对市场依赖过强,如果失去一个或者两个大客户,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只有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才能是企业在市场这块大蛋糕的一部分,但是企业融资困难,使技改资金短缺,对企业投入资金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不利,造成民营企业实力偏弱。

(3)当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现象

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尚不能一视同仁,许多地方反映,对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或少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就可能被有关领导机构甚至司法机关予以追究。

(4)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制度还未完善

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因担保问题尚未解决而难以运作;抵押贷款因市区多数民营企业未能解决房产、土地等相关证件而被搁置。抵押担保落实难是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特别是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5)银行惜贷

由于银行的的首要原则是盈利性,提高盈利水平,必须保证借贷的安全性,而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高,而银行对其报表审核,却难以通过其资产进行放贷,银行为了防范风险,不能将贷款贷给民营企业,而且在同样的情况下,借给国有企业却没有这样的顾虑,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在遇到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时候,各家银行都在缩紧银根,在此期间,企业更难贷到资金。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现状的对策建议

1.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素质

对民营企业来说,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自觉提高法律意识,遵守法律制度,不断了解市场动态,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积极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在财务方面,不做假账,做到财务透明,和银行做好沟通,提高企业的信用。

2.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

民企都对融资充满期望,但是对企业如何能得到合理的融资却不知所措,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要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经常处理融资问题的经验,并有广泛的融资渠道,有把握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要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

3.政府支持科技型、成长型的民营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

这样可以调动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的积极性。针对民营企业数量多、范围广、布局分散的特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分层分类指导,对于一些新型行业,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与优惠,鼓励优胜劣汰,采取适者生存的竞争性措施。

4.建立和完善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政府要通过中介机构,为企业建立经济档案和为法定代表人建立相关的信用档案,建立健全在当前体制下的的企业信用体系。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评级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贷款,对民营企业有很大程度上的不信任。应当为企业提供有偿的信用担保服务,积极为商业银行化解、分担贷款风险。

5.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

地方性金融机构是指由地方政府、经济组织和居民个人出资组成的地方(区域)性商业银行、信用社、信托、租赁、典当等多种金融组织的总称。只要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标准,无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只要经过央行机关批准,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开设地方性金融机构。并强化监督、鼓励竞争,形成规范的地方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以聚集更多闲散资金,支持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

6.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企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扶持力度分不开,政府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加快建立金融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分散、本小的民间资本形成组合投资,增强民间资本投资金融领域的能力;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的持股比例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

第1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二次创业 新产品 创新能力

引言

民营经济在嘉兴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占GDP比重最高的所有制形式,仅2012年,嘉兴市个体私营经济就实现了增加值1659.34亿元,比重由2004年的54.3%提升到2012年的57.5%,其中,嘉兴市工业增加值的近60%、建筑业增加值的97%、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个体私营经济。尽管从2010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佳,要素价格波动剧烈,企业利润不断压缩,民营企业处境艰难,企业发展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转型阶段。但是形势还是相对乐观的,一方面,中央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了“非公经济36 条”、“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36条”等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为了突破现状,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嘉兴市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尤其是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构建一个有力的政策环境。

一般理论界认为,“二次创业”是与企业初创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对整个公司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及进一步加深企业内涵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精神去运作公司,向更高目标过渡。 二次创业是一个关于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如何向更高层次过渡,再树辉煌形象的问题(李义平,2000)。关于“二次创业”理论和对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构、完善,包括了产权、管理、人力资源、品牌、技术等等一系列的革新和改造。

事实上理论界所开列的“药方”现实并未得到企业界的认可和采纳,尤其是关于产权和股份制改造方面,众多民营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在产权上没有向现代企业迈出实质性步伐。其实原因很简单,对于民营企业主而言,产权过度明晰和股份化,意味着分权,意味着个人意志受到限制,意味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受到冲击,企业对这些不感兴趣。

从政府扶持政策走向上看,民营企业的提升层次的“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是关联的,政策目标应该是“转型升级”,而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是“转型升级”的抓手。基于如此考虑后,本研究提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前提,即在企业主不放弃已存在多年的既定公司掌控模式下的“二次创业”,在这个前提下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利用2005到2011年间的嘉兴民营企业新产品产值数据,分析影响民营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民营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的政府扶持和促进对策。

选择新产品创新能力作为分析视角,主要是因为新产品涉及研发、生产到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能够综合反映企业整体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市场运作能力和企业管理者开拓意识等内在素质。这从实质上和学者所提出的“二次创业”核心是“组织结构性调整”一致(李碧珍,2013),因为无论企业性质如何,终究要经历市场选择,其中标准之一就是“供需平衡”,企业无法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将被市场淘汰;而适销对路的产品投入市场必然以新产品身份入市。所以本研究选择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从民营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探析其中演进路径,并以此为抓手,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相关研究回顾与分析

关于“二次创业”的理论研究大致起于2000年左右,并沿着两条主线进行,其一是企业如何实现“二次创业”,提升层次;其二是政府如何促进企业实现“二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这方面研究还相对分散和薄弱。

关于企业如何实现“二次创业”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无论李义平(2000)认为“二次创业”企业重点在信誉、品牌、规模经济、管理和制度五个方面提升;还是蒋伏心、潘勤 (2001)等研究认为“二次创业”就是着力解决产权变革和公司治理这两个核心问题;抑或白雪秋(2003)提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关键是明晰产权、科学管理和任人唯贤等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均是民营企业完成企业初创和资本原始积累(“器物”建设)后的“制度”创业和“文化”创业(李金堂,2006)。因为企业的管理、产权、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品牌等方面,均须在一个科学规范的制度框架里运行,没有良好的制度框架、企业发展将难以长久。对于企业而言,新时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注重知识产权(王林昌,2004),这又需要企业不断学习,转变经营、管理、用人等一系列观念(葛宝山等,2005),方能更好地实现“二次创业”。

关于(政府)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实现“二次创业”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日渐增多。政府扶持政策手段相对单一,不外乎财政政策、银行政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其中典型观点是建议政府“少干预,多服务”(吴勇男,2003),建立服务型政府(刘义康,2006;冯涛,2012)。政府提供的宽松的体制环境、多渠道低成本的融资环境、公平的行业市场准入环境等创业土壤中促进并实现民营经济的“二次创业”。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比较肤浅,政策建议显得空泛。

总之,本研究就是从民营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探析其中的演进路径,并且以此为抓手,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全国民营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的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普遍遇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一)国内外传统产品市场萎缩、订单缩小

在欧美经济复苏迟缓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外向型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国内传统产品产能过剩、产品同质性严重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国内宏观背景下,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市场萎缩、国内外订单总量下降的不利局面。民营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迹象,但是一些企业却异军突起,无论是高新产业企业,还是传统产业企业,都有典型案例。企业在寻找突破口的同时,更清楚地认识到“转型不容易,还是考虑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民营企业要突出发展主业,把最熟悉、最擅长的事努力做得更好”(余延青,2013)。

(二)各种要素对民营企业制约日渐严峻

经济发展和企业所需的核心经济要素正成为制约民营企业的重要因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核心要素对民营企业而言,均不再丰裕。全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土地要素日趋紧张。企业工业用地紧张,租金上升很快,年均上涨15%左右。也因为工业用地紧张,各地已经实施多年“腾笼换鸟”政策,倒逼“三高”企业升级或者退出。据调研嘉兴市70%企业面临土地制约。全国普遍性存在劳动力资源紧张现象。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期日渐结束,“用工荒”将成为未来劳动力要素的常态。据调研嘉兴民营企业30%-40%存在用工不足的现象。而且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企业综合用工成本将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用技术取代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随着银行信贷的持续紧缩,民营企业资本要素进一步短缺。民营企业多年来主要是“滚动式”发展,企业自身资本积累不足。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会计制度等企业制度不规范,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需要充分的担保或质押,成为多年来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硬伤。民营企业融资难还造成了企业面临过高的违约连带风险,个别企业出现违约,将连累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健康运行。调研发现,融资难是民营企业普遍遇到的困境,涉及面很广。很多企业为了获得发展资本,不得不以15%、20%甚至更好的利率向非银行机构或民间集资形式借贷,增加了企业利息成本支出,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50%以上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

(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民营企业很多都是凭经验进行项目选址、经营管理的,研发对部分企业而言是“不可能”。一部分企业主要瞄准市场销售热品进行模仿式发展,根本没考虑过研发,没有意识去研发。一部分企业对研发认识有偏误,认为研发就是进行技术革新,就是上新项目,就是大规模投入。其实研发涉及范围很广泛,小到产品改进、新产品的开发,大到大规模技术革新,投入规模是研发目标而定。一部分企业对自我研发心有余而力不足,清楚知道产品技术含量、产品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但鉴于人才的缺乏、研发风险的考虑等因素,研发成为部分企业不敢触及的美好愿望。据调研,企业规模达到年产值1000万-2000万之间后,民营企业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如桐乡的昆桐集团等。但是对大部分民营企业而言,研发成为不可触及的“死亡谷”,投入产出风险太大。总之,基于研发的企业创新能力非常薄弱。

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一)模型的构建思路

鉴于上述分析,又由于不同企业“二次创业”在时机选择和路径选择各有不同,难以一一衡量,所以经过课题组成员采取德尔菲法调研分析后,决定选取新产品创新能力作为对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衡量标准,并以新产品产值作为衡量指标。新产品产值能够体现企业在产品上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又是衡量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根本目的不是提高管理水平,也不是IPO上市,而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新产品是企业进行市场运作、提高市场份额、扩大企业规模、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所以用新产品产值作为因变量衡量企业“二次创业”的绩效,是理论上可行的。同时,由于数据的可能性原因,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人才素质的提高很难得到足够的数据,所以选取数据相对易得的新产品产值对位衡量变量具备操作可行性。

(二)模型的构建与变量的选取

根据上述分析,构建了多变量线性计量模型。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的二次创业,用新产品产值增长率作为其变量,用Xcp表示。被解释变量包括:核心解释变量研发密度rd,计算方法研发支出/工业总产值。tfp表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见下,取对数。kp表示人均资本,计算方法为固定资产净值/职工人数,取对数;企业的补贴密度用补贴收入/工业总产值;expbz表示企业外向程度,计算方法为出货值/工业总产值。tax表示企业的税收负担,计算方法:所得税/工业总产值。fina表示融资条件,计算方法为企业的利息支出/总负债。融资条件,由于当前的融资渠道仍是以债务融资为主,利息支出反映了债务融资量,因此利息支出与总负债的比值可以反映行业的债务融资水平。sale表示企业规模,计算方法为销售收入取对数;age表示企业的市场经验,为企业存续期间取对数。indu dums为企业行业虚拟变量;owner dums为企业所有制虚拟变量;regi dums为企业地区虚拟变量;guimo dums为企业规模虚拟变量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新产品增长率的滞后效果,同时处理内生性,所有解释变量均选取滞后一期。最终确定的模型为:

xcpit=c+β1rdi(t-1)+β2 tfpi(t-1)+β3 kpi(t-1)+β4 subs i(t-1)+β5 expbz i(t-1)+β6 tax i(t-1)+β7

finai(t-1)+β8 salei(t-1)+β9 profiti(t-1)+β10 agei(t-1)+regional dums+industry dums+ownership dums+guimo dums+εit

(三)数据选取与回归结果

根据调研,2008年和2009年指标变量严重缺失,本文最终使用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区位编码为嘉兴的所有民营企业(1000多家)的2005年、2006年、2007年、以及2010年、2011年的截面数据。在对异常值处理时借鉴了谢千里(2008)、聂辉华(2012)、赵伟(2011)等人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剔除了指标异常的样本。

利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并经Husman检验,确定本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获得的基本统计量和回归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通过表2,发现一些值得深思的统计学意义上的结果。首先是所选择的变量研发及其投入变量、政府补贴变量、融资成本、销售额和企业经营年限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其他变量则表现出不相关倾向。5个相关性比较显著的变量中融资成本、销售额和企业经营年限为负相关,其他两个变量正相关。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是新产品产值与研发密度(投入)显著正相关,研发投入增加1%,新产品产值平均增幅约为9.27%,但是与企业资本规模、人均资本存量不相关,说明只有转化为研发投入的资本,才对新产品产值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点从企业利润对新产品产值影响不显著也可以看出。当然后者也进一步说明很多民营企业根本不重视新产品开发与生产。而企业资本的另一种形式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通过机器设备的形式转化为生产力,可以在新产品的生产环节参与创新环节,但是作为整体的全要素生产力tfp,则明显表现出非相关性,说明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设备先进与否、员工技术水平高低,并不直接作用于新产品研发、生产等环节,这种情况可能源于某些企业先进设备的低端化使用或对人才不重视而导致人才使用效率低下。其次是政府补贴对企业新产品产值呈弱正向相关,这虽然可以说明政府补贴起到一定政策效果,但是企业对政府在专利、研发等项目的补贴似乎并不非常认同,因为单纯分析样本数据,发现获得补贴的企业多为规模在5000万以上的大企业,中小民营企业获得很少。其实这和企业负债与新产品生产负相关一致,都说明企业资本的变化影响着新产品生产。第三,企业出口行为与新产品产值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民营企业出口产品多为模仿其他企业的产品。第四,税收对企业新产品产值呈正相关,说明税收虽然加大了企业负担,但是企业面临困境时通过开发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进行市场化化解,实质可以看作是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层次。最后是企业销售规模和经营年限。回归结果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大,经营年限越长,新产品产值越低,呈负相关状态。这可能源于民营企业所有者经营理念,如认为传统产品销售很好,没必要开发新产品;或者企业本身就不具备开发新产品的敏锐性和技术可行性。

(二)政策建议

针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设计支持政策,需要考虑企业的真实需求。根据以往经验,政府所制定的多项产业政策常常得不到企业的真正认可。有些政策措施虽然得到企业的广泛支持,但是由于受益门槛、企业规模等原则性规定下,真正能够获益的企业并不多,导致政策措施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政府设计的措施、激励机制无法实施,配套资金呆滞,浪费资源。针对以上结论,考虑到企业的真实需求并根据以往经验,政策建议如下:

1.构建公平的经营环境。根据调研,构建公平的市场经营和竞争环境,是很多民营企业共同的心声。民营企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品牌及产品销售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但很多行业,民营企业进入是有困难的,包括政策层面、国家宏观调控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构建公平的行业准入机制,还涉及进一步放宽对企业投资(包括对外投资)等资本运作的限制,营造内外资和不同所有制有序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民营企业产业提升,实现企业研发管理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

2.保持适度的企业升级压力。前述分析发现民营企业面临市场压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这一点不应该低估。根据实证结论,对民营企业适度保持一定压力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更快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环保政策尽快实现“腾笼换鸟”低碳、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目标。土地政策应该继续不放松,亩产值过低的企业、产业,需要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予以逐渐淘汰。面临这些压力,民营企业为不被市场和政策淘汰,必然加强技术革新、管理革新、研发革新,促进企业开发更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二次创业”。

3.创新民营企业人才使用机制。根据调研和实证分析,发现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大部分民营企业研发动力不足、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管理水平和创新意识不高。针对这些多年存在的现实,各地政府需要重新思考民营企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使用模式。可以考虑建立高素质人才库,通过评估并根据行业、产业、工种等角度将本地市技术型工程师、设计师和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入库。民营企业可以根据在产业创新、研发、技改、日常技术维护等工作的需要,动态申请临时聘用相关“专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要。这样对民营企业而言,不需要高薪独立聘用全职高素质人才,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同时通过政府补贴等机制给予高素质人才更好的工作待遇和环境,可以更有效地留住人才,更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促进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加速实现“二次创业”。

参考文献:

1.李碧珍.福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基本方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1)

2.贝洪俊.浙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4(4)

3.余延青.突出主业永续创新敢闯敢拼努力在创新转型中创造新优势.嘉兴日报,2013.4.26

4.谢千里等.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8(4)

第1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引言

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虽然近年来的发展较为迅速,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在诸多方面却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其中就包括企业的融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要解决当前的融资问题,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1]。具体来说,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渠道的单一,因此,企业应该要朝着拓宽渠道的方向着手。以下本文就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分析

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出资可以较好的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但是就我国企业发展而言,由政府进行政策和资金的帮助是国有企业特有的权利,因此民营企业可以获得政府扶持的几率较小,能够依靠政府出资进行资助的限额也较小[2];第二,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银行贷款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信誉程度以及经营状况等进行具体分析,贷款的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银行贷款是具有一定条件的,如要求企业能够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容,且要看企业的盈利情况。即使民营企业能够符合规格和标准,商业银行也会先给国有企业进行贷款,然后才轮到民营企业。此外,银行贷款的手续较为复杂,企业在贷款过程中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较高;第三,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除了银行贷款之外,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金融机构或者中介机构进行贷款。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所需要花费的手续以及贷款的最低标准会稍微降低,能够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也逐渐受到民营企业的欢迎[3];第四,其他法人的资金支持。这部分主要指的是团体法人、事业法人以及企业法人对企业融资的支持。

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发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金融机构的贷款局限性

融资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只有不断融资,获得更多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企业才能够“做强、做大”,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相反地,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总没有办法及时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那么企业不仅无法扩大自己的规模,还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绝对弱势,限制本企业的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除了银行贷款之外,金融机构的贷款是民营企业首选的融资渠道[4]。银行贷款的局限性较强,一方面银行会优先考虑国有企业,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的贷款标准较为严格,且手续较为复杂,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较为不利。而金融机构的出现却可以较好地帮助缓解企业在银行中发生的融资问题,从而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但是,即使有金融机构的贷款帮助,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依然较高,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的融资现状来看,企业经常会面临融资不及时的问题,导致企业在商业发展中损失巨大,也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金融机构在一般性的融资标准方面,较银行更为放松的,暗示由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管制问题较为重视,因此导致机构的融资门槛也逐渐增加。不少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经营和发展无法满足金融机构关于风险管制的标准,因此融资自然会受到限制。

2.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民营企业指的是由民间个人或者团体进行企业经营的法人经济实体,与国有企业不同的是,其更加具有广泛性,任何个人和团队只要符合条件均可进行经营。因此,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5]。但是,民营企业的法人来自民间却也成为了民营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弱点,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一般采用的均是家族经营或者团队经营的形式,这种经营方式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如企业的财政权过于集中,企业制度相对更加传统,管理机制不够先进,科技含量较低等。加上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负债严重、经济效益较低等情况,导致企业在发展中不具备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民营企业在财政管理中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财务信息披露的程度较低、财政体系不够完善等,均是导致企业无法获得更多资金帮助的主要原因,导致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三、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1.抵押使用权

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需要企业能够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等级越高,能够贷款的数量也就越多。此外,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还需要抵押自己的不动产,但是抵押的时间较长,企业需要办理的手续也较为复杂,因此经常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获得融资帮助,从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民间的金融机构,即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张却存在风险较大、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总的来说,民营企业要进行融资的难度较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抵押部分使用权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使用权也处于产权,产权抵押贷款具有可行性,贷款人只需要拿好相关的证件说明到金融机构或者银行进行产权的抵押即可[6]。当然,在产权抵押之前,贷款人还需要到有关部门进行使用权的兑换,相关部门在对贷款人的有效证件和信息进行核实之后,可以根据当前市场的行情进行合理的评估,然后以市场行情的50%左右进行价格典当。手续完成后,贷款人在三天内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贷款。使用权的抵押可以解决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帮助企业渡过融资危机。

2.应收账款担保

银行进行民营企业贷款时一般会要求企业以不动产进行抵押和担保,但是如果以不动产为贷款担保,银行能够提供的贷款数额也是有限的,因为企业能够进行的贷款担保主要也是针对不动产的担保。也就是说,部分动产以及应收账款是不在银行担保的范围内的,部分动产以及应收账款资金和价值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该具有的融资功能[7]。因此,要解决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就需要从动产和应收账款方面着手。民营企业可以利用应收账款作为融资的担保物,这样可以缩小企业担保的信用总额和银行可以提供的贷款金额之间的差距,如利用保付、信用证等充当融资五,可以缓解当前企业的融资问题。

3.通过股权进行融资

要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可以从股权这一方面着手。股权融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容筹集到需要的资金,缓解企业的发展融资难题。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宣传本企业的品牌优势、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来赢取更多的投资,也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合作的成本等方式,来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此外,上市民营企业在股票市场中如果能够有较好的表现如股价较高、市盈率高或者换手率高等,必然也会受到社会人士的肯定和欣赏,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继而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资助,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政府的政策扶、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法人的资金支持等方面。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较为单一,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局限性以及民营企业自身在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必须要求企业能够抵押使用权和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和担保,同时也可以通过股票市场来进行企业的资金资助,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艺娟.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下融资渠道拓展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42-44+114.

[2]张瑾华,何轩,李新春.银行融资依赖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基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6,04:98-108.

[3]李靖宇,张晨瑶.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东北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东北亚论坛,2012,02:96-107.

[4]张杰,芦哲,郑文平,陈志远.融资约束、融资渠道与企业R&D投入[J].世界经济,2012,10:66-90.

[5]李君平,徐龙炳.资本市场错误定价、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J].财贸经济,2015,03:88-102+112.

[6]连军,马宇.金融危机、货币政策与企业资本投资――兼论经济新常态下货币调控何去何从[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05: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