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家庭保险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家庭保险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家庭保险规划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家庭保险规划的重要性

第1篇

保险规划3效用

财务安全规划主要有3个方面。

弥补风险损失

人生几十年,可能遭遇的风险有很多,概率有大有小、损失有大有小,如下图所示。其中很多风险都可以利用保险来抵御,比如购买住院医疗保险、重疾险、意外险等。

规划退休生活

随着生存年限的提高,退休后的生活规划将愈发重要。规划时主要考虑基本生活、品质生活、疾病控制和遗产及税务问题。

基本生活基本生活规划包括的内容除目前一般生活所包含的以外,还有医药保健、子女结婚、孙子女照管等。实现的手段包括社保、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规划。

品质生活 品质生活规划包括的内容除目前品质生活所包含的以外,还有老年大学、观光旅游、专业医师护理、支持子女买房、保姆费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综合的投资手段实现。根据个人情况,也可适度提高风险属性。

疾病控制 退休后疾病的特点为:早发、多发,可治愈性强,治疗费用高,需准备紧急现金流。可以通过医保+商业保险+定向财务准备来解决。

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的方法很多,除了股票、基金、银行储蓄,保险产品中的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也有此功能。

做好保障规划3关键

选择专业的机构、适合的规划师、合理的方法是做好保障规划的关键3点。

选择专业的机构

公司的历史及规模 绘付或理赔可能是几十年之后的事,只有拥有足够的历史和一定的规模的公司才能保证兑现对未来的承诺。同时,这也能反映一家公司的经营管理、投资、销售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公司的口碑 口碑反映了一个机构的人性化程度。消费者最终要的是给付或理赔时的迅速和到位,买保险时说得如何倒在其次,可以从理赔率上略见一斑。

选择适合的规划师

专业度高 在专业性更多应体现在这个人是“医生”,而不是“药品推销员”。医生会通过身体检查、在充分了解患者情况的基础上开出有针对性的处方,但可能不会向病人逐个详细地介绍药房里的药品特性;推销员则正好相反。

诚信度高 诚信度的确认要依靠消费者对人的观察、侧面了解或是听取中间人的介绍,比如在做过规划后,看人是把所有自家的产品一股脑打包给你,还是在推荐本公司优势产品的同时给出其他客观建议。

持续服务意识强 持续可能最容易被初次购买保险的人所忽略,但殊不知,小到变更银行账号、地址、受益人,大到方案的定期检视、调整及理赔,如果没有自己的专属人,确实会比较麻烦。就拿重疾险的额度来说,10年前可能多数人的保额只有五六万元,而现在已达到数十万元。再比如疾病理赔,如果人离职,在承受病痛的同时还不得不奔波于保险公司、医院、家里,准备这样那样的资料,可能往返多次还得不到好的解决。如果有专业性、持续性均达标的规划师一直在身边,这些事根本不用自己操心。

选择合理的方法

量身定制 有些人喜欢自己对自身情况及保险产品做出了解后,直接做购买决定,这其中有一定风险:保险公司有数十家,保险产品有上千种,每种都有自己的卖点,但到底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呢?很多人在购买保险后,不惜高额损失也要退掉,其中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没有真正感受到自身问题所在,仅被产品的卖点所左右,做出了不完全符合需求的选择。建议最好先花精力选对人,再由专业的规划师做出有针对性的财务体检,并据此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消费者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这样既简单又大大增加了合理性。

定期检视 从某种意义上讲,定期检视比定制方案还重要,因为家庭从最初的一个年轻人到两口之家,再到标准家庭,以及之后的不同发展时期,关注的重点、考量的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即便目前有了一份相对满意的保障,也并不代表5年、1O年后依旧非常适合。在专业规划师的指导下,不断根据家庭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完善方案,对每个家庭来讲都非常重要。

保险购买的7个至重

保障至重

保险主要分为保障型及理财型,保障型又包括对门诊、住院、重疾、残疾、身故5个不同级别风险的控制,而理财型包括养老、投资等。如果不能同时考虑,那么一定要优先考虑保险的保障功能。原因很简单,养老问题再早是50岁以后的事,而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另外,在林林总总的金融工具中,只有保险的保障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保障功能,收益问题应放在次要位置。

保额至重

买保险很大的目的是万一疾病、意外发生,对自己及家人有足够额度的保障。很多人因为费用问题而不得不降低预期保额,其实是不对的。在保障设计过程中一定是保额至重,在保额确定后,再根据能够承受的保费,合理搭配储蓄型及保障型的险种。

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障至重

家庭成员的保障设计如果按重要性排序,第一位一定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试想,老人、孩子如果生病或有其他的风险发生,家庭的经济支柱不能坐视不管,而如果家庭的经济支柱发生风险,老人、孩子如何面对,夫妻双方同为经济支柱的,保额也要根据收入、收入稳定及持续性、工作环境风险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寿险至重

在风险控制方面,许多人因为有了一定额度的意外险而不太担心,孰不知在我们见到的大量因疾病导致身故的理赔中,高额的意外险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30岁以上的类似赔付中,绝大多数理赔原因是疾病。利用与成因无关的寿险控制风险才是真正全面的保障。

疾病险的综合考虑至重

疾病的终身保障固然重要,但一次到位的思路也并不尽合理,比如,重疾险保障的病种由10年前保障的7种疾病已发展到现在的几十种,再过10年,20年呢?再有,额度能否一步到位也是问题,10年前的重疾险保额通常是5万~8万元,而现在已经达到20万元以上。根据投保年龄的大小,合理搭配终身型及阶段性的险种,这样才能真正规避疾病风险,并享受合理的性价比。

保障调整至重

疾病险应随年龄、治疗费用及身体状况不断调整,寿险和意外险就更需要根据家庭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比如,目前孩子的预计教育费用是30万元,将来可能发现在国内读完本科也需要50万元,那么教育保障方面的额度就需要调整,目前的房屋贷款是45万元,几年后剩余35万元,但第二套房又新增了30万元,那么负债风险控制额度就应从45万元调整为65(35+30)万元。

第2篇

不仅是客户对保险存在疑虑,很多理财从业人员对保险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表面或人云亦云上。保险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像教科书上说的那么重要?我想与大家做个交流。

一个东西有没有用,不在于它好不好,而在于我们需不需要。航空母舰好不好?当然好,但是放在家里客厅就没有用。金装进口婴儿奶粉好不好?家有宝贝当然就好,但如果拿来当感冒药就谬以千里了。保险重不重要、有没有用,关键看我们需不需要。

保险到底能满足哪些需求呢?以人寿保险为例,从大的方面来讲,通常可以达成以下重要功能。

家庭保障

一般来讲,正常情况下,一个家庭在一家之主(家庭主要收入贡献者)的照料之下,爱人和孩子都能生活得很舒适,这个时候一家之主就是家庭的保险。但无论一个人多有本事,有两种事情是不能控制的,一是伤残,二是意外。如果有一天一家之主不能照顾他们,不仅爱人失去了好老公,孩子失去了好父亲,最重要的他们都失去了一个持续稳定的收入,家人会失去保障。但如果拥有相应的保险规划,就会保障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子女教育金

现在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将来小孩子有能力读大学,但由于经济的原因使他不能完成学业,影响了前途,显然非常可惜。一个完善的教育基金计划,应该保障子女在跨进大学校门时有必要的资金助其完成学业。目前大学的学费、住宿费等加起来一年需要2万元左右,大学4年就要8万元。这笔钱说多不多,关键它是必备的。教育费用没有弹性,多少就是多少,不能讨价还价;时间也没有弹性,到了时间就一定要去,不可以等两年再说。为子女着想,父母应该尽早做好准备。如果一旦有事发生,而这笔教育基金没有准备好,就会使得小孩的前途受到影响,而合适的保险规划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养老金

人生的旅程会有多长,谁也无法预测。大多数人未来的收入会随着经验和学问一起增加,但到60岁退休的时候,收入可能会大幅减少,甚至为零。我们辛苦工作了这么多年,都希望退休之后可以安享晚年。退休之后的收入主要来自3方面:一是退休金和储蓄,二是儿女养老,三是社会养老保险。想必大家都知道,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子女照顾自己的家庭已经很不容易,遑论让他们赡养老人了。

应急的现金

相信大家都同意人生会有起有落。顺境的时候可能有高的收入、好的投资机会,但如果平常没有积蓄,机会很可能就会被错过。在逆境的时候,可能因为大病、失业等,需要一笔钱去应付困难,否则处境会更加狼狈。相信大家依然会同意,需要用钱的时候,能够自己拿出来总比跟别人商量要好。一个好的保险规划能够提供一笔应急的钱,让我们把握好机会或者应对困境。

有计划储蓄

一般人储蓄的习惯都差不多,一开始很有决心,但到一定程度,常常因为买车、装修、旅行等,一下子就用了很大的一部分,于是又要重新开始存钱。于是周而复始,无法达成目标。而保险是先确定一个目标,接着靠完善的计划和充分的时间帮助我们逐步完成。合适的保险规划,即使中途发生意外,也可以保证这个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甚至在更加不幸的情况发生时,比如被保险人身故,这笔钱也会作为赔偿金送到指定的受益人手中。换句话说,这个储蓄计划是可以百分之百成功的。

财富保全

在保险法及合同法中有明确规定,指定受益人的寿险理赔金具有专属性,不承担债务,也不需交纳个人所得税。对于可能存在遗产纠纷的人,通过保险可以很好地将身后资产转移给想给的人。因遗产问题而导致家庭破裂甚至反目成仇的例子不在少数,被非婚生子分去大部分遗产的事例也时有耳闻,而通过保险指定身故受益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减税和挽留员工

通过给企业员工购买人身保险,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员工的忠诚度。企业主如果能够合理地计划分配人力资源成本,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用年金险不但可以降低纳税比例,还可以因年金险的特殊限制而将员工留住。能够为员工购买保险的雇主,员工自然愿意追随。

第3篇

科学寿险消费观亟需建立

谈到民众对于保险的认知,彭振武仍然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还对保险充满疑虑的状态。“那个时候,很多保险推销员都有被人骂骗子的经历。”彭振武笑着回忆。而现在民众对于保险的理解已经今非昔比了,已经由被动拒绝的阶段上升到主动认知、消费的阶段了。彭振武深有感触地说,“我问过很多的消费者,大部分是很想要保险。不是说买不买的问题,而是买谁的、买什么产品,买哪一家公司的问题。”

彭振武认为,毋庸质疑的事实是,民众对于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中产阶级家庭。但他在调查中也发现,尽管潜在保险需求非常旺盛,在保险消费方面,很多人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和偏差,如有的人认为自己还很年轻,还用不着买寿险;有的人尽管明白自己需要保险,但认为需要自己有了闲钱后才能购买,还有的人认为把钱放在股票里要比买保险合算得多……针对这些现象,彭振武认为,做好保险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非常重要。同时,他倡导社会各界做出努力,让民众树立科学理性的保险消费观念,及早进行科学寿险安排,为个人和家庭成长保驾护航。

保险是家庭理财的基础

作为理财专家,彭振武总结了3句经典的话:“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快乐。”抓住今天的快乐,就是说赚钱是为了消费,要保证消费的自我品质。规避明天的风险,就是要锁定未来的消费成本与水准。彭振武说,

“比如我活到70岁,没有了赚钱能力,但是我的生活质量、生活品质可以提前锁定,这就是保险的功能。就像建造高楼,首先要把基础架夯实。对家庭理财更是如此,需要为风险未雨绸缪。”

追求未来生活的更加快乐,就是在满足了当前生活的快乐,满足了风险规避要求的前提下,还要追逐未来生活的锦上添花。彭振武说,“若要生活品位和质量更高需要做什么?这就需要做些风险或货币投资,使自己的私人资本保值增值,进而提升自己或家庭的生活品质,这就是做投资的意义。消费者在作风险投资之前,首先要打好即期消费与未来风险规避的基础。保险在理财规划中是基础性的。”

平衡人生五大关系

掌控当下与未来

恒安标准寿险指数课题组首次将“科学寿险消费观”纳入研究视野。建立科学寿险消费观,离不开5个重要关系的考量,即“享受与责任的关系、当下与未来的关系、机会与风险的关系、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以及知与行的关系”。可以说,深入理解和统筹平衡这5个重要关系,是消费者科学认识寿险,运用寿险解决家庭财务规划的关键所在。

针对恒安标准寿险指数课题组提出的“五大关系”,彭振武深有感触。责任意识是人生的基本,但人与生俱来又都有贪图享受的本能。如果把享受比作恋爱,那么责任无疑就是结婚,每个人都需要追求享受和责任之间的平衡。“和朋友一起吃饭,其中有很多人是拥有博士、博士后等高学历的。在谈到责任与辜受这个问题时,就有人说,我死了,我还管别人干嘛。这种观点很有代表性,就是没有责任心”,彭振武说,“在当代社会,家庭就是责任的集合体,要走进婚姻的殿堂,就必须讲责任,要讲人的社会性。不能局限于单身时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要更多的为妻儿着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人人都能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购买寿险和意外伤害险等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许多人比较看重当下,而保险是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进行规避的一种产品。彭振武谈到,“没出现问题时,消费者会想,买不买这个保险无所谓,等到真的遇到了突发事件,才想到当初确实该买保险。比如说,很多50~60岁的朋友问我应该买什么样的养老保险,我就开玩笑说,你现在是弱势群体了,保险公司不要你了。当然这样说也不完全正确,我只是强调很多人都是等老了以后才知道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就在于保险商品的特殊性。人们在20岁时,一般很少去考虑养老问题。这是很大的误区,需要通过加大保险知识的普及力度来解决。”

知行合一

早做安排

当代人都很浮躁,把机会看得很重。“很多人炒股票、买基金,不惜倾其所有财力,事实上,这是私人理财的误区。家庭理财的关键是,首先要满足真实的生活需求,然后做好风险规避,即要用最小的投入来转嫁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彭振武说,“人的消费动机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保险、银行之所以存在,就是要满足人们消极的行为动机。储蓄的意义就在于当前人的赚钱能力强一些,等到以后赚不到钱时,要用这个钱去消费。买保险也是这样,因为每个人都会老、会病,到那时候当期消费上来了,却没有了赚钱能力,就需要在赚钱能力强的时候,通过压缩消费等多种方式把钱积累下来,用于防老防病防意外等。总之,还是为了满足未来可以预见和不可以预见的消费,保持整个生命过程的平衡。保险,可能需要当下收紧一点,但是它有着很好的稳定性。”

第4篇

在此,笔者想分享三个观点:一是保险是个人理财规划的基础配置,不涉及保险工具的理财组合绝对不是一个正确的综合理财设计;二是从现财的发展实践来看,保险从业者是理财规划(或者说是理财经理)的积极推动者;三是我国已经具备了保险持续快速发展的稳健基础,宏观环境为这份美丽的职业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保险是构建个人理财规划的基础配置

首先,从实务角度而言,理财规划就是对人的一生的现金流量和风险的管理。说到底,还是对人的一生的财务风险的管理,因为通过消费和投资对现金流量进行调控,还是要规避人的一生的居住、子女教育以及养老等可能产生的风险。而保险,作为管理风险的基本产品,在理财规划中的作用可想而知。从理财规划的定义或者说是基本作用,可以看出保险在理财规划中的重要性。

其次,根据家庭理财金字塔的原理,理财规划应先搭建一个稳健的基座,再逐步增加高收益产品。金字塔的底部是面积最大,也是最稳健的一层,是构建理财规划的基石。通常来说,这一层的配置标的是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包括储蓄、保险、国债等。保险之所以位于基础层级中,是因为它具有管理家庭财务风险的基础功能。但这种功能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因为人类先天就存在“短视”与“自大”的基因。千万注意,如果没有保险,就等于缺少坚实的底座,家庭的财富金字塔就很容易倒塌。理财金字塔模型也说明了保险对任何收入阶层的人都不可或缺。

再次,从收入分配的4321经验法则来看,人的可支配收入的10%需要进行保险支出。这是目前国际保险业界的公认标准。

最后,从理财规划的角度看,人生的5张保单是必需的,他们分别是买给父母、配偶、子女、房子,以及自己。用自己一定的财务资源,去规避亲人和财产的风险,是每个成熟家庭必须考虑的。

保险推动了现代意义上理财规划的启蒙

理财规划思想早在欧洲的私人银行就有所体现,但一般认为现财规划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笔者认为这也是中国将要走的道路,而且现在已初露端倪。

1929―1933年美国股票的暴跌引发了经济大萧条,使人们普遍丧失对银行和券商的信任,经济危机又使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加深,由于保险的稳定器功能及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其地位空前提升,部分保险人为了更好地推动业务,开始对客户进行一些简单的个人生活规划和综合资产配置咨询,这部分保险人就是今天美国理财规划师的前身。之后,因为理财规划成为推销各种金融产品的外衣,理财规划师也曾遭遇低潮。1969年12月,为推动理财规划行业的健康发展,包括保险人在内的13位金融专业人士,提出了“关注客户目标比关注单一金融产品更重要”的服务理念,开始推广“理财规划”的概念和方法。随后,即1970年,首家金融理财专业协会IAFP宣告成立。自此,理财规划作为一门独立职业在美国迅速发展,1990年以后开始全球化。

可见,保险业是激发真正的理财规划的最肥沃的土壤,期待每一位保险从业者,开始运用理财的思维来推广保单,当然,一定是适合客户的保单。否则,我们还难以称为一个理财顾问。

把握保险理财的黄金发展期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保险密度为1766.49元/人(折合271.77美元/人),同比增长19.44%;保险深度为3.59%,同比增长0.41个百分点。而同期,全球市场保险密度为662美元,其中,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保险密度约4000美元/人,我国与其相比相差10多倍。全球保险深度为6.2%,其中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平均保险深度在10%左右,我国与其差距非常明显。

据国内某商业银行对中国1000个家庭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家庭财富健康参考指数为58.12,表明目前中国家庭财富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家庭金融资产分布无法与个人生命周期、家庭财务状况和宏观经济变化趋势相匹配,财富结构亟待优化。其中,保险产品的配置被严重忽略,66%的家庭对保险产品的配置比例不足10%。

据最新凯石财富的统计,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稳步上升,而保险增速最猛,私募紧随其后。不同市场相较2015年末有增有减。增加方面,保险由12.4万亿元增加至14万亿元,私募基金由4.2万亿元增至4.6万亿元,信托由16.3万亿元增加至16.6元,保险增加最多,私募紧随其后。私募、信托虽然规模有所上升,但占比却有所下降,私募由6.42%降至6.39%,信托由25.19%降至24.89%。可以看出,保险产品的重要作用已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

第5篇

我的信条是:精英=精通理财+精明消费+精彩生活。一个“精”字让我结识了很多优秀人士,无论是生活、事业还是家庭,他们的故事总能带来示范意义。

陈先生今年45岁,某著名IT企业高管,太太37岁,钢琴教师。家庭年收入150万元,有3套房产,其中1套自住,2套出租,无房贷按揭,市场价约2400万元。女儿10岁,上小学,计划以后出国留学。儿子1岁。陈先生有社保和补充商业保险,太太有社保,无其他商业保险,子女均无商业保险。

陈先生的家庭理财目标:

(1)10年内为女儿、儿子准备足够的教育储备金。

(2)将部分房产根据市场情况分别择机出售,手上有足够现金。

(3)投资某些安全性、灵活性较强的金融产品,实现财富稳定增长。

(4)3年内储备好品质退休金。在50岁退休后,每月除社保养老外,能获得等同于当前1.5万元的生活费用。

现阶段陈先生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子女教育基金的筹备以及夫妻两人今后的养老退休金的储备,外加3个家庭成员的保险保障规划。财务规划的顺序按重要性依次为保险保障规划、教育金规划、退休金规划及投资规划。

家庭财务分析

配置前陈先生的家庭资产状况见表1所示。可以很明显看出,陈先生的资产集中度偏高,房产占到家庭总资产的92%以上。

从安全性上来看,房屋本身面临火灾、地震等自然风险。

从收益性来看,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深入,房企去库存化的压力逐步显现,房价上涨的趋势明显放缓,房产的增值空间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从租售比指标来看,租金相对于房价的比例如果低于1∶300,意味着房产的投资价值变小。此外,房屋受自身折旧等因素的影响,价值也会打折扣。从流动性来看,房屋作为实物资产,变现能力相对于银行储蓄、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较弱。从资产传承角度来看,未来的赠予、遗产等税负也是陈先生不得不提前考虑的问题。

财务规划

配置后陈先生夫妇的家庭资产状况见表2所示(出售了房产一套,市场价700万元)。

安全性分析 房产、固定收益类信托、金裕人生(养老储蓄)、子女教育金、寿险以及银行储蓄共2215万元,低风险资产占比85%,家庭资产足够安全。

收益性分析 房产8%,PE投资年化收益率保守估计30%,阳光私募10%,固定收益信托12%,金裕养老5%,子女教育6%,每年收益281万元,相当于总资产年化收益11%。

流动性分析 银行活期储蓄50万元可随时支配,用作日常生活;万能险和其他保险解决人生突发风险,遇其他问题紧急用款时可利用保单和房屋抵押贷款、高额信用卡、阳光私募赎回等,足以应对人生任何问题,且各种投资之间根据市场变动可随时做调整。

保障性分析 保险是家庭理财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风险管理工具。为陈太太补充了200万元的人寿加重疾险以及200万元的意外险,为两个子女补充30万元现金赔付的重疾及意外伤害医疗险。陈先生另加100万元现金赔付重疾险及500万元意外险。保险的杠杆原理不仅可以解决高额医疗费用的问题,还可以释放出更多现金,实现投资增值。对于普通家庭,一份医疗保障本身,并不能阻止疾病、意外等风险的发生,也不能完全消除因此带给家人和自己的心灵伤痛,但一份及时足额的现金保障,却是我们和最亲近的家人共同度过人生艰难时刻的重要资源和支撑。对于高收入阶层,一份保单,就可以释放出储备的大量医疗费用,让这笔资金可以放心地用于其他投资规划。

第6篇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人寿)市场部总经理毕生在近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教育支出正在成为中国家庭子女支出上的大项,调查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2015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统计数据显示,近5成家长每年家庭教育支出超6000元,近3成家长投入超过万元。因此,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金的规划和积累往往从孩子刚一出生就开始了。

子女义务教育期间的教育支出还仅仅是很多家庭在规划孩子教育时的基础项,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在国外完成本科及更高学历的深造。动辄几十万元的留学支出虽然很多家庭在经济上可以承受,但如果缺乏规划,势必会对原本的家庭生活质量或财务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在不打乱家庭财务规划、不影响家庭理财目标的情况下筹备足够的教育金,成为很多父母关注的问题。

对此,毕生表示,教育金是用于支持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所需的一切费用,具有需求刚性强、费用数额大及持续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教育金积累一定要提前规划。越早规划,费用的积累就会越从容,压力越小,也越容易实现积累的目标。

教育金保险优势突出

银行储蓄、基金定投、教育金保险等都是实现教育金积累的常用工具,毕生认为,只要能达到足额积累,选择哪一种工具都是可以的。但他同时指出,在教育金规划中,教育金保险具有其他工具难以企及的先天优势。

强制储蓄功能

首先,教育金保险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这是其区别于一般银行储蓄等看似灵活性更强的金融工具的鲜明特征。父母可根据对孩子未来所需教育费用的理性预期,选择具体的险种和保额。一旦教育金规划确立,投保人就需要按照条款要求定期交纳约定的金额,进而保证能够按时按需为孩子积累足额的教育金。

保障及豁免功能

教育金保险同时具有保险的保障功能,可以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疾病和意外伤害及高度残疾等方面的保障。一旦投保人发生疾病或意外身故及高残等风险,不能完成孩子的教育金储备计划时,保险公司会豁免投保人以后应交的保险费,相当于保险公司为投保人继续交纳保费,而保单原本应该享有的权益不变,仍然能够给孩子提供以后受教育所需的费用,确保教育金积累计划的实现。

理财功能

教育金保险的理财功能能够让投保人在教育金积累过程中抵御通胀风险。在保险金给付时,一般采取多次给付的方式,回报期较长。

财商传承

据毕生介绍,目前大多数教育金保险的保险金给付方式为年付,这种给付方式使得资金使用的灵活性较低。如果孩子缺乏对这笔用于全年的学费、生活费的规划,很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挥霍,难以实现教育金的专款专用。因此,一款以月付为给付方式的教育金产品呼之欲出。

5月18日,合众人寿推出“合众高材生教育金保障计划”,该计划是由“合众高材生两全保险(分红型)、合众健康宝贝一年期重大疾病保险、合众顺乐住院医疗保险(2015)和合众附加投保人豁免保险费定期寿险”组成。“合众高材生教育金保障计划”一方面给孩子提供教育金,给孩子扫清求学道路上的资金障碍;另一方面还提供重疾保障、医疗保障,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毕生表示,该保障计划的核心特点是“三金”“三保”及子女财商培养功能。三金分别为教育金、婚嫁金、养老金;三保分别为重疾保障、医疗保障、豁免保障。

教育金

“合众高材生教育金保障计划”提供最长达7年的高等教育金,用于本硕连读或出国深造,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可支持月领功能,让孩子合理支配财富,培养孩子的财商。毕生说:“父母在交费期每月进行一定数额的强制储蓄,对其本身而言也是一种良好理财习惯的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将在返还期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实现一种财商教育的传承。”

婚嫁金

三十而立,婚嫁之喜。婚嫁金是在被保险人30岁时,该计划专属的保险金给付,寄托着父母深切的祝福。

养老金

当被保险人60岁时,该计划一次性给付满期退休金。真正实现让父母的爱陪伴孩子的一生。

重疾保障

该计划提供23种重疾保障和3种少儿特定重疾保障,化解孩子成长中的重疾风险,为重疾治愈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医疗保障

保障期内,该保障计划提供日常医疗住院赔付,可应对生活中各种住院医疗费用所需。

豁免保障

全面覆盖投保人身故、全残风险,确保孩子享有的各类保障不受影响。

投保注意事项

父母为孩子配置保险产品很多时候都是一种爱的体现,因为珍视,所以希望能在自己经济条件较好时,付出一定金钱以便锁定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投保常识,很多父母容易因爱而陷入误区。毕生总结出以下几种父母为孩子投保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为子女投保的首要原则是先保大人,后保孩子。很多父母为孩子投保了保额很高的保险,但却不为自己投保,殊不知,自己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才是孩子抵御风险的最好屏障。因此,在为孩子进行保障规划之前,很多父母应该客观审视自己的保险是否足额。

第二,教育金规划越早越好。如果父母有意为孩子未来的教育支出制订规划,那么这个规划越早制订越好。孩子年龄越小,相应的保费也越低。且较早进行教育金积累可以拉长交费期,对于同样保额的规划目标,这样显然能够降低积累的压力。

第7篇

无论成为怎样的人生赢家,都与财富密切关联。当下,银行降息、物价上涨,进入负利率、资产荒时代。如何投资,才能守住财富,赢得收益?

纵观金融市场,在未来某些不可预期风险发生时,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讲,保险是金融市场上唯一可家庭财务避免发生剧烈波动的金融产品,高净值人群正是利用保险的高杠杆,在获取保障的同时进行理财。然而,面对种类繁多的保险产品,如何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配置保险?如何透过复杂的现象审时度势,放大保险保障的杠杆比,成就人生大赢家?这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选择。

从财富策略看理财保险的长期价值存在

华泰人寿副总经理谢飞表示,财富增值是城市居民投资理财最主要的目的。近年来,资产保全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创造大量财富之后,人们开始思考所拥有财富的安全性,而子女教育、养老规划、医疗保障分列其后,意味着城市居民已经开始全方位思考风险管理对于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意义。

对于如何利用保险管理家庭风险和规划美好未来的问题,谢飞介绍了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一项研究报告:如果想要家庭资产长期稳定、持续增长,财产分布要符合4321法则,即40%用来长期投资(如养老金、教育金)、30%用来投资(高风险高回报)、20%用来保命(固定储备金)、10%用于短期消费(保障流动性)。

“保险在经济、金融领域里处于核心地位,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如果要用杠杆的话,最合理、最合法的杠杆就是保险。”谢飞说。

策略一,稳健增利 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在整个保险期间维持不变,与收益虽高,但不能承诺的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相比,安全性相当高。《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在经营与资金运用上必须稳健,且遵循安全性原则。

策略二,组合投资 组合投资不是追求更高的回报,而是防止最坏情况的发生。大部分高净值人士在房产、股票、信托等产品上都有较高配置,但宏观市场已经开启了周期轮换:房产是大周期行业,今年国家拉动房市,一线城市与个别二线城市房价涨幅较高,最佳时机已过。个人投资者在中国股市上的斩获始终有限,信托收益在2016年11月正式进入“6时代”,吸引力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保险的投资价值开始凸显,目前理财型保单预定利率在2.5%~3.5%,个别产品甚至能达到4.025%,在未来低利率的预期下,越来越体现保险理财的稳健增值优势。

策略三,长期持有 短期投资容易出现偏差,长期投资可以修正偏差,足够长时间则跨越周期。经济周期有繁荣、衰退、萧条与复苏,不同产业在不同周期中周而复始。财富也在这样的转换中流动,此消彼长。保单投入期通常为5~20年,回报期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以复利的方式计算其收益,持有时间越长,回报越高。在未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一轮发展中,保险资金将更多地参与到新型产业中,从而为投保人带来更多的红利。

策略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房产占了近70%,极具单一性,隐藏风险,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房产占30%?40%,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升级,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将下降,金融资产占比上升,保险将成为家庭主要的投资渠道。

大赢家带来可期的未来

谢飞介绍,华泰人寿一直致力于成为中高端客户家庭人生保障和财富积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为顺应形势,发挥华泰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理财能力,2016年12月10日,华泰人寿开门红产品“大赢家”升级上市,它同时具有安全性、收益性、长期性和流动性四大特点,特别生存金、生存金、祝寿金、身故金、保单分红、保单贷款、金账户二次增值,兼具教育、养老、财富传承功能,为消费者的财富保驾护航。

稳:年年固定返还。大赢家65岁前每年给付赢家基本保额的20%, 65岁起每年给付福寿基本保额的30%作为生存金,一生拥有稳定的现金流,还可以进入金账户二次增值。

快:犹豫期后即返。大赢家犹豫期结束时额外返还赢家基本保额的20%作为特别生存金。投保即高额返还,让客户及早享有高收益。

好:65岁返还所交保费,助力养老。大赢家在65岁返还所交保费,关键时刻提升养老品质。

久:大赢家自保单犹豫期后,可领至100岁,为客户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谢飞表示,2016年以来,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寿险市场环境中,华泰人寿作为一家价值成长型的公司,将以开放的精神和稳健的实力续写宏伟的历史长卷。

以华女士为0岁儿子投保大赢家为例,年交保费10万元,10年交费,并开通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简称“金账户”)。希望通过专款专用的规划,实现对孩子的财务支持。可得到如下利益:

特别生存金:犹豫期后即返18541元

生存金:孩子1~100岁,每年返还18541元

祝寿金:孩子65岁时,返还1000000元所交保费+18541元生存金

分红金:共享华泰人寿经营成果

第8篇

尽管保险业进入我们的生活已有了一些年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对保险知识不甚了了,对保险产品的选择更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选择才合适自己。本篇将重点引导大家对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人寿保险是众多保险品种中最重要的一种,它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以生死为保险事故的保险,也称为生命保险。

定期寿险VS终身寿险

这里我们重点了解一下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定期寿险,又称死亡保险,它提供一个确定时期的保障,如1年、5年、10年、20年,或到被保险人达到某个年龄为止,如60岁。如果被保险人在规定时期内死亡,保险人向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期满生存,保险人无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终身寿险则是在定期寿险保障功能基础上,添加了强制储蓄功能,是终身提供保障的保险。一般情况下终身寿险待被保险人生存至100周岁(也有105周岁),便向其本人给付保险金。此“终身”并非绝对“终身”。与定期寿险相比,终身险在被保险人100周岁之前任何时候死亡,保险人都向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给付保险金。被保险人缴付保险费的期限和保险人承担给付责任的期限可以由合同双方协议决定,缴付的保险费可以交至死亡时为止,也可以按约定期限全部缴清所有保险费。

巧用保险理财

从理财的范畴来看,保险是家庭中唯一有效的避险工具;而寿险又是保险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不同阶段、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群投保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投保前应该对自身的保险需求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先对自己所处人生的阶段和自己所需要的保障功能,以及自己的经济能力要有所考虑;再有就是在选择寿险的时候,要了解清楚保险产品所保障的范围和保障的期限都是怎么样的,是否适合自己;最后就是要了解一下提供这个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它的经营状况和服务能力如何。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1:刘小姐,23岁,银行职员,年薪30000元,有社保无负债,目前与父母住在一起。

投保窍门:这个年龄段一般处于单身期,此阶段很多年轻人关心的是自己的进修、旅游,或筹措结婚经费等等。但是,自我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由于年龄小,刘小姐投保选择空间大,费率低,投资保险是很好的选择。由于此间收入少且不稳定,应多以保障自己为前提;同时考虑未来组建的小家庭或者房贷压力,定期寿险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花费300元左右/年就可得到10万元的保障。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有类似产品,投保前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网站和电话进行了解。

案例2:李先生,30岁,外企主管,年薪120000元,有房两套,其中一套按揭房贷50万,期限20年,已参加社保。

投保窍门:李先生属于高收入、高成长性行业就职,拥有稳定收入的人群,年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80%,是家庭经济支柱。按照投保“双十”原则,保额应为10000元×12月×10年=120万+按揭房贷50万元=170万元。这种情况的寿险设计应该灵活搭配:应为终身寿险+定期寿险的组合,同时附加意外保险。即可以选择20万的终身寿险20万元、定期寿险100万元、意外保险50万元,缴费期为20年,年缴保费7980元,高达170万元保额的保险。此搭配基本解决了李先生的人生保障,让家人高枕无忧。

案例3:王先生,40岁,资深律师,年薪50万元以上,有房有车无负债,且购买过部分商业保险。

投保窍门:王先生不仅事业有成、生活优裕,而且很有保险意识,早在10年前就为自己购买了足够的意外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养老保险。唯一不足的是,尚未购买寿险。身为律师的王先生知道,倘若未来中国出台《遗产税》的话,购买保险是最好的避税工具。于是便希望商业寿险能为避税发挥一定的作用。建议王先生为自己投保保额为200万元的终身寿险,年缴保费59800元,缴费期20年。这样不仅能为王先生事业上升和财富积累阶段提供充足的保障,还能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对未来的生活进行合理规划。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购买寿险是有很大区别的,下表分别对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适宜人群作了分析:

记得定期检视保单

通货膨胀除了会让大众资产缩水,还会吃掉保险保障。所以,投保人可别轻视定期检视保单的重要性。假设通货膨胀率每年以4%的幅度增加,原来投保时的100万元保额在18年后,相当于投保时购买力的50%:即原来投保额只剩下50万元。为避免通膨侵蚀保障,消费者一定要定期检视保单额度。

过去许多人认为保险“买了就好”,甚至买了以后就放在一旁;等到要理赔时,才惊觉保额过低或保障不足支付需求。这种现象除了因为原本对保险规划不足,通膨侵蚀保障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同时保险商品多数是长期险,从投保到期满或理赔往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的时间,消费者当初投保时认为足够的保额,到了十年后就有可能会显得不足。

第9篇

【关键词】养老金规划 理财规划 养老保险

一、个人养老规划简述

(一)个人养老规划的特征

(1)帮助老年人解决退休生活的三大经济问题。个人养老规划可以实现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的财务独立,可以解决老年人退休生活所要面对的经济问题。维持老年人退休生活的基本条件包括稳定的现金收入、适合居住的房屋和有保障的医疗费用。针对养老金、医疗、住房这三大经济问题,理财规划师通过养老规划帮助老年人合理安排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的来源以及老年的住房规划等,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

(2)锁定养老金账户。要保证养老金能切实满足退休后的生活,要求锁定养老金账户,到退休时点使用或者按照年金支付要求兑现。这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财务规则、金融市场规则等手段的支持,以便长期运作、专业管理、保值增值,锁定账户,不达到相应的法定条件不能支取养老金储蓄账户中的资金。

(3)追求长期的收支平衡。随着科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全世界范围内人的预期余寿不断增加,表明退休后的生活期间将会延长,导致退休规划的执行时间要更加延长,则整个退休规划将会覆盖人一生的50年左右时间。

(二)养老规划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1)养老规划,宜早不宜迟。

(2)注重安全,采取多样化的养老金储备方式。

(3)以保证给付的养老保险满足基本支出,以报酬率较高的有价证券投资满足生活品质支出。

二、确定合理养老理财规划应解决的基础问题

调查显示,中国大约有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退休生活做了充分准备,却远低于13%的全球平均水平;有32%的受访者表示对退休生活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划;其余59%的受访者虽然有些计划,但被问及退休后的财务状况时,90%以上的人没有清晰概念。其说明,日常生活中只有较少的人知道应趁早做养老理财规划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养老规划做准备呢?

(一)明确退休目标

理财专家认为,在养老规划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退休目标,其中包括退

休年龄,退休时及退休以后舒适生活的基本生活花费、养老医疗费用和应急费用等。在大致测算出退休后的相关费用开支项目和金额后,就要开始设想如何才能满足这些需求,根据自己目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养老理财规划。

(二)了解自己的经济现状

要想为今后的退休养老生活制定一个规划,需要首先了解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要对自己当前的家庭资产、现金收支、职业发展情况、家庭成员变化等进行评估;其次,除了依靠现有的家庭资产来积累退休后的养老金,还需要计算其他可能为退休后生活带来收入的来源。例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通过计算这些品种,以了解其在将来退休后能帮助多少。

(三)树立早理财、稳理财的观念

在相同的本金和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时间越长,收益越大。因此,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同样需要规划未来的养老。此外,女性比男性要早退休几年,但普遍寿命又比男性长,所以在退休养老金的准备上,除了时间要尽早,资金储备也要更多,甚至可以超过男性的三分之一。

规划养老金时必须要控制风险,而且年龄越大,投资的风险应相应降低。但是一味的追求资金安全而忽视投资收益也是不适当的。比如银行储蓄,养老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50%的人通过储蓄方式来筹集养老金。储蓄的优势是安全性高、保本保息,但无法抵御通货膨胀风险。所以,单纯依靠银行储蓄来养老,会使退休后生活大打折扣。

(四)了解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

养老理财有了基本目标和对应的资产配置方式后,还要注意自己领取养老金年龄与退休年龄的链接,这样在退休后就立刻有养老金可以领取,生活质量不会产生较大改变。养老金领取方式也应尽量选择按期分批次领取,否则会影响养老质量。养老金是刚性需求,要专款专用,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使其保值增值,专家的建议是:社保、企业年金与个人理财方式相结合,如商业保险、基金定投、定投黄金、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收藏品投资等。

(1)基金定投。基金定投的特点是积少成多、平摊风险、复利增值。假设从30岁开始算起,每月定投稳健型基金1000元,年均收益率若为6%,到60岁退休时,可以获得累积超过100万元的养老金。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走势情况看,基金定投是长期抵抗通货膨胀较好的方式。对于定投养老,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养老金的储备应主要来自日常收支结余,要保证专款专用;二是定投要长期坚持,不应短期的收益波动而受影响。一般情况下,基金定投在市场相对低位时首选股票及偏股型基金。

(2)商业保险。投保商业保险是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目前市场上作为养老金积累的险种大致有四类: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型寿险。传统型养老和分红型养老投资回报额度较去顶,投入少,适合一般工薪阶层;投连险和万能险由于投入较高,适合投资意识较强、高收入、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人群。现在市场上最畅销的是分红型年金险,产品具有保本、保息和收益分红的特点,可有效抵御通胀。在选择商业养老保险时,应同时兼顾意外、健康险等保障类保险。一般商业保险保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5%左右。

(3)定投黄金。一直以来,黄金是抵御通货膨胀最有利的方式。有专家认为,黄金投资同样可以采用定投方式,黄金在家庭资产中的配比可占约20%。

参考文献:

[1]朱红彩.养老规划:观念也重要[J].卓越理财,2010,(04).

第10篇

方女士30岁,在一家中资公司从事人事工作,平均月收入固定1万元。先生与人合伙经营一家公司,收入不稳定,目前月收入1万元。家庭每月花销连房租8000元。

双方父母都有完善保障,不需要夫妻二人贴补。两人决定今年年底在上海徐汇区买房,面积约90平方米,为此,家人准备了买房资金300万元(目前是现金和储蓄)。方女士家庭所有资金皆用于投资,其中一部分投资于先生的公司,另有100万元投资于股市,目前套牢,股票净值约75万元;另有存款约40万元。

理财目标

①除方女士有综合保险外,夫妻二人皆无商业保险。方女士意识到家庭风险较大,故而想优先考虑保险计划;

②在徐汇区买房,面积在90平方米左右;

③夫妻二人计划在妻子55岁时退休,届时希望保持现有生活水平。

财务分析

①方女士家庭月总收入2万元,生活日常开支8000元,月节余占月收入的60%,消费支出规划较为合理;同时目前没有负债,整体资产状况良好;

②家庭抗击风险能力较低。夫妻二人都来自外地,目前只有方女士有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包括工伤、住院医疗和老年补贴等三项保险待遇),无法抵御家庭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意外(如疾病、伤残等)对家庭财务的冲击。

③方女士这个双薪家庭,丈夫在自设的公司工作,收入不稳定,这本身属于创业的高风险投资,另一方又把储蓄投资于股票市场,同属高风险,这增加了未来家庭财务的不稳定性。

④方女士持有大量现金,计划购房,还可以投资一些流动性强、收益稳健的理财品种。

规划与建议

合理规划适时购房

现有的综合保险不能有效地规避家庭财务风险和健康风险,我们建议方女士家庭拿出家庭年收入的10%,为夫妻二人各买消费型的重大疾病险100万元保额和意外伤害险100万元,这约等于现时家庭开资的10年保障。每个家庭都应该准备一笔家庭开销的应急金,以备不时之需。

考虑到陈先生收入不稳定,建议方女士准备至少6倍的月支出,约5万元作为家庭紧急准备金,可以投资于债券基金或三个月定存也可以。作为企业经营者,建议陈先生把股票池的资金撤出最少50万元改为定存,假使公司将来需要资本金补充,这笔稳健而流动性高的准备金可及时派上用场。

通过沟通,我们了解到夫妻二人打算在徐汇区,近地铁口的位置买房,目前均价大约在4万元/平方米。按面积为90平方计算,夫妻二人大约能买总价在360万左右的二手房。

由于两人只打算首付230多万元,装修计划10万元内,剩余100万元用于投资。按30年贷款期限来算,购房后等额本息月均还款约为8500元,到时家庭月节余将在6000元左右,月还贷低于家庭收入50%的水平。就目标而言,方女士家庭的置房计划实现起来不算困难。

由于方女士购房的目的为自住,属刚性需求,购房的考虑重点为还款能力与地区的选择,现时的房产调控对他们的影响不大,现在一边看房、一边观望的做法是非常恰当的。

创富理财两不误

虽然陈先生现时投资的企业未来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但相对于企业本身属高风险投资,建议陈先生把企业财务与家庭财务分开,方女士通过稳健的投资方法累积养老金,利用每月家庭的月现金流进行定期定额投资。

根据方女士的要求,55岁退休,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30年退休生活约需975万元(我们假设退休金的投资回报为5%,而年通胀率也为5%)。考虑买房后增加了房贷还款的开支,家庭的节余相对减少,方女士可以现在开始月投3000元建立退休资金池,以年平均10%回报计算,方女士退休时可以累积月400万元的退休金。

此外,方女士对理财很有悟性,她选择贷款买房,可以借助银行资金的杠杆作用,来加速家庭财富的积累。把购房基金中的100万元用于投资,只要每年的投资收益率高于房贷利率,就是一笔核算的买卖。建议这笔资金可以投资于一个中度风险的平衡型资产组合,包括信托、债券与基金等,假设年回报为8%,则20年后可累积约680万元的资产。

利用每月3000元的基金定投与100万元的平衡型投资组合,来搭建一个退休金蓄水池,可以让方女士夫妇从容地为未来养老储备足够的资金,期间,陈先生也无需为此分心,可以专心于公司经营。

好想法还需好操作

方女士已有一定的理财经历,也形成了一些非常好的理财观念,如她能够充分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并对家庭所面临的投资标的太过单一、投资风格过于激进波动过大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只是她还没有把这些宝贵的认识通过理财规划的调整,来具体落实到理财过程中。这是很遗憾的。理财,实际上是操作性很强的过程,再好的认识,不加以落实,也就无从体现。

第11篇

有的则说:“理财是有钱人的事,老百姓没几个钱,理什么财。”

错!两种观念都错了!

理财是在对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结合预定目标,运用诸如储蓄、保险、证券、外汇、收藏、住房投资等多种手段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规划和管理。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计划,以达成自己的生活目标。

一般说来,理财规划有五个步骤:

第一,理清家庭财务状况。

家庭财务状况是由收入、支出、和结余三部分组成,目前家庭收入一般包括工薪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等。而支出的项目则因人而异。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支出项目。通过记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好预算,实现财务自主。逐笔记录收入和支出,并在月底做一次汇总,就能对自己的财务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自己的理财规划。“月光族”如果能够学会记账,就会知道如何理性消费,月底也就不会再“度日如年”了。

第二,理清自己的理财目标。

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家庭的需求、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理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目标与投资目标,选择适合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

1.单身期:这个阶段收入较低且花销大,是资金积累期。理财的目的不在于获得而在于积累收入及投资经验。所以可抽出部分收入进行高风险投资,如股票等。另外还需存下一笔钱,为将来结婚准备本钱。

2.家庭形成期: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大量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高档用品、房产等。

3.家庭成长期: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费用。在投资方面可考虑低风险投资,购买教育基金、父母自身保障等保险。

4.子女教育期:这一阶段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家庭财务的负担比较繁重。如果已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家庭可继续发展投资事业,创造更多财富。而经常出现赤字的家庭,则应把子女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作为理财重点。

5.家庭成熟期:这个时期,家庭的各个成员工作能力、经济上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自立,债务也逐渐减轻,因此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但不宜过多选择风险投资的方式。此外养老保险也是较稳健的选择。

6.退休期:这段时间的主要内容应以安度晚年为目的,投资和花费通常都比较保守。保本在这时期比什么都重要,最好不要进行新的投资,尤其不能再进行风险投资。另外还需将自己的人身养老保险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弄清自己的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客观的分析而不是一味的主观好恶,风险偏好不能偏离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

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财手段有储蓄、保险、国债、股票、基金、房产、收藏等。但无论哪种理财手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不可替代性。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风险选择:

1.储蓄理财:储蓄是一种由小钱变大钱,逐渐累积财富,低风险、低报酬的投资方式,可以选择一家自己比较信赖的银行,定期去存款或购买国债等。

2.投资基金:定时定额投资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每个月固定的时间从账户扣掉固定金额,再申购所指定的基金,可以确保不会在最高价时大举入市,也能把握每个低吸的机会。

3.投资股票: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应该选择产业前景佳、企业财务良好的个股进行投资。

4.保险理财:人生在世,难免有旦夕祸福,当自己或家人遭遇意外或疾病身故时,轻则产生额外的医疗费用,重则可能导致个人及家庭收入完全中断。购买保险等于预先创造了一笔财富,有一笔保险金可以用来弥补财务损失。

第四,做合理的理财规划,适当地选择投资品种和投资时机。

大多数人不可能花费过多的时间研究财务技能、投资技巧等,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不可能仅通过一两个理财案例就可以操作成功。因此,合理的理财规划方案就显得尤为必要。

“1/5理财法”,就是把家庭资金分为五个等份,分别做出适当的安排。这样,在财务上就不会产生太大风险,也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举例来讲,某个家庭年积蓄有10000元,可以平均分成五份:2000元买国债。这是回报率较高而又稳妥的一种投资;2000元买保险。购买保险也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方式,而且保险金也不在利息税征收范围之列;2000元买股票。这是风险最大的一种投资,但是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只要选择适当,会有高投资回报;2000元作为定期存款。这是一种风险机会为零的投资方式;2000元作为活期存款。有一定的活期储蓄以备应急之用。

第五,做理财效果跟踪与评估。

由于家庭的收入状况、财务现状在不断地变化,我们要经常对理财效果进行评估,实现理财安全、增值、自由的效果。

第12篇

前两年股市火的时候,不管是炒股还是买基金,轻松就能赚钱,这让很多根本不懂的人也一头扎进了资本市场,并亏损严重。

药方:在对自己的情况充分了解之后,再制定一个长期的理财计划,尤其注意,自己不懂的东西千万不要碰。

病症二:忘记最根本的理财手段——存钱

“能花钱才能赚钱”,这是多数中国人新信奉的真理,殊不知大手大脚地把钱花光了,急用钱的时候却拿不出钱来。

药方:资产的积累非常重要,而存钱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理财手段。

病症三:就爱买房子固定资产占比过高

许多市民觉得买房子是很保险的投资方式,所以手头一有钱就去买房子,却也因此负债累累。

药方:理财师们建议,固定资产虽然保值功能比较强,但是增值的空间有限,而且变现能力较差。所以,固定资产在所有家庭资产中的占比最好不要超过60%。病症四:买保险不保大人只保小孩

有一个家庭,给1岁的孩子购买了各种保险,总保额为20万元。父母却几乎没有买商业保险。

药方:家庭的经济支柱应该是保险的主要对象。此外,关于孩子的保险有规定,18岁以下的青少年如果身故,能享受的最高保额为5万元,买多了也没用。

病症五:紧急备用金不充分

很多家庭股票、基金、房子一大堆,但是用于救急的现金很少。

药方:虽然把钱放在银行存活期没有多大的增值效果,但还是应该将3~6个月的收入作为家庭紧急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病症六:不明确自己的支出和收入

华侨银行理财经理黄宏俐接待的一位市民花钱大手大脚,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一个月下来没什么结余。

药方:从理财的角度来讲,收入一存款=支出,而绝不是收入一支出=存款。应该每个月存一定比例的钱到银行,剩下的才是支出部分。另外,记账是一种很原始但是很有效的理财方式。

病症七:凭年轻忽视保险

有些年轻夫妇忽视保险的典型。在保险方面,他们只有社保,商业保险几乎没有,女方的单位给员工买了一些商业保险,但她根本不知道具体内容。

药方:年轻人不能忽视保险的重要性,尤其是年轻人处在事业的上升期,一旦生病或者发生意外,将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

病症8:妄想一夜暴富

许多人对于理财没有清醒认识,认为理财就是投资赚钱,有的人甚至认为,要一年内资产翻几番,才算真正的理财。

第13篇

李荣昌夫妻俩最近一下班就得赶着回家,因为李荣昌的母亲前阵子中风,出院后回家疗养,白天需要靠看护护工代为照料,晚上则由夫妻俩接手。同事问荣昌,为什么不请晚上住家的阿姨照看或请全天24小时的看护护工,自己就不必这么辛苦了?李荣昌无奈地回答,虽然是双薪家庭,但是两人收入都一般,每个月的收入,扣掉固定的生活支出、房贷,还有小孩学习上的各种补习费后,所剩并不是很多。现在母亲生病了,又要多出很多药物和营养的支出,如果再请一个全职的看护或阿姨,如今人工费用见涨,实在有些吃力。

养老抚小经济负担重

李荣昌的母亲年轻时忙着照顾公婆、教育小孩,曾经也是典型的“夹心族”,从来没想过要为老年生活作打算,只想着把儿子抚养长大后,以后就靠儿子养老,没想到会长期卧病,这可苦了荣昌。

像李荣昌这种“夹心族”,因为必须同时养育子女、孝养父母,还要兼顾自己与另一半的生活,经济负担最为沉重,往往把自己的退休规划摆在最后。因此这个族群对于退休规划最常见的通病就是“没有规划”。

其实,这样的一种人生生涯和理财规划是不对的。

许多“夹心族”认为自己已经没有闲钱,因此放弃退休金的准备。但不少理财专家指出,由于退休金的积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这笔钱的需求和这个积累时间的需求都是“刚性”的,因此退休金的准备要谨慎遵守“早准备比晚准备好、晚准备比不准备好”的原则。因此,“夹心族”即使经济比较拮据,也要提早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准备,先强迫储蓄,再利用适当的投资工具,靠着长期投资把小钱变大钱。

两个办法“挤”出余钱

就像人家说的“时间是靠挤出来的”,生活中的余钱绝大部分也可以“挤”出来。

中年“夹心族”要从比较紧张的生活开销中想办法“挤”出钱来,有两个方法可以运用。

一个办法就是利用记账控制支出,这是一个!“土”办法,也是一个老办法,更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当钱不够用时,节流比开源还重要。”家庭各方面开销比较大的“夹心族”,更应该通过“记账”方式,先掌握每月的固定开销有多少,再慢慢地从中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自然就有余钱可以存下来。

比如,周末是家人难得全都聚拢在一起的时间,现在很多人家都习惯在此时一起上馆子吃饭。但是一家三代人,5-8个人,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外出一餐就要花掉至少三五百元,如果是到有品牌的餐馆去吃,这个费用难免又要翻番,甚至上千元大关。如果每个周末这样来一次,一个月下来,“买单大王”中年“夹心族”,每个月这方面的花费就要好几千元了。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中年夹心族可能还没意识到这笔开销会这么大吧?!纵然夫妻俩收入加起来超过一万五千元,也占到不少的比例了。

记账后,大家可能发现这样让人“惊心动魄”的消费在生活中还有不少。比如,有些人家习惯每周去大卖场购买家用物品和食品,如果都是刷信用卡,一个月累计下来会发现这笔开销也很惊人。为此,记账并发现问题后,可以把这类消费次数降低些,比如把上馆子的次数减少,改成半个月上1次馆子,1个月至少可以省下一两千元,这笔钱就刚好用来定期定额多申购一只基金,等于强迫自己开始存储退休基金。

此外,也要和孩子沟通,不管他们还刚开始上学,或者已经上大学了,让她们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不让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支出控制成功,其实生活就不会这么困难。”

当每月固定支出都能够控制住以后,便可以进一步采用“账户管理法”,也就是依照不同的花费类别分别由不同的银行账户支付。每月薪水拿到后,可以先依照规划的预定金额分别转到各账户,再由这些账户直接扣款支付各类生活所需。量入为出、先进后出的办法,每月余钱将不再是难以预估,随后也较能进行计划性投资。

第二个解决办法,可能在于家庭资金分配比重的规划和调整。

我们发现,“夹心族”最常见的通病就是没有规划,而且所有的支出都混在一起。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费用,双方父母亲的赡养特别是医疗费用,都混在一起随便用,没有区分账户对待,也没有统一筹划,家庭财务状况比较混乱。然后,因为照顾家人的开销大,就牺牲了自己的退休规划。

但是到了35岁特别是40岁以后,为了自己夫妻俩将来的养老所需,最好能开始检视家庭的每月支出,并且采取恰当的家庭资金比重分配。

孝养父母、清偿房贷、子女高等教育金以及自己的退休金准备,这4大花费最好能同时进行,因为这些都是非常“刚性的需求”,不要因为计较准备顺序,结果就耽误了其中某一项费用的准备。唯一能调整的就是资金分配的比重,以确保专款专用。

比如,在35岁时,子女教育费用、退休规划因为还有较长的准备时间,每月划拨到这两块账户上的资金比重,可以从月收入的5%-10%开始做起,从小钱慢慢累积,强迫自己从可节省的支出中“挤”出钱来,并且严格执行。到了45岁以后,夫妻俩退休规划的资金比重就应该加重不少。

基金和投资型保单较适用

从有限资金里“挤”出一点钱后,并不要全部选择存到银行里。由于是为了自己夫妻俩退休规划而进行的长期资金积累,因此可以综合选择一些工具,以长期投资的方式,让资产慢慢增值。基金、投资型保单、年金险都是专家认为不错的退休规划工具。基金和投资型保单是传统的长期理财工具,长期增值功能优势较明显;而年金保险具有到期领回的特性,甚至活得愈久、领得愈多,因此也可以当作退休后的部分固定收入来源。

有专家建议说,中年“夹心族”进行退休规划,可以50岁为分水岭,50岁之前规划重心放在资产增值,50岁之后则着重资产的保值。“夹心族”可以利用基金和投资型保单,初期投入的金额不用多,但是可以达到长期增值的效果;50岁之后,要将存下来的钱陆续转进年金险和其他固定收益商品上,而且比重应慢慢增加到总资产的5-7成左右,因为愈接近退休年龄,愈需要保值和保本。

专家建议中年“夹心族”尽早为自己建立一个退休金账户。每月从收入中拿出若干应固定或不固定的金额,用来定期(不)定额买基金、投资长期绩优股等。最重要的是,这个账户里的钱必须只进不出,才能达到长期投资和强迫储蓄的目的。

医疗保障不可少

对于责任很重的中年“夹心族”而言,在进行退休规划的同时,也应该要考量家庭责任的风险分摊,因此不能忽略保险的重要性。

保险对于“夹心族”而言,不是理财工具,而是生活必需品。身为家庭重要经济支柱的“夹心族”,一定要有足够的保险保障,一旦不幸身故或残废,失去养家活口的能力时,至少还有保险理赔金可以照顾家人。

如果经济能力许可,可以从月收入中挪出3%-10%的资金放在风险规划上。很多“夹心族”之所以会陷入经济窘境,往往都发生在自己的孩子尚年幼,同时家中长辈却不幸生大病需要大笔医疗或看护费用时。因此在这批人自身的风险保障的规划上,也应该首重医疗保障。

第14篇

关键词:养老;老龄化;标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1

引言

根据民政部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含60)已经超过了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而世界上的一般看法是当超过60岁的人口数量达到一个国家总人口的10%时,该国就踏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在给国家带来诸多问题的同时,也给一个国家的养老管理体系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现行养老模式

对于我国现在的养老模式分类,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但大体可以分成下面的几种。

1.机构养老。是指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备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由专门的养老机构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籍服务,以保障老年人在晚年的幸福生活。

2.家庭养老。是指以家庭住房为养老地,由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一般指老伴、子女)负责其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的养老形式。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这种形式在本国的家庭中非常普遍。

3.社区养老。是介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之间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由老年人居住的社区为其提供生活照拂、精神慰藉等服铡U馐且恢中滦偷难老方式,既能使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使老年人得到专业的照料服务。

二、现行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我国强制实施,各单位按国家统一政策执行,保证广大职工群体退休后基础生活需求的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政策之外,各企业根据国家有关建议,结合自身经济情况,为本企业职工设置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成分,是自我决定是否办理保险的一种方式。

此外,从事灵活就业的,可以按照对应方式缴纳养老保险。无工作也未从事灵活就业的,可自行按需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三、相关法律政策

为适应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早在2008年,全国老龄委和民政部就联合发文指出了我国发展居家养老的重要性。从2011年全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开始到2016年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我国都明确将“加速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当作各规划的重点,并提出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这一点与我国现行养老模式匹配),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管理体系。2014年,民政部等五部门率先了养老标准化的指导意见,接着又了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新要求;其后教育部等部门又了加速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希望有更多青年和学者投身到养老这个紧迫的事业中去;同年11月,商务部又提出了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健康成长的综合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例如发改委、民政部、老龄办、国务院、人社部等)又在2015年,就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相融合等方面指导意见。

四、相关标准

我国由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范围内社会福利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此外,参与标准化建设的部门还有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当前来看,我们国家在养老管理方面的标准(不包括地方标准)主要见表1,对养老各方面规范的还不够细致。

五、结语

从目前来看,我国老龄化问题严峻,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政府也对此十分重视,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很多的惠民养老政策、相关行业标准并建立了各类养老机构。虽然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分布广的特点使得养老问题到现在没有完全解决,但是情况也在逐步好转。对此,国外发达国家在构建养老管理体系时的一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是要结合我国的主要国情。

参考文献:

[1]文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财政监督,2013(17):69-71.

[2]刘尧.老龄化呼唤养老模式多元化[J].社会观察,2015(6):45-47.

[3]彭嘉琳.我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4):24-28.

第15篇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20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每年新增发病人数超过13万。而女性在生活中不仅要面临健康风险,还会面临养老、职业、婚姻风险。相关人士表示,一个家庭中很容易忽视掉母亲投保的重要性,更多考虑到父亲的经济支柱地位,和孩子的教育金和生活保障金。

    “但事实上,一旦父亲遭遇不幸,母亲就要独自支撑家庭。而且,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多10年,也需要更长时间的保障。”保险专家提醒,当出现各种风险时,要让母亲们有一份充足的保障。

    不同年龄女性投保侧重点不同。理财人士表示,年轻女性可以购买医疗和储蓄型保险,强制储蓄;而家庭主妇缺乏社会保障,需要购买组合型险种获得综合保障;成功的职业女性可以医疗、养老和投资型为主。

    青年妈妈做长远投保

    29岁的肖女士在学校教书,有学校为其购买的基本社保,在家里除了要负担一部分家庭经济以外,还要照顾先生和女儿,家务活多半由肖女士承担。太平人寿的理财师建议,这个阶段的女性由于承担工作和生活中的太多压力,患宫颈癌等妇科重大疾病的几率加大。因此,可以购买专门的女性终身寿险和女性两全险,或者重点投保女性重大疾病险和给付型医疗保险,并在自己的保单主险中适当地附加上孩子的教育金及日后的养老金等保障,实行夫妻对保。

    在为上班族母亲投保时,还应注重增加保额,在保险险种选择上应注重健康和意外保障。如选择购买一份重大疾病险,同时附加医疗险和意外险;另外,由于性价比相对较高,可适当考虑保费低保额高的定期寿险;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还可在基本保障基础上选择养老险、分红险、万能险等险种。即综合意外+重大疾病+普通医疗+理财分红搭配。

    中年妈妈可购重疾险

    “女性疾病险是成年女性首先要考虑的保障。”专业人士徐先生表示,由于中年时期是女性疾病容易爆发的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女士更应该购买女性疾病险。目前很多保险公司有推出专门的女性疾病险,也有公司的重大疾病险搭配女性疾病,不过购买之前要注意查看,是否包括乳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女性器官癌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专业人士提醒,根据妈妈在家庭中的“分量”选择保额,如果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或者是单亲妈妈,保额最好高一些,最好在20万以上,普通家庭可以选20万的保额。当然,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按照医疗、意外、养老的顺序规划,专业人士建议,在配齐了医疗、意外方面的保险后,中年人士也要开始考虑养老的问题。“建议养老规划最晚不超过40岁,最好30岁开始”,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养老保险产品可以选择,理财偏进取型的人士也可以选择基金等方式。

    “中年女性首先应考虑纳入当地的基本社保和医保体系,”业内人士建议,“子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为母亲投保一些商业健康医疗保险,甚至养老险。此外,由于中年人容易骨折,可以为母亲投保一些带有骨折保障的意外险种。”

    老年妈妈不如不保?

    耿小姐的妈妈今年60岁,已退休在家,单位养老金每月700元。耿小姐月收入分别6000元,希望购买一些保险增加妈妈的养老收入,还有保障大病等。耿小姐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并不是保险公司愿意承保的对象。他们身体状况较差,是疾病、死亡的多发群体,开发老年险种,保险公司要承担巨大风险。市场对老年人保险的需求虽然很大,但多数保险公司都不愿意承担风险去开发这类产品,出现了比较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