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作业案例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笔者参与了本校图书馆管理方案的改革实践,认为在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方案的设计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管理方案要完整化、系统化
目前,有些职业学校图书馆地位不高,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方案不完整,内容也不深刻,管理方式延续多年,跟不上教育形势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除了提高领导者的思想政策和文化业务水平外,还要依据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合理制定包括各种规划、制度、条例等在内的完整化、系统化的管理方案。当然,图书馆管理方案完整化、系统化不是面面俱到,应集中表现在带有原则性的应用范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包括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它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也应该有个人的规划)要指标化,任务要标准化,使领导者、工作人员有时间、数据和质的概念。规划是整个管理工作的灵魂,它决定着一切岗位责任制和条例的性质。只有具有创新性又切合实际的规划,才能体现出较高的管理和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2.思想作风。将馆内指导思想与工作作风有机结合,并形成条文,这种务虚的东西不可忽略。要使图书馆人员在大的原则问题上统一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作、学习、思想、纪律等方面的良好作风。
3.岗位责任制。每个人的分工及岗位责任都要明确,行政和业务两部分要有详尽的说明,形成岗位工作标准和责任书。
4.业务条例和规章制度。条例和制度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保证,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因此,条例和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合理,执行要坚决彻底,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学校师生的自觉遵守和拥护。
5.领导方式。应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馆长负责制的同时要有党委(或支部)领导下的职工大会制。
6.考核奖惩方案。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这一环节是检验全馆工作、推动今后工作的重要环节。方案要充分征求广大师生意见,测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时间,确定工作内容和评分标准等。把对工作人员的一切要求都融到岗位考核和绩效考核中去,考核要奖惩兑现,并与评先创优挂钩。
7.记录和档案工作。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任务要指标化、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别要讲求时间、数据、质量和事件。馆内值周日记、个人工作和学习日记、月份百分考核表,都要由当事人填好,经管理部门审核后存档、兑现。
二、要充分利用依赖和制约的规律
学校教育包括科研、教学、图书三大方面,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丰富图书,图书供应科研,这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又有着依赖和制约的内在联系。因此,图书馆管理方案的设计也要把握这一规律,注意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图书馆的人、财、物是一个相互依赖和制约的有机整体。管理工作中的某些小环节与馆内业务工作的某项环节,又是一个个的小的依赖和制约的整体,如财务、账务管理线中,会计固定资产账中的图书类、册数、金额直接对应采编总账的种类、册数、金额。采编总账的种类、册数、金额又通过个别账对应各库的书卡,书卡直接参与流通,流通又反转来检验和促进固定资产资金的运用,如果这其中有一方不准,整个图书财产就要乱套。所以,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管理是内在的,而不是表象的形式管理。
2.图书馆管理方案的目的是将图书馆的人、财、物置于循环制约的自然规律中去。完整的管理方案,要靠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来落实。图书馆管理方案一般要求图书馆实行馆长负责制和四线管理(财务、账务管理线,财产管理线,书刊管理线,服务工作管理线)模式。这一整套的行政业务管理既受各项政策、规划、条例的制约,也直接接受上级领导和职工大会的监督检查。
三、切实做好考核奖惩工作
一、主体选择设计型作业
例一:教材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6b》unit2 ben’s birthday
作业设计:套餐a:1.听录音,跟读对话。套餐b:1.听录音,表演课文(四人小组)。2.用月历大转盘进行对话操练。套餐c:1.听录音,编创对话,进行情景表演(四人小组合作)。2.录入personal tape。3.口头调查你身边亲友的生日。
分析及反思:套餐a根据学生年龄小、理解力弱的特点,巩固性练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套餐b作业的设计和完成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应加强引导和示范,积极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套餐c铺垫性作业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从而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教师应鼓励孩子们多使用英语完成任务,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
二、社会实践探究型作业
例二:教材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5b》unit3 hobbies
作业设计:do a survey。要求学生调查亲朋好友的爱好,填写好调查表格,并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书写要工整(未学的爱好词组可查字典、问老师或到网上搜索)。模式如下:
report: yuan yu likes growing flowers. she doesn’t like taking photos.
分析与反思:此项任务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完成,从收上来的作业看,他们兴趣浓厚,都很乐于担任小记者,调查亲朋好友的爱好是五花八门,比课堂上所提到的丰富得多,而且还有一些未学过的词。此项活动调查贴近学生生活和表达需要,将语言学习、信息归纳和整理等技能巧妙结合,促进学生多技能发展,渗透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关心,也增进了学生对亲情的感知和体验。活动设计层次清楚,可操作性强。
三、制作型作业
例三:教材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6a》unit1 public signs
作业设计:让学生制作公共标志牌,并挑选出优秀的张贴在适当的地方。
班级、校园各个角落出现了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公共标志牌:阅览室里贴上了“be quiet”;教室门前贴上了“no littering”“no eating or drinking”;我们班级负责的花园里也插上了“keep off the grass”的牌子;校园的电线杆上张贴了“danger”;校门口放置了学生自制的标志牌“no parking”。
分析与反思:学生们对这种制作类的作业反应积极,全员参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班级里学困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们不仅很好地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拓展了知识面,“no spitting”放置在教室外门旁,“no swimming”标志牌插在校园的小河边等。这些制作类的作业既增长了知识,又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在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同时,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型作业
例四:教材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 holidays。
作业设计:让学生出一份英语小报,但这份英语小报要有一个主题:1.可以是西方的某个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等),针对这个节日,学生从网上或杂志、报纸上找到相关的节日的资料,摘录一些相关内容,可以是有关这个节日的具体时间、起源、历史、习俗、形式或内容等,以此来了解一些国外的文化,培养小学生跨文化意识与交流的能力。
分析与反思:
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文化教学,帮助他们既掌握语言知识,又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民情,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提高跨文化的交流能力,真正学好英语。学生的创造如何才能激发、展现得如此精彩与生动?笔者认为重要的
是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他们一般会先在文中寻找可以借鉴的词句,这样就巩固了课堂知识。在找不到或觉得还不够的情况下,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到外面寻找,这样就获取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同时也不知不觉学会了自主学习。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发挥,教师估计不到的奇思妙想就都会出现了。
五、艺术渗透型作业
例五:教材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5a》unit9 shapes.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四会句型what shape is the...? it’s a...能认读形状词circle,square,diamond,rectangle,triangle,star。
作业设计(画一画):用学过的图形画一画,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动物、物品等,然后请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来谈谈自己所画的内容。
上图:五年级学生设计的作业
分析与反思:小学生爱动好玩,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呈现的英语课外作业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有同学的作业描述:his head is a circle. his hat is a triangle. his trousers are rectangles. his shoes are stars. they’re interesting.
教材:五年级Unit 2 ----lesson8 Tian’anmen Square
本课时主要讲述了Danny,Jenny and Ling Ming 在天安门广场放风筝时,Danny 受伤的故事。本课通过呈现Danny 和 Jenny等人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现在进行时的应用。学生能够讨论在天安门广场看到的景象和做的事情。
作业设计:
Team A 1. 背诵全部生词(其中包括单词表中没有但课文中出现了的单词,如:hurt, high, square)
2.能根据思维导读复述课文。
3.Write something about what you see on Tian’anmen Square.
Team B 1. 抄写单词表中的生词及重要句型
2. 熟读课文(鼓励背诵)
3.完成Part 2
Team C 1. 抄写单词表中的生词及重要句型
2. 熟读重点句型
设计说明:
Team A 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扎实,学习主动性较强,因此在作业布置上侧重进一步的拔高。3.Write something about what you see on Tian’anmen Square.是对本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拓展,而根据思维导图复述课文,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语篇的知识网络,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强记忆, 全 面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家庭作业设计 有效学习
教育学认为,学习对象学习活动成效,需要借助于有效手段或介质进行有效的巩固和强化。数学作业是巩固强化学习对象学习效果的有效抓手之一,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习对象学习成效的重要“渠道”之一。教育构建学认为,数学作业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有机体系,其中家庭作业是其重要组成“构件”之一。如何将课堂之中所解的知识,解题的技能,进行巩固、强化、提升,并让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进行“无缝对接”,家庭作业是其有效“手段”或“载体”之一。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活动都需要精心准备。要达到巩固强化、预习新知、深化拓展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作业设计的“工作”。下面我谈谈对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初步认知和感受。
一、家庭作业设计要注重数学技能素养巩固强化
家庭作业设置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提升解析能力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强化学习实践效果。家庭作业设置,是为教材目标要求、知识要点“服务”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紧紧抓住数学教材这个“纲”,围绕数学教材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以及学习对象课堂学习的实情,设置具有针对性、目的性、侧重性的练习内容,不能脱离教材,脱离课堂,设计缺乏“生命力”、缺少“地气”的练习内容,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家庭作业练习题,对教材重点、学习难点进一步地感知和理解,让小学生能够借助家庭作业习题,对自身学习活动不足进行深刻的纠正,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课堂所学技能的目标。
例如在“千克和吨”一节课家庭作业设计时,教师通过教材整体研究分析活动,结合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以及小学生在该节课教学活动的表现和成效,设计了“比较的大小关系:800克8千克;4千克4000克;2500克3千克”、“红枫粮油店新进了大米2吨,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少250千克,运来的面粉有多少千克?”、“一辆货车自身重2吨,他装了5000千克的货物,现在这辆车连车带货物一共多少吨?”等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紧贴教材要义的家庭作业内容。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内容的实践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掌握该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以及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使小学生能够在家庭作业“阶梯”之上,获得更显著的锻炼和提升。
二、家庭作业设计要利于学生主体预习感知新知
教育发展学指出,作业是为“教”与“学”的活动有效开展,深入实施,“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预习新知是家庭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将预习新知的学习任务,融入渗透在数学家庭作业内容之中。在做好已有课堂教学内容要义练习题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数学知识的关联性,设计出具有铺垫性、探索性的练习内容,让小学生根据所设计的家庭作业练习内容,有的放矢地研究分析新课教材内容,能够对新课整体内容及知识重点有初步的感知和掌握,从而为新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足准备。如“平行与垂直”新课教学前的家庭作业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围绕该节课教材内容要义及学习实效等情况,设置了数学练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数学家庭作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围绕准备教学的“平行与垂直”一节课教材内容要点,设置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摇?摇)、(?摇?摇)叫做互相垂直,(?摇?摇)垂线,(?摇?摇)垂足、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样的直线可以画(?摇?摇)条、两条直线相交能组成(?摇?摇)个角。如果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摇?摇)”、“作图: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的直线垂直”等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认真预习感知下一节课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作业练习内容的解答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预习练习内容初步感知和认知新课知识点内容,为新课讲解有效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三、家庭作业设计要重视教材要义内涵深化丰富
家庭作业是教师考量学习对象学习成效的重要“抓手”之一,同时也是呈现数学知识深刻内涵、丰富关联的有效“载体”之一。数学学科知识点相对较丰富,并且知识点之间具有深刻的关联性。家庭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巩固升华教学原则。但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怕麻烦”,设计家庭作业时,经常将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案例“舍去”、“筛除”,设计一些较易完成、不需深思的作业案例,导致学生不能对所讲教材内容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有深入、清晰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深度、一定难度、一定综合意义的练习内容,将数学教材内容深刻内涵进行有效展示,并对教材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关联进行展示,提高了家庭作业设计的“深刻性”、“延伸性”、“拓展性”。
总之,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时,要遵循教学改革标准要求,抓住课堂教学各方面实际,认真预设,精心准备,将教学要求、学习目标等意图融入其中,让家庭作业成为升华课堂教学实效的“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龚晓芸.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信息技术课程
The Research of Case Teach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advantages when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With the example of"Draw Simple Graphics Course",the article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from case selection, case analysis, case practice and other aspects. And it indic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greatly.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simply.
Key words: Case; Case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15-02
目前各学校普遍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典型的新兴课程,其课程内容更新快、操作性强。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并不适和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如果继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可能导致师生关系僵硬、学生学习被动、积极性低下、理论与实际脱节等现象。因此,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案例教学有其先天的优势,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优势
案例教学法(国外称为个案研究,即case study)是一种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的教学过程,它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举出实际的案例,通过教师的指导,采取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对案例中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最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地理解和研究实际问题。具体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以为的灌输知识给学生,侧重于知识点的系统性、全面性,而案例教学法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合用于信息技术课程这种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以往的实践课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会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统一要求学生的实践步骤,并指明详细操作办法,如此往复,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只知道按照路标走路,摸着石头过河,时间久了会觉得课程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也就变弱,一旦脱离了老师的要求又会感觉头脑空空、无从下手。每一个具体的案例,在案例教学情境中都能提供多种思考方式。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就从最基础的角度引导学生探讨,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就启发学生思考的更加深入和全面。
案例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案例的剖析更加全面,有利于不同学习背景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同一个案例。
案例教学还有一个优点是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是封闭的、单调的,教学形式唯一、缺乏师生间的讨论交流,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而案例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采用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讨论这一中心环节,帮助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和加强记忆,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学生的交往团队精神。
2.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2.1 精心准备,选取案例 。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上课之前,教师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准备工作。在设计案例时,应坚持以传授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在案例选取时要注意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不同于其他教学法中的例证,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整个课堂围绕案例进行,案例是整堂课学生们学习和获得知识的载体,同时选定的案例必须从时间、知识背景和应用场景等层面满足教学要求,必须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得了的,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还要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2 精选案例,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可把案例呈现作为起点,使学生能很快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例如在学 PowerPoint 时,先给学生呈现一个 PowerPoint 制作的个人简历。简历界面精美、背景新颖、布局巧妙,并且动画效果多彩多样,令学生耳目一新,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每个人都产生了自己制作 PowerPoint 的强烈愿望,自然而然地积极投入下面的学习中去。
2.3 积极引导,组织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这一阶段重视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适时改变角色,成为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讨论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通过互动可以得到来自教师及其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自身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组织讨论环节中,教师要把握几点:第一,要对课堂有足够的掌控,否则就会使讨论适得其反。第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师生、生生之间必须保持平等对话。第三,要在讨论后及时进行讨论总结,比较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淘汰不合理的见解,提出可行方案,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4 教师总结,螺旋上升 。从案例讨论中得出一定的结论,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准备。在案例教学中,讨论的结论是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没有绝对的,教师总结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对于问题不一定给出确切答案,重在揭示出案例包含的知识点。同时,教师的总结又将作为导引来引出新的案例。新一轮的案例教学开始,随着一个个教学案例的展开,学生们得到的知识将一点点增加,知识结构螺旋上升,直至课程结束。
3.案例教学实践
以《绘制简单的图形》一课为例
3.1 教学目标:①知识技能:设计一张电子贺卡,熟知绘图工具栏各种工具的用法,学会绘制各种图形。②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中感受学习制作贺卡过程,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高尚情操与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3.2 课题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三单元中绘制图形及美化章节中的内容。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结合丰富的素材、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主动的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积极的交流合作。
重点:工具栏中多重绘图工具的使用
难点:填充颜色和合理搭配图形
3.3 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1)引入(5分钟):你想为朋友准备什么礼物?a.提供引入材料,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课题;b.探讨并集体回答;c.通过事先准备的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2)新授过程(30分钟)
1)展示贺卡:a.展示贺卡;b.欣赏贺卡,思考;c.运用管理软件展示贺卡。
2)分析贺卡组成:a.教师引导;b.学生进行集体回答;c.用投影提供画面,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①基本图形②文本框。
3)绘制背景:a.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b.操作计算机练习绘制各种背景图形。
4)设置背景图形属性:a.对学生绘制进行指导;b.练习图形的属性设置;c.通过软件在屏幕展示。
5)设置背景图形特效:练习图形的效果设置。
6)绘制贺卡的修饰图形
7)图形的复制与组合
8)组合成贺卡
9) 作品创新和展示
(3)进行绘制探索:a.通过管理软件的展示功能进行屏幕播放;b.再次修改,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c.展示贺卡,查看学生练习情况,提供建议;d.对自己制作的贺卡进行修改,提交自己作品。
(4)课堂总结(10分钟):a.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b.评价学生作品,总结本次课程;c.学生回顾本堂课内容保存自己的作品。
4.以《绘制简单图形》为例的案例教学课后评价及反思
在《绘制简单的图形》一课中,我们采取了案例教学法,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小组讨论,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上机实践掌握相关的知识。虽然案例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完,仍旧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方面,案例教学法注重实践,忽视了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特别注重能力培养的实用教学方法,它注重实际但不应放弃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课基础性强,就《绘制简单图形》一课来说,如果在前面没有学习过Word2000的基本操作和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是无法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目标的。所以案例教学法需要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注重实践,但没有注重操作细节。在《绘制简单图形》这节课中,教师虽然安排了实践环节,但没有要求学生对操作细节的掌握。这就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操作细节,那么在相关的理论考试中就会表现出不足。所以需要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细节,以应对理论知识考试。在课前,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作了具体的分析,并进行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任务设计。所以,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这堂课主要设计了一个贺卡的大任务,这样的任务源于生活,而且符合学生个体需要,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考虑到学生可能不能一时解决问题,教师不是直接给出任务的完成方法或者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具体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任务,让学生自己探索,并进行有针对的辅导,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最后再公布答案。案例的实施过程学生遇到了种种问题,这就是将任务细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一个个小问题,再一个个击破,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花,刘娜.案例教学法在《flas制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7):78-80.
[2] 李劲松.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南教育,2006(7-8):42.
[3] 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中华读书报,2003-08-06
[4] 张继学. 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4,(11):60-61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汪光麒,安徽芜湖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颜泳嘉
(上海市辽阳中学 上海 辽阳 200090)
摘要:数学作业始终伴随着数学的学习,因此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科学性、有效性、主体性等原则,数学作业要能体现出合理性与适恰性,要真正为学生全面地进步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17-01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健康的发展。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应着重对全体学生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改革拓展、教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延伸地带--作业。
1.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势在必行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紧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线,强调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技能、思维、兴趣、态度、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素养的要求。作业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运用、思维的训练乃至数学素养的提升、态度与情感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建立合理的数学训练系统。充实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习题,使发展性训练与基础性训练协调互补;增加习题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使数学训练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是从数学课程发展的角度亦或是从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角度,作业的设计都显得必要。数学教师应该将作业的研究与设计作为数学课程开发重要环节,将作业的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系统落实课程目标。
2.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作业设计科学合理,内容难易得当,符合初中学生知识习得规律。
主体性原则--作业设计应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的知识习得与能力发展服务,要重视开启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效性原则--作业设计要把握适度与适量的原则,要重视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差异性原则--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诉求,在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与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分类指导。
实践性原则--在作业设计中整个作业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具有实用价值。它是作业活动的核心。
创造性原则--作业设计中应注意既要发挥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特色,又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作业活动保持“新鲜”。它是作业活动的生命线。
亲和性原则--设计作业时应讲究作业内容、形式的趣味性。
开放性原则--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作业结果和答案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
3.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
3.1 明确课程标准,对作业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审视现下的数学作业不难发现,由于缺少整体的目光与系统的设计,各学段的作业往往是割裂的。即便是同一位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往往缺乏联系,不成系统,一些作业完全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如盲目地将综合题甚至是中考题加进新课的作业……这种作业现状,往往是低效与繁冗的根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无论是处于起始年级,还是毕业年级,都应具有更广阔的教学视野。既不能将自己的教学视野仅局限于某个课时或某个章节,不能仅着眼于知识点的练习与巩固,而应该着眼于知识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的形成,更应考虑到学生的持续发展。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转变教育观念,系统地设计数学作业。
3.2 尊重个体差异,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实施作业分层设计,可以让学习困难生喜欢做作业,并有信心完成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获得思维上的拓展;能够做到“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共同进步,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分层作业真正发挥其功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应先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分析教材,弄清所教学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学生,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不同的需要;分析习题,明确每一道练习题目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3.3 重视能力培养,对作业形式进行多样设计。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以书面形式为主,重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忽略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感知与认识,这使得数学作业往往沦落为师生间的文本往来。在这种封闭式的作业环境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就无从谈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需要形成的能力,不仅是学科性的基本能力,还包括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造性活动能力等通用能力。”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应体现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精神。不仅如此,数学作业还应体现其特有的应用功能和实践价值。从这个观点出发,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呈现多元开放的特点,既应关注知识的巩固,也应体现知识的延伸与实践,努力实现课内外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既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
3.4 激发内在潜能,对作业评价进行多元设计。作业评价是对学生在作业中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是作业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直以来数学作业追求的是结果的对错,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抹杀了相当一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他们在长期的失败与挫折中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发挥其教育功能,应更多的肯定进步、鼓励成功。按现代教育多元智能的理论,评价的角度应该是多维的,家长、学生、教师构成评价的不同主体,他们学识水平、生活经验、个人喜好都不同,看问题的方式、角度自然也不同。多角度地评价,使评价更为客观;所以在此背景下作业评价不能仅仅是对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而且还要关注作业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进取态度、行为习惯等作出评判,使数学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的作用。
4.对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反思
4.1 紧紧围绕“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主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理念。它明确地指明了无论是在课前的备课环节,还是课堂教学环节,亦或是课后练习的环节,教师都应该做到"心中装有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体差异、最近发展区以及学习体验。因此,无论是作业的设计、作业的实践还是作业的评价环节,我们都应该牢牢抓住这条主线,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作业的设计要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分析为基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包括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各方面因素。这样我们就能判断哪些能力是学生所欠缺的、哪些方法是学生可以掌握的,设计出来的作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及时有效理解、吸收所学知识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并举的目的。
1.从枯燥走向有趣一体验快乐。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将数学作业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1 生动的情境式作业。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情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案例:在学习“元、角、分”之前,我告诉学生,明天我们班级要办一个联华超市,超市柜台有“开心玩具”、“蓝猫文具”、“小饰品展览”等,大家司。以当营业员或顾客,如果你要当营业员,那么你要准备好物品(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用品、礼物、小饰品等),了解商品的价格,制作价格标签,如果你要当顾客,那么你要准备好钱(几元、几角)。第二天,有好几个学生拿着很多物品(配上价格标签)。我问拿得最多物品的学生,“准备这些物品,昨天你花了多少时间”?他说:“大概花了20多分种。”“那你累不累?”他说:“不累,要不是妈妈催我,我还想再多挑几件呢?”
也许你会说,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超过规定的的间,是增加学生的负担了。但我觉得我布置的作业虽然时间上超过了,但这是孩子感兴趣的,是他们乐意做的事情,不会觉得是负担。
1.2 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游戏式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案例:我们农村小孩对玩扑克很感兴趣,我就充分发挥孩子的兴趣,让学生玩扑克游戏算24点,可以几个小伙伴一起比赛,也可以跟家长比赛,看谁算得既对又快。“扑克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让孩子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在成功中增强自信。
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退位加减法后,为了巩固知识点,我把计算变成有趣的扑克牌游戏,要求孩子回到家中和父母一起玩。每天我都让学生回到家里出几道这样的算题,第二天到学校后考考你的同位。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3 灵活的挑战式作业。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案例:学习了“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用这单元的知识把某学生的电话号码编成了一道竟猜题让学生进行猜数练习。
某学生的家庭电话号码为7位数,每个数字依次是:
()2的最小倍数
()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
()6的最大约数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和2的最小公倍数
()比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少1的数
()最小的奇数
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了“296260l”这个号码,果然是某学生家的电话号码,学生觉得十分有趣。把数学作业寓于猜谜之中,“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在“乐”中求知。
2.从单一走向灵活一体验自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进而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将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课外作业练习中解脱出来。
2.1 “活”在自选上。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自由选择作业,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2.2 “活”在分层上。在作业的提供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这样设计让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3.从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3.1 丰富的调查式作业。
案例1:衙州I移动通信公司有两种收费套餐,采用的收费标准见下表:
可让学生调查家里父母或亲戚每月的话费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的用卡建议书。
案例2:收集百分数。在生产、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请你收集一些含有百分数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思。
3.2 真实的实践性作业。
案例1:数学活动课“旅游费用”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徐老师的一位朋友要到衢州旅游。
(1)请同学们为他设计一条在衢州的旅游路线;
(2)列出此线路的时间、景点安排及大致的费用支出。
关键词:优化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95-01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布置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
1 让趣味性的作业,调节学习的心情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增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2 作业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3 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因此实施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在设置数学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置数学作业,这样,既能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能锻炼基础一般的学生,更能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层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结构,根据当节课的课堂效果来决定,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时将作业分易、中、难三类;有时分基础、创新两类;有时一个题目设计几问,每一问层层递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做到哪一问。比如概念教学往往分三类,第一类作业是基本知识,例如考察对概念的辨别,题目形式要灵活,可以是选择填空等,让程度差的学生不感到困难,同时要掌握基本知识以便继续提高;第二类作业要针对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可根据练习册的习题进行变式改进;第三类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可将一些奥数题选编到作业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4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花99元买了一套书,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钱”,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
5 设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所谓分层作业是教师所设计的一种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技能,并提高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作业式学习方法。在农村小学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下,分层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下生活,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为农村小学生设计数学家庭作业的动因分析
1、学生原因
农村小学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环境方面显然差于城市同年龄小学生,所以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在我国农村有近80%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为理解能力差而无法提升数学学习成绩。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学校教育能力的薄弱。
2、校方原因
农村小学教师水平有限,只能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教授学生,形成典型的“大锅饭”式教育,不能因材施教。这样目的性不强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不高的教育能力也让小学生无法得到基于数学的思考能力,与现代教育素质培养的原则不符。
3、家庭原因
现在农村小学生中有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多数由隔代人抚养,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在家庭教育方面无法给予小学生太多,所以为小学生设计家庭作业,也是约束和帮助他们能在课外继续学习,而不是被放任不管,保证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积极性[1]。
二、分层作业
1、分层作业的内涵
若要使用分层作业法为小学生布置设计家庭作业,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学内容难度不高,但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为其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分层作业的特色就是以全体学生所拥有的学习水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以所有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而不同人在数学上可以得到不同发展路径为主要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层次每个学生的现实需求。下文将举例说明分层作业之于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案例设计及分析[2]。
2、基于“分层作业”的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案例研究
(1)研究目标及目的
选取班中一名数学成绩较为普通的学生作为测试对象,该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思想懒惰,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在60~75分左右(100分制),属于刚刚及格的水准。首先根据该学生过往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性格进行分析,并按照实际情况展开基于分层作业理论的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此次设计及研究的目的旨在观察在测试过程中对该名学生数学能力的各项考察,同时希望帮助他提升数学的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该研究测试时间为一个月。
(2)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主要为小学五年级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内容。实验阶段为1个月,看1个月测试阶段内学生在家庭作业方面的完成情况,评价其作业质量和能力的变化。
(3)研究结果分析
①测试过程分析
实验主要以数学教学为主,内容即为一元一次不等式。该阶段的实验要求依然保持学生平时做数学作业时的习惯,测试中发现该学生在对数学作业态度方面比较潦草,不够认真,作业完成度虽然合格但是错误太多,整体评价不高。下面举例来说明:
为该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了三道大题,其难度各有不同,来测试该学生不同的数学解题能力。
题目1:记忆能力考查
该题目组别主要测试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题目为:
1、3x+2≤2x+3
2、5x-2>9x+4
3、1/3 x+3>x
该组主要为该学生巩固当天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让他通过解题能够快速掌握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同时,也通过解题复习巩固该学生之前存在的乘除法薄弱环节,加深他对不等式性质的深刻记忆和灵活运用。
题目2:理解创新能力考查
题目:自己编写一个解集为x≥2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改题目考查的是该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题目3:综合能力考查
题目:已知条件为x的方程2n-3x=20是非整数,求解n的取值范围。这一题目培养的是学生运用不等式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该学生全方位式的综合考量。
②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所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考察,暴露了该学生的一些数学学习问题,也体现了他在学习方面的一些优点。比如说该同学在第一题的回答上是全部正确的,这就体现了他在对知识记忆方面的能力。
但对于第二,该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过程模糊,虽然结果正确,表明他对当天的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方法探索
长期以来,受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限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作业训练的应试化、单一化、枯燥化。小学生都是孩子,要实现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作业内容。本文结合长期教学实践,从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原则和模式出发,探讨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趣味性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平时数学作业布置中,应该尽量选取一些趣味性习题,将数学故事、游戏、情境等内容蕴含在作业训练中。很多时候,教师应该放手学生作业,安排学生自行设计作业,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数学作业训练的积极性。
例如,在“比的知识”作业训练中,我为学生讲述了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比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尝试求解。有学生可能听说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在此基础上我将这个故事进一步整理揭示给学生。在古代蒙古草原上有一个富豪有11匹价值连城的马。富豪临死前立下遗嘱,将这11匹马全部留给自己的儿子,大儿子可以分得1/2,二儿子分得1/4,三儿子分得1/6,试问该如何分配。阿凡提是小学生熟悉的角色,故事的趣味性可谓深入学生内心。有了上述情境,我首先要求学生尝试自行求解。学生按照“比的知识”,大胆说出大儿子分得5.5匹马。此时,很多学生哄然大笑,这半匹马该怎么分呢?此时很多学生陷入困境。对此,我将阿凡提的做法讲述给学生。他把自己的枣红马加入11匹马中间,于是,大儿子分得6匹,二儿子分得3匹,三儿子分得2匹,剩下的那匹还是阿凡提自己的枣红马。此时,学生茅塞顿开,原来三个儿子的分马比例和达不到单位“1”。
通过阿凡提分马的训练,学生认识到分配整体的重要性,对分配系数、分配原理的认识得到深化,自身作业热情得到提高。
二、层次性原则,保证学生共同发展
小学生虽说都处于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但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特长喜好、个人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平时作业布置中,教师必须遵循层次性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布置分层训练。很多时候,为了保证中等生跟得上、优等生吃得饱,可以将数学作业分成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和课外拓展这三方面,鼓励学生完成基础训练,尝试课外拓展训练,保证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例如,在完成“圆的知识”章节教学时,我为学生布置如下分层性作业。
基础性训练:已知公园圆形花坛的直径为10米,试求解它的面积。能力提升训练:已知公园里圆形花坛的周长为314米,试求解它的面积。课外拓展训练:有一只山羊被主人用一根长为5米的绳子拴在长满青草的长方形院子里的木桩上,长方形院子的长为11米,宽为10米。试问:羊能否吃完所有草?
在分层性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切勿对号入座,切忌将学生分门别类。有了以上分层作业,我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性训练,尽量完成能力训练,尝试合作解决课外拓展训练。
对于基础训练,只要学生利用圆基本公式即可解决。对于能力提升训练,则需要学生转换一下,将圆的周长转换为圆的半径。利用圆形周长公式,可得米,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则可求出面积为平方米。最后的课外拓展训练则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对圆与矩形有着深刻的理解。要知道山羊能否吃光青草,只要判断圆形是否能完全包含这个矩形。首先是木桩的位置,学生不难判断出,当木桩位于矩形中心时,可以到达的矩形面积最大。于是求出矩形的对角线长为14.87米,半对角线长位7.43。由于其长度大于5米,则可知山羊不能吃光青草。
三、生活性原则,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知识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平时作业训练中融入有效生活元素必不可少。学生在生活化作业训练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对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章节后,我为学生布置了如下训练题:
已知五年级(1)班有48名同学。现班级决定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班委决定为每位学生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籍。现书店有以下优惠政策:若一次性购买满50本,则给予打九折的优惠。现班委进行协商,要求给出购书方案。
学生在审题列表达式后得到以下两个方案。方案一:学生按人头单独购买,则一共需要花费240元。方案二:班级整体购买,且一共购买本,则需要的费用为225元。从两个方案比较中,发现方案二不仅省下了15元钱,还多出了两本书,多出的两本还可以按照原价卖出或留做班级备用书。
通过上述生活式案例,小学生在购书计算过程中可有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对习题进行改编,适当增加习题难度。例如,在上述训练中再增加一家书店,该书店采用前20本原价,剩下的采用八五折的优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分析和讨论,最终选定合适方案。
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实践中,每当他们遇到打折类或比较类的应用题时,总能想到数学学科的应用。在数学训练布置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的应用,还可以突出开放性、探究性训练布置,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在日常训练布置中必须坚持趣味性、分层性、生活性原则,设计出受小学生喜爱和拥护的数学作业。
参考文献:
[1]崔丽娟.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6).
[2]黄晓静.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及评价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
[3]陈军贤.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
关键词:作业; 设计; 有效性; 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让趣味性的作业,调节学习的心情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二、用实用性的作业,还原数学的本质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第十二册“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我让学习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信用社或邮政银行,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设定一个情节,给你们5000元,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计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学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的就完成了这项作业。
三、设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四、以层次性作业——体现个体的差异
一、作业设计要突出“三性”
1.作业设计差异性
作业在不同年级要突出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具体做法:1、设定作业目标。一般来说,作业设计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完成创造目标。2、作业量分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课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性练习,可以选做或不做。这样作业的份量与难度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
2.作业设计趣味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联系生活并有一定趣味,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所以教师可以设计编歌曲、思维导图、画画等能激起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业,学生趣味盎然地完成新颖多样的习题,“枯燥”的作业变成了他们的精神享受。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 “帮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作业――小兔接到小鸡打来的电话,邀请去它家去玩,小鸡说,“我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鸡居住的小区一看,这里的门牌号全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鸡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猎人闯关”、“小蝌蚪找妈妈”、“勇夺红旗”等趣味性游戏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3.作业设计实践性
小学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数学实践。学习数学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的、动态的数学学习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举例: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设计师,对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全放手,而学习困难的同学,我们可以提供以下几个问题帮助思考:
(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你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数量以及所需的钱数?
二、要形成有效的作业评价体系
数学作业评价应该以赏识性、主体性、发展性为评价原则,以知识水平、发展潜力等为评价内容,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为评价方式。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全面化、全程化、个性化,体现评价的肯定与激励功能,达到以评导学,以评促学的目的。
1.评价主体综合化
自评与他评(互评、家长评、师评)相结合,以师评为主,综合评价效果。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完成评价目标的情况,按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给自己评价。2、教师主评。教师根据评价目标对学生情况给等级并写赏识性评语。3、家长参评。家长根据评价目标对子女情况写赏识性评语。(见表1)
2.全程化
评价时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作业的评语要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及时指出学生学习错误之余,更要成为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而且形成即时评价、每月评价和期末总评的评价体系,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做到既看结果又重过程。
3.个性化
(1)每月评价时,采用选项评价,在若干项评价内容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参与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评价中赏识与张扬个性。(2)教师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及时记载与赏识其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与进步。(3)在结果呈现方式中,没有不合格,让每位学生都觉得“我能行”。
为了便于操作,我采用的是星级评价制度。即:把作业分成: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等,对学生一个学期的作业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数学作业还要突出“开放性”――提升探究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练习巩固这一重要的认知过程。在数学探究学习中,教师也要设计一定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当然,这里的练习不能是单一的、机械的,而应该是开放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1)同学们,我们把200元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元?分给20人,每人分得多少元?分给40人,每人分得多少元?
板书:200÷2= 200÷20= 200÷40=
师:想想,这三道题有什么特征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1:被除数不变
生2:除数越大,商就越小。
生3:除数越小,商就越大。
师:整理商的变化规律:
出示:(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就越小。)
(2)再看下面的式子:你发现什么规律?
16÷8= 160÷8= 320÷8=
师:与上面的式子,有什么区别,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
师:整理出示:(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
>> 小学低段学生统计前概念的调查研究 小学中低段学生数学文本阅读理解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研究 农村小学低段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与研究 “减负”环境下的小学低段数学作业批改 小学低段数学作业改革的探索 小学低段数学作业设计的再思考 小学低段学生语文作业改错习惯的培养 提高低段学生作业准确率的实践与研究 低段小学生PPT相关元素喜好的调查与思考 小学生体育作业的调查与分析 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低段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牧区小学生汉语学习心理调查与研究 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与思考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探究基于数学回归生活理念的小学低段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低段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与思考 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错误的分析与研究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小学数学低段学生作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 小学数学低段学生作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下,学生数学作业心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揭示了学生作业心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供老师参考。文章主要分二部分:对低段学生作业现状与心理分析;对以上调查的分析以及我们应该做什么的提示。 【关键词】学生的作业学生的作业心理
【关键词解析】:学生的作业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之于实践的一种形式,是预习、听课、复习的继续。 学生的作业心理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调查与研究的方法
为了正确、系统的了解学生作业心理,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观察法 、 调查法。
二、对低段学生作业现状与心理分析
低段学生不适合用问卷调查法,只能用观察法与调查法,我们还确定了一个观察与调查的重点:作业的自觉性。
所谓“自觉性”,是指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以知识、概念、思想等观念形式,亦即第二信号系统在头脑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对自身的行为目的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能按照目的调整和控制行为以达到既定目的。小学生学习行为中的“自觉性”,带有鲜明的年龄特征。
我们在一节数学课的后10分钟内布置了数学作业,然后,教师离开,就在这10分钟内进行观察,最后我们进行汇报总结。在一个班进行统一观察后,再分小组对这个年级的其它班级进行了同样方法的观察。 一(2)班学生作业自觉性统计表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业自觉性的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同年级其他班的观察中略有差异,其中一个班特别好。在低年级观察中我们发现年级越低,自觉性水平越低,年级越高,自觉性水平越高。
对几个特殊学生的观察与调查结果记载:
学生陈某某,男。该生动作较为迟缓,每次写字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其外婆中午来送饭时,就不断督促。他常常要问外婆,中午吃什么,如果吃得满意,就会接着做写字作业,如不满意,就会以不做作业耍赖。作业常常要在外婆的百般哄劝下完成。有时,还要为其做许多准备工作,如削铅笔等。
学生王某某,男。作业时常常东张西望,教室门外有一点声音,就会侧过头看个究竟,作业过程中分心现象比较严重。如果外界没有什么影响,就会一个人自得其乐似的喃喃自语,在作业过程中很难自己安静下来。
学生袁某某,男。该生学习较为粗心,加、减、乘、除时常看错,10变成100,61就会变成6,就连已经算对了的答案,在抄写中也会出错。教师要不断地注意,随时指出其错误并加以纠正,稍有疏忽,就会错误百出。由于经常要使用橡皮,所以作业本很不干净。
学生陈某某,女。该生对学习缺乏信心,每次做作业,都要随时看旁边同学的作业情况,细细对照,然后再继续做下去。如果教师对其行为加以指出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的神情,作业的错误率就会有明显增长。
这几位学生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具有相当典型性和普遍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功利性、分心、粗心、依赖性、焦虑性等,其实都是缺乏学习自觉性的表现。他们不理解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他们自身的行为方式对于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精神状态中。
三、低段学生作业自觉性差的原因分析:
(1)是年龄的特点。
从学生书写活动的心理分析看,写字要求学生视动协调。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较困难。他们写字时多余动作多,执笔手势及书写姿势不正确,肌肉紧张,容易疲劳。如果写字的量较大,视动协调困难的学生可能出现身心的疲惫,就会视写字为畏途,产生消极抵抗的心理。
(2)容易分心。
容易分心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嘈杂环境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动摇、松弛和不稳定性,注意力易涣散,思想不集中于作业;第二种因主观或客观因素,注意活动不自觉地转向与应注意的目标完全不相干的事物上,影响作业质量的提高。学习中的分心,可谓是不随意性的典型表现。
(3)作业焦虑。
焦虑是在处理未来事件中一种含糊的、有时是非理性的不适当的情感。它表示的是一种人格特征。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必需的,能促进社会技能的获得,激发最有效的学习行为;但焦虑水平过低会使学生毫不顾忌,学习或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马虎粗糙;焦虑水平过高则会引起抑制情绪。教师、家长如果对孩子的要求、期望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生在作业时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心理。
(4)心理依赖性强。
由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低年级学生尚未形成独立人格,还没有脱离心理上的“断乳期”,注意表现为缺乏自主意识,对他人的依赖性十分严重,常常要在他人的督促、帮助、指导下完成各种事项,不能独立行事。学生作业时,教师、家长的过分参与,往往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
(5)策略不当。
像有的父母对孩子作好的行为表现每次都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以为这样能尽快地促进他的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但结果显示,刚开始时效果很好。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就不尽人意了。这是因为每次都给予的奖励是一种连续的、及时的强化,它会使孩子以为这是行为的必然结果,甚至会变成为得到奖励才表现出这种行为。久而久之,这种奖励可能因为司空见惯而对孩子来说变得不再新鲜,失去了吸引力,只能勉强维持行为的出现,起不到强化激励的作用;一旦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强化暂时中断,孩子也必然中断这种行为,培养良好习惯的愿望自然落空。
四、最后,我们应该做什么?1、培养健全的人格,以优化学生作业心理2、精心设计作业,以优化学生作业心理3、改变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方式,以优化学生作业心理
4、对学困生区分对待,以优化学困生的作业心理
5、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优化学生的作业心理参考文献[1]《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 行)》[2]严育洪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2004年5月。[3]吴增强 姚鑫山 冯永熙
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分层设计,是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潮流,也是适合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一种作业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同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也是优化课堂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优化作业分层布置中的体会和策略。
一、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目的
1.改革作业的设计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研究之路。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消化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2.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由被动作业变为主动作业。因此作业设计也应体现新颖、有趣。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作业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3.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
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作业的改革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2.层次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教育性与趣昧性相结合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
要将课堂作业与课外家庭作业的设计结合起来,在两个维度进行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5.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作业应避免机械化与程式化,要力求创造性,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与生活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三、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
1.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设计层次性作业,实施因材施教。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但传统的作业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一刀切”,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时应遵循:
对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
对中层次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
对高层次学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
即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型作业。对于后进生,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做,对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
2.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不局限于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作业设计要体现研究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对知识理解、运用的同时,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再发现”,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使学生从传统的模仿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
4.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趣味性作业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的形式不局限于书面作业,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项制作。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演变、补充。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关注学生的情感,减轻学生学生负担,进一步由注重知识的掌握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提高作业质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应用研究
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们进行了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有关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其他学校的老师也有研究,但是,相关研究的成果大多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涉及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形式、技巧和评价。也就是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形式、技巧和评价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没有从个性化与发展性这方面对作业的设计、实施、完善、批改、评价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我们对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进行了研究。
1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范畴
个性化数学作业设计主要是对数学课堂作业与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本研究是对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实施、完善、批改、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减轻学生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目标
一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落实课程标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三是进一步由注重知识的掌握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
3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8月):调查现有的作业状况,论证定题。撰写研究设计方案,提交研究方案。学习数学教育理论以及数学期刊杂志上有关的先进文章,如《小学数学教师》、《数学学习与研究》、《小学数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等杂志,及时捕捉前沿信息,反思研究工作。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做好学生调查,对学生做作业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实验提供数据,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分解实施研究方案,分组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数学个性化作业研究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总结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全面收集研究数据和有关材料,及时分析论证总结,并通过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5年10月)整理分析收集的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4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实施
4.1收集作业信息、关注作业过程: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自己的不断探索,笔者认为课堂作业应该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多留一些激发思维的作业,如“由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对吗?”。
4.2课后作业要细化,以激发兴趣为主:通过实践,我们知道真正的个性就体现在课后作业中的细化。更要以数学知识故事、猜谜语、短小童话、数学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跃跃欲试,这样,才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3课后作业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要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作业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完成作业训练的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5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成果
进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应该说,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给数学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深远的影响。
5.1使学生得到了个性的发展: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早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的是步调一致,要求统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作业研究的深入,原来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求知欲,满足了表现欲,提高了学生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
5.2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动态的持续发展。
5.3提高了作业质量: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以来,学生的作业负担大大减轻,研究以前,有65%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15%的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多。学生的个性发展了,整体素质提高了。
5.4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大提高:在研究实施中,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均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有多篇论文、案例发表或获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在研究中发现个别不做作业、作业滞后的学生还有个别存在,应及时进行个案研究。在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04)
【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 设计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让趣味性的作业,调节学习的心情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二、用实用性的作业,还原数学的本质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我让学习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信用社或邮政银行,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设定一个情节,给你们5000元,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计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学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的就完成了这项作业。
三、设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再如,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我预留作业,让他们进超市,看看那些东西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钱。学生很欣然的接受了这项作业,他们自发组成小组,去超市完成作业。到预定的时间,每个人都有好多收获,全班同学不但弄清了折扣的意义,并且会进行相关原价和现价的计算。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自主思考,有的同伴讨论,有的询问调查……我想,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吗?
四、以层次性作业――体现个体的差异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