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的数学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1、 引言
数学教育,尤其是初中数学教育,是整个数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理解能力,还能够推动整个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给数学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2、 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思想和方法大致在概念产生、结论推导、问题发现、方法思考、规律揭示中形成和发展,而初中数学中最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符号与变元思想方法、化归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2.1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诚如我们所知,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从形式主义向辩证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而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在为人处世上做出正确、科学的分析和选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事物,还能在行为处事之前做出严谨、客观、周密的分析和考察,这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都意义重大。
2.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从整体上看,数学思想方法是一个“基本原理”,也就是说,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普适原理。不可否认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综合了数学学科讲究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特性,是数学核心思想方法的融合。因此,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这不仅仅是体现在数学学科上,也体现在其他学科、其他的领域上。
2.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有利于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与小学相比,初中的教学任务明显增加、教学难度明显加大,引导学生进行数学体系的构建更是需要老师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这一措施却能够极大地促进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具体说来,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引进课堂,在教学体系中就会降低简单、基本数学知识点的授课时间比例,从而增大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的培养。
另一方面,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需要师生之间加强互动与交流,更需要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和互助,因此,教师教学方式也会逐渐从“填鸭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转变。
3、 将数学思想与方法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诚如上文所分析的,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的。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优化,更是对整个数学教育体系的冲击和调整。因此,我们必须探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推动数学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存在数学教育当中去。
3.1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明确化,坚持“授之以渔”
诚如我们所知,数学思想方法是隐含在数学知识背后的。而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如果缺乏老师的指导和教学,是很难关注并掌握隐藏在只是背后深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因此,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明朗化。
具体说来,在教“化归”时,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够在解题时做到因式分解和化简,从化简化解题过程,但是却并没有将“化归法”明确表述出来。因此,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只是“因式分解”。所谓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初中数学教育中,就是说老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归思想”的认识和了解,做到“授之以渔”。
3.2遵循分层次、分阶段推广
不可否认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概括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所以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学生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说,在推广数学思想与方法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策略。
具体说来,每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认识和掌握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企图通过几场简单的讲座和几次不加强调的课堂教学,是无法使学生深刻掌握相关数学思想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更为注重分层次、分阶段教学,让学生对相关数学思想与方法经历从有所涉猎、了解、加深认识、掌握到熟练运用的过程。
3.3教师要回归课本,深入挖掘
归根究底,数学思想和方法来源于课本。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体系中,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老师首先要做到回归课本,从课本的知识点和相关题目中挖掘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更深、更切身的理解。
具体说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本身就是从数学题目中演化而来的。也就是说,对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首先就要立足于书本,深入挖掘,并从中整理和概括出来,从而更好地对学生教学教育和教学。
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诚如我们所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尽管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更多的时候,老师是一个“引导者”。因此,提高数学思想与方法时,老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学生整理和挑选难度适中、技巧性强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钻研和探索。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提供适当、及时的帮助,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自己问题,弥补自己知识点了解上的缺漏。如此一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更好地提高。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融入数学思想与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但它也是一个需要长时期投入的事业,短时间内很难有显著的成果。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教学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挖掘和培养学生数学品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用数学;初中数学教育;作用
1 引言
“教与学的三角形”可以说一直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焦点,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事实上,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M,上述这些焦点问题逐渐找到了答案,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中依然面临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困境,而应用数学的应用往往可以解决上述难题。由此可见,关于“应用数学”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 应用数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应用数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用数学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弥补了目前关于学生发展水平研究不足的缺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决定其数学成绩好坏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同时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尚且处于探索阶段,这就使得我们在践行“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同时担负着实践与探索学生发展规律的双重任务。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念来看,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而这种建构活动的进行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有社会意义。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环境,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科技成果的益处;随着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手段的普及极大拓展了学生的信息来源,使得学生们的视野得到了很大的开阔,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和文化。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一定不能忽视这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要以此为依托,改善初中数学教育的质量。
应用数学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长途旅行计划的日常家务事、航空运输计划、科学中各种数据的获取与测量等,都可以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数学领域或许没有一些学科那么生动,但是作为一门科学,对于人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当增加应用数学的内容,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以此为依托,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等手段达成积累数学学习事实材料的目的,逐渐演绎归纳出数学理论知识的完整体系。
其次,应用数学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某种程度的厌烦情绪。通过应用数学,可以在两个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即从情境创设到问题提出,进而解决问题到得到最为实际的发展。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同时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数学相关内容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学习的难度,只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的话,就可以让师生共同成为问题解决的探索者,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就是应用数学与情境性教学。如果本着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精神,提倡情境性教学的话,应用数学就能够在基础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把应用数学的有关内容当作学习的内容,可使一些问题解决的选材成为真实性的任务,当然就可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虽然任务本身具有复杂性,但它同时具有挑战性,它比起简化了的学习内容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的理解都会漏掉事物的某些方面,而这些方面在另外一个情境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用数学内容的教学可以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运用,可以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它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真实丰富的实例可以成为每个概念教学充分的变式,自然地说明概念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这样的学习能使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形成与真实情境相联系的背景性经验,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情境建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说,由于应用数学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真实性任务的背景,它可以成为进行情境性教学的重要源泉。在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基础的同时,一方面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策略的时候,应用数学的丰富素材可以大有用武之地。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应用数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只有恰当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应用数学为依托,充分利用广泛多样的实际材料、真实材料,甚至新兴学科,来为学生创造更为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朝着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朱长江,何穗,徐章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2]朱文芳.再探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4,01.
【关键词】数学化思想;初中;数学教育;运用
数学化思想最早由荷兰数学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提出,将数学化思想定义为借助数学思维客观看待问题,并加以解释和整理,实现数学化组织和完成。随后,相关学者对数学化思维进行完善,进而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化思想。在实际应用中,数学化思想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提升,提高数学思维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思考实际问题,并实现问题的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思想,确立数学化思想理念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数学化思想的作用和教育价值,教师要转变思维,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化思想,并确立数学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进而保证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从本质而言,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只有学生真正掌握和\用数学思想方法后,才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快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实现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化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切分,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究各个数学元素之间的规律性和关联性,明确数学思想,进而养成良好数学思想习惯。
二、拓展方法,构建数学方法策略体系
(一)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相似性质,推测二者其他性质方面相似性,这种方式属于主观意义上的不充分似真推理,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的准确性,往往要开展一系列逻辑论证,进而获得较为准确的结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入类比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引入到数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类比“方程”概念,提出“不等式”概念,出示第一组:1+2=3;a+b=b+a;S = ab;4+x = 7,第二组:-7 < -5; 3+4 > 1+4;2x ≤6;a+2 ≥0;3≠4,观察这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含义,明确小于、大于以及不等于等情况,自主对以上式子进行区分,从方程概念过渡到不等式概念,加深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印象,强化数学思维,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化归法
化归法主要是将原问题进行变形和转化,形成熟悉的问题再进行解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化归法作用于问题本身,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可以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对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化归法,引导学生重视问题分析和转化,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中,为了分析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了两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重合两个对角;把平行四边形叠成一个圆柱,验证对边相等;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测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四个角的角度,进而使得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能根据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数形结合法
“以形助数”、“以数辅形”是数形结合法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形”的直观性明晰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以“数”的精确性凸显“形”的属性。在实际应用中,数形结合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思路,将问题解剖开,明确各个数量关系和几何性质,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让同学在演算本上画出一次函数y=x+1的图像,利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式,然后使用同样的方法画出y=2x2 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谈论其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知识探究中,以抛物线为切入点,用描点发法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图像特点,明确此图像为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y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点交点,使得学生初步感知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并明确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顶点坐标都是(0,0)。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进而落实数学化思想。
三、结束语
在引入数学化思想的过程中,除了从思想和方法入手之外,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构建友好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环境的活力和生机,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数字化思想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研究
引言
建设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培养。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再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初中正处于人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数学化教学,可更好地促进其思维健全发展。
1.数学化思想概述
“数学化”的概念是由荷兰数学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提出的,他认为数学化就是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客观世界的现象进行组织和整理的过程,现实世界的组织都可以通过“数学化”完成。随后,很多数学家对数学化的概念不断进行完善,最终形成数学化思想。数学化更注重强调数学的实用性,让人们用数学逻辑思考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更好地掌握数学原理、数学公式,必须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数学化思想在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的同时,也强调数学知识在应该过程中的再创造。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抽象,更重要的是有自身具体的应用价值。
2.数学化思想与初中数学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把握、描述、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数学化思想形成过程中,必须以一定的现实世界为载体。对每个年龄阶段而言,数学现实都是不同的,初中阶段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从数学教育的功能看,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问题的发现、提出对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而言,世界观尚未定型,思维方式也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虽然对现实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尚存在很大的不足。但是,正是对世界的认识使得数学化思想教学有一定的载体,数学化思想教学得以展开。同时,从这点上看,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将数学化思想灌输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数学思维发展。初中生在面对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过程中,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缺少一定的理性认识。数学化思想可以在此方面更好地完善其思维模式,有利于其自身成长。初中生与数学化更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性。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很多问题。对于很多问题不能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同时数学教育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加深,很多知识可以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将数学化思想与初中数学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数学化思想融入成学生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在此阶段可以更好地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而初中生对这些常见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实现数学化思想教学的过程。
3.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化能力的建议
3.1发展学生的数学化应用意识
数学化思想强调的是通过数学化的思维意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尤为重要。对于初中生的数学教育,培养数学化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生活中,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思维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化应用意识,是当前提高初中生数学化能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需要为学生数学化思想的发展创设一定的具体应用情境。比如汉斯・弗赖登塔尔在比例的教学过程中,就提出了一个相对具体的教学案例。首先他当天晚上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巨大的手印,当学生第二天来到教室的时候对这个巨大的手印感到好奇,就有学生想知道“手印如此大,那么巨人应该有多高”。然后数学老师就将自己的手放在黑板上和巨大的手印做了一个对比,发现巨大的手印是教师手印的四倍,然后教师找了一个绳子,绳子的长度是教师身高的四倍,那么将绳子拉直便是巨人的身高。在这个教学的启发下,学生开始对巨人的书桌、鞋子、衣服的高度、面积等进行描述,让学生真正掌握比例的数学内涵。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本身的同时,加深其对知识应用本身的认识。当然,数学知识应用的课堂情境创设对数学教师本身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必须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自身的生活阅历要广泛。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经历数学化,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应用价值,还可以真正认识数学活动的内涵。数学化思想的培养离不开初中数学教师的努力,初中生虽然自身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经验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从初中数学教师的角度来讲,必须学会引导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将数学化思想真正融入成学生思维方式的一部分。从上面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初中生数学化思想的培养与教师课程开展的方式及培养意识有重要的关系。从数学教师的角度讲,知识的讲解有很多种,数学化思想的培养则要求必须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导向,发展学生的数学化应用意识。
3.2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自身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构建实验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数学实践能力。
对于当前的很多初中学校,各个学校的校情有很大的差别,各个学校的师资水平、生源质量、教学用具等都存在不同。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掌握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这要求数学教师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到各个方面。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学生,要更多地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则要偏重于“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不同对于初中生数学化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初中生的自身发展经验来看,在初中阶段每个学生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对比较高的阶段,而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有所欠缺。数学化思想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效果,一旦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其数学化思想就会失去意义。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相对比较好的解决,按照学生的不同的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达到其数学化的效果。在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强调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知识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的掌握。数学化思想是一种思维方式,强调的是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通过数学的观点予以阐述、解决。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初中生自身的情况作为出发点进行思考,这对于实现初中生数学教育的数学化有重要的影响。
结语
初中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与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化理念的理解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教师自身对数学化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化思想的展开。数学化思想在于强调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价值,要将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相结合。同时,在提高初中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化应用意识和多元化教学策略为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田果萍,张生平,赵霞.数学化―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本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0).
[2]王兆正.经历数学化:从“数学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回归与超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2).
[3]朱海祥.基于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J].继续教育研究,2013(5).
[4]郁春城.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心理素质 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及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模式逐步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也成为了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更好地体现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深入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引领素质教育模式真正进入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明确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力促广大初中生能朝着全方位、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指引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探索,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转移到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轨道上来。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在知识及能力的现状,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的素养得以整体提升。此外,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在引进素质教育模式的同时,还要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变过往“灌输式”教学为“自主探究式”教学,使广大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教师仅扮演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角色,充分发挥学生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探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地推进知识和技能的有序提升。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内容时,教师要摒弃以往单方面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 通过事先精心设计问题,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入教学知识中,并以若干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开展分组探究,通过各抒己见,调动和汇集每位学生的智慧,使学生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和提高,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播放一条公路、一束光线及一根竹筷的图片,让学生们分别指出所代表的数学概念,如公路向两端无限延长便是“直线”;光线从一端射向另一端,便是“射线”;竹筷是固定两个端点,可度量长度,便对应“线段”。不难发现,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使生本教学的理念得到成功运用,每一位学生均能投身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彼此协作、独立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进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降低了教学难度,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便是教学的素质观的生动体现。
二、教师要注重大力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从宏观上看,思维能力直接关乎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在数学教学中,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探究学生思维活动的演变规律,熟知学生思维的类型、结构框架及功能,并弄清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脑力活动,为此,教师要充分借助于数学功能,将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打造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得到系统地明确,做到既有个人独到的意见,又能直接查找到数学问题的实质。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根据“不等式解法法则”,并参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们通过类比,在解不等式时,即可将其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并按照“不等式变号法则”即可准确掌握不等式解法。通过教师的科学点拨与正确指引,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教育
初中数学拥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促使学生养成做学问的毅力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初中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素养包括学习兴趣及合格的意志品格。教师在教学时,可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钻研数学的兴趣,不断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将其与“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作对比,并借助于教学投影设备展示两类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比较,请全体学生自主观察和探究两者的异同。学生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明确全等三角形是理想化的特殊的相似三角形,进而严格区分两者的判定定理,避免混淆,并快速掌握知识要点,从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在这期间,学生们无论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均得到了系统培养,心理素养加强。
四、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
关键词:数学化思想;初中数学;问题;重要性;策略
所谓的数学化思想,就是数学再创造的过程。这个再创造,并不是要学生们创造出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而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当指导学生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数学系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的产生和演进的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系统的数学观念,并改进自身的数学素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
1.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差
诚如我们所知,一方面,由于处在小学向初中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另一方面,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初中数学的难度显著加大。因此,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节奏,更确切地说,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差,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2.教师教学形式单一,难以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学习
目前,人口的密集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我国大部分初中难以实现小班教学。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大班教学的情况大量出现。显而易见,在大班教学的体制下,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师兼顾众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困难重重,更难于跟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缺乏教师的指导,不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遭到打击,同时,教师课程任务的加重也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教学效率的降低。
3.对数学化思想重视不足,教学与学习过程过分偏向实际操作
一方面,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应试能力和解题能力,过分偏重实际应用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由于考试压力和老师教学方向上的引导偏差,也大多沉浸在题海战术当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学双方都忽略了数学化思想的学习和应用,老师没有将数学化思想引进课堂,没有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学生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也缺乏创新思维,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数学化思想的核心,与其说是让学生学习数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数学化。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参与到数学产生与
发展过程,还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系统,培养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培养数学学习素质。在初中数学中贯彻数学化思想,学生可以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老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寻出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的策略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转变教学方式,创设积极、活跃课堂氛围
引进并运用数学化思想,关键是就在学生身上。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进行互动教学和体验教学。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适当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索和求取知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强化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诚如我们所知,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和付出。因此,想要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强化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数学思想由“化归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等串联起来,而这些思想渗透在初中数学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归纳总结能力更是学生培养数学化思想的重要因素和必要前提。
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例如,老师可以将具体的公式、定理教授给学生,并适当向他们展示相关题目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但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对相关知识点、相同类型的题目和不同的数学思想,都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这是加强数学化思想在教学中应用的必经过程。
3.多元化风格,让学生在数学化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思想的热情
如上面分析,数学化就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的产生和演进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系统的数学观念,并改进自身的数学素质。因此,想要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激情;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元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一方面,老师应结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引进多元化,实行合适教育和分层次教学,这也是和当前素质教育观念契合的。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适当地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解题和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感受到自豪,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创造”学习的激情。
总的说来,数学化思想在整个数学教学系统中都占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探寻出一套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的方法和理论体系,是我们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一大工作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
参考文献:
[1]王兆正.经历数学化:从“数学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数学回归与超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2)
心本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指导。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本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的丰富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及其个性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心本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用心本教育,能促进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更好的主动去学习。
关键词:
心本教育;数学教学;相结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我们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让学生领神会。“浇树要浇根教人要教心。”我们只有教到学生心里去,学生才能乐学、善学、学懂、学会,才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现代教育以人为本,进而以心为本,这确实是育人之道。
一、心本教育的内涵
所谓心本教育,“心”,是指人的心理品质,“心本”,是指“以心为本”,“心本教育”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品性的培养和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以心为本,从“心”开始教育的思想。何为心品?指的是人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个体的个性、心态、自信、认知、情感等等的因素。学校应从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心理品质为本,加强教育以“心”为核心,一切教育以学生的心品塑造为出发点,加强以良好的人格、性格、自信、情感、意志等等的心品素质为个人的全面发展。从心开始,强调学校的所有教育包括各个学科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意愿,叫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才能更为显著。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急剧变化。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促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并且因其思维的独特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会形成不满足现成的理论和说教,出于思维的不够成熟比较容易固执和偏激。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的感情日益广泛,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体验,初中生的责任感不断增强,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情绪比较容易产生波动。面对不良现象会开口骂娘,甚至大大出手。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向社会主流,加以分析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调整学生的心态。引导学生交友,要以态度、兴趣为原则,鼓励学生成立志愿者协会,利用假期服务社会,体验民生民情,造福大众。在教学中应当现身说法,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老师要以身作则,不打折扣。比如,每到习题,都要亲自做到,和学生比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还锻炼了学生可以和老师畅所欲言。短距离沟通,老师做到这一步,对学生就是无形的感召。
三、心本教育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融入心本教育,对初中的数学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一个可爱的比喻还是很有趣的原千惠,都能让学生其乐不穷,进而增加了数学教育的感染力,陕西省师范大学的罗增儒教授说过:“知识只有插上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的幽默与魅力”。因此,初中数学教与心本教育在教学中互相油渗透,互相融和,互相影响。如果想在以后的初中数学中更好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努力贴近新课程探索心本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来提高心本教育的效率,进而能过心本教育有交的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品质。只有能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来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并在实践中感情心本教育的理念,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本教育
心本教育要与教学相互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耐心、专心、虚心的学习态度,要有目标、策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于学生主动互动、共同发展、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的质疑、探查,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能专心、主动的学习。数学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和指引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信心。
1.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快乐情绪。快乐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影响着教学成效的重要条件,经过研究表明,轻松快乐的情绪能使人头脑清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力会产生直接影响。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好奇心,加大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加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比如,在讲授新知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由这样的直观性教学,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接收新的知识。学生学习的同时感觉直观易懂没有学习压力和困惑,心理教育同样水到渠成。
2.要科学有效的进行强化训练,必须善于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加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自信是所有成功的基础,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就会勇于克服困难,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自信心是优良的心理品质之一,和数学有紧密的联系,在学习中自信心强的学生更善于思考,更爱研究,有主见。善于吸收他人正确的观点。同时,也能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敢于提出异议,进行相互讨论,进而消除课堂上的拘谨场面,拉近师生关系,善于分析问题,从而敢于解决问题。在培养自信心的用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全面的参与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3.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的科学,看上去数学是抽象的,实际上真正深入进去,会发现数学本身的魅力。在学习中,数学会带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数学符号的语言,会叫学生体验到简洁优雅的美感,球体、圆形体、椭圆的学习,叫学生体会到新颖的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数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积极大胆的探索,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提高和认识自己。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让学生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管理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这点,老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还使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由点的结合到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二)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
现代教育观指出,不会与他人合作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差,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够,易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既主张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更强调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新教材中某些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靠各小组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教学合作,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为班级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探索
在初中数学教育课堂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仍然被一线数学教师应用到课堂中,使得现代教育理念无法完整的体现出其本质的优越性,理论知识的时代性、生活实践的具体性、数学信息传播的广泛性被传统数学教育理念隔山安置,再加上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课时间过长,思路模式传统化,数学语言边沿化等突出问题,阻碍了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模式的全面发展,如何培养现代数学科技新人,这为我们工作在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明确教育目标
在现代新教材中融入了近、现代数学内容,全面精简整合了传统的数学内容。很大程度上灵活了数学内容,简化了课程例题,但数学内容不断扩展,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这要求所有的数学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第一,不断学习新的数学理念知识。在传统的数学理论知识之上,适应现代数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数学理念知识,系统初中各领域涉及到的数学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第二,预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为自己规划一个良好的教学目标,预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使得学生有所进步。
第三,预期提高学生成绩。在学生原有的数学成绩之上,为学生设定一个目标成绩线,总结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缩短讲课时间,腾出课堂时间专门为某个或几个学生重点讲解遇到的例题和无法理解的基础知识,让其更快的跟上课程进度走。
二、活跃课堂气氛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要全面调动课堂气氛的活跃,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靠教师组织课堂展开的有效性,以及利用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
第一,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自的实践,调动课堂学习状态。比如在求三角形某边的中点时,让每一个学生拿出一张纸,裁剪成一个三角形,在各边标明长短,然后让学生把某两角重合,某边中间出现的一个点就是此边的中点。让数学课堂成为一节实践课,这样就能调节课堂的活跃气氛,就有利于整体调动每个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编组讨论,互相学习,调动课堂气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始终控制着整个课堂的时间,这让更多的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老师可以通过编组,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组员之间的互相学习来回答问题,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提升学生互相学习的能力。
第三,利用媒体教育的手段,激活课堂气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于工作在一线上的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老师应在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教学,比如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出三角形大小,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某条边的中点,让其在科学技术中掌握数学的技巧和解题思路。可以在计算机上绘制二维坐标,表明方向,然后让学生寻找某分数、某小数位于坐标的哪一点,这样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活创造思维的形成
现代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主要培养的是逻辑运算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逻辑运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领域中只基础培养和启蒙培养,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领域中是重点培养和关键培养,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激励要挖掘的关键部分。如何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呢!
(一)一题多答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育的中点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解题思路为线索,多方寻找某一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在例题中教师可以透过透析、分解、交汇、拓展、延伸有关涉及到的知识面,然后沿该题含有的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知识折射性的思维方式,促进创新思维的基础形成。
(二)一题多变
课堂教学例题解析中,往往都是在理论知识的面域中深化例题、变换例题,一题往往散发成若干题,层层推进,这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要灵活运用和数学认知能力要全面,而多数学生不具备这一点,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达到由例及类、触类旁通、以一胜多的效果,引导学生打破死板套路、固定解题模式、一题一解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由“死”通“活”的数学逻辑思维,促进创新思维的简单形成。
(三)编改例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赏识教育
初中数学的教学条理性与理论性都有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出现较多的困难。由于初中数学知识较多、较杂,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全面地掌握知识,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进行肯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赏识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以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学习稍差的学生,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学生得到很大鼓励,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例如,我班里有个学生生性内向、不善言辞,在学习中也极少发言,走路都会低着头不敢直视教师与同学,但是我发现在一次数学习题的练习中,他的答题习惯非常好,运算的步骤清晰,有逻辑。因此,我抓住了这次机会对他进行表扬:“数学学习要具有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保持答题步骤的清晰会对后续检查和学习有很大帮助,老师相信,只要你保持良好的答题习惯,就会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甚至超越其他学生。”这样的鼓励与肯定,使他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逐渐对自己产生了信心,摆脱了自卑心理,在后续的不断努力中,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上数学课时逐渐变得更加积极活跃,数学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耐心
数学教学因为理论性较强,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因此,很难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足够的兴趣和精神。根据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垂线一课时,教师通过开设疑问:“经过直线L外一点N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挑战心理。对于这种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与同学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能使自己的想法得到真正展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对于学生各种形式的回答不要急于肯定或批判,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创新,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宽松环境下,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中,有时学生在不经意间迸发的想法是极具创造性的,富有大胆的认知以及出乎意料的想象,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赏识性评价,引导学生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与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善于因材施教,对每位学生负责。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于教学中的统一要求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教学和作业的布置。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教师布置作业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的运算,学会运用方程式解决问题;对于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在一些常见综合题中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式,了解它的现实意义,并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优等生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开发课外资源,满足优等生的探知欲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并掌握了学习知识后,教师要善于采用表扬的手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做错了数学习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教育,要善于分析、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认真指导,鼓励与安慰,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内心深处喜欢数学,从而增强自信,端正学习态度。此外,还有众多赏识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对学生长时期观察,抓住时机表扬,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教师要注意将赏识教育与适度批评相结合,以防学生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无法端正态度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赏识与批评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沈永刚.运用赏识教育提升学困生自信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1(17).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有趣的问题,同时,借助故事、图片、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我贴近学生的兴趣点,提出话题: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身高变化,在全班男女生中进行统计,画出统计图,分别算出平均身高.在此基础上,再提问:你的身高是多少?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平均身高?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自己身边,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二、努力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做出解释和应用。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如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其次,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我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希望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以初中数学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三、创设良好的情感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首先,把多媒体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老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把教学内容以PPT的形式罗列出来,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充分利用网络链接相关的数学教学视频和动画,通过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海洋中遨游,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其次,老师要多提问,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间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老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老师可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只有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呢?”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适当的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数学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从作业中老师可以对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情况进行掌握,并整合在课堂中及时进行反馈。
四、挖掘数学内容中丰富的情感因素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一门科学,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问题,领略数学世界的神奇奥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能使学生领会数学的概括、抽象、和谐、严谨、完美等。我在讲乘方时,给学生讲了奇妙的数字世界。122=144,换一下次序,212=441。同样的数还有一串:1022=10404,2012=40401,1122=12544,2112=44521……这种蕴藏于大千世界中的“自然美”是何其的对称和谐。在讲圆的周长公式c=2πR时,告诉学生圆的周长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把它们紧紧相连。天地间有无数个圆,唯有c=2πR这个纯粹的圆最精致、最完美,无怪乎人们用“圆满”言喻十全十美。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采取情感教学,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马建华 单位:河北乐亭县胡家坨镇胡家坨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龚元敏.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6,(01):4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基础教学;教学创新
On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an Ying
【Abstract】With the rapid social sciences, the more urgent national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talents. Correspondingly, ou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n the need to focus on the use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mong them, the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course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eaching innovation, especially by the people's attention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in teach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stimulate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basic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 Teaching innovation
我国的教育产业发展至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纵观我国数学的教育史,其存在的不足也令人担忧。初中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论证训练,以考试为唯一准则的教学,往往会忽略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吸收。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待着老师授课,而不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教学应更多的让学生掌握一种思考学习方式,故应倡导教学创新,让学生融入学习。
1. 强化教学创新理念
1.1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在授课中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授课,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目的。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对学习的间接需要变成他们的直接需求,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内部的动机及浓厚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开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模式。在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各抒已见,对学生的疑惑报以肯定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1.2 鼓励学生学习创新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创新,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学习过程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
比如在初中数学中,有题目为“两个连续的奇数积为323,试求这两个奇数分别是什么?”,这类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解。有同学说“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也有人“设较大的奇数为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 -19”等等。初中数学的教学往往会有多种运算方式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讨论学习,最后引导学生找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提倡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
1.3 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举足轻重,他们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观念,将以知识的传授、应付考试作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思路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主动探求问题。课堂的授课不应遵循教师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角,少数的学生是配角,大部分的学生是听众的老旧模式。课堂应是学生担任主角,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多向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
2. 游戏创意教学渗入课堂
通过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发现,对于某个数学问题,若以类似游戏的模式发问,例如以一种极其普通且有趣的事物引导,或将一个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情境作一个巧妙的观察,会产生新的思维模式。此时,人们就会是以一种愉悦且自愿的心境来探究一门学科,而这份探究的心境会使所学的学科更易于被人们所接纳,就如古谚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游戏是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对于初中教学应遵从学生心理发育活动,从他们爱游戏的天性入手,重视学生游戏中所具备的教育意义,使孩子能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能快乐的进行学习。如此一举两得,在满足孩子玩乐天性的同时,也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不仅培养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遇到的数学理论更深刻的记忆,还能培养启发他们的启发性思维模式。数学的学习不单单是理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在数学学习探索中不断发掘更简单易行的方法解决问题,将所遇到的复杂问题简单化。
3. 活动课数学教学
3.1 活动课教学
活动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学科式的教学,又与学科式的教学相辅相成,启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课程需包含学科的课程和活动课两个部分。初中数学的活动课应探索数学课程问题的研究设计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活动内容应该是生动丰富,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记忆、模仿和练习,要提倡学生自主阅读、探索、实践及相互间的交流合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活动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基础教学的创新,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活动课式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需通过自我实践来进行数学课程探索,通过不断自我探索实现式的学习模式,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发展学习生活的能力。
而教师则主要是从旁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基础水平、兴趣发展等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使学生自己养成对数学知识探索,从而更加巩固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有效地学习。
3.3 多媒体丰富活动课教学
随着IT技术发展,可使其在充实我们生活同时,也丰富我们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在进行活动课教学时,可配合丰富精彩的多媒体技术,适时播放教学动画、音乐等,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类比于过去普通单调的板书式教学模式,多媒体包含更广阔的知识面,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宽泛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课堂教学中,主动挖掘学习乐趣。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冲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正是好奇心引导着人类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而每一个儿童天生具有这种情感。研究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体验也是研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数学教学活动还可以激发人客观、公正、无私的情感。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的过程蕴涵着各种积极的情感,这个过程也正是培养高尚的情感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涵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
二、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数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那么无疑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营造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快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数学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实践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除了关注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要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欣赏数学美需要教师的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应充分体现这一点,如简洁、对称、对立统一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审美的愉悦。当然,这不是简单地为了提高成绩,而是借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教师要寓教于乐,给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再次,教师要和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学好数学的需要,也是全面育人的需要。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如在“有理数”的教学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概念,很难理解,常常混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一位理解错误的学生当营业员,规定收入为正,付出为负,然后我模拟着向他购物,我买了七元的货物,付给他十元,他记了+10,然后他找了我三元,记作-3,接着,大家一起活动,……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一方面感受到正负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数学本身有深刻的美的内容。如在图形的变换内容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由变换而来的美丽图案,这样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四、努力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
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如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
关键词:数学和谐;课堂和谐;和谐过程;师生关系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呼唤和谐的课堂。构建和谐课堂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呼唤和谐的数学课堂,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以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对和谐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抓住数学科学呈现出的和谐性,巧加利用
作为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科学,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正如希尔伯特所说:“数学的有机统一,是这门科学固有的特点,因为这是一切精确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客观世界的这种统一性被爱因斯坦称为“神秘的和谐”。
(1)请写出图3中所表示的代数恒等式: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和整式乘法有关的创新图形题,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和谐就是谐调一致,协调统一。数学的和谐性,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揭示了数学中的普遍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学的和谐性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提炼,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开放的数学课堂,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和谐的数学课堂,首先要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2.引领学生去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跟着教师设计的意图去“探索”的操作工,而是自主的探究者。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法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创设种种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和谐课堂应呈现民主、自由,充满关爱的氛围
在民主、自由,充满关爱的氛围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情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会被压抑。有心理学家说:“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的发动机。”大量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情感活跃时,感知比较敏锐,思维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反之,学生情绪消极时,智力迟钝受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自己的愉悦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学生也会把赞美和激情献给你。师生互通情感,互相尊重,彼此信任,这是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和谐的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悟
数学是丰富多彩、生气勃勃、光彩照人的。它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计算、公式、法则的问题。数学家或数学史的故事,会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数学问题生活化,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问题的解决会教会学生很多思维方式……在和谐的数学课堂里,我们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让学生不仅爱老师,爱同学,爱数学活动,更爱数学本身。在实际应用中,我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又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逐步养成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不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我们的“课感”;需要我们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更需要我们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以达到促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总之,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自觉认真地实施和谐教育,为培养“四有”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一)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来激发学生,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深知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对所教学科的情感来激发和影响学生学习所教学科的情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所教学科的热情,进一步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为此,我本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发自内心对数学的热爱,采取沟通多交流的方式,增进我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认识。
(二)建立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正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就象池塘里没有水,那就没有了生机,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古今,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向学生展示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批评要适度,忠告有分寸)
(三)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公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知下一句。另一方面,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从不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要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是职业来从事。如果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他(她)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实例增加同学们学习的趣味性,使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拉得更紧。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测试,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在课下,一般说来,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惠顾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闪。据参考消息报道: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都承认情感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四)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
我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教师主动积极地辅导中,要善于根据生的不同开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方动地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活动,增强学生自发、自觉、自主的学习能力,实现了学生主动的认知过程。并且在这个主动的认知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仅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主动自觉地探索未知的知识和应用已学的技能。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不仅要充分认识这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而且要尊重学生对各种问题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融洽详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气氛中学好知识与技能,并能掌握做人的原则,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教学的情感。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情景,渗透情感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起来轻松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