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互联网课堂教学范文

互联网课堂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互联网课堂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互联网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专业 课堂教学 慕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69-02

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教育媒体的普遍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成为教育模式变革的方向。会计专业绝大多数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税法、审计等,这些课程原理和概念很多,讲解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怎么利用互联网与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相结合,创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实行“填鸭式”教学,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范围局限于书本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批判分析和创新性,必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课堂教学最终沦为知识的简单积累和肤浅的运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教育媒体的普遍应用,作为从事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应突破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心理的影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分学习兴趣小组、课后实验、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等教学活动,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的向导、参谋、设计者、协作者和促进者等,使教师由“教学”转变为“导学”,教学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计划制订学习目标、进度计划,利用学校资源积极主动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问题。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轻视综合素养的培养;偏重核算忽视管理;偏重知识传授忽略自学能力培养,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课堂上往往老师在台上讲得声嘶力竭而学生在台下听得无精打采。这种局面的出现说明教学内容对学生没吸引力,课堂教学调动不了学生积极性,教学内容与目标亟须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会计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比如税收实务、财经法规和财务会计等课程的知识内容更新得非常快,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可能学生还没毕业即已经过时。例如,税收实务中要讲解税务报表的填报,广西税务系统2014年更新了税务报表,新税务报表与课本介绍的报表有许多差异,2015年又统一实行金税三期,填报的税务报表又全部变了。这就要求学习者除掌握课本理论知识外,更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再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因此,教学内容与目标不应再是教会学生具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互联网获得知识。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传统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以教材或考试大纲为范围,以黑板或多媒体为媒介,教师多数时候一言堂,以讲清或讲完为目的偶尔提问或者案例分析,最后布置课后练习。比如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这门课,通常是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做习题或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在总学时有限的前提下,练习和训练的时间往往还较少,很多时候只能选择典型案例和重点练习由学生在课内完成,其他只能安排学生课后完成。这样的教学组织以老师为主,课堂互动少,学生参与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是一种强调自主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需要科学设计。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意学生学习时间零散性、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参考资料的丰富性、考核标准的多样性和学习过程独立性。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不应把学习结果放在首位。“互联网+”时代,教学组织形式应成为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形式,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者;学生应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和利用知识,具有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探索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互联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改进

“互联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而是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教学活动,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互联网 +”课堂将引领会计教学改革新方向,成为主流的教育、教学模式。“互联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到底该如何有机整合?怎么实施?

(一)互联网进课堂。“互联网+”课堂教学首先意味着让互联网进入课堂,而不是将互联网拒之于课堂外。应该鼓励学生自带手机与笔记本电脑来上课,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上网,允许学生根据课程需要随时上网查阅资料。这种提议估计会受到部分教师的抵制,因为他们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还没准备好如何应对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还没准备好如何应对“互联网+”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模式。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开设有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通常这门课是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做习题加深学生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但是学生在初学阶段对一些原理和概念往往难以理解,比如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折现,而且在总学时既定的前提下学生练习时间往往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为解决“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堂教学中引入互联网,针对难以理解的原理和概念,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类,学生对学习内容大致了解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并根据同学们提供的不同信息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识。通过互联网,学生获得文本、图像、动画、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这些信息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再通过信息共享与交流,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学生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网络信息利用能力。网络信息利用能力应从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新和交流等方面着手培养,全面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开设了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教学中我们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改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形成“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教师精讲难点―学生自主案例分析―分小组展示分析成果―教师点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们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工协作,自主上网查阅资料选定案例分析对象,以分析对象为目标独立完成5项任务(4项专项分析加1项综合分析),最终以PPT汇报展示分析成果,老师对结果进行点评。课堂教学中的独立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制作PPT和案例分析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合作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和团队精神,公开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才能得到自由发挥,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这门课程的教学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任务驱动教学理念。

(三)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新的教学方式。新网络媒体改变了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系,为学习者创造了更优越的学习环境,使教育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这些创新模式正是当前教育改革所需要的,必定会给我们国家的教育带来新的机遇―颠覆性地革新传统单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比如“慕课”,利用互联网将各类资源(视频、习题、互动等)运用于教学,使教学内容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再受教师的控制。在这过程中教师只在课程开始提供框架性内容,做课程的组织者而非决策者,这样会使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创新的欲望。

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应该引入“慕课”、“微课”等新教学方式,通过安排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课堂成为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强化学习效果的场所。学生借助 QQ、微信等互联网络工具进行协同学习,教师通过互联网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课堂教学引入“慕课”、“微课”后,课堂教学主要目标转变成检验学生课下学习情况,对课下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因此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将“慕课”、“微课”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能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清晰定位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目标,另外对于教师而言,也给教师带来挑战,激励教师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来适应时代、社会以及学生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兴趣听课、愿意动脑思考,才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当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时,我们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方向是“互联网+”教育。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互联网相融合,才能克服传统弊端,创造高效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1)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3]黄瑞.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经济师,2015(7)

[4]熊曙初.论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9)

[5]梁锐.浅析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区别及应用[J].江西化工,2015(3)

[6]刘任圣.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1)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288)

第2篇

一、“互联网+”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对英语教学方法的影响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核心,以教材作为教学重要材料,课堂是较粗而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受到英语老师教学风格及场地限制,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老师及场地,英语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界限被打破,学习平台扩大,课堂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场所。初中生利用互联网学习英语,主动性及积极性显著增加,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英语学习信息,自主查题,审题,教材也不再是学习的唯一材料,各种BBC广播、新闻、英语歌曲等均是学生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素材。其次,00后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需要一个全英文或中英混合交流平台,“互联网+”可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二)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互联网+”影响着初中英语老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也影响学生学习观念及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学生模仿老师学习方法,沿袭老师学习路线,无法学习其他人的学习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学习信息,弥补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老师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教学主体地位下降,学生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改革。以我校为例,最近几年已单独开办英语听力课程,英语听力材料来源于网络,情景对话引入影视表演清洁,方便学生理解。

(三)对英语教师角色的影响

本文一直强调“互联网+”在影响老师教学方法及地点的同时,还在影响教师的角色。在当前随着网络课堂的引进,老师从课堂的主角变为辅助者,从领导看课堂节奏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课堂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组织者,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及促进者。这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将英语课堂无限拉伸,英语课堂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地点,老师可以随时讲解,学生可以随时反馈学习信息。老师能够将英语知识与当前热点话题紧密连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探讨,积极解答学生疑问,改变传统英语课堂死板、无趣。

二、“互联网+”与英语课堂教学变革措施

“互联网+”与教育结合是大势所趋,英语教学应紧随“互联网+”发展趋势,利用时机,完善自己,积极寻找创新、有效的英语课堂发展模式。

(一)完善教学方法

英语老师要积极面对“互联网+”这个新型教育平台,学会各种操作技能,熟悉各种学习平台。目前,我国大城市初高中英语教育均已开设网络教学平台,由本校英语老师担任网络主讲师,通过录制视频,或线上直播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者引入国外知名学校的英语讲课视频,鼓励学生学习其中语法、句式,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老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按照学生需要制定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

(二)积极调整学习方法

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跟着老师走,英语老师采用何种理论讲解该题目,学习必须学习该种解题思路,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是“互联网+”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可以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模式,学习伙伴,甚至可以在家选择教学课程。通过社交平台或网络直播平台与英国老师直接对话,提高学习效率。传统英语学习方法多以“死记硬背”为主,缺少可交流的语言环境。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与大洋彼岸同龄孩子联系、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丰富课下学习内容。

(三)学校要积极支持“互联网+”教?W模式

任何教育理念的实行均离不开教育部门及教育组织的推行,英语教学改革同样如此。学校应积极推行“互联网+”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信息共享,打破传统教学限制,平衡地区教学差距。学校领导应积极宣传“互联网+”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及优越性,组织学校英语老师学习新技术、新思路。学校财政也应支持“互联网+”英语教学,建立微课,建设线上教学平台,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线下,学校应该重视“互联网+”在英语课堂的应用,将其纳入考核标准之中,提高英语老师应用“互联网+”教学的意识。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慕课;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10-04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微博)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 [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全校、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目前属全国首例。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式,比如“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2]、 “在线导学”模式[3]、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4],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争议与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将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校园教室变身为翻转课堂,再进一步,就是学校教育变身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互联网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向课堂教育渗透。值得注意的是,“变身”不等于“替代”,学校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需要认真审视两个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的影响,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本文再次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三个不同层面的论题并置,是因为它们与课堂教学发生的关联,并或多或少在改变着现有教学生态。我们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的视角,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展开思考。

二、两个课堂:网络课堂与学校课堂

慕课的引入与本土化构建,丰富了在线教育资源。慕课平台构筑的网络课堂,其突出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开放性,体现在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学习门槛的开放性和教学师资的开放性;二是即时性,包括内容更新的即时性、学习活动的即时性、学习效果反馈的即时性以及交流互动的即时性;三是个性化,海量的课程资源以及零门槛让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兴趣偏好决定学习的快慢、深度。

慕课作为网络课堂,其内容生产的开放性非校园课堂所能匹敌,其内容传播的广泛性和快速性也大大超过课堂教育。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内容、传播和载体的支撑,更需要教学的互动互促,即师生在智慧、情感、价值观上的成长。从“教”这一端来说,慕课充分利用视频制作的跨时空、组合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教学形式包括出镜讲解、幕后讲解、实景授课、专题短片和访谈式教学等,其丰富程度是课堂难以达到的。但是,从“学”这一端来说,慕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难掩其学习过程的单一性。慕课所有教学都是以单一媒介――视频呈现,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型“观看”占主导,缺乏情境刺激,容易产生注意疲劳和注意涣散。不管是电脑固定观看还是手机移动观看,学习者和屏幕之间的学习场较弱,干扰因素较多。教学双方通过网络进行的主要是信息传递,而缺乏体验与情感的沟通,这是网络课堂的“硬伤”,基于电子载体的网络互动(人-电子媒介-人)永远无法代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课堂教学创设的场域有较强的凝聚力,教师可以随时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注意涣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不仅传授“显性知识”,还传达“隐性知识”,因而能够承载更为宽泛的教育功能,实现教学相长[5]。另外,网络课堂的开放性在使学习者获得选学自由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学习的随意性。目前对慕课最尖锐的批评,恐怕就是说它“是最易实施的教育形式,因为它缺少‘教育原则’” [6]。

由此看来,慕课的优势是由互联网的特性(开放性、参与性、渗透性)所赋予的,慕课对课堂教育带来一定挑战,但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就目前来看,基于学校课堂的全日制教育仍是我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和体系化,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但是应该看到,慕课的出现打破了教师-学生二元教育生态,以慕课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教育平台已经迅速成为教育生态中新的独立主体[7]。多元的教育生态需要探索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应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开掘慕课的资源优势,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对慕课优质师资的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非主干课程的慕课引入,降低教育成本;通过慕课学习资源的利用,消化与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或条件接受学校教育的人群,亦或缺乏师资的某些校园课程,可以通过扩大慕课传播,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三、两种课时: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

教学单元的时间设置,其基本依据是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要保证学习者的注意力维持。网络环境和课堂环境,在主观学习动机与意愿相同的情况下,对学习者的注意水平的影响有所不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面对的是机器(屏幕),多视窗显示以及窗口弹出模式使得学习者随时面临多种选择,频繁的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直接影响知识学习和理解,影响学习效率,尤其是较为陌生与困难的科目;另外,由于网络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人-机之外的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成为干扰因素,网络学习者注意力的维持会受到一定减损。因此,网络课程普遍采用了微课视频教学单元。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大多数则在10分钟左右,占用的贮存空间较小(一般几十兆),便于学习者在移动设备上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多手段、多角度、多形式的呈现,形成多维学习刺激;在教学进度上采取“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一组微课可以呈现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微课的这些设置兼顾了网络环境和网络学习者的注意力特点,成为慕课普遍采用的“默认模式”。而在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调节讲课内容、改变语音语调、或是直接提示提醒等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把控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他人在场”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与持续,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互动直接、交流活跃,这些都构成围绕学习内容的良性刺激,学校课堂的环境刺激要远远高于网络课堂,因此学习者可以获得较长的注意集中时间,保证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40-60分钟是被经验证明和普遍认可的课堂教学时长。

以上分析表明,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是不同教学环境下的相应选择。由于对微课的内涵及其功能缺乏正确理解,造成在微课制作与课堂应用上的诸多误区[8]。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将微课简单理解为“10分钟课堂”,一是校园课堂“微时化”,将微课这一适合于网络的教学时长照搬到课堂,教师被要求将原来连贯的讲解机械地进行时段切割,将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生硬地撕裂、拆散,人为造成“思维断点”;二是将微课制作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分段视频,直接把教师的整堂讲课录像按微课的“规定时间”进行分割。究其原因,就是对不同情境下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长的机械理解,导致了“削足适履”、“东施效颦”的错位。因此,首先亟需加强对微课的内涵和功能定位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制作能力,突出微课“问题聚焦”、“多维呈现”、“同步反馈”等特征。其次,准确把握微课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适恰度,微课应当是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第三,随着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日益普及,微课建设的主战场应当在校外,使之成为共享的新型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个性化需求。

四、两类教学:常规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

一般认为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流程,即由传统的“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是把网络学习纳入组织化的课堂教学流程,学生必须较高质量地先行完成学习任务(视频中会设置问题、习题等跟踪学习效果并控制学习过程),以保证课堂交流的高效率。实际上,翻转课堂所依托的授课视频承担了“网络家教”的角色,教师是虚拟在场。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先教后学”,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不过对预习效果难作硬性要求和严格评估,默认学生对新内容的知识掌握为“零”,在实际讲课时仍然会“从头说起”。因此常规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教”与“学”的孰先孰后,而是孰显孰隐。常规课堂中,“教”是显性的,“学”是隐性的;翻转课堂中,“学”是显性的,“教”是隐性的。另外,交互性被认为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存在交互性,学生发言、提问、上黑板做练习、做演示等等,都是穿插于讲授之中的师生互动。相比较而言,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是更高层面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高度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则答疑解惑启发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的主要价值在于问题导向的知识生成价值,即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互动探讨,加深知识理解,产生“新质”。

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掌控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9],教师、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信息技能、问题意识、心理品质,才能使翻转课堂真正成为富有成效的互动教学形态,实现教与学的双赢。翻转课堂的高效能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方面的高效能,缺一不可。第一是学生自学的高效能。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交流讨论”互动的前提,只有在较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较高层次的讨论,也才可能在翻转课堂促发具有生成价值的互动,否则回到课堂,即便有讨论,也只能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教学内容而已。自学的学习效果除了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这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理解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较好的坚持力、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等。第二是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高效能。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生成式的教学互动,需要更为广博的知识储备、更为敏锐的信息筛选、更为灵活的现场把控,才能聚焦问题、层层推进,促进认识深化。第三是教学媒体的高效能。不管是授课教师自己制作,还是选用网络资源,教学媒体在内容上对学习重点难点的讲解、演示等必须优于现行教材,在技术上保证易操作、有反馈。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这种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如单纯的课堂教学,如果不顾现实条件,很容易陷入“翻转课堂”形式化的误区,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目前一些学校进行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以短时期、单科目实验性教学为主,不能排除“实验性”给师生带来的“社会助长”效应;有的学校用“快班”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实验,其结果不具备广泛的推论性;有的学校占用了学生在校的自习与晚自习时间进行“在校翻转”,增加了学生的时间负荷,违背翻转课堂的初衷。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教学科目多、强度大,学生自学与自控能力普遍欠缺,网络课程资源不尽人意,翻转课堂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使师生应接不暇,嚼多不烂。

我国的翻转课堂是由教育信息化推动、在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这种变革的成败与否不单单由数字化技术水平决定,更多地是取决于是否尊重了基本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顺应了数字化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发展性、目的性、适切性、变革性”原则[10]。

应该清醒地看到,实现翻转课堂的条件目前尚未成熟,需要在充分的适应性评估和效率评估基础上,理性谨慎对待。

五、教育新生态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三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更多、更新颖的教育资源、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式一定还会出现。如果把教育领域比作一个巨大的秀场,那么借力于“互联网+”,在传统教育的“校园秀场”外,“网络秀场”蓬勃发展,“校园”与“网络”教育的互动还有望形成更值得期待的“校-网创生秀场”。 因此,要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新引擎,必须发挥“校园秀场”和“网络秀场”的各自优势,并在融合共赢上多下功夫。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以开放姿态面对“互联网+”,借由网络引擎注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稳固价值坚守,警惕“技术至上”和“行政律令至上”,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不能无视现实条件。课堂教学的开放与坚守,都应服务于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汪滢.微课的内涵 、特征与适用领域――基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其征文的分析[J].课程・ 教材・教法,2014,(7).

[2]张福涛.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翻转课堂”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3]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评论,2014,(6).

[4]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

[5]范蔚.课堂教学的功能定位及其有效性判定[J].今日教育,2013,(2).

[6]约翰・巴格利.反思MOOC热潮[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7]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8]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

第4篇

美术一词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欧洲,是一种具有可视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属于典型的视觉艺术。美术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及绘画技能,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1]。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美术学习不仅是绘画技能的训练,更是文化的学习,是美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既能够使学生绘画技能得到强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美术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更是艺术家们才能与智慧及美学观念的展现,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美术教学能够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听障学生听力存在缺陷,无法倾听和享受音乐,他们只能依靠眼睛去认识和感受美,所以美术教学在听障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特教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听障学生是一群不幸的孩子,教师应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积极发挥美术教学职能,通过美术教学丰富听障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听障学生人格塑造打下基础,促进其脑功能的开发,主动发掘他们的艺术天赋及潜能,使他们的人生能够更加多姿多彩[2]。但是,当前我国听障学生美术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仍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仅把美术教学当成知识传递的过程,缺少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完全没有发挥出美术教学中的深层次教育意义。在教学中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仅是在模仿教师,热情并不高,并没有达成美术教学目标。创新改革特教美术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互联网技术同特教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

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应针对当前教学中的不足,采取相应措施,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动挖掘学生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合理确定美术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融入互联网技术,构建起一个信息化的美术课堂。实践证明互联网技术在特教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有效性。由于听障学生存在听力障碍,所以传统教育方式并不适用,通过互联网技术中的多媒体视频功能,课堂上便可通过图像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将更加直观,这更符合听障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认知特点。并且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聊天软件和每一名学生建立沟通。普通教学模式下实际上教师并没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到每一名学生,借助这些聊天软件,学生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有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辅导[3]。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功能,学生可把自己的作品传输给教师,还可利用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同学间相互共享,这更有利于学生们相互进步,相互学习,并且这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的产生。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都会付出大于平时几倍的努力,产生兴趣后学生便会自主探索美术知识,养成自习的好习惯。另外,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媒体技术,课堂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听障学生对画面比较敏感,这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好奇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气氛往往死气沉沉,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互联网教学环境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美术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下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艺术潜能的开发。但想要通过互联网展开教学,必须严格控制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加强引导和监督,虽然互联网给教学带来了便利,提供了更多教学元素。但实际上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特殊性,使得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极有可能对听障学生的心理和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加强监督和控制是互联网技术融入特教美术教学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下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开展的成败。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专业的美术技能和过硬信息化知识,同时还要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够取得听障学生的信任。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自我提升,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自身职能得到最大发挥。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翻转课堂;SPOC

作者简介:陈丽婷(1979-),女,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浙江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编号:2014C35035),主持人:陈丽婷;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校企协同共建技术技能积累平台机制研究”(编号:2015C35043),主持人:卢志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0-0070-07

一、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闯入人们的视野,犹如一阵春风吹进原本死水微澜的高等教育。《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MOOCs元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各大平台的MOOC课程总数多达上万门,有些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在线学习人数达到十几万,一时间,关于MOOCs对于传统实体大学冲击的讨论不绝于耳,甚至出现了“大学末日”的预言。以MOOCs典型代表的互联网+课堂的新型教学形态正在给高等教育带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一)互联网时代学生与学习的变化

1.学生的变化。现阶段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擅长互联网技术,习惯使用互联网作为工具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首先,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多元化,上课不是唯一途径,互联网的大数据资源和种类繁多的终端设备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知识。第二,很多学生大多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习惯阅读长篇文字,喜欢图像和视听的刺激,视频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第三,随着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和碎片化,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短暂,不习惯长久坐着听讲,更喜欢参与互动、交流研讨的学习方式。第四,很多学生在知识接收的过程中喜欢一心多用,热衷移动产品,更容易接受并L试新鲜事物。

2.学习的变化。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信息随手可得且免费;学习工具多样、实时且移动;学习环境不再局限于教室与实体课堂,而是走向网络;学习场所可以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社群与课堂;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专业限制,兴趣主导,内容多且跨界;学习对象不仅拘泥于学生,学校老师、网络教师、管理人员、产业人员等构成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共同体。

(二)传统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1.教学效率低、师生体验差。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往往事陪功半,让师生都倍感疲惫。现在的很多高校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常常感到工作压力大、成就感差,易产生倦怠感。据麦克思数据公司抽样调研统计,目前高校有73.25%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课堂教学,63.29%教师常在工作一天后感到筋疲力尽,46.50%教师常有“孺子不可教也”之感。对学生而言,在大部分传统的讲授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讲,课堂互动较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潜力没有得到激发,丧失学习兴趣。数据显示,只有37.7%同学在课外每周会将14小时以上时间用在学习上(除上课外),经常去上自习同学不足40%,接近50%同学认为课程不能激励学习或说不清,79.4%同学很少在课内课外与教师讨论。传统课堂带来了诸多现实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老师的教就等于学生的学吗?

2.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依靠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停留在“理解+记忆”的浅层次学习,缺乏问题分析和思辨能力。《The Engineer of 2020》中提出,当代大学人才培养应该具备包括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领导力、伦理道德与专业精神、适应变化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在内的创新能力。如何构建起“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价值塑造”四维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现实需求[1]。

(三)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学习金字塔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见图1所示)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2]。

学习金字塔理论从新的角度描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揭示了从简单的照本宣科灌输式学习,到多种感官参与的深入体验式学习给学习者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改变。从图1反映出来各种方法在学习效率方面的巨大差异,启示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出调整甚至改变。以往的学生“学”的成分中主要由教师引导,被动学习,而学习金字塔理论则启示学生应主动学,要通过动手、动脑、互动沟通来参与学习。学生只有主动掌握知识,在做中学,才可以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进一步转化[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通过更多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进入深层次学习,获得课堂有效性。通常有效性课堂需要遵循七个原则:①鼓励师生沟通和交流;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③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④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并反馈;⑤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多花时间;⑥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⑦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2.用什么来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关键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新范式,如表1所示:

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实践

下面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从满足产业需求、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出发,立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强化通识教育、规范实践教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学生选择权,提出适合学生专业发展的弹性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意见。建立集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第二课堂重在素质养成与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的课程类别,重点打造“公民素质+通用技能”的通识课程体系。并引入优质MOOC课程资源,加强数字化教学,建立专业、学生可选择的菜单式课程体系,确保选修课不低于40%、实践课不低于50%。具体课程基本结构如表2:

1.通识课程模块。为了加强学生良好素质培养,以“公民素质+通用技能”为原则,将通识课划分为思政类、体育健康类、创业创新指导类、外语类、科技素养类、人文艺术类、升学类等7类课程模块[4]。除了国家要求的必修课程20个学分外,要求学生在这些模块中至少进行自由选课,总学分不低于40分。这七类课程都有学校购买的近200门的MOOC资源作为支撑。详见表3。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为了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在专业建设方面,重视专业群发展。专业群内多个专业开设相同专业基础课时,要统一课程标准、统一课时、集体备课,并实行教考分离,一般专业基础课门数设定在2-4门。

3.专业课程模块。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多元化和梯次化,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实行的分方向分层次教学。根据专业对应的核心职业岗位,开设3-5门专业核心课作为必修课。另外根据专业的拓展职业领域通过设置专业选修课实施分方向分层次教学。

4.辅修课程模块。以“专业+改革”应对“互联网+”,大力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建立跨专业交叉培养的复合式专业人才,实现“主干专业+拓展专业”的有机融合。设计构建大类专业(专业群)课程+主干专业课程+拓展专业课程组+任选课程组+基本技能的开放、动态、柔性的课程框架结构[5]。主干专业主要是对应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拓展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多元需求和职业迁移能力。一般辅修课要求学生完成6-8个学分的学习。学校层面设置了会计类、电子商务类、设计类课程包供学生辅修,二级学院层面设置了菜单式辅修课程包,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例如,汽车制造+汽车营销、工业设计+建筑装潢、电子商务+物流等等。

5.第二课堂模块。为了适应大W生创业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设置第二课,为必修课,采用认定制。学生可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创业大赛、学科技能竞赛与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文学作品、设计作品,获得发明专利,参加课外自主实验、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获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外的各类资格证书、高级工证书等多种途径获得学分。另外,将MOOC学习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学生可以拿与专业课程相关的MOOC证书换取相应学分。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改革实践

制定学校层面的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以课程为基础,着力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培育和遴选一批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过程规范、教师教学艺术高超、受到广大学生欢迎的示范课堂,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养成。开展“5+1”(五类优质课程建设+一批教改项目)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建设,并给予建设经费资助,使小班教学学时占学期总学时、分层分类教学课程占当期课程总数比例均达到40%以上。

1.五类优质课程建设。(1)优质平台课程:重点围绕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教学资源的体系化、完全教考分离和课堂教学改革,培育和建设辐射面广的专业群内平台课程。(2)优质实训课程:围绕规范实训教学组织,推行学生操行评定,提升实训课程教学效果,遴选与培育“既重素养、又重管理”优质实训(实战)课程。(3)优质微课: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风采、互动活动等方面,培育与建设示范微课,并组织校级微课竞赛。(4)优质资源共享课:购置网络学习平台,以省、校级精品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为基础,重点培育与转型校级优质资源共享课,实施SPOC教学。(5)优质创新课堂课程:重点探索行动导向教学、分层分类教学、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课堂重建等教学方法创新,通过试点实践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课堂课程。

2.课堂教改项目建设。(1)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一般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重点围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理念革新、提高课堂有效性等展开的实证研究。(2)重大委托或招标课题。重点围绕学分制及培养方案优化、校企利益共同体、教学评价改革、教学基层组织建设、通识教育及教学创新、现代学徒制等领域,设立专项招标课题,一个课题由2个以上的课题组同时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推动实践和应用,并作为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项目。

3.推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混合教学是互联网+课堂的最佳实践。在混合教学中,摒弃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授课方式,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鼓励老师采用更多的以启发、研讨、互动、交流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学校在基础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大力推行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联动,促进自主学习,激活课堂气氛。要求“课上”与“线上”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建设同步并深度融合,并制定翻转课堂建设要求,如表4所示。

(1)SPOC翻转教学实践。从SPOC的全称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字面理解,SPOC并不是大规模和完全对外开放的,而是Small与Massive的(即小规模和限制性),它并不为所有人服务,是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课程模式SPOC是混合学习视角下对MOOC的一种创新,它的在线学习的实现仍以MOOC平台为依托,而MOOC平台上对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和及时反馈等功能,能够为师生创建更加优越的教学环境[6]。

学校针对公选课开课不足量的现状,鼓励公选课尤其是人文艺术类课程的老师,以现有的国内外知名MOOC平台(coursera、ewant、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平台)课程为资源,实施SPOC教学。通常教师和学生一起线上学习平台MOOC,一起线上或线下研讨课程内容,教师主要承担线下课程助教的角色,职责是督促学生进行网络视频学习和定期组织线下的课程研讨。实施SPOC的教师每周一次课,主要是组织下线讨论,根据一周的MOOC学习情况,通过浏览学生线上的课程学习进度,督促课程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每周回收学生在MOOC平台上提交的作业,指导学生课业,最终完成MOOC平台学习,获得MOOC证书(电子证书)的学生算课程修学完成,给予相应的学分。以《经典国学》公选课为例,其学时和考核评价安排如图2所示:

(2)微课翻转教学实践。高职的学生大多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习惯阅读长篇文字,不喜欢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喜欢图像和视听的刺激,喜欢与同伴交流分享的学习体验。因此针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学校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试点先行一批青年教师利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结合自己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并制作出课程的系列微课,并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微课翻转课堂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系统,有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工作量是巨大。其实施过程大致分为可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是一个师生不断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课前,教师需要通过录制微课讲授课程的内容,微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主要讲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线进行课程学习。除了微课,教师还需设计导学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微课内容,设计导学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八个问题:

{1}要锁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3}要让学生联系“先验知识”;

{4}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单”;

{5}要鼓励小组合作、同伴学习;

{6}要有竞争机制、激励学生;

{7}要始终围绕核心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8}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前导学效果,参考以上八方面的问题因素设计微课,并且让学生在学习完微课后提出1-2个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中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进行问题的交流。

课中,就是我们传统课堂的上课时间。但课程安排发生了重大改变,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授课方式,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整个课堂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探究学习方式,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个别化问题进行指导和答疑[7]。

课后,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做一些总结工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化的单元训练,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课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目的是查漏补缺,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三、课堂教学创新保障机制建设

(一)构建支持服务体系

教师是课堂创新的主体,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如何让教师快速进入角色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是当下学校管理者应重点思考的问题。信息化教学对许多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的教学方式,还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学校没有足够合理的激励和支持,那么课堂创新也只是一句空话。

高职院校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消极运用,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数字化资源的闲置以及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教师的信息素B依然有限,进而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自主学习方面的素养依旧贫乏[8]。所以作为学校要从政策和制度上面进行顶层设计,从前期的教学理论、技术技能培训,教学、科研工作量充抵,专项经费资助,教学环境、资源和工具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服务,构建一个教师实施课堂创新的支持服务体系,如图4所示。

(二)发挥先导带动作用

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过程中,不同教师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是很正常的,不能对教师太苛责。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创新推广理论指出:“任何一个新事物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10%-15%的创新者和早期接受者”。新课堂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该设法发现、鼓励这些本身对信息技术及应用有热情、有兴趣的10%-15%的先导群体,加大力度支持这些教师的新探索,要让这些先行教师的付出有回报,同时还要给这些愿意探索、改革的教师更多专业成长机会[9]。通过这10%-15%的教师去带动更多的教师投入到课堂创新中,让更多的师生在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的中获得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飞.让创新创业深入骨髓融入血脉[J].中国高等教育,2015(Z3):9.

[2]佘玉萍,邹金安.高校本科学生担任工科课程教学助教的探索[J].当代继续教育,2013(12):82-85.

[3]姜艳玲,徐彤.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4(7):133-138.

[4]陈向平.对高职园区实施通识教育可行性路径选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22):76-78.

[5]江建举.高职特色“主拓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4(2):65-67.

[6]陈然,杨成.SPOC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学习新模式[J].江苏开放大学学.2015(4):44-48.

[7]傅强,黄文武.计量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122-123.

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互联网与大学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探析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之后,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也会对高校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第三代互联网技术不仅将改变大学课堂教学的模式、环境、方法,而且还会对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大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更新与发展,并对现在的教学体制改革产生积极作用。

1 互联网与大学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社会,电脑、手机、移动终端(MID)与无线网络、3G技术的普及,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广度、深度比以前都要方便、快捷。很多知识甚至不需要课堂教学,学生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不少著名的门户网站,如百度、谷歌、新浪等均有提供海量知识的板块,诸如文库、问答、百科、分享等。谷歌甚至提供免费的电子书,供访问者阅读与下载。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

尽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挑战,但同时也会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转型。课堂教学可以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改变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知识传授效果。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师获取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影视、图片、电子书籍等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还可以为课堂讨论提供更多的案例来源。另外,互联网技术也改变了传统的作业、答疑、考试模式,如香港中文大学开发出了网上学习、考试系统,学生交作业、提问题,以及考试均在网上进行。该网络也集成了最新的反剽窃系统,从而杜绝了学生们的抄袭、作弊等行为。

2 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首先,对教学观念的积极影响。传统的大学教学是一种“被动”学习过程,由老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信息。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现在的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模式。老师的职责由传统的“灌输”知识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与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用“接生婆”来比喻老师,实际上就是表明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使用教师的权威“强迫”学生“被动”接受。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对互联网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与网络上的流行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语言”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灌输”的教育观念,对知识的传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师要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方式,要有更广阔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扩大自己的信息面,避免与学生之间产生信息与知识的“代沟”。

其次,对教学手段的积极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然后复习、考试。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在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流。科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且,人们一般只能记住自己所阅读内容的10%,所听到内容的20%,所看到内容的30%,所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而能记住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多媒体教学主要目的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不同感官,从而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更加深入与长久。

再次,对教材的积极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一本教材,或者有某些指定的参考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一方面因为教材毕竟是有一定的出版年限,教材里面的知识不能随时更新;另一方面则因为教材是传统的出版物,不能满足现在多媒体的阅读模式。因此,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现在大学课堂教学应该有随时更新、综合采取最新知识的多媒体“教材”,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对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更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传统的课堂之外出现了“第二课堂”。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复习。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学习小组、讨论区、群组。甚至也可以通过微博等最新的即时通讯技术来进行知识的传授。笔者曾经通过(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29页)谷歌所提供的免费邮件列表服务,向学生作业、集中讨论问题,在正式交作业打印稿之前,也会要求学生先提交文档,以方便进行抄袭或剽窃甄别。

3 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对教师的消极影响。由于互联网上有海量信息,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不再阅读经典教材或相关的参考著作,相反只是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内容,然后制作成课件,因而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免流于肤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会促使教师形成“网络依赖症”,不再阅读经典著作,也不再进图书馆阅读书籍。互联网虽然会让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对经典的把握、传统的人文修养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互联网技术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了诸多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越来越依赖课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件固然为学生所喜欢,但是,语言的表达与交流更为重要。知识需要在互动中得到传输与深化。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轻点鼠标,播放课件,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成为观看课件了,教师和学生就会成为课件的“奴隶”,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教师的发挥,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人格魅力与教学特色的形成。另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多渠道、非现场的教学方式,但是过分依赖网络,则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其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大学课堂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引导学者主动去阅读、思考。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不少学生依赖网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而没有去阅读教材或经典著作。而对学生作业或论文的消极影响更大,不少学生从网络上复制、粘贴,然后修修改改,变成自己的作业或论文,实际上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知识的获得。

4 小结

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课堂教学的全面应用,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理念等产生重大影响,并会对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论,甚至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均会产生积极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向高等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机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娴熟运用现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模式,将互联网技术恰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进教学的现代化,为高等教学体制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祗坤,张玉红,刘雪芹.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1).

第7篇

【关键词】MOOCs SPOC 微信公众教学平台 大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教学的生命线。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网络快速普及,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标配,网络已经成为每位大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理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课堂上冲击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制止,如要求学生课上将手机关机,将手机统一交到课堂前面等,但收效甚微。二是在课下,手机几乎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教学楼里、食堂里,一手拿着充电宝一手拿着手机的学生随处可见;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学业荒废而不能毕业。总而言之,大学生被互联网带离大学理论课堂的现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常态,课堂教学效果出现滑坡。

大学生注意力为什么会脱x大学课堂教学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理论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忽视或者拒绝接受新的教学技术,致使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暴露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实践性差。一般来说,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理论课程包含很多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如果找不到形象的案例,学生就不能亲自操作实践,因此容易导致课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相应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产生困难,从而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互联网则更注重使用者的参与程度。

第二,趣味性差。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钻研的主要动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但是,大学理论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变化,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互联网则更注重激发使用者的兴趣。

第三,自主性差。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让学生自行构思学习方案,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传统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表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参与;学生之间缺少观点的碰撞,思维被禁锢了。互联网则赋予使用者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

第四,开放性差。开放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属于封闭式教学,学校为了保持本校的教学模式和特点,较少引入其他院校相关的教学资源。这对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利的。互联网对使用者没有时间、空间和规模的限制,是开放的。

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大学理论课堂教学方式比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范式。根据互联网技术与大学课堂教学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划分,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分别为MOOC、SPOC和微信移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MOOCs

MOOCs译作“慕课”,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将课程视频、课程数据采集与分析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社交功能的知识传递平台。2012年被称为“MOOCs元年”。从此,MOOCs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Udacity,Coursera,edX等多个MOOCs平台被美国顶尖级大学及其教授创建出来;随后,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盟牵头在欧盟的11个国家发起“泛欧MOOC计划”;在中国,清华大学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向全球提供中文在线课程。MOOCs受到世界各国高校的重视,说明MOOCs代表一种新型的教学范式。

MOOCs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开放式在线学习是促进MOOCs快速发展的前提。开放式在线学习最大限度地强调了人类应该共同创造并免费共享知识,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学习的愿望。

其次,学习者规模上无限制是推动MOOCs快速发展的外部动力。在MOOCs平台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在人数上没有限制,甚至各个MOOCs平台都希望在自己的平台上注册学习的人数越多越好。

再次,优质的微课资源是MOOCs平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各个MOOCs平台纷纷以各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核心,组建专业团队,将专家的授课制作成5~15分钟的视频微课,放在平台供学习者学习,直接接受最前沿、最权威的讲解。事实说明,权威专家的视频微课成功吸引着大量学习者参与其中。

当然,MOOCs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真正完成学习任务者的人数太少。由于MOOCs开放式学习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没有限制,所以尽管MOOCs平台上成功注册的学习者人数众多,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的学习者知识基础较差,致使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的人数非常少。此外,建设和维护MOOCs平台的成本非常高,创建和维护MOOCs平台,需要支付教师薪酬、课程制作和平台使用等高昂费用,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教育,使得大学也难以为继MOOCs的长期稳定运行等。

(二)SPOC

为了克服MOOCs的局限性,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学、邦克山社区学院、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高校纷纷利用SPOC改革MOOCs教学模式。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是实现MOOCs与传统教学实地衔接的发展,是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实施基于MOOCs资源改变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大致有以下两类:

首先,针对大学校园课堂,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是,以MOOCs的讲座视频(或同时采用其在线评价等功能)为基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其基本做法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把MOOCs视频材料作为课下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具体解决那些还没有被消化的知识点。这种方式也被称为线上线下(O2O)混合教学模式。

其次,针对纯粹在线学习的学习者,SPOC课程设置学习者的申请条件,并设定参加学习的人数规模。SPOC课程要求在线学习者必须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应参与在线讨论,并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等任务,通过者将获得课程完成证书;否则,只能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相应在线课程。

SPOC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让教师更多地回归到课堂上,在小型在线课程上,教师成为真正的课堂主导者。对学生来说,SPOC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目的性,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完整、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显著地提高了他们课程的完成率。

(三)微信公众移动教学模式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微信软件、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社交新方式。微信支持Android、IOS、Windows、Black Berry等操作系统手机,基于微信的平台无须再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单独开发客户端程序,降低了开发难度。

通过微信与学习空间的底层对接,学习者在微信中打开学习平台,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及登录,无须输入用户名、密码,缩短了接入时间,符合碎片化学习的快速接入需求。微信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使得学生无须额外安装软件,无须学习新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些都是高等院校教师将微信平台建设成为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新型教学平台的重要优势。

目前关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课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语言学习类的公众平台,如“follow me app”公众平台就是通过美剧让学习者进行英语的学习。其次为学科教学类的公众平台,如面向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公众平台。另外,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还应用在其他领域的培训中,如音乐、金融知识、公务员辅导、职场技能等。

现在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基本普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鲜有高等院校将微信公众平台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结论

科学技术快速进入并改变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展趋势。技术对教育的最大作用应该是让学生沉浸于一种技术中介的环境,利用技术却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从而专注于“学习”而非“技术”本身。虽然目前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MOOCs教学模式能否全面取代大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从各国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在大学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广。也就是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理论课程教学,首先,任课教师和大学应重新认识互联网普及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机遇,把互联网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涵挖掘和外延拓展的新手段,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求知欲。其次,针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特点,利用MOOCs平台的数字教学资源优势、SPOC平台适合小规模学生教学功能、适当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学生普遍使用的特点,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机制,保证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真正将大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课堂内外结合在一起。再次,大学教学要改革“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任课教师真正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01):3-7.

[2]张文锦.课内外一体化,构建创新教育新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9-12,17.

[3]王朋娇.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A大学教育研究,2014,35(01):85-93.

[5]刘淼,李彦蓉.翻转课堂在工科专业课中的教学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198-199.

[6]孟凡丽,陈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9-25.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为大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途径,可以让知识呈现得更加直观、生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要切实予以重视,将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一、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当前,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已经非常普及,校园网络日益完善,让大学生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例如,百度、谷歌、新浪等门户网站,都设置有文库、问答、百科、分享等知识板块;学生可以利用免费电子书,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阅读和下载;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利用各N网络搜索引擎进行解决,并能够在互联网上观看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视频,等等,这些为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快课堂教学的转型步伐,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强知识传授的效果。同时,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如图片、影视、电子书籍等教学素材,还可以使用网上学习、考试系统,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完成作业、提出问题或考试。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1.主动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大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还提升了教学效率。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利用各种有趣的形式为学生传达知识,如进行游戏、问答、小型戏剧、参观、情景再现以及案例分析等。教师只有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人文修养,才能适应互联网,防止与学生产生信息、知识上的“代沟”。

2.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模式更加先进,在传统课堂之外,还出现了“第二课堂”,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复习。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建立学习小组、讨论区和群组等,或者利用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技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谷歌提供的免费邮件列表服务,将集中讨论的问题给学生,并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获取与鉴别学习资源的方法,使其正确运用学习工具,并合理制订学习计划。

3.开展研究性学习

互联网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变成可能,其含有丰富的学习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所有需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多个课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并开展研究。教师应规定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调查研究、材料收集、编写分析报告等任务,同时以成果演示的方法进行总结,并使用PowerPoint文件。由于学生很少写调查报告,所以刚开始时觉得很难,但是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并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最后基本上都可以完成任务。

4.讲解时要详细

从现阶段大学课堂教学来说,大部分教师主要通过PPT将讲课内容展示出来,这与传统板书形式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教师在利用PPT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放缓讲课速度,便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和消化知识。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通俗易懂的内容,学生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获得解释,如百度搜索等,而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互联网上的答案不统一,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也让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发生了改变。高校要利用好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对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进行创新,保证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度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互联网+传统教育”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互联网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显著效果。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缺乏学习的热情。而借助互联网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教师可以用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的形式来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比如,微动画、图片展、视频音频等形式。这些呈现教学内容的方法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可以把原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知识转化为更直观生动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良好的活跃课堂气氛作用。

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拓展很多的课外知识,这些课外知识的补充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对于语文教材上的文章作者生平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后人对文章的深入评析等。这些课外知识的拓展都是教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可以简化了。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语文老师课堂上要进行拓展的课外知识也能很容易从网上获得,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自己到网上把这些知识大致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够节省很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3.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之后,我国教育部门对广大教育者提出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高分低能”人才成为过去式。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也逐渐成为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和自主学习的最佳选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想知道的一切知识。所以,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互联网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借助互联网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非常单一,而且教学效率比较低,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利用率也不高。教师通常会感觉教学压力比较大,因为不仅仅是上课的几十分钟要全力以赴地传授知识,在上课之前教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充分的备课。互联网融入教育领域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备课工作、部分教学工作都能够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微课来给学生讲解教学重难点,这样使教学重点更突出,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

2.借助情景式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 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课程刚开始的导入环节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在上课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老师的教学内容上。只有在课堂一开始导入环节的内容对学生有足够吸引力,他们才能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把注意力放到教学内容上来。为了使课堂导入环节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设计一些比较新颖有创意的教学情景,课堂一开始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当教师讲解《七律・》时,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时期的背景图片、途中的小故事、短片等信息资源,在课程的开始阶段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更有时代感。在播放图片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音频文件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文章朗读。

3.借助互联网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来源于书本和教师讲授,但是有了互联网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丰富了。老师可以在网上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学生可以从网络上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互联网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英语 手机APP 新模式

一、引言

基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总结了教学硬件设备的发展后,结合网络发展的最新动态,论述了移动学习的概念特征、可行性、优势及其不足,提出了智能手机 APP 和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搭建了宽厚的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智能手机因可以安装各类应用软件(APPLICATION,简称APP),在可拓展性方面完胜传统手机;各类丰富的 APP 软件,也使得智能手机在辅助教学领域功能和电脑已基本无异;在移动性方面,智能手机的便携性相对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优势是不言自明的;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过去大规模建设的外语语音教室和网络教室将不再流行,这也为国家节省大笔的设施设备支出。智能手机的智能化和便携性,结合丰富的 APP 软件资源,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目前,在各类英语学习资源中,单词类 APP 最为火爆,百词斩,开心词场等下载量超过千万。得益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口语类 APP 则在近两年异军突起,其中,英语流利说和多说英语目前最为流行的口语类 APP,它们的异军突起也表明了学习者对于提高口语的迫切愿望。

二、开发利用移动学习平台

1.利用微信平台。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式的增长,带给移动学习新的契机与体验,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中,随时随地获取与处理信息的需求。在数字化移动学习的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型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崛起,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用户入口之一。构建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环境多数大学以互联网为支撑进行教学,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有很多问题:计算机的空间需求大,硬件老化快;而教师需要计算机才能整合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则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自主学习,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所以开发学习平台很有必要。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是一种免费的通信应用,并迅速成为了大众化的交际工具。据调查,有 89%的学生使用微信,并且乐于从微信获取英语资料。微信中的英语学习平台有三个优点:投入少、易操作。只需要在学校覆盖无线网络即可,无须其他设备。及时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及时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多样化的资源分享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通过订阅号实现信息的定制化服务。老师推荐有利于英语学习的信息平台如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英语、英语风等要求学生订阅。订阅后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该公众账号的信息平台收取相关的信息内容并学习。加入微信群组学习。教师将课堂上的讲义和课外的学习资料通过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发送给学生,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这些相关内容。此外,微信语音信息是微信提供的一个方便的通信手段,学生能直接用语音向老师进行提问或咨询,老师也能快速的用语音回答,便于师生间及时通讯交流。公众号作为微信的主要服务内容,受到近80%微信用户的关注,其平台化功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应用开发方式。同时,微信也榻逃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应用创新空间,新型的平台支持使学习系统开发更加便捷高效。

2.移动应用软件有很多移动应用软件可供选择。如“外研随身学”App 是为大学生全新设计研发的一款听课文、看视频、学单词的手机应用,“乐背单词”App 是帮助背单词的手机应用。通过任何移动设备均可获取在线作业的提交、打分和反馈系统。学生们采用云存储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提交他们的作业。教师利用该系统自动对每位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并反馈。

3.建立基于校园网的移动学习平台现在,很多高校实现了校园 WIFI 免费全覆盖。建立基于校园网的移动学习平台,在平台上投放慕课、微课等学习资源和试题库,建立自主学习系统和自主学习监控系统等,便于学生在线学习、做练习、互动讨论、参加测试、了解学习效果,便于教师监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安排等。

三、结束语

第11篇

一、运用互联网,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由于课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经验类知识没有积累,眼界不够宽,导致对于很多常识没有概念。互联网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运用互联网,创建学生自留作业,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背诵抄写,让学生积累感兴趣的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不但增加了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更提高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能够热情积极地主动学习,学习成果自然会比预期要求令人满意。

二、运用互联网,创设课堂真实情境,寓情于景,引起共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本上的很多课题与真实生活有一定差距,传统教学的照本宣科使得课堂变得呆板、乏味,难以理解。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而基础的学科,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巧必须想方设法把课讲活,让学生们把知识活学活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情景教学就是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兴趣的工具。综合运用互联网及课件等工具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领略三峡风光,莲花清丽,甚至战争惨烈,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文章情感,真正做到寓情于景,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互联网,针对典型例题,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往往不能理清思路,这就造成学生在回答典型例题时毫无头绪。利用互联网建立交流论坛,为学生提供网络上的多类型优秀文学素材,引导师生共同探究,提高学生鉴赏和领悟文学著作的能力,从而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与能力。

四、运用互联网,抓住教学重难点,加强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每完成一个单元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经常会发现,在指导学生完成单元试卷和综合性复习题时,课外阅读常常是学生解答问题、教师讲解问题的难点。对于课外的阅读段落,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相对匮乏,更希望老师讲解得清楚明白。互联网的兴起与在教学上的应用就极大程度地帮助教育者解决了课外阅读难懂难讲,缺乏详细知识背景等资料的问题。在网络阅读中,传统过程中的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等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而网络阅读有着一套方法。在学生理解分析练习题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在网上查找到的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而又比较难懂的阅读段落的讲解或有关资料,制作课件,从网上下载与阅读情景相关的图片,配合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进行讲解,既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帮助师生双方共同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领悟与理解,真正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动性、丰富性和形象性。

第1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延伸,教育改革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快捷的方式、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等都成为新的教学教育方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将当今人类科技的先进成果应用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对于翻转课堂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国内外教育界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

1.突出课程要点的教学短视频

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一般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根据课程要点的数量,制作多个要点突出的教学视频,每个教学视频突出一个教学要点,针对该要点进行详细讲解。

2.将学习过程分解为“自学习”和“互动学习”两个过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首先为“自学习”模式,学生先根据教学视频的内容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消化、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互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解决“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3.对学习的全过程控制及效果检验机制

在“互动学习”讨论之后,学生在“自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再次对教学视频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翻转课堂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翻转课堂必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融入我国的教育环境。

1.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要求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适合我国学生的学习特点翻转课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较高,西方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个性培养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自我培养能力较强的学生更适合在自主学习阶段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在互助学习讨论阶段,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与周围同学进行深入探讨。我国的翻转课堂教育实践必须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在课程内容上的差异化观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等。多媒体教学视频制作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内容丰富的高品质教学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翻转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其次,教师必须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教育方法,必须先在思想上完成翻转。教师的角色由授课转为引导,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完成由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变。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心得在合作探讨与交流中解决与检验。

3.翻转课堂对信息化基础条件要求较高,软硬件条件有待升级,资源有待整合

近些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样化教育平台不断建立,信息化教育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翻转课堂的实施要有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但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相对较少,教学资源碎片化问题严重。部分学生由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或家庭原因无法通过信息化平台学习相关课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加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力度,降低分享教育资源的成本,是发展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必然要求。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教育模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教育教学体系,是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

既要发挥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新特点,又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完成学习主体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育的主、客体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教师的合理引导形成良性的共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利用翻转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进行融入式的新型课堂教育。

2.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等深层次领域进行深刻改革

第13篇

一、翻转课堂概述

“先学”在应用过程中,并不是指学生单纯的对知识内容进行阅读即可,而是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学习目标以后,引导学生呆着问题的进行阅读和预习,从而在仔细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先学”的程度进行检验,并以激励的方式引导其继续努力;“后教”在这里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具有本质的区别,这里指的是学生自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通过合作、交流和探索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适当的给予引导,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和答案。近年来,我国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顺畅,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生活化教学模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将学生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翻转课堂,促使教学过程中,不再以课堂维护组,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开展课堂。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程教学,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交流。通过教学,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作业和预习内容,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没有课堂压抑气氛的限制,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对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

2.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录屏软件、手写板等来制作微课,针对学生日常英语学习中掌握不牢固以及教学重点内容,制作相关系列微课,并通过平台观看、U盘拷贝等方式提供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复习、笔记制作等多个过程中,可以随时查找相关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本文以This is me!一课为例,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探讨。

1.学习目标的确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微课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单。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过程中,包含问候语、年龄等内容。因此第一个微视频包含各种问候语,如:Good morning/ afternoon/evening, Hello!等。结合图片,通过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使用。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充分应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叛逆期,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监督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当遇到难以理解以及教学重点过程中,将视频提供给学生,促使其明确自己可以在视频中找到答案。在自主探究、观看微课的过程中,通过记录单进行记录,并在复习时拥有充足的资料。

在以上一系列自主学习以后,教师在微课视频中设置自我检测板块,对学生学到内容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掌握程度。

第14篇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78-02

1 概述

课堂是教师教学与学生习得知识的场所,课堂就像一个大舞台,是教师展示自我教学的平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而今的中高职课堂,可谓“惨不忍睹”,特别是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课堂,场面更是令人堪忧。面是对计算机类游戏、手机、上网等的影响,课堂教学更是举步维艰。如何去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从多方面着手,从学生的管理,教师的修养,以及教学手段的采用来提高当前教学课堂的质量,所以需要我们改变思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我们必须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改变现有的状况[1].

2 课堂教学多样化研究产生的原因

马化腾指出“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那么教育的发展更离不开网络的运用,作为与网络有最大关系的计算机专业,无可厚非的显示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重要性。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加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影响很大;加娱乐产生网络游戏;加零售产生电子商务,已经很大。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有机结合相应地诞生了新的专业,如电子商务专业。

另外,在慕课、微课的冲击下,世界大学城平台的带动下,课程变革引发的攒动也是不可磨灭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我们现有众多的口味,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焕然一新,争当教育的先行者,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信息化技术的大量推进,促使我们必须要改革,但是原有的根本性的知识是无法被取缔的,我们只有掺杂多样化的信息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充满生机。

比如,当前手机的影响力,在教育可以堪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在大部分的课堂一片死水,学生手里抓着的不是书本而是手机,手机几乎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就连运动场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无法抵挡住手机的诱惑。

3 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我们再也无法屏住呼吸,面对课堂,我们该何去何从,需要从长计议。首先,从学生的生源说起,学计算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是感觉比较轻松的,身体有一小点点缺陷也无大碍,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学,学计算机不像学模具那样打铁那样辛苦,也不像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计管理需要良好的自我形象,更不像学汽车、建筑学那样能吃苦耐劳、力量大,选择计算机,你只要有一双手就可以实现。在家长的心目中,学生他喜欢电脑,这个专业队他可能比较适合。所以,一般职业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最调皮、最难管的,加上手机、游戏的冲击,课堂教学等于又多了一层枷锁,若是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应付,出现的情景可以预想得到。如果我们能“化悲痛为力量”,开辟一条新的教学途径,或许我们能重新回到原有的轨道上,唤醒那些沉迷于手机中的学生。

4 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形式

针对计算机类学生存在的问题,仔细思考应对策略,学生管理是第一位,这涉及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毕竟中高职类的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有待加强,课堂教学有序的进行,首要必须保证的是学生在教师或上课地点,才能保证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之所以学生对课堂不感冒,与学生自身有很大关系之外,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别具一格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必需的,比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的运用。

4.1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然后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2]。翻转课堂变换了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把以前的“教师主体,学生配合”变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形式。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大多数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比如像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都是翻转课堂的实例。对于计算机类课程,可以

充分地运用计算机这一载体,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

4.2 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地利用手机这一工具,课堂上可以将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传授,而课堂练习或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微课来回顾和强化所学知识,这样可以“变废为宝”,将手机充分利用,又可以进行知识巩固。

4.3 慕课教学模式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它以学生规模"巨型化"、学生身份的"多元化"和教学模式的"人本化"设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MOOCs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3]。慕课,可以系统地学习一门课堂,充分的运用网络上的资料来进行课程学习。

4.4 趣味互动式教学模式

趣味互动式是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有机集合,强调课堂的兴趣,利用课堂的不利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来学习,将学生上网变化网上查找资料,将手机变为学习的工具,充分体现了学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5 结论

当前的计算机课堂教学,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料(即互联网+),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只有充分调动多方面的资源,将不利因素转为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走入课堂,爱上课堂”,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 战勇.提高课堂教学效应的路径探讨[J].学术问题研究,2007(1).

第15篇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互联网的运用,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多的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和音频资源等,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1 利用互联网构建学习情境

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语言学习环境,在进行英语学习时经常会感觉到厌倦。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和背诵单词比较枯燥,因此在进行单词学习时表现得比较被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构建相应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亲切感,进而使整体学习更加流畅。在讲授单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相应影视剧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在相应情境中进行记忆,进而对单词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刻的印象。

例如 :学生在学习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 Unit 1 My NameIs Gina 这一课时,会学习到“ friend ”这个单词,这个词在拼写上比较复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美国电视情景喜剧《 Friends 》中的片段,这是一部和朋友相关的作品,在观看时,学生会认识到“ friend ”的相关发音和具体用法,并且让学生了解这一单词可以运用在怎样的情境中。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学生实施口语训练。口语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中的弱项,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环境。教师可以在网上为学生组织口语训练内容,学生在进行训练时,互联网程序能够将学生存在的问题直接标记出来,并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 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使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比较被动。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发挥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主动习得英语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觉利用互联网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查找资料和资源,并且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及时向教师请教。

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调动,能够降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抵触情绪,使他们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 Unit 11 HowWas Your School Trip? 这一单元主要是讲授一般过去时的用法。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并且与一般现在时进行对比。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在自主查找资料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之间的不同,首先是含义上的不同,其次是用法和结构上的不同。一般现在时用于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表示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在时间、条件等状语从句中表示将来 ;一般过去时表示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发生,也可以表示过去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学生在查找资料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和教师展开交流沟通,进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 利用互联网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而使资源的使用能够和实际发展需要相符合。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提升课堂参与度,并且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 Unit 1 WhereDid You Go On Vacation? 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中为学生讲授教材中的主要知识以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城市并向学生推荐,建立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大纲中要求的内容,也能拓展和丰富自身英语知识储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Good Learners? 这一单元时,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特殊疑问词“ how ”的具体使用方法时,可以为学生查找这个词不同用法例子,并用比较简单的语句呈现。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更多学习方法。

4 利用互联网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教师运用互联网,能够将知识以图片、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空限制。形象生动的知识讲授状态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知识,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介词短语虽然是比较细小的知识点,但也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在讲授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以“ in ”和“ on ”的使用教学为例,这两个单词的使用一直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内容。“长”在树上的东西需要用介词 on ,而不属于树的一部分,但是停在树上的东西要用 in 。在讲授相关例子时,教师可以运用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相关内容产生比较形象的认识,在今后遇到类似内容时,会联想到教师举例时使用的图片,进而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5 利用互联网加强师生互动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原本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氛围,使整体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扮演教师角色,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设计,并且将其录制成小视频。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且明确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共同完成课件内容。而在课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录制的视频内容展示出来,多个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教师要指出学生视频中的优缺点。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得到加强,学生也能改进自身的问题,进而不断优化学习效果。

6 结语

总之,互联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综合讲授英语学习内容,或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其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开祥娟.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创新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