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观察力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还能充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的运算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空间想象性。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学生针对数学问题的特性,经过观察比较能够得出引申的层次概括,最后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学生数学观察能力提高的体现。只有学生对数学问题不断的观察和摸索,才能逐渐形成灵活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有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完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具体的实践应用能力。教育制度改革后,关于数学的学习也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学生应紧紧围绕数学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学生的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作用也非常明显。以前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课堂的主体,数学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学生并没有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去。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会失去兴趣,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充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观察兴趣。教师必须精心的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使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授课的目的也应该更加注重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应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数学观察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趣味练习等方式来完成解题方法的传授。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观察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
2.1 观察顺序的合理性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合理的观察顺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建立良好的观察氛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进行观察和比较,才能发现新问题和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观察数学问题需要渐进,所以,合理的观察顺序至关重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按照知识的渐进性为指导,同时通过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有了积极性,就会主动观察问题之间的联系,对观察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
2.2 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观察,不能盲目的无规律的观察。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只有带着目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才能针对问题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最终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而掌握观察问题的关键,提高学习效率。数学学科逻辑性非常强,因此严谨的态度是学生能够持续观察问题的前提。学生只有通过严谨的态度才能掌握知识并能通过已学知识想更高的层次上扩展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观察品质的重要性
只有学生建立有目的观察,才能实现对数学问题观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经过日积月累的锻炼,循序渐进的提升观察能力,才能最终养成善于观察的品质。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只有观察到问题规律性才能把问题分析的更加透彻。学习的效率提高了,观察品质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了。观察品质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质量。
四、结论
新时期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观察品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培养观察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探索更高层次知识的重要保证。(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1.什么是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观察能力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就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2.1 教育学生思想上明确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名人效应来教育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如: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2.2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观察的挚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生的猎奇心理较强,科学兴趣较浓。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强调观察的目的性,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有趣的生命现象,开展课外活动,进行野外考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往往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表现在生物观察中。当观察成功时,他们就兴趣盎然;反之,则兴味索然。在观察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观察获得成功,以增进他们的观察兴趣。
2.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3.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挂图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者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挂图和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3.2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生物模型和实物标本,以及幻灯、录像、教学电影、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2.4 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4.1 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指出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及解决的方法。
在学生开始观察前,教师要通过讲解,学生预习或者印发观察提纲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时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易克,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4.2 要掌握与观察有关的基本技能。
对生物现象的观察仅使用感官是不够的,往往要借助于各种观察用具和技能。因此,在进行观察前,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技能运用,这对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及培养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时,应该让他们做到:一要懂得用具的用途和性能,二要掌握规范操作,三要爱护各种观察工具。
2.4.3 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的前提。准备工作应该包括:
(1)准备实验用具和选取实验材料。
(2)做好实验准备。课前,教师一定要按实验要求亲自做一遍实验,以便了解观察内容的各个细节和观察中易出现的问题,从而上课时能正确指导学生。
(3)精心设计观察的方法和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观察内容,首先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观察和思考,然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或者教师用谈话、讲述法进行总结。
2.4.4 要加强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是在观察活动中,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的顺序要按所观察的对象来决定。一般是:先整体,后分部;先外形,后内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
(2)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观察时要随时指导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重点突出,效果显著。
(3)要勤于思维。观察是一种具有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的知觉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用生态观点去观察生物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及行为;要用结构与生理相适应的观点去观察生物的结构和生理活动;要用进化的观点去观察生物各类群的特征;要在个体-细胞-分子的水平上去观察生物个体;要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水平上观察生物界。
(4)观察要有记录。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观察现象和结果做认真的记录,并要对这些现象和结果,对观察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
2.5 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进行野外观察。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进行杂交实验、组织培养、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课外活动和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作为一个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观察能力;目的性;观察习惯;观察方法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为研究对象,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实的生物教学中,师生往往对这方面不够重视,老师布置学生观察但却疏于对学生观察的指导,致使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吞吞吐吐说不出几点。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必须进行指导。
一、教育学生思想上明确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生物就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名人效应来教育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如: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道德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也正是由于达尔文注意观察,才发现了物种的起源、生物的变异性、遗传性、生存斗争等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就被喻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他通过细心观察写出了一部不朽的世界科学经典《昆虫记》,里面就详细描述了许多昆虫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用这些名人的例子教育学生,不仅让他们知道观察的重要性,还能激发他们观察的主动性,为今后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二、明确观察的目的性
教师在布置给学生观察任务时,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以此来培养学生在观察前先明确观察目的的良好习惯。如果观察目的不明确,那观察对象就模糊,观察就成了漫无目的的观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况且初中生由于年龄小,其行动往往随兴趣而定,观察时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因此说每一次观察首先要做到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最关键的现象上,这样才能看到所要观察的内容,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培养观察习惯
习惯具有很大的定向作用,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物现象随处可见,比如说:为什么子女和父母长得相似;鱼为什么要生活在水中,而龟却既能生活于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什么树在冬天到来时还不落叶;我们吃的藕是根还是茎等等。教师如果在平常的生物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这些生活中有趣的生物现象,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那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教给观察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说:对比观察,通过对比观察来发现两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迅速捕捉事物间的个性和共性,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按顺序观察,观察时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确定重点,分清主次,进行有序观察。一般是遵循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前到后,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全面观察;观察时做记录,人很容易遗忘,所以观察时随时要把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待观察完后进行整理,以备写观察分析报告使用。
关键词:观察力;培养;重要性
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的重要环节。在物理实验课上,要使学生养成对实验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的观察习惯,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最好途径,物理规律大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物理实验,并通过重点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目的性
首先使学生明确观察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物理学家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身边的现象,而发现重要规律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例如伽利略因细心的观察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因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教师不但要重视这些例子,而且要利用好这些例子,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事例说明教育学生要做“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的主动性,只有有了观察的主动性,才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一般的学生观察只出于好奇,他们的观察带有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们在实验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要找出什么规律?这样学生抓住了观察的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给观察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对比观察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例如教材中讨论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时,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第二种方法是“分离观察法”。当一个物理现象有几个因素共同支配时,为了弄清各个因素的作用、规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固定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其他量的关系,然后再固定另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分析其他量的关系。例如书本中欧姆定律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课本中讲的比较多,应使学生重点掌握,它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准确观察、细心思考的优秀品质。
只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是不够的,这只是一般的感性认识。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培养学生的这种优良品质,我们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思考,而要让他们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实验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努力。此外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直接指明原因,这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观察能力物理情景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而物理观察则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运动中或者知觉物质等物理因素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变化和形象,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联等。主观上,物理观察能力指的是人们迅速、正确、全面、深入地捕捉观察对象的能力,物理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科掌握的好坏,尤其在高中物理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取得良好的物理成绩。
1、 物理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物理观察能力本身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感知活动,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分析关联问题,抓住重点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物理问题,进而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解决。高中物理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很多物理知识的学习或者物理问题的理解通过直接想象是很难把握的,必须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例如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测电流、电压强度以及滑块问题等,这些都必须通过认真的观察,通过科学的建模分析才能够把握。通过利用科学仪器的实验分析,对表现出的现状进行仔细的研究才能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物理观察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2、 明确观察目的
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先将观察的重要性和观察的目的以及方法告知学生。只有学生明白了观察目的才能够对要观察的对象有清洗的、明确的知觉。在课堂实验中,必须先将实验目的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白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自己通过实验要明白什么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在实验室过分重视观察实验仪器,而忽视了实验目的。基于这种物理教学方法,笔者在讲授物理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通过物理天平、秒表等测量物理量时,笔者要求学生要将重点放在如何校准仪器、如何正确读数上,而不能过分观察这些仪器的构成。在实验开始前,首先为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需要观察的物理现象有哪些,实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等,要求学生先将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填写完整,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明确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通过巡查,不时地向学生强调实验的重点,以及应注意观察的现象,明确告知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目的,这样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来解决问题的实验要求,强化观察的重要性,带着目的,有重点的观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供有利条件。
3、掌握观察方法
掌握观察方法是学生学会观察,提高观察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向学生讲解观察方法,要求学生将各种观察法铭记于心。常见的物理观察方法有:
(1) 系统观察法。全面系统的观察是帮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系统地了解物理问题,从而避免片面看问题而造成错判。培养学生系统观察法时,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场合,获取可能变化的结果的相关情况;其次,掌握这些场合中的不变因素和变化因素。例如在观察欧姆定律时,首先要求学生定性观察电压和电阻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然后固定电阻或者固定电压后定量观察电压或者电阻变化对电流产生的影响。
(2) 对比观察法。在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时,教师应该刻意要求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得到实验目的。通过异物对比、对比观察等掌握物体的变化特点,判断引起变化或者支配变化的关键因素。例如在教学中探究原磁场是否为引起电磁感应的因素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磁场虽强但无变化这两个物理情景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而判断出是哪种因素对电磁感应现象起了决定作用。
(3) 重点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时基于系统观察之上的,对能够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进行重点观察。重点观察能够帮助学生抓住观察的核心对象,迅速把握核心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挂一漏万”的现象,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调动多种器官进行试验观察,通过对大量个别现象的研究和观察得到正确的概念或结论。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归纳中,牛顿就是通过对伽利略等的实验基础的概括和总结得到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观察要素,抓住多种现象中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对局部的观察得到整体,并且能够按照实验要求的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特定观察,要求其在观察中将精力集中在重点解决的问题中,掌握核心观察现象。
4、 创设物理情景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例如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或者观察螺旋测微器等物理现象等,这些物理观察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可观察性,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在讲解物理题时通过建立模拟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更快地解决物理问题。
5、结语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是学生了解物理规律,掌握物理学习方法的必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每一个物理学习环节,注重创设物理情景,向学生传授物理观察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加强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和成绩。
参考文献:
[1]江媛.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J].中国校园导刊,2010,3(10):86-87.
关键词 高中生;观察;能力
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及对高中生来说,观察探究能力所具备的特性。
一、基本内容
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对于高中生来说,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特性:
1.目的性。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观察探究的目的性是学生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在进行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2.条理性。化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进行观察探究时要注意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教师要注意按引导学生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杨有条理的进行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3.敏锐性。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学生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同时,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了解了观察探究的内容及特性,相信大家对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很好地认识,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培养观察探究能力的途径。
二、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1.利用多媒体,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传授,忽略了在教学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事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中领悟课本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应注意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我们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
2.教师演示实验,提高观察探究水平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提高观察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有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在能量变化教学中不用火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学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燃蕊上,酒精灯点燃。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如此“奇怪”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探究。
3.加强学生实验,提高观察探究能力
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自己实际的科学实验。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周密地进行观察和探究的好机会,必须大力加强。通过学生实验来提高观察探究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消除“让学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要求背实验”、“学生实验可做可不做”的错误看法。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2)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足开好所有学生分组实验课,充分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如条件许可,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增加学生观察和探究的机会。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90-02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化学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思考教学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在现有的化学实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化学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方法。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的前提是善思,创新基础是认知。而要认知一样事物的本质或者规律,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1]。只有全面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因此,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的入门之要。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全面到位且有主次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多设计一些观察实验,比如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与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自己观察其反应的快慢不同,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通过观察实验这种直面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各种化学物质的特性、气体的制造、实验室各种实验器械器皿的属性和使用方法有直观的了解和认知。同时老师可以灵活设置一些投影演示实验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教学《分子运动》时可以将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让学生一目了然的认识到分子总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通过这样的直观性与指引性教学,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能动性观察学习的目标。
1.2培养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初中化学教科书上,关于验证性和探究性的实验不多,往往是演示性或者叫基础性的实验,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演示性试验具有特定性和局限性,所以常常让学生思考的外延不能展开,因而思考与创新潜能受制不能发挥出来[2]。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转向启发学生思考为主而不只是接受与观察,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实验设计在此时显得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对学生试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相对简单的探究性实验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而难度相对较大的验证性探究性实验,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设计指导,或者有学生小组组队进行设计,相互交流相互思考相互验证,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不同学生设计的方案肯定各有不同,对于有新方法、新思维、新举措的设计方案,教师在衡量了没有意外或不安全情况下,可以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进行试验。这种探究性实验,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与观察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2.1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学生更容易了解实验过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师要紧抓住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进行教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适合在室内完成,也并非所有的化学实验学校都具备完成的条件[3]。同时,有些危险性的实验并不适合学生亲自完成,而学生也并不具备完成实验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化学实验层次,思考出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提高策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在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条件的学校,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过程。如工业炼铁的过程、稀释浓硫酸的操作、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以及微观世界的认识等课堂所无法完成对实验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出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2合作探究,在团结协作中完成化学实验。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挖掘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地方,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探究欲望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化学实验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此时教师帮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化学实验,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而且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团结协作的,让学生逐步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
2.3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感知到化学实验的乐趣,教师要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学会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教师要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进行学习,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化学实验能力。教师找准化学实验教学的切入点,以点带面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如在"检测物质的酸碱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田野中寻求酸碱指示剂的代替品,如牵牛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验中学会了实验方法,得到了实验的乐趣,从而喜欢上化学实验。
总之,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实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对初中化学学科中的实验教学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初中化学教学日臻完善,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添辉.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 教学实践与研究(B). 2014(09)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就是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二)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三)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做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极微小的异常,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四)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二)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探究质量。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强化观察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用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在能量变化教学中,没有火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学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灯芯上,酒精灯被点燃。如此“奇怪”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
(三)加强学生实验,增加观察机会,提高观察、探究能力。
一、对学生进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分组实验(动手,观察),每章节都有观察,讨论,阅读,思考,实践的内容,突出了观察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影响学生进行生物学观察的因素
(一)观察目的不明确
生物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观察的精确性较差
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观察自制装片或永久装片时只停留在表面,对看到的生物的结构缺乏研究。
(三)没有随时随地勤观察的习惯
初中学生对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F象观察甚少。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不同,学生在学习和观察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水平。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多指导学生的家庭观察实验,培养有意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现象。
(二)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1.重点观察。在观察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观察对象上,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2.顺序观察。进行观察时,要根据观察的目的,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具有的特征和特点。
3.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农村,自然环境生物资源丰富,生产劳动过程中接触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机会也很频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从生产劳动和生活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时刻提醒、指导学生按观察目的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其次,观察要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是进行正确观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学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观察记录、绘制生物图以及对生物对象描述时,一定要符合观察到的真实情况。
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对生物学的好奇心,是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不可忽视的环节。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深入生活和生产劳动进行观察,发现生命现象,探究生命规律。
四、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重要意义
前言
随着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如今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倍显重要,也更受初中教学教师的重视。学校对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视也表现在对化学实验器材的不断购买更新,督促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亲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与过程,比起简单的理论教学能够对实验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能举一反三自行得出实验推论。同时,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也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
1.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兴趣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此时正处在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且接受能力较强的阶段。而初中化学是他们刚刚接触到的新课程、新事物,恰好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化学实验可以极快地吸引学生们好奇的眼光,从而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深厚兴趣。一旦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也就引出了思维的动力。“为什么把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盐酸中常看到盐酸溶液先是由无色变为黄色,然后又看到有气泡冒出?”“为什么无色的酚酞试纸遇酸没反应,遇碱却变红?”“为什么高锰酸钾加热就会生成促进燃烧的氧气?”“为什么燃烧的火柴棒深入二氧化碳瓶中会熄灭?”化学实验中那些瞬息变化的现象,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和兴奋,并由此产生兴趣,而且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具体,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分析、比较、归纳,一些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就显得顺理成章,学生也易理解、易接受。
2.化学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重要性
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如果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物质的本质属性,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他们亲自动手去操作去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就能近距离地体验化学的奥妙之所在,从而使他们更有动力去用心学习原本看来枯燥无味的化学课本知识,自己尝试着去将课本知识和实践过程中的细节和问题一一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对课本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3.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它的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研究思维,都是初中和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单单要对必要的理论知识熟记在心,更重要的是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弱,因此,加强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指导、实验程序的规范要求、实验数据的简单计算、基本操作方法的指导这些方法都是有必要的,这些方法如果能利用好,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与提高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实验这门课程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过程中不断地升华,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得到质的飞越。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个化学实验现象,使学生在领会其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并通过能力的学习与转化,促进对化学的学习与研究。
4.化学实验对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质上体现的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想这一互动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欢快的氛围当中,教学节奏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相比传统的只进行课本知识讲授的课堂教学环节,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当设计一个个“趣味实验”,既体现教师教学的灵活,又有助于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氛围也有助于拉近较适合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做二氧化碳与氧气相关实验时,教师做蜡烛熄灭氧气的实验,又或者在讲解“硫酸脱水性”时,教师可以现场做一个“黑色面包”的实验,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5.化学实验对督促学生形成严谨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实验是以基本操作为基础的,而且它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这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各种实验规则培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其中,教师除了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加强检查,及时纠正外,本身还必须加强课堂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因为教师的实验风格与习惯都将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应当令学生意识到严谨的操作步骤对于实验的成功进行的重要意义。一切操作,不论是连接装置、加热、振荡试管、取用药品、闻气味等都要做到严密、规范,切勿为了节约时间、图方便而出现操作的不规范现象,因为不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以致无法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出严格的要求。只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逐渐掌握,规范并形成好的习惯。
6.结语
生动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化抽象的化学概念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们更好理解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当把握好时机适当启发学生,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让他们明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另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适当而巧妙地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训练这种能力,以及督促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化学 实验 观察 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化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二)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三)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四)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二)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探究质量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提高观察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有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在能量变化教学中不用火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学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燃蕊上,酒精灯点燃。如此“奇怪”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探究。
(三)加强学生实验,增加观察机会,提高观察、探究能力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周密地进行观察和探究的好机会,必须大力加强。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消除“让学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要求背实验”、“学生实验可做可不做”的错误看法。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其次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足开好所有学生分组实验课,充分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如条件许可,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增加学生观察和探究的机会。再次,要重视实验中的操作指导: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操作正确步骤,规范操作动作,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学生掌握各种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了增加学生观察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重做或补做教材上的实验,可以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书后的家庭小实验,也可以做自创性实验(为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自己设计的实验)。通过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总之,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改革化学的体现,是实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观察是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探究是观察的延续和升华。观察能力提高,能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融观察、探究于一体,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好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桂汕,段文贵,张淑琼等编.有机化学实验[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要想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首先要从最基本的问题谈起,何为观察探究能力?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我们只有弄清了基本含义,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探究是在观察某个事物或现象之后,注意到了它们不明显的特点,从而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支研究,并将研究与传统知识串接在一起,观察可以说是探究思索的基础。而观察、探究能力,就是这种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观察探究能力所具备的特性:
(1)目的性。
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探究活动必须带有目的性与计划性。学生只有明确了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带着疑问去探索,才可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重难点给予指导,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2)条理性。
化学学科本身逻辑性很强,各个理论与概念之间环环相扣非常严谨。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理清思绪,注意知识点的顺序,形成完善的知识点体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不能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或者关键字的解释,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和探究。
(3)敏锐性。
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同一化学实验在不同的环境下得到的结果和现象可能都会不同。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有极高的反应能力,可以迅速做出整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对化学现象敏锐的观察力,就不能为探究作好准备。观察时,不可以放过任何极微小的异常,它也许就是解释化学现象的关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层次的观察探究。
2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依据观察探究的内容及特性,我们可以看出观察探究能力对学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今后人生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相,提几点有关的建议与工作在教育岗位的同僚们分享。
2.1利用多媒体,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演示,学生看,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手段,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更能跟上信息时展的潮流,也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窗口,化学研究同样始于观察,而观察则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新型的教学手段则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许多与课题有关的素材,课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并不是每个学生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给他们开好头,做好充足的准备。因此,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2.2教师演示实验,提高观察探究水平:
演示实验大多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关系着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以及学习化学习惯的养成。因此,在课前,教师精心设计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努力做好表演和示范操作,督促学生观察实验并做好记录,避免敷衍搪塞了事;实验过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坚持对实验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验课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实验作为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能量变化》一节,不用火柴,而使用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点燃酒精灯?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
2.3加强学生实验,提高观察探究能力:
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一切的科学成就都离不开科学实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周密地进行研究的能力。学生实验是激发学生去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多给学生一些亲身实验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2)《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消除“讲实验不如要求背实验”的教学理念,充分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开足开好所有学生分组实验课,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
(3)要重视实验中的操作指导,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讲清实验目的要求,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操作正确步骤,规范操作动作,加强监督与指导,增加学生观察和探究的机会。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教育;美术思维
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是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美术教育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美术教育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美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启迪学生心智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术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同时对一个人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美术教育现状及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1.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之前,我国的各中小学都专门开设了美术课,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在高考、中考的压力下成为了“摆设”,仅仅是排在课表上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已。有些学校也会开设美术课,但只是停留在教师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静物,学生进行模仿的层面。
新课改后,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被重视起来,但也只是停留在兴趣培养和简单的欣赏层面,没有从美术思维方式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启迪。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所以即使美术课的重要性得到认识,也因资源缺乏导致中学美术教育面临很大的阻碍。
2.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美术思维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用美术的方式进行思维。培养美术思维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情感体验入手,提高其生活和学习能力。感官视觉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通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人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放眼古今各个艺术流派以及各种艺术思潮的兴起,几乎无一不是以美术的观念和思维作为先导的。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从它在人类的现代教育中,特别是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方面的巨大影响中可见一斑。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的措施
美学意义上的美术思维,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好奇心与观察力;第二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第三是条理性与表现力。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学生美术教育中美术思维的培养进行阐述。
1.好奇心与观察力的培养
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对事物的认知,都是源于人们的好奇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可供绘画的事物很丰富,但是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却能够迸发出灵感,创作出美妙的图画,这就是观察力的差别。这里所讲的观察力是指全面、细致、正确认知事物特点的能力,是对事物有效的观察。学生首先需要具备一些关于所观察事物的知识,然后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美术教育中,观察力的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宏观层面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掌握,另一方面则是要从微观的层面去把握绘画形象的典型特点和细节。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多留意生活中适合绘画的事物,以一名画家的心态对事物的形象积极做出艺术反应。其次,在美术课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在美术造型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绘画过程中,详细讲解点、线、面以及光对事物造成的视觉效果。
2.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通常美术作品所展现的物体不是一件实际存在物,而是建立在物体的存在之上却又高于现实的情境。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简单形象地表现事物,更多的是要创造性地表现生活。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体会画面背后深入画家心灵的东西。例如:我们在教学生赏析某一个画家的画作时,要从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经历、创作背景开始说起,并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画作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同时,作画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应该鼓励其进行再创造。
3.条理性与表现力的培养
条理性和表现力是在对事物进行理解之后的构思和组织,并按照美学规律展现出来。条理性着重对事物的理解,表现力着重对事物的组织。这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画作物体进行拆分,学会把一堆凌乱的绘画素材按照各自的属性组合成系统。
美术思维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美术学习者提出的要求。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从思维的高度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琦.浅议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J].学术论坛,2010,(08):46.
关键词:实践教学;探究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以往学校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往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忽视掉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许多教师往往想到的是如何把理论知识交给学生,却忽视如何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化学的发展源自于实验,实验是化学发展的源泉。在实验中,为了能够触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化学的教学不仅仅存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化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化学实验的存在,这是化学学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命线。以往的实验设备比较差,大多中学都难以做到所有学生都能够进行实验,往往都是老师表演学生看,老师绘声绘色的演讲,学生百无聊赖的听,这很难打动学生的兴趣,难以使得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去理解化学知识的精髓。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教师往往忽略了能使得学生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的实验。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激发对未知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享受学习成果带来的愉悦心情。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培养“慧眼”
科学界的巨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可见,独具慧眼显得尤为重要。1.传授正确的观察方式对于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来说,往往都不知道怎么去观察,这容易使得学生的观察方式错误,导致知识学习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传授学生如何正确的去观察,使得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观察效率,并在观察中不断的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往往仅存在于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仅凭学校的化学实验上的观察,往往难以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观察有关于工农业生产或是有关于化学的现象,生活处处是化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实验的探究能力的基础在于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在学生初中时期开始接触化学实验的时候,就注重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这是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熟悉实验步骤、正确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等等都是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基础。教师应该在实验中给予学生示范和指导。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掌握实验,让学生学习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以及有关实验安全的知识。化学实验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化学药品和实验仪器,仪器的名称、类别、规格、用途、使用方法等知识以及药品的名称、类别、使用方式、贮藏方式、价格、废品处理等知识也是需要教师去指导学生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的基础能力。
(三)注重演示实验和实验教学
1.注重实验演示化学反应往往都很神秘,很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的演示,让实验过程显得更加的神秘,更加的美。这容易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探索的热情,并全神贯注的去听讲。这时候教师在加以引导,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就容易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深化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2.运用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师为了使得教学更生动形象,往往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那么如果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那么将更加先进、直观、生动的把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实验所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传递给学生。这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想象潜能以及学习兴趣,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未知事物。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结合,必将达到很不错的效果。3.另类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如今的教学中,学生所做的实验往往是依据课本已有的知识,对前人所传递的知识进行复述,这显然只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如若将几类相互反应不会产生危险的化学药品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搭配,观察这些化学药品之间会产生何种反应。这在不出现危险的情况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去创新。这种另类的实验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促发了学生们想要作出成就,表现自己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重视家庭化学小实验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药品,学生们往往忽略掉了这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利用家中的一些材料,进行小实验,这是化学课堂实验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其实就在生活中。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着,不论是过去或是将来,只要有着更好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都将是教师前进的目标。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很不容易。但中国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享受学习成果带来的愉悦心情。通过实验中完成对化学的学习是所有教师心中的目标,需要所有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化学教育;重要性;探究分析
前言:
对于化学来说,属于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已经成为了整个化学教学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好实验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好化学知识。
一、现阶段中初中化学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来说,虽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化学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第一,从实际上来说,化学与一些重点的学科相比,一直被看做是小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将很少一部分的精力放在着学习上,从而也就使得学习的效果并不高,但是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其中的深度与广度相对较大,如果学生还是想用较少的时间就掌握好化学知识几乎是难以实现的。第二,由于受到化学知识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加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考试的分数,从而也就使得理论学习较高,实践能力不足现象较为严重。第三,一些学生在选择学科的过程中并不是从自身的喜好上出发的,而是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如一些学生喜欢有个性的教师等。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化学教学十分的枯燥与乏味,这样也就使得教师成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1]。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了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与分析好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从实际问题上入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融入实验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到化学知识,这样也就可以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掌握好化学的内容,从而认识到应该怎样学习化学知识。学生也可以在掌握好化学知识以后来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如学生在学习“自制简易灭火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帮助学生掌握好其化学原理等来制作出简易的灭火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化学知识。且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实验方法的影响下,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2]。
(二)通过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观察到化学知识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以前,就可以组织学生对实验中需要的用品进行观察,其中也就包含了酒精灯的结构、量杯的大小以及试管的用途等。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观察好实验中所出现的化学现象,以此来带给学生新奇的体验。如学生在学习“铁丝燃烧”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好实验的引导工作,通过让学生观察火星四射与瓶底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等方法来培养好学生的洞察力。化学实验现象中不仅包含了大实验现象,同时也包含了小实验现象,所以教师就要在组织学生完成实验后来引导学生观察好实验的结果,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而培养好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自己观察与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等方面,而化学实验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借助化学实验来培养好学生的思维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社会经验与生活经验等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也就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也难以从全面的角度上出发,从而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确立出完善的解决问题方案就成为了学生在开展实验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从另一层面上来说,在化学实验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从表面向着深处出发,从而也就可以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真正从表面的现象出发,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思考与研究工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蜡烛燃烧试验”的过程中,就要明确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这一试验,所以教师就可以从蜡烛试验的性质以及蜡烛燃烧的条件等方面出发,以此来观察到蜡烛在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认识。对于化学实验来说,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也就可以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到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实验的引导工作,设计出完善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教学能力,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09,(08):191-192。
[2]卓寿山:有关探究初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12,(2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