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评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任务式的听评课
任务式的听评课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任务为旨趣,即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而遗忘了听评课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内在价值,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迫于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听评课指标,教师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常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往返于教室之间,用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次数,有些教师甚至用抄袭别人的“听课笔记”来应付听评课。二是为上公开课的教师听评课。此时的听评课主要是帮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与谋策略,周密、翔实地设计公开课的教学诸环节,以便使上公开课的教师课上得“出彩”,至少能够顺利“过关”,让观摩者(大多是领导)满意。在“集思广益”、多次试教与反复磨课下,有时公开课上拟提问的问题也分派、指定给不同的学生,使本来充满活力、魅力与未知的课堂教学蜕变为师生按既定的剧本忠实执行、演出的程序操作,最终形成了“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师生合作骗观摩者”的“造假、作秀课”。
(二)疏离式的听评课
疏离式的听评课人为地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且把自我与他者(上课教师)剥离开来,从而窄化了听评课的功能,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关注点的单一。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评课的目的就是帮助上课教师长善救失、查漏补缺,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于是,听评课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上课教师身上,主要观察上课教师的言谈举止,如教学目标的引入呈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等,而至于学生学得怎样、学到了什么则很少有人过问,人为地制造了教与学的疏离。其二,自我的隐退。在把目光聚焦到上课教师身上的同时,有些教师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缺乏反观内省的工夫,把自我与上课教师(他者)剥离开来,这样不仅会造成“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的遮蔽,而且即使是对上课教师非常欣赏、仰慕,这种自我隐退的听评课学到的也只能是别人课堂教学之“浅表”,而难以学到别人课堂教学之“精髓”,其借鉴与运用往往也只是“复制”“粘贴”别人的课堂教学,从而丧失了听评课对自身成长完善、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教育价值。
(三)无思式的听评课
无思式的听评课是身到而心未到的听评课。本来,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学习和案例研究,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是走过场而已,使听评课的教育价值丧失殆尽,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听评课前无问题准备。一般而言,听评课应明确三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关键要素)听评课、依据什么标准(评价工具)听评课、按照什么思路和方法(如何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听评课。”[1]即明确听评课要“听什么”“怎样听”等问题,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带着两个耳朵进课堂,有时连上课内容都不知,也不想知,更遑论听评课前做些必要的准备与思考了。其二,听评课过程中无问题导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听评课应着重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到达?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而无思式的听评课多数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大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至于上述问题则不在其关注的范围。其三,听课后无问题讨论。听课后之评课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评课时,有些教师常常是只谈优点不谈问题,通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很少涉及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偶尔涉及问题,也是转弯抹角、轻描淡写、言不由衷。这产生的结果是评了与没有评一个样,既不知道这堂课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待完善。
二、专业化视域的听评课
为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功能,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听评课急需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听评课在牢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
(一)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就意味着要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听评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既要熟悉授课教师所讲内容,也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听评课,还要掌握必要的听评课技术,比如观察量表、听评课的逻辑框架等。在听评课时,教师要使用相应的观察量表作出翔实的记录,并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或困惑;听课后,将观察记录、疑问或困惑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与其讨论和交流。而那种为完成外在任务的听评课,虽说不是浪费时间,但对于授课教师的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自身的进步来说,其意义是大打折扣的。
带着问题进课堂,也意味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先那种“好”的课堂教学日益显得不合适宜,而“什么是一堂好课”又是难以说清楚、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就要追问一个前提性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而课堂教学评价观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课堂,这涉及到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二是持怎样的评价观,这涉及到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性质、谁来评价、评价的双方及双方的关系、评价什么、如何来评价等一系列跟评价直接相关的问题。”在叶澜教授看来,一堂好课要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五个实的基本要求。王荣生教授就一堂好的语文课则提出了“9级累进评价标准”,诸如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等。可以说,听评课者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有多高,其所提问题的水平和听评课的品质就有多高,其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把握与洞察就有多深。倘若没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储备与素养,其听评课或许是“盲人摸象”甚至是“庸医疗患”。
带着问题进课堂,还意味着“心”进,即不仅看、听与问,而且想、思与省,能够由人及己,在向外探求教学之真的同时,能够向内反观自身,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检视自我,追求教学之美善,开掘自我生命中的宝藏,丰富自身的教学经历。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无论是听评一堂有缺憾的课,还是聆听一堂仰慕的课,都能在缺憾中找到真实与亮点(因为现实的课大多是有缺憾的课),在仰慕中把握其精髓,不迷失自我(因为教学之所以称为艺术,就在于其不能照搬照抄);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既能正确地对待他者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也能在学习他人之长中探寻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地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二)全面透视教学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而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因此,听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相对于前者而言,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那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的疏离式听评课就不完整。其实,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发挥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且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正因为此,新课程改革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创新,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教的引导与学生学的自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全面透视教学就是把教学视为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在听评课时,听评课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准确地说,就是要观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及其互动,这些行为与互动才是听评课关注的焦点。就教师的教来说,听评课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鼓励、倡导学生的不同见解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密切相关,知识传授是否清楚、准确等)、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等)与教学艺术(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等)等方面。就学生的学来说,听评课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等)、参与状态(学习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和发表意见的广度与程度等)、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情况等)与思维状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其所提问题是否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等)等方面。而就“教”与“学”的互动而言,听评课则要从“资源生成性”(即“因开放式的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与“过程生成性”(即“对新生教学资源的即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两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
(三)增强反思意识
日常的听评课之所以深陷去专业化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思”,无问题意识,而把今天的教学当作昨日的重复,无反思与批判意识。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德(Brookfield,s.D.)所言:“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我们生活在当今也无异于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就会总是认为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当按专家说的算。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任何事的意义,任何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实现别人的思想。”可以说,无反思的听评课除了完成他人指定的任务外,就难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值得汲取的教训,就难以与听评课教师、授课教师的发展对接、关联在一起,从而丧失了教师发展的宝贵资源。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而教师的听评课要想摆脱无思的困局,真正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则需要“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纪事簿里”。听评课者要努力把握、透析教师授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问题;且将自己置身于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来上这堂课,那么会怎么上?这样的听评课不仅让自己、“浸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摆脱了事不关己的心态,把听评别人的课转化为对自己教学的观照,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教学记忆与理解融入听评课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评课的“假、大、空、费”之弊病,使自己的评课之言说富有真情实感,融入自己真实感受;进而使听课之后的评课成为一种心平气和的教学分析,而不是一种情绪化的“捧杀”或“棒杀”,使教学评议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观点、情感时变成一种心心相印的倾诉和激励。这种听评课使教学评议不在纠缠于上课教师的优缺点,或者作一些无关痛痒的评价,而成为基于教学问题解决的研讨,使听评课成为教师共同学习、携手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宋世云,徐燕平,领导干部听评课亟待专业化[J],中小学管理,2009(2):10-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语
关键词:QQ 混合模式教学 新闻评论 应用研究
QQ是一种集单聊、群聊、视频、截图、传输文件等功能于一身的便捷软件,作为国内最重要的交互平台,QQ从问世以来得到长足发展。根据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5年9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为8.6亿。在这庞大的数字之中,高校广大在校师生大都是其中一份子。既然QQ在高校师生中早已广泛普及并被熟练使用,那么充分利用QQ平台,构建基于QQ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和程式化限制,不失为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新闻评论教学现状期待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
新闻评论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后开设的提升学生写作新闻、评价新闻能力的应用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传播教育理论和新闻传播实践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论和实践相接合,才可能形成有效的教学。但是,目前的新闻评论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期待富有成效的教学新路径的出现:
1.新闻评论教材中,评论理论和写作案例具有稳定性,与学生关注的新闻信息有一定的距离感。由于教材从拟稿到发行需要一定的周期,客观上导致教材理论与学生的实践脱离。尽管新闻评论理论是在评论写作实践基础上抽取出来的高度凝练的、最具指导性的写作要义,但受制于学科自身的理论抽象性,学生未必能理解并吸收这些理论。加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进行写作实践练习的,但教材中所提的部分热点或早已过时,或晦涩难懂,学生普遍缺乏写作热情。
2.周期性新闻事件已被全面透彻地解析,学生无话可说。新闻评论中有些周期性话题,如:春运、中秋等,已被多年书写,很多大型媒体都做过专题评析;一些关注民生的长线话题,如拆迁、房价、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会在不可预期的情况下重复出现,虽然不一定具有严格意义的周期性,但问题的原因也大同小异,各类媒体均非常关注,初学新闻的同学们往往会感觉有话要说,但往往只能有只言片语的观点,很难形成文章。
二.创设基于QQ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的新闻评论课程的依据
针对新闻评论课程现存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评论课程应加强与网络的沟通和融合,尤其要充分利用QQ为平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混合模式教学探索,从而扩宽新闻评论发展的空间和天地。
1.从功能上看,QQ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文化和知识背景的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岗位需求的不同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知识更新。QQ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之外拓展出更加开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对问题的认知想老师进行单独咨询;也可以就某个热点话题发起群讨论,以增强合作学习和交流。可以在教材中寻求困惑问题的理论依据,也可在网络空间咨询求助。这样的学习就打破了时间的界限、空间的界限、文化的界限,使得学习的发展方向有了无限的可能。
2.从课程的实施看,QQ平台的混合模式可以将新闻评论课程构建成开放课程。通信技术的积累和创新促进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QQ平台的发展,“而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以去中心化、用户生产内容、平台化为核心特征的 Web2.0的出现,人际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新一代互联网使每个人都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个独立的信息源,传统的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的单向模式不复存在。”[1]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上教师占有绝对信息资源绝对优势的局面,取而代之是在保留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师生平等享有网络资源。他们随时都可以通过QQ平台,以自己为中心,进行知识、信息、习作等的单向、双向、多向传播。
3.从课程类型上看,新闻评论与议论文写作相互交叉,QQ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更便于打破学科的界限,自由学习。新闻评论的产生是以新闻的产生为前提的,新闻事件至少是新闻评论的由头,脱离新闻事件而生发的评论最多只能称之为议论文或杂文。对于新闻事件的追踪,最便捷的方式可以通过以QQ为载体的浏览器进行,这一平台无形之中提升了新闻评论的生成速度和传播效率,显示了新闻评论强大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基于QQ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在新闻评论课程中的构建
项目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行动导向”是一种源自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理念,主要应用在职业教育领域。“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2]上个世纪90年代被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率先引进、推广。此后,这一教育理念被应用到人文社科课程领域。
1.充分利用QQ网络平台,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并以解决问题作为核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式学习强调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任务驱动,将学习内容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充分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合作探究、发展创新,从而获得较全面的学科知识,进而获得能力提升。[3]对于新闻评论课程而言,以QQ为平台的网络资源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自由化、多样化的可能性。QQ可提供的支持和功能如下表1:
2.项目式教学法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学科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项目。从新闻评论课程主流的几套教材来看,所有教材均把课程内容分解成了各自独立的章节。从承载内容看,各章节均有独立、片段的内容,它们将本为一体的内容零星肢解,虽然相对便于讲解,但学生很难将所有知识宏观链接起来,也就很难形成学科合力,在客观上就会造成理论讲解与写作实践的分离。知识的项目化可以打破教材中既定章节的限制,便于将分散的知识点设定成一体化的教学驱动项目,并以此为动力,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同时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为评论写作提供对应的新闻事实和思想基础。在将学科转化为项目的过程中,QQ即可作为资源平台,又可作为项目推广平台。这为课程改革纵深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3.根据新闻评论的具体特征,结合可运用的QQ平台,我们将新闻评论中的所有内容构建成一个项目驱动谱系表,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如表2(见文末)。
(1)新闻评论学科结构、知识点分布,从特点与流程分析,包含了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历史与现状、选题与理论、标题与结构;从题材与类型分析,包含了新闻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针对具体知识,在项目的驱动下,老师会在实际运用的要求与指导下,引导学生借助QQ平台,将讲授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科知识与应用写作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完成项目教学目标。
(2)新闻评论课程中预设了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三大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总纲,从宏观上指导课程完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练习和思想道德标准的确立。从本质上讲,新闻评论课程本身集人文性与学生解读的多元性于一体。教材作为固定的文本,不仅重视新闻评论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因为,新闻评论一旦形成文章,它可能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受创作者控制。尤其在当下网络媒体变成了便捷的传播通道之后,无论是其积极方面或是消极方面都会被无限放大。因而,对于从事新闻评论创作者而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职业道德、明确从业的法律边界尤为重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强调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积极引导之外,还应尊重学生在开阔的QQ平台资源之上的独特体验和多元感应。
(3)问题驱动的任务设计实际为项目设计。项目设计是项目式学习实施的基础与保障,由教师、领域专家等共同构建项目团队,在研读教材与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教师为主体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资源管理工具与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合作教研的形式进行的项目式重构。[4]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迥异于传统教育的关键之处在于师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的作用和角色的变化。
首先,开展项目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设置教学情境。由于情境可通过QQ平台收集到最近发生的热点新闻,新闻形式可以文字、图片,或影音资料呈现给学生,将他们带入发生环境,从而调动他们已有的新闻素养,使他们有所感、有所想、有创作冲动和激情。资料的收集可以由教师收集后发到QQ群共享内,也可作为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布置下去后,由学生自主完成。
其次,任务要素的适宜是考验项目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项目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之上的再建构,所以,为了完成一定项目,必须整体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定不同项目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他们顺利完成在已有知识之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现成为了任务要素的中心。
再次,是组织分布。项目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便是小组合作,教师仅对小组活动作适度指点,其余由学生自行完成。完成途径可在课堂之上,也可延伸到课下通过QQ进一步展开。另一种学习途径为角色扮演,在很多新闻评论中,对于新闻事实的认知,可以借助这一形式,可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的认知活动更深入。
最后,是评价与反馈。教师借助QQ平台,对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努力做到不同项目,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努力做到评价尽可能客观公正,使学生对项目式教学法产生长久地参与热情和期待。
四.结语
QQ及其平台可运用到教育领域的范围非常广阔,特别是基于其海量数据的便捷使用,将会带来传统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巨大变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传统教育形式单一、信息片段化的问题。它一方面丰富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交易评价方式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迅速将学生习作推送到广阔的网络世界。新闻评论课程正是在积极利用QQ平台的这一优长,努力为传统课程摸索一条更适宜的道路,为网络时代的课程改革指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2]胡庆芳著.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25.
[3]胡舟涛.英语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8,(2):70-71.
[4]张文兰,张思琦,林君芬,吴琼,陈淑兰.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电化教育[J].2016(02):38-53.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评价;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有效评价,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注意有效的激励,使评价落到实处
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教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笔者认为,有效的激励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者要注重情感投入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真正的发自内心,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
2.灵活运用评价语言
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评价语言,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特定的教学进程随机引发的,不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能使评价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评价内容要实事求是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该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的真实情况,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等多方面的材料,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
二、评价须因人而异,注重针对性
(1)注意纵向差异。评价应根据所评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高年级语言丰富优美,而低年级语言则简洁明确。有位教师多年站在高年级段语文讲台上,首次与低年级学生零距离接触。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出现“你的领悟力真强”“真看不出来,你平时深藏不露啊,还有谁敢与他一决高下”等语句,学生听后一片茫然。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词汇量少、社会经验浅,对教师所说的“领悟”“深藏不露”“一决高下”等词根本无法理解,自然听得一头雾水。这样雾里看花似的评价,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可言,而一句简单的“你真棒”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因此,“因人施评”很重要。
(2)关注横向差别。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关注个体,淡化学生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建构不定势评价心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如一次上课,我请学生读课文,一个平时成绩中下、寡言少语的男生举手了,我惊喜莫名,立即点了他的名。这个男生可能由于紧张,读得断断续续,但比起以前他还是有进步的,于是我也请大家评一评。可是学生们对他的努力似乎并不买账。后来,我发现这个男生这堂课一直低着头。于是,在临近下课时,我又一次叫到了他,请他再来读读课文。他的声音依然很小,情感也不是那么充沛,但他没有读错一个字。我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微笑着说:“你真行,可以看出你听得多么专心,读得多么认真。如果你能把你的朗读技巧通过你自信大胆的声音表达出来,你就是我们班上的朗读能手了”看到他涨红了脸兴奋地坐下去的时候,我的心也充满了欢欣。
三、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积极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美国著名教育工作者海伦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她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青年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他阵亡后,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抄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
四、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共同活动,所以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因此,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
(1)教师的评价。课堂上教师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快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支持学生敢于创新,宽容学生的错误理解,解决学生的困苦,善待学生的缺点。这样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导向功能。
(2)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现在的学生有思想、有意识、有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想法以及对问题的认识是不同于我们成年人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3)学生的自我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落实到学生学习的主体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自己反省自己。语文课堂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一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表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总结的过程。
总之,课堂评价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如果教师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课堂评价的方法,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评价中全面发展、享受成长,而且也将会使小学语文课堂百花齐放,绚烂夺目,充满生命的涌动!
参考文献:
[1]于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剖析与反思[J].宁夏教育.2006(02)
我校该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以人为本,我们的责任是把学生潜能发挥出来,让学生人人都能“自信、自立、自尊、自强”。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解决效果这四个能力。
1.素质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使得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素质:学会独立地计划制订,它是一种预测性和诊断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性地计划实施,这是一种过程性和形成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计划评估,这是一种总结性和反馈性的工作训练。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和协作意识;能够从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出发,使学生了解项目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并逐步进行模块与程序代码的设计;使学生能初步掌握.NET面向对象设计思想、数据库访问组件使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计划、模块编程与调试、项目验收与运行;使学生能较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能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3.技能培养目标。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设置”学习理论,以“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来设置教学模式,将本课程分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这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解为若干情境,情境下再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如图1所示。将“项目引领(情景设计)、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相互协作、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图1“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教学模式设置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或校企合作者将教学内容设计或划分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析,并提出新问题,最终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具体实践完成任务,最后经过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终形成一个情感、认知活动的良性循环[1]。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中,“任务”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某项目标的活动[2]。例如,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绘制一张功能结构图、实现某个模块的功能、设计一个网站或MIS系统等。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高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3]。
三、威客及威客平台资源特征
威客(witkey)模式创始人刘锋先生给出其定义是,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益,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模式。主要应用于包括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等领域的问题,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和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4]。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特征。开放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威客任务的开放性和企业参与的开放性。威客任务的开放性是指威客模式打破了地域、时间、工作方式的限制,也打破了职称、地位、权力、名誉等的传统评价门槛,利用网络把世界各地的人们放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中,给创意者、后来者、年轻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互联网环境,带来更多自由工作时间,创造了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而企业参与开放性是指提供问题或需求的企业可以是任意的,包括把产业升级换代,高科技技术改造,富有文化含量的创意设计,产品的广告创意推广,销售网络的设计与建立等等拥有各种问题的企业都可以悬赏招标,筛选方案,筛选对象,优中选优[4]。职业性特征体现在一是企业在威客平台上的悬赏项目都是具体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二是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都作为商品以明确的标价标出,肯定了所有参与投标者的智力价值。三是这个平台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参与到一场场智力互动问答的过程中,脑力激荡,彰显群体智慧。四是成功的参与者的智力产品能够得到市场价值的回报[4]。实践性特征表现在中国威客是成熟的成功的实践方式。它包括两种发包方式:现金悬赏和威客地图。其现金悬赏的主要运营程序是,招标方任务支付少量定金或不支付定金经威客网站确认的高水平威客报名参加招标方选择合适威客开始工作根据工作进度由任务者或威客网站向威客支付酬劳。利用威客平台上众多威客的知识,智慧,专业技能,行业经验和个人创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它更经济,更高效,在未来可能更专业,成果层次更高。因为这种“众包”还有一种“优选”的功能:发包者将获得最好的创意,兼取各家之长,并在“问答”过程中不断受到启发和理念的提升。威客用最简洁的方式创造了无数机会来激发每一个致力于创意的散布于不同角落的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也给了他们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可能性,以及市场的回报———这是他可持续参与的动力。威客创造了一种激发创意、汇聚创意、实现创意的场效应。
四、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是项目小组教学,此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环节。
1.挑选并明确任务。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威客平台上的任务有大有小,但都是基于现实的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在选择威客任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供学生体会、分析、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2.逐层分解,分析任务。选定任务后,教师应通过激励法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并通过对任务进一步的剖析,从中发现问题。任务分解是一项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要发挥教师的职业素养,作为一个项目的引领者,细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步骤。在多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可由学生中的项目组长带领团队分析、分解任务,而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等,在分析过程中注意实时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剖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特别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厌学和不学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3.合作分工,完成任务。在这一阶段注意团队协作,有合作也要有分工。首先,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问题进行研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相互交流、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其次,项目小组的组长要对此项目进行合理分工,注意团队人员的能力和潜力,并且注意相互帮助,相互激励。此外,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干预,让学生体会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础实践教学考评方式与内容的单一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一方面,在考评方式上,教育者不能结合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和学生的个性进行评价,只是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学生在具体过程中的表现,很难真正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考评内容上,教育者只是看学生有没有参加活动和上交的文字材料的质量,在主观上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忽视了知与行的矛盾和对立,也错失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机。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的原则
1、全面性与针对性并重的原则
第一,在建立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过程中应参照和引入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将整个考评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考察,充分分析和论证各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及良性运行机制,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便有效的控制;还要充分分析和考虑构成考评体系的各要素的具体特点,探究其在考评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运行规律,使各要素能够健康运行。第二,基础课考评涉及的面要广,搜集的信息要全,评价标准和方式要多样化,考核的内容和主体要多元化,学生的成绩要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考核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和实践活动的特点等有针对性的设计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选择评价主体。
2、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并重的原则
考评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是实现考评目的与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第一,教育者要深入研究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的特点,发现考评规律,并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全面的、详实的、系统的、可操作的考评规划,使其符合教学考评实际需要,确保考核评价的顺利实施,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第二,教育者要在正确把握实践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和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考评原则,并将其细化为具体性原则,在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学的考评。第三,教育者在考评过程中应考虑到世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基础的考评也应随着学科发展、学生对教学需求的变化、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3、引导性与规范性并重的原则
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真正目的是要促进教学和学生成长。一方面,在考评中,要善于结合过程与结果、知与行、动态与静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合理地引导、对阶段性和最终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考评中,要结合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总体特点、每个实践专题的具体特点、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规范的、科学的考核标准和考评方式,并严格执行。
三、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的新思路
1、完善考评标准
完整的实践教学考评标准,应包括对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考评。作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地位上与各专业的实践课程是相同的,对教师的要求、考核评价标准和程序同样也可以参照其他实践课程。「1基础课教师应结合本门课特点、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制定出一套实践教学的严格的考评标准。体现在量上,就是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时、实践报告的字数与格式、实践报告上交的时间等有明确的规定;体现在质上,就是实践报告的内容是否真实、实践的选题是否可行和科学、实践态度是否端正等。对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考评必须紧密围绕其展开,并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丰富考评内容
为避免传统实践教学考评过多的关注学生上交的文字材料和参与实践活动的结果带来的弊端,教育者必须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重视实践过程,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第一,在实践过程的考评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全过程,包括实践的选题、态度、阶段性成果、各环节的具体表现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进而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二,在实践结果的考评中,教师应依据实践报告的撰写质量与学生实践过程进行一个总的评价,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结论性评价。这种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丰富了实践教学考评的内容,有利于得出公正的结论。
3、开发考评主体
课程考核评价主体是考核评价权的拥有者,即裁判。「2]传统考评中的裁判主要来源于教师,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实,真正的考评应是教师和学生均为考评的主体,共同参与考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实践教学考评标准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然后反馈给学生,并提出整改意见,利于学生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在考评中应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参与到对自我的评价与互相评价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主体间性等特质,赋予学生和教师一定的评价权重,来共同完成考评。
4、创新考评方法
考核评价的实施方法是体现考核评价理念的载体,直接影响考核评价目标的实现及考核评价工作的效果。[3]当前,考核客体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变化、实践教学环境不断变化、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考评标准不断变化,相应的考核方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一,要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考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创新;还要敢于去除旧的、过时的方法,不断进行方法的自我更新。第二,要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进行方法的选择,可将一些多媒体课件、影视作品、倡议书等作为考核的一项,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的提升。
5、健全考评保障机制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清楚的认识,从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注意不同课程的交叉内容,有意识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学习期间,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了新知识,也学到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使教学活动由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传统的教学活动,强调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上课时几乎养成了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的习惯。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后,师生们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真诚的、自由的探讨与交流。通过师生们的相互启发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使一些难以言传的知识变得清晰起来。这样做,既激发学生成为吸收知识的积极因素,又使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成为扎根于亲身体验中的“理智力量”。以启发式教学替代注入式教学,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不仅体现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理论知识方面,还要体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鼓励同学大胆思维,大胆发表见解,学用结合,不仅学习目的明确了,而且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真正理解财务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真谛。建立了一体化评价体系。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检查学生能力、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考核既要体现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又要反映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考核评价体系可以认为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随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相应的考试方法也要相应改变,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之与高职培养目标相吻合。该课程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用该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既可以提高学生训练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实施“教学做合一”后的对比
1.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理论成绩比较。将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理论成绩通过用MINITAB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数据结果见表3。珚x=71.55,珚x09=75.4;δ208=134.55,δ209=45.92。说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是有成效的。2009级的平均分比2008级提高3.85分,而且学生间的差距还缩小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MS=602.61,组内MS=87.76,F=6.87,P=0.01,这可以说明改革对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是有成效的。2.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将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技能成绩通过用MINITAB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数据结果见表4。珚x′08=67.86,珚x′09=74.17;δ′208=152.71,δ′209=54.24。说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是有成效的。2009级的平均分比2008级提高6.31分,而且学生间的差距还缩小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MS′=1621.29,组内MS′=100.53,F′=16.13,P′=0.00,这可以说明改革对学生技能的掌握是有成效的。
[论文摘要]科研单位转制工作已经多年,但转制以后的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新的问题又在出现,严重影响了转制后科研单位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科研单位改制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侧重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从转制的科研单位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关健词]科研转制问题解决
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在2001年底以前科研院所基本上完成工商注册,科研单位的改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大多数科研院所通过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进入市场。是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根本途径。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转制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一、科研院所转制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1转制后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
不少地方科研院所转制后尚不具备形成现代意义上公司法人治理的基本条件。面临“穿新鞋,走老路”的窘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的。而有一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实际上仍是国有独资企业。保持着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基本模式,一些改制的科研院所其领导班子成员仍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或聘用,因而难以按《公司法》的规定运作,形成新的政企不分现象。
2身份不明确,出现一所两制
转制期间院所身份不明晰,科研院所转制工作虽已起步多年。但由于行政审批手续繁杂、周期长,套用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很难适应于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情况,存在着体制不顺,“事业不事业,企业不企业”的现象。许多转制院所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企业单位,成为游离于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原来的优惠政策已经无法享受,运用国有企业的管理却不能与企业享受平等待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转制院所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转制进程。
3工作侧重点发生了根本变化,对科研开发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市场化的转变。科研院所的生产经营显著增加,一旦科研计划与生产计划相冲突,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往往优先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单位往往集中力量进行生产,无暇顾及科研工作。加上研究院所目前都建立了基于业务的绩效导向工资制度,员工的收入分配与产值、销售收入等业绩指标挂钩,从而使工作重点发生根本的变化。
4普遍缺乏上规模的核心产品
转制后业务、生产的随机性较强,接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导致生产的产品品种多,批量小,缺少可以规模化的核心产品。没有可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性核心产品,科研院所的规模就很难发展壮大,长期停留在一些“作坊式企业”的小规模上。
5转制以后各种负担过重
过去不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款项,现在需要自己解决。特别是原来自收自支的单位,由于原有的基础条件差,积累步,这些新增加的费用给转制院所带来沉重的负担,一些科研院所甚至要负担超过在职职工人数的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和部分退休金等各项费用,严重影响科研院所的生存和发展。在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些负担一直存在,跟现在的企业相比,无法作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市场竞争。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仍然存在
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仍然存在,应该说,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的改革取向是市场化,而行政级别、官本位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大敌,只要这个些问题存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就难以真正确立。对人力资源这样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无法进行优化配置。国有企业现在的改革为什么还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经过了较长时期的“三项制度”改革的准备,而事业单位的这方面明显准备不足。
2人员市场观念陈旧,改革意愿不强
部分人员对改制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改制是政策推动,迫不得已。一些人员长期习惯于“金饭碗”,吃“皇粮”的心态,甚至养成了一种养尊处优的心态,有些以本单位所承担的一些公益性、准公益性工作为借口,阻碍改革的进程。有些单位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经不起失败的考验。甚至埋怨,使本单位的改革复杂化甚至“泛政治化”。这些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展。
3相对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如果一个事业单位要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需要会懂经营管理的企业家,使得改革后能够有能力到市场上去”找饭吃”。由于许多事业单位在过去全部或部分吃皇粮,或者是靠政府庇护、各种垄断而生存,不像国有企业那样,多年来就面对市场竞争,逐渐形成一批企业家。
4社保并轨存在资金和待遇水平等方面的障碍
到目前为止,还未建立起事业单位社保体系。甚至连事业单位的社保政策也有很多的问题。目前相当多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出路是要转制为企业,社保并轨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退休人员待遇差距如何处理、资金虚账的处理等等,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上出台的一些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牵涉的政府部门比较多,也会带来相当的难度。
三、科研单位转制后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企业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
1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转制后科研机构要根据自身特点,依法进行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一般转制科研机构原则上都要改制成为多种经济成分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社会利益的转制科研机构改制,应形成国家股和多个国有法人股并存的股权结构。鼓励社会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等多种资本投资股或受让股权,将转制科研机构改制成为多元股权的公司制企业。对从事一般竞争性业务的转制科研机构,允许向社会整体转让产权。
2制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政策
人才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积极引进并充分使用各类人才。要从分配、科研和生活条件等方面出台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政策。一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壮大本单位的科研实力,增强科研开发后劲。二是充分使用好现有人才。通过制度创新,形成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以绩效为主的薪酬分配机制,不断增强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活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观念转变人员观念的转变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改制后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重塑来促进员工观念的转变,灌输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帮助员工树立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步培养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
改制为企业后要求的经营观念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从过去面向生产转到以营销为一线上来,生产适销的产品,以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要有目的地进行产品定位与发展规划,从目前的随机性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进行市场前景分析,有理性选择,逐步发发展为规模化主导产品下的有限多元化发展。主要围绕主导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使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增强自我优化功能。
(二)外部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尽快明确转制科研院所的身份
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转制院所办理工商注册提供大力支持,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指导或管理上,要完善科研机构行政领导任用制度,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在制定人事制度改革政策上,要建立符合科研机构特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2给予优惠政策。切实解决负担过重的问题
为了减轻转制科研院所的负担。一是要做好这些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各项工作,对已办理提前退休的人员。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二是继续拨付一定经费,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对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经费补贴和部分困难科研院所补建个人账户,减轻了转制院所的改革成本;三是在税费上给予优惠政策,给与扶持。
3加大对科研院所投入的力度
科研院所转制并实现企业化运作后,融资方式及融资规模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建议要从政策上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技投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人为基础、风险投资作补充、银行贷款作保证,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开发投资支撑体系。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但是很多教师反映,文言文课难上,学生学习困难无兴趣,课堂常常出现冷场的状况。如何化解冷场的尴尬,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需要教师剖析冷场的缘由,寻求活跃课堂气氛的“沸点”,从而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课例描述
有教师执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课,具体教学环节安排如下:①导入:教师以“三人行,必有我师”蕴藏的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导入课题;②背景介绍: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孔子的生平经历、《论语》的相关知识内容;③诵读环节:教师首先示范朗读一遍;学生自由读;教师检查几名学生的朗读效果;全班齐读;④教师以串讲法连串地讲解课文内容,逐一讲解重点实词、虚词以及句式。(以上四个环节均由教师“讲”,学生仅参加了“自读”和“齐读”。时间使用情况:教师18分钟,学生5分钟);⑤翻译环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请几名学生起来翻译十则语录,多数学生一知半解回答不到位、或者干脆一言不发,课堂气氛沉闷,多次出现了冷场状况。当学生拒绝回答时,教师再提问下一名学生,但冷场状况继续出现,教师难以继续下一教学环节(剩下17分钟里,教师没有完成预设的翻译环节,也未采取措施处理冷场,后续的教学环节也未进行)。
二、课例评议
“冷场”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大忌。在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堂语文课教学可简单分为两块,第一块称为“‘教师’包讲,学生提前进入‘疲惫’”环节。导入、背景介绍、诵读、知识讲解都由教师包讲,学生能够尽早参与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文言文教学内容涉及古代思想意识形态、语言的固有习惯,常常让现代学生产生古今知识隔阂及遥远的距离感,容易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学生参与文言文学习,需要借助动脑、动手、动口等一系列“活动”尽早、尽快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课例中,课堂教学进行了近20分钟学生还未融入学习状态,因此形成学习疲惫状态也就不足为怪。第二块称为“课堂冷场,预设教学环节难以进行”环节。在余下的17分钟里,课堂气氛沉闷,大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积极参与配合教学,出现了多次冷场,而教师也未采取灵活应变措施处理窘境,后续教学环节也难以完成。笔者认为,出现冷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方式单一
课例中提到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串讲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法,其特征是以讲解为主,连串地讲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实词、虚词、句式以及翻译。串讲法是一项利弊掺半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忙得不可开交,又耗时又费力,在课堂里多数时间只听到教师的声音;可学生却不领情,面对偶尔的提问,学生要么应付式的回答,要么敛声屏气,不予配合,出现常见的冷场。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我们知道,初中教材选取的文言文多是文质兼美、文本内容丰富可供挖掘的经典篇目,但文言文内含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对现代学生来说,已是很陌生且有一定的隔阂。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设计未考虑学生生活经验、年龄特征、心理状态等方面,把教学的时间和重点仅放在疏通文言字、词、句、翻译的基础上,忽略挖掘文言文反映的深层次内涵,学生则因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而厌学。
因此,激活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冷场的“沸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准备”是预防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出现各种突发问题的必备工作。教师提前布置预习,鼓励学生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点和困惑疑问记录下来,带着问题来听课,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事倍功半。为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可变换多种方式,如个人独立预习、同桌合作交流预习、小组合作任务分配预习等。课前预习学生需达到以下要求:①初步了解作者、题目及相关背景知识,除了课本,还可查阅参考书籍或网络等相关资料;②勾画生字词,借助注释落实读音,能够基本朗读;③勾画实词、虚词、重点句式,借助注释、资料,能够基本翻译;④认真记录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困难,有待于课堂交流解决;⑤教师坚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二)分析学情,预设学生学习的“困难点”
七年级是小学——初中的过渡学年,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年龄特征,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及设计。教师提前预设该年龄段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可能出现的教学“困难点”,对课堂上出现的“困难点”尽量做到胸有成竹、有备无患,避免突发状况造成的手足无措。当然教师不可能预设所有的教学“困难点”,但提前预设能够帮助教师驾驭掌控课堂,从容应对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知识迁移。
(三)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古人认为,给人一些鱼充饥,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但笔者认为重要的不是“怎样捕鱼”,而是要激发他“捕鱼的兴趣”。文言文是学生畏惧、讨厌却又不得不学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巧妙激趣非常重要。①活动激趣法。安排小组竞赛,对《论语十则》的翻译以回答快、对计分,胜出小组有奖励;②对比激趣法。教学《行路难》,把小学教材中《赠汪伦》放在一起对比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自己找出李白在不同时段创作的意图、风格,文体的特点,两篇诗歌的主旨等等;③音像激趣法。教学《岳阳楼记》,利用多媒体技术配上古典音乐朗读,名胜古迹图片展示,相关影视作品播放,创设情境激趣;④故事激趣法。教学《狼》,让学生自己准备,在课堂上把课文变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灵活应变冷场,绽放智慧之花
教师往往无法完全避免课堂上出现的冷场情况,怎样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又能获得出乎预料的效果,这就要考验教师渊博的学识、智慧的思考、较强的组织能力、高效的教学方法和充满个性的人格魅力。除了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把握课堂节奏快慢有度,提前预设可能出现的偶况,教师还要随时准备灵活应变:①合作讨论法。课例中,教师提问学生翻译一则语录,但学生沉默不回答。教师可就这一翻译困难点,安排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难理解的字、词、句,让学生动起来,强化师生、生生间合作,缓解课堂沉默气氛;②诵读法。课例中,学生不愿或者不会翻译教师指定的语录,教师可再安排学生多次诵读语录,以师示范读、自读、齐读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读出人物语气和内涵的意蕴。诵读法能使学生进入积极兴奋的状态,活跃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③“踢皮球”。有学生在学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提问教师“臭”的读音是“chou”还是“xiu”。教师很难马上解答,可以采用“踢皮球”方法,向学生说明“这是一个可深入探讨的问题,大家把它作为课后小课题研究,讨论结果下次课上再和大家分享”。既轻松化解课堂突发状况的尴尬,又给自己和学生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④情境引导法。针对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情境化。《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具有音乐美、景物美和意境美的内容,可借助多媒体音频、动画播放、渲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处于冷场中的学生重新拉回课堂。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难,教师遇到冷场更是常事。教师需找准缘由,化解冷场的尴尬,寻找活跃课堂气氛的“沸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运来.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邢培芝.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成功,2008,(12).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师 授课水平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70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开始接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当然,有些教师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而有的教师一直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艰难的摸索着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新课改的推广给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时之间很难及时地调转思维,还有一些老教师已经坚持了多年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想让这些老教师们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有些问题虽然不能马上解决,比如即将面临退休的教师再进行课程方式的变革也不是一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进行弥补和改变,笔者接下来说的是一般意义上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良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马上完成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那么,面对着新课改,面对着一群新形势下的学生们,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更好地变革自身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呢?接下来笔者将主要针对这个问题与大家一同探究,并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改革建议。
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提升驾驭计算机软件的技能,更好地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高低成为学生是否认可的指标,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学生也不会感受不到,通过教师个人在课堂秩序的把控,以及对课文内容讲解的丰富程度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依据。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便利,教师只能改变自己的教学形式并使其与当前的教育体制相适应,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新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
为了能够使得自己讲的知识和拓展内容能够及时地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电脑操作方面的技能,使得电脑在课堂上不至于成为一种摆设或者简单的PPT播放软件。小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对于色彩的敏感度较高,而且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中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要在对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有所研究和了解的前提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电脑操作水平,争取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视频、音频及其图片资料,给学生们不断地视觉冲击,同时,也要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力争与浅显易懂且不失幽默的方式在课程授课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愉悦感,使其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直接体现。
其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在为人师表上做到位,与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及时与学生家长及其任课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互动。在传统的学习语文教学环境下,教师为了赶制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怎么注重与学生之间互动,往往是要求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自己讲,要求学生认真记笔记,不能出小差等等,而并不注重学生是否已经真的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课程内容,只是让学生们快速记录自己所讲解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只是无奈下的被动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培育出更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门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当前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教育是需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的,因而,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来讲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和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得我们自身的教学方式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可,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更好地提升呢?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听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做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帮手,改变以往严肃教学的形式,给学生一种亲和感,学生们在对我们的为人处事予以认可的情况下,自然地也会在我们所承担的课程上加强学习,这是我们所预期达到的效果。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以便于我们的教学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除了要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关心之外,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之间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和探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情况,以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们在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为学生们的学习制造良好的开端,这也是我们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对于教师教学业绩的提升和自身教学总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健词:英美文学课程 文学批评理论 学习兴趣 E时代
在我国英美文学一直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教师仍采用“文学史+选读”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文学史+选读”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是文学史知识如作者生卒年月、生平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梗概等材料的罗列与堆砌,另外节选某个作品中的一部分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文史基础知识讲授有余,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不足。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形成有它的历史原因,例如某个阶段受教师水平的限制,或是补充学习的文学资源缺乏,也可能是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称E时代,最显着的特征是网络的迅速流行和普及,正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网络与多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英美文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网络与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优势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这种“文学史+选读”教学模式下,积极尝试对文学鉴赏的新模式为重点,和文学批评理论引入英美文学教学,培养知识的文学批评理论基础,阅读的能力,了解和欣赏英国文学。
一.引入文学批评英美文学教学理论的必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1.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批评理论基础知识不可或缺。
一般的文学批评,会分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两部分。文学理论是指相关文学的本质、特点、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的方针原则。文学批评指按照指定的标准对作品和文学现象做出的分析、研究、评价和认识。本文中涉及的文学批评理论重点在于文学批评,而不是文学理论,使学生掌握一些文学批评理论,原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分析和欣赏英文原版研究。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文学批评理论,培养学生在赏析英语文学原著和阅读理解时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的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 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可见,英美文学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阅读、分析原著时运用且掌握文学批评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经验和经典文本的解释,提升语言和思想的能力,改善生活经验,培养审美技能,陶冶精神性情,充裕跨文化知识。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的是原著的赏析,而非文学史知识。所以文学批评理论中,基础知识的运用,是为使学生在深入理解作品时,更加有喜悦感和成就感。
2.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阅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T・S・艾略特认为,文学批评在阅读中的作用就像人的呼吸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凡有文学阅读的情况,一定就会对作品有相应见解,自然就会对作品做出文学批评,所以对作品进行文学批评并非只是专业的文学批评家才会作为。比如,我们在阅读小说故事时,对故事的环境、气氛、结构及故事情节都会有部分印象,同时也会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不同的爱恨情感,这样就会对小说产生一个全面的感受。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不停地试图去解答就故事中人物、背景、主题和故事情节等所产生的疑问。然而对从未学习过文论的人来说,这种互动属于自发性的评论。读者本人的个人履历,教育程度以及周遭环境都会对这种自发性评论产生影响。换句话说,自发性的评论是有一定的评价标准的,也行这种标准很零散破碎、并且缺乏逻辑,甚至是偏激的,但它是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并且会与某些文学理论具有关联性。正是“没有任何文学话语是没有理论的,甚至对文学文本明显的“自发性的”讨论也离不开老一代事实上的(也许不是很自觉的)理论化。”(见参考文献:拉曼.塞尔登,第34页)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去感悟人生,可以说英美文学是一门素质培养课。可以帮助学生在批评时,学会多角度分析作品,从逻辑性和完整性上掌握批评要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英美文学课程中从文学理论的原则、角度、思想以及研究方法上做些系统的介绍是很必要的。
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能性需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文学批评理论
1.多媒体与网络在信息时代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多媒体与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模式教学相比,明显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信息的种类很多,包含图像和音响等大量信息,而且信息的容量也很大,网络上关于英美文学、文论的信息铺天盖地。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其一教师可以将网上资源筛选,选取部分整合进课堂教学,如英美文学方面的影像和音频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网络与多媒体提供的又一便利是文学原著的获得不在依赖数量有限的纸质图书。图书馆图书的册数总是有限的,而当地书店也不一定有你需要的原著。必然,网络为学生获得英语原著图书提供了极大便利。我国英美文学教学大纲上提到的作家的代表作网上几乎都有电子版,而且,网购也为学生购书打开了另一条便利通道。更为主要的是网络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若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有效相结合,就要运用更多种类教学方式,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分层教学体系。例如讲授教学内容的基本部分时可运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教学内容的提高部分和具有争议性的学术研究方面的前沿性问题,如某一文论的发展历程,其代表人物的传记等,如生态热点话题,女性主义热点话题等等,则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供学生课外有选择地学习和思考。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以及建设校园网络课程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多媒体教学技术与网络的利用在构筑课内外教学体系上不仅解决了课时冲突问题,也可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深入研究中划出了明显的界线,有利于部分对文学课程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也有利于节省另一部分对文学课程兴趣不大的学生的时间精力,这自然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文学史+选读”填鸭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
2.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将文学批评理论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另一主要障碍是担心晦涩难懂的理论会让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更加敬而远之,彻底失去兴趣。的确,较与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自是抽象难懂一些。然而,尤其高年级的大学生,不仅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和理解分析能力,并且,大学生还有培养这两种能力的需要。只要课堂上教师不是自己滔滔不绝于的去传授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思想基础,各种流派,分析方法等,不将文学批评理论传授成死记硬背的知识,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领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文学理论,使经典作品的赏析真正的成为教学重点,学生就不会排斥引入文学批评理论教学。
三.应用网络与多媒体优势,引入文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课内外主动学习的一种模式。有了兴趣,只是有了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明确课内外的学习任务,明白课内外该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培养和发挥学生课内外学习的自主性前提条件。英美文学课程涵盖了文学史和文学选读两个部分,容量大。培养和发挥学生课内外学习的自主性是必需的。学生课后充分地自主学习,是课堂上成功运用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来欣赏具体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兴趣的必要准备。因而,为了教学的成功,教师需指导和监控学生课后的学习。 网络和多媒体应用为教师指导和监控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传统教学手段既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积极引导。例如,教师利用校园网络开设英美文学交流社区,并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号注册。
学生需提前阅读并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而查阅资料来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可在英美文学社区上传相关资料和课件来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也可发表建议。利用社区督促学生发表意见,完成课后思考题。通过浏览学生的讨论帖子,及时有效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和效果。出了课堂教学书目外,教师还可开出一个选读书目,书目可以很长,尽可能涵盖,不同流派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种族的和女性作家的作品。教师在书名下面附上简评和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自己想读的书,去资源网站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后根据自己分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课程论坛上发起话题,相互讨论。也可根据学生参与社区讨论的积极程度来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标准。另外对于一些热爱文学的学生或有在英美文学方面有进一步学习打算如考研的学生,教师利用网络社区提供提高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有争议的学术研究前沿,供他们课外有选择地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逐渐学会如何课前如何预习,课后如何复习,还必能锻炼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即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论: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批评理论不能缺席
文学批评理论在教学中缺席,文史基础知识讲授有余,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不足。不管是新世纪高等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是改变学生对本课程的误解,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需要,不管是为了发挥文学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平台作用,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还是文学阅读与文学批评理论之间不可分割之关系,都表明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批评理论不能缺席。信息时代互联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信息时代师资力量培养的便利等,也表明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批评理论不必缺席。
参考文献
1.蒋洪新,大学的理想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J],外国文学,2005(1)。
2.童庆炳,王一川,文学理论教学的双向拓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06期。
3.童庆炳、曹卫东,《西方文论专题十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陶东风,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J],文艺研究,2010年09期。
5.王守仁,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2002(5)。
6.殷企平,“文学何尝不实用?”[J]《郑州大学学报》,2002(5)。
7.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记者于健
本报11月4日讯 教师评职称,从重科研转为重教学,今年起,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指挥棒”将改变方向,说课评估的比重增加,论文获奖不再成为评审依据。教师评职称今后将不用再花钱花精力。
4日,记者从青岛市教育局了解到,本月起,2009年青岛市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正式启动。今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做出调整,论文在职称评审中所占比重将降低,不再把论文获奖等作为评审依据,也不再受理申报人员提交的各种论文获奖证书。对于参评人员提交的发表的论文、著作,也需交由相应专业的专家评委认真审阅、考察,将专家做出的评鉴意见作为评审依据之一。教师职称评审将注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表现,说课评估的评价比重将增加。凡申报晋升高、中级教师职称的人员都需要参加由青岛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说课评估,说课评估的意见将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引导中小学教师全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青岛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解释说,青岛市中小学共有在职教师7万余人,职称评审历来都是全市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往年,为了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做点科研工作,获奖论文一直是评审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从实际参评情况来看,论文的奖项太多太滥。而为了能在论文上争取更多的职称加分,不少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对促进教学没有什么意义。在中小学阶段,课堂教学是一项传统的技术工作,更应该加强教研,而不是科研。这次调整,主要是倡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中,放到关心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成长上,也是给教师减负。
职称评审“指挥棒”调整方向,班主任的评价比重也要提高。今年,青岛市教师职称评审要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倾斜力度,优先推荐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晋升职称,从而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任务,积极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
关键词:批改作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作业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最重要、最经常的学习活动,它对于巩固课堂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它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依据。它主要由布置作业、做作业、批作业、改作业几个环节组成,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基本技能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通过作业的做――批――改,达到学习的目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但现行的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把这一完整过程分裂了:学生完成作业后由教师全批全改学生不参与批改过程,只是被动接受批改结果,经过调查分析,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能力的提高,作业不能及时讲评修改,不利于信息的正确及时反馈,同时,现行的作业批改方式加大了教师工作量,不利于教师进行研究和改革。
我校的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把学生的作业大胆地放给学生去批改,我们可以把批改作业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直抒己见、互争互辩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批改作业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批改作业的几点要求
1.批改要蕴含感情
作业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否则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使他们心里反感,甚至打消做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如能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相信学生做作业的效果会更好。
2.批改要认真仔细
不管作业量大小,教师在批改时都应认真、仔细,正确使用批改符号,而且要把修改符号写标准。批改语文或作文时,评语不可太简,书写更要工整。
3.批改要及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恰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业训练尤其如此。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这样也可以避免因错误在学生脑子里停留时间过长而打下“烙印”,以致造成纠错的反复性与艰巨性。
4.批改要因人而异
批改作业时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坚持不与别人横向比较而与本人纵向比较的方法,只要发现学生有进步,就要适当提高分数。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平常的得分已不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为了激励这些学生,教师就可以打破常规。
(二)批改作业的几种方法
1.教师重点面批
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一部分学生,尤其对班级中尖子生和较差生的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而不以一般性的态度对待他们,也不以界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作业面批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应因人而异,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是对较差生所用的一贯手法,而重点面批这一艺术性批改策略对于促进尖子生的学习同样非常必要。因为在前后左右的一片赞扬声中,许多学习一贯拔尖、成绩向来优异的尖子生,容易滋生自满心理,看不清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当面批改、响锣重敲的做法恰能有效地消除这种隐患。而且这样的批改方式对作业的反馈校正更快,更有效的起到了作业应有的效果。
2.互改与自改
这里的互改,主要是指让同桌同学或前后同学相互交换各自的作业,并进行认真批改。而所谓自改,则是让每个学生都来扮演教师的角色,以批判者的眼光来严格地审查和评估自己作业的正误与优劣。实践显示,这两种艺术性的作业批改策略,也有其独特的优化教学的功能。心理学表明:小学生对于别人对其寄托希望时会体现出相当强的责任心。因而同学互改作业往往能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他们常常会就作业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乃至符号提出质疑、反复琢磨。这种求全认真的态度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自己不再“重复”那些亲自发现的问题。自改法的经常运用,往往有益于学生此类习惯的形成。当然,互改和自改这一策略的实施也不是无条件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时须注意学生的优差搭配问题,尤其要防止两个差生搭挡互改作业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批改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投入到作业的互改与自改过程中。
3.生评师
要改变以往都由教师评学生的传统,使学生也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教师在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就像数学教师“下水作业”一样,我们估且称其为“下水作业”。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隐藏于习题中,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课上,利用复习提问的时间组织学生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由于学生从长期受教师评价过渡成为评价教师,积极性很高,批改的自然很认真。在逐题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时,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与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更可贵的是:自己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相碰撞而擦出的“火花”,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真正的理解,搞清楚弄明白。
4.让学生尝试与体验成功
(1).二次记分法或者第二次批改
传统作业批改是一次性工作,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然后给予一个成绩,或者再配以结论性的评语,工作便算完结。在别人看来,教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撰写评语认认真真。而在实践中,学生对作业成绩尤其是书面评语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按评语去思考和改正,以至于陷入作业屡做,错误屡犯,学习进步缓慢的不良循环。二次计分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及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相关作业;直至达到要求,再追加成绩。事实表明,二次计分这种艺术性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对评语只看不行动的不良态度,调动他们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舍得送分给学生。
如果说一道题不是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或许在他的头脑里这已经成了思维定势,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并先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批改。
(2)一题多改多评价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多评价的方式,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还学生之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换句话讲,应尽可能的克服机械化的批改习惯,更好地引导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作业的最大功效。
5.批改方式要创出新意
(1).巡改作业
所谓巡改作业,就是指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手执红笔,边巡视学生边批改作业。这样做可以随时鼓励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2).回批作业
即学生对老师的批改进行回批。有时教师还要进行二、三次批改。一般情况下,老师先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最后做错的学生订正作业了事。这种处理作业的方式不只是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起到督促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来说,遇到小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而回批作业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轮流面批
平常学生做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是分开的,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轮流面批的反馈方式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面批”绝不是当面批评,如能采用面批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习题、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批改,如学生互批、多次加分、家校联批等,以激励学生的作业热情,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6.批改学生的“典型作业”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天做“下水作业”让学生去批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批改学习委员、小组长或某个学生的作业,做为“典型作业”,以代替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批“典型作业”的教育示范作用与批教师的“下水作业”大致相同,在批改学生“典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评价能力的训练。
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始成立于20*年,第一届督导小组由5名成员组成,**,由我担任组长。拟定了《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第一届督导小组主要工作内容为“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学院教学工作检查”与“推优”。以督导小组成员自由听评课与每学期1-2次集体听评课性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督导,重点对新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配合学院教务办进行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参与学院教学能手与教学新秀的选拔与推荐工作。为促进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也为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奠定基础。
20*年3月学院重新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更换人员,壮大力量,替换了**、**两位学院外教授,因为他们不可能切实参与各项督导工作。补充了主持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唐克华教授和资深园林专家杜亚填副教授,特别补充了杨海荣老师作为秘书,完善了组织结构,壮大了督导小组的工作力量,使督导工作上一个台阶。修订了《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在督导工作中以“课堂教学质量控制”与“教学检查”为基础,狠抓“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与“教学与教改研究的督导”,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年度教学督导工作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检查与指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备课、讲课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指导,促进了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年度开展了3次集体听评课活动(共20节)。上学期第一次集体听课对象是我院推荐的教学新秀与准备申报职称的教师,配合学校的教学新秀推荐工作,对教学新秀进行选拔并指导提高,对职称晋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把关。第二次听课重点为园林专业的课程,为该专业的评估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下学期,为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专项抽查活动,督导小组进行集体听评课活动,以青年教师所授课程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为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们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我学院新开办专业,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专业办学水平的首要环节。每次集体听课后,都及时评课,认真记录,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意见,每次集体听评课活动结束后能够及时书面总结,向学院教务办汇报,严把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关。
2、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学院督导小组重视对该环节的质量监控,20*年上学期督导小组参加了04级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发现毕业论文的质量不理想,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严密督促,直至论文再答辩前夕,发现整改质量不理想,最后督导小组成员都直接指导了论文修改工作,确保了04级园林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20*年下学期,论文督导工作走在了前面,督导小组首先参与了05级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审查,把好选题质量关,然后参与了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指导,使得论文质量有显著提高。
3、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经过专业调整后,我院专业主干课程多由青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决定着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青年教师接触教学不久,教学经验缺乏,需要帮助。此外,青年教师的工作新鲜感强、热情高,如果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课堂教学方面,可使他们迅速掌握教学规范与课堂教学方法、技巧,形成一个高质量工作的态度与习惯,对于学院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把青年教师的指导作为*年度督导工作重点内容之一。督导小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指导。一方面,把好上课关。学院集体听课多次以青年教师所授课程为听课重点,对于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准确诊断,针对他们的个人特点,提出良好的改进意见。特别是发现部分课堂教学质量好的年轻教师,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新秀”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开展了对青年教师指导培养工作,督导小组集体制定了培养计划,计划中对每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确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为每名青年老师配备了两名指导老师,指导他们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按期完成科研课题;对年轻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上进心。*年度先后对9位青年教师进行了指导与培养,此项工作促进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活跃了学院教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氛围,促进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4、主要参与完成园林专业评建工作。学院督导既是教练员、裁判员也是运功员,是学院完成重大教学任务时的主力军。在*年上学期我院园林专业评估中勇挑重担,5个督导小组成员,3个是材料工作组的小组长,1个负责特色项目,1个负责接待。各位小组长既亲自撰写大量材料,又布置并指导同事们共同战斗,对于个别思想不通的同志进行耐心的思想工作,督促他们参与评建工作,并及时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在学院完成专业评估,积极开展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的评审与指导。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申报20*年度校级教改课题的通知,我院教学督导积极开展工作,及时与所指导的青年老师联系,鼓励他们申报课题,并对他们进行选题指导。最后督导小组集体对青年教师所申报的课题进行现场点评与审定,对每个申请课题,进行分析与指导,针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存在的不足,向各位申请人当面提出许多改进意见。帮助教师们开阔教改思路,提高认识。
6、其他工作:参与教学检查、引进人员听评课,参与学风建设等等。
二、成绩与经验总结
(一)成绩总结
1、学院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加强,求质量氛围形成,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20*下学期学院集体听评课活动中,7位教师3优、3良、1中。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提高,选题质量明显好转,论文研究方法大有改进,论文质量显著提高。
2、教学与教改研究重新起步。学院教师整体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研思路拓展,教学与教改研究已经重新起步。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数量从07年的从1项上升到6项,其中5个课题的申请人是我们在培养的青年教师。
3、形成了青年教师指导机制,青年教师迅速进步。第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总体提高,刘卫国老师在*年上学期被评为教学新秀,吴吉林、龙自立老师在*年下学期学院集体听评中与校区教学抽查中表现优秀,受到一致好评。第二,教研思路拓展,教研热情高。在培养的5位老师申报了教改研究项目。第三,积极参与了教学组织与管理,3位青年教师担任了系主任与系副主任,能够较好地完成各系教学工作的组织运转。
(二)经验分析
以上成绩的取得凝集了学院领导的心血与各位督导成员的辛勤汗水。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麻明友院长与田建林院助指导了*年度督导小组的筹建与成立工作,补充了能够实际开展工作的唐克华和杜亚填老师,壮大了督导小组的工作力量。麻院长与田助理还参与部分督导工作,亲自做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经常参与集体听评课。
2、督导小组成员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乐于奉献的精神。学院督导在完成自己较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积极认真参与各项督导工作,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与乐于奉献精神。廖博儒老师与唐纯翼老师承担了教学任务较重,但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参加集体听评课。*年下学期,集体听评课那几天下大雨,而廖博儒老师家住校外,上午冒雨骑单车来上课,下午冒雨骑单车参加集体听评课。杜亚填老师,教学科研、社会工作,个人学习,工作繁忙,他能够克服困难,参加督导小组的多项活动。罗庆华与唐克华老师在*年度上学期末的人员分流中,被安排到重点实验室,但他们善始善终,坚持参加学院督导工作。此外,他们还勇于分担集体的困难,在园林专业的部分课程无人接受时,分别接受了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上好课。杨海荣老师,认真负责,耐心做好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工作资料,认真细致落实工作中各种事务。此外,各位督导小组成员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组织有序,工作细致到位,讲究实效。每学期初,根据学校与学院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制定学院督导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周历。而且对计划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整个计划较完善、周密,能抓住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也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工作组织有序,每次具体的督导活动也有计划与总结。工作细致到位,讲究实效,比如,集体听评课,我们做到听课后及时评课,评课后及时反馈;进行教改课题评审,我们采用现场汇报,现场点评,让申报老师们提高教研认识,开阔教改思路。青年教师指导,集体制定了培养计划,计划中对每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确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使我们的督导工作有的放矢,实施有序,效果明显。
4、根据学院实际,抓住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教学质量监控有力。对于教学工作的督导,始终把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质量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对于教师督导,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与培养。教学质量监控有力,效果显著。
三、工作不足与展望
几年来,教学督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工作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质量、论文质量、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教研等方面,而在学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所欠缺;其次,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落实,必须努力改进。
1、协助学院进行学风建设。学风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督导小组必须协助学院进行学风建设。
传统的评课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轻情感;重选拔、轻发展;重定理、轻定性;重垂直评价、轻横向评价。
传统的课堂评价注重于对教师自身能力的评价,如教师的组织教学、教态、语言表达,知识的科学性、重难点的突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学板书设计等方面的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编、自导、自演”能力的评价。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作用、地位则被忽视。一节课结束,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在课堂中表现怎样,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则没有引起评课者的重视。评课者盯着的只是教师,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配角,成为教师上课的一种衬托。
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转变,对课堂教学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的课堂评价是要求教师把着眼点放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上,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论文的结构层次。根据论文内容的不同,有的论文中心论点包含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属同一级标题,称为一级标题。一级标题下的小标题称为二级标题,以此类推。论文的一级标题不宜超过7个,一般来说以3~5个为宜。论文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不宜超过4级。标题层次的表示方法有下列2种方式:
第1级标题——1 第1级标题—— 一
第2级标题——1.1第2级标题——(二)
第3级标题——1.1.1 第3级标题——1
第4级标题——1.1.1.1 第4级标题——(1)
现以《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一种理想替代材料——火葱》(教育与探索,2009.12期)一文的结构层次说明如下:
1 火葱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征-------一级标题
2 火葱作为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材料的优点----一级标题
2.1 实验效果好---------------------------二级标题
2.1.1 物像清晰-----------------------------三级标题
2.1.2 染色效果好--------------------------三级标题
2.1.3 细胞膜、细胞壁容易辨认--------三级标题
2.1.4 细胞核显目。------------------------三级标题
2.1.5 细胞质、液泡清晰可见-------------三级标题
2.2 操作方便--------------------------------二级标题
2.2.1 个体大小恰当--------------------三级标题
2.2.2 下表皮易剥离--------------------三级标题
2.2.3 易染色------------------------------三级标题
2.2.4 制片容易-----------------------------三级标题
2.3 材料获取容易--------------------------二级标题
2.4 经济实惠-------------------------------二级标题
3 火葱与洋葱实验效果的对比----------- 一级标题
3.1 相同点----------------------------------二级标题
3.2 不同点----------------------------------二级标题
3.2.1 染色效果---------------------------三级标题
3.2.2 细胞膜-----------------------------三级标题
3.2.3 细胞质-------------------------------三级标题
3.2.4 液泡----------------------------------三级标题
3.2.5 细胞核-------------------------------三级标题
3、结语。结语是对论文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起到前呼后应、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文的结语:总之,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生物学教师对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有效促进生物学课堂教学。
?字体、字号、字数要求。
论文的标题一般用宋体,正文用宋体、仿宋、楷体等字体。标题的字号根据字数确定,一般用一号或小一号、二号;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用小四号;摘要、关键词用五号;一级标题用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正文用小四号;参考文献用五号。不同的刊物对论文的字数要求不同,论文的字数一般要求在1500~4 000字。1500~3000字的短小精悍的论文最受欢迎,论文字数要求不十分严格。
? 参考文献要求:
文中的参考文献,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引用处的右上角标出,并在文末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引用文标题、文献中的页码、出版单位、出版日期。同一参考文献如果多次引用,用同一序号标出。参考文献择其最主要者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能引用。综述性的论文参考文献为5~8条,一般专论性文章的参考文献为3条以内。如:《对八年级生物教材中“等位基因”概念的探讨》一文的参考文献:
1 冯德培、谈家岐、王鸣歧,《简明生物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P1463
2 盛祖嘉,《中国大
百科全书·生物学遗传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3,P49 3 第2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遗传学名词》科学出版社,2006,P9
4 《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P86、90
其它要求。
1 计量单位。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使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例如:kg、km、kpa、ml、m、s、t、min、h、d等,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按国家标准。
2 中英文对照。学术性期刊,论文的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要求中英文对照。综合性期刊不作硬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