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范文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第1篇

关键词:棉花加工企业  市场化改革  政策

 

一、引言

在1998年以前,中国的棉花加工企业仍旧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棉花市场尚未放开,而生产和价格都由国家进行控制,并且收购和销售环节由供销社统一经营。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从1999年开始,棉花流通领域开始出现松动。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改革思路,从而使得新的棉花流通体制基本确立。

国家相继放开棉花市场,为棉花流通开辟了新的道路,棉花加工企业更是异军突起。按照国务院的决定,凡符合《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经省级人民政府资格认定的国内各类企业,均可从事棉花收购。棉花市场放开后,棉花加工企业根据市场合理安排自身的生产与经营,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由于国有企业占据资金、设备以及技术和人员方面的优势,规模迅速膨胀,依靠其雄厚的实力,很快赢得了市场;同时,打破了棉花经营中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实现多渠道经营和有序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棉花生产、流通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私营加工业的成长带来了发展空间。目前,棉花加工企业已经从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现在市场上具备棉花收购资格认定的企业有8000家,但据棉花协会不完全统计,实际存在的收购企业达1.8万家。

放开棉花购销的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几十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形成的棉花加工行业体系被彻底打破,一种新型的、具有活力的棉花加工新格局、新机制将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棉花加工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棉花加工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放开棉花购销渠道后,我国仍然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凡符合《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经省级人民政府资质认定的国内各类企业都可以从事棉花收购、加工业务。因此,供销社棉花加工企业要抓住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机遇,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广采博览,以新的姿态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

(1)棉花加工企业的机遇。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棉花加工业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这正是涉足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发挥集团优势,做到优质、高产、安全、低耗,才能以优质的、低廉的棉花产品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从而促进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同时,放开棉花购销渠道,更有利于棉花加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实力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2)棉花加工企业面临的挑战。首先是来自国内的挑战。放开棉花购销渠道以后,棉花加工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非棉花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涉足棉花加工行业,使加工能力已经过剩的现有棉花加工企业受到严重威胁,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在所难免。对此,棉花加工企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其次是来自国际的冲击。“入世”以后,国外一些棉花财团,会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到中国的棉花加工行业。他们有可能不惜代价,占领中国棉花市场,直接挑战中国的棉花产业。一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景象可能会在棉花加工行业发生,并最终达到平衡,形成新的格局。

三、市场经济背景下棉花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象是比较突出的,棉花加工企业的实力与规模仍然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棉花市场。

(一)重复性投资严重,原料供应紧缺,造成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由于市场的放开,棉花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尤为可观,一些小型棉花加工企业纷纷上马,棉花加工能力急剧扩大,虽然当地许多棉贩每年都会从相邻棉区购进大量棉花,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地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需要,企业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和设备闲置的问题。

(二)技术装备落后。由于我们国家棉花市场长期没有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棉花加工企业缺少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所以,长期以来棉花加工企业的设备存在老化想象,不能够适应提高生产率的要求,这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棉花加工企业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不规范。国家放开棉花市场,只是不再由政府直接进行统购统销,改为许可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棉花加工企业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工商、计划、经贸等五部门核发的《棉花收购与加工资格认定证书》,但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这部分无证企业给予一定的保护政策,使得新上无证棉花加工企业越来越多。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新上棉花加工企业并没有棉花加工许可证。

四、市场化条件下棉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对策

针对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棉花加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目前棉花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引起重视:

(1)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棉花加工企业早已达成的共识。棉花加工设备技改是提高棉花加工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大举措。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根据现在的棉花加工企业的现状,需要在籽棉的清理,籽棉的烘干,皮棉的加湿上抓效益。另外,还要在发展机采棉上下功夫,这也是势在必行的。

(2)树立质量意识,狠抓产品质量。全面制定产品质量制度、产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配备各种质量管理人员,制定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监督考核制度。要求全厂所有参加棉花加工的人员,人人都要有质量意识,而且人人都有产品质量标准。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质量要求,环环相扣,哪一级出了问题哪一级负责。厂质检考核小组不定期到车间一线抽查产品质量,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责令生产车间及时整改,调整各种机械性能,确保皮棉的加工质量。另外,如生产出不合格产品,将和工人的工资挂钩,进行经济处罚。

(3)金融支持要与产业政策相结合。金融部门特别是基层农村信用社在对棉花加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时,不能盲目,要有选择性,对那些国家已经批准、有棉花经营许可证且管理完善、经营前景好的企业,应重点给予资金支持;相反,对那些没有取得棉花经营许可证的棉花加工企业,不予信贷支持,已经贷款的应逐步收回。

 

参考文献:

[1]李明,. 加工食品价格上涨 棉花价格继续回落——2007年4月全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变动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5).

[2]杨杰,马天云,尹凯,. 议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报停制度[j]. 中国纤检,2007,(6).

第2篇

关键词:市场效率 逆向选择 信息中介 博弈分析 落后地区

落后地区的经济转变,必须依托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落后地区资金、技术、资源不足,企业和市场的发展经常面临着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问题,经济呈低效率运转。

一、信息完全和对称与否的比较

信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它能提高经济主体的效率和收益。信息的价值一般用使用信息带来收益的变化程度决定。

假设某企业为明天的销售进货。它的仓储能力为x。明天的销售价格是不确定的,为说明方便,假设明天的销售价只存在两种情况:有50%的可能性行情很好,单位销量可得利润m(正数),有50%的可能性行情不好,单位销量亏损n(负数)。

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即企业预先确切了解明天的销价,该企业可得利润∏=50%×mX+50%×0=-50%mX。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即企业无法预先确切地知道明天的售价,无论企业如何决策(假设企业进货量为Y,0

可见,信息可以减少经济主体的决策风险和失误,从而提高其预期收益。正是这个原因,人们需要信息,并乐于出钱出力去搜寻和购买信息。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不同的经济主体缺乏信息的程度也往往是不一样的。买卖双方对对方的信息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存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交易方可能进行逆向选择,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效率。

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企业的生产可能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也可能出现失误。更甚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有些重要的市场可能根本无法产生,或者即使产生,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二、落后地区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中介存在的必要性

落后地区市场运作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所获得信息的数量和可靠程度,即信息的完全性。如果生产企业和顾客对对方的信息掌握均是完全且对称的话,交易将是非常简单并且是有效率的。在现实的市场活动中,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市场调查,了解顾客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并根据顾客的特定要求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通过各种形式的广告,把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有关信息向社会。如果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的话,这个目标更易达到。但是,也正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交易存在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由于网络空间的广泛性和虚拟性,交易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回避交易主体难以确认、资信度难以保证、欺诈行为难以防范以及交易物品质量准以确保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交易的难度,还由于交易各方对市场信息可信度的怀疑,导致交易无法完成,降低市场交易效率。落后地区经济实力非常薄弱,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无力承受这种市场低效率带来的风险,客观上要求落后地区全面、准确地掌握经济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运作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信息的价值,少走弯路,吸取发达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实现跨跃式增长,赶超发达地区。

在市场交易中常存在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交易的完成常常依赖第三方介入,提供尽可能完全且对称的信息。这个第三方就是信息中介。市场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越严重,市场交易对信息中介的需求就愈强烈。信息中介为众多企业和顾客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共享的场所。它具有公告牌的功能,对保证交易双方的信用起到一定作用。

经济学认为,信息中介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索。信息中介依靠搜集、整理和有关信息而获得经济利益,成为交易双方之间的纽带。信息中介的存在,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

三、市场交易中信息中介存在与否的博弈分析

假设市场存在着三种类型的经济活动主体,即企业和顾客交易双方及信息中介。交易双方的交易可以选择直接的交易方式进行,也可以选择通过信息中介获取有关交易的信息,从而间接地进行交易。不管是直接交易还是间接进行交易,都会产生一定的交易费用或者交易成本。从经济学术看,交易双方理性的交易必然会根据两种交易方式的费用或者成本做出理性的选择。也就是说,交易双方将在两种交易方式之间进行比较。权衡利弊,只有当信息中介参与的交易方式的成本更低或收益更大的情况下,交易双方才会选择信息中介参与的间接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假设交易价格(交易时专门为该交易所标的支付的货币数量)为P,交易量Q(外生给定),即独立于交易各方。买方和卖方分别对交易标的价值有主观评估,它们分别是v和u,并且不随市场交易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一)信息中价不参与的直接交易方式

假设交易双方采取直接交易方式进行交易的基本交易成本为Cd,基本交易成本取决于市场结构本身的内生变量,对于交易双方来说是相同的。基本交易成本主要受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信息环境以及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通畅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交易双方面对的交易费用称为实际交易费用c。假定C=kCd。k是交易费用系数,它由交易双方的个人交易能力、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机会成本共同决定。

把买方在交易时愿意支付给卖方的货币数量称为买人价

四、信息中介参与交易的选择

信息中介常以第三者的身份提供市场交易信息。信息中介必须为它们所提供的信息产品支付一定的费用,并籍此获取一定的收益。即信息中介参与交易,也面临着一定的经济选择,即成本和收益的选择。是什么原因促使信息中介参与交易,并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呢?

(一)信息中介可从交易中获得收益

信息中介机构参与交易的最根本的动机是要从信息的提供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即向买卖双方收取费用a和b。信息中介不仅作为产品质量方面的行家,而且还是因为多次参与交易从而获得大量经验,搜集、整理、信息,总是存在一定的成本Ci。从(5)式可知,信息中介从交易中获得的收益Mi应该大于0,即a+b>Ci。任这种情况下,信息中介才会参与交易。

(二)信息溢出机制和竞争机制迫使信息中介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信息中介是信息产晶的供给方。买方(顾客)和卖方(企业)是信息的需求方,信息的供求之间存在着多次重复的博弈关系。信息的需求方向信息中介支付一定的费用后得到其提供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将如何得到保障呢?如

信息中介只是偶然地提供一次信息或者只为一家企业、一个顾客提供信息,这种信息本身是否真实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是,信息中介作为市场交易的参与者,面对的是整个市场,信息的需求者是众多的企业和顾客,每个企业和顾客也是面对着众多的信息中介机构。

如果信息中介提供的信息是一次性的,或者只提供给一家企业或一个顾客的有关信息。

信息中介完全有可能与这家企业或这个顾客串通起来,向交易的另一方提供虚假的信息,分享由此带来的利润。但是,信息中介不仅要向众多的企业和顾客提供有关的信息,而且向同一家企业或同一个顾客多次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在市场上。可供企业和顾客选择的信息中介电是众多的。这就使得中介不得不重视自己的声誉。一旦信息的需求方知道信息中介提供的信息是不真实的,他们不仅会停止购买和使用信息中介的其他信息,而且会选择其他信息中介提供信息,这样原来的信息中介就无法再次从中获得收益了。这种信息溢出机制和竞争机制促使信息中介尽可能搜集并提供真变可靠的信息。鉴于这种惩罚机制和竞争机制,迫使信息中介在多次或无限次的重复交易中重视自己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尽管信息中介为此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但是,多次博弈的收益之和必定远远高于单次串通获得的收益,这是信息中介经过权衡利弊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三)信息中介信息提供的机制设计的两种约束

信息中介参与交易提供信息,并收取一定费用(信息的价格)。信息中介机构制定价格是从极大化自己的收益出发的,但这个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信息必须为信息的需求方所接受。实际上,信息中介面临着一种机制设计问题。信息中介提供信息被实际交易的买卖双方所接受,收取的费用或价格一定要合理,这就面临个人理性约束。信息中介定价时必须让信息的需求方普遍认为,购买并使用信息的期望效用会大于所支付的信息费用,这也是不使用信息的保留效用。否则,理性的信息消费者就不会购买这一信息产品了。

信息中介还面临着机制设计的第二种约束,即激励相容约束。从信息需求方的角度来看,信息中介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提供信息时必须让企业和顾客感觉到,他们选择通过信息中介进行交易,虽然支付了一定的费用购买信息,但是获得的效用却是最大的。因此,信息中介在进行信息定价的时候,在保证自己的效果达到极大化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和顾客因为利用了信息中介提供的信息而获得的效用大小,也尽可能让他们在使用信息产品时获得利润的最火化。

五、结论

第3篇

一、如何正确理解“新常态”与“三期叠加”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经济增长逐渐回落到中高速增长区间。这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速度,有利于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经济增速换挡只是相对于以往高速增长的适当降低,我国经济增速仍然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经济体和很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增长速度。通过深化改革,我国经济结构将会更加优化,能进一步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发展阶段,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准确判断说明中央敢于面对改革发展攻坚中的各种问题,善于抓住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可以预测,在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会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要求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保持年平均近10%的高速增长,2013年经济总量达到58.8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巨大,保持高速增长面临生产要素供给约束。以劳动力要素为例,我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求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2012年首次出现劳动力数量和占比双降,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难以支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先后经历了23年和36年的高速增长时期,GDP年均增速分别为9.7%和8.02%,其后经济增速约下降一半。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自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经济增速换挡中把握好调整的合理区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应对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创造中国经济奇迹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总体上较为粗放,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13年前3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处于2006年以来的历史低位,也低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船舶、光伏等行业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不到50%。制造业产能过剩,导致资本回报率下降和边际产出下降。同时,制造业粗放发展还带来大量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单位GDP能源消耗较高,水、大气、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如果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面对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化前期刺激政策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必然要求。前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出台一揽子刺激政策,为我国经济稳健增长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大贡献。但大规模刺激政策也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如金融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债务偏高、地方融资平台等部分领域和环节潜在风险积聚等。高负债率、高杠杆率条件下的发展意味着对未来的透支,会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风险隐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妥善处理保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推动经济实现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的发展。

二、“新常态”下需要我们深化改革

从“三期叠加”到经济发展新常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志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要牢牢抓住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要通过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狠抓落实,使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首先,必须坚持让市场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坚持实行简政放权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许可、审批和资质认定,激发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为经济转型提供不竭动力。二是加快完善有效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按照负面清单的思路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立能够反映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体系,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促进经济增长结合起来。三是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和高技术领域。四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地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外资参与境内并购重组,放宽境内居民境外投资限制,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

其次,积极促进市场与企业提高创新活动。一是要不断地深化教育方面的改革,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创新源泉作用,为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夯实基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商业模式,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三是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

第三,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是加快建立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指标约束。二是积极地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防治。三是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等生态工程,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法律;作用

就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作为与经济内容息息相关的专项法律,经济法对于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发展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加强中央调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从国内现状来看,法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完善、合理与严谨的律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为其高速增长创造了有利前提。本文着重探究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所发挥的促进作用。

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法对于其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转变极为有利

“外部性内部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外部性制造者创造出的社会收益或者成本变成私人收益或成本,而由创造者本人享有并承担的过程。在此转变中,经济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一)经济法所具有的规范性

在外部性内部化这一转变中,其实现手段主要包括协商、谈判以及契约等经济行为。然而在实施此类经济行为时,参与方经常在利益最大化影响下过度谋求单方利益而做出过激的、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导致其与经济规律、商业规律相悖,而违反了经济法相关规定。基于此,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经济法,实现对此类经济行为的有效管控。

(二)经济法所具有的调节效应

经济法不仅对外部性内部化转变中的经济行为予以规范,更约束了转变过程本身。因而,在对经济法各类手段加以有效利用的同时,应统一考虑民商法和经济法,并利用二者的调节作用,对外部性内部化转变加以引导,确保这一转变过程被合理控制在法律框架内,由此确保这一经济行为能够创造积极的效益。由此,应对民商法以及经济法二者的调节效应予以足够关注,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三)经济法对外部性内部化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保障其利益不受损失

为保证整体利益在外部性内部化这一转变中不致受损,我们应对经济法自身特点加以充分利用,以此来进行调控、确保其转变过程是有效而且准确的。除了约束力以外,经济法所发挥的调节作用也不容忽视。我们应熟练掌握经济法所具有的特性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在外部性内部化转变时为总体利益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法对建设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推动作用

对于市场经济体系而言,建立经济秩序是关键而且必要的,市场经济要想实现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经济秩序必须被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经济法在建立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经济法对利益最大化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予以阐明

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前者在发展过程中对利益最大化原则予以明确,市场经济整体性发展始终坚持围绕利益最大化原则,而市场经济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也体现于此。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抽象的,要想对其本质特征加以正确地阐述和明确,必须选择一个合理的载体,即经济法。经济法能够对利益最大化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予以阐明,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正确理解经济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经济法是法律保障

在建立社会活动相关秩序时必须始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所有社会活动必须与相关法规相符合,并坚持以法律为指导,同样,建立市场经济秩序也同样如此。经济法的宗旨是服务经济,其指导作用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市场经济秩序由此与经济法相关规定相符合。

(三)对于市场经济秩序来说,经济法是其建立有效性的保障

任何一项活动必然需要秩序来约束,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极为重要,这是建设整体经济体制以及运行的有利前提,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所收到的最终效果也具有密切关联性。因此我们应确保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正确性,并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时保证其有效性与及时性;同时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着重发挥经济法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促进效果。

三、经济法确保了政府有法可依,从而实现了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

自立法伊始,经济法始终针对经济行为;而在执行过程中,经济法的载体则为政府,政府通过经济法实现对市场的干预和调控,从而确保市场经济发展实现既定目标。简而言之,政府在经济法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极为突出的作用。而在政府调控干预市场经济的同时,经济法为其调控与干预手段始终遵循经济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在其立法环节中,经济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干预,并对其权利加以有效约束,从而保证了市场经济行为的独立性。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经济人作为市场主体始终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而政府作为经济管理者同样具有这一本质属性。而在经济活动参与方中,无论是立法者、执法者还是司法者,超个人主义的经济与社会目标并非是其追求的根本所在。经济法律市场与经济市场二者差别在于经济人获取利益过程中所用的手段与方法的差异。这在经济立法过程中反应为无法有效地制约权力以及政府依法干预调控经济活动时安排了过多的强制性制度,其中以经济行政规章以及法规条文数量过多为典型表现。与其他类别行政法规相比,经济法应保持更强的针对性,并充分发挥其在约束政府权力方面所具备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并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的作用,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干预和调控经济发展,从而实现调控宏观经济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树.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法律的经济分析及其理论表现[J].学术界,2011,(8):69-81.

[2]余杰.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选择、判断及经济后果――基于会计反映和税收征纳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9,(11):102-109.

[3]王耀海.经济决定法律的一般逻辑――法学探索之一[J].学习与探索,2013,(5):69-76.

第5篇

    一、房价居高不下的内因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土地拍卖、税收、人工成本上涨、材料成本提高等造成了房价的居高不下。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务工、房地产投资等因素也使得房地产需求不断提高。另外,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标准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工程施工总成本提高,进而影响了房价。在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城市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土地的垄断供给也为地方政府提高地价提供了机会,虽然中央出台了土地拍卖制度,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其具体的执行并未得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满足现代房地产经济发展需求、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现代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应加快基础分析与研究。通过制定科学的监管机制,保障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发展内因分析

    (一)房地产需求内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房地产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首先,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进而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促进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造成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进城,进而提高了城市房地产需求。加上我国现代城市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房产需求日益提高。这一内因的存在,造成了房价的居高不下、造成了房屋供需矛盾的加剧。

    (二)房屋刚性需求内因分析

    在我国现代房地产经济发展中,楼市刚性需求是支持楼市持续走高的重要因素。从综合因素分析可以发现,房价上涨的内因主要由刚性需求为基础,同时受市场经济调节能力以及各项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我国房价的居高不下。首先,目前购房的主要力量是适婚一族,另外投资性购房也是楼市需求的重要力量。刚性需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在未来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现代房地产经济发展中调控需求的分析

    针对我国现代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调控过程中应加强多渠道调控手段的应用。针对目前单一调控手段所起作用的有限性,政府机构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多渠道调控方式,满足房地产市场调控需求。通过有效调控最大限度的解决住房问题,遏制楼市“虚拟需求”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同时以有效的监管机制,使被动保值房主退出投资领域,保障市场运行体系的科学性,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提倡理性消费为基础,保障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现代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前房价的快速上涨与政府及开发商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消费者追涨、浮躁的心态也促使了房价的疯涨。因此,我国政府机构应加强对房地产投资市场的引导。通过鼓励、提倡理性消费,避免房地产泡沫经济及系统性风险的存在,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及需求,指导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以此实现房地产业经营监控目的。

第6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失灵;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的良性作用是在于能够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通过政府干预市场的运行,有效的控制市场的走势,及时的弥补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调控工作中的局限性,政府干预在实际市场调控工作中的作用也存在失灵的情况。为此,要实现政府干预对于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必须对政府干预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

一、政府干预的基本职能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在体制和运营方面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欠缺。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体制下进行的全新市场经济模式,没有既有经验的指导和借鉴。为了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能够稳步快速的发展和提升,同时控制市场的不成熟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情况,对正在建设过程中的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我国提出的建设性指导理论,而政府干预正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1)出现市场是失灵的原因。市场经济中产生市场失灵的表现是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够有效的对商品的分配和劳务关心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市场经济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内的资源和信息能够自然的分配和运作。完美的市场运作体制应当是市场经济当中资源的分配和调动实现最优化、信息交换的完全对称化,而这种理想中的市场机制在现实当中是不存在的。由于市场经济的决策主体依然是商人本身,而商人自身却存在的个性原因和不稳定因素,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衍化就无法完美的进行。这就导致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完美的控制自身的演变,当市场调节的作用无法控制市场运行缺陷对于市场影响作用时,就会发生市场失灵的现象。正是由于市场存在失灵的状况,政府干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原因也是引发市场失灵的一大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加剧。在一些市场经济活动中必将触及经济活动之外的一些人的利益。这部分原因处于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之外。而在实际的市场运作当中,经济活动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就会导致两种情况:一是经济活动中个体的边际成本大于社会一般边际成本或者收益时,产生外部经济效益。二是经济活动中个体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而个体边际收益大于社会边际收益时,产生外部负效益。(2)政府干预的基本界限。政府干预的力度掌握在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既发挥政府干预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又不会影响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这就需要明确政府干预工作的具体界限,需要对市场失灵的种类有所了解。在经济学上,通常将市场失灵的情况划分为可自愈自然市场失灵的情况和不可自愈非正常情况下的市场失灵。这其中可自愈的市场失灵情况是指市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市场自身的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运营的需要。市场自身产生的一种优胜劣汰的的经济态势。这种市场失灵的情况在实质上并不能够算是标准的市场失灵,而不可自愈的非正常情况下的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当中出现垄断、非法竞争、市场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导致市场自身无法纠正失灵现象的市场失灵。当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尚不完善,也存在着市场缺陷导致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的市场失灵。当市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调控性质无法及时的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纠正市场的不正常运作问题时。政府干预就需要对市场经济产生其调控的作用。而政府干预的调控力度,则要根据市场经济实际的失灵原因和现象的严重性进行调整。当然也有一部分声音认为,政府干预是对市场经济的不正常运作,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和无效行为。但是其观点无法解释在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大量的政府行为下,市场经济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作用的主要方式

(1)政府干预的工作实质。政府干预对于市场的调控作用主要是对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存在的不完善方面的补充。为此,政府干预工作的实质是扮演市场经济应有机制的替代品。并在市场经济发生相当程度的不正常经济现象的时候,政府干预才会对市场经济产生调控作用。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市场自身对于经济的掌握力度和纠正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市场经济的不规范运作只需要政府本身的轻微参与,既能够通过市场自身的自愈能力逐步弥补并完善起来。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政府干预工作的实质是为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功能缺失作补充,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政府干预最终将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过渡职能被削弱并淘汰。(2)政府干预的主要方式。政府干预在实质上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职能定义上同政府经济职能相同,是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全面的规划和协调作用。可以说,政府干预是政府职能当中原本就存在的一种隐,而我国政府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对其功能进行了强化和重新定位。政府干预对于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主要在几个方面:首先,在市场制度和法律规范的完善方面。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发展阶段,市场自身对于企业经济产权和资产的保护机制并不完善。为此,在市场经济发生不规范运作的时候,通过完善相应的市场规范和法律政策,能够及时的遏制市场不正常的竞争行为。通过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内容,不仅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良好的长期的功能补充,同时也能够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的经济秩序。其次,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和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它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勾绘了一副宏伟的蓝图。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尝试,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缺少前行者在经验上和方向上的指导。而政府干预能够在这一方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很好的补充。基于这点,需要对政府干预的先进性进行讨论。真正对市场经济起到有效调控作用的政府干预需要满足两个基本点。首先,政府干预的形式和力度要适宜。在解决市场经济失灵的基础上不过度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这要求政府在干预手段上要具有先进性。其次,政府干预要对市场经济起到导向作用,这要求政府在经济的发展方向上要具备先进性。同时,还需要讨论的是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和维护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逐步提升,我国市场经济面对的竞争环境和外界因素也越来越多。为此,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中,政府干预必须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路线进行尝试和探索,以应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发现象。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维护者和引导者层面。政府干预的主要工作也是帮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并日益完善。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干预要始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范其发展运行。

三、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干预,是对于我国正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经济的一种补充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对市场经济运作当中的不正常运作进行调控和规范。政府干预同计划生产、国家垄断在本质上有着巨大的区别,它不仅具备相当程度的先进性,同时还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职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政府干预的参与力度也会随之逐渐减少。

参考文献

[1]祁华清.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干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2]江勇,吴树波.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及现实依据[J].价格与市场.2003(11)

[3]曹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度政府干预[J].社会科学研究.2001(5)

[4]霍焱.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第7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起步,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相对十分缓慢,在经历了艰难的改革之后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使得我国成为世界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国家。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中不断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路径,因此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但是,市场经济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诸多特点,如果不能将先进的市场经济改革思想与我国经济现状充分有效结合在一起,将会使得市场经济改革前功尽弃。因此,面临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诸多问题必须要从发展理念、政府职能以及相关法律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实现市场经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的目的。本文主要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在新时期不断强化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力度,以此来强化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必要性

1.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整个经济社会不断高速运转,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依旧较低,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因此,必须要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能够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速运转。所以,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改善社会大众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立足点。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实行按需分配,社会物质资源相对贫乏,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较低,难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善。不管是在衣食住行还是在思想文化品位等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居民都有很大的改善,与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符合现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路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全球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较慢,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增强我国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实力,尽快与国际社会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三、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市场经济理念不健全

理念是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重要思想,对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严重影响,虽然这种模式对我国度过艰难的经济建设时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却产生了长期性的不利影响。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市场经济理念却很不完善,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理念,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的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市场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依旧占据主体性,使得国有企业难以依据市场变化来指导自身的发展。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不断强调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使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度却难以有效加深。因此,缺乏健全的市场经济理念是现阶段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2.政府职能未能有效转变

政府职能能否有效发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较为严重。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干预力度一直较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市场的作用,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仅起到辅的作用,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衷严重相左。十以来不断强调我国政府要积极转变自身职能,尤其是经济职能,使其重点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辅的作用,将权力放归于市场。但是,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难度也就不断增加,政府职能的转变相对缓慢,对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3.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保障,否则就会出现恶性竞争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将会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最终导致市场经济改革的失败。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得各种扰乱市场经济发展秩序的行为不断产生和进一步拓展。食品安全、企业伦理、恶性竞争等问题不断显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造成的,市场经济改革的目的就是消除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诸多因素,不断促进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因此,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将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四、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对策建议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念

首先,要深刻反思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深刻总结经验,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和行为。其次,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探索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以全新的思路和模式来指导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特色市场经济之路。最后,要不断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进行修正,辅助企业依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现实情况制定出新的发展战略,积极实现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以此来深化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

2.加速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是十以来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减小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市场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转。其次,要减小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进行自由竞争,自负盈亏,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展开竞争。最后,要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提高政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在促进市场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3.完善相关法律保障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得以深化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存在的法律空缺进行研究,弥补原有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完善市场经济相关法规。其次,要转变执法理念,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有效性,以保证市场经济模式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最后,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市场经济改革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在执法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科学判断,增强执法的有效性,保证市场经济改革能够在法律的庇佑下顺利进行。只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真正保障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市场经济改革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

4.加强对市场经济人才的培养

人才代表着先进的思想和生产力。因此,在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重视对先进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经济人才的培育力度,增强其实践能力,使其充分掌握市场经济相关理论,做好高校与企业的对接,指导企业依据市场变化进行生产和经营。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市场经济人才,鼓励企业进行专项的培养,使得越来越多的高精尖端经济人才参与到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来,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贡献自身的力量,以此来强化我国市场的改革。只有全面重视人才的培养,才是我国市场经济得以实现进一步改革的重要基础。

五、总结

第8篇

关键词:林业市场;经济发育;促进方式;研究

1引言

林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促进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在林业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外来先进的经济发育理念,在林业经济发展方面,适应林业市场的要求,从市场信息出发,加大林业市场的网点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促进林业市场经济发育的方式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体,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林业经济中,如何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受到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林业市场经济处于发展缓慢阶段。因此,深化林业市场经济发育理念,强化林业市场经济支持力度成为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就林业市场经济的发育提出几点意见,以期为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2.1深化林业市场经济发育理念深化

林业市场经济的发育理念,是林业市场经济发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优秀的发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为林业市场经济的发育指导出一个康庄大道。因此,要不断的吸收外来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1.1创新林业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作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业市场经济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深化林业市场经济的发育理念,首先要创新林业管理方式。在以往的林业管理方式中,一般使用单一且不协调的管理方式,林业市场经济常常由于没有创新而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状态。因此,创新、灵活的林业管理方式对于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引进外来先进管理方式,结合当地的林业市场经济的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的管理方式,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另外,引进市场机制,设立激励机制。利用鼓励和激励等方式提高林业人员的从业积极性和效率,提高林业管理水平。最后,要完善相关的市场监管机制。市场经济是在市场调节下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因素,导致市场经济常常出现混乱的情况。因此,要建立相关的林业市场监管机制,制定公正、公开、透明的机制、规则,保证林业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2.1.2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效能意识

林业市场经济的发育理念,提出应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效能意识。在管理理念中与其他不同,林业市场经济不仅属于经济范围也属于环保范围。因此,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也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对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说,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管理理念在其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在林业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改进林业管理理念,树立效能意识。在传统的林业管理理念中,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高,在进行林业经济发展时,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应创新管理理念。一方面,企业要加大行政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员工自己也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林业意识,提高林业社会影响力。当前我国民众对林业的理解和认识不如其他的经济项目。林业要强化林业意识,不断提高林业市场经济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因此,深化林业市场经济的发育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树立效率意识,是林业市场经济发育的重中之重。

2.2强化林业市场经济发育支持力度

2.2.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在林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在资金上进行大力投入,并且给予强大的政策支持。以往的林业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资金不足等状况。因此,政府在对林业市场经济的支持上不仅要有资金支持,也要包括制度支持。首先,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林业经济发展资金,为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多的项目。可以利用奖励机制,对于林业经济发展较好的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此外,加大制度建设,为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林业市场经济中,政府可以放宽政策,让企业根据市场行情自主经营,从而促进立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

2.2.2完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

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林业进市场经济发育的重要措施。在制定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要根据当地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由此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林业政策的法规建设在先进的林业战略理论下的指导下,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完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要充分发扬民主制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搜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地使林业经济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先进和贴近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从实际林业种植出发

促进经济发育从实际的种植方面出发,增进林业经济的发育,是促进林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往在林业种植方面,由于种植树种单一,种植技术不高导致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处于缓慢阶段。因此,要摆脱传统的种植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多品种树种,创新种植技术,发展珍稀树种,为林业种植提供良策,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3.1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种植多品种

树种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种植多品种树种,从而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的林业建设中,林业人员在种植树种方面过于单一化,使得在林业市场方面的竞争力下降。而林业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市场调节是根据消费者的喜好以及林业市场价格等方面进行判断。而作为其中的林业经济,消费者对于林业的需求不仅大量而且多样化。因此,在市场调节方面,从业人员应该在进行调查完市场信息之后,根据市场的反应进行种植方案设计。考虑到林业市场的供求、价格等因素。这样,在市场信息的帮助下,种植除市场需求的树种。同时,要培育种植多品种树种。通过多品种的种植,丰富树种,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发育。

3.2创新种植技术,发展珍稀树种

在培育多品种的树种之外,可以创新种植技术,发展珍稀树种,以此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发育。珍稀树种不仅资源稀少,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通过创新种植技术,发展珍稀树种,提高林业品相和林业经济效益。因此,在林业市场经济中,要提高珍稀树种的种植技术推广。结合本地种植特点,提高珍稀的树种的种植技术,并大力推广,提高珍稀树种的种植率。此外,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在创新种植技术时,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提高珍稀树种的技术水平,提高珍稀树种的种植率。因此,从林业种植出发增进经济发育,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林业种植技术,培育珍稀树种,从而促进林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

4结语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因此,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深化林业市场经济发展的理念,不断引进外来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加大对林业市场经济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林叶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林叶经济的稳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发展高技术手段,不断促进林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家文.林业经济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9~20.

[2]孙晓岩.林业能力建设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4(5):427.

[3]陈丽花.宁波市林业经济中市场失灵问题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5):120.

[4]张美荣.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J].绿色科技,2014(7):296~297.

第9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重要作用;宏观经济;调控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01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都离不开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在总结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是以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为理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实践,继而不断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的调控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计划与市场调节并行结合的一种经济体制,在市场调节的同时国家进行干预,这一点和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这一观点是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凯恩斯提出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观点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发现,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需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要防止市场存在的漏洞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我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政府一定要在其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国家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同时深刻理解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更加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经济的可见性越来越清晰,看不见的手被人们很好地把控着。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所以要将政府的职能干预和市场经济规律整合一起看,切忌将他们看作成对立面。将经济计划,国家干预和自由发展融为一体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是经济运作符合时展的特点,必须彻底扭转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深化经济发展的认识。

二、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它作为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

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能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取得成果,主要归功于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其指导思想,从而使得宏观经济发挥科学、预见、主观的调控作用,致力于解决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我国经济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经济的发展上急于求成的思想起主要作用,对发展速度的执着追求。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国家才不得不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使得出现的经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主要以防止经济发展过热为主,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快的趋势或者有发展过热的势头时,就采取调控措施主动调控,防止经济出现不合常理的过快发展,基本保持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平稳性,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积极发展。

(二)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主要在于实施合理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例如通货膨胀,投资过热,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政府采取了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阻止经济问题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在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时,一定要将两者有效结合加强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刺激社会总需求和协调总供给。例如,国债发行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在货币的供给量和发行数量上通过合理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货币政策如何发挥刺激作用,一定要注意信贷市场的结构优化,对于效益良好和主动转变体制的企业优先扶持,给企业市场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利用政策性的贷款项目强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总而言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利率的变化和异化两发面发挥作用。

(三)阻止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我国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活动特别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因为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规律,市场经济会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消极方面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浮动性,在一定条件的促使下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甚至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这种消极性也可以称为市场弱点,它是不能消除的客观存在,一定要注重对它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得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有效作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当然也暴露了市场“弱点”,主要表现在我国在生产和投资上面的盲目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衡,使得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再在计划以内,进而导致经济市场的秩序混乱,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遏制市场弱点的出现,充分认识并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努力学习其他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地利用理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依据,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保证市场经济持续有效的运行。

三、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一定要切实加大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我国企业创造优厚的经济发展条件,完善政府职能,规定政府和企业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杜绝企业垄断经营。同时,明确界定企业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全面实施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切实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浅谈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J].经济纵横,2012(09).

[2]史明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J].经济分析,2010(35).

第10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090-02

一、前言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经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法律是最能有效满足宏观调控需要的,认为离开法律宏观调控必然失灵,也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可见经济法对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在世界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政府这双有形的大手和市场经济体质自身这双无形的大手之间相互合作的默契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然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单凭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和国外的教训并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明显的问题和漏洞,现代市场上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不断增多,很多人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钻经济法的空子完成自身对利益的追求等等,这些现象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急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弥补市场经济自身调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而经济法则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的重要工具,是实现宏观调控最具权威,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发挥其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的特点,最有效的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长期性。

二、经济法及其一般作用分析

(一)保障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职能的发挥

宏观调控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工具,我国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完善,单纯依靠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功能并不能够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调节工具。经济法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法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政府改善市场恶意竞争,惩罚市场上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成为政府职能有效发挥的内在推动力量。

(二)制定市场活动规则,维护市场健康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需要一系列完整的规则,市场经济各个主体在不破坏这些规则的情况下完成各项经济活动。经济法则是将这些已有的规则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将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法律化,并依照法律规定制定更详细的市场行为法律规范准则,对社会主体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规范,保证市场主体的规范化,帮助维护市场的良好运行秩序,从而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操纵者,其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整体经济形势的能否向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经济法在约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同时也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保证政府各职能部门不会滥用权力做出危害经济发展的事情;其次,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范围和程度进行限制,防止由于政府过干预导致市场经济向着与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

(四)维护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维持健康、良好的经济秩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秩序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总体是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的,整体趋于稳定。经济法的重要作用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下,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的经济秩序不被打乱,经济发展格局不被打破,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一)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重要工具

经济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秩序,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共同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经济法是是政府干预经济而设置的法律规范,是调整以社会公共行为为根本特征,发生在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经济管理关系和法律规范的总和,其调整对象具有社会整体的特征,这句话很有力的说明了经济法在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其自身调节功能的加强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的有力影响,但是市场经济体制自身也是存在很多缺陷的,若不利用经济法强加干预,反而会削弱市场经济自身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取得相反的效果。

(二)经济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不动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成熟,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发展无论在时间和成熟程度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坚定不移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社会主义经济下的各方面的思想非常有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有过另外一种声音在质疑这个经济发展方向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然而事实是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体制共同作用之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越是处于顺境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应该居安思危,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缺陷和漏洞,找出解决这些缺陷的办法。经济法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来保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的重要手段,它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整体方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法律的途经予以解决。

(三)引导、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法律体系,对引导、推荐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引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法律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经济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经济法,经济法的建立和完善对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肯定了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取得的成就,也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了社会主义社会中艰难生存下来的诸多事物,将这些事物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渐形成经济发展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导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双重目的。

四、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干预

(一)经济法干预市场经济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对市场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而经济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部分,与市场经济一起推动者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经济法的协调干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济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应该松弛有度,既不能干预的太深,影响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也不能干预的太浅不能发挥经济法应有的职能,也就不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法干预市场经济

面对经济法干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协调功能,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用的观点,但是总结出来就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经济法干预程度的多少,例如对于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经济法干预的程度就比较少,市场与政府之间也只是税收等关系,反而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家,经济法干预则应该多一些,依靠法律的权威来震慑住整体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此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利运行。

五、总结

经济法的主要调节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公共性的事物,它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引导、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然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利用经济法宏观调控的程度应该依照社会发展的水平条件来确定,这样才能保障经济法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也保障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能够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第11篇

市场经济环境产业经济需要不断调整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产业经济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主要需要两类信息,一类是市场信息,市场信息可以促进产业经济进行经营决策,提高产业经济综合服务水平,另一类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内部信息,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部信息可以更好促进产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提高产业经济综合竞争力。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完善的统计制度,只有建立产业经济统计模型,才能更好的获取优质的信息资源,促进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和模式调整。产业经济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市场经营环境信息、市场商品需求信息、市场商品供给信息、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信息、与产业经营相关的宏观经济信息参数等。市场经营环境信息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技术环境、自然、社会人文环境和政治法律环境等。市场商品信息主要包括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社会商品购买总额与投向、市场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结构、市场总体占有率、商品需求价格和消费者偏好等。市场商品供给信息主要包括潜在商品资源量、商品资源量、商品资源供给渠道等信息。同行业市场竞争信息主要包括行业之间的经营策略和方针、行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市场占有状况信息等。

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对产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其主要包括产业生产、销售、存储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产业发展过程中劳动、人事、物质技术、财务、燃料、原材料等方面的生产要素信息。产业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统计基础工作信息,产业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对产业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对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产业经济统计模式还包括各个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相关信息,产业运行状况信息。只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产业经济才能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市场经济模式下,国家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同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统计市场供需总量和结构优化平衡,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市场状态,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把握,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与市场供求保持一致,推动产业层次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市场信息统计过程中需要对国民经济生产消费、积累及结构比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进行统计,可以更好的分析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状况,推动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促使市场管理更具组织化。

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经营决策二者综合作用,最终才能促进统计模式创新。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建立完整的产业经济发展市场信息,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整理、调查、传输、分析相关统计参数,统计过程是任何单位和部门都无法代替的,从根本上保持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借助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错综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从而能够分析复杂的市场环境,推动产业经济不断发展。通过产业经济统计模式的转变,可以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系统,制定科学有效的统计策略,能够更好的获取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市场是连接产业经济和政府的纽带,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市场信息调整自身的行为,不断履行市场职能,通过市场的有效机制带动产业经济统计模式转变,实现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

二、产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权、责、利关系调整研究

通过对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经济发展目标与市场信息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解决二者的矛盾,产业经济才能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政府和产业经济之间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政府主要看重产业经济的总量,而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看重行业发展、市场细分、市场信息等。产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与自身有关的目标信息,因此在统计模式设置过程中主要偏重行业目标信息,而政府关注的总体目标信息,所以统计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产业经济统计过程中需要从根本上处理好权、责、利的关系,才能实现统计信息互动,消除政府统计和产业统计的矛盾,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12篇

十九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对国内经济的保护问题,开始针对保护经济进行反垄断法律的制定,一般来说,反垄断法属于国内法,主要的内容包括对本国国内经济恶性竞争的禁止以及不公平贸易问题的禁止等问题,主要针对的是国内贸易经济,但是,这并不代表反垄断法对国际贸易部会产生关系,实际上,反垄断法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来说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本身就属于一种特殊的经济贸易形态,在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经济发展限制问题,对国内经济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国际贸易中限制经济活动十分的频繁,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反垄断法所适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因此,目前很多的国家都为了保护本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频繁适用反垄断法。

二、片面的反垄断法实施导致域外管辖产生

很多的国家的反垄断法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片面的保护本国的贸易,导致本国国内贸易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垄断行为,对国际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部门的国家所实际出台实施的反垄断法,还存在着域外效力,这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美国的长臂原则,美国对于贸易的主张问题上,主要实施的是域外管辖,这种管辖方法对国际贸易有着更加深入的影响。反垄断法本身就是强制性的法律内容条件,一般来说不能够在合同中提前适用,同时也不能够直接的对法院的管辖权进行排除在外,因此,对于国际贸易有着直接性和强制性的影响,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来说,需要从根本上对经济秩序进行维护,实现对贸易经济的较好保护问题,相对于一般的经济法来说,反垄断法制裁措施十分的激烈,除了可能产生民事制裁之外还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刑事制裁,因此,针对国际贸易和反垄断法的发展来说,需要进行足够的重视发展。

三、反垄断法本身是维护自由竞争的手段,但是可能会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1、保护本国贸易一般来说,反垄断法本身就是维护经济竞争的发展,同时其主要实施的目的是对垄断进行限制,保护正常竞争,同时还需要在实施反垄断法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反垄断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市场竞争产生较好的维护作用,但是,一旦自属国对自身贸易片面的进行贸易保护,就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本国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市场的正当市场竞争有着严重的赢下。一般来说,对于各个独立的国家来说,反垄断法能够为本国的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如果保护不得当也会出现片面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各个国家对于贸易发展来说,对反垄断法一方面表示支持态度,鼓励本国的企业能够对国外市场进行一定的垄断,另外一个方面则是限制其他国家对国内市场进行经济垄断,因此,对于反垄断法的发展来说,长期以来,各个国家都是持有两个基本态度,两者进行综合的协调发展。各个国家都可以通过反垄断法进行较好的国内贸易保护,维护国内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2、贸易保护反垄断法的实质就是进行贸易保护,各个国家对于反垄断法来说,都是实施的重点内容,经济部门一般都是从本国的利益来说,一切以本国的利益为基础,对于国家的出口贸易进行一定的限制发展。各个国家为了实现对本国国内贸易的保护发展,实施反垄断进行有效的市场垄断,在本国市场中对其他国家的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管理发展,根据相关的低于管辖,反垄断法主要体现的是在本国国内市场中所实施的垄断行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反垄断法本身就是防止其他国家对其本国经济实施垄断出台实施的法律,其根本在于对自身国家经济的保护和市场秩序的维护。

四、在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时,主动的维护经济秩序

很多的国家的反垄断法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片面的保护本国的贸易,导致本国国内贸易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垄断行为,对国际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本国贸易的发展,反垄断法本身就能够对国际贸易以及国内贸易两者进行综合的影响,我国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在国际市场中进行快速的发展,不断的加强国内产业同国际市场之间的交流发展,才能够实现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反垄断法同国际贸易之间的发展关系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针对我国国家经济的出口问题,在进行经济出口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通过反垄断法进行较好的国内贸易保护,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总结

第13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

1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在这样的世界环境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工商管理通过对进入市场的主体进行规范,对市场监督加强强化程度,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借助法律手段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有效的维护,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保障社会经济稳定的发展。

2工商管理的定义

工商管理指的是以国家法律为基础,相关的行政机构对市场经济主体与行为进行的规范性管理,保障市场经济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促进经济不断发展。其特点主要有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进行监督和处罚的手段种类繁多、具有较为广阔的监督管理范围、与经济消费具有密切的联系。

3工商管理的工作职能

3.1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主管作用

工商管理机构主管市场的发展,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承担着维护经济良好运行的责任。工商管理的任何行政部门需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勇于承担职责,加强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秩序。在市场经济活动良好的运行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不仅要保证市场经济体系的完整性,同时也要维持经济活动的有序性和公平性。进行政策调整时,需要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遵循其发展规律,及时解决各类问题,指导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2在政府宏观调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商管理是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并且通过对经济主体进行稳定性控制来调整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保障国家政策能够充分落实。只有充分发挥好工商管理部门的功能和职责,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才能维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与其他的宏观政策相比,工商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与市场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其自身发生改变会导致市场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因而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4工商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4.1加大了市场监督工作的力度

市场竞争与商标注册管理极大地对市场主体行为及监督工作进行了规范,这些均离不开工商管理的作用。为保证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各种监督措施的实施力度,为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市场监督与管理方面,工商管理的作用体现为:一是加大了对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加强对这些不良竞争市场的监督,显著地改善了我国投资经济的发展环境,为市场营造了一个公平、诚信的环境,从而保障经济的良好发展;二是对企业商标权的保护力度大大提高。商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必须保障其合法权利,坚决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商标的保护,坚决惩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三是加强行业分类监管体系,加强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

4.2对市场经济的规范效果

工商管理部门在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有效的监督,能够保证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制度的规范性与合理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为获得准入资格会首先到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和登记。因此,工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把控准入标准,严格规范审查制度,保证对注册、登记主体的管理水平。因此,在这一程度上来说,工商管理能够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为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4.3建立各种完善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监督管理过程中,因工商管理部门自身具备的行政管理职能,使得其积极的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与培育,使得各个市场始终处于发展和强大中,促进了各个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体系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工商管理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

4.4维护消费者与企业的合法权益

工商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国家监督体系,一方面也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工商管理部分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权限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与职责。并且为了保障国家法律的权威性,需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在实施市场监督的过程中,要采取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性完成流程,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引导企业进行良性竞争。

5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工商管理部门也在进行政府管理职能的优化与整合,希望能够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率,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各地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以自身情况为依据,不断进行管理与改革,加强监督。同时,也要以市场经济秩序稳定与良好为主体,在宏观调控、行政执法等方面,积极发挥自身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以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作者:刘立红 单位:承德市双桥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吴朝静.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商贸,2013(27).

[2]逄艳波,王玥.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3(7).

[3]付杰,包颖彦.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4]孙虹红.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5).

第14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关系

1.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和市场背景之下,应该加大工商管理工作,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过多问题,全面提高社会经济的时效性,让更多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的统一协调作用,使得经济市场更加的规范公正,做好和经济发展信息相适应的整合工作,重点探讨工商管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完善相关部门的执法职能,助力工商管理的发展,优化监督服务手段,通过舆论调解的方式强化市场监管。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稳健运作。

2.工商管理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推动之下,工商管理工作也取得一系列的成就。在日常工商管理工作落实中,应该融入时代元素,紧追时代步伐,积极的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学习企业良好运作的方式,使得营销理念更加的科学和完善。通常情况下,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还需要和国际市场需求进行契合。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工商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是在研究方式、研究水平等等,都要落后于发达国家。针对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现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找到有效的也要找到有效的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在科学信息技术的推动之下,企业运作方式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给工商管理工作创新带来极大的改变。因此,现阶段需要对工商管理现状进行探究,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才能让更多的企业在不断的改革基础之上,实现全面发展,使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更加完善[1]。

3.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1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纵观经济的发展,它是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在工商管理的推动之下,使得经济发展更加完善,市场体制也日益健全。工商管理的产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工商管理能有效地实现专业化的市场监管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工商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到和经济之间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工伤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使用科学到工商管理方法,全面的进行企业的监管工作。在确保工商管理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效益[2]。

3.2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

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站在宏观调控层面,市场经济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无论是资源配置方式,还是资源配置内容以及相关的出台政策都需要不断完善,在强化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通过完善的政策支持,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科学发展,全面促进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再提高经济市场的同时,使得市场体制更加完善,确保工商管理和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共同经营。在强化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我竞争实力,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加大资本管理,确保工商管理在推动经济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取得较高的成效,实现两者同步协调运作,加大企业和工商管理之间的联系。

3.3经济推动工商管理发展

目前,工商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经济的推动作用,严格地参照学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也就是说,工商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经济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当今的社会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充分发挥知识力量的作用,积极的引进人才,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创造性人才,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和现代信息化社会建设。在培养工商管理现代化人才的同时,应该找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不仅要涉猎各类和社会经济有关的书籍,还需要工伤管理专业的人才,具备完善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导图,深入研究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具备较为专业的技能,在探究工商管理知识内容的同时实现举一反三。突破市场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保证市场经济能够协调运作【3】。

第15篇

[关键词]新时期;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作用

1引言

工商行政管理是对市场加强管理的常用手段,其在维持稳定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转型已进入成熟阶段,在这一趋势下,企业和消费者,深刻意识到工商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手段,其对推动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且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加剧,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在经济发展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逐渐彰显出来,需予以足够的重视。

2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2.1对经济的管理操作

经济领域内的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而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即是广大企业。针对企业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其所开展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困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及时予以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协调社会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或督促企业的经济行为,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2.2协调服务

协调服务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所具备的一项特色行政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将企业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枢纽,其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这种服务性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体做法为:对企业与消费者各方的需求进行明确,并通过整合当前的市场资源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以为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

2.3建立良好的信誉制度

新时期,应将我国经济结构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在企业与消费者进行市场交易的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商品质量或其他纠纷问题,对企业信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还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威胁。此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发挥其相应的职能,对双方在交易活动中所产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

3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在于监督和服务,同时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还要完成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从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保障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新时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思想进行了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和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动力,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监督和服务这两大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由此可见,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补充、共同存在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自身调节,还应借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具备的制度调节、政策调节、管理调节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以促进和保证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市场经济结构主动转型的目标。

4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4.1强化市场监督

强化市场监督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比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对企业实施市场监管制度和商标注册等级制度来规范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行为,充分体现出了这一基本职能的价值。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给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实施了市场竞争管理办法和商标注册管理办法,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企业由于自身利益问题而破坏市场竞争规则,造成市场秩序的不稳定。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垄断不公平的交易或竞争行为。在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采取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竞争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这种情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和处罚,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2)保护企业商标权。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商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若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商标进行保护,则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采取有效手段对企业商标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完善分类监管制度,进而促进整个监管体系的精细化发展。(3)加大打击违法广告行为。广告是企业常用的宣传手段,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广告的信息或作用进行造假,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净化整个市场环境,应加大对违法、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稳定发展。

4.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水平、信誉程度等的主要指标,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向消费者宣传有关的法律知识,并确保消费者能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自身维权中,以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稳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意义,有效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4.3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

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可实现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经济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这对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操作主体,是将政府与市场联系起来的桥梁,政府可通过调整价格、改变供需关系等形成价格机制,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督。

4.4强化了企业管理的力度

企业应真正意识到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下,企业需在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财会等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以从管理层面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有效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序、公正地进行,故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础。

5结论

综上所述,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合理的干预与介入下,对市场秩序与经营环境进行规范、管理,使其自身执法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确保其自身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以做好市场经济发展的服务者和监管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