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范文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能医疗市场调研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

第1篇

40个美国“Mall of America”购物中心在美国本土拥有400多家店铺。在使用M2M解决方案之前,所有的煤气表、水表和供暖设备都由设备经理人工控制,设备数据的收集管理完全依靠人工完成,成本很高。加入M2M网络方案后,水表、电表设备的数据和运转情况都可通过串口收集并传输至以太网,并最终上传到位于总部的管理中心里。改进后,Mall of America的设备管理经理数量从400多个降至40个,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根据市场调查,M2M的市场中占最大份额的现有应用是公共事业,如供水、供电、环保等部门。在这些领域中,各种设备的种类不多,但数量巨大。所有设备都需要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连接到监控中心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等等。另外一个需求比较大的行业是安防行业,如门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地铁速度噪声控制等。健康和医疗行业则是M2M市场新的增长点。根据IDC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M2M终端数已超过1 2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75%,应用领域覆盖城市综合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农业、旅游、工业环保等多个领域,M2M终端市场规模已达到151.5亿美元。

M2M工作原理

M2M就是用一个设备捕捉管理一个事件,然后再通过一个特定的网络把这个事件传输到一个软件平台上面。通过软件平台对事件做分析、解读,从而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建议。比如,温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到软件分析平台上,平台分析出温度是否过高或者过低,从而给出开启空调或者开起暖风的工作建议。

专访

李景峰 IDC中国服务与通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

CHIP:全球M2M应用发展情况如何?中国市场有何特殊性?

李景峰:全球应用M2M业务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但目前欧美的市场最成熟,中国物联网产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整个产业从2010年起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中国M2M产业依然处于孕育和准备阶段,距离大规模的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突破性的技术、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将逐步问世。虽然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较晚,但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下,进两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12年2月14日,中国《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正式后,物联网产业发展正式提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并成为中国新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规划,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围绕“智慧城市”开展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重点应用的示范工程,以带动地方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M2M作为物联网的重要载体已经在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市容市貌、感知物流、环境检测、居民社区等方面得到了具体应用。

CHIP:M2M市场的推动力是什么?

李景峰:中国运营商依然是M2M产业的主要推动力来源,虽然产业发展与客户需求的精细化,产业环节参与者间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竞争环境也由单纯的竞争转变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围绕客户需求,运营商将聚合产业合作伙伴,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将成为客户的主要需求点与核心竞争力。

CHIP:中国M2M市场的存在哪些问题?

李景峰:由于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依然需要长时间的培育与引导。就目前情况看,中国M2M市场尚存以下几点问题:市场整合度不足,缺少主导力量;整体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准门槛相对较高;市场成熟度角度,客户确认认知度;政府推动力与执行力需持续;对政策与政府投资过度依赖。

M2M的主流应用方向

目前,M2M技术主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生产方面:水文水质监测、供水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车辆监督、交通流监测、电梯监测、一氧化碳监测等;智能交通方面:指挥调度、交通管理、交通监控、公交服务与监测、货物运输、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等;以及城市管理、食品溯源、经济运行监测、资源监测等。

根据IDC物联网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505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 210亿美元。重要应用集中于智能工业和智能电网领域。具体产业应用占比如下:

专访

钟镭 创力网络科技(Lantronix)亚太区总经理

CHIP:M2M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目前M2M应用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特别是中国的应用情况如何?

钟镭:Lantronix认为M2M在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快速上升期。在未来十年中,预计有超过500亿需要互相连接的设备。经过早期的市场开拓,目前市场对M2M的认可度已经很高,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行业开发公司。此行业应该可以认为国内市场是和国际市场是同步发展的,技术需求上并未出现明显代差,只存在市场规模上的区别。

CHIP:未来五年,中国和世界M2M市场将出现哪些变化?

钟镭:未来几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M2M设备将有可能在更多的新的细分行业得到应用。另外,智能连接将是新的亮点。它将使不同类别,不同生产商的产品自动连接,而并不需要人的介入完成编程、配置等工作。

CHIP:您如何看待M2M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有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钟镭:在中国可能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中间商二次开发能力与客户需求间的差异。与普通通信网络不同的是,M2M系统往往具有很强的客户定制特性,这也就要求一大批同时具有深刻行业理解和扎实开发能力的行业开发公司的存在。

4.12亿

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的调研报告预测,全球移动连接型M2M和内置式终端数量将于2014年增至4.12亿部。该机构高级分析师Anthony Cox表示,Juniper高度看好M2M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发展,该行业有望成为M2M市场增长迅猛的领域之一。

570亿

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移动M2M市场规模在2014年将超过570亿美元,而2008年年底,这一市场的规模还只有不到16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使许多无线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纷纷看好M2M的前景,他们也在寻求为越来越多独立的机器添加无线连接功能。

500万

在欧洲,几乎所有的瑞典和意大利家庭都安装了智能仪表,其中很大一部分借助无线网络通讯。在奥地利,法律要求,500万户家庭要在2019年前安装智能电表。

第2篇

近期召开的谷歌开发者大会上,三星、摩托罗拉和LG均推出了搭载Android Wear系统的智能手表。本月25日,九安医疗公告已与腾讯在微信平台展开合作,公司ihealth可穿戴智能健康腕表将与微信实现对接,该款产品将在7月初正式。宝莱特自主研发的可穿戴医疗产品婴儿检测贴片也将在7月初并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渠道推广。北京君正二代可穿戴芯片也将于近期上市。邦讯科技子公司凌拓科技也在积极推出新的可穿戴设备。2014年苹果iwatch很可能推出,可见今年是可穿戴设备密集上市的年份,可穿戴设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如果将2013年作为穿戴式设备的元年,预计2015-2016年有望迎来第一个出货高峰。众多知名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亦验证了我们的逻辑,据IMS Research估计,2016年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出货量有望飙升至1.7亿台;而ABI Research则预计到2018年其出货量将进一步增加到4.8亿台以上。国内市场也将伴随全球市场的爆发而同步崛起,到201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0亿元人民币。

当前市场中主流的可穿戴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腕带和智能眼镜等。就产品趋势和设计理念分类,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将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将移动端入口前置),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与手机相连,使用户的移动应用体验更加便捷畅快。2)面向特定应用需求,如娱乐、儿童安全等。3)垂直领域与健康管理相关的穿戴设备。总体而言,移动硬件性价比的提升和无线网络环境的完善为穿戴式设备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整个生态链的成熟仍要依仗应用侧的推陈出新,通过软件实现硬件的价值、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仍是产品立足之本。市场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在运动健身、社交娱乐、智能控制和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需求仍然旺盛,这将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必然动力。

当前有三股力量正在积极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敢为人先的硅谷创业型公司正凭借极强的创新力重新定义着穿戴式设备。未来颠覆式的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也必将在其中产生。而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军企业一方面潜心研发可与智能手机良性协动的补充型产品智能手表,一方面利用资金优势积极并购拥有可穿戴设备核心技术的元器件供应商。凭借超强的硬件和技术储备,它们仍有望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最后,除了谷歌之外,多数互联网和传统软件巨头选择了观望,因为充足的现金储备和产品的快速复制能力将保证它们后发先至,而硬件技术的比拼并非其所擅长。

可穿戴设备未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那么产业链上游也将受益,比如mems、FPC和粉末冶金是三个最受益的上游行业。目前A股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水晶光电、北京君正、环旭电子、德赛电池、欣旺达、得润电子、丹邦科技、歌尔声学、长盈精密、信维通信、欧菲光、科大讯飞、数码视讯、九安医疗和宝莱特等。

第3篇

上一年索尼亏损2200亿日元,迎来了它第四个亏损年头,其中电视业务连亏8年仍未停歇。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表示,索尼将借助图像传感器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医疗设备业务。在索尼削减部分产品销售目标之际,医疗设备业务有潜力成为索尼的主要利润来源。

从目前来看,索尼仍然强调电子业务为其核心业务。按照平井一夫的说法,索尼将继续推动核心的电子业务的增长,包括数码影像、智能手机和游戏业务,并扭转电视业务。然而,3D和智能化趋势下,索尼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三款入门级电视意欲何为呢?

放下身段抢滩中低端市场

有分析人士认为,以往索尼比较注重高端,此次推出三款入门级电视,表明索尼开始放低身段抢滩中低端彩电市场,并想通过推廉价电视来扩大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据市场调研机构GFK的数据显示,目前,索尼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为7%,排在第七位,前五位则全部由国产品牌包揽。不过外资品牌中,一般以高端为主,并以一二级市场为主要阵地,索尼也不例外。

而根据中国电子商会的报告显示,彩电行业在一二级市场有增速放缓的趋势。目前在一二级市场,电视容量已经相对饱和,未来的需求主要是适婚族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则为更新换代的需求。在更新换代需求方面,一二级市场主要是从CCFL LCD向LED转变,同时,未来3D和智能化的趋势则会更为明显。

相比一二级市场,三四级市场则表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在农村市场,目前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从传统CRT电视向平板电视过渡。据此业内人士分析,如果索尼推出的入门级电视能加大在三四级和农村市场的投入,未来可能会迎来较高的增长率。

但索尼去年在三四级市场曾推廉价电视时,由于渠道短板而无功而返,此次索尼如果想要扩大三四级市场,同样需要解决渠道短板。

只是正常的产品更新换代

对于索尼推出三款入门级电视,也有人有不同的认识。中怡康市场研究总监彭煜认为,虽然目前电视的发展趋势是向3D、智能转变,但不能就此认为,企业推出一般的电视就认为其有推廉价电视并向三四级市场侧重的意图。

“索尼推出三款入门级电视,只是丰富产品线的表现,况且此类产品以前就有,企业只不过是为了更新换代而推出。”

由于这三款电视的价格较为亲民,其中32寸的电视售价在2500元以内,几乎与同类国产品牌价格相当,就此彭煜认为,索尼这样的品牌价位符合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对于消费者而言,索尼这样的牌子能够以国产品牌的价格买到,消费者当然愿意。”

第4篇

英国研究公司Visiongain声称,今年可穿戴式设备市场的产值将达到46亿美元,未来5年内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和很高的采用率”。瑞士信贷发表报告预测称,在苹果和Google拉动下,未来2-3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500亿美元。美国科技智库ABI咨询公司(ABIResearch)则估计,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会突破1亿台大关,5年之内会突破3亿台,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台。用于运动和健康的可穿戴设备2017年的市场将达到近1.7亿台,年增长率41%。美国Forrester市场调研公司研究认为五大软件平台是主要的增长对象,即: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和Facebook。这些权威市场分析公司预计的结果乐观,反映了可穿戴设备总体趋势良好。

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并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核心。可穿戴设备在国内也将逐渐成为市场热点。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升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取得快速发展,并且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增加,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目前市场中,可穿戴计算设备众多,其最根本的特点是体积小、可以穿戴在身体上,如手表、腕带、眼镜等;有些可穿戴设备可嵌入到服装中,如衬衫、鞋子、袜子等。 可穿戴设备可以挂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上,包括颈部、手腕、手臂、耳朵或胸部,配置了传感器或是屏幕,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通讯手段与智能终端设备保持通信,或是与其他可穿戴计算设备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信息获取还将可以通过语音虚拟助手与互联网上的各种设备进行交互。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并极有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甚至成为“第四金矿”。可穿戴设备实际上就是一个可穿戴计算设备,是可移动计算设备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IT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步走的是由大型机―PC―移动PC再到平板和智能手机的路线,发展的路径本质是由计算设备逐渐移动化、小型化,直至可穿戴设备产生。这是整个IT技术发展的体现,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体现,也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路径。物联网的本质是物物可以互联,未来物物还可以计算,可以传递,而可穿戴设备就是一个物物从可计算、移动计算、到物物可实现信息传递、物物相联的突破路径。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同时具有一定的计算功能,借助于移动网络,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递,与外部服务器构成物物相联和大型智能计算的闭环。可穿戴式设备成了用户手里担当大部分输入输出任务的主要设备。智能手机成了连接到互联网的服务器。

上世纪IT技术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微处理器的优势上,本世纪初的前十年反映在网络的优势上,而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人的优势将重新得到重视。可穿戴设备计算将重新以人为中心,构建人的信息反馈和控制系统,带来全新的人-机关系的变革,促成人-机紧密结合与协同的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是通过各种创新材料和结构的应用使得可穿戴计算系统包含的各种传感、计算处理、通信、交互等功能得以微型化和模块化,并以附着或植入等方式部署在人体或织物上,相互之间通过通信协议标准进行体域内和体域外的数据通信,建立其身体传感网络,其具备了良好的对人体生理、运动、行为等状态以及人所处的多种变化场景的感知能力。

以健康应用为重点的设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先行者其中,身体传感网络与可穿戴传感系统,是可穿戴计算在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支持对人的感知能力的增强、环境增强、个人参数获取和自然人机交互,这需要从底层建立支持富传感特征的可穿戴计算体系构架和网络。

可穿戴设备在移动计算的感知增强、智能增强、体能增强和环境增强支持下,使得人能够更加积极和理性的参与社会化组织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中去,引发更大量和频繁的“人―人”、“人―群组”和“群组―环境”非线性相互作用,将促进具有典型“整体涌现性”、“自发性”和“自下而上”特征的可穿戴群体智能的出现。因此探索该智能形式影响下新形态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结构,研究实现个人行为识别和挖掘、人机闭环中的信息增益策略,维护可穿戴群体智能的涌现性基础;研究基于可穿戴社区等创新组织结构,构建复杂适应系统,提高复杂任务执行能力和开放环境应对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穿戴设备的计算一种前瞻的计算模式,是“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理念的产物。发展到今天,可穿戴设备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可穿戴计算系统或终端的多种形态的出现,在功能上,可穿戴可以与手机应用互动、查看电话、短信、邮件、天气和诸多社交网络动态,可以用于体育训练测试,可以用于医疗保健和医疗类,还可以延伸到衣服和饰品等健身和健康护理类,甚至工业和军事用途等等。其创新在于:更多地强调用户在工作空间、生活空间活动时,能得到信息空间和多人协作的支持,突出对人的感知和智能的增强,即人机交互和协同。

可穿戴的设备的核心在于对人的信息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发。其真正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加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5篇

从摩尔定律的角度重新审视摆在我们眼前的“半智能手表”、“谷歌眼镜工程机”和“第一代智能手环”,我们有理由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抱以更大的信心。如果将2013年作为穿戴式设备的元年,我们预计2015-2016年有望迎来第一个出货高峰。众多知名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亦验证了我们的逻辑,据IMS Research估计,2016年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出货量有望飙升至1.7亿台;而ABI Research则预计到2018年其出货量将进一步增加到4.8亿台以上。国内市场也将伴随全球市场的爆发而同步崛起,到201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0亿元人民币。

从用户需求看可穿戴设备的必要性

我们对穿戴式设备的定义有二:首先它是一种拥有计算、储存或传输功能的硬件终端;它创新性的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当中或使其更便于携带,并创造出颠覆式的应用和交互体验。当前市场中主流的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腕带和智能眼镜等。

就产品趋势和设计理念分类,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将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将移动端入口前置),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与手机相连,使用户的移动应用体验更加便捷畅快。2)面向特定应用需求,如娱乐、儿童安全等。3)垂直领域与健康管理相关的穿戴设备。总体而言,移动硬件性价比的提升和无线网络环境的完善为穿戴式设备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整个生态链的成熟仍要依仗应用侧的推陈出新,通过软件实现硬件的价值、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仍是产品立足之本。市场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在运动健身、社交娱乐、智能控制和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需求仍然旺盛,这将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必然动力。

从厂商参与积极性看未来市场格局

当前,有三股力量正在积极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敢为人先的硅谷创业型公司正凭借极强的创新力重新定义着穿戴式设备。未来颠覆式的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也必将在其中产生。而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军企业一方面潜心研发可与智能手机良性协动的补充型产品智能手表,一方面利用资金优势积极并购拥有可穿戴设备核心技术的元器件供应商。凭借超强的硬件和技术储备,它们仍有望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最后,除了谷歌之外,多数互联网和传统软件巨头选择了观望,因为充足的现金储备和产品的快速复制能力将保证它们后发先至,而硬件技术的比拼并非其所擅长。我们预计,互联网巨头将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通过快速复制成熟产品并以低价抢夺硬件入口份额。

从供应链看产业链受益环节

从元器件的角度看,可穿戴设备小巧、轻薄的特点必然会对电池的续航能力和CPU、无线传输芯片的功耗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此外由于携带方式的变革,人机交互方式较传统的“触屏”操作有了较大的颠覆,以微投射和体感控制为代表的创新型交互技术有望引领下一个十年。在软件应用环节,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支撑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同样的,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将有利于使复杂的终端计算和存储向云端迁移,从而大幅降低产品功耗;最后,大量的健康管理和健身类应用也催生了对海量用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因而大数据技术将登上舞台。A股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水晶光电、北京君正、环旭电子、德赛电池、欣旺达、歌尔声学、信维通信、欧菲光、科大讯飞、数码视讯、九安医疗和宝莱特。

TMT行业股票池调整

第6篇

一、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合理饮食会给身体提供满足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不断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达到健康的水平。饮食不当,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都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吃得过于丰富会给我们带来肥胖症,三高,糖尿病等疾症。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引癌变,不仅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死亡。

能量的摄入和消耗应保持平衡。经过调研得知,脂肪的摄入不能够超过摄入总能量的 30%,我们吃的脂肪类的食物应该多为不饱和脂肪。正确合理的饮食中,游离糖的摄入量应该低于摄入总糖量的 5%,我们对食盐的摄取,应该降低在每天 5克一下,这样会对于高血压、冠心病起到预防的效果。

营养摄入量不足的话,对健康也对造成一定的影响,营养不良会导致贫血,低血压,维生素矿物质等缺失,对青少年健康会有及其大的影响。智力发育,集中力,都会受到影响。怀孕期营养不良可带来早产、畸形。再者,对于吃饭过程中的卫生状况也有关系,卫生状况不好对身体健康对造成极大的影响,食物上生长的寄生虫细菌微生物等有毒的物质会随着食物的摄取进入人的身体,慢性急性肠胃炎,中毒反应,恶性肿瘤都与其密切相关。

二、健康管理产品的现状及分析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医疗保健行业一直呈上升状态,作为医疗保健行业最为突出的健康管理产品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涨速迅猛。但是现有的健康管理产品产品功能上面来说不够丰富,缺少自己的特点,对于数据的处理没有足够精确地大数据库,缺少对比。这样就使得现有的健康管理产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达不到其该有的目的,空有其表,而且大多数的健康管理产品是针对于老年人设计的,并没有代表性,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是这类市场的空缺。

以合理膳食为切入点的健康管理产品极为重要,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情况,健康医疗,合理安排饮食,融入到健康管理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法中。

三、基于合理膳食的健康管理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一)产品的系统设计方法

我们要进行研究的健康管理产品设计研究是通过合理膳食对自身身体状况及数据对饮食进行合理安排并做到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市面上的大多数产品仅仅通过测量数据来分析饮食,并不能贴切的符合每个人的自身,没有智能化的产品是不能达到现在人的需求,人机交互智能系统是设计的关键,通过智能化的感应来分析我们所需要的营养,对我们的身体状况有具体的分析解决方案,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对健康进行彻底的监控,叨叨我们健康管理产品设计的预期目标。

(二)产品的系统设计方法对健康管理产品的影响

根据产品的系统设计主要原则 ,对合理膳食的健康管理产品设计分为三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产品的主题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产品主体,对合理膳食的健康管理产品进行创新设计,研究的主要方面包括产品的控制器部分,具体到能监控身体状况的感应系统,还有外观设计等方面,色彩搭配,零件的配置与组装,这些都要符合人机工程,并且有交互设计融入其中。

第二,产品的表现部分,这一部分传达给消费者的是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主体相配合的界面,APP等产品的设计,涉及到的界面设计,情感交互,中控系统的完成,现代人的设计方式相结合,运用到多种设计原则。

第三,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对市面上的健康管理产品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对消费者关心的部分进行可行性的设计分析,基于产品的功能,进行的外观型设计也要进行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满意度进行接下来的可行性分析,合理膳食的健康管理产品受众群体分类不仅局限于老年人,所以对更广层次上的人群分析尤为重要,可行性分析决定了产品的落地性,把产品落地才设计的根本。

四、结语

近些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是生活方式,精神层面也有了巨大的提升,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接下来要关心的是精神层面,对于疾病的预防是现代人的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设计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需求,时代的进步导致设计的进步,服务性的设计备受关注,设计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形式,基于产品系统性设计,以合理膳食为基础,重要的是运用人机工程学,交互设计,将先进的技术引用到我们的健康管理产品中去,设计出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产品,真正的做到预测并监控我们的健康,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李彬彬 .设计心理学 [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2]李乐山 .工业设计心理学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第7篇

不过,事情并不会如此简单,历来,智能家居就是巨人陷阱,是IT企业的滑铁卢,不仅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而且遍地都是失败的教训。

上个世纪90年代,比尔.盖茨的“维纳斯计划”开启了人类对智能家居的征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各行各业、大小公司从不同角度尝试,人们总是期望数字家庭能在下一年大规模启动,带来现实收益,但多年来智能家居似乎总是徘徊不前。这一轮的智能家居热也很可能只会是互联网资本高峰期的一次豪赌而已。

智能家居发展速度很快且前景广阔

据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已经连续3年保持超过20%的增长,其中,2012年的市场规模达到24.9亿元,增长率为20.29%。预计到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将达到80亿元的规模。另据专家统计,截至2014年1月,涉及智能家居的中国专利申请共6304件,其中,国内专利申请5689件,占全部申请总量的90.24%,国外来华专利申请615件,占全部申请总量的9.76%。

中国的人口众多,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化趋势明显,光纤宽带开始普及,4G移动宽带也逐渐完善,远程控制能力已经具备,加上中国制造业的能力超强,伴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家庭消费的升级,智能家居拥有很广阔的前景。

智能家居现在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

智能家居第一步是实现家庭电器的互操作。消费类的电子产品和计算机、通讯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最容易实现,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家庭中还有灯光、窗帘、水电煤气以及各种设施,我们需要把它们都连接在一起,甚至冰箱里的西红柿都会连上网络。

第二步,家庭系统联入网络。手机在PC化、PC在家庭化、电视在智能化,产品的边界正在模糊,把客厅、书房、卧室隔绝开的屏障打开,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将畅通无阻的在家庭里流动。同时,家庭里的每样东西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外部交换信息。比如像家电故障的自反馈,家庭的饮食、作息等行为习惯等都将被外部网络记录、分析,以家庭为单位更深入的介入社会。

第三步,真正的智能化到来。信息的交换要落实到行动上,让服务商与家庭联系在一起。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医院可以提供医疗服务;超市可以提供配送服务;银行可以提供电子支付;物业、公安可以提供安全服务等等。

家居的智能化要跨过心理障碍的时机仍不成熟

自古以来,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承载了很多职能,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职能也在发生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化,因为私密性和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家庭用品的变化往往是社会中最后能够突破的部分。

智能家居的社会基础还不具备,人们的心理还没准备好,特别是网络泄密及隐私保护的机制不健全,让家庭中的设备联入网络和足够智能都变得令人恐惧。不过,年轻的互联网一代对智能化的产品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当这部分人成为家庭主流的时候,智能化家庭的建设将步入快车道。

智能化的家居对大多数家庭只是锦上添花

因为智能化家居的技术瓶颈仍然没有解决,现在解决的只是一些枝节,而非核心,所以,大多数智能家居也仅仅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非家庭之必须。就投入的资源和金钱,以及面临的安全风险而言,智能化的家居产品多数都是不值得使用的。

按照智能家居的设想,以后的家庭控制无需人的参与,家居系统根据数据做出判断,自动切换到最适合的环境模式。如记录用户使用习惯,形成数据上传云端,通过分析变成指令,每天晚上用户回到家前空调根据判断时节和温度已经开始运行,空气净化器按照污染指数等数据判断是否开启,水壶已经烧好水,电饭煲开始工作,用户回到家打开门,室内亮起温馨柔和的灯光。全感应检测和全自动服务让人无需思考和操作,当人进入家中,智能家居让这个空间已经处在最利于人体健康、最方便生活的状态。

这样的场景确实美妙,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人家而言,真的需要吗?家电或家具的智能化条件虽然在逐渐成熟,但仍非智能家居的主体,甚至现在我们都还看不清以后智能家居的主体在哪里。

智能家居想得起却不一定买得起

在市场上,目前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开关等比普通产品的价格高出30%-60%以上。如智能家居控制平台SmartThings的智能家居套装,包含一个控制中心、智能感知器、智能传感器、灯光电器随插随用的控制器、以及可挂在背包或钥匙圈的智能挂环,套装组合售价为300元美元。而智能冰箱、电视、洗衣机、空调基本在600美元—7000美元不等。这些都还只是单品价格,没有将整体改造方案计算在内。一项对深圳智能家居市场的调查显示,目前豪华住宅项目智能家居装修费范围为30~100万元,其中完整智能家居系统造价一般在70万元左右。如此费用,你承担的起吗?

智能家居还缺乏具有强大控制力的企业或组织

未来,家庭中的智能设备可以保持独立,但多台设备需要集中到单一的系统中,为用户提供多种以前互相分离而无法达到的功能。不过,各品牌生产商肯定都无法做到兼容所有竞争者,数据的全面兼容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

智能家居涉及到的产业链太复杂,家电企业、建筑商、互联网应用企业、电信运营商、智能终端企业、物业管理方还有各种家居产品制造商,谁都想在其中独当一面甚至号令天下,谁也不想成为其他核心组织的附庸,所以很难协调。联想曾经组织“闪联”也以失败而告终,长虹、阿里等组织的联盟也只是形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在各领域更是形成了诸侯割据,跨行的整合变得几乎不可能,如果没有好的互联互通机制,没有大家能够遵守的协议或标准,智能家居只会是玩物。智能家居的发展需要具有强统制力的企业或组织的出现,或者政府的强力推动。

智能家居最具有前景的是安全和健康

智能家居看起来很美,想起来很兴奋,但实际用起来却并一定简便,越高科技的东西越离普通人的生活更远,越高智能的系统越不容易被人控制,越高端的产品越成为稀罕物和奢侈品,隐私保护和互联互通都成为智能家庭现阶段难以逾越的鸿沟。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人类生活;管理方式;影响

引言

物联网通过互联网和电信网等网络进行承载信息。物联网的用途非常广泛,它涉及到各个行业,如交通系统、日常购物、服务行业、信息监测、健康护理、信息搜索等众多领域。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调研机构Gartner的市场调研报告称,全球每秒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将达63台,预计2015-2020年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美元量级。而来自浙商证券的研报也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将实物与信息汇聚成一张巨大的网络,使得每个人或物体都产生关联,并让人们更加方便和精准的去运用以及管理这些实物和信息。物联网正在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要学会去如何管理和正确看待物联网。

1 物联网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1 智能化交通方面的影响

交通问题一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避免的一个问题,如高速收费、停车位、交通卡等问题。但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1.1.1 ETC车道收费问题

ETC车道由于收费原因降低了车辆通行的速度,使车辆通行效率下降,并且也会导致汽车燃油浪费,造成空气的污染。通物联网可解决这一问题,设立不停车收费系统车道,车辆无需人工交费,采用智能手段便可进行交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避免了停车和等待,解决了拥堵问题,挺高了行进速度。

1.1.2 跨地域公交一卡通

城镇居民出行一般会选择公交或地铁等方式,这些方式即环保又方便,但如果是在非居住地出行的话,购票或是查找路线都会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采用物联网这种方式,通过一卡通使得人们无论是在哪座城市都可搭乘公交或地铁,这种方式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1.2 智能化支付方面的影响

传统的支付方式是使用现金进行支付,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购买贵重的东西,就需携带大量现金,非常的不方便,物联网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支付方式,将银行账户和手机绑定在一起,通过手机进行付款,手机代替了钱包的作用,方便了人们日常的购物,节省了付费和找钱的过程,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如今手机在多种领域都可进行支付,如购买车票、酒店预订、转账、缴费等方面。

1.3 智能医疗方面的影响

通过物联网建立智能医疗能够有效地帮助老年人和病人进行医疗方面的服务,例如通过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可以对病人或是老年人进行医疗检查和身体测试,检查身体各项指标,能够有效的预防病发,并且能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送给护理人或医生,以便能及时的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紧急呼叫设备,当病人或老人独自在家时,如病发或身体不适可以通过此设备呼叫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得到救助。

2 物联网发展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物联网的发展不光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管理方式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2.1 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我国如今正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形成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存在著重重的矛盾,如今我们可以运用物联网去解决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城市离不开水、电、交通、可用能源等生活所必需的资源。

通过物联网,可将这些资源在城市范围内形成网络,通过建立系统平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些资源。物联网能够更加宏观的把控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并且能够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城市管理方面物联网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能够获得更精准的数据从而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2.2 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在公共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缺失和管理不当,每年由于公共方面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通过物联网设立管理平台,将我国的公共资源的信息上传到网络中,由平台及时的获取这些信息,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将合适的资源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中,合理的运用公共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对公共资源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资源被破化或是非法占用,能够及时的作出反应,找出责任人,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2.3 对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发展,我们每天都在接收着数以万计的数据和信息,但其中很多都是无用的或者是虚假消息,通过物联网可以对信息进行更加合理的监控,过滤掉虚假和有害消息,从而使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和健康。

3 结束语

迄今为止,全球每秒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将达63台,预计2015-2020年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量级。物联网PaaS平台Xively的分析也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将有400-800亿设备接入物联网,其中政府设备至少占77亿,总金额约21亿美元,预计投资回报为47亿美元,人均拥有的物联网设备将有10台。物联网现如今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物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起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我们,我们在利用这项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它的管理,合理的运用这项技术才能为人民带来便利。物联网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我们应重视这项技术并加快物联网在各方面的研发。

参考文献

[1]刘长兴.浅析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Z].2015.

第9篇

――找到甲状腺结节,标注位置和尺寸,并提示良性或恶性的可能性。

浙医一院的医生接待了一家来自兄弟单位的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团队――德尚韵兴的专家们。

这个团队的背景很牛,首席科学家孔德兴是知名数学家,浙大求是特聘教授。10多年前,当国际上刚开始把数理模型和高性能数学算法应用到医学图像领域时,这个团队也极为敏锐地进入这个新兴领域探索。他们开发的“DE三维可视化系统”,用于精准外科手g的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和术后定量评估,是北京301医院的必备软件之一。

最近几年,他们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超声声像,开发了甲状腺结节智能诊断系统DE-超声机器人(以下简称超声机器人)。在此过程中,他们对原本“均码”的算法和神经网络,针对疾病特点进行“量体裁衣”。相关技术文章发表后,谷歌深度学习团队DeepMind也关注并引用了文章。

“副主任医师水平”

德尚韵兴团队此行就是带着“超声机器人”来跟浙医一院的超声医生“PK”的。医生只要坐在B超机前,用探头给病人检查后,将采集的图像保存发送给超声机器人,超声机器人就能实时生成检查结果――找到甲状腺结节,标注位置和尺寸,并提示良性或恶性的可能性。

不过,面对这个“超声机器人”,浙医一院的医生心中充满疑问――这个系统怎么能像他们一样做判断?结果准吗?出于礼貌,他并未当场提出。

当德尚韵兴专家离开后,这位主任医生准备了202个病例(恶性结节有病理对照,良性结节有三年以上随访期)发送给超声机器人,并认真记录机器人的诊断结果, 结果显示机器人的诊断准确率为85.7%。一段时间后,当他再次见到德尚韵兴的专家时,主动告诉他们:“我判断,超声机器人达到了医院副主任医师的水平,确实挺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也开启了浙医一院和德尚韵兴后续的合作。

实际上,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在国内外都是刚刚起步。

“不能说是完全空白,但这个方向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东西。”德尚韵兴总经理胡海蓉说。

德尚韵兴扮演着领域的“拓荒者”。胡海蓉向《IT经理世界》坦言,在这几年人工智能的落地实践中,她认为,组建跨学科团队,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收集和规范数据,开发让医生得心应手的产品是较为关键的环节。

跨学科明星队

人工智能+医学的落地实践,需要跨学科明星队。

“这里的关键体现在‘交叉’上。”胡海蓉说,“在医学重大需求上,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或医学专家,任何单一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在这类团队中,数学专家负责提出高性能数学模型,“好的模型就像具有高IQ的大脑。”医学专家提供临床知识和经验,让机器能学到“真知灼见”,计算机软件专家要把数学家的语言转化成高效的计算机语言。

“可是,数学家、医学家和计算机专家都有各自的语言,怎么把他们串起来呢?”胡海蓉继续分析说,“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具有生物医学工程背景的人来做产品经理。他来负责产品的市场调研和规划,管理整个团队,充当‘多种部队’之间的翻译和桥梁。”

切入甲状腺超声诊断

选择切入点也很有讲究。这个切入点不能太过复杂――它要让团队能小步快跑,保障后续项目的进一步深入拓展;也不能太容易――它要能对医疗痛点有质的帮助,才有推广的价值,容易被市场接受。

“甲状腺结节诊断”最终跳入德尚韵兴团队的视线。

甲状腺癌在中国女性癌症发病率排名第五,在德尚韵兴所在的杭州,甚至排在第一位。但由于个体化差异,目前三甲医院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平均只有60%~70%。用人工智能提升诊断准确率能造福老百姓。

相对肺、肝脏等器官,甲状腺是一个浅表器官,器官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复杂的血管。根据超声声像,就能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作出诊断。

但同时,甲状腺超声诊断也有一定复杂度――不像CT和核磁,超声因每位医生的扫描手法不同,得到的数据千变万化,因此对影像识别算法有很高要求。从这样一个诊断既有其简便性,又有其复杂度的疾病做起,可以在过程中积累足够经验,为开发难度更高的疾病,如乳腺肿块、肝脏肿块、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打下基础。

数据!数据!

对于医疗人工智能团队来说,数据的收集、规范和标注是行业性难题。

“数据收集不能全靠医院。”胡海蓉总结说。深度学习靠的是“吃透”大量样本。但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并不愿公开数据。德尚韵兴尝试通过多个渠道,有社区检查,有付费志愿者,也有试点医院。

“我们已收集了两三万张超声图像,这是不多的。”胡海蓉客观地说,“如果样本量能提高一倍,我们的诊断准确率还有较高的提升空间。”现在德尚韵兴的甲状腺超声机器人诊断准确率已达85%以上。

除了数据收集,数据的规范和标注是另一项需要大量调研和沟通协作的活。

以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为例,数据规范要从“医生的扫描手法”开始。团队走访了多家医院,听取多位医生建议,规范扫描手法,形成最终文档。

拿到超声影像后,还要找到结节进行勾画。现实中,医生和算法工程师对结节的勾画有不同标准,哪一种勾画对计算机算法更有利?团队要综合考虑,制定出适合的标准。

在数据规范化过程中,对那些疑难病例的判断和标注,特别需要医学专家的指导。“但高水平医生的工作是最繁忙的,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和兴趣参与标注。”德尚韵兴要想办法争取医学专家的支持。

线上线下的商业探索

目前,国内业界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定位有一个共识――定位在辅助诊断上。人工智能系统可取代医生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让医生能够看更多的病人,做更多有价值的医学探索。

德尚韵兴的超声机器人也是这样定位的。它可以先选出有问题的声像图给医生,及时提醒恶性风险,让医生能更仔细的查看把关。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后,德尚韵兴的超声机器人将首先向基层医院推广,这将提高基层医院患者首诊的诊断水平,让更多患者不出远门就能获得“专家级”服务,再根据诊断结果到不同级别医院治疗。

超声机器人可部署在云端,这特别适合新疆、等基层医院分散的地域。通过英特尔联合创新实验室的牵线,在新疆人民医院联合130多家医院建立的远程会诊体系中,超声机器人将成为关键服务之一。同时,与远程医疗平台汇医在线的合作,超声机器人也为平台上签约的全国基层医院服务。

超声机器人也有单机版,部署在医院和体检中心。其中,与从事体检中心业务的北京世纪经纶的合作,超声机器人将推广到几个省。

第10篇

在过完春节后不久,eBay的一起拍卖活动引起轰动,因为这个拍卖的产品是传说中的谷歌眼镜。卖家表示自己已被选为即将的谷歌眼镜的早期使用者,将获得一副全新未开封的谷歌眼镜。不久之后竞价者将价格抬高至9万美元,比最初上架约1 500美元价格翻了几十倍,但数小时后这起拍卖的页面消失了。有人推测这是谷歌与卖家协商的结果。不过,卖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们对竞拍引发的大量关注感到不安,同时对那些只为好玩而不断推高竞价的人感到不满。”

这个拍卖的消息一出,引起了十分大的轰动。在此之前,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谷歌眼镜只是一个概念性产品,对其的印象是非常科幻的。而这个拍卖瞬间把我们拉到了现实,原来这货是个可以买到的昂贵科技产品。再一看,原来还有很多同类的东西存在,苹果和微软等科技界大佬们都在准备自己的穿戴式设备。

穿戴式设备瞬间就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于是乎,国内的诸多厂家都纷纷开始折腾自己的穿戴式设备,包括咕咚网与百度联合推出的咕咚智能手环等产品纷纷亮相。一下子,似乎穿戴式设备就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市场繁荣起来了?

表面上看,自从谷歌眼镜以来,我们身边突然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穿戴式设备。似乎市场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为其买单。但是笔者问了自己身边以及网络中认识朋友,其中不乏IT极客,他们似乎都没有真正用穿戴式设备的。但是厂商们却乐此不疲,我们来看看这个市场有多繁荣。

GlassUp公司在本届CeBIT大会上亮相了类似的硬件产品,同样能够在用户眼前显示各种实时信息,实现Google Glass相同的功能。目前这款设备预计售价为399美元。

另一方面,4月底时,美国的穿戴式领域爆出一项价值一亿美元的并购,从事身体数据测量监控的Jawbone(拳头产品是UP腕带)宣布收购另外一家同行BodyMedia,该公司对外开放的平台,将可以让iOS开发人员开发出丰富的健康类软件。BodyMedia公司创办于1999年,其产品面向消费者和企业,有名的产品包括BodyMedia Fit Core等,通过身体指标监控,改进人体健康状况。

除了国外市场,国内市场也新品众多,首先是腾讯旗下的易迅购物网站引入风靡欧美的智能手环Jawbone UP,让其正式登陆国内市场。百度在传出小道消息说研发“百度眼镜”之后,宣布与咕咚网合作推出了基于百度云服务的咕咚智能手环。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穿戴式设备的市场展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结合前面所说的谷歌眼镜的天价拍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东西的普及已经悄悄的来临了。甚至很多朋友已经开始想方设法的想要弄一个来体验了。

看看谷歌自己怎么说

虽然穿戴式设备是最近才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其实早在去年7月份,谷歌眼镜团队就已经针对这个领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作为当前穿戴式设备的领头羊,他们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谷歌眼镜团队主管巴巴卡·帕韦兹(Babak Parviz)和产品经理史蒂夫·李(Steve Lee)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的内容吧!

连线:与最终成品相比,现在的进展如何?

帕韦兹:我与史蒂夫一起做这个项目已经两年多了,我们做过很多原型产品,最终幸运地实现了现在的效果。虽然现在它仍是原型产品,但我们可以做更多实验,这令我们很振奋。这项技术可以让人们完成一些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着眼于很多领域,一是让人们通过更新、更好的方式展开图片交流,二是迅速获取信息。

连线:其他的基本配置呢?

帕韦兹:它的处理器很强大,内存也很大,存储空间也很多,所以可以存储很多视频和照片,也可以直接获取流媒体内容。由于配备了透明显示器,所以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查看图片和视频,这都是直接存储在设备中的。它还内置摄像头,可以拍照和摄像。另外它还内置了一个触控板,我们可以用它来拍照、摄像以及进行系统操作,同时它内置的陀螺仪、加速计和指南针可以自动判断地点和方位。麦克风可以收集声音,小型扬声器可以把声音反馈给佩戴者。这些配置是我们准备为开发者提供的,但不确定面向广大消费者推出时是否会完全一样。

连线:你们启动该项目时抱着什么想法?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帕韦兹:我们最初考虑了很多种不同的可能。其中一种是全面的增强现实环境。后来,我们发现这种产品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在我们亲身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些不会在用户与现实世界之间产生隔阂的技术。所以,你平时不会有任何感觉,但一旦需要,便可立刻调用——它可以帮你做一些事情,比如帮你与其他人通过视频或图像建立联系,或者可以帮你快速获取信息。所以我们决定采取现在这种模式,认为这比全面的增强现实模式更有吸引力,至少目前如此。

连线:你们的过程为什么分成了两个阶段?

帕韦兹: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开发者社区的帮助推动这项技术。2013年,我们将推出开发者版,并希望此后一年内可以推出消费者版。这是我们目前的希望,我们会努力达成这一目标。

连线:开发者版为何售价1?500美元?

帕韦兹:我们希望制定合理的价格,方便开发者使用。但我们的目标是大幅降低消费者版的价格。

史蒂夫·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它视为一款高端产品。

再看看市场调研机构的看法

前不久,国外的市场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了一份穿戴式设备的报告,国内的虎嗅网将其翻译成了中文,希望大家能看到一些基于数据与产品分析的真实结论,而不是媒体仅从方向上的鼓吹。需要提示的是:这份报告的预测主要基于美国市场,而在中国,热度肯定还要大打折扣。笔者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国外的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对于穿戴式设备的看法。

调研机构的报告通常都是从一张统计图开始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来看,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认知度仍然较低,他们认为,专家们对其未来市场的预测不是吹得天花乱坠就是观望怀疑。最后,他们得出了三个结论。

连线:也就是说,消费者不用花1?500美元,但也不至于像一副太阳镜那么便宜?

史蒂夫·李:不可能是49.99美元,这取决于我们为一款高端产品赋予的价值,以及对外展开的宣传。

连线:你认为这种技术最终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吗?

史蒂夫·李:是的。根据我们的预想,今后3至5年内,当你看到有人低头看手机时,会感到很反常、很古怪,穿戴式计算将会普及。

在《连线》杂志的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谷歌眼镜团队对于穿戴式设备的预计是未来的3至5年内。和我们之前想象的现在市场已经成熟相去甚远。

1.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的接受程度不同。用于锻炼和健康监测的智能手环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了。

2.尽管科技媒体和集资平台热衷于如“Pebble”智能腕表一类的产品,但主流消费者是否会喜欢能联网的腕表仍不好说。

3.尽管在游戏和摄影领域有很大的广告价值,但谷歌眼镜以及其他设备仅算是穿戴式设备普及计划的第一步。

在穿戴式设备市场增长方面,国外也有很多调研机构有着自己的看法。例如艾美仕(IMS)的调研报告中,其有信心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从2011年的每年1千4百万台增长至2016年的每年1亿7千1百万台。而IMS的预测是2012年9月的,当时媒体上还没有充斥着关于新的可穿戴设备正在开发中的消息。

但从那时起,有关苹果“iWatch”的小道消息开始层出不穷,有关谷歌、微软和英特尔公司在开发此类产品的流言也在激增。与此同时,三星宣布将推出一款与Galaxy S4配套的具有运动记录追踪功能的智能手表。

在距今较近的ABI预测中,其预测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将在2018年达到每年4亿8千5百万台的出货量。

而BI Intelligence的预测数据在ABI和IMS的预测数据之间。他们认为智能手表类的产品并不会被消费者热捧,但是健身腕带及可放进口袋的袖珍运动记录仪将在医疗利基市场中挖掘出很大商机,并预测2014年市场销量将达到每年1亿台,在5年内达到3亿台。

第11篇

本报讯 8月16日,在第2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携手多家业界合作伙伴,就医疗卫生领域的云计算应用理念、先进技术等解决方案进行了演示。此外,其还将与医疗行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信息技术人员,针对移动健康应用发展、电信运营商与医疗信息化等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召开

本报讯 8月15日,“2012中国国际通信大会(ICCC2012)”召开。围绕“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通信技术”这一主题,大会就未来5G、有线和无线融合、智能绿色通信、新一代互联网及云计算、认知无线电、物联网应用开发及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等议题进行探讨,并在现场设立了展览展示、技术报告、研讨沙龙、专题论坛等环节。

“超极本夏令营”启动

本报讯 8月16日,英特尔公司举办“超极本夏令营”,全面展示了基于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全新超极本。英特尔中国区产品经理杨青介绍说:“创新3D晶体管、22纳米制程工艺令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效能大幅提高,这一技术的突破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体

验。”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幕

本报讯 8月15日,“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子女学校共34支代表队、475名学生参加,参赛的学生创新项目达到358个。同时,约50位国际代表也参加了展示和交流。

IBM大数据智慧赋能中心成立

本报讯 近日,IBM宣布全球首个大数据智慧赋能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心汇聚了来自IBM全球的大数据技术专家和商业运营精英。IBM大数据智慧赋能中心主管王晓梅表示:“我们希望将IBM立足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并借此推进IBM在全球的大数据战略进程。”

技嘉超极本新品上市

本报讯 技嘉科技近日了其主打的超极本款型U2442,还推出专为游戏发烧友定制的影音游戏笔记本电脑P2542G。据介绍,这些融合时尚和创新元素的电子新品将为消费者带来符合个性的全新体验。

《永恒之塔》与海尔联合推出超极本

本报讯 近日,海尔了《永恒之塔》游戏定制版超极本7G-5S。该笔记本厚度为21mm,采用英特尔IVB平台第三代智能酷睿处理器,搭载2GB显存的nVIDIA GeForce GT630M独立显卡。据悉,该款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目标用户群是90后大学生。

惠普工作站公布新战略

本报讯 近日,惠普工作站召开主题为“新蓝图、星产品、心征程”的媒体沟通会。会上,中国惠普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增值产品业务部总经理徐行、惠普工作站业务部产品总经理陈立分别就惠普工作站的价值定位及产品设计理念与媒体进行了深入沟通。徐行表示,惠普工作站将继续提供创新的产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全面专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客户达成加速创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业务目标。据IDC的最新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惠普在2012年第二季度全球工作站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46.2%。尤其在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惠普台式工作站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0%和47.6%,位居行业第一。

联通携手华为推出定制机

本报讯 8月13日,华为终端携手中国联通、美国高通公司在京召开了主题为“双核动力沃有实力”的新闻会,宣布联合战略双核智能手机华为G330D。G330D拥有双核双卡双待双摄像头等软硬件配置,旨在助推中国联通沃3G终端普及推广。

应用材料第三财季净利润2.18亿美元

本报讯 半导体设备生产商应用材料近日了201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报告显示,应用材料第三财季营收为2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6%;净利润为2.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76亿美元下滑54%。导致其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营收下降及计入了重组支出。

美国1/3中型企业由于不合规受罚

本报讯 ADP研究院对中型企业的企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薪酬管理外包给第三方是因为ADP服务可确保这些企业符合联邦和州政府的相关规定。其中,33%的受调查企业均受到由于不符合政府相关规定导致的企业罚款。研究还发现,内部处理薪酬的企业受罚次数是执行薪酬管理外包政策企业受罚次数的3倍。

搜狐视频渗透上游产业链

本报讯 8月15日,第二届搜狐视频电视剧盛典举行,本届奖项的评选范围覆盖整个互联网。“搜狐视频电视剧盛典其实是在为其打通娱乐产业链上下游铺路,也是其在娱乐产业链上全面布局的重要举措。”业内分析认为,如果业界完全认可搜狐视频的电视剧盛典,其产业链将进一步巩固,布局的隐性效应也将凸显出来。

第12篇

他的话在当年的《危险边缘》(Jeopardy)智力竞赛得到了验证。当Watson在决赛中击败这项智力竞赛中胜率最高者和赢钱最多者之后,IBM超级计算机第二次实现了电脑对人类的超越。眼见以77147美元的绝对劣势被智能机器击败,天才选手肯・詹宁斯(Ken Jennings)写下这样的文字:欢迎我们的新老大,电脑们。相同一幕在14年前也曾出现,当时,IBM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多次战胜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

在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看来,与以前基于搜索的算法不同,Watson是基于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这是IT史上极具突破性的进展――有外媒形容其为“数据驱动智能运算的‘巅峰之作’”。而按通俗的说法是,Watson接收到问题后,通过分析从大量结果中筛选出最合适的答案进行反馈。一言以蔽之,Watson干的活,本质上就是大数据分析。

公开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天产生25亿GB数据,其中80%是非结构化数据,需要挖掘和处理才能实现其价值。

“这正是大数据分析的魅力所在。”IBM大中华区大数据中心总监王晓梅向《IT时代周刊》解释道,“一是需要分析系统知道我是谁;二是需要知道我要做什么;三是分析系统能够及时、迅速地实时反馈信息给我;四是希望数据分析系统能够通过交互式学习,通过每天信息量、知识库的增进,提高它的认知能力;最后,希望数据分析系统能够提供一个非常安全、可信任的应用环境。”

她表示,客户对大数据分析的要求正是IBM对“认知计算”的描述,Watson能够通过辅助(Assistance)、理解(Understanding)、决策(Decision)、洞察与发现(Discovery),帮助企业更快地发现新问题、新机遇和新价值。

实际上,Watson所代表的“认知计算”也是IBM的大数据战略方向,并已为此投入重金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生态圈的建立。

今年1月,IBM宣布斥资10亿美元成立IBM Watson集团,用于支撑“云交付的认知计算”和大数据创新领域的开发和商业化。在IBM内部人士看来,该部门成立的重大意义等同于当年PC、服务器业务和成立软件集团对IBM的重要性。之后,IBM正式推出大数据与分析平台Watson Foundations,帮助企业实现阶段性的大数据能力。

王晓梅告诉记者,未来Watson Foundations还能通过功能模块移植到其他平台上。也就是说,不局限于Power,而是成为一个开放平台,“让传统的IBM大数据解决方案用户同样能获得认知计算所带来的好处。”

更让IBM高兴的是,Watson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去年11月,Watson向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工具和API编程接口,借助云服务和访问工具合作伙伴开发他们的认知计算软件及系统。首批合作伙伴包括零售业的Fluid、医疗保健领域的MD Buyline以及健康管理领域的Welltok。继2012年与美国第三大银行――花旗银行达成合作后,今年初,新加坡星展银行成为Watson首个亚洲用户。

据市场调研机构Wikibon最新研究报告《大数据供应商收益与市场预测》,IBM连续两年实现大数据市场占有率第一,领跑报告中的70多家大数据供应商。

第13篇

11月23日,日立携手中国电子商会举办了“中国制造2025”技术交流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介绍“绿色制造”及“智能制造”相关技术。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政府的顶层规划,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10年路线图,这一计划从今年5月份提出后,让众多在华外企捕捉到新的契机,纷纷希望搭上这一快车,在中国开始新的布局。

日立:用“绿色+智能”寻找发力点

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了技术和创新的竞争。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经济所处位置也出现相应变化。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今后对外资的利用将会更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变化,逐渐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因为我国在近些年本身也在发展这些产业,在这些产业上,利用外资也有更大的空间。”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显然,精明的外资企业也捕捉到这个机会。对于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的日立来说,近年来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转型,逐渐淡出人们熟悉的家电领域,开始在信息通信、电力、电子装置、建筑机械、高性能材料,甚至包括金融服务、物流等行业深耕。

日立的数据显示,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日立全球销售额达到5138亿元,日立在华销售额达609亿元。日立在中国已发展成为拥有180余家公司、近5万名员工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中国已经是日立最大的海外市场,约占其全球总销售额的12%。

“中国政府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其中包括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分别是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日立既有制造大型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系统、铁路系统、汽车系统、医疗系统、高性能材料等的能力,也有IT信息通信能力和操作技术运营服务能力。因为这样多维度的融合能力,使得日立在帮助客户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方面有很多独到的优势。”小久保宪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改革开放初期就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立,逐渐淡出家电领域,开始在信息通信、电力、金融服务、物流等行业深耕。

早在2009年,日立就和国家发改委签署了合作协定,2015年 11月初,日中经济协会和日本的经济团体联合会派遣了多达200人的大型访华团来中国进行访问,日本主要企业的负责人基本上都积极参与,希望加入到“中国制造2025”的专列上。

“当今的中国已经在发挥世界经济领头羊作用,中国经济也从高速增长期转入政府提倡的新常态时期,社会对解决环境问题和低碳化进程的高度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尤其是对水、空气这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尤为敏感。”小久保宪一认为,在这一背景下,日立有很大的机会可以与中国社会同发展,把握诸如提高环保意识等来自当地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利用自身作为制造企业积累的技术优势,生产环保型产品和服务,实现低碳经济。

恩智浦:抢占风口,联合中国大企业

如果说日立是利用自身优势来参与“中国制造2025”,来自荷兰的恩智浦则是通过和中国领先的公司进行合作,将在中国的业务开展得风生水起。

在2015年3月,这家荷兰半导体公司对外宣布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接着,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Guido Dierick全程参与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访华,其间宣布与宝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三方正式结盟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将于上海市中心建立基于无线物联网技术的大型智能商业社区。

“恩智浦耕耘中国市场已近30年,此次与中国商业地产的战略合作是一次新的突破。通过安全互联的智能城市解决方案,我们助力基本实现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恩智浦半导体中国区CEO兼全球市场销售资深副总裁郑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据介绍,恩智浦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良好契机,该公司一直将中国当作一个创新技术平台,希望将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带到这个市场。因此,恩智浦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希望与行业内最优秀的中国公司结成联盟。

因此,该公司先是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做出决定携手华为共同开拓工业4.0中国与全球市场, 接着在5月份又同小米结成了联盟。

郑力认为,与华为、小米的合作是强强联合,不但可以帮助恩智浦完成帮助人们实现“智慧生活,安全连接”的战略布局,还可以在新领域如智能家居打开缺口。

第14篇

[关键词]移动医疗;APP;盈利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5.25.137

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测,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将带来230亿美元的收入。“2014移动医疗大会”上的《2013-2014年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9.9亿元,比2013年增长26.8%。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17年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虽然我国移动医疗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前景巨大,但仍处在初期规划和对完整商业模式进行探索的阶段,如何盈利成为移动医疗APP冲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1 我国移动医疗APP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医疗健康类APP有2000多款,大致可细分为医药产品电商、综合医疗健康信息、面向医生等专业人士、眼科或牙科等细分领域、医院综合等类别产品。相较于国外较为成熟的移动医疗APP市场,国内移动医疗APP在探索商业化的过程中将面临不少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尚无明确的盈利模式,如国内起步较早的春雨医生目前仍在塑造品牌和积攒用户的阶段,还没有既定的商业模式。

但前景巨大的移动医疗市场已然得到资本关注。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发生的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是2008-2013年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该年中,春雨医生在获得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后,又与好药师达成战略合作,将直接向用户提供药品推荐和购药服务;九安医疗iHealth品牌获小米2500万美元投资;丁香园也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投资,这也是目前国内移动医疗企业获取的最大一笔融资。巨大的资金注入将为移动医疗APP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可减轻开发者对前期投入大回报小的担忧。

2 移动医疗APP的盈利模式

2.1 向医院收费模式

为了提高看病效率,降低患者就医的时间成本,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设了“掌上医院”,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掌上盛京医院”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运行,患者只要通过手机软件或是关注医院官方微信,即可实现预约挂号、查看候诊信息、查询就诊结果等。APP开发者可采取向医院出售技术服务的方式,协助医院构建“掌上医院”,通过提供手机挂号、在线支付挂号费、网络信息宣传册(如住院流程清单、术前指导手册、术后住院手册、出院手册)等,为医院节省人力、物力及宣传成本,以获取利润。快捷的挂号流程,详细全面的就医信息查询,也可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

2.2 向药企收费模式

Epocrates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也是向药企收费模式的典型,其主打产品是药品和临床治疗数据库。2012年,Epocrates收入约1.2亿美元,其中80%来自药企(60%来自广告服务,20%来自市场调研服务)。而在国内,随着非OTC药物网络售卖的试点,电子处方的推进,以及医院运营和管理模式的逐步转变,移动医疗APP开发者与药企的合作将迎来崭新的春天。

2.3 向医疗器械公司收费模式

随着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兴起,家庭移动医疗护理概念逐渐为人所熟知。传统的体重计、体温计、血压计、血糖测定仪等测量型为主的健康医疗器材,由于不能进行测量数据的积累,只能停留在测量和基本判断(如血压值是否偏高)的层面上。借助智能手机APP的管理,可通过图表让用户直观地了解到自己身体参数的变化,监测健康状况,以此提高用户黏性。

2.4 向私人诊所收费模式

在美国,向医生收费模式已较为成熟,以Zocdoc为例,按照其公布的医生数量,其年收入在千万美金以上。但由于中国医疗体制与美国的不同,该模式在国内势必遇到阻碍。而随着国家开放办医政策的实施,部分城市对医改的探索,如2014年,北京市计划调整私人诊所审批程序,取消对私人诊所的数量管制和诊所间的距离管制,私人诊所数量有望增加,而知名度低是私人诊所面临的共同难题。APP开发者可仿效Zocdoc的运营方式,根据地理位置、医生专业评价等为患者推荐私人诊所或私营医院。

2.5 向保险公司收费模式

美国向保险公司收费模式的典型是WeUDoc,其主打产品是手机+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由于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与美国不同,该模式不能完全效仿。但国内的少儿医疗保险商可作为潜在的移动医疗APP付费方。如今,由于不合理饮食、不足睡眠、过重的作业负担以及不合理用药等原因,少儿患病率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父母为孩子购买了医疗商业保险。保险公司可通过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移动医疗APP,增加客户的投保兴趣,并通过日常监测少儿睡眠、饮食等健康状况,增强少儿抵抗力,同时在少儿患小病不需到医院就诊时,提供在线用药咨询,以此降低少儿看病的门诊费用。

2.6 向消费者收费模式

开发者可采取免费增值模式,通过免费(基本)版进行蜂鸣营销,满意的非付费用户可升级到应用程序的更好版本或进行应用内购买,因此成为支付顾客。同时,开发者也可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一对一专业服务的形式,向消费者收取一定服务费用。

3 国内移动医疗APP的发展阻碍

3.1 国家政策不明朗

虽然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在2011年了关于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的通知,但是远程诊疗仍未放开。如春雨医生等,都只能提供问诊和自诊服务,医生不允许给患者开处方。同时.虽然国家已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办医,但私人诊所开设在部分地区仍阻碍重重,审批手续烦琐。

3.2 缺乏法规监管

第15篇

预测1

边缘市场将成为新的竞争前沿

过去几年来,电信业对边缘市场的投资不断升温,有若干原因: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的人口结构和良好的投资回报估值。亚太区拥有几大前景广阔的边缘市场,包括缅甸、孟加拉国、柬埔寨和斯里兰卡。这些国家的特点是都已走出经济困难时期,目前的经济呈现强劲的可持续增长势头。

平板电脑不再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产品,而是已经到达一个拐点,成为许多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视频、商业应用和社交网络都是在平板电脑上得到广泛使用的应用程序,帮助人们完成研究、协作等功能,并实现移动办公。导致这一拐点的出现有若干因素:Windows 8平板电脑的推出是其中之一,它有潜力成为事实上的企业版平板电脑。此外,7英寸平板电脑的出现也将刺激新兴市场的需求。

未来,随着若干平台的复苏特别是在高端市场的开发,消费者有望拥有更多的选择。2013年,我们将亲历4G的崛起、LTE手机的上市,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之争将继续,正像我们在2012年曾经历过的低于100美元的低端手机之争一样。首先出台的高端手机是搭载Windows 8的手机,微软/诺基亚希望能凭此重新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黑莓有望在2013年第一季度推出姗姗来迟的黑莓10。

过去几年,电信运营商一直致力于建立数字内容产品组合,包括培养独立软件厂商(ISV)和开发者,创建面向个人市场和企业市场的应用,收购内容供应商和对新媒体投入巨资。有些电信运营商还加入了收购热潮,将社交平台、门户网站和云解决方案供应商都作为其收购目标。2013年,数字内容将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

本年度和未来一年,各企业面临的头等要务是扩张市场和提高客户满意度。IDC认为,亚太区将有一个规模预计可达22亿美元的巨大的呼叫中心市场。呼叫中心行业正经历快速转型,无论是对于消费者推动还是企业推动的业务而言,客户生命周期管理都将成为头等大事,因而该领域将成为企业界的投资重点,对于电信运营商尤为如此。未来的呼叫中心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多渠道呼叫中心。

每个大企业都会仔细审视移动性的重要意义,评估BYOD(自带设备办公)或者利用移动性实现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的价值。每个服务供应商都会建立其移动战略,因为这将是一个没有人愿意错失的巨大市场。IDC认为,大多数服务供应商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建立专门的企业移动业务部门。

电信运营商与OTT内容提供商曾经关系紧张。由于担心沦为“纯管道提供商”,长期以来,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在探索捕捉市场的机遇,要么成为自主内容供应商,要么通过带宽限制,在某种程度上管控第三方内容提供商和在线视频及VoIP服务供应商的网络接入。IDC认为,OTT内容提供商现在希望与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有诸多原因,其中就包括联合创新解决方案、市场进入策略和平台提供。

IDC的调研显示,大多数企业的首席信息官(CIO)都认为电信运营商应加深对企业用户的了解。能否提供优秀的垂直解决方案,能否让ICT解决方案对企业核心业务流程提供配套支撑,将是未来几年电信运营商在ICT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致命武器将包括云协调配置和联合能力、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和管理移动等。

随着企业对部署云技术的不断成熟,它们将寻求能满足其特定行业需求的云供应商。未来数年,云服务将重点向垂直行业发展,技术、业务流程和服务等都将针对特定行业进行定制。这包括针对特定行业需求的全套定制云服务,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到PaaS(平台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