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科技的方向范文

金融科技的方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科技的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科技的方向

第1篇

关键词:随机过程 金融数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17-02

《随机过程》是对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随机现象进行建模和分析的学科,在物理、生物、工程、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和管理等方面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我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3年招生后,根据应用统计方向的需要,面相大学3年级学生开设《随机过程》课程,学时40学时;在2006年以后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金融数学方向,《随机过程》作为金融数学方向主干课程,由54学时增加到目前的64学时,其中包含了6学时的数学实验;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设置了为期一周的36学时的《随机过程课程设计》,为加强学生运用金融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对金融理论和实务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提供了保障。我校作为一般类本科院校,学生起点较低,如果过分强调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为了鼓励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定位为:1个目标、2个基础、3种能力、2项技术。即:以培养应用理科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与金融实物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数值计算与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程序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具体的做法阐述如下:

一、努力为《随机过程》课程建设找好定位

《随机过程》是利用随机方法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特别在金融领域中面对的问题除了含静态的随机因素外,还含有动态的随机因素,作为概率论的动力学部分的《随机过程》恰好成为金融数学方向的主干课程。为后续学习《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等课程的学习以及为备考精算师的学生打下基础。课程的知识及对应的学时如下表:

《随机过程》课程学时为64学时,其中有6节实验环节,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设置了为期一周的的《随机过程课程设计》。通过学习《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在金融领域中应用随机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对《随机过程》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为《随机过程》课程建设找好定位,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和加强数学基础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思维严谨性有较大影响的随机分析、遍历性、时间序列模型等讲深、讲透,使学生熟练掌握其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切实的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2.尽可能多地将《随机过程》发展中若干重要思想有机地融合于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学习《随机过程》原理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启迪,并加以应用。在应用中结合金融数学方向的实际问题,如马尔科夫链的信用卡账户行为变化预测中的应用;时间序列的线性模型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复合泊松过程在汽车保险业务中的应用等金融实例培养和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强调概率与随机过程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多采用比较法,例举法讲解随机过程的理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在实验课和课程设计指导实践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以扩大学生应用范围,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Matlab软件加强学生数据处理和金融分析的能力,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把随机过程的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二、《随机过程》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1.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由于《随机过程》课程理论性强,数学知识要求较高,因此该课程在本科学生中开设,有相当的难度,在几年的教学中曾使用过三本参考教材,在此基础上在《随机过程》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自制了适合我校学生的具有大量实例的《随机过程》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并传到课程的网站供学生参考,向学生开放。对学生学习与掌握随机过程知识大有帮助。而且该课程组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这支队伍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研究方向大部分为随机数学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学术水平高,数学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新鲜活力,这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础。课堂教学采用电子课件与黑板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启发式,演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教学效果很好,达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2.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类工科院校的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功底薄弱,《随机过程》课程理论性强,若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强调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这样的目的,《随机过程》从最初的只有理论教学到增设实验学时和课程设计,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明确了应用方向,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其中:

(1)6学时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利用MATLAB编程对马尔科夫链的平稳分布计算;利用MATLAB对时间序列线性模型识别,描绘出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图形;利用MATLAB对时间序列线性模型参数估计及预报及误差分析等。实验课程采用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基本理论的应用,并交代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学生利用任课教师自制的实验指导书,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验结果,最后形成实验报告上交,实验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10%。

(2)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采用提交设计任务书,提出设计思想,教师指导,最后形成8000字以上的课程设计论文上交,最后再逐一进行答辩,并进行程序运行和检验。教师拟出课程设计的题目(每个题目选作学生不能超过3人,且实际问题的背景不同)及要求,如:设计题目1:平稳时间序列的AR(p)模型的应用;设计要求:通过某一金融衍生品实际问题和一组时间序列的数据,求出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画图判别平稳时间序列符合AR(p)模型,由参数估计求出AR(p)模型,并讨论模型的优劣。设计题目2:马尔科夫链的平稳分布的应用;设计要求:用实例分析马尔科夫链模型:通过用数学软件对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计算出状态转移概率(状态不能少于4个),解方程求得平稳分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程序求出,附相关程序)。

通过上述做法,使学生对《随机过程》课程从理论到实际有了深入理解,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改变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从掌握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开设创造性、综合性的开放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在这门课的课程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最后完成了毕业论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随机过程》课程的考试改革: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核这种“数学知识+能力”的考核方式。改革期中、期末考试试题,考题重实际,考核多样化,考核重能力。目前我校金融数学方向的随机过程课程的试题库已全部完成。考试采用理论考核与实际能力(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及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法是把期末成绩分解为四部分:平时成绩占20%(平时的表现10%,作业10%),实验课成绩10%(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占20%,期末理论考试50%。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轻视平时学习,期末复习突击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循序渐进地被学生掌握,促进了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的积极性。

实验考核分两部分:实验课堂的表现是否能当场运行结果;实验报告中基本实验和创新实验的设计是否有新意。改变了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动手能力培养的心理状态,也使学生对常用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期中和期末考试:在《随机过程》课程考试题库中抽题,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使考试更加真实地检验学生对“三基”的全面掌握程度。

三、结束语

多年来《随机过程》课程建设团队开展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随机过程》课程被评为校优秀课;2012年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基础上编写出版实验验指导书《数学实验》;2013年正式出版《随机过程》自编教材,教材通过“引出问题,启发思路,重点分析”的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的考试改革:每年都有15%的毕业生在《随机过程》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毕业论文的成绩均在良以上;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近五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奖项15项;学生通过考取证券分析师证等在金融行业就业率逐年提高。目前《随机过程》课程建设团队正在为校精品课建设努力。这对探索金融数学方向《随机过程》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2011年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教科研重点规划课题:HGJXHB1110863]

参考文献:

1.刘次华.随机过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吕芳,王振辉.关于《应用随机过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3.张承煜,杨建波.《随机过程》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4.方兆本,缪柏其.随机过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5.王天宝,程卫东.“随机过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第2篇

[关键词] 国际金融;教学方法;实践

[基金项目] 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实训平台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批准号:2012JGB13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19-2

随着中国-东盟战略化地位的凸显、东盟区域化金融合作不断加深,各经济部门需要大量熟悉国际金融实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经济类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国际金融的内容既深刻又丰富,同时又要求不断地与国际现实环境更新俱进,这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挑战。而面向东盟的国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突出和重视实践与知识的有机结合,将记忆与理解、学识与能力、理论与现实完美融合。因此,如何在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中不断注重实践环节的强化,达到提高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面向东盟国际金融课程特点

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与一般性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相比,既有共同的属性,又有自身特色和鲜明的个性。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有如下特点:

(一)着眼国际金融,结合区域金融

随着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加强,中国-东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熟悉和了解与整个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与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外,还需与东盟区域的经济金融发展相适应,紧贴国际和东盟区域经济金融趋势,以培养立足于东盟的实践人才为导向。

(二)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国际金融与其他课程相比,本身更加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其中基础理论部分包括外汇储备、外汇交易、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货币危机理论等,此部分教学注重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对理论形成机制的分析。实践性部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宏观层面的实践,能够使用基础理论来深入剖析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国际金融问题,由此明晰一国或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辨别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趋势,并正确理解其变动对我们日常经济生活的冲击和影响;二是微观层面的实践,学会理解和运用外汇即期、远期、掉期、套汇与套利、外汇期货、互换交易等外汇交易工具,达到外汇风险管理和外汇投资的效果,为学生在经济金融部门做操作型和实践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富有时代性,重在顺势而为

东盟地区的金融相对比较落后,金融深度和广度较低,虽然东盟地区金融底子薄,但是东盟区域金融的发展大有可为,并且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能够掌握和运用国际金融问题的人才。从巴林银行倒闭,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整个国际金融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7年越南金融危机,东盟地区金融环境也已时过境迁。每一次重大国际金融事件,都标志着旧时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不仅为我们提供时代鲜明的案例,也在不断地修正和补充已有的金融理论。因此,国际金融的教学也应富有时代特征,顺应历史潮流。

(四)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既然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瞬息万变,如何运用创新的思维衍生新金融工具以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和损失,如何在促进资本项目稳步开放下维护外汇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如何促进东盟各国金融关系的协调发展,是个人、企业、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关乎到个人的日常经济生活、关乎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关乎到国家的经济金融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拥有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性的思维从课堂教学做起。

二、面向东盟国际金融课程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模式上已有转变,但整体改观不大

尽管目前基本上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可以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但是大部分国际金融教学没有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缺点,仍然是教师一言堂、“照屏选科”,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较少。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理念不深入,课程安排上依然以教师讲解为主,普遍缺乏模拟实训教学,导致学生对国际金融的外汇远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抽象层面,很难有感性认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外,虽然有些教师有实践教学理念,但由于教学资源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教师对实务展示、案例教学等教学设施的需要,无法进行分组讨论和师生实训互动,也无形中打击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素质影响教学效果

国际金融本身知识比较抽象,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需要把抽象知识具体化,才能让学生加深印象和更进一步理解,这既需要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实训设备,又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在证券、银行等金融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特别是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教学,还要求教师对东盟各国的金融政策和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恰恰绝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在金融机构或者企业金融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大量的年轻教师都是从研究型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工作,加之又没有实训教学环节的训练,致使教师自身实践操作较弱,更难言指导学生进行实训。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

伴随高校对实践运用的重视,绝大部分高校有针对性地与企业签约、建设相应的专业实习和实训基地,但受制于人、财、物等企业资源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实训基地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况且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大多集中在广西、云南两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企业资源有限的地方,寻找对接企业的难度更大、各方面资源更为有限,现有的实训设施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训操作机会,难以满足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

三、面向东盟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改革

面向东盟国际金融教学由于自身鲜明的特征,以及教学资源的严重稀缺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实践方法。

(一)拓展一切模拟教学渠道

国际金融的强实践性和运用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对于有条件的高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实验室,借助诸如国泰安等金融系统,模拟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掌握外汇交易操作和流程,娴熟地运用外汇投资策略和外汇风险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当然,由于建设金融实验室的费用昂贵,对于没有条件和能力建设金融实验室的高校来说,充分运用各财经网站的免费模拟交易,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不少专业的财经网站为了吸引浏览用户和提高知名度,均开设了免费的外汇模拟交易软件,如嘉瑞基外汇之星、腾讯财经的外汇模拟交易软件。只要登陆网站注册,便可进行模拟操作,不仅节约成本,而且非常简便快捷。

(二)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

由于国际金融知识较为抽象,为了增加上课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视频、案例。国际金融较强的实用性,决定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身边关于国际金融的案例和视频也非常易于寻找,授课中适当地加入视频,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国际金融瞬息万变,我们的教材知识相对固定和有限,又难免有滞后性,所以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丰富资源,补充书本的不足。如对于各国最新的金融政策,可查看各国央行的网站;对于各国外汇的走势,可以浏览东方财富、第一财经等专业财经网站;对于国际上的重大金融新闻或者外汇的评论,可以查看金融时报、彭博社等网站;对于熟悉外汇衍生金融工具,可浏览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网站等。

(三)校外实训基地教学

社会是最好的实践老师,学生毕业最终要回归社会,被社会选择,因此到社会企业中参加社会实践无疑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最佳场地。高校应积极地联系涉及到金融知识的相关单位,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约合作,建设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让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发挥真正的用武之地。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单位进行认识实践,掌握实际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才能为培养面向东盟的人才尽快进入角色定位阶段。

(四)用人单位专家讲授

第3篇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海洲(1972- ),女,浙江温州人,浙江万里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计算理论;岑仲迪(1975- ),男,浙江慈溪人,浙江万里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金融。(浙江 宁波 31510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51-02

一、引言

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中指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信息学科、科学计算、运筹与控制等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一个理科专业,其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基础与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应以“信息科学与科学计算”为核心方向。

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设了计算金融方向课程。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对经济金融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的能力,能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保险领域从事证券投资分析、金融产品研发、金融理财等相关工作,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浙江万里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2年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金融方向),在专业建设上作了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建设实践,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金融方向的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数学学科专业的总体培养和发展思路是:加强基础,注重能力;拓展口径,重视应用;突出特色,分流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数学应用型人才,要求所培养人才能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大量的实际问题,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意味着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而且要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

1.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恰当描述实际问题,强化数学建模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培养,以求解数学模型。这些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2.强调应用,突出特色。强调应用是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要强调应用: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取上都应该紧密联系专业培养方向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突出特色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在各院校自己熟悉和擅长领域办出优势与特色。

由国内外现代科学发展现状和趋势可以看出,数学科学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数学、经济数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因此计算金融方向成为了各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方向之一。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金融方向的课程体系的内容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内涵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金融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金融方向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四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程。

1.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课程,每门课程都需要设置较多的学分,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专业课。主要包括运筹学、数据分析、数学建模、随机过程、计算方法与软件实现、程序设计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科学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专业方向课。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固定收益证券、计量经济学和金融数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对经济金融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具备资产定价、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理论课程的实验课与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可以设置Matlab软件、综合性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等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ACM程序设计、全国大学生投资交易大赛等学科竞赛和考取职业从业资格证书,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金融方向课程体系的特点

根据培养计算金融核心专业能力的需要,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需要结合金融投资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因此,为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需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在学习数学类课程的基础上,需要以金融投资行业需要为主线,构建由西方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固定收益证券、计量经济学和金融数学等课程组成的课程链,为培养学生计算金融专业技能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促进金融理论、计算技术与金融行业实际的结合,使培养目标与就业定位一致。

2.注重以数学建模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讲授导数应用内容时,可以充分联系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法、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久期和凸度风险管理工具;在讲授级数理论时,可以引入货币创造等知识;在讲授非线性方程的求根方法时,可以引入资产收益率等问题背景。通过数学建模思维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经济金融问题的分析和建模能力,使学生养成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3.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需要构建一个包含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识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其中综合性实践教学中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是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在我院的数学建模综合课程设计中,设计了最优节税的月工资和年终奖最优分配方案研究课题;在资产定价综合课程设计中,设计了工商银行可转换债券定价分析的研究课题。

五、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金融方向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

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来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计算金融方向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本身应该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性和生活体验性,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使得学生感受不到课程所应具有的现实应用价值。传统教学方法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性问题;二是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三是传统教学重结论而不是重过程。

我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中实施了“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和问题获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包括引发问题、组织探究、合作讨论、问题获解、作出解释和运用深化等。学生通过针对实际问题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工商银行可转换债券定价分析为例,工行转债价值可分为债券价值和可转换价值;债券价值可利用“固定收益证券”“利息理论”“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中的知识来计算,可转换价值可利用“金融数学”“微分方程”“计算方法”等课程的知识和方法来计算,并可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资产定价综合课程设计中,学生课题组(项目团队)需要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然后进行组内任务分配,不同组员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在完成各自任务的条件下,进一步进行组内的探究和合作讨论,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最后将各组员的成果综合成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并在讨论课上用PPT形式给教师和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教师积极引导其他小组对该小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质疑,提出改进建议,并引导学生将求解该问题的思路、方法推广应用于其他有关问题。“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有效地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探究合作式学习” 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保障了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以能力培养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内涵,不是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获取的多少,而是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基于“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在“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活动是以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为载体的,因此学习评价需要综合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团队合作、课堂表现、问题求解和行文与表达等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评价形式可以包括调查报告、作品答辩、论文或试卷多种;评价主体不限于教师,学生组长及本人均可参与;对学生的个人评价结果应结合教师对小组、小组对小组、组长对组员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J].大学数学,2003(1).

[2]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1).

[3]岑仲迪,奚李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9(3).

[4]许峰,方贤文,许志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4).

[5]丁睿,蒋美群.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想法[J].高等理科教育,2003(4).

[6]谢永钦,秦桂香,鲁大庆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3(4).

[7]姚喜妍,王宝丽.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9(4).

[8]胡康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息安全”课程群的特征与框架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