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雕塑的艺术特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唐天复二年(902年),辽太祖于龙化洲修建了开化寺,自此迈出了契丹佛教起始点的大门。918年,“诏见孔子庙、佛寺、道观。”太祖天显二年(927年),契丹族攻陷女真族渤海部,太祖下令虏获了渤海僧人崇文等57人至上京,又为其修建天雄寺安置。为宣扬佛教,帝室经常前往佛寺礼拜,并举行祈愿、饭僧等佛事,佛教的信仰逐渐遍布于贵族之间。太宗会元年(937年),辽取燕云十六州,此地原本就盛行佛教,所以逐渐发展为佛教文化中心,晚期时“僧侣,佛寺之数冠北方”。 会同五年(942年),“闻皇太后不豫,上驰入,侍汤药必亲尝。仍告太祖庙,幸菩萨堂,饭僧五万人”,说明了佛教的地位。辽太宗及其后诸帝均采取保护佛教的政策,佛教大盛,并有了迅速发展,佛教艺术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契丹政权对佛教的优容远胜于同一时期的北宋。圣宗、兴宗、道宗三朝期间,辽代佛教遂臻于极盛。兴宗时“僧有正拜三公、三师皆政事令者,凡二十人,以至贵戚望族化之,多舍男女为僧尼。”佛教地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留传下来的佛寺、佛经及金铜佛像、彩塑数量也很多。
辽国的佛像极为丰富,各种用途、不同材质的佛像遗迹非常多,有寺庙供像、佛塔浮雕造像、石窟造像和其它散存的不同材质的造像。寺庙造像著名遗存有:山西大同的下华严寺主殿薄伽教藏殿内的三十一尊辽塑像,堪称经典。辽宁省义县奉国寺的大雄宝殿是辽国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殿内“过去七佛”并列一堂,又称“佛祖道场”。天津蓟县独乐寺观世音菩萨塑像,是目前我国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雕有佛像的著名佛塔有:北京天宁寺塔,辽阳白塔,义县嘉福寺塔;内蒙古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巴林左旗林东塔、巴林右旗庆州白塔、宁城大明塔等。这些塔都在一层或二层,塔身各面以及基座周围安排有雕刻精美的佛、菩萨、佛弟子、护法天王、力士、飞天、法器、瑞兽等砖雕或石雕图像,是辽国佛教雕塑极其丰富的遗存。石窟造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巴林左旗一带,洞山石窟(有大小石窟100余个)颇多,召庙石窟即是其中较古老的一个。另外,还有一些金铜、石、陶、木等雕塑的小型佛造像,散存于国内外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辽国佛像因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其自成一派的特色。风格继承了唐代造像生动妩媚、婉转活泼、端庄典雅的遗风,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契丹不仅吸收了宋代造像写实的艺术手法,同时又融入了北方地区的审美情趣和技法。造像的风格更加贴近生活,世俗化味道更加浓郁,群众更容易接受。更特别的是很多观世音菩萨像那柔美的躯体和端庄的神情,竟然是由唐以前有蝌蚪形小髭的男相转变而来的,别具一格,具有世俗风韵。这时的佛教艺术,无论从风格还是手法来看,都已是地道的辽国文化和艺术的产物。辽国佛像就其风格而言,主要体现在佛像造型和衣着线条上。
在佛像造型方面,整体造型可以用“伟岸端庄、平易近人”来概括,但仍残存着唐末造像的浓厚风格,结合了宋代造像写实风格,又融入了契丹和北方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及表现技法,特征鲜明、独具一格。唐代的造像气势恢宏,充满自信。以其代表作品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为例,佛像整体比例匀称,结构合理,面部呈现出唐代的审美标准,突出丰满圆润的面相,眉毛如同弯月,细长娟秀;眼睛半睁半合,目光慈祥如母爱,俯视着脚下孩子;鼻直宽厚与广额通连,嘴边微微露出的些许笑意,显出佛像内心安宁、胸怀博大、充满自信。其神态庄严典雅、温和亲切,一派大悲大智的心怀和气度;含蓄、似笑非笑的表情略显严肃而不乏慈祥,可近而不可亲,给人以端庄崇敬、神秘莫测、不可侵犯之感,是人性与神性完美的结合。宋代的造像以现实界对人入微的观察为基础,去捕捉每一位佛教人物的神韵,再用极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使佛教艺术生活化,以造型准确,形体动作多样,表情生动而著称。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大悲铜菩萨像,容貌端庄秀美,面庞丰硕,身材匀称,高19.2米,但给人的感觉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浑身散发着“人性”的精神,温柔、善良、慈祥。那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的眼睛微露,嘴角略带微笑,极其生动写实,体现了世俗化、生动化和人间情趣。她是宋代造像最卓越的成就之一。用对称、均衡的眼光看自然,影响了契丹人的审美主旋律,逐步形成了粗犷豪迈、奔放自然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情趣表现在佛像艺术上,便形成了辽代佛像独一无二的韵味。如辽国玉佛完美展示了辽国特有的粗犷生动又精美写实的风格。辽国佛像造像肩部宽阔,胸肌隆起,体态丰满厚实,有北方契丹人特有的刚健气势。整体上身偏长不成比例,但造型优美,显得凛凛堂堂。坐立姿势有些僵硬呆板,坐像双膝紧收,站像两腿笔直。迄今为止最具典型的代表有故宫博物馆的释迦牟尼佛铜像。此外,大同的云冈石窟虽建于北魏等朝,但其最大整修规模在辽国,所以有辽的风格。据《金碑》记载:“辽重熙十八年(1049年)母后再修”“清宁六年(1060年)又委刘转运监修”。第13窟“修大小一千八百七十六尊”为辽国题记。本尊交脚弥勒菩萨和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及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与辽宁义县奉国寺辽代佛像的主尊佛像非常相似,佛像面形皆为丰圆饱满,前额宽阔。诸佛像高大、庄严、俊秀。菩萨的造像最能显示出辽国审美的主题。菩萨像多是头戴类似于契丹贵族王冠的高冠或三叶形宝冠,据考,这种头冠是辽国契丹贵族的冠饰,在内蒙古和辽宁的辽国墓葬中屡有发现。可见,辽国弥勒菩萨的头冠是来自当时契丹贵族的头饰,反映了辽国佛教造像与契丹世俗文化的密切关系;再如花冠上垂下的宝缯,它在帽边绑有明显的花结,顺两肩垂下后又分段打结,这种处理手法也是辽国菩萨像上常见的特征。下华严寺的彩塑菩萨大多头戴宝冠,且形制不一、非常特别。冠面造型优美生动,很多呈高筒状,前高后低,上有精美花纹,或镂空或浅雕,栩栩如生。这种头冠与辽宁省建平县张家营子辽墓出土的筒形金冠完全一样。华严寺菩萨塑像是最具契丹民族特色的佛教造像代表之一,完美地体现了辽国造像的整体风格特征。
一、中国历代雕塑的代表及艺术特色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人物形象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从这时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秦汉时期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以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马踏匈奴》再一次体验到中国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与兵马俑一脉相承,《昭陵六骏》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现实手法,没有失实的夸张,没有虚化诡异的造型,这些雕刻同样显示出对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艺术水平的还有那些真实生动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
“温柔敦厚”是中华民族气质,受生活条件及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雕塑艺术同样也具有含不尽之意于象外之感,没有创剑拔驽张的火气,而是像中国毛笔之用法:藏锋而将力量包裹在内部,给人留有更多的余味。例如严阵以待的秦始皇兵马俑,载歌载舞的汉唐女俑,孔威武风的唐代天王力士,乃至雄强猛历的南北朝辟邪和唐代石狮,都具这种效果,现中国古代雕塑含而不发的美感特点。
中国的雕塑也同样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儒家尊天命,道家崇自然,则中国的雕塑及整个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典雅;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天真稚拙等风格。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及很多寺院的佛像及人物造像都符合中国两派哲学所反映思想的风格的艺术特征。希腊古风时期的雕塑形式接近中国的古代雕塑但都是因为当时的艺术技巧的不成熟所造成,而中国的绘画雕塑却有意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的原始的美感,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这些追求或许是难于站在西方的艺术角度理解的。
中国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中国艺术家在学习摹仿的过程中,逐步将它们加深认识和理解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像造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中国雕塑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不一定都是优点,但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一种艺术才有了它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和价值,中国雕塑的特点将会达成世界的共识得到承认和尊重,它也会以一枝独秀久立世界艺术之林。
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视为太旧,太传统,但尊重传统意味着承认艺术史的连续性,雕塑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探索,但任何创新都不是异想天开的标新立异,创新也意味着对传统的继承。当今传统艺术正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越来越强烈挑战,新的思潮要摧毁一切旧的传统,可是今天的艺术家为什么又纷纷回到被毁的废墟上寻找残存的传统文化呢?尘归尘,土归土。让我们踏上历史尘土,回味中国古典雕塑艺术魅力。
二、新世纪要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色
在本世纪末我们看待“西”和“中”这个问题,多少带有民族自卑感。现实中许多人将自己的艺术往西方靠,认为这是新的、现代的。这很危险。更危险的是,西方有些人企图利用他们的价值观,影响中国的艺术,达到全盘西化,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我自己认为经过百年的实践,我们不应该是盲目的崇拜西方。特别是文化艺术,如果你没有自己民族的传统,是不能在世界立足的。文化之间是有差别的,不能因为它涉及到的是形而上,涉及到民族积淀的问题,我们就不能碰。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必然首先面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应对这个问题。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许多国家起来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上真正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的中西文化交流有二次。一次在汉代,此后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文化,彻底打破了当时的文化结构;一次就是这近百年西方文化的涌入。这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强行推行。
文化的本质是创新,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对雕塑艺术的要求,是逐步建立起立足于本土的雕塑体系,建立自身的雕塑艺术的观念方式和语言方式。中国雕塑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为外来样式赋予本土的、民族的内容,只有积极主动针对中国雕塑的特殊境遇,积极建构中国本土的雕塑体系,振兴中国民族雕塑,这才是中国雕塑家所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实际上,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西方把中国文明看得很重,始终将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是我们自己不重视自己,我们应该在民族传统上下功夫。
一、肃北蒙古族的发展和起源
肃北蒙古族主要是清朝中后期从青海及新疆迁入,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多数人的宗教意识中残存着萨满教的影响。蒙古族饮食以肉、奶为主,粮食为辅,普遍嗜饮砖茶、奶茶。肉食传统的吃法有“手抓肉”、“烤全羊”。牧区多住容易拆搭、便于搬运的蒙古包。
二、肃北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色
肃北蒙古族人们都比较热情好客,也很豪爽,同时他们也有比较特殊同时也很独特的生活习俗,这些习俗也体现了他们的种种生活方式和态度,这些也决定了他们的艺术形态和风格。所以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发展与肃北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生活中的习惯影响了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决定了肃北蒙古族人的生活特点,而最大体现的就是肃北蒙古族的长调,以下将针对肃北蒙古族长调中的艺术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魏晋时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晋已设县,之后历朝都在这里设镇置县。民国25年(即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同时这种肃北蒙古族长调的曲调都比较悠长,也足可见到这种长调民歌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和生活价值。
(一)肃北蒙古族长调的旋律特色
肃北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决定了肃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而长调的演唱特点也体现了肃北蒙古族人的性格特点。在肃北蒙古族长调的旋律中,很多时候利用一些拖腔使得整个肃北蒙古族长调变得更加悠长,同时在歌曲的旋律中也会对部分旋律进行重复,在重复之中不仅仅凸显了长调的唱腔特点,同时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致和深入。在进行尾音的修饰中,肃北蒙古族长调的修饰更加具有灵动性和随性,这使得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内容和旋律结构更加贴近肃北蒙古族人的生活。在旋律中五音的转换使得肃北蒙古族长调更加完整,同时使肃北蒙古族的旋律结构更加紧凑,旋律上也更加大气婉转。
(二)肃北蒙古族长调内容上的多元化融合
肃北蒙古族长调有着不同于蒙古族长调的特点,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内容以及唱法上融入了更多的藏族元素,这种藏族元素的融入使得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唱腔也与其他民歌唱法有所不同。同时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内容多样性使得蒙古族长调的功能也具有多元性,在作用上,肃北蒙古族长调被应用在多个场合当中。在宗教相关仪式当中,肃北蒙古族长调的音域比较广阔,唱腔比较低沉,给人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另外在被应用于一些歌颂相关人物事迹当中时,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唱法就比较豪迈奔放,通过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唱腔中就可以体现出在各场合中的运用,进一步展现了肃北蒙古族人的精神风貌。
(三)文化对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影响
在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肃北蒙古族人大多都有宗教信仰,同时藏族文化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肃北蒙古族长调当中也可以深入地体会到藏族文化的魅力。在藏族文化当中我们可以领会到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积极地看法,这些看法决定了藏族文化的基础。而在藏族文化的影响下,肃北蒙古族长调中所描述的内容也大多是乐观积极地,同时也可以彰显出肃北蒙古族人的性格特点。
引言
人民群众的生存空间离不开城市。在进行文化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雕塑的艺术影响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从古代时期开始,经过文化洗礼与变迁仍然屹立不倒。雕塑艺术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人类思想的艺术手段。雕塑的存在不单单是历史发展进程的需要,还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有效证明。在雕塑艺术逐渐都市化的过程中,将有利地推动城市化的文化建设。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从而我国形成了多民族和谐共存的现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与特色,任本文由收集整理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需要不断更新与进步的。在对于民族雕塑艺术都市化进程中,应该秉着发展的态度,继承与保护其精华部分,摒弃糟粕,让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以雕塑的形式在城市化建设中传承。
一、当代民族雕塑
中华民族有着传统悠久的历史,在五千年的传承中,民族雕塑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独特思想以及智慧。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是以中国的美学思想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精品,中国传统雕塑的文化价值体现并不单单是指其艺术本身,还承载着“天人合一”的思想。雕塑在处理其自身造型语言外还有其他更为深远的意义,在雕塑都市化的进程中,受到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功能、价值也将会被重新定义。[1]例如游牧民族雕塑有着悠远的发展历程,观摩今天所看到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雕塑作品,就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其创作的作品与其游牧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雕塑作品中,动物的形象、自然万物以及人的形象占据最为主要的位置,游牧民族主要的自然生存环境正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所以牧人对动物的感情是十分厚重的,所以其对动物的形态、特征都有其独特的研究。
二、民族雕塑的都市化进程
在1980年之后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我国雕塑事业迎来了新的高峰。雕塑普遍被运用到各种公共场所中。雕塑的普及化也逐渐成为了城市文化的象征。民族化的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单单能够体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神韵,还能够体现更多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含量。那么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就要将雕塑的作用重视起来,给予其约定的地位,将其视为一个城市的代表或者点睛之笔,它能够集中地表现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将城市空间内的特色完全展现在人们面前。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可以体现其根本的民族特色。城市的雕塑代表着城市以及民族的文化累积与历史沉淀,与城市内其他的建筑一样成为历史发展的证据。环境雕塑在城市文化景观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与城市文化环境构成了互动的连续,准确把握它的历史民族因素和地域环境因素,准确把握才能做到准确贴切,并且在环境雕塑的设计方案中要融入城市特色与人文精神。另外,还需要注意到城市环境人民群众的审美观点,使得其符合当地人文需求,更加充分地体现当地特色。[2]
呼唤人文思想,展现民族特色,悠久历史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就是城市雕塑的灵魂与精髓。游牧民族有着渊源的历史,其文化思想灿烂辉煌。许多文化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文化形式或者审美情趣方面都能够作为城市雕塑的主题或内容。[3]以深厚文化积淀为基础的城市雕塑不单单能够起到很好的历史文化教育作用,还能够充分符合当地地域特色与风俗习惯,使得广大市民产生亲和力。文化需要发展,城市也需要发展,而城市雕塑就需要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需求,成长的过程就是连续地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变迁与时代精神。
关键词:城市雕塑 环境空间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4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表现手法与方式表达方面更加自由和非对称。因此,如何加强城市环境空间与城市雕塑艺术的有效融合是当前国家规范城市景观设计蓝图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 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一)城市雕塑相关简述
21世纪是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加快城市生活节奏和提高城市艺术品为逐渐成为时展的趋势。因此,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审美化和功能化是当前城市景观设计师们探讨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艺术环境方面。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国家雕塑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艺术文化已经逐渐与城市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将城市艺术文化逐渐深入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人类情感与城市雕塑的有效融合。
作为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城市雕塑,也是城市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在城市艺术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视觉艺术三维立体表现手法而言,城市雕塑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艺术语言特色。不仅加强了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社会公众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且一个城市的雕塑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空间生命力。
(二)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
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还表现在一个城市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城市雕塑―方面装饰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个美化环境和艺术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雕塑是人类情感和城市文化进行浓缩后的标志性作品,寄托着设计师们的情感。城市雕塑的艺术空间表现手法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三维视觉表现手法,而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激发人们对城市雕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雕塑艺术与环境空间进行有效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调节城市空间场所的外部轮廓,注重城市雕塑与景观环境的互动与沟通。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设计理念中融合了城市环境空间文化和人文文化。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可以凸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还可以透过城市雕塑看到城市发展的实质情况,即所谓的环境与人文的整体融合。因此,当孤立的城市雕塑与一个城市的环境和人文文化可以做到有效衔接,不仅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之美,还可以凸显出雕塑本身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建筑景观的和谐发展为人类生活增添了一抹情感色彩。
二 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与空间特征
现代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相较于传统雕塑表现手法而言,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雕塑艺术体系中的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城市雕塑技术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为现代城市雕塑在创作方法、艺术设计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丰富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进一步为现代城市雕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形式而言,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形式更具文化交流特征。传统城市雕塑主要通过广场、公园等建筑物凸显建筑雕塑的公共性,因此传统城市雕塑具有浓厚的景观性特色。但是现代城市雕塑在建造与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显示着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而且还代表着城市与公众之间在情感与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城市建筑、雕塑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要是指利用城市雕塑作品将人类的情感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不应该在城市雕塑作品中存在与公众隔离、人类不愿意接近城市雕塑等现象。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参与性特征,以期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娱乐玩耍、触摸体验的公共场所,将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形式。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凸显出传统雕塑的艺术特色以及艺术表现理念,使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艺术形式感。而且城市雕塑为现代城市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文化基石,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城市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凸显城市雕塑的主体性和层次感,进而扩大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范围。
相较于西方古典雕塑的主题范围而言,中国城市的雕塑在主题范围方面主要集中于城市人文文化和公共环境的认知等领域。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范围选择方面主要以山花、壁龛为主,其雕塑风格以具有浓厚的建筑风格为主。作为城市比较有代表型的广场雕塑,西方古典雕塑仍然以“歌颂君王”作为主题内容,雕塑的性质以碑柱为主。由此可见,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选择方面具有单一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主题范围的拓展。而城市雕塑在主题内容的确立方面带有浓厚的社会化和生活化特征,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了有效衔接,还将现代人文情感元素与城市景观背景进行了有机统一,从而促使城市雕塑主题逐渐向多元化、生活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城市雕塑主题方向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文化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只有将城市雕塑与现代生活从实施方面做到有效统一,才能够帮助景观设计家们站在社会公共的角度设计城市雕塑,并在城市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中体会社会公众内心对城市雕塑的认知与了解。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极简主义”和“构成主义”为主,其外在表现形式以现代城市建筑的空间层次感作为灵感源头,将现代城市雕塑进而简单化和功能化。另外,城市雕塑设计师们在设计雕塑景观的过程中将抽象简练的几何知识与艺术设计表现手法的张力和美感有效整合,向社会公众传递城市之美。将几何知识与雕塑设计的机械之美进行有效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城市雕塑的创新型设计手法,进一步提升雕塑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和艺术审美观点的变迁致使社会公众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而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观点的不同导致雕塑创作手法的不同。现代城市雕塑还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以革命性为主题的雕塑仍然占据重要主导地位。以革命性和祭奠历史人物为主题的城市雕塑以营造庄严的气氛空间作为设计目的,多以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脚步的加快,生态型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景观布局中得以广泛运用,以生态型和人性化为主的城市雕塑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更凸显出一个城市的人文文化。时代的变迁促使城市雕塑的艺术变现手法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创作手法逐步向音乐和建筑为一体的雕塑创作手法方向发展。既有小巧精致的城市雕塑景观,又有简单大气的城市化气息浓厚的雕塑景观。由注重城市雕塑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特点为主逐渐向非对称性和自由式为主的雕塑转变,打破原有设计师们传统的创作手法和思维观念,以自由发挥的创作手法拓宽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
材料也是现代城市雕塑的表现手段之一,随着城市雕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雕塑对不同质感的材料要求亦不一致。影响城市雕塑材料质感的因素包含肌理感、色彩光泽度、光感等,设计师在设计景观雕塑是不仅需要全面向系统地了解不同质感的材质,还需要对城市景观空间和雕塑艺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义。
三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如何有效地将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进行融合的关键因素是全面了解雕塑功能和环境性质。就雕塑设计师而言,雕塑设计师们除了了解雕塑艺术设计基本技巧之外,还需要对艺术环境空间设计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认识,才能够从根源上把握雕塑作品的动态美。设计师们在设计城市雕塑作品的过程中以创新性思维观念和情感理念作为理论基础,掌握城市雕塑作品的视觉艺术特点和城市环境的空间层次感,进而为设计凸显城市环境和情感的雕塑作品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进一步促进社会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
其次,国家需要加大现代城市的服务力度,将现代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服务体系融为一体,提高城市雕塑的亲和力,加强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随着生态型社会理念在城市发展体系中的广泛运用,城市雕塑不仅具备亲近性的特点,还具备娱乐性和服务性特点,进一步拉近城市与人类之间的距离。
最后,现代城市雕塑作为拉近城市与人类距离的有效载体,国家需要转变国家职能,由主导型为主的战略决策逐渐向服务性为主转变,将国家关注的侧重点放在民生和服务社会公众方面,树立城市亲民和城市文化形象。除此之外,城市管理者应该根据城市文化和发展特色建立生态型城市,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塑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形象,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与人类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雕塑艺术 城市公园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T5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215-01
前言
在城市公园的发展中,雕塑建筑的地位逐渐加重,人们对雕塑的造型、材料以及雕塑所表现的意义逐步重视,人们去城市公园放松心情,享受自然,而在城市公园雕塑聚集地,人们可以静静感受着雕塑中的文化精髓,所以在城市公园中,雕塑会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雕塑艺术对公园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雕塑的分类
1.1 按基本形式分类
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按照基本形式,可以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圆雕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表现刻画的主题,人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观赏,去感受雕塑中的美感。而浮雕仅限于正面观赏,浮雕主要依附于平面、斜面,通过光的照射,浮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1.2 按照艺术手法分类
按照艺术手法,雕塑可以分为具体雕塑、意象雕塑以及抽象雕塑,具体雕塑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具体反映,具体雕塑很直接的表现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比较直观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抽象雕塑则是根据艺术家的主观想法,用点或线等造型元素进行组合,形成一定的视觉形象,表现出一定的美感,抽象雕塑表现的思想比较深刻,其造型内在结构与要表现的事物本质值得人深思、回味。而意向雕像则根据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意念创作的作品,艺术家通过对事物进行变形、简化、夸张从而表现出感情特征,充分的发挥出了艺术家的创作性与想象力。
1.3 按材料分类
按照材料雕塑可以分为:石雕、木雕、骨雕、根雕等,根据不同的材料可以进行不同的雕刻,在雕刻原料上通过色彩、质感表现出雕刻的主题。同时雕塑也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园林雕塑等。
二、城市公园雕塑的塑造特色
2.1 地域文化的营建
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人们在城市公园锻炼放松,城市公园中的雕塑群,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气息,使自身的心灵得到净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公园的雕塑群可以以城市的文化特色为主题进行营建,通过雕塑群让人们了解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可以将城市的历史用文字雕刻出来,展现给人们,使人们在游览观赏的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2.2 特色的文化传承
在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特色文化已然逐渐忘却,对城市的历史也不够了解,城市公园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地点,所以在城市公园的雕塑群中,要体现出本城市的文化特色,以雕塑为载体,将城市的文化历史展现出来,可以用生动优美的诗歌来吸引人们的目光,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使人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认识。
2.3 人与自然的融合
城市公园优美的自然景观能带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感受,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进行雕塑的建造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特色,要与周围的景物能够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们完美统一的感觉,将城市文化雕塑融入到自然景观中,使人们感受自然的同时,也体会到文化的气息,接受文化的熏陶。
三、雕塑艺术在公园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①解说系统不完善,城市公园中,雕塑艺术虽然体现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但是有些雕塑却没有很明确的进行解说,导致了人们不知道雕塑的意义,无法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文化韵味,只能观察雕塑的表面,却不知道雕塑的本质;②公园私密空间少,在城市公园的建造中,由于建造了大量的景观与人性化设施,导致了公园的私密空间较少,休息地等私密交往空间比较缺乏;③雕塑无法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在城市公园中,雕塑艺术表现了城市的文化与历史,但却很少有能表现人们日常生活的雕塑,缺乏与日常生活融合的能力,单纯的展现城市文化的雕塑艺术是不能长久被人们接受的。
3.2 建议
①增设解说牌,在城市公园的雕塑下增设解说牌,对雕塑表现的意义进行全面的解释,使人们能够明确的了解雕塑,另外解说牌的设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符合,可以很好的融入到自然之中,便于人们的观赏;②增加私密空间,在城市公园中,增加私密空间的建造,增加人们休息的地点,使老人与小孩有可以活动的范围,使人们在公园中有更多的选择,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可以体会雕塑文化的气息,升华自己的心灵;③建造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雕塑,在城市公园的建造中,要建造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雕塑,使人们可以联系到日常生活,认同雕塑艺术,可以很好的体会雕塑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在城市公园中放松自己的心灵,感受大自然,同时通过雕塑艺术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所以雕塑艺术对城市公园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去病.城市雕塑[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
抽象的目的是为了在雕塑中去除那些多余的细节,保留下来的形态除了具有一定的具象意义外,更多的是一些象征的意义和形象.假如没有时空的阻隔,从原始社会一步进化到现代欧美的社会,从中可以看到这两种不同社会状态下的“雕刻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创设一种空间艺术,创造出一种立体造型美感.尽管他们之间可能相距万里,也可以相隔万年,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雕塑艺术的空间表现和理解却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现代雕塑家布朗库西的作品《吻》,这个雕像作品造型比较简练、单纯.从而将两个形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构建出一种既对称又稳定的形象.作品展现出一个垂直的立方体造型.虽然这个作品的造型比较简单,却将爱的真谛充分显示出来.
独立雕塑是指不以建筑为依据的雕塑,独立雕塑能够将雕塑本身独立性的特定环境充分展示出来.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雕塑是有特定的因素决定的,同时要结合特定的含义地点进行创作.特别是雕像在表现特定人物或者特定事件的时候,要同当地的历史结合起来.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创作了一个纪念雕像———自由女神,这个雕塑也是美国自由的象征.在这个独特的雕塑中,女神将自由的火把高高举起,引领人民不断走向自由.这个雕塑在艺术形式上,将独立的空间形态较好地表现出来.这就让雕塑有着历史的特定性,同时也代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附件空间是通过一定的外部空间来表现在雕塑的内在形式.雕塑与外部空间或物体,和自己的身体和特点的表现.更好地完成任务的象征和寓言雕塑.比如,《美国国家的纪事碑》这个雕塑是依赖自然山体大围山刻.这个巨大的雕塑坐落在山上,将四个著名的美国总统头像雕刻出来.从雕像的左边顺延至右边,四尊头像同山体完美结合在一起,非常壮观,游人来到这个地方都会肃然起敬.这座石像的面部非常高大,达到了18米,就是鼻子这一部分就有6米.其中,华盛顿像是一座胸像,依据山体形态将肩部和胸部完美地雕刻出来.其他三个总统像都是头像,西奥多•罗斯福和林肯的像只雕刻了面部.在这座山上,四位总统的巨型头像和山峰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且十分壮观,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来到这个地方观看.四位总统的表情都庄重而严肃,眼睛凝视着远方,嘴唇紧闭着,形象惟妙惟肖.但是,四个人又各有各的特色,可以从肖像中传达出独特的性格和特征.
二、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
1城市雕塑体现地域文化的精髓
城市雕塑应该以能够突出本地的特殊地域文化为其建造的目的.吴鹤林先生在任全国城雕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职时曾经强调过,在过去的城雕建设中强调城雕的本身品质和艺术水平,但是如今城雕艺术已经不能只限于这个方面,重点是能够和其所在的环境相吻合,并且能够对于特色的地域品质进行体现.城雕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能够对整个城市中的文化特色做出重要的表现,并且通过视觉表现力,对于文化特色的内容进行概述,从而使得整个地区的文明建设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江碧波教授为重庆市所创作的大型雕塑岩之魂,就将整个重庆地区的文化特色描绘的淋漓尽致.从“岩之魂”这座浮雕作品中,我们可以完整地看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风采和民族特色.这座浮雕作品传承和发展了重庆独特的巴渝文化.这座浮雕主要包含两个界面:在临近地面的部分,通过写实的手法,将行人站在桥头打望都市的画面记录下来.往上是根据岩石衍生出来的大头像,将人与土地的关系生动展示出来.这座雕塑艺术表现形式较为直接,通过夸张、线条的装饰意味、尖锐的尖角讲鲜明的巴渝特色较好的呈现出来.在浮雕的前面有几组圆雕,造型上更为简洁、含蓄,动与静的人物特征,同样将浓厚的巴渝气息保留下来.
2城市雕塑体现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
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而城市雕塑正是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中所具备的文化特点而设立的雕塑,是当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汇集.正是因为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的差异以及时代的不同,从而各个地区在各个阶段的雕塑都是当时当地所具备的地域以及时代的特征.优秀的雕塑往往都是和特色的地域环境以及当下的社会发展分不开的.一件高品质的艺术雕像,往往能够对于整个地域或者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有着重要的象征作用.例如罗马的雕像母狼育婴,布鲁塞尔的雕像撒尿的男孩儿等都已经成为象征整个地区的特色文化,从而不能被人们所忽视.许多西安市民认为,西安当前的城市雕塑基本都是对唐代文化的展示,但是没有展示出古代的周、秦、汉代文化以及当今时代风貌.主要是雕塑大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展示.从一些调查中可以证明,西安文化对周、秦、汉、唐四大文化进行了涵盖.但是唐代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公认的最为繁盛的时代,是西安人最为自豪的历史.所以,这种功利心就让西安城市雕塑主要集中于对大唐文化的挖掘.对于这种心态的追求,不仅表现在城市雕塑上,也表现在城市建设上.比如,西安仿古的西大街、大唐通易坊等等.
从上文的分析会发现一些状况,我们总是在一座历史名城中找不到历史的踪影,能够看到一些高大的抽象雕塑,但是看不出同这座城市有何关联.这些雕像放在哪个地方都可以,让城市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城市雕塑作品的立意就是要有创作的依据和具体的出发点.城市雕像作品有着不同的特点,是因为有着不同的创作对象和创作环境.因为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文化内涵,所以就有着不同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如果雕像作品没有融入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就会让这些作品形式单一.
三、总结
【关键词】火车站;广场雕塑;公共环境标识
环境雕塑不再仅仅是雕刻家的工作,而是由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环境设计师和雕刻家共同完成的。环境雕塑的创作不再是只注重自身的艺术性和雕刻家主观的完美,取而代之的是满足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空间环境基础上,将环境雕塑和城市空间有机的融合,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而存在。本文主要从环境雕塑内涵和功能、设计标准、在公共标识下作用、意义等方面,论述了火车站广场雕塑对公共环境标识的重要性。
一、环境雕塑内涵及功能性特征
1.内涵
雕塑是一种感染力较强的造型艺术,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较多的与建筑环境相融合,并依托周围的环境为来表现雕塑与环境的互补关系,使建筑与雕塑协调一致。环境雕塑在空间环境中是独立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美化环境与所处空间环境进行协调,来传达一种特定的思想感情,使观赏的人在欣赏其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能感觉到雕塑的主要功能,可将人带入三维立体空间享受视觉效果和触觉效果大餐。火车站雕塑是城市雕塑一种,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重要的载体、旅游参观景观,可以全面的反应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也可以突出社会主流文化成就。环境雕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主要素,其具有浓厚的艺术表现力和强大的语言表达功能。
2.功能性特征
环境雕塑在与周围的环境是相协调的,而且形式多样,但是在这些环境雕塑中,只有那些具有独特、新颖、内涵深刻、能够反映出环境特色的雕塑才能吸引欣赏者得眼球。在城市环境雕塑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强调雕塑的特色,诠释出雕塑的主体及所在场所的重要意义。火车站雕塑作为公共环境标识性雕塑,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的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及城市特色。火车站作为公共性场所,不仅仅是城市形象的标识,还要求它必须有深远的寓意,通俗易懂的功能,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在火车站雕塑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形象优美、鲜明。
二、火车站广场雕塑在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火车站广场雕塑的时候,必须考虑广场周围的环境及城市环境,将城市环境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及人生的日常活动与广场雕塑结合在一起,重视环境与广场雕塑的内在联系,还要结合特色建筑进行设计,做到广场雕塑与环境协调发展;在设计时,要注重雕塑的比例及尺度,把火车站广场雕塑与周围的建筑比例和人群尺度联系一起,并说明人的尺度关系,使空间比列和尺度联系在一起;火车站广场雕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火车站广场雕塑是与建筑的协约关系调节空间,使空间人性化。火车站广场雕塑设计作为城市空间景观一部分,凭借其形态各异的造型,及其绚丽多彩的材质传达出雕塑的内在功能,就像诉说昨天的故事,使其成为人与环境的介质。
三、火车站广场雕塑在公共标识下的作用及意义
1.作用
火车站广场雕塑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它有着其独有的艺术形象及三维立体特征,将人类深层次一项功能及强大的意向信息传达功能表现出来。火车站广场雕塑可以使人们领会到场所中的意义。雕塑家在设计的时候将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主体精神融入到雕塑中去,使雕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其意向信息以实物的形式融人到环境中;火车站广场雕塑将三维实体特征和建筑结合在一起,构成城市空间要素。环境雕塑的空间形态是一种有着自己独特魅力的空间形态,空间环境作为其配景,来表现雕塑所要表达的内涵,环境雕塑的空间形态就是空间形态与特定思想的统一;火车站广场雕塑与其他的环境景观相比较有其独特的魅力是空间审美的标志。它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材质、各异的造型将原本平淡、寂寞的空间变成宜人的空间。它是美化城市空间的手段,也是增添火车站广场动力的要素;火车站广场雕塑是有其独特内涵的,是将人们的情感、审美感及人类的思想通过具象的雕塑表现出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体味雕塑中的精神,并使其与人们的思想融汇在一起。
2.意义
火车站广场雕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以具象的形式创造出古典环境雕塑,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现代化的环境雕塑,使人们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中感受着不同时期不同派系的雕塑作品传达出独特的内涵。雕塑相较于其他艺术有着不同特征,虽然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从传递的精神及应用造型的手段来看是有差别的。纯正的艺术只是表达作者的特定的思想及情感等精神因素转变成实体形象供观赏者认知,并不用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创作的过程受雕塑家自身的观念及规律制约。而环境雕塑在创作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其不同审美接受者群体的审美倾向因素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它所处的城市空间与雕塑的相互影响。这种外在的形体特征正是环境雕塑作为一种。因此,环境雕塑具有公共审美性和空间环境性双重特征。雕塑和公共空间内其他的建筑物相比较,能够使人更亲近,不仅有社会价值、艺术与美学价值,还有一种给人以独特思想的价值。
四、结束语
随着城市雕塑的数量的增加,对环境雕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雕塑不仅要满足其功能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城市雕塑由原来的单一逐渐发展成为多种形式的功能。火车站广场雕塑作为城市雕塑的一种,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着。火车站广场雕塑有了新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不仅能够提高当地的文化品位和环境质量,也使整个地区充满活力,变得人性化,以其最好的姿态不断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 温洋主编.公共雕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陶瓷雕塑;德化陶瓷;区域文化;特色
0引言
陶瓷雕塑作为一种艺术产品,它传递的是一种文化内涵,思想境界乃至民族信仰;体现着创作者的深刻的艺术活力、绚丽多姿的艺术手段、真挚饱满的艺术情怀;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审美层次、审美情趣甚至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它蕴含的丰富的艺术价值是陶瓷雕塑一直延续传承下去的主要原因。不过,作为艺术产品的陶瓷雕塑它不仅具备较高的艺术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商品性。陶瓷雕塑的商品性就要求它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各地政府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征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大背景下,陶瓷雕塑文化产业也应该快速向前发展。那么陶瓷雕塑的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研究显得刻不容缓,只有弄清了陶瓷雕塑的地域性文化特色才能更好的利用这种文化特色,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而德化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中国白”的故乡,德化陶瓷雕塑可谓名满中外。它是悠久的闽南文化以及泉州海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如此,它带动了德化县的经济发展,是福建经济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
1地域性文化特色元素
(1)自然元素。所谓自然元素就是不同地区因为其地质构造,地理条件的差异,从而致使陶瓷雕塑的制作材料不同,以及所表现的题材人物有所不同。1)瓷土。瓷土是自然元素主要的一方面。因为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自然风貌的不同,导致瓷土的组成成分也不尽相同,这是形成陶瓷雕塑不同风格,体现不同文化的自然元素之一。德化瓷土它的组成部分就与景德镇瓷土以及石湾瓷土有所不同。德化瓷土它的含铁量相对较低,二氧化硅的含量较为丰富,瓷土进行烧制后玻璃的成分多,其瓷质的白度也高达85%以上,所以德化陶瓷雕塑它的胎质细腻,透光性好,看起来就像“珍珠”一样,纯净洁白无瑕,高贵典雅,厚重大方,如凝脂冻雪般隽永脱俗。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德化瓷土它的这种特性也制造出了不同的陶瓷雕塑,但还是德化白瓷的艺术造诣最高,也备受世人推崇。德化白瓷的种类也很繁多,包括猪油白、葱根白、象牙白、天鹅绒白等。2)。因为德化处于福建省中部,在古代这里的地理条件相比于中原地区较为恶劣,多为蛮夷居住之地,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居民多崇拜宗教,用解释出现的自然现象。宗教的影响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文化创造、沟通交流的方式等。不仅如此,宗教还影响到了文化的不同领域,并占据了主要地位,陶瓷雕塑就是其中之一,其中属佛教影响尤甚。而表现在德化陶瓷雕塑创作中,就是关于题材的选择以及主题思想的表达。在明清时代,德化此地锻造了很多宗教人物陶瓷雕塑,譬如白瓷观音,它的煅烧历史延续了接近500年,而且工艺精美;还有大量的达摩佛像,释迦牟尼佛像,这些佛像的形象逼真,线条圆润流畅。在表达主题上多是对宗教神灵的崇拜,对宗教文化的信仰。虽然神仙佛道也是景德镇陶瓷雕塑的主要题材之一,但是相比于德化陶瓷雕塑来说,笔者认为德化陶瓷雕塑在宗教人物刻画方面更为出众,特别是明代陶瓷大师何朝宗的出现,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这一方面题材创作的标杆。
(2)人为元素。这里要谈到的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在各个地区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创作技法以及不同的创作理念。1)创作技法。德化陶瓷雕塑在不断创作与发展的历程中,其创作技法集中体现在一个技法上,即“瓷雕”。“瓷雕”技法的精髓可以简化为八字口诀,捏、塑、雕、刻、刮、削、接、贴。捏就是通过拇指、食指、中指将塑性极强的泥料捏塑成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形象。它借用人的手及手掌的柔和之力,把握形象塑造的线条美。塑就是通过添加可塑性的泥料对作品需要重新构造的地方加以补充,增加作品的立体感,使作品的结构更为清晰。雕就是利用雕塑刀对作品多余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削减。刻就是使用雕塑刀对作品的细部进行刻画,做出衣纹、眉线等细节,使作品更加精致。刮就是在雕的基础上,多用平刀横向纵向刮平,使作品表面更加平整,过渡更柔和。削即是利用较为锋利的雕塑刀在雕塑面进行平推,使得作品更加棱角分明,多用于大平面或圆柱体。接就是将作品的各部分衔接起来。贴就是把做好的细节刻画贴在作品上,凸显作品的细腻,丰富的内容。其中,将捏塑相结合的方法最令人叫绝,堪称鬼斧神工。对于人物手脚、头饰、衣物分别单独进行捏塑,然后进行粘贴,衔接天衣无缝,做工细腻逼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创作技法。这种技法也只有在德化陶瓷雕塑中才显得如火纯青。2)创作理念。在宋代末年,随着泉州成长为世界大港,德化陶瓷雕塑成为主要的外销瓷器。这个时候的宗教类型也逐渐多样化,这些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以及外销瓷器不同的要求,使得德化陶瓷雕塑的部分创作理念呈现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表征。这时也是德化陶瓷雕塑独一无二的区域文化特色。这些创作理念主要体现在纹饰风格,器物造型,釉色方式的改变等。
2陶瓷雕塑区域性文化特色的经济价值
陶瓷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以及它的商品属性,这就是可以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在陶瓷雕塑对外销售的过程就是推销文化,对外界宣传地区的形象。显然德化陶瓷雕塑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契合点,打造合理的德化陶瓷雕塑文化产业园不仅能够有效的传承与发扬德化陶瓷文化,而且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德化县已经成立了陶瓷文化研究中心,并且设立了陶瓷鉴赏委员会。而且还定期的举行“德化窑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这对于推动陶瓷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德化陶瓷雕塑的科技含量以及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德化陶瓷雕塑历史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挖掘与研究,能够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领略到古瓷都德化的文化风采。不仅如此,还可以为德化陶瓷雕塑打造品牌,进行品牌营销。借助于德化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构建一种多渠道、多手段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模式。在这一方面,福建省社会科学院还为德化陶瓷文化挂牌成立了“福建社会科学院德化陶瓷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产学结合的科研机构。将科技力量带到这古老又现代的陶瓷雕塑行业中,能够更好的陶瓷产业设计人才,进行陶瓷品牌的推广与营销。这就加强了地方区域性文化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对区域性特色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文化产业所带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德化陶瓷雕塑独有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元素以及其中蕴含的经济价值两个方面对陶瓷雕塑中地域性文化特色进行了研究。旨在研究地域性文化特色在陶瓷雕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陶瓷雕塑文化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陆佳颖.景德镇、石湾、德化三地陶瓷雕塑艺术比较研究[J].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5(11).
[2] 许福海,余金魁.融地域文化辟特色蹊径[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2(03).
[3] 林永传,张晴雯.德化:文化融入让陶瓷产品“身价飙升”[N].中国特产报,20091113.
摘要:陶瓷雕塑作为一项传统行业艺术,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陶瓷雕塑的制作工艺和质地各不相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艺术元素,这也是现代陶瓷雕塑应吸取的精华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保护保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发
展思路。
关键词: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留下了很多文化产品,陶瓷雕塑就是其中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后人对其传承并弘扬发展。然而,目前来看人们常常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过度改造,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将现代经济发展的因素过多地融入其中,这非常不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历史价值逐渐被人们遗忘。因此,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撑,加强对其保护力度。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文化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本文就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思路进行浅谈。
一、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陶瓷雕塑传承的外界环境不断恶化
传统的历史文化产品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记录与印证,现代社会人们过分的追求物质生活,对文化产品的重视也多是源自于其背后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很多传统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和过度盲目改造导致的,使传统文化产品本来的韵味消失殆尽。陶瓷雕塑是我国一门传统的艺术学科,其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是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但受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冲击,陶瓷雕塑传承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植入了更多的商业元素,使其本质发生改变。
(二)陶瓷雕塑艺术品制作传承断代
陶瓷雕塑手工艺术品是当时历史年代艺术思想凝结而成的,和时代的发展融合异常艰难,这就要求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淘洗”。但是当时的手工艺人们忽视了制作技术的重要性,手工作坊是家庭生产模式,技术传播范围狭窄,导致了手工家庭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虽然有着深远的历史,蕴藏着宝贵的历史文化,却文化水平有限、不懂手工制作技术重要性的传承人认为是“没价值”的破烂东西,而在生产制作中,忽视了传统技术的传承,导致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制作工艺在今天断代失传,使我国陶瓷雕塑艺术品的保护工作陷入了困境。
(三)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机制不完善
从思想层面来说,对陶瓷雕塑艺术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强大的思想意识,撑不起健全的保护机制,没有完善的保护发展机制,导致了保护工作异常艰难,众多种类的陶瓷艺术品被损坏,甚至是消失,这是艺术品保护工作中遇到的最为现实和严重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强对所在地区陶瓷艺术品保护的重视,正确认识它们的文化价值,做到千古文化在今天的有效传承。
二、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思路
(一)营造良好的传承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舆论氛围
艺术品的创作最重要的思想便是创作性思维。这就要求今天的传承者们在创作陶瓷雕塑艺术品时,不仅仅要基于传统的制作工艺,更要发挥创作性思维,将陶瓷雕塑艺术品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做到有效传承。陶瓷雕塑艺术品不仅是当时历史时期文化的凝结,同时不同地区的艺术品也蕴藏着当地的文化传统,在当今的传承过程中,大量的陶瓷雕塑艺术品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求而改变得面目全非,这不仅仅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更加会制约商业的长期发展。这就要求当地将目光放长远,在创作性发展艺术品的同时,分一部分资金用于传统经典艺术品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建立艺术节等等相关的第三产业,延长商业线,吸引文化投资。这样共赢的举措,既能够保证当地陶瓷雕塑艺术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又能够为当地带来文化影响力,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建立共赢模式。
(二)加强陶瓷雕塑艺术品保护和传承发展
各地陶瓷雕塑艺术品的保护工作上,政府部门要起到牵头作用,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提供帮助,加强对传统工艺制作人的保护力度,完善保o体系。聘请专业人员,将这些代表文化遗产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进行有效保护。注重特色性和区域性,将特色陶瓷雕塑艺术品保存下来,收集带有当地特色文化及本土知识的艺术品,使得文化精髓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流传。同时保持创新性,在传统的陶瓷雕塑艺术品的制作风格上,融合加入当代的时代元素,丰富艺术品的文化内容。只有将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将当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使优秀的艺术品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想要得到多样化的发展,必须以吸收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精髓为基础,将创新性思维融入其中,追求艺术的真谛,这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雕塑 雕塑艺术 特点 继承发展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数不尽的雕塑艺术精品。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特点与中国的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代雕塑更讲究传神和写意,追求的是一种雕塑内在的精神世界,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和更多的艺术享受。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决定了中国南北雕塑艺术发展的不同特点,主要以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决定的,具体表现在雕塑上具有粗旷和细腻之分。所以我国的雕塑具备着很鲜明的区域和民族特色特色。想要对我国雕塑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就必须要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够深入理解我国雕塑,更好地对雕塑进行继承和发展的。
1.造型简约
从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雕塑作品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雕塑主要以简洁大方的造型着手。其简约性指的是以最简单的造型特点表达更多的人物特征,简单来说就是以最少的人工制作做好的艺术作品。中国古代讲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并且传统艺术中具有中国优良的朴素思想,这是只有去除了华丽的外表才能体现出来的。传统雕塑一般面部轮廓和五官的造型都看上去很简单且整体,在躯干和衣纹的处理上都没有太多的起伏。而面部的五官也极度的概括例如眉毛就以线来代替,鼻子的造型也非常简单,没有像欧洲雕塑那么强调肌肉和骨骼的结构,这种简约的造型手法正好印证了中国雕塑造型简约的特点。
2.注重线的运用
中国是国画的发源地,国画非常看重线的运用,在雕塑上也不例外。中国古代雕塑对于运用线来表达雕塑体积和特征这些运用的非常好。在古代的雕塑当中,线条是表达美感的重要方式,线使造型美感更加突出,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之所以重视线的运用主要是因为彩陶的影响。在彩陶的制作过程中必须作者自己在陶培外部勾勒出草稿,然后烧制成型。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中国古代雕塑具有了讲究线性美的特征。
3.更加注重思想层面
中国古代雕塑还讲究一点就是形神兼备。不仅仅让人看完给予视觉上的享受,而更多是给予观者形而上的思想感受。因为古代人认为无论是画还是雕塑都是给人一定的思想启发和灵魂的关照。从这些能够保存下来的雕塑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雕塑其给后人更重要的是古人对人类灵魂和生命上的思考。不仅是在雕塑上,在其它的艺术上思想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方的传统思想是看中普遍并且注重理性。中国的思想则善于在普遍中寻找不同,与西方不同的是,思想往往超过了逻辑和理性,是一种形而上的思维。通过认识事物的外部来关照整个世界。这也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他代表了中国最高的处事目标,并且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追求。
二、中外传统雕塑的交流
要提到外国对我国古代雕塑的影响就不能不提到古印度。古印度对中国的艺术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古人对自然都存在一种敬畏之心,但是仅仅靠儒家思想不能够解决那些居多的自然问题,所以给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而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他的国家和人民也开始信奉佛教,并且开始大修寺庙和石窟等等。印度的佛像造像有欧洲的影子,但是中国佛像造像却自成一派。中国善于吸取别国优良的造型特点,当印度佛像造像传入我国以后,中国吸取了诸多印度造像的优点并且保留了自身的特点。不仅仅是佛像对佛教来说,在中国所传扬的佛教早已不是印度的本土佛教,而中国的本土文化、儒家的伦理道德都无形的融进了佛教里,所以中国的佛像具有中国本土的认知特点区别于印度的佛像,即使是传来的艺术但也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三、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和弘扬
现代雕塑的发展面临艺术多元化的局面,装置、行为和架上雕塑等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城市雕塑涌现出来,国外的新思想、新技术的大量涌入,给整个艺术介带来了很多的希望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这种混乱是前所未有的。并且雕塑家们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现实中人的发展状况和发挥雕塑语言特点的同时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对世界上流行的各种艺术潮流与风格,广为借鉴,同时又注重结合本民族的实际,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创作了较多的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范的艺术作品。我国的传统雕塑有他好的一面也就必然有它不利于现代雕塑发展的一面,所以我们就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的将中国雕塑推向世界。 中国古代雕塑之所以能在雕塑发展过程中立足根本推陈出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雕塑艺术具有自生的艺术特点。在对我国传统雕塑的研究过程当中,要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这个时代只有的认识到自身才能够更好的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
在这个文化快速交融的今天,对中国雕塑发展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必须要吸取我国传统雕塑当中的实用性、写意性和意向性这些优点进行继承和发展。只有更好继承传统雕塑中的这些优点,才不会在艺术大融合的今天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即要尊重传统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艺术的发展是思想转变的过程,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深层文化结构,这些制约着艺术的发展。正是有这些影响,这些肯定积极的因素结合世界各民族艺术之精华,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的雕塑艺术!
参考文献:
[1]蒲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M].
[2]楼庆西,著.雕塑之艺[M].
[3]李飞,著,中国传统佛像艺术鉴赏[M].
关键词:景观;类型;雕塑;要求;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62-02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大家越来越注重自己身边环境的质量。人们努力建设一个最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度假的优美环境,建造一个环境舒适宜人、具有文化内涵、并拥有人性化、生态化、和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相适应的人文景观。雕塑作为景观设计要素的一部分,对景观艺术有着烘托环境、昭示主题的功能,景观雕塑已经成为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对雕塑进行深入地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重点探讨在景观设计中不同类型的景观场所对雕塑设计的要求,做到雕塑元素的设计与具体不同类型的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并指出雕塑在景观设计中要注意的事项。
一、不同类型的景观环境对雕塑设计的要求
不同类型的景观环境对雕塑构成要素的要求是不同,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广场类的景观环境,也有居住区类型的景观环境、还有旅游区类型的景观环境,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景观环境探讨对雕塑元素的设计要求。
(一)广场景观中的雕塑设计
广场是城市环境中十分重要的场所,由于它是该城市大众的文化娱乐场所,也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形象,所以每个城市都非常重视广场设计。在广场上的景观雕塑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与民俗风情,它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广场景观的主题。广场类型大致可分为:文化广场、休闲广场、商业广场、站前广场、企业园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等等类型。在不同的广场类型上考虑雕塑元素的设计,其侧重点和表现形式都是不同的,下面就针对以下几类广场分重点地谈论一下雕塑要素的设计要点。
第一类、文化广场:城市的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在这类广场空间中的雕塑设计有时是以城市文化为主题,反映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有时是以民族性为主题,反映这座城市独特的民族特色;也有时按照广场所处的区域特点为准则反映该区域的特色形象。城市文化广场主题雕塑大多情况下是根据本地区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名人伟绩、地域民俗等来体现该城市的文化特色。根据雕塑的具体情况和广场的主题来确定雕塑的位置,或居于广场一侧或占据中心。在雕塑的材质上一般更多选用不锈钢、大理石、花岗岩、铜材等永久性材料。第二类、休闲广场:它是城市中供大众以娱乐休闲为目的而建造的公共活动空间,它主要的功能是为大众在工作之余的时间陪家人休闲娱乐和进行散步活动的,以调节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缓解现代人们的工作压力。这类的广场的雕塑要追求轻松、明快、简洁、和反映城市民俗为主,应具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创造抒情、温馨的环境气氛,当人们漫步其中应该可以感受到身边的雕塑艺术传达的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和景观场所的精神气氛。第三类、商业区广场:通常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缩影和标志,它也是一个城市的商业中心,是人流量特别大的场所,是最能体现地区经济的区域特点,在这类广场中的雕塑主题多是反映该城市经济的特色象征。雕塑的形式也极为丰富多彩,根据雕塑体量的大小、功能的要求、位置等具体要求对雕塑的设计都是不同的。在重要的广场中心位置而且体量又很大,一般是反映商业经济主题或地域文化居多,材料多选用金属或石材;对于广场中的体量较小的,位置很灵活的雕塑,譬如某个商场门口的雕塑,反映本商店的特色文化或者仅仅是一个服务员形象或标志物,它的材料选择就多样了,有的是临时性的雕塑仅仅使用的是玻璃钢材质,过几年风化退色就扔掉了;而有的商店较为注重雕塑艺术品的永久性价值和艺术品随时间的长久价值的增值,多选用铸铜或锻铜雕塑。另外,还有站前广场、企业园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等类型对雕塑的设计要求同上面的方法类似就不再一一展开说明了。
(二)城市居住区景观中的雕塑设计。居住区是人们生活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居住区里景观中的雕塑多以休闲、娱乐为主题,在尺度和位置上多选用以人亲近为主。在这里不要建造太大的雕塑或思想性沉重的雕塑,要给居民一种心情的放松、感官的愉悦、陶冶居民的审美情操。雕塑的材料的选用多以金属、石材为主,有的也用玻璃钢材料。形式不限多种多样,只是在造型上注意安全性就够了,便于居民接近。
(三)旅游区景观中的雕塑设计
在旅游区的雕塑主题多反映该地区的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雕塑的尺度和材料、形式要根据雕塑所在的环境中位置的不同设计是不同的。旅游区中雕塑体量巨大的、位置重要的雕塑多以石材和铜材为主,表现手法多以具象和意象表现手法为主;体量不大,位置不显眼的雕塑多以玻璃钢为主,表现手法丰富,没有过多限制。
二、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景观雕塑是整个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雕塑与周围的其他景观要素共同构成整体的景观设计,在进行景观雕塑设计时要通盘考虑景观的主题、功能、历史文化、风俗、周围建筑等等因素,还要考虑景观中的声、光、电等因素对雕塑的影响,这些所有周围环境因素构成了雕塑设计的要点。因此,在景观中设置雕塑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所处的景观场所:雕塑根据所在的景观场所性质,来决定所要表现的主题和表现形式。第二、位置的选择:雕塑在景观中的位置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雕塑的体量尺度。2.观赏的角度。3.光线的朝向。第三、尺度、色彩、材料、表现手法:尺度、材料和表现手法这些注意事项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对雕塑的色彩简要说明一下。雕塑的色彩不但与主题形象有关,而且还与雕塑周围的景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是雕塑的背景,对雕塑起着对比烘托的作用。第四、体现时代感:雕塑要具有时代感,它反映着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审美趋向,应当体现时代的精神。第五、表现地域特色文化和历史风俗:雕塑艺术放置在公共空间内,它不仅具有长久的景观意义,还有文化和教育意义。因此,雕塑艺术要肩负起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宣传地域特色的特殊使命。第六、大众的互动性:现代的公共空间内设计的雕塑都比较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与大众的互动性。雕塑不再像以往使用各种设备把大众拒之千里了,而是提倡大众的主动参与。给大众创造能够参与其中的条件,让游玩的人们能够接近雕塑艺术,使人们和雕塑、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在考虑这个因素时,要注意雕塑对人们的安全性的保护,避免尖角造型的出现。
三、结束语
在景观设计中雕塑要素仅仅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构成要素,本文从雕塑的构成要素角度来分析了雕塑在表现自身个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所处的景观环境类型对雕塑设计的具体要求,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位置对雕塑的具体设计都是有着具体的设计要求的,此外景观雕塑设计还要考虑阳光角度和周围其他景观要素的搭配,只有认真分析具体环境类型的特点,并且考虑雕塑设计时要注意的几点注意事项,使雕塑设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地融入特定的环境之中,才能建造出完美的景观环境艺术,才能使雕塑在整个景观环境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景观设计主题之“魂”。
参考文献:
[1]刘骥林.环境雕塑.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2.
[2]王琳,乐大雨.装饰雕塑:创造精神的永恒世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
论文关键词:传统雕塑,古代艺术,设计思想
前言
传统雕塑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雕塑是融汇着中华名族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的完整艺术体系,它是对历史发展的侧面见证,它凝聚着广泛的名族情结和审美意识。传统雕塑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们还折射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人文精神,反映出民族的、宗教的、经济的种种状况,以及时代风貌、地域特色、流派传承、工艺材料等许多负责的背景信息。传统雕塑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
一、传统雕塑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雕塑从时间上主要分为6个大的时期:1从远古到大禹传子的原始社会时期,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雕塑艺术的发展呈多元性,作品多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2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雕塑作品以传统祭祀礼器为主,是本土色彩雕塑的发展期。3秦汉时期,这时期的雕塑作品有了统一的艺术特征,是对中国传统雕塑的整合期。4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中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期,这一时期佛教极为盛行,佛教与儒家、道教的相互吸收,也使得雕塑艺术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5唐中期至明中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定型期,传统雕塑作品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达语言,具备了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特色。6明末至今,中西文化的交汇和融合期,传统雕塑到现代雕塑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越来越走向细腻具象的风格。
二、传统雕塑的类型与形式
中国传统雕塑的题材和形式主要分为陵墓雕塑(包括陵墓雕刻和墓佣雕塑)、宗教雕塑(包括佛教石刻和寺庙彩塑)、工艺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
1.陵墓雕塑中的代表作当数秦兵马俑和霍去病墓前石刻
秦兵马俑的形象塑造是极为生动的,至今发现的秦兵马俑有7000多件,在众多的兵马俑塑像中,千人不一面,这是十分难得的。在雕塑俑身的服饰和发髻等细节上也交代的十分清晰具体,而兵俑的手持兵器也是为上阵杀敌所实用的,这说明秦俑雕塑是十分注重写实的,可见当时写实的艺术风格已形成。
2.宗教雕塑(这里所说的宗教主要指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莫高窟位于敦煌的东南,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由于石窟开凿在砾岩上,所以除了高达二三十米的南大像、北大像为石胎泥塑外,余多为木架结构。敦煌彩塑上起十六国,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历时千余年,现在尚存彩塑三千多身,其中圆雕两千多身,浮塑一千余身。历时之长,技艺之精,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其雕塑群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其中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健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它表现为佛像外形饱满圆润,神情清俊逸,整体感强,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
3.工艺性雕塑
工艺性雕塑即有具体实用和玩赏功能的泥塑、陶瓷塑、金属塑铸、木雕、漆雕、竹雕、石雕、玉雕、骨雕、根雕等。工艺雕塑起源很早,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钻孔串坠的石珠、贝壳等即早期的工艺雕刻品,从这时起直到清代,中国的工艺雕塑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雕塑主要为陶塑品。商周时代的工艺雕塑水平大大提高,具体表现在青铜器的塑铸上。汉代的工艺雕塑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青铜塑铸工艺更加成熟,作品更加精美细腻。唐代的金属塑铸、玉雕、木雕和陶瓷塑工艺均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宋代的玉雕极为盛行,推崇秦汉时期的古朴之风。明清时代是总结以往历代工艺雕塑的经验,将中国工艺雕塑发展到最为完备成熟的阶段。
4.建筑装饰性雕塑
建筑装饰雕塑的主要特征首先是对于建筑的依附性。由于建筑装饰雕塑与建筑之间的亲密关系,所以它不仅与其他雕塑有相同的规律,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它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它是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所以创作者在加工时,往往需要做到“因材施艺”。砖雕、石雕、陶雕、铜雕成为传统建筑上的主要装饰雕刻。其作用是为了让人们的眼睛感到愉悦,心灵获得放松和休息。
三.中国传统雕塑所体现的设计思想
传统雕塑的造型从来不是信手拈来的,中国传统雕塑作为民族精神物态化凝固的特定形式,体现出以意成象、象而寓意的特性,它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真切体现。强调精神的含蓄,这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之雕塑”,注重精神的外在表现,而不注重事物本身的形体结构,这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一大特征,纵观传统雕塑,体现了以下设计思想:
实用主义的设计思想。设计雕塑作品时更加注重作品所产生的功能性,任何雕塑作品都具有功能性,或观赏,或纪念,或装饰,这里所说的实用性思想,主要是指雕塑作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意义,雕塑作品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当时是生活、祭祀用品,在今天看来就是雕塑作品,在雕塑出现的早期,这一设计思想体现尤为突出。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不断深化不断延伸。注重雕塑作品的内在思想,关注作品本身的功能性、装饰性、寓意性等等。从雕塑本身出发,注重作品与环境的统一,实现了更广的层次的审美内涵,传统雕塑在设计雕塑作品时早以把关注环境,与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共融的空间氛围作为设计重点,相互影响与作用。
贯穿始终的古代封建伦理思想。雕塑作品的设计对封建伦理性体现最明显的就是政治阶级意识,这一点在古代雕塑作品的设计思想中表述的最多,雕塑成为维护国家稳定和帝王权威的工具。
“以形写神”的意像主义思想。在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中,雕塑形象的设计运用夸张或变形来强调人物或动物的神韵,作品的表现服从于工匠艺人对物象的感受和理解,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准确比例和真实效果,而是表现神情以及不同生命特征,有所取舍,有所夸张变形甚至意象塑造。汉代四川说唱俑和霍去病墓石兽最有代表性。
仿古做拙的复古思想。古拙精神的另一个表现方式是造型特征,古人通过对自然物的模仿,即写实性审美特征,来达到造型的目的。在模仿的过程中抽象是中国特有的特征,古人熟练的运用三角形,圆形等去吸收、规范自然原型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四.传统雕塑对当代雕塑造型的影响
现代雕塑处在一个发展期,中国雕塑特别是在20世纪初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后,雕塑门类更是层出不变,而雕塑的名称也被拓宽成“立体艺术”及“空间艺术”等,这些迹象说明,现代雕塑是“变革的雕塑”。
在中国传统雕塑所表现的大的造型原则和文化内涵的影响下,在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作用下,中国传统雕塑对现代雕塑造型的影响也变得尤为明显。
中国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在形式上看似区别很大,我认为它们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从历史的发展延续来说,很难分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明确界线,它们之间有一条延续不断的纽带牵连着。我们的血液里流着传统,举手投足之间显示的还是传统,我们受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不管我们如何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依然抛不开我们的传统。中国现代雕塑在造型上与西方雕塑造型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现代审美特色的造型艺术。强调精神的含蓄,是传统雕塑的特征,而现代雕塑的内涵也越来越向着这一特征发展。
中国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总体上的继承和发展变革的结果,是受时代冲击及外来文化影响下对传统延续。传统雕塑的历史浑厚,造型、纹样变化繁多,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艺术遗产,由此传统雕塑有着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
结语:
在雕塑艺术不断衍变发展的今天,传统雕塑的传承也变得尤为重要。雕塑作品,不仅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还应该注重用“雕塑”这一艺术语言来体现的我们的民族传统,我们要寻找雕塑内在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习俗、审美等等,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中最深层的思想内涵。传统雕塑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却未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汰,反而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散发出东方民族的艺术特色,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我认为,中国传统雕塑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使民族智慧和民族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真实延续,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容我们遗弃的。
参考文献
1 李松. 土木金石:传统人文环境中的中国雕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阃;雕塑;功能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029-03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雕塑展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前景。作为装饰物,雕塑可以丰富和美化城市空间,是城市广场设计的重点,也是人们视觉的焦点,在增加城市环境美感的同时,另一方面,雕塑还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从各方面展现这个城市的城市变迁、社会面貌、和人文历史等。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与环境配套的一种可视艺术形式,主要作用是帮助营造舒适的、有亲和力的、可识别的公共空间。
一、中国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雕塑的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深远。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雕塑的主题一般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劳动生活以及民俗雕塑,中国古代雕塑不像西方雕塑注重逼真写实,而是追求装饰性和意象性。近代中国战乱不断,因此,雕塑的发展基本停滞,后来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空间的质量要求升高,多用雕塑来美化和装饰城市空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雕塑艺术发展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也愈来愈注重城市雕塑的公共性的文化和形象的塑造。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对生活水平的追求由简单的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上来,城市雕塑发展越来越火热,慢慢显示出它的时代性和艺术性,不同类型的雕塑组合在一起相互协调,在城市空间的艺术气氛营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一部分设计师们逐渐意识到了雕塑不仅仅只是有装饰和美化城市空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艺术内涵,展现它的内在魅力,将人们的信仰,道德和情感等融入设计中,创造出一批具有地域符号的优秀雕塑,让人们能体会其中的艺术韵味。
在古代,雕塑的能工巧匠是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不受重视,导致了中国古代雕塑理论的空白,因此中国的雕塑设计是在西方写实主义影响下起步的,改革开放后,城市雕塑兴起,绝大部分雕塑家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模仿西方雕塑大师的作品,照搬西式雕塑注重结构和形体塑造的营造方法,无心钻研和接触中国雕塑体系,弱化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形式;目前公众对城市公共文化是一种模式的态度,缺乏对城市雕塑的认识和了解,对城市雕塑视而不见,城市雕塑往往是政府官员炫耀政绩的工具,盲目建设城市雕塑,许多城市雕塑存在质量和艺术品位的问题。
二、城市雕塑的功能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可以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植物,水景或其他艺术品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城市雕塑不只是建筑环境的配角和衬托,而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真正的魅力是其服务大众的基本属性,主要可以分为文化功能,审美功能,经济功能,宣扬功能等。
(一)城市雕塑的文化功能
城市雕塑艺术是一种城市文化的物化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城市的空间面貌。我们设计雕塑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其中的精神和文化构成,只有注入主题和文脉,雕塑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活体,否则构成形式再丰富也是乏味的,激不起人心灵中深刻的感受。
1.纪念性雕塑艺术的教育功能
纪念性雕塑是指以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事件或某种共同观念为主题,可以长期保存的可视艺术品。这类雕塑多在室外,也有在室内的,通过纪念性雕塑将伟大的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重现在人们面前,来到这些雕塑面前,再现尘封的记忆,触动人们的心灵,激励鞭策后人,人们从纪念性雕塑中认识历史变迁,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中受到鼓舞和启迪,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2.雕塑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城市雕塑艺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象征,雕塑艺术作品是千百年来的历史和传统积淀下来的文化符号,是当地人民的精神象征。各个名族通过不同的雕塑形式展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高度的象征性,这类雕塑艺术可以丰富民族文化形式,是一种独具风采的艺术物化形式。城市雕塑以自己独有的形式美展示着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表达一种民族气概,浓缩一种人文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动力。
3.雕塑艺术展现国家文化的意识形态
许多著名的城市雕塑艺术都高度概括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每一个雕塑都述说着当时的精神面貌,民族传统,同时也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和信仰,民族的历程被刻凿在雕塑的形体与空间中,是一个人文精神与民族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各个名族通过雕塑美展现自己的理想价值和生活方式。雕塑艺术可以经久不衰的保存着,是民族文化最永久的物化形态,是一种表达着特定文化的意识形态。
(二)城市雕塑的审美功能
中国著名雕塑家王朝闻曾经说道“别的艺术可能用千言万语来讲一个人一件事,而雕塑往往是用一个比较静止的,不太复杂的形体,来包罗千言万语,代替对许多人和许多事的描写。”这就说明雕塑具有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不同的独特审美特征,随着城市雕塑艺术理论与创作技巧的不断发展,城市雕塑形式美感的展现得以充分的挖掘提炼,城市雕塑也的公共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
1.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城市雕塑把展示艺术和服务人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问其他各类城市建筑共同组成城市美丽和谐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优越的文化的魅力与美的精神,城市雕塑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城市雕塑以它独有的艺术形态、艺术个性和艺术语言与城市居民进行情感交流,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陶冶人们的情操,培育公众的审美能力,使人们充分体会到艺术带来的精神享受,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美的人生境界。
2.使艺术平民化大众化
人们在冰冷和呆板的混凝土建筑面前常常感觉有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城市雕塑可以过渡人们与环境的联系,使人们感到亲切感。雕塑艺术是一种贴合自然的环境,让作品与人产生足够的互动的公众性艺术,是从内容和形式上适应城市广大市民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的艺术,让艺术不再是奢饰品,而是使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体现艺术为生活服务,让民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艺术、欣赏艺术和了解艺术。
(三)城市雕塑的经济功能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仅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整个城市经济投资的一个热点。意义深远、造型优美的城市雕塑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影响了当地周边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产生了视觉空间的凝聚力,这就创造了一种对于环境的投资潜能。城市雕塑甚至可以作为一个产业,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作为城市风景线和旅游观光点,具有直接的经济功能,拉动当地的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例如荷兰的鹿特丹市,本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却因为控诉法西斯暴行的著名雕塑作品“被摧毁的城市”而名声大振,这个雕塑成为了在战火中被摧毁的城市以及从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的人类的象征。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拉动了鹿特丹市的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当地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进程。
(四)城市雕塑的宣扬功能
宣扬功能是从中西方古代雕塑就开始具有的重要的功能,例如中国唐代武则天出资建造的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风格崇高、庄严、肃穆和典雅,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巅峰,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盛世的反映,武则天建造卢舍那大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运用大佛雕塑树立自己的形象,提倡自己的思想,体现君利。现代城市雕塑也具有宣传本地的主流意识、价值取向、宗教思想等的功能,最为鲜明的是纪念性雕塑,利用纪念性雕塑再现伟大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发扬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例如美国象征――自由女神像,宣扬了美国人民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如今,自由女神像已经成为美国的地标符号。
(五)城市雕塑的安抚功能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高楼林立,人们置身于冷漠的建筑群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此时城市雕塑可以充当连接人们和城市环境的纽带,在商业街、公园、居住区等区域设置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辅助雕塑,烘托公共空间气氛,增加建筑环境的亲和力,让城市雕塑贴近于符合受众者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上的雕塑富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内容有嬉戏中的儿童、拉洋车的车夫、老北京唱古戏等各种生活场景,以各种人物造型和带有文化特点的雕塑形象丰富了王府井大街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增加了王府井商业街的商业环境的艺术空间,增强了城市的人文情怀,安抚人们到达陌生地点的产生的不安感。
三、城市雕塑的改进
城市雕塑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缺少深厚的历史积淀,但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展览数量上还是城市雕塑建设的热度和速度上都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这一切都昭示着城市雕塑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面对的问题也更加尖锐,如何在当代文化情景中,使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展现自己的活力和魅力?
(一)加强城市雕塑的特色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国画京剧等经典国粹艺术形式完全可以运用到雕塑设计创造中去,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符号。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雕塑的设计形式和模式也不尽相同,设计前挖掘当地的人文特色和历史传统,因地制宜,设计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雕塑。另外,设计师不必再局限于普通的石膏、树脂、粘土、木材等普通的传统雕塑材料,许多优秀的雕塑创作是围绕着雕塑展开的,只要能完整的表达设计师传达的理念和意图的,都是最完美的材料。
(二)加强大众对雕塑的认识和了解
城市雕塑是为“公共而为之”的艺术,应让雕塑与群众产生关系,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创作公开招标,鼓励创作新观念,增强公民对城市公共文化的认同感,以达到市民重视城市雕塑,积极维持城市雕塑的保养和维护的目的。与此同时,提高全国人民的审美素质是城市雕塑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任务,尽快使雕塑艺术深入人心,都有一定的艺术鉴赏水平。如果大众审美尚未具有应有的判断力,那么城市雕塑建设的决策权仍属于那些盲目的政府官员,在这种环境下设计的雕塑,不仅起不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是适得其反,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三)雕塑组织机构完善
我国应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加大城市雕塑建设的监管力度,规范雕塑投标招标,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基金用于雕塑建设,各种企业和宗教组织应有政府对城雕建设有专门的资金投入,应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城市雕塑管理体系,为城市雕塑的创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结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2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色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3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