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评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性能化处方式建筑工程防火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正在朝智能化、结构化、功能多样化和形态美学化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是按照“处方式”规范来进行的,这种“处方式”规范规定了详细的设计参数和指标,因而具有设计的局限性,使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单调而呆板。因此,传统的“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建筑的飞速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设计”新概念,并开始对传统的“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设计法规体系进行改革,提出了制定“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规范”的新思路。性能化设计规范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也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
所谓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是针对特定建筑对象确立消防安全目标,提出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采用被广泛认可或验证为可靠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方案设计在建筑对象中的火灾场景进行确定性和随机性定量分析,以判断不同解决方案所体现的消防安全性能是否满足消防安全目标,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它是传统消防设计方法的一种替代办法,描述能够达到某种规定性能水平的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最终应达到的安全目标是:1、防止起火及火势扩大,减少财物损失;2、保证安全疏散,确保生命安全;3、保护建筑结构不致因火灾而损失或波及邻房;4、为消防救援提供必要的设施。为此,建筑物防火安全设计须对建筑规划、结构耐火性能、防火分区划分、内部装修、防火设备、防排烟系统及避难对策等方面做出考虑。应该说现行的、条文式的设计方法对上述的问题都有相对独立、完整的考虑。但存在的最大弱点是没有清晰、统一的安全水准,无法体现各消防系统间的协同功效,并导致综合经济性低下。但是,消防安全的性能化设计方法能够考虑到项目所特有的危险和防护这些危险所特有的消防安全措施,可以实现综合性的消防对策,所有系统都综合其中,而不是分别独立设计的,人们除了可增进对潜在的损失了解外,这种综合性工程方法通常可提供更具体成本-效率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案。
二、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的基本步骤
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过程应该分为七个基本步骤:
(1)确定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工程范围与内容。首先要了解工程各方面的信息,如建筑的特征,使用功能等;其次对建筑的工艺特征做专门的研究,如非同一般的作业区、危险物品的使用或储存区、昂贵设备区以及零故障区等;再次就是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其使用者特征也不同(如住宅建筑与商业建筑),使用者特征包括年龄、智力、是否睡觉、体能状态等因素。
(2)确定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目标。在消防安全设计中,消防安全设计总体目标是一个范围比较广泛的概念,它表示的是社会所期望的安全水平。概括地说,消防安全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保护生命、保护财产、保护使用功能、保护环境不受火灾的有害影响。功能目标是设计总目标的基础,它把总目标提炼为能够用工程语言进行量化的数值,指出了一个建筑物怎样才能达到总体目标中所要求的社会期望的安全目标。性能目标及性能要求,是性能水平的表述,建筑材料、建筑构件、系统、组件以及建筑方法等必须满足性能水平的要求,从而达到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
(3)将定性的消防安全目标转化为定量的性能化判据。基本判据如下:a.生命安全判据。烟气层的高度下限、烟气层和火焰的温度上限、烟气层内毒性气体的浓度上限、烟气透过能见度下限、人员从建筑内最不利位置疏散到安全地点所需时间等。b.结构安全判据。对建筑结构安全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重点构件的承温上限、耐火极限等。c.环境安全判据。烟气的浓度上限、腐蚀性燃烧生成物的浓度上限等。
(4)确定火灾场景。火灾场景是对某特定火灾从引燃或者从设定的燃烧到火灾增长到最高峰以及火灾所造成的破坏的描述。在建立火灾场景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火灾荷载及分布状态;火灾可能发生的位置;室内人员的分布与状态;火灾可能发生时的环境因素等。
(5)建立设计火灾“热释放速率-时间”变化曲线。综合考虑火灾场景中燃料、点火源、通风状况、空间分布、火灾发生时主动式消防系统的动作情况等因素,确定火灾载荷、火灾规模的大小和增长趋势、以及发生轰燃的可能性,采用火灾增长曲线,热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典型火灾增长曲线,一般具有火灾增长期、最高热释放速率期、稳定燃烧期和衰减期等共同特征。每一个需要考虑的火灾场景都应该具有这样的设计火灾曲线。
(6)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评估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消防安全措施的评估都是依据设计火灾曲线和设计目标进行的。像增加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淋装置、对通风特征的修改、变更建筑材料、内装修和建筑内部摆设等因素,都在该步骤进行评估。在评估不同的方案时,清楚地了解该方案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是很重要的。在性能化设计评估过程中一些基本因素通常需要被充分考虑,即:起火和发展;烟气蔓延和控制;火灾蔓延和控制;火灾探测和灭火;通知居住者和组织安全疏散;消防部门的接警和现场救助等。
(7)编制报告和说明。分析和设计报告是性能化设计能否被批准的关键因素。该报告需要概括分析和设计过程的全部步骤,并且报告分析和设计结果所提出的格式和方式都要符合审查机构和建筑业主的要求。
三、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与处方式消防安全设计的比较
传统的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被国外称为“处方式”设计,将传统的建筑防火规范称为“处方式”规范。“处方式”规范简单明了,便于设计方案的制定。“处方式”规范中给出的设计参数和指标是在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和火灾教训的基础上确定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应该说,“处方式”规范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但从社会发展看,现形的“处方式”规范也存在着以下一些突出的问题:a、规范中有关条文之间常常出现互不沟通,相互矛盾的现象,条文与条文之间无法解释清楚;b、传统的设计只能给出局部保障,无法给出一个统一、清晰的整体安全度水准;c、部分技术问题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尚未规定或未能涵盖,跟不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发展;d、限制了设计人员主观创造力的发展,无法充分体现人的因素对整体安全度的影响。
因此,“处方式”规范和设计方法在客观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而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是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考虑火灾本身发生、发展和蔓延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际火灾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内部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从而确定性能指标和设计指标;然后再预设各种可能起火的条件和由此所造成的火、烟蔓延途径以及人员疏散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消防安全工程措施并评估、核定预定的消防安全目标是否已达到;最后再视具体情况对设计方案作调整、优化。其主要思想是在消防设计时仅提出建筑消防安全所需要的性能要求或指标,而不直接要求设计人员为此而必须采用某些特定的解决方法。如何达到这一指标要求,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措施则由设计人员自己确定,但是设计人员最终要向审核人员证明其所选择的工程解决方法是安全可靠的,所采用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得到公认的,审核人员也要利用相应的评估工具检验设计方案是否达到了安全目标。
与传统的消防安全设计相比,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性能化设计体现了一座建筑的独特性能或用途、某个特定风险承担者的需要;
(2)性能化设计注重安全目标的达到,而不考虑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有利于发挥防火设计人员的主观创造性;
(3)性能化设计根据工程需要,为开发和选择替代消防方案提供了方法;
(4)性能化设计可在安全水平方面与替代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通过这种对比机制,可确定安全等级与成本之间的最佳点;
(5)性能化设计要求在分析中使用多种分析工具,从而提高了工程精度,并可产生更具有革新性的设计;
(6)性能化设计体现了一种新的消防战略,即消防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而不是孤立地进行设计;
(7)性能化设计能够为保险部门提供可靠的建筑安全评估报告,有利于保险部门参与建筑的消防工作。
四、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从总体看,性能化设计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的技术支撑条件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社会各界对它的接受程度不一;另外,与“处方式”设计相比,性能化分析和设计过程需要在分析、计算和设计文件制作上花费更多的工程时间。增加了工程设计的人力投入,带来了较高的设计成本。综合起来看,目前使用性能化方法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性能判断标准不一致;对火灾中人员的行为假设的成分过多或预测性火灾模型中存在未得到很好证明或者没有广泛理解的局限性;火灾模型没有将不确定性因素考虑进去;设计过程常常要求专业人员在超出他们专业之外的领域工作。
五、性能化设计的未来展望
由于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的目的是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将火灾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保证总体消防安全目标的实现,其设计方法具有灵活性和科学性,比传统“处方式”消防设计具有更多的优点。因此,目前这种设计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筑消防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潮流。随着消防安全工程的快速发展,消防安全工程学已随着其潜力、复杂性以及应用性而在基础理论、方法学和实用工具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性能化设计方法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2001
2肖学锋.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
3霍然,袁宏永.《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与设计》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
【关键词】建筑消防 监督 法制化 社会化 对策
前言:我国消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重点将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作为首要工作,而建筑工程消防是整个消防工作的初始,是整个社会进行工程了解的主要途径,在整个消防管理中作用重大,也是有效避免建筑物自身消防隐患和不足的主要屏障,能够对整个社会全面预防和抵制火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工作的水平,要与时俱进,实现法制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对于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工作,要突破消防部门的限制,依靠全社会的努力,全面规范,避免操作的随意性,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力求工作效果的法制性和科学性。
1.提倡实行建筑工程法人负责的制度
为了防止施工企业盲目进行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达标的工程,抑或是在建筑消防方面设计标准和要求不达标,忽略消防技术标准、私自进行更改的现象的发生,要遵循相关法律和法规,对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实行工程法人负责制度,在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消防工作的安全性,增强质量保证。
2.将消防设计项目责任制和工程中负责制进行有机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监督逐渐转变为依法进行监督的类型。对于工程项目而言,主要是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经理制度,设计者需要对整个工程的消防设计承担责任。相关的消防设计人员要具备进行消防设计的资质,经过系统考核,只有通过评审,获取资质文凭,才能从事消防设计工作。也就是说,任何消防设计方案,都需要出资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完成,否则,消防部门不应给予批准。在当前的消防设计工作,设置了相关的资质开始,但是受到专业的限制,主要针对设备而言,对专业的建筑设计缺乏相关规定。不利于建筑行业专业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在根本上无法保证建筑消防的品质。维系,要将建筑设计人员消防资质考试提升到一定的地位,进行相关评审,保证制度上的审计。
3.注重专家设计组织的减建立
针对一些大型的建筑,尤其是消防法规存在疏漏的工程,要成立专业人士、专家及消防技术权威组成的审查组,对工程进行消防审核,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消防设计的有序开展,协助建审工作,尤其做好对重点项目的消防安全的保障。
4.发挥监理机构对消防设施施工安装品质的控制
在当前的消防设施安装工程中,存在监理机构对品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工作缺乏全面性,也存在监督不作为的现象。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尤其是针对一些隐蔽性的工程,一定要强化监理企业的监督、指导和控制的作用,将对工程的管控纳入监理工作中,全面进行施工的过程控制,及时反馈相应的消防审核意见书。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对效果安装品质的有效管控,执行相应的消防标准,使其得到有效贯彻,防止消防安全硬件建设出现任何隐患,保证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安装的根本质量【1】。
5.成立专业的消防咨询机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消防安全备受关注。为了在根本上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强化消防的社会化功能,要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咨询机构,强化咨询服务的价值。这样,使得整个消防工作的透明度得以增强,社会地位得以提升,消防制度、法规和安全知识得到全面推广,有利于建筑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全面提高。
6.对相关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健全和完善
当前,建审人员进行审核的标准是行业内的各种技术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只是关注建筑物自身功能的多样性和作用,形成不同的要求,是处理模式的一种,是静态的一种标准,彰显死板和机械系,但是,对建筑消防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如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管理水准、安全设施的设置等,缺乏相应的技术设计和标准,但是这些问题却突出体现在所有建筑中,对消防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在建审工作的时候,要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各项指标,实现合理化和科学化。
7.对消防环境进行不断优化
对于消防法规而言,要强化透明程度,对消防法规进行全面宣传,发挥网站和媒体的作用,形成完善的监督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与此同时,要避免行政干预,对消防执法环境进行积极改善,需要管理者具有长远目光,要以身作则,还要促使各个部门进行严格执法,防的法操作。积极发挥消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作用,保证操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8.不断提升消防社会化科技水平
在任何管理行为中,创新至关重要,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创新作用日益明显。因此,消防管理也要进行全面创新,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只有将消防管理推向社会化,才能真正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安全提供保障。消防管理是社会系统的重要构成,与整个环境发生着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同时,社会环境处于一直的变化中,消防管理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与时俱进,因此,要重视消防关键性环节,强化技术支持,推进积极合作,提高消防现代化水平。
8.1提高防火设计规范体系的性能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性能规范系统;其次,引进先进的国际标准,实现消防技术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再次,明确体系中的层次和类别,分清关系,彰显结构化,避免矛盾产生,以求最小投入获取最好效果;第四,在体系中,要促进技术的进步性和市场的规范化,提升工程品质,强化消防安全;第五,形成标准的技术法规体系,形成国家统一模式,强化标准的作用【2】。
8.2重视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的建设
首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为了切实做好安全评估制度,也为了防止出现因为某一因素的缺失而出现的技术新难题,需要对评估制度进行全面、综合地管理,明确原则和相关的流程;其次,对技术责任进行明确。对于安全评估而言,其基础为基数标准,要对整个设计和检查中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价和审核,目的是为方案的形成提供足够的信息依据。为此,对于评估工作,要对技术责任进行全面评估,对技术规范进行突破,对于缺乏明确的,要遵循相应的规律,形成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再次,全面提升评估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人员素质与评估的效果密不可分,为此,要形成评估制度的时候,要对人员资质进行审核,实现整个评估队伍的水平的提升,增强评估质量。
8.3对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进行完善
首先,要提高公民的消防观念。重视对广大学生等进行的消防教育和培训工作,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消防安全文化。
结束语:综上,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消防管理彰显社会化和法制化,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至关重要。对于消防管理的社会化有助于优化社会环境,降低火灾影响。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要对消防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形成良好的消防管理环境,促进制度建设,为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消防管理模式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消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筑工程的防火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经验式、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因此急需发展一种新型的防火设计方法。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近年来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防火设计方法,它能够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性能用途以及内部可燃物情况等情况,对建筑物的火灾危害性和危险性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最合理的防火设计方案和措施,从而科学有效的保护建筑工程的安全。本文将主要对性能化防火的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并讨论相关的消防措施。
1 建筑工程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1.1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涉及到建筑工程消防领域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目标的确定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目标的确定就是依据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公众的安全社会期望,确定建筑工程及其内部设施的防火等级及防火目标。
(2)、确定防火指标和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建筑工程及其内部设施、人员的特征、可燃情况,并参考火灾科学、材料科学、消防安全学等理论,确定消防安全目标的防火指标和参考依据。比如消防安全通道、防火材料、自动报警系统的具体防火要求。
(3)、构建建筑工程的火灾场景
构建火灾场景就是根据相关的火灾数据,假定建筑工程发生如何发生火灾及发生火灾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的火灾来源、火灾危害大小、火灾蔓延情况等。构建建筑工程的火灾场景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关键一步,需要可靠的火灾数据支持。
(4)、计算及分析方法的确定
建筑工程火灾的计算及分析方法不仅包括火灾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还包括火灾分析的模拟模型。根据建筑工程的相关火灾数据设定火灾场景之后,需要利用火灾工程学等理论,选择合适的火灾模拟模型和计算分析方法,然后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火灾的发生可能、蔓延情况及防火设施的防火效果等。
(5)、设计建筑工程防火方案
建筑工程防火方案的设计一般是根据以往经验或相关规范、指南确定的,比如火灾安全工程指南。参考以往的防火技术手段和经验,选择适合建筑工程的防火技术措施,比如防火卷帘、水幕、自动喷水系统等,以满足建筑工程及各分区的防火要求。
(6)、防火方案的安全性评价
防火方案的安全性评价就是综合利用等式分析、试验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并借助相关模拟计算分析结果,对建筑工程的若干防火方案进行火灾发生、演变情况、防排烟系统、人员疏散情况、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扑救方式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验证防火方案是否安全、有效,对于不能满足建筑工程整体安全的方案需要修改,甚至重新设计。
(7)、防火方案的优选与缺点
综合建筑工程各个防火方案的防火效果及经济指标等依据,对预先准备的各种设计方案进行优选或修改,以确定最优的防火方案,最后编写设计方案报告。
1.2 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主要设计要点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性能化设计与处方式设计的结合运用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设计方法,对于建筑结构、功能复杂的大、高型甚至超大、高型建筑应用极为方便,但是对于一些简单型建筑则显得较为复杂,这时可以使用处方式设计方法。虽然处方式设计方法较为落后,但也有其特有的优点,不能被完全淘汰和弃用,因此现阶段在进行建筑工程的防火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形式特点,注意性能化与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的结合运用,已达到使用简单方法,达到设计目的的效果。
(2)、性能化设计的消防安全评估的处理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是针对防火标准不系统、不完善的情况提出来的,但是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不仅要参考试验、模拟计算结构,还要参考现行的规范、标准等指标,因此建筑工程的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安全性评估不能与现行规范、标准脱离,而是要以现行规范、标准为基础,并相互适应。
(3)、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推广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对于高大型建筑工程应用极为有效和方便,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广,但是不能盲目应用和推广,避免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乱用和滥用,而是要依据建筑工程的结构、功能特点,选择性应用。
1.3 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1)、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优点
建筑工程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防火设计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建筑工程火灾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保证建筑工程及人员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目标性。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安全目标是根据建筑工程的特有条件,由消防主管部门、业主共同协商确定的,因此目标明确。
综合性。性能化防火设计能够综合设计和评价各防火子系统,它评价的是建筑工程的整体防火性能,因此综合性好。
合理性。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是严格根据建筑工程的独特条件进行防火方案设计和优选的,因此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得到的防火方案更为合理。
(2)、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缺点
性能化防火设计由于起步不久,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局限性。性能化防火设计并不适用于一切形式的建筑工程,而且一旦设计实施之后就不能随意做出更改。
难度性。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需要综合利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火灾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案的设计与评估过程复杂,与处方式设计方法相比难度较大。
耗时性。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修改与评估,因此耗时长。
2 建筑工程的性能化消防措施探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在建筑工程的防火方案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现阶段需要讨论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主要消防措施,以保证防火方案的安全可靠。
(1)、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性研究,完善建筑材料的性能参数和消防数据,为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2)、做好建筑工程的火灾、人员逃生以及构件变化规律,从而为建筑工程火灾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3)、加强建筑工程设计及管理人员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意识,让他们熟悉、了解并能熟练的将性能化设计方法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4)、制定并出台性能化防火设计规划或指南,为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提供法律支持和技术指南。
3 结束语
性能化防火设计对于科学合理的保证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降低消防成本意义重大。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可靠数据的积累,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将逐步取代处方式设计方法,成为建筑工程防火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方正,程彩霞,卢兆明.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发展及其实施建议. 自然灾害学报,2003,12(1):63-68
关键词:性能化 防火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U664.8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1.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介绍
性能化设计是以某些安全目标作为设计的目标,以综合安全性能的分析和评估为基础的一种工程性的方法。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科学基础上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是按照建筑的结构以及用途和可燃物等情况,对其火灾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进而得到最合理的防火设计方案,给建筑物最优的防火保护。
1.1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设定原则
建筑工程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科学的基础上,对火灾现场进行火灾风险的定性分析,使用国家权威机构完全认可的判定标准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评估,使得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建筑设计新方法。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以火灾的危险性以及经济的适用性为基础,根据火灾发生的条件、规律、危害特性以及建筑特征、使用人员状况来确定建筑防火设计。
1.2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防火的控制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主动的防御体系,二是要建立被动的防御体系。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包括以下的内容:
1.2.1 通过增强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以及抗燃烧性能,来降低建筑工程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对易燃的建筑材料要经过相应的的防火技术处理,使其达到难燃或非燃的效果,或通过限制其使用的范围和数量等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材料抗御和阻止燃烧的能力,来减少建筑物本身的火灾负荷。
1.2.2 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来划分防火分区,将火灾可以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减少其产生的损失。划分防火分区应改变单一的,以建筑面积和楼层划分防火分区的传统做法,而是综合考虑划分范围内的保护物资的价值以及防火分隔设施与经济投入的比例关系。除此之外,火灾的规律和特征等其他因素也要进行考虑。
1.2.3 要做到消防安全的疏散出口和通道以及紧急避难与逃生设施的最优化设置,必须保证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1.2.4 设置完善可靠的供电设备和灭火的设施,使灭火物资得到充足供应。确保灭火的物资及设施能够完全满足扑救火灾的全部需要,进而可以尽快地扑灭火灾。
1.2.5 科学合理设置防排烟设施,有效控制烟气蔓延及其危害。烟气是当火灾现场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主要物质,有效控制烟气有利于有效的制止火灾的蔓延和扩大,也有利于安全疏散火场的被困人员,使得救援人员可以有效实施灭火工作。
1.3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步骤
一个完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3.1 确定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工程范围与内容。
1.3.2 确定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目标。
1.3.3 将定性的消防安全目标转化为定量的性能化判据。
1.3.4 确定火灾场景。
1.3.5 建立设计火灾“热释放速率―时间”变化曲线。
1.3.6 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评估。
1.3.7 编制报告和说明。
2.某大型商场性能化防火设计
2.1 建筑工程概况
本文以裙楼商场为研究对象。某大型的建筑综合体,使用功能多样,具有办公、商场、娱乐、餐饮、健身等功能,属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该商场位于建筑裙房一至四层和地下一、二层,地上一层及地下各层层高为 6m,地上二至四层高为4. 5m,商场建筑面积约7. 4 万 m2,单层面积12500 m2,每层划分四个防火分区,结合地形特点,建筑在首层、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均可直通室外,商场的店铺种类繁多且大小、分布不均匀,给防火设计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就最不利部位
进行研究,该防火分区面积为 3900 m2,人员数量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设计。
2.2 重要参数的确定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是火灾发展到致使环境条件达到人体耐受极限的时间。必须安全疏散时间是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所用的时间,包括探测时间、准备时间和疏散移动时间。
人员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是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大于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则可实现人员的疏散安全。
2. 2.1 人员安全疏散判据
人员安全疏散的判定标准应同时满足的条件是:(1)2m 以上空间内的烟气平均温度不大于 180℃;(2)2m 以下空间内的烟气温度不超过 60℃ 且可视度不小于 10m。(3)在烟气的吸入高度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 1% (体积百分比),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 2500ppm。
2. 2.2 人员密度的确定
对于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人员密度是一个重要参数。本文按照《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 ―2011)的要求进行设置。地下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可按照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使用面积之和乘以人员密度指标(人/)来计算,其人员密度指标应按下列规定确定:第一、二层,每层换算系数为 0. 85;第三层,换算系数为 0. 77;
第四层及以上各层,每层换算系数为 0. 60。
2. 2.3 计算面积的确定
对于计算面积的确定,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5. 3. 17 款的规定,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 50% -70%。本文折算值取 50%。
2.3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案
2.3.1 建筑消防设计难题及相应对策
本消防设计难题为消防疏散设计方面。因该商场每层建筑面积较大,受其地形条件、使用功能、平面布置及首层疏散要求等限制,其疏散楼梯、出口疏散宽度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就该商场一层防火分区 1 而言,设计疏散宽度为 15m,而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其疏散宽度不应小于 3900 ×0. 5 × 0. 85 ÷ 100 = 16. 58m,不能满足要求。
为加强该建筑主体消防安全,设计单位提出了下列强于现行规范的消防安全措施,并提请开展性能化防火设计分析评估。
(1)建筑裙房商业部分与塔楼办公部分采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2. 00h 的不燃烧体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 00h、高度不小于 1. 20m 的不燃烧体裙墙进行分隔。(2)建筑立面设置长度不小于周边长度 1/3 的消防扑救面,以便于火灾施救。(3)严格限制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性能,建筑顶棚、墙面采用 A 级不燃材料、其他各部位必须采用不低于 B1 级材料进行装修,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后,也不得降低。(4)安全出口前端设置人员疏散集散区,集散区面积不小于 25m2,且在其范围内不准设置影响人员疏散的设施。(5)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机械排烟系统,防烟楼梯、前室分别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6)本建筑内采用的电气线路采用矿物绝缘电缆。(7)提高消防应急照明照度和应急时间,疏散集散区、楼梯间、防烟前室、安全疏散通道、封闭防火隔离区、主通道等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10. 0lx,商业营业厅通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5. 0lx;应急照明时间不得低于 90min。
2.3.2 性能化设计内容
本次性能评估的主要目标是:在本建筑其它消防安全措施均正常工作,测试当商场一层防火分区 1内发生火灾时,能否保障各层的所有人员顺利疏散出去。本文中就商场一层防火分区 1 进行研究,各个防火分区之间发生火灾时用防火卷帘分隔,假设起火后,各层的电梯停止工作,防火卷帘放下。防火分区 1 共有11 个防烟分区,11 个排烟口,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按防烟分区面积乘以排烟量120m3(h / m2)来计算的,一个补风口,补风量为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补风量60m3(h / m2)来计算,有七个补风口。
本文假设商场内温度为 20℃,压力为一个大气压,不考虑风速的影响。同时假设每个分区内商店的门均是打开的,防火卷帘在自动报警器探测到火灾发生以后放下,且起到很好的分隔作用。
2.3.3 火源设计
通过实测的火灾荷载情况得出,一楼的火灾荷载和人流量最大,危险性最大。结合起火的可能性,本文中确定两个起火点,分别位于 1 号店铺和 2 号店铺。该商场采用的喷头是快速反应喷头,动作温度是 68℃,动作时间是 132s,根据现场统计的火灾荷载,确定了火源热释放速率分别为 1. 05MW 和1. 49MW。当水喷淋系统工作时,可以认为火灾热释放速率不再增大,或者火源被扑灭。按保守估计,本研究的火源设计热释放率按 5MW 来进行设计。
2.3.4 火灾场景设计
防火分区 1 共分为 11 个防烟分区。该区域共设置两个火灾场景,火灾场景的设置如表 1 和图2所示。
2.4 火灾评估分析
2.4. 1 烟气运动分析
通过相关软件来模拟商场的 2 个火灾场景中的温度以及能见度的情况,得到火灾到达危险状态所需的时间。
2.4. 2 人员疏散分析
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大致可简化为报警时间、响应时间和疏散运动时间三个阶段。探测报警时间是根据建筑内所采用的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的类型及其布置、火灾的发展速度及其规模、着火空间的高度等条件来确定。
2.4. 3 结果分析
通过对评估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了在商场的各消防设施完好并正常工作状态下,商场一层防火分区 1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宽度设计为 15m 能够保证商场人员的安全疏散。
3.结束语
上述分析发现,该商场在采取一系列强于规范的消防安全措施后,通过火灾荷载调查、性能化防火设计和火灾场景评估分析,在消防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疏散宽度可以在规范要求下做适当放宽,既保证了建筑消防安全,也保证其功能布置的适用性、节省建筑防火成本。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假设条件基础上的理论模拟论证,当假设条件发生变化时,相应结论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对于采取性能化设计评估的建筑,应当加强其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假设条件的连贯性,提升消防设施完好性,以保证建筑消防安全。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风险评估;处方式设计;消防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正在朝智能化、结构化、功能多样化和形态美学化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是按照“处方式”规范来进行的,这种“处方式”规范规定了详细的设计参数和指标,因而具有设计的局限性,使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单调而呆板。因此,传统的“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建筑的飞速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设计”新概念,并开始对传统的“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设计法规体系进行改革,提出了制定“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规范”的新思路。性能化设计规范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也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性能化设计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性能化设计是国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的应用目的就是建立“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规范和标准。性能化防火设计是根据建筑物及其消防设施必须达到的预期的性能目标,根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运用工程分析的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最优化设计方案。性能化防火设计利用当今世界的工程技术及数学模型评估决定每一个设计元素。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实现建筑工程既满足消防安全需要,又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对防火设计“处方式”规范的变革和完善。性能化规范,不明确规定某项要求的解决方案,只确定建筑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或功能目标,规定一系列性能目标和可以量化的性能准则及设计准则,且一般附带一个指导性的技术文件。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是消防设计的一种工程方法,其基础是:
(1)具有(或制定)明确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不是随意制定的,总体目标一般是要建筑物满足保护生命、财产,保护使用功能,保护环境不受火灾的有害影响。功能目标一般为如何达到总体目标提供更多的具体要求。如要防止起火房间发生轰燃,为满足这一指标,设计师根据该房间可燃物的燃烧性能和火灾荷载等情况,建立一个设计目标,将房间起火后上层烟气温度限制在500℃,该温度以下不大可能发生轰燃。
(2)火灾场景的确定和概率性评估,提出设计方案。火灾场景的建立包括概率因素和确定性因素,即某种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真的发生,火灾如何发展和蔓延。建立了火灾场景后,就是建立设计火灾曲线,提出设计方案。
(3)根据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评估。设计方案应该有多个,按规范的要求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佳方案。评估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消防安全措施都要依据设计火灾曲线和功能目标来进行评估。性能化防火设计过程具有严格的基本步骤要遵循:即确定设计范围、确定设计目标、制定设计方针、研究性能评估标准、确定火灾假想、制定初步设计方案、评估初步设计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提交设计文件等九个方面的步骤开展性能化设计,确保性能化设计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性能化设计必须对设计中的关键要素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如火灾按照火灾发展和时间的关系可以分成3 种情况:①稳定发展的火灾。②与时间函数成平方发展的火灾。③快速发展的火灾。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分不同情况进行假想计算,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和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性能化防火设计要求设计师需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并要有不同建筑物的火灾数据以及大量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数据、专门的设计和评估工具等作为支撑。为了作出科学合理的性能化设计,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必要时还要做火灾模拟实验,得到更真实和可靠的数据为设计服务。传统的“处方式”建筑防火规范是对某一时间以前的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建筑防火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运用“处方式”设计规范就是要满足条款式标准规定的要求。由于建筑物具体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复杂建筑越来越多,按照“处方式”规范作出的设计方案可能并不合理,采用性能化设计后可以对设计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得到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是消防工程行业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高科技,它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性能化设计是今后消防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性能化设计所需的工作量较大、费用较高,对设计和审核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应较高,对于常见的普通建筑和场所,使用“处方式”规范进行设计可能会更加简单、安全、经济。性能化防火设计和“处方式”防火设计两者互有优点,相互补充,并将。
2.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
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是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一方法及相关概念体系的逐步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类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BFSEM:The Building Fire SafetyEvaluation Method)、火灾致损评估方法(FIVE:fire-induced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RAM:Risk Assessment Modeling)、日本的建筑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等。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FCRC)子项目正在进一步开发一个风险评价模型,以量化各类用途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该模型叫做CESARE-RISK,CESARE-RISK 是一个量化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的风险评价模型,它利用事故树设定多种火灾场景,其考虑了火灾及对火灾的反应的概率特性,采用确定性模型预测建筑内火灾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其某些组成部分如下:事件树与预测值模型(expected value model)、火灾发展与烟气蔓延模型、人员行为模型、消防队模型和工作人员模型、分隔失效模型、经济模型。FIRECAMTM(Fire Risk Evaluation and CostAssessment Model)是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开发的火灾风险及损失的计算评估模型,它利用分析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来评估火灾对建筑物内居民造成的预期风险。同时,该模型还评估消防费用(基建及维修)和预期火灾损失。通过与性能规范中的性能要求进行比较或者与“处方式”的规范规定的设计中隐含的性能要求进行比较,评价一个设计方案是否满足性能要求或者是否在生命风险要求方面等同于参照方案。
FIRECAMTM依靠两个主要参数来评估火灾安全设计的火灾安全性能,即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ERL)和预期火灾损失(FCE)。ERL 和FCE 这两个数值是由火灾增长、火灾蔓延、烟气流动、居民反应和消防部门的反应的动态变化(以时间为函数计算得来的)。而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是由FIRECAMTM运用统计数据来预测的,FIRECAMTM 还运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火灾随时间的变化。一种火灾场景对生命造成的危险可根据其发展的速度和居民撤离的速度计算。这种场景给生命造成的风险可由该火灾场景对生命造成的危险乘以该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得出。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总值却为建筑物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的总和。同样,预期火灾损失就是消防费用(基建和维修)的总和与可能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的总和相加而得。FIRECAMTM模型主要由火灾增长模型、烟气流动和居民逃生模型组成。FIRECAMTM 对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及火灾后修复建筑物的费用采用的是保守的评估模型,所以对财产损失的评估结果要比实际偏高。
3.国外开展“性能化”研究的情况
英国在1985年了第一部性能化的规范,之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安全设计方法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瑞典等国也先后对其传统的“处方式”规范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性能化的新规范。美国、加拿大等国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制订各自的性能化规范。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澳大利亚于1996 年颁布了国家性能化规范《澳大利亚建筑规范―1996》,自1997 年陆续被各州政府采用,至今已在全国应用。新西兰1992 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美国已完成性能目标和基本完成性能级别分级的确定,并于2001 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日本和瑞典对其传统的处方式规范进行了性能化修订。目前还有多个国家(法国、荷兰、挪威、波兰等)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IB)和欧盟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防火所要求的工程工具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推进性能化设计和性能化规范的国际化专门设立了TC/92/SC4――“火灾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目前已制订出8个相关的标准草案,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颁布正式的国际标准。西方国家将制订和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作为消除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消除贸易上的技术壁垒的协定第二条“技术规则与标准”也作了明确规定。在2000年5月于德国柏林召开的TC/92“火灾安全”技术委员会会议上,该会主席就指出:设立TC/92/SC4“火灾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就是要制定出这方面的国际标准,用于最终取代各国自己的防火设计规范和标准,为消除这一领域里的技术壁垒铺平道路。应该说,建立以建筑消防安全为目的的性能化规范和法规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
4.性能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及进展
4. 1 “处方式”规范和设计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1)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大型复杂建筑越来越多,按照“处方式”规范的设计方案可能不合理或者迫使设计人员在建筑的美观、适用、造价上作出让步。
(2)“处方式”规范修订时间过长,不能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如壳体结构建筑,规范中根本没有提到。
(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别较大,用一本“处方式”规范很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4)规范的制订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较大,在这种环境下制订的“处方式”规范不可能合理。如一个歌舞厅,即使有报警、喷淋系统,配备了灭火器、应急照明等设施,其它方面也符合2001 年5月以前规范的要求, 但若有一个厅、面积超过了200, 在2001 年5 月以后就不符合规范要求了。这种以面积为惟一标准来划分火灾危险性大小,超出200就要全盘否定的思想和规定是不合理的。
4. 2 发展性能化设计的必要性
(1)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将在今后大兴土木。回顾2000 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就是抓住了机遇,大力开展性能化研究,并在场馆建设中采用了性能化设计而达到了相当高的防火设计水平。如果能抓住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机遇,必将促进我国性能化设计的发展。
(2)我国加入WTO,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建筑事务所将大量涌入,它们在性能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将使国内设计单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只有尽快开展性能化的研究和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应对今后的国际挑战。
4. 3 开展性能化设计研究和应用前景
目前性能化设计在我国得到了多方重视,并已经开始了研究和试点工作。早在1996 年有关单位和人员就认识到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大空间建筑、高层民用建筑、高火灾危险工业建筑和储罐区、建筑内的烟气控制、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和评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公安部消防局已在国家科技部立项,将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研究列入“十五”攻关课题,组织部分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展性能化消防设计及其计算机评估模型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全面掌握和分析比较国外性能化规范和评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以及相配套的设计指南、计算机评估模型。公安部消防局正在推动上海、北京等城市开展性能化消防设计和评估的试点工作,通过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国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及其规范的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天津消防科研所、四川消防科研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国家重点火灾实验室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并已有了评估成功的范例。今后我国性能化消防设计的研究与运用,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5.结束语
随着建筑的不断复杂化,以及消防技术的不断多样化,采用性能化设计越来越迫切。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性能化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设计技术标准体系,需要社会各方面长期共同努力,我国消防界同仁必须共同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田建军,男,汉族,1972年11月17日出生,河南省禹州市人,2009年7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现任职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处主任。
参考文献:
[1]杨玲,张靖岩,肖泽南编著.建筑消防安全与性能化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关键词]性能化;防火设计;
中图分类号:S7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62-01
1.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应用,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一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简称为性能化防火设计或性能化设计(Perfomance-based Design)。
(1)处方式的防火设计(Prescriptive Design)
详细地规定了防火设计必须满足的各项设计指标或参数,设计人员只需要按照规范条文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不用考虑所设计的建筑物具体达到什么样的安全水平,有些像医生看病开处方一样,这种设计方法被称为“处方式”的设计方法,也有的人称之为“规格式的”、“规范化的”或“指令性的”设计方法。
优点:处方式的防火设计规范,是长期以来人们与火灾斗争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防火灭火经验的体现,同时也综合考虑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国外的相关经验,这种规范清楚明了、简单易行,对设计和验收评估人员的要求不高,能够满足大多数规模或功能等要求较简单建筑的设计与监督需要。因此,处方式的防火设计规范,在规范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种复杂的、多功能的大型建筑迅速增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的建筑Y构形式不断涌现,都对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
①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
②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现;
③结构形式的个性化;
④中庭类建筑的出现。
(2)性能化防火设计
“性能化设计”源于英文词汇“performance-based design",它是以某些安全目标为设计目标,基于综合安全性能分析和评估的一种工程方法。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是建立在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基础之上的。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是建立在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性能化防火设计与处方式的防火设计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①基于目标的设计
在性能化防火设计中,安全目标却是设计人员必须关心的内容之一。安全目标是防火设计应该达到的最终目标或安全水平,除非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应该同消防主管部门、建筑业主、建筑使用方共同协商确定。安全目标确定后,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各种不同空间条件、功能要求、及其他相关条件,自由选择达到防火安全目标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建筑物的总体防火设计方案。
②综合的设计
在性能化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各个防火子系统在整个设计方案中的作用,而不是将各个子系统单纯地叠加。
其次,只考虑建筑物的设计是不够的,而必须同时考虑在施工阶段应该体现设计中所要求的性能,防止在维护管理时功能下降,并要正确合理地使用。
③合理的设计
保证建筑物需要满足的防火安全水平的前提下,更合理的配置各个防火子系统,既安全又经济。
2.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目标设定原则
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理论和相关应用技术基础上,实现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目标,对火灾现场进行定性分析和火灾风险分析,利用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工程工具、方法和性能判定标准,对设计方案进行量化优选评估的建筑设计新方法,性能化防火设计就是以火灾危险性和经济适用性为手段,根据建筑火灾发生发展的条件、特点、规律、危害特性以及建筑特征、使用人员状况来确定建筑防火设计。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装饰使我国消防安全水平更加科学合理。
建筑防火的控制目标总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主动的火灾防御体系,二是建立被动的火灾防御体系。
被动的火灾防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增强建筑材料的抗燃烧性能,实现降低建筑工程火灾危险性的目标。
(2)通过防火间距及最优化地设置防火分隔设施来划分防火分区,将火灾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3)最优化地设置消防安全疏散出口、通道及紧急避难与逃生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4)设置最优化的消防车通道、消防电梯,保证灭火救援车辆、设施及灭火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现场抢救生命财产和扑救火灾。
5)设置完善可靠的火灾供电和灭火设施,充足供应灭火物资。保障灭火物资及设施能够最优化地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实现尽快地扑灭火灾的目标。
(6)设置科学合理的防排烟设施,实现对烟气蔓延及危害实施有效控制。
在建筑防火体系中,除了被动的防御体系外,还有两个方面的主动防御体系。
(1)最优化地设置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实现随时监控火情和及时报警的目标,使火情时刻处于被监控之中。
(2)优化设置经济适用的火灾自动灭火系统,保证火灾在初起阶段就能够通过自动灭火系统实现有效灭火。
3.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框架和支撑体系
实现性能设计首先必须要有三个必要的支撑要素:
(1)性能规范
规范的作用是制定防火安全的系统目标。其条文非常简洁,性能规范的制定必须有配套科研项目的配合,需要来自科研、工程及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进行。
(2)技术指南
与性能规范相配套的技术指南提供了一些较成熟的设计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并对建筑物内消防系统整体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还给出为实现规范中的性能目标所应达到的性能参数的取值范围。
美国消防工程师协会出台的设计指南明确表明了它的三个基本功能:
①为消防工程师和消防审核部门提供指导,以帮助他们确定并验证某个建筑项目达到了消防安全目标;
②对性能化设计过程中应予考虑的参数M行明确说明;
③为消防工程师提供一种设计方法,使他们能够制定出既达到消防安全要求,又不受其他不必要的限制,同时又能被各有关方面所接受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案。
(3)评估模型
建立在科学实验、计算模型和概率分析基础上的评估模型可对设计方案在建筑火灾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测算和模拟,并判断其是否能实现既定的性能目标。
在火灾安全评估中有许多评估模型,其中有两种较复杂的评估模型被认为是评价性能设计的最重要的评估模型。
①区域模型
区域模型通常把房间分为两个控制体,即上部热烟气层与下部冷空气层。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有典型作用的区域模型是由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 )开发的计算多室火灾与烟气蔓延的CFAST模型。CFAST可以用来预测用户设定火源条件下建筑内的火灾环境。
②场模型
场模型也称作CFD (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s)模型,即计算流体动态模型。是用数学方法,通过求解代表物理定律的数学方程,来预测流体流动、热传输、质量传输、化学反应和相关现象的学科。
4.结语
性能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 。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 。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f Fire Accreditation International, 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区域 火灾风险 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国家指南确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评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在国家规划要求范围内,对当地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灭火力量进行相应的部署。该项目要求针对以下四类事故制定风险评估工具:住宅火灾;商场、工厂、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楼这样人员比较密集的建筑的火灾;道路交通事故一类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种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飞机坠落这样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个阶段是对使用上述评估工具的区域进行考查,估算其风险水平,与国家风险规划指南对比,并推荐应具备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n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刘义祥,韩冬.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安全与环境学报,第3期,2003年
8、李志宪,杨漫红,周心权.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技术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14、MichaelSWright,DwellingRiskAssessmentToolkit:1999.
我国政府在近年来火灾频发的状况下,不断的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健全,细化了各项安全技术的评估指标和要求,并设立专门的消防日来宣传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各单位的防火意识和火灾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我们的政府还打造出一支专业性能较强的消防队伍,并覆盖到了我国的各个地区,再加上对于先进的火灾预测及报警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防工作的效率。但是,这对于人口持续上涨的城市来说仍然是有待加强的。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大型商场和公共设施的建造与使用决定了该区域的人流量的密度,再加上这些建筑自身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消防性能,这对于消防工作的开展都是十分不利的。从目前火灾报道持续不断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和改善的空间。
二、城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建筑设计中,忽视了消防安全这一要点。按照建筑的类别和功能,我国关于消防安全设计的相关细节和要求都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往往都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部分是由于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限制的,部分则是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的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建筑在使用中的消防性能就可想而知了。
2、建筑消防材料和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不细致。在建筑的施工中,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单位的资质都没有进行核实,致使劣质的材料和廉价的消防设施进入到了施工现场,部分承包商并不具备相关的施工资质,这样的团队打造出的建筑消防系统的实用效果就可想而知了。3、验收工作不细致,消防设施管理不善。工程结束之后,相关部门没有依法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仅仅是走个过场就草草了事,即使当场指出一些问题也没有予以重视进行整改。建筑消防设施作为一个门面工程没有的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楼道物品堆积的下现象频频发生,相关的各种消防系统没有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出现了“瘫痪”的状态。
三、防患重于救灾———加强城市建筑消防安全的建议
1、严格消防安全工程建设
(1)严格设计审核,杜绝隐患源头从审核设计者的设计资格入手,严格审核建筑设计单位资质,加强对从事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单位的管理。严格实行消防专篇、消防独立审核消防设计制度。加强设计人员资质审核,严厉杜绝无资格人员设计或临时人员设计的现象出现,要强化设计人员责任制,形成关于消防安全设计的终身负责制。(2)严格施工监管,保证施工质量对施工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监管,实行施工人员资质证。这样消防监督部门在施工检查中,才能有的放矢检查施工人员的资质证明,严格落实责任制,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能。现代综合性建筑,建筑和装修投资较大,多种多样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层出不穷,可燃物质数量巨大,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消防监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消防安全隐患的产生。(3)严格工程验收,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消防安全工程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的规定进行验收。公安消防机构实施竣工验收抽查时,发现有违反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或者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应当在五日内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改正。经复查符合要求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出具书面复查意见,告知建设单位恢复使用。不仅要注重送验材料的验收,更要注重对实际工程的消防设施进行抽查,发现与设计不符、与工程标准不符的现象要严格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坚决不予验收。
2、加强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
要有效地防止火灾,必须增强全员消防安全意识。作为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部门,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消防知识有奖竞猜活动,使大家了解更多的消防知识,增强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而且教给大家一些简单的防范和自救、救人的技能。加强对已经验收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的消防监督检查,杜绝把消防安全设施当作摆设甚至占用、挪用或不用的现建立健全包括全部设施在内的消防设施检查、检测、维修保养岗位责任制,从而保证消防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火灾发生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消防验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消防验收工作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必经环节,是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节点,这项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的成败。
一、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形成了不同的价值体制、差异观念和价值取向,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利益主体的变化,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消防检测、生产单位都是市场主体,也是利益主体。再加上利益主体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造成建筑工程防火审核与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1、建设单位
有些建设单位从主观上就减少对消防设施的投入,或者直接使用不合格的劣质消防器材,从各个层面渠道上减少成本,或者有的单位摆摆样子,在消防部门检查时,消防器材是合格的,但拿到了验收合格证后,这些器材就不见了,或者重复使用应付检查、挪作他用。
2、设计单位
建筑工程由最初的设计开始,就存在着标准不严、意识不强的因素。还存在着设计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的防火技术规范,设计归设计,但怎么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的需要,设计单位不得不一次次更改设计方案,满足建设单位成本核算要求,有的甚至走了样,根本就不考虑建筑工程客观情况,一味的迁就,一味的改动,失去了原有的意图,埋下了消防隐患。有的为了利益所需,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联起手来,在设计图纸上设计得特别合理,在消防审核中根本就发现不出问题,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按图纸设计进行施工,还有的设计得很好很漂亮,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种种客观限制,又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形成缺陷的半拉子工程、样子工程,根本就不能通过消防验收。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办公室区域、商铺卖场等大空间设计,在通过消防技术验收后,为了增加使用面积,又进行了分隔、分切,形成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小隔断,这样就造成了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堵塞,形成后天性的火灾隐患。
3、施工单位
有些施工单位不按设计图纸和防火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作业,擅自将消防水管管径变小,将防火涂料变薄、使用不合格的消防器材等等,偷工减料、降低标准,造成建筑消防系统安装施工不良、先天不足。特别是科技的进步,有些高档建筑应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比如火灾报警产品、监控产品等。对新产品不了解,施工布线、安装知识、接线混乱、安装位置不准等问题,导致系统不能开通使用。
4、监理单位
监督、监理单位不能认真履职尽责,内部安全教育、落实项目总监上岗前考核、督促各项目监理部工作、深入施工现场等工作,落实不到位,各种安全监理程序不规范。一些监理单位虽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承接业务范围内所有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各项目监理部所采取的安全工作措施等安全监理行为进行考核,但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建设、监理单位相脱节,走形势、走过场现象十分严重。
二、加强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的有效措施
1、严把建设工程申报质量关,大力提高建设工程设计质量
设计单位正确地把握消防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合理地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消防安全隐患,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1)消防部门应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和研讨,互相学习消防技术规范,增进交流与理解。由于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种类繁多,对于一些消防技术标准,往往设计人员与消防部门审核人员存有不同理解,消防部门应将内部研讨、论证的结果及时向设计单位通报、沟通,或者采取召开联席会的方式,邀请设计单位人员共同研讨不明事项。通过学习交流,可以加大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消防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了消防设计责任意识,更有利于消防审核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利于保证建设项目的设计质量。
(2)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意识,确保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由于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市场竞争压力大,低价承揽业务,缺乏对本单位设计水平的正确评估,在加上无原则的迎合业主心理,往往会造成设计粗糙,容易遗留下先天的安全隐患。之所以设计单位会忽略安全项目的设计和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责任制未加以落实。要保证建设工程的消防项目质量,就应该先行落实设计单位在消防设计方面的责任制,在完成消防设计工作的同时,要及时跟踪消防建设,直至项目竣工完成消防验收工作为止。这种责任制的落实,可以保障建设项目从消防设计到实际工程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建设项目的消防质量。
(3)严格设计审查,从源头管控,排除“先天性”安全隐患。设计单位往往由于业主单位的要求,降低消防投资标准,往往采用“打球”的战术,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或者由于设计单位自身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设计人员较少等原因,降低了消防设计标准。消防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查力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消防设置场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保证图纸设计的科学度和完善度,坚决不允许不合格消防安全设计工程进行施工。
2、加大对消防工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管理,做好消防设施施工监理工作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承担着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对于消防工程施工,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必须做到:工程设计图纸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合格,不擅自施工;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同意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消防设计图纸存在差错的,及时向设计单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反馈意见;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及时申报验收,作好建设工程的消防验收工作,对于消防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未经消防验收合格,不得交工。
消防监督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范要求严格按图施工,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施工安装单位的资质和消防产品的质量,二是抓好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工程施工质量,定期不定期的对各施工环节和消防审核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尤其对隐蔽工程及某些施工安装标准和调试情况,实施重点监督,保证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满足设计的要求。
3、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管理工作,筑牢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工程消防验收工作是对消防项目建筑的把关,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每一个建筑项目进行检查,切实做好对消防设施的监督工作。消防验收前,消防机构应要求建设单位进行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切必须取得检测合格证明文件。在竣工验收时,消防监督部门要按照有关建筑自动消防设施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仔细的检验和评定,对任何存在问题,必须责令找出原因并彻底改正。如果一次验收通不过,一定要坚持原则,按规定要求进行整改,并重新组织验收,直到全部通过为止。同时,消防机构也要加强对验收工作人员的专业培养,提高验收消防验收工作人员自身消防法律意识以及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结束语
总之,随着防范火灾风险的社会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消防执法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公安消防机构的审核和验收工作方法更加灵活,社会单位和个人对消防执法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服务型行政的理念逐步建立,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将会更加密切,相信社会抗御火灾风险的能力必将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葛良玉.加强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3).
关键词:建筑 防火设计 问题
0引言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是指针对特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建筑构造、火灾荷载、环境条件等相关因素,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采取计算机模拟或数理推算的方法,提出具体防火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消防安全评估,实现消防安全与投资效益高度统一的设计方法。性能化设计方法作为当前建筑防火领域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有其优点,也有其弱点,在应用过程中应处理好相关的关系。
1住宅的消防设计
按层数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多层住宅为 9 层及 9 层以下的住宅;高层住宅指10 层及 10 层以上的住宅( 均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按组合方式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塔式住宅等。按平面结构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
1.1塔式住宅塔式住宅是指以疏散楼梯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布置住户,将多套住房组成一个单元式平面,且每套进户门至楼梯间门或前室门的距离不超过 10 m。其主要特点是疏散路线较为简捷。
1.2单元式住宅和“塔 + 塔”的住宅形式单元式住宅是最常用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每层安排 2-4户,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称为一个“居住单元”。一个单元独立建造的住宅,由于没有相邻单元,不可能通过屋顶使相邻单元之间连通,所以应当按塔式住宅的防火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塔 + 塔”( 即“手拉手”) 的住宅组成形式不可视为连续单元式住宅。但是 18 层及 18 层以下,当每层不超过8 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 m2,且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时,如果塔与塔之间通过屋顶连通,这样组成的“塔与塔”住宅形式,可以按照单元式住宅的防火设计要求设计。
1.3通廊式住宅和非住宅类居住建筑
通廊式住宅指的是由共用楼梯或楼梯与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且至少有一套住房的进户门至楼梯间门或前室门的距离超过 10 m( 高层) 或15 m( 多层) 的住宅。非住宅类居住建筑是指公寓、宿舍等。现在通廊式住宅形式已经很少了,而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形式越来越多。应当注意的是:通廊式住宅其设置楼梯间的数量不应少于 2 个,并且当建筑层数超过 2 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12 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可设置 1 个疏散楼梯,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与公共建筑的要求相同; 单身公寓、商务公寓、酒店公寓、公寓式住宅等严格来说已经超出居住建筑的范畴,应按公共建筑进行消防设计。一、普通建筑的防火问题普通建筑中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一些大空间建筑的防火设计。
2大空间建筑的火灾特性
由于建筑结构上的特殊性和使用方面的复杂性,大空间建筑的火灾预防与普通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易进行防火分隔;(2)普通火灾探测技术无法及时发现火灾;(3)常用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不能有效发挥作用;(4)人员的安全疏散相当困难。由于以上火灾特性,致使大空间建筑的防火与普通建筑防火相比存在更多难点,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开展研究。
2.1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
防止火势的迅速扩散,应对大空间进行合理的防火分区。把建筑物的火势控制在一定区域内,防止火势在水平或垂直方向蔓延是非常重要的。现行消防技术规范防火分区划分,主要分为水平划分和竖向划分两种方式。防火分隔有三种形式:防火墙、防火卷帘和防火水幕。如果采用防火墙作为防火分隔,影响商场的平面效果,也不便于经营;而如果使用水幕,喷水强度2L/sm,持续喷水时间按3h计算,则用水量太大。因此,商场大多采用的是防火卷帘的方式做为防火分隔。
2.2防火卷帘的设置
(1)大空间建筑在中庭部位设置防火卷帘。此处应在防火卷帘两侧设置手控按钮,且应采用具有安全疏散小门的防火卷帘门,卷帘的疏散小门应设置发光标识, 更有利于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2)大空间建筑在疏散通道上设置防火卷帘。地下大型商、市场,因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大量使用防火卷帘做防火分隔,部分防火卷帘设置在疏散通道上,疏散通道上宜设置常开防火门做防火分隔,在此位置设置常开防火门比设置防火卷帘更合理,火灾状态下安全疏散可靠性更强。(3)消防电梯前室设置防火卷帘。
3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弱点
3.1局限性
一方面,性能化设计与评估是针对特殊建筑工程,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筑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烟气控制、消防设施配置和建筑结构防护等,而不是适用任何建筑、解决所有问题。另一方面,经过性能化设计的建筑,一旦日后改变用途,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这就是性能化设计的局限性。
3.2复杂性
性能化设计需要有大量实验数据以及专门的设计与评估工具作支撑,设计程序相对于处方式设计来说要复杂的多。目前我国的基础试验数据比较零散,数量也不丰富,还没有开发出完整的大型工程应用程序,已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绝大部分尚未经过大量实际工程和火灾试验的验证,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都可能影响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计算的准确性。
3.3难度性
性能化设计与评估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涉及火灾科学、数理统计、火灾动力学、计算机技术、人在火灾中的行为与心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加之性能化设计的要求又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性能化设计与评估较处方式设计难度大的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要求设计人员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具备专门的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4耗时性
性能化设计与评估的复杂性、难度性,加之性能化设计确定的目标需要业主、设计人员与有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反复商研,因此,对同一建筑工程项目,性能化设计所需的时间较处方式设计要多。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的产品是业主、设计人员和行政主管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或是说是多方反复协商、妥协的产物。
4总结
住宅建筑防火设计中,应正确区分住宅类型,结合其使用性质、层数、总高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火技术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住宅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民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仝艳时,曲毅.建筑防火构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关键词: 重大;火灾隐患; 成因 ;整改措施
引 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大量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饰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特别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各类建筑物的大量竣工和投入使用,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新旧体制并存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应运而生,大大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而重大火灾隐患是防火工作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也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是防火工作整治的重中之重。查处和整改重大火灾隐患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不言而喻。
1.火灾隐患的概念及其含义
火灾隐患一般是指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有可能造成火灾危害的隐藏的祸患。但我认为这样定义更科学― 些:火灾隐患,是指潜在的有可能引起火灾事故的或能直接影响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的一切不安全因素。这一概念从内涵上揭示了火灾隐患懂得本质和特征,其含义包括以下三点:
1.1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如违反规定用火、用电、用气、明火作业等。
1.2一旦发生火灾,会增加对人身、财产的危害。如建筑物内部装修、装饰违反规定使用易燃材料等;建筑物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
1.3一旦导致火灾会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如缺少消防水源,消防车道堵塞,消火栓、水泵结合器、消防电梯等不能使用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等。
火灾隐患绝大部分是因为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造成的。所以,确定一个不安全因素是否是火灾隐患,不仅要在消防法律法规上有依据,而且还应在消防技术上有标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细致地检查,实事求是地分析确定,并注意区分一般工作问题和火灾隐患的界限。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的范围很广,一般是指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和包括火灾隐患在内的所有影响消防工作的问题,火灾隐患只是直接造成火灾和火灾危害的那部分问题。
2.重大火灾隐患存在的原因
2.1领导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重大火灾隐患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对消防监督部门发出的隐患整改通知书,能拖则拖,敷衍了事,导致养患成灾。我们在一次检查时,一个企业的领导竟然说防火安全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企业不用管,总认为单位多少年没有发生火灾,更不可能有什么火灾隐患,发生火灾的企业也只是少数。企业领导对防火工作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这是最大的隐患。
2.2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形成,一些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产权与使用权分离,在消防安全工作方面职责不清、责任不明、互相推诿,导致措施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空白。其次,近几年来,个体、私营、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及个人租赁经营的歌厅、舞厅、游戏厅、网吧等大量涌现,其中不少是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不具备起码的消防安全条件。有些冒险非法生产经营,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加大了火灾荷载。
2.3大型集贸市场、商场、购物广场在消防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消防基础设施差,缺少消防水源,随意乱搭乱建,占用消防通道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市场都是由一个小小的零售市场逐步扩容成为大市场,但是由于原来没有考虑市场再发展,在消防投入上、硬件设施上没有进行必要的规划,留下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屡经治理还是达不到防火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3.几点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的措施及对策
3.1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对整改火灾隐患重要性认识。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整改火灾隐患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整改火灾隐患是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践行“执法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定期分析研究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消防工作形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重点,以整改火灾隐患为目标,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措施和方案,明确分工,落实时限,责任到人,确保把隐患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3.2实行重大火灾隐患和整改工作由有关行政首长或法人代表负责的责任制度。整改重大火灾隐患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遵循企业单位内部“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指导思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由其行政首长或法人代表负责整改。其中危害特别大、投资特别大、涉及范围大、单位确实无力整改的,应专题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整改,特别是在资金来源方面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灵活采用合法的市场操作手段盘活和筹集资金,如转变服务功能、招商引资、股份拍卖、资产抵押贷款等方式。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重大火灾隐患,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的,人民政府要尽快作出明确的答复。并与公安消防机构签订整改工作责任书,明确规定整改期限,措施和责任。对于没有按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对拒不接受处罚的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必要时还可充分利用人大、政府和行政监察部门等在消除火灾隐患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火灾隐患整改职责,落实整改责任。
3.3严格建筑防火审核程序,消灭“先天患”。建筑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审核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法规进行设计、施工、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规范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坚决杜绝“条子”工程和“人情”工程。其次,对于审核过的建筑工程项目,要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和工程验收工作,定期对在建的大、中型工程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凡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不得通过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营业,对于强行投入使用的需要采取强硬的措施要求限期整改,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予以处罚,从建筑防火审核上杜绝“先天患”的存在。
关键字:城市火灾 风险 评估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38-02
1 火灾风险评估概述
一般,人们对于自己的前期工作经验或直观感觉非常依赖,会通过这些来对火灾风险作出评估与系统性的决策。伴随着计算机容量的增大及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逐渐演变为解决重大事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过去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火灾风险评估在分析决策、科学管理、系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站在系统分析的层面进行分析:风险具备系统性与动态性两大显著特征。火灾风险本质上并不是以单一的个体或事物存在的,其属于一个系统性的范畴。如果整个系统产生明显的改变,那么就会出现显著的改变。较为常见的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对火灾风险系统进行风险防御;风险估算-设定火灾发生频率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整个计量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具体计算;风险评估-对于规定标准作出详细的计算,确定特定的风险值或计算出风险发生后的实际权重。
2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重要作用及发展现状
站在消防的层面进行分析,在全人类安全思想观念显著性提高的今天,建筑设计性能出现突飞猛进的进步,在此,很多人对建筑工程安全评估重视起来。譬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这是一部与火灾安全工作者息息相关的法律,它跟“NFPA101A”的性质是相同的,都是与医疗场合、监禁场合、办公场所等息息相关的一系列内容,对此制定出明确的安全评估方式,在建筑工程安全性评估工作中得到了广泛性的运用。
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估体系方面的研究重点把握在对某一企业或某一建筑方面,譬如:将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与德菲尔专家调查法作为重要前提,针对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作出科学合理性的规划,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道化指数法针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最终的判定。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到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类似这种把某建筑作为评估目标的火灾风险评价是较为常见的,就像我国中国矿业大学周新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出现原因的基础上,建立起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进行消防安全的客观性评价。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是以火灾风险等级为基础,对消防救援力量作出系统性的分配与安排,针对城市消防体系作出合理化的改造,对于城市消防规划作出科学的指导。针对已经全部建成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一定要对各方面作出综合性的考虑,在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系统中,包含了所有城市建筑区域中有可能危及到人类生命安全的危险性要素、火灾发生概率、气候条件等,对于城市区域的消防部署、现有消防能力在奉献防御方面的能力做出系统性的评价。此外,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当中,注重建筑物区域内财政及其他方面因素作为消防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伴随着各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综合性能的进一步加强,整个城市区域内的学校、医院及护理场合开始逐渐地增多,为此,在对城市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科学调整。
3 运用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目的
3.1 用于保险目的
火灾风险评估在火灾保险方面的运用成效最为明显的尤数美国保险管理部对城市火灾的分级方法。到现在为止,美国对社区政府部门在火灾的预防性能与实际状况方面作出类别划分、现实状况的自行评估。ISO方法将城市区域的消防情况划分为十大级别,其中,1级最好,10级最差。
ISO是遵循统一的标准针对各个建筑物区域内的现有的灭火性能所作出的客观性评估,确定了城市区域公共消防等级,这一标准最初的时候来源于美国消防协会与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共同制定的国家性规范当中。在ISO中,将城市消防分级方法具体地展现在其“市政消防分级表(CFRS)”当中。市政消防分级表将整个建筑物的具体用途、结构、防火距离、公共消防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对相关数据做出统计分析,最终确定火险费用。ISO级别被保险公司在确定火灾费用的时候作为重要的参考,其纵使未展现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性能,但是经常会应用在各建筑区域内公共灭火性能的具体确定上。
1974年起,市政消防分级表便开始进行运用,其通常是对各城区区域的7大指标状况进行考察,其中详细包含了:消防部门、火灾报警、消防法律规章制度、建筑法律规章机制、气候条件等方面。1980年,针对市政消防分级表当中的公共消防分级法作出了明确的选择,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此标准仅仅包含了前三项内容。同时,1974表格当中涵盖了很多评估标准,这些只是是具体的规定,若某一区域的情况未能达到相关方面的基本准求,那么就属于差额分,规定降低的表格可运用弹性区域,并不能对相关火灾风险评估状况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对相关技术情况作出评估。所以,ISO分级表被看做是一种性能化的评估方式。
3.2 用于消防力量部署的目的
我们的消防组织、地方政府部门背负着保护人们消防安全的重大责任。在面临广大公众对火灾风险抵御能力寄予无限期望的情况下,需对消防机构人员、消防设施及各方面预算作出科学性的合理调整,对该区域内的火灾风险情况与对风险级别的准确定位。
具体而言,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促使广大民众与消防工作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保障,使得火灾风险预期标准、各消防安全设备、城市火灾应急救援能力等处于最佳的预备状态。
在美国地区,国家对于火灾风险、火灾救援能力是非常重视的。为此,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作出了很多的工作与研究。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创建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CFAI),其一共由150名专业人士构成,通过9年的努力,最终制定《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与标准化的社区消防安全体系。此外,美国NFPA分别制定了NFPA1710、NEPA172标准,对消防力量作出明确化的指导,针对职业消防团队与消防志愿者提供一定的消防救援帮助,在对NFPA进行的近期调查当中笔者了解到,NFPA170于美国的30 500个消防部门中的3 300~3 600个消防机构得以投入使用,同时将其广泛运用到加拿大等其他国家。
1995年,美国审计委员会“消防方针”的具体考察报告,其中对于此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指出并未综合性地兼顾到各类建筑设施的实际占用现状、城市区域人口统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但并没有把建筑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加入其中。为此,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小组、内政部消防机构对风险级别作出了明确性的划分,针对涵盖灭火范围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做出了综合性的战略部署,充分地做好火灾消防安全设计方案,望能够促使很多风险评估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针对使用的评估方法进行跟踪性的测试。最后,由Entec公司研发计算机软件,1999年4月份,“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由内政部正式出台。
参考文献
[1] 张一先.苏州古城区火灾危险性分级初探[J].消防科技与产品信息,2003(2):10-12.
[2] 李华军.城市火灾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J].火灾科学,1995(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