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

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规范施工管理,维护施工秩序,将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水利工程项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其运行过程中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现场大部分施工的项目管理人员其综合管理专业素养不高,缺乏对成本、进度以及质量等得控制管理能力。此外,高水平管理人才相对缺乏,水利工程项目部整体素质不高,项目缺少科学化管理决策,并且也缺乏相关技术支持,从而使得施工的随意性较大。

2前期勘测设计不规范、合理

相关数据表明,有些水利工程其施工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文本及项目计划书等资料经常会因工程前期工作经费缺乏致使其建设规划往往只能停留在现有资料分析上,而缺少对当地环境、经济与社会水资源配置等相关因素的分析,特别是缺少全面系统的考察,使得工程的前期工作不扎实,这些都将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评估及进度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施工质量。

3.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不规范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理工作不规范,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差、安全系数低等问题的后果十分严重。再加上许多质量监管、检测人员未经专业系统的培训,有些甚至没有资质、专业素质很低、监管水平较差,对待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道德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

4.施工过程不按程序进行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许多水利工程都出现施工赶进度以及抢工期与的严重现象,从而将直接到项目施工工序的进程与施工质量,但也没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出现“豆腐渣”工程等。更有甚者,有些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水平施工时只想着如何做才能省事、方便,却没有重视在缝面处设置键槽,从而使得施工缝面出现漏浆或渗漏水等现象。

5. 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大中型水利工程能够大范围地改变施工地域的地表、植被 、生物活动、地质水文等条件,会给施工地域人们生活、动物习性、气候、植物生长等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地表径流遭到阻断、噪音污染、施工人员生活及机械设备派出的废水等。

二、水利工程施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制度

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中的首要任务,水利工程质量监理控制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包括开工前的准备、作业活动前的施工准备和特殊施工前的准备 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在保证重量作为前提条件下进行招标,并在合同中规定出质量指标,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并加以经济手段的制约。同时要求施工方将实现预控落实到位,提高监理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监理作用,使质量控制落实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出现的质量问题。

2.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通常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包括图纸会审、材料检验、技术复核、技术交底、技术档案与工程验收等相关制度。这些制度要求每位工程技术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权限和职责,做好各自所分工的技术工作。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有效避免施工中差错的出现,而一旦发现问题也可及时纠正,并将其作以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中,有效减少差错。对工程施工过程所使用的水泥、沙子、钢材、石子等材料应进行抽查,在其符合设计后才允许使用,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工程参与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都能够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特点、技术与施工工艺要求。在施工中实施每项技术工作都应有专人来进行复核,避免偏差及人为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最后要做好工程的验收工作,每个工序验收合格后才开始下一道工序。

3. 加强人员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不同的人员具备不同的要求与规划。例如,对于项目经理,务必要求有一定的工程施工经验,并且还应拥有国家认可的项目经理证书;而对施工项目及监理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必须要求他们按规定持证上岗工作;对于各专业技术工,则应要求其具有本专业相关资质证书,同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并且操作技能熟练、专业知识丰富。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心将每日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及结果等做详尽的记录,将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与质量评定依据。同时,必须安排专门人员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一旦发现问题也可及时纠正并上报,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施工差错,并提供施工效率。

4. 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

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与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如采用较好施工路面、封闭式专用垃圾道、散灰罐等以防止大气污染;积极使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妥善安排作业时间以防止噪音污染;严格处理有毒弃物和生产与生活污水以防止水源污染;合理选择工程措施和实施时机如水库下闸时间,以解决水流控制和下游用水等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梁文灿.现行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J]科技信息.2010,(22)

第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管道工程;质量问题;对策

A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road drainage pipeline engineering quality analysis, find out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ffective,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Drainage pipeline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并且因为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排水管道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排水管道工程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使用功能的好坏,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城市防涝、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加强对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控制,对消除工程质量缺陷、确保排水管道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道路排水管道质量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管线偏移问题

管道选线带来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管道线路偏移,产生了积水或倒坡,路线偏移对整体管线的布设有一定影响,可能遇到设计管线不曾考虑的问题如特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长期积水将引起管道的锈蚀,缩短了工程使用期;倒坡的出现主要从水力学方面影响过流,使原定水头受到影响,使原管道的过流能力发生改变。管道选线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放线不精确没按照测量结果进行,或者施工过程中遇到无法避让的市政地面或地下构筑物而管线改道,造成施工走样。

(二)管道渗漏,闭水试验不合格

管道渗水不仅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严重时可对周围重要建筑物引起破坏。引发管道渗水的主要原因有基础不均匀沉降,使用了质量较差的管材、选用了形式不当的管道接口或其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会使影响段管道与基面的接触发生变化,引起了部分管道应力高度集中,发生拉裂或压裂,主要是拉裂,从而引起渗水;质量不佳的管道,若是出现管道振动不良受力等情况,结合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应力集中,更容易发生破坏;管道接口不合格或是密封工作不到位,会在接口这个密封薄弱部位出现漏水;此外,较差的施工质量如管道安放不按规范,地基加固不符要求,均是出现管道破裂、引发渗漏的主要原因。

(三)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主要是检查井的地基或垫层问题引起的沉降;由于施工砌筑成井过程中引起的变形;井盖井座配套不合理,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不规范;此外,井壁的施工防渗质量,井壁与其他连接管结合处的防渗工作不到位,均会引发不利影响。

(四)回填土沉陷及接口质量问题

这是由回填土的土质及施工方法引起的质量问题。比如在填料过程中采用了不合格的土料如软质淤泥土;填料含水量不认真控制,施工规范未严格执行等,均会留下隐患。抹带砂浆质量差,接口抹带空鼓、开裂;接口砂浆突出管内壁;钢丝网与管缝不对中,插入管座深度不足,钢丝网长度不够。

二、城市道路排水管道质量问题的对策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问题的防治

施工前对交接桩的复测要严格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要求进行,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管线控制桩进行保护;施工放样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水文地质条件及具体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按照设计埋置深度及有其他规定放样,放样后注意保证样桩不挪移,还需进行严格的复测,只有经检验后误差的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正式开工,进行随后的工作;施工时必须严格依据样桩施工,保证平面布线的合理,还需做好样桩的保护工作以防治其位置变化;此外对于沟槽和平基的轴线与纵坡量测工作必须做好测量验收,尤其是纵坡控制必须仔细,以保证设计坡度,以同时满足结构强度、稳定性要求和水力学的要求,可有效控制积水,且防止管线偏移。

(二)排水管道渗漏水问题的防治

基础不均匀沉降,严重时可造成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该问题防治措施主要有:开挖槽底土壤最好免受扰动或水浸,当遇到被扰动或受水浸泡的情况,要求施工单位挖除松软土层,然后用砂或者碎石等高稳定性材料回填超挖区,并采用合理机具密实;监理工作应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设计要求,以全面监督管道的基础施工过程,来保证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基础完工后,验收工作应及时进行。

(三)排水管材质量差的防治

所用管材必须三证俱全,即厂家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资料;管子内、外表面应光洁平整,匀称,无不规则凸凹部位;混凝土管不得出现裂缝;钢筋混凝土管条件略宽,管内壁允许不超过0.05mm的裂缝出现,但外表面仍不允许有裂缝;管道安装前逐节细致检查,若管材被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禁止使用或是经过严格处理满足要求后再用。

(四)合理选用管道接口形式并保证施工质量

针对不同的地基土质条件及施工环境,需要选用不同的管道接口形式,刚性接口适用于土质好,地下水位以上的排水管道;柔性接口则与之相反,常用于地基土质较差,地震地区等的排水管道;接口填料必须要按照试验所确定的配合且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对于刚性接口,应先凿毛接口处,洗净后抹带砂浆,抹带完成后,应立即洒水养护;对于柔性接口,要首先要刷毛管口外壁,清理干净后要使胶圈保持平正,无扭曲现象,采用合理的接口材料,按施工规范开展施工。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水泥类填料,要预先湿润接口,油性填料的接口则要保持干燥。

(五)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的防治

检查井砌筑过程要保证砂浆饱满,全面勾缝;砂浆抹面前,必须要将表面洗净并润湿,抹面时要进行压光收浆,养护工作及时到位;在地下水条件下施工,砌筑时,抹面和勾缝应及时随其完成,杜绝回填后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连接管道防渗的施工步骤是先使其保持湿润且刷一层水泥浆于其上,等座浆后就开展内外防渗抹面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运清.谈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J].江西建材,2011,(04) :263-264.

第3篇

    识,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断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水利施工质量的意识淡薄

    质量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之之重,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近年在国内地区接连发生了一些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出现了“豆腐渣”的工程,给国家造成了损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给整个水利施工行业进行了抹黑,损害了行业声誉。认真分析这些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施工工期所迫,迫于对工程进度的要求,而随意的压缩施工的工期,另外一方面对施工的质量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把关不严,施工管理的意识较差。所以应该加强对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教育,使得职工对于施工质量有清醒的认识,时刻牢记施“百年大计,在于质量”的施工要求,使得质量意识可以深入到每一位职工的内心。

    1.2对于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不足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对工程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的分析研究,一般要求对水利施工做好可行性的分析报告,规划化以及相关的设计文件。这些庞大的工程必然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一些单位为了尽量的减少工程费用,从而没有对工程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调研。没有就在施工中存在的资金花费以及资源配置和资源环境影响方面做出很好的评估,这直接影响到了水利工程施工的科学性有效性,没有办法保证整个施工是按照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施工,从而影响到了施工的质量安全问题。

    1.3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缺失有效监督。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在施工的监管方面缺乏力度,对于施工监管的人员缺失良好的培训,很多工作人员责任心较差,在监管过程中难以发展监督检查的实际作用。这就给了很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一些可乘之机。监理市场存在着运营不规范的现象,一些监理单位存在着“自行监理”的现象,造成监理工作的质量能力不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有效地监理手段和方法。

    1.4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能力需提升

    目前阶段,我国存在着大大小小多个水利施工的施工设计单位,在一些比较小的水利施工的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很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升,一些相对简单的水利施工可以顺利完成,但面对一些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项目,就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一些施工过程中,如遇到水源地质等一些相对复杂的情况,这些施工人员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有些施工人员凭空臆想做出决策,往往会对水利工程施工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必须要与社会的发展适应,以便可以面对更加复杂的水利施工难题,做好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

    施工单位领导应该施工管理给予充分的认识,全面落实部门以及个人责任制,同时加强对于责任履行的监督和检测。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工程施工,一旦出现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要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实施工程质量的终身制。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采能够调动职工的责任心,从而确保安全施工,避免出现问题之后无法查证的现象,以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2.2建全规范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水利施工的准备阶段生产阶段以及工程的竣工与投产的各个阶段,涉及到的工程质量问题都十分重要。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施工带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组织,制度以及措施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水利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能做到系统化与规范化,以提升水利施工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

    2.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资金的管理

    对于水利工程的资金要专款专用,实行统一管理,对于账目的管理要清晰,以杜绝建设资金被随意占用或挪弄的情况发生,对于付款,一定要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来严格的执行。对于施工方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完成施工进度或者工程质量不过关的施工,应该拒绝支付款项,维护正当的利益,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从而避免资金的浪费。对于施工的招标工作,应该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择成本低,质量好的施工单位,以确保企业的建设资金可以优化配置,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

    2.4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管工作。

    建筑单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这很容易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作为建筑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承担起监督建筑施工的责任,提高对水利工程质量以及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强的监管队伍,指定现代化科学的监管条例,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小结

    虽然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了一些进步,但必须认识,与发达国家的国外同行来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的认识,不断的拼搏创新,落实责任制,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程的质量安全,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 武坤.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J]. 才智. 2010(25)

第4篇

关键词:应急水源地;建设;城市供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供水安全是指城市供水系统为保障生活、工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和消防等系统对用水水质、水压以及水量的需求,对其净水、输配水设施运行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生活、工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和消防等系统用水量增大,然而由于地震、海啸、企业渗坑、化工原料泄露、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等原因,直接对城市地表水体和部分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突发性污染,比如2013年1月发生的邯郸水污染事件,由于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使得整个岳城水库上游均发生了严重污染,导致邯郸市内大面积停水,面对这样难题邯郸市政府紧急停止了岳城水库的供水,改用羊角铺地下水源地供水,在短短3天时间内就成功化解了水危机。由此可见,加强对当前我国城市水源地的建设、使用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并探讨做好应急水源地建设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应急水源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甚至影响这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城市供水安全主要表现在供水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然而由于受到气候条件、污染物排放、供水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导致我国城市供水经常出现水量供应不足、水污染严重、供水水质差、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管网破损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这城市供水的质量和安全,一旦出现企业渗坑、化工原料泄露等突发性污染事件,城市供水将面临全面停水的困难局面,因此为了应对这一窘境,科学的进行应急水源地的开发和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1、我国城市水源地的污染状况严重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呈逐年恶化趋势,海河、黄河、辽河、淮河等重要河流的60%以上河段为Ⅳ类、Ⅴ类水质,滇池、太湖、巢湖等很多淡水湖泊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水质也多为劣Ⅴ类;目前我国约有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也出现严重的酚、氰、砷以及硝酸盐类污染现象。

2、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和管理仍存在多方面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建设和开发了应急水源地,但是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我国城市水源地建设、使用中仍存在多方面的主要问题。

应急水源地经营管理不善

一般来说应急水源地只在常规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而不能满足城市供水要求时开启使用。因此在常规水源正常使用的时候,很多管理者会忽略对应急水源的经营和管理,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或供水管网破坏,常规水源出现污染和短缺时,才发现应急水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不能开启使用。

(2)缺乏有效的应急响应预案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对于应急水源地的建设,没有考虑到城市用水量,以及突发性的影响范围、规模、紧急程度等,而且没有建立全方位的、多层次应急响应预案,使得突发污染发生时,出现盲目调度和利用应急水源地的情况。

(3)应急供水时间、供水量的确定不合理

一般来说当城市需要应急水源地供水时,应该视应急水源地的供水量、输水管道输水量等情况合理确定,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应急供水时常常出现一些应急水源地消耗殆尽的现象,导致应急水源地破坏,继而引发严重的地陷事故或生态破坏。

(4)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和使用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应急水源地是为满足城市应急用水而建设的,不能以破坏该地区的水环境为代价。一些城市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则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盲目滥用应急水源地库存水,而且使用后不注意进行修复,使得当地的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加强应急水源地建设和管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应急水源地建设要根据地区水位动态、城市用水量以及输水管道覆盖情况合理规划建设,而且在建设完成之后要科学管理,以保证城市的供水安全。

1、应急地下水源地建设

一般来说地下水赋存于岩土体介质当中,不易受到地面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破坏,因此水质很少受到污染,水质较好,而且地下水连通性好,水量充足,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城市进行连续供水,因此建设应急地下水源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极为重要。对于地下应急水源地的建设要根据地下水源的地理位置,水质、水量情况,选择在上覆岩土层较厚、储存条件良好的地下含水层。

2、应急地表水源地建设

应急地表水源地多指蓄水库、河流、湖泊等,通过对地表水进行管理可以有效调节水量,以满足城市不同季节的用水需求,因此根据城市内部或周围地表水的分布情况,合理的建设各类蓄水工程,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的应急用水。对于应急地表水源地的建设要注意对河流汛期和枯水期的结合,以保证汛期能存水,枯水季节能有效供水。

3、建立与其他城市供水的联动机制

在我国有很多城市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北方城市,其周围或市区内部水资源较少,一旦遇到干旱季节,或是仅有的水资源受到破坏,整个城市的将面临严重的供水短缺。因此建立城市与周围地区、城市的供水联动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一旦该城市出现缺少情况,可以借用其他城市的水源用作应急供水。

4、做好应急水源地的保护和监测

应急水源地建设好之后,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通过网络录像监控、定期的水源实验室、测站检测,对水源地水质状况、水量、输水管道安全等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水质污染、水量减少现象就需要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对水质进行恢复,或防止污染物大面积的扩散。

5、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应急供水预案

科学合理的城市应急供水预案不仅可以实现快速解决城市的应急供水,还能够有效实现对应急水源地的保护。城市应急供水预案的编制,需要准确了解城市用水量状况,并科学预测突发性的影响范围、规模、紧急程度等,然后合理的安排水资源的应急分配,确保应急水源的利用效率最大。

结束语

为了确保城市的供水安全,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仅做好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工作,还需要做好应急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并准确掌握城市地理位置、用水量,科学预测突发性污染,制定周密的应急供水预案。

参考文献

[1] 叶勇,谢新民,柴福鑫,等. 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研究. 水电能源科学,2010,28(1):47-49,82

[2] 沈晓娟,徐向阳,崔韩. 关于城市应急供水系统建设的思考. 灾害学,20107,22(1):134-137

第5篇

关键词:嘉陵江中游 城市供水 水质安全 监测系统 监测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003-03

城市供水安全主要是针对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以及消防用水等方面的安全性,能够满足居民健康标准、工业用水质量标准、用水量和水压的各方面的要求,保持用水的充足、净水设施完备、输配水合理,保证水质检测和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嘉陵江中游城市南充市而言,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用水水质安全监测系统,能够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这些城市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环境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水质的恶化和环境污染,人们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和相关供水企业在水质安全监测中还存着一些问题,这也给城市用水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同时,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做好城市供水安全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城市供水安全的概念

安全饮水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安全饮水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而供水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供水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供水水质应该保持自然属性上的安全性,在使用中不应该给人体带来短期或长期的健康危害;另一方面,供水系统对遭受突发事故的威胁,包括事故型供水水质危机有自然灾害、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内源性水质恶化、自来水厂运行事故、破坏性水质危机和有人为蓄意破坏或恐怖袭击时,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应急和恢复功能,即供水在社会意义上的安全性[1]。

影响水质安全问题有许多因素,尤其是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大的用水量,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洪水、干旱,以及一些突发卫生事件等自然与非自然因素等都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一直以来,水质安全监测都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从1993年开始对城市供水水质安全进行政府监管后,城市水质安全一直备受政府关注,嘉陵江中游地区主要流经四川盆地,对于四川经济飞速发展后,水质安全监测系统也逐步完善。目前,中国水质安全监测模式正在向“多层次”、“全过程”的目标迈进,同时引进了新的水质安全监控技术、监测技术等,全方位的保证供水安全。

2 嘉陵江中游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及监测系统分析

2.1 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

目前,嘉陵江中游大部分城市的供水水质安全都实行的多层面监管制度,从水质层面讲,由于各监管主体对水质实行不同的监管职能,因而,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也是多层面的。监管主体主要有城建公用事业部门、卫生监管管理部门、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部门、环保、国土、地质、矿产资源部门、工商行政消费者协会及社会监督部门等。

例如:城建公用事业部门主要是通过《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等法规,对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进行监管,并负责规划区水基础建设,其监管方式主要实行水质监测网络水质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卫生监管管理部门主要通过《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法》等法规,从食品卫生安全出发,监管水厂、管网、用水户、涉水产品、自备井、二次供水等,控制不具备卫生条件的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权,防止水质不过关带来的疾病和疫情蔓延;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产品质量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等法规,以实验室计量认可认证、抽查方式等方式,监管涉水产品质量、原辅材料使用水的食品水质等;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以《水法》、《水文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规,实现水源水量和水质的统一管理,以及引用水功能区划和水质监测管理,水体污染事件管理等;环保国土地质矿产资源部门以《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饮水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规,对污染排放源、饮水水源进行检测,以及对一些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实现供水安全监测的职能;而工商行政消费者协会以及社会也集中参与对水质的监督和检查,接受消费者投诉,实行调查、调解、监督等职能。不同部门对水质进行不同方面的监管和控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监管机制。

2.2 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系统分析

随着水污染的严重化,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供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一方面地表水容易受到生物、化学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容易发生水质突变,给自来水厂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当水质突变程度超出水厂承受的范围,则会对城市供水水质产生极大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对水源地水质进行预警监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水质安全检测系统已经逐步实现了自动监测,出现了以GPS、GPRS/GSM、微波等技术,以及多功能水质传感器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已经有效地运用在水质安全监测工作中,但水质自监测系统侧重于水质的监测,对水质危害的预警还不够,且监测系统所选定的多为常规指标,还不能够全方位的反映出水质的变化状况。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一个以在线分析仪表和实验室研究需求为服务目标,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样品信息为核心任务,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并配以专业软件,组成一个从取样、预处理、分析到数据处理及存贮的完整系统,从而实现对水样品的在线自动监测[8]。

该自动监测系统可包含多个子系统,如取样、预处理、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协作却又独立运作,以保证成整个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有效地运行。这中间的取水系统它主要包含取水头、取水泵、水样输送管道和流速流量调节几个环节,对水进行取样检测,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取水系统主要分为直取式和浮筒式两种量取水方式,直取式主要用于水位变化较小的环境,如自来水涵管取水、污水源取水等;浮筒式则用于如地表水这样的水位变化较大的环境。预处理系统是对水样进行纯度鉴定后进行预处理,从而决定对所选样水区域进行何种等级的水预处理。预处理环节主要通过自然沉降、物理过滤等方式,对水样纯度进行鉴别,从而尽可能地排除干扰,影响仪表分析。数据采集控制系统主要有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的功能,并保证在线监测系统的自动运行,主要由PLC、中心站计算机、变送器、执行机构等多个部分组成。集成辅助系统主要任务在于保障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根据不同水质情况、环境因素等作现场调整,不仅要注意管路残留的污垢、孳生的藻类的定时清洗,还需要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并预防雷击、注意调节温湿度,以保证仪表的正常运行和接收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3 城市供水水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缺乏信息沟通机制,无法及时反映水质情况

嘉陵江流域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一直都存在着“信息孤岛”的现象,由于水源水质监测、出场水和管网水检测所涉及的部门众多且分管不同项目,例如水源水质检测包括环保、水利水文、城建等部门,涉水出厂水、管网水检测包含卫生防疫、技术监督等部门。如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传输渠道,以及完整的检测项目编码、评价体制,则会导致各部门行事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甚至会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城市供水出现安全隐患,威胁道人民的生命健康。

3.2 主管、监管职责权限界定模糊

流域内城市饮用水源水水质监管机构较多,如水利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城建公用等等,但是由于每个部门的社会功能不同,所以对水源水质监管的职责和范围也不相同,但并没有明显的监管责权分界面,监管主体责任不清,客体模糊。例如《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中对污水监测管理都有部门规划,《水法》规定水行政部门监测水质、对设置排污口进行许可管理,《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利和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管理,这就使得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当水质出现恶化或污染情况时,监管责任不清,导致无法及时对水污染进行处理,而引起水质安全问题。同时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不一,各个部门之间对水质标准体系、指标、评价等的界定不一致,且与生活饮用水不协调统一,很难准确的界定水质的安全标准。尤其在水源发现病原体污染时,由于权责不清,水质标准不一,供水企业对日常水质检测并没有“传染病病原体污染”这一项,而卫生部门的水质卫生与合格指标笼统,因而无法及时制止病原体对水的污染,导致产生严重后果。

3.3 水质监测系统基础设施维护问题分析

流域内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系统有精密的仪器和基础设施,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设备检查,以保证整个监测系统的运行和准确性。同时,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水质污染种类不断增加和变化要求更精密、准确的系统对水质安全进行监测和预警,因而,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检测系统需要定期更新系统,引进新的技术,才能做到更大范围的防范。然而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等各种原因,水质监测系统和设备往往会经久不换,无法发现新的水质污染问题,还有可能由于维护不到位的原因导致数据不精确,引起水质安全问题却在短时间内没有被发现,从而严重威胁到嘉陵江流域人民群众的健康。

4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检测系统模式的改进

4.1 建立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应急体系

城市供水安全是随着社会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加快的,且城市供水系统涉及范围广、影响大,且整个城市社会群体皆参与其中,因而,城市供水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发生的水质安全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水质安全威胁依旧存在,我们必须从环境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常备不懈的做好城市供水安全监测管理工作。供水企业是保障供水安全的主体,因而,应该建立覆盖面广、实时监测的供水监测系统,以提供准确无误的水源信息、指数、数据资料等,做出相关分析和评价。另外,政府监督部门在水源出现安全问题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各部门进行急救措施,做到处置有序、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在问题解决后,总结并制定为应急预案文档,以备模拟演练和可视化培训。

4.2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明确监管人职责

为建立有效、快速的水质监测、预警、处理系统,首先应该建立横向信息沟通机制,在各地建设主管部门所负责的行政区域建立一体化的信息沟通系统,保证水利水文、环保局、卫生防疫机构等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及时反馈,并实现“水污染源-原水水质-出厂水质-二次供水水质-管网-用户水质”的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同时,明确监管人职责,协同处理水质安全问题,共享水源水质检测数据和污染防治信息,并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结合。

另外,建立统一的水质指标评价体系和标准,方便各部门之间对水质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数据反馈,建立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水质指标和评价参数,一方面有助于确定测评水质的缺陷等级,另一方面进行相互监督和测评。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二次供水和自备井供水的监管机制,加强水质监管能力,并实现供水“部门-公众-监管部门”为一体的水质监督体系。

5 结语

嘉陵江中游地区多为丘陵地带,该区域的嘉陵江水质相对较为稳定,椐南充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数据显示,南充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清泉寺(二水厂)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评价,年均值超标项目为总氮,单项指数1.19,嘉陵江其余支流都出现了总氮、氨氮等过多超标现象,这些情况都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太快造成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城市供水水质安全还需要加倍重视。从水源到用水龙头,则代表一个完整的供水系统。笔者认为,城市供水一定要符合水质标准,相关部门应该从水源头到水龙头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测和管理,选择符合要求的水源地,对水源地进行水质勘测和监测措施,保证远水输水系统的安全标准,在净水和水生产设备的维护上要做到定期、定时的检查和维护,保证仪器数据的精确性。同时,为了更好做到水质安全监测和管理,还应该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检测系统,改进系统监测运行模式,从每一个环节做好水质安全工作,加强预警系统、应急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保证水质信息的及时接收和传递,从而保证水质安全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万众华.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系统与控制对策影响[J].北京水务,2006(5):19-21.

[2] 蒋福春,康继民,赵世嘏.城市供水系统中水质安全的技术管理和实践[J].给水排水动态,2011(3):9-12.

[3] 刘绍伟.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技术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2(15):76-77.

[4] 马中雨,贾瑞宝,孙韶华.城市供水水源水预警监测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J].建设科技,2012(5):92-93.

[5] 万锋,张庆华.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7):7-11.

[6] 卢汉清.完善城市供水管理体系 确保中高层住户用水安全[J].城镇供水,2009(2):75-78.

第6篇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供水企业

1 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合肥供水集团承担着合肥市700多万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重任的国有独资企业,属于流程性产业,其特点是产、供、销一条线,这就要求合肥供水集团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尤其加强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005年以来,合肥供水集团基于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随着城市供水行业改革和市场化不断深入,与其他城市供水企业一样,合肥供水集团正面临着新的竞争形势和巨大的市场压力,如何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以质取胜、提升用户满意度已成为合肥供水集团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

2 合肥供水集团全过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合肥供水集团全过程质量管理运行状况,合肥供水集团采取抽样调查形式,向1000多名员工发放了《合肥供水集团全过程质量管理问卷调查表》。据统计,有74%的员工认为,合肥供水集团主要业务流程设置的不合理必然会影响过程管理系统、全面性,质量管理活动无法形成一个完整控制系统,从而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导致用户满意度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质量策划上,缺乏有效的策划。因为自来水的特殊性,不需要对自来水的生产形状、外观等进行设计。但是,对自来水生产和服务质量的策划还是必须的,尤其是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对自来水生产和服务进行质量策划,实现用户需求的转变。

2.2 在制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上,首先,生产计划的下达缺乏科学性。目前,生产计划按月下达,全年生产任务除以12个月,就是每个月的生产计划,完全没有综合考虑季节、气候和人员流动等因素,生产浪费或供应不足等情况单纯靠后期供水调度。其次,各水厂在工艺规程执行上也缺乏一致性和严肃性,经常不按照工艺操作。第三,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滞后,无法及时对各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跟踪改进;质量检测技术手段有限,很难客观反映质量管理动态与发展趋势。第四,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要求不熟悉,操作不规范,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折旧损耗大,生产精确度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水质。

2.3 在供水设施建设质量控制过程中,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系统有效的控制。供水输配管网是重要的供水设施,管网安全运行直接决定着供水服务过程过程实现。在供水管网前期建设上,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同体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衡机制。在建设及验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后期管理上,主管单位与日常管理单位相互独立,主管单位的监管职能缺位,管网运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2.4 在供水服务提供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责任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各服务单位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团结协作意识缺乏,对于用户反映的问题往往相互推诿扯皮,用户投诉机制不健全,用户真实的需求无法得以实现。

2.5 采购供应等辅助过程一直都是“谁使用、谁采购”,实际采购随意性大,导致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采购评审时,一般以最低价中标形式,注重价格忽视质量,更不会考虑采购物品的单位效能,对原材料的性价比研究、市场合格供应商信息的了解等缺乏,采购人员按照传统采购方式,盲目机械地重复询价、议价、评审、订合同工作,采购效率低下,原材料采购成本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

3 合肥供水集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企业生产经营就是企业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而设定的一系列生产作业活动的集合体,这一系列的生产作业活动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生产作业链。每一项生产作业活动需要占用并消耗一定的资源,从而生产出一定的产成品、创造一定的使用价值。从上一项生产作业活动到下一项生产作业活动的推移就是质量和价值在企业内部的不断积累与转移,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质量价值传递系统”,最终把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因此,合肥供水集团要基于对企业内部质量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立足顾客需求,对制水生产、供水设施建设、供水服务提供关键过程以及采购供应等辅助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增值生产作业活动或对质量的形成无意义的生产作业活动,实现对产品质量、价值的形成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优化企业内部“质量价值传递系统”,加强对供水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最终实现和满足企业外部顾客需求。

3.1 加强对自来水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自来水生产过程是水质形成的基础,也是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城市供水系统从水源到用户,点多面广,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坏,就可能程度不同地影响水量、水压或水质,而大多数水质项目的监测又是定期的、事后的。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和发生突发事故时,如何应急处置、保障供水安全是自来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第7篇

【关键词】城市水利;水利建设;水利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利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重要指标之一,在护城河、美化环境和发展水运等方面已经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的供水、排水、防洪、防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由于城市利用地下水来对城市工业和居民进行供水,城区给水排水的水量大,用水量的高峰期相对集中的局面,而且对防洪保安全的要求也高,过量的地下水开采从而就造成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对整个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对此广泛的关注。因此,城市水利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将会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与城市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城市水利综合利用以及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今后城市水利工程方面的一个发展方向。

1、城市水利发展研究现状

现代社会,城市是每一片区域的核心,代表着该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正由于这个原因,城市成为众多人向往和追求的中心地带,从而造成了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相对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影响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

城市水利是在过去传统水利发展的基础上,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新兴起来的领域,其内容包括城市的防洪、排涝、供水、水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和回用以及地下水保护等多方面工作。由于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都得到了提高,但城市水利方面的设施与技术相对落后则显得比较明显,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出现收到城市水利发展的限制和影响。如我国城市中有600个不同程度的受到洪水的威胁;有70%的城市防洪能力低于国家标准;有10%的城市根本没有任何防洪保安措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有160 多个城市因供水紧张被迫实行定时限量供水;每天共缺水1600多万,其中生活缺水占一半左右,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等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影响了城市水利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城市水利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水利方面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城市水利综合利用研究

2.1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利用研究。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利用方面多是城市开发规划建设的重要任务,城市水利规划对水系的损毁和城市工业建设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和城区有效的水源之间有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因此,必须统一协调城市可用水资源,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从根本上消除水污染形成的水质型缺水,并且采取技术手段控制,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促进水污染防治。

2.2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研究。必须改革城市水利的管理方式,建立水务局,对防洪、排水、供水、节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体化的机制与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城市水利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城市中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并保护水生生态,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解决城市防洪问题、水污染问题、水资源调配问题,还要考虑环境用水、生态用水,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问题,只有这些流域问题解决了,城市水利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3、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战略,强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城市水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完善的洪涝灾害防治体系保障城市的安全,必须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城市水环境保护以避免水生态失衡,必须有强有力的水管理措施保证城市水利的有序运行。

3.1优化城市水利结构。首先必须加大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强天然河道以及湖泊的蓄水功能,以作为枯水期原水调节水库。调整水库功能时, 应注意各种兴利除害之间的相互关系, 避免出现在生态、农业、水利、航运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要有合理比例,应优先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并努力提高城市用水重复利用率。

3.2实时监测水质并保护水源。实时监测水质并保护水源是将不同的水质指标依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并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减少污染,提高水质,有效的保护水源。根据监测其水质指标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可以从水体本身进行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保护水源,提高水体质量。

3.3完善城市用水管理体系。根据城市基本条件,建立适合本城市的管网连环的给水网络,保证城市用水的安全以及排水的及时。按照国家环保局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或三级处理工艺才能满足出水标准。

3.4污水处理与再利用。生活污水、成产废水统一收集后在污水处理厂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达到生产用水的水质指标后,进入再利用循环,“变废为宝”。污水资源化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情况,对污水进行再利用,从而可以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4、结束语

城市水利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城市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流域水利综合整治基础之上。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此,要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转移,推进城市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和相关专业的人才不懈的努力,才能保障城市水利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城市水利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林 辉.环境水利与水资源保护[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李继清,张玉山,王丽萍,纪昌明.城市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3期.

第8篇

关键词:城市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主要内容:

水是生产和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用水相对紧张的城镇地区来说,城市的供水、排水以及废水污水处理工程成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保护人们安全用水的重要的基础设施。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快速飞跃的时代,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是逐年加快脚步,城市的规模和常住人口数量逐年上涨,城市用水困难、给水能力不足、污水处理不当等等供排水的问题也开始突显,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的同时,在各规模城市也开始对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建设做出了长远的规划,为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绝大部分的规模城市中,城市供排水系统由于深藏地下,没有收到广大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关注,其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远不相匹配的,大多数的供排水系统还沿用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设施老化、设计能力吃紧、维修困难、管理成本高、管道破损严重等等诸多问题,在排水与供水系统的比较中,由于供水系统是民生市政工程的核心之一,因此,供水系统的发展速度是远远超过排水系统的,这不仅与我国的城市发展理念息息相关,更是由于排水系统需要更为复杂的水道设计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于污水排放和水污染的认识不足,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远远落后,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排放系统的基础设施不能建立健全,已经修建好的污水处理工程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一系列的连带效应使得城市的供排水工程的问题追本溯源,是要对城市供排水工程的基础设计建设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取向等等诸多原因,一直得不到完善,综合来看,主要问题分为以下几类:

1.1城市供排水建设与管理体制混乱

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来说属于市政工程项目,但是现实情况是从水利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到供水企业等等,经常是政出多门,供排水的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等工作被分割破碎,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难以统一的协调管理。由于供排水管理主要由政府负责,因此,供水定价、管理优化、供排水企业利润等等问题都开始突显,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却不能改善城市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对于供排水工程的管理机制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1.2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

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城市,普遍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甚至是枯竭的问题,即使是在水资源相对充沛的南方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水体污染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情况将直接影响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建设规划和使用安排,在缺水城市,大量的排水系统几乎荒废,供水管道系统也是日益减少,城市供排水系统的作用在被削弱,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诸多的缺水城市中局部暴雨所带来的城市危机让我们意识到城市供排水系统的不可或缺性。

1.3供水和排水设施的建设规划脱节

由于供水系统与市民的生活相关性更高,在许多城市中往往只关注供水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忽略了排水系统的建设,造成了城市污水废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针对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城市供排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1完善城市供排水建设管理和建设规划

为了改善城市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混乱局面,必须制定专门的供排水管理制度与方案,明确供排水建设的管理与监督职责。根据相关的城市水利建设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应的供排水建设规范标准。规范市场和市场监管行为。在供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上,要明确所在城市的供排水系统现状,对于系统的老化、设计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等等情况要进行详细的摸底,同时要严格对待排水系统的建设方案,针对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废水的收集和处理要出台相应的排污和污水处理方案,加大对污染密集地点的排水管道建设,配套污水处理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污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2实际调研,改革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案

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国营建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供排水建设的立法和改革,利用市场监管手段,使供水企业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快企业改革,采用融资、股份制形式使国家内国外公司参与建设,引人竞争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定社会资本包括国外资本准人的条件和实施程序,依法确立特许经营制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市场和市场监管行为。在实际的供排水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进行项目招标,在保障项目质量和项目进度的前提之下,发挥市场管理的作用,提高供排水建设的整体效率。

总结:

本文概述了我国城市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城市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排水工程的排水、供水能力以及污水处理能力提供了对策。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城市水利;水利规划;综述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城市人口骤然增加,同时民众缺乏水资源环保意识,城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并且导致了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城市化水灾害等现象。水利建设工程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城市水利越来越需要人们的重视。相应的,随着水利需求从农村进入城市, 水利规划工作也逐渐成为了成市利工程开展的重要课题。目前在我国只有不断研究全新的水利技术并且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使我国淡水资源利用率上升, 才能为我国淡水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 城市水利建设理论研究

1. 城市水利研究范畴

城市水利建设概念很早就出现了,近年学界才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对于城市水利的研究概念,主要分为内容和范围两个方向进行定义。有文章认为,城市水利不仅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而且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对水灾的把握控制的综合问题。也有文章指出城市水利是指保障城市基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水利问题,主要包括城市供水、防、治、管等水利问题,具体包括城市供水、城市防洪、城市水环境和城市水管理等方面。陈兴茹认为,城市水利是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有关于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中城市和水相关的和谐运作。

2. 城市水利建设和水利规划关系

城市水利建设跟城市的规模和城市当地的特点息息相关。对于当前中国的中大型城市,城市水利规划必不可少。作为城市水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城市水利规划,对城市水利建设工作的进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水利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城市的排水,尽量避免降水量大时洪涝的出现。其次,城市水利规划必须考虑到城市水资源的配置,保障城市的供水以及水环境的安全。研究当前城市水利的问题,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出城市水利规划策略,为今后的水利工作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作为城市水利规划的参与者,相关的编制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水利规划以及水利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水利规划的前期工作,相关人员,需要统筹相关利益,并对城市未来水利前景做出一定的判断和设想。所以,相关人员对水利理念和城市水利的研究现状的了解意义重大。

其次,城市水利规划与城市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城市水利规划的进程必须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和城市供水等规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方面需要相互协调衔接,才能有助于水利规划的调整和改进。然而,参与部门及人员增多,各自的思路差异,各个学科的差异很容易在规划过程中导致矛盾和冲突。所以城市的规划统筹,对于城市水利规划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目前城市水利建设局限性

1. 长期不重视问题累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利学科研究的进展,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各自的防洪涝,供水,治理污水的体系,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验。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水利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问题,这说明该城市的城市水利系统已经跟不上该城市的更新进程。随着城市扩大,城市水利系统更新缓慢,一些城市已经逐渐累积和显现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城市防洪涝的标准已经跟不上当前的现状,导致降雨时,人民生活不便;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用水供给不足,导致一些区域经常停水;城市的居民环保意识不足,随意开采地下水,浪费生活用水,又或者是乱排放废物污染了水源。城市的居民对城市水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相关知识的宣传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已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经过调查,得出一些现状如下:

"城市人口聚集,不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而且成分也逐渐复杂,使城市及其周边环境污染、水质恶化,严重危及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60年代,轰动世界的日本水俣病,就是水污染导致的中毒事件。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1983年我国市以上建制的城市有190个,至今已达630个,15年间增加了2. 3倍,生 活污水则增加3 - 4倍,1997年达190亿m3 。此外,还有工业污水220亿m3 。从全国范围来看,工业废水处理率低于70% , 而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10%左右,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向河湖排放,以北京现状而言,城市污水处理率也不过20%左右。"

2.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城市建设中,我国的水利相关部门管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涉水事务的管理一旦推进到基层,便能发现职责不清、条块分割等现象,这促使水利部门整理各个相关本门,分清各自责任,并作好相关的统筹规划。城市水利建设的管理,不仅仅是人和城市水利之间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进一步要求相关部门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好相关的规范,实行对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对水资源进行更高效率的利用。

3. 利益责任不明确

城市水利建设初始投资大,运行时间长,并涉及遍布整个城市,需要政府投入和市场化手段同时推进。但是在一些考察过程中发现,通过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合作,一些商人和官员通过不正当手段把水利建设工程几次承包,最后转接到并没有相关资质的工程公司,最终导致不合格的工程项目。邹洪成等人认为,"城市水利建设必须实行市场化运作,运行多群岛投入,包括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渠道、政策性融资平台以及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的运行机制。张伟波认为,要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城市水利城市供水、排水等公益性工程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实行企业化运作筹集管理经费;城市防洪、河道治理等纯公益性工程由政府投入或上级拨款等方式筹集管理经费。城市水利建设必须走'水带地升值、地生金养'的良性发展路子,引入市场化机制,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确定不同的投资机制与运营模式,加快城市水利发展"。然而要确保市场化的进行,各个政府部门和工程公司之间的利益必须明确,这也需要有相关的管理策略的出现。

三、 城市水利发展对策研究

1. 完善相关规范

对于各个城市不同定位的特点,以及不同气候条件要求,城市水利规划的任务也在细节上有差异。就防洪、排涝的需求而言,很多地区的标准也不一样,在简化对城市水利规划的进程中,详细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对控制水域面积,雨洪管理,以及城市的防洪涝重要的作用。

2. 深化水环境的整治和规划

最近来,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薄弱,一些河道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一些城市的水生态环境也变得恶劣,对于这些问题的政治已经成为水利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环境整治方面就规划研究而言,首先得梳理水系,对相关水环境有很好的理解,其次才是对环境整治和水景观的设置等作出良好的规划,并且规划方案需要得到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并且实行"谁签字,谁盖章,谁负责"的管理制度。但要使河涌水系规划的先进治水理念能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水环境整治规划,在河涌水系规划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做好每一个片区的水环境整治规划,实现从面到点的细化,为具体的水环境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3. 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

对于不同城市而言,水资源的分布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水资源的分布也不一样。更进一步,每个城市和城市的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受到的工业污染等因素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要做好水资源的分配和供应,就必须先理解每个城市水资源的现状,在分析好当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后,方能做好对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对城市经济的可续发展提供有效动力。

4. 改造水污染处境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一个城市需要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水源的调整和优化至关重要。为了从根源上保证水源的合格程度,一些先进的水治理技术将运用于处理水源的污染状况。为保证水质,应尽量从根源上杜绝污染源。对于已存在一定污染的区域,应该秉承"边污染,边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管理方式,并且应尽量避免污染水造成干净水源的二次污染。而当前存在一些水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将部分污染水改造病使用,但是成本偏高。所以应更加注意减少污染的产生,实现水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5. 水利建设和环境结合

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更多因素将被考虑到城市的建设中。这就更考验水利建设发展和其他方面(比如资源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的相互协调。只有同步规划将这些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化城市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且不仅是水利设计,水景观设计也需要与生态景观结合起来。

【总结】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我国已经有了许多经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这都提醒我们,在水利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与环境的友好相处。经济和科技发展不能以牺牲人民周围生活环境为前提。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城市水利和水利规划研究的探究,发现一个必要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对城市水利建设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可持续的思路和观念,也是我们在城市水利和城市水利规划研究始终该坚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文锦,唐德善.近年来我国城市水利研究综述[J].水利发展研究,2011,02:53-57.

[2]周军.浅谈城市水利与城市水利规划[J].广东水利水电,2006,03:53+56.

[3]石宗飞.关于城市水利与城市水利规划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4,09:80-82.

[4]刘小梅.浅谈城市水利工程规划的特点[J].山西水利科技,2002,02:15-17.

[5]石亚飞,陈旭东.浅论城市规划与城市水利[J].城市地理,2015,14:10-11.

第10篇

[关键词]水务 市场化改革 面临问题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58-01

我国对水务行业进行改革的实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这几年长春市政府亦加大重视力度,陆续实施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措施。其出发点源于水务行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市场结构和管理层次上的缺点与不足制约了水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长春市水务行业中存在着城市供水量不够充足、水污染处理不当破坏环境、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从而导致水资源滥用、供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且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都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改善。因此,长春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应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改革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运用。

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长春水务行业面临的问题

1.市场竞争状况紊乱

在水务行业方面,市场竞争具有四个技术经济特点:沉淀成本突出、规模经济突出、注重大范围服务覆盖以及水质好坏。这些特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水务行业使用的多为专业资本,成本较高;生产结构多复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

因为水资源的有限性,无法使其展开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长春市的水务行业自然垄断现象明显,该现象使得长春水务行业的市场价格规律被打破,市场竞争机制遭到破坏。此外,为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长春市政府对该行业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这就导致企业和政府相互制约,影响正常的市场竞争。

2.产权制度问题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保证市场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应当实施相应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应当具有:排他性质的产权问题、产权结构优化、对产权主体的保护。目前长春市水务行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存在因行业垄断导致产业结构出现分化趋势,缺乏产权主体保护使水务服务质量下降,社会声誉不高,亏损比重上升等问题。

3.投资体制问题

长春市目前的水务行业发展资金主要由政府支持,从而资金具有单一化的特点且资金吸取途径少,为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实行多元化投资体制。

二、长春市水务市场改革的建议

1.国外水务市场改革与管理经验

以新加坡为例,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较好的完成了国内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对水的需求。而其成功主要由于三点:一、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二、严格的法规制度建设;三、根据自身实力提出相应的水价。

以美国为例,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水务行业既面对巨大的发展需求,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所需建设资金数额庞大;二、运行费用高、财政负担重;三、标准日益严格。在处水成本增加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郊区分散的小水务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区域化经营来改善经济效益,从而加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加快水务市场私有化改革以加快发展、降低成本并优化服务。

2.我国水务市场改革的主要经济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水务行业领域开始调整和改革进程。尽管改革处于初步阶段但仍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务市场调整和改革已经呈现出多元模式:

(1) 组建大型公用事业集团

(2) 所有企业分拆模式

(3) “厂网分离,水厂上市”模式

(4) 合资合作经营模式

(5) 融资建立股份制企业模式

3.长春市水务市场改革启示

(1)城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应系统规划、逐步推进

水务产业的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是由其产业技术特征和资本特征共同决定的。因而为了整个水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长春市应建立一个产业整合为基础的系统规划,从而达到将战略部署和有意识的产业整合付诸实践。

(2) 政府不多干涉企业发展

虽然政府给水务行业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但为确保行业的正常的市场竞争,政府应减少对企业建设项目的干涉。只有市场出现缺陷或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政府方可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对市场经济实行干预和控制,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弥补市场的缺陷。

(3)政府对行业的经济监管

伴随着越来越重大的监管责任,市场化更需要科学严谨的监管来化解企业无限的利益需求。而若没有合理的市场化体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整个市场而言同样十分可怕。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责任,改良从前部门的管理责任与职能错位的现象,明确责任界定和责任追索机制。

三、结论

通过对长春市现行水务市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问题、国外水务市场管理模式以及国内水务市场管理改革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长春市水务市场经济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长春市水务市场改革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采取适当经济措施全力从各方面推进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

3.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强经济监管职能。

本文为2015年度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创新训练国家级培育项目“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水务市场分析―以长春市为例”(项目编号2015210135)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姣姣,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中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 金俊杰,刘兴梅,马鞍山市水务行业民营化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3] 徐朝阳,英国水务行业私有化变革的启示[J].资源与产业,2011(04)

[4] 唐亚城,马贵华,城市供水市场改革中次主体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7)

第11篇

【关键词】水源地保护;城市供水;聚龙潭水库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聚龙潭水库是辽源市经济开发区及东辽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并担负着“辽――白”一体化工业集中区供水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过去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造成聚龙潭水库流域内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加重,对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个别水质指标(如:总氮、锰、耗氧量)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对聚龙潭水库水源地存在的污染,要采取有效防治和保护措施。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之解决。

1、基本概况

聚龙潭水库位于东辽县东辽河一级支流乌龙半截河上,距东辽县城2公里,距辽源市6.5公里,是一座以城市供水、防洪为主,结合养殖、旅游为辅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7.9平方公里,工程规模为中型,最大库容241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14万立方米,年供水量为485万立方米,供水保证率90%。所在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拨244米之间,最高山顶海拨高程为637米,植被情况良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61.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914万立方米。

2、水库城市供水现状

聚龙潭水库(原白泉水库)于2000年主体工程完工,解决了东辽县有城无水的历史。并于2001年10月下属单位净水厂开始向东辽县城供水;2005年8月开始向辽源经济开发区及县经济开发区供水;2009年11月开始向平岗镇及金岗乡采煤塌陷区的矿区供水。是四处供水区域总人口15万人及工业企业的主要水源地,供水保证率90%。净水厂生产净化能力2万吨/日,实际供水量1.7万吨/日,输水管道总干线长16公里,管径DN600和DN400.

3、存在的水源污染问题

(1)流域内农村面源污染

水库上游二级保护区内涉及9个行政村,3088户8869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存在乱排乱扔现象。同时,库区农田代3252公顷,农田通常施用的化肥和农药,一亩地化肥施用量85公斤,农药0.75公斤。只有少量被植物吸收,其余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地表径流汇入水库,形成污染。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污水、垃圾、粪便等,同理流入水库水源中,当有时超出水源水体自有净化能力时,富营养化加剧,总氮和耗氧量指标超标。最典型的水质超标为锰含量超标,水库的净水厂增设锰砂快滤净化自来水,生产速度降低。自来水中常期有锰含量沉积在管壁上,形成棕黑色,水压波动时呈黄色的供水二次污染隐患,已对水源水水质安全及城市生活用水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4、聚龙潭水库水源地保护措施

面对水源地水质实际状况,如何治理和预防、控制水污染的发展,2010年5月24日辽源市人民政府下达了《辽源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依法保护饮用水源地工作逐步实施,近些年采取了如下措施:

(1)聚龙潭水库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

近年来,聚龙潭水库自筹资金已将大坝东西两岸一级保护区设置防护网,完成总长度920米。重点是保护水源取水口处,防止人员入内,并设置三处视频摄像头及监控装置。在库区重要位置安装国家标准水源地警示牌。

已向上申请《聚龙潭水库水源地治理工程项目》,项目可研、初设已批复。目前正处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一是对一级保护区(高程为266.90米、2.94平方公里)进行封闭式管理,在一级保护区周围设置围栏防护网。二是对一、二级保护区划界立标,设置界碑、界桩、警示牌。三是对二级保护区所涉及的行政村的生活垃圾采取定时、定点收集,由垃圾运输车运输至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住户集中部分修建室外公共厕所及集粪池;零散住户修小型厕所及集粪池一座。四是采取生物工程措施,对水库上游来水入水口处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可除水中污染物氮、磷及漂浮物),沿防护网种植双排垂柳等树木。

(2)严格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管理

城市饮用水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县政府各部门:环保、发展改革、工信、水务、卫生、农业、林业、公用、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等按职责分工,加强保护区管理。针对保护区流域面积小的状况,不准许各类企业建立在范围内,而鼓励和支持生态项目建设。根据水库水质的变化情况,每年科学合理地投放鲢、鳙鱼苗,专门滤食水中浮游植物,控制水体藻类暴发。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垂钓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工程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放养禽畜、进行网箱养殖活动和使用炸药、捕杀水生生物;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堆放、存贮各种固体废弃物和其它废弃物;禁止在一、二级保护区内毁林开荒、放火烧荒、滥砍滥伐、修筑坟墓、挖砂取土、破坏植被;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二级保护区内农业种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限制化肥使用量。禁止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经过近几年的加强保护和管理,水源水质指标没有超标。污染物有逐渐降低趋势,反映在自来水的生产净化上即成本降低,生产、生活饮用水达标。但是有些化验指标仍在合理范围的上限,不能放松水源保护和管理。

(3)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宣传,大力倡导流域内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为最大限度地减缓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保证饮水安全,就必须对所在流域内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和水源保护宣传教育加大力度,大力倡导文明、卫生、环保的生活理念。发动群众,进村入户,深入宣传,提高群众对水源地保护意识,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落实有机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水源污染。

(4)成立了水源污染应急抢险队和水源垃圾清理队

聚龙潭水库流域内,有伊通――开原高速公路及辽源――开原铁路穿过,还有两条乡路也在库区附近,对于交通运输危化产品可能有事故引发污染物泄漏,造成面源污染水源。在明显位置设置“水源重地,减速慢行”等警示标志,以提示驾驶员保持警惕,注意安全。同时警示人们注意卫生,不乱扔垃圾。为应急处理突发性泄漏污染事故,成立40人组成的抢险队伍,备有防化服2套和正压式呼吸器,并备有吸油毡和活性碳材料。成立了水源垃圾清理队,主要是河口入口处垃圾的清整外运和水源取水口处外来游人带来的垃圾清扫,日常管理水源地卫生。

5、结语

获得安全的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切实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及更持久的投入,确保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郭宇欣等;辽宁省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J]吉林水利2003(1):4―7

[2]蒋晓辉;浅析卡伦水库水源保护区域的划定及管理[J]东北水利水电2009(1)58―62

[3]钦丽娟等;江门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状况评价[J]吉林水利2008(1)20―21

第12篇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节水型社会

0 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随着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大武口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不仅关系大武口区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及发展,也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实利益。

1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位于宁夏最北部,东至宁夏平罗县,北至简泉农场,南至姚汝公路,西至贺兰山东麓。是宁夏煤炭、电力、化工等重要的工业基地,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总人口29.86万人,农业人口3.86万人,是一座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

1.1 大武口区水资源量和配额

1.1.1 引黄(地表水)分配指标

大武口区引黄水量分配指标为0.42亿m3,2012年用水量为0.47亿m3,超用水量500万m3。其中农业引黄水量为2670万m3,生态引水量2100万m3,

1.1.2 全区地下水资源量

大武口区地下水资源量有0.85亿m3,由于是工业城市,地下水开采量大;加之,近几年,生态绿化的大力发展,使我区用水较为紧张。我区共有供水机井171 眼,其中农业灌溉机井62眼、工业供水机井100眼、人饮工程供水机井9眼,年开采水量为4200万m3,大武口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14亿立方米/年。

1.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

1.2.1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目前,石嘴山市3大武口区共有集中开采水源地(城市饮用水水源地)3个,分别为:石嘴山市第一水源地(北武当沟水源地),南接大小风沟,北连大武口乡土长城,西靠贺兰山,东到二农场渠,总面积44平方公里,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6万立方米/日,实际开采量8万立方米/日,处于超采状态。石嘴山市第二水源地,东到简泉农场九队,南至明水湖北侧,西抵潮湖六站到明水湖四队一线,北临宁煤集团太西二矿农场,总面积52平方公里,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4万立方米/日,实际开采量2万立方米/日。石嘴山市第三水源地(工业园区水源地),北至潮湖渔场,南抵前进农场一站四队,西起煤机二厂砖场,南至包兰铁路,总面积94.5平方公里,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8万立方米/日,实际开采量6.5万立方米/日。目前,该水源地尚无城市统建供水井开采取水,主要有企业自备井开采取水。

1.2.2 地下水资源保护情况

一是,科学合理划定水资源保护区,明确了城市集中饮用地下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二是,坚决取缔水源地保护区内主要污染源,对水源地内影响饮用水供水安全的污染点进行了清理整顿。三是,依法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力度。建立了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的水政执法队伍,依法查处水源地违法水事案件,从源头清理可能对水源地造成的污染。四是,制定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动态监测与应急预案,建立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突发性水污染月报制度和城市供水源地巡查、巡检制度,提高了对水源动态监测和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2 用水情况

2.1 用水量

大武口区年用水资源为8970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为2670万m3,生态用水量为2100万m3,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为4200万m3。

2.1.1 生活用水

主要以地下水源为主,用水量为600万立方米/年,占总用水量6.6%。在用水分配上首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要,因此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总量和用水标准都在逐年提高。

2.1.2 工业用水

主要以地下水源为主。用水量为0.36亿立方米/年,占总用水量40%。大武口区是工业城市,工业用水主要集中于耗水量大的电力、煤炭、化工等行业。

2.1.3 农业用水

主要以黄河水源为主。用水量为0.267亿立方米/年,占总用水量30%。但随着黄河引水指标的减少,大武口区成为禁稻区,低洼地带不能种植水稻,导致许多土地荒芜。

2.1.4 生态用水

主要以地下水源和黄河水为主。用水量为0.21亿立方米/年,占总用水量23.4%。

2.2 用水量不足,用水高峰期出现争水现象

由于干旱缺水,每逢夏季用水高峰期,出现绿化用水和居民用水争水现象,为确保用水,城市绿化浇水时间只能调整到晚间进行,错开居民用水时间。

3 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大武口区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190-221.4mm,而蒸发量却高达1444-1797mm,属于典型资源性缺水城市。虽然大武口区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征收水资源费,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力度,对超计划用水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一定程度缓解用水紧张矛盾,但要解决大武口区日益突出水资源矛盾问题,必须积优化水资源配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3.1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3.1.1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大武口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在地下水已经出现超采的地区,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确需新凿井只准原位更新,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达到区域,一律不准凿井。通过取水许可审批,有效控制乱凿井的现象,严格进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使开采地下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1.2 建设节水型社会

为使节水型社会更好的创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节水型城区。一是,全面推行了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了生活用水节水效率。抓好了新建建筑物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安装使用及推广,对原来浪费水严重的器具进行更换。二是,加快了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了输配水管网漏失率。

(2)节水型学校。在学校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学校”领导小组,做到节水从娃娃抓起。

(3)节水型社区。以典型社区为示范,在社区推广节约用水,唤起居民节约用水意识,社区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3%,小区人均月用水量≤4.8m3,节水型效果明显。

3.2 发展节水型农业

(1)采用高效节水技术

城市和郊区、公路两侧公共绿地,全部采用喷灌、管灌、滴管高效节水措施,使节水率达到60%以上。

(2)种植节水高产作物

主要种植蔬菜、高杆作物,避开用水高峰期,达到节水15%的目标。

(3)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不种或少种生长周期长、用水量大、产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农作物;鼓励发展新型的生产周期短、产量高、耐干旱、四季皆宜的农作物。

3.3 利用山洪水

加大投资,依托防汛工程,拦蓄贺兰山东麓洪水,充分利用降雨、山洪水,使雨洪水资源化,以满足农业和生态用水需要。

3.4 抓好城市污水再生回用

大武口区已建设4万立方米/日中水处理厂,日处理中水3万立方米,中水在城市生态用水、城市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中水回用于绿化。处理后的中水可用来绿化,年节约水资源200万方。

2)中水回用于工业用水。在满足不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中水回用于工业用水,企业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引导企业淘汰耗水量大、能耗高、用水效率低、污染严重的产品,严格控制耗水多且污染大的项目上马。中水的利用给企业节省相当可观的水费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大武口区处理的中水已广泛回用于电力、钢铁等行业,节约水资源。

3.5 合理开采地下水

大武口区从地下水资源量整体而言未出现超采,但在城市及工业布局集中的西部沿山地带部分区域出现超采,要解决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或生态用水。严禁审批新增取水,改造解决工业用水不足的矛盾。

4 结束语

总之,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增加社会赋予水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褚俊英,王浩,秦大庸,等.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1).

[2]贺国庆,邝永韶,何丹,等.对建设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的对策研究[J]. 水文,2006(05).

[3]赵建华.节水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山西水利,2006(02).

第13篇

[关键词]城市消防给水 建设管理 加强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086-01

一、引言

水是人类扑救火灾使用最广泛的灭火剂。消防水源是指可供灭火救援使用的市政水源设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消防水源设施和天然水源。这里探讨的消防水源是指城市、农村的市政消火栓、单位消火栓、消防储水池、可借用的水源,比如发电厂的晾水坪、浴池、机动水井、江河湖泊等。消防水源素来被称为“消防部队灭火的弹药库”,足见其在灭火救援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消防水源的建设、管理就关系到灭火战斗的成败。

随着社会国际化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功能多样化如雨后春笋,各类建筑不断兴起,城市居民建设也越来越倍受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消防水源的安全管理逐渐成为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水是发生火灾时利用率最大的灭火剂,当火灾发生时,哪里取水灭火,取水的路程是否近,水源是否充足,都是消防扑救的重点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易燃材料被大量使用,使得灭火形势更加严峻,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即会造成猛烈燃烧,迅速蔓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家都知道远水解不了近火,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要重视和加强消防水源建设的管理,做到消防水源的充足,以及消防设计水源的设施完善。

当前,消防车辆器材装备性能的不断提高,标准越来越规范,对水源的依赖越来越高,这对消防水源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消防水源及时供给是扑灭火灾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加强城市水源的建设和管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以下是分析了城市消防水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城市水源建设和管理有效措施。

二、目前城市消防给水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消防给水水源不足

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着消防给水水源不足的问题,一旦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在着火点随近水源供给不足,消防车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延误扑火时机,是导致火灾损失加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城市消防给水管网与市政给水管网合用,消防给水的主要水源是市政消火栓,但许多城市供水能力不足,生活用水不足,导致消防用水没有可靠的保证。城市中许多地带甚至没有消防供给水源。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缺水现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按我国对大中城市火灾用水量统计资料,高层建筑最大火灾的平均用水量为80L/S,和发达国家的170―368L/S或250--325L/S的数字相差很大,同实际消防用水量也有较大的差距,导致消防水池贮存水量严重不足。

(二)消防设施差且日常维护管理不善

许多城市中给水管网结构不合理,管网管径偏小且不成环状,供水安全性差,爆管事故频繁发生,不利于消防供水,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但城市给水管网的改造速度缓慢,导致消防供水的不可靠。一旦爆管地区正好发生火灾,必然对消防供水产生负面影响。消防供水管网管理不善,管内壁严重结垢,输水能力差,无法满足消防供水要求。

城市市政消火栓的数量普遍不足,导致消防水源匮乏。在过去多次发生火灾的教训中,就是在着火点附近根本找不到消火栓。除了消火栓的数量不足之外,消火栓的布置不均匀,存在着城市大片面积没有消火栓的情况。许多消火栓不足致消防水源匮乏,一旦发生火灾,必然影响消防供水,往往使小火酿成大火,产生不必要伤亡或财产损失。同时消火栓的日常管理不善,导致消火栓的锈蚀,损坏率较高。一旦火灾突发,若着火点附近消火栓尚未修好,必然影响消防供水。

三、解决城市消防给水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城市消防给水的现状及存在的薄弱环节,特提出以下对策

(一)保证消防供水的思考

消防供水主要依靠市政给水管网,市政给水管网必须保证足够的消防水量和水压。对于大面积缺水地区,宜加快给水厂的建设,小面积或局部缺水地区,可以针对性地规划和建设调节水池,利用夜间补充水量,保证白天或高峰期的供水要求;局部离水源远且地势高的缺压地区宜规划和建设小型加压站。

根据我国的国情,随着用水量的剧增和水源的污染,今后供水形势会日趋严峻,消防供水水源更加难以得到可靠保证。为确保消防供水,应在城市自来水公司内部建设局域网,将城市所有水厂进行联网,对整个城市的供水做到统一调度。由城市自来水公司和消防部门联合保证消防供水,当某地点着火时,通过计算机优化调度,城市各水厂都集中向着火点供水,确保着火点的消防水量和水压,其它生活用水可暂停供水或少供水。

在各地如果有喷泉、泳池、各类水池等人工水源,应充分利用这些人工水源,这对于缺乏天然水源区域的消防供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缺水缺压城区及郊区,可专门建造室外消防水池,对施工用的临建给水设施加以改造,变为消防取水口或消防水池,或直接利用现有人工水源,留出消防车驶近的通道,建设一定量的区域公用消防水池,采用区域集中消防供水,此消防水池满足一定范围内的多个建筑物的消防供水要求,因为火灾的发生概率很小,每个建筑物都建设消防水池,会造成一定的浪费。位于城区的海湾、河道、河流、湖泊及池塘等天然水源,应合理加以利用,作为备用消防水源。

(二)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维护

大多数城市的市政给水管网不能满足目前供水的需求,影响消防供水的保证,各城市应加大市政给水管网的改造速度,应进行管网结构优化,管径偏小的应改成大管径,不成环状的管网应调整成环状,城市新发展地区应尽快铺设消防供水管网。并应做好供水管网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确保消防供水的可靠性。

目前许多城市消火栓的数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应制定详细的限期补建计划,并强制进行补建,补建消火栓应先火灾严重地区以及重点消防地带,后一般地区和无管网地区,新建消火栓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布置,不欠新帐,应加强市政消火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明确责任分区,并成立专职机构,负责保护消火栓,及时检查和维护,建立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已有消火栓的完好率,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每年应由市政府对城市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组织各有关部门对消防管网、消防水源、市政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验收,不合格的要及时整治,确保消防设施能正常投入使用。

城市消防给水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但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城市消防供水水源和消防供水设施必须保证时刻能投入使用,对它们的管理维护也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东.谈太原和合国际中心消防设计与安全疏散[J].山西建筑.2013(25).

[2] 杜艳哲.山西大剧院建筑消防设计[J].山西建筑.2013(30).

[3] 张世军.浅谈高倍数泡沫灭火技术特点与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0).

[4] 黄天华.民用建筑防火要求与安全疏散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3(10).

[5] 菅庆楠.谈建筑内各部位装修防火要求[J].科技创业家.2013(09).

第14篇

关键词 节水技术 给水分区 节流中水 雨水收集

The main architectural and drainage and fire fighting system of water saving, energy saving main ways of discussed in details.

Key words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division throttling water supply water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而我国作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400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作为国家节水、节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现实国家可持续发的战略目标中显得极为重要,而对我们给排水设计师来说,节约能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更是责无旁贷,本人主要结合多年给排水的设计工作,根据我国现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用水情况及标准,经过分析和统计,认为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的节水、节能主要有以下十个途径:

1 采用分区给水方式,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在城市供水中,根据城市供水规模大小不同,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均在0.2~0.4MPa 之间。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如市政管网压力为0.3MPa,则六层及以下楼层可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六层以上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这样即不浪费市政管网余压又不至于使低楼层管网压力过高,造成能耗及水量浪费。

2 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减少供水量

1)减少马桶冲洗水量:若全部使用冲水量≤6L 的马桶,则住宅可节水14%,宾馆、饭店可节水4%,办公楼可节水27%。

2)厨房、沐浴、盥洗的节水: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嘴,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瓷芯节水龙头节水效果也比较明显。

3)在公建卫生间中积极推广使用红外感应控制式水龙头和延时自闭式水龙头。

3 积极发展中水系统

中水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建筑排水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因此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第二水资源——中水势在必行。它是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的有力措施,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4 积极推广新型管材、新技术在工程的应用

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 管、PE 管、PVC-U 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5 控制超压出流

我们知道由于给水管网范围的扩大,输送水管的延长以及因为楼房的兴建而产生的高度差异,都会采用提高给水始端压力的方法,保障最不利供水点能够得到充足的给水,这样就会有大量的供水区域是高压给水的。因此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就大于额定流量。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是浪费的水量。由于这种水量浪费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因此可称之为"隐形"水量浪费。

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是浪费的水量。由于这种水量浪费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因此可称之为隐形水量浪费。根据有关数据研究,当配水点处静水压力大于0.15MPa时,水龙头流出水量明显上升。因此建议高层分区给水系统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0.15MPa时,宜采取减压措施。

6 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就是将雨水有组织的收集起来, 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

7 合理的设置消防水池及相关的消防加压系统

高层建筑中消防贮水池在当地行政主审部门的同意下尽可能地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同时,高层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消防贮水量应按其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需水量来计算。这样,既可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8 加强水表在现实的管理的积极作用

1)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的设置。根据物业分区管理的特质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通过与各户水表进行水量平衡分析,有利于查出漏水隐患。

2)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由于有的建筑物水表型号过大。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

3)发展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近几年,我国住宅设计开始将水表相对集中或统一设于一楼,或把水表设于管井内。这些设计会造成供水管线的增加和成本的提高,同时还增加了施工难度和住户验看水表不方便等问题。可见,我国的水表应用技术应朝着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系统的方向发展。

9 防止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量

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使得建筑给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用户用水困难。同时,受到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这些都造成了水的严重浪费。因而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对节约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条件许可时应优先考虑叠压供水的方案。叠压供水无需设置生活水箱,可以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

2)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防止水质污染的规定。采用水泵、水箱二次供水方式时,应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水池材质选用、配管和构造设计及防止管道系统回流污染等规定,杜绝由于选材或设计、施工不当引起的水质污染。

3)水池、水箱应定期清洗。为保证水箱良好的卫生条件,在工程设计中应强调对水箱水质和水箱清洗的周期,并应适当增加水箱的清洗次数。

4)推广使用优质给水管材。在建筑给水中,塑料管与镀锌钢管相比,在经济上具有一定优势。铜管和不锈钢管虽然造价较高,但使用年限长,还可用于热水系统。应根据建筑和给水性质,选择合适的优质给水管材。

10 在热水设计中,尽量完善热水循环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在设计中未考虑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循环流量在靠近加热设备的环路中出现短流,使远离加热设备的环路中水温下降;热水管网布置或计算不合理,致使混合配水装置冷热水的进水压力相差悬殊,若冷水的压力比热水大,使用配水装置时往往要出流很多冷水,之后才能将温度调至正常。因此在热水系统设计中循环管道应尽量保证同程布置,冷热水分区应一致,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保证系统冷、热水压力平衡的措施。

11 结语

建筑给排水节水的应用前景广阔,若我们每一位给排水设计者能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节水应用的技术实施方案,便可大量节约建筑给排水的耗能耗材,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参考文献

1 付婉霞 刘剑琼 王玉明,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及防治对策2002,28(10):48~51

2 冯翠敏 付婉霞,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方式与节水.中国给水排水2001 ,17(9): 46~48

3 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生活用水器具与节约用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4

4 方汝清,高位水箱供水系统对水质的影响,给水排水,1997,23(9):47~49 6

第15篇

【关键字】市政给水工程;现状分析;质量管理与控制

1 引言

市政给水系统是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的供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政给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还会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因此对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市政给水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合我国的给水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2 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给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存在的缺陷

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单位大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授权单位,有些施工单位不按规定执行基本的建设程序,也不执行相关的规定制度,业主未及时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手续,这样就给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2.2 给水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环节薄弱

目前不少给水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再分包工程在质量管理控制和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上较薄弱。有些给水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资质,质保体系不健全,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擅自变更设计,使得给水工程的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继而影响了整个城市的供水。

2.3 给水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不强

许多负责市政给水工程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质量意识比较低,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一味去追求“最新”、“最好”、“最快”等目标。故而在施工过程中仅仅关心项目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了给水工程的质量水平,从而无法为城市居民提供满意的给水条件,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4 给水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缺位

监理人员在给水工程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政给水项目中,部分施工企业借以种种理由拒绝接受监理的监督,或者监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对施工单位要求不严,任由施工人员盲目施工,造成了市政给水工程的监督与管理上的缺位。

3 实现有效的市政给水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避免由于质量缺陷而造成使用上的隐患,甚至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3.1 强化给水施工单位与人员的质量意识

提高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首先企业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企业文化,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和贯标,把质量控制贯穿各个环节,建立质量管理部门。第二要在工作中提高员工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认识,自觉接受质量管理,要做好施工基层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根据这些人员的特点进行对症下药。由于一线施工人员一般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质量意识不强,因此更应该加强对他们质量意识的教育指导工作,深化他们的质量意识,并针对具体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第三施工企业在管理上要将施工质量与效益挂勾,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并运用反面教材敲响质量警钟。

3.2 规范给水工程施工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

规范给水工程施工单位的市场行为,主要是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对于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除了从法律层面上加大立法机关的立法与执法力度之外,还应对其市场行为进行约束。对施工质量不好的企业在行业内进行通报,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重视投标单位已建工程的质量情况,将“重质量、守信誉”的单位推荐出来承担建设任务。

3.3 给水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精心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设计施工图的质量直接关系施工质量,因此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做到认真,负责。设计团队应该进行充分交流,根据具体的环境等条件编制并绘制出详细而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最后通过头脑风暴法或专家打分法进行最终方法的确定。这样的操作,可以确保设计工程的安全、有效,降低潜在风险。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对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4 加强现场管理,重视各环节控制

总承包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对项目施工质量负总责,对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一切与质量密切相关的环节进行严密有效的监控。总承包单位统一协调指挥各施工单位施工质量,各施工单位在同一时期内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完成施工任务。另外在市政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进行跟踪巡视检查,并邀请施工单位的质检员、监理单位一同参与工程的管理与质量的控制,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指出,并立即要求各个施工部门进行整改。如在给水系统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当对造成损坏的部位进行科学论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

3.5 落实质量责任度

要想真正的提高给水工程质量还必须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给水工程不论大小,项目业主方必须指派项目负责人对质量进行管理,对工程质量负领导监督责任,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的头上,杜绝职责不清、工作不到位、考核不严、处罚不准确等现象的发生,如果在工程验收或者使用过程中出了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从而最终达到提高给水工程质量的目的。

3.6 发挥质监机构作用,做好政府质监工作

政府质监机构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市政给水工程施工方案必须进行严格审查,对关系质量的重要环节要进行控制,保证其符合现行给排水施工规范的要求。同时质监机构要注重提高质检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格质检程序,完善和规范相关制度,争取将政府质检工作做到客观公正。

3.7 强化监理职能

在市政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当进行有效的监管。监理单位应对给水工程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监管能力。另外监理单位还需要依靠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与优秀的监理人员结合起来,增强监理单位的质量监管实力。在监管过程中,监理单位应着眼于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采用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控制工程进度,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协调施工过程中各个单位的相互关系,提高给水工程的质量。

4 结束语

市政给水管网一旦投入使用将长期不间断运行,其质量和安全是否可靠,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综合效益。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形成质量隐患,而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是消除质量隐患的重要方法,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市政给水工程的参建各方应树立质量意识,多方面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体系,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最终提高市政给水工程施工质量,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聂志安. 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J ] . 科技创新导报.2008 .(23 ).

[2]张云波.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对策[J].才智.2008.(17).

[3]马晓颖,等.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 (7).

[4]王启麟. 基于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对策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