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学习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学习的特点

第1篇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因此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语言,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特点:

一、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炼,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避免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误解。在教学中用词要准确,尤其是概念教学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词语,都有可能把原意改变,给学生带来麻烦,造成错觉。例如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思维过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都要力求精炼,输出的信息无重复,便于学生掌握,避免听觉疲倦。

二、语言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例如,有的学生学完正方形后问教师:“正方形是矩形吗?”教师是这样回答的:“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因此正方形是矩形,它具有矩形的全部特征,它是特殊的矩形。”这样的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圆心角,弦,弧关系转化定理”时,有的教师阐述道:“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中,如果它们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也分别相等。”这句结论性的话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理由不充分,语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

三、语言要有形象性

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是有困难的,他们必须通过自然语言去理解数学语言。初中代数和几何都是数学语言的入门阶段,在教学中,凡引进的数学符号应当用自然语言作解释性说明,使学生理解符号语言的语义,即它的内容和意义,并明确符号语言的句法,即符号语言的形式、构造、规则,才能使学生懂得这些符号语言所表达的数学内容,否则将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表面化,使形式和内容脱节。适当“淡化概念”,也是处理这两种语言的关系的一种可行办法。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就对某些概念采取了“淡化”措施,即或者不明确给出定义而在实际中使用这些概念,或者用描述性说明代替形式定义,淡化处理有利于突出重点,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教师应注重数学语言、教学型数学语言和通俗语言的合理使用。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象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例如,教师讲解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题型时,一边讲解一边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明白“同向”“追及”,问题也便于解决了。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使学生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语言要有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地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知识。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启发学生把坐标解释为“座位的标记”,即“第几排第几列”,接着让学生找出教室中位于某排某列的学生,再任意指定某个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某某位于某排某列,在此基础上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平面内点的表示方法,这对学生理解坐标系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做。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描述过程、概括结论、说明思路,让学生逐渐从不知如何开口,到会用,进而善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

1.模仿叙述

教给学生一种说话的模式,让学生仿照模式进行思考,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思想。

2.辨别真假,规范训练

将错例呈现出来,通过争论来辨别其错误所在,并进行规范训练,在表达容易出错的地方应注意强化。如“x与y的2倍的和”是x+2y而不是2(x+y)。

3.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学过程中必然伴随交流过程,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数学交流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必然途径,也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交流的驱动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间建立起联系,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独立学习者,又是他人的合作伙伴。既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有义务听取他人的观点、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意图,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特点分析

一、信息技术特点

首先,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信息技术是一门极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最后,信息技术是一门变化迅速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实时地更新学习内容。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1.“精讲”与“多练”相结合

所谓精讲多练要分为“精讲”和“多练”两个部分。“精讲”就是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对课程的难点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对于重点要有一个明显的突出,让学生可以很清楚课程的构造和组成部分,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多练”就是知识点授课结束之后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对知识的运用,从操作技能入手,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多动手以便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精讲多练一定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有效的学习。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立理念基础上的教学分方法,具体指的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在真实的任务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进行学习,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这一特点,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为能够突出体现。由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实践操作,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会使同学对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PowerPiont制作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对学生进行授课。给学生设置一个制作任务,可以是本课程的课件或者是一些与学生日常相关方法的PowerPiont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定可以更好地对PowerPiont制作过程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运用。

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该是枯燥无趣的。教师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方位、多层次地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万河.浅议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J].琼州学院学报,2008(2).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三个特点;四点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63-01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它具有学生学习的一般任务和特点。但是由于数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它在学生学习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学习其它学科,特别是理科的必要基础和工具。因此,初中数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都有其特点。

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1)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数学语言等的理解和运用;(2)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用数学工具和仪器的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3)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刻苦钻研,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初中数学学习的三个特点

1.1数学学习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积极的智力活动。由于数学内容是在人们对现实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多级抽象概括,甚至把它们理想化、纯粹化、形式化成为表面上好像与客观实际完全无关的符号和图形。它们都是不能单纯用感觉器官去觉察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理解。另外,初中数学内容是采用公理法思想运用逻辑方法来论述的。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方法时,必须通过他们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解、推理、判断、想象等一系列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数学学习特别需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反过来,如果学习数学时,对数学知识能够做到知道、理解、会用、系统化、沟通综合、迁移、推广、创新,必然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有人把数学学习譬喻为"思维的体操"就是反映数学学习的智力活动。

1.2数学学习发展规律与数学历史发展过程相类似。从初中数学的对象来看,初中数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与数学历史发展过程相类似。先学习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知识,主要是常量数学的内容,接着学习函数(主要是初等函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的知识,主要是变量数学的内容。初中学习常量数学时,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思维形式。可是,学生学习变量的内容必须运用运动、变化、发展、对立统一等辩证观点去考察数学对象。因此,教学思想方法从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发展到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数学思维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对初中生学习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关头。

1.3数学学习具有广泛联系的特点。我们知道,数学对象普遍存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总是表现于非常抽象的形式,但是它们都有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的来源,它们都反映丰富的具体的实际内容。特别是初中数学许多内容与客观实际的事物形象和数量关系有直接的联系,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都有各式各样的具体的现实模型。数学方法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社会、生产以及各个学科的领域。数学与学生学习的各门科学知识都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联系,特别与自然科学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数学思想方法又可以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因此,数学学习要广泛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特别要广泛联系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数学学习具有广泛联系的特点。

2.初中数学学习的四点要求

2.1学习数学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数学学习既然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积极的智力活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更要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学习数学必须积极主动、刻苦钻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行积极的智力活动,顺利地完成学习数学的任务。

2.2学习数学要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数学学习既然是一种"思维体操",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现代数学教育学把数学学习理解为"数学活动",亦即把数学学习看作数学思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数学学习必须要学习者积极思考,还要灵活、正确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善于思考,才能达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显然,在数学教学中,赶进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被动应付的学习方法都是影响积极思考的不利因素。

第4篇

笔者给研究性学习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针对某一个问题,主动研究与探索,进而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素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要有效地创设各种研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知识,从旧知识中发现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研究过程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载体是不同的问题,只有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研究、探索;学生研究学习的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的,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语法与句式等内容,这些知识都是为学生学习更高深的英语知识打基础的,但是教材编者将这些知识以直接陈述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接受这些知识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以讲授式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被动学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而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者问题展开研究,有效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自身具备的观察、归纳、联想等能力,以交流、谈论、研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力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能力,且需要具备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独立性四个特点,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复杂的语言内容中得到结论,获得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就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是比较突兀的,学生在接受方面也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情感与理智方面都有一个良好的缓冲过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比如,在讲解“Past and present”过程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My classmates, people are changing every time,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re very different. So for you between the past and present, what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在提出研究性问题时,需注意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各种英语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在交流与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知识的交流,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式,以实际中的一些问题或者事物为媒介,结合英语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当然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与思维力,可以很好地将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科联系式,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进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打破传统的、各学科独立的情况。比如讲授九年级内容“Colour”时,教师可以将一幅美术作品带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研究作品中应用的颜色。课堂扩展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储备量,锻炼搜集资料、归纳资料、运用资料等的能力。比如,讲解“Wild animals”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野生动物的研究性题目,不同的研究小组可以研究不同的题目: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do wild animals liv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wild animals.

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计划是学习活动的前提,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制定的。这个研究计划是对所提出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也是考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合作性、主体性与体验性,让小组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与讨论获得知识。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要从研究过程与结果上看,还要从研究态度上来评价学生,使学生爱上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与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感化;研究

情感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互动,努力实现两种情感的交流与融汇,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还有助与教师和学生间良好互动关系的形成。教师的积极授课的情感很容易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通过情感的交流使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拓展,从而激发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以及授课的内容深度,以达到更为理想和更为有效的授课效率[1]。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健康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

1、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意义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注重情感交流的,因而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尤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

1)情感教学是新课改标准实施的要求。

要加强英语学习必须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情感教学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情感教学可以产生浓厚学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

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的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在情感教学中,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为主要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和协调,方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情感教学进行的好,就可以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到新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情感教学能够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对学生课堂设计的时候,老师应该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分类为:第一类是渴望学习,主动求知的学生;第二类是对英语学习没有好感也没有抵触的情感,很多时候都是出于被动学习的学生,阻碍教学的积极性的发展;第三类就是对英语教学有抵触的学生,他们对英语甚至产生厌恶,完全没有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手段,保证英语课堂积极性的发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的效果出发,结合英语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人到英语教学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情感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学特点

2.1部分同学对应于学习有抵触心理。

大多数学生对英语有着正确的态度和动机,对英语有一定兴趣的占半数,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的比例更大,但同时也有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不正确,这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升学,或是大家都在学,自己不能落后只能被迫跟着学,还有效部分人认为是被学校、老师和父母强迫学习的。他们对英语学习没有热情,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讨厌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有抵触心理。

2.2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分化成两级

一般学生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强,很有信息的人只占不到百分之5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前景不明确;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成两极分化状态,可能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结果存在较大差距。

2.3学生情感因素与学习行为存在着相关性

根据对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情感因素与其学习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学生学习的态度、动机和自信心直接影响着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最终影响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3 情感教学的优点

1)情感因素在初中学生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和自信心,积极的情感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反之消极的情感就会起到抑制的作用,因此情感在我们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包括正确的动机、积极的态度和并保持良好的自信心。我们的言行与举动都会对孩子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出更高的要求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影响他们使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情感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学特点应该更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帮助学生过滤不良信息,帮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的耐受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消除学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

3)情感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学特点应该更加能够帮住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时同学们情绪激昂,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主动但有时又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机。通过与孩子们交谈不难发现他们积极主动之时必定是课前预习较好;反之肯定是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好,因此对老师所讨论的问题无法介入所以孩子们会表现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由此可知通过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心声,就能够做到未雨绸缪,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综上所述,可见情感英语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初中英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探究、创新的培养。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英语的情感教学,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2]。

参考文献:

第6篇

初中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对空间图形充满着好奇心和浓烈的兴趣。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时,会感到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会引起痛苦和恐惧;遇到新奇问题、结论或方法时,会感到惊讶和欣喜;对单调重复的内容则感到厌烦和乏味。从而形成了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的世界。

一、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分析

初中是学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育和成熟的阶段,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而言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身心的种种矛盾和表现。1.一方面表现出对成熟的强烈追求与感受,他们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于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他们思想方面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会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与矛盾。2.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等。因此,从七年级以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了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3.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他们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偏激。

二、初中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心理特点分析

由于初中生具有上述心理特点,他们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处在好奇、好动、探索和积极合作这几个层次之间。

1.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动机分析。由于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空间与图形”的倾向性,并努力通过不断学习取得成功。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时,学生动手沿底边的中线对折时,发现两底角重合,两腰重合。就这么简单的对折,引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的强烈动机,同时,他们也打开了几何图形的轴对称性的大门,为进一步探索几何图形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2.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及其分析。中学生对“空间与图形”有强烈的兴趣,丰富的图形世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同时经历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之间相互转换等的活动过程。这使他们认为“空间与图形”好玩、“能使人动脑子”、“空间与图形有无穷的奥秘”等。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几何图形的变化的奇异和形态的优美,引起了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他们感受到思维方式、方法的巧妙、新奇、别致,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它;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空间与图形的和谐、统一和简单美。

三、如何开展初中“空间与图形”的学习

1.体现“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为改进数学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保证。

例1 讨论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有几种形式,并画出图。

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与全班合作学习两种方式进行。

首先,分组,比如4个人一组。分好组后,让组内的每个成员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的会用模型进行实验,有的会在纸上画图研究。然后,由组长将小组内学生的结果收集起来进行讨论。有些学生发现的结果可能会多一些,有些同学会少一些,有些结果可能还是错误的。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内的成员相互间得到启发、鼓励,错误得以修正。最后,全班进行小组间的汇报、评议、争辩。因为这是一个结果开放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是所有的小组都能找出所有的结果。通过全班性合作学习,不同的小组又一次展开竞争,使讨论交流达到新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最终找出所有的侧面展开图(如下图),有11种。

从合作交流的那一刻起,反思就每时每刻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学生的认知正是通过内化与外显的多次交替而逐渐发展、完善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了主体性,在交流活动中表现着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又反过来促进思维的发展,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直观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爱好、愿望、热情等形式构成了学习的动机,起着趋动、诱导、调节学习行为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感受力、表达力的培养与发展。

第7篇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课;特点及环节

复习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对知识认知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因此,复习课应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

一、化学复习课的特点

复习课时间短、内容多、容量大、节奏快,因此对教师把握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有较高要求。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复性。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它帮助学生避免原有知识被遗忘,同时又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复,提高对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认识的层次: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的。2.概括性。化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思想方法,它与具体的表层化学知识相比,更加抽象和概括。因此,学生要理解和掌握它,需要有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复习时,教师要适当地对化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素进行概括和揭示,通过对具体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复习,上升到对通性通法和一般原理的掌握。3.系统性。化学复习课在重复和概括的基础上要进行梳理,这种梳理工作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使这个系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以便于储存、提取和应用。4.针对性。一是针对所要复习内容的特点,设计复习的方式方法。二是针对“学情”,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遗忘缺漏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精心编选富有启发性、典型性的训练题目。5.综合性。在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选取综合型的例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互动性。复习课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学习活动,使知识得以升华。

二、化学复习课的环节

(一)自主整理

利用学案中的填空、表格、框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再翻课本复习知识,整理复习内容,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教师设计好复习提纲,不能把知识和问题变成简单的填空,要适当地进行综合。在教学中,要检查学生完成学案的质量,便于发现问题,在关键处给予学生适当适时的指导和点拨。

通过自我排查、自我诊断,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复习目标进行自主复习,复习和回顾基础知识并且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进行探究交流。交流前一环节的复习效果,小组内交流自己没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生教生、生帮生来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合作交流

生生之间、小组内一起实施有效的交流讨论,达到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并展示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这样,使复习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完成“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同时,明晰本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以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精讲点拨

教师对某些存有问题的知识进行点拨精讲,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和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学生尝试分析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体验和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典型例题,真正弄懂、弄通并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式的训练。通过对精选典型例题的体验和剖析,能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例题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的题目,不要追求偏、怪、难。此环节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求解,再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交流时要注意分析过程的强化,“轻结果,重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思考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思路,重视过程分析。

第8篇

一、初中数学学习是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

学习初中数学,学生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拔,认识前人通过发现获得的真理。因此,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带着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进行学习,把学习活动看成是一种前所末有的创造性的劳动,不断体验创造性劳动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发现,等等。同学们还可以去发现课本上没有出现的更多的数学真理。

二、初中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的抽象必然伴随高度的概括。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特别是使用了高度概括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造成表面的形式的理解,造成具体与抽象、感性和理性的脱节。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注意逐步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真正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

三、初中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的各种概念、原则和法则不是杂乱无章地组合成的,而是在逻辑体系下展开的,各个数学分支都用演绎的方法和公理方法建成为各自的科学系统,形成了具有严谨结构的逻辑体系。数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要不断地训练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作业格式讲求规范,解题步骤讲求条理,语言叙述讲求简洁。

四、初中数学学习应突出思维训练

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主要通过数学思维来实现。学习数学思维活动,应该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所谓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学问题为对象,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达到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一般性的认识的思维过程。同学们在数学学习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思维活动方面,学习时要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的转变。

五、初中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阶段性

由于数学知识是具有严谨的演绎系统,所以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由于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再现,而每一次再现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有所提高,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呈螺旋式的阶梯状上升。如方程贯穿整个初中数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函数在初、高中定义不同等等。根据这一特点,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练掌握各种技巧,不断提高数学水平。

第9篇

1 抽象性

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从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也就是说,以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种材料以极度抽象的形式出现,这只能在表面上掩盖它来源于外部世界。但是,为了对这些形式和关系能从它们的纯粹形态来加以研究,必须使它们完全脱离自己的内容,把内容作为无关紧要的东西放在一边;这样就得到没有长宽高的点,没有厚度和宽度的线,a和b与x和y,常数和变数;只是在最后才得到知性自身的自由创造物和想象物,即虚数。”数的概念,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属于最原始的数学概念。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又形成有理数、无理数、复数、函数、微分、积分、n维空间以至无穷维空间这样一些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从数学研究的问题来看,数学研究的问题的原始素材可以来自任何领域,着眼点不是素材的内容而是素材的形式,不相干的事物在量的侧面,形的侧面可以呈现类似的模式,比如代数的演算可以描述逻辑的推理以至计算机的运行;流体力学的方程也可能出现在金融领域,数学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把一个领域的思想经过抽象过程的提炼而转移到别的领域。数学科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数学教育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规定为其目标。从具体事物抽象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科学抽象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从现实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提炼过程的教学,又要注意不使数学概念陷入某一具体原型的探讨纠缠。例如,对于直线概念,就要从学生常见并可以理解的实际背景,如拉紧的线,笔直的树干和电线杆等事物中抽象出这个概念,说明直线概念是从许多实际原型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但不要使这个概念的教学变成对直线的某一具体背景的探讨。光是直线的一个重要实际原型,但如果对于直线概念的教学陷入到对于光的概念的探究,就会导致对直线概念纠緾不清。光的概念涉及了大量数学和物理的问题,牵涉了近现代几何学与物理学的概念,其中包括对欧几里得几何第五公设的漫长研究历史,非欧几何的产生,以及光学,电磁学,时间,空间,从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等等。试图从光的实际背景角度去讲直线的概念,陷入对于光的本质的讨论,就使直线的概念教学走入歧途。应该清楚,光不是直线唯一的实际原型,直线的实际原型是极其丰富的。

2 严密性

根据对于新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些调查,新教材中对于某些公式的推导,某些内容的讲解方面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要求,特别典型的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关系判定定理只给出结论,不给出证明,方法上采用了实验科学验证实验结论的方法进行操作确认,就与数学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不一致,老师们的意见比较大,是目前数学教学实践面临的一个问题。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学生思维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结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在数学教学上追求逻辑上的严密性需要有教学时间的保证,中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目前,在实施中学数学新课程以后,各地实际教学反映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紧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学中适当地减少了一些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时间比较充裕以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在目前的中学数学新课程试验中,教学内容的量怎样才比较合理,让一部分中学生能够学得了的新增的数学选修课内容(尤其是选修系列四的部分专题)切实得到实施,以贯彻落实新中学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也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重要问题。

教材编制应该有利于老师组织教学,考虑为老师们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设计的方案。老师的实际教学本身是对教材使用的再创造,必须有一个研究教材,能动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合理教学方案的过程。教材不能过分地引导甚至去限定实际教学方法,更不必把实际教学过程都予以呈现。数学教材有必要为学生的学习钻研以及老师的教学留有空间和余地,在数学教学中要讲过程,很重要的方面是针对的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简单记忆背诵数学结论而不重视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的教学的问题和现象。作为数学教科书,应该提倡简明扼要,经得起学生对于教科书的推敲和研究。

计算是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中学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数量观念和运算能力。现在的计算工具更加先进,还可以借助于大型的计算系统,这使计算能力可以大大加强。

3 应用广泛性

第10篇

一、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1、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易于激发其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情景的探索,不断产生新问题;已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发在深一层次上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问题解决。

2、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能够独立获取知识,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不断地进行猜想、论证,改进所得结论,从而实际感受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逐步形成研究数学的积极态度;而教师将由过去的主宰者转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不再包办一切。

3、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了探索问题的兴趣,与别人合作的欲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实践

所谓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遵遁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科学方法论的思想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可用如下的五步探究性教学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1)通过“做一做”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做下列各题:①(X+2)(X-2),②(1+3a)(1-3a),③(X+5y)(X-5y),④(y+3z)(y-3z),然后让学生观察运算结果,从而发现平方差公式,这类问题情境主要是从数学内部知识问题入手,以旧引新。

(2)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平面图形的密铺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及思考学校音乐室地板图案,然后提出相关的平面镶嵌问题。

(3)以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古今中外的数学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七年下册P150)时,以拿破仑在作战期间利用相关知识巧妙测量敌军碉堡与阵地距离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现式”问题探究

结合新课程,适度地再现和引入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把“发现过程中的数学”返朴归真地交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习者自身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恰当的素材,主动探究发现,一般程序为:观察--试探--思索--猜想--证明。这种程序适应于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过程的教学,体现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发现知识的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另外,在发现过程中要适时渗透合情推理,充分肯定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在数学发现中重要作用,特别是“数学猜想”因为它可被看成是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式,表现为思维主体从一定依据出发,利用非逻辑手段,直接获得猜想性命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例如在八年级(下)对“四边形四边中点构成特殊四边形”的探究。先让同学们任意画一个普通四边形,并给出四边中点,问连结四边中点的四边形是不是特殊四边形?再让同学们多给出几个普通四边形,画好之后,通过观察--试探--思索--猜想:四边形的中点能构成什么四边形。大部分同学都清楚普通四边形四边中点构成的应该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那么你能否证明你的新发现呢?同学们都想试着将其证出来。给出证明后,又让同学们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四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再通过观察--试探--思索--猜想:它们是不是还只是平行四边形?画好之后,每一位同学都抢着回答自己的新发现。他们发现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构成的还只是平行四边形,而矩形、菱形、正方形四边中点构成的分别为菱形、矩形、正方形。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原因,这样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就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掌握的知识也就比较稳固。

(三)“开放式” 问题探究

传统上,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解法是模式化的,称这类问题是“封闭”的.相反,条件开放(条件在不断变化),结论开放(多结论或无固定结论),策略开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解决)的问题称之为“数学开放题”。开放题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质,不再是方法唯一,答案唯一,这就吸引学生不依赖教师和书本,独立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答案,可使学生在解题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性的心理态势,对数学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的发展。

例如:在开放式的情景题教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

如图:靠公路分布着某集团公司5个仓库A、B、C、D、E,其中间距分别为11km、10km、12km、14km,现有某种物质分别存放于各仓库中,其中A仓库80吨,B仓库30吨,C仓库40吨,D仓库60吨,E仓库10吨,现要将它们集中存放于某个仓库中,已知每千米每吨物质运价为7元,问集中在哪个仓库运价最省?为什么?

教学时,从学生认知的接受程度考虑,设计如下问题,层层递进,使之成为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创造性的教学过程。

在线段AB上找一点P,使P点到A、B的距离之和最小?

如果在AB上另有一点C你能否找到P点,仍满足到各点距离之和最小?

如果一共有4个点、5个点、 …… n个点,结论会怎样?

当情形第二问中的点C与A重合时,当n个点中有些点重合时,结论会怎样?

现在再来解决上面的问题,你将如何考虑?

(四)“自主式” 问题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所必然要碰到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同时要给予时间加以解决,切不可贪图方便,舍不得花时间,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究,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如《有理数的乘方》一节,安排这样例子:

1、某个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个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2、有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2×0.1mm , 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mm?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mm?

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再找一找其中的变化规律,最后再算一算,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去自学、去思考,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同的平面图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表各自小组的见解,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学生不仅发现了十一种不同展开图形(如图) ,而且还找到了正方体的展平规律,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而在探究性学习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自由地支配时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地位,有时学生讲学生听,有时学生讲老师听,老师再也不是知识的垄断者。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指导,必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一些学生熟知的问题背景,探究、体验概念提出的必要性和形成过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在定理、法则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揭示知识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研究和解决的,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在例题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如在几何“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学生不难证明这个问题,但我们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探索1、能否将斜边上的高改为斜边上的中线和对应的角平分线?

探索2、能否把直角三角形改为一般三角形?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盈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这些素材都可取自与报刊杂志和互联网。

第1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 教学特点 实践能力

前言

素质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目前我国教育的主要方向及要求就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中,使用素质教育中的一些原则及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实施素质教育下的化学教学工作对学生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与传统化学教学不同的特点,对于这些特点的把握成为改进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指的是以促进全民素质提高为宗旨,根据每一名学习者的个体身心发展状况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这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兼顾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更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促进全民素质提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同时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体现了当前社会对于教育的思考,在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收到了严重的阻碍。很多优秀的人才被埋没。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人的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以及人才培养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上升,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也有积极作用。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特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初中化学教学必然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例如,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够辅助化学学科的学习。初中阶段的教育一般以综合课程为主,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各学科之间都有相应的交叉。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还是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学会化学原理,而且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启发学生的思维。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的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初中化学学多是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这虽然能够学习前辈们丰富的经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我国现今的初中教育中,普遍采取通过繁重的课程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方式,这极大的摧残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更制约着我国素质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上课时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在安全范围内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其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势必会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所区别,而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下面本文就将以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在素质教育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案例阐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教学。

以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水氢为例,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首先对全班同学的化学基础进行一个简单的摸底。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进行相应难度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并不急于讲授这一堂课。因为初中化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较为枯燥,一味的讲授可能会使得学生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这堂课知识点的讲解之前,我对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的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水,那么你们能说出一些水的性质吗?这个问题一提出来,课堂的氛围立即活跃了,学生们都在积极地进行讨论。其实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个目的,一是打破枯燥无味的讲授,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思维的扩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们的反响也很强烈,有的学生说水是液体的,有的学生说水是有浮力的。当然也有学生说水是可以喝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并没有去批评他,这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创新思维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接下来对于水的组成这一部分知识的实验中,我看到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想要表现自己,这时候我给予他们鼓励。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你们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推测出水的构成?这时候班级开始安静下来,学生们陷入思考之中。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想要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下,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们大多直接告诉学生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这样的讲课虽然能够使学生们知道水的构成,但是他们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十分不利于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这样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四、结语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结合素质教育的内涵,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理念将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今后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121-122.

第12篇

一、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法”的特点

在分组教学法中,重视学生质疑意识与解疑能力是其特点之一。首先,通过分组教学,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与表达的平台,让他们大胆质疑,大胆表达。其次,在分组教学中,注重分层要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整体发展。在分组教学中,需要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样,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突显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在小组实践操作活动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等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能,提出独创性想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如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现在有一个正方体,若要你们沿着其表面的棱剪开,使之展开为一个平面图形。那么这个展开的平面图形又包含了哪些图形呢?有几种剪法呢?然后让学生独立动手剪一剪,然后组内汇总不同剪法,最后分组展示各自的剪法,看看哪组剪法最多、最好。

另外,在分组教学法中,注重全员参与,注重交流互动,共享信息。在开展分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构建小组,既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兴趣小组,也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差异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等。然后小组明确分工,让每位组员各尽其能。如组长管理本组工作,汇报员汇报本组工作等。然后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这样,可让人人参与学习,既有自学空间与时间,也有交流与合作机会。比如学习单元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设计数学墙报,开展“讨论会”、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数学竞赛等活动,让每位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参加活动,经历筹备策划、方案实施、资料查找、成果总结与展示等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有所发展。

二、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法”的作用

1.利用分组教学,激发课堂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善“教”,也要善于以“教”促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打破灌输式教育,组织分组教学,给每位学生创造思考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师生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质疑,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如学习“生活中的不等式”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商品买卖问题中,哪些量会对最后的利润产生影响?这些量和利润存在怎样的关系?倘若你们分别作为经销者与采购者,正在展开一场商品交易,而另外一位经销商也想和你们交易。请模拟该买卖过程,合理选择某个经销商展开交易,并记录下所要涉及到的量,然后一起讨论这些量的内在联系。这样,既让学生感知到列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工具,也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激活了课堂氛围。再如学习“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小组学习活动。比如研究性学习活动:猜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与内错角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接着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2.利用分组教学,促进课堂优化

第13篇

1.习题数量较多,体现函数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章节,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习题遍布在例题及其变式、练习、习题以及复习参考题中,其题量统计如下表:

章节例题及其变式练习习题

2.1173037

2.29918

2.3131921

2.4125

2.5675

2.6345

复习参考题 30

从表可以看出,就这一章节中的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和习题多达182题,而函数这一章节基本内容多,题型方法多,高考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高,表明了本章教材编写依然重视传统的“双基”教学,依然坚守“熟能生巧”的学习传统,通过利用大量的练习和习题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巩固新知.

2.探究题与应用题所占的份量加重,更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新课标的发展,强调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在习题设置上,除了传统的计算、概念性习题外,还有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应用题,以推理、图表等形式出现的探究题,在阅读与思考中出现的研究性开放题.以下是对教材后出现的练习与习题进行的分类,统计如下表:

章节计算、概念性习题应用题探究拓展思考题

2.15488

2.22425

2.33714

2.4611

2.512 1

2.6261

复习参考题2622

从表可以看出,开放型问题的份量在习题设置上较以前的教材大大加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应用题,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以及数学建模的能力.

3.习题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函数知识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学生通过习题加强对这些思想方法的运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例如在判断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问题中涉及数形结合思想,在处理 这类“准二次函数”问题中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讨论超越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中涉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等,在解决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应用题中,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再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即涉及转化与化归思想.

二、教学建议

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基本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灵活应用,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数学能力的高低水平.函数知识作为高中数学的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在习题设置上,习题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重要材料.

案例1P94复习题27:若关于x的方程3tx2+(3-7t)x+4=0的两个实根α,β满足0

这是一道简单的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题目.我们来大致分析一下解答过程:首先将方程3tx2+(3-7t)x+4=0转化为函数f(x)=3tx2+(3-7t)x+4(函数与方程思想),再利用二次函数根的分布列出不等式组解出t的取值范围(数形结合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机械地套入步骤过程,而是要站在一个“为什么”的高度去解题,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解题中得到自觉提升,真正发展数学能力.

2.组织和安排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函数习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研究性,因此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性素材,建议在课本习题基础上设计一些研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索解决.

案例2P33探究拓展第13题: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x2,它的值域是[1,4],这样的函数有多少个?试写出其中的两个函数.

这是一道看似简单但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函数三要素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3.指导和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第14篇

关键词 Proteus仿真软件;电工技术;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32-02

1 引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中职院校中电气、机电类专业尤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可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中职学生通常素质较差,因此,该课程教学效果欠佳,不仅教师教得费劲,学生也不能良好地吸收知识,严重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中职院校教师需深入探究该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1]。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Proteus仿真软件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促使学生能更直观地进行仿真训练,从而有效理解难懂的理论教学,并融会贯通,以增强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2 中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学生现状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且难度较高,教学内容通常抽象、难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较为困难,不易掌握,如何让中职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这门课程就成为现在教学的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主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被动接受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在不能理解该课程时,仅学习皮毛,如定义、名称之类,不能将该课程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就业现状 由于社会快速向信息化、科技化发展,因此大量需求各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备较强的创新、动手能力。电工技术基础同样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创新能力,是一门尤为重要的基础课程。

3 Proteus仿真软件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较多,如早期的EWB系列、Multisim系列以及Proteus系列等。EWB系列具有占用系统资源较小、简单方便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后就是Multisim系列。EWB系列、Multisim系列在目前的电路、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较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仿真功能弱、互动性差等。Proteus系列在教学中通常用以实现微控制器系统软件及硬件仿真,虽然功能更强大,但初学者较难上手,不过在初学者加强对Proteus的练习后,自然可以得到解决。

Proteus系列具有实现电子电路交互式仿真的巨大优点,且交互性更强,电路的运行也可更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2]。在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Proteus实验室,每位学生平均分配一台电脑。教师可在课堂上对学生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的连接、调试等进行指导,并激发学生利用该软件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兴趣,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4 Proteus仿真软件概述

Proteus仿真软件是一个将实物仿真与电路分析相结合的平台,具有强大的仿真、分析功能,将多种功能集于一身。该软件具有较多的性能特点,主要有:

1)具备>27 000个仿真元器件;

2)不仅具备多样激励源,还支持信号以文件形式输入其中;

3)具备多种虚拟仪器,且软件的面板操作更加逼真;

4)具备更加生动的仿真显示;

5)具备高级图形仿真功能;

6)具备单片机协同仿真功能。

5 Proteus仿真软件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学生进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会用到较多基础元器件知识,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也会用到较多基础理论知识,如直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等。仅靠教师进行枯燥乏味的讲解,学生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但通过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3]。下面将举部分实例来说明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Proteus仿真软件的情况。

在基尔霍夫定律教学中的应用 上课时先指导学生学会对Proteus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电路图开始操作:将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路绘制于Proteus仿真软件的原理图编辑窗口上,并显示出各支路中的电流值,通过在Proteus仿真软件电路图中三个支路上的电流,使每个元器件上的电压能一目了然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再指导学生对电路图进行分析。

首先计算电流,可根据电流流入为正、流出为负来计算,也可以电流流入为负、流出为正计算,得出电流的代数和为0;然后对右回路各元器件的电压代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其和依然为0。因此,通过运用Proteus仿真软件可得出结论:流入流出一个节点的电流代数和在任意时刻均等于0,将回路内各段电压闭合的代数和也恒等于0。

为巩固该结果的可信度,可让学生再次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对电阻、电压源的数值进行改变,并再次观察,得出同样的结果。当学生基本理解定理后,可在电路图上人为设置障碍,如阻值增大、短路、开路等,并让学生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自行找出故障原因,以对该课程进一步理解。

电容的充放电及电感的电磁效应电路仿真

1)电容的充放电电路仿真。与课本上的电容充放电仿真电路图像对照,运行Proteus仿真软件,闭合课本图中的SW2,保持断开SW1,可看到正在对电容充电的电池,AM1上出现逐渐减小的电流读数,而VM1上则出现逐渐增大的电压读数,同时可于C1上查看到正负端电荷累积。将SW2断开,并闭合SW1,可观察到电容的放电情况,发现AM2上流过的电流以及被点亮的灯泡,且AM2的x数在逐步减小,灯泡也逐渐变暗,直至放完电荷,灯泡完全熄灭。通过在Proteus仿真软件中观察这一充放电过程,可更灵活、深刻地理解该知识点。

2)电感的电磁效应电路仿真。与课本上的电感的电磁效应仿真电路图相对应,并运行Proteus仿真软件,可发现电流变的读数快速增加,增加至某一值后点亮灯泡,同时电流表的读数继续增加。随后读数的增加幅度逐渐变缓,直至稳定下来,灯泡则被持续点亮。如电感值为1000 H时,则可长时间达到稳定值,且稳定值与灯泡的电池内阻、电阻均存在一定关联。Proteus仿真软件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感器的特性。

作业巩固 当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有初步理解后,则可给予他们作业习题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但既往学生完成习题后,不能自行检查对错,仅能在交给教师后由教师来检查。有Proteus仿真软件后,学生可将题目在Proteus仿真软件中进行检测,自行检查,这种方法比让教师来检查更能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可在学生进行仿真操作时观察其熟练度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对Proteus仿真软件的\用熟练程度进行评价。Proteus仿真软件使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学生也更易接受,理解难点。当学生能够顺利理解难点后,会更愿意去主动学习,把学习过程当作有趣的游戏,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学生通过Proteus仿真软件获得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动手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创新能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6 结语

Proteus仿真软件能对电工技术基础的理论环节进行仿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实践变得更易吸收,同时也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从学习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在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Proteus仿真软件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需在进行演示教学前就画好相关电路,并进行完整演示,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看到教师熟练讲解、操作,并以教师为榜样进行实践操作,避免让学生看到不完美的操作效果,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2)在Proteus仿真软件的电路仿真实验中,需注意指导学生首先学会如何在软件中快速查找实验电路图所需元器件,以加快学生绘制实验电路图的速度,节省学习时间,并快速连接虚拟仪器,进入仿真实验,体会由仿真实验带给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Proteus仿真软件,具有较大的教学意义,其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方法更好,并能克服传统教学带来的课堂枯燥无味、难于理解的弊端,让学生亲自实践,激发其学习兴趣,开拓思路,提高学习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山,吴飞青.Proteus软件在《电工电子学》实验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2(8):99-100.

第15篇

【关键词】语文学困生;情绪特点;影响因素

1、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特点

1.1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主要特点及与学优生的比较

在语文课上学困生的消极学业情绪比学优生多,而下课后的积极学业情绪比学优生多,在做作业和考试时的消极学业情绪多于学优生。学困生的厌倦学业情绪会导致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面对语文课和语文作业与考试难免会有消极学业情绪,下课后对学困生而言是一种解放,放松等积极学业情绪会明显增加。面对升学的压力,学困生和学优生都会在中考前感到焦虑,但是学优生由于平时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对自己比较有信心,在焦虑的同时会加倍努力,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时考出理想的成绩,因此也会体验到希望和满足的积极学业情绪;而学困生跟学优生相反,平时较差的学习成绩让他们担心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在中考时考出理想的成绩,因此他们在焦虑的同时会感到非常的无助,由此而变得放松和平静。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应该加强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对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提高学习效能感,增加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学业情绪体验。

1.2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年级特点

初中语文学困生在初中三个年级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学业情绪,但是在不同年级体验到的学业情绪强度不同,其中心烦疲倦学业情绪的在初中三个年级中的变化最为明显,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在初一时表现更多的是一种高兴和希望的积极学业情绪,到了初二,学困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开始下降,消极学业情绪开始上升,初三年级时,学困生的焦虑、厌倦和心烦疲倦学业情绪体验多于积极学业情绪。由此可见,初中二年级是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变化的转折点,不同水平的学业情绪在这个阶段开始上升或下降。究其原因,初中二年级是学生初中生活的中间阶段,学生会对自己在初一时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即将到来的繁重而紧张的初三学习进行规划,以迎接中考的到来。如果学生在初一时出现学习困难,此时的学困生会有羞愧、焦虑等消极的学业情绪表现,这种消极学业情绪会影响到学困生对初三学习的预期和希望。反之,如果学生在初一时学习成绩优秀,此时的学优生会有自豪、满足等积极学业情绪,这种积极学业情绪也会影响到学优生对初三时学习的期望和学业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变化的关键期,对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和心理进行疏导和调节,帮助学困生对以往的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增加积极学业情绪。

2、影响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因素分析

2.1个体内部因素对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在语文学习中,学困生的学习行为能力效能感对希望和平静学业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厌倦学业情绪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学习发展能力效能感对厌倦学业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掌握-接近目标对高兴学业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成绩-回避目标对平静学业情绪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厌倦学业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厌倦学业情绪最容易受学习效能感和成绩目标定向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困生树立以掌握语文知识为目标的学习观,避免盲目追求考试成绩,因为语文是一种工具,学生应当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的难度,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对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效能感和自信心,体验高兴、希望等积极学业情绪。

2.2外部环境因素对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在外部环境因素中,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考试成绩等会影响其学业情绪,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和谐程度、父母的语文素养和家庭氛围,学校环境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语文课堂气氛和老师课上的情绪状态。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和谐程度、父母的语文素养和家庭氛围越好,学困生的积极学业情绪体验越多。学校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语文课堂气氛和老师的情绪状态越好,学困生体验到的积极学业情绪越多,而且师生之间和同伴之间的学业情绪会相互传染。语文学困生的考试成绩越差,消极学业情绪体验越多,而较多的消极学业情绪又会让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更差。所以说,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其学业情绪,消极的学业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出现学习困难。

由此可见,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每个学困生的影响因素也会因人而异,会因时间、地点和情境的不同而体验到不同的情绪状态。学困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们更需要帮助和关怀,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积极学业情绪体验也会随之增加。父母是学生生活上的导师,学生离开学校后的时间与父母的接触最多,父母理应从家庭生活上给予学困生关心和指导,给学困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多一些关心,不要给学生的心理增加太大的压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学困生咨询和辅导部门,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定期辅导和针对个案的不定期辅导,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可以去咨询,以帮助学困生及时改变学习上出现的问题。老师也应当对学困生多一些关怀,多一份爱,课上多请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错误时适时给予知道,对学困生的每一个进步老师都应给予表扬,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老师还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把自己的积极情绪传染给学生。班主任要帮助班级树立良好的班风,建立一个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充满爱的大家庭。可以在班内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让学优生在日常学习中帮助学困生,对与学困生,班主任应给予特殊的关爱,针对每一个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制定辅导方案,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减少消极学业情绪,让学困生健康快乐成长。

作为学困生本人,应当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积极学业情绪。在师生交往上,学困生应该在课上积极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要怕犯错误,面对老师的批评要能够正确对待,进行自我反省,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课下跟同学搞好关系,团结同学,主动帮助同学,对周围的人礼貌相待,诚实守信。

3、结束语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业情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有所差异,学生本人、学校、老师和家长要齐心协力,携手共进,从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学困生,让学困生在学习中体验更多的积极学业情绪,为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制定具体可行的辅导方案,帮助学困生减少消极学业情绪,增加积极学业情绪,从而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欣.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文学教育(中),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