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儿探究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特点
1.目标的长远性。对于一个语言集体教学活动而言,目标的拟定强调指向性、可操作性和具体性,一次活动结束,要考量此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而语言区角活动的目标往往是根据各年龄段语言领域的学期目标或阶段目标来制订的,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区角活动的目标更宽泛、笼统、长远些,并不强调一次区角活动就要达成哪一方面的目标,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通过多次、多样的活动才能达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目标和材料投放策略,使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时空的开放性。就时间而言,语言区角活动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认知速度和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如同样的阅读活动,有的幼儿也许一次两次就完成了,有的幼儿也许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样的故事表演活动,有的幼儿扮演一个角色、参与一次表演就没有兴趣了,有的幼儿则是几个角色轮流扮演,乐此不疲。这时,教师不可“一刀切”,而是要满足和尊重幼儿的不同需求,允许幼儿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学习进度。就空间而言,在同一时间段提供的语言区角活动不是单一的,教师可以同时提供不同类型的区角,如故事书阅读、故事表演、书签制作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充分体现活动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3.内容的适宜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语言发展的特点和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语言区角活动的内容也应该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凸显适宜性。如创设阅读区角,可为小班幼儿提供角色单一、形象夸张、画面简洁的故事书,让幼儿用一两句完整的话讲述画面内容,中大班则可以提供角色丰富、画面内容丰富的故事书,让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较为复杂的信息,讲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还可以为大班幼儿提供图文并茂的故事,让幼儿初步接触汉字。又如,表演故事所用的道具,可以引导中大班幼儿自制,而小班幼儿则可以提供成品道具。
4.过程的自主性。皮亚杰指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语言区角活动属于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式互动学习,在直观体验中自主建构经验。活动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环境产生交互作用,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合作伙伴,自行确定学习进度,与集体教学活动时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段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完全不同,区角活动更有利于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得以落到实处。
5.评价的多元性。区角活动的个别化特点,强调理解和尊重幼儿在认知结构、发展速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这意味着允许幼儿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学习进程和发展水平,因此也就决定了活动评价的多元性,而不是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和衡量幼儿。对幼儿个体来说,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了,区角活动就是适宜和有效的。除了评价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要素外,尤其要重点围绕专注性、坚持性、自信心、合作交流以及习惯养成、兴趣情感等学习品质和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鼓励幼儿,赏识幼儿,帮助幼儿养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
二、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类型和内容
作为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一个延伸和拓展,语言区角活动应成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有效方式,要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既关注幼儿语言学习发展的整体性,又有重点地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培养。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园性的语言类专用活动室(如阅览室等),另一种是班级的语言活动区域(包括阅读区、情境表演区、桌面语言类游戏区等)。与富有情趣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相对应,幼儿语言区角活动的类型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早期阅读类。马以念曾说过:“早期阅读是指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过程。”周兢也曾说过:“早期阅读应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是幼儿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区角活动中的阅读材料,可以是幼儿园提供的,也可以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图书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环境,幼儿自觉、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进行阅读、探索、体验,学习基本的阅读技能,引发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2.情境表演类。幼儿倾听故事并根据某一故事情节,运用一定材料和言语、动作、表情等表演技能,创造性地表演童话故事内容或某一片段。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角色,也可以根据某一故事线索,自创情节进行表演。表演的材料有头饰、手偶、背景等,可以在活动室一角开辟一个小舞台,创设一个情境,或以“小小电视台”的形式展示。除了表现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语言外,还可和歌唱活动、乐器演奏等进行整合,增强表演活动的愉悦性。幼儿在自娱自乐中,语言表达能力、同伴交往能力、积极的情绪情感等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听说游戏类。在幼儿学习语言的活动中,听和说永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听说游戏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表述能力,可以将已经学会的儿歌、童谣等,以接龙、问答等形式开展游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语言交往的敏感性和灵活性。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发音特点和某一阶段语言学习的重点,选择一些特定的、朗朗上口的内容,让幼儿反复练习,最后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4.操作讲述类。提供故事拼图、各种图卡、背景图等,以“故事盒”的形式投放于区角中,让幼儿通过自主摆放、自由组合,在摆摆、拼拼、玩玩、说说中,动手、动脑、动口。小班幼儿可以讲述单幅画面,中大班幼儿则可以加进多幅画面;可以自我讲述,也可以轮流讲述、共同讲述,在轻松的玩乐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制作创编类。在区角里提供废f图书和画报等,幼儿做“小编辑”“小作者”,自制图书。在剪剪、贴贴、讲讲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讲述的故事录下来,给家长和同伴听,让幼儿体会到当小编辑、小作者的快乐和自豪,并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自制的图书可以放在图书角,作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材料。除了制作图书外,还可以用树叶、卡纸等,剪成各种形状,画上美丽的图案,自制独一无二的小小书签,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班级还可以创设“甜蜜悄悄话”区角,开展“小小辩论赛”“新闻快播”等活动,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交流,调动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有机会说、有内容说,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指导要点
1.科学创设环境。环境是“隐性课程”,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良好的语言区角环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感兴趣地参与其中。班级应合理布局,统筹考虑,为幼儿创设科学适宜的语言区角环境。
布局合理:一般来说,语言区角要远离过道、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热闹区域,避免相互干扰,可以跟安静的益智区、手工区相连,设置在光线较好的安静的地方,用矮柜、栅栏、书架等隔成不同大小的围合或半围合空间,使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中。尤其是自主阅读区,可以创设成温馨静谧的“小书吧”,墙面可以贴上幼儿能理解的图文并茂的阅读规则,地面可以铺上地毯,放上造型可爱的布艺靠垫、海绵积木、小圆桌、小椅子等,还可以挂上纱帘,摆上绿色小盆栽,使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专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故事表演类活动则可以搭建一个较大的舞台,还可设观众区,摆上几张小椅子,让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小观众能互动起来,尽情表现。
标志鲜明:语言区角的标示要清晰鲜明,可以张贴在矮柜、墙面或垂挂于孩子视线可见之处。标示牌上可以注明语言区角的名称(如“甜心书吧”)、区角可容纳的人数、活动规则等,标示牌可以以卡通的文字、幼儿的绘画作品或以真实的活动照片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富有童趣,有的区角还可以设计图文结合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给幼儿直观的提示,帮助幼儿掌握规则,了解活动流程,提高自主性。
互动共享:语言区角可以和安静的区域毗邻,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如和美工区相邻,美工区制作的图卡等可以成为创编故事的操作材料和表演区的道具;如紧靠益智区,让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产生相互影响,共同习得。
2.有序投放材料。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的。”语言区角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语言教育的目标,贴近幼儿的经验、需要和兴趣,多感官操作、多层次互动、多情景感受于一体,充分彰显语言学习的游戏性、互动性、情景性。具体地,材料投放要体现以下几点:
针对性:语言区角活动的材料应结合语言教育目标和主题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使班级语言教育的各项活动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丰富性:一个区域通常要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提供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等,以满足幼儿充分活动、多样活动的需要。
层次性:各年龄班语言区角活动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材料投放应充分考虑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经验和能力,满足幼儿的需求,并且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在材料的数量、难度、深度等方面逐渐递增,呈现螺旋上升的模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里获得发展。
3.适时介入指导。语言区角活动既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又不同于幼儿自由活动,因此,教师既不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不要成为放任自流的旁观者,而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成为活动条件的创造者、活动过程的观察者、活动结果的评价者。
首先,在创设语言区角时,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合理采纳幼儿的建议。同时,要发掘和利用家长资源,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积极参与者。其次,在区角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习解读幼儿行为。孩子有百种语言,有百种表现方式。教师要读懂幼儿的无声语言,看懂幼儿的真实表现,“读懂幼儿这本书”,适时、适宜、适度介入,支持幼儿,推进活动的发展。最后,要组织幼儿对语言区角活动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参与讨论,积极表达想法,共同分享快乐,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自信、主动、愉快地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世斌.大班幼儿学习型区域材料巧投放[J].山东教育幼教园地,2016,(1、2).
一、环境创设凸显“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富有“野”趣的运动环境。对此结合农村地理优势和环境特点,我们也将“野”一路进行到底。
1.有效利用园内资源
为了让环境更“野”,我们利用园内的现有资源创造了许多富有“野”趣的运动游戏环境,如,利用园内的小河流,我们创设了让孩子在小河中玩捉鱼的游戏;幼儿园的长廊里,我们创设了各种障碍物,幼儿抬着轿子克服种种困难。这些固有的设施成了幼儿运动时的主要环境内容,孩子们在自由游戏。
2.合理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如何创设富有野性的游戏情景,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如,稻草屋成了“小士兵们”躲避敌人的安全地带,他们跨过浅浅的小水沟,来到一个个固定好的油桶展开掩护,一个个沙袋变成了他们坚实的堡垒……如此富有野战的游戏环境和内容充分满足了幼儿在运动中的需求。
二、材料投放力求“新”
1.充分利用本土元素
在农村有着许多富有特色的材料,它们环保、简单,因此在我们的许多运动材料中都会寻找到这些元素,如,一把把竹凳子变成了花轿;用野草做成伪装用的头盔。这些本土材料虽然在我们农村随处可见,但若能将它们融入幼儿运动中也不失为一种崭新的想法和尝试。
2.抓住时尚热点元素
我们知道,“三大球”一直是全世界为之振奋的运动项目,它们拥有许多粉丝,但也是我们国家在奥运场上比较薄弱的项目。在与幼儿的聊天中,他们能兴奋地说出姚明、马拉多纳等明星。于是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热点,我们创设了球类区,墙壁上高低不同的篮球筐满足了不同能力差异幼儿的需求,逼真的排球场地更是激发了幼儿参与热情,宽敞的足球场地让足球小将们过足了瘾。
三、组织形式体现“变”
1.运动前的自主性
在划分好场地的情况下,许多运动场景都是幼儿通过相互协商、合作而自主建构的。如,足球场,幼儿可以根据需要摆放成方的,也可以摆成长的;轮胎在孩子手中也成了百变道具,时而变成障碍物,玩过山洞的游戏,时而变成滚铁环,练习滚,变成拖车也是他们非常热衷的,拖着同伴走,拖着货物走等。
2.运动中的自主性
一、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现状
提到教师,我们会习惯性地将其想象成女性。的确,女性细腻的心思、温柔的性格非常适合从事保育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职业为男性关上了大门。相反,在教育中,男性和女性由于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会为幼儿的成长输送不同的养分。从女性身上,幼儿可以学会细心的态度;从男性身上,可以学到坚毅的品质,而这些都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由于男性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压力等原因,我国幼儿教育中男教师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许多师范院校的幼教专业中男女比例为1:40左右,而毕业后从事幼教专业的男性更是少之又少,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幼儿学前教育效果,更间接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在繁忙的生活中,许多家庭的父亲角色缺位,常常是母亲一人带幼儿,而入园之后,依然是女教师占据主位,这样的教育结构使得一些幼儿,尤其是男孩的心思过于女性化,缺乏面对困难的韧劲和阳刚之气,甚至出现了“伪娘”“娘娘腔”的问题。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平衡男女教师的结构,让更多的男教师加入到幼教行列中来,以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发挥其应有价值,成了教学研究的重点。
二、幼儿园男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及其价值
1.基于身体特点形成的教学风格
相较于女性而言,男性的身体素质更佳,其肌肉更有力量,协调性也更好,因此,在教学中,男教师可以在动作示范中发挥身体优势。在活动中通^一定的技术动作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能够有效避免运动伤害,而男教师的动作示范有力、规范、到位,可以深化幼儿的印象,从而提高对动作的理解。此外,在运动中,男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为幼儿提供安全保护,例如,在“过独木桥”的平衡游戏中,男教师在完成师范动作后,可以张开双臂为幼儿竖起一道“防护墙”,在幼儿坠落的时候及时接住,这样幼儿在男教师的帮助下也会更加有安全感,从而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基于男性性格特点形成的教学风格
男性和女性由于性格特点的差异会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女性温柔细腻,在活动中会更加注重幼儿的安全,这种防范意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是有些教师神经过度敏感,无形中为幼儿套上了一道“枷锁”,这样幼儿虽然获得了安全,但容易变得唯唯诺诺、裹足不前。相反,男性阳刚坚毅,其在活动中更有冲劲,这样的性格特点符合幼儿乐于探索的心理,而幼儿也能够在男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中不断突破自我,积极面对更多的挑战。此外,不拘小节、粗线条是男性的性格缺点,但是从积极的角度讲,这也是心胸宽广、性格豁达的体现。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小矛盾,而这时男教师就可以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幼儿,让幼儿逐渐形成分享、谅解、宽容等优秀品质。
3.基于社会需求体现自身教育价值
在传统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通常会要求“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但是近年来“伪娘”“女汉子”等网络热词的出现,刷新了人们对于性别的新认识。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是在展示个性,但是从深层次来讲,这也是幼儿在教育中性别角色认识的模糊,让他们失去了对一些性格特点的判断,而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教育中男性角色的缺失。因此,男教师在教育中应该认识到这一社会发展现象,从性别角色认识的角度,让幼儿,尤其是男幼儿逐渐形成其应有的性格特点,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男教师的缺失,不仅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儿园的全方位发展。因此,一方面幼儿园要重视男教师缺失的问题,调整教学理念,吸引更多的男教师加入进来,另一方面男教师应该发挥自身身体素质以及性格方面的优势,以发挥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邢林宁,秦东方.幼儿园男教师培养方式研究与探索――以一名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5(6):78-81.
[2]施晓玲,刘岩.幼儿园男教师入职适应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