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范文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项目智慧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

第1篇

市场经济环境下,测绘企业应该完善管理手段,从技术管理和成本管理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创新管理,以改变传统的重质量、轻管理、轻效益的管理方式。本文运用现代价值工程等现代管理理论,对测绘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加强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的实践指导,一方面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真正实现高品质、低成本的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目标。

一、?F状研究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测绘工程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很大影响。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我国测绘市场也逐渐走向了技术导向型的方向。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如何加强测绘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是当前测绘项目成本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权责不清,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在我国,测绘企业管理工程项目时重视质量而轻视效益,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统一的管理结构,导致成本管理计划往往难以落到实处,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企业员工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企业发展中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的意义。在测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当中,由于企业内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从而导致了企业各部门和不同企业工作人员之间职责不清。

其次,缺乏全程管理。在测绘工程项目当中,质量成本是测绘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主要环节。但在实际当中,很多测绘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导致在测绘产品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中容易出现漏洞,这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测绘企业的质量成本。这些成本不仅会使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同样也会对企业的信誉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价值工程理论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价值工程的原理

价值工程主要指的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对产品、作业以及系统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改善,进而提高企业经济价值的活动。价值工程需要依靠群体的智慧进行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能够提高产品的功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价值工程活动的对象能够有更高的价值。价值工程活动的目标就是节约成本,进而提高管理效益,在确保产品正常功效的前提下,提高价值,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促进对整个社会中的资源更加高效地利用和更加合理地配置。

(二)价值工程成本管理优势分析

1.全程管理。在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精力从事后管理到事中管理,再到事前管理得逻辑发展顺序。在进行测绘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当中,事前管理阶段主要有预算管理和计划,事中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对成本的控制工作,事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成本进行核算和进行调整阶段。在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将价值工程管理方法应用于测绘工程的每一个具体的阶段,并且能够对每一个阶段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工作方案。从这一方面来说,价值工程在测绘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覆盖测绘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而不仅仅局限在成本控制方面,能够成功地应用到成本管理的全部过程,这样能够对每一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2.高效性。在测绘工程项目当中,测绘工程项目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测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对测绘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市场占有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测绘产品在具体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较大影响且复杂程度比较高,因此在很多环节都容易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情况。测绘企业在工程项目实施中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支出在这一方面,但是这一部分的消耗并没有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在企业效益提高过程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此,在进行测绘产品的生产当中,如果能够采取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杜绝在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浪费现象,并且采用科学的方法避免这一部分开支,就能够对测绘成本实现更好的管理。而价值工程成本管理方法恰好能够对全程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杜绝生产中出现的成本浪费,从根本上更好地实现测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实用性强。在对测绘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多目标的成本管理方面,很多学者依旧倾向使用多重属性效用函数理论,使用这一方面的核心思想是要建立工期―成本―质量综合均衡优化模型,之后通过现代计算机或者是通过灵活运用各种算法对模型进行解答。在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当中,采用效用控制系统或者是采用目标优化模型的管理方法在理论上是比较完美,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其实际应用型却比较小。因为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无论是通过多种算法进行求解还是建立科学的模型都很难被工作人员掌握,因此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这也导致了以上理论实际上只能存在于理论方面。采用作业成本法,并对产品的形成和积累过程进行跟踪,相对来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一方法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成本管理,更加偏向与财务会计方面,因此,也并不十分实用。价值工程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拓宽成本管理的应用办法,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简单易懂,能够保证成本管理当中的全员参与、全员控制,能够对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发挥价值工程在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建立专职管理机构。在测绘企业内部建立其规范、同一、标准的权、责、利相互结合的价值工程管理结构,遵循民主集中制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确保企业的成本管理的责任能够具体落实,通过逐级放责形成完整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法人在公司的发展当中是以实现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作为目标的,因此,它们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也使最为关注的,这样使其成为公司价值工程管理结构的领导。这些领导在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表率作用,通过发挥领导的作用能够带动公司的其他职员积极参与价值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在成本管理工作当中,通过权力与责任将成本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身上,通过财务合理的方式激励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认真落实自己的职责,这样可以以企业的法人为核心形成权、责、利相互结合的企业内部价值工程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在价值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为成本管理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第二,建立统一标准。在价值工程管理结构制定相关的规则和标准时,本文认为,需要根据测绘企业实际制定的可行的价值工程条例、手册及标准。并且在规范和标准规定的环节,必须要与国家和测绘企业的价值工程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标准化是实现对价值工程管理方法进行推广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我国价值工程管理方法进步的重要的方向。测绘企业内部制定的工程条例、标准等都是在企业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制定的,企业内部的?@些价值工程条例、标准以及手册的制定和修改的过程,不仅能够为测绘企业制定更加严密细致的价值工程操作标准和规定,同时也能够使制定以及修编人员对价值工程管理方法更加了解,能够更好地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测绘工程管理项目中。

第三,加强审核工作。加强对价值工程管理在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审核,本文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从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全程进行入手,特别是要关注企业密切关注的成员预算阶段的价值工程活动,保证测绘项目在预算阶段的价值工程活动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加强对企业的价值规划的审核工作,具体指的是加强对价值工程所取得成果的检定估算工作,这些工作可以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成本审核的同时对价值工程的成本进行审核工作,这样能够减少测绘工程项目的总成本。

第四,加强员工培训。加强对企业员工进行价值工程培训工作是发挥价值工程管理思想的前提条件。在测绘工程项目当中,价值工程管理方法的成功使用势必要求企业员工的广泛参与,特别是熟知价值工程管理方的员工更是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在利用价值工程管理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将熟知价值工程管理方法的员工作为企业价值工程实施的专职人员,并且要对其进行积极培养,确保价值工程管理方法能够在测绘企业得到顺利实施。同时,也应该不断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采购人员等成本价值工程管理思想,并且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企业内部岗位的不同分别进行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培训效果。

第2篇

1.1价值工程成本管理的价值

价值工程的成本管理具有可控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它能巧妙、合理地对测绘工作管理成本进行控制,是一种知识技术含量高且有效的管理方法。

1.2价值工程成本管理的意义

价值工程主要是指对测绘工程项目进行价值分析和评估,促进其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其配置合理化,从而减小工程运行风险,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价值工程管理模式具有实用性强、范围广和有效性强等特点,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一门计划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综合学科。

2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和现状

2.1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通过对工程实施成本预算,并对整个工程耗费的经费进行合计,包括图纸、数据等产品,还包括一些技术、项目咨询服务等。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以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减少能源损耗和降低项目成本为出发点,旨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价值最大化。

2.2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以往,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管理机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宏观控制下运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越来越向着市场经济转型,这是保障其市场竞争力和活力的主要对策。但在这一过程中,成本管理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机制缺乏相关的权责制度,权责分工不明确,难以保证工程开展前的成本预算达标,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责也难以明确,容易导致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出现。由于制度的缺失,企业缺少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导致工程质量漏洞百出、成本开销过大,这势必会为测绘工作造成麻烦,增添一些不必要的成本付出,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3测绘工程嵌入价值工程的措施

将价值工程与测绘工程融合在一起,对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出现的漏洞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价值工程融入测绘工程能对测绘中的项目进行管理,再顺接测绘前管理,具体到测绘前、中的成本预测和实施细节核算等各个方面,贯穿测绘项目的每一个过程,及时发现测绘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测绘项目如期完成。针对我国测绘工程权责机制不完善的现状,价值工程的各个运作流程能保证权责的合理、均衡分配,采用规范和科学的方法指导企业绘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并落实到具体的每个控制点,可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实现企业资本的最大化。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其运行方法和原理简单易懂,所有工作者都可以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并运用责任机制控制每一个环节和人员,达到成本管理的预期目标。价值工程提高了测绘工程的工作效率,注重测绘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降低了测绘工程项目的错误率,大大缩短了测绘工程项目的资费周转和工作周期,增加了测绘企业的收入。价值工程的收益是其投资的2倍。通过价值工程参与测绘工程项目成本发现,价值工程能及时反映测绘项目成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价值工程还可以减少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负责人监管不力的工作作风和改善奖惩不分明的状况,从而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

4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管理;原则;方法;措施;预测;计划

在测绘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测绘方的三大目标控制管理主要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成本控制管理。而三大目标控制管理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做好质量控制有利于项目进度控制,提高测绘生产单位经济效益。测绘成果质量是测绘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逐渐累积的,只有在生产实施各环节上进行有效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才能保障进度计划正常运行,如果片面追求进度,忽视工序上的质量控制,势必造成工序生产窝工或工序质量返工,从而使工程项目无法按计划进度正常进行。同理,如果测绘生产单位不注意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或者片面追求质量的提高和进度的提前,同样会给测绘生产单位的成本控制带来极大的困扰,无形中加大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不利于测绘生产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现本人就测绘工程三大目标的相关原则,方法和措施等作逐一探讨。

一、 测绘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应贯彻“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的方针,以保证质量为中心,满足要求为目标,防检结合为手段,全员参与为基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测绘单位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很多,有人,方法,仪器设备,作业环境和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首先要做到事前控制,这是做好质量控制的关键!

质量控制原则: 测绘产品质量控制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和措施,使受控的测绘产品在其规定的期限内达到合同要求的成果,并以此为根本目标,根据项目总体目标的要求,结合项目的生产方式方法及特点等制定合理的工序质量控制点,使每个工序在满足进度要求的同时,满足工序质量的产品要求。

质量控制方法:在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测绘项目工作组需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有效的控制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即用辨证的观点面对测绘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处理测绘实践中发生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在测绘生产过程中,测绘工作人员要抓好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测绘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测绘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一般包括按规范及合同要求进行精确的数据采集、内业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审核、最终成果整理、成果审核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实践和总结证明,日常的数据采集和精准度控制是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过程,但从质量控制的结果来说,测绘工作人员在开展测绘工作中,应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尽量做到预防为主!

质量控制措施: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获得质量控制的结果,测绘工作人员通常采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组织措施就是指从质量控制的组织管理方面实施控制。即测绘管理人员根据项目特点成立与其相符的组织机构,明确测绘项目的各级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岗位及职责,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测绘工作组织。组织措施是其他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是一项测绘工程项目能否及时,高效,保质保量,按计划进度完成的基础。技术措施是纠正质量目标偏差的重要手段。测绘工作管理者根据项目的特点及相关要求,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法及相关技术措施,尽量保证在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等环节,准确无误!其所采取的方法,路线应科学有效,经济合理!经济措施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奖惩,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其措施是提高测绘工程项目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保证!

总之,测绘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测绘产品质量的控制过程,测绘产品的质量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过程控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对测绘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测绘产品的质量。

二、 测绘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测绘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各阶段的进展和最终完成的期限所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保证项目能在满足其时间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其总体目标。项目进度控制是项目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质量控制等同为项目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项目如期完成或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不对项目的进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任其自由发展,往往会造成完工时间延长、人力物力的浪费。但如果盲目追求进度,不顾一切地赶时间、抢进度,又势必会造成成本加大、质量下降,给项目留下无穷隐患。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项目的进度管理问题,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对项目进行有效分解、合理计划、有序实施、全面控制,从而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测绘工程广泛存在时间进度拖延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提高对测绘项目的管理水平!

进度控制原则:进度控制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经审批的工程进度计划,采用适当的方法定期跟踪、检查工程实际进度状况,与计划进度对照、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偏差,并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程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使工程进度在计划执行中不断循环往复,直至按设定的工期目标完成,即按合同约定的工期如期完成,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不增加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提前完成。

进度控制方法:(一)、制定测绘工程项目总目标和分目标进度计划。进度计划的编制,涉及测绘工程项目成本投入,仪器设备、人员投入,劳动力组合、合同工期要求等方面。根据这些综合因素,全面考虑、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

(二)、对进度进行控制,则必须对测绘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偏离,无论是进度加快或进度滞后都会给项目的完成带来影响,都会给测绘项目的如期完成带来问题,因此都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对偏离的控制目标找出原因,进行纠正。

(三)、进度协调是对整个测绘工程项目中各级人员分配、各项目工作组之间在人员和工作安排上的进度搭接,在时间、空间交叉上进行协调。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必须对这些关系加以协调,才不会造成工程实施秩序混乱,使测绘工程项目按期完成。 测绘项目工作进度计划是测绘项目工程进度控制的依据。因此编制测绘项目工作进度计划以提高进度控制的质量成为进度控制的关键问题。

进度控制措施:测绘项目工程进度目标按期实现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进度计划。测绘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受诸多因素影响,这就要求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事先对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研究、预测、评估这些因素对工程项目进度产生的影响,并编制可行的进度计划。然而在执行进度计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影响进度按计划执行的其他因素,使工程项目进度难以按预定计划执行。这就需要测绘工程管理者在执行进度计划过程中,运用动态控制原理,不断进行检查,将实际情况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找出计划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纠偏措施。措施的确定有两个前提,一是通过采取措施可以维持原进度计划,使之正常实施;另一是采取措施后仍不能按原进度计划执行,要对原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后,再按新的进度计划执行。

测绘项目工程进度控制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中与质量和投资并列的三大控制管理目标之一,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在一般情况下,加快进度、缩短工期需要增加成本。工程进度的加快还有可能影响工程的质量,而对质量标准的严格控制极有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如有严谨、周密的质量保证措施,虽严格控制而不致返工,又会保证项目的进度,也保证了工程质量标准及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管理不应仅局限于考虑施工本身的因素,还应对其他相关环节和相关部门自身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对整个项目计划系统的综合有效控制,才能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三、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是测绘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测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的过程,它是为了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为宗旨的一项综合性的科学管理工作 。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要素包括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施工安全等。通过技术方案的制定、项目实施的核算和测绘成本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一) 成本控制原则: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测绘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厉行成本动态控制原则和费用节约原则。

1、动态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人、财、物投入到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差,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成本控制过程应遵循“例外”管理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属于“例外”的情况通常有,如测区征地、临时租用费用的上升、天气的原因使工期无法及时完成、仪器设备的损毁与检修等。

2、节约原则:节约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现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而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来达到节约的目的。

(二)成本控制方法:1、全员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2、全过程成本控制。首先要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班组甚至个人;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项目的准备开始,经测绘过程至资料验收移交后的后期服务的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三)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概括起来可以从合同管理、组织、技术、经济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找出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1、成本分析。测绘生产成本分析是对各种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进行分析、管理和归集,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通过分析,深入揭示成本变动规律、需求,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

2、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要明确项目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管理部门、作业队伍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一般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由项目经理统一管理,对整体利益负责任。项目部各成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执行项目成本分析标准,确保正常情况下不超出成本支出。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超成本较大时,应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应对措施。

3、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节约成本。

4、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1)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测绘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测绘企业必须以工程承包合同为标准,确定适宜的的质量目标。每项工程要达到什么目标要事先认真研究承包合同的要求,恰当把准合同要求的临界点。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从三个角度把握好质量标准:第一,对超标准创优工程,要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自身实力,通过认真地去把握,不可轻易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片面追求虚名,增加测绘工程成本。第二,安全也是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势必在安全保护措施上增加投入或花费一定的管理精力。第三,以合同为准则,及时确保工程款项按期收回。(2)人工费控制。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很重的比例,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企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力争做到实际结帐不突破定额单价的同时,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3)材料费的控制。要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杜绝材料浪费。(4)仪器设备费的控制。根据细化后的组织实施方案和调整后的单价分析,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仪器,减少停滞,保证仪器设备高效运转。(5)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把测绘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作业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结束语: 要做好测绘工程项目三大控制管理工作,测绘单位首先要从做好现场的组织管理入手,选派具有相应管理及技术水平的项目负责人,组建合理优化的测绘项目人员机构,在充分分析项目的工作特点,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的前提下,制定符合项目实际的工作方法,尽可能根据制定的控制计划,在最小预算成本下,按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测绘工程任务!同时,只有把测绘项目成本管理与测绘实际工作相结合,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协调、核算、考核、分析等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并建立适宜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使我们的测绘企业经济能力不断提高,更好地立足于激烈的测绘竞争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编委会.《测绘工作项目生产工日定额编制与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计算应用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地质测绘出版社,2007:89-105.

[3] 袁俊.《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与企业整体化管理》[J].机电信息,2007,(08).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测绘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测绘软科学研究.2000.

[5]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民生基础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建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基础的房产测绘技术也应该日益趋于规范和科学。因此,必须注重加强对测绘质量的监管和控制,提升测绘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测绘单位的管理水平,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对房产测绘工作不断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测绘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1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1.1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要想实现质量控制,则需要重点关注质量管理点,不仅需要对人员和设备的质量管理点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数据采集过程中质量管理点进行控制。另外还要对设备使用前进行校检,对使用中的设备进行年检,确保设备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其能够在工程中更好的发挥其性能。

1.2 测绘工程的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会影响质量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并获取经济效益。系统思想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系统工程是用科学方法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科学方法的组合和使用,选择最优的途径,以取得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质量的系统控制就是将系统工程应用于质量控制。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测绘过程通过自查、校核、审查进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出现。

1.3 记录和标识

在进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控制相关的记录,与此同时使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和处置等要求有所保证,则需要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对于所有记录的表格需要按照统一规定进行编号,而且对于与质量相关的记录要做好保存工作,避免出现记录丢失、损坏的情况,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清晰性。特别是在当前利用介质存储的,更应做好备份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这样对记录和标识进行统一的编号或编码后,能够确保在需要应用记录进及时进行查找,而对于这些记录和标识的保存期限,可以按期用途和性质来进行确定。

1.4 资料整理和后续服务

在测绘工程中,由于工程项目较多,这样就需要做好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对于工程中产生的资料,需要统一进地存放,通常以一个项目日为单位进行分类存放,做好资料的保存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电子数据,则需要按照年份来进行统一管理,按项目的年份、项目的类别、项目完成时间等建立文件夹,编上顺序编号。而在工程结束后,则需要将所有数据还要移交给资料室进行归档保存。

测绘工程项目量较多,即使施工完成后,作为测绘工程重要环节的后续服务工作也较多。对业主提供各种后续服务这是在项目完成后要做的主要工作,这就需要做好沟通工作,而且这种后续服务工作有的会持续几年之久,所以做好工程资料的管理和保存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测绘工程测量工作中,为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更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的质量,这对于业务渠道的拓展及稳定业务来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分析影响测绘工程质量的因素

2.1 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

在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导致在质量管理上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无证测绘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单位没有测绘资格,且借用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证件进行测绘,有的单位则是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进行测绘活动,更有甚者是通过层层转包,从其中获取高额的利润。总的来说,测绘市场相对比较混乱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法律出台,管理比较松懈,影响了测绘市场的正常健康运行。

2.2 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不注重质量高低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业绩,很多的测绘单位开始注重追求数量上的突破,通过压低价格来吸引客户,但是在降低价格的同时,测绘的资本也降低了,从而测绘工作人员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提高工作的质量上,只是停留在将任务完成的水平上,一味地追求进度,降低了测绘的质量,求量不求质。时间久了,对整个测绘行业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2.3 测绘人才不均,创新意识较低

我们国家的经济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工程项目的分布也会有分布不均的情况,人才比例也会随之分配不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测绘人才比较多,经济落后的地区,测绘人才比较少,测绘的资本也是相对分布不均的。测绘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素质、能力的不同,也会导致分布的不均匀。同时,测绘工程的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较低,在信息不断变化的同时缺少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更新跟不上,技术落后等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我们国家测绘行业的发展。

3 提高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对测绘工程中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就要从制度方面下手,根据当前测绘行的局面,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对其不断完善和更新。测绘相关部门要根据这些法律法规进行测绘工作,并加强执法力度,依法办事,对于违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此外,还要依法建立监管部门,提高监管部门的实际权力和地位,并且做到有所作为,不能虚设,要起到监管的作用。

3.2 加强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

全单位要从上到下加强质量意识,领导的重视是提高质量意识主要动力。单位要着重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不断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培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并且可以通过学习的机会进行员工之间进行心得经验的交流,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还可以通过政绩考核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理论知识,从而加强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

3.3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加强测绘工作中的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由于当前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所以加大投资力度势在必行,培养高素质人才,研发新技术是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方向。对测绘资金的投入也要有计划性,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保证资金不会流失。

4 结论

将事前控制(预防)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对施测过程进行检查时必须要按照规范、技术设计的要求,对违规操作要及时改正,对质量隐患要极力避免和消除,对成果进行验证以及纠正,严把检查验收关。质量是生存的根本。要想在测绘这个大市场中站稳脚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比较长久性的计划,要始终坚持走下去,同时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况,要学会变通,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生搬硬套。本文也通过多各方面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为测绘单位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建伟.试析测绘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0).

[2]杨辉山.测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1(4).

[3]艾山・艾莎.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风,2011(11).

第5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项目;各阶段管理;措施

前言:测绘业是国家地理信息产业,从事测绘产品生产和提供测绘技术地理信息服务,拥有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产出具有物质形态的社会公共地理信息产品。测绘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在国家基础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测绘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测绘生产单位大部分以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测绘队伍在承揽工程项目时,普遍采用了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经理来负责组织和实施专业测绘工程。因此,做好测绘工程项目的管理主要是做好项目经理的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测绘项目经理一般由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由于其在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上存在着不足,致使测绘项目在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较多的困惑。当前,许多测绘队伍都进行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目的是通过测绘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和专业化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测绘工程项目经理,使测绘项目获得最佳效益,是事关测绘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测绘项目的准备阶段

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对项目的准备工作做到认真重视。测绘项目的准备工作主要分以下四个方面:

1. 技术准备方面

首先要将项目有关资料搜集起来、汇编成册。要对项目情况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之后和项目技术共同将技术设计书编写完成。技术设计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述,作业流程及方式方法,提交资料,其他补充等。

2.人员准备

人员准备主要包括对人员进行岗位安排和培训两个方面。项目人员岗位通常包括:技术负责、生活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外业组组长、设备管理员、和质量检查员等。相对于小项目来说,技术负责和质量检查员可以合二为一直接由项目经理来兼任。生活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安全管理员都可以让其他工作人员兼任。使人员达到合理搭配的目标,让合适某些工作的人能够去做合适其的工作,这样可以减短人员与岗位之间的磨合期,更快进入到工作状态。

3.生产资料准备

生产资料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指生产工具和附属设施,生产工具通常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打印机等等,附属设施一般包括仪器脚架、绝缘设施等许多安全防护方面的设施。工程需要的设备可以提前开具好清单,及时到进行申领,对于领到的设备注意调试与维护,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并且具有高精度。

4后勤的准备

首先要对工程预算进行比较全面和细致的统计,然后向公司提出申请工程款,整个施工过程必需要有资金作为保障。其次要到工地对项目的土地情况进行规划,可在后续的工作进程中修改。但是一定要尽力为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饮食条件,把员工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将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做好,抓生产的同时也要狠抓生活,这这样才能为项目成功创造宝贵条件。

二、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提高测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测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测绘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如何提高测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也是提高测绘工程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员工通过不断完善自身,加强自身学习和相关业务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与专业前言紧密联系,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把握国家最新颁布的质量管理相关政策。同时,通过与其本行业或其他行业内的精英交流,可以不断总结自身缺点,发挥自身长处,有效地激发了测绘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意识决定态度,态度端正的情况下,质量管理水平没有理由不会得到提高。

2.定期检校测量仪器

通常在生产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应严格按照计量法规的要求对其进行定期送检,待检查达标以后即可投入使用。避免有未经检定即进行使用的测量仪器出现。在工程施工现场,应对测量仪器进行台账的建立,应做好仪器型号、精度指标、使用状态以及检校情况等进行记录,促使测量仪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要求测量仪器每年都应通过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部门实施年检,其次还应对测量仪器做好日常的检校工作。

3.加大对测绘工程的投资力度

资金,是每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的根本。虽然每年我国都对测绘事业进行了经费投入,但大多数的测绘生产单位离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加大对测绘工程的投资力度势在必行。对测绘工程的资金投入,要计划有序,安排适当的经费额度,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及时、有效的解决技术设备滞后的问题。通过多种筹措资金渠道,创造舒适的的工作环境和优良的技术设备,这样才能保证测绘成果的精准度,提高测绘的科技水平。

4、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测绘管理是一种行业管理,测绘队伍分布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虽各有特点和差别,但是共性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为确保质量,测绘行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实行综合质量管理。对国家指令性基础测绘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视验收结果结算经费。质量保证金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去监控产品质量比较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抽检程序,改变监督检验资料保送办法,在行业单位街道监督检验项目的通知后,两天内报送资料,扩大产品质量抽检的数量和范围,严格监督抽检结果的后处理,抽检结果一律对社会公布。对一次抽检不合格者要组织复查,对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和舆论曝光,对质量特别低劣的单位,责令停业整顿,取消部分业务范围,直至吊销资格证书,对质量违法行为提请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5 加大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房产测绘人员的培训力度十分必要,只有不断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确保房产测绘工作的有序展开,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数据。不但要更加规范、详尽的编写房产培训材料、制定房产培训计划,而且还要规范房产测量的规范及法规,督促房产测绘工作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的管理规范进行操作,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房产测绘人员的作业能力,保证房产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总结:

测绘工程中每项任务的进行都是一个过程,那么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要控制测绘过程。测绘过程包括输入、操作和输出三个阶段,所以合理的质量管理其实就是要求进行准确输入、正确操作和合格输出。测绘过程在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遵守相关规程,进行野外测绘工作时,操作人员一定要签署原始记录,这样才能保持其有效力。测绘过程中还要进行自查、校对和审查,以消除数据传输过程和绘图中的错误,避免出现不合格品。在碎步测量和线路测量中,主要是获取属性信息并采集碎部点数据,要保证输出数据的合格性。在施工放样过程,主要是在放样点进行实地标示,要输出所标示的具体结果,并进行复测和传输数据。数据处理和绘图是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要对成果数据或者图形进行输出。

【参考文献】

1]宋磊,魏东,熊慧.基础测绘工程项目监理实施细则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4:88-89.

第6篇

1实施阶段项目管理

测绘工程实施阶段的主体为测绘工程承包单位,涉及项目的“三控三管一协调”,对实施阶段项目能否保质保量进行起到主要的作用,但在实施阶段并不只有承包方的项目管理,也应当有业主方的介入,因为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要涉及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因为业主方是最关心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的,故只有业主方介入才可真正保证项目实施阶段管理和控制的有效进行。1.1质量控制测绘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对业主方来说,测绘工程的质量关乎整个项目大局,是重中之重,对测绘承包方来说,测绘质量是其生存的立足之本,如果质量不过关,就无法完成合同要求,得不到相应的合同价款,甚至有可能被,另一方面工程的质量会影响单位的声誉,是测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要求。在测绘工程中,首先要采用分阶段测绘的方式,在每一阶段都达到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就能满足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可按区域、工序来划分施工阶段,业主方和测绘方要通过沟通来确定每一阶段的先后次序,并要求测绘方将测绘结果分阶段提交,分阶段验收,以确保每一个阶段的测控质量都是符合要求的,这样的好处还在于即便在某个阶段或工序存在质量问题,也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使整个工程处于可控状态,避免了在最终验收时发生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返修或返工,既耗时又耗费成本。尤其适用于规模较大、工序较复杂的项目,是过程控制的体现。1.2进度控制测绘工程的进度对勘查、设计、施工等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测绘进度无法保障,就会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作为测绘方一定要按照合同要求,并根据项目整体的进度规划来进行进度控制。对业主方来说,应当在制订合同时充分考虑阶段性工期的要求,合同工期上对测绘进度进行控制,要求测绘单位要在合同规定的每个时间点提交阶段性测绘结果,并及时验收,做好阶段性进度控制,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进度按照合同进行。对测绘单位来说,科学制订进度计划,根据计划实施测绘任务,科学调度人力、物力资源,并将进度计划提交业主方,在测绘工程中如遇不可抗力事件拖延了工期,要及时索赔并顺延工期。1.3安全控制安全是一项工程应当具备的最根本条件,测绘工程的施工环境一般相对复杂,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恶劣的天气、高原气候,此外水利工程测绘临近水体容易溺水,因此在测绘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提高测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其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使测绘工作人员充分重视安全施工,并且对紧急救援、紧急避险、及时报告等进行必要的培训。其次,要求现场工作人员遵守安全施工规范,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在测绘工作时要备足各种确保安全的用品,如救生衣、雨衣、药品、绝缘手套等。再次,测绘单位要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紧急启动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处置情况。

2结语

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测绘的质量、进度、造价以及安全等方面,并且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特殊情况和侧重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以确保测绘工程能够为整个工程项目提供更好的基础和参考

作者:张洪锋 郭嵩 单位: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模糊层次分析法

Abstract: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evaluation is alway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o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But real problem is the current social impact post-evaluation not formed a complet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dex to differentiate too chao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dopts expert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summary method, from society, econom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ree aspects recognition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project social impac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ase analysi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multi-objectiv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verify the index system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ocial impac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ulti-objectiv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中图分类号] F540.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 引言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一直都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关于扩大公共基础项目建设要求的号召,更为其发展前景提供了导向。基于此,如何落实有效的评价工作以实现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准确度量自然成为服务于水利工程实施的保障性环节,而在这其中,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又成为其重要一环。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社会影响后评价的研究主要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展开。其一研究内容方面:夏立明等[1]以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为出发点,构建了关于国家、地方、项目社区三个层面的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陈媛媛等[2]在阐述新校区建设项目对社会影响内容的基础上,从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当地社区三个方面建立了评价体系。其二研究方法方面:罗时朋等[3]提出运用逻辑框架法来实现水电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唐小娟等[4]则指出应用有无对比的方法实现水利灌溉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

因此,综合来看,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问题复杂,涉及众多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常常包含着主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这使得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所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进行检验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创新。

2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概念

总结以往文献,在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后评价、社会效益后评价、社会影响后评价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其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定义为:已建成水利工程项目在社会经济与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为社会发展目标所作贡献与影响的评价。

2.2 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概念阐述的基础上,笔者将相关文献中关于水利工程社会影响后评价的评价指标分成三个层次,用以构建其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指标体系。从高到低依次为:综合指标、分领域指标、和具体(单项)指标。该指标体系是一种纵向与横向相结合、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有机结构:纵向结构上,一方面指标数值自下而上依次递进由具体到抽象不断综合,直至形成一个最终的综合指数,另一方面指标概念从上而下逐层由抽象不断向具体分解,直至形成个体的原始指标。横向结构上从第二层次开始,每层次都包括若干指标,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或方面。上述三级指标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指标体系构建的整体框架

资料来源:自行绘制

以上述指标构建框架为基础,同时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系统性与完备性、可操作性、指标权重的合理性、评价方法的适应性原则,采取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手段,通过专家意见及相关数学方法进行指标的分类合并和筛选剔除[3―6],最终构建出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自行绘制

2.2 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评价准则

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以后,需要以单项指标为对象,对其展开针对性的评价与描述。具体评价准则如表1所示:

表1 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评价准则

3 实证分析

以天津市某一泵站项目为例,结合项目后评价理论,从已给出的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引进多目标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开展有效评价,用以实现对该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验证。具体实施与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 建立指标体系评价等级。依次为:Ⅰ很好、Ⅱ较好、Ⅲ一般、Ⅳ较差、Ⅴ很差。

第二步 构造各层的模糊评判矩阵。由专家采用1―9级及其倒数的评定标度给出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

第三步 确定各因素在模糊评判中所占的权重。根据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计算出它们相对于上一层的相对权重。求解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指标权重

资料来源:自行绘制

第四步 建立评价矩阵。为了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准确度、真实性与可靠性,通过对有关部门及技术人员进行指标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76份,得到综合数据统计表如表3所示:

表3 综合数据统计表

资料来源:自行绘制

依据(为各指标问卷统计数,为总问卷数),得到各评价矩阵分别为:

第五步 计算最终权重。根据每层计算得到的权重,通过底层和高层之间的层次关系可计算得到最终权重。

首先依据公式(为指标第二层各权重,为各评价矩阵)求得层的综合评价为:

=

同理计算得:

然后依据公式 (此处为上面求出的层的综合评价)得:

=

综上所述,得出该泵站项目的最终评价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结果中认为很好的比例占24.29%,较好的比例为37.96%,一般的比例为33.77%,较差的比例为2.76%,最差的比例为1.22%。总体来说,认为该项目较好以上的比例占到62.25%,已超过一般,因此说明该项目达到了总体建设的要求。

4 结论

通过对天津市某一泵站项目引进多目标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数据计算与分析,进一步验证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使其可以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得以推广使用。然而如何结合指标体系运用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实现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成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夏立明,陈树平,孙丽. 高速公路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建筑经济,2010(3):92-95.

[2] 陈媛媛,朱跃钊,汪霄.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社会影响的后评价主要指标的分析与构建[J]. 价值工程,2008 (5): 24-27.

[3] 罗时朋,张松.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水电工程社会影响后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15):69-72.

[4] 唐小娟,李元红,刘佳莉. 甘肃省节水灌溉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J]. 人民黄河,2010(1): 65-68.

[5] 毛春梅,胡维松. 关于水利工程的后评价[J].水利经济,1998(7): 70-73.

[6] 曲炜. 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理论探讨[D].南京:河海大学,2001.3.

作者简介:(1)陈树平,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管理学硕士,助工,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合同管理研究;

(2)李伟,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工学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造价控制;分析体会

市政工程是在城市建设中,由政府规划建设的旨在为居民生活、工作提供更多便利,促进城市健康长远发展的人民公共项目,包括城市道路工程、城市桥梁交通工程、城市地下排水工程等。市政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市政工程还承担着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城市都投入了较大的财力进行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因此对于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已成为实现市政工程建设良性发展的重要课题。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技术因其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优势,能有效的把整个工程的建设费用控制在成本预算内,已成为目前实现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常用的造价控制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在市政工程建设上造成的最大浪费在于在市政工程的决策阶段没有做好整体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最常见的情况是,对工程造价的预算设计往往是在工程设计图纸确定之后,因此在相关成本预算中忽略了前期设计的成本。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前期决策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95%以上,而初步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也达到了75%以上,工程技术设计则可造成对工程造价35%的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在工程前期决策阶段就开始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如果在这一阶段忽视了对造价管理的前期控制工作,必然导致在后期的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最终造成建设成本失控,必须不断追求资金支持。很多实例都验证了决策阶段进行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市政工程成本结算时超出成本预算,最终都被证实是由前期投资预算方面的偏差造成的。

针对这一问题,在工程决策阶段就必须把好成本造价的控制关,在具体实施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工程的类型和特点,结合以往的类似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大胆设想,结合工程的设计用途、所处位置,以及具体的功能要注,对工程建设实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就将成本预算偏差降到最低。

2、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针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多种实施方案的设计工作,通过全方位的比较分析,结合工程项目需要达到的社会、经济效益,选择出一个最佳的建设方案。

二、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的设计可以说是整个工程的灵魂,这一阶段的工作决定了工程整体的成败。市政工程项目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设计质量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相关设计必需满足工程项目各项功能的要求、设计工作还要体现出对市政项目经社会经济效益的体现等。最重要的,工程的设计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因此,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必需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工程项目相关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对相关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论证,做好项目应用价值的分析,从而选出最有利于发挥市政工程项目作用的设计方案;从技术层面做好相关技术在成本质量控制方面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选出最科学、经济、合理、环保的技术实施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成本。

2、在工程设计阶段,就需要对工程所需建筑原材料进行市场情况分析,根据国际标准和市场报价,结合工程质量标准要求,选择最具性价比的原材料进行购置安排。

3、在设计审核过程中,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设计进行严格的工程造价控制,针对满足设计要求之外的设计需对其合理性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4、利用项目经济责任制将设计相关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设计部门和个人,以此保证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因设计方面的问题对整个工程的造价造成不良影响。

三、招投标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为保证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的招投标工作应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对于工程的造价管理,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应体现了政府的廉政建原则,通过规范的招标程序选择最合适的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的具体施工建设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对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成本控制和科W的技术投入是保证工程的建设进度的基本条件。在完成了招投标工作进行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对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书面的明确,尤其是在施工费用发放方面,双方应形成具体的规定和责任划分,并在工程施工阶段积极落实相关内容,保证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将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不确定因素尽量控制到最少,使所有环节的技术施工、成本费用具体化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在这一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市政工程的工程施工成本预算中,有70%都用于材料的采购,也就是说对材料供应费用进行合理控制是施工阶段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选购和使用管理,通过专门的负责人对施工阶段每个环节的材料流动、使用成本进行详细纪录,是避免施工阶段材料使用出现问题的有效办法。

2、在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工程管理监督部门需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及时跟进工程进度,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和环境,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进行结算记录,为工程竣工阶段的成本核对工作奠定基础。

四、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竣工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上,对工程的结算清单进行核对,并进行整个工程造价的结算和控制。这一阶段的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工程竣工的结算工作,相关审核人员需严格控制超出合同规定的其他费用,对于没有在合同规定内的费用应予以扣除,对于违反合同规定的部分应进行违约金的扣除。

2、针对工程施工期间的设计变更产生的相关费用,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对变更项目的成本进行计算,审核时需在保证项目单价的正确性的基础上进行。

3、在进行成本验收时,应根据招投标确定的工程单价进行严格的执行工作,保证投标人的综合单价的确定不变,遇到工程变更等情况,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也应严格执行投标单价,遇到则于建设原因而出现的清单遗漏或没有超出误差范围的清单,就根据合同双方签订的约定办法进行处理。针对工程变更产生的成本,在进行审核时需提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共同签字盖章的书面文件,才能将其相关成本纳入成本结算。

第9篇

关键词:目标成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包括施工成本预测、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核算、施工成本分析、施工成本考核。1)施工成本预测:是对项目以后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通常是对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近期已完施工项目的人、材、机等的各项指标或即将竣工的工程中的成本,根据这些经验因素预测在施工程成本中有关项目的影响程度。

2)施工成本计划:主要是关于施工项目在施工期内根据做出标后预算的收入及支出、成本降低率,制定采取的措施和方案;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应以成本预测为基础,要切实可行,主要是确定成本目标。通过成本计划使后期的成本核算能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达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成本管理。

3)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比较分析预测纠偏检查。其中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为实质性的一步。为了有针对性的纠偏,首先要确定纠偏的主要对象;施工成本的过程控制方法主要有:a. 人工费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将实际完成工程量与预算工程量进行对比、现场实际发生里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确定用工数量与单价,通过劳务合同进行控制或经过测算的平方米包干价进行控制。b. 材料费控制:材料用量的控制:定额控制(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分析出定额中的材料用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指标控制(按不同材料的指标数据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办法)、包干控制(部分小型材料及零星材料折合成费用,由作业队伍包干控制)。材料价格的控制:通过招标和询价的方式控制采购价格或参考材料价格信息价进行比较,同时货比三家选择物美价廉的厂家进行采购。材料费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占据了将近 70% 的比例,所以节约材料费的环节就至关重要。想要节约材料消耗,必须从材料的采购、运输、使用以及工程竣工后回收等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在购买材料时尽量做到就地取材,避免在运输时产生远距离运输费用,同时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工具,对施工现场的总平面图要进行合理设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二次搬运;在领用材料时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对超出预算的材料要分析原因,是否和实际工程进度相符,若存在浪费材料的情况要实行责任追究,通过奖罚分明来降低材料费用支出。c. 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重点是选择适合的大型机械,尤其是垂直运输设备,要根据工程地基条件、场地条件以及图纸结构情况选择既能满足施工需要又能相对经济的设备,根据劳动力情况,合同工期要求合理配置劳动力使机械充分利用,达到机械费的合理控制。d. 施工分包费用的控制:分包队是弥补施工项目资源不足,实现项目扩大再生产的重要补充力量。选好用好分包队,充分发挥其“招之即来,完工即退,灵活机动”的优势,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促进项目发展的有效途径。

4)施工成本核算:一是按照规定开支范围对施工中所有的支出进行汇总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预算收入进行对比,从而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现场管理费等其他费用进行核算,分别算出成本降低额。可以按月度、季度、年度及竣工不同部位进行核算并及时查找盈亏原因。

5)施工成本分析:对核算出的成本降低额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找出盈亏原因,分析是量差还是价差,若是量差就要从图纸上和实际施工上找原因,看是少算了还是浪费了,若是价差就要货比三家看是人工费单价高了还是材料费购买单价高了,通过成本核算能够真实反映出一个施工过程段的管理水平和下一步应重点控制的项目。

6)施工成本考核:通过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来评定一个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个岗位的管理水平,达到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从而对项目各个岗位的奖励及惩罚有一个依据。

二、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施工成本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1)组织措施:主要涉及合理使用人工、材料、机械、现场资源的措施,这类措施给人的感觉是“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

2)技术措施: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技术先行、技术先进性、技术无止境的理念去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低耗,促使工程项目成本不断降低,进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运用先进技术、新材料、新开发机械设备使用等推动整个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

3)经济措施: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主要涉及“资金、成本、开支、款项”等。

4)合同措施:确定对目标控制有利的合同模式和结构,拟定合同条款,参加合同谈判,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做好防止和处理索赔的工作等,是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目标控制的重要手段。

三、控制工程成本的方法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后期金融危机时期的影响,当今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压价让利、低价中标等不正常运作现象相当普遍,施工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发展,目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项目成本管理。而在工程成本控制促使建筑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最大可能的使用新材料,采用新技术,加大施工企业的技术含量,最终达到节约国家投资的同时增加企业效益,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唯一途径。结合在项目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和措施的方法,简单整理如下:

1)通过控制施工配合比来降低工程成本。2)通过材料代换来降低工程成本。3)通过掺外加剂来降低工程成本。4)通过负偏差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5)通过厚度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6)通过降低主要材料损耗来降低工程成本。7)通过缩短三钢工具租赁时间来降低工程成本。

结束语

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系统控制的过程,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最关键的是要把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施工全过程中,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发现并解决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员优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武.基于挣值法的北建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2]谢锋.试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重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4:38-39.

第10篇

1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的研究意义

1.1集成系统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随之加速。而信息技术及系统集成管理方法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企业均开始进行计算机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更多的企业加大了在信息化网络建设和提升方面的投资,成绩显著。本文立足于轨道交通建设特点,结合近阶段涌现的成功经验,描述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轨道交通建设特点的融合的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对企业不断地改进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管理水平、提高建设效率、更具竞争力的未来进行展望。

1.2系统集成类项目的建设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之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显著。我国在轨道交通建设已取得显著成就,并正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去”的更高要求客观促进了企业主动在工程管理领域大量采用基于信息系统集成的工程管理系统,打造“智慧工地”。在实现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水平及提高建设效率这些目的同时,也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的相关工作

2.1实现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对工程项目而言,总的建设原则是采取前期预研,总体规划,优先目标,分步实施,多方协同和效益驱动等相关原则。而对于轨道交通工程而言,由于其所需要管理的面更广,内容更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宜首先研究确定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以及集成化管理所应该包括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的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思路和基础,进而形成整体运行架构、完善各子系统承载功能,从而进行分部设计和实现。一般而言,系统贯穿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中实现虚拟的现场状况和组织模式,使其更接近于真实的工程现状。各子系统针对各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的过程和检验监测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注重实用,易于操作。在有效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同时,为今后的工程交付提供了系统详实的数据资料。

2.2实现各类目标的细化

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以数字化的“智慧工地”的建设,使各种项目目标和要素得到细化和分解,并处于全过程受控状态。系统从工程领域“人、机、料、法、环”基本要素入手,结合工程项目特色及自身管理经验,以基本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脸及图像识别、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已有如集成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的地下结构作业监控系统、集成人脸识别和移动定位技术的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等多项面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出现。这类系统均将工程项目各要素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现场管理和现场度量提供基础数据。并结合数字测量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在总体目标细化分解的基础上,分阶段实现其资源、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目标的达成。各参建企业全面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总体把控,实现建设管理的整体目标的受控达成。

2.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管理工作

信息是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核心和基础内容。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阶段,宜在实现“智慧工地”并采集海量数据的同时,对实时采集的各种信息实时做相应治理和处理,将其结果用以辅助建设管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轨道交通建设受制于数字化及信息处理技术,多采用人工测量和收集数据,造成了建设效率低、成本高的状况。针对以上情况,在对工程现场数字化的基础上,可建设统一的数据仓库,将数据和信息归集并进行挖掘,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及时分析处理和有效归档,形成数据分析结果,辅助现场管理。企业进而可根据应用场景,通过对数据处理算法的设计和迭代,在实现实时监控的同时,将“智慧工地”采集的海量数据用于企业知识建设,辅助对各项工作和资源的管理,从而提高后续项目的建设水平。

3结语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可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应对其有足够的重视,把握好发展的机会,以“智慧工地”为契机,拉通“云、大、物、智、移”等新兴技术与工程项目之间的联系,使信息系统集成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施工现场的现代化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效益,促进轨道交通建设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晓望.计算机系统集成实施与项目管理途径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08):65-67.

[2]黎波.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与项目管理实施要点研究[J].通讯世界,2016(16):205-206.

[3]赵学东.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与项目管理途径研究[J].通讯世界,2016(16):213-214.

[4]刘立群.试议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5):158-159.

第11篇

关键词 :总承包管理 施工 智慧 创新

建筑业长期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目前需由劳动力密集型逐步向资金密集型、高技术型竞争过渡,建筑市场的竞争主体将逐步集中在专业突出、资本雄厚、管理先进、技术装备程度高的大型建筑企业之间展开。为促进我国建筑业转型,作为建筑施工过程的主体管理方-总承包企业,其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升级改进也势在必行。

1. 总承包管理的特征

对于一个城市建筑物,其参与方繁多,要最终实现其建筑功能,需要对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有序的管理,而施工过程的总承包管理就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今后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其中,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又具有系统性、多维性、复杂性、动态性等主要特点。

1.1 总承包管理的系统性

各参与单位、各专业、各工序、材料、机械、场地等都是总承包管理的组成元素,这些元素紧密有序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总承包单位必须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特定的组织架构,根据组织中不同的部门分工建立管理制度,使总承包管理工作在可控的流程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1.2 总承包管理的多维性

总承包管理可分为时间维、目标维、参与方维等多个维度进行管理。

1.3 总承包管理的复杂性

建筑结构形式的多变、复杂,海量信息的处理,各参与方、利益主体众多,多行业的交叉等导致总承包管理的复杂。

1.4 总承包管理的动态性

施工现场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变化:作业人员、总平面布置、施工工况等时刻变化。

2. 总承包管理的重难点

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有:安全和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张,建设规模大、场地有限,海量信息处理,各专业立体交叉作业等;应针对这些问题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精细化地管控。

(1)安全和质量要求是施工过程中最核心的重点。对于一些特定性质的重点工程,建设方往往还会提出额外的安全质量要求,或采用了新的技术,需重新订立安全质量验收标准,增加管理的难度。

(2)建设工期直接关系到建筑投入使用的时间。大多数地产项目,需要尽快回笼资金,建设方经常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以及过程中频繁的工程变更,都给工期造成压力。

(3)建设规模大、场地有限,有效同步协同难度大。如贵阳未来方舟总承包工程总建筑面积850万,贵阳花果园项目总承包工程总建筑面积1830万,而位于城市区域的建筑工程四周常临靠地铁及其他公共建筑,施工场地极其狭小。

(4)对于一座现代化建筑来说,其项目管理过程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从小的检验批到大的单位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各专业分包单位,这些数据繁多,需要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以备在建筑物剩余的全生命周期中查看。

(5)各专业立体交叉作业多。施工过程中存在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吊装、幕墙安装、钢筋绑扎、机电安装等多专业同步立体施工,必须进行总体协调安排;建筑施工过程人员多、材料多、设备多,组织管理难度大。

(6)结构复杂超高、建造难度大。墙体平面变化复杂,竖向墙体不规则,建筑外立面多变。

3. 总承包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既源于知识管理及经验管理,又优于后两者,是究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成因、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性,进行科学、准确、有效的管理;其主要特性有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体系化、标准化、协同化。

以智慧引领、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协调为方针,以价值创造为总承包管理的最终导向,实现以创新科技为驱动引擎的智慧管理。

3.1 智慧引领

智慧引领首先是文化引领,它是实现价值创造的思想基础;统一的思想认识和文化认同是总承包管理的前提。为工程项目营造诚信、共赢的文化理念和氛围,只有大家都讲诚信、讲共赢才能做好总承包管理。通过诚信、共赢的文化引领,实现“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资源统一、步调统一”,心系项目,共同努力,让客户满意。

智慧引领其次是科技引领,项目建设,科技先行。智慧科技引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总承包管理这辆“列车”行驶是否更加快速、平稳,先进的技术方法、工艺、材料、设备、方案、标准等能有效起到引领作用。如运用BIM技术,建立信息模型,接口各专业软件进行协同工作,实现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成本、进度、资源的智慧管理。

智慧引领最后是管理引领,智慧管理引领就是要抓住制度、组织、流程、会议、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引领。制度方面如:进度策划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资源保障制度、专题例会制度等;组织方面如:通过科学、严谨、有效的组织架构对各分包、各部门进行有效管控;流程方面如:实现管理流程的程序化、标准化、简约化,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失误;会议方面如:形成完善的会议制度,通过生产例会、专题会议、过程检查会议等,集思广益,有针对性地交流、讨论,提高效率,形成正确、统一意见;培训教育方面如:针对工程项目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以便满足项目施工需求。

要敢于推广使用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做好文化引领、科技引领、管理引领以实现项目总承包的智慧引领。

3.2 智慧监管

监管是保证总承包管理工作安全高效运行的“红绿灯”,建造过程中,必须把工作任务纳入统一管控,通过有效的过程监管,确保管理目标如期完成。

3.2.1 智慧监管的方式

智慧监管就是对总承包管理引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监管的形式包括过程检查、隐患排查、例会检查、过程考核、过程验收等。

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信息的实时录入、虚拟与现实对比、策划与实施的对比,并通过数据化的对比,体现总承包管理的智慧。

3.2.2 智慧监管的内容及做法

(1)劳动力监管。通过工人佩戴芯片的方式对施工过程劳动力分布情况进行计划与实际的对比,有效地掌控不同工作面、不同专业的劳动力分配。

(2)材料监管。对材料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和信息反馈,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现场分布合理和使用有效。

(3)机械设备监管。对塔吊、电梯等机械设备所在区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和高效化使用;采用GPS远程监控系统对泵机参数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总部、现场两地共同实时跟踪、记录设备施工状态,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4)工作量监管。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各分包工作量的量化确定和信息实时反馈,依据策划方案对各分包的工作量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5)安全监管。通过对项目施工过程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监管和防护,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

(6)质量监管。通过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实现工程质量的数据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7)进度监管。利用BIM技术进行进度虚拟模拟,设置工期滞后自动预警机制,加强对虚拟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对比,合理安排各专业工序的穿插时间,实现进度的智能管理。

(8)成本监管。通过虚拟技术对工程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实时对比分析,设置预警值,实现成本预算、成本分析等监管工作。

3.3 智慧服务

服务就是加油站,不断给总承包管理的这辆火车提供动力。要想监管到位,必须要服务到位,要让各分包真正得到总承包方的支持和帮助。

3.3.1 智慧服务的方法

通过对各分包的服务需求、服务功效进行合理分类、量化,让服务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服务的信息传递更及时、服务的效果反馈更好。

3.3.2 智慧服务的内容及做法

(1)分包场地。对工作场地进行的信息采集、分析,为分包提供科学合理量化的工作场地及使用时间,保证工人有足够的施工面,不造成窝工,不影响工期。

(2)机械设备。通过对机械设备运行情况的信息采集、效率分析,为分包的机械设备需求提供合理的使用时间,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工效。

(3)材料需求。根据分包需求,实时将材料采购计划录入办公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材料采购的信息共享沟通,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满足分包施工材料所需。

(4)生活、办公、生产设施。采用虚拟建造技术在合理范围内提前为分包策划合适大小的生活、办公空间位置,保证分包正常施工的基础条件。

(5)临水、临电、通信设施。根据量化需求,设置合理储备,保证不间断的供水、供电及网络服务。

(6)门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安保、门卫系统的实时监控,进出场人员信息的实时录入,确保安全。

(7)报批报建。整合社会资源和项目资源,对各分包作业报批报建的行政事务提供有效服务。

(8)提供社会资源。为工人提供社会服务,如医疗资源、农民工子弟教育资源、节假日交通信息等。

3.4 智慧协调

协调犹如给生锈、运转不畅的齿轮打上剂,总承包单位不仅要提供服务,还需协调各分包作业,以做到管理过程中思想文化一致、管理制度一致、办公平台一致、施工进度一致。

3.4.1 智慧协调的方法

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各分包的工作量、工作场地、作业面、工作时间、设备需求时间等进行数字化统计和分析,实现交叉作业有序衔接,资源均衡利用。

3.4.2 智慧协调的内容及做法

(1)场地协调。根据场地布置的计划、场地实时现状信息对场地进行预模拟布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材料堆场、交通道路等场地的科学布置、有序协调。

(2)作业面协调。对作业面进行合理分配和模拟分析,加强作业面信息的实时反馈,科学合理组织同一工作面多专业有序、高效的作业。

(3)工序协调。通过BIM技术对各专业、各工序穿行模拟分析,合理协调各工序的施工顺序;模拟分析洞口、管线的预留预埋,确保各专业的精准协同。

(4)塔吊协调。根据工作量大小及进度安排,量化各专业的塔吊使用需求及其塔吊设备的工效,通过对塔吊的吊力、吊装区域等进行综合模拟分析,合理进行垂直运输作业协调,实现塔吊错峰运行。

(5)电梯协调。通过对电梯运输区段、运力、平面位置的综合模拟分析,基于数据库智能合理协调分配各分包的电梯运输时间、区段、数量,实现电梯的错峰运行,保证电梯的高效作业。

(6)其他资源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模型对资源需求及其延伸资源需求(加工设备、运输设备等)进行量化统筹和分析,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着资源消耗高、建筑寿命短、管理方式粗、实力差距大的发展现状,通过与一些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思考智慧的总承包管理方式,使总承包管理的过程更加顺畅可控,才是未来发展之路。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与同行企业一起交流学习,共同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提升我国施工企业总承包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淼,城市综合体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建筑施工,2013 .35(7)

[2]杨德慧,复杂性条件下的大型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实践与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4)

[3]翁海,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科技与企业,2014(5)

[4]冯涛,施工总承包管理原则,施工技术,2012.41(16)

[5]刘光民,试论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发展思路,建材与装饰,2012(17)

第12篇

【关键词】智慧工地;大数据;智能化

1工程概况

某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m2。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绿色施工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果,如此重要的项目,如何进行好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尤为重要。作为地区首批智慧工地示范项目,该项目将运用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实现项目工地的员工管理、物料管理、进度管理、生态管理和安全管理。

2安全管理

2.1工人安全教育管理

1)实名制人员教育交底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拥有员工实名制认证功能,可以实现工人实名制签到。在工人接受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时,通过扫描员工人脸,可以实现培训签到并生成安全交底签名手续。2)安全体验馆教育培训安全教育体验馆可以现场模拟爬梯、安全带应用、墙体倾倒、高处坠落、平衡木及撞击等场景,使员工的教育培训更加身临其境,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1]。

2.2工人违章作业管理

1)远程视频监控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全覆盖,尤其是工地大门、材料库房、施工重点区域等重点场所,确保视频监控覆盖,安保人员定期检查巡视。视频监控数据通过网端传输至智慧工地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慧工地后台或登录手机端实时查看现场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现场违章情况,提高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2)未戴安全帽抓拍及报警在工地的出入口和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设置安全帽抓拍告警系统,及时发现未正确佩戴安全帽等违章行为,对于违章情况及时发现并告警管理人员。3)临边洞口声光报警在施工现场的电梯井口、孔洞、高处边缘等高危易坠区设置声光警报系统,当人员靠近边界时,系统自动感应并发出声光警报,后台给管理人员发送相关信息进行提醒,有效降低现场高空坠落风险[2-5]。

2.3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和危大工程安全管理

通过智慧工地平台,监理人员可以将现场质量隐患和问题拍照上传至后台,相关责任人收到后进行问题整改。管理人员对问题或违章等情况全过程审核,并生成整改通知单、考核结果、安全日志等,实现问题缺陷闭环管控,提高缺陷隐患处理效率。在起重机、升降机、卸料平台、高大支模、爬梯等高危设备附近覆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高危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全程监控记录、异常告警,切实提高高危区域的风险管控能力。

2.4风险源监控管理

智慧工地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已经识别的风险源,并且支持打印,可张贴在工地现场。通过扫描智慧平台二维码,查看风险源具体信息,监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风险源管控执行情况,并直接将数据形成清单,按照要求上报给政府监管部门。

3人员管理

3.1人员实名制管理和考勤管理

在智慧工地平台上,将所有参建员工信息录入员工实名制管理模块,建立员工实名认证的管理系统。实名制系统可以应用于员工的日常考勤管理和日常考核管理,对在作业过程中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员工进行处理,切实规范员工作业行为,加强员工安全管控。员工实名制管理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员工的日常履职考勤管理。员工日常考勤信息可以采用门禁系统、移动平台考勤等方式。门禁系统考勤是在项目门口设置人脸、指纹、身份证识别考勤机,员工进入工地施工区域时,门禁系统会自动生成考勤记录。同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也可以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移动端,进行人脸识别打卡考勤,记录员工出勤情况。管理人员可以登录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后台查看员工考勤记录,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员工出勤数据,计算出员工出勤率、单日出勤数等,并设置考勤预警条件,对岗位出勤不满的情况进行预警。

3.2从业资格管理和教育交底管理

智慧工地平台可以录入员工信息,并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资格证书登记、备案等,对证书数量进行动态管理,对资格证书数量和有效期进行提前预警。进行现场安全班组会或者安全技术交底时,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终端进行人脸识别,生成教育培训和安全交底签名记录。

3.3工人诚信管理和工资管理

智慧工地平台具有人才考核功能模块,可以从考勤、作业技能、工作效率等多维度对员工进行考核。管理人员根据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权重、打分等,并将考核结果生成人员档案信息库。同时,系统中设置黑名单功能,将失信员工或者严重违章员工计入黑名单系统,将其与授权的企业共享,降低企业用工风险。智慧工地平台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工资管理模块,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利益,影响到企业用工稳定。工资管理模块可以与考勤记录、奖惩记录进行自动核账,对工资与考勤不符、实发工资与应发工资不符、账户资金不足等情况及时发出告警。通过工资管理模块可以对工资发放问题及时预警并提醒管理人员解决,避免用工薪酬纠纷。

4质量管理

4.1质量隐患巡查管理和实测实量管理

质量管理模块是智慧工地系统的又一功能。系统将采集的质量和缺陷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按照分包单位、责任人、问题类型及趋势等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对关键缺陷进行预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查询和统计质量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4.2质量检测报告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将各种试验检测报告以及验收材料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数据资料可以与授权部门共享,相比传统纸质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智慧管理平台与政府部门平台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实时检索查阅相关信息。

5进度管理和生态环境管理

智慧工地进度管理系统采用斑马双代号网络图代替传统Project进度管理,可以展示出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情况,管理者可以据此预判劳动力资源使用效率并进行人力资源调配。通过对比前锋线数据,自动显示实际工期和计划工期差别,工程进度展示更加直观。施工现场安装传感器,实现对废水、废气、扬尘、噪声、固体废弃物、能源消耗等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关措施,改善现场施工环境。

5.1扬尘噪声监测

项目现场设置有环境监测仪,对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噪声和PM2.5等指标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端口将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当环境超标时进行告警,提醒管理人员并自动启动现场喷淋系统,降低粉尘颗粒浓度,管理人员收到告警后,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环境干预,降噪除尘使环境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5.2废水监测

工地废水达标后排入市政管道,在排水口设置污水感应传感器,并将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后台设置污水氨氮阈值、SS范围值、COD上限值,当监测数据达到事先整定值时,系统自动预警,平台发送预警信息至责任人和政府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则采取措施确保工地废水达标。

5.3废弃物监测

项目工地现场对废弃物分类存放,分别按照建筑碎料、剩余混凝土及房屋装饰等类别分区域存放,在存放密闭空间内安装监测仪器,数据自动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当垃圾数值达到设置的数值后,会产生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和责任人,责任人采取措施进行垃圾处理。

5.4废气监测

项目工地现场设置废气传感仪器,主要监测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指标,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当现场监测数据超过整定值时,系统进行预警,并发送信息至责任人,提醒责任人采取措施改善现场空气质量。

5.5能耗监测

通过现场水、电端口设置的智能水表、电表,将使用数据传至智慧工地平台。通过平台进行数据监测和统计,并设置能源使用指标预警值,当现场水、电、气等使用数据达到预警值时进行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责任人排查能源消耗异常情况,查明能源消耗异常原因,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第13篇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的信息化和智慧化也就变得尤为重要。赛迪设计在多年的业务实践中,倡导把智慧企业放到智慧城市的大局中思考,让企业、产业和城市融合得更为密切,从而使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变成有源之水,为城市智慧化愿景的实现提供更多动力。

建筑工程业信息化应用

建筑行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对城市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可谓重大。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智慧化也就直接关系着智慧城市的整体推进。

赛迪设计把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总体上分为四层架构:管理决策层、应用层、信息集成层和基础设施层。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业的典型应用主要有三种:施工现场远程监控、建筑施工虚拟仿真和BIM。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可分为三个步骤:前端采集、信号传输及终端控制。鉴于物联网的基本原理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特点,首先进行前端采集,采用标签等对施工现场内的人员、设备、材料等进行标识,再应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无线感应网络(WSN)对物体属性进行捕捉和获取,并将信息转换为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采用网络通信技术传输到终端信息系统。最后,由相关软件对接收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并通过终端显示设备实现直观的界面展示,还可通过视频云,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利用计算机视觉和视频分析的方法自动分析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实现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远程实时图像监控管理。

■建筑施工虚拟仿真

通过建筑施工的虚拟仿真应用可以直观、科学地展现不同施工方案的真实效果,定量地完成方案的对比,有助于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最优施工。为实现建筑施工的虚拟仿真,需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优化与建模技术等,建立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针对广域分布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实验或修正,并提供直接真实的人机交互对话三维界面,计算规模庞大。云计算平台的集成计算引擎赋予支持系统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建筑施工虚拟仿真应用中的海量数据存储与分析处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典型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

BIM是一个概念(或理念),可以理解为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通过BIM,可以实现建筑描述通俗化、三维直观化,使设计师和业主等非专业人员对项目判断更为明确、高效,决策更准确;实现专业内多成员间、多专业多系统间的三维协同设计,避免不必要的设计错误,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将建造过程与结果,在数字虚拟世界中预先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真实世界的遗憾,使设计优化成为可能,保障工程设计企业最终产品的准确、高质量、富于创新。

智慧矿山的应用

环保问题和能源问题同样也是影响智慧城市落地的重要因素。在帮助相关企业实施信息化、智慧化的应用实践中,赛迪设计构建起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其对智慧矿山的探索和思考,对智慧环保和智慧能源有重要启发。

赛迪设计认为,智慧矿山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管理者最为关心的各类信息进行横向整合,使得矿山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监测监控、超限预警、人员定位、井下视频监控、安全隐患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安全进行快速决策。智慧矿山的本质是安全矿山、高效矿山和清洁矿山。矿山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是智慧矿山建设的基础。

第14篇

2002年Autodesk公司首次把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作为建筑行业术语进行商业推广,目前欧美基于BIM的应用软件普及率已经达到60%-70%。BIM的优势可总结为三方面:一是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项目不同参建方的数据互用,覆盖项目策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涉及项目的所有参与方;二是促进建筑工业化。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效率十分低下。1964-2003年间,建筑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不升反降19.2%(此间工业与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30%)。同时,建筑业存在着57%的浪费, 比制造业高出31%之多。BIM可以模拟所有建筑方案、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施工工序,将浪费控制在计算机中,避免施工现场的错误,大幅度减少工期和成本,促进建筑工业化;三是降低成本。据统计,BIM可消除40%预算外变更;缩短80%的造价估算消耗时间;降低10%的合同价格;缩短7%的项目工时,降低成本及早实现投资回报。

杭州市BIM应用现状

杭州对于BIM的应用探索主要集中在工程实践、政策制定和开展相关研究三个方面:

工程项目实践。杭州基于BIM的工程实践起步在国内并不落后。2008年以来,杭州嘉里中心、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杭州东站、杭州来福士中心等建筑项目均对BIM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尝试(国内使用BIM的开端学术界认为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建设)。

政策制定。2015年12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智能化技术和信息系统等研发、应用和推广力度,推行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管理网络化及全流程集成创新,全面提高行业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在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评审中对具有BIM技术应用能力或建有BIM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加分。凡应用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在申报绿色建筑或评选勘察设计、施工等创杯夺优奖项时给予加分。”这是杭州市首次将BIM写入政府文件。

开展研究。2016年7月杭州市建委开展《关于杭州市民用建筑设计BIM技术管理的对策研究》,研究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设计、生产、管理的相关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明确BIM成果交付标准和实施内容。

2015年5月杭州市拱墅区住建局先后举办了“拱墅区建筑业企业BIM认证工程师培训班”及“2015年拱墅区首届建筑业BIM设计应用大赛”;2016年4月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服务中心举办了“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投资与建设BIM技术应用高峰论坛(BIM SUMMIT)”。

杭州市BIM推广的阻碍因素及问题

BIM推广应用的政策环境缺失。2015年12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首次将BIM纳入政府文件,略落后于国内同类城市。以上海为例,2014年起就陆续制定了《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等多部标准文件,了年度BIM应用发展报告,建立了BIM研究会筹备办、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办公室(沪建应联办)等多个推广机构,明确迪士尼部分配套工程、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轨交15、17、18号线等44个试点项目,逐步完善了BIM推广应用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应用实践上走得不够深远。这是行业应用的共性问题。BIM的应用并非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内部的事,而是整个建筑行业不同专业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目前,BIM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施工、运维中的应用较少,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还不能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阶段连续应用,远远没有实现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

建筑项目施工与设计脱节。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普遍追求短、平、快、省,即使基于BIM出了施工图纸,也往往得不到应用,这也是造成BIM碎片应用的原因之一。

缺乏技术、人才及相关研究支撑。目前国内BIM的实施高度依赖国外软件产品和服务,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基本从零开始,导致虽有政府的鼓励支持,但其应用并]有达到预期效果。

BIM应用对策建议

制定促进BIM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政策。BIM是信息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应制定相关政策标准从项目开始就明确参与方的责任与义务。一方面,制定包括BIM标准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指导和实施标准,明确BIM的项目管理模式,要求和鼓励相关建筑的应用;另一方面,从建筑项目本身的要求出发,制定政策,间接促进BIM的应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曾出台政策,明确要求新建建筑设计审批后,实施阶段不能做任何更改,如需修改,必须重新履行各种审批手续,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任何情况导致的设计变更所带来的时间损失是无法承担,BIM的应用对于新建项目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外部推力反而更好的促进了BIM的应用。

有节奏的推进BIM应用。一是建立BIM应用推广机构,制定杭州BIM的应用模式,构建BIM协同管理平台,实现海量数据整合,协调推进BIM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二是注重与VR等新技术的结合,将BIM应用于PPP项目方实施工程中,增加BIM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注重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加强应用能力。营造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研发能力的BIM技术服务企业、建筑企业和专业人才,支持大专院校和社会机构开展多层次的BIM技术应用教育培训,提高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能力。

整合BIM,建立CIM

城市要智慧必须从BIM走向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2016年的G20峰会运用BIM、实景三维、地理空间框架等现代测绘技术和大数据进行项目的建设、监督和安全管理,是G20的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意识到了BIM等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然而单体BIM、独立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平台,并不能解决城市问题,城市要实现智慧服务、智慧运营,必须从BIM走向CIM。

以“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实现五大突破。一是建立CIM工作底板,实现多部门数据导入,完成城市物质系统建设。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 以政务地理信息采集为契机,联通各政府部门的政务数据流,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归集各部门散布数据,建立CIM物质空间工作底板。二是接入城市时空数据,打造需求信息直通车。通过移动设备和传感器,将各数据导入CIM工作底板,通过城市时空大数据的动态监测,实时掌握城市人的活动状况和城市运行情况,为城市管理提供“天眼”和“放大镜”,形成拥有空间维度(三维),时间维度和信息维度的五维城市信息模型CIM。三是从信息(Information)到智慧(Intelligent)实现城市规划蓝图模拟。通过不同情景方案,规划城市蓝图,模拟应对城市弹性和不确定性。四是贯穿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全周期,实现城市运营全过程智慧化,业务部门全员智慧化。五是实现可视化决策管理平台,提前预测突发事件,提前模拟预警。

第15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90-03

一、引言

2011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2年该专业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文件要求,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着力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办学活力,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高职专业建设的理念最终要通过课程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水平,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由此可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大三学年第一期开设,是重要的岗位能力课程,是对前序课程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该课程首次在全国开设,具有较强的探索性。

二、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标准制定原则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融入职业标准。课程面向学校所在区域培养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在课程标准建设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着眼于从事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根据能力要求来设计具体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相吻。同时课程以项目为依托导向、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保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标准与课程标准全面接轨。

2.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要基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及课程标准的开发,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课程教学内容,从而保证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质量。

4.立足现实,保证可实施性。课程标准开发立足专业基础、实训条件和教学团队力量,确保课程的可实施性。

三、课程标准开发流程

为保证课程标准科学和有效,需要对开发过程进行控制,课程标准开发的控制流程如下:市场需求调研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要求分析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标准审核课程标准修订。在课程标准开发过程中,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单位开展调研合作,始终遵循课程标准制定原则和课程标准开发流程。

四、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标准

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的课程标准基本框架构成如下: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考核评价、课程实施等。

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物联网项目建设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工程管理基础知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编写物联网项目设计方案,能够进行物联网设备的选型和采购,能够完成物联网工程施工和调试,能够完成对物联网项目的功能测试,能够进行系统故障判断与维修,为将来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物联网是一个综合的领域,所涉及的行业种类繁多,确定课程建设的方向尤为重要,基于物联网应用领域和学院基础的分析,我们选取了智能家居这个行业作为本课程的建设内容落脚点。课程以一个真实的智能家居系统项目入手,按照物联网项目的建设进度流程,依次引入物联网项目的立项,物联网设备或产品的采购,物联网设备的安装,物联网设备的调试,物联网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几个工作任务。

2.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面向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和调试工程师、物联网设备销售经理工程师、物联网设备安装工程师、物联网项目运营师、物联网高级监理师等工作岗位,针对“智能家居”物联网工程项目的项目设计、设备选型与采购、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物联网工程项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熟悉物联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特点及任务,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产品选型与采购的相关知识,熟悉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方法,了解施工图的识读方法。(2)技能目标。①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和现场勘测设计项目方案;②能够进行物联网设备的选型;③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设备的采购;④能够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在工程现场对设备进行安装;⑤能够对设备进行调试,对一般故障进行现场排查与处理;⑥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⑦能够根据工程图纸指导施工;⑧能够使用相关软硬件设备和工具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维护;⑨对物联网系统的日常数据进行统计与汇总,并能根据数据判断物联网项目的运行状态。(3)素质养成目标。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职的培养目标规定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注重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课程的素质目标确定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进取的工作生活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意识,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自我身心调控能力等。

3.课程内容。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突出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项目”为主线,构建工作情景。课程内容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技术体验中心(别墅)智能家居项目案例构建了七个项目,分别是:项目一智能家居项目建设方案、项目二照明项目、项目三智慧家电项目、项目四智慧安防项目、项目五智慧监控项目、项目六智慧门禁系统和智能家居管理项目。课程内容的每一个项目又有具体要求,表1是项目二智慧照明项目的具体实施要求。表1教学活动的设计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实施,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培养各种职业能力。

4.课程的教学评价。由于是任务引领下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所以考核必须结合课程的授课特点,变一次性考核为过程考核,即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考察学生。总评成绩由课堂表现、项目实操、项目报告和理论考试综合构成。具体考核内容和权重分配见下页表2。

以上各项独立评分,按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对考核结果及时进行统计分析。

5.课程建设的保障。①教材及教学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调研,目前本课程没有现成的实例可以借鉴,需要根据市场调研、企业调研和参考相关资料编写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北京凌阳爱普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讯威易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给予了指导建议,并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本课程授课时要注意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智能家居实训室和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的环境中让学生融入工作情景。同时还可以带学生体验物联网实训基地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及不停车系统,带领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多采取分组布置任务、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归纳、总结,知识的系统讲解。②教师。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可通过与物联网企业的合作、实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课程的工程性较强,课程内由企业工程师现场讲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的相关知识。企业工程师授课学时数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50%,企业工程师授课时校内教师作为助理,从而保证课程效果。③智能家居综合实训基地。作为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智能家居综合实训基地分为智能家居实训室和智能家居体验中心两部分。智能家居实训室拥有9套物联网工程实训平台,采用结构化实训架作为实训项目的“柔性工位”,实验所用产品均接近实际应用系统,能够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联网工程实训项目,确保学生可利用智能家居实训室设备搭建真实物联网项目。智能家居展示体验中心是一套两居室的样板房,完全按照实际的家居环境设计,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将当前热门和最有市场潜力的智能家居产品方案引进实训基地,为高校师生接触和研究当前先进技术搭建桥梁,让学生了解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五、总结

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标准开发方案。该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由于物联网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等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喜林.浅谈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课程建设[J].中国电子商务,2012,(7).

[2]肖俊华,尹高飞.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探索[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12).

[3]王雨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

[4]赵白云.基于能力与素质培养一体化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5]柯强.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物联网技术,2012,(2).

[6]谢昌荣,李菊英.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