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房屋设计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地基与基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如果建筑有地下室,在地下独立基础设计中,往往没有对建筑沉降导致的附加应力影响充分考虑和重视,那么就会影响到地下室底板的承载能力,导致有裂缝问题出现于混凝土上。特别是房屋建筑采用了天然地基,那么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虽然沉降问题是肯定会发生的,但是房屋建筑如果有较小的沉降量,就可以将褥垫等处理措施设置于地下板和持力层之间。如果建筑物有地下水,并且有着较高的地下水位,那么就需要对建筑的防水与降水功能充分重视,特别是柱下承台的形式基础,需要对这个问题尤其重视。基槽地模有着非常复杂的形状,那么就会有很多的阴阳角和放坡产生,这样就给防水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了促使有地下水位的建筑物防水功能得到提高,就需要对不同季节下建筑物受到水位的影响充分考虑,将包络图给求出来,然后才可以进行防水措施施工。在计算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配筋的过程中,假设条件很容易不符合于实际情况。一般来讲,在计算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配筋的过程中,地下室底板配筋的计算方式不符合于外墙配筋的计算方式。在计算外墙配筋的过程中,将底部固结和顶板铰接的方式应用到过来,但是却将单向板计算方式应用到底板配筋计算中,这样在计算配筋的过程中,结算结构往往不符合于实际情况。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对配筋的计算方法进行统一,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统一规范,促使人们了解到单向板计算方式和底部固结和顶部铰接计算模型的应用范围,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在天然地基锥体独立基础设计的过程中,基础坡面的坡度往往设置的不够合理,在三分之一以上,那么就给混凝土捣实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经常将人工拍打振捣的方式应用过来,那么混凝土强度均匀性就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尽量需要避免将锥体独立地基设置于天然地基上,阶梯型基础可以优先选用。在对地下独立基础之间的拉梁进行设计时,往往与普通的拉梁设计方法所类似,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梁坡上扩散角内土的重量充分重视,这样拉梁结构的稳定性才可以得到保证。(2)上部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首先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在框架剪力墙设计过程中,有时候无法均匀布置剪力墙,或者单肢有着较大的刚度,这样就会对梁板等构件的设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集中应力,如果有应力破坏问题的出现,将会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那么就需要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充分考虑,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如果采用的剪力墙刚度是第一级别,那么就需要保证其墙肢数不小于4,以此来分散应力。要将框架结构多层设防的原则严格遵守下去,层层设防,促使剪力墙的防御能力得到强化,对外来的破坏力进行有效抵抗。同时,还需要将做大放小的原则来应用过来。用强柱弱梁以及强剪弱弯的形式来设计剪力墙的梁和柱。(3)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结构设计要求实现难度较大,如果在结构设计时,采用的是强柱强梁或者强剪强弯原则,那么就会有巨大的破坏力产生,因此,我们就需要将强柱弱梁以及强剪弱弯的结构设计原则给应用过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无法有效实现这种结构设计方式的延性设计理念。特别是我国在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中,通常将轻度震级的地震作为主要防范内容。如果出现了较大震级的地震,就会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的稳定性,并且也无法保证可以先倒塌梁,后倒塌柱。因此,就需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来对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建筑抗震设计要求进行完善,促使强柱弱梁以及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得以有效实现。(4)挑梁变形和墙体外闪问题,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着较大的局部受力,那么就会有挑梁变形和墙体外闪等问题的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构造柱设置于悬挑的挑梁端头,构造柱就可以有效连接每层的挑梁,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方式,就可以将挑梁变形和墙体外闪问题给有效消除掉,因为即使有过大的受力集中于局部位置,在挑梁的作用下,也可以向其他各层结构中传递,这样就可以对压力进行有效的分散。(5)其他一些问题:上面所讲的都是一些重要的设计问题,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重视。比如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取值,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问题等等。在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都明确的标注了这些钢筋结构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就需要努力学习,对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了解,结合要求来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控制失误的出现。
2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的应用,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可以将钢筋和混凝土的优势综合发挥出来。但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设计的质量,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通过上述的几个方面探讨钢混结构房屋设计中的问题,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李嘉 单位:安徽华盛国际建筑设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严华
干砖砌墙时会吸收水分,导致砖体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引起外墙涂层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墙体质量,发生渗漏,另外,砌墙结构不合理,导致通缝产生,进而导致外墙渗水,甚至是长期渗漏。浅基础施工图未对基槽检验做出明确规定,桩基础施工图对竖向承载力检验做出明确规定。对策:对于浅基础施工图,要明确规定,在开挖基槽之后,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检验;对于桩基础施工图,也要明确规定,必须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并且在完工后,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天然地基扩展基础持力层下方的下卧层较为软弱的情况,部分施工单位会将本应进行的沉降验算予以省略,或者是没有按照规定验算软弱层地基的承载力。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对策是:如果天然地基扩展基础持力层下卧层较为软弱,不但要进行沉降验算,而且还要验算该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还有些问题来自于框架辅料方面,墙体在抹灰过程中如脚手架接口处及墙角处等特殊部位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马虎工作,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施工,从而导致边界压碾不实,从而使得外墙粉面出现质量不达标的问题。由于外墙抹灰是一个整体工作,局部的问题会引起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到整个外墙墙体的防水质量。在地下室外墙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关于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部分项目在计算地下室外墙配筋时,对于具有扶壁柱的外墙,没有对扶壁柱规格进行严格区分,统一依据双向板进行计算;扶壁柱配筋也没有依据地下室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加以验证,这样就导致地下室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置及扶壁柱配筋都低于要求的数量,而地下室外墙水平方向配筋数量却高于相关要求的水平。
在地下室外墙设计方面,应确定底部为固定支座,也就是以底板作为地下室外墙嵌固端,并保持侧壁底部与邻近的底板在弯矩上的一致,此外,还要注意在抗弯性能方面,底板要强于侧壁,并注意配筋量与厚度之间的相配性,这类问题主要见于地下车道。房屋结构建设中出现的与法律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所提供的勘察报告中显示的数据与实际的基础设计参数不一致。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情况下,设计单位没有深入实际进行仔细测量,也没有与勘察单位进行协商,而是单纯从自身主观经验出发确定相关参数。对于此类问题,应采取的完善建议是:在进行项目构架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深入实际,在进行充分的调查测量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参数,并及时与勘察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对于提供的材料要及时予以补充完整。直接指定砼外加剂以及建筑配件购置厂家,这也是与国家所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相违背的。对此,应采取的完善建议是:在建筑施工项目当中,对于砼外加剂以及其他相应的建筑配件的购置,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公开的招投标,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购置相关配件。桩型以及所确定的施工工艺不符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及地质条件。对于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当中所存在的此类问题,应采取的完善对策是:在确定桩型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之前,要对建筑区域的实际地质条件以及具体环境进行实地调研,要对施工环境有全面而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桩型以及施工工艺,除此之外,在实际施工之前,还要对施工当中的挤土、振动以及施工噪音等所导致的影响予以全面而充分的考虑,并严格依据国家所规定的环保及施工安全规定进行。房屋结构及施工常见问题的对策分析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对工程进行的优化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①认真设计规划施工工程的图纸。软土地区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在施工工程中要确保施工的质量就一定要重视设计图纸的规划工作。②优化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在别墅地基基础工程进行施工时,我们一定要在施工技术指标合格的基础上,优化组合施工工程设计,细化具体工作,均衡好各个分项工程的工期与进度,使得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更先进、组织上更精干也更合理。在软土地基施工时,对其地面表层极其软弱的部分进行强化施工,是别墅基础中常用的处理办法。通常情况下,软土层的表层处理是通过地质排水强化软土层、设置加强材料来增加承力组织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等方法防止软土层的塌陷。我们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表层排水、设置加强层、添加加强剂等方法。
针对土层质量较好含水量较高导致的软土地质,可以在填土之前通过在土地表层挖掘排水沟的施工方式,引导水分流出地基;如果为了调整软性土壤极易变形和不均匀的特性,可以考虑在地基施工时,往土层中加入砂石垫层、韧性材料等加强层,能够固结软土,有助于排水透气,增强土质强度;当软土的表层为粘性土壤,且粘度达到一定要求时,可以考虑在表层的粘性土壤中混合添加剂,以提高土层的粘接力,改善地基土壤的压缩性能,增加强度,提高地基的整体性能,使地质结构更为密实;如果软土层地基不均匀,局部发生不均匀沉降及侧向变位威胁较高时,必须敷垫一定的材料,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地基的局部沉降及侧向变位,使施工机械安全稳定地同行。敷垫材料法一般使用的材料有化纤无纺布、土工布以及玻璃纤维格栅等。对于剪力墙等结构的配筋或是建筑问题,应采取的解决对策是:如果外墙板块与地下室外墙垂直方向有钢筋砼内墙或者地下室外墙具有相对较大的扶壁柱,则在对配筋量进行计算时要以双向板为依据,除此之外的地下室外墙在配筋量计算时,应以竖向单向板为主要计算依据;如果地下室外墙扶壁柱所承载的竖向荷载不大,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内外两侧的主筋。对于水平方向的地下室外墙布筋设计,要以扶壁柱截面具体大小为主要依据,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外侧配置适量的短水平负筋。在地下车道建设问题的解决中,地下车道可以采用悬臂构件方案,在抗弯性能方面,底板应适当高于侧壁底部,这类问题在地下室底板标高出现变动的地方也较为常见,一般在标高出现变动的位置只设计一梁,有时候底板厚度还会大于梁宽,而单纯依赖两侧箍筋传递板自作弯矩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诸如楼梯间等地面层开洞地方的外墙也必须有相应的楼板予以支撑,并注意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模型机配筋构造进行计算和验证;除此之外,如果地下车道与地下室外墙之间距离较近,并且车道底板的位置正好是地下室外墙的中间区域,对于这种情况,要对来自于地下室外墙承受车道底板的水平方向的集中力所导致的影响予以全面考虑。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项目数量的与日俱增,项目框架结构设计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框架结构设计当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给项目设计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方面,要对基础设计、地下室外墙设计以及国家相关法律及法规具体规定等方面的结构设计质量予以严格把关,确保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整体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关键词:钢结构房屋;施工图审查;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多年从事相关的工作,审查过大量的钢结构工程设计图。常见的有门式钢架、网架和多层民用钢框架房屋以及少数高层钢结构房屋。下面就钢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
1 正确选用钢材质量等级和焊缝质量等级
钢结构设计文件,依照相关的规范,应当对选用的材料的质量等级进行明确的标注,并规定焊缝质量等级要求。但是在实际的项目文件中,只标注所选用的材料的种类,对质量等级却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还有部分项目还存在着要求不当的情况。
钢结构房屋所使用的钢材需要较高的标准,应该具有抗拉度高、强度高的要求,而焊接钢结构,对于钢材的含碳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焊接钢钢板厚度应该大于40毫米,并且保证板厚方向截面收缩率能够达到Z15 级的要求。除了以上的要求,震区房屋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还应该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还应该根据实际温度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钢结构。在进行文件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钢结构安全储备和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还要标识所使用钢材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实际测量值的比率。
在钢结构中的主要的承重部件,使用的碳素钢不应该低于Q235B等级。由于没有冲击韧性和延性性能的保证,在钢结构中主要受力部件不建议使用A级的钢材。即使是质量等级达到Q235A的钢材也无法满足焊接要求的含碳量值。
焊接连接时当前钢结构最为普遍的连接方法,钢结构的安全性直接取决于焊缝质量的高低。所以在确定焊缝质量等级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钢结构部件受力大小以及重要程度。
在一般情况下,以下焊缝质量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并且要使用坡口全熔透对接焊缝:板材的对接焊缝、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较重要的焊缝、需作疲劳验算的焊缝,以及须与钢材等强的受拉、受弯对接焊缝。而其他部位的焊缝,一般均可采用角焊缝。由于应力集中现象严重的原因, 很难对角焊缝内部进行探伤。因此,其焊缝质量等级一般只能是三级,其中某些重要角焊缝可允许要求其外观缺陷符合二级的要求。
2 房屋的温度区段内应按规范规定设置独立的空间稳定支撑体系下面以门式刚架设计为例,介绍支撑体系设置不当的情况:
2.1 有的项目未将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布置在同一跨间内,无法形成独立的空间支撑体系,不仅不利于抗震,给施工安装也带来不便。
2.2有的项目将屋面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端部第二个开间,但未在端跨相应位置设置刚性纵向系杆,使山墙的风荷载等水平力不能可靠传递。
2.3屋面支撑的布置未与山墙抗风柱的位置相协调,使抗风柱的柱顶反力不能直接传到屋面横向支撑的节点上,造成山墙处屋面系统受力复杂化,影响结构的安全。
2.4相当多的项目,没有按照刚性系杆考虑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直腹杆。同时,在使用檩条时,没有测算檩条的承载力和刚度。两根檩条被安装在屋脊处,两个檩条之间,由于被刚性连接件连接起来,因此能够起到刚性系杆的作用。在别的地方使用的没有经过加强的檩条很难发挥刚性系杆作用。这是由于常用的檩条的侧向刚度很差。房屋的纵向受力和传力性能的高低,主要由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直腹杆刚度和柱顶系杆刚度来决定。为了保证房屋纵向结构安全,横向水平支撑直腹杆将会被在屋脊处、柱顶处使用,这样可以消除檩条无法起到刚性直腹杆的作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5如果柔性圆钢拉条被用于屋面和柱间支撑时,可以使用花兰螺栓等张紧装置。还可以将柔性圆钢拉条改为型钢,以应对大的负荷。
3实腹式门式刚架应按规范规定设置隅撑
檩条或墙梁与刚架的连接处,按照相关的规范 ,应该在斜梁下翼缘以及刚架柱内侧翼缘的受压区设置按受压构件设计的隅撑,距离为每隔一根檩条或墙梁。将檩条或墙梁与翼缘受压区直接连接起来。隅撑虽然不大,但是作用却不小。它是用来保证斜梁下翼缘或刚架柱内侧翼缘受压稳定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实际中,隅撑在很多工程中没有设置,或者偷工减料很少设置,即使是数目够了,但是设置方法不对,这对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当山墙抗风柱与刚架斜梁下翼缘连接时,连接处的斜梁下翼缘亦应设置隅撑。
4合理设置压型钢板轻型屋面的拉条
在檩条使用阶段和施工过程中,拉条设置在檩条间,起到侧向支点的作用,可以减少檩条在的侧向变形和扭转,从而保证檩条的侧向稳定。拉条通常设置在不小于4米的檩条跨度中。拉条设置在跨度不小于6米的檩条之间的三分点处。应该使用直径大于10毫米的圆钢设计拉杆。一般情况下,通常使用角钢来设计压杆。一般在距檩条上翼缘三分之一腹板高度范围内设置圆钢拉条。檩条下翼缘受到风的吸力影响时,应该把檩条用自攻螺钉连接到屋面板上,在檩条下翼缘附近设置拉条。扣合式钢板或咬合式钢板组成的屋面,拉条应该设置在距离檩条上翼缘或者下翼缘三分之一腹板高的范围之内。有些跨度达到4米的项目不设拉条,甚至达到6米也不设置拉条。拉条不大,但作用不小,必须十分重视。同样,采用冷弯薄壁型钢墙梁时,亦应根据其跨度大小设置必要的拉条和撑杆。
5混凝土楼板设计
将混凝土楼板与压型钢板搭配使用,通过测算,把栓钉焊在钢梁上,在混凝土楼板和压型钢板中间设置连接装置,确保二者协调工作。可以利用压型钢板的纵向波槽或者压痕、小孔来设置连接装置。但是,国内由于种种原因,压型钢板上很少有纵向波槽或者压痕。因此在找不到上面两种压型钢板时,可以通过在压型钢板上横向焊接钢筋,来使压型钢板和混凝土楼板互相连接。
6网架结构设计
首先假定网架支座具有无限大的刚度,然后把网架和下部结构分开计算,这样所有的支架便有了相等的刚度。下部结构可能存在很大差异的刚度,这是因为下部结构不仅仅是柱,也有很大的几率为梁或者是别的结构。在这个假设出来的大前提下,支座反力的计算结果和网架内力的计算结果就是实际刚度,这与两部分共同工作模型的计算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内力和反力分配与结构刚度分布有关。有研究数据显示,这种结果的差异在有的不见中可能会高于其他不见好几倍。既然分别计算下部结构和网架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不科学的。那为什么仅仅有极少数的工程最后才出状况?原因是作为一种弹塑性材料,钢材是非常有优势的,而钢网架结构本身又是一种高次超静定空间结构。这样,当某个部件承受的负荷超过额定值之后,由于塑性内力的重新分布,这个部件往往不容易发生完全的损坏。虽然,这体现了钢网架结构的优势,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将它们分开计算。
7抗震设计
与传统意义上的混凝土结构房屋不同,钢结构房屋并无抗震等级之分。钢结构房屋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考虑钢结构能够抵抗的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从而通过调整钢结构不同的地震作用效应系数来获得不同的抗震效果。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控制框架柱和支撑的长细比,控制梁、柱及支撑杆件板件的宽厚比,控制梁柱连接节点的构造要求,包括设置加劲肋、设置侧向支撑,包括连接焊缝的质量要求和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等。
参考文献
[1]姜子民,沈川.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房屋温度伸缩缝的处理[J].浙江建筑,2006,(08).
【关键词】多层砌体;设计;问题;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建筑以剪切变形为主,纵横墙布置应基本均匀、对称以体现规则性原则;结构的基本周期一般在0.3S以内,结构的初裂水平侧移约为1/4000,大震时的破坏主要依靠抗震构造措施来抗御。
1 一般规定
砌体结构的材料指烧结普通砖、多孔砖、蒸压类的实心砖、标准的混凝土小型砌块,其他如:非蒸压粉煤灰混凝土标砖、多孔砖、蒸压类的空心或多孔砖在地震区不能采用[1]。
横墙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80%以上者,如:全为教室的教学楼或食堂、俱乐部和会议楼等。
关于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指埋深较多或形成扩大半地下室底盘,对半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有利,抗震验算可不计作一层[2]。
不论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抗震强度验算时均应当作一层并应满足墙体承载要求。凡有质量就有地震作用,楼层集中了各层的主要质量,不论房屋高度如何变化,有多少楼盖也就有多少个计算质点,一个质点只考虑一个自由度,这是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基本前提。
坡屋面的最低处高度≤1.5m时,可与顶板合并成一层计算;当阁楼层面积≤1/2顶层楼面积、最低处高度≤1.8m时,阁楼层可不作一层计算,高度不计入总高度之内。将其作为局部突出构件(荷载并放大)进行抗震强度验算(抗规5.2.4条),除轻钢、木屋盖外,放大亦可将阁楼层当作普通楼层输入验算做比较(面积比≤0.714时PMCAD程序判定为屋顶间,自动放大地震作用)。
横墙错位:现浇楼盖≤500mm,预制板≤300mm以内可以认为是连续的横墙。
计算房屋宽度:单面悬挑走廊、局部突出楼梯间不计入。
转角窗:转角窗的设置使砌体墙的连续性和封闭性中断,地震作用不能传递;鉴于低层房屋其震害与平面规则性的差异不明显,8度区≤3层,6、7度区≤4层时,在采取加强措施后可设置转角窗。
现浇板沿外墙(含内墙楼梯间)楼板支座宽度内设置2ф12的加强筋。
房屋错层:现浇楼板高度大于750mm预制楼板大于600时,宜设缝。复式结构房屋原则上应按楼板标高作为集中质点计算层数[3]。
局部地下室不宜采用,地基土质较好时(稍密砂砾地基土、中密砂土),若不便分开,两者基底差不宜过大且按1:2放坡。
2 多层砌体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原则上不能设局部内框架(结构动力特性不同,不同材料的结构处于同一结构单元内的变形、刚度不一致,地震时易造成连接部位的破坏)。仅限于在门厅部位设置一、二层的梁柱结构,可不认为是“内框架”,但在构造上应予以重视,尽量不使其承载过大,加强门厅侧边墙体的布置及两者连接处的节点构造。
纵横墙在结构平面布置中不能分别对齐时,应采取措施:
2.1 横墙不对齐:一般一个五开间的住宅结构单元内,有3~4道对齐贯通的横墙即可满足要求;现浇板两段墙体相对错位约500mm、预制板为300mm左右时可认为连续贯通,但应于两墙段间的楼板内增设暗梁[4]。
2.2 纵墙不对齐:除两道外墙外,一般内纵墙1~2道,设计时允许将纵墙均匀分段对齐,且尽量使各段纵墙长度大致相近。
抗震设计不宜采用砌体墙增加局部(楼梯间)剪力墙的结构体系,施工图审查要点3.7.1条(6)款,允许按国标97G329(五)的相关部分采用,此在03G329(五)中已被删除,则无标准依据。
目前,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2.1 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协同工作的问题没有解决(破坏不同步);
2.2.2 两者刚度差别较大,结构不均匀造成平面刚度、侧移刚度突变。
2.2.3 试验研究少、无震害经验,目前不应用于地震区。
2.2.4《PMCAD》软件提供了上述组合结构地震剪力分配的近似方法(弹塑性模量比),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尚在延续采用此类结构体系。
3 多层砌体提高抗剪强度的途径
3.1 增加墙厚,外墙减少至240厚,墙体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应视设防烈度及工程具体情况选择;
3.2 提高砌体强度等级,选用高强度砖和砂浆(≥MU15M15);
3.3 配水平钢筋(ρ=0.07%~0.17%)提高抗剪强度30%,一般可在240墙中配2ф6~2ф8;
3.4 增设构造柱,其截面应限制(规范7.2.8条);
3.5 采用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不能应用于砖砌体房屋的局部墙段)。
多层砌体住宅单体长度应当控制在55m以内,超过时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因素引起的裂缝[5]。
横墙较少的房屋按《抗规》7.3.14条规定,采取措施弥补可不降低层数和高度的要求,工程设计中其类型已不仅限于住宅楼。“横墙很少”的房屋抗震能力更差,若采取了措施,横墙布置达到了横墙较少的条件时可按横墙较少来对待,也可少降一层和适当降低高度。
4 底部框架-抗震墙
上部砌体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不能完全对齐时,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抗震墙之内允许1/3可不对齐,同时不对齐的墙不能连续超过二道(规范规定“基本对齐”的原则是:大部分上部承重墙应落在框架梁或墙上)。
当上部砌体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时,应在过渡层设置托墙次梁,承托各层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效应,可采取下列措施:
4.1 对次梁两端支座应当加强;
4.2 地震作用采用1.25~1.50增大系数,以考虑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影响。
4.3 对过渡层支承在次梁上的墙体段配置水平钢筋,增强刚度减少裂缝。
底框—抗震墙房屋是上下层材料不同、上下层刚度差异较大的结构;亦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体系。因此,抗震等级取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高限值,6、7、8度框架和抗震墙分别取三、二、一级。
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以减少基础变形。
5 结构分析与计算要点
墙高H计算值的规定:
5.1 底层外墙,首层顶板底到室外地坪下500mm或管沟底;
5.2 底层内墙按楼层高度计算(或从楼板底算到管沟底);
5.3 中间楼层按层高计算;
5.4 顶层坡顶层高算到山墙1/2高度;
5.5 单层空旷房屋:外墙高度自大梁底(或屋架端支点)算到室外地坪下500mm(或外墙管沟底),计算稳定时自板底算起。
多层砌体、底框-抗震墙房屋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6度时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受水平力最大的墙段不一定是受竖向力最大的墙段。按《抗规》7.2.2条只选择从属地震荷载面积较大(地震作用楼面荷载对墙体单向传力,静力作用现浇板则双向传递);竖向应力较小,即承担垂直荷载较小的墙段(轴压力越小,相对抗剪强度越低)。
《抗规》第7.2.5条2款未明确是否必须考虑梁与上部墙体组合作用按组合构件设计;条文说明指出可采用折减荷载的方法。PMCAD软件提供3种方法设计墙梁,承托四层以上时,采用部分荷载法中的四墙五板法(取Q2=0.8)及调整M、N系数等计算参数的规范算法均可,承托四层以下时选择全部荷载法。
水平配筋在墙体的尽端应有锚固,有构造柱时按受拉筋的锚固长度设置(约la=30d),无构造柱端的水平筋可弯折成直勾,以利钢筋在墙段中抗剪作用的发挥。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还会在中小城镇、广大农村,尤其是广大民居建筑中还将广泛采用。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和相应的构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消除设计质量隐患,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邓中亚.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设计要点及常见问题[J]. 中国勘察设计, 2010,(03)
[2]吴家辉. 论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要点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8)
[3]黄俊彦, 朱婷婷. 纸浆模塑制品的结构形式及其设计[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8,(02)
关键词: 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133-02
0 引言
本文以轻型钢结构厂房为例。当厂房吊车的跨度达到每跨2台达到20t级别以上时,建筑结构受到水平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不会随着结构的自重荷载降低而减少,这样一来,建筑结构基础因为垂直方向受到反向力作用过小而造成弯矩作用过大,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大跨度的拱形钢结构网架自身受到的水平推力作用过大而导致建筑基础弯矩作用过大,即建筑基础偏心距过大的情况。这两方面是困扰轻型钢结构房屋设计的主要困难点。
1 钢结构基础设计特点及要求
1.1 受力特点 研究钢结构建筑物基础的设计特点及要求,我们先要考虑其基础铰接柱脚和刚接柱脚两种型式不同的受力情况。铰接柱脚型式的钢结构建筑物基础一般情况下仅会受到轴心荷载的作用,若没有附加弯矩引起的偏心距e的荷载作用,相对来说这样的基础设计是比较简单的。刚接柱脚型式的钢结构建筑物基础则会受到偏心荷载作用,这种作用是由于受到附加弯矩和柱底水平作用荷载共同引起的。其中偏心距可表示为:
对于钢结构网架的房屋设计来讲,决定基础受力特点的因素主要有两点,即:①跨度过大造成拱形结构网壳的自身支座处于一种水平作用荷载较大的状态,这种水平作用荷载很多时候会比竖向反荷载作用还要大,此种状态下由水平荷载作用引起的水平位移实难以得到完全控制;②跨度过大造成平板结构网架的挠度造成自身支座也会处于一种水平作用荷载较大的状态,水平荷载作用将力传至基础底部导致基底弯矩过大,从而引起基础偏心距e过大。
而对于常被应用于厂房建筑的门式轻型钢结构设计来讲,基础受力特点则主要有四点,即:①拥有数台大型吊车设备,其造成横向的水平位移将难以得到控制,这就要求采用刚接柱脚的形式。而纵向的水平荷载作用主要由柱间的支撑结构来承担,故应考虑采用铰接柱脚的形式;②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的结构自振周期会比较长,由于其自重荷载小且水平方向承担地震荷载的效果不够明显,而水平方向则更多地是去承担风力荷载作用和吊车设备引起的水平制动荷载作用;③轻型钢结构的自重荷载较轻,而风力荷载作用和吊车设备加载的水平制动荷载作用又相对较大,从而引起建筑基础的偏心距e过大。我们在设计当中一般要求此类基础的最大偏心距e值为1.5~2.0m之间;④厂房轻型门式钢结构如果设计为单层或者是单层带夹层建筑,当以独立基础设计为好,且基础的设计埋深不能太深。
1.2 设计要求
①按照我国相关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建筑物基础工程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
公式中,b为建筑基础的设计宽度,l是与力矩方向垂直建筑基础底面的边长,a是作用于建筑基础的合力与该基础底面受最大压力荷载作用边缘之间的距离,f则是建筑地基能够承载荷载作用力的设计值(需考虑到地基的设计深度和宽度修正系数)。
显而易见,如果建筑地基受到偏心荷载作用,地基基础反作用力呈现不均匀性,严重者引起建筑基础倾斜,甚至于导致房屋建筑(尤其是配置大型吊车设备的工业厂房建筑等)无法使用,因此专门针对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设计提出了几项基本原则:
①对于fk
2 轻型钢结构房屋基础施工
由以上分析关于轻型钢结构房屋设计的特点及要求可见,拥有吊车设备的工业厂房钢结构往往会采用刚性柱脚。这种刚性柱脚的应用将有助于厂房钢结构整体刚度的增大,而尽量避免了侧向位移的形成。但是,这样的情况又将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基础结构弯矩过大的现实,这一问题在轻型门式钢结构体系中尤为突出。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的结构自重很小,而水平方向的荷载作用与竖直方向的荷载作用比又很大,同时钢结构又兼顾承担风力荷载和吊车设备给予的水平荷载所形成的共同作用力,更增加了边列柱柱底承载的偏心距。据笔者亲历设计工作总结的经验来看,此类钢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偏心距会达到1.0m左右,更有甚者将达到1.5~2.0m。
①钢筋笼的定位。轻型钢结构房屋施工采用靴梁式刚性柱脚,需在钢筋砼基础结构当中预埋锚栓构造物,而锚栓的定位问题一直以来都比较棘手。传统的预埋方法是预先将锚栓焊接在钢筋砼基础的底板之上,或者将四只锚栓套在木板卡子之上然后才进行后阶段砼的浇捣施工。这两种方法不可避免的是锚栓根本无法被固定住,在施工中往往需要进行不断的定位调整来控制相对位置不变,十分繁琐。为了能够有效控制锚栓定位偏差的问题,笔者认为可设计专门用作锚栓固定的钢筋笼,将此钢筋笼预先安置于建筑基础底部,然后放置锚栓与钢筋笼牢牢固定,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保证锚栓的相对位置固定,又可使得此工序的便捷施工。②基础梁施工。如果钢结构房屋建筑围护墙采用自承重砌体墙,那么在设计中就需要设计地下基础梁能够承受上部墙体的自重荷载。一般地,此类建筑基础会设计为简支结构,并普通采用预制或现浇的形式。现浇基础梁在施工当中,由于基础梁底部支模有其自身的要求,基础梁两边的砖壁结构需分开砌筑。采用预制基础梁形式则相对简单,但在地基两端和基础顶部位置要预埋焊件。不管是现浇还是预制形式,施工都不能做到快捷简单。笔者建议采用预制加现浇的综合形式。在基础梁的主体砼构件可预先预制,在其主体结构两端预留钢筋接头,在砼浇捣施工中即可使基础梁和钢结构柱脚两部分砼施工内容合二为一、一并浇筑,既省时又省力,效果显著。
3 结束语
笔者以这几年对工程设计及施工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对时下很多年轻且经验未足的工程业务人员提出几点建议:①认真熟悉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学以致用;②巩固建筑结构力学方面的理论原理,建立清晰的结构设计思路;③掌握各类施工工法,通过现场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参考文献:
[1]孙光.带技术夹层的多层厂房空腹桁架框架结构设计[J].工业建筑,1989(07).
关键词: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
引言
多层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尤其是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由于具有结构传力明确、结构灵活、整体性强、抗震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使用。在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时,虽然已经拥有大量的经验,但是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下面本文就在多层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1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基本上都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根据《抗震规范》的要求,如果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可以认为,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的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并非是必需的,只要是在8度地震区,则不必进行。不过在房屋设计时却不能忽略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或者甚至只取轴力设计值。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响基础本身和上部结构的安全。
2基础拉梁的设计
基础拉梁是指一般框架结构中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础,在基础与基础之间设置的梁,主要可以调整不均匀沉降,增加整体性。当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较大时,可以在±0.000以下的合适的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以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以及底层位移。基础拉梁的设计可按照框架梁的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在震区的话适宜采用短柱基础方案。通常情况,若独立基础埋置深度较小,或者以前埋置较深且已经采用了短柱基础,但是当地基不良或者柱子荷载差异较大时,可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其方位为沿着两主轴方向。基础拉梁的截面尺寸为:宽、高分别为1/20~1/30,1/12~1/18倍柱中心距。而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的宽、高则可以可取其下限值,也就是1/30与1/18柱中心距离,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时则可以取其连接的柱子最大轴力设计值的十分之一,构造配筋的配筋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还要保证不得小于上下各2φ14,钢筋直径不得小于φ8mm,间距为200mm。当填充墙或者楼梯柱直接支撑于拉梁上时,则应该将拉梁的界面适当的增大,其配筋也应该适当的增加。若框架底层高度不高或者基础过去埋深不大时,可以利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这时应该将基础拉梁的结构尺寸设计大点。此时,应正弯矩钢筋全跨拉通,而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半跨拉通。其余要求均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3框架结构带楼电梯小井筒
框架结构应尽量避免设置钢筋混凝土楼梯、电梯小井筒。因为井筒的存在会吸收较大的地震剪力,相应地减少框架结构承担的地震剪力,而且井筒下基础设计也比较困难,故这些井筒多采用砌体材料做填充墙形成隔墙。如果一定要设置小井筒的话,应该适当的减薄井筒的壁厚,并且可以通过竖缝,结构洞等方法将其刚度减弱。计算时,除按框架计算外,还应该按照带井筒的框架进行复核,并且将与井墙连接的柱子的配筋进行加强。另外,尤其要注意,出屋顶的楼电梯间与水箱间等结构物的承重结构必须采用框架梁结构,而不能采用砌体墙;雨篷等构件不能够从承重墙挑出,而是应该从承重梁上挑出;楼梯梁与夹层梁等不可以支承于填充墙上,而应该由承重柱来支承。
4结构计算中几个重要参数选取问题
《抗震规范》中明确指出,采用计算机计算出来的所有结果,都必须在经过对其合理性、有效性认真分析判断后才能适用于工程设计。一般,电算的结果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周期,楼层弹性层间位移、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墙和柱的轴压比及墙、柱、梁和板的配筋,底层墙和柱底部截面的内力设计值。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要想对电算结果的合理性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计算时必须选用正确的计算简图与合理的结构方案,还得分别将抗震设防烈度以及场地类别正确的输入,除此之外,还必须将电算程序中的其他参数准确合理的输入。
4.1结构的抗震等级的确定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按照抗震设防来分类,一般的民用住宅建筑、公寓、办公楼等,很多房屋建筑是属于丙类建筑。当我确定这些建筑的抗震等级时,通常是根据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以及建筑高度,来查《抗震规范》中的6.1.2表来确的。但是对于交通、电讯、消防、能源以及医疗类建筑,大型商场与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首先,就应该确定其中哪些建筑物是乙类建筑。我们通常按照抗震设防烈度来计算乙、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通常情况,乙类建筑,当抗震设防烈度在6~8度时,应该采取抗震措施。一般是在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度,再查表来确定其抗震等级。若该乙类建筑处于7度地区,而其高度又超过规定的范围,此时,就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其他抗震措施。
4.2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
多层建筑结构,若不需要进行扭转耦联计算,其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不应小于3;若振型组合数大于3,则应该取3的倍数,但与小于建筑物的层数;若房屋层数少于3层,振型组合数就取层数。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当需要考虑扭转耦联时,其振型数不应小于9。建筑结构层数比较多或者其刚度变化较大时,其振型组合数应越大,比如有转换、小塔楼等建筑,其振型组合数不应小于12,但是也不得多于3倍层数。我们一般可以采取振型参与质量为总质量的90%时所需要的振型数作为合适的振型数。在应用SATWE等程序进行电算时,便可以将这种参与质量的比值输入进去。但是,有些设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比较随意的选取振型数,这是不行的。
另外,只有在建筑结构的扭转比较明显时,才采用耦联计算,若必要时还是需要补充非耦联计算。
4.3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确定
框架结构建筑结构中,因为存在填充墙,其实际刚度往往比计算刚度大。计算周期比实际周期大,因而,计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偏小,显得结构的安全性较差,所以应该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适当的折减,但是折减系数不得过大。若框架结构采用砌体填充墙,则其计算周期折减系数为0.6~0.7;若采用轻质砌体或者砌体填充墙较少则可取0.7~0.8;当全部用轻质墙体板材时,折减系数为0.9。而只有无填充墙的纯框架,才可以不进行计算周期折减。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由于具有结构传力明确、结构灵活、整体性强、抗震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建筑中。虽然,其结构形式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设计时若考虑不周全、不仔细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给建筑工程的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有些错误甚至会给建筑结构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落实,确保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治.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2]程伟权,张文光.浅析建筑全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设计布置[J].今日科苑,2009,(2).
关键词:房屋, 结构设计, 优化技术 , 方法,要点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hous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design level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not only can save cost cost,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house.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ouses an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reason, and expounds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building the main contents and methods,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optimiza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 should be pay attention to,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of his own.
Keywords: housing, structure design,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method, the main point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土地价格市场的变化,不断上涨的土地价格给开发商的建筑总成本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应建筑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就不断提高,这就让开发商不断寻求新的手段满足顾客需求,而降低工程造价就成为开发商追求的直接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技术方法,提高有限空间 有限资源的最大化效果发挥,实现经济化 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良好目标。
1 房屋设计的现状及实行优化的原因
依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发展形势,我国今后主要以建设高层住房为主。与此同时,投资者们也日益关注建设成本如何最低化,使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能够实现建筑成本的最低化。
若想实现结构优化的目的,工程设计人员首先以建筑的安全性为基础,然后理性分析建筑方案,融合与之相适宜的设计理念以及方法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以符合投资者的经济要求。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建筑结构经过优化设计比未进行优化的建筑节省了50%至30%的费用。然而,在很多实际优化设计中,其因为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而难以施展、发挥出其优越性。比如,过度追求工程设计进度,就会影响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效果,一味地以满足工程进度为目标;年轻的工程设计人员常受其专业素质限制,难以理解其设计软件,无法实现优化技术。也有一些工程设计人员过于关注建筑部分,忽视了建筑的整体方案,能实现控制整体造价。由此可见,工程设计人员要将其技术与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结合,只有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确保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2 房屋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通常房屋结构的设计主要是利用适宜的方法和设计理念来满足房屋建筑设计的需求,比如确定合理的布置、结构形势、构件尺寸等。尤其是优化设计基本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往往自整体布局与具体构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影响整体布局的关键因素是建筑物的柱网尺寸、层高、体型、抗侧力构件位置等。具体构件主要是指结构构件的几面、布局、钢筋及混凝土的配筋构造、强度等级、对于这两大方面的因素,需要有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熟知构件设计规范并具有丰富设计经验,而且善于分析与把握构件受力特性及结构,进而选取最相适宜的方法展开优化设计工作。
3 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赏心悦目的建筑是建筑的美观与结构设计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结果。建筑结构设计追求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和便于施工五种效果,而建筑设计优化设计技术方法的应用不但满足了建筑美观、造型优美的要求,又能使房屋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从建筑上分析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它主要体现在房屋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房屋工程结构总体的优化设计量方面。
房屋工程分部结构优化设计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房屋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在满足设计意图后,尽量使平面布置规则,缩小刚度和质量中心的差异,这样水平荷载就不会使建筑物有太大的扭转作用 竖直方向上应避开使用转换层,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3.1结构优化设计模型
结构设计优化就是在各种影响变量中选择主要参数,并建立函数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得出最优解。结构总体的优化建立模型的大致步骤如下:
(1)设计变量的合理选择。通常的设计变量选择对设计要求影响较大的参数,将所涉及的参数按照各自的重要性区分,将对变化影响不大的参数定为预定参数,通过这种方法可减少很多计算编程的工作量。
(2)目标函数的确定。使用函数找出满足既定条件的最优解最后,约束条件的确定 房屋结构可靠度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包括了应力约束、裂缝宽度约束、结构强度约束、尺寸约束、从正常时的极限状态下弹性约束到终极状态的弹塑性约束、从可靠指标约束到确定性约束条件等。设计中,要保证各约束条件必须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3.2结构优化计算方案
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多个变量、多个约束条件,属于一个非线性的优化问题,设定计算方案时,常将有约束条件转变为无约束条件来计算常用的方法有拉氏乘子法、符合型法、Powell等。完成计算方案的设定后只需编制相应适用的运算程序即可得到我们的最终优化结果。
4 结构设计优化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是目前一个比较广泛的课题,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在不改变适用性能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应用于项目的整体设计、前期设计,旧房改造,抗震设计等设计的各分部环节,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在按照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及模型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
4.1 结构设计优化应注意前期准备
因为前期方案的确定直接影响建筑的总投资,而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前期方案阶段结构设计并不进行参与,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大多并不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它的可行性,但是建筑设计的结果却直接对结构设计造成影响,某些方案可能会增加结构设计的难度,并使得建筑的总投资提高。如果在方案的初期,结构优化设计就能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别,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合理的设计方案,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4.2 概念设计结合细部结构设计优化
概念设计应用于没有具体数值量化的情况,例如地震设防烈度,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计算式难免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采用概念设计的方法,把数值作为辅助和参考的依据 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灵活的运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细部的结构设计优化,比如现浇板中的异形板拐角处易出现裂缝,可划分为矩形板注意钢筋的选择,I级钢和冷轧带肋钢市场价格差不多,但是他们的极限抗拉力却相差很大,所以在塑性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现浇板的受力钢筋就可选择冷轧带肋钢筋,从而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4.3 下部地基基础结构设计优化
地基基础的结构设计优化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如果为桩基础,那么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选择桩基类型,尽量节省造价。桩端持力层对灌注桩桩长的选择影响很大,应多进行比较以确定最合适的方案。
5 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占有很大比例,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所以优化设计房屋结构能够卓有成效地减少工程造价成本。与此同时,优化设计房屋结构要保障建筑的安全级别,合理化等,协调好技术和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勿因重视节省成本,而忽视质量或技术。为了实现整体目标最优,结构设计人员与工程师要分析房屋结构设计,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精细高效的工作标准及要求来实现最优化的房屋结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问题;决策
房屋结构设计在建筑设计人员的世界里,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和核心,它不仅渗透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而且还结合了现代科技。然而,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譬如对房屋结构设计重视不够,对有些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理解片面,加之计算方法的不合理,盲目的借鉴设计成果等。因此,对房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改善我国房屋结构设计的一个有效途径。
1 房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房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1.1 房屋设计者对设计理念重视不足。房屋设计者对房屋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把握不够,对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理解片面,一些工程设计涉及的内容思考不全面。有的甚至抄袭别人的设计成果,或者对实地没有做足够的调查和分析。
1.2 忽略地基变形计算。地基在荷载作用下, 由于建筑物压缩使得土层发生不均匀沉降,因而必须根据现行规范实行地基变形计算。另外,在判断地基是否进行变形验算时,应把持力层范围内土层是否均匀变化,有无软弱土夹层等因素考虑进去。
1.3 房屋结构基础设计不当。①房屋基本的地质详勘报告不详细,仅凭借建设单位口头或简单的基础资料作为唯一材料进行施工。②仅分析地基土冻胀和融陷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综合因素的分析。对于无特殊构造要求,多层及低层房屋建筑的基础是地基要突破冻结线,而对于是否产生冻胀和融陷则往往被忽略,另外对水文、地质等因素没有相关调查或资料不足,导致了房屋基础工程造价费用高昂。③房屋基础结构设计荷载取值不准确。如多层框架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常采用柱下独立地基。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于建筑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取值不当,其主要在于设计和计算的不尽合理。而其主要承受力范围不在软弱粘性土层,故可以不必考虑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但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④建筑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脱离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由于无楼板的特点,在用电算程序进行计算时,在考虑定义弹性的影响外,其楼板厚度应取零,结合总刚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计算。否则就会与实际情况不符,如果房屋平面不规则,则更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1.4 房屋框架结构设计中不应只注意横向框架的设计,还要重视纵向框架的设计。现行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 水平地震作用应考虑横向和纵向方向分别计算, 其地震作用应由抗侧力构件来分析。一些结构设计者对非抗震建筑结构的设计,只关心纵向的、普通的连续梁延伸设计,而没有关注横向发展的设计,导致在实际设计中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1.5 框架计算简图及模型不合理。对于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由于独立基础埋置较浅,在设有基础拉梁的前提下,考虑基础拉梁的断面与配以钢筋按构造设计以及基础按中心受压的计算。第一,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项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2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对策
针对当前出现的有关房屋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提出来一些相应的措施和决策。首先遵照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提高房屋设计者的责任心。由于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对新规范的学习和认识不足,加之对现场环境的调研不充分,很多问题的存在使得设计单位对设计人员要求和上岗培训更加紧迫。而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定期地安排设计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总体素质,防止设计与实践脱钩。其次要讲究经济、安全、高质的基础设计理念。不管是工业用房还是民用的房屋,高层结构的追求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这对设计者在地基和基础设计方面上提出更高的挑战。地基与基础设计要做到即经济合理,又安全适用,设计人员应该多借鉴地质勘察资料,并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来提出设计方案。再次应用科学技术来设计框架结构。①应尽量避免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的设计。②在框架结构参数的选取上,要考虑电算用的自振周期、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弹性层间位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抗震墙结构抗震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等指标。③在结构的配筋上,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④对于建筑物顶层的特殊性,严格遵循国家及当地标准来设计、实施,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变形。
参考文献
[1]闫世成、赫英福,谈谈房屋结构设计中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林业建设,2002年第4期(26-29)
[2]查全平, 浅谈房屋结构设计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筑与设计, 2006.10总第160期
关键词:房屋建筑 砌体结构 设计中的问题 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砌体结构概述
在民用建筑中,砌体是传统的制作墙体的材料,在县级城市或部分城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房屋建筑中多层的砌体结构占的比例非常高,这些建筑物的主体就是砌体。砌体结构相较于钢筋混凝土而言强度较低,属于脆性结构且自重较大,抗剪与抗位强度都比较差,一旦发生强烈地震,砌体结构常会造成脆性剪切破坏,使房屋建筑容易发生坍塌或造成较大破坏。
二、砌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的房屋建筑砌体结构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该结构在抗震性能上较弱。综合看来,砌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房屋建筑的砌体结构设计中,常会有建筑的房屋超层或超高的现象发生,尤其当建筑的底层是住宅与商铺结合形式的房屋建筑,建筑物的高度通常会超出房屋建筑的限定值。
2、在“综合楼”的房屋砌体建筑中,建筑物的顶层或底层设计的结构体系通常较为混杂,如出于建立部分较大空间的需求,在房屋建筑的顶层局部或整个底部利用钢筋砼内框架结构,或者对圈梁与构造柱的局部进行扩大作为框架结构。
3、在房屋砌体结构中,有时为制作宽阔的客厅,设计大开闸或制作大门洞,有时门洞间墙的宽度只有0.24m,或者对阳台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悬挑长超过2m的大悬挑以实现客厅面积的进一步延伸。当局部的尺寸与需要不相符时,房屋建筑砌体结构设计中常缺乏相应的加强措施,或者将构造柱的配筋及截面扩大,对砖墙肢加以不合理的取代;另外,还有些建筑中由于场地的原因或者出于建筑造型的考虑,平面的布置较为复杂,或者横墙与纵墙在平面布置中不能严格对齐,在垂直方向上墙体的布置从上至下不连贯等各种情况。
三、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建筑平面与立面布置、结构选型、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施工质量都是影响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所以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建筑平面与立面布置
房屋平面布置对称、规则:避免墙体局部突出或凹进;尽量避免开间尺寸较大的房间布置在整体的两端;建筑物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应该尽量接近。
房屋立面布置规则:由于建筑物墙体破坏主要是剪力破坏且下层破坏比上层破坏严重,因此,建筑物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应沿着竖直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变小,且均匀变化;避免局部突出;楼层不宜错层。
楼梯间布置规则:不宜布置在房屋端部的第一开间和转角处;不宜突出和开设大窗口,以免切断楼层圈梁;特别注意顶层墙体的稳定性。
2、结构选型
1)承重方案的选择
砌体房屋设计时应优先选择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承重。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沿平面对齐、沿竖向连续。窗间墙在同一轴线上应均匀。在建筑物的同一独立单元内宜使用相同的结构材料。
2)设置防震缝
规范要求在房屋的里面高差大于6m,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各部分刚度和质量不同时应设置防震缝。
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置,且在防震缝两边应设置抗震墙。按照抗震烈度不同,砌体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设为50mm―100mm。
四、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分析
首先要确定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才能进行准确的抗震计算,而确定计算简图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将地震的水平作用在房屋的两个主轴方向上分别进行抗震验算;第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第三,房屋的各层楼盖水平刚度无限大,只做平移运动,所以各抗侧力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同。
对地震作用进行抗震验算时应该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为计算单元;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集中质点应设在楼、屋盖标高处,各楼层的重力荷载应包括楼、屋盖重力荷载及其上下墙体各半层的重力荷载。
对附属构建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的注意事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要求房屋的结构选型不应出现刚度和强度的突变。然而突出屋面的结构显然存在突变,其抗震设计应采取可靠措施。比如:计算分析时,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3,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构件可作为质点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采取加强构造措施。
五、砌体房屋设计中常用的抗震构造措施
在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中经常用的构造措施一般有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凝土圈梁、墙体间进行拉结和保证楼(屋)盖与墙柱之间连接几种方式。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有:提高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加强结构的整体性,约束墙体变形,防止墙体倒塌,提高无筋砌体延性。
2、钢筋混凝土圈梁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抗震作用有:加强纵横墙之间的连接,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和刚度;限制墙体平面外的变形;与构造柱整体现浇,共同发挥约束作用。 在房屋建筑的多层砌体结构中,圈梁对于地震灾害的抵抗非常有效,而且相对来说较为经济方便,有助于房屋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在砌体结构中,圈梁的使用对纵横墙和楼盖有较强的约束作用,使二者形成箱形的整体结构,能够制约预制板使之难以发生散落,极大的降低了砌体结构平面发生倒塌的几率,使各片墙体的抗震作用得以完全发挥。构造柱和圈梁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对墙体形成有力的约束,使墙体即使出现裂缝也无法向四周扩展,从而加强了墙体的变形能力与整体性能,将其抗剪性能大幅提升。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圈梁的设置可以使地基因为地震作用产生的地表裂缝及不均匀沉陷给建筑带来的影响大为降低,尤其是在基础顶面和屋盖之间的圈梁,可以使建筑物在垂直方向的刚度及对不均匀沉陷的抵抗能力大幅度增强。
4、楼(屋)盖梁板与墙柱之间连接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伸入墙体长度应大于120mm;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若圈梁与板标高不同,板端部伸入外墙长度应大于120mm,伸入内墙长度应大于100mm,在梁上应大于800mm。
3)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跨度大于4.8m且与外墙同向时,靠外墙的预制板应与墙体或圈梁拉结。
4)梁与砖柱连接时不能减小砖柱的横截面;独立的砖柱应在上下都有可靠连接。
5、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及刚度
房屋建筑这的结构体系主要是由楼盖与纵向及横向的承重构件共同组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刚度,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空间的整体刚度对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有决定性作用。各抗侧力构件在各自的侧移刚度上将地震作用进行合理分配的实现依赖于具有较强刚性的楼盖结构。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楼板和屋盖本身的整体性良好,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刚度,可以对荷载作用进行优良的传递,这些优点决定了它是抗震构件的最佳选择。这一构件不仅可以将预制板的散落及滑移问题加以解决,同时还可以使楼板具有更大的刚度,也使在平面上对于墙体对齐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
6、将墙体面积与砂浆强度合理的增加
多次地震灾害已经表明在多层砌体结构的建筑中,其抗震能力的强弱和砂浆的强度及墙体的面积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与二者的高低呈现正比相关。因此,将墙体的面积进行合理的增加,并将砂浆的强度级别加以适当的提高,可以极大的将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升,有效的减轻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如对六层的砌体结构房屋进行抗震验算时,通常情况下上部几层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相对较小,很容易就可以实现房屋对于抗震承载能力的相关要求,然而底部的一至两层,尤其是最下面一层,承受的地震作用极大,是地震中的薄弱层,很难满足抗震性能的要求。这时,可以将部分墙体荷载的面积加以改变,或将该处所用的砂浆强度级别适当提升,就可以很容易满足相关要求。
结束语:
目前砌体结构多应用于多层房屋,且在城乡建设中占有很足的分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各个方面,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重视看似简单的结构抗震计算。出了严格执行图集规范上的要求外,还应对规范未涉及的一些问题给予重视。提高砌体房屋抗震设计质量,降低地震对砌体房屋的破坏程度,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世添.浅谈砌体房屋抗震结构设计[J].广东建材,2011,27(7):56-58.
[2]王强.浅谈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的合理性[J].中国科技博览,2011,(33):499-499.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有些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房屋构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由于房屋设计在向着多样化现代化发展,房屋的构造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施工设计人员在设置房屋构造时,对于过多的设计要求可能会出现漏项错项的问题,需要多加注意。下面我们以生活中常见的砖混房屋和砌体房屋为例,介绍房屋构造中的设置问题。
砖混房屋构造设置
1.砖混房屋概述
砖混房屋是利用砖墙承重,钢筋混凝土部分承重的砖混结构建筑。这类建筑通常选材都很方便,施工环节简单,工期一般较短,造价通常较低,在我国的建筑设计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
2.砖混房屋中的圈梁设置
在建筑物上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梁就是圈梁,主要设置在基础墙和楼板的位置,主要作用是加强墙身的稳定性和房屋建筑的整体刚度,预防地震开裂问题。具体的设置方式和房屋的楼层以及地基状况有关。
普通的基础圈梁可以参照有关部门下发的建筑建设规范进行设置。
楼盖圈梁的设置方式在不同的房屋中略有不同。隔层设置的圈梁在宿舍或是办公用房屋中,只要房屋层数超过4层,墙壁厚度不大于0.24m,就可以增设一定的数目,工业用房屋可以采用隔层设置;当房屋中有比较大的振动型机械设备,可以采用每层设置的方法;建造多层的房屋时,要在顶层设置一道圈梁,办公用房屋或是宿舍还应在檐口标高的位置加设一道。此外,当涉及到防震设计时,还要在外墙和纵向内墙都设置好圈梁,横墙为8或9度的也要设置圈梁。
圈梁的具体构造要尽量形成封闭的圈,和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若是出现门窗类的洞口,则要在上部增加附加圈梁。圈梁的宽度设计与墙壁厚度有关,当墙厚超过0.24m时,圈梁宽度不能超过墙厚的2/3,当墙厚小于0.24m时,则与墙厚相同。全亮的高度应在0.12m-0.18m之间,配筋要在 以上。混凝土的强度保证大于C15,钢筋的级别一般选用I级别,混凝土的保护层设计为15-25mm之间。
3.砖混房屋的构造柱设置
一般来说,构造柱都是设置在构造比较薄弱或是预应力容易集中的位置,对地震震害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要加大截面尺寸,施工前应先砌墙,圈梁的钢筋要放置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将构造柱用作圈梁的支座。构造柱与墙体连接的部位应砌成特定的规范形状,沿墙壁高度在一定距离间隔处设计好拉结钢筋。构造柱需要和圈梁连接起来,若是遇到隔层设置的圈梁则要在没有圈梁的楼层加设配筋砖带。
构造柱的纵筋为了抗震应该设计为,特定时要采用 。建造时首先扎好钢筋,然后砌筑墙体,最后再浇筑混凝土,纵筋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会出现滑移的现象,可以改用变形钢筋。构造柱的箍筋的间距不能超过0.25m,特殊情况下要小于0.2m,在构造柱的上下端面可以分布密集一些。
以某建筑为例探讨砌体房屋构造设置问题
1.某砌体结构建筑概况
通常来说,建好的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或是没能起到应有的抗震作用都是因为施工时并没有设置好构造柱。例如某建筑刚建好不长时间,就因为当地的一场小型地震出现了墙壁裂缝的现象。该建筑在建设时,也是按照同类结构的房屋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空旷且房间较多,立面有较大的窗户,采用粘土砖砌体结构的构造柱,与横墙结合成一体,而没有横墙的部分则设计了独立的钢筋混凝土柱。整体来说,造价不高也很实用,但是由于房屋开裂事故的发生,为施工企业和业主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于是事故发生后,负责人对该建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找出了构造柱的设置问题。
2.该建筑构造柱的设置问题
构造柱设置过多,在7度区通常是三层以上才会设置,但是该建筑却设置了很多,不符合规范;
7度区和8度区的某些位置如山墙和内纵墙的交接处没有设置应有的构造柱;
在有洞口和大房间的两侧墙的位置没有设置构造柱,按照规范应该着重加强。大房间较多的时候应该在两侧的横墙加设构造柱,但是该建筑只在外纵墙和横墙的交接处设置了,内纵墙和横墙的交接处却没有设置好应有的构造柱;
楼梯和电梯的两侧墙体、楼内的中间走道、不对称的墙体两端都应该设置构造柱,但是该建筑工程在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忽视了这些位置;
3.结合例证分析构造柱的设置方式
首先,在设计构造柱时要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若是出现了规范上并没有写明的问题,则要遵循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或是参考以前的类似经验进行设置;若是遇到没有横墙的建筑,则要综合考虑两墙之间的距离,若是距离过大稳定性较差,就应该增设构造柱;每层之间的构造柱要保证能够彼此错开;另外需要考虑的是,虽然构造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墙体的变形能力,起到抗震作用,但是并不是构造柱越多越好,而是要按照规范进行正确的设置。
结语
建筑工程师在设计建筑房屋的构造时应严格遵守规范,并参考实际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保证房屋的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地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南方建筑;房屋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引言
房屋结构是指根据房屋的梁、柱、墙等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材料划分类别,房屋设计是为人类生活与生产服务的各种民用与工业房屋的综合性设计。根据选用的材料,配合周围环境,在安全、适用、美观和经济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设计的产品为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的图纸与说明书及其概算,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和经济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
1房屋结构的类型
现代的房屋结构设计主要包括钢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这五种类型。其中,钢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钢材料建造的,包括悬索结构。如钢铁厂房、大型体育场等。而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如本文中的南方某小区的房屋,里面的一部分梁柱就是采用钢制构架,一部分梁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架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则是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先进施工方法施工。砖木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砖、木材建造的,如果一幢房屋是木屋架、砖墙、木柱建造;房屋两侧(指一排或一幢下同)山墙和前沿横墙厚度为一砖以上的为砖木一等;房屋两侧山墙为一砖以上,前沿横墙厚度为半砖、板壁、假墙或其他单墙,厢房山墙厚度为一砖,厢房前沿墙和正房前沿墙不足一砖的为砖木二等;房屋两侧山墙以木架承重,用半砖墙或其他假墙填充,或者以砖墙、木屋架、瓦屋面、竹桁条组成的为砖木三等。混合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如一幢房屋的梁是钢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木材制造,柱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梁薄板搂为混合二等,其他的为混合一等。
2当前房屋结构设计存在问题
2.1房屋高宽比例不规范
一些结构设计者对以于非抗震设计,房屋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现行的规范、规程给出了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房屋高度、高宽比和体型复杂程度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高层建筑,应按超限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目前很多南方的房屋建筑,为了设计效率,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即忽略了柱对消化酶的约束弯矩,加之以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抗弯强度必然不足。某些高层建筑房屋高度超过最大适用高度或高宽比超出规定限值,甚至个别建筑高度和高宽比均超出规定限值。另一点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房屋适用高度除与结构体系类型及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外,还与场地类别与结构是否规则等因素有关,当位于Ⅳ类场地或结构平面与竖向布置不规则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一般降低20%)。
2.2房屋结构布置不合理
一些南方房屋建筑因过分追求户型设计的商业效果,楼层的结构布置很不合理、不规则,导致到房屋的抗震能力十分薄弱。由于缺乏规范依据及相应的设计规定,加之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缺乏应有的了解,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对结构规则性把握不准确,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对结构抗震十分不利的建筑。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单向板进行计算。使到最终计算的结构与实际房屋受力的大小出现误差。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
2.3高层建筑梯板设计不稳
南方房屋建筑普遍都是高层建筑,它们的梯板不坚固、高层建筑带有明显薄弱层,又没有采取有效的抗震加强措施,这很容易就会造成严重的房屋不稳固、易倒塌的问题。由于缺乏规范依据及相应的设计规定,加之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缺乏应有的了解,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对结构规则性把握不准确,导致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缺乏规范性,使到房屋建筑的结构抗震十分不利。现在很多房屋建筑梯板宽度的设计不规范、合理,梯梁的位置上下不统一,这严重影响到房屋的整体结构。
2.4桩间距过小
目前很多房屋结构中的桩身钢筋笼长度不足,对挤土灌注桩,桩身钢筋笼长度没有穿越软弱土层的层底深度,不同承台的桩间距过小,不满足规范对桩的最小中心距的规定。特别是试桩、锚桩之间的间距,往往被设计人员忽视,这直接影响了试桩结果的正确性,严重影响到最终房屋结构设计的准确性。
2.5过分注重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了纵向框架设计
由于现在房屋结构设计对防震防雷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屋结构设计应该要按照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进行分别计算。但是目前南方有的房屋结构设计,欠缺对地震的纵向作用进行考虑。各方向的抗侧力构件不能够满足防震的作用。他们单纯是进行了横向的框架设计,导致到各个梁柱的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均无法满足框架梁、柱的构造要求。
3房屋结构设计的对策
3.1选用适合的结构处理方式,注意梯梁、梯板宽度
一般在房屋的梯间结构设计时,可以选择的处理方式有梁板式及折板式两种。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的情况。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梯板的宽度也要适合房屋的整体结构设计。同时,要注意挠度的控制,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对于不能或不便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留设施工后浇带外,还应采取其它构造加强措施。
3.2做好防震、抗风的设计措施
房屋在使用条件下所产生的挠度、裂缝、振幅等都与房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中国地震区范围较广,而南方地区沿海又往往有强烈台风,所以抗风和抗震是房屋特别是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重点。在设计时考虑房屋地基承载力, 据建筑平面布局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对较长的墙开结构洞将其分为联肢墙,使各墙段的刚度均匀。由于抗震墙较多,可以构成整体抗侧力很强的体系,对较高建筑抗震特别有利。
3.3合理创新布置房屋格局
为保证房屋建筑的居住纯度、提高房屋的居住水平,应该在设计房屋结构的时候,科学合理地确定住宅的层数与层高,以做到节约土地和节省建房资金。同时,还应该注重住宅的室内外环境质量的适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改进和突破传统落后的房屋结构设计技术,选择坚固耐用、施工简便的新型住宅结构,设计好房屋使用的年限。
4结语
房屋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它的施工需要严格监控、谨慎进行。作为结构设计人员, 必须要有高素质和高技能,并且要兼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在设计房屋结构的同时要考虑到施工的难易程度。不断学习知识既能,灵活创新地设计房屋结构,严肃认真负责施工的监控工作。使设计的作品比现阶段的其它建筑具有更高的水准、更合理和更经济的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1]纪荣洋,王文可.潘可明.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8(5).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问题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alk about some experiences.
Keywords: housing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屋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密切的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完整细致的设计工作不仅能给施工单位提供实际的经济效益,更能给建设单位创造良好的品牌优势,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因对建筑物重点区域的结构设计加以详细的注意,已达到设计工作的质量要求。本文就房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房屋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体会。
一、房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不相协调
房屋结构设计首先要满足工艺设计要求。工艺人员在进行工艺布置时,常与结构设计发生冲突矛盾。例如,需开洞的位置结构本应是框架梁,设备应沿梁布置,却安排在了跨中,这就与工艺设计发生了冲突,既不符合设计要求,也不利工业生产进行,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荷载分配也不合理。建议在设计方案阶段,结构施工设计结合工艺布置要求来进行,以求结构设计合理、经济,并符合安全指标。
2、防火设计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规定不熟悉,对建筑物分类有错误,导致在设计中对防火标准执行有误,消防处理不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重要场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影响安全疏散;有些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面积过大,防火间距过长,设计存在随意性;有些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不配套,建筑物一旦失火,消防设施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8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有些设计把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抗震墙很少,上部砌体抗震墙大部分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造成结构体系不合理,传力不明确;有些设计中抗震分类、场地类别选用错误,导致整个结构设计错误。一些混凝土构件,特别是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达不到要求,有的相差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达不到;有些设计中荷载取值没有按规范要求来确定,存在漏算错算现象;有些结构设计与提供的计算书不一致,结构强度远远低于计算结果,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设计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房屋尤其是多层房屋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或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因此在设计人员制作图纸中存在“偷工减料”,设计粗糙,过于简单。
二、房屋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地基等基础方面的设计
通常来讲,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前,设计部门应查看由相关部门出具得多层房屋建筑地质详勘报告,避免以建设单位提供的笼统的附近建筑物基础设计资料为依据的情况发生。地基等基础设计必须以安全为最主要的设计原则,在进行设计时必须依据地质勘察资料,综合考察地质、土壤以及地下水等多方面因素,充分完善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的设计方案,不能片面地追求耐力容许值,认为耐力容许值小即为安全标准。然后,应对软弱地基进行换土垫层设计,采取安全高效的方法处理软弱地基的换土垫层,避免单纯凭经验处理的方法。如果凭借经验处理,仅仅采用砂垫层加强承载力,而没有计算垫层宽度和厚度,那么不仅损害了建筑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为建筑物的安全性埋下了极深的安全隐患。在对民用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对梁与柱及基础的负荷乘以折减系数。尤其是在对多层民用建筑进行设计时,一定对梁与柱和基础的负荷按现行设计规范中规定的荷载乘以折减系数来计算,准确各部分的荷载值,之后其他相关部分的设计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2、抗震结构设计
房屋设计用从抗震要求出发,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1)对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2)对钢筋砼多高层结构住宅,力求做到: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结构布置应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
3、楼板的设计
首先,在作用力的计算上,应避免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按单向板作用进行计算,这样会造成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配筋不足,而配筋放热严重不足是楼板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如果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那么双向板就会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双向板跨中的正弯矩钢筋应采取纵横叠放的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到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
4、构造柱的设计
一般来讲,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除可以提高墙体的坑剪能力之外,还可以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同时还可以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应避免在结构设计中,将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的作法。这是由于如果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梁中,没有另设基础,如果将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会造成构造柱提前受力,降低了构造柱对墙体的约束作用,柱底基础的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整体设计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破坏,就会出现裂缝。尤其是在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时,应力会集中早构造柱位置,导致构造柱首先遭到破坏,这样一来,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房屋结构中的薄弱部位。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保证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进行设计,若遇特殊情况,如梁上荷载较小,也可将构造柱布置在承重梁下方,但构造柱对下墙体的承压和抗弯强度作用都不应考虑在柱承范围之内。
5、通风结构设计
(1)通风结构设计要考虑当地的环境及风向,尤其是建设小区的规划,每栋房屋的方位,应考虑所在城市风的流向,要避免风洞效应使小区的庭院不适用。近年的小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景观,大多采用围合式设计,中间用于小区绿化或景观,楼宇像围墙一样排列在四周,尽管中间绿树成荫,但由于楼宇之间没有通风口,不能形成有效对流区,这对防止病毒的传播是非常不利。一般来说,开敞的空间比封闭的空间空气流通性能好;点式住宅比条式住宅通风效果好。点式住宅当夏季风吹来时如同梳过一般,将居室和庭院内的热空气吹走。另外把居住区的室外空间组织成一个系统,将居住区主要道路设计成主通风道,沿通风廊道流向各个住宅组团,然后再从组团内庭院空间分流到住宅。
(2)如果建筑平面布局、居室通风只有进气口,没有排气口或进气口排气口的位置与室外气流方向平行时,居室通风不利,最好使进气口位于正压区内,排气口位于负压区内,气流才会畅通。故住宅平面设计应明确各户型的空气对流通道,单朝向户型的设计必须采取通风措施,建筑平面布局应该是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窗的位置及开启同住宅的内部布局和外部环境要密切结合,不要简单处理,可采用高窗、角窗等多种形式,窗的开启要考虑室内通风和立面效果,同时也要便于擦窗,内廊双面房间的建筑,在走道墙顶或墙底开些通风窗。近几年过于强调景观、卖点,新建住宅多为封闭式窗户,房间里偌大的落地玻璃窗,采光面积不算小,却仅有一扇小窗户可以打开,空气明显不流通。另外,广泛使用的推拉式铝合金窗使通风口只有窗户面积的一半,同样达不到空气流通顺畅的要求。
6、采光结构设计
天然采光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天然光的组成。通常到达地表的天然光由太阳直射光和天空扩散光两部分组成。在全云天的情况下,室外天然光只有天空扩散光。全云天的亮度分布和水平面照度的关系。全云天亮度分布相对稳定,不受太阳位置的影响。全云天时天顶亮度最大为地平线附近天空亮度的3倍。
(1)采光标准。采光标准从采光数量和采光质量两个方面对天然采光提出要求。采光数量是根据视觉工作的精细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依据采光的形式用采光系数的形式给出标准值。采光系数是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云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的比值。采光质量包括采光均匀度、眩光的控制、合适的亮度比等方面。
(2)侧窗的采光特性。低窗时,近窗处照度很高,往里则迅速下降当窗的位置提高后,虽然靠近窗口处照度下降,但离窗口远的地方照度却提高不少,均匀性得到很大的改善。侧窗的有效采光范围为窗高的3-5倍。影响房间横向采光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窗间墙。窗间墙越宽,横向均匀性越差。
(3)常用天窗的采光特性。矩形天窗、横向天窗和锯齿型天窗相当于提高位置(安装在屋顶上)的高侧窗,光特性与高侧窗相似。采光系数最高值一般在5%7%以内。平天窗由于不需安装天窗架,简化结构平天窗采光效率高,而且更易获得均匀的照度。采光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和采光计算原理。采光设计的主要步骤:收集设计要求、条件和环境方面等的基础资料,选择采光口形式,确定采光口位置及可能开设的窗口面积,估算采光口尺寸,布置采光口、采光计算原理:这种计算方法是根据有关数据查出相应的理想条件下的采光系数值。然后按实际情况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加以修正而得到室内最暗处的采光系数值。
三、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商品,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其工程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益、使用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抓好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当前设计质量状况,设计单位应加强内部的质量管理,设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结合施工图设计审查、专项检查、质量抽查等工作,加强对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的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设计单位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加强房屋结构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才能提高房屋结构设计水平,确保房屋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使房屋的结构设计工作做到更安全、更合理。
参考文献:
[1]熊丹安.21世纪土木工程类专业丛书-结构构--造原理与设计(第二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孟建军.浅析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和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对策
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施工基础工作,好的结构设计工作对于保证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需要设计人员的认真对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多地表示出对房屋建筑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关注,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建筑施工的影响也表现在了房屋质量中,所以我们必须对目前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最大程度地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房屋建筑设计重视及履行度不足
由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具有先导性和指导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影响着甚至可以说决定了房屋建筑的质量,所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但是参照目前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对设计应有的重视程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建筑行业更加注重施工人员的经验,对真正的设计理念反而不够重视,通常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中才会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策划开工。这样做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不仅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还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风格的把握和实施会出现偏差,导致无法完成原有的风格计划。另外,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设计图纸的重要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目前行业中有些企业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对设计图纸的重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相关单位检查临时制作的,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1.2、房屋地基基础问题
房屋建筑作为承载人们生活起居的载体,必须具有安全性与和合理性,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安全性与合理性则需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来实现。另外需要我们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仔细勘察,但是由于房屋建筑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企业为了减少工程的预算与支出,往往会省略或者简化地基勘察的某些步骤,对勘察的布置也无法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这就造成建筑地基地质勘察结果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问题。无法对选择建筑地基基础提供依据,严重影响房屋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
1.3、结构缝设置不合理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跨度非常大。这就注定我们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会碰到自然条件迥异、气候差异大的现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条件,这就对我们的施工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气候的冷热和自然环境的急速变换都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结构缝无论是在房屋建筑设计环节还是在房屋建筑施工环节都是一大技术难题,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房屋结构缝在房屋设计和施工阶段中会遇到的问题。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对策
2.1、房屋建筑施工前进行严密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各建筑企业首先应当高度的重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不仅是因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可以指导建筑施工,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所以应该针对建筑实地情况,成立专门的房屋建筑设计队伍应用其较高专业水准对建筑图纸设计提前进行周密计划和实施。因为我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这之前,施工团队应该充分调查和了解建筑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并且要及时关注了解当地的地形及地貌和可能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并在建筑图纸设计中加以体现。另外,为了确保房屋建设施工有条不紊的开展,建筑企业一定要保证房屋建筑图纸设计队伍严密性、精确性和合理性。
2.2、合理设计建筑受力性能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所以在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的初期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实地调查分析建筑坏境的气候、水文、地质情况。地基承载着建筑的全部重量,因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考核建筑承载重量的数据信息。对建筑受力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是企业必须进行的先期工作,这样才能规定建筑的承载重量,进而推动建筑工程的施工。
2.3、重视结构缝设计问题
因为我国的地理气候等原因,结构缝是成为建筑领域的一大技术难题,也是其中最不能被忽略的问题。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重视结构缝问题,若因为怕麻烦或者成本问题对结构缝问题采取忽略的态度,就可能导致建筑的坍塌。因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当在房屋建设设计阶段,就实地深入到建筑环境,科学合理的评估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实地调查分析之后请现场施工人员对施工进行合理的反馈和计划,并最终确定适合该特定建筑项目的结构缝处理方法,确保房屋质量及使用安全。
3、结语
总之,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承载体必不可少,而在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地走向新的高峰,处于对建筑质量及性能的考虑,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应该从房屋建筑的初级筹备阶段就进行周密详细的计划,同时不断革新不断改进,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作者:杨丽娜 单位:沈阳思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军.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门窗,2016,02:83-84.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由过去只注重质量过渡到不但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房屋建筑的外型、结构也提出了很多要求。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房屋建筑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房屋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指的是设计图,如何设计房屋的图纸,对于房屋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不可马虎。首先是结构平面图的绘制,需要考虑的是是否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是由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的烈度决定的,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的烈度为6度区时,可以输入也可以不输入,这是因为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只要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并在设计中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是完全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的。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时间允许,相对来说,输入建模是较好的,它能够用来进行荷载导算。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的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这就没有考虑的必要了,必须要输入软件建模计算的。
其次,是屋顶结构图的绘制,绘制这部分的图纸时,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这样有助于加强施工人员对图纸的理解。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分为梁板式(主要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和折板式(主要用于建筑平面规整,板跨度较小,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相对简单的坡屋面)两种。两种形式的板都是偏心受拉构件。其中,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还需要大样示意图,而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则需要剖面示意图和大样示意图两种表示方法。
最后,是楼梯示意图的绘制,对于楼梯的绘制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一是梯梁的梁下高度要尽量符合建筑物的要求。二是梯梁的位置,要确保上下楼层的位置是统一的。三是折板楼梯,不可以使局部的应力过于集中,要将钢筋在内折角处断开,并分别锚固。四是梯板基础的沉降,这是需要注意的,不可以突然进行,如果需要应该设梯梁。
二、房屋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房屋建筑的地质勘测较少
对于房屋机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多层房屋建筑的地质勘测较少,更谈不上是详细。设计人员往往依据建设单位口头或笼统参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来进行施工图的设计,而且有时仅凭地耐力这一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并私自认为将地耐力的容许值取得小一些就可以达到要求。由此可见,设计缺少详细的资料,适用程度较低。
解决措施:对于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必须要做到合理,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的设计前,必须要依据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并且要进行统一考察,将应该考虑的因素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才可以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的设计。
2. 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多发生在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者仅仅考虑受力分析的方便,而错误地认为六度设防不是设防,从而按照这种理念设计出的柱子的截面高度过小,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这种做法对于房屋结构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不但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而且也未曾考虑这种做法后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柱对消化酶的约束弯矩被忽略,再加上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如果受力较大,就会造成柱子附近出现裂缝。这不仅仅会影响房屋的耐久性,也会使房屋的使用寿命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倒塌现象。
解决措施:首先,设计者要遵循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其次,要重新考虑六度抗震设防的概念,不能只为了分析方便,而设计出一些违背设计原则的建筑结构。在设计时,设计者应该将能考虑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提高房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3. 结构布置不合理
房屋的结构主要包含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质量分布、抗侧力构件布置以及直至承载力分布等多方面因素,但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以上这些方面出现问题。一是设计人员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了解甚少,但在设计之前,并没有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对结构抗震概念的理解,而是一意孤行,继续设计,结果可想而知,为房屋结构设计埋下安全隐患。
二是设计人员对结构规则性把握不准确。三是在设计时,缺乏规范依据及相应的设计规定。由于这些原因,造成房屋结构规则性较差,结构抗震能力十分弱等问题。
解决措施:结构布置是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并且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结构抗震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加强他们对结构规则性的把握。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需要有规范的依据和相应的设计规定,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的进行错误的设计。如:对于超长结构的设计时,由于这些超长结构不能或不便设置温度伸缩缝,因此不能只进行留设施工后浇带这一项措施,还要增加一些辅助措施。就像可以加强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而对于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一是可以考虑适当的配置间距较密、直径较小的温度筋。二是可以通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设计者的设计出现问题所引起的,这就需要结构设计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的、创新的思维以及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如果在设计中出现问题,设计人员要进行研究与辨识,在不断总结与探索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与水平。而且建筑人员在建筑时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并及时的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相信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国的房屋结构设计的问题会逐渐减少,房屋建筑的质量也会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祝华纯,王有权.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年 03期.
[2]陈伟源.房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中的几个重点[J].四川建材,2007 年 02 期.
[3]于桂萍.关于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4]纪荣洋,王文可,潘可明.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8(5).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结构抗震;承载力;问题措施
【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conomy get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greatly ascend,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safe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low quality, want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buildings, demands that we must first step fro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grabbed,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s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project, have been widely attention, the current housing structure design whether foundation and fundamental aspects or floor design are more or less exists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current housing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some comm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alysis.
【 key words 】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ecurity; Structure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建设不断提速,各类房屋建筑面积逐年上升,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又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
量,这也就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很大威胁。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建设工程在结构设计上常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同行探讨。
一、房屋结构设计地基与基础
纵观近些年的房屋结构设计质量,不难发现,多层房屋建筑并没有地质的详勘报告,只是单纯的依靠建设单位进行口头阐述或者是笼统的对附近建筑物基础设计资料进行参照就进行了施工图的设计,房屋结构的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要做到安全、合理、适用,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依据相关的地质勘察资料,统一的考察多个方面的易损,从而进行房屋结构设计上部结构方宁和基础类型的设计,单纯的凭地耐力这一个数据时不安全和不全面的,要求我们更加不能够盲目的认为将耐力容许值取小一些就万无一失了。
二、房屋结构设计构造柱兼作承重柱
在砖混结构房屋设计中,构造不仅仅能够提升整个墙体抗剪的能力,并且能够形成对于砌体约束的能力,这就说明,构造柱对于竖向承载力的维持,限制建筑物墙体裂缝开展以及提升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结构设计中,经常会出现把构造
柱作为房屋建筑的承重柱使用,这种做法一定会降低构造柱自身对于彻底拉结和约束作用和,并且当房屋结构遭遇到地震作用的时候,在构造柱的位置一定会形成应力集中,首先遭到破坏,这样的构造柱不仅不能够起到其自身应该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房屋结构中一个十分薄弱的部分。
三、房屋结构设计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太小
在六度抗震的设防区往往存在着房屋结构设计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太小的问题,有些结构设计人员误以为六度设防也就是不设防,所以,他们为了方便起见,就将承重柱的界面高度设计的太小,使得房屋结构中梁柱线的刚度比较大。这一种做法虽然使得结构受力分析比
较简单,但是,为房屋结构的质量埋下了隐患。由于这样做将梁柱之间刚结作用忽略了,也就是将梁柱对消化酶约束弯矩忽略了,再加上柱截面配筋往往比较小,一旦房屋结构受力以后,柱顶的抗弯强度就会不足,从而使得柱子和梁底的附近出现多条或者一条水平的裂缝,
最终形成了塑性铰。在正常的使用背景下,柱子开始带铰工作,这不仅仅影响了房屋自身耐久性,同时会引起房屋住户恐慌的心理,更为严重的就是这样的房屋结构一旦遭遇到了地震的作用,将会出现倒塌的现象,这样就对现象房屋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设计的原则违背了。
四、房屋结构设计悬挑梁梁高过小
在房屋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只是对梁倾覆和强充进行了一定的验算,如果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梁高选择太小,那么一定会引起梁截面受压区的应力过高,在正常使用的状态下,梁截面受压区会产生非线性的徐变,梁挠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加大,挑梁变形会引起梁板出现一条或者几条裂缝,根据笔者自身观察,这一种挑梁变形如果发展到后期就会在梁支座截面上部的受拉区里出现比竖向的、比较宽的裂缝。受到支座上部附近的剪弯作用所产生的影响,竖向的裂缝如果向下延伸就会发展成为斜裂缝,这个时候房屋结构的梁已经接近了破坏。
五、房屋结构设计楼板设计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主要的承重构件就是板,楼板将屋面、楼面荷载都传给了其自身周围梁或者墙上面,在整个房屋结构设计中,楼板设计的问题一定会连带着柱、墙、梁等等构件安全,如果房屋结构设计人员不能够周全的考虑整个设计,就一定会很容易出现一些相
关设计质量的问题,有些问题很可能会产生很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质量隐患。在楼板设计的过程中,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自己计算的方便,或者是因为对于楼板受力状态的认识不充足,只是将双向板作用单向板来进行一定的计算,使其计算假定和当前的实际
受力状态不完全符合,最终导致了某一个方向配筋太大,另一个方向仅仅是按照了构造配筋,最终造成了配筋不足,导致板里面裂缝的出现。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