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工程与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技术应用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为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常会涉及到后浇带施工问题,高质量的后浇带施工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混凝土施工裂缝,从而避免混凝土裂缝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后浇带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后浇带施工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所以,笔者将在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例调查与分析,对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问题进行探讨,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一、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是主要的工作之一,它对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温度应力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后浇带施工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后浇带作用的有效发挥。
(1)后浇带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即是钢筋构件,对钢筋构件类型的选择关系到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但是,一些施工人员为了节省施工成本、缩短工期而统一采用贯通钢筋方法,钢筋不断开,则会导致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受到制约,产生拉应力,严重时候将导致砼开裂,降低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2)后浇带施工中,工程养护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在后浇带第一次浇筑留设后,更是需要充足的养护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但是,有些建筑工程忽视了养护的重要性,未进行适时养护,从而给后浇带的进一步施工带来难度。
二、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要点
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通常都是以良好的后浇带施工作保障的。根据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将后浇带分成收缩后浇带与沉降后浇带两种,起到不同的作用。收缩后浇带主要是利用增大混凝土裂缝间距的方法,以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但是它不能代替伸缩缝,需要施工人员区别对待;沉降后浇带则主要应用在建筑主体与地下室之间沉降量较小的情况,起到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作用。
对后浇带的设计,可以根据相关设计规范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1)综合考虑后浇带结构的位置。后浇带是一种辅助结构,主要起到降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的作用,但是由于后浇带本身承载力降低,因此,后浇带应该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较小的位置,并设置适宜的间隔,以保证后浇带作用的充分发挥。一般来说,后浇带主要设置在梁板跨度内1/3处,以提高后浇带的性能;(2)高层建筑后浇带设计。对于高层建筑与地下室之间的沉降问题,通常需要施工人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土质情况、建筑结构等,以便针对具体情况考虑是设置后浇带还是设置变形缝。通常,当高层建筑地基的厚底较小、且持力层收缩性不大,后者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的情况,则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以提高高层建筑的荷载。
三、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等,对后浇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后浇带的施工提供了参考。施工人员在后浇带施工设计图纸的指导下,全面考虑建筑工程施工情况,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以便达到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工程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的目的。
(1)施工前期清理工作。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设置后浇带,是提高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洁、对钢筋进行除锈拉直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后浇带施工中不会留下缝隙,增加后浇带结构的有效截面积,保证后浇带施工的质量;(2)施工技巧的运用。后浇带施工中,对于支模、钢筋绑扎、防水等施工都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施工人员提高重视。对于后浇带的支模施工,可以采用在后浇带两侧设置同向独立支模的方法来保证后浇带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在后浇带强度达到标准之后,可以再将支模拆除,以保证混凝土机构的安全性;对于后浇带钢筋绑扎,则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与实际需求,选择适宜规格的钢筋进行等间距的绑扎,并加设加强筋,以便提高钢筋的质量与应用效率;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可以采用设置集水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加设防水层等方法来保证后浇带的防水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效果;(3)后浇带的养护。后浇带第一次浇筑留设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养护,以达到提高后浇带强度的目的。一般来说,后浇带养护时间可以分成不同类型,这个与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有关。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浇带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后浇带作用的充分发挥。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后浇带施工中,相关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必须提高重视,并针对实际建筑施工情况,科学合理设计后浇带,并运用适宜的施工技术,以促进后浇带弥补混凝土裂缝作用的有效发挥。虽然现阶段,我国后浇带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研究与探讨,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高,从而避免混凝土裂缝,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杰雄. 后浇带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设计和施工[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75(09):190-192 .
[2] 朱晓忠,孙建安. 主楼裙房结构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浅析[J]. 陕西建筑, 2009,37(10):26-28 .
[3] 杨斌.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设计和施工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89(11):126-129 .
关键词:建筑工程 现浇梁板 设计与施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化水平日益加深,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建筑工程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一部分新型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现浇梁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作为一门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加强对现浇梁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
一、施工图设计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性
现浇混凝土施工是需要周期和时间,工程很可能要经过季节、气候的变化这样会对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与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屋面混凝土构件在施工后经过太阳暴晒或急冻等,梁、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虽然事后经过处理但仍会对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1、设计人员在做施工图设计时考虑在屋面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不久,应该做屋面保温材料的施工。为了确保屋面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施工单位可以与监理工程师或业主单位在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下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2、施工图设计的强电、弱电等管线敷设也会对施工质量,结构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大跨度综合楼工程尤为明显。水电专业的设计人员未必对建筑结构都能了解,故施工图纸中的强、弱电设计也会对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3、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与施工相互矛盾也会对工程质量与安全产生影响。施工与规范相互矛盾时会使梁截面变小,钢筋的保护层过大。建筑完工后因建筑物的内力变形,结构变形,温度变形而产生裂缝或结构断裂,从而对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4、施工图设计人员存在着施工经验不足,导致项目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已经埋下了隐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工程以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等为主,尤其目前最多框架,框剪结构屋面结构封顶后,由于施工需要周期和施工过程致使屋面混凝土结构会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风吹雨淋,冻融循环等外部环境的洗礼,在二次结构还没完工时,屋面混凝土结构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或断裂,尽管最后经过处理,但笔者认为对工程质量和结构仍会产生影响。设计人员应在前期施工图设计时应该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二、现浇梁板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自身工作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而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材料。混凝土在施工中对于材料应用的要求较高,这也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单位要想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就需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的重视,而在施工过程中,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工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程项目自身的稳定性耐久性及安全性,而由于在实际使用中,工程项目对于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有着较高的使用要求,因此,项目各责任主体需要加强对混凝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工序及原材料等提高重视,对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三、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
1、准备工作
目前,在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的施工中,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项目的施工质量。而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严格的工程标准规范,科学的配置好浇筑所使用的混凝土,并且在进行配置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主料以及辅料的充分融合,保持在均匀的状态,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模板及支撑的重视。模板及支撑是混凝土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需要加强对支撑的检测,确保支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平衡性能够承受住施工荷载,为现浇梁板混凝土构件施工质量提供保证。
2、模板支撑施工是混凝土工程的重要工作
在M行现浇梁板模板技术的应用时,需要做好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勘测工作,在全面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之后,科学的设计好施工方案,并做好各个施工环节具体问题的设计。同时,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建筑支撑间距大小横杆剪刀撑的设置,确保间距布局的合理性及精确性,以便于能够为后续施工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水平拉杆安装设计工作时需要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一般而言在大多数的施工中都使用设置地杆的方式。此外,在进行结构梁板安装时,施工人员需要做好实地测量工作,加强对梁板高度及宽度的测量并预留出一定的距离,为后续的施工留下充足的空间。在进行现浇梁板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支设特别重要。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调整好梁支撑的标高,测量好梁底模板的距离并采用水平拉线的方法,正确的寻找到梁的位置并按要求起拱。
3、模板拆除工作对混凝土质量的意义
现浇梁板模板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浇筑中作为常用的一种工具,当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还需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做好模板的拆除工作。在进行实际的拆除作业时,施工人员需要混凝土成型构件进行保护及保养,加强对混凝土凝结强度的检验,科学的控制好模板拆除的时间,只有当混凝土凝结达到特定强度数值后才能进行模板拆除作业。同时,在现浇梁板模板拆除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使用特定的脱模剂,增强模板拆除的效率,确保模板拆除之后的完整性,而且在具体拆除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先拆除主模板再拆除侧模板,防止模板拆除顺序的失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的提高要求,建筑工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做好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发展。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浇筑中较为长远的一种技术,对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屋面混凝土施工。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建筑施工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提高认识,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求实创新。相关专业相关人员协调配合,推动和促进建筑业产业快速发展为事项,为实现建筑业产业现代化和国家提出的绿色建筑的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其贯穿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如何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控制,这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就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并把工程预算考虑到工程设计中来,尽量做出质优经济的工程设计。只有这样,在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才能有效的控制好节点,减少设计不周全带来的额外费用,最终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高质高效益的完成。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1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设计方案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施工的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形象。优秀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实用质优的资源,减少浪费,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建筑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每一阶段充分考虑这两个的关联。首先,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按照投资方的投资金额进行图纸设计,对工程的每一项预算做出合理的分配,尽量做到不浪费,不偏离,避免漏算。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图纸的更改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因为图纸更改影响施工前后的整体设计思路,造成大规模的工程造价变更。同时,要及时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对整体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信息分享和指导,使实际施工中能够高质高效的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对产生分歧的问题尽量在考虑经济的前提下积极的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2建筑工程设计中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投资者干预建筑工程设计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完成的设计方案,往往在投资方审批时会有不同的分歧意见。投资方都会受到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希望设计方案在投资范围内做到最优质最合算,往往提出了超出设计方预算范围内的建议。设计方在概预算范围内不断的修改设计方案,以实现投资方的满意。所以,建筑工程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不全面导致实际施工的费用远远超过建筑工程设计时的概预算。更为严重的,严重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最终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
2.2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依据,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工程造价。而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基本由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人员往往从理论层面出发,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施工的难易度等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全,致使实际施工的工程费用远远超过设计初期的工程预算,或者设计方案偏离现实操作能力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应多与实际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对偏离现实要求的设计随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整个工程设计。只有贴近操作水平,考虑周全的建筑施工设计才能保证在实际施工中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工程造价没有较大的偏离,使整个建筑工程顺利完成。
2.3工程设计规范不统一
建筑工程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规范,最终的工程设计方案要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整个工程造价也要在设计规范的规定范围内。但是由于我国相关的体系还不健全,对很多标准化的规范要求不明确,或者不同版本的规范要求也不一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规范标准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难免对这些规范要求不明确的做出偏差较大的预算。同时,由于地域的差异,各地的原材料的价格随市场变化较大,这都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2.4严格把控设计图纸更改
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发生更改是不可避免的,每一项更改是否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初期工程造价时对每一项预算做的很详细。这样,在做设计图纸更改时,可以很快的计算出新的工程造价。同时,每一部分设计图纸的更改尽量安排原设计人员负责,避免由于更换图纸更改人员而忽略了设计初稿时考虑的一些工程造价问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还要考虑设计方案整体的关联性,不要因为局部图纸的更改产生造价的偏值过大而严重影响了其他部分的正常施工,最终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3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
3.1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参与人员的个人水平有极大关系,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不仅要求满足国家和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要求,而且要将业主的理念和思想充分融合在建筑设计中,并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同时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不断得到完善,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不断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并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培养,使设计人员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和为业主负责的精神参与到工程设计中。同时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控制同等重要,必须同时进行,因此需要创建完善的制度,实现设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的各种信息及时有效沟通,使双方的工作有效衔接,使设计工作更顺利的完成,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2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
为了获得最佳的方案,需要对设计单位的资质格外重视,选择经验丰富、口碑较好的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为了保证设计方案应用于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会推出多套设计方案供建设单位进行选择,因此需要多套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方案与之配套。通常,建设单位会组建相应的评审机构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选择最佳。这需要参加评审的人员拥有较高的建筑工程设计和造价管理水平,同时在评审中能够将设计、造价和市场实际状况相结合地进行论证。
3.3工程设计制度的完善
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需要兼顾建筑设计和工程成本的关系,两者紧密地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需对工程造价有较清晰的认识,确保设计符合工程成本造价的要求,同时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需要以设计方案为基础,两者同等重要,密不可分。这需要设计单位建立合理的设计制度,合理地协调好设计和成本控制的关系,促进双方工作有序、可续的展开。
3.4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十分重要,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业主的要求,同时实现建设单位的盈利,优秀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是确保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应该设置一个限额,根据功能要求,通过对材料和结构形式的优化,在确保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各部分的支出和需求,有效地协调材料、人力、物力等成本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工程的建设成本在设计阶段就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工程建设中,更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地安排各项目的支出,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设计水平对整个工程项目有着重大的影响,不仅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方面严格把控工程造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完善建筑工程设计,减少浪费,提高施工效率,使整个建筑工程有较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吕端珍.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科技博览,2010(24):61.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震;改进措施
【 abstract 】 :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shockproof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shockproof theory,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the design of the earthquake th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the author own work experience gives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to improve the building structure vibration resistance.
【 key words 】 : building engineering; Shock;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要求的提高和高层建筑的增多,建筑工程的结构防震分析和设计已变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地震多发区比较多,建筑工程的防震设计是工程设计中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地方,建筑工程的防震依旧是建筑物安全考虑的核心问题。
1 建筑防震理论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规范是指导建筑工程防震设计的法定性文件,它是各国在建筑防震经验权威性的总结,它一方面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与建设的时代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具体防震实际经验。它以有关防震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为具体的防震施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使这份规范向着使用性方面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建筑防震设计的理论主要有三种,这是在不同的年代上根据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采用的设计理论,第一种是拟静力理论,在20世纪10-40年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第二种是反应谱理论,在20世纪40-60年展起来的;第三种是动力理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广为应用的地震动力理论。目前而言,现代建筑工程防震设计的理论都是采用的第三种动力理论,这种理论的发展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人们对地震的深入理解,采用实验模型演示地震发生的情形,为防震设计提供理论的数据支持[1]。
2 建筑工程防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 抗震设防烈度低
就目前来讲,现在应用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水平偏低,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国情的需要,近几年,地震的频发,这段建筑物安全性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应该大幅度的提升[2]。国内现行的防震标准中,中震相当于在规定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较低的抗震设防烈度放松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这是使得建筑物的安全性大大的降低。
2.2 地基的选取不合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地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好的地基可以增加建筑物的防震能力,所以地基选取时应选择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远离河岸,尽量是选取的地基在一类土壤上,避开复杂地形,尽量采用人工地基不采用震陷土作天然地基,避免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地基的选取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的采样分析。
2.3 部分建筑物高度过高
由于我国自身的国情所决定,现在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这样就对建筑结构防震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在某个确定的设防烈度和结构型式下,采用钢筋混凝土技术的高层建筑都有一个合适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以内,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是比较有保证,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很多建筑物都超过合适的限定高度。超过高度限制后,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就导致建筑物的防震能力下降,影响因素也变得复杂多变,这样就会对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工程预算带来很大的难度[3]。
3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的基本内容
3.1 重视建筑工程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工程设计时必须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不规则比较严重的设计方案不应该采用,不要只重视建筑物的外形而不重视建筑物的安全性,建造工程设计时要把安全性放到首位,采用平面或立面简单的对称。这是由于地震发生时,相互的对称的建筑物在地震时抗震能力比较强,不容易遭到破换,而且对于它的加固和防护也比较容易实现。
3.2 防震概念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防震结构设计时采用的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结构构件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墙(柱)”的原则;
对结构中抗震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尽量不要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3.3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3.1 推广使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目前,建筑工程设计时一般都是采用延性结构体系(传统抗震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是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地震发生时,允许结构构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具有较大的延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使建筑物出现裂缝但对整体结构没有大的影响。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产生,在传统抗震结构体系中加入软垫隔震,滑移隔震,摆动隔震,悬吊隔震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改变结构构件的力学特性,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结构地震反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防震措施。
3.3.2 减少地震能量输入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时,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设计时要进行定量分析,在地震发生时,结构的变形能力满足定量分析的变形要求。定量分析师不仅要验算构件的承载力,还要控制结构在地震震感很强的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限值或位移延性比。在建筑工程中,选择坚硬的场地作为地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错开地震的活跃周期,防止地震余震与结构产生的共振破坏。
3.3.3 建筑工程结构材料的选用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结构材料选用也很重要。如果结构设计的很完善,同时也符合防震的要求,但是如果结构材料的选用不当,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防震效果。在防震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对结构材料参数随机性的防震模糊可靠度进行分析,这与以往的结构抗震可靠度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中只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而不考虑别的因素。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了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地震烈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烈度等级界限的模糊性等因素,确保设计时考虑因素的全面性。
3.3.4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对于增强建筑物的防震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地基承载力来看,如果是相同的地基条件,在不增加基础或地基处理造价的情况下,减轻结构自重意味着可以增加建造层数,对于软土地基影响更为明显。地震效应与建筑物的重量成正比,建筑物结构重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地震力的增大,建筑物的结构中惯性较大,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危害性较高。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尽量采用自重比较轻的结构构件[4]。
3.3.5 建筑结构应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建筑物为了提高防震性能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发生时,第一道防线的构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能抵挡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提高建筑物的防震能力。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的也同样在不断的进步,这些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是建筑工程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防震结构的设计和结构材料的改进,这是建筑工程防震设计的新方向,这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陆文强,陈瑛.几种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33(6):82-86.
[2] 蒋山.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1,(10):195-196.
[3] 广宽云.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15-1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功能模块;信息模块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在实际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工程招投与工程造价[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能够为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提供大量的帮助,从而降低了整个工程体系的工作量,节约工作时间,因此,系统性能设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稳定性。同时,通过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个环节的公平性与公开性,并且实时共享招投标信息,为招标提供更加安全、透明的服务。
1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 权限需求分析
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多任务需求中,权限需求是首要的,文中针对磁卡权限以及信息管理权限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
(1)磁卡权限需求。系统中磁卡的是用于信息存储与识别的最重要工具之一[2],因此,卡信息的管理权限成为系统权限分析的重点。一般地,磁卡信息的权限包括两部分:施工单位权限与建造师权限。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其权限的具体要求为磁卡操作,比如磁卡的发放、补充、续期、退还等。磁卡中主要包含施工单位的项目信息,并规定了其使用的限制日期(截止日期与延长日期)。当卡中的限制日期超出设定范围时,截止日期将置为无效状态,但卡中的项目信息不丢失,能够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此时,只有向相关部门进行续期,才能获取全部功能。当磁卡丢失时,卡内信息将自动屏蔽,施工单位与建造师的磁卡均将失效。
(2)信息管理权限需求。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中,信息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为注册与备案。注册的主要功能为明确施工过程中的隶属机构及相互关系,通过机构的级别进行权限的约束;备案的主要功能为确定添加注册信息后执行施工,其不仅可以本系统中直接进行,也可以通过中间转换完成。
当管理员需要对施工单位隶属下的建造师进行信息查询时,需要根据权限条件进行,比如,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有权限进行注册信息的修改与注销操作,而其它机构无法执行。权限合理设定不但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而且能够提升建筑项目的工程效率。
1.2 数据库需求分析
对于大多数管理系统而言,数据库是关键的数学模型,支持对数据的各种处理与反馈功能[3]。在数据库中,管理员能够根据系统的约束条件进行需求数据的设定。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具有较高的范式,既能够实现完整、高效、无冲突的数据交换,又易于维护。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需求分析主要分三个方面:
(1)造价站的信息维护。造价站所包揽的信息较多,包括施工单位信息、招投标备案信息、竣工决算备案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以及建造师信息等。造价站对于数据库的功能要求较为严格,一些表单数据是保证系统稳定工作的前提,比如建设单位表、招投标备案表,竣工决算备案表、中介结构表等信息表单,对于建造师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施工单位网络报名。在数据库中,施工单位的网络报名信息主要以表单数据规定,包括建造师表、施工单位信息表、施工单位卡信息表、建造师卡信息表、报名工程信息表等。建筑施工项目中的施工单位磁卡信息与建造师磁卡信息是网络报名是否符合条件的关键,在进行网络报名操作时,数据库将根据报名的条件判定其是否有效,当满足所有限制条件时,才能报名成功。
(3)系统管理。系统管理的权限要求主要为登陆操作,其主要内容包括用户表、组织机构表、菜单表、权限表、功能表和部门表等表单数据。不同权限的管理员具有不同的管理操作范围,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设计
2.1 功能模块设计
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中,要求管理员能够执行相关隶属机构与部门的个人信息创建操作。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同的单位,系统管理员需要将相应的功能进行定义和指派,在功能模块中,下级人员的权限受限于上级机构,比如,高级的管理机构在管理模块的菜单中能够修改本单位中的个人功能信息,而个人只能够进行自身信息的定义以及密码修改能操作,这种方式的功能模块保证了系统的控制级别[4]。
权限的要求对于功能模块有着直接的影响,当管理员进行级别定义时,其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菜单的开放性。文中对于功能模块的定义采用树枝状结构,即高级别权限保持主体功能分类,低级别权限为具体的功能的子节点,根据系统的要求,逐步扩展树枝状的功能结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主要包括用户与管理员,其中,用户的所有权限由系统管理员定义,其对于系统使用的主要区别为功能的开放性,管理员代表着最高机构的意愿,其赋予的各种功能均有上级的部门监管,权限之间无法越级操作,下属机构不能够跨越或者违背上级机构的权限操作。
2.2 信息模块设计
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模块中,用户能够基于实际工程条件添加或者修改机构信息,在信息模块中,需要添加的基本信息有: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等,基本信息为必填信息。信息添加过程中单位名称不能重复,在进行信息查询时,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卡信息查看本单位或机构的相关信息,比如招标、投标备案信息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求一些机构,执行信息任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机构名称、地址、资质等级、法人等信息,用户能够采用多条件筛选的方式进行查询,比如,以机构名称、资质同时进行查询,能够获取双条件下的全部造价员信息,包括本机构下的其他相关信息。
在建筑工程接近完工时,管理员需要进行竣工信息的处理。在竣工信息中,需要添加的主要内容有:项目编号、工程项目名称、结构类型等。管理员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备案信息的相关操作,比如对工程项目进度的备案,这对于机构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文中通过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可知,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其权限的具体要求为磁卡操作,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为注册与备案,数据库中,管理员能够根据系统的约束条件进行需求数据的设定,包括造价站的信息维护、施工单位网络报名、系统管理等。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中,功能模块与信息模块协调作用,完成系统主要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宁鹏. 工程招投标管理问题剖析[J]. 陕西建筑,2005(11):39-40.
[2] 傅元宏,牛德雄等. 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系统设计[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35(09):96-98.
关键字: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分析;防火防震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型的综合性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等迅速崛起,这些建筑规模大,投资高,建筑功能复杂,火灭隐患大,发生火灭造成的损失相对来说也很大,这就对建筑的消防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舒适、便捷、高效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安全问题的要求也随之进一步增高。随着一次次教训的发生,设计者自觉提高了防火意和防震意识,同时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消防工程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一、做好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根据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抗震设计理论已从原来的单一的强度,逐渐扩展到强度和变形相结合的二级要求,从弹性设计扩展到非弹性设计,从确定性扩展到不确定性的可靠理论。但是地震的不预计性仍然使得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很难与未来实际发生的地震相符合。原因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动的加速度的实际分布并不符合,在软弱场地上,地基失效会加重地震烈度。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必须通过结构的概念设计,使设计者对结构在地震的承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和受力特点达成一个宏观的认识,这样就可以从宏观上掌握地震力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从而对结构的影响程度有一个较为确切的估计。在大地震来临时,这样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对建筑结构本身、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损失。同时,结构的刚度变化是影响结构变形和受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结构建筑设计中,结构整体刚度变化处包括结构的底层、转换层、结构构件的截面变化处、加强层、设备层等这位置。因此在结构的中上部必须约束了剪力墙的弯曲变形,使结构整移不致过大。框架对剪力墙位移的约束方案常用的有设密柱、转换层或在结构顶层设柑架梁等。
二、做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
要做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首先必须设计好自动喷水的气压供水设备。很多建筑设置了自动喷水系统,但却没有设置屋顶高位水箱。这种情况不符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的规范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设置气压高位给水设备。并且要保证气压给水设备的有效容积,而气压给水设备的有效水容积,应按系统最小利处4只喷头在最低下作压力下的十分钟用水量来确定。其次,还要确定好水喷雾系统保护面积。利用水喷雾系统较气体灭火系统来说具有投资省、费用低廉、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在建筑行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确定水喷雾系统保护面积没有明确条文,因此,设计者在设计中常常无章可循。在此,笔者认为,在确定保护面积时,不仅要考虑到达到消防目的,还要考虑到尽可能的节约运行成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意义在于监控锅炉和发电机房,及时扑灭火源,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说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仅仅是一种局部的没灭火系统的设计。在使用时应该使用高效的具有一定喷水强度的水雾自接喷射覆盖火源,达到控火、灭火的目的。所以据分析,燃油、燃气锅炉房和发电机房的保护面积按设备的外表面面积确定比较合理。
三、做好室内消火栓的位置的设计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很多设计者并没有注重室内消火栓的位置设计者从很多实际工程的设计图纸来看,不难发现很多消火栓的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他们只是单纯的考虑到每一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只要能保证灭火效果就行。这种情况导致了消火栓的设计位置不规范,许多室内消火栓位于办公室内、管道井内、走道尽头、货架背面,或者说是设计在远离安全出口的墙面上等偏僻的地方,致使很多消火栓都处于隐藏状态。特别是在商场、仓库、地下汽车库等场所,在这些地方,工程竣工时,验收的工作人员才发现,消火栓的设置不合理,在这些地方的消火栓的不易被发现或者不好取用,但消防验收部门总是以难以整改而作罢,使得在实际运用中能够投入使用的建筑工程的消火栓很少,很多都处于浪费的状态。因此,在设计室内消火栓的位置时,要尽可能的将消火栓设置在走道、楼梯间附近等明显的地方,便于发现和取用,保证消火栓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四、做好消防水池容积的设计
在做好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中,做好消防水池容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消防水池作为储存灭火用水的构筑物,其容积的确定关系着灭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高规》中明确规定:“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道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道(一类居住建筑除外),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时均应设置消防水池”。不难理解,消防水池内的水溶剂应该兼顾到室内和室外消防用水量的综合。当室外给水管网能够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而当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
总之,在现代建筑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工程本就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施工过程,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却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做好现代建筑消防设计,是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中,设计者要从建筑的安全性出发,做好高层建筑的抗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室内消火栓的位置和消防水池容积等方面的设计,保证在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免造成严重的质量和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李双. 高层医院建筑防火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4)
[2] 陈岩. 关于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 建筑设计管理. 2010(11)
[3] 林启荣.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经常忽视的问题[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9(05)
在工业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握好设计环节,在设计环节中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保证工业建筑工程能够体现出功能性和实效性。从目前工业建筑工程来看,要想在设计环节提高实效性,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设计环节中要重点把握结构设计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我们首先要根据用户需要和实际的工况条件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目前工业建筑工程主要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2种结构可以选择。钢结构的优点在于整体承载力强、投资小、成本低、并且适合机械制造企业的高大厂房。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坚固,建筑物使用寿命长,抗震能力较强,主要适合普通工业企业的厂房。因此,在设计环节中,我们要重点把握结构设计,要选择好工业建筑的结构形式,保证结构设计满足用户实际需要。
1.2设计环节中要把握工业建筑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要想保证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就要遵守工业建筑工程基本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钢材选择需要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并且要对钢材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
2)焊接过程和螺栓使用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焊接主要以手工焊为主,螺栓选择要选择高强螺栓,螺栓的使用要满足紧固要求。
3)混凝土的配比要满足建筑总体强度要求,混凝土结构形式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而确定。
4)设计过程要以用户需求为主,要充分了解用户实际的工况条件。
1.3设计环节中要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性
在设计环节中,不但需要用户提供基础的设计参数,还需要对现场参数进行测绘,保证设计数据的全面性。为了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性,只有设计数据准确了,才能使设计方案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工业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环节处于指导工程建设实践的地位,如果设计方案出现失误,将会给工程实际建设带来较大影响和损失。因此在工业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中,我们要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取得实效。
2工业建筑工程如何在施工环节提高实用性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是2个主要阶段,在完成了完整的设计方案之后,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将全面展开。相对于设计过程,工程的施工环节对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施工环节中要保证按图施工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中为了保证建筑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严格按图纸施工,要严格贯彻设计精神,要按照设计图纸实现建筑功能,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完全处于图纸的指导下。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不同,施工环节较复杂,如果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但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建筑物功能的实现,因此,为了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施工环节中必须要保证按图施工。
2.2施工环节中要按照工序施工
工业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正常的施工流程,我们必须要按照工序进行顺序施工,部分子项工程可以采取预制的方式进行,但是在组装过程中必须与整体工程的工序配套,严禁违反工艺流程不按工序施工的情况出现。从目前工业建筑工程的实际过程来看只有按照工序施工,才能保证工厂整体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在施工环节中必须要按照工序施工。
2.3施工环节中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临时变更
考虑到工业建筑工程的建设目的是满足用户的实际生产需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尊重用户的意见,如果用户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建筑结构提出合理更改要求,并且在施工中可以实现的话,我们应该满足客户的要求,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临时变更,增加客户所需功能,使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得以提高。
3结论
【关键词】: 地下建筑 消防设计 耐火性能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地面建筑 自动喷水系统疏散出口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利用地下建筑的势头是非常繁忙的,地下建筑火灾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如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旅馆,餐厅,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地犹如雨后春笋,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地下建筑已开发利用三种类型:
第一,原来的地下战备建设的防空洞,隧道。
第二,原有的地下建筑。
第三,在新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的消防安全,存在更大的火灾危险性。相同的地面建筑,内部可燃物多材料,而且用火,用电频繁,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如在1992年,浙江省人防工程安全检查不完全统计,该省已开发利用的地下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其中杭州市投入使用的七十多个,居浙江省发展之首。尤其是像宝石大型地下工程施工,这整个大面积在国家都是是数一数二的。与地面建设有区别的是地下建筑只存在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大量的热量不能够透过窗户和别的空隙排出建筑并且吸收进新的空气以降低温度。因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比在地面上的建筑火灾疏散更困难,扑救难度更大,时间更长了,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从国内外多次火灾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如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皇十字”地铁车站火灾,死30人,伤10人;1988年9月巧日,南昌市福山地下贺易中心发生特大火灾,扑救了17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48万余元;1987年4月14日,湖州市城南人防工程因违章存放电石而发生爆炸,死3人,伤4人,损失30万元。我国人防工程消防安全检查情况表明,目前国家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要求的仅占少数。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有:一是内部装饰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材料。大部分地下公共活动场所,尤其是对外营业的餐厅、歌舞厅、商城都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进行装修,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杂,大大增加了地下建筑的火灾因素。二是安全疏散出口少、距离长,且无应急疏散的指示。一些地下公共娱乐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日。如某市一个地下歌舞厅,花了近二百万元作了装修,室内吊顶、墙壁采用木料装饰,地面铺设晴纶地毯,舞池周围均用了三夹板分隔包厢,占地2田多平方米,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通向室外的长达100多米的走道上也没有设置安全疏散指示灯.三是没有防火分区。一些地下建筑不仅延伸距离长于1《X助米,且面积大于80以)平方米,加上内部又是由一个个小空间相连、没有防火分区;有的虽名义上作了一些防火分隔,但分隔物的耐火性能差,一旦着火,也很难控制火势的蔓延。四是电力线路敷设不规范,消防电源没有可靠保证。一些地下建筑的照明电源不落实,电线乱接乱拉,部份潮湿场所选用的电线及敷设方法不符合防火要求,极易发生电器火灾。五是防排烟设施不配套,自救能力十分薄弱。现使用的地下建筑大都仅有空气调节的通气系统,防排烟的功能.基本上没有。一些新开发的地下建筑,使用大量的塑料泡沫墙纸、墙布和晴纶、羊毛等装饰面料,火灾时的发烟量及毒性会明显增加,加之多数地下建筑没有设置和固定灭火系统,一且发生火灾很难扑救处理。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下建筑在设计、改造、施工中没有按照《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执行,没有严格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对此,对地下建筑进行消防安全设计十分有必要。
1、控制可燃装饰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耐火性能。地下建筑从本身结构而言,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一般能够满足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但人为的大量可燃物装饰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整体的耐火性能。
2、有阻火措施的,也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
3、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
4、设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烟具有使人中毒、缺氧、高温灼伤、降低视线等危害,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木材在3的度时,其发烟量为较高。地下建筑中可燃物平均重量多达2(X)千克/平方米以上,而本身的排烟能力又很差,因此防排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限制可燃材料数量的同时,严禁采用燃烧时发烟量大、毒性大、氧指数低的材料;二是要根据使用面积,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或利用工程通风及空调系统进行排烟;三是要提高建筑筑的消防安全由此可见,内部可燃材料装修增多,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时.
5、严格防火防烟分区。除影剧院、丙类以下的库房其防火分区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使用面积不应超过中以)平方米,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可扩大一倍。一些地下建筑内大空间连通几个小空间的,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之间,分隔物耐火极限达不到要求或穿越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没结构、构造及设施的防排烟效果,准确计算排烟量。
6、提高地下建筑的自救能力。根据规范要求,使用面积大于3的平方米的商场、旅馆、医院等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使用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应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城区中的地下建筑消防给水可直接利用市政给水管网,但水压应满足建筑中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少于10米,否则要增设临时加压设备。室内消防用水流量计算应为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及水幕系统的流量之和.按每个10一15升/秒流量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自动报替系统的选型应适应不同的场所,尤其要注意地下防潮的要求,一般宜选用离子感烟或光电感烟探测器。与此同时,还应根据地下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可嫩的类别,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在不同部位配置轻便灭火器,以满足扑灭初起火灾的需要。
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过程中,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少,城市建设者已经把目光转向地下空间开发,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但是一旦发生火灾,复杂的地下公共建筑,通风不畅,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决定了火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消防安全系统并且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地下建筑火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地下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应用和制定方面发展的比较缓慢,现行规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各类地下建筑的迅速发展。在目前形势下,我们的文献记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地下建筑实际需要的许多功能,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建立我们系统的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建筑设计人员会采取更科学合理,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消防安全战略,更有利的保证了地下工程施工和消防安全,从而更加有力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作为建筑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建筑消防设计上的困难,研究更好的防火设计,因为地下建筑火灾的安全设计是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党的思想,而对人员的安全的漠视。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努力的基础上的规范,良好的设计,设计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曹登峰,浅谈商住楼的消防安全设计,《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高职院校
1前言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核心专业课,它的实践环节为该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工程预算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识图、算量以及运用算量软件等综合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课程设计课时少,任务重,难度大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该门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都是安排在一个学期学完,而实践课程设计一般要求学生在两周16个课时内完成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土建部分的预算课程设计,这对于刚刚学完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时间是非常短的,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简单计算,大大限制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设计的研究深度。
(2)教学管理存在缺陷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一门课程需要教授至少两个班级,一个班级至少40个学生,老师指导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很难对每个学生做详细的指导,对于一些学生可能提出来的创新型的问题会因此而忽略,而平时关注的更多的只能是学生的到勤率和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度。
2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2.1任务驱动教学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探索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特定的几个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不断创新[2]。
2.2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可行性
(1)教师和学生在此门课程设计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目的性明确,教师有明确的教学重点,学生有明确的学习重点。
(2)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以前的课程设计学生是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去做自己的课程设计,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而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会布置一个明确的任务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有紧迫感,主动争取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从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3)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原来分散的学习内容都集中在一个课程设计任务中,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一来学生对理论知识就不会感到枯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来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践设计,增强实践效果。
2.3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是以使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原理和现行工程定额规范、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主要内容,以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为实体,从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到计算工程量,最后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预算造价的过程。
2.3.1任务驱动型《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课程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建筑工程的计量与计价,掌握定额和清单的使用,能够编制工程标底和预结算。
(2)能力目标。①可根据图纸等资料编写一般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②可根据工程图纸等资料编制工程概算、标底、预算和结算、决算。③可以直接胜任工程现场施工员、造价员
2.3.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任务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引导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任务的设计至关中重要,任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必须适中。比如在计算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工程量时,可以将总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任务:①熟悉图纸,收集施工规范、工程验收规范等有关资料;②确定项目名称;③计算土石方工程的工程量;④计算砌筑工程的工程量;⑤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工程量;⑥汇总工程量。
(2)创设情境,提出任务。任务的提出时由教师去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看一些类似工程的预算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一份完整的项目预算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主要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是放在对任务的动手完成和分析讨论上。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对任务的完成可能会进度不一,所以教师在采用此法的时候要加强总结和复习,跟踪学生的进度情况,不断获取反馈,总结成果。
3结语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除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授以外,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实践过程下,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应芳琴.任务驱动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3).
【关键词】施工后浇带;设计;主要问题;功能;做法;施工质量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超长结构,大底盘多塔式结构或形体不规则结构的建筑不断涌现。特别是对地下防水有特殊要求的超大面积地下建筑的不断出现。广大建筑师为了建筑立面及空间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往往希望结构工程师不留变形缝。为解决上述问题可考虑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后浇带。
一、后浇带概述及分类
后浇带是一种混凝土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留置柔性变形缝的结构部位, 以及后期变形缝趋于稳定的结构部位。后浇带可以避免柔性变形缝的施工繁琐、费用大, 不易保证接缝质量等缺点, 而且施工简单易行。但必须认识其特点, 合理地设置后浇带与正确组织, 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负责会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危及结构安全。在建筑物底部, 其基础的沉降, 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及建筑造型对建筑物结构均有一定影响。在一般结构中可采用沉降缝及伸缩缝等来分段, 将房屋结构分开, 成为相对独立的的部分。但在某些大型设备基础、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及防空地下室以一些后期结构变形缝趋于稳定的结构中, 从结构要求以及材料费用、施工难易程度、防水要求、接缝质量等因素考虑, 均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 而适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 而且后浇带还可与施工缝结合起来, 使施工更简单。但对地下室等有防水要求的后浇带的施工应周全考虑相应的结构特点, 采取不同技术措施, 以保证质量。为保证后浇带施工完毕的结构整体性, 具有缓解变形和防水的功能, 应保证其变形中的界面接合完好, 在变形过程中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即具备沉降及伸缩变形等性能, 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三类: 一是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之沉降差为后浇沉降带, 二是用于解决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应力为后浇温度带, 三是用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 为后浇收缩缝。
二、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度差引起的构件收缩,对于各种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建造的,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化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构件中就会出现裂缝。预留一定时间(混凝土大部分收缩完毕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就可以做到保护构件整体性的作用。
后浇带的设置能够解决高层建筑和裙房不均匀的问题。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高层建筑和裙房基底不均匀附加应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可考虑设置后浇带。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通过沉降量计算预估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对建筑的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的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三、后浇带的结构设计
由于地面以上结构受环境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因此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能超出混凝土规范限值太多。当建筑的结构尺寸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应考虑设置后浇带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并且还应采取其他构造对策。必要阐明的是,后浇带只可以处理施工期间混凝土的自收缩的问题,却不能处理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应力集中问题,不能以后浇带代替伸缩缝。在设计后浇带的过程,要根据其不同作用而设计与施工。处理高层建筑塔楼与裙房间的沉降差的后浇带的设计要按“沉降后浇带”要求进行设计;防止混凝土在凝结过程的自收缩开裂的后浇施工缝的设计应严格按“收缩后浇带”设计;防止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因温差而产生的拉伸裂缝而设置的后浇带的设计应明确按“温度后浇带”进行;为处理建筑结构因温差而产生的混凝土收缩开裂难题的后浇施工缝的设计应明确按“伸缩后浇带”进行设计。
四、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
建筑物的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措施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调整办法。除设计规定外,在施工期间必须根据规范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1、后浇带位置的确定
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2、浇筑时间控制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一般为60天。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后浇带两侧结构沉降稳定后浇带对其进行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清洗施工缝,严格控制其湿润程度,一般保持在24h。
3、材料选择
后浇带浇筑前要将裂缝全面清理,排除积水,保持后浇带两边的构件表面湿润24小时以上。施工缝界面处理应采用的水泥砂浆或专用界面剂,而且后浇带的混凝土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为了使后浇带的强度高于所连接的构件,施工前必须加入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进行认真的配置和振捣。
4、对浇筑的质量控制
在浇筑前应对两侧的接缝进行提前清理并湿润、刷素水泥浆,清除积存的建筑垃圾、积水、松动石子及浮浆等。对钢筋锈蚀的应用钢丝刷进行除锈。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在浇筑现场留置试块,具体包括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以及有掺剂的抗渗试块等等,以验证混凝土强度。振捣时在两侧接缝处不能过振,以免引起已浇筑混凝土与钢筋脱裂。
结束语
现代的工程建筑既要追求工程的质量又要追求速度,裂缝的产生则给施工质量和进度带来了不良影响。通过后浇带的技术控制可以有效缓解因混凝土结构出现的施工裂缝。后浇带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不仅用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处,对于超长、平面较复杂等结构,虽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但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也常采用后浇收缩带,因此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09(14)
[2]董木旺;翟昊飞;;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3]周英梅;;结构后浇带的施工工艺[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Z1期
【关键词】智能化; 建筑施工; 建筑设计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rapidly to people all spheres of life penetration, in architecture, is depends upon the high tech technology means, to provide users with a reasonable investment, meet the increasing, to people's life empty the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asked the security of working environment requirement, also fully embodies the "people-oriented" construction principle, this is in the ascendant intelligent building. This paper is intellig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wo phases are detailed in this paper.
【 keywords 】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智能建筑简介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1)和现代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即A+3C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是指利用智能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其必须具备智能的三大要素:是办公、通讯和楼字控制自动化,而综合布线则是连接各自动化系统,并使其功能的以充分发挥的“神经网络”,又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路”,也是智能建筑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智能化建设的首要方案首先是系统设计及招标过程
系统设计方面。在智能建筑项目中,虽然一些有实力的设计院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化项目设计人员,但往往由于信息产品发展速度较快,设计人员的业务不能赶上厂商的推出速度,因此对智能化项目一般也要进行二次设计。既要熟悉不同厂商智能化产品的性能、配置,又能帮助业主选择最好的系统设计方案,维护业主的利益。招投标方面。检查智能化项目投标商提供的项目系统配置及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项目预算,以便于监理协助业主组织投标、开标、评标活动,向业主提出中标商建议。由于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是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因此要求工程建设单位更要投入较大精力做好项目系统配置、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预算审查等。
三 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
随着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接受。目前智能化设计是不可忽略,建筑工程设计是重要环节部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智能化子系统配置
列出本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筑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该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还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其主要描述内容有:设计原则;本工程建筑机电设备设置情况,如冷暖空调机组;热源锅炉(热水器);油系统;通风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包括公共照明、室外照明、泛光照明等;电梯、自动扶梯等;各机电设备的控制要求;分类列出各机电设备监控点数表,并介绍选用监控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
(二) 通信网络系统
主要内容有语音信息点设置原则;各楼层不同功能用房的信息点设置一览表(可与计算机信息点同表);机房设置;机房设备选择虚拟交换机、程控交换机等;接入网。如果不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同走综合布线系统,则要叙述垂直管线采用通信电缆,水平布线采用四芯通信线等,每楼层设置电话分线箱;管线敷设方式,垂直管线走弱电竖井,水平管线走吊顶。部分工程还有无线通信系统等。
(三)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从严格意义上讲,该系统并非智能化子系统,而仅是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支撑。有的方案设计将该系统取代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特别是办公楼,布线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按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布线、楼层设备间、中心机房等几部分组成,有的工程还有各建筑单体之间的建筑群子系统。目前常用超5类布线,采用超5类的线缆和信息插座,部分工程采用6类线缆和模块呈上升趋势。垂直干线采用光纤,进户线一般采用6芯单模光纤。常见1000M到建筑单体,100M到楼层或桌面。
(四)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
这是属于安全防范体系的二个互相关联的子系统,需列出本工程监控点、防盗点的设置一览表,还要介绍选用主要设备的厂商、品牌、功能。目前监控一般采用硬盘录像技术。部分工程要求监控摄像与灯光照明联动。
除以上几种主要系统方案设计以外,对于其他方面的设计也不容忽略,如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有线电视、停车场管理系统,会议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及触摸式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管线敷设,电源、防雷、机房设置管线敷设、防雷、消防、接地等项目的设计。
四 智能化建筑的施工阶段
针对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智能化工程建设统筹安排与智能化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
(一)智能化施工应采用新技术、材料和工艺,必须要有内容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分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指导性的智能化的施工团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使工程实施在时间上达到速度快和工期短,在质量上达到精度高和功能好,在经济上达到消耗少、成本低等特点。
(二)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包括施工流程图、工程实施各阶段相关单位、相关专业、相关人员及相关系统的划分、主要施工方法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工程防护方法和措施、各子系统调试方案、工程联调方案。该部分着重于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案,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将会遇到的难点,提前做好规划和制定解决方案。为工程实施制定一个技术目标及保证措施。
(三)统筹安排及综合平衡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搞好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安排,保持合理的施工规模。施工中的任何平衡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平衡中必然存在不平衡的因素,不断地进行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条件的综合。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保持施工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
结束语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瑞武。智能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卜振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现代化电气设备和装置的安装使用,已是建筑物现代化技术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对电气工程的管理,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是必然的。
一、重视建筑电气安装前期工作
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要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首先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认真熟悉、会审图纸,了解施工内容及设计意图,明确此项工程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明确图纸所呈现的施工要求,明确电气工程和主体工程以及其他安装工程的交叉配合,以便在实际过程中及早发现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破坏主体建筑的结构,以防与其它工程位置发生冲突;其次要对与工程相关的其它技术资料进行研究,例如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标准等;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并根据现场的基本情况以及现有的技术设备和经技术力量,编制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阐述施工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等;根据图纸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预算,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及时发现会审图纸中没有发现的错误,查漏补缺。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预算,组织机具的调配和材料的采购工作,材料要有一定的合格证书或者是出场检验合格证明,严禁有质量问题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以防影响整体施工进度的计划;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进度及劳动力的需求,并有计划地组织施工队伍入场。
二、电气设计安装与土建施工相辅相成
1.桩基工程的设计
对于建筑物有桩基施工的。一般情况防雷接地体部用柱内2主筋在破桩接桩后,要做好防雷接地的引出。一股采用击Ф16的圆钢或40x4的镀锌扁钢引出。
2.基础施工
在土建基础工程施工中,应做好接地程引线孔、地面内配管的过墙孔、电缆过墙保护管和进线管(电缆、电信、光纤)的预埋工作。有些基础施工中。还应做好电话进线管、光纤进线管、室外照明出线管、室外电话出线管、接地测试板的预埋等工作。
接地线穿墙孔一般取120tnmx60mm.高程位置视施工时开挖地面深度而定,一般可使其正好位于室内素土层面层处,这样接地线的室内部分也可敷设在土层中,从而降低接地电阻。引入室内的接地母线孔,至少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200mm。
地坪内配管的过墙孔尺寸根据线管外径、根数和埋设部位来决定。通过墙孔的直管路一般敷设在砌砖层上面.距地面高度必须大于100mm;需要在墙孔处转角引上的管路.孔的直径必须加人至管外径的6倍以上。以满足管道弯曲半径一股不小于管径的6倍的要求。
电缆过墙入室时,一般可在室外地坪下800mm左右处预留240mmx240mm的孔,待以后敷设电缆时,再用水泥砂浆固定保护管,并将预留孔封堵好。
3.墙体砌筑设计
在内部工程中,经常采用暗管配线敷设遇有需要土建工人在墙体上留槽的,电气安装人员应在工地现场随时检查留槽位置和尺寸。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大量盒、箱的安装必须在土建粉刷或装修时才能进行因此也要预留孔、洞。
室内地面向上0.3m处安装电源插座或电话机暗装出线盒(插座高度视建筑物要求而定);0.5m处安装电话壁龛;1.3m处安装面板开关(要注意开关距门边的距离为15~20cm):15处安装公用天线户内出线盒;吊顶安头盒音箱等。暗装接线箱、擘龛有时需要预埋什;对于长度超过0.3m的箱体还应设置过梁,以防箱体受压。砌砖时.在适当位置还要安预埋件和型钢支架;预埋钢板可用4~6mm厚钢板焊上Ф6~8mm的圆钢锚筋固定在墙件中。在墙、梁、柱的适当部位要安装钏索线的拉钩、拉环和吊架等;安装进户线时,在建筑物伸缩、沉降缝的两侧要安装桐接线盒。
4.预制梁柱结构设计及施工
预制粱柱结构的施工一般在预制厂中进行,在预制前,电气施工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人员与预制厂家做好预制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比较规则的预制件。可在预制厂埋入电气管道和预埋钢板;对于不便安装管线的预埋件可预埋钢板,也可预留Ф10~14mm的钢筋头,以备敷设线路和安装电气设备时用。现场浇制的梁柱按配管方式施工在浇制混凝土前安装好管道和固定件。
5.预制楼板设计与施工
为了在合适的位置安装灯具和火灾报警探测器,楼板安装时先要编排好楼板的排列次序。与土建密切配合。合理选择安装接线盒位置要使接线盒布置对称.成排安装。当楼板上面有几根电线管交叉时。应设法绕开叠加处。以免影响土建楼板制作。线管在楼板接缝中暗配。一般不用接线盒而直接将管子伸出引下。
6.地面施工
混凝土地面浇筑前,必须将地面中的管子全部安装好,穿好拉线用的钢丝后,将管口封堵,敷设完室内的接地线安装各种箱件的基础型钢,预埋各种设备固定用的地脚螺栓。
7.屋面施工
在屋面施工中若有公用天线、避雷装置(避雷带、避雷网),要在预制或现浇的檐口或女儿墙顶部预埋避雷带支持件。一般用Фl2mm圆钢制作,也可采用25x4的镀锌扁钢,每隔0.8m设置一个,以后和避雷母线焊接。在屋面浇制前,应将避雷网敷设好,有固定公用天线时,要预埋好固定拉锚。
8.混凝土浇制
现场浇制混凝土时.一般在浇制前将管子和接线盒等安装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当管子或接线盒与钢筋网位置发生冲突时,可将影响安装的钢筋拨开待安装好管子或接线盒后再将拨开的钢筋作适当调整就位,或增绑一些附加钢筋。如果敷设的是硬质塑料管(要保证好材质),特别要注意防止管道被砸坏或因振捣而断裂。在浇制过程中,要派专人监护。以便发现损坏后及时修补,并提醒土建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好预埋管件。
9.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接合处
预制构件中的管线需和现浇构件中的管线连接时,先在预制构件的接合部位预埋长方形接线盒然后将现浇构件中的线管伸入接线盒中,并在浇注混凝土前。先将接合处用水泥砂浆填好。另一种方法是在预制件上安装普通接线盒并预留一短段空槽,然后使浇筑构件时管线通过预留槽进入接线盒。
10.预制构件之间接合处
混凝士预制构件之间接合处的管线连接需要小心认真处理,一般是在预制构件中各自安装接线盒和预留小槽,然后在构件接合好后在相互对齐的小槽中安装连接管子并用砂浆填满小槽。
11.滑模施工
混凝土滑模施工,实质上是现场连续浇制混凝土,施工时的配合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配合相似。但安装电工要提前将管子弯好、锯好,确定准确各种预留埋件尺寸,随着浇注高度的增加,逐段配合施工。
12.装修设计与施工
在吊顶内敷设管线,首先装修固定完主吊顶龙骨,待主龙骨调整好后。可在主龙骨上配制管线。钢管应固定在主龙骨上按最近直线距离敷设。在吊顶上面安装接线盒接线盒不能凸出吊顶平面钢管配好后,应将电缆电线穿入。做完吊项上面的工作,再由装修人员安装次龙骨和上面板。这时要在吊顶面板上开孔.留出接线盒,开孔的面积应小于接线盒口面。、
三、结 语
总而言之,我们应积极组织必要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人员,在电气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材料把关等方面要和电气安装专业施工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确保按期保质完成电气安装工作。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是指在各种影响变量中择取主要参数,构建函数模型,继而以最合理的方法寻求最优解。在此过程中,模型的建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合理选取设计变量。一般情况下,将对设计要求影响最大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而影响不大的参数则可设定为预定参数。二是确定目标函数。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计算出满足既定条件的最优解。三是确定约束条件。四是运用拉氏乘子法、Powell等方法,在多个变量和约束条件设定下完成建筑工程方案的设定计算。五是在完成计算方案的设定后,编制合适的运算程序以获取最优化的结果。
二、加入必要的污染防治设计
依据建筑工程的特性,其污染防治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扬尘控制切实考察现实的施工环境,依照现场的场地特点,设置建筑施工保护“墙”,从而进行封闭施工。其次,请专人进行施工道路清扫工作,在道路上摆放“禁止堆放易扬尘建筑材料”的标示,对垃圾进行封闭式管理,选用清洁型的燃料等。2、噪声控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都有不同的噪声限制值,因此,施工设计时应尽量选择噪声小的施工设备。白天应尽量将噪声控制在85dB范围以内,其他各施工阶段则应将噪声控制在55dB范围以内。3、固体废弃物控制首先,合理设计、规划施工的每一个阶段和细节,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其次,对于已经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仓储管理,禁止乱扔乱放的行为,继而予以回收利用,主要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入手。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人员管理
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主要分为监督与被监督两类,因此,加强人员管理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监督人员的管理。随着技术革新与科学管理的日益提升,现代建筑行业要求监督人员必须及时的更新自身的职业技能以及认知范畴。因此,监督机构应注重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适当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保证相关监督人员的思想先进性以及技能的专业性。意识引导行为,加强监督人员的意识建设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相关人员的意识教育,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指导方针,注重监督机构内部人员的行为管理,树立监督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意识,继而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监督队伍,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奠定良好的人员基础。另一方面,加强被监督人员的管理。这就要求监管机构依照相关管理规定,切实加强被监督人员的执行力度。严格考核每一位被监管人员的行为,做到奖优惩劣,同时应重点监督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以保证建筑工程人员的安全质量,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的人文关怀,继而构造建筑工程中的和谐环境。
(二)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的制度约束才能有效的推进工程质量监督行为的有效开展。监管制度的制定应包括质量标准、监管职责划定、奖惩制度、考核标准、返工申请流程等多方面的内容。监督机构连同其与工程施工各部门以及业主方,就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质量环节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以国家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制定符合自身建设要求的监管制度,形成书面文件,下发到各级主管部门,并进行一定的讲解与说明,以为下阶段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在此过程中,监管机构还应依据现场施工人员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以指导操作人员形成正确的行为,并形成一定的“绩效考核”制度,即监管人员或各部门管理人员,就相关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考核,月末做出总结,主管人员予以一定的绩效档位划分,继而鼓励、督促相关人员正确、积极行为的产生。与此同时,组织各工程项目人员之间的技术夺杯活动,对于获取一定名次的人员予以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励施工人员对自身技术水准的提升,一定的动力基础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
(三)形成各部门之间的联动监管机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支护;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方法( SMW工法)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约为19 770 m2 ,总建筑面积约32 116 m2 ,工程主楼高为19层,辅楼4 ~5 层,设1 层地下室。工程桩采用φ800和φ1 000钻孔灌注桩。本工程基坑较深,大范围挖深为6. 85 m,局部电梯井坑部位深度8. 45 m。地下室平面呈矩形布置,周长327 m,如图一所示。
图1基坑平面图
根据该工程地块地质勘察报告,对基坑开挖范围有影响的土层除上部己填的约60 cm塘渣、粉质黏土、淤泥外,其下为较厚的淤泥质黏土。
各土层作为基坑支护设计的主要物理学性质指标如表1。根据地区经验,对表中c、φ值作了调整。
表1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注: * 表示为经验估值。
2 基坑支护方案
本工程基坑深6. 85 m,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知场地土质分布不均匀,且起伏较大,而基坑周边环境相对尚可。根据施工安排,场地东、南、西三侧相对狭窄。基坑开挖面积较大(约4 700 m2 ,包括放坡约5 350 m2) ,土方量约38 000 m3 ,且大部分土方均需外运。
根据本工程上述特点,结合基坑周边的环境和相同基坑开挖工程的实践经验,我们在设计方案中考虑几种方案:
(1)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的围护方案。这是比较经济的方案,但是本工程现场地面2 m以下为厚层淤泥黏土,且本工程挖深度(为6. 85 m)相对较深,所以周边环境采用该方案的围护必须比常规的要加强。复合土钉墙的方案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土移,且土钉淤泥质土中的效果不明显。故设计不考虑该方案。
(2)采用钻孔桩支护加内支撑和水泥搅拌桩止水方案比较适合地下室开挖,但该方案较常规工程量偏大,故先不考虑该方案。
(3)采用SMW工法的围护方案。有以下特点:①能同时挡土和止水,占用施工场地小; ②施工速度较快; ③无振动、无噪声、无泥浆污染; ④型钢可拔出回收再用。
为此,我们对方案(2)和方案(3)均进行设计计算,对综合经济、工期与社会效益做了对比,发现该工程采用SMW工法较之钻孔排桩方法节约25%的造价,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要求,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选用SMW 工法的围护方案。
3 SMW工法的设计及计算
本基坑支护设计主要采用了SMW 工法与型钢立柱加钢管支撑的结构形式,支撑面标高为- 0. 300 m。自然地面标高为- 0. 500 m。自然地面至支护钢管支撑梁顶面的深度2. 500 m,支护立柱桩采用桩径700钻孔灌注桩(图2) 。四周压顶梁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900 ×500,强度等级为C25。钢管支撑截面ZC1为φ630钢管,壁厚10 mm; ZC2为φ426钢管,壁厚9 mm;水平ZC3为φ377钢管,壁厚7 mm。
图2支撑的结构形式
4 施工情况
(1)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中考虑按后浇带进行了分段施工,由西向东分为1~8轴、8~16轴、16 ~ 22 轴三个施工段, 出土由东侧坡进行;- 3. 500 m以上土方开挖,先开挖掉有支撑梁部的土方,再进行混凝土压顶梁和钢管支撑梁施工。①分段、分层开挖土方至四周压顶梁底标高- 3. 500 m处,作好60厚C15混凝土护坡。②按照压顶梁位置进行模板、钢筋施工,浇筑压顶梁混凝土。③当压顶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80% ,进行下道工序施工。④钢管支撑梁施工后挖除支撑梁下土方。
(2) - 3. 500 m以上的土方采取以11 轴为分界线分作两段分块放坡开挖,开挖时应设标高控制点,尽量把挖深标高控制准确。开挖时可根据场地土质情况采取1∶1放坡。
(3) - 3. 500 m以下的土方开挖,应采取保护钢管支撑梁的措施,严禁挖土机和运土车在坑边碰撞支撑梁。
(4)在基坑底板施工完成后,拆除二次支撑梁。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毕,拆除基坑支撑梁进行了防水验收和外衬护墙回土填后,方可拆除SMW 支护体中的H型钢。
5 施工方法
5. 1施工顺序
放线SMW工法施工压顶梁土方分段开挖至- 3. 500 m施工混凝土护坡分段浇筑压顶混凝土养护钢管支撑梁施工挖- 3. 500 m以下土方分施工段浇筑地下室底板增加斜撑后拆除支撑浇筑墙板顶板和防水施工拔除SMW工法型钢全部回填四周土方。
5. 2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按照工程的己知控制轴线,放出基坑边线,在边线的控制点用4 ×4角钢作好标志。并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监测点的埋设和开挖前的初始值测读。
(2) SMW工法施工:该工法因为具有速度快和占用施工场地小的特点。为加快围护进度与保证质量,工法桩以11轴为分区线。配合压顶梁及护坡施工,分为两段。从A/ 11 轴顺时针方向进行施工,工法桩控制好钻具下沉及提升速度,同时要求桩位偏差值在30 mm以内,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在搅拌成桩时,下行钻进时灌入70% ~80%的水泥浆,其余在钻上升时灌入。
(3) - 3. 500 m压顶梁处土方开挖:根据SMW工法桩的进度,当完成11 轴线以西,开始该压顶梁处地槽土方开挖(图3) ,开挖时按着梁的灰线进行开挖,因- 3. 500 m以下为淤泥,地槽、压顶梁土方采取分段施工,压顶梁- 3. 500 m以上护坡施工。
图3 SMW工法平面图
(4)压顶梁施工: 采取边挖土、边铺混凝土垫层,边浇筑压顶梁,同时,人工修整好土方后进行了护坡钢筋网绑扎,随后进行60厚C15混凝土浇筑。①压顶梁钢筋绑扎与钢管支撑预埋件留设,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管支撑梁预埋件留设位置,按照图纸要求引测至顶梁上,保证平面几何尺寸,加强测量复核工作。②浇注混凝土压顶梁时先检查钢筋横板梁面尺寸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混凝土采用C25商品混凝土掺入早强剂,按顺序浇捣。③养护混凝土浇筑完终凝后即可进行浇水养护,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值。混凝土强度以同条件养护下的试块试压结果为判断依据。
(5)钢管支撑梁施工:待压顶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80%进行钢管支撑梁施工,在钢管支撑梁位置进行沟槽开挖,土方开挖按组织方案施工,进行钢管支撑梁定位、焊接。为使钢管支撑梁安装后保持整个支撑成为不变体系,根据轴力值在施焊前进行焊接试拉。焊缝应四周满焊,与压顶梁预埋件的焊接节点见图4。钢管支撑梁全部安装完毕后,对压顶梁进行了保护,运输道路再回填,以保证钢管支撑梁不易压断及撞击混凝土压顶梁。
(6) - 3. 500 m以下土方开挖,根据后浇带位置分为一个施工段。
(7)钢管支撑在地下室墙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用人工气焊切割钢管支撑。
(8)拔除SMW工法中的型钢:等做好地下室工程的防水试验合格后,拔除SMW 工法的型钢。型
钢拔除采用专业机具进行,拔除过程中应避免碰撞地下室结构。同时,对于在周边人员的安全和结构等要有专人负责指挥。
6 基坑监测情况
6. 1监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环境特点、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围护设计方案要求,监测内容如下: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观测:在基坑靠近围护结构的位置共设置11个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孔,测斜孔深度为15 m;
(2)支撑轴力观测:在基坑支撑体系的水平角撑主撑布设9组轴力监测点,在斜抛撑布设6组轴力监测点,主要观测支撑体系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撑应力随时间和工况的变化情况;
(3)围护结构顶及道路中人行道水平垂直位移观测:在基坑四周大道靠近基坑的人行道上及围护结构顶设若干个观测点,以监测其随基坑开挖的变化情况。
6. 2监测工期频率及警戒值
(1)监测工期:从开挖前一周进场埋设测点,至斜抛撑拆除且监测数据稳定或结构做到±0. 00。
(2)监测频率:按围护设计方案,根据挖土的进展速度及基坑的变形情况来定。基坑开挖阶段每天监测一次,在基坑开挖接近坑底时如遇超警戒值或变化速度较快的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必要时每天两次或更多。拆撑期间加密监测频率。
(3)监测警戒值:土体测斜孔最大水平位移和沉降警戒值为50 mm,水平位移和沉降速率警戒值一般取大于3 mm /d。
通过监测发现:水平位移随着挖土施工进度增长较快,日平均变化率约为+ 1. 0 mm,特别是CX4、CX7、CX11等孔在开挖三角土期间日增量的最大测量值为10 mm,水平位移总量超过设计警戒值,但水平位移速率一直未超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其周边荷载较大,期间重车行走较多,这就增加了总的水平位移量。支撑轴力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一直相对稳定,未超过设计值的要求。
7 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
一、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现代建筑层数越来越多,基坑开挖深度也逐渐加深。城市建筑可用面积有限,深基坑开挖复杂程度高,因此深基坑开挖难度较大。因此,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①深基坑支护工程属于临时性工程,但是其施工会贯穿整个基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因此周期较长。②深基坑支护形式复杂多样。③深基坑支护施工规模较大,复杂程度高。④施工环境复杂。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能够起到很好的巩固地基的作用,有效防止土地坍塌;另外,还可以避免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土体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二、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学科
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实行分包的设计和管理方式,建筑工程的业主将深基坑的施工工程分包给专业的岩土公司,随之纳入总承包单位进行整体的管理和协调。由专业公司到总承包单位模式实现了直接的分包方式,然而容易出现施工工程的管理和监督问题,由总承包单位分包到专业公司的模式难以保证相应施工工程的质量,为建筑工程的使用带来了安全的隐患。
2、挡土墙不具备较强的稳定性
一些施工单位在浅基坑的深度不超过 6m 时,对深基坑的结构围护工作通常利用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的方式进行,正常来说,这样的做法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一些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区域内的地质地貌特征等没有确切的掌握,对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没有全面分析,就直接进行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的施工建设,往往会发生挡土墙的位置严重偏移的现象,导致工程桩与基坑中心的位置越来越接近,不利于现场人员的安全施工。因此,切忌以偏概全,仅凭以往施工经验,没有详细参考地质检查报告,凭主管武断地作出不经设计计算的支护形式。
3、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周围建筑物进行保护,很容易导致周围建筑物受到影响和损坏。引起周围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原因分三个方面:一是开挖不当或者地下水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发周围建筑物的坍塌、倾斜等事故;二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土石方堆积对周围建筑物的桩体造成侧向剪力,从而引起对周围建筑物的损坏。三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机械操作不当,对周围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的机械破坏。
4、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不够
在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监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根据预先制定好的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安全施工。一些施工单位在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合理安置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往往导致基坑不堪重负,造成安全事故,甚至导致工程失败。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一味的注重获取更大的利益,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成本,不顾危险后果,任意改变施工方案,不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将支护结构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调整,为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大了施工监督与管理的工作难度,不利于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实现。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给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隐蔽验收,并加强诱导施工单位,使之明白只有加强施工单位自身的管理来增加利润。
5、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
地下空间中的底层的土质一般较为黏着,淤泥情况较多,大多属于粘土层。土壤中还参有轻薄、细致的砂质,极容易出现土沙渗透的现象。一些施工单位对这方面没有足够重视起来,在进行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土层没有得到很好的降水处理,极易导致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基坑周围发生土体严重的滑动,严重影响到正常施工,并且会给施工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严格参考地质勘查报告,根据地下水情况,采用不同的降排水措施,确地下水位低于土方开挖面 50cm,保证基坑土方开挖的稳定性。
三、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的措施
1、优化工程发包形式,将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和施工进行重点监控
建议对于深基坑形式比较复杂的工程,采用勘察设计单位和基坑施工单独招标,这样有利于建设单位对设计质量和施工过程的管控。并且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设计与施工资质同时具备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以便设计和施工过程的衔接和统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出现,有利于强化责任的落实。
2、加强组织管理力度
加强组织管理力度是确保深基坑支护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建筑企业应建立起专职管理施工组织的部门,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使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安全施工。施工单位应建立起施工技术指导的组织机构,其中的工作人员应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并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指导,对于施工中的不利行为能够及时指正,进而确保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完善质安管理制度
质安管理是保障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策略。在进行选材时,应做好质检工作,保证材料的有效性。应建立并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签订必要的安全合同,落实相应的安全责任。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其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安全性问题,应进行全面彻查,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防范。还应仔细检查安全帽、安全绳以及防护设备等等安全防护工具,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降低施工危险系数,确保安全施工和有效管理。
4、严格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质量的重要措施,没有严格的过程监管,不论怎么合理、先进的设计,都是空谈。施工过程的管理重点在于落实各方对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要求、质量规范和相关标准,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和监管下进行规范施工,不得出现偷工减料、违法分包、肢解转包等行为。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旁站监理、平行检验和质量验收过程中的责任,强化隐蔽工程验收,做到记录齐全、过程规范、质量可靠。
5、应急处理
施工单位应制定防范事故的应急预案。发生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严重威胁周边环境安全时,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按有关规定向质量安全监督站报告,严禁拖延或隐瞒不报。
结束语
总之,结合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支护施工发包形式多种多样,设计与施工分离的现象大量存在,危险性较大,对周围建筑的影响较大等特点,采取优化工程发包形式,将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和施工进行重点监控;严格施工过程管理;强化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手段,避免和控制其边坡坍塌、边坡水平位移过大、对周围建筑的影响破坏等常见问题,实现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