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银行保险行业发展范文

银行保险行业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银行保险行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银行保险行业发展

第1篇

关键词: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困境;出路

在交通运输行业和一些现代服务行业进行了“营改增”的试点,“营改增”试点的城市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并覆盖绝大部分的企业。“营改增”作为我国金融行业重要的改革项目和减税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税收制度,避免重复税收,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起到一定的调整和优化。“营改增”在生产行业的应用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行业是较为典型的现代服务行业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比较快的生产行业。但是当前我国现有的金融营业税,会造成营业税中的重复征税问题。金融行业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可以包含一些应税劳务。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流转税制度即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增值税的征收对象是销售货物,营业税的征收对象是提供劳务。对于金融保险行业重复的税收会导致金融行业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负担,也就会阻碍金融行业的发展,在金融保险行业中推行营改增势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探索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出路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面临的困境分析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都会通过借款来筹集一定的资金,也就需要支付利息。企业向金融保险机构支付的资金结算手续费和保险费也得不到一分的税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经营成本不断增长,但是人为的又将增值税抵扣的链条的进行割裂。在社会发展中,“营改增”已经扩大到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也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金融保险业本身包含各种各样的行业,例如银行保险业、证券业等,在税收结构、负担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样就导致金融保险业在“营改增”后一直是困难重重。

(一)金融保险业增值额的确定问题

增值税的征收是对各个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收,工业企业的增值额比较容易确定和征管,通过对产品的自身的销项税额去掉购进原来材料的销项税额,这样企业就能够确定增值额应纳税额。但是对金融保险行业增值额的确定本身就不是简单的问题,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获得利润主要来源于对资本的投资回报。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的衍生品也不断地发展,这样导致金融产品的增值额很难确定。

(二)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进项税额抵扣问题

金融保险行业的增值额本身难以确定,也就会产生金融保险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的问题。金融保险行业的进项部分,一般都是人工、场地等,在当前增值税税制下,这些项目的增值额不能很好地进行核算,也不知该如何进行核算,这样就导致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不能享受到增值税的优点。对于可抵扣进项税额就是通过层层抵扣,以覆盖所有产业具有完整的增值税为目的,这样也就增加了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实际中的增值税税负。一些专业也提出如果在金融行业发展中按照农产品的进项税一样来实施营改增是否可行,这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国际业务问题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地开放化面向世界进行发展,金融保险行业在国际方面的业务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金融行业发展中如何进行服务方面的征税?如果在金融保险行业实施出口免税,是否也是可以实施出口退税?当前金融保险行业的税收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国家的金融行业在发展中为了更好地吸引资金都在对金融保险行业实施免税。

(四)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税率确定问题

金融保险行业不仅包括对金融的服务,也包括一些金融产品买卖,针对不同产品和服务都有不同的盈利,另外由于很多金融产品随着市场的变化在盈利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对所有的金融保险业都采用统一的税率,在征收方面虽然会简单一些,但是就会造成不同的金融保险产品税负不公平的现象。但是如果对金融保险行业的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的税率,这种方式在表面上看来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这样就会加大税收征管的难度,也会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变化。

(五)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税收征管部门的协调配合问题

金融保险行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比较大,金融保险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在金融保险行业实施营改增,增值税系统的软硬件是否能够适应营改增?税收的主要负责人是否具有营改增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征管工作中如何协调各个部门以便更好地保证金融保险业营改增的顺利实施?

二、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出路探讨

金融保险行业的营业税税率经过了不同的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税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税负比较严重,相比于其他国家金融保险行业不征税或者是免征税的情况,我国的税负有待进一步地规范。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税率一般超过了建筑行业以及文化体育行业的税率,另外加之我国经济发展时期处于通货膨胀,这样导致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除了要负担一些的税之外,还要承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金融保险行业营改增的改革,要能够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营改增的改革。在金融保险行业发展中如果对一些核心产品直接免税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影响我国财政的整体收入。当前金融保险行业营改增的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

我国金融保险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金融保险行业中的银行、保险等都要确定一定的增值税收,可以采用直接收费的形式,例如银行行业保管箱的一些业务收入、中介的业务收入、投资咨询服务等业务收入等。在当前正常的增值税范围内,通过计算销项税额,允许进行正常的进项抵扣。此外,还有一些中介业务和间接服务,例如银行的贷款收入、担保收入等,以此更好的推进营改增改革。

(二)金融保险业“营改增”税率

金融保险行业中的银行、保险等直接的收费可以参照已经实施运行的营改增的税率,结合每个行业的特点来确定增值税的税率。另外,考虑到当前有形动产的营改增试点情况,对一些比较核心的金融中介业务和间接业务进行征收。

(三)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国际业务

金融保险行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对于金融产品的进出口可以由国税机关进行统一管理,而不是纳入到海关的管理范畴。对于外汇管理局共享的一些资料可以采用欧盟模式的目的地原则,尽可能的鼓励金融服务进行出口,对于一些金融保险产品免退税政策,以便更好地提升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竞争力,使得金融保险行业能够出于相对公平的环境中。

(四)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征管

金融保险行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可以按照欧盟模式,将金融保险行业的相关企业纳入到增值税一般的管理中,主要是由国税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国税部门要能够积极地培养有关的专业性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金融保险行业的营改增改革。要合理的确定一些地方的增值税比例,减少地方财政压力,减少金融保险行业中对于税收的改革。此外,对于金融保险行业的营改增改革要能够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升其竞争力以便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结语

金融服务行业是较为典型的现代服务行业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比较快的生产行业。但是当前我国现有的金融增值税,会造成增值税中的重复征税问题。金融保险行业增值额的确定本身就不是简单的问题,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获得利润主要来源于对资本的投资回报。在当前增值税税制下,这些项目的增值额不能很好地进行核算,也不知该如何进行核算,金融保险行业的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的税率,这种方式在表面上看来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这样就会加大税收征管的难度,也会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推进金融保险行业营改增的改革,要能够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营改增的改革。在当前正常的增值税范围内,通过计算销项税额,允许进行正常的进项抵扣。此金融保险行业中的银行、保险等直接的收费可以参照已经实施运行的营改增的税率,结合每个行业的特点来确定增值税的税率。在金融保险行业发展中还要不断探索营改增改革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毅,马灵杰.当前我国金融业推行“营改增”的难点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4(06)

[2]熊鹭.金融业“营改增”中的问题[J].中国金融,2014(03)

[3]高培勇.“营改增”的功能定位与前行脉络[J].税务研究,2013(07)

[4]高峻,郭磊.金融业“营改增”税负变化预测[J].财会月刊,2013(11)

第2篇

构建金融保险业诚信建设

1998年的谢清顺还是一名国有银行从业者,在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的道路上,他发现了人力资源培训在保险行业中的潜力和发展的意义。自此,谢清顺开始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对保险行业进行细致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了保险行业当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行业地位认可度不高、行业诚信问题严峻、专业程度亟待提高等。

令他感到痛心的是,正是由于以上行业问题,不少具备实力且拥有很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保险精英正在渐渐地离开这个行业。“保险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在成长和壮大的过程中,行业发展最缺乏的就是人才,不仅缺乏大量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更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在当时,唯有建立专业的行业培训体系,构建行业诚信建设,才能将这个行业拉回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谢清顺这样说,他同样也是这样做的。

1998年,谢清顺创立北京国风共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保险培训本土品牌之一,致力于为行业精英提供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打造最专业的金融培训机构。为了实现自己构建行业诚信建设的职业理想,2007年8月,谢清顺创立了中国金融保险业唯一的诚信品牌――九鼎奖。

树立诚信经营标杆

“打造保险品牌,倡导诚信行风。国际化视野、专业化服务、品牌化制胜”就是九鼎奖的宗旨,谢清顺说:“在今天的保险市场上,保险从业人员的归属感不强,老百姓的接受度低,行业的整体格局还有待提升。针对中国保险业诚信的问题,树立行业标杆、推动行业品牌建设、提高行业地位和形象,在保险业内知名人士,如秦道夫先生、卓志先生、江生忠先生、魏华林先生,以及保监会领导周道许先生、吕宙先生、王建先生、姚庆海先生等人的建议和指导下,我们推出中国金融保险业诚信服务奖项――九鼎奖。”

随着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参与主办,九鼎奖进而升级为中国金融业诚信大奖。众多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都参与到九鼎奖对于金融保险业诚信品牌的构建当中,这其中,成思危、周道炯、侯云春、张文魁、汪国真、庄则栋和卢勤等,都曾参与颁奖,并为诚信建设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

九鼎奖在评奖机制上重点突出了诚信服务对于衡量保险从业者良莠的作用,这是其有别于MDRT等其他保险行业奖项的最大特点。不同于其他评奖将目光投向保险从业者的业绩,九鼎奖的首要评选指标是客户投诉率。在客户投诉率以下,才是客户数量、从业时间、保单收入的衡量。“客户投诉率是最能直接反应客户满意度的数据,改变了以往行业中以业绩为导向的风气,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只有当这样的指标确定后,才能在行业中树立起诚信经营的标杆。通过提高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客户满意度来最终降低客户的高投诉率,才能真正建立诚信经营的行业之风。”谢清顺说。

在当下的中国商业环境下,诚信的缺失是很多行业都存在的痼疾,而在金融行业,这种缺失就更为致命,甚至可能演变为行业危机。诚信更是每个保险机构的立业之本,唯有不断完善诚信建设、树立诚信楷模、优化诚信环境,才能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这正是谢清顺和他创立的九鼎奖所励志实现的事业,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热爱金融服务行业、保险营销工作的人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打造九鼎诚信品牌

九鼎奖成功地在行业内树立了一个标杆,这是谢清顺和他创立的国风正确地把握行业脉搏的一个表现。在国风13年的公司发展史上,几乎每一年都会为市场带来一些新的元素。从2001年开始,国风就主动进行服务营销,为国内保险公司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举办了中国寿险高峰会议。

据谢清顺介绍,在2001年,他牵头举办中国寿险高峰会的初衷,就是希望构建行业的共识,树立中国寿险业的标杆。而之后的多届营销精英交流大会也为国内优秀的业务精英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舞台。随着参会人员的增多以及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业内迅速成长起来了一些顶尖的业务高手和优秀的讲师,所以在第四届时,谢清顺又将交流大会升级为高峰论坛,希望提供更多的舞台给保险精英去展示他们的才华与成绩。

2006年12月,国风在大会升级的过程中加入了“品牌”的元素。谢清顺认为,大多数的保险从业人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还在进行简单的产品销售而不是品牌经营。所以,为了协助保险营销人员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内涵价值,国风开始在保险营销管理高峰论坛以及常规的培训服务中加入了“品牌”的概念。

之所以这样做,谢清顺介绍指出,保险人的生涯规划需要从一个简单满足客户的保障需求――推销,过渡到第二个阶段――为客户提供服务,未来还需要上升到第三个阶段――创造客户的需求,也就是成为客户的企业和家庭的理财规划顾问,而最高境界就是品牌经营。只有当中国的保险营销人员开始关注品牌,开始进行品牌经营的时候,保险从业人员才能真正获得尊严,获得社会的理解与认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把握保险业时代脉搏

谢清顺对于保险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远不仅如此,在银行保险低迷的那几年,是他牵头组织银保行业的研讨会,甚至还将美国银保专家克林顿请来进行演讲分享,希望为行业注入发展的动力。通过各种行业内诚信楷模的故事和成功案例,来激励业内从业者,把诚信建设融入到实际的培训服务当中,将银保行业的规模从最初的几亿元发展至数于亿元的量级,真正推动了中国银保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3篇

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保险资产总规模达到3.02899万亿元,实现了保险行业发展历史上首次突破3万亿元的历史记录。]

16个月突破第3个万亿

2007年1月,保险总资产数额为2.0967亿元,实现了第二个万亿元,而从2万亿到3万亿时间仅为1年零4月。

近年来,保险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1980年恢复国内业务到2004年初,保险业积累第一个1万亿资产用了24年,积累第二个1万亿资产仅用了3年。保险业资本金总量超过2000亿元,是2002年的5.6倍。

2002年以来,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2007年末,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29003.92亿元,比年初增加9272.60亿元,同比增长46.99%,是2002年的4.59倍,年均增长35.62%。

“保险行业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表明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在提速”,保险专家郝演苏说。

从各保险公司的情况来看,去年底,国寿集团总资产为11680.16亿元,占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的40.27%;人保集团总资产1471.4亿元,占比5.07%;太保集团总资产3093.78亿元,占比10.67%;平保集团总资产5257.84亿元,占比18.13%;中再集团总资产785.37亿元,占比2.71%;其他中资保险公司资产共计5458.95亿元,同比增长59.73%,占比18.82%,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2.49个百分点;外资保险公司资产共计1256.42亿元,增长38.39%,占比4.33%,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0.04个百分点。

保险专家表示,目前这种态势没有大的变化,大型保险集团占据市场重要地位的格局没有发生改变。

投资总额再超两万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保险投资数量为2.06089万亿,再次实现了保险投资历史上的第二个1万亿。上次突破俩万亿大关,还是在去年年底。

而从2006年6月,保险投资实现了第一个1万亿元,为1.014万亿。从第一个1万亿走到第二个1万亿,相比保险资产的增长,稍微慢些。但不管怎样,从去年以来,保险投资数量上升很快,即使今年受股市影响放慢了脚步,但保险投资速度与前些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第4篇

**路东段至站前西路一带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目前已初步聚集了大量的金融保险行业及宾馆住宿行业。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从单体来看其金融保险行业已覆盖国内7大银行、3大保险、2大通讯、1大传媒,但由于仍处于自然经济形态,其业态分布、产业聚集效应等均不明显。目前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如果我们不能紧紧抓住时机进行前置性规划和引导,那么我们现有的产业优势将一瞬而逝。

二、前景展望

打造**金融街区是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迫切需要,是南昌市乃至江西省的首个创举,是“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的发展需要,是营造经济全球化商务环境的必由之路,是入世后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金融街区是一种城市经营管理的理念,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产业链。我办理念是“形成一个以金融保险业办公及纯商务写字楼为主体,辐射形成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娱乐、其它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综合体”,从而相对形成一个金融核心区、资金密集区和经济活跃区。

三、总体思路

以“泛金融街区”为理念,以自然经济条件为基础,以现有资源为载体,以确立全省金融核心区为目标,采取3+1的模式,着力进行整体规划和打造(3+1为:3块地:公交、南昌宾馆、11号地块,1个景区)。

四、总体目标

最终形成一个资金密集、信息畅通、交易活跃、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国际化金融中心。

五、业态分析

1、地理位置优势。该地段紧靠南昌火车站、南昌汽车站及南昌标志八一广场和**。该区域内人口聚集,交通便利,住宿医疗等便利。

2、金融商贸产业密集优势;据统计,**东侧至站前西路一带金融保险业有13家(浦发银行、建行**支行、农行福山巷支行、中行江西省行、中国人寿南昌公司、中国财险南昌公司、平安人寿江西公司、太平洋人寿江西公司、太平洋财险江西公司、交通银行、洪兴保险、东方资产、招商银行),07年上半年该范围金融保险企业实现税收合计7868.3万,占全区金融保险业(15422万)的51.02%。宾馆酒店业有14家(吉安宾馆、上饶宾馆、赣江宾馆、九九隆宾馆、和平大酒店、南昌宾馆、新华宾馆、经纬宾馆、工联宾馆、福山宾馆、天高大酒店、锦峰大酒店、灶王爷食府、左右坊大酒店),07年上半年该范围住宿餐饮企业实现税收727.2903万,占全区住宿餐饮业(3235万)的22.48%

3、商务办公集中优势;据统计,该段现有纯写字楼2栋,面积约为10万m2,配套设施齐全,占全区楼宇面积11.57%,07年上半年纳税1245万,占全区楼宇实现财政的22.04%。

4、发展潜力优势;目前据了解,该段现有3个项目正在招商,占地面积约为100亩左右,发展潜力巨大(南昌宾馆、公交公司、11号地块)。

六、整体规划改造及措施的设想

1、成立专业机构进行协调。(最好是选择大型金融机构,成立股份公司进行整体投资开发,如:以现有的招商项目为载体)。

2、就目前自然经济形态进行宣传造势、命名。

3、对辖区进行整体定位和规划引导。

A、定位:以金融保险、住宿餐饮为主的多业态综合体。

B、对现有3个项目进行协调规划,使其连成一片,整体开发(南昌宾馆至11号地)。

C、对周边硬件设施要求进行配套,如福山花园、利马窦广场、**公园及周边环境,加大市政外环境投入。

4、争取政策扶持和服务措施

A、协调原金融保险财政体制划分(营业税等方面争取区本级部分)。

B、对入驻区域的金融保险行业进行办公装修、房租等补贴。

C、鼓励楼宇开发进行奖励对现,特别是对引进金融保险业进行奖励。

第5篇

    主持人:卢晓平

    嘉宾:巴曙松 郝演苏

    巴曙松:华尔街有一句话评价银行业:"你要想知道哪一家银行会出问题,就看哪一家银行扩张得最快".对于快速扩张的保险行业来说,同样有借鉴意义。

    郝演苏:虽然保险行业发展潜力看好,但潜在的市场与现实的市场毕竟是两回事。如果现有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现实的市场,必然带来很多忧患。

    我国保险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随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入操作阶段,其已成为金融业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怎样保持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记者邀请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和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围绕着保险公司的发展状况、前景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快速扩容关注风险控制

    主持人: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证券公司发展非常红火,人才涌入如潮。现在的保险公司发展状况与之很相似。你们认为其中的异同在什么地方?

    郝演苏:去年是我国保险市场主体发展迅猛的一年。中国保监会解冻了停止8年的中资保险公司的审批工作,2004年中国保险市场打破连续8年不批设中资保险公司的坚冰,中国保监会一口气批准了十几家财险、寿险、农业险、健康险、养老保险等新公司筹建;同时还加快了保险外资公司审批步伐。

    保险机构的壮大,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保险市场的主体,而且促进了保险市场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说,去年是保险行业主体提速的开始年。如果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不出5年,中国保险市场将拥有100多家保险机构。这样的规模可以与鼎盛时期的证券公司相比拟了。

    巴曙松:当前,随着保险公司的上市和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发展,保险市场对资本市场的依存度增加;保险公司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因此,把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照起来分析,很有意义。

    总体来说,市场主体的扩张是保险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还不是全部。实际上,从2004年底的统计看,全国保费收入为4318亿元,保险深度达到3.4%,保险密度332元。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达到11853亿元。与此同时,保险体制改革的推进也比较快,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外上市,其中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集团形式在境外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但是,金融业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华尔街有一句话评价银行业:"你要想知道哪一家银行会出问题,就看哪一家银行扩张得最快".对于快速扩张的保险行业来说,同样有借鉴意义。实际上,证券公司积累下来的许多问题,不是在资金紧张、业务萎缩的时期出现的,恰恰是在业务扩张最快、资金相对充裕的时期形成的。因此,越是加快发展,越要强调风险控制。

    逐利资本缘何青睐保险业

    主持人:为什么资本对于保险行业投资会如此钟情?这与当初资本青睐证券行业是同出一辙吗?

    郝演苏:资本总是追逐利润的,但如果认识不清,资本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远集团投资平安保险,在6年间年年分红,投资回报率超过400%.最初参与发起平安保险的招商局,也在2002年退出时获得了10倍的收益;首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2001年出资1.8亿元与大连实德集团公司等国内七家企业在上海组建生命人寿保险,两年后首钢股份可分享的所有者权益达到2.75亿元,是当年投资额的152.8%。

    但总体上看,作为寿险公司,一般有6到8年的投资期,但放大到10多年,好的平均每年的回报应该在10%以上。财产保险公司也需要3至4年的投资期,并且,财产险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并不高。有些投资人把现在的保险市场想得太乐观了,仅仅看到现有披露的少数成功案例,而多数亏钱的买卖都没有被曝光。实际上保险市场目前的总体回报率不是很理想,因为寿险公司是需要长期经营的,而财险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巴曙松:资本纷纷涌入保险行业,实际上是在商业动机的驱动下,推动不同金融行业的利润平均化。目前来说,银行、证券和保险几个行业之间的盈利能力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资本的涌入实际上是市场力量在试图拉平这种差距。至于这些资本是否会经历证券公司的发展所遇到的历程,如果从盈利水平看,回答是肯定的。

    证券公司遇到的挫折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发展过快。中国资本市场是有远大发展空间的市场,只不过一些市场制度的缺陷抑制了其增长潜力的发挥。证券公司发展的教训在于,即使在证券行业获得暴利的阶段,因为特定的行业结构和治理结构,这些证券公司的暴利并没有转化为公司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应在保险公司快速增长的阶段及时完善预警、超前的监管制度,为可能在竞争中出现失败的保险公司设定市场化的退出机制,防止在一个存在制度缺陷的环境下快速扩张。

    当然,如果快速的进入同时伴随快速的业务增长和盈利增长,这种增长是有实际需求支持的,关键是保险公司是否有能力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争取这种盈利机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来为公司、为股东、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

    处理好增长与利润两个目标

    主持人:这样快速度地发展市场主体,会对保险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发展中,我们应强调质量还是效益?

    郝演苏:我对现在这样快速的发展市场主体持有一定的疑虑。虽然保险行业发展潜力看好,但潜在的市场与现实的市场毕竟是两回事。如果现有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现实的市场,必然带来很多忧患。

    保监会之所以按住中资新牌照8年不发,主要是为了培育1996年成立的那批小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以时间换这些小公司的成长空间。设想一下,如果1996年以后继续再批新中资公司,就可能出现一批本土的小公司。还有,很多不熟悉金融市场的民营公司进入保险行业,求利心切,有可能出现杀鸡取卵的局面。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保险保障基金,但一旦出现保险公司倒闭清算,必然给社会和投资者造成很大的影响。

    巴曙松:目前中国的保险公司在快速的扩容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增长与利润这两个关键目标的关系问题。从国际惯例看,增长和利润这两个保险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有时是互补的,有时则是互相竞争的。

    保险公司在确定增长目标时,需要考虑的是:究竟主要是依赖内部增长还是依赖外部增长;究竟是对现有业务领域的增长还是在新业务领域的增长;究竟是依赖原有的金融工具还是创新金融工具基础上的增长。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增长导向的市场战略主要依赖于保险公司能否通过自身的市场行为,唤起和满足新的保险需求,或者是否是追求对竞争者增加压力。

    与增长导向的战略目标相对应的是利润导向的战略目标。在保险公司的经营实践中,确定利润战略比增长战略困难得多,因为决定利润的因素众多。从短期乃至中期看,利润目标与增长目标通常是相互竞争的,只有从长期的观点可以实现利润目标和增长目标的兼容。因此,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在实际的经营决策中都必须面临增长目标和利润目标的协调和兼容。理论上比较好的选择是,保持增长和利润这两个目标的螺旋状的互动,例如起步阶段强调增长,并容忍适度的利润减少;在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强调巩固份额基础上的利润上升,随后增长战略重新加强和利润战略重要性退后,出现增长和利润的涨跌互现、相互推高的螺旋状发展。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恰恰是在如何实现这种螺旋状的上升。许多保险公司往往容易滞留在一味强调规模扩张的第一阶段,显然是不能持续的。

    防范行业内不公平竞争

    主持人:外资保险公司目前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中资,这在证券市场尚未发生过。这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巴曙松:实际上,目前证券行业在对外开放中的滞后,是导致其当前经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度的保护,实际上使其丧失了竞争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都是最早开放、最早直接面对国际竞争的行业。2004年以来,不仅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速度快于中资,实际上外资银行的增长速度也快于中资,总体上看,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已经基本渡过了适应期,开始进入平稳增长期。

    从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看,保险业要高于银行业,证券业开放程度最小。这种格局是基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现实需求而形成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中国金融业开放的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实际上,中国保险市场基础较为薄弱,加上处于转轨期的中国对于保险的需求增长较快,外资保险的加入能够弥补这一巨大的缺口,因而对现有中资保险公司的正面冲击并不明显。可以说,没有及时的开放,保险业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快的进展。

    当然,在原来竞争力相对弱小的保险领域快速开放,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占有公共资源、带有垄断性质的国内企业,利用公共资源参与市场竞争,从而造成对市场公正秩序的损害。

    因此,在坚持履行保险领域对外开放承诺的同时,我们需要把保险领域的对外开放与民族保险业的适度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引进中国保险市场相对较为欠缺、但是又十分必需的健康险、责任险和农业险等方面有专长的外资公司,在地区导向上引导其进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时要构建一个平等面向中资和外资的监管平台。

    郝演苏: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与其他组织形式保险公司之间不公平竞争的状况值得重视。那些参与合资的外资保险公司,将成为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而民族保险业的根本利益将受到严重冲击。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发展分析

互联网在在我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也快20年了,互联网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也逐渐的加深加快。从理论上讲,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公司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保险购买、承保等销售服务过程的经营活动。互联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2008年之前的萌芽阶段,其次是在2011年之前的探索阶段,最后是2011年后至今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的阶段,从数据上看,2014年我国就实现了互联网保费收入860亿元,发展形势非常可观。

一、互联网保险现有发展模式

(一)官网销售模式

官网销售模式是指保险企业建立独立经营的互联网销售平台,以门户网站作为销售平台,在展示企业的品牌的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下资源的有效整合。这种销售模式在2000年前后相继出现,我国的几大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官方网站营销平台,这几大保险公司也借助网络的力量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官方网站销售形势,从PC端延伸到了移动端,并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渠道,不断实现业务升级,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是指保险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保险销售的模式,所谓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也就是保险企业不建立官网销售平台或者在建立官网销售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借助第三方的平台优势,拓展业务范围。当前第三方植入平台有淘宝、京东、苏宁等主要的综合平台,也有慧择网、中民保险网等专业的保险销售平台等。通过第三方平台,保险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互联网发展的优势,首先是可以在客户数量和消费习惯上的深入挖掘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实是企业可以通过平台的发展获得更多地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创新方面的发展机遇。

(三)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是专业的只针对线上保险需求,不见了线下机构的保险销售企业,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目前单一的互联网保险销售企业比较少,目前发展较好的是众安保险,也是全球第一家互联网保险销售企业。由于面临着来自于传统保险销售企业的巨大竞争,专业的互联网销售企业主要销售互联网交易相关责任险和保证险等,同时也兼顾销售传统保险。但是目前受制于自身发展规模有限,行业标准未定,其发展方向和未来路径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二、互联网保险对保险行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给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影响,无论是从商业发展模式还是从保险业务的发展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契机。

(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给保险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能量

互联网保险巨大的发展潜力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急剧膨胀和发展,截止2015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6亿,网上银行的使用人数也达到了3亿人,我国巨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使得互联网相关的产业成为了新的市场增长极。首先是互联网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有利于保险行业和企业打开思路,利用新的营销模式或者产品形式逐渐的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满足消费者在高度碎片化条件下对于保险品种的需求;其次是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消费形式和行业业态产生了许多传统保险行业中没有的保险需求,例如网络游戏的财产问题,网上消费赔偿问题,信用卡支付宝盗刷等问题。这些新问题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可以促使保险行业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二)互联网保险催生新的保险模式

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需要有新的市场环境,当前我国的保险市场环境就是由互联网影响的发展而改变的。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保险行业的业态和要求已经发生的了深刻地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这源自于当前人们的保险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其次是在保险服务方面,保险服务更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互联网环境下,保险的销售和服务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保险尤其注重保险的销售和后期跟踪服务,但是受制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部分服务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在保险的销售过程就可以根据受保人的要求,制定非常个性化的保费缴纳收取方式。最后是销售更加的精准,和前面提到的服务一样,保险产品的销售将随着大数据分析的不断推进变得更加的细致和个性化,在市场不断细分的情况下,保险行业的销售模式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互联网保险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虽然互联网保险在当前的市场中发展迅速,为保险市场的繁荣铺平了道路,但是没有任何一条道路会是一帆风顺的,互联网保险市场同样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需求行业类引起关注。

(一)技术风险

互联网保险高度的依赖于互联网这个工具发展,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是与技术风险相生相伴的,因此互联网风险也同样会影响互联网保险市场。首先是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威胁网络线上交易的最大敌人,因此无疑也会严重影响到互联网保险经营,通常的形式也就是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其次是信息安全问题,当前个人信息的价值越来越被人关注,信息安全也被很多不法分子盯上,因此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

(二)金融风险

保险是金融行业的一部分,新的行业风险与传统的金融风险叠加,可能为保险行业带来更大的更新的风险。保险行业的交易过程没有银行交易的过程繁复,因此在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方面也没有传统金融行业有保证,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不确定性就不断增加。

(三)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特征是的互联网的风险会在网络内成几何增长,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一行业间关联性风险,一旦出现风险,极易引发大规模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关联性或流动性风险。二是与消费者相关的风险。互联网消费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投资能力,如果出现市场风险,恐慌情绪和挤兑风波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有可能导致保险业出现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 陈琳.互联网保险健康发展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J].甘肃金融,2014(8)

第7篇

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IT服务商奖 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深圳麦亚信科技是专业从事软件开发和外包服务的创新型IT服务公司,是深圳市认定的双软和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立于2006年,致力于金融保险、银行、证券等核心领域,为客户提供综合的IT顾问咨询、软件开发及人力外包服务。2009年以来,麦亚信以“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首度提出网销直通(Straight Through Processing)的理念,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为中小保险企业提供专业电商服务的IT服务企业。公司研发了国内首个专业的保险网销直通平台,提供以定位系统、网站系统、推广系统和运营系统为主体的网销业务咨询方案。

深圳麦亚信科技资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目前已在成都、上海和北京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及分公司,已具备承接大中型软件项目建设的综合实力。公司有一支精通金融保险业务和IT技术的专业团队,拥有一批精通J2EE/Oracle技术、熟悉金融保险系统的技术开发人员。公司成功通过SEI CMMI3国际认证。为客户交付一流的产品与服务是公司的服务宗旨。公司是IBM大中华地区在金融保险领域提供WebSphere iLOG产品技术服务的商业合作伙伴。

公司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金融保险领域,深入研究金融IT应用技术,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积累了丰富的金融IT服务经验。

1.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核心团队均有10年以上为金融保险行业提供IT服务的经验,对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运营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2.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水平。公司拥有自己核心的基础应用框架,建立领先的项目持续构建环境,打造了行业化的培训体系。公司成功通过国际CMM3认证,获得高新企业资质。

3.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独特的创新文化。公司提倡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战略,为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潜能,公司按照区域划分团队、根据项目进行独立核算以激励团队,让员工感受共同参与公司经营的热情,从而发挥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4. 灵活快捷的服务交付。技术是根,服务是本。公司在深圳、成都、上海、北京等地设有分公司及办事处,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满足客户多方面、多层次的业务需求。

公司先后与国内多家金融保险机构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与香港知名的金融服务集团建立离岸外包合作。银行业务涵盖银行中间业务、信贷业务、信用卡及网银等模块,保险业务涉及保险核心系统改造、自动核保、精确报价以及保险网销平台与开发。

公司成为深圳双软、高新企业,并成功通过国际CMMI3认证,为客户提供可持续的开发过程管理拥有了制度保障。2010年1月,公司成为IBM iLOG大中华区为数不多的重要行业合作伙伴之一。

公司产品

随着中外资保险主体越来越多地加入,保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加众多中小保险企业的销售收入成为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中小保险企业来说,特别是新兴的区域性保险企业,难以快速地在短期内,在传统渠道上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难以和大型保险企业展开竞争。互联网的兴起和成熟为中小保险公司开拓网络渠道带来了新的机会。

麦亚信保险网销平台正是在这样一个行业背景下应运而生。该平台按照三层架构设计,分为技术核心层、业务逻辑层、渠道应用层。技术核心层主要解决该平台的技术基础架构和消息通信问题,主要功能包括IT应用架构、用户管理、单点登录和异步通信处理功能等。业务逻辑层主要实现业务流程的可配置和规则管理,主要功能有业务模型、规则平台、精确报价、网银支付等。渠道应用层主要实现网销平台的前端展现,主要实现网销的投保信息、流程管理、产品归集、报价计算等功能。平台基于Java/J2EE开放式架构设计理念,以上12个子系统模块均为独立设计,客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性的开发和集成,具有高效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网销平台借助麦亚信多年来对网络营销以及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借助先进的IT技术手段研发而成。通过保险网销平台打通网络直销渠道,帮助保险企业直接面向最终客户,帮助中小保险企业在新渠道上,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网销平台与其他网络销售保险的网站不同之处是提出网销直通的概念,即客户在网上独立地、在线地完成全部的投保流程,最终支付并生成保单,给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保险产品购物体验。

为实现直通,必须建立强大的IT系统来支持。平台以麦亚信12个子产品为基础,从底层的技术平台、基础应用开发框、短信平台,到上层的自动核保、精准报价等业务应用,构建强大的IT系统平台,这是麦亚信网销平台与众多其他类似产品的最大不同。

网销平台产品本身的研发遵守CMMI3开发过程规范。将随产品的实施提供给客户全面的包括需求管理、配置管理(版本管理),测试管理等在内的开发过程的最佳实践,帮助客户快速提升IT管理水平,以此作为网销平台的增值服务之一。

成功案例

通过团队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帮助合作伙伴不断提升IT应用的水平,从而为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是公司的一贯追求。

1.与平安集团开展多方面的金融IT业务合作。

・帮助平安保险开发健康险业务系统,后援科技平台。

・伴随平安银行IT架构转型,帮助平安进行核心系统的改造与升级。

・涉及银行中间业务、银行信贷业务、信用卡及网银为主的软件服务。

2.为锦泰保险提供综合性的保险IT服务合作。

・帮助锦泰建立开发过程,规范IT服务管理。

・与锦泰一起进行保险业务系统的开发、测试、运维。

3.为新加坡星展集团提供离岸外包服务。

・帮助星展进行IT架构评估及选型。

第8篇

关键词:生产业;保险行业;第三方监督理赔机制

唐山作为典型的能源型重工业城市,一直处于二产发达,三产落后,特别是生产业发展缓慢的局面。三次产业比例与相对于同等经济水平的其他城市来说仍不够合理,三产水平亟待提高。同时,服务于二产,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的生产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占比较低,仍停留在小、杂、乱的阶段。

一、发展保险行业的重要性

保险是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融通资金和社会管理功能,是现代商贸活动中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下金融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唐山要改变目前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生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保险行业,为保险行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发展的内部推力,除了增加普通消费者的投保意识,在保险规模、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方面,以及保险主体的数量也要争取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制约保险行业发展的因素

首先,唐山的保险行业普遍存在服务覆盖面小、责任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其次,从属于高级服务业的保险行业和一个社会的法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执法越透明,不可预期的政治干预越少,尖端服务业越能壮大生根。再次,受外力因素影响导致保险行业利润率降低,唐山许多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中,银保业务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大多数银保业务普遍受制于银行制度和银柜人员素质,保险公司在合作中明显处于劣势,银保业务的增长速度与利润水平不仅难以保证而且极不稳定。此外,受金融危机和股市震荡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升,销售压力增加,资金紧张,许多企业减少了对保险业务的投入,也加剧了普通消费者的投机心理和对通胀的恐惧,减少了对保险产品的需求转而增加对股票和基金等快速盈利型理财产品的偏好。最后,垄断的保险行业活力不足,资金利用效率低,无法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单凭保费增长实现资产增值是一个漫长低效的过程,无助于缩小保险行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的发展差距。

三、发展保险行业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政策体系

初步设立保险行业引导发展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带动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本加大保险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保险项目,在合作准入、项目用地、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并享受与工业项目相同的优惠政策。对新型保险服务、三农服务项目等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从各方面营造保险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引入第三方监督理赔机制

保险产业需要一个可预见的外部环境以及透明的赔偿体系。以唐山市汽配和维修市场为例,由于市场管理不足,导致整体市场的不规范,一种配件常常有多种价格。而大多数保险公司依据市场较低的零配件价格和工时费定损,可用户往往出于信任心理,选择去4S维修,而特约维修站的收费普遍较高,差额因此就产生了,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差额较大,使得用户对保险公司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措施,授权具有资产评估资质认定的专业单位或公司为事故车辆定损,然后再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即选择具有公立性的监督赔偿机构使理赔过程透明化。

(三)引导保险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收益率

与国外保险业充分开发利用资本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目前保险资金的运用还仅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少量的国债,基本上没涉足资本市场。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高资金利用率,除了收益和风险都较高的股票市场,还可以利用收益相对稳定的债券市场,交叉运用短期和长期投资产品,特别是长期投资工具,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在偿付能力评估时被计入附属资本、可以提高对被保险人的保障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保险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资本金需求快速增加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只能通过现有股东增资、吸引外资等私募方式扩充资本金,融资方式存在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无疑是解决融资难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另外,资本市场是真正考验各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获取收益的能力,同时是各保险公司收益率差异的关键所在。

(四)通过宣传引导强化保险意识

截至2009年1月唐山市已经拥有财产险、寿险保险市场经营主体32家,包括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唐山分公司、中英人寿保险公司唐山分公司等9家保险市场主体进驻唐山独立开展保险业务。全市共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等18家经营财产险业务的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经营寿险的保险企业。加强宣传,消除普通消费者保险意识的淡漠与误解,强化保险意识可有效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刘重.现代生产业与经济增长[J].天津社会科学,2006(2).

2、魏江.发展生产业的战略思考[J].浙江经济,2006(7).

第9篇

【关键词】财产保险 电子商务 业务渠道

一、财产保险电子商务概述

财产保险电子商务是保险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信息与通讯技术与保险业务尤其财险业务结合创新所形成的新的业务模式。财险电子商务具有创新性、高效率、虚拟化、交互性等特征,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可以显著降低保险企业的保险业务尤其是财产保险业务的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丰富客户服务,改善企业管理,促进在线保险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促进保险行业的专业化分工,提升行业发展效率和质量。按商务模式分,保险电子商务主要分为面向企业客户、团体客户的B2B 模式、面向个人客户的B2C模式以及面向内部员工和营销员的B2E模式。从服务方式分类,保险电子商务可以分为基于互联网模式和基于电话营销模式。

在宏观经济及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以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和创新渠道为特征的保险电子商务,经历了数年的积累和探索,近几年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根据赛迪数据,2007年全球保险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占整体保费收入的5.0%,其中,美国与欧洲市场占据了71.9%的规模。预计在今后10 年内,在全球保险业务中,将有31%的商业险种交易和37%的个人险种交易通过互联网进行。根据美国CELENT咨询公司报告,2011年美国寿险总保费收入中,网上直接销售的份额增至8%左右,网络触发的份额增至35%左右,网络影响的份额增至85%左右。2011年美国车险总保费收入中,网上直销约占30%,网络触发约占40%,网络影响约占25%。2011年美国健康险总收入中,网上直销约占10%,网络触发约占30%,网络影响约占到45%。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近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较欧美水平更为迅速。随着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共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并且已经成为潜在的新的业务增长点。2008年保险电子商务保费收入已经达到了72.6亿,五年内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160%以上的高速发展。

二、财产保险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自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实施从而签发第一份电子保单以来,揭开了国内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序幕。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已有超过80%的保险公司建立或筹建电子商务网中,其中46%的保险公司建立了电子商务网站,22%的公司正在建设之中。人寿、人保、平安、太保、泰康等保险公司均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部门或专业渠道部门,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力度,建设成效逐步显现,2009年网络保险保费收入约为50亿元。其中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电子商务建设成效较为明显,2009年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为21.4亿元人民币,有效支撑了短期信用险承保规模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小保险公司也逐步加大了电子商务建设的投入,作为开拓市场、提升营业收入的重要手段,预计中小保险企业的电子商务将在未来的三年至五年内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建设的财险保险电子商务平台已基本能够覆盖保险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主要侧重于宣传、查询,并逐步完善投保、核保、支付、保全功能。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短期意外险的保险卡激活、对个人用户的车险、意外险、医疗健康险以及针对企业客户的货运险、出口短期信用保险等,及面向人和中介机构提供相关的管理和查询功能。保险公司稳步推进保险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以此为契机逐步改进内部管理体制和流程,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创新渠道建设,丰富在线保险产品,提高在线保险市场份额,努力为保户提供较为全面更加便利的保险服务,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三、财产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推广,对财产保险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作用。保险电子商务具有创新性、高效率、虚拟化、交互性等特征,是技术创新融合业务发展的产物。以信息和通讯技术特有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有助于解决保险行业发展的顽疾——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三高一低”问题。

二是保险电子商务同其他领域电子金融产生互动和协同,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体系整体效率,也为保险公司混业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银行业和证券业有着紧密的业务联系和资金往来。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商业模式总体上具有很多的共性,具有高度的趋同性,在此环境中形成的具有高度趋同性的信息平台,为金融业混业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平台,有利于促进和强化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模式。

四、财产保险电子商务发展建议

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有力促进财产保险业形成“以创新为动力、以内生增长为活力的发展模式”,从而推进保险行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

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建设,加强保险电子商务专项法规建设,尽快建立相关监测体系,通过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监管手段,切实提升在保险电子商务领域监管能力。

二是完善行业信用体系、公共信息服务、安全认证等行业公共支撑体系建设。加快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监管、行业自律,鼓励保险企业积极参与,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保险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形成既符合我国国情保险信用服务体系。

第10篇

[关键词]保险市场,逆向选择,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合作博弈

一、保险市场参与者的一般假设

设定保险市场中的参与人有保险客户、保险公司、其他相关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督管理机构,并且这些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在某种约束下追求最优化的理性决策。

二、保险市场中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博弈

(一)保险政策与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保险业有了长足发展,保险行业政策也在不断改进。通过不断完善保险市场准入机制,新的市场主体在我国保险市场上相继产生,2006年就有9家新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开展业务,保险公司总数已达98家,其中包括41家外资公司,由此引入了更多的竞争。

促进竞争的产业政策,本意是通过增强保险业竞争迫使保险公司提高效率、优化结构,从而降低成本,促进行业发展,而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三大支柱之一,虽近年发展迅速,但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地区差异大,总体规模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因此,我国政府又势必对保险公司的产品推出与资金运作进行严格的管制。同时,为了维护金融安全,我国采取保险、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制度安排,客观上限制了保险业在产品、渠道和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创新空间。保险公司出于对成本和风险的理性控制,多采取模仿式竞争策略,从而导致保险公司产品的设计、功能、服务、渠道,甚至公司的组织架构都基本一致。这种竞争模式在产业内的经营效率差异较大时,有助于实现成本与品质的双赢,但随着同质化倾向加剧,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公司实现市场份额扩张的努力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或采取非正当竞争手段,形成耗战局面,陷入囚徒困境,违背了相关政策的本意,造成我国保险政策与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我国保险业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建设势在必行。

(二)保险公司与保险客户之间的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的参与各方利益始终是对立的,偏好通常不一致,即一方的得益必定是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双方的损益总和为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保险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地域差别。以广东、上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供给主体多,需求量较大,竞争也相对激烈;而中西部地区,保险需求量小,保险意识淡薄,其保险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我国保险业地区发展失衡导致保险资源的分配不均,在发达地区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境地,企业在竞争中奋力厮杀使保险中间销售渠道和保险客户处于零和博弈的优势地位。伴随着中间渠道和客户博弈收益的上升,保险公司的收益空间也在激烈的竞争中缩水。而在中西部地区,虽然蕴涵着更为广阔的市场潜力,潜在保险需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要受到社会保险意识的制约。这些地区保险意识的淡漠和保险需求的单一,直接导致了保险总体需求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又制约了保险业的创新,不利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拓展。预期市场空间与现实市场容量的强烈反差在产品同质化条件下,又会加剧保险公司之间的销售成本竞争,形成公司与渠道客户之间的低效博弈,而保险公司则因未能开源又无法节流而显著处于零和博弈的劣势。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开拓亟待加强。

(三)保险公司之间的常和博弈

常和博弈的参与各方的利益总和始终为一常数,各参与方的利益关系也是对立的竞争关系,一方的得益也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蛋糕”。

若将潜在市场与现有市场视为有机整体,保险公司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便是典型的常和博弈。目前,我国保险业中竞争的焦点莫过于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而包括潜在市场在内的整个社会需求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则是一个常量,因竞争而形成的保险客户流动和划分,或不同公司、不同险种覆盖市场的差异,只能是一种常和博弈的结果,即此消彼长的状况。在产业内高度同质化的条件下,如此往复,必然趋向单纯的价格战或不正当竞争等恶性竞争。

从提高社会总体效用来看,需要减弱这种博弈的效应。对政府来说,保险产业政策不仅要关注保险业市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还必须从整体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高度着眼,围绕创新和激励两方面来开展,按照促进竞争、创造需求等原则,一方面致力于推动包括保险业在内的整个金融行业的竞争与创新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则应从改善竞争条件入手,推行制度创新以促进保险创新,乃至金融创新;对保险公司而言,不应仅着眼于挣抢“蛋糕”的份额,而应建立做大“蛋糕”的市场培育机制和创新机制。

三、大金融下的合作博弈

当博弈的参与各方出于共同目的,协调一致寻求利润最大化时,便会呈现出合作模式的博弈状态。

(一)混业的机遇与挑战

银行、证券和保险混业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企业做大做强的主流趋势。混业的制度安排能够从总体上增强金融业的竞争性与竞争力,拓展创新空间,激发创新动力,从而形成多功能、个性化的金融产品。随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政策的开启,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将面临着重新洗牌,银行借助其雄厚资本以及大规模的网络、客户资源,将大举进军基金、保险、证券等行业;保险业也将借机进入银行、证券和基金等领域。

对于保险业而言,进入证券和基金管理领域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产生稳定、可观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投资创新能力,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公司投资管理水平,从而大大提高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品牌价值。而发展银行业务,则能让保险公司各业务线更好地匹配,并产生协同效益。《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给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空间,外资公司也有很多机会,这些因素必将带动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银保合作领域,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很多表层合作将走向深化,银保合作应逐渐扩大到保险、资金结算、资产托管及客户资源共享等多层次领域,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我国保险业在把握进入其他金融行业机遇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银行系保险和外资保险业这些新人竞争者的挑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旦成立保险公司,其网点布局、客户资源、资本金规模等优势将十分突出。随着极具竞争力的替代品和新人竞争者的出现,将对保险业,尤其是小型保险公司造成冲击,加速优胜劣汰。较之以往我国保险业内的国内同业竞争,这种国际混业竞争将更有利于创新激励机制和有效竞争机制的形成,促进保险业的良性发展。

(二)战略联盟与兼并重组

大金融下的博弈客观上要求保险业改变以往传统的竞争方式,通过战略联盟和兼并重组实现金融业的合作博弈。

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结束了入世过渡期,率先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这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但我国保险业在开放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经受着激烈竞争的考验。一是保险公司发展的问题。国有保险公司改革还不到位,公司治理还不完善,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落实到基层机构;我国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保险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寿险保障型产品发展相对缓慢,一些险种(如医疗保险和农村保险)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二是保险公司的风险问题。化解老保单利差损的任务仍然比较重,个别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急需解决,同时在业务发展中也不断暴露出一些新的风险。另外,保险行业的诚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也对保险行业构成了一定的风险。三是保险公司的集中度问题。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公司规模小、集中度低,总资产与国际上的大保险公司相去甚远。由于集中度不够,保险公司化解风险的能力较欠缺。

因此,我国保险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博弈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分化。一部分可能会成为高水平的专业公司,但这种情况由于难度较大,占比不会太多;一部分会相互联合,组成保险联盟,如寿险和非寿险的联盟、保险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联盟以及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的联盟等等;另一部分则会被大的保险集团兼并,成为该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公司。

保险业内的战略联盟及兼并重组的博弈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企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保险公司利润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使市场承保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凭借各自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独特和丰富的资源,产生巨大的互补价值和协同效应,同时,在外资进入的情况下,能够与外资保险机构共同竞争,从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其次,可以缓解市场压力。并购可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兼并重组是改善产品结构、实现产品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和跨行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保险业内的战略联盟及兼并重组还有利于实现服务多样化、满足客户需求。

(三)大金融政策的启动和协调机制

我国保险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融入大金融的步伐明显加快。2006年6月颁布的《若干意见》首次强调: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并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以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2006年10月,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允许保险机构投资未上市商业银行股权,将持有银行股权5%~10%及10%以上的划为重大投资类别。从此,保险业对于银行业的资本渗透,可由单纯意义上的财务投资,升级为买银行或兼并银行之类的重大战略投资。

第11篇

一、保险公司需提高自身的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

保险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管理,作为专门的风险管理企业,经营着各种与风险保障相关的产品,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求商业保险经营企业必须要具备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和丰富的技术经验,借以可以熟练的为中小企业挑选适合企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在商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和产品正在趋于成熟。商业保险可以为中小企业制定风险管控系统,有效的降低中小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保险公司需根据中小企业行业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多种风险保障建议,供中小企业参考,中小企业通过商业保险给予的保险服务,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借以保障企业的信用等级的提升,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帮助。在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与风险保障的同时,商业保险行业自身也拓展了行业发展的空间,为商业保险成功进驻中小企业打下良好的伏笔。

二、商业保险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商业保险在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中有以下几个成熟的险种。首先,中小企业办理融资手续时候的保险,包括抵押物的财产、担保方保障、借款人的意外伤害等几个保险方向。其次,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保险,包括企业财产、机动车辆、出口信用、货物运输、国内贸易信用、产品质量、建筑安装等多个品种的商业保险。第三,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有联系的周边保险,包括雇主责任、团体人身伤害、公众责任、养老等方面的商业保险。第四,特殊商业保险,包括计算机、危险品运输、物流责任、物流保货、雇员忠诚担保等几个方面的商业保险。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挑选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保险品种,管控风险,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提高企业自身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对称水平。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帮助,帮助企业与银行等金融部门进行合作,达到为小企业融资的目的。

三、保险行业需针对中小企业发展新的险种

保险行业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一种无形产品,保险行业的发展要与所处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在新产品、新科技、新材料方面的广泛应用和开发,产生了原有商业保险所不具有的保险需求。随着新的风险的产生,对保险行业自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保险产品必须要开发新的险种。首先,保险产品作为服务行业,必须以满足消费需求作为发展的首要标准。其次,满足个性消费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须方向。因此,要求保险公司必须要不断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对老产品进行更新和改革,开发新产品,完善老产品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改革的产品有:产品责任、营业中断、设备损坏等方面的险种。另外,还可以针对企业特点,摒弃老旧的思维模式,积极开发和研制新的保险品种。例如,企业技术改革、企业法人责任、企业设备更新、商业信贷履约、产品研发责任、产品研发试制等方面的险种。

四、保险行业要改善自身服务中小企业的态度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相对于其他客户,风险发生的几率较大,由于保险条件的欠缺,从而遭受到保险公司的拒绝。在商业保险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想打开中小企业这个发展空间,就必须从提高自身服务做起。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保险评估,周到的服务,配合企业排除隐患,提高防损能力,改善中小企业承保条件不足的问题。在中小企业的保险过程中实行专员管理制度。在保单签订之前尽量做好担保建议、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的服务。帮助企业与投资公司、银行、担保公司等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对中小企业的保单提供跟踪式服务,增加对信用好的老客户的优惠政策,适当放宽条件。商业保险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增加抵御风险,防灾防损的能力,使中小企的顺利运营,起到提高效率,减少损失,稳定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为其改善融资条件,提高融资能力。同时,作为商业保险行业自身也可以从中获得效益,得到发展,拓宽企业前行的道路。

五、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风险;解决方案

互联网的发展为几乎所有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保险行业不断经受着冲击与挑战,其线下运行的模式已经逐步被互联网保险的运行模式所替代。

1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特点

顾名思义,保险是一种为个人、单位提供的一种付费交换服务保障的形式,通常情况下由个人或单位付出一定费用,由国家或大型企业银行做背景的保险公司为个人或单位承担风险赔付的业务。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创新,保险也由原有的线下操作模式向互联网形式转变。这种保险方式的转变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保险行业的普及程度,加大了保险行业的受众群体,拓宽了保险行业的业务范围。在《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中,把互联网保险界定为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中介运用网络技术来为消费者们进行相应的服务,从而在网上开展相关业务;在网上销售有关方面的产品,并经过第三方来收取相应的费用。从运行特点来看,互联网保险具有以下几方面基本特征。互联网保险依然需要依托于保险机构本身,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及线上申请与线下办理相结合的运营方式。线上申请主要通过电子商务公司、公司及其他类型的融资公司或融资机构通过利用大数据、信息传输技术等来实现。大部分互联网保险采用的方式是在互联网上吸收资金的同时,又将资金应用于互联网投资,因而互联网保险的资金链与互联网金融存在共生关系,这一共生关系导致了互联网保险在承担传统保险业风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互联网金融的部分或全部风险。互联网保险从其本质而言,依然是一种保障服务的运营方式。与传统保险企业的业务形式大致相同,互联网保险同样也是在收纳保险金的同时,为个人或企业提供不同形式的保障服务。互联网保险行业与客户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P2P模式,而是一种基于保险公司自身长期的服务保障体系,与其他类型的网上金融业务相比,保险公司的信誉度尤为重要。从受众客户角度来看,互联网保险是保险行业发展与网络金融业发展相结合的一个必然趋势和重要补充。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保险扩展了保险公司的地域优势,对于保险客户而言,空间上的距离已经不能成为互联网保险行业业务投保的阻碍,互联网保险可以让客户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通过上传相关证件、提交相应材料,接受保险服务。互联网保险行业自身又依托不同产品和不同服务的独有特点,整合互联网保险业务,将互联网保险的业务风险调整为一种可控的状态。网络大数据的运用对于互联网保险行业风险的控制有着极大的帮助,并且该模式也使得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比如,通过购车渠道的大数据管理、交通信息的大数据管理可以促进互联网保险行业在进行车辆保险的同时,对车辆的情况进行综合了解,进而降低互联网保险的风险。毫无疑问,互联网保险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保险为传统保险业提供了更广大的市场范围,让传统保险在互联网模式下获得了新生。

2互联网保险面临的风险

互联网保险发展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导致了互联网保险所面临风险的加剧。

2.1信息数据的真伪性风险

保险公司办理业务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业务员与客户之间直接签订保险合同,客户则需当面提供相关佐证材料,比如体检证明、车辆相关证明等。在此过程中,客户提供的相关证明存在造假的可能,且保险及公司核验证件真伪的能力也有待加强。在互联网保险时代,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信息数据来源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信息。但是,大数据信息由于信息孤岛等各方面原因从而导致数据信息不完善、不准确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互联网保险的相关产品决策,增大了互联网保险业务面临的风险。

2.2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风险

保险作为一种商品服务,摸不到也看不着,没有任何实体,具有无形特性。保险产品所提供的往往是一个较长时间段内的保障服务,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由于某些特殊情况下很难界定所保险产品的完好程度,保险产品同样也具有模糊性。以上的多种特性直接导致了保险产品本身的复杂性特点。再加上通过公司在互联网上进行发售,就使得互联网保险业务在网上的销售具有极大的不可测控性,而这种不可测控性又同时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会伴随着一个较长的周期过程中逐渐显现。在这些情况下,如何规避潜在风险,如何合理设定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服务内容与定价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2.3互联网保险的服务风险

互联网保险与传统保险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段、任何地点申请想要的互联网保险服务。对于互联网保险行业而言,逐步扩增的网络用户直接导致了保险公司的业务量增加;业务量的增加也同时会面临着业务理赔数量及投诉数量的增加。互联网保险理赔同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极大地挑战了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业务拓展能力、现场勘查能力及实际理赔结算能力等一系列的工作能力。在理赔工作量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投诉量也随之激增,给保险业务的开展带来更多风险困扰。从客户角度而言,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业务开展直接体现为申请保险服务与原先相比容易许多,可以依据自身的需要随时申请,并且会有网络保险服务人员进行全天候一对一的主动服务,方便快捷。但是当客户提出理赔的时候,往往将会耗时很长,手续十分烦琐。同时受限于时间和地域,保险理赔业务往往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与赔付,进而严重影响了客户对互联网保险乃至整个保险行业信任度。对于互联网保险行业而言,由于其过于注重保险业务的销售量,为提高销售业绩从而对业务开展尽可能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又或者通过有意无意拖延甚至拒绝保险理赔的手段来降低风险,是国内所有保险公司的不可言说的通病。

2.4互联网保险的概念混淆风险

互联网保险从本质上是一种保险活动,也就是由客户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不间断地付出合适的费用,互联网保险行业或者保险公司对其提供风险赔付。传统保险或者互联网保险开展的前提是客户付出购买服务的费用,保险公司则提供风险赔付服务,这是一项正常的商业业务往来,与慈善扯不上任何关系。它既不是所谓互助,也不是所谓众筹。以某宝的互助宝为例,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充其量是互联网上的互助关系。这种概念上的混淆直接导致了真正的互联网保险的客户群体受到了冲击的同时,互助宝的受众又认为自己已经投了保险,而理应享受保险服务,在需要赔付的时候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2.5理财风险与法律风险

最原始的保险行业并不存在理财问题。直到十几年前,保险公司在出售保险服务的同时,开始增添了理财服务。由于投保客户经常会有保险服务周期过长,如未发生风险可能就浪费了持续投保费的顾虑,最初的理财服务由此应时而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安抚客户的顾虑。后续发展中,理财的收益随之越来越高,甚至出现理财服务成为主打,保险则成为其附加功能。互联网保险是兴起于理财之后,承袭了理财与保险相结合的方式。与传统保险业相比,互联网保险更加注重理财,往往能够提供更大的收益。同时,理财服务的投资属性也直接导致了互联网保险行业自身的投资风险。为了实现向客户许诺的理财收益,互联网保险行业更加注重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运营,从而造成互联网保险行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在现阶段,我国并没有正式的投资理财相关法律,只是通过一些暂行办法来进行约束,整个互联网金融很不规范。同时,我国保险方面的相关法律只是针对传统保险公司相关业务方面建立的,而对于互联网保险理财则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以至于当前互联网保险行业及互联网金融业的乱象频出,严重制约了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

3互联网保险行业的风险解决对策

互联网保险是传统保险行业的一个良性补充,从广义上看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为传统保险行业开辟的新领域和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互联网保险也为保险行业开辟了新的战场,增添了更多风险点。从我国当前的互联网保险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风险还很严峻。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对策来规避相应风险,保持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经营活力。

3.1提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从互联网技术角度来看,大数据的完善与安全性是保障互联网保险行业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的不断完善直接影响到互联网保险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数据的安全性的发展在保障了客户信息安全的同时,也增强了互联网保险行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支持,互联网保险行业最珍贵的发展积累也是数据。

3.2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目前来看,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产品设计无外乎一个模式和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模式显然是其收费模式;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理财计划,另一个则是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保险计划。互联网保险行业必须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不同社会群体,同时结合客户群体的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的组合方式,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更。

3.3强化互联网保险的概念

要将互联网保险与其他的网络众筹等模式区分开来,全面提升互联网保险的赔付能力、赔付效率和赔付力度。从法律的角度保障互联网保险客户的利益,在保障互联网保险行业及其他补充行业发展的同时,让客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区分保险与公益的差别,做到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第13篇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业高管薪酬问题一次又一次被人们推上涛头。“金融城里的肥猫”、“贪婪的吸金鬼”,这些用来形容金融高管的字眼不断出现在西方媒体上。在西方,不但民众呼吁“为肥猫减肥”,政府也出手限制金融高管的天文年薪。2008年10月14日,英国首相布朗宣布:所有接受政府注资的银行,年度停止董事的现金分红和股东的股息兑现;政府任命的董事将被安置在银行的董事会上负责监督。与之呼应,10月13日,德国财政部长表示,得到政府帮助的银行的高管年收入应该限制在50万欧元之内,并放弃奖金、遣散费以及股息等其他进项。迫于舆论压力,接收政府巨资救助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也于11月15日推出一系列措施限制高管薪酬,并在一份声明中称,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利迪2008年和2009年的年薪只有1美元。受其影响,美国汽车工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首席执行官也先后表示,将接受1美元的年薪待遇,以“显示携同公司共渡难关的决心”。

看到这接二连三的厘正金融高管薪酬的报道,真叫人拍案叫好。然而叫好之余又生发出一种遗憾:眼下中国某些金融高管薪酬水平并不比西方国家逊色,什么时候也能像西方诸国一样发生一点变化,叫国人也拍案叫好呢?

想不到中国保监会上合天意,下合民心,捷足先登于2008年12月11日专门下发了《关于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008年薪酬发放等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国有保险公司“科学合理地确定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措施和薪酬标准,坚决防止脱离国情、行业发展阶段和公司实际发放过高薪酬”,并认为“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即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保险行业发展水平、符合保险公司自身实际情况。

诚然,上述保监会的《通知》说得还不是那么具体,操作性不是很强,但它毕竟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声音,对高管薪酬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明确了高管薪酬的制定标准,无疑,在指导我国保险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行业长期发展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

中国保监会在谋求中国保险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众多措施中,首先瞄准了高管薪酬问题进行厘正,这的确是高人一筹、英明之举;它受到人们欢迎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情了。中国保险业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国银行业呢,中国证券业呢,是不是也应在厘正高管薪酬上迈出可喜的一步呢?

第14篇

关键词:寿险企业 发展模式 产品创新 营销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寿险业一直保持着急剧膨胀的高速发展态势。但受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制约,自2011年之后,我国寿险业开始呈现低速发展态势,国内各寿险企业纷纷调低寿险业经济发展目标,纷纷寻求转型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应对行业发展增速减缓的不利局面。

一、中国寿险业发展问题

1.粗放型业务发展模式面临瓶颈制约

我国寿险企业长期一直采取“重规模轻效益、重速度轻质量”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和思路,特别是在“以保费论英雄”的考核机制和导向作用下,寿险企业虽然企业发展规模取得了快速突破,但受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影响,企业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并未实现不同发展,甚至为寿险企业后续发展留下诸多发展隐患。

2.寿险业社会声誉不佳

信任是保险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社会声誉也是寿险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根本。随着我国寿险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加之行业监管改革尚难以匹配行业快速发展,整个寿险行业逐渐呈现出无序和恶性竞争局面。某些寿险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销售人员随意夸大保险产品收益,甚至误导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等其他金融产品,最后导致投保人利益严重受损。此种做法不但严重损害了寿险企业自身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导致行业声誉不佳、社会认同度严重损害。

3.寿险产品同质化现象加剧

目前,国内寿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寿险产品的销售阶段上,而对寿险产品的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导致产品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寿险产品品种主要集中于纯保障型产品、保障兼储备型产品等两大类,寿险产品范围狭窄直接限制了投保人的产品选择。业务结构单一化衍生的业务结构风险使得寿险业务存在较大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难以满足投保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4.产品营销渠道单一

寿险产品营销渠道的建立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寿险企业营销渠道主要依赖于银行、邮储银行、电话销售以及人员推销等方式。但是,随着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对银邮渠道销售保险产品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保险产品相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能力的下降,银邮渠道对于寿险企业的贡献能力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人海战术”等依赖营销人员主动推销模式也面临着人工成本上升、营销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从而使得寿险企业营销渠道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另一行业普遍现象就是“重业务、轻服务”、“重售前、轻售后”,忽视了针对投保人的客户关系管理,从而无法深度延伸投保人可能潜在的服务价值链条,从而制约了寿险企业盈利质量的深度改善。

二、中国寿险企业创新发展对策

1.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发展方式转变

寿险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经营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从传统偏重速度、重规模的发展理念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经营理念转变,并匹配以相应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机制,切实将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传导至全企业、全员,提升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效性。

2.强化寿险行业声誉建设

寿险企业与行业发展存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而企业任何的微观行为都将会对行业声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一方面中国保监会、保险业协会等行业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必须强化行业监管,不断完善行业监管制度、强化寿险企业违规违法行为惩戒,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都必须把维护行业声誉、增强企业自律作为企业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底线和红线坚守,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和行业伦理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和维护行业声誉。

3.提升寿险企业产品研发创新能力

寿险企业把产品创新放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首要位置,为此一方面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管理机制,激发产品创新人员积极性,形成促进产品创新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切实尊重市场多样化需求,加强市场调研,努力向市场提供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寿险产品和服务。

4.积极利用互联网+强化直营渠道建设

我国寿险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借助互联网+改造传统营销渠道,增加自营渠道控制力度,减少对银邮渠道、营销人员推销等传统渠道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寿险企业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京东网等,通过在电商平台建立销售平台等,扩大网络营销渠道;最后,寿险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余额宝等,实现互联网银行、寿险等平台的互联互通,便捷了投保人的支付手段和方式。

三、总结

寿险业作为我国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寿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国保险行业监管机构、行业组织以及寿险企业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本研究结合我国寿险业存在的问题,包括粗放型业务发展模式、行业社会声誉不佳、寿险产品同质化现象加剧、产品营销渠道单一等主要问题,提出寿险业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寿险行业声誉建设、提升寿险企业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积极利用互联网+强化直营渠道建设等针对性举措和建议,希望对我国寿险行业及从业企业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辉.对中国寿险业再发展的思考[ J ]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27(6):43-44

[2]凌秀丽.对中国寿险业转型之路的探讨[J].中国保险,2013(6):13-16

第15篇

关键词:形势;寿险业;调整;解决

中图分类号:F8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还没有消退,欧债危机硝烟再起,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GDP增速为9.2%,且四季度同比增长8.9%,呈现明显的放缓趋势。受此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国寿险业务增长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1.经济发展呈现放缓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却以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平衡的因素,致使发展动力不足。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诸如调结构,稳增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以达到保持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据预测,我国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延续着去年放缓的趋势。相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的历程,寿险行业也经历了曾经的辉煌,但目前同样面临着结构调整、增速放缓的发展瓶颈。

2.通货膨胀。2011年,我国全年累计通货膨胀率处于5.4%的高位。对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显而易见,对寿险行业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1)高通胀对企业人力成本的影响。由于高通胀推动了人力成本提高,进而促使企业的经营发生了较大的困难。对寿险行业而言,这一困难更为明显。据某一寿险公司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9月,保险业务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同比增长26.4%; 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同比增长42.1%,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55%。

(2)对寿险产品和资金运用的影响。2011年是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和寿险产品相比,都具有分红特点。市场环境中,由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以及价格效应的发挥,在高通胀的持续的条件下,使得寿险公司销售分红险阻力加大。同时,人们对通胀的高预期,会降低对寿险产品的投资。由于寿险公司的产品是以固定收益为主,鉴于此,高通胀也使得寿险公司投资面临较大的风险。

二、我国寿险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寿险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保费规模从1980年的4.6亿增长到2011年的14339.25亿元。这一保费收入也排在世界的前列,同时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不断提高。分别据去拿球地61和地39位。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1.寿险行业内部的竞争

寿险行业竞争主体增多,销售模式趋同性严重,产品宣传以及产品创新力度不强。据统计,我国寿险行业经营寿险产品的共有62家公司,外资占35家;目前销售模式主要以产品说明会等形式,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营销员销售技巧不足,且服务意识不强;同时寿险产品主要以分红险为主,其中2011年保费收入中分红险产品保费收入就占到了91.6%。

2.寿险产品的竞争压力

我国寿险行业中产品的趋同性较高,故寿险产品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由于目前寿险市场的保险产品保障程度偏弱,并主要以储蓄型分红险为主,这与银行、证券、基金等理财产品具有较高的替代性关系。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银行的利率走高,居民的通胀预期偏高,这些条件都使寿险产品不具有竞争力。2011年是银行理财产品爆发的一年,同时也是寿险公司,特别是银保渠道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以后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3.寿险营销队伍发展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寿险营销都采取的是人海战术粗放型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在发展初期起到了快速推动的作用,但长期来看,粗放型的模式最终会导致增员难、留存难、低素质、低产能、低收入等。这是现阶段寿险行业面临调整的重要原因。

三、调整中的对策措施

发展就是经历挫折和曲折的过程,并在保留精华的基础上,摈弃不适应发展的举措。针对现在经济发展局面和寿险行业的发展困境,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从长计议:

1.完善基础管理工作,搭建好营销平台

基础管理工作是寿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提高营销员更好的展业,提高留存人力的重要保障;从内部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保险行业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养保险专业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一个行业的兴衰,最关键的是取决于人才。建议建立各环节人才考核的标准以及培训机制,促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

充分发挥保险中介的推进作用。加强中介培训;加强保险专业化,将营销员逐步吸纳到有条件的公司;充分发挥保险公估人在保险定损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保险经纪人在客户服务中的作用。建立机动车辆碰撞研究中心。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各保险公司作为会员,以汽车碰撞的数据作为保险车险费率的定价依据,建立机动车辆碰撞研究中心。

2.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树立行业形象

进一步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由于保险行业协会是保险行业利益的代表,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对协调保险业的发展、推动保险市场公平竞争,以及提升保险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