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范文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

第1篇

【关键词】后网络时代;信息沟通;辅导员

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和引路人。[1]这是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最为清晰完整的描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共同决定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必须是畅通的。因此,信息沟通渠道建设情况如何很重要。相比于传统渠道,后网络时代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应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

一、传统信息沟通渠道的优势和不足

后网络时代之前,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也有很多种,每种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主要是依靠人脉来传递,效率比较低。以下是几种比较常用的沟通渠道。

1、班会。班会是比较典型的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这种方式侧重于上情下达,辅导员通过班会传达学校的相关信息,如各种文件通知、布置年班级工作等,留给同学们发言讨论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在辅导员所负责年班级人数较少,如100人以下时,每个人还有可能较为充分的发表意见和反映情况。高校扩招后,每个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负责的年班级人数也相应增加,平均在240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加上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就使得班会很难使每个人畅所欲言。因此,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信息量的流动下达远远大于上达。信息流动的方式是一对多,属于单向交流,信息反馈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回流。双方的信息交流是不对称的。

2、访谈。辅导员获取信息的传统手段之一是对学生宿舍进行访谈或个别约谈。这种信息交流方式的好处在于,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可以观察对方的情绪和反应,便于深度沟通,在良好的氛围里能够获知事情的全貌,同时又富有强烈的人情味。在高校扩招前,辅导员多费一点功夫,对每个宿舍或大部分学生约谈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基本把握学生动态也是可能的。

现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基本情况是专兼职相结合,每个专职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翻番,工作量大增。按平均每天约谈一名学生,一轮下来也需半年时间。因此,只有当辅导员发现问题,需要了解情况时才可能会安排谈话。但是访谈的方式是后发制人,辅导员是后知后觉,难以了解学生思想和生活的“进行时”,有些问题通过访谈发现时可能已错过解决的最佳时机。不过,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在后网络时代仍需加以重视。

3、信息公告栏。通过信息栏有关信息一直是高校一条重要的信息告知渠道。如在学校层面的信息公告墙,特别著名的有北京大学的三角地;在学院层面上有信息公告窗等。公告栏内信息丰富,贴满了关于课程安排、讲座信息、就业信息、学术报告等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报信息,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大部分学生也知道关注信息栏以获取信息。但是,如果是一些比较重要而时间要求比较紧的信息,学生稍不留意就会错过。而部分辅导员也不善于利用信息栏,不懂得利用信息栏为自己服务,导致信息公告栏长期不更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忽略这个信息渠道。何况还有部分学生不关注信息公告栏,导致无法及时获得有关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和生活。

4、学生骨干。高校学生骨干主要包括班干、党员、寝室长、学生会和社团干部等学生骨干,是辅导员进行年班级事务管理的左右手,是辅导员和普通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中介。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分为往上和往下两种。辅导员通过学生干部往下传递的信息往往是一些比较简单的事项,如开会通知、卫生检查等。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的主要不足是,信息经过多人口头传递之后可能失真。学生干部通过主动反映情况,可以帮助辅导员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但是这种信息往往不是第一手资料,里面加入了学生干部个人感情和理解的成分,难以保证真实可靠。

一般而言,信息传递追求的是准确、及时和高效。从对以上四种信息沟通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沟通渠道虽然基本达到了辅导员和学生间信息传递的目的,但在满足信息传递的特性要求方面是有一定不足的。而后网络时代的来临则提供了新的信息沟通方式,有望弥补传统沟通渠道的不足。

二、后网络时代概念的提出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目前中国的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新的时代,即后网络时代。后网络时代是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融合的多维传播时代。各个媒体相互渗透,在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也在努力扩容,使自己成为兼容其他多媒体的集团,经过一个时期重组、整合、兼容之后,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信息网络。[2]这个网络将一个区域甚至国际社会的传播版块有序包容进来,实现信息的多方位流通。这是一个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有机结合的新型传播时代。研究者认为后网络时代的特点是,大规模的硬件环境建设已退居其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主要问题。[3]高等学校是信息化建设比较快,层次比较高的区域,如手机、电脑、网络在高校普及程度比较高,师生对信息产品利用的比例和熟练程度都比较高,如果说传统条件下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方式较少的话,那么后网络时代则真正开启了“潘朵拉盒子”,为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工具。而高校师生往往是传播和应用新工具比较快速的群体,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师生信息沟通渠道,后网络时代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挑战。

三、后网络时代提供的便利条件和挑战

后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话、手机、网络等工具的出现为人们获取海量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在信息时代,人们在信息交流中希望尽量的减少中间环节,努力追求信息直航。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增多,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求知欲比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获取和信息广度与深度都已突破人们可以设想的范围。辅导员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在大学生可资利用的工具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手机短信、网络飞信、QQ、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等。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几种新方式可以在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方面扮演何种角色。

1、短信。短信是指通过手机或网络发送的短消息。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的一出现就吸引了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注意力。由于短信表达更加自由随意,更符合中国人含蓄的个性习惯,许多在公众场合不方便表达或口头难以表达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短信快速高效,恰到好处的解决,加上短信费用实惠,符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因此大学生是“拇指一族”的中坚力量。一项专门针对大学生短信消费情况的调查显示,九成大学生月发短信数量在100条以上,52.5%的大学生表示配备手机主要是用于收发短信。[4]

学分制目前在全国高校普遍实行,同一班级的同学已经很难像以前那样聚在一起开会,在这种情况下,短信必然成为学生和辅导员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虽然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每个辅导员平均负责的学生数都在250人左右,要做到每条短信尽回也不现实,因此,利用短信作为沟通工具,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有些事情知道即可,有些事情需要立即回复,有些事情则可以采取群发的方式。

这种信息沟通方式的好处是信息是点对点发送,瞬间直达,因而及时准确。它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会议通知到就业信息,不一而足。但是这种利用短信沟通的只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事项。而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则还需要面对面的交流。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网络运营商也在不断推出新的短信工具,如最近在高校快速流行的飞信(Fetion),比手机短信更快捷便利。辅导员应密切关注,主动适应形势,学习利用新工具,努力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2、网络论坛。上网时进论坛转转,通过发贴,灌水,回复等方式参与一些问题的讨论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各大高校的BBS,更是成为大学生获知信息,关注热点,发表意见,表达观点,发泄情绪的重要场所。

《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也强调指出,校园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因此,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5]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因此,网络论坛应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辅导员和学生进行沟通时,一定要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工作做到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由于网络用户的匿名性,大学生和辅导员在网络论坛上都是平等的,双方可以自由真实地发表意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吐露真实心声,发泄心中不满。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在论坛上的发言获取大量相对真实的信息。在发现不实消息时可以予以反驳,用先进的思想和具体的事实来引导论坛舆论,营造积极的建设性的论坛氛围。因此,在后网络时代,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就必须关注学生喜欢光顾的论坛。在论坛上要充分发挥引导甚至是主导的作用。经常浏览网络论坛也要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项内容。

但是,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比较繁杂,特别是每年的新生报到、学生毕业、综合测评等时节,很少有时间上网浏览信息,更别说在论坛上发帖讨论引导了。还有的辅导员由于个人兴趣和年龄原因,很少上网,对论坛如何运转更是不懂,因而在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方面有一定的不足。

3、网络贴吧。贴吧是互联网上一种具有沟通功能的粘贴板,是一个网民可以、获取、交流信息的平台,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自由网络空间。由于其具有登陆简单、匿名发帖、管理相对松散等特点,所以很受部分青年大学生的欢迎。但从高校贴吧的整体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很多的消息都是负面消息,特别是不实传言和人身攻击,跟帖回复讨论的大多也不客观和理性。但也可以得到一些相对真实的信息,比如学生对学校发展的一些看法、热点问题的讨论等。所以,这里是一些具有偏激倾向和观点的大学生的聚集地。因此,辅导员必须重视贴吧这个网络社区,跟踪发帖情况,了解学生的想法,必要时可跟帖进行理性地讨论,引导舆论。要致力于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不实传言和人身攻击逐步消失,理性声音和建设性意见成为舆论主导方向。

4、博客。博客是一个生造词,其英文原根词是BLOG,作为一种十分简单的傻瓜化个人信息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像电子邮件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博客,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和更新。[6]由于博客具有平等、自由、开放的特性,所以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很多大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这个平台,彰显个性,倾诉心声,表达观点。很多不方便和辅导员、同学交流的东西都可以在博客上公布,与陌生人交流。辅导员在关注学生博客的同时,可以开设自己的个性博客,通过合理设置博客的内容,科学分类,适当展示自己的心情,发表对班级或学校事情的看法,对学校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和大家交流,营造开放、互动、民主的沟通环境,把自己的博客变成大学生愿意去,喜欢去,浏览后愿意发表自己看法的场所,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作用。另外,辅导员还可以创新管理模式,创建班级博客。班级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在博客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使博客成为学生交流思想,增进团结和凝聚力的场合。

以上所列只是后网络时代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部分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师生信息沟通方式,新的沟通方式在信息传递方面更为快捷、方便和高效,在后网络时代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应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信息沟通方式肯定会不断的涌现,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改变思维模式,敏锐的把握工作环境和对象条件的改变,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尽量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实际,在不放弃传统信息沟通方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信息沟通渠道,努力走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1.

[2]赵晓秋.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3]潘克明.对后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C].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暨第三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论文,2005,10.

[4]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报告[R].2008,5.

[5]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2004,12.

[6]戴跃侬.博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工具;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1-02

一、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移动互联网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随时可以了解网上信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我们可以随时和家人视频聊天、观看喜欢的节目、听音乐、查资料。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物,手机就是各种消费的“一卡通”。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查看信息、分享感受、协同工作等,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工作、交友。与此同时,这些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商机,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如今,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百度、爱奇艺、淘宝、支付宝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各行各业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逐渐规划加入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

二、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工作的局限性

如今,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采用以前面对面说教这种老式教育方式,这种单向性教育很难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难以构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的桥梁,使同学们对学习及活动不积极。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辅导员与学生形成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这很容易使两者之间产生隔阂,同时使得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效果低下。高校大学生中,“90后”早已是主体,他们更喜欢通过媒体来学习,自由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信息。由于现在网络还不是很安全,这使得某些缺乏甄别能力的学生容易被其中的错误信息误导。所以,辅导员应该关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在面对影响较大的事件时要加以引导,使学生对相关事实认识更加准确深刻,同时也可增加同学们的社会经验。

三、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管理,如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等诸多方面。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工作,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方便快捷。网络媒介的信息渠道主要有电脑和手机两种方式。现代大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至少一部手机,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网络最新的教育消息,和学生取得良好沟通和联系。

(二)信息多元化。网络信息大多S富且碎片化,其中具有许多新鲜的元素。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关注的信息来源要有所掌控。

(三)动态交互。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作为交流平台,实现资讯信息的动态交互,也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话题,用发帖、留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同学们参与讨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找到良师益友。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了解学生对某些问题事件的真实观点。

四、利用QQ开展学生工作

在众多聊天工具中,QQ使用最为广泛,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QQ号码,其中很多同学每天都会登陆,所以,合理利用QQ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首先,辅导员要申请一个QQ号,加入各个班级的QQ群中,并加各个班级的班长为好友,这样既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聊天内容直观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和他们进行互动。此外,也可以在学生主动邀请的情况下,与其互相加为好友,这样有利于解决个别同学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辅导员可以自建或者委托学生干部创建年级群、学生干部群、党支部群等,通过QQ群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辅导员还可以利用QQ群讨论一些事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比较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讨论结束后辅导员应对聊天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出此次讨论的重要内容。

再次,利用QQ群信息也十分方便。辅导员可以将一些通知、文件等发到QQ群中,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上级传达下来的思想和政策。辅导员可以通过多方面获知就业信息,并及时查看、下载、共享给学生,这样可以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还可以通过各专业交流群了解获取招聘和考研信息,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找到更好的未来。

五、利用微信开展学生工作

通过微信与学生交流,减少了学生见老师的“恐惧感”。在微信环境下的交流有一定的“保留性”,学生心态很放松,不用顾及周边有没有“眼睛”注视他们,可以敞开心扉,表达真实的想法感受。

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群发推送消息。例如,公共平台每天向关注群体发送一条消息,辅导员可以提前设置近期比较热门的或比较重要的话题,然后系统将定时自动把相关信息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先思考一下。如果遇到学生有特殊问题时,系统亦可以将信息发送给辅导员,辅导员在查看后可以针对这些特殊问题进行解答。

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朋友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整而又真实的学生,包括他们的思想动态、心理问题等。据问卷调查表明,72.4%的同学会在朋友圈自己的最新动态,并将周围发生的有趣、有影响力、有煽动性的言论转发出来。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朋友圈,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例如,笔者负责维护商丘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在2015年创建的“商师生科大家庭”微信公众号,并由此在学生会新建立了一个新闻中心,专门负责日常微信的推送。新闻中心的成员每天将学校近期的活动安排、上级领导传达下来的任务,以及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同学们关心的有趣味性的事件第一时间出来。这个公众号受到了商丘师范学院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有力地帮助笔者完成了一些学生工作。

六、利用飞信开展学生工作

目前,飞信在学生中使用较普遍,但凡有移动手机号的都可以免费申请飞信号,只需利用电脑端,就可以向好友们群发短信,每天最多可以发送600条免费短信。同时,飞信也有类似QQ群的“飞信群”,可以将特定同学拉进群里。

飞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使其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必备工具,如果有通知,辅导员就可以将通知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然后通过电脑端向学生群发短信,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收到信息,工作效率非常高。相比发短信能节省很多通讯费用。在方便的同时,也避免了有些同学不喜欢关注QQ、微信消息的弊端。

七、结语

在这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当下便捷的网络,有效开展学生工作,这不仅能节省出很多时间来开展其他工作,还能与同学们更好地进行思想交流,高效办公。

参考文献:

[1]罗友辉,郭琦.个性化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1).

[2]杨守建.新媒体与共青团工作[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网络资源;学科导航

1 内涵分析

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也称“学科导航库”。是以学科为单元对Internet上的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搜集、分类、描述、组织和序化,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建立分类式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学科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于网上,为用户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线索的导航系统[1]。

网络资源学科导航库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信息资源库,从物理上讲它并不存储实际的信息资源,而是按学科或主题网址进行访问,从而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学科信息,既省时又省力,还节约上网费用。与其他网上导航工具相比,具有专业性、易用性、准确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的优点。正是基于这种思想,部分图书馆以及科研院所启动了“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的项目,目的是将与单位重点学科相关的优秀网络资源予以整合,让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领域的师生快速地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的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和国际动态,节省其搜索网站的时间和信息资源的查找。

2 必要性分析

目前已建成的导航系统一般都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重点学科的导航服务,是一种研究层次的信息服务,而在高职教育领域专业教学、实验实训方面却没有针对性和集成性很强的导航系统。根据2008年对湖南省64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调查显示,网络资源学科导航服务还是空白。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多元化、教学过程实践性强,在教材、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方面都与本科院校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建立包括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招生就业、领导决策等信息的导航系统,并具有分类浏览、多检索入口、实现实时查询、动态链接等多项功能,将会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不仅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更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服务,同时也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需求。

2.1 对学院发展和专业学科建设意义重大

2.1.1 为学院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渠道和竞争性情报分析。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外界的信息支持,如国家政策、兄弟院校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发展思路、市场变化及需求、国外同类院校的发展模式及经验等等。若能及时掌握这些前沿信息并组织分析,不仅可使学院的发展少走弯路,对学院的专业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山东师范大学通过为学校管理部门查找各种相关数据,协助领导决策,进行课题研究等,通过具体的工作让上级领导更准确的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华北煤炭医学院图书馆,每月出版一期简报,介绍各类热门书籍和各学科的学术动态,主动为领导工作提供参考[2]。慢慢地赢得领导的信任,并逐渐引导其成为图书馆的热心用户。以读者的角度来理解图书馆的建设,必然有更显著的效果。

2.1.2 为重点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前沿信息。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具体体现在学科发展动态、政策动向、就业情况、科研立项以及与本院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方面信息,使其具有先进性、前沿性。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紧跟市场需求,走在行业领域内的前列,特别是服务行业及第三产业。学科动态与专业建设的发展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是否与学院发展与建设相吻合,将决定着学院的整个发展。

2.1.3 为学生提供成系统的专业学习渠道。不少学生特别是新生在对待专业学习方面缺乏系统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来进行学习和阅读。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以WEB方式进行专业图书推送,并联合专业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进行网络解答,开放12小时的QQ现场,帮助学生及时解答学生专业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2.2 服务定位分析

2.2.1 以专业建设为中心,逐步形成馆藏特色。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发展的历史时间短、资料积累少、经费有限,很多院校馆藏质量不高。特别是新专业,馆藏资源十分稀少。如我院近两年成立的空中乘务、涉外旅游、物流管理、会展服务与策划等专业,虽然不断地加大对此方面书刊经费的投入,但因采购量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的建立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确立围绕重点学科进行馆藏建设的思路,一切为了学院建设及专业建设的需要,目的明确,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其次可围绕着重点学科进行中长期馆藏建设规划,形成馆藏特色。

2.2.2 以人才培养为基点,优化馆员队伍结构。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读者的心目中,图书馆的工作仅限于图书的借还等内容,不少图书馆花费很多资金购买的数据库没有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如对“CNKI”等数据库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访问和使用,读者群中绝大部分为教职工,尤其以年轻教师为主。此类问题的产生与图书馆服务模式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服务模式的改变离不开馆员结构的变化,图书馆需要的不仅仅只知道借还且基本上不需要任何专业技术要求的职工,也不仅仅是几个具有图书馆专业职称的职工,还需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学院各专业的支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在学院职工心目中的形象,必须围绕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优化馆员队伍结构。

2.3 发展前景分析

2.3.1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理论上讲,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通过建立重点专业学科导航系统,不仅加强了对学院领导决策层的信息支持,对专业建设也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源,使图书馆以更快捷的方式直接服务于各位读者,改变原有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主动出击,主动服务。

2.3.2 建立信息推送,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就像产品的营销一样,学院花了不少的经费用于数字化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把这些东西及时有效地送到读者手中,是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的、积极主动的信息推送不仅能改变其原有的信息结构,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地位,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3 实施原则分析

3.1 建设原则

高职教育学科导航系统建设应遵循实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依据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和学生学习实训的信息需求,是导航系统具有使用价值的前提。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原则是数字资源共享的基础。

3.2 内容设置

3.2.1 职教领域:国内外的高职教育相关网站、专业网站、研究机构/中心、协会/学会、文献信息机构、省内外高职院校等。

3.2.2 领导决策:可通过搜集、组织、整理、分析等环节提取信息,形成系统的书面报告,定期或随时向学院提供具有前沿性、竞争性的网络信息。

3.2.3 学科动态:重点学科专业信息(各重点学科的延伸与拓展,其专业关键词由学院专家团队定期提供,以保证信息及时更新)。

3.2.4 在线咨询:在线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文摘与索引、统计资料等。

3.2.5 课题服务:课题申报和课题查新、相关专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论文收录及引用检索等。

3.2.6 教学资源: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包括多媒体资源。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信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业大全、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名录大全、高职高专教材书目等。

3.2.7 就业指导:为毕业生择业提供各种人才市场和就业信息。

3.2.8 在线解答:通过导航中的BBS、QQ在线、博客或咨询窗口让更多的信息得到供与需的互动。

3.2.9 其他:网站、服务、软件下载等。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贫乏或信息冗余都是导航系统的失败。高职教育学科导航的目的并非搜集所有信息资源,而是要从大量的网络资源中精选出有价值,能够满足高职教育系统师生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最优秀网络资源。导航系统在信息内容上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特征。以应用性、技术性信息为主,侧重实训操作、体现技能特色。关注内容新颖、反映学科研究领域前沿动态及教学科研中的热点问题。在选择信息资源时,要考虑资源内容是否具备客观性、实用性、权威性、独特性、时效性。要注重资源提供者的权威性、在本领域的知名度、学术号召力、被别人评价或推荐情况、被访问和被引用的情况[3]。

4 措施保障分析

4.1 领导高度重视,认识到位

建立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在我院图书馆已酝酿许久。2007年7月,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接受有关培训;在经过半年的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2008年元月,该项目终于启动并初现成效。

4.2 发挥人才优势,服务到位

人才培养是学科导航服务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担任学科导航服务的5位专业技术人员,曾主持学院多个部门的网站设计开发,担任本馆网站及各类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对信息获取及推送有理论基础,曾多次为学院很多科研课题提供查新服务。

4.3 整合软硬件优势,信息到位

一是硬件基础,我馆现有高中低档服务器四台,具备承担现有全部数据库的访问服务、WEB导航服务、安装调试数据库服务等;二是软件基础,现有数据库容量8T,具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8个,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知识库、英语学习数据库、网上报告厅、维普学习资源库、旅游文化、酒店管理、湘菜视频、软件通-中新金桥等数据库20余种。

4.4 馆内馆外互动,合作到位

合作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施中,北京雷速公司与湖南科技情报研究所均给予我馆大力支持,从技术指导到系统平台建设,使我馆建立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这一方案顺利进行;同时,我院率先在湖南地区建立与本科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展馆际互借,资源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科覆盖面广,对应我院发展的学科门类齐全,为我院开展学科导航服务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5 组织执行分析

5.1 组织机制的形成

以校园网为工作平台,推动决策支持服务平台、定题服务平台、教育培训平台和专家团队支持学科导航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整个组织构架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构架图

5.2 服务模式

图2 学科导航系统服务模式与服务工作流程图

建立高职院校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将使图书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学科导航系统向学院决策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竞争情报,向重点学科专业提供前沿信息支持,是保持学院发展和专业建设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目前高职教育图书馆以内涵谋发展,以发展促创新的服务模式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惠君.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十五”建设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34—37.

第4篇

关键词: 网络平台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工作绩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网络已经全面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显著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在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身处网络变革的最前沿,受网络的影响无疑也是最大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面对网络化的浪潮,不仅要充分认识网络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而且要深刻发现网络化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高校辅导员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高校辅导员工作在传统工作模式下的不足

1.1当前辅导员工作对学生引导较少。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部分辅导员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对学生采用灌输理论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抵抗或逆反心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1.2当前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

目前,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普遍存在“只知不行”、“知行分离”的问题。辅导员工作阵地基本上局限于室内,户外拓展活动较少。许多教育课程仅仅限于课堂时间,实践教育和应用远远不够。另外,虽然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多流于形式,比如开一些课程、做一些课件、办一些网站等,有些课件甚至只是文字网络化,图片动画等素材少,也没有什么实例。没有提供网络讨论的环境,就谈不上引导。这种流于形式的教育没有真正利用网络技术来改善教育效果,自然无法吸引学生,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3当前辅导员工作难以做到“一对一”的学生教育。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很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与教育。一方面,繁杂琐碎的工作占用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日常事务的处理耗费了辅导员的大量时间精力,使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倍感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悬殊的师生配比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总体上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辅导员,想要做到“一对一”地联系和辅导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辅导员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的话,就可通过灵活安排时间,利用网络实时的“一对一”辅导来解决。

2.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优势

2.1网络信息量大,可以充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

在网络时代,只要高校辅导员掌握网络技术,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类信息。网络信息既有时事性的,又有数据库的。时事性信息能在事件发生后极短时间内报道出来,能够使辅导员把握学生当前关注的信息焦点。而数据库中的各种经典著作及党和政府的各时期的方针政策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只要高校辅导员善于利用,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实辅导员工作的内容。

2.2网络丰富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形式,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增强影响力。

网络的发展使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在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可以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当中,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其中,以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网络作为新的通讯手段,信息传递迅速高效,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例如,辅导员可以建立个人网络平台,更能有的放矢地实现与学生互动,把握和引导其思想趋势。具体说来,辅导员个人网络平台包括辅导员个人的工作日志、E-mail、QQ留言、博客等形式,是一个集教育、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园区,也是信息传播、展示风采、互助服务、网上学习及交流沟通的虚拟平台。这样的网络平台既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扩大辐射范围,提高影响力,又有利于辅导员职业的自我发展。

2.3网络使高校辅导员工作可以采取交互的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网络的交互式沟通可以吸引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不再采用“你讲我听,你打我通”单向强制性的方式。网络上的交流可以不见面,不用真名,交流者可以畅所欲言,把平时不愿讲出来的想法在网上都讲出来。而且,网络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特点,通过这种信息表达,可为师生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效果更优于单一的感官感知的效果。网络的交互特点可以帮助辅导员迅速准确地开展日常工作,在工作布置、消息等方面落实到具体个人,提供师生之间有效交互。随着高校网络成熟发展,在学生工作领域构建一张全面的“网”,有助于学生成才成长服务体系完善,告别过去层级递进式地汇报情况和解决问题,采取更为及时和准确的方式,扁平化、统合地处理学生问题。

2.4借助网络,可以使高校辅导员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化。

辅导员工作要达到良好效果,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支持。而网络正好为三者的结合提供了方便。网络没有地理上的界限,不同地点的学生都可通过网络共享资源,进行学术探讨和思想交流,并且家长也可随时查询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学校也可随时和家长联系。做到家校结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网络还为社会各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并能实现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

3.利用网络平台提升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途径

3.1借助网络平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平台表现形式多样,可以集合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地展示,让学生更易接受。熟练应用网络平台可实现与学生良好互动的效果,形成平等沟通模式。构建个人网络平台,可以树立辅导员个人形象、展现个人素质、能力和知识视野,可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强化个人魅力,让学生消除与老师间的隔阂,在日后工作开展中拉近师生间距离。

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加强学生管理,帮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通过网络,辅导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工作:一是加强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如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日常工作布置用网络平台准确传递给具体个人,避免了传统信息传递产生的信度衰减。而需要及时回复的通知也可借由网络平台得到及时准确的回复,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提高工作的普及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并常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的方式登录QQ、飞信、MSN等即时通讯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可将通知即时发送给学生,方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联系;三是节省工作成本,开展校园文化等活动往往会产生很多文件、总结、图片和录像资料,可将这些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由网络服务器保存原始资料。在这些情况下,既节省了实物成本,又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节省时间成本。

3.2利用网络平台,融教育于服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网络平台提出了“班级”群组概念,应用这种“小圈子”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从策划阶段就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组织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各自的心得和经验,提升学生归属感。要把教育融于服务之中,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在服务于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才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力。利用网络的隐蔽性特点,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疑问解答,更体现服务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使这个教育阵地在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可之后,倡导理流的氛围,从而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

3.3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沟通,展现校园动态。

辅导员可利用BBS讨论版、博客、E-mail、QQ等网络平台来加强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联系。例如,通过QQ邀请家长一起加入到聊天中来,让他们询问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辅导员及时地将学生好的表现告诉家长,对于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及时提出忠告,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可解决辅导员进行电话家访的时间矛盾,实现随时在线家访,也给辅导员和学生以及家长情感交流的最大空间,辅导员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及家长激扬文字,探讨人生。这种交流方式不再有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免去了家长因自己孩子表现不好而直面老师的尴尬。

辅导员亦可借助院系门户网站学生学习和生活动态,让家长可以直观地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发挥家庭、家长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保证学生教育工作的全面性。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对学生的言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约束力,起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3.4利用网络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平台。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基础,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学生辨别能力又不强,这就要求学生家长和辅导员的相互合作,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使学生更有兴趣,更便捷、更有效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大学生自身在校园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靠辅导员有限的工作是很难一一解决的,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成长。辅导员可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他们以不同的建议,引导他们自己去网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与辅导员谈出自己的学习体会,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辅导员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就业技巧、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试、青春期情感处理等方面的资料,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4.结语

网络时代,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使网络成为辅导员教书育人的课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网络成为辅导员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渠道;增强大学生自我发展与成长的积极性,使网络成为辅导员与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寿萌吉,阮财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效能建设探析[J].现代商业,2008,(33):284-285.

[2]马海艳,高晓霞,王莉.网络时代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文教资料,2009,(8):209-210.

[3]秦明承,陈建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刍议[J].学理论,2010,(19):233-234.

第5篇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58-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延伸到教育行业,但网络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正是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这次挑战中,如何抓住机遇,提高自身能力成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使得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促进了高校的发展。

一 “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各行业的结合,使得传统行业有新的发展模式[1]。“互联网+”时代也逐渐走入教育行业中,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不仅是要从事学校的教务工作,也承担着思想教育等工作,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队伍建设更应该与“互联网+”时代相照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方面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又要应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工作,适应现代化的发展[2]。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刚步入大学校门,面对新的环境,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的社会诱惑,很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急需辅导员正确的思想引导。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作;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也是促进高校的发展,辅导员是高校教职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许多高校辅导员成为了学校的各级干部,所以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建设与高校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网络时代的到来,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社会资讯,提高工作效率[3]。同样,在网络时代的开放性下,可以掌握学生的动态,开展德育工作,但需要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互联网+”给高校辅导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也增加了辅导员管理学生的难度。大量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而言不仅能丰富精神世界,更多的是改变其价值观念,这更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

(一)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不仅低,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也逐渐降低。社会上对于高校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加入到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中,造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较大[4]。另外,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教职人员里所处的地位也较低,辅导员的工作又缺少发展前景,学校对高校辅导员也不够重视,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使得很多的高校辅导员都想着离职,造成了高校辅导员的人员流动大的状况,这与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辅导员的待遇等有关。

(二)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投入力度不够

高校不仅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教职人员也应加强培训,而且辅导员的培训不仅是提高辅导员的自身能力,也是给辅导员提供发展的空间。一般高校的干部选拔都是从辅导员中挑选出来的,虽然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加大了力度,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上投入过小,缺乏相关的培训体制,辅导员对培训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不起来,辅导员的能力受到了约束,其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5]。即使有的学校开展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但由于辅导员的参与性低,辅导员的培训形式也是单调的,所以也没有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

“互联网+”时代使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受到了挑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其对教育者给出的信息不再是全盘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加大。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辅导员传统的教育工作方法将不再适用,说教的教育方式逐u被舍弃,新的工作方式成为了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问题[6]。再有就是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不断地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知识素养。也要提高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应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不断地积累实战经验,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三 “互联网+”时代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措施

(一) 构建机制,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

解决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主要的方式是构建相应的机制[7]。首先是选拔机制,由于辅导员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对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应对辅导员的学历、素质、政治觉悟等对方面进行考察,严格要求考核标准,确保辅导员队伍有着较高的思想水平;针对高校辅导员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应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高校通过建立评价系统,将绩效考核与辅导员的工资挂钩。要规范辅导员的工资奖励标准,使得辅导员与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缩小。

(二)加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

在高校辅导员的队伍构建中,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使得辅导员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加大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结合我国的教育发展形势,对辅导员在思想理论、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训[8]。也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培训期限,通过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平时培训等多项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等。

(三)提高高校o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应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水平。身为一名辅导员,在高校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所以,辅导员应先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在网络化的影响下,注重对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使学生不受网络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辅导员也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运用网络技术学到更多的知识。争取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微博、微信、校园APP等网络化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注重的是创新与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也应有创新意识,不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在此同时应结合网络技术,利用QQ、微信等平台,实现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应用校园网站与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进行合作,从而为大学生拓展更多的锻炼平台和工作机会。

综上,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对大学生、辅导员和高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下,应对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进行调整,针对其遇到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辅导员队伍的机制、职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建设,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构建具有高水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新东,张明亮.辅导员专线――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6):142-144.

[2]徐芝兰.近十年我国辅导员研究的主题分析――对CNKI“辅导员”高被引论文(2005-2014年)的内容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0):6-11.

[3]周莉莉.“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创新性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16(5):30-32.

[4]陈振兴,刘琳,刘召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视阈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以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1):35.

[5]曹都国.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之探析――以上海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5(3):225-228.

[6]谢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网络时代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119.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谈心教育

在当代高校中,辅导员在学校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正处于构建思维模式、学习方式、综合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时期。因此,针对该阶段的大学生适当开展谈心教育工作,是当代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1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谈心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辅导员不仅要时刻关心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情况,还需要经常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所以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综合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1.1促进师生交流情感

大学阶段的师生关系不太容易掌控,由于辅导员教师并不是大学生的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难以实际掌握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高校辅导员应该抽出空闲时间与学生开展谈心教育,针对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交流学生的生活起居、生活习惯、适应程度,较为轻松又深刻的引导大学生综合健康发展,应用谈心教育的方式将师生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交流平台中,以“大朋友”的身份更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情感。

1.2了解学生综合需求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通常会对大学中的各种情况较不习惯,在生活中从曾经的父母帮助突然转变成需要自己解决日常饮食、换洗衣物,在心理上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身边的一切都十分陌生,难免会有孤僻感。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辅导员及时对学生展开谈心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生活需求进行沟通,为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解决综合问题,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面对大学生活的心态,为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做好基础。

2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谈心教育有效策略

2.1加强辅导员综合素养

当代高校教育环境中,着重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实际聘用,会对一些高校研究生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发送邀请函,邀请刚毕业的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教育中增添年轻血液确实是很好的事情,但也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很多刚毕业的研究生缺乏相关任职经验,难免在与学生进行谈心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谈话经验和技巧,容易造成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出现尴尬的局面。另一方面,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辅导员在实际年龄上与大学生相差无几,这就容易导致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缺乏实际说服力。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高校应该适当加强对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培训,例如,针对辅导员谈心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谈话经验和技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校谈心教育经验丰富的老资历辅导员,对新辅导员作实际应用方面的培训,以“老带新”的方式传递多年教育经验。学校还应该为辅导员提供相应辅助书籍,让年轻缺乏经验的辅导员在书籍中详细学习理论知识,专门针对大学生教育方面、心理教育方面进行学习,从而让年轻辅导员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1]。

2.2利用网络拉近距离

现代网络建设十分先进,网络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当代大学生通常都能够无师自通地使用网络交流工具,在当代高校辅导员开展谈心教育工作中,辅导员也应该利用网络技术经常对学生开展谈心教育工作,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应用网络交流平台,能够让部分在生活中较为内向、羞涩、腼腆的学生大胆、直接地跟辅导员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促进谈心教育的有效开展,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距离。在网络中不仅可以利用交流软件与学生进行沟通,也可以针对学生热爱网络游戏的特点,从网络游戏方面入手对学生开展谈心教育。部分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年龄较小,心智处于刚刚开始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很难听取他人的意见,更愿意在游戏中寻找自我,针对学生这种情况,辅导员可以从网络游戏方面入手,邀请学生共同进行同一游戏,在游戏方面多向学生请教,以朋友的姿态互相学习,拉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距离,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愿意与辅导员沟通,接触了解一段时间后,辅导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开展谈心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辅助学生逐渐构建正常的生活思想观念[2]。

2.3建立谈心教育制度

在高校谈心教育工作中,应当适当构建科学合理的谈心教育制度,应用相关制度来规范辅导员谈心工作的相关内容。辅导员开展谈心教育工作是较为良好的行为方式,但在谈心教育中却缺乏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样的谈心工作很有可能起到不好的作用,因此,在谈心教育中适当构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十分重要。根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让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交流时有规可循,将谈心教育的开展模式步骤化,帮助辅导员在开展谈心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步骤依次对学生谈心沟通。例如,谈心教育中规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学习情况,跟每名学生至少进行3次沟通,其中至少存在1次深度沟通,切实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学习方向。应该规定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后,书写沟通工作记录,详细记录学生的综合情况,并制定相应下次谈心教育工作计划,确保做好辅导员多方面为学生着想的工作职责。在规章制度中,应该存在奖惩制度,在学期结束时针对谈心教育工作做得好的辅导员,应该给予相应奖状表扬,让辅导员开展谈心教育工作得到认可;针对未能完成谈心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应该给予相应会议批评,使其认识到谈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明确谈心教育工作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

第7篇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网络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重要便利,尤其是在通讯沟通方面,不同的网络社交平台和工具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发生重大变革。高校辅导员主要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负责,在各项工作开展中,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应用能够及时消息,并且能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关于微信公众号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信息推送,实现移动式学习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变革,网络空间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之一,因而可以在网络资源与网络空间的充分利用种,促进学生的移动式学习。传统的学习空间主要集中在教师、图书馆或自习室等,但是由于空间有限,大学生自习“占座”现象普遍,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利用能够在信息的及时推送中帮助学生及时从网络平台上下载、观看相应的学习资料,资料形式包括视频、音频和文本,学生获取学习资料后即能够开始在线移动学习,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

(二)信息传递,促进班级管理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既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动态,又要将学校、学院的相关文件命令、政策等及时传导给学生,包括关于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发放以及省级比赛等,对于这些,辅导员均要通知到位。但是在召开班会下发各项通知的过程中仍旧有部分学生临时有事不能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微信公众号老师能够在精准的信息传递中使学生能够不限时、不限地的获得信息通知,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促进班级管理进步。

(三)交流互动,共建良好师生关系

高校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中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管理效率提升,但是由于高校辅导员分管的班级、学生数量大,难以对每一个学生做到细致化管理,辅导员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都及时关注。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应用,能够为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互动路径,辅导员在微信公众号上相关信息后,学生能够随时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辅导员则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反应和意见,在教学管理计划和班级管理策略上进行适当调整,使各项辅导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四)内涵建设,信息共享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应用,能够在平台上及时信息或链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路径,同时在平台上,老师可以在信息更新与推送中加强内涵建设,增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在主流思想文化的教育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另外在管理实践中,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分享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内容可以是工作经历也可以是学习经历,主要是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学生在相互分享过程中不仅能够减少工作、学习中的“弯路”,同时有益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高校辅导员开展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微信公众号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交流互动中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管理策略。微信公众号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高校辅导员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互动参与和移动式学习的需求,且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功能强大,信息承载力大,能够在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参照中促进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用具有功能强大、价值和效用突出的优势,能够促使高校大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在良性互动中有利于主流文化的传播,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媛.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08):38-40.

[2] 王云.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J]. 才智,2016,24:21-22.

[3] 李艳超. 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中的应用[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04):18-20.

[4] 秦明承, 陈建华.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刍议[J]. 学理论,2010,19:233-234.

第8篇

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新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大学生比例占到10.8%,学生仍然是网络用户的主体。以3G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和娱乐方式,改变着大学生生活环境、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电子科技大学开展的一项关于大一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平日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为3.2h,占用了白天学习生活1/4的时间。为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2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2.1学习者和推动者

贾德芳等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数量巨大,来源广泛,使得传统教育模式中辅导员在信息量的占有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面对90后学生利用和掌握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比很多辅导员还要精通和熟练,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无法很好地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相适应等问题,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敢于争做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和交流者。在事务性工作之外,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挤时间花时间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及时更新信息和知识,将新媒体技术用于实际工作开展。同时,辅导员要真正融入到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学会利用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在学生中去普及和助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平台,促进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2整合者和监管者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化以及区别于其他网络文化的创造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等特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引导的重要参与者,需要整合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以贴近和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根本,找到与学生日常事务工作及教育引导工作的结合点,保证网络资源利用的有效化。其次,在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督和新媒体的管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实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合力。

2.3引导者和教育者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表现为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性,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借助新媒体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不断更新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掌握新媒体技术,以更加灵活及时有效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设优质的辅导员博客或主页,通过自己在网络文化中的躬行实践给学生树立榜样,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促使教育引导的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3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工作思路

3.1建立学生事务工作平台

面对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工作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等特点,网络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媒体形态,对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系统化和时效性起着积极作用。一是要对QQ群、飞信、微博、邮箱、微信平台、博客、专题网站等网络工作方式进行筛选和归类,明确不同的网络途径在日常事务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机制,加强具体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使学生事务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二是网络工作平台要体现师生共建,充分发挥班委、党员、辅导员助理等学生骨干力量在年级、班级网络平台中信息和工作开展中的助推作用,保证各类消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各项事务工作实施开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3.2打造网络之家助推教育引导

在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辅导员——学生一对一谈话、主题教育、班团活动等教育引导的实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紧凑及辅导员有时在事务性工作中难以抽身的困难,借助相应的网络工作方式,开辟教育引导的新途径,打造充满关爱的网络之家。例如通过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党员之家、科创之家、留学之家等,给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严谨优秀的学风氛围;其次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博客或主页以及专题教育网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大学规划等开设分享专栏,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3.3借网络窗口展辅导员魅力风采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个人魅力除体现在平日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外,也包括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学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博客或主页以图文并茂的活泼形式,成为展示个人魅力风采的重要窗口。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这一窗口,找准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引导的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学习,熟练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技术;以贴近大学生的需求为本,加强辅导员博客或主页建设,结合图片、视频、文字记录学生的成长点滴和自身的成长感悟,精心设置版块,如温馨提示、日常事务、出国留学、随笔闲谈、视频分享、时事政治、你们的大学生活等,以丰富博客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辅导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4结语

第9篇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辅导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0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6-02

1我国物流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正如人力资源是社会一切部门发展的根本一样,物流人才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2002年,我国有一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物流专业,到2006年,全国一共有298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职高专有500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中职院校突破了1000所。虽然我国物流教育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②师资力量薄弱。③不同层次人才教育结构不合理。

2辅导员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物流具有系统性和一体化以及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作的特点,同时企业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而增加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因此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能受到企业的青睐。

在面对高校学生工作发生了新变化的局面下,高校辅导员应当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科研素质、人格素质、创新素质、信息网络素质等。

3提高科研素质

3.1提高科研素质的意义

(1)科研素质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成效。高校学生工作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国贸及物流等贸易专业,必须要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和理论层面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2)科研素质有利于辅导员职业道路的发展。专业化和职业化已成为辅导员今后的发展趋势,而辅导员要在以学术为衡量标准的高校中立足,没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是不可能的。

3.2提高科研素质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确立研究方向。以前辅导员往往陷入繁重的工作中,忽视理论学习。殊不知,理论学习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扎扎实实的搞好理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思考,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补充,才能为科研工作判定坚定的基础。

(2)既要个人独立研究又要积极参与集体研究。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支持个人研究为主的信念,独立选题、申报、调查和总结,重视培养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参与到集体研究中去,虚心向别人学习,开拓自己研究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3)加强交流与进修。参加校内外的研讨会,加强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是辅导员提高科研素质的途径之一;同时,辅导员要主动参加正规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学习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科研素质。

4强化人格素质

4.1强化人格素质的意义

(1)辅导员的人格素质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人格对人的社会行为起制约作用,它可以成为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来源,为人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稳固而一致的反应模式。

(2)高尚人格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要实现这一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人格力量的积极影响。

4.2人格素质的培养途径

(1)加强师德建设。辅导员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法》中关于师德的规定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学习,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努力扮演好辅导员的社会角色,成为学生道德楷模。

(2)培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有“身教重于言教”的意识,尽量避免简单的说教、灌输,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促使他们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道德情操。

(3)培养广博的知识架构。辅导员要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地提高人格魅力。

5增强观念素质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就要具备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具体包括创新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责任观念、实效观念和法治观念等。

5.1增强观念素质的意义

(1)辅导员的观念素质对大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辅导员所具备的观念素质也会通过一言一行展示给学生,并对学生产生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初现端倪,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解放思想,自觉更新观念,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实际和大学生不断变化的实际,在教育手段、途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以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

5.2增强观念素质的途径

(1)要增强观念素质首先要树立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在21世纪辅导员所具备的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必须是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的思想观念。

(2)要增强观念素质必须解放思想,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社会形势的变化要求辅导员不能只固守陈旧的思想观念,而应当解放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同时辅导员要改变学校―家庭的工作生活模式,深入学生寝室、学生活动场所等,增加接触、观察、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机会,了解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及时归纳总结,并上升为理论。

6培养信息网络素质

高校辅导员所应当具备的网络信息素质是指具备娴熟的网络技术和高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运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6.1培养网络信息素质的意义

(1)21世纪的社会是以网络为手段的知识化的信息化的社会。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不加区别的传播信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很容易受到负面的冲击,偏离正确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的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网络素质。

(2)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收发电子邮件,参与网络聊天,浏览时事新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也成为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6.2培养信息网络素质的途径

(1)辅导员要具备强烈的信息观,敏锐的信息意识,做网络时代的有心人,注重培养开发信息、选择信息、存储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发现和确认有用的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和选择,使其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利条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2)辅导员要学习和掌握网络交流和沟通技术、浏览和查询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参与技术,成为网络世界中的一员,通过QQ、TM、BBS等通信方式与大学生在网上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开展正面的理论宣传与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指导地位。

总之,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高素质物流人才需求的增加,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高校辅导员也应该不断提高科研、人格、创新、信息网络等各方面素质。

参考文献:

[1]袁鹤平.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措施[J].物流教学,2007(4):92.

[2]唐爱真.新世纪高校辅导员素质探析[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3):63.

[3]莫珂,范玲.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地质教育,2003(1):24.

[4]王国顺,熊英.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103.

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育人功能 实现途径

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着力提高辅导员的育人能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再一次深刻领悟到“育人为本”工作职能的重要性,这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抓住育人职能这一重点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点给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高校辅导员育人功能表现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发展与形成的重要时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尤其是做好新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高校学生建立起认识社会、评价事物的正确标准,并帮助学生在学生事务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格是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的重要体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一育人功能同样也贯穿于整个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的体系中。

2.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我国当今的高校中,由于辅导员制度的职业化发展尚不成熟,高校学生的学生事务中,行为规范方面大多是由辅导员直接管理。通常情况,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方面来看,高校辅导员在班级建设管理和宿舍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表现得比较明显与突出,具体是以表扬嘉奖和批评惩戒两个方面作为规范手段。

3.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育人职能,主要从奖助学金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国家在高校中施行的奖助学金政策无疑是对高校学生的一种激励措施和鼓励政策,以奖励的形式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为广大高校学生树立榜样,明确学习目标,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鼓励与鞭策。

社会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奋斗动力的另一个有效途径。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的匮乏,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在实践活动中,辅导员通过引导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而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在实践中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唯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才能习得一技之长,为祖国、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样,在实践活动中,辅导员带领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精神境界,引领学生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

4.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中,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压力因素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高校学生的精神支柱变得脆弱,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变低,抑郁、郁闷、压抑等词汇常出现在高校学生的言谈中。如今随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高校辅导员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育人职能效果凸显。

二、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工作中重管理轻育人

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使部分高校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与能力将学生事务性的工作作为手段,对高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相反他们只能将工作的中心与重点从育人职能转向管理职能,将做好学生事务工作,处理完成学生事务工作作为自身的全部工作内容和任务。

2.辅导员育人工作重形式轻内容

随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件精神贯彻的不断深入,辅导员育人职能不断被提及与加强,高校辅导员制度体系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育人作用认识不够,在学生事务工作中育人职能表面化、形式化,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合到学生事务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履行自身工作育人为本的教育职能。

3.辅导员育人工作缺乏专业性

高校辅导员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涉及内容繁杂,入学教育、学生奖惩、心理咨询、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宿舍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干部培养、班级建设等。每一项学生事务的处理中都可以包含育人职能,然而高校部分辅导员由于自身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种种因素的制约,在学生事务管理的育人职能发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虽然是工作在学生事务工作第一线上的德育教育骨干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了解程度最深,对学生当前心理、思维、情绪把握最准确,但是他们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的德育理论知识、技能而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对干部的选拔培养上,高校辅导员对落选干部的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安抚、安慰层面,而缺少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人生教育。在高校中,学生发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事件时,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的教育通常批评内容占有很大的部分,而缺少对学生心理疏导和行为规范意义上的教育内容。再如:学生在大学期间极易发生情感问题,有些学生由于失恋导致情绪低落甚至不良行为,有些学生由于情感问题影响学业甚至影响日常正常生活,高校辅导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不能从理想、人生价值、恋爱婚姻观、责任感等角度全方位疏导教育学生,只是从表面现象入手,不能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4.辅导员育人工作缺乏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有所加强,但是长期以来在社会和高校中形成的对高校辅导员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严重制约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与发展,从而影响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高校中辅导员岗位的人员变动比例相对较大,在部分高校中工作五年的高校辅导员就被称为“老辅导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届学生经历两个或者三个辅导员的现象出现,甚至更换辅导员的次数更多。从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看,其稳定性远远低于高校中的其他职位。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学生学习、生活周围的德育教师,是处理学生在校期间一切学生事务性工作的育人群体,因此一支持续而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全部思想、心理、行为全面了解,系统培育的有效保证。目前,部分高校出现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工作连续性不强的现象,这是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弱化的众多现象之一。

三、高校辅导员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1.以人为本观念的确立是首要前提

以人为本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前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是:“强调要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权利,讲求民主平等,渴望相互尊重,以个人发展为目标,突出自我中心。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高校辅导员必须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综合素质创新奠定正确的思想前提和观念先导。

2.实践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必然选择

在以往辅导员工作中,往往存在中理论灌输、轻实践培养的倾向。其实,在高校教育培养的各项环节中,存在很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效果的实践教育方式,既包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作用的活动,如军训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最佳党日活动,又包括以学习研究为主导的活动,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辅导员必须提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从活动目标设定、形式选择、流程安排、过程控制、效果反馈各个环节,周密布置,认真实施,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方式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网络教育载体的运用是重要方向

网络载体作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必备工具,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快捷性、平等性、交互性和融合性的特征和强大的交互功能与覆盖渗透功能,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达成共识。而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高速发展阶段,对网络的运用更是日益纯熟。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和网络教育能力,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或网页,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如QQ群、微博、微信、飞信等,做好网上思想引导工作。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建设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高校辅导员育人功能的转化,由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介体、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创新的状况中。在当代大学生大量涌入高校校园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功能既要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又要在以人为本观念确立、实践教育能力培养和网络载体运用方法等知识储备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需求,增强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永华.高校学生工作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A].社科纵横,2011(12).

第11篇

关键词 辅导员 网络文化 角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四川调研时强调,各高校要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摆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精心实施,抓出实效。同时当前网络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使教育环境复杂化,也给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新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大学生比例占到10.8%,学生仍然是网络用户的主体。以3G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和娱乐方式,改变着大学生生活环境、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②电子科技大学开展的一项关于大一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平日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为3.2h,占用了白天学习生活1/4的时间。为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2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2.1 学习者和推动者

贾德芳等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数量巨大,来源广泛,使得传统教育模式中辅导员在信息量的占有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局面被打破。③面对90后学生利用和掌握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比很多辅导员还要精通和熟练,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无法很好地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相适应等问题,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敢于争做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和交流者。在事务性工作之外,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挤时间花时间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及时更新信息和知识,将新媒体技术用于实际工作开展。同时,辅导员要真正融入到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学会利用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在学生中去普及和助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平台,促进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2 整合者和监管者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化以及区别于其他网络文化的创造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等特点。④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引导的重要参与者,需要整合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以贴近和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根本,找到与学生日常事务工作及教育引导工作的结合点,保证网络资源利用的有效化。其次,在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督和新媒体的管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实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合力。

2.3 引导者和教育者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表现为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性,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⑤借助新媒体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不断更新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掌握新媒体技术,以更加灵活及时有效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设优质的辅导员博客或主页,通过自己在网络文化中的躬行实践给学生树立榜样,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促使教育引导的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3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工作思路

3.1 建立学生事务工作平台

面对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工作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等特点,网络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媒体形态,对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系统化和时效性起着积极作用。一是要对QQ群、飞信、微博、邮箱、微信平台、博客、专题网站等网络工作方式进行筛选和归类,明确不同的网络途径在日常事务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机制,加强具体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使学生事务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二是网络工作平台要体现师生共建,充分发挥班委、党员、辅导员助理等学生骨干力量在年级、班级网络平台中信息和工作开展中的助推作用,保证各类消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各项事务工作实施开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3.2 打造网络之家助推教育引导

在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辅导员――学生一对一谈话、主题教育、班团活动等教育引导的实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紧凑及辅导员有时在事务性工作中难以抽身的困难,借助相应的网络工作方式,开辟教育引导的新途径,打造充满关爱的网络之家。例如通过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党员之家、科创之家、留学之家等,给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严谨优秀的学风氛围;其次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博客或主页以及专题教育网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大学规划等开设分享专栏,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3.3 借网络窗口展辅导员魅力风采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个人魅力除体现在平日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外,也包括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学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博客或主页以图文并茂的活泼形式,成为展示个人魅力风采的重要窗口。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这一窗口,找准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引导的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学习,熟练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技术;以贴近大学生的需求为本,加强辅导员博客或主页建设,结合图片、视频、文字记录学生的成长点滴和自身的成长感悟,精心设置版块,如温馨提示、日常事务、出国留学、随笔闲谈、视频分享、时事政治、你们的大学生活等,以丰富博客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辅导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也是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随时代步伐,辅导员更要学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驾驭网络能力的新方法,创新工作开展模式,通过网络开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新途径,增强教育引导的实效性,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氛围尽一份力量,还有更多的工作方式和途径值得探索和丰富。

注释

① 腾晓春,郭志宏.新时期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249-251.

② 屈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前言,2012(13):182-183.

③ 贾德芳,秦广久,李晓玮.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3-03-22.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77-02

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在思想上依然不够成熟,而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当下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思潮、观念纷至沓来,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更应该充分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问题,以便充分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能。

一、网络时代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新契机

网络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它越来越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职业开始利用网络,提高了工作效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意识到网络所提供的新契机。

(一)网络使高校辅导员更易于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随着网络不断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网络传播的迅速性。这一重要性质能够极大提高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效率。传统的沟通方式主要是面对面沟通,与网络沟通方式相比,面对面沟通最大的缺点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网络时代的来临,使这一困境有效地得到了解决。更少地受到时空限制是网络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性质。网络使我们迅速地融为一体,无论天涯海角都可以实现即时通信,极大地压缩了时空距离。利用网络,高校辅导员可以实现时时在线,学生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各种信息都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高校辅导员那里,使他们更加易于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易于多角度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网络使高校辅导员更易于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发展的动向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QQ、飞信、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新的人际沟通工具已变得司空见惯,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敏捷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群体,他们很愿意而且很容易就能够掌握这些新颖的交流互动工具,并将它们作为相互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途径。为了改变以往比较呆板的形式,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制作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视频,运用贴近学生的网络用语等方式,能够使大学生们更感兴趣,更加亲近和认同,使得思想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内心中的小秘密、小情绪很难通过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展现出来,但会经常在一些新的网络平台中流露出来。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可以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从而极大提升教育开展的效果,有利于辅导员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发展的动向。

(三)网络使高校辅导员更易于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借助现代化网络信息交流工具,辅导员不仅能打破交流空间的限制,做到交流随处随时进行,而且会极大提升教育开展的效果。比如,在网上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与学生随时联系,选择一个学生状态好的时段开展工作。同时辅导员交流方式的选择也可以实现多样化与潮流化,比如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网络语言,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辅导员观点的认同与接受,而且也有助于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正如任何新事物的产生一样,网络教育也需要经历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再到充分利用的过程。当下各高校网络教育从实际情况看大多还处在适应阶段,难免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

人是经验动物,以往成功的经验会不自觉地成为抵制新事物的力量。许多高校辅导员所开展的教育工作仍然习惯停留在传统的层面,有时对网络自然不自然地采取了回避抵触态度。但是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信息爆炸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可选择的信息源瞬间增多,进而使其可以通过各自的移动互联终端随时随地在网上获取到希望获取的资讯与信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判断力有限,很容易会使一些大学生被消极与错误信息所误导。另外,许多高校辅导员还是较为推崇在现实中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而忽视对网上舆论阵地的争取,极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二)缺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

首先是有些高校辅导员缺乏运用网络的技术。网络技术并不是单纯的某一项技能,而是表现为纷繁复杂,专业性很强,绝对不是经过简单学习就能一蹴而就。高校辅导员对网络运用在意识上的不重视,导致对新技术的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利用网络的技术能力不足。其次是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种沟通行为,在这个过程之中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高校辅导员本身就比较年轻,又不善于总结利用网络沟通的经验,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尽如人意。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机制不够健全

第13篇

关键词:“90后” 高校辅导员 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06-02

当前,“90后”大学生成为大学里的主体力量,他们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显示出了他们的个性,此外,他们还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新变化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意义重大。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负责者,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素质,更好地做好“90后”的思想政治工作。

1 “90后”大学生表现出的新特点

1.1 思想新潮,自我意识非常强

“90后”成长在信息化和科技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从小接触的是新潮的元素,深受网络化的影响,他们往往是通过网络对社会进行了解,在网络和现实中,他们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思想认识,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对一些传统的观念比较反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喜欢标杆自己为“非主流”,并且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他们总是很容易接受。此外,他们从小成长在优越家庭环境中,在家庭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种宠爱的环境中,形成了以自我中心,很少为他人考虑的特点。

1.2 功利性比较强,道德素质较差

“90后”这一代人成长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生活中深受金钱观念以及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比较关注自己的物质生活,忽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对一些经济现象表现出了明显的功利性特点。由于他们中的一些人处于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家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比较缺乏,造成了他们的道德意识较差,生活中喜欢攀比,不大在乎别人的感受。

1.3 对家庭的依赖性非常大

他们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他们对家庭依赖性非常强,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多位家长送某某学生上大学等,这些都无不反映出“90后”一代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在生活中他们会很容易碰到与人交际问题,对家庭的依赖性非常强。但是,他们往往感觉不到父母的关心,对父母的所作所为认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

1.4 适应能力较弱,情绪易焦虑

“90后”一代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缺少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相应的缺少直面挫折的能力,在生活中,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弱,抗打击能力不强,在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即使是一件小小的事情如:竞选学生会干部失败,他们也会深受打击。同时,在新环境中,他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弱,遇到问题,他们的情绪往往易受激动,情绪易焦躁。

2 辅导员素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学历水平有待提高,科研意识缺乏

在当前的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大部分的辅导员以中青年为主,有相当一部分的辅导员是本校学生在毕业后直接留在学校,担任辅导员。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整个辅导员队伍呈现了年轻化的特点,一方面,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有朝气,工作动力较大;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学生直接留校工作,在有些时候缺少一定的培训工作,学历水平以本科为主,从当前的高校发展现状上来看,他们还与当前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另据数据显示,大部分的辅导员很少参与学术研究,他们的学术研究意识不强,这也反映出他们缺乏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不能有效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此外,他们直接留校工作,职业经历相对缺少,往往不能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有效的引导。

2.2 网络知识欠缺,技能水平不高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网络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并且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借助网络工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条新的方式。网络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与辅导员的网络知识和技能水平息息相关,而当前,一些辅导员的网络技能水平还相对较低,一些辅导员处理自己的电脑问题还需要学生来帮忙,更不用说借助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问题主要是存在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辅导员中,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较慢或者不愿意接受。

2.3 自身的心理压力较大,缺少相关的培训

当前,高校辅导员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第二,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实现,找不到人生的目标;第三,“90后”大学生表现出的新变化带来的挑战;第四,客观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的压力。辅导员心理压力的存在也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成效。虽然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心理压力,但是在实际中缺少相关的培训,大多培训只涉及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一定的心理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3 提升辅导员素质的对策

3.1 加快辅导员体制创新

加快辅导员体制创新,是有效提升辅导员素质的一条途径。加快辅导员体制创新,第一,选拔制度创新。辅导员在学生成长阶段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选拔辅导员上,要根据学校的规划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严把辅导员入口关,对辅导员进行综合选拔,既要考察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也要考察他们的学术研究、技术能力;第二,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要进行一定的考核,对他们的工作进行a评价,同时要完善奖惩机制,对优秀的辅导员要进行奖励,表现差的要进行处罚或者调离。

3.2 培养辅导员的科研素质

提高辅导员的科研素质是提升辅导员素质的重要方面,第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鼓励他们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第二,要注重辅导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第三,加强辅导员的科研素质的培养,要求学校必须为辅导员提供一定的条件,组织关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讲解。

3.3 加强辅导员的网络知识的学习

现在,“90后”大学生普遍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辅导员利用网络与大学生开展交流,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取得学生的认可。第一,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组织辅导员开展网络技能培训,促使辅导员掌握网络应用技术,熟练掌握与学生开展交流的网络工具,对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有效的引导;第二,辅导员要加强网络管理,根据实际,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约束和指导,利用网络,对“90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网络答疑,与学生加强网上沟通。

3.4 建立辅导员教育机制,完善心理培训工作

辅导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同时,辅导员面临的“90后”也存在着比较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培训工作,对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增强辅导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以及问题的处理能力;要求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展开心理调查,开展相关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大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对辅导员队伍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学校要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

4 结语

“90后”大学生的新变化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辅导员必须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建设,提升自己的素质。在新的环境中,要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他们加强培训工作,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引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学术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好地开展“90后”大学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再泉,赵癸萍.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与创新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2(4):23-26.

[2] 魏杰,吴若.浅谈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途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8-160.

[3] 卿臻.高校辅导员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5):49-51.

第14篇

1.自媒体概述

自媒体,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新的平台,依靠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固定性。在自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媒体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交互性。交互性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信息传播的双向性上,这是自媒体区别于以往媒体最明显的优势,将“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人进行信息交流”变成了可能。

(2)即时性。人们之间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信息交流,体现了自媒体的即时性特点,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平民化。自媒体实现了让更多人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人们可以自由地在自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4)个性化。在自媒体环境下,传播者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高校辅导员运用自媒体开展工作的情况

(1)辅导员能够运用多种媒介开展工作。辅导员所带的大部分班级都建立了与辅导员对接的微信群、班级博客和QQ群,学生大多加入了QQ群,开通了微博、微信,部分学生还建立了实名制博客。

(2)各种媒介使用情况参差不齐。这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使用自媒体开展工作的方式差别较大。目前,高校辅导员使用QQ作为工作媒介的仍占大部分,而使用微博、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频率、活跃度都不及QQ。

(3)自媒体的即时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辅导员运用自媒体平台进行的与学生进行即使交流的意识还很薄弱。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

1.自媒体创新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手段

在信息传播上,自媒体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比如,它的即时性可以不受时空制约,满足高校辅导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即时地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当前形势和自己的工作需求,利用自媒体即时、随时随地更新,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教育内容与当前形势相契合,也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此外,为了避免辅导员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情绪,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形式有利于学生把平时不敢说的话说出来,有利于把其内心真实想法告知辅导员。可以说,从具体内容到其形式,自媒体使高校辅导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即时地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大学环境实际,也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2.自媒体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更好地与学生进行资源共享

伴随着自媒体的出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形式不断向动态化、立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面对面、电脑网络、各种手机媒体与辅导员进行及时交流。高校辅导员和学生都处在一个不现实的世界里,彼此之间既陌生又熟悉,在彼此交流中,不管是信息回复者还是发起者,大家都处在平等地位,相互之间可以通过建立联系进行信息传播和信息索取。这些都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形式向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向发展。

3.自媒体提高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自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为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首先,快速的网络信息传播,有助于学生逐渐培养起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其次,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内容支撑;再次,平等的教育地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促使其形成自我教育,从而逐渐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1.海量的网络信息易加大辅导员工作难度

这主要是指高校学生接受不良信息时受误导的概率增大,大学生在自媒体之前的环境下接受的信息通常是由辅导员传递的,并且有着正确的导向性信息,辅导员掌握着话语权并主导着信息。然而,随着自媒体的产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制造者并将其进行传播,这些不真实的信息也很有可能被无限炒作、无限放大,甚至是被人们所接纳,尤其是大学生这样一个判断力弱的群体,更是易于被不良信息误导,所有这些都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使高校辅导员工作难度增大。另外,在社会传播媒介日益拓宽、社会传播环境日益宽松的今天,往日的教育载体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具有活跃思想的大学生更是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接受信息的方式,不能满足于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自媒体出现后,他们利用QQ、微博、博客、微信等多种平台,一方面自主地想的信息,表达观点,抒感,成为自己的“主持人”;另一方面,他们随时接受各自喜欢的信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原来的辅导员所采用的班会、面对面交流、电话了解情况的传统教育媒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要。辅导员不得不调整工作方式。只有多管齐下,运用多种自媒体形式与学生在一个平台上交流,才能增强自身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2.自媒体环境下,对高校辅导员利用自媒体进行工作的适应性提出要求

自媒体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与网络的关系发生错位。正常情况下,人应该是主体,网络是客体,人主宰网络。但现实情况却是人们在网络面前常常失去自我,丧失自己的价值目标和自己的理想。这种情况会导致人与网络关系的畸形发展,尤其是在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面前,这种畸形的发展状态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现实情况是部分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已经不能正常地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畸形发展。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他们宁愿不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从现实世界中脱离出来。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时先想着“百度”,直接复制粘贴。在学习方面,游戏本来应该只是一个放松的手段,而现实中有学生把它作为比学习还重要的任务。面对学生这一发展态势,让本有章可循的辅导员工作难度增大。辅导员已有经验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以全新视角进行彻底洗脑,更新思维,才能适应这项工作。

3.网络传播的特点考验辅导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互联网在当前迅猛发展,尤其是在自媒体的大环境影响下,一个纷繁复杂而又十分精彩的网络舆论场正在形成。一系列具有巨大影响力和破坏力的舆情事件甚至可能升级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情况经常出现。所有这些都是在网络信息的助推下,在善与恶、真与假相互交织的推动下,经虚假信息过滤,不断地使不良情绪进行发酵、蔓延,破坏性极大。网络大军主要由高校大学生组成,大学生有着较差的信息甄别能力但又有着强烈的表达心愿,这种矛盾很容易被虚假的信息左右,尤其是可能被虚假信息传播者、群体事件的组织者等群体所控制。所有这些,都对辅导员的舆情监测、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全新而巨大的挑战。

四、自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1.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探索网络化辅导员工作新模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逐渐实现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宣传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只有通过整合学校、学院和部门等各项资源、合理设计网络信息沟通平台,拓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育人功能,为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网络服务、网络管理一体化做努力,才能探索出育人新模式。因此,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拥有先进的自媒体理念,正确认识并使用自媒体,意识到恰当的传播媒介是开展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在自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传播、政治传播等构建目标群体更为复杂而庞大,渗透领域拓宽,在传播越来越灵活的情况下,影响力也加大。因此,自媒体下,其传播媒介的改革突破了传统媒介下对信息的严格把关、管理与控制。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对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挑战给予高度重视,也应该积极探索QQ、飞信、微信等为传播手段的新的育人模式,争取并采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手段。

2.以创新教育方式为抓手,适应当前思政教育新形势

首先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辅导。当前社会正处在社会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环境,这塑造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人格。大学生具有个性张扬、追求自我的特点,辅导员只有不断关注这些思想动态,通过自媒体手段建立属于自己的教育模式,通过这些媒介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多措并举,逐一击破每个学生心理的“结”,才能争取到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赢得学生的理解,从而达到育人的功能。另外,辅导员一定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把外在的劝说变成自己的主动行为。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应借助于自媒体的应用。高校辅导员在掌握自媒体特点、操控自媒体、把握自媒体语言特点等方面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到新的挑战并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一定要依靠优秀学生,选拔和培养培养学习成绩优异、思想进步、道德高尚的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形成一支在学生中有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骨干分子,发挥他们的榜样引领和模范作用。把思想引领融入到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去,通过骨干实现全程跟踪,增强教育工作实效,从而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

第15篇

互联网作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必须正确认识和利用互联网、做好角色定位、搭建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互联网;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校辅导员要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工作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因其具有信息储量大、更新速度快、交换成本低、使用者众多、互动性较强等优势而倍受大学生青睐,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搜索学习资料、交流思想、购物等,但也有同学沉溺于网络,耽误学习、影响身体和心理等。辅导员必须辩证地看待互联网,看到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首先,及时获取信息,互联网的信息更新速度快、不受地域限制,学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的重大事件和主流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思想品性。其次,促进平等交流。互联网的平台是开放的,一些学生平时可能偏内向,不愿意向老师表露自己的思想,网络恰好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平台,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最后,进行有效互动。互联网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育,它可以进行双向,乃至多向的沟通,方便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以及关注的热点问题。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一方面是由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引起。网络使学生可以搜索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明辨意识较弱,面对大量的未经筛选的信息,他们无法抵制消极思想的干扰,容易造成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冲突和偏移。另一方面是由互联网的隐蔽性与外界监督的困难性造成。网络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了解信息,难以受到社会舆论、文化传统、公序良俗的制约,外界的监督作用较弱,学生容易受到网络等不良信息的侵蚀,增加了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辩证看到互联网,既要看到契机,也要看到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当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认识网络,从自身到学生

高校辅导员需要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自觉提高自身网络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网络观念进行教育。高校辅导员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构建网络框架,以贴近学生的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开通微信、微博、论坛等,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学习网络用语,摒弃枯燥的“套话”,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亦师亦友的关系。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网络教育,鼓励学生正确用网,引导学生积极、理性思考社会问题;倡导学生“文明上网”,不浏览、不传播不良的信息,努力做有道德的网络参与者;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做好“防火墙”,过滤不良信息,构建校园网络净土。

(二)做好角色定位,从管理到服务

辅导员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如果仅仅以管理者的身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不能达到育人目的,与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也是相违背的。[1]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明白学校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因此,在利用网络媒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学生的需求,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常用微博、微信、QQ、论坛等客户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三)搭建教育平台,从灌输到交流

网络教育平台与传统的面对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是不同的,传统的方式下学生很难直面辅导员坦露自己的心声,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意义。[2]所以,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就显得非常必要。一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第一,注重网络信息的更新,很多高校都建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是更新速度较慢、内容呆板滞后,不具生动性和吸引力,严重影响学生浏览网页的积极性。第二,提高网络资源的生动性,现在的学生更希望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来获取资讯。第三,加强网络沟通的互动性。通过网络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留言,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对于积极健康的思想予以肯定,对于消极负面落后的思想要加以引导。二是做好典型人物和事件的宣传。利用网络以选树典型的方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学校的“先进个人”、“模范人物”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学生向优秀人物看齐,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三是利用辅导员自身的网络平台,变“单向灌输”到“双向沟通”,变“自下而上”到“平等交流”。通过网络教育、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平等地参与网上讨论,打消学生以往的交流顾虑,让学生真实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此种对话式教育为师生创造了自由、平等、互动的交流氛围。[3]当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时,不应忽略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辅导员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既需要其他老师的积极配合,也需要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群体的协助。其二是结合传统教育方式。网络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忽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培养的现实需要,扩宽教育渠道,搭建教育平台,努力提升自身和学生的网络水平,做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波,邹东平.“厘革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3):43-46.

[2]杨园园.“浅论网络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科技视野,201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