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发展新格局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
1.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是以“在农村”“为农村”为发展方向,面向广大农民,以服务农民发展为主要目标。城乡一体化推进后,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出现了转变。第一,城乡一体化下农村职业教育正在加速发展,但是城市教育发展的脚步优先于农村;第二,农村依附于城市,甚至取消农村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要求的是协调的发展和动态的均衡,而不是其中某一方面的突出。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不明确,造成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
2.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不规范
我国农村现有的教育结构体系中,主要包涵两方面内容――农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由政府投入、教育部门经办,实施全日制教学。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主要是分区、分条进行,缺乏条理性,不能够进行合理、统一的规范。例如,农村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就有教育部、农业部、人事部等10多个部门,造成农村职业教育管理重复等现象。正是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不规范,造成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够统筹发展,从而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3.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适应性差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城带乡”“三段培养”“县域统筹”等,由于发展模式都是以单一的“离农”或“为农”的方向开展的,导致我国农村职业发展模式只能应用于局部城乡建设,不能够在全国大范围开展应用。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虽然已经开展,但适应性差,不能满足中国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
1.明确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应明确培养目标。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能专门人才。”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建立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开展职业教育讲堂,通过教育局和政府部门进行统一讲解,树立正确、清晰的发展方向;将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结合发展,实行资源共享;对城市人民和农村人民进行思想宣传,鼓励大学生回村开展工作,以带动乡镇教育发展。
2.发展多元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发展多元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首先,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各级政府相互协调整合,设立农村职业教育管理部门,改变原有的零散化管理。其次,将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系统化规范,明确办学地点、办学数量等基本要求,积极建立重点学校,完善教育机构。管理部门设立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奖励措施,以调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学校设立规范性学科,通过专业细化,从整体上改善原有的教育模式,节约教育资源。最后,农村职业教育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趋势,以城市教育体系为基础,结合乡镇地方特色进行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满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3.开展具有普适性的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一、控风缩流,小微贷款增长关键
繁琐的授信材料让小微客户望而却步;粗放的流程让小微客户逐渐流失。小微企业具有自己的特色,资金需求急,时间短,金额小,而我们的信贷流程很难满足需求。风险要控,但业务更要发展。
关注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定期、不定期走访客户,参与到客户的生产经营中去,为客户的困难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改善措施,以朋友的姿态和客户交往,融入到企业中去;注重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关注各类型小微的风险点和发展周期,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对行业的整体影响,提前做好小微的准入和退出工作;根据小微行业特点向总行提出合理化建议,缩短材料收集和审批流程,真正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升小微企业整体贡献度。
二、针锋相对,农区新兴产业利刃
农村旅游业的如火如荼,农家乐的崛起,农村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逐渐让农村这片银行空白地热了起来,其他银行已捷足先登,比如农家乐商户的POS机大部分为兴业银行或第三方支付,且利率相对较低。
作为支农服务的主要金融力量,比如某支行内的台创园,谷里支行的肉联厂、大塘金薰衣草园、世凹桃源,陆郎支行的黄龙砚目前与银行合作相对较浅,需充分调动支行员工的人脉资源,建立有效的客户档案,定期上门服务与宣传,解决客户遇到的金融难题,关注客户的信贷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客户的熟知度,创新信贷产品和增值服务融合,犹如利刃出鞘,做出特色化营销模式,提升客户黏度,让客户去推介客户,实现良性循环,逐步让农区零售业务充分渗入。
三、居安思危,突破存款发展瓶颈
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理财产品的高息诱惑,民间金融借贷机构的快速崛起,让农区网点的存款面临进一步流失的风险;传统的吸储方式和手段已逐渐失去竞争力和活力,不温不火的存款增长降低整体抗风险能力。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首先,强化与街道、社区和园区的联系密度,通过银政企联谊会或者座谈会之模式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程度和深度,保证政府存款、企业存款稳步增长;其次,储蓄存款宣传常态化、持续化,柜台营销日常化、目标化,不局限于“开门红”等专项营销活动;增加离行式和在行式柜员机数量(CDM和ATM),增加代扣发卡量,通过提升银行卡的使用频率,进而提升卡活期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
四、让利于民,增值服务营销手段
无论电子银行业务的推广,抑或住房公积金业务的营销,还是代扣业务的拓展,传统的营销方式已逐渐失去价值。“以客户为中心”在增值服务营销中彰显其重要价值理念,无论信贷产品还是综合服务,要么客户可以直接获得利益,要么给与客户方便。
利用银行目前收费较低的优惠政策,大量引进客户,通过数据库筛选、客户甄别等流程,针对性、定向化的向部分优质客户推荐本行产品(不限于理财、支付密码器等),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提供特色化的产品(贷记卡等),定期清理贡献度较小的客户,提升客户的整体产品适应度;强化内外联动,挖掘有潜力的客户,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营销和服务渠道,制定本行产品宣传方案和计划,确保客户充分知晓产品和服务;深化捆绑销售增值产品,以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其他产品低附加值产品,以优质产品带动收费产品,提高增值产品的附加使用频率,提升客户使用黏度,提升客户的忠实度,促进其他相关产品的推介工作。
五、以人为本,零售团队注重综合
关键词:特色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生产进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的重要思想。适应农业新常态,必须谋划新思路、拿出新举措“转方式、调结构、突特色”。
1 当前农业呈现的新常态特点
一是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高层次,由“吃得饱”向“吃得好”“ 吃得健康”“ 吃得有口感”转变,仅是数量的保障已满足不了需要,人们更加追求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改善。二是在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前提下,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日益关注的重点,尽管我省农民收入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进入前10位,城乡差距比例逐步缩小,但绝对值差距仍在加大,一部分农民生活还很困难。三是农业生产与国际市场接轨步伐加快,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日益增大。四是农业资源趋紧和生态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2 勃利县特色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全县以烤烟、万寿菊、甜叶菊、红松坚果、小毛葱、高蛋白大豆等作物为主的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全县实现年农业生产总值2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61.7元。以烤烟、万寿菊、小毛葱、马铃薯、西甜瓜等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充分显示了特色农业在推进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3 特色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健康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在农民增收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我县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一是特色品牌尚未形成;二是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深加工企业较少;四是特色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没有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多数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
4 特色农业发展措施
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把增长点放在加快科技进步上,把着力点放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上,把落脚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坚持“突出特色、强化绿色、增加投入、和谐发展”的思路,加快绿色特色农业的发展。
4.1 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色产业发展
把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专业村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特色经济发展的环境。利用国家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有利契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深入实施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一乡一业或一乡多业,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大力发展专业生产,建设特色产业群。同时,根据实际不断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从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鼓励和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4.2 做好营销文章,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以营销市场建设为重点,促进商品流通。在培育和发展现有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根据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地理、交通优势,在大四站、小五站、抢垦等乡镇规划建设一批交易市场,搞活农特产品流通。组建销售服务网络,组建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加强与外地商家的联系,力争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扩大营销领域。积极参与全国各省市组织的农特产品展销会、产品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出勃利农特产品,实现产品销售向大市场转变。
4.3 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提升发展动力
与有关院所联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开发与转化,以市场的需求引进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模式。定期聘请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打响绿色无公害品牌。
4.4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要从税收、政策、科技、服务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着力引导、扶持、培育一批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使之逐步发展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引导公司与农户结成紧密型的经济技术共同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拉动,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问题,减少生产盲目性,降低技术、市场风险。进一步鼓励本地农村有能力的人大胆领办、创办特色农产品基地或加工企业,使他们尽快成为特色农业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