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临河区地域广阔,偏远农牧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后不易合作,尤其在留取痰标本上不合作尤为突出。他们就诊后除留取当天一个痰标本后,剩下两个痰标本很难留齐。这严重影响了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痰检率。对病人发现和管理工作起到了极为消极的作用,我们通过初诊前干预措施,对其痰检率影响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是临河区疾控中心结核病控制项目门诊2007年登记的偏远乡镇农牧区人口中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就诊登记资料。
1.2 研究方法 把全部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对照组)为未采取干预措施前的1~6月份登记的资料:第二组(研究组)为采取干预措施后的7~12月份登记的资料。然后对2组资料的痰检情况、痰检率和抗酸杆菌涂阳检出率进行分析研究。
1.3 干预措施 未采取干预措施的对照组,按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病人发现程序进行,既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x线检查(胸透阳性者摄X线胸片)-查痰(3个痰标本,即时痰、夜间痰、晨痰)。采取干预措施的研究组,即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来就诊时,对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病人发现程序略加改动,改为:有肺结核症状可疑者留取3个痰标本~就诊~x线检查-查痰。具体为结核病控制项目门诊医生对痰标本未留齐的疑似患者不急于让他们就诊,而是对他们先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让就诊者留齐3个痰标本后,再给予初诊就诊登记。
2 结果
2.1 两组痰检情况 在2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中,对照组400例中,送检1次痰者400例,占100%;送检2次痰者306例,占76.5%;送检3次痰者233例,占58.3%。研究组中253例,有245例均送检3次痰,占96.8%;不送检痰人数8人,占3.2%。不送痰检的肺结核症状可疑者,自感没有病而不再送检,见表1。
2.2 两组痰检率比较,见表2。
2.3 两组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对就诊的肺结核症状者要求留取3个痰标本检查,是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中规定的病人发现程序要求。但是在日常的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偏远农牧区的就诊者中,他们在按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程序就诊时,往往除留取当天的即时痰1个痰标本外,第2、3个痰标本很难留齐。这样必然严重影响了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痰检率。我们通过干预措施,偏远农牧区可疑就诊者的痰检率从76.5%提高到96.8%,提高了20.3个百分点,取得了明显效果,两组结核病可疑症状就诊者的痰检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实训基地整合
通过多年的运作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因目的明确、便于管理和监控而得到大多数教学和管理人员的认可。本文将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整合起来,培养既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系统的动手能力,能够适应改革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采取了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保证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防止了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的问题。现以广西外国语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对学院的项目化教学与实训基地的优化整合进行研究。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越来越清晰,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职业院校能建设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学院专业特点的实训基地。目前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1、 缺乏实训项目设计、实训课程开发,实训室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作用发挥不足
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车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我校现有的实训基地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课程实训项目设计和必要的实训课程的开发,使得实训基地所特有的技能培养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 实训基地功能单一,综合性差,迫切需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规划整合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拥有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训室有8个,可以满足40-80人的校内实训需要,校外实训基地6个,能基本满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的需求。但是,校内实训室功能单一,综合性差,少数综合性强、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实训室由于缺乏项目化的课程设置,导致校内实训室使用率普遍偏低。而校外实训基地所特有的难维护,教学不同步的现象,使得对实习基地进行重新的规划整合成为必然。
3、缺乏与基于项目化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所配套的实验技术队伍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双师”队伍
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我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授课教师年轻化教师居多,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虽然均具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但是,与构建和执行项目化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的任务相比,明显不足。
4、制度缺陷,实训基地维护、管理先天不足
我校的校内实训室由学校实验(实训)中心统一管理,学院各专业授课团队没有直接决策权,对于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训室的调整、规划,都必须经过层层审批,这不仅把本来简单的工作复杂化,也使得本意是改善教学质量的专业教师疲于应付,积极性明显受挫。
5、 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不足,实训基地软环境建设有待完善
实训基地除了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技能之外,还须加强软环境的培育,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二、优化整合项目化课程体系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 教学改革基础与环境分析
(1)校内实训基地情况
本院工商管理专业共有校内实训室8个,这些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室,为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2)教师科研能力
本专业非常重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2、基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1)优化整合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资源共享和有利于模块式教学的原则,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布局,设备重新划分、人员重新分配。一是,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确保校内外实训基地在项目化课程体系中的联动作用得以发挥;二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实训基地结构、层次、布局更趋科学合理;三是,集中和充实了实验室技术力量,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2)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师资队伍跟不上实训基地建设步伐,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所面临的难题。
(3)健全以实训基地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完善保障机制
成立实训基地管理部门,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学院各类实训室、实训基地按专业大类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统一管理,由主管教学院领导分管,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
三、结语
实训教学项目化管理是高职院校对校内实训教学的系统化管理,该系统以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类群为出发点,以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为基础,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以优秀的师资队伍为灵魂,以完善的管理系统为纽带,以严格的考核监督体系为保障,以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为目标,各环节衔接紧密,措施得当,以达到优化整合的一种目的,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管理的理想体系。(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是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2011JGB306)”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酵母β葡聚糖 抗瘤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近年来提出了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联合酵母β葡聚糖用于肿瘤治疗的作用模式。已经证实,巨噬细胞能摄取、加工微粒子或大分子质量的可溶性β葡聚糖,分泌活性物质,从而提高中性粒细胞补体受体3(complement receptor 3,CR3)水平,发挥对受iC3b调理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体内外试验证实,有效的抗瘤作用有赖于补体在肿瘤细胞上的沉积和激活,以及CR3在粒细胞上的表达。动物体内研究表明,肿瘤单克隆抗体联合酵母β葡聚糖的治疗策略,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患者生存期的效果。临床上也在开展β葡聚糖与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本文拟就β葡聚糖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人类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并对应用β葡聚糖联合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前景进行综述。
人源化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涉及对受体酪氨酸激酶活化的拮抗、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和介导ADCC/CDC等免疫效应。然而,单克隆抗体疗法并非一概有效,即使对于那些表达高水平肿瘤抗原的患者,也大都需要与化疗药物结合来提高疗效[1]。在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疗法已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证实了酵母β葡聚糖能提高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抗瘤效能[2],而且单独的β葡聚糖即具有相似的功效。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补体激活的单克隆抗体与β葡聚糖联合应用可导致CR3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R3DCC)。
β葡聚糖是生物应答调节物(BRMs),在亚洲,其被用于肿瘤治疗已达40年之久[2]。体内外的研究表明,可溶性、低分子质量的β葡聚糖,可结合于CR3(CD11b/CD18,Mac1,αMβ2整联蛋白)受体。CR3结合于不同配体的能力取决于与CD11b的结合位点,CD11插入区域(I)的配体包括:补体激活的iC3b组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X和肝素。凝集素样区域(LLD)定位于膜的邻近处,能结合β(1,3)键葡萄糖聚合物(β葡聚糖)等微生物多糖。CR3的双重联接导致了脱粒和细胞毒效应。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联合β葡聚糖的治疗策略,已应用于鼠类同基因肿瘤移植模型以及人结、直肠癌转移模型的干预研究[3,4]。
1 β葡聚糖的来源和结构
β葡聚糖是存在于许多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多糖,包括燕麦、大麦、蘑菇、海藻、细菌和酵母菌等。不同来源β葡聚糖的结构、构象和生物活性不尽相同。燕麦和大麦的β葡聚糖的构象基本是线性的,系由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蘑菇和真菌的β葡聚糖则系具有短β(1,6)糖苷键侧链的β(1,3)键主链[5]。结构的不同影响着β葡聚糖的生物活性,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β葡聚糖的分子大小和复杂程度影响其与人类单核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6]。
1.1 微粒子β葡聚糖
葡聚糖微粒(WGPs),是一种纯化的富含β葡聚糖球状物的空酵母细胞,直径一般为2~4μm。经口服施用的WGP能被胃肠的巨噬细胞吞噬并运送至脾和骨髓。吞噬了WGP的巨噬细胞可释放一些WGP小片段,因吞噬细胞没有葡聚糖酶,其吞噬WGP的作用涉及氧化依赖的途径。吞噬细胞释放的可溶性β葡聚糖是一活性成分,能提高中性粒细胞CR3水平,增强对iC3b调理的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此外,WGP可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MCP1、IL6等细胞因子,发挥对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双重活化作用[7]。将口服的WGP注射人体内,可经历4个阶段:吞噬阶段、加工处理阶段、固有效应阶段和获得性效应阶段。
1.2 可溶性β葡聚糖
PGG葡聚糖是一种高度纯化的、水溶性的、中等大小(大约150 000)的三螺旋结构的葡萄糖聚合物,具有β(1,6)键侧链和β(1,3)键主链。临床前研究显示,PGGβ葡聚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调节的肿瘤免疫[4]。可溶性PGGβ葡聚糖可通过静脉给药,并能被巨噬细胞摄取。像WGP那样,巨噬细胞可将PGGβ葡聚糖分解成小分子生物活性片段,提高中性粒细胞CR3水平,有效杀伤iC3b调节的肿瘤细胞。PGGβ葡聚糖不会诱导其他葡聚糖制品所具有的前炎症反应。
2 β葡聚糖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联合抗瘤的免疫机制
CR3DCC是一种杀伤微生物的关键机制。抗体结合于微生物表面的抗原,便可活化补体使iC3b沉积于微生物表面,进而被淋巴细胞CR3有效识别,诱导发生CR3DCC。CR3DCC的诱导有赖于CR3对微生物表面iC3b和β葡聚糖的双重占有。由于哺乳动物细胞缺乏β葡聚糖,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与瘤细胞的结合虽能搭建iC3b与淋巴细胞上CR3结合的构架,但不能有效介导CR3DCC。因此提出假设,抗肿瘤单克隆抗体与β葡聚糖联合给药,有可能提高杀瘤效应,且这一假说已在鼠类同基因肿瘤的研究中得以证实[8]。但是,在CR3缺陷的小鼠,β葡聚糖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联合疗法不能取得明显疗效,这表明补体CR3在体内抗瘤效应中的重要性。
进一步的体内研究显示,PGG和WGPβ葡聚糖经巨噬细胞分解产生的片段在抗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巨噬细胞摄取PGG和WGPβ葡聚糖并不需要CR3,但两种形式β葡聚糖的非CR3依赖性摄取过程提示,在吞噬阶段可能发挥着与其他β葡聚糖受体的相互作用,如dectin1等。dectin1是表达于DC膜表面43 000的糖蛋白,系lectin的受体。已有的研究表明,dectin1是一种微粒子β葡聚糖(如酵母多糖)的受体。TLR2和(或)TLR6与dectin1受体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是介导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必要成分,如酵母多糖可刺激TNFα的产生。此外,不同来源的β葡聚糖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其生物活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巨噬细胞释放的β葡聚糖活性片段,可以提高效应细胞引出肿瘤细胞CR3DCC效应的能力[9]。
早期的研究已经揭示,酪氨酸激酶在CR3DCC活性的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0]。蛋白激酶抑制剂染料、除锈霉素A,可通过β葡聚糖显著阻断CR3途径。在模拟CR3对β葡聚糖活化片段和抗CR3I区域单克隆抗体的双重作用时,发现这种双重作用能刺激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并且磷酸化的酪氨酸激酶能与CR3受体一起被免疫共沉淀。这表明双重作用通过使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而吸附于CR3的胞内侧。CR3的这种双重作用也增强了PI3激酶的活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云鞣杉醇,能显著阻断在PI3激酶活化中双重作用的调节,提示PI3激酶的激活系酪氨酸激酶磷酸化的下游事件,PI3K抑制剂LY294002和云鞣杉醇可以抑制CR3DCC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点,同时表明,酪氨酸磷酸化和继后的PI3K活化,是调节CR3DCC的重要因素。双重作用还可促使CR3移向脂质筏并与Lyn激酶相互作用,此外CD11b活化可使细胞支架重排,进而导致CR3向Lyn和富含LacCer脂质筏易位,有助于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11]。
3 β葡聚糖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联合应用
3.1 临床前肿瘤移植模型的应用
鼠乳腺、肺和淋巴肿瘤模型的研究表明,β葡聚糖的免疫疗法可提高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为了推进其临床应用研究,建立了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并植入人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细胞系NCIH23,应用PGGβ葡聚糖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进行联合干预。结果显示,抗EGFR单克隆抗体能够结合肿瘤表面的EGFR,活化补体并导致iC3b在肿瘤细胞表面的沉积,发挥有效的抑瘤效应。EGFR广泛表达于结肠、直肠、肺、乳腺、胰腺、胃肠癌和黑色素瘤,与肿瘤的进程和预后相关,常提示预后不良。PGGβ葡聚糖与抗EGFR抗体联合干预在异种肿瘤移植动物模型中的有效应用,为高表达EGFR的肿瘤患者的治疗展现了希望。
此外,人类卵巢癌细胞系SKOV3,能够表达高水平的Her2/neu,人源化抗Her2/neu抗体能够活化人和鼠的补体,进而导致iC3b在肿瘤细胞的沉积。SKOV3细胞还能过表达衰变加速因子CD55,系膜结合的补体调节蛋白(mCRP),其过度表达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众多机制中的一种。CD55过度表达影响补体的活化,使C5a的水平大幅度减少,导致向肿瘤浸润的效应性中性粒细胞的缺乏。β葡聚糖与抗CD55单抗的联合给药,有助于诱导CR3DCC的杀瘤效应。随着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及其人源化的不断发展,β葡聚糖与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的实践也在不断扩展,诸如FDA批准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与β葡聚糖的联合应用等就是很好的范例[3,12]。
3.2 中性粒细胞是受β葡聚糖调节的抗瘤效应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物C5a,是在β葡聚糖作用下中性粒细胞向肿瘤浸润的关键。BLT1是一种白三烯B4的受体,白三烯B4具有维持C5a诱发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肿瘤的能力。免疫组化分析表明,Ca5受体和(或)BLT1的缺乏可降低肿瘤组织中性粒细胞的含量。
中性粒细胞杀伤癌细胞的机制需重新评估。活化的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释放杀菌酶,活化穿孔素和NADPH氧化酶复合体。最近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诱导的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其调理杀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对白色念珠菌的研究发现,酵母菌细胞壁的β葡聚糖是诱发中性粒细胞抗真菌的关键因素。一旦CR3结合了酵母菌表面的β葡聚糖,则芽生孢子将被吞噬,而当菌丝占优势时,β葡聚糖将被中性粒细胞结合并导致呼吸爆炸。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还与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增加密切相关,这在中性粒细胞发挥抗体依赖性杀伤作用时也得以证实[13]。
由此可见,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和杀瘤作用涉及诸多方面。例如,缺乏呼吸爆发作用的中性粒细胞仍具杀伤恶性淋巴细胞的能力,这表明在不同的条件或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表现出相异的功能。动物肿瘤模型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ROS的生成对杀伤癌细胞是必须的;而人中性粒细胞参与的ADCC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不依赖呼吸爆发或NADPH氧化酶活化,且尽管发现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接触,也未发现穿孔蛋白的杀瘤证据,这种ADCC效应被证实与诱导瘤细胞的凋亡相关,即抗体依赖的粒细胞调节的细胞毒性癌细胞凋亡,是β葡聚糖和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结合疗法的理论依据。
3.3 β葡聚糖治疗的其他益处
在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时,PGG β葡聚糖的加入能在不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增加治疗效果,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还有研究表明,β葡聚糖不仅有助于肿瘤治疗,而且在放疗和化疗后能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恢复[14]。放化疗后可观察到iC3b在骨髓间质细胞上的沉积,其和β葡聚糖一起促进CR3+造血祖/干细胞(HPSCs)的增殖。体内外的研究均显示,PGGβ葡聚糖能增进鼠类和灵长类的髓细胞生成。在PGGβ葡聚糖调节的HPSC动员时,与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相比,PGGβ葡聚糖无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15]。
4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中性粒细胞CR3DCC的新机制,β葡聚糖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协同作用,不会影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其他杀伤机制。任何具有活化补体作用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都能够与β葡聚糖联合用于肿瘤治疗。除了当前FDA批准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等)外,已经开发出来用于治疗肿瘤的单抗还有抗CEA抗体、抗碳脱水酶IX抗体等。抗肿瘤单抗种类的日益增加,为设计β葡聚糖联合疗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那些可刺激机体产生非保护性抗体应答的疫苗,虽不能诱导有效的抗瘤应答,但其与β葡聚糖联合应用便可通过抗体对补体的活化作用,诱导CR3DCC抗瘤应答。相对于单独肿瘤疫苗应用产生的获得性抗瘤免疫而言,肿瘤疫苗与β葡聚糖的结合尚可增加固有免疫的效果,在β葡聚糖调节的肿瘤治疗初期,启动中性粒细胞参与的固有免疫应答,同时也不失其抗瘤获得性免疫,可有效地将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结合在一起[16]。
β葡聚糖和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结合疗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个成功的β葡聚糖结合疗法,需要活化补体、iC3b的沉积以及趋化物C5a的释放,以不断补充效应中性粒细胞。然而在一些肿瘤,如SKOV3卵巢肿瘤,肿瘤细胞可因膜结合的补体调节蛋白(mCRP)过度表达而影响补体调节的细胞毒作用,逃避免疫监视。因此,在应用β葡聚糖和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结合疗法时,应考虑这一因素。抗mCRP单抗的补充,可提高上述肿瘤治疗的成功率。进一步设计其他减少mCRP表达的策略十分必要,这包括小干扰RNA和调低mCRP的抗敏感探针的研制和应用、下调mCRP的化疗药物或细胞因子的使用以及最近新提出的抑制膜结合补体调节器(mCR)基因表达的方法等。既然补体的活化和iC3b在肿瘤的沉积是必需的,维持肿瘤相关抗原(TAA)的稳定表达也成为有效应用结合疗法的一种新思路。正如在其他免疫疗法所观察到的那样,基因组的不稳定是肿瘤的一种特征,在肿瘤组织中伴有潜在表达TAA的细胞异质群,因此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案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选择,敏感的细胞能被有效杀死,但具抵抗性的变异体被筛选出来并继续增殖。由此可见,成功的抗癌治疗依赖于多种措施的结合,β葡聚糖与抗瘤单抗的联合应用即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新策略,动物实验已显示良好的前景。 PGG β葡聚糖联合抗EGFR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中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17]。更多测试其治疗肿瘤效果的临床调查正在进行之中。
参考文献
[1] Sobrero AF, Maurel J, Fehrenbacher L, et al. EPIC: phase III trial of cetuximab plus irinotecan after fluoropyrimidine and oxaliplati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 J Clin Oncol,2008, 26(14):2311-2319.
[2] Yan J, Allendorf DJ, Brandley B. Yeast whole glucan particle (WGP) betaglucan in conjunction with antitumour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treat cancer[J].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05,5(5): 691-702.
[3] Li B, Allendorf DJ, Hansen R, et al. Combined yeast betaglucan and antitum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erapy requires C5amediated neutrophil chemotaxis via regulation of decayaccelerating factor CD55[J]. Cancer Res,2007, 67(15):7421-7430.
[4] Salvador C, Li B, Hansen R, et al. Yeastderived betaglucan augments the therapeutic effcacy mediated by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onoclonal antibody in human carcinoma xenograft models[J]. Clin Cancer Res, 2008,14(4):1239-1247.
[5] Yan J, Vetvicka V, Xia Y, et al. Critical role of Kupffer cell CR3 (CD11b/CD18) in the clearance of IgMopsonized erythrocytes or soluble betaglucan[J]. Immunopharmacology, 2000,46(1):39-54.
[6] Nisini R, Torosantucci A, Romagnoli G, et al. Betaglucan of Candida albicans cell wall causes the subversion of human 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into dendritic cells[J]. J Leukoc Biol, 2007, 82(5):1136-1142.
[7] Li B, Cramer D, Wagner S, et al. Yeast glucan particles activate murine resident macrophages to secrete proin.ammatory cytokines via MyD88 and Syk kinasedependent pathways[J]. Clin Immunol, 2007,124(2):170-181.
[8] Hong F, Hansen RD, Yan J, et al. Betaglucan functions as an adjuvant for monoclonal antibody immunotherapy by recruiting tumoricidal granulocytes as killer cells[J]. Cancer Res, 2003, 63(24):9023-9031.
[9] Saijo S, Fujikado N, Furuta T, et al. Dectin1 is required for host defense against Pneumocystis carinii but not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J]. Nat Immunol, 2007, 8(1):39-46.
[10] Li B, Allendorf DJ, Hansen R, et al. Yeast betaglucan amplifies phagocyte killing of iC3bopsonized tumor cells via complement receptor 3Syk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athway[J]. J Immunol, 2006, 177(3):1661-1669.
[11] Nakayama H, Yoshizaki F, Prinetti A, et al. Lyncoupled LacCerenriched lipid rafts are required for CD11b/CD18mediated neutrophil phagocytosis of nonopsonized microorganisms[J]. J Leukoc Biol, 2008,83(3):728-741.
[12] Macor P, Tedesco F. Complement as effector system in cancer immunotherapy[J]. Immunol Lett, 2007,111(1):6-13.
[13] Horner H, Frank C, Dechant C, et al. Intimate cell conjugate formation and exchange of membrane lipids precede apoptosis induction in target cells during antibodydependent, granulocytemediated cytotoxicity[J]. J Immunol, 2007, 179(1):337-345.
[14] Cramer DE, Allendorf DJ, Baran JT, et al. Betaglucan enhances complementmediated hematopoietic recovery after bone marrow injury[J]. Blood, 2006, 107(2):835-840.
[15] Cramer DE, Wagner S, Li B, et al. Mobilization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by yeastderived betaglucan requires activa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J]. Stem Cells, 2008, 26(5):1231-1240.
关键词:Moodle;科研;教学
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1 Moodle平台介绍
Moodle是一个开源及自由的电子学习软件平台,亦称为课程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或虚拟学习环境,它有一个很有分量的用户群体。Moodle为一个线上学习系统,为全世界有150余国70种语言所使用,其特色异于其他商业线上教学平台,属于开放源代码的类别。
2 Moodle平台部署
2.1 基础平台
Moodle主要是在linux下通过apache、php、mysql(通常称为LAMP平台)进行开发。Moodle对硬盘的要求不是很高,对软件要求需参考不同的版本进行选择。此次部署Moodle的系统环境如下:
2.2 Moodle安装
2.2.1 源代码
获取代码
$ git clone -b MOODLE_24_STABLE git:///moodle.git
设置目录权限
# chown -R root /path/to/moodle
# chmod -R 0755 /path/to/moodle
2.2.2 数据库
创建空数据库moodle及对此数据库有相应权限的用户moodleuser。
2.2.3 moodledata数据目录
Moodle需要一个目录存储所有文件(上传文件、临时文件等),同时web服务用户需要针对此目录有写入的权限,为了安全考虑此目录不可与moodle代码目录在同一级。
创建moodledata目录及设置权限
# mkdir /path/to/moodledata
# chmod 0777 /path/to/moodledata
设置web服务用户权限
# chmod -R +a "www-data allow read,delete,write,append,file_inherit,directory_inherit" /path/to/moodledata
2.2.4 安装
根据提示进行安装,直到最后提示成功后登陆系统。
3 Moodle在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
3.1 科研课题管理
3 首先根据不同课题的需求,对应于Moodle中的用户管理,来设置课题研究中的用户权限。例如:
3.1.3 课题组织过程
首先,由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的组织工作,就如同利用 Moodle 开设一门课程一样。先进行科研课题的基本属性设置,其中包括课题的标题、简称、简介、组织格式等等内容。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组织格式的设置。Moodle中提供了三种组织格式可供选择:社区格式、主题格式和星期格式。社区格式是一种更为松散的组织形式。主题格式是指课程的安排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来安排,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星期格式就是以星期为单位来安排,比较适合学校中一般的课堂教学形式。根据课题管理的特殊性,主题格式显然是最合适的,所以在所有的科研课题管理中我们都采用主题格式。
在选定了科研课题的组织形式后,下面就是用Moodle提供的活动模式填充每一项内容。课题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部分适当的模块进行一定的设置,然后添加到科研课题研究中去。Moodle提供了一个网页编辑器,通过它可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活动。
3.1.4 科研课题活动模块实施
在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分组研究的情况,Moodle的分组功能正适合应用于此。讨论区是一个便于大家交流的地方,所有的课题研究人员都可以在此共同探讨课题的有关问题。也可以随时把自己针对课题的想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作业功能可以被研究人员作为一个上传资料的途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有涉及的资料都可以通过此功能进行上传、整理、存储。调查问卷功能是科研课题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方法,wiki则是可以实现研究人员针对课题中某一问题协同操作的目的,测验功能则是科研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最后课题负责人可以通过blog将课题的进度进行公布。
总而言之,Moodle提供的活动模块都有其实际的意义,针对不同的课题我们可以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模块,同时Moodle还具备可开发的特性,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科研工作开发更多的功能。
3.2 整合认证平台
我校现有认证系统基于LDAP开发,LDAP是轻量目录访问协议,英文全称是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一般都简称为LDAP。它是基于X.500标准的,但是简单多了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与X.500不同,LDAP支持TCP/IP,这对访问Internet是必须的。
我校LDAP认证系统结构目录如下:
Moodle平台在用户登录过程中会与此认证系统进行通信并获取所需数据,具体用户数据表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Moodle的ldap认证模块,在用户登录时Moodle会根据用户提供信息与ldap服务器进行通信,根据所获取信息确定用户合法性及权限。由此整套平台与校内现有系统统一采用LDAP认证方式,实现单点登录。
结语
通过Moodle构建科研课题管理平台是目前高校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有效的尝试。利用Moodle搭建科研课题管理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充分沟通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指导工作。如果结合高校自身情况进行定制开发,那么Moodle将在高校科研课题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目前,教育科研课题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立项了大量各级各类高职教育科研课题。但在研究实践中,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受课题选题、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过程、结题验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等环节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课题应用性缺失,未能解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强教育科研课题的应用性。
一、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应用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课题选题预期成果以论文为主,偏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来区分的。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从教育科研立项部门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应以解决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紧迫问题为出发点,以应用研究为主。但在教育科研课题选题上,存在以下影响应用性的因素。
1.课题选题的预期成果以论文为主。在教育科研课题选题上,课题负责人更易偏向论文,把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将课题研究当成的捷径,如以版面费预算科研经费,考核目标以论文为主等。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它在教育科研中只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且其侧重点是对外宣传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在高职教育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改革中的应用性往往不如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其他课题研究成果那样明显和直接。
2.课题选题偏重基础研究。课题负责人在选题上偏向于思辨性的基础研究,希望不做或少做调查实验,他们往往通过查阅课题相关著作、论文等资料,再结合课题具体情况“思考”出论文。即使选题属于应用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会偏离研究内容,走向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为现有学科知识体系增添新知识,理论创新的难度比较大,因此,目前高职教育科研课题最后也只能是重复论述前人学术观点,没有创新性成果,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有限。
(二)课题研究方法设计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方法错误
教育研究方法就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课题研究方法设计直接决定课题能否研究出正确的成果并推广应用于实践之中,是课题是否具有应用性的决定性因素。但设计一个科学的课题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践中,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错误是影响课题应用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1.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在教育科研中,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统计结果,定性研究主要是叙述性的说明。所以,定量研究需要采用严格科学的调查统计、实验对比等研究方法,导致研究过程更为复杂,研究工作量增加。因此,在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更倾向于采用现有的教学改革理论,通过叙述性说明推导其观点的正确性,但由于没有数据支撑,无法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如高职院校学分制与工学结合专业改革是目前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这是典型的应用研究,涉及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修订、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采用调查研究、(准)实验研究等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很复杂,工作量很大,需要一个严谨的研究方案设计。但在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没有科学的研究计划,专业改革过程中缺少实验与调查统计等数据积累,最后这个专业改革的正确性只是套用现在高职流行的学分制、工学结合等理论进行理论论证,并辅以专业改革前后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等几组简单的数据对比进行数据论证。从严格的教育科学研究角度来说,这个专业改革研究没有数据精确解释,便无法保证其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并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
2.定量研究方法错误。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虽然采用了定量研究中的调查研究方法,但也存在抽样量过少,样本不具有代表性,调查问卷设计倾向性明显等错误;课题负责人很少使用复杂但更科学的(准)实验性研究,即使采用(准)实验性研究也没有能准确选取自变量、因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并且基本没有采用如spss等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如高职某公共必修课程教学改革课题中,课题负责人试图论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在2006年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直接用2006级全体学生和2005级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对比以说明改革的成效。这个课题就没有正确设计准实验研究方法,导致研究结论错误。因为研究无法控制2006级学生学习基础较2005级的好坏,以及不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等无关变量,自然无法通过实验论证新的课程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论。正确的准实验研究方法应该是在每个年级每个专业分别抽取实验班与对比班,以尽量降低学生入学课程原始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更改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落后于实践
课题立项后结题前,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重,科研工作经验不足,课题研究计划落实不严,组织
协调实施不力,课题组成员参与积极性不高;课题立项只是为了评职称等外在功利目的,没有认真考虑过立项后如何真正地去实施课题研究;设计、论证课题方案时,只求选题新颖、理念先进,而严重忽视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等。以上问题导致课题研究困难重重,产生中途更改课题研究内容,以及课题延期,课题研究落后于实践等影响课题应用性的因素。
1.更改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立项有严格的程序,由课题负责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审定课题研究能否解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紧迫问题,是否具有立项的必要性。课题立项后其研究内容的变更必须经学院科研管理部门的审批。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负责人不经审批避难就易变更课题研究内容,如将研究对象从整个学院变更为某个系部,将课题考核指标从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变更为几篇论文,从而影响课题研究应用价值。
2.课题研究内容落后于实践。课题研究进展困难,课题研究延期,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却在飞速发展,课题研究内容已落后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研究自然没有应用性。如课程改革中,我国曾经引进过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英国btec教学模式、德国“双元制”职教培养模式及“学习领域”改革方案等,现在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就是以参照德国模式发展而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为标准,如果相关的课程建设课题一再延期,那研究内容就无法跟上我国的课程改革步伐,研究落后于实践,那就没有了应用性,只能终止课题。
(四)课题结题验收材料文过饰非,课题验收方式不当
课题结题是以会议验收、通讯验收等正式的结题方式呈现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证明课题立项部门与课题负责人双方约定的研究任务的达成,表示课题研究的结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结题,实质也是对课题应用性的评价,但在课题结题验收中有两个因素导致难以准确评定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的应用性。
1.结题材料文过饰非。课题负责人主要围绕课题申报书、合同里面的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撰写结题材料,对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可能主观描述过多,如果结题验收时不对研究成果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难以避免结题材料文过饰非。
2.课题验收方式不当。会议验收中,评审专家与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面对面交流,评审专家可以综合书面材料与当面交流情况,对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但采用通讯验收就只能单纯依靠书面材料作出判断,难以准确评定课题成果的应用性。
(五)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缺乏理论归纳
课题通过结题鉴定后,其研究成果必须推广应用于实践,整体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这是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的根本目的。但由于课题选题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其研究成果仅适用于某一研究对象,没有归纳出可推广应用的模式、体系等理论,不能推广应用到其他同类对象中,影响了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二、增强教育科研课题应用性的对策
(一)构建教育科研课题二级管理体系
相对于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各教学系部直接面对教学一线,掌握教学资源,直接影响本部门相关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进展等,并且研究成果也首先应用于本系部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因此,必须构建教育科研课题二级管理体系,学院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课题立项审核、经费下拨与管理、年度检查、结题验收等,课题相关系部必须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全过程的领导和管理,帮助课题负责人解决实际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便利,对课题研究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二)应用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应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流程为核心,全面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课题申报、开题、订立合同、实施进度、结题、成果应用、经费使用等科研活动,同时依据构建教育科研课题二级管理体系的要求,向学院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各课题相关系部、课题负责人等课题管理相关部门与人员开放不同系统权限,共同参与课题管理,方便、高效地实现教育科研课题内涵管理,提高其应用性。
(三)完善研究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从管理现状看,教育科研课题前期(立项)和后期(结题)管理时间短,指标明确,管理程序固定;而中期管理时间周期长,效益潜在,伸缩性大,管理模式复杂,是课题管理上的难点,更是决定课题应用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是课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防止检查流于形式或者应付交差,要求逐级负责,突出重点,讲求质量。首先建立层层监控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由学院主管科研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各系部三层组成,通过汇报材料以及实地检查等,掌握课题研究进度,研究和分析影响因素,对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和管理;其次,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方法规范有序,岗位责任明确,考核办法健全,完善课题进展评估系统,科学评价课题研究绩效。
(四)严格管理科研经费
课题立项阶段,学院科研管理部门按照课题研究内
容、研究目标等审核科研经费预算,严格控制论文版面费等与课题应用性不相关的项目预算。课题研究阶段,科研经费实行一项一本的独立核算制,按照年度下拨,根据年度进展情况决定是否下拨来年经费。同时,依据课题申请书与课题合同,以及课题研究实际经费使用情况,审核课题经费使用情况,提倡精打细算、合理开支。在课题结题阶段,防止突击使用经费,并将剩余经费用于支持成果的鉴定、报奖,以及课题的后续研究和成果的转化应用等。
抓好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
档案科研课题立项后?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管理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基层档案科研课题过程管理根据课题申报渠道的不同分别由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本行政区域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严格检查督促课题执行情况: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课题定期检查督促机制,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指标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检查督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于下发文件和收取上报文件归档,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每个档案科研项目第一线,详细了解每一项课题的研究进度和完成情况?熏认真检查原始记录,严防弄虚作假。通过检查,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计划按时开展课题研究,对检查中发现未按计划开展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提出警告?熏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是课题检查督促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有关专家在检查过程中,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使课题研究人员能及时听取建设性意见,在专家指导下对研究中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内容等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修正和调整。
三是档案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经费动态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期拨款阶段控制。根据定期检查督促和年度评估结果,结合课题完成质量情况,实际核销经费支出,分期下达课题经费,对课题立项后半年内未启动的课题、对一年内无实质进展的课题、对即将超过期限又无法完成的课题终止研究工作,收回课题经费,使经费管理成为课题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抓好档案科研课题选题
选择和确定课题题目是进行档案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它决定研究者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确定一个适宜的、有意义的题目,对顺利完成研究,推动实际工作和学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基层档案科研选题,应注重以下“五性”:
现实性:选择的课题要从当前基层档案工作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性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选择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课题,在档案鉴定工作成为迫切需要的现实需求下开展,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推广意义。
价值性:科研成果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基层档案科研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高校等研究机构选择课题有的很强调学术价值,而基层档案身处档案工作一线,其研究优势在于利用工作实践研究实际工作性课题,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强调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行性:基层档案科研项目应具有现实可能性,研究的问题是能被研究或通过研究能实现的。要求对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内容和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可行,同时要求具备研究必要的、可行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研究对象、理论准备、一定的实验或实践方法与步骤等主观和客观条件。
创新性:在基层档案科研中,相对同行而言,研究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与前人或别人不同的见解,研究具有新意和时代感,研究不步人后尘、不是重复性研究。通过研究一方面可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理论、新观念,在档案学术研究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可实现实践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档案工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础性:基层档案科研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保证在一定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如,具备一定实践工作基础,本单位在课题提出以前针对该项目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或具备一定理论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人员已对该项目研究有过初步研究,发表过相关文章。或对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并掌握课题有关的材料。
抓好档案科研外援力量引进
基层档案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占有研究素材的优势,工作实践和经验素材丰富,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科研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积极引进外援,能够有效克服这一难题,并增强其科研实力。基层档案部门在结合实际情况申报某项科研课题时,应考虑引进档案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或顾问,可以是有关高等院校在该课题研究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上级管理部门或兄弟单位的有关专家,通过他们学术和理论上的正确引导,避免项目研究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最好能让其在课题研究中蹲点,在科研方法、理论、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领基层档案部门,给予基层档案部门科研直接、切实的帮助。
抓好课题组自身建设
首先,在课题立项时及时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应由相关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避免单兵作战,根据课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开展科研,形成课题研究整体优势。必要时建立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由有关科室分别承担由内容分解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子课题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有效提高课题研究运行质量。
其次,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基层档案部门应提高对档案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倾斜,满足课题组人员研究需要,在确保研究时间、协调科研与业务工作矛盾、调配科研协作人员、配合调研工作、开展课题实践、使用与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视,尤其在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上如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基层档案部门从事具体工作多,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少,订阅和了解国内外报刊少。基层档案部门领导应重视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扩大国内外档案报刊的订阅范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级国家图书馆、资料馆等方式,加强对科研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建立课题组研究活动机制,切实按照合同要求落实课题研究。基层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制度,制订有关课题组学习研讨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定期召开课题协作会议,基层档案科研项目一般由多个科室、多名档案工作人员联合攻关,历时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协作的组织管理,定期就研究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协作,对课题分工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商解决,使科研计划顺利进行。
第四,组织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会议。受工作范围限制,基层档案部门科研接触面比较窄,可以组织本单位以外的更大范围的专门针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会议、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同行对研究课题的做法与观点。可以定期组织本单位课题研究专题和阶段成果研讨会、碰头会,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调研情况、实验情况、实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情况、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成员对研讨、碰头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邀请课题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总结评价,使研讨为课题研究的每一步进展提供依据。
第五,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任务分工、安排,在研究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在档案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活动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践工作总结等,为课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第六,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在基层档案科研工作中,鼓励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承担科研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培训、参观考察、汇报交流等,开阔课题组成员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改善学术氛围,使基层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将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档案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基层档案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同时,加强科研骨干的使用,依据其业务工作优势吸纳为不同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抓好档案科研后续工作
首先应重视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科研课题可以按不同标准分成不同种类,按研究目的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研究课题分为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档案科研课题也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其中,除基础性研究课题为理论性研究课题外,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的研究直接目的是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应提出针对性、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基层档案科研常常选择的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这种课题研究本身的性质要求课题在完成结题程序后应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实践课题成果。同时,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是档案科研工作的重要程序和过程,通过成果推广运用才能最终实现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价值。基层档案科研成果不能研究结束就束之高阁,应重视课题成果的认可、转化和推广,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发挥课题研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尽快转化,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直接动力。
[关键词] 科研课题;选题原则;选题步骤;选题要求;资源查找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31-1
一、什么是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就是对问题作出科学的方法判断及回答。问题是构成课题的主要因素,提出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开始。课题也来源于问题,课题中含有科研性的问题。究课题就是把某一领域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特定问题,而且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能够普遍反映某种现象,并可以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最后行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什么是科研选题
总的来说,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研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没有课题就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选题的过程也就是对探索者未知世界或已知世界重新诠释的方向,目标,模式的确定过程。它直接反应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及其精神境界。大到国家一级的科研规划,小到科研单位或研究者个人的科学研究活动。要想取得较大的成功,选题策略不可忽视。选题的当,方向对头,可以捷足先登,后来居上,突破一点,带动全盘;而选题策略失当,方向有误,得不偿失,甚至虚掷光阴,劳而无获。把握方略,是成功选择科研课题的根本要领。
三、选题原则
科研课题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此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将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这里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二者兼有。
(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三)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比如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选择就必须遵循教育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的客观条件。应该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等形成课题,切记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四)创新型原则。创新性原则,即价值原则。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选题要有先于时代的导向,目光应落在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领域。对某一领域的老课,题,则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研究。即使是选择一些验证性研究课题,也应力图有新的发现。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课题才有真正地生命力。
四、选题步骤
(一)确定研究范围。选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什么。研究范围通常由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的东西往往可以研究得更加深入及透彻。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只是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问题提的越多,找到适合的选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科研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三)课题论证。论证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1.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要考虑4个特征:即是否属于某个领域的问题?是否此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有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能否通过研究得到解决?2.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需要考虑4个特征:即:问题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有创新?问题是否有科学性?问题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才是适合自己的好课题。
五、选题要求
1.明确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领域。
2.充分把握所研究主题的内涵。
3.要有创新意识与成分。
4.清楚掌握研究设计的逻辑。
爱因斯坦说:“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正确的提出问题。”正确选题,即一个好的科研题目要符合科学原理,符合研究者的自身条件(学术水平,地位;科研设备,经费队伍);在成果应用范围内要处于领先地位;要能解决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六、资源查找
资料查找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经验总结;2.新理论、新发现带来不少科研课题;3.时代变革与历史传统式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4.认清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和积极发展科学文化;5.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优势;6.结合自己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林.教师研究简论[J].教育科学简论,2000,(3).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必发.成功选择科研课题“三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然而,我们冷静地审视目前学校教育科研的现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研与科研的“两张皮”以及低效益科研现象仍很严重。课题研究抓两头,立项与结题,轻过程性管理。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有价值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抑或只是对材料的堆砌,没有理论的提升,没有体现出真实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科研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脱节。只注重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所谓的有份量的“标志性成果”上,教育科研变成了“纸上谈研”。二是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量低。教研活动局限于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或围绕各类评优、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等,缺乏科研分析与提升。即使有开展课题研究收集的各项材料,也终因缺乏有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和支撑,缺乏对材料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很难拿出有价值的东西来,致使科研实效低迷、徒劳无益。
课题是基于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而产生的,没有研究分析与探索,就不能够发现同类问题一般性的本质与规律,并且付诸实践以矫正不当教学思想与行为,真正从根本上立足于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施教,这样的教育科研是形式的科研,装门面的科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因此,学校要搞科研,进行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就必须将教研与科研进行一体化的整合。教育教学是一项艰苦、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需研究,抓住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向科研要效益。教育教学工作只有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特别是课题研究更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如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论证、方案的设计、目标与内容的分解、课题的操作、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以及研究成果的提炼等能力。
中小学通过对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能有效促使教师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显性的教学行为。并运用各种教育理论发现并研究、分析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各种制约、甚至阻碍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实际问题,逐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规律;教师通过科研,将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科学地加以总结,并使之理性升华为具有比较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性认识。如此,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载体,以“课题”为抓手,形成一个有机组合,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那么,中小学该如何进行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呢?教研与科研的整合从宏观角度讲有方方面面的整合,这里,笔者仅从实际操作层面谈几点看法。
1. 加强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与科研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通过学习,运用理论解决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科研当中的具体问题,围绕科研课题,举行各种形式的专家讲座、学术论坛、读书沙龙、研讨交流等活动,使学习成为推动教研科研整合的催化剂。
2. 建立保障教研与科研整合的相关制度。要使教研科研的整合得到良性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建立组织机构与职责制度。建立由校长亲自挂帅,教研主任与科研主任共同承担课题主持,课题研究教师具体操作研究项目的教研科研一体化整合的责任与管理机构,做到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建立健全相关约束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教研科研整合的顺利进行。
3. 制定教研、科研整合的具体措施。把教研工作与科研工作业务整合,计划分头制定,内容进行相关融合,把相关的业务学习、教科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专项活动、观摩课活动,各种评优课、汇报课、赛课以及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成果提炼、成果推广、等适当予以结合,提高各项活动与各项材料的科研档次。一方面,要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调动全员力量围绕融入科研目标的教学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提高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金量,另一方面学校的科研课题要立足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课题进行整体规划,明晰课题的阶段性研究目标及内容,将研究目标及内容进行科学分解,并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样,在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时,就很容易在教学实际中找到突破口,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整合过程中要根据教师实际,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优化整合,减负高效,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工作态势。
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 ]16号文件)要求,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教育科学规划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关键词】开题论证报告 教师课题研究 再关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27-02
近年来,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热情普遍高涨,尤其是校本研究专项的设立,使得教师市区级规划立项课题数量大幅度增加。既然课题得以立项,其研究过程的规范要求就相对较高,由此,全市各区县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课题管理也更加规范。作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我认为,课题立项之后的开题论证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因为,对于研究经验水平尚待提高的一线教师而言,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真正开始阶段,也是课题实施之前的最后一次设计。往往很多在申请立项时应该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课题立项中都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开题论证,尤其是现场开题论证,有其与专家、教授立项课题,理论书籍论述中所不同的独特地方,需要特别引起关注。
近期,我区分批分期组织了区级立项课题现场开题论证活动。其间,我越发感到,现今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更多地聚焦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之中,要增强围绕问题的课题研究整体设计意识。因为,处于教育科研初级阶段的教师,虽然能够按照开题论证报告各部分的要求撰写报告,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内容,不能很好地突出科研课题的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价值属性。致使“报告”就是为了“报告”,而不能周密地思考自己的研究设计,很好地指导自己的研究过程。因此,我认为,目前的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应继续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应再关注课题论证报告的整体思路
校本研究理念的兴起,使各级研究机构争相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但无论是各级课题规划管理部门,还是各级教育学会、各专业研究会等,各自组织申报课题所下发的课题申请书、开题论证格式要求等均不相同。致使很多刚刚走上科研道路的一线教师虽然有了好的选题,但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时就像回答问题一样,按要求逐项回答各部分内容项目,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填写这些内容,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不明。实质上,不论哪一级课题申报只是所要求的创新层级不同而已,其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与可操作性的评审原则是确定不变的。因此,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首先应在确定好研究意向的基础上,明确课题论证无非就是要回答下表中的基本问题。各级组织部门所要求的论证报告各部分内容不是孤立的,是围绕研究课题的基本问题所应回答的具有逻辑关系的研究要素(见下表),因不同部门组织者所选研究构成要素的不同,致使课题论证内容的格式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初次接触课题研究的教师,面对开题论证报告中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首先不要畏惧、不要慌乱,要围绕研究的基本问题认真梳理好研究思路,然后对照不同组织部门开题论证的格式要求适当调整表述语言即可。一般而言,课题设计往往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即: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条件如何?有何成果?需要体现这样的研究设计思路: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尚未完善的领域,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主题新)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任务明)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道可行)。因此,初次接触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善于将论证报告的诸多格式要求简化为对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关注它们的逻辑关系、论证报告的整体思路。
二 应再关注课题名称表述
课题论证设计要从课题的名称做起,因为课题名称中往往预示着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范围等;课题名称的表述要准确、精练、具体;要关注课题名称中出现的关键词内涵与外延等。上述关注课题名称的一些基本常识很多一线老师已经知晓。但在实际论证指导活动中,我们感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对课题名称中各关键词之间联系的思考,多问“为什么”,以利于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创新点。
例如,“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小学语文评价策略的研究”。教师设计的研究目标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多元化的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体系,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感到,教师对研究课题名称缺乏思考,研究目标较为笼统,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课题研究背景介绍、课题研究内容涉及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只是知道研究“评价”、“多元智能”,而且是在小学语文学科范围内研究。为此,我首先指导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是“评价策略”(而非评价体系),是“小学语文评价策略”。进而启发思考:为什么你单单研究“小学语文”中的评价策略(因为他是一位教学干部)?而且还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它与“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指导下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上述课题名称中对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的思考,可以使课题研究背景的论述以及研究目标的表述更加有针对性。以便整体上更加突出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
三 应再关注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是课题研究的灵魂,只有核心概念界定清楚,课题研究的方向才能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边界才能更加清晰。为此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明确。目前,很多开题论证报告中都会明确要求要有核心概念的界定这一项内容。因此,教师往往能够通过各种资料,查找到核心概念的定义。但实际课题论证中,我发现教师只是明确核心概念“是什么?包括什么?”等,但这还很不够。反映在教师撰写的论证报告中研究内容的设计、甚至研究重点都并非在核心概念所划定的边界内,研究背景撰写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表现、研究目标的设定均未与核心概念紧密联系,相反,偷换概念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体现出教师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很不到位。报告中要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有此项内容是基本要求,但概念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能够体现在报告的整体思想中才是根本。
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课题设计论证过程,有些没有要求写出来的部分,如相关概念的辨析也是很重要的。课题论证中,我指导教师在界定核心概念时还要运用比较法,辨析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如“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超前评价”之间的异同;“群体”与“团队”、“集体”之间的异同;“策略”、“方式”、“方法”、“模式”、“对策”等,这样可以有效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内容,突出研究重点。
四 应再关注文献综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的匮乏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教师课题论证中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寥寥几笔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但是,课题论证中,应如何选取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综述确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发现,文献综述只是对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做一简单介绍,或只对该领域研究的文章或论著进行罗列者有之。文献研究没有紧密围绕关键词或忽视关键词进行论述者更是普遍。例如,“科学游戏中促进幼儿主动探究策略的实践研究”一题,“科学游戏”的文献研究要关注,不能仅限于科学教育的文献综述上;针对“主动探究策略”的关键词,他人对“策略的研究如何”也要重点论述,因为,已有“主动探究策略”的再研究、实践中丰富完善策略的研究等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再如,“外地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的研究”的文献综述,如果只对国内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文献的研究,而没有关于“学习”方面的研究文献论述,显然文献研究的针对性极为欠缺。
因此,教师文献研究的目的要更加明确:一是为了找到他人研究的不足或空白点,以明确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借鉴前人对该问题的界定,即要明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界定研究的边界,确定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如果文献研究不到位,就不能起到应有的“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研究的目的。
此外,研究参考的文献还要注意其权威性。
总之,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1)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2)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3)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或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4)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内容精练而不干瘪,选择精要而不偏颇。(5)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
五 应再关注教师对论证专家指导的心态
规划课题一旦立项,请专家论证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很多一线教师对专家的质疑或意见不知如何处理,甚至有些教师只喜欢听表扬、肯定,唯恐专家提出问题与意见。课题论证时的专家质疑很多课题承担者难以接受。其实,有专家认为,课题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命题作文的过程。专家的质疑,是在帮助课题研究者能够自圆其说,不是对课题全盘否定。
如面对某市级立项课题,专家论证时质疑道:“你的课题中的某种提法科学吗?”实质上是在指出你的理论文献论述不够充分,“怎么样表述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呢?”我们应这样思考与改进。那么,如何正确对待专家的质疑?质疑是课题论证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有些专家擅长质疑,其目的是帮助你思考,不一定要求教师都一一作答,因为该课题的研究主体是教师本人,而非指导专家。其实,课题立项,从某种角度已经肯定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即研究方向、研究基础等,但开题论证是请有经验的研究者帮助课题承担人进行课题研究周密设计、修改完善。因此,教师对待事情的思维角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是”与“非”、“对”与“错”的两维水平,要多维立体思考。
专家的质疑是指引课题研究创新的方向,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问题。开题论证专家不是检查者、评价者,而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课题论证时要放松心态。
总之,开题论证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对于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的一线教师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尤其要注重开题论证报告,以保证研究过程顺利,研究成果丰硕。
参考文献
一、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仍然不够浓厚。目前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环境氛围有了好转,但仍然不够浓厚,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层对教育科研,思想观念上重视的多,从思想意识走向实践的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学校没有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偏低,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不少教师职称到手、安于现状,往往以自己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为借口,没有将教育科研活颖涑晌一种自觉的行为,只是把教育科研课题作为点缀,做些表面文章。
(2)学校教育科研偏于注重形式,注重内容和过程不够。教育科研课题往往是自上而下,不是从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没有把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偏于空泛、可操作性差;课题研究往往只追求立项、注重成果验收、发表和鉴定,注重对研究课题的包装,使教育科研成为装潢门面的花瓶,忽视研究过程,忽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本校;学校往往用教师的数量和级别,作为衡量教育科研工作搞得是否成功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教育科研似乎就是写论文,在这种评价制度下,教育科研的原本面目被扭曲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缺乏理性的思考。
二、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措施
(1)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性须再强化。开展教育科研,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关键,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锻造教师职业人格的过程,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应不遗余力的搞好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要通过举办“教育科研月”活动,开展教科研业务知识讲座、竞赛,主办教科研专栏、评选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评选推荐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等形式,在全校形成“从事教育科研光荣”的良好研究氛围。
(2)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三个层次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一是决策层,由校长、主管教学的业务副校长组成,主要负责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宏观调控,开发学校教育科研项目;二是执行层,由学校教科处主任牵头的团队负责,对学校教育科研进行微观调控和具体管理,具体监督教育科研课题的实施情况;三是操作层,由课题组组长、任课教师组成,课题组的具体工作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深入教学第一线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设置教科处,年级主任均兼任教科处副主任,使教育科研工作产生联动机制,有利于顺利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3)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度包括教育科研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活动方案》《教育科研奖励方案》《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等,涵盖了课题分级管理、课题申报、计划实施、经费分配与使用、成果鉴定与推广;这些制度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为出发点,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具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奖励,同时将主研人员的工作量纳入日常工作量,促进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4)学校教育科研要力求校本化。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应用于本校,在于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应该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有利于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困惑,如开展校本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等的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校本培训研究等;这些课题范围小,问题集中、明确,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经历计划、行动、反馈与调整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1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1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1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1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1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4个方面 。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1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关键词]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30-02
应用型本科在我国尚属发展阶段,其办学理念、培养方案等都还没有形成非常成熟模式,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培养方案等教研课题正是当前应用型本科学校积极探讨和研究的方向,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已就此展开课题服务工作,就服务深入程度、服务效果和信息提供针对性来看,嵌入式课题服务正成为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必然趋势。这是一种图书馆作为课题组成员全过程地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深入化服务模式,显著的特点体现在图书馆员身份和服务的“嵌入式”,图书馆员以课题组成员身份参与课题选题立项、实施研究到结题的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从课题组员的角度掌握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为课题研究人员随时提供深入和精细化的信息服务。
一、嵌入式课题服务的过程模式分析
(一)课题选题、论证阶段。开展科研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课题论证,也就是选题阶段。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课题多与其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相联系,教学定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教学研究课题现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研究人员则主要由本校教师和教辅人员组成。无论是从课题组成员交流熟悉度还是课题所及领域,都比较便于本校图书馆员加入课题组共同研究,开展“嵌入式”服务工作。图书馆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在服务主动性、全面性和精确性上都着积极意义,他们在提供信息服务时必然更主动地理解和了解课题各方面信息需求,想方设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从选题立项阶段就直接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提供充足翔实的文献信息材料,这是图书馆“嵌入式”课题服务的第一步。
对拟申报项目进行查新和论证,避免重复研究,是图书馆员课题服务的基本工作之一。图书馆员嵌入课题成员组更利于清晰理解所拟立项目,查新论证、搜集资料过程更加全面和精确,尽可能详尽地搜集和整理该课题相关背景资料,并将原始资料和和汇总分析信息详细地提供给研究人员,为拟立项目和具体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信息,从而对课题必要性、新颖性等进行论证,保证项目的质量目标和研究水平。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的服务。科研课题成功立项后将进入实施研究阶段,研究人员需要设计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开展研究工作,对图书馆员这是一个持续的信息服务过程,需求持续关注研究进程和相关信息。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信息资料需求,并且对资料的需求会愈加细致化、专业化和有针对性。这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研究人员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相关的最新动态或研究成果等。
图书馆员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跟踪研究进程,主动了解信息需求,利用馆藏及外部信息资源,发挥图书情报和资源检索、整理的业务优势,实时满足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随着课题研究进程的深入,研究人员对于各种专业资料的需求往往更加详细和深化,而研究人员很多都对本身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信息资源搜集和检索并非所长,并且基于节省时间考虑,需要图书馆员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服务。在整个研究和信息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员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检索和资源组织的专业优势,弥补研究人员信息检索能力的不足,充分了解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范围和特点,为研究人员提供实时所需资料,节省研究人员检索搜集信息资源的时间和精力,保证所检索和收集资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课题结题阶段的服务。科研课题研究完成即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成果鉴定和结题阶段。此时课题组需进行结题报告、公示审批等必经程序,课题材料整理归档等工作可由图书馆员跟进完成。通过对课题研究的全程参与,图书馆员对研究过程及各个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都有充分了解,有助于图书馆员收集并整理项目结题鉴定所需的相关资料;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帮助研究人员及早发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补充,加强结题报告中研究观点的学术总结,或者在课题最终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取得新的突破。
对于图书馆员来说,结题阶段除了完成课题组相关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外,还需要总结服务经验,为图书馆后续开展课题服务提供参考和规范,完善图书馆的课题项目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同类资料收集和积累,若重新发现对课题结题报告有用的信息或素材,可提供给研究人员充实课题研究成果;随着课题服务档案资料的不断增长和完善,图书馆还可以对同类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相应信息资源或自建馆藏特色数据库资源,构建图书馆的特色服务资源和服务模式,向更多读者传递该课题的相关知识。
二、影响图书馆课题服务质量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一)图书馆参与课题研究深度不足及嵌入式服务的必要性
传统图书馆的被动服务惯性和用户认知不足,使图书馆很难深入地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参与度不足容易造成对服务课题理解流于表面,所供资料难以深入和全面有效,影响研究进程和研究效果。在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如果图书馆主动性不足,往往会错过立项阶段的信息服务。现在图书馆最常见课题服务是在课题实施研究阶段,当研究人员主动联系图书馆提供资料服务时,图书馆才以信息咨询员角度提供信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员更多是被动地等待研究人员的具体信息要求才进行检索并返回给研究人员,课题服务深度和精确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图书馆若能在课题研究开始阶段即主动介入,提供嵌入式课题服务深入课题研究全过程,从服务主动性和服务全面性、精确度等方面都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有效提升课题服务深度和服务质量。
(二)图书馆文献资源不足的影响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文献资源不足和资源建设重量轻质的现象,资金和时间的制约让图书馆在资源购置上过于偏向学校的重点学科,其他学科资源相对缺乏,而科研需求并不限于重点学科。当图书馆无法满足这些学科用户的资源需求时,用户便会选择舍弃本校图书馆服务,转而寻求其他途径或渠道解决,而资源的缺乏也极大地影响图书馆员主动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积极性,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可以解决用户很多信息需求,但经费支出和手续烦琐常常让图书馆员为难和放弃。
为提升服务效果做好资源保障,图书馆需更主动地了解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合理规划好馆藏资源结构。通过各类调查或图工委会议,征求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和意见,通过馆员“嵌入式”课题服务建立课题服务档案,分析各系部对图书文献资源的真实需求,完善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尽可能利用图书馆联盟共享文献资源,更方便地实现资源图书馆共享,弥补自身馆藏资源和购置经费的不足。
(三)馆员业务技能限制及解决策略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办学经费不够充裕,图书馆普遍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储备有限,馆员学历层次、学科配置和业务精熟程度都相对较弱。其次,人员不足造成部门和岗位设置不尽完善,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高。再次,图书馆员对信息检索尤其是数据库综合检索业务能力不强,对本馆纸本和数字资源、网络学术资源及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技能不熟悉,或者馆员外文水平不高等,也限制了图书馆员的信息检索准确率、检全率和数据分析水平。
对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通过大量招聘高素质人才的方式全面提升馆员整体业务素质的可行性比较低,更切合校情馆情的方式是促使在职馆员主动学习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嵌入式”课题服务模式可以让图书馆员直接加入到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更为图书馆员提供了科研机会和工作成果,让图书馆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服务主动性,从而提高图书馆用户认可度和服务效率,并能吸引更多的图书馆员主动参加课题研究和服务,形成竞争机制促进馆员技能和服务质量“双赢”。
(四)图书馆的课题用户认可度不足及提升措施
造成用户认可度不高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方面,图书馆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以用户为上的主动服务理念和模式,用户很难主动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能力。另一方面,图书馆员服务能力不被认可,或因了解不足或因个人能力弱项或专业背景不相吻合等种种因素,都容易让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的课题服务能力产生疑虑,从而难以接受图书馆员作为课题组成员的嵌入式服务。最后,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真正建立课题服务团队和服务机制的甚少,科研课题服务还没有成为图书馆的重心服务项目。
要提高课题组对图书馆课题服务工作的认可度,图书馆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首先,加强课题服务的宣传和沟通。嵌入式的服务模式要求图书馆主动与用户联系和沟通,让科研人员了解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主动与科研项目负责人联系和沟通,让其了解并“推销”图书馆课题服务。其次,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素质,让研究人员体验到图书情报专业工作者在信息检索运用上的专业、高效和图书馆员嵌入课题组的必要性。图书馆应深化科研信息服务,建立建立专职或兼职的课题服务团队,这个团队人员要求图书馆业务素质精良、学科背景结构合理,根据不同学科背景的课题由适合人员负责服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