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交媒体的应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市场营销被赋予了新一层涵义:开发并滋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从市场营销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是从工业经济中以生产为主导的年代,发展到服务经济以市场营销为引导的年代。在以生产为主导的年代,人们更强调市场营销中销售的角色。但现如今,市场营销决不单单是销售或是做广告那么片面。
很多中国公司保留着一些老观念,比如,由于劳动力低廉,中国制造就意味着便宜。其实,在全球市场中有个来源国效应,而中国产品所产生的来源国效应,就是“低质量”和“低价格”。所以,中国公司的管理层需要认识如何去建立一个品牌,一个人们信任的品牌。
在一些特殊领域中,有些中国品牌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像“上海滩”,它利用了文化审美上的一些优势,在奢侈品市场上诠释出什么是美,什么是时尚,成功地占据一席之地。确实,有一些中国公司已经通过努力发展出全球品牌,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努力——建立一个品牌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投入很多资源,然而毁掉一个品牌只需要一个晚上。这是所有中国公司需要牢记的。
近年兴起的社交媒体给更多梦想打入全球市场的企业家以更多机会。例如:一些中国公司就利用linkedin、facebook 和twitter,把生意逐渐渗透到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这证明,从整体上看,各类公司对于社交媒体的应用正在大幅度进步。
从消费者角度观察,消费者实际花费在新媒体上和传统媒体上的时间,之间的平衡点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但从公司层面观察,公司划拨到新媒体上的预算相较于投放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和杂志上的预算仍有很大差距。再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公司花在新媒体上的钱主要是用来直接带动销售的。很多公司并没有用足够多的钱到社交媒体上去建立产品品牌和公司声誉。
在如何评估社交媒体的效果上,目前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传统媒体的评估侧重于到达率和频率,而新媒体的评估侧重于效率,两者评估分属于两套不同的语言体系。如何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放到同一个体系中衡量和评估,是媒体行业亟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相较于顾客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获得不同的信息的发展速度来看,新媒体的研发仍然太慢,媒体评估的研究目前大大落后于实践。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无论是大公司的管理层还是小公司的创业者,在使用新媒体时通常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而新媒体投放都没有经过大型广告公司的整体战略部署、整合策划和循序推进。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一批大型4A级广告公司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整合营销策划部门,他们在内部调动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以避免以前新媒体的各个环节各自为政,给客户品牌的一致性所带来的伤害。要知道,仅仅在facebook上开一个企业站点和掌握好社交媒体的运用,其中的能力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以前,我们把传统媒体定义为付费媒体,你付费了,你就能得到你所想要的。但是,目前的社交媒体是自有媒体,只有当你的信息被人们认为有用时,人们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受众必须喜欢,无论是信息、娱乐还是社区,人们必须看到价值。公司不能强迫观众喜欢。所以,社交媒体是不能被控制的!以前的那种靠广告俘虏观众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在应用社交媒体时,需要特别注意营造一个透明的环境,并建立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信任。千万不能让顾客觉得他们的个人信息会被用于其他地方。不同的顾客也许来自不同的背景,有些顾客在乎经济,有些顾客在乎信息,对另外一些顾客,价值就意味着遇到“臭味相投”的人等等。所以广告主需要知道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给什么类型的客户。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已经渐渐地转化为人才的竞争。招聘工作作为企业补充优质人才的主要渠道,不但是组织实现人力资源整合的手段,更是组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目前,企业招聘人员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招聘量大和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用最快的时间、通过最有效的渠道找到合适的候选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及与之带来的社交媒体应用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快速建立人脉关系的理念和行为为招聘工作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首先通过社交媒体的举例,对其范围进行了界定,并且介绍了社交媒体作为招聘渠道与传统招聘渠道存在的差异。然后,通过列举招聘工作通过社交媒体LinkedIn及微信的实现,说明社交媒体除了职位之外对企业雇主品牌的推广做出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此外,由于社交媒体的应用与传统招聘渠道的方法不同,企业对于招聘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社交媒体成为高效招聘渠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带来的风险和潜在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人力资源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专业知识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招聘渠道 招聘渠道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企业招聘的主要方式是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然后通过信件的方式收集候选人投递的纸质简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成为各家雇主竞争候选人的主要招聘渠道,我们称之为招聘的Web 1.0时代;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在微信、微博上建立专属的招聘账号来吸引更多的主动和被动求职者。2014年初,随着国际职业社交媒体LinkedIn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社交媒体作为招聘的重要渠道引起了所有招聘人员的重视,从而开启了招聘的Web 2.0时代。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等,它具备人数众多、自发传播的两大重要特点。与传统的招聘渠道(例如各类招聘网站、招聘会、猎头等)相比,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招聘具有辐射范围广、调动被动候选人、增加雇主和雇员的直接沟通机会的明显优势,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使得困扰招聘人员的招聘信息传播有限、求职者数量不足、招聘渠道费用高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帮助招聘人员能够主动地接触到目标候选人群,并最终将他们吸引和融入到公司之中。
与传统招聘渠道一致,社交媒体的招聘也是以空缺职位并且完成招聘任务为最终目标。然而社交媒体对于企业的贡献和附加值在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社交媒体可以向目标人群有效地宣传企业的雇主价值主张。相比传统招聘渠道呈现方式的死板和定式,社交媒体的宣传方法则更加活泼、个性化和具有生命力。通过定制化并且结合企业文化的精心设计,同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区别才能得以展现。企业雇主品牌的展示和推广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被动求职者的求职行为,通过企业历史、文化、活动、薪酬福利的介绍,可以调动被动求职者的求职兴趣和热情,最终增加职位的有效投递数量。
2014年,国际职业社交媒体LinkedIn进驻中国市场,取名“领英”。充分利用“六度空间理论”,领英的个人会员可以免费建立自己的职业档案,并且联系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会员,以充实自己的职业人脉。据统计,领英的会员数量每秒钟都在增加,这使得这个职业社交媒体已成为巨大的招聘人才库。所以,领英为企业账户的招聘和雇主品牌推广定制了不同的方案。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免费的公司账户,定期推送公司的新闻和活动用于积累关注者。还可以建立职业界面,用于推广企业方的雇主价值主张,介绍目标候选人的标准,空缺职位。同时企业可以购买招聘人员账号,以直接搜寻被动候选人的方式进行招聘。
鉴于巨大的微信使用群体,招聘在微信平台上的应用比领英显得更加高效。企业方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申请公共号,无论是第三方或者公司本身都可以进行对官方账号的设计和运维。微信招聘的最大优势在于使用简单方便,无论文章、活动、职位都可以非常快速的发至朋友圈进行传播,从而达到最广泛的传播范围。然而,搭载在手机平台上,受屏幕大小的制约,微信推广的内容则以精简和优质为快速获得关注者和求职者的关键因素。通过从系统后台抓取的关注者和求职者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企业方很容易得到目标人群的联系方式,从而进一步增加招聘的成功率。
与被动的等待求职者投递相比,社交媒体下的招聘环境要求企业的招聘人员具备主动寻找和接触候选人(特别是被动候选人)的能力,与之产生互动,激发他们的求职热情,最终达成聘用上岗的目标。面对竞争对手之间激烈的人才争夺,招聘人员需要具备优异的沟通能力,这里的沟通是具有社交式的沟通特点,它的方法根据沟通对象和沟通渠道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地差异。例如,目标人群是大学生或者应届毕业生,与之沟通的语言和方式多数是年轻化的,并且主题多结合当下的流行话题,以这种方式来吸引他们对雇主的关注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种沟通在网络上(如微博和微信),使用时髦的网络语言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是在官方的严肃渠道上(如官网和LinkedIn),语言的使用需要符合企业的文化和公关部沟通指南要求。新环境下的招聘可以比喻成产品的营销过程,所有的候选者即为顾客,运用营销的理念和技能,将手中的职位即商品,以合理地方式销售给目标人群,使顾客在整个求职过程中有良好的购物体验,最终达成双赢的局面。所以,除了已经得到企业认可的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之外,社交媒体下的招聘要求招聘人员同时具备营销人员的部门胜任力,充分理解并实践,才能更好的应用社交媒体为招聘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语义标注 社交媒体 信息抽取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095-05
1 引言
社交媒体的数据文本短、噪声大,多为对话,数据实时发生,需要基于时间和上下文的即时分析处理。如何实时、有效和经济地去访问和集成这些多语言的数据,是一个严峻挑战,目前的各种技术在准确性、可伸缩性和便携性方面都有所欠缺。
语义标注把语义模型和自然语言结合在了一起,可以看作是本体和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文档之间的关联进行双向动态的生成过程,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语义标注是通过参照在本体里的URI的元数据, 从本体(类、实例、属性或者关系等)里标注在文本里出现的概念。使用文本里出现的新的实例去增强本体的方法也称为本体填充。
社交媒体的自动语义标引可以用于基于语义的搜索、浏览、过滤、推荐、可视化分析用户以及用户之间的社交网络和在线行为的语义模型建立,还有其他的应用场合例如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客户关系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
目前的语义标注技术主要是针对新闻文章或者其他较为正式、篇幅较长的Web内容,由于社交媒体自身具有内容较短、噪声大、跟时间相关、用户产生内容等这些鲜明的特点,给语义标注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2 社交媒体语义标注的方式
语义标注可以采用手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等多种方式进行。
Passant等[1]提出了语义微博框架模型,以便用户给博文手动的添加机器可读的语义,该框架也支持通过主题标签与关联开放数据进行连接。Hepp等[2]提出了一个新的对微博进行手工语义标注句法,能映射成RDF语句,该句法支持标签、本体属性,例如FOAF和在同一个微博里多个RDF语句之间关系。尽管手工语义标注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每天腾讯、新浪等百万条微博的涌现,亟需自动的语义标引方法。
信息抽取,作为一个自然语言分析的方式,日益成为在非结构化文本和在本体中的规范化知识之间建起沟通桥梁的关键技术。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就是适用于语义标注的任务,传统的信息抽取和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规范化的本体作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有些信息抽取系统只是把系统输出和本体做一个映射,这些系统严格来讲,应该称为面向本体的系统。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不仅仅发现被抽取的实体的类型,而且还要把它跟目标知识库里的关于它的语义描述关联起来,通常用一个URI方式识别它,在抽取过程中需要在文档内和文档间进行命名实体、术语、关系等自动识别和共指消解。
关联开放数据资源,例如DBpedia,YAGO和Freebase等已经成为语义标注本体知识的关键来源,也作为用来消歧的目标本体知识库,他们提供了交叉引用、领域无关的数万条类和关系以及数百万条的实例,一个关联、互补的代名词的资源集合,对应于维基百科的条目和其他外部数据的概念和实例,丰富的类层次用于细粒度分类命名实体,而关于数百万实例和对应维基百科条目的链接的知识也是基于本体抽取系统的一个特点。
3 社交媒体语义标注的主要方法
3.1 关键短语抽取
自动抽取出的关键句可以表示出一个文档或文档集的主题,但不能有效的表达论点或者所有的观点,关键短语抽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浅表知识抽取,它也作为降维手段,允许系统处理较小集合的重要的术语而不是全文,用于上下文的语义标注和索引。
一些关键词语方法利用了术语共现形成术语的图,边为一对术语共现的距离,给顶点分配一定的权重,W Wu等研究表明这一类的术语抽取方法相对依赖于文本模型的方法,在Twitter数据上表现更优。这些基于图的方法在从Twitter中抽取关键短语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因在于这个领域包括了大量的冗余,有利于形成关键词摘要。但主题的多样性增加了抽取一系列相关和准确的关键词的难度,Xin等[3]在关键词组抽取中结合了主题建模来解决该问题。
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使用该方法来产生新的标签,Qu等[4]在基于词性标签的基础上,从n-gram产生候选的关键短语,然后使用一个监督逻辑回归分类器进行过滤。该方法还可以和分众分类法进一步结合,产生标签签名,例如把分众分类法中的每一个标签和加权的、语义相关的术语联系起来,针对新的博文和帖子,进行比较和排序这些标签,从而推荐一些最相关的标签。
3.2 社交媒体中的基于本体的实体识别
基于本体的实体识别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实体识别和实体联接,实体识别阶段主要根据一个本体识别出文本中出现的所有的类和实例,而实体联接阶段则是使用文本中的概念信息,结合从本体中的知识,来选择一个正确的URI。
3.2.1 基于维基百科的方法
目前实体识别和联接的主要研究都是使用维基百科作为庞大的、免费的、人工标引的训练语料库。典型的目标知识库例如DBpedia和YAGO等都是来源于维基百科,提供了一个实体URI和相应的维基百科页面的直接映射。
基于实体消歧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一个字典,里面有每个实体URI的标签,包括维基百科的实体页面,重定向(用于同义词和缩写),消歧页(对具有相同名称的多个实体)和链接到维基百科页面时使用的锚定文本。这本词典用于识别所有候选实体的URI,然后把这些候选的URI进行排序,给出一个置信分数。如果在目标知识库里面,没有匹配的实体,就返回空值。
一个广泛使用的基于维基百科的语义标注系统是DBpedia Spotlight[5],这是一个免费的可定制的Web系统,它通过DBpedia的URIs标注文本,它的目标是DBpedia本体,包含了三十多个顶级类和272个类,通过显式地列出他们或一个SPARQL查询,来限制哪些类(或者它的子类)用于命名实体识别,这个算法首先通过查找一个来源于维基百科的URI词汇字典挑选候选的实体,然后使用向量空间模型对URI进行排序,每一个DBpedia资源都和一个文档相关联,构建的每一段文字里都使用到在维基百科里的概念。
LINDEN框架[6]在基于维基百科的信息外,还充分利用了YAGO里更丰富的语义信息,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Wikipedia-Miner工具,该工具用来分析有歧义的实体的上下文和发现出现在维基百科里的概念。在TACKBP2009数据集上的评测表明LINDEN超过了所有的只基于维基百科的系统,但目前LINDEN还没有和DBpedia Spotlight在同一数据集进行测试比较。
3.2.2 面向社交化媒体的方法
命名实体识别方法一般都是在较长、较常规的文本上进行训练,当作用在较短和更多噪声的社交媒体内容上的时候,效果较差。面向社交媒体的方法融合了语言和社交媒体专门的特性,尽管每个博文提供了很少的内容,但可以从用户资料、社交网络和回复中发现更多的附加信息。
Ritter 等[7]通过使用Freebase作为一个大规模已知实体来源,提出了命名实体分类的问题,如果没有考虑到上下文,直接进行实体查找和类型分配,只能得到38%的F值,其中35%的实体是歧义的,具有多个类型,而30%的实体没有在Freebase中出现过。如果使用被标记的主题模型,考虑到每个实体字符串出现的上下文和在Freebase类型上的分布,命名实体分类的F值提高到了66%。
Ireson 等[8]研究了在Flickr网站上命名标签的地名消歧问题。这个方法是在Yahoo! GeoPlanet语义数据库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地点实例都提供一个URI,与一个相关地点的分类,这个标签消歧的方法利用了其他分配给照片的标签,用户上下文(一个用户分配给他所有照片的标签)和扩展用户上下文(考虑到用户联系人的标签),这种基于社会化网络上下文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整体消歧的准确性。
另一个附加和隐藏的语义是微博里的主题标签,Laniado 等[9]详细调查了三千六百多万条微博里的主题标签语义,使用了四种度量指标:使用频率、使用的一致性、稳定性和专门性。这些度量用来决定哪些主题标签可以被用作标示符,连接到Freebase URIs上,通过从分众完成的在线词汇表,添加主题标签的定义,主题标签也可以作为语义信息的附加来源。Mendes等[10]通过简单地在DBpedia里查找,而没有进一步的消歧就完成了语义标注。用户相关的属性和社会关系都在FOAF里了,而语义标注通过MOAT本体来实现。
Gruhl等[11]关注了语义标注的消歧元素,审视了处理高度歧义的情况,例如歌曲音乐专辑的名称。他们提出的方法首先限制用于产生候选的MusicBrainZ本体的部分,通过过滤掉所有在给定文本里没有提到的音乐家的信息,然后运用词性标注和名词词组组块,把这些信息作为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输入,在此基础上进行消歧。这个方法对关于三位音乐家的MySpace帖子的语料集做了测试,尽管本体很大,但有关文本很快被找到,具有较高的效能。
3.2.3 商业化实体识别服务
现有大量的商业在线实体识别服务用实体标注文档,给文档指派关联数据URIs,NERD在线工具可以轻松地在用户上传的数据集上进行比较,还可以整合他们的结果,把结果映射到关联开放数据云上。
Zemanta[12] 是一个在线标注工具,最初专门用于博客和邮件内容,帮助用户通过推荐来插入标签和链接。Open Calais[13]是另外一个语义标注的商业化Web服务,Abel等利用它在新闻相关的微博里识别命名实体,目标实体一般是地理位置、公司、人员、地址或联系电话等,而被抽取出来的事件和事实一般涉及以上的实体,例如公司竞争者、联盟等。实体标注包括URL,允许通过http访问在关联数据中的这个实体的更多信息。目前OpenCalais连接到8个关联数据集上,包括它自带的数据库,如DBpedia,Wikipedia,IMDB等,广泛涉及到了本体中的实体类别。Calais的主要局限性是专有的性质问题,例如用户通过Web服务发送文档来进行标注,接受标注的结果,但是他们不能给Calais一个不同的本体来进行标注,或者定制实体抽取的方式。
3.3 情感监测和观点分析
自动情感监测技术主要分为基于词汇的方法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词汇的方法主要依赖于一个情感词汇库,包含了已知和预先收录的情感术语,而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浅表语法或语言的特性。大多数情感和观点分析方法没有或者很少利用到语义,例如把博文分为积极、消极或中性情感,是建立在n-grams和词性信息的技术上。这些方法会导致数据量少的问题。Saif等[14]证明了使用语义概念代替单词能显著提高极性分类的准确性,这个方法使用了AlchemyAPI来进行语义标注,它包括了30个实体类,绝大部分是人物、公司、城市和组织等。这个方法在斯坦福Twitter情感数据集上作了评估测试,性能超过了其他没有使用语义的现有方法。语义标注还可以用来完成挑战性的观点挖掘任务,结合来源于WordNet等上的情感词汇,使用基于规则的实体识别器来识别出微博里的人物、政治团体和所持观点,然后进行语义分析,使用模式来产生三语组,表示出观点持有者和投票意愿。
3.4 跨媒体联接
由于微博内容比较短,如果不参考外部资源的上下文内容,很难被理解,所以需要跨媒体的自动联接。Abel等把微博和当前的新闻故事连接在一起改善微博的语义标注的准确性,探索了一些联接策略:利用出现在微博里的URL,微博和新闻文章的TF-IDF相似性,主题标签和基于实体的相似性(例如OpenCalais识别出来的语义实体和主题)等。Hubmann-Haidvogel等[15]使用在线新闻从Twitter,YouTube和Facebook上汇总关于社交媒体关于气候变化的内容。
4 社会媒体的语义标注改进途径
目前的社交媒体语义标注方法有很多的局限性,很多方法就像关键词和主题抽取一样,只能解决浅表问题,而基于本体的实体和事件识别并没有取得在较长的文档上那样高的准确度和召回率。语义标注方法只适用于它们训练和评估的数据,在社交媒体标准数据集的训练算法也是有限的,使用命名实体类型和事件标注的微博条数一般都小于1000条,需要来自不同社交媒体类型更大的共享评测语料集,如果通过传统人工的方法进行,则不可能完成。
4.1 众包
一种改善自动标注的途径是进行众包,ZenCrowd[16]系统把大规模的实体和在Amazon Mechanical Turk上的微任务,能够自动连接到LOD云上的文字部分不交给标引员,只是在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才咨询标引员,这样显著提高了标注结果。欧盟FP7资助的Xlike项目[17]也尝试众包去解决社交媒体广泛使用的非正式语言的非规则性,提高标注的准确性。Gate Teamware[18]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协同标注工具,支持分布式团体工作,可以为非专业的标引员进行个性化定制使用。
4.2 利用Web of Data上的海量知识
另一种改善社交媒体语义标注的途径是更好的利用Web of Data上的海量知识,目前大部分局限在维基百科、DBpedia和YAGO上,使用网络数据的一大问题是,由于常用词和停用词的大量使用等造成的歧义,需要自动化的领域分类的步骤,确保特定领域的LOD(关联开放数据)资源被用于标引相关领域内的社交媒体。使用网络数据面临的第二大问题是健壮性和可伸缩性,在面临LOD资源的噪声知识时,在处理有噪音的、语法不规则的语言的时候,能保持一定的健壮性,考虑到Web of Data的规模,设计基于本体的算法时,算法要在维持较高的计算水平的同时,又能有效的加载和查询这些大规模的知识库。最后一个有效利用网络数据资源的障碍是相当有限的可用词汇信息。除了维基百科上的资源,其他的词汇信息大多数局限在RDF标签。这就限制了他们在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和语义标注上的使用。近期很多学者都专注于利用协作完成的维基学科去建设跨语言词汇资源。它包含了很多外来词和新词,并且不断被贡献者社区进行更新,可以在分析用户内容时作参考使用。针对英语和德语,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有建立UBY[19],这是一个综合的、大规模、语义-词汇资源,它基于维基百科、WordNet和其他的LOD资源。有些研究还关注基于语言的本体建设,提出把语言信息和本体元素进行关联的模型,这些都为跨语言语义标注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5 结语
尽管社交媒体的语义标注技术还有很多的改进空间,但语义标注的结果已经被应用在从社交媒体流的隐形信息中自动获得用户和社交网络的模型的方法上。为了更好的挖掘出隐含语义信息,处理多噪声的动态社交媒体流,我们需要探索更加稳定、准确的大规模实体和事件识别方法,需要进一步细化意见挖掘算法用于目标识别,解决时间波动性问题,对冲突意见的探测和建模以及意见汇总。
参考文献:
[1]A. Passant, J. G. Breslin, and S. Decker. Rethinking microblogging:open, distributed, semantic[C].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Engineering,2010:263-277.
[2]M. Hepp. HyperTwitter: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a Twitter messages[C].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by the Masses-17th International Confe
rence EKAW 2010,2010:451-461.
[3]W. Xin, Z. Jing, J. Jing, H. Yang, S. Palakorn, W. X. Zhao,J. Jiang, J. He, Y. Song, P. Achananuparp, E. P. Lim, andX. Li. Topical keyphrase extraction from Twitter[C].Proceedings of the 4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Human Language Technologies, HLT ’11,2011:379-388.
[4]L. Qu, C. Müller, and I. Gurevych. Using tag semantic network for keyphrase extraction in blog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1381-1382.
[5]Dbpedia Spotlight[EB/OL].[2013-06-02].http:///projects/dbp-spotlight/.
[6]W. Shen, J. Wang, P. Luo, and M. Wang. LINDEN: Linking named entities with knowledge base via semantic knowledge[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2012:449-458.
[7]A. Ritter, S. Clark, Mausam, and O. Etzioni.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in tweets: An experimental study[C]. Proc. of Empirical Method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EMNLP), Edinburgh, UK, 2011.
[8]N. Ireson and F. Ciravegna. Toponym resolution in social media[C].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 (ISWC),2010:370-385.
[9]David Laniado and Peter Mika. Making sense of Twitter[C].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1),2010:470-485.
[10]P. N. Mendes, A. Passant, P. Kapanipathi, and A. P. Sheth. Linked open social signal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EEE/WIC/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Agent Technology, 2010:224-231.
[11]D. Gruhl, M. Nagarajan, J. Pieper, C. Robson, and A. Sheth. Context and Domain Knowledge Enhanced Entity Spotting in Informal Text[C].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 (ISWC’2009), 2009.
[12]Zemanta[EB/OL]. [2013-06-03]. http://.
[13]Opencalais[EB/OL].[2013-06-03]. http:///.
[14]H. Saif, Y. He, and H. Alani. Alleviating data sparsity for Twitter sentiment analysis[C]. Proceedings of the #
MSM2012 Workshop, CEUR,2012.
[15]A.Hubmann-Haidvogel,A. M. P. Brasoveanu, A. Scharl, M. Sabou, and S. Gindl. Visualizing contextual and dynamic features of micropost streams[C].Proceedings of the #MSM2012 Workshop, CEUR, 2012.
[16]G. Demartini, D. E. Difallah, and P. Cudré-Mauroux. Zen-Crowd: Leveraging probabilistic reasoning and crowdsourcing techniques for large-scale entity linking[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2012:469-478.
[17]Xlike[EB/OL].[2012-06-05]. http:///.
[18]Kaling Bontcheva, Hamish Cunningham, Ian Roberts, Angus Roberts, Valentin Tablan, Niraj Aswani, and Genevieve Gorrell. GATE Teamware: A Web-based, Collaborative Text Annotation Framework[J/OL]. [2013
-06-03].http://eprints.whiterose.ac.uk/75937/.
>> 社交媒体工具在档案馆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与案例分析 法国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 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融合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论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 论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可行性与实施策略研究 档案馆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应用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新时期档案馆服务创新 中美档案馆运用社交媒体比较研究 论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服务创新 档案馆应用社会化媒体开展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现状研究 大数据时代档案馆服务创新研究 和谐社会的档案馆服务和管理创新 基于微信公共平台的高校档案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档案馆的人性化服务 新形势下档案馆的公共服务 大力推进档案馆的公共服务 浅谈高校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实现 对高校档案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思考 浅谈高校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功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国务院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EB/OL].[2016-03-26]..
[11]齐鲁晚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EB/ OL].[2016- 03- 26]..
[15]NAUK.the National Archives[EB/OL].[2016-03-12]. https:///@UKNatArchives.
[16]赵玉,王健.英国国家档案馆在线社交媒体:档案库及其特色[J].档案与建设.2015(12):35-37.
[17]Fran・ois Hollande.Archivesdefrance [EB / OL].[2016- 03- 17]. https:///francoishol? lande.f.
【关键词】社交媒体;快速消费品;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96-2
一、中国社交媒体的发展
社交媒体发展沿革:社交媒体,又名Social Media,区别于传统商业媒体形式(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是一种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分享,传播,通过不断的交互和提炼,对观点或主题达成深度或者广度的传播。中国的社交媒体起源于2005年之后国内开始出现的社交网络。这期间成立的开心网,校内网(后改名为人人网),直至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微博等,已经成为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进行互动和传播的主要平台。鉴于社交媒体巨大的用户规模和富有潜力的市场价值,其各种服务如何在企业营销策略中得到有效应用,是目前所有厂商和品牌都在努力开发的内容。
中国社交媒体的分类和主流形式。目前国内主要的社交媒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类别,包括论坛社区、社交网站、博客、微博、位置签到、问答、维基等等类型。
本文中所讨论的社交媒体,是指基于“互动交友”基础上的娱乐休闲类社交媒体,是建立在用户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活动等,或者用户间真实所构建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以实名或者非实名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构建的一种社会关系网络服务,如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等,它们属于目前社交媒体中的主流形式。
用户规模:根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社交网站将进入平稳且持续增长的态势,日益增长的用户规模将不断的挑战传统的营销方式。而作为与消费者联系最为密切的快速消费品企业,这一庞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将成为这些巨头们争夺的目标。
二、社交媒体改变了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营销模式
快消行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覆盖的产品范围为日化洗护,烟草,酒类,包装食品等,由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因此快速消费品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拉动高频次和重复的使用消耗来获得利润和价值的实现。相较于耐用品以及其他高档消费品而言,快速消费品是关乎到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必须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具有简单、迅速、冲动、感性的特质。因此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上,这类企业往往具有前瞻性以及快速的响应能力。在国内外许多的营销奖项上,快速消费品往往依靠别具一格的创意和深刻的目标消费者洞察,在品牌建设和公关传播上屡获大奖。同时,由于快消行业的同质化竞争,许多产品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品牌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快速消费品所有的营销策略都是围绕其产品的目标消费者而制定,因此对消费者洞察的分析决定了这类企业采用何种营销方式来传播品牌。常用的方式有:传统广告投放(电视,平面,楼宇),渠道宣传(卖场堆头,促销,派样,试用),线下活动沟通(路演,主题活动等)。
基于“口碑传播”的社交媒体挑战传统营销方式。但是社交媒体的兴起正在逐渐改变这种传统的依靠投入大量费用。消费者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成为信息的拥有者,他们依靠“口碑传播”赋予个人的态度和情感,对信息进行吸收,分析以及传播。由于公众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信息的,这增强了用户的粘连度,不断地吸引新的用户进入,同时基于这个平台建立了一个信任度与日俱增的圈子。通过滚雪球开始不断地积累能量,进而从数量和质量上改变着公众对品牌和产品的认识。对于快速消费企业来说,只有积极的介入社交媒体,建立早期竞争优势,从被动的“被传播着”转变为积极的“传播者”,才有可能牢牢的抓住现有用户,争取新的用户和品类转化机会。
案例分析:以玛氏食品的“德芙心声”巧克力为例,这是一款延续了“德芙巧克力——丝般感受”品牌精髓的新产品,它具有巧克力与夹心相结合的高品质口感,层次丰富,包装精美,定价在9.5元,目标人群是18-35岁的年轻女性。在具体的品牌传播德芙品牌团队上面临三个挑战:如何凸显德芙心声巧克力独特的品牌主张;如何有效借助开心网用户间互动行为,提升本次活动的参与转化;如何精准把握和提升用户的品牌感受和活动效果。德芙品牌团队就这一产品打造了一个全新形式的整合营销平台。以主题“德芙心声——打开心声,享受身心触动的愉悦!”的市场营销活动,依靠“开心网”和“新浪微博”进行传播,快速有效地制造话题,在短短时间内成为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参与和分享。
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上,首先建立了“德芙心声”的官方账号,通过内容分享帮助用户在开心网上与好友进行互动,让他们成为“愉悦心声”的体验者和传播者;通过回复,分享,转发,上传照片,幸运抽奖,赢取优惠券等形式,激发潜在消费者对“德芙心声”的好奇心和认知度,围绕着这一品牌创造源源不断的话题。本次中,“德芙心声”巧克力邀请了“开心网”和新浪微博粉丝参与北京世贸天阶广场的大型迎接新年庆祝活动。在活动当晚,挑选出来的100句心声的主人将自己的原创“心声”交给德芙,定制专属于消费者自己的“心声”巧克力。此外,实时在天幕上滚动的,还有通过新浪微博共享放飞之夜的网友们即时发来的心声如“把爱和德芙一起邮寄到你的城市,新年快乐”,“时光从指间流走,思念却定格在显示屏”。“德芙心声”成功的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创造话题,引爆话题,吸引用户,现场参与的形式,与消费进行情感互动,并且引发了关联想象,进而吸引用户成为该品牌的忠实用户。据数据显示,本次活动进行了35天,有870余万人次参与,发表了14万句心声,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活动期间,有30多万开心用户成为德芙巧克力的亲密好友,主动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关键词:社交媒体;档案馆;可持续性;社会服务
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在多国得到实践,但现有档案馆社交媒体持续性应用还存在明显不足。文章分析了档案馆社交媒体持续性应用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1 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现状
社交媒体建立在Web2.0技术基础上,具有“灵活性、交互性、可视性、广覆盖”[1]等特点,契合了档案馆以保管为核心到以利用为核心、以档案工作者为核心到以用户为核心的转变。2016年全球约23.4亿人经常访问社交网络,年增幅9.2%,占全球总人口的32.0%,占网民的68.3%。[2]面对社交媒体的强势来袭,档案界要如何应对,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出击,美国率先给出了答案。早在2010年,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通过了《社交媒体战略》,强调了档案部门应用社交媒体的六个核心价值观及三个应用社区,并基于此,通过Twitter、YouTube、Facebook和Flicker等社交媒体开展了20多种创新性档案服务。[3]法国芒什省档案馆是最早采用社交媒体进行其服务工作的欧洲档案馆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芒什省档案馆的Facebook主页保持着1~2天更新的速度,宣传档案馆近期的文化活动等等。[4]在我国,档案馆已采用的社交媒体主要是微博、微信以及一些论坛等。
社交媒体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但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应用社交媒体种类单一。以我国为例,我国社交媒体有微博、微信、QQ、博客、网站、论坛等等,这些不同社交媒体侧重点不同,各有各的特色,但我国档案馆使用的主要是微博、微信。
第二,盲目追从,缺乏创新性。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引入是为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有时可能会导致盲目追从当前公众热门社交媒体,比如“微博热”到“微信热”。档案馆在借鉴相关行业或其他国家档案馆对社交媒体应用时,要考虑本馆实际,而不是当前哪个社交媒体热,档案馆就不假思索集体使用,缺乏对其独特性的把握。
第三,应用社交媒体后续推动力不够。“对59个微信账号调查发现,10个档案馆虽然完成了微信账号的认证,却从未有任何推送内容。还有5个,从开通至今只有一条或两条微信推送内容”。[5]档案馆停留在以我为主的开发方式,开发的档案信息内容少,缺乏用户黏度,交互度低,这反过来影响了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积极性。
2 影响档案馆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发展因素
2.1 国家宏观环境。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前公开呼吁“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机构应该能够驾驭新技术,将业务工作与决策上网,随时准备向公众开放。”[6]随后,美国行政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利用互联网等信息通讯技术进行本行业的建设。作为档案信息的保存基地,NARA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2010年实施了“社交媒体计划”,正式开启了在档案馆中应用社交媒体进行档案的开发及利用。 国家政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风向标,宏观环境与政策与档案馆社交媒体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缺乏政策的支持与推动,档案馆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只能自下而上的摸索,这种模式也就很难进一步推进。
2.2 档案馆方面。社交媒体是否引入、如何引入、如何发展,最核心的涉及因素即它的应用主体:档案馆。一是思想上,档案馆想不想应用社交媒体;二是能力上,档案馆能不能应用社交媒体。
从思想上看,一方面,历史上档案馆的主要功能为“藏”,档案馆工作人员受此思想影响,不愿意借助社交媒体这种公开化、透明化的渠道进行档案的推广与开发。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方便了档案的利用,但带来的隐私泄密、版权等安全问题是很多档案馆必须考虑的因素。
从能力上看,档案馆能不能持续性使用社交媒体,除了主观意愿,还需要客观实际能力。档案馆社交媒体的使用依赖于档案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以及档案馆技术人员的转化能力。
2.3 利用者方面。“用户协同参与是社会化媒体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之一。”[7]利用者的认知度、交互度、感兴趣度等都会影响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前档案馆社交媒体用户主要为专业档案工作者、档案研究者等,其他社会主体对档案馆社交媒体多为不了解。社会公众对档案馆社交媒体的认识程度与使用程度还不够,阻碍了档案馆社交媒体的持续性应用。利用者交互度低,档案馆社交媒体缺乏服务对象,也就缺乏持续下去的动力与机制。
2.4 社交媒体自身。社交媒体的稳定、安全、受欢迎度与连续性、关联性会影响到它在档案馆中的应用和发展。
社交媒体更新换代速度快,从QQ、人人的流行到微博、微信的火热,新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档案馆出于投入与产出比,应用社交媒体首先会顾虑到它本身的持久性、受欢迎性。另外,社交媒体一旦没落或不复存在,档案的完整度、联系性会遭遇很大破坏。
社交媒体的安全性问题也是档案馆应用时会顾虑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具有可视性、社会性、互动性,在这样一个公开的平台,档案上传、分享、转载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隐私问题与版权问题难以得到保障。
3 档案馆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应用的发展策略
3.1 应用环境:国家层面。技术不是中立的,每一种技术的开发与使用都符合了主体的价值观。社交媒体这种社会化的理念符合了现代化国家政治民主、思想开放的要求。
美国国家档案馆紧随联邦政府提出的“信息公开与社交媒体计划”,开展了“社交媒体战略”。 借鉴美国经验,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实现电子化办公,建立政府内部之间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社交平台,促进民众的参与。同时,档案馆自身要抓住机遇,对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发展要有个整体规划,制定社交媒体进档案馆相关政策。
3.2 应用主体:档案馆。作为档案馆社交媒体应用的主体,档案馆必须要有意愿跟能力去做好它。
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一种积极、开放、超前的组织文化。“档案馆组织文化是档案馆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影响着档案馆工作者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又反过来作用于组织文化”[8]。通过对档案工作者的教育,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认知;不定期开展档案培训,使档案工作者真正掌握社交媒体定位及运营方式。
其次,档案馆要积极鼓励社交媒体的持续性应用,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评估,定期检查社交媒体应用状况并给予相关工作人员以奖励,这是对档案馆社交媒体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持续性应用的动力机制。
3.3 应用工具:要有选择性、动态性、联系性。社交媒体种类多样、功能不一,因此,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必须要有选择性、动态性、联系性。
选择性,既要积极引入又要加以选择。档案馆需要研究不同社交媒体的特点及其与自身的相适应性,在多样化与专一化、广度与深度方面找到一个平衡。
动态性,即档案馆社交媒体要不断发展,满足档案馆开发档案信息、服务民众的要求。在不同阶段,档案馆社交媒体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技术发展、档案馆需要、社会需求等不断进行更新与开发新的功能。
联系性,即不同社交媒体的应用不是孤立的,要具有联系性。不同社交媒体可以通过链接建立联系,用户通过一种社交媒体便可看到完整、详细的档案信息。同时,完善转换机制,一种社交媒体衰落后,其上面的档案信息能成功转换到其他媒介上。
3.4 应用方式:多样化应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档案馆要积极拓展利用方式,趋利避害,实现社交媒体与档案馆真正融合。
首先,利用社交媒体加大宣传提高用户意识,增加用户注册量。其次,开发内容要以用户为中心,开发他们感兴趣的档案内容,注重反馈,不断改善服务方式,进行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再次,将社交媒体真正纳入档案馆管理中,使其成为档案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立档案馆与政府之间、馆际馆内之间、档案馆与用户之间的多平台交流。最后,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应用必须遵循安全性应用的原则,从管理与技术双层面去保障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稳定、安全、持续性发展。
如果你注意到社交媒体上用户的
参与度降低或数量减少,那么你该反省一下你使用社交平台的方式。你是用广告、产品或服务对你的用户“狂轰乱炸”呢?还是让用户参与进来,征询他们的意见、建议,以提升他们的体验呢?尽管可以从社交媒体平台上收集相关数据,但我们还是应当注重“倾听消费者心声”。
社交媒体不再是营销渠道,而是用户体验的渠道
品牌文化是关键
商业品牌是企业之声。员工对于能否准确传达企业的声音非常重要。企业应当专注于文化建设——倾听、赏识、尊重员工——与员工携手共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员工需要感受到:
赏识
嘉奖
倾听
尊重
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员工幸福快乐,品牌才有活力。
尊重用户
良好的用户体验/客户服务愈来愈成为企业致胜的最重要法宝。那么,一个特定的交流平台如何代表品牌愿景,并为品牌加分,则是成功的用户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来自贝恩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89%的企业都把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市场上类似的品牌如此之多,效率和亲和力则成为关系企业存亡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社交媒体消息之前,企业应该自问:
我们要让谁参与进来?
我们该使用怎么样的平台?
我们要采用什么样的内容?
我们更大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如何衡量最终成果?
反应迅速
一个员工处理紧急状况的方式很重要,但连贯性和周全的考虑也同样重要。随着选择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企业承受不起忽视受众造成的后果,正如精通数字科技的的客户,他们期待自己的需求得到快速反应。如果你的员工不能马上给出答复,就要让员工们向客户保证他们正在想办法并且会持续跟进,一有消息便会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予以通知。
不断跟进
一些企业会持续跟进,进行民意调查,监控社交媒体上的关键字。从长远来看,这些企业将会有更好的表现。通过上述的例子得知,在客户服务中,员工必须注意到部分特定客户的痛点,并根据这些数据,对具体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后续跟进。让客户明白你们是真的很重视他们的体验感受,你的企业就能凭此脱颖而出、与众不同。
让反馈个人化
要对客户提供的反馈有所行动,让他们知道你在倾听他们的心声。你可以通过寄电子感谢信、提供个性化的折扣以及其他奖励方式表示对客户的尊重及对其投入的珍视。这些互动将对建立长期忠实的顾客关系大有帮助。
灵活应对需求变化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三维动画短片;创作实践性;艺术设计
一、三维动画短片在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的艺术研究
(一)三维动画短片在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的发展现状
国内动画短片经历三个阶段,电影动画短片—电视动画短片—新媒体动画短片,新媒体网络动画短片在2006年优酷网开始后大量涌现,随着三维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短片的技术可以把创作者的思想更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想象与三维技术使角色产生生命力,让故事情节更加丰富。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移动客户端与互联网的需求成为主流和趋势。三维动画短片与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融合并与市场相接轨,在市场上能产出相应的商业效应。
(二)三维动画短片创作在新媒体传播条件的艺术特征
三维动画短片本身就是艺术与技术的产物,动画时间短同时具有自己的风格个性与特点,三维动画短片在新媒体的平台上绽放了非凡的艺术性与新的特征:①原创性:结合民族、方言或潮流需要进行创新。②多样性:是指动画内容题材、绘画手法及风格特征、形态变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③流行性:结合新媒体所需要的流行化、另类化、多样化、有趣化做出相应的改变。④交互性:是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一个重要特征,“弹幕”是创作者与观众的互动、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新媒体传播条件下三维动画短片的创作实践要点分析
(一)创作实践原理
在新媒体传播条件下,三维动画短片创作一般由原创故事制作或改编制作,难点是要创作属于自己的角色与故事剧情,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加上对现实的思考,把人物的真实情感协调表达并融入作品中。《动画概论》中认为:动画可以挑战重力法则,可以改变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看法,并且能够自由赋予本来没有生命的东西活力和能量,动画的独创性在于运动幻觉产生的效应,即生命的幻觉和生命的象征性。
(二)创作实践流程分析
1.前期设计
在新媒体条件下三维动画短片的创作需考虑到平台的传播性,但不能违背属于三维动画短片创作的一套完备设计流程。前期设计主要分为创作(剧本、分镜头),设定(角色、场景)。剧本创作:剧本创作是如同资源开发,资源的优势决定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是三维动画短片创作的文本基础。分镜头创作:分镜头也称故事版,是文字剧本想象画面呈现到现实的初稿,一般以镜头为单位,是镜头语言、视听语言、艺术风格、整体效果的前期体现。角色设计:角色造型设计,是一部三维动画短片成功的标志,在符合剧本风格的前提下,使其在有限的时间让观众印象深刻。场景设定是三维动画短片中动画风格的营造者,增强艺术效果,营造气氛的有效方法,一般包括背景设计和道具设计。前期设计是整个短片创作的重点,还要考虑到新媒体的结合,如果产生纰漏都会对三维动画短片创作的中后期产生重大的影响。
2.中期创作
中期创作流程基本分为建立模型—模型材质—模型贴图—场景灯光—角色骨骼绑定—K动画。(1)建立模型。简称建模,一般分为三种:①角色建模;②道具建模;③场景建模。常用的建模方式有两种:①NURBS曲线建模,NURBS建模用处广,属于无缝建模的一种,对初学者的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要的要求;②Polygon多边形建模,Polygon常用在建立有棱角的物体与场景,对初学者易于上手。(2)模型材质。体现了模型物体的属性,在MAYA软件中附带有较多的材质球,可根据模型属性方便快捷地实现模型物体的材质。(3)模型贴图。统称UV贴图,通过图片上的每个点的方位(X、Y、Z)轴信息与3D模型方位(X、Y、Z)轴信息结合,详细确认到点与点之间,以此来确认表面纹理贴图明确的位置。通常在MAYA里展开UV贴图,输出到Photoshop或其他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再导入MAYA材质贴图进行融合与调整。(4)场景灯光。共分为六种光源,①点光源;②平行光;③聚光灯;④区域光;⑤环境光;⑥体积光。主要用来设置动画短片中的光亮、色调风格、环境氛围、时间设置等。(5)骨骼绑定。是按照设计角色的模型创设一套适合的骨骼,随后建立骨骼节点控制器及蒙皮调节,对角色的运动做好一个设想去刷权重,这是作为调节动作的前期准备。(6)K动画。是三维动画短片的赋予角色模型生命灵魂的一个环节,要对角色的运动方式、性格、气质等特点进行分析,再根据前期故事板以镜头为单位K出角色动画。
3.后期短片合成
包括动画摄像机的设置—渲染特效—合成影片。动画摄像机的设置:摄像机是三维动画短片镜头艺术的关键,渲染程序自带了一个默认的摄像机,在三维空间里可以设置四种摄像机:①Camera标准摄像机;②CameraandAim目标摄像机;③Cameraaimandup路径摄像机;④SteveoCamera立体相机。在三维动画短片中运用最多的是目标摄像机,运用Cvcurvetool制作一条曲线,做出路径动画,能把镜头艺术运用到极致。渲染:在做动画短片作品的时候,一般不是直接用自带渲染器渲染出来的视频格式,而是采用逐帧+分层渲染的方式。首先在RenderSetting里设置动画格式,然后设置渲染帧数—选择设置好的摄像机—创建输出文件夹—渲染完毕。短片合成:合成视频、剪辑镜头艺术、控制短片的节奏。常用Premiere软件简称PR与AfterEffects互通,兼容性好,实现剪裁、分割、合并、调节速度。也有个别使用edius剪辑软件,操作方便。使用AfterEffects简称AE,进行短片整体调色,加入视频特效。
三、三维动画短片创作实践性难点分析
三维动画短片创作需融合艺术与技术各领域知识,与商业性动画创作相对比,三维动画短片创作环境与人数、技术、资金都会受到有所限制。创作者需要对文字剧本、空间艺术、影视艺术、数码技术、绘画艺术等领域的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与认识。具体来说是对剧本的语言艺术,分镜头的色彩与构图艺术、三维角色造型的空间艺术、镜头、灯光、剪辑、合成等多方面知识与技术构成相融合。三维动画短片创作流程复杂、重点步骤、难点繁多。现以三维动画短片创作实践者的角度出发,结合新媒体的传播实际提出几个难点进行具体分析。(1)前期难点—分镜头剧本。需要将文字剧本绘成分镜头剧本蓝图,这需要创作者对绘画技术的造型、构图、色彩知识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在绘画分镜头蓝本时创作者需要将文字剧本转变成影视语言,分镜头施工蓝本效果图要体现出特写、近景、中景、远景、全景的区分与应用,摄影机的推、拉、摇、移等镜头手法是体现角色特色、环境氛围的关键环节。三维动画短片创作基本是由文字剧本到分镜头二维静态画面再到三维动态影像的过程,说明了分镜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地位特殊。因而分镜头创作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是前期制作的重中之重。(2)中期难点—K动画。K动画是赋予角色模型生命与灵魂的关键,三维动画的精彩在于角色的动作准确、真实、画面的连贯与流畅性。作为三维动画短片的实践者,动作调节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并研究人、动物、水、火、烟、雾等流体的运动规律及他们之间空间和速度的关系,才能运用骨骼系统调节关键帧动画或运动捕捉技术实现最终效果。创建关键帧动画难度在于需要全部手动调节动作,其工作量巨大,需要多思考与反复尝试,需要细心与大量的时间来调整微动作,所以K动画在动画中期制作中是最大的难点。(3)后期难点—后期动画合成。后期合成是对三维动画短片前中期的一个加工处理过程,通过特效对镜头剪辑,声音匹配甚至把动画短片中部分内容打散,进行修改、重组再形成完整的三维动画短片。影视特效综合了计算机特殊技术手法来实现常规无法实现的效果,运用AfterEffects软件可以把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实现。但AfterEffects软件是基于PhotoShop软件的动态特效,添加了三维空间、烟、火、水等流体插件,对于后期设计工作者能力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剪辑运用的是premiere软件,是把握动画短片节奏的关键,但剪辑艺术需要通过学习蒙太奇原理才能把画面剪切与整理按艺术效果拼接起来,需要有足够的经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结以上几点,三维动画短片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需要结合新媒体并掌握多方面学科知识、多领域技术的难点与重点,才能如期表达创作者的创意与思想。
四、三维动画短片在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的发展研究
(1)传播平台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便利了三维动画短片在发达的网络里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给观众。以在线视频网站为传播平台的研究:是以网络在线视频网站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快速搜索与播放为特性。目前的在线视频网站都具有动漫模块播放专栏。其特点是内容更新快、来源多样化,分享转载、用户互动、动画短片视频可植入其他社交网站。以移动客户端为传播平台研究:包括手机、IPad、Iwatch等客户端。但三维动画短片传播需要借助第三方应用程序(简称APP)的支持,在APP里面可以实现在线观看、上传、下载、互动、评论等功能,影响了网络三维动画短片的设计和传播。(2)传播发展研究。三维动画短片在新媒体传播条件下呈现流行趋势,主要是因为符合大众的需求,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细、有娱乐性、有商业性,同时具有创新性、受众人群广、营销宣传策略、商业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特性。因为其传播性广、有独立的空间、专业的传播平台可以实现传媒统一,让不同时空的人在任何时间通过筛选、点播观看自己喜欢的三维动画短片。因此基于新媒体的三维动画短片是完全符合大众需要与时代潮流的媒体传播方式。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朱长春(1978-),男,安徽砀山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财经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网络营销;
李娜(1985-),女,安徽砀山人,南京农业大学学工处实习研究员,硕士, 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1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253-02
社会化媒体技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互联网实验室统计,依照功能不同,社会化媒体主要包括:微博、博客、轻博客、购物分享网站、图片分享、视频分享、即时通讯平台、移动社交平台、社交网站、社交游戏、LBS签到、团购网站、社会化书签、百科网站、社交问答网站、点评类网站、社区论坛等形式。
在美国,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技术早已被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更关注社会化媒体在教育中的价值:首先,社会化媒体是教育工作者分享信息和资源的途径;其次,社会化媒体可以搭建职业学习社区;第三,提升学校和家长、学生以及同行之间的更广泛的交流。新浪微博、人人、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技术,也吸引了大批教师和学生应用于学习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微博、微信等移动应用在大学生群体内广为流行,移动学习或将成为未来的学习趋势。
一、社会性网络(SNS) 技术作为大学教学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
社会性网络(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技术以六度分隔理论为依据,帮助用户建立社会性沟通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技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当前中国大陆高校大学生使用最习惯的SNS网站是人人网(),人人网鼓励学生用户实名注册,上传真实照片,选择自己所在学校和院系。在大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媒介实时访问人人网,教师可以通过人人网建立课程社区,上传教学资源,关注学生动态,通过对学习的交流讨论,改变学生对人人网单纯的交友聊天功能。社会性网络是一个相对固定的交流平台,师生在人人网交流的信息、的各类资源等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存,有利于教学课程的复习、总结和平时成绩等的统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学习记录和课后的讨论都可以通过人人网及时查询,和同学沟通交流。
二、微博是大学教学及时沟通的渠道,促使师生平等交流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固定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各种客户端,注册用户,建立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中国大陆很多高校的大学生都开通了新浪微博()账户,有些高校都开展了关于微博的课堂教学尝试。微博为师生提供开放的教与学的平台,师生之间越来越平等,甚至很多学生的粉丝数量、微博被评论转发量比教师的还高,学生有信心和乐趣,在微博对话过程中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想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从而调动了学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在上课之前,教师在新浪微博预纲,对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引,预留问题,让学生通过评论参与讨论,并在课堂上回答。在课后,学生通过微博及时提出课堂上不理解或者重点和难点不清晰的内容,老师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这样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向对话与协商式教学转变,改变了师生固有的角色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视频分享网站积累了大量优秀大学教学视频,让知识分享更快捷方便
视频分享网站是指在网上免费提供有声视频的服务,属于社交网络服务之一。自1999年起,视频共享网站与文件分享同时出现,并在2006年爆发性普及。在美国,最有知名度的视频共享网站为Youtube。在国内,主要包括优酷、土豆、我乐网、乐视网等。关于视频分享网站用于教学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教学机构进行了实验,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云南大学教师赵逸云及其教学团队对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师讲授、学生实验、学生课堂讨论等内容进行录像,编辑处理,上传到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供大家分享。学生可以在宿舍、图书馆、家里通过网络进行反复学习,并且能够一边收看一边对视频评论、通过微博提问。该课程的这些教学视频不仅使云南大学的在校学生受益,而且校外学生以及其他食品化学学习的人也能得到优质的资源和服务,使教师拥有的教学知识获得了更广泛的分享,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图片分享技术通过故事让大学课堂更加形象生动
图片分享是一种网络图片存储的分发服务,网络用户可以通过把自己的本地图片存放到提供图片分享服务的网站服务器上,并通过一定的图片分享代码,嵌入柏可人或论坛等进行分享。国外比较知名的图片分享网站包括Pinterest、Flickr、Instagram等。国内比较知名的包括堆糖、友图等。好看簿()是一个以教学为主的图片分享网站,聚集了30多万国内大中小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用户。用户在好看簿上分享的是基于优质图片元素基础上创作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图片的积累。故事的内容包括个人思考和创作活动的记录、案例内容与分析过程的记录、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等。南开大学教师傅佩缮在好看簿网站上了“我爱你中国”和“让世界充满爱”两个作业,要求上课的学生将自己编写的图片故事分别加入这两个活动。在最后统计的时候,“我爱你中国”这个作业共有196人参加,提交了252个图片故事,产生了10000多次点击;“让世界充满爱”活动有182人参加,提交了208个图片故事,产生了6000多次点击。
五、其他社会化媒体在大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社会化媒体外,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社会化媒体还包括博客、论坛、即时通信和维基百科等网站。
由于微博的冲击, 博客作为传统的社会化媒体已经关注较少。但是,依然有很多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在门户网站上建立教育博客,汇集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创建的教育技术博客环试验区“红土地-东行记”;广州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博客圈“康乐园教育书院”;江西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博客圈“瑶湖 ET学社”。
网络论坛是传统的高校BBS的应用,BBS在教学中最好的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匿名评论,教师更容易获取真实问题。因为大学BBS不像SNS那样鼓励实名注册,甚至不用注册也可以浏览信息,教师在BBS上教学信息和数据调查后,学生能够参与投票并回答问题,学生既真实大胆,又能客观的评价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找到教学中较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
QQ等即时通信软件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化媒体应用,通过QQ群,教师能够作业、课件等教学资料,可以收集信息,收集反馈,共同讨论问题。但是学生的即时通信软件里面好友众多、资源丰富,所以在使用于学习的同时,也受到外界很多信息的干扰,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微信、易信等最新的移动社会化媒体工具也被很多高校的师生尝试用在大学的教学中。浙江万里学院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通了官方公共微信账号,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为学生服务,并提前学生们关心的话题。
尽管很多高校师生已经将社会化媒体技术广泛实践应用在大学教学中,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部分教师在社会化媒体技术的使用上比较落后,没有学生熟练;部分教师在学习新工具、新技术的习惯切换问题;高职学生使用社会化媒体的管理和控制问题;个别学生不愿意尝试使用社会化媒体技术问题等。所以,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大学教学中推行社会化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应用能力,改变原来的教学思维模式,勇于尝试新技术、新工具,使用社会化媒体技术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韬.社会化媒体中提升用户参与度的关键因素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2013.
[2] 张艳琼.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10,(03).
[3] 谢晓丹.社交网络新型教育“生态”[J].中国教育网络,2013,(02).
一、多媒体技术在摄影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以往,教师都是将学生带到摄影场地进行摄影器材以及道具的讲解,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把握,使教学效果的实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摄影教学,能够将与摄影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有效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摄影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摄影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准确的掌握摄影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摄影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摄影作品,强化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摄影教学,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强化学生的摄影理论以及实践技巧。通过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展示大量的摄影照片,并对作品进行分别欣赏,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教师也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师能够将主要的节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将摄影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展示,并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指导与教学,促进摄影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摄影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摄影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新鲜感比较强,多媒体技术的信息传播能够使学生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有效地提升,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摄影知识。
二、多媒体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
1.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在摄影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应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减少,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上,学生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习,相互补充、相互进步。例如在学习摄影用光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不同用光下,同一景物的不同表现,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并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摄影教学效果的实现。
2.根据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
摄影教学中有一些难度比较大、比较抽象的理论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利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很难驾驭教学内容,学生也很难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摄影教学,教师能够对摄影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以及文字等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得到增强,为学生创设亲身体验的情境,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摄影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学进度会加快,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单反的取景过程》时,学生没有体验过,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动画展示,通过动画的观看,学生能够明确光线是通过镜头射入到反光板上。反光板将入射的光线反射出来,摄影者就可以通过取景框看到自己所要拍摄的景象,确定景象后,按下快门,反光板升上去.光线作用在感光元器件上,拍摄就完成了。通过多媒体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直观的掌握教学内容。
3.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摄影教学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多媒体教学 设计 应用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相应的必然性,它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师生沟通、塑造学生的语感、拓展学生的视野,以及简化教学的程序等。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强化建设硬件与软件设备,并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1.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1.1强化师生互动
互联网的出现使师生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施互动和情感沟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向教师以及网络请教,这让学生的学习形式变得多样化,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
1.2塑造学生的语感
塑造学生的语感属于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转化文字为形象生动的事物,从而激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教学知识,这对于学生语感的塑造非常有益。
1.3拓展学生的视野
英语这门课程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大容量的教学知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丰富,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融合到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的教学氛围当中,这加速了呈现知识的速度以及增加了呈现知识的容量,从而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
1.4简化教学程序
具备形象直观特点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了,如此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印象加深。因为多媒体技术有着多样性的体现手段,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进而使教学程序简化,这对于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非常有益。
2. 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的设计及其应用
2.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应用多媒体
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容置疑,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当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应用。一是应当尽量地把二维的教材向三维转变,综合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内容的过程中渗透情感。像是把词组和单词的教学,制作成为视频、动画、音乐等相统一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不再乏味地学习英语单词,以更加立体、充实、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增强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性。像是针对学生特别容易出现错误的单词,借助一个原声英语的片段,以使学生的学习印象加深。再例如,在教授学生新的单词的时候,不再一味地领着学生朗读,而应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有关单词的动画,以唤起学生的联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是根据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当中较多对话的情况,积极地创设对话教学情境。至于听说读写,读写是比较容易的,而比较难的就是听说。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英语知识,务必训练学生的听说。不少的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较为困难,这是由于缺少听说英语的环境。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由网络上搜集有关外国生活的情境,然后制作成为教材当中的情境对话要求的环境,以使学生在逼真的情境当中练习对话,这必然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增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最具备意义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英语教学知识的体现就是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编制教学知识,这样的教学课件才是有效的。并且制作课件也需要兼顾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只有有效地体现多媒体的长处,才可以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英语教学来讲,要想增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一是应当尽可能地体现教学课件的丰富性和时代特点,教材知识有着相应的历史性,这毋庸置疑,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编辑教学课件,借助最新的视频、图片等用以教学,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像是教师在教学课件中融入流行音乐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流行音乐编辑熟悉的学生,会顿时变得激情高涨。这是由于流行音乐富有时代性的特点,会获得学生的热情参与。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属于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使初中英语模式得以丰富以及教学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且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学生以及教师的视野,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务必明确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优势,合理、有效地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法;艺术设计;教学实践
多媒体教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产物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符合时展的潮流,而且迎合了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习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同时也使教学模式不再枯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案是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信息来源主要为图书、教辅资料以及相关影音资源,具有局限性、单向性、机械性等缺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信息源的不足,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被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对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都有积极的作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习效果[1]。
二、多媒体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师生互动
多媒体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它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也要求教师立足于现代教学理论,切实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课堂学习的主导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也就是说,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电子课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媒介,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的电子课件,学生在课件的指引下自主先学,教师仅需要履行好课堂组织者以及辅导者的角色则可。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让教师沦为PPT的展示员,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要与学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难点,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二)突出教学趣味,完善课件设计
多媒体课件能够从技术上调动图像、文字及音频、视频等资源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经验表明,多媒体课件中涉及的媒体信息越多,其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就越重要。若教师无法处理好不同媒体信息的关系,不仅难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会让学生感官之间发生冲突,影响学习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契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增强自我记忆和学习兴趣[2]。因此,教师要让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内容以更理想的形式呈现出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就要求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程中突出趣味性,同时追求美观性和艺术性。不仅如此,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接受知识信息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界面时还需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差异化教学。
(三)强化职业训练,提升设计能力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教师难以灵活地使用电脑技术编制课件,极大地影响了多媒体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加强对课程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成为信息时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3]。在艺术设计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能够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还要有信息搜集、整合、分类、处理的能力,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整理网络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还要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本质要求。
三、结语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法应运而生,并被应用于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普及,也尚有缺点,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逐渐完善其中的不足,同时积极吸纳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隋杰礼,张莉娜.项目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烟台大学包装设计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4(5):134-136.
[2]黄薇.艺术设计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4):96-9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我国高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变革。尤其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本辅以黑板传播知识的平面化知识传播方式,而是通过图像、声音、文本等更加立体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培养21世纪的全面素质人才做出了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会给艺术设计的课程的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1.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1)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直观、立体、生动、灵活等方式把知识立体化的传播给学生启发他们的艺术思维和创造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的积累是好处,但是艺术设计往往是感性大于理性,对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尤其重要。在这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问题,所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优化。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主动的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今随着信息化得到来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学习和工作成为主流,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同学养成信息化的学习和工作的氛围和习惯,利用计算机为自己的专业服务,这样为将来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3)提升教师的素质
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在这同时教师为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着调整和转变。教师作为多媒体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输者,这就使得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知识如何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展示而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多媒体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方式,其技术需要一定的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这就使得教师面临着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新的技术进行学习并且和艺术设计课程的知识相结合。教师通过组织多媒体教学使得自身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2.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其让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将多媒体应用到艺术设计课程中同样能够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是,当前的多媒体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并不是十全十美,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尽快解决,才能让多媒体与艺术设计课程更好的结合。
(1)教学观念陈旧
尽管多媒体是一种新生事物,其与艺术设计课程相结合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突破和创新。但是,当前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观念还没有达到与时俱进,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而转变。一些教师因为对多媒体技术不甚了解,在教学中对其有了排斥思想,使多媒体应用的效果没有完全得到展现。
(2)多媒体教学工具应用不当
当前阶段,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没有对多媒体工具进行有效使用,致使多媒体的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展现。多媒体教学工具需要教师在使用之前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优点,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大部分教师单纯的认为多媒体仅仅是为了进行视频或者图片展示,大量信息内容没有通过多媒体进行表现,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用不当。
(3)课件制作不够精良
多媒体的应用对于课件的要求较高,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课件有所准备,只有优良的课件,才能保证多媒体的高效使用。但是,当前教师因为课时的限制、课业的压力,对于课件制作方面则有所欠缺,一些课件的制作并不精良,导致一些课件与授课内容有所偏颇,也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多媒体的应用出现了不吻合的情况。
(4)师生交流不够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其应用应当增加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应当让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但是,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之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认为通过使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多媒体的应用没有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流畅,对于教学内容的促进作用还需要再开发。
3.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的建议
加强多媒体的应用,提高多媒体使用效率和质量,已经成当前艺术设计课程教师所应当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也应当成为教师所需要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只有不断提高多媒体的应用方式和使用质量,才能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才能让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更新教学观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将多媒体应用到艺术设计课程中,同样是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一种创新应用。教师要改变从前的传统教学思想,努力接受新事物,并对其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尽快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技巧,其自身存在的优势,多媒体的应用理论等内容,提高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强对多媒体应用的宣传,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的意识,让更多的教师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应用多媒体进行设计方面的展示,建立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的教学方式。
(2)合理分配多媒体使用时间
多媒体的应用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多媒体也并非万能工具,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最好的展示,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对多媒体的使用进行合理分配。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对教学的整体规划进行熟悉。其次,教师要针对教学中适宜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部分进行教案制作,运用什么样的多媒体展示方式最好,运用什么样的多媒体课程最合适都应当成为教师所需要考虑的内容。第三,教师要对多媒体播放时间进行有效掌握,既不能整个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教学,也不能仅仅播放一部分,让其教学目的无法达到。因此,教师要从宏观层面对多媒体的使用进行综合考量。
(3)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将多媒体高质量的应用到艺术设计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学习到最好的授课内容。教师在课下要做好授课教案的编排,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准确掌握,具有牢固的艺术根底做基础。其次,教师要做好素材的收集工作,通过素材的收集过程进行挑选和筛选,选取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进行展示。第三,教师所制作的课件要内容丰富、画面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对课件内容进行观看,通过观看课件掌握知识。
(4)增加师生交流
一、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够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执教《烟台的海》时,笔者就曾经采用多媒体技术激趣导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课导入时,笔者用flash演示烟台所处的地理位置;随后引导学生看录像,同时配音乐导课,呈现课文所描述的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海边,刹那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吊起学生的胃口。 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可以营造学习情境
1.图像再现情境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再现出来,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特殊效用,能有效地营造学习情境。
如教《船长》一课时,笔者适时播放了和电影《泰坦尼克号》有着相似之处的场面:船被撞后,海水汹涌澎湃,无情地涌入舱内,船上一片混乱,人们争着逃亡的片段。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是怎么做的呢?这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逐一讨论,体悟,船长的英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会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
2.音响渲染情境
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歌曲,能引领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体味语言美,情感美;引领学生与语言共舞,与人物精神共歌。
如教古诗《凉州词》时,适时地穿插这样一个场景:播放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上一段古典音乐,再有老师声情并茂地描绘。这时学生观其景、想其画、述其景,呈现眼前的是人与画、情与景的有机交融,相得益彰,课堂上营造的却是诗意般的意境。
三、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学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创设一个丰富的教学情景。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从而生动地体现主题。正如荀子所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如《詹天佑》一文,虽然感人,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加上一些专用性词语,学生理解起来确实很有难度。为此,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先出示一张“京张铁路图”,引导学生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随后,在教学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感差,又没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笔者再次利用多媒体,让火车在高山上沿“人”字形线路爬一遍,学生马上就明白了。
四、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现代教育特别重视素质教育,即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摆脱教师的局限,成为在学习上独立自主的人。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5-3613-04
Automatic Broadcasting Multimedia Classroo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LI Juan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22, China)
Abstract: Excellent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the school, the work of the teacher’s most fascinating is the sound shape and Mao’s lectures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Carried out and the depth of quality courses and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Campus Educationtechnology Center to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practical network multimedia automat ic recording and broadcasting classroom in 2008, and multifunction multimedia teaching studio Record and quality courseware production, storing, shar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romote school of educational reform.
Key words: class live;recording and broadcasting;streaming media; third of screen pages; automatic tracking system
近几年来,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实现许多传统模拟的数字化。使得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图形文字一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因此,网络多媒体录播教室的建设,可以实现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网络多媒体教室全自动演/录播应用、青年教师自我培训、多媒体精品课程录制和课件制作等功能。特别是希望在院内根据现有规划的多媒体教室来组建针对教师培训和数字多媒体教育,并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设施和环境,来开展基于校园网络的多媒体教育和精品课程全自动录播等应用。
1多媒体录播教室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演示实验、模型、实物、图表和板书等手段向学生展示观察对象。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多媒体教室几乎集成了所有的信息传播媒介,如多媒体教室中的录像机、影碟机、录音卡座、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多功能展示仪等现代教学媒体,在启发式课堂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室无法比拟的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各高校更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室不断增加,给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带来困难。同时,学校希望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逐步推动了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发展。
2多媒体录播教室的构建及多媒体教学全自动录播系统
2.1多媒体录播教室构建硬件设备
如表1所示。
2.2多媒体录播教室应用软件
如表2,图1所示。
2.3网络多媒体教学全自动录播系统
全自动录播系统真实地再现了授课情景、实时负责采集的音视频信号进行录制、转换成标准格式的媒体文件,可以同时实现直播和存储。直播的技术标准高于教育部规定并且可以进行配置。录播可以有单画面和多画面等多种方式进行选择,采集的音视频信号也是与时间严格同步的,同时课程的计算机课件提纲(PPT等)。多画面模式支持至少两路的视频,一路VGA视频以及课件提纲。在录播教室提供授课老师计时器上显示的时间设备和录播服务器联动给教师时间提示的软件。还提供了远程录播控制软件,可以在远程控制主机上灵活地实现远程录制直播控制。
2.4自动跟踪感应系统
自动跟踪系统采用了超声波传感器设备,安装了探头定位和无线话筒学生定位设备,教室跟踪系统实现了对上课教师的跟踪拍摄,范围覆盖整个讲台区域,教师图像基本保持位于画面中央。教师板书书写时也能够完整清晰地拍摄板书字迹。教师跟踪系统可以设定不同的参数还能设定教师特写镜头的镜深大小。学生跟踪系统可以在学生发言时自动完成发言学生的区域定位拍摄,保持发言学生在画面中央。跟踪的画面平移平滑流畅,图像色温真实,自然。还具有灵活的扩展性、支持3CCD专业摄像和高清摄像机。
全自动录播系统使用Web服务器,采用了B/S模式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客户端用户不需要特殊设置即可访问。直播或点播资源在用户浏览时可以任意的切换主画面。的内容由录播系统自动更新,但还是需要人工修改的接口。服务器运行安全稳定、响应迅速,能够支持平均100个、峰值200个用户的同时访问。系统还提供了多媒体课件后期编辑工具软件,编辑系统提供于Web服务商的资源进行后期编辑处理的功能.
3结束语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学术氛围浓厚、对外交流活跃,拥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了能够将教学资源尤其是精品课程和优秀主讲教师的教学资源进行录制存档,并且实现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了一套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录播教室。其花费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多媒体录播教室软硬件建设并已投入使用到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录播教室位于校区第二教学楼M108,室内的自动录播系统可实现动态的现场自动录播,教室全景、教师近景、学生全景、学生近景等可自动切换,能自然、流畅、逼真地表现课堂场景并能满足课堂互动的需要。老师移动、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镜头都会自动切换,自动编辑。这种课堂全程录播主要借助的是教室里的三个摄像头、感应器,只要教室中有人移动,系统便能立即感应,然后摄像头自动跟踪拍摄、自动给特写。
为推进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刚.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6-29.
[2]殷丙山,张柘,陈丽.中国远程教育学术现状——基于专业学术期刊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2).
[3]魏星,李金中,陈朴.多媒体教室建设与管理的讨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
[4]陈金玉,垠,罗仕健,蒲小畿.高校多媒体教室及其教学设备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7).
[5]金智勇,卢子洲.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网络群控系统的组建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9(7).
[6]赵凤梅.网络引文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