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

第1篇

会计信息失真性问题在宏观上会扰乱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危及经济稳定性,严重会引发金融危机,同时还给经济犯罪、等带来生存空间。在微观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实的会计信息将导致相关的信息使用者不能够根据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在经济发展循环中进而导致国家税收部门的征税受到限制,最终也会发展到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本文就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完整的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金融危机;宏观经济;中小企业

0.前言

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已经引起了会计人员以及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在对会计真实性的问题研究中一致认为具有高精确性的会计信息将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帮助企业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能够帮助企业间的相互合作顺利展开,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基于中观层次来分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将信息的真实性主要导向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稳定性也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真实性。为国家总体经济战略权衡,会计信息真实性也不可缺少。因此在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管理中,有大量的制度规范来保障如:会计核算规范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等监管措施,但是基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会计真实性措施还缺少细则规范。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对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准确反映,真实性受到会计人员的主观性认知和客观的复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到各个企业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因素又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外部约束机制的弱化和内部管理监督控制失效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与传统的企业结构模式相比,主要不是由政府或者主管企业的部门来任命企业经理,这就使企业摆脱上级的约束获得自主发展的独立性,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动态来发展生产,同时这种条件也导致了企业经营主体法人代表拥有了较大的权力。当内部与外部制衡机制弱化时,企业经理人有可能出于“经济人”的利益偏好来定位公司发展战略,甚至在发展过程中谋取自己的利益。在中小企业中工作的会计因为要接受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因此就会不自觉的扭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向外界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信息。

1.2产权关系不清晰导致受利益驱动

产权关系到个人以及企业在发展中的利益保障,当产权关系不清晰甚至没有得到法律保障时就会导致市场主体相互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但从整体上来考虑这种情况时就会发现最后双方利益都因产权模糊得不到保障。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会计的工作行为规范程度都将波动市场的稳定性。在我国尽管有法律规定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企业发展中也有相关的法律和市场制约机制,但是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仍会出现企业市场法人主体资格的缺位。在利益的引导下,企业经营以及管理和企业职工都会因产权关系模糊故意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2.会计信息质量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将影响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资源在市场上的合理利用。当会计信息失真时,资源在错误的市场信号的指引下导致调节的失衡,而从企业内部而言,会计信息质量将严重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决定企业在发展中的前景,当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损时,企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要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客观实际的目标指导下,企业将在安全环境中稳定的经营,而制定目标的前提是能够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整体的发展布局,在企业的整体布局中要对业务量以及业务水平进行准确的预算,合理界定企业发展空间,企业发展市场的开发以及发展方案的规划都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2对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经营决策决定企业发展的好坏,当一个企业法人代表根据市场信息做出合理高效的经营决策将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效益的提高。而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企业经营归结还是资金的经营与管理,将资金合理的投放到生产中就会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在市场投资中获得利润就能带动再次生产投资。在企业的筹资以及投资中,会计负责做好资金的管理,一旦会计信息不实,经营成本与利益不能准确变现出来,就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会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一切的企业经营活动都是和会计信息的支持相关的。企业要在竞争中实现快速的发展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会计信息真实性在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市场化发展中作用更加明显。注重对会计信息的改善也是对经营效果进一步优化的一个方面。在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以采取外部与内部两条路径来改善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

3.1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

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中,企业的发展要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才能够确保企业经营在合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不能因为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求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加大对信息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同时要对其进行法制理念与法制精神的教育宣传,增强市场经济下的法制意识。同时政府各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网络,在外部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时,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性的作用,主动协调各部门间以及政府与社会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各部门可以根据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结果按等级进行分类,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尽快的做出经营决策。同时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监督时要发挥社会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监督作用。

3.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保证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从内部着手,首先这本身对企业也是有益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复杂的财务管理中能够清晰完整的呈现生产经营的会计信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内部建立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强化经营管理,控制企业经营的风险。这种制度要建立在合乎相关法律法规、成本效益以及权责对应的原则基础上。从货币资金、采购、固定资产、销售以及存货等具体的业务上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同时重要的是明确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要通过合理的渠道聘用合格的人才,并采取培训、轮岗、考核、奖惩等方法,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在中小企业内部实行会计控制制度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以及工作人员的阻碍,要保证其顺利的执行,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措施。在会计控制执行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的总结问题所在,按照制度规范处理相应的问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3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管理还延续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所以说中小企业还没有能够有效监督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需求力量。在市场经济中将利益的良性导向作用发挥到实践中需要主体自觉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就要求在社会上培养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在市场环境中孕育出来。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培养中,中小企业要改变家族管理模式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与投资相分离。加强银行等金融融资行业对中小企业财务的透明度监督功能的建设。

4.结束语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中小企业经营效果,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是确保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要积极的融入市场竞争中,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性,便于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扩大生产。

【参考文献】

[1]金海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J].科技与经济发展,2012(10).

[2][美]泽夫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争论(第1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曾宪云.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13.

[4]刘立国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5]王滨.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12,11.

第2篇

英文名称:China Township Enterprise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农业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4905

国内刊号:11-1493/F

邮发代号:18-2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3篇

(一)新农合组织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不断加强社员的服务意识,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的要求,对每一位组织成员的生产提供“产销一体化”的服务,以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品牌化,增强组织开拓农业市场的能力。只有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利平台,才能更好为社员服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为了全面提升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经营管理职业人才。

(二)乡镇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不仅有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促进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的产生。然而,当面我国大部分的乡镇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管理仍然比较落后,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有待提高。随着乡镇企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创业就业型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型乡镇企业、科技创新型乡镇企业等模式的乡镇企业,若想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大批的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经济管理类高端人才,无私的投入到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

(三)创业型的现代化农业经营者近几年来,农业多功能的全面发挥,使得一些农业经营户从过去的养殖种植行业脱离出来,以地方性、区域性的自然资源及环境优势作为条件,进一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将农业经营者的职业进行了细化。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在充分的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对安全生产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有深入的研究,了解农产品成本核算知识与市场信息收集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内容。

二、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三农”服务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国情上看,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了将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化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在我国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业发展一直都面临者严峻的挑战,而若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则需要将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增强职业农民的经营决策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明确自身对服务“三农”的本质内涵与作用,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任务,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复合型农村职业人才,从而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二)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首先,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增加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尽可能地改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从而为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的建立提供教育基础。其次,通过“百万中专生计划”的项目平台,增强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各个地区通过这一计划项目,借助各类中、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系统、全面的对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进行培训,以社会实践、产研结合等方式,增强学员的积极性,顺利实现培训目标。

(三)建立以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农村职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应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尽可能的走出传统学校教育的阴影,把知识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挂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互补的人才培养策略,确保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壮大。首先,各个农村职业学校应加强与有关行业协会、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企业以及各农民合作组织的协作交流,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为农业职业人才的就业提供导向,从而使这些职业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农村职业学校还可以创办校办产业、构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实践基地等,主动地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中,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优化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集权式管理模式的弊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采取集权式管理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是,经营权与所有权是结合在一起的,一旦企业的规模扩大,就会暴露出很多的缺陷与问题,导致很多企业管理者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管理者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仅依靠管理者个人力量,是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企业也发展;其次当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系统规划发展战略与目标,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与企业的产业的特点与优势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与目标,把发展目标局限于某一阶段的产值、销售收入以及利润等经济指标范围内,很少分析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以及竞争对手实际情况等,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再次,当前民营企业的信用度较低,融资较为困难。在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主要向银行借贷,受银行贷的审核速度以及企业的资金需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企业又会选择短期借贷,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弊端,财务报表不完整且有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等,导致民营企业信用度低,银行贷款审核较为严格,给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企业主素质水平不高。民营企业中的大多数企业主素质不高,虽他们有经济运作积累方面的经验,但却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对市场的运行规律缺少理性的判断与分析,仅是凭着经验进行决断,可能会由于失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优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管理体系与流程也会有所改变,相关部门在新业务管控模式发生变更时应该及时制定符合新业务变更的先关制度以及流程,并在每年年底修订民营企业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实际操作与规定不一致的情况,在更新制度时应该由综合管理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其他部门辅助完成,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矛盾由综合管理部门进行裁判与决定。

(二)对民营企业融资管理进行优化。当前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又缺乏科学理性的融资管理,导致企业资金使用率很低,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融资管理进行优化,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以及扩大内部盈余积累等方式对融资管理进行优化。民营企业应给根据企业未来长期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充分且全面的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佳融资结构,首先可以根据融资来源结构与数量入手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企业未来的融资能力;其次,科学合理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投资方案;再次,以各个项目资金需求、项目需求特性及融资来源资金成本为依据,更好的解决融资分配的问题,使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以及创造价值之间达到平衡,从而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民营企业组织结构优化。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股权激励员工,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想象,有助于企业管理短腿与技术团队的稳定,也可以更好的吸引优秀人才。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民营企业根据各部门职能不同设置不同的管理团队,并要加强各团队部门的协作与分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要利用先进技术需要构建新型组织结构,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知识共享,增强企业主管以及员工的知识水平与素质。企业要坚强管理创新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从精神上受到熏陶,引导日常经营行为,提高诚信意识,推动企业健康开速发展。

总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优化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变当前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促使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第二条本法所称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

前款所称投资为主,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超过百分之五十,或者虽不足百分之五十,但能起到控股或者实际支配作用。

乡镇企业符合企业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第三条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镇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要发展商品生产,提供社会服务,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支援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第四条发展乡镇企业,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对乡镇企业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镇企业,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乡镇企业。

第七条国务院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全国的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

第八条经依法登记设立的乡镇企业,应当向当地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乡镇企业改变名称、住所或者分立、合并、停业、终止等,依法办理变更登记、设立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应当报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乡镇企业在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城市开办的并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按照乡镇企业对待。

第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属于设立该企业的全体农民集体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共同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按照出资份额属于投资者所有。

农民合伙或者单独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属于投资者所有。

第十一条乡镇企业依法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乡镇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

第十二条国家保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乡镇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干预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撤换企业负责人;不得非法占有或者无偿使用乡镇企业的财产。

第十三条乡镇企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形式设立,投资者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建立经营管理制度,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第十四条乡镇企业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投资者在确定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负责人,作出重大经营决策和决定职工工资、生活福利、劳动保护、劳动安全等重大问题时,应当听取本企业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实施情况要定期向职工公布,接受职工监督。

第十五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健全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

第十六条乡镇企业停业、终止,已经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按照有关规定安排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按照合同的约定办理。原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工有权返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生产,或者由职工自谋职业。

第十七条乡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援农业和农村社会性支出,其比例和管理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机关、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乡镇企业收取费用,进行摊派。

第十八条国家根据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对乡镇企业减征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征税收的税种、期限和比例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九条国家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小型乡镇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一定期限的税收优惠:

(一)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开办初期经营确有困难的;

(二)设立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

(三)从事粮食、饲料、肉类的加工、贮存、运销经营的;

(四)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需要特殊扶持的。

前款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条国家运用信贷手段,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对于符合前条规定条件之一并且符合贷款条件的乡镇企业,国家有关金融机构可以给予优先贷款,对其中生产资金困难且有发展前途的可以给予优惠贷款。

前款优先贷款、优惠贷款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基金由下列资金组成:

(一)政府拨付的用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周转金;

(二)乡镇企业每年上缴地方税金增长部分中一定比例的资金;

(三)基金运用产生的收益;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民等自愿提供的资金。

第二十二条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其使用范围如下:

(一)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之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举办合资项目;

(三)支持乡镇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四)支持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和生产传统手工艺产品;

(五)发展生产农用生产资料或者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乡镇企业;

(六)发展从事粮食、饲料、肉类的加工、贮存、运销经营的乡镇企业;

(七)支持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八)其他需要扶持的项目。

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和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三条国家积极培养乡镇企业人才,鼓励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乡镇企业服务。

乡镇企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人才。

第二十四条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乡镇企业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组织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第二十五条国家鼓励乡镇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建设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增加出口创汇。

具备条件的乡镇企业依法经批准可以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

第二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将发展乡镇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发展,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以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二十七条乡镇企业应当按照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技术改造,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十八条举办乡镇企业,其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土地,凡有荒地、劣地可以利用的,不得占用耕地、好地。

举办乡镇企业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用地批准手续和土地登记手续。

乡镇企业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连续闲置两年以上或者因停办闲置一年以上的,应当由原土地所有者收回该土地使用权,重新安排使用。

第二十九条乡镇企业应当依法合理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

乡镇企业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取得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实行正规作业,防止资源浪费,严禁破坏资源。

第三十条乡镇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设置会计帐册,如实记录财务活动。

第三十一条乡镇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对于违反国家规定制发的统计调查报表,乡镇企业有权拒绝填报。

第三十二条乡镇企业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按期进行纳税申报,足额缴纳税款。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乡镇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关管理部门不得超越管理权限对乡镇企业减免税。

第三十三条乡镇企业应当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得生产、销售失效、变质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得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第三十四条乡镇企业应当依法使用商标,重视企业信誉;按照国家规定,制作所生产经营的商品标识,不得伪造产品的产地或者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和认证标志、名优标志。

第三十五条乡镇企业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下,采取措施,积极发展无污染、少污染和低资源消耗的企业,切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规划,提高乡镇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乡镇企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乡镇企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乡镇企业不得采用或者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得生产和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标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必须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关闭、停产或者转产。

第三十七条乡镇企业必须遵守有关劳动保护、劳动安全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的劳动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生产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对危害职工安全的事故隐患,应当限期解决或者停产整顿。严禁管理者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发生生产伤亡事故,应当采取积极抢救措施,依法妥善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一)非法改变乡镇企业所有权的;

(二)非法占有或者无偿使用乡镇企业财产的;

(三)非法撤换乡镇企业负责人的;

(四)侵犯乡镇企业自主经营权的。

前款行为给乡镇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三十九条乡镇企业有权向审计、监察、财政、物价和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控告、检举向企业非法收费、摊派或者罚款的单位和个人。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应当责令责任人停止其行为,并限期归还有关财物。对直接责任人员,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四十条乡镇企业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劳动安全、税收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在其改正之前,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停止其享受本法规定的部分或者全部优惠。

第四十一条乡镇企业违反本法规定,不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由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在其改正之前,可以停止其享受本法规定的部分或者全部优惠。

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发展中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全面推进,我国政府重新调整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理念,解放农业劳动生产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本文就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中需要的职业人才主要为三种类型:

1.1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

随着城市化的不?嗤平?,乡镇企业不断崛起,这就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能够产生许多的新型农民以及农业企业家。但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中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其组织管理落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随着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在乡镇企业中的运用,一些产业集群、创业就业以及科技创新型的乡镇企业不断涌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知识的高端管理型人才,进而在乡镇企业中发挥作用,更好地管理经营企业。

1.2新型农村组织经营管理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农村组织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经营模式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在生产中实现“产销一体化”,有效拓宽农业市场,生产中实现规模化,经营组织中实现品牌化,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新型农村组织需要具有丰富技术知识且善于管理、懂管理的领导者,提高组织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1.3创业型农业管理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全面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能帮助农业经营者从传统的养殖种植业中脱离出来,根据他们所在地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乡村与农业旅游业,更加细化了农业经营者的职责。对于这些创业型的农业经营和发展来说,具有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收集以及成本核算知识技术、能够对生产和产后商品安全技术进行研究的管理经营者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对策

2.1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

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将农村的劳动力转变为非农化人才,同时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行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目前,为了能够提升农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水平,我国需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职业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充分了解“三农”的作用和本质内涵,明确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人才的技术能力,使其能够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管理和经营,继而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

2.2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政府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在行动上要加大对农村的职业学校资金投入,在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基础上,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基础和培养基地,同时通过一些项目或者平台,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改善不同农村职业学校的设备,对职业农民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实行产研结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提高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

2.3创新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不仅要注重学历教育,还要对学院进行职业资格技术的培训以及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职业教育互补的方式进行职业人才培养,保证农业技术人才的壮大和发展。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要与各个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性企业等进行合作和交流,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学员们能够通过就业指导进行实习体验,满足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农村职业学校也可以创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基地、校办产业等,帮助职业农民进行实践,使学员们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管理和经营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第7篇

第一条为加强乡镇企业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更好地为乡镇企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结合乡镇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中小型企业。大型乡镇企业,参照《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条乡镇企业档案是乡镇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本建设以及各项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维护乡镇企业历史真实面貌、合法权益的历史凭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长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第四条乡镇企业档案属企业所有,由企业管理。企业安全保管条件暂不具备、档案安全无保障的,可由乡镇档案部门或县、市档案馆代管。

第五条乡镇企业档案工作是乡镇企业档案工作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总称,是乡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乡镇企业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企业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切实解决档案库房、设备等实际问题,保障档案工作与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第六条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内实行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企业各方面利用的原则。

第七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和计划,并予以保障。

第二章档案机构与人员

第八条根据企业规模和需要,建立档案机构,配备档案人员。档案工作由一名企业负责人分工领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企业档案馆。

企业档案机构主管全企业的档案工作,对企业内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统一管理本企业的档案及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形成企业档案信息中心。

企业各部门应开展档案工作,配备档案人员,形成企业档案工作管理网络。

第九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序,政治素质好,并经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熟悉企业职能任务。乡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享受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条企业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危害档案安全的行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三章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档

第十一条乡镇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群工作文件材料

二、行政管理文件材料

三、企业产权文件材料

四、劳动人事文件材料

五、经营管理文件材料

六、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材料

七、产品文件材料

八、科学技术研究文件材料

九、基本建设工程文件材料

十、设备仪器文件材料

十一、会计核算文件材料

第十二条凡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字迹工整、图像清晰、签字等手续完备,便于长期保存。

第十三条归档时间

1、各项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形成的次年六月底前组成保管单位,由产生文件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2、产品、设备、基建、科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在任务完成后或告一段落时组成保管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3、产权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工作进行完毕或文件正式生效后归档。

4、会计核算方面的文件材料,由财会部门整理立卷,保管一年后向档案部门移交。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分阶段归档。

第十四条建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并列入管理工作程序,列入企业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第十五条档案人员应参加产品试制定型、创优、科研成果鉴定或评审、基建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引进技术资料验收,设备开箱验收等活动,指导、监督文件材料归档工作。

第十六条企业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和参加会议获得的文件材料,按照归档范围的规定,及时向档案部门归档。

第四章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各类档案的登记、交接、保管、统计、保密、利用、鉴定、销毁及图纸更改补充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编制档案及其有关图书、资料、信息等总目录、分类目录和底图目录等检索工具,完善信息查询体系。

第十九条乡镇企业档案分类,依据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参照《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国档发[1991]20号)进行,档案形成数量少的,可将有关类目适当合并;归档的案卷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十条进行档案收集、管理、利用、鉴定、销毁等情况的统计。

第二十一条根据国家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确定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是:对企业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应永久保存;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分别为长期或短期保存;凡是介于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

档案鉴定工作,由企业领导、专业人员和档案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进行,逐卷、逐件鉴定档案的价值,并形成鉴定报告。该销毁的档案,编造销毁清册,提出销毁报告,经企业领导审核批准后销毁,并由档案鉴定小组人员监销。

第二十二条逐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档案库房有防火、防盗、防光、防尘、防有害生物、防潮、防高温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对破损或褪变的档案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十三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行档案、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一体利用,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等各项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积极配合技术部门参与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交流;保护知识产权;严格执行国家和本企业的保密制度。

第8篇

[论文提要] 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乡镇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一部份也越来越发挥作用。但乡镇企业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实现对乡镇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是促使乡镇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必然。

一、乡镇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乡镇企业在激励机制在制定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主要表现:制度建立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强,建立激励机制很少作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论证,到真正付诸实施时,才发现制度的系统性差,可操作性差;制度的建立缺乏长远的规划,朝令夕改现象相对严重,有时对于同一种事件,今年一套激励法,明年又是另一套做法,搞得大家无所适从,不知后年又将如何。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建立制度必须一成不变,但也不应变化太剧烈、太频繁,变化应该是个别的变,而不是大方向的变。

2、激励机制的制定缺乏公平性和公开性

这里所谓的公平性和公开性指的是激励机制的制定是否真正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的意图,还是只是老板个人的意愿。因此,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应该代表老板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但是实际上,在很多企业里,员工“主人翁”的地位并没能得到保证,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往往只是一句空话。从理论上分析,激励机制在制定时应经过董事会的讨论和认可,并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才能最终予以贯彻执行。但在民营企业很难做到,因为老板说了算,老板的利益高于一。激励机制的制定仅仅是老板个人的意愿,企业职工并没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而是成了老板的“打工仔”。

3、激励约束机制往往成为“特权等级”的工具

激励机制的内容特权等级严重,这是中国社会长期特权等级观念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这种观念在中小企业打下了落印。如,奖惩不当。即对经理层奖励过重,对下属员工奖励过轻;对经理层惩罚较少,对下属员工惩罚较多。在一个单位里每年评选优秀员工,这个奖项按理说是一个比较高的荣誉,但优秀员工所获得的物质奖励是很少的,就连少的奖金,有时也往往评上先进而充当了请客的资金。

二、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1、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

经营者特别是优秀的经营者,即一般所说的企业家,在我国是一种很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包括经营者资源的配置,都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因此,要搞好中小企业经营者制度的创新,首先必须培育和建立一个有利于选择经营者优化配置的市场。否则,没有一个职业企业家的队伍成长和企业所有者采取开放式办法选择经营者的环境,而对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也缺乏一种有效的衡量标准。综观一些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标准,无论是年薪也好、奖励也好,还是期股、期权等,一般都不是在上岗以后才定的,而是在市场选骋过程中的市场约束。因为,一个经营者只要过去的经营业绩好,其市场信誉就高,在市场上就有人或单位愿意以更好的职位和更优厚的待遇去聘请他,反之就可能做个一般成员也没有人要。其实,任何一个优秀经营者,主观上都希望实现经营者的自我价值,这就足以说明,尽快培育一个经营者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和前提,要实现企业经营者的制度创新和建立起一套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与约束机制是很困难的。

2、建立一个直接监督的约束机制

客观地讲,中小企业的运行机制是较大企业灵活的。但实际上,在“灵活”中又显得有一些“松散”。正因为如此,企业老板要对企业实行有效监督控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必须实现企业信息对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最佳办法,就是实现委托人通过监督人获取更多信息。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对经营者行使监督职能,在发现经营者偏离股东目标时,有权决定减少其各种形式的薪酬甚至予以解雇。二是必须建立可控性财务体系。财务体系可控性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具有高度相关关系,企业的理财人员对其能够控制。从种意义上说,对企业目标管理的控制就是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的控制。

因此,建立企业经济责任制,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一种责任约束。不过,财务管理目标量化标准要科学。三是必须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在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出于以下三方面理由:会计目标的多元化,提高了审计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增加了审计的法律责任;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完备和它天生具有的“畸形”,使得内部审计成为经营者的附庸。因此,中小企业审计应独立于董事会之外,直接向老板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直接监督作用。

3、建立一个人性化的人薪酬激励机制

与外部竞争性市场相比,人薪酬激励是一种内部激励手段。人性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把人放在企业核心地位。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下显性激励的机制安排主要是在传统的短期固定工资基础上,根据经营者的工作业绩,以经营者参股、股票期权、效益赠股连动等方法对其进行长期绩效奖励,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通过上述激励制度的安排,可以将人的自身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发展联系在一起,将人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人和委托人的利益趋于一致,避免人出现过分追求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而侵蚀委托人利益的现象。这一机制可以引入到中小企业。但是,激励标准以什么作为参数,到底订到什么样的水平为好,也是一个很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订低了,起不到有效调动和发挥优秀经营者的作用;订高了,企业本身难以接受。这就需要企业老板们综合权衡,主要是考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企业财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等因素。

4、建立一个合理而科学的激励机制

乡镇企业可以试行推行年薪制,对员工除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外,还要积极探索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就是给高层管理人员以管理股份,这不同于一般的股份,只要员工在公司干下去,管理股份永续存在,如果员工离开公司,管理股份仍然归还股权所有人。有人提出是企业就可以用股票期权方式激励。本文认为,乡镇企业不适用用股票期权的方式来激励,事实上也难以有股票。股票期权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旨在激发和调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能动性、以提高上市公司运营质量和运营效益的一种激励机制。在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给予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种权利,允许他们在特定时期内(一般3-5年),按某一预定价格购买本企业普通股,这种权利不能转让,但所购股票仍能在市场出售。根据我国乡镇企业的情况,可以做一些变通,其具体作法是经股东大会同意,将预留报酬中的一部分,无偿但有条件地分配或奖励给公司高管人员。这种激励制度将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所得与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的资本升值及广大股东的利益得以很好地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管人员经营管理的能动性,更有利于提高乡镇企业的质量和素质。

5、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问题。这不仅是公司制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者制度创新能否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所在。因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其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四方都必须到位,并形成一种既能互相协作,又能互相制衡的机制。即股东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所有者对企业重大问题作出决策(这是企业发展的保证);由董事会负责实施决策(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由优秀的经营者全权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并且,由监事会专门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活动,只要发现企业有可能亏损或者有某种违规和违法行为,就随时提出警告,甚至可以向股东会提出改组董事会,或向董事会提出改聘经营者等建议。也就是说,不仅必须采用制度性的方法来解决老板对经营者必不可少的监督问题,而且可能减少甚至基本上避免因为经营者经营不善和失误而导致的企业损失。

[参考文献]

[1]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J].经济研究,1999,(1).

[2]高晓红.外资银行进入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困境的解除[J].金融研究,2000,(6).

第9篇

关键词:乡镇企业 外向型经济

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经过20年的努力,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企业13.46万家,比上年增加1.1万家,增长8.81%。从事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人数1082万人,比上年增加128万人,增长13.42%。出口产品交货值7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9%。与此同时,我国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总体已呈现出与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相一致、相吻合的良好趋势:

市场多元化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通过积极改变出口策略,努力开创新的外贸出口渠道。外贸出口呈现出新的景象,出口市场趋向多元化。以往传统主销东南亚、日本和韩国市场的制衣、纺织、轻工等产品已转为销往欧美等市场。新开辟的国外市场出货值占新增出货值的40%以上。市场多元化大大地扩大了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空间,也大大地降低了乡镇企业向国际发展的风险。提高了乡镇企业国际竞争力。

出口产品结构高科技化

随着科技水平和市场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乡镇企业产品结构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出口增加,传统的土特产、低值原材料产品逐渐减少。出口产品结构的高科技化,大大地增强了乡镇企业的竞争力,带动了当地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工业产品结构趋向合理。亦为乡镇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资本积累。

企业规模集团化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乡镇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初见端倪,已涌现出一批像广东的“美的”、“科龙”,江苏的“阳光”等在国际上有名的集团性出口创汇大户。到1999年末,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有1万多个,企业集团有2千多个,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企业集团化、集约化的形成,增强了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管理现代化

当前乡镇企业正面临二次创业的严峻课题,很多乡镇企业正在不断改革和寻求创新。据对4523个乡镇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70%的企业开展了管理创新活动,据对1000多家大型乡镇企业分析,这些企业的研究开发资金占总销售收入的4%。目前,乡镇企业管理呈现出以下趋势:从无管理的经营转向现代化管理的经营;从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管理转向规范的制度化管理;从传统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

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必须注意和解决以下问题:

企业规模小

虽然乡镇企业已向规模集团化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具有生产出口产品能力的乡镇企业规模还是普遍较小,“三来一补”密集型和小规模、零星产品出口的企业比较多。造成乡镇企业规模小的原因有历史和经济等因素。历史方面,乡镇企业主要来自小企业、手工作坊等,规模小,起点低。同时,一些企业老板存在小农意识,缺少把企业“做大”的勇气。但最重要的是企业资金短缺。乡镇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自有资金(农业剩余)、群众集资、银行(信用社)贷款三方面。目前,很多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下降,自有资金减少,自我积累能力降低,致使企业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致使群众集资变得越来越困难。上市乡镇企业数目更少(只占全国上市企业的5%),另外,金融体制改革,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加强了对信贷的管理,使得银行对乡镇企业的贷款减少,有的地方甚至停止了对乡镇企业的贷款。企业规模小,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资金渠道较少,信用等级低,银行不愿贷款,公众不敢投资;技术吸收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较弱,因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采购和产出的规模小,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在交易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这些都不利于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出口产品竞争力弱

从总体上说,乡镇企业产品档次不高,质量普遍低下,形式单一、老化,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出口产品中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名牌,特别是高附加值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十分缺乏。传统、低值的出口产品在我国乡镇企业的出口中仍占较大的比例。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中轻工、食品、土畜产、纺织、丝织、服装、工艺品等低值的产品占出口产品总值的67.87%。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整机、成套设备出口极少。这些主要是乡镇企业技术落后所引用起的。同时,乡镇企业出口过分集中于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等地方,一旦市场上出现饱和,乡镇企业的产品销售马上就陷入困境。这些都会影响到乡镇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管理水平低

乡镇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在经营管理项目上存在盲目性,造成区域和产业结构趋同,使得乡镇企业生产的产品趋向单一化、同一化;在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企业生产受政府行政干预大,不能独立经营;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少企业在产品质量、资金使用效益、劳动生产率、原料能源消耗以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在管理创新上推行力度还不够,很多企业在人才资源、组织结构、技术等制度创新方面仍处于初试阶段,甚至有的企业只是说说而已,没有深入开展。

人才和市场信息缺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人才素质普遍不高,外贸人才尤为缺乏。据统计:1999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有103万人,占总职工人数的2.3%,高中的有3827万人,占87.6%,中专的有43.9万人,占10.1%。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少。很多人才选择外企、机关事业单位,不愿留在乡镇企业,这就给乡镇企业的外贸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乡镇企业外向型发展对策

优化市场结构

一是要巩固和加强已有的传统出口市场,千方百计地保住在东南亚、日本和韩国已建立的出口阵地;二是要加快开拓欧美、东欧、中东、非洲、拉美等市场,努力开创更多新的外贸出口渠道。对此,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国内外贸公司作为商,加强与外贸公司的携手合作,既可充分利用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国际市场信息、减少风险,形成“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又可发挥乡镇企业规模小、投产快的优势,形成出口产品替代系列。其次,以创办海外企业为主攻方向,拓展外销。通过企业人员和经贸人员到实地推销适销对路的产品,带动了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在产品外销上有新的突破。

扩大乡镇企业规模,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具体措施有:一是把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充实和提高上,把当前规模应有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品种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和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二是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引导他们向大规模、高科技和外向型发展。同时,推行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依托,以资金为纽带,组建和创办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集生产经营、科技开发、内外贸为一体的各类型企业集团;三是在项目选定和资金投向上要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倾向,特别是对高科技、高附加值、外向型经济项目倾斜,要集中主要资金用于规模大、起点高、带动性强的重点骨干项目建设,改变过去乡镇企业上项目老模式;四是适当招商引资,与国内外客商合作,借助外力加快规模扩张。

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乡镇企业必须注重建立和完善科技进步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密切注意世界先进技术的动态,及时引进和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这一过程中,乡镇企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立足于已熟悉的传统行业和产品,密切与科研院所的联系,瞄准其最新动态、最新技术,敢于为开发高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抢占科技制高点;二是立足自身实际,准确定位,循序渐进。首先集中突破某一领域的某一关键环节,以“以一招领先”争得“招招领先”进而由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向高科技企业迈进,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最后,以高科技企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历史性跨越。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要以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为目标,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质优价廉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努力提高管理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第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大而盈”的企业实行公司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对“大而亏”的企业通过改制和资产重组,扭亏为盈。同时,要规范改制企业的运作,大力推进各项配套改革;第二,加强资金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快资金流通,减少非生产性、非生产人员开支。推行目标成本管理,落实成本核算制度,降低物质成本消耗;第三,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大力推行2S0900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第四,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奖惩与员工业绩挂钩的方法,对绩优者给予奖励。同时,企业内部实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第五,做好营销管理工作。要确立科学的营销观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市场调查、预测,准确生产适销产品。同时,要抓好营销队伍建设,扩大营销网点,提高市场占有率。最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加强企业对决策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推进企业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要注重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

要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把培养一大批既懂业务又懂外贸、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多样式、多渠道培养乡镇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学习和应用网络知识,获取政策和业务信息,并在网上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信息,查询贸易机会和信息。加强乡镇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企业职工和文化技术素质。积极引进人才,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发挥才干。大中型乡镇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尽可能在国内外聘请本行业一流人才,以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重视人才资源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效益,造就一批开放型的外向型企业家。

创造比较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当前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是解决好政策、法律、环境等问题,建立一种平等竞争的新秩序。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要在继续落实鼓励出口、招商引资的政策上,制定出更多新的优惠措施,简化出口手续。对各种企业要一视同仁,使乡镇出口企业享有国有出口企业招商引资的一切权利,积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乡镇企业申请进出口权。把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重点。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鼓励和支持外向型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切实加强对从事外贸业务的乡镇企业的业务指导和行业服务,为乡镇企业提供范围广泛的国外商品市场行情、国外市场趋势、贸易和投资机会等信息,帮助乡镇企业了解掌握国外投资和商品进出口的政策和法规。从市场经济政策目标出发,对于贷款,无论申请人是国有企业还是乡镇企业,应根据贷款风险与效益情况而同样看待。据此,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当从长远战略出发,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前景良好的、未来可能成为外向型经济骨干的乡镇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特别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倾斜。

参考资料:

1.祝尔娟,乡镇企业改革发展大趋势[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6

2.中国乡镇企业年鉴[M],1999

3.姜永涛. 努力实现乡镇企业的跨世纪发展[J],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0.8

4.刘佳红、金善花,规模经济是乡镇企业发展的趋势[J],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1999.11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会计核算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会计工作的核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推动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发展,提升企业生产建设水平,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现代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提升的关键措施。

一、企业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对会计主体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查,在会计工作中记账等都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现代会计核算能够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强化企业会计核算作用将会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策略。保证企业核算的有效进行,将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计划的制定,充分的反应企业经济计划预算执行情况,使企业经济发展按照预期效果进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将会使企业管理层面制定的措施不断得到完善,同时也是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管理者在注重企业会计核算的同时更应该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措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持续、稳定的增长。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影响因素

1.会计人员与机构设置不标准

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核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水平的会计人员比例相对较低,并且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这样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会计机构设置上,不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会计机构设置上较为简单。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由兼职人员担任,兼职会计对企业业务不熟悉,缺乏责任心,只是简单的事后核算,不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及时有效性,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无法满足企业核算规范化管理要求,无法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内部监督机制欠缺

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发展效果。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非正常干预,也会使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定期账务清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来保证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3.未按照会计制度建立账册

大多企业的账簿设置不是从企业管理需求出发,而是主要应对税务部门检查,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设账。同时,也未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不遵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完全不配比,为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

三、完善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对策

企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应该强化会计核算工作,提升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这样能够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发展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济效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发展,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准确性,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1.建立健全机构设置

企业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设置完善的会计管理机构,并且要保证企业会计配置齐全。保证会计人员福利待遇,支持会计人员开展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会计管理部门应该联合职能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制定会计人员管理要求,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及后续培训的考核,保证会计对新会计、税收知识的学习时间与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实施激励机制,对参与学习培训优秀或合格者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建立要严格执行贯彻会计法规,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有效执行的重点,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责任的有效划分,将会促进企业财务处理程序现代化发展。因此要不断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建立牵制机制,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3.加强外部监管,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监督作用

企业外部监督管理能够保证监管执法效果进一步提升。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监督作用,从而带动和帮助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积极有效的借助外部监督管理机构,能够实现对企业会计事业的长效发展,逐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另外,建立财政与税务多职能部门公共执法的检查制度,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也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但是企业会计核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是困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强化会计人员专业培训,才能充分的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陶晓乐.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推动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J].经营管理者,2012,5,5

[2]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5,28

第11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靠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总体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认清形势,深化认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又紧迫的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加强服务,优化环境,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真正把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源消耗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二、准确把握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培养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企业家及创新创业带头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善于实战的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才优先与服务产业相结合。紧紧围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重点,以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为目标,努力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关注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紧紧围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水平,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和结构优化,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组织引领作用,更好地发挥和调动广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教学和社会机构广泛参与的人才培养工作新格局。

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重视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是加强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健全人才评价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热情,为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打造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科技创新推广平台,培育一批既有较强创新能力又熟悉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复合型人才。完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项目支持、合作研究、成果推广、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培育一批跨学科、跨行业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

(二)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机制,推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着眼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加强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质量安全、市场开拓以及金融、财务、法律、信用等专题培训,推动企业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东部地区企业人才、管理、技术和资本优势,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人才交流、产业转移和市场开拓,推进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国际市场经营管理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是创新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紧紧围绕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主食加工提升行动、农民创业创新、合作社示范创建、休闲农业等重点工作,加快培育一批熟悉农村产业发展,懂经营、善管理的技术人才和生产能手。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新工种开发,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积极整合乡镇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及各种社会培训资源,拓展人才培养范围和领域,提高人才培训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加快培育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

(四)加强企业家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队伍建设。企业家队伍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要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着眼于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培育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具有战略思维、熟悉国家产业政策、热心服务“三农”的企业家队伍。以创业促创新,以创新带创业,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经营水平,扎实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更好地发挥创业创新带头人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四、努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保障

(一)加强政策落实创设。全面落实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积极争取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形成政策支持合力。加强政策创设,把人才队伍建设同落实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大科技项目、财政项目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

(二)加强人才平台建设。加强以农产品加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领军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科企合作、校企合作机制,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各级乡镇企业培训中心能力建设,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优势,建立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选择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社会影响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创业基地和见习基地,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加强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覆盖面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人才信息服务系统,促进人才信息交流,提高人才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健全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完善以能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标准,探索第三方或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人才评价,推动人才评价的科学化和社会化。

(三)加强公共服务。各级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服务机构要立足服务产业发展,进一步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把服务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意识教育,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主体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充分调动科研、教学、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整合资源,聚焦聚力,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五、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领导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协调人力资源、教育、科技等部门,争取政策和工作支持,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大人才培养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教学、社会机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

第12篇

关键词:财务综合指标;经营管理;企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财务综合指标与企业经营管理概述

财务综合指标指的是企业总结和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相对指标。财务综合指标反映了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也就反映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表现较好的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不够或者出现问题的方面则需要在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上做出努力去解决。所以,企业需要在财务工作上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便财务综合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管理工作的好坏。

二、财务综合指标和企业经营管理计划制定

年初往往是各个企业总结上一年的得失并制定这一年的经营管理目标的时候。一个好的领导者懂得经营管理目标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年初进行的年度经营管理计划会受到领导者的重视。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企业往往会根据上一年财务综合指标所反映的成绩和效果来决定本年度要保持继续稳步前进的方向在哪。而在制定本年度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提高、改善的问题方面也会借助上一年财务综合指标所体现出的问题来制定。通过上一年的财务综合指标所指定出的本年度经营管理计划会有效的推动企业在去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本年度的年度计划里往往涉及了本年企业投资的大致方向和数量。根据上一年的财务综合指标就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投资,从而减少企业投资的盲目性,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危机。保证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在去年的基础上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提高,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绩效。

三、财务综合指标和企业负债能力评估

企业制定完了本年度的经营管理计划和投资计划之后,想要依靠投资来推动自身发展就需要对企业的负债能力进行评估。财务综合指标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即是企业的负债能力指标。企业决策者按照财务综合指标所提供的企业负债能力指标决定对外投资额度,从而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企业资本的利用率。财务综合指标根据投资的实际需要在负债能力指标方面分成长期和短期两种。假如企业想要选择长期投资,那么在上一年的财务综合指标里面,其盈利能力指标一定要保证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企业的资金构成模式也要符合长期投资的需要才能进行。而在短期投资方面,企业需要分析上一年财务综合指标中的企业资金流动率等三项相关的指标,来决定是否进行短期投资。在进行短期投资的时候,也要注意根据财务综合指标保证投资额度在一定的经济范围之内,否则就会造成财务风险加大的局面。

四、企业的综合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动向

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只有在这些法律范围内,其经营管理活动带来的效益才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有效所得。企业综合财务指标会详细全面的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所作所为,受到惩罚所产生罚金开支,为维护企业形象所产生的公关开支等等情况都会得到详实的记载并反映出来。对于违规经营管理活动过多的企业,政府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做出处理,帮助企业领导者进行合法的经营管理,维护社会和谐。

五、财务综合指标切实地反映出了企业的发展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能够在市场中更好地走下去,就必须在经营管理方面实现创新,找出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只有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正确路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决策者往往会根据财务综合指标来看待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否具有潜力。财务综合指标里面,企业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企业在过去的利润增长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持久。一个企业持续盈利的能力往往代表了企业具有发展潜力,但这并不能说明无限制的提高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就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相反的,盲目地扩大投资,强行拔高盈利能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并不适合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在扩大投资的时候,没有对相关的财务综合指标进行考虑,并没有指定一个合理有序的投资方案。这样的盲目扩大投资,往往使得投入资金缺乏有效管理造成企业资金使用率大打折扣。盲目扩大投资不利于资本的回笼,对某些资产不够雄厚的企业来说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威胁。对于资产雄厚的企业发展其实也不利,如果盲目投资不能得到控制,大企业也会随着财务风险的加剧而破产。

企业的综合发展实力还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方面,综合财务指标也能反映出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具备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才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通常,企业会通过财务综合指标来评估自身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根据财务综合指标分析自身发展动力,从评价自身竞争力开始,革新经营管理措施。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的能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根据财务综合指标来改革自身的经营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加。企业财务综合指标里面,销售额与收支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分析出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壮大,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保障了企业能够又快又好的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确立,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了无可避免的财务风险。通过企业的财务综合指标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每个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必须重视的。只有根据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马文红.浅析比率分析法在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7).

[2]司云聪.企业集团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财务控制与改进——相关财务指标分析[J].中国市场,2008(01).

第13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具体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住房需求量的增长,房地产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在这一有利形势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局面。从房地产企业本身而言,要想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效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形势,内部经营管理环境和经营管理手段十分重要。作为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财务管理是关系到房地产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只有切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并加强财务管理质量,才能达到提高房地产企业效益,提升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应立足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从房地产企业的经验管理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对提高房地产企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从财务管理的实际作用来看,财务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财务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有效保障。从目前房地产企业的经验管理来看,财务管理对提高整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对房地产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财务管理对促进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基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及其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实际作用,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被认为是促进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房地产企业的深入了解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是否深入,是衡量房地产企业经营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应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财务管理是保证房地产企业有序经营的重要手段

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做到有序经营,并稳步提升企业业绩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就要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我们可以发现,财务管理质量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财务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实现高效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考虑到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性,资金周转量大是其重要特征。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金加速企业发展,成为了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课题。而要想实现房地产企业的这一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无疑是重要手段。由此可见,财务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实现高效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对房地产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财务管理工作对房地产企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影响,但是受到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及人员的限制,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到位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对于房地产公司所要开发的某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得很不到位,结果就可能导致企业在这个项目上的损失,甚至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发展。所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制约了财务管理取得预期效果。

(二)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意识方面还很淡薄,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重视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重大的影响。从目前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来看,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变。

(三)财务管理方式不规范统一

我们都知道,因为房地产企业同时会进行好几个项目工程,成立不同的项目公司,甚至于一个大型的房地产企业会存在较多的分公司,正是由于这种分项目的多样化而每个项目的财务管理方式都不一样,所应用的软件、采取的成本费用标准、会计科目、核算方法等等也不统一。 如果不能财务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势必会造成财务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四)缺乏成本管理能力

不少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成本管控能力较低,由于财务人员非工程造价人员,对项目成本造价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判定成本价格的合理性。成本管理能力的缺失,是造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五)资金管理能力较差

当前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活动方面,不管是资金的筹集、回收、投资、支出都存在着投入过大并且周期过长,资金难以形成健康的流动模式,企业也缺乏资金的流量管理观念。资金管理不到位,成为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软肋,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四、房地产企业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基于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质量

考虑到目前房地产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应立足企业实际,做好立项审批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能够贯穿于项目研究始终,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是困扰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在房地产企业中,必须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促进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三)采取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

从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来看,缺乏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是制约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问题。所以,只有根据房地产企业发展实际,采取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优化此物管理手段,统一财务管理方式。

(四)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和效果

在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能力是关系到财务管理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重视成本管理工作,认真研究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形势,将成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工作,不断提高成本管理能力,使成本管理效果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达到促进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目的。

(五)加强对资金的管控

考虑到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要保证资金安全,另一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使资金能够满足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保证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满足实际要求,达到提高房地产企业整体效益的目的。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作为基础工作,财务管理质量成为衡量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从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加强资金管控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 孙毓宏.浅谈成本核算方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15).

[2] 汪永华.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

[3] 侯彩虹.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2).

[4] 李占军.大型房地产企业走强现象分析[J].城市住宅,2011(08).

第14篇

一、乡镇中小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时遇到的困难

(一)企业经营者没有树立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思想

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成本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在财务成本控制过程中没有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关系,没有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二)财务规划和预测没有全局观念,投资具有盲目性

大多中小乡镇企业并未制定长远规划,更无战略目标,无法在企业战略规划指导下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作出较为具体的预计和测算。估算各项生产经营方案的经济效益,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测定各项定额和标准,由于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存在随意性,一旦市场变化,经济环境改变则无法筹集经营急需的资金。存在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盲目购置不动产等现象,未充分考虑经营风险,一旦遇到经济效益突然下跌即陷入财务困境。

(三)财务成本控制不规范

乡镇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规范的控制体系,无法对预算和计划的执行进行追踪监督,也无法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正,所以经常会使企业积压大量存货,存货的管理成本加大,造成资金短缺。为了推销自家的产品盲目赊销,没有制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使企业的经营风险扩大甚至因为资金短缺使企业到了破产的边缘。

(四)财务软件不能充分反映成本管理信息,制约了财务管理的创新

计算机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乡镇中小企业没有充分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获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业绩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无法使企业经营者从科学的角度有效地对企业加强管理和决策,阻碍了企业创新的步伐。

(五)企业投资、开发设计阶段的成本意识缺失

企业在新产品投产前的设计试制阶段没有进行事前控制、作充分的财务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研究,造成正式生产后收益甚微和资金浪费。在投资时没有把握好投资机会,没有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也没有综合考察投资环境,最终造成投资失败甚至走向资不抵债的泥潭。

二、中小乡镇企业加强财务控制的紧迫性

随着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只有在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一系列行为的合理安排中提高投资效益、降低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才能使企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取得更多的收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财务成本控制可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在建立和设计财务内部控制框架时所遵循和依据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以价值形式为控制手段,以不同岗位、部门为综合控制对象,以降本增效为目标是企业在资金和价值方面的体现。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防线,是企业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二)财务管理的有效控制利于企业把握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通过投资和资金运营活动取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在投资活动中为确保获得最佳投资收益和通过选择合适的投资结构降低投资风险,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就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在筹资活动中企业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确定各时期总体的筹资规模,合理确定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三)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加强财务管理,企业通过有效的财务控制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可以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合理恰当的福利待遇,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可加强企业形象的宣传,遵守承诺,讲究信誉,保持与供应商和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使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三、乡镇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采取改革创新的措施

随着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必须在权衡相关者利益的情况下兼顾各方群体利益、国家利益,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财务管理的创新之路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如下方面做起:

(一)观念上树立现代生产成本管理新理念

成本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为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中小乡镇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有针对性、有效地加强财务成本控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是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完成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其中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到监督检查只有在建立一个全员成本控制体系中才能完成。在合法、全面、有效、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同时制定适合本企业会计制度,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并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在增强内部管理时效性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二)采用科学先进的生产成本管理方法

在企业中财务管理要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益为宗旨,建设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和多元化的财务监控措施,使财务控制渗透到企业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的全过程,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政策,使生产经营一体化,从而促使企业整体的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平台

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利用创新思维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对企业全部资源进行规划,以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使企业管理如虎添翼,管理效率更上一层楼。

(四)加强生产成本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会计账簿,不断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获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方面进行全面核算,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重要依据,更为全面分析成本构成、战略计划的科学性提供依据,为企业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核新技术研发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成效编制资金收支计划,提高成本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使企业账务管理方法迈向新台阶。

第15篇

关键词:财务杠杆 企业经营管理 应用策略

财务杠杆是企业杠杆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时,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系数,对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定性。但是,财务杠杆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端正态度,针对性地进行财务杠杆的研究,使得其有利影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一、财务杠杆概述

(一)定义

财务杠杆,是指依据固定资本成本,在其他相关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从而产生的杠杆效应。其中,固定资本成本主要是指债务利息以及优先股股利。

(二)作用原理

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所谓的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与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比的倍数差异。

根据相应的实例可以看出,对财务杠杆系数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两个,分别为息税前利润和固定资本成本,这是不考虑优先股股利的情况,如果需要对其进行考虑,还必须增加股利和税率两个因素。财务杠杆系数的变动,受到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与资本成本的变动保持一致,而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则相反。若其他相关条件保持不变,财务杠杆系数会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资本成本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受固定资本成本的影响,实际上,每股收益变动率始终都是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即在任何情况下,财务杠杆的系数都不会小于1。如果固定资本成本消失,财务杠杆系数会固定为1,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会保持在一致的状态。而如果固定资本成本与息税前利润保持一致,财务杠杆系数就会处于无穷大的状态。

二、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杠杆的作用可以说是十分巨大的,既可以用来预测企业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可以谋求杠杆利益,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济活动中,与筹资相关的风险,企业由于筹资而产生的,使得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可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预测,从而尽可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杠杆可以通过对利润变动的分析,对于每股收益进行研究,从双方之间的关系来看,如果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就表明利润对于每股收益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反之,如果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利润对每股收益的影响程度越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但是,当前各行业并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财务杠杆系数,无法进行统一的定性和判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只能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企业所属行业中,财务杠杆系数的平均值,自行进行分析和对比,并以此对企业自身的财务杠杆系数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对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分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财务杠杆系数与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是密切相关的,而企业的资本结构又是有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的,不同行业财务系数的标准值也是有所不同的。通常情况下,企业有形资产数额较大,利润相对稳定,其负债也相对较多,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而如果企业对于无形资产依赖性大,利润波动较大,则整体负债较少,财务杠杆系数也就相对较小。

举例说明:假设甲、乙两个企业同城发展,除资本结构不同外,其息税前利润和资产总值一致,企业上市股票价格分别为8元和5元,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出,甲的财务杠杆系数为1.25,乙的财务杠杆系数为2,。这就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资本结构不同的前提下,不同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和每股收益也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甲企业第二年的息税前利润增长10%,计算可得其财务杠杆系数为1.22,相对有所降低,因此,企业利润的增长同样可以降低财务风险。

(二)谋求财务杠杆利益

财务杠杆利益,是指企业在息税前利润中,需要支付的资本成本,在企业资本结构固定的情况下,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如果息税前利润有所增加,则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需要承担的固定资本成本会相对减少,使得普通股股东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例如:设甲企业整体资本规模保持不变,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得知,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虽然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进行改变,但是并不会影响每股收益。如果杠杆系数不同,息税前利润的变动会带动每股收益的变动。因此,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财务杠杆利益,就必须增大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但是这样又会使企业负债更多,其财务风险也相对越大。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企业的负债,确保息税前利润不会受到负面影响的前提上,才能充分保证企业可以获得最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三、结束语

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可以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获得更大的利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领导阶层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推动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琴.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论坛,2007,(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