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范文

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第1篇

一、高校本科生技能培训状况分析

1、本科生技能培训现状

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参加过校外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为46.8%,从未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比例为53.2%。其中,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大多为理工专业,其主要原因为,理工专业大都属于技能类学科,所学习的技能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的要求,因此理工类学生对于校外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较小。

相对于理工科而言,文科类专业对于校外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较大,比例高达65.3%。由于文科专业本身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学生们大都希望通过校外技能培训来获得更多的技能,如计算机培训、速记培训、商务礼仪培训、外贸业务培训、口译培训等,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陈胜军(2011)指出,有经验、有技术的人相比于那些只有文凭的大学生就业会容易得多。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多数学生只是迫于某种外界压力选择培训项目,并非自愿去学习某项技能,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培训效果。

2、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校外技能培训的需求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宏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和学校本身教育内容过于落后、单一;此外,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加深了学生就业的危机感;微观来看,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够清晰,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等导致大学生对于校外课外技能培训的依赖有所增加。

(1)高校课程设置“落后”。由于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转换能力差、实践经验等缺乏问题。高校缺乏对市场的周密预测,无法应对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使得高校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发生了错位现象,也就是大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曾湘泉(2004)从就业结构和供给角度分析指出就业能力是根本,他认为“就业能力取决于知识、技能等资产,取决于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和向雇主展示的方式以及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当大学生无法进行双向满足时,便会去寻找第三方,即选择有助于自己就业的技能培训。

(2)高校扩招盲目。由于高校的盲目扩招,造成高校人数激增,然而岗位需求较少,出来了岗位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大学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比上年上涨了32%,2005年后上涨率虽然有所下缓,然而人数却在增加,2014年人数高达727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直至2015年达到最高峰749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便会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相应的技能培训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差。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显示:高校毕业生通常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因此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他们往往会去参加培训机构以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以此作为提高自己自身价值的途径。大学生大多认为价值越高,企业支付的薪水也越高;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一点,现代企业更加关注大学生的“使用价值”,即大学生的真实技能和实践水平。

二、技能培训机构现状分析

2014年最新的《教育蓝皮书》指出:2008年至2012年间,培训机构数量有增有减,基本保持平稳发展状态,约有14.4万家之多。培训机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

调查研究发现,培训机构开设课程过于单调,种类单一,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类(高级办公自动化、二级C语言等)和使用技能类(驾照培训)。培训机构未能针对企业实际需求状况进行有效调研,因此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培训机构并不了解学生需求状况,也就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未来职业技能学习的预期,从而降低了技能培训的有效性。

2、教学手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

培训机构对于学生的培训只追求速率,并没有在教学设计、安排和师资配备等问题上下功夫;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的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落后,致使培训机构培训效率远不及预期。《教育蓝皮书》(2014)指出“民办教育培训行业目前存在供给弱,格局乱,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在这种紊乱的教育模式下,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更多的惶恐与迷惘,这无形中为将来的就业增添了路障。

三、解决思路与策略

1、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开拓者,应该对未来作一个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并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地选择相关技能培训,拒绝盲目跟风报班,在扰乱自己正常学习、生活步调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同时,大学生应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了解相关行业技术规范与要求,进一步增强实践技能,缩短未来上岗培训时间。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知识转换能力差,不能真正达到未来岗位对其技能的基本需求。

2、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培训机构

大学生选择培训机构,应详细了解该培训机构的具体信息,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师资质,而不应单方面听信华而不实的宣传。大学生应该重视技能培训,将校外技能培训视作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以切实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而不应将其视为最后的退路或万能急救品,更不能过分依赖校外技能而忽视了本专业的学习和培养。

3、政府有关部门应促进培训机构良性发展

培训机构作为大学生掌握未来职业技能的桥梁途径,应对所属地区的高校在校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了解该地区大学生对于技能培训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其需求设置相关培训科目。培训机构课程安排和设置应符合时代变化,教师的知识掌握和水平也需顺应社会变化,满足学生知识和技能需求。培训机构应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发现不足,及时补充、改正,不断完善、发展,才能真正地做大、做强,从根本上迎合市场和学生的需求状况。《教育蓝皮书》提出,“建立地方性教育培训网上平台,公开各种类型教育机构的办学资历、成绩等,使得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行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4、加强政府的适度介入

培训机构从根本上而言属于盈利教育机构,但由于与教育挂钩,因此政府应该适度地介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监管培训机构,同时在政策上对优秀培训机构进行支持和鼓励,从而加强培训机构与学校之间紧密合作,发挥其桥梁作用。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高校图书馆逐渐为历史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实现了以馆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型,实现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中图书馆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为读者与图书建立有效的联系,可见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这一理念的根本因素就是提升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1.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在信息时代的必要性

1. 1 图书馆员专业知识匮乏,综合素质稂莠不齐

受历史因素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图书馆员认识程度较低,图书馆员上岗意识薄弱,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员量多而质差的现象。在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上图书馆员受到不公平待遇,图书馆员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往往与实际工作不成正比,这大大打击了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使得部分图书馆员自甘堕落,进而对图书馆服务质量做成不良影响。

1.2 读者对个性化、多元化信息服务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读者对信息要成程度也逐渐提升,其不再满足于文献信息阅读,而是钟爱与广泛涉猎各领域文献信息,在阅读方式上,读者越来越倾向于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便更加及时有效获得各种信息,更加广泛打通信息渠道,可见读者对信息的要求逐渐向个性化与多元化靠拢。然而图书馆的发展与读者的需求出现很深的鸿沟,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重视专业资源而忽视非专业资源,这与读者广泛涉猎群书的需求出现沟壑;在服务方式上,高校图书馆倾向于传统服务方式而现代信息化服务方式没有实现有效跟进,这在本质上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1.3 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了质的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高校图书馆员服务职能有效提升,管理职责实现了图书馆藏向信息传递和检索方向转变。图书馆集心理学、情报学、管理学、社会学、计算机应用等各领域知识为一体,成为信息集散地,这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图书馆员要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服务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满足读者需求贡献自己的力量。

2.信息时代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途径

2. 1 高校图书馆为馆员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2.1.1加强馆员专业技能培训。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依赖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培训。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馆员的技能培训,有计划、有组织的针对馆员的实际水平开展有专业性的业务培训,有效提升馆员的服务质量。针对馆员的技能培训有馆内培训与馆外培训之分,馆外培训是指在图书馆内选思想道德好、表现积极、展业水平高的馆员送出图书馆参加重点培训。馆外培训对个人素质的快速提升又显著作用,但是要解决全面提升馆员素质则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要实现从整体上提升馆员综合素质的最佳手段是馆内培训,馆内培培训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快速灵活等优势,是普及性教育的首选。

2.1.2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为快速提升馆员的专业技能,学术交流是最有效的方式。图书馆要立足于本馆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各种学术活动,比如,邀请在本专业有造诣的学者来本馆经行讲座、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多馆人员信息交流。在广泛的学生活动中,馆员间实现了有效沟通,彼此间信息得到了传递与升华,有助于馆员的相互学习,营造了一种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馆员的专业素养,对图书馆的建设注入强劲的生命力。

2.1.3重视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产物,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更是图书馆取得长足有效发展的基础。在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员是网络资源的引导者,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养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直接影响。重视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可以有效帮助馆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理想,进而将自己的热情奉献在图书馆事业中,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自身的追求。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真正实现其“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

2.2 加强馆员自身学习

提升馆员自身素质的本质在于加强馆员主动学习意识。馆员自我学习广为接受学习手段,自我学习能实现馆员的针对性学习,使馆员将专业知识有效运用于工作中。信息时代也是知识时代,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途径更加多样而便捷,新时期下学习者不仅可以从传统的报刊中获取信息,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还可以在同学的交流中学习知识。与此同时,图书馆要高度重视馆员的学习,为馆员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拓宽学习渠道,如,开展研修班、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学习者间的交流,全方面深层次提升馆员的自身素质,以适应图书馆日新月异的发展。

3.结束语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其综合素质对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有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图书馆工作各个流程,此外还应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优秀的人才才能胜任现代高效图书馆工作,进而更好实现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 费青.试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J].贵图学刊,2010(03).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港 社区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当年8月,该教改项目的子项目――海珠学习型社区典型示范项目启动,该项目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组织指导,海珠区分校负责建设实施,在拥有16000多户居民、具有较好社区教育基础的南华西街定点进行。笔者依据自己多年从事电大相关工作的经验,对海珠学习示范点实施的社区教育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并尝试着提出解决对策。

1取得的成绩

1.1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海珠电大探索性的将现代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依托“数字化学习港”、在海珠区政府的指导下,结合南华西街社区共同参与,分别建成社区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建有数字化学习港学习体验区、书画室、数字影院等)和占地400平方米的进城务工人员学习用地――工业区数字化学习港体验区。南华西街奥鹏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已成为南华西街社区教育的主阵地,至今示范点累计开展了26种培训项目,培训规模达到1.3万人次,为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农转居人员、街道干部、开放教育学生营造了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教育服务,逐步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在2008年春节全国遭遇雪灾之际,海珠电大响应政府号召,免费开放示范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留粤过年,获得了当地居民和务工人员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2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海珠示范点将社区居民的休闲教育、提升老城区居民生活品质作为数字化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海珠奥鹏数字化学习港”内专门设置了数字化学习体验区,安排专人值班进行网络应用方面的辅导;奥鹏数字化影院专设50台电脑,数据库内拥有上千部影视剧,市民只需点击影院网页,选择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即可在线观看,影院开设以来,共接待了数万人到访,成为居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海珠分校还为居民安排了其他社区活动,如插花、绘画、各种球类活动。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希望提高各种工作技能的要求,海珠电大整合利用中央电大、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出版社的一批数字化学习资源,还利用了当地劳动局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多种学习资源,制定了科学灵活的教学计划,开设了各种中级、高级技能培训班。为学习者提供本科、专科等多层次和文、理、工等多种门类、上百个专业课程的远程教育,还提供各类资格证书教育、继续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和市民基本素养、健康保健、书法绘画、影视艺术、信息技能培训等社区居民教育课程。

此外,海珠电大还根据南华西街社区的实际情况,自筹和自建了一些教学资源。如为满足社区老年人热爱粤剧的需要,海珠电大有针对性地购买了一些粤剧学习光盘,根据社区居民喜爱煲汤的生活习,购买了一些食疗的课程等,同时还将多个优秀教师的讲课刻录成光盘,提供给学生学习。

1.3在实践中摸索创新模式

海珠学习型典型示范点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管理模式。所谓“一体”,即以海珠区政府为主体,“两翼”指的是中央电大奥鹏中心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这“一体两翼”对海珠电大奥鹏数字化学习中心、南华西街社区教育中心进行管理和指导。

海珠学习型典型示范点探索了“二元兼容”服务模式。二元指的是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二元兼容、学习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二元兼容。此服务模式充分兼容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两大人群的实际需求,为广大市民提供传统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学历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兴趣活动定制”服务,为外来工提供“技能培训认证”服务,如电脑、会计、外语类等专业培训,以期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二元兼容、两条腿走路。

改革传统学习模式,对务工人员采取“e-learning+面授+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解决了务工人员工学矛盾;社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采取了系统组织和个别引导相结合,集中学习和灵活学习互补充,兴趣学习和技能提升共促进的“多重组合”的方式。

2存在的问题

海珠奥鹏数字化学习港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不错成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2.1电大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大在承担社区教育的任务时,为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实行“一个基地、多种功能”,这种依托电大分校建设的社区教育基地与原电大系统的职责和功能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因而有追求面子工程的倾向。如在场地资源的利用方面,有许多的资源形同虚设,没有将活动落到实处,有领导参观即搬上插花、开放影院、书画室,热热闹闹的办上半天,领导一走,影院、书画室恢复原貌,书画室成了办公室、数字影院成了会议室。再者,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海珠电大网站与南华西街网页对接成功后,南华西街的居民可以通过南华西街界面点击进入海珠电大,进入数字化学习港、电大在线等界面,但界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后续建设,许多界面存在链接失败、资源陈旧等现象,“把资源送到街道中去”也只能成为有待兑现的支票。

2.2师资队伍建设与社区教育的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

电大教师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电大教师队伍在传统学历教育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在社区教育方面却略有逊色,具体表现为知识型教师多,技能型教师少。由于社区教育内容开放、灵活、无成功经验可参照,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需依靠电大教师自主开发设计,且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滞后,也无权威的社区教育研究机构来组织、协调、指导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工作,无法给电大教师在开展社区教育方面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电大开展的社区教育与实际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有一定距离,社区教育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3现有教育经费很难满足社区教育的需求

社区教育经费的筹集是建立在“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拿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四个一点”的机制上,但是事实上,经费的落实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电大并不像其他中小学那样享受国家财政的全额拨款,电大的生存全部依靠自身的发展,因而,很多电大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即便是扶持社区教育这样的公益事业,也难回避金钱问题。政府投入不足,多渠道融资格局并没有形成,因此,将社区教育看成等待占领的现成的“教育市场”,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作为又一生财之道。在现实生存的重大问题前面,再高尚的公益事业也会失去其纯正味道。

3 解决对策

3.1加大电大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将社区学院挂靠在地方电大,提高了固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但同时导致了地方电大的教育资源紧张。在这个方面,政府应有效地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确实有力的措施,合理整合优化社区教育的多种资源,积极为发展社区教育搭建平台;电大系统应充分挥远程教育优势,把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落到实处,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具体教育内容方面,要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实在的各方面的教育,包括生活小百科的教育、文化知识的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

3.2选择和培养适合社区教育的教师

在具体教师的选择上,应聘任责任心和教育能力双佳的教师参与实施教学工作。社区教育的教师可有两类来源,一是来自地方电大及其来自其他学校、学术团体等的外聘专家、学者,这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工作,另一类是由来自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组成的实践型专家,主要负责实践培训工作的实施;在教师的培养方面,电大应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社区教育中的价值,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在社区教育的工作中自主学习,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激励教师主动了解社区与社会发展动态,结合社区的人员分布特征,自建教材、创新教法,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确保电大教师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发挥实质作用。

3.3多渠道筹集经费

社区教育主要是为社区居民学习服务,承担的基本是公益性任务,这是政府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责任。为了确保社区教育经费,各地政府应严格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积极搭建平台,吸引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有识之士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出智、出钱、出力。采用资源共享、捐赠资助、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支付、建立社区教育基金等途径,以增加社区教育发展的经费。电大可成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维护电大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网络运行,也可走市场化道路,对有关培训进行适当收费。在收费上,根据实际,对社区的困难居民实行免收费或低收费,对其他需要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的人群实行低偿收费,为电大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严冰.“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