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毕业设计内容范文

毕业设计内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毕业设计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毕业设计内容

第1篇

青岛凤仙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成立,是注册资本为100万的网络科技类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在职人员50人,主营业务如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凭许可经营);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及存储服务;市场调查;设计、制作、、国内广告业务;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国家规定须经审批的项目);百家、UC、百度、腾讯、土豆、优酷等新媒体平台内容运营。

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新媒体运营

 

该岗位工作内容描述:

1.负责搜狐自媒体、今日头条、UC大鱼、百家、一点资讯等新媒体平台原创视频剪辑、编辑和推送;

2.了解分析客户需求、情感及体验感受,搜集用户反馈,敏感抓捕实时热点并运用;

3.根据目标客户群体,构建目标人群画像,精确推送目标客户喜欢和感兴趣的视频。

从事该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或工作技能:

1.善于视频搜索与编辑整理,具有良好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2.熟悉互联网运营环境,具有网络视频编辑相关经验,视觉效果表达能力强;

3.熟练运用PR等视频剪辑软件,服从管理,抗压能力强;

4.具有较好的热点敏感度,并能加以运用。

在本岗位上欠缺的知识和能力:

1.对PR、AI等视频加工处理软件运用不熟练,只会用PS;

2.客户分析方面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构建目标人群喜好分类汇总;

3.对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规则不够熟悉,会有规则漏洞存在

在本岗位上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比较善于视频搜集及整理,能找到许多稀缺资源;

2.有较好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能根据素材编辑剪辑出较为有趣且内涵的新视频;

3.抗压能力较强,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心态很好;

4.热点敏感度较高,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数据分析软件达到搜集热点的目的

总结、提炼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对互联网当今发展趋势不够熟悉,对于新媒体运营的模式了解不够充分;

2.SWOT分析掌握不熟练,对用户的分析能力不足;

3.当今社会用户群体兴趣爱好差异性很大,不知道如何精确的定位分类;

第2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程特色;科学训练方法;生产工艺;车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24-02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LIU Xianjin, LI Jiaming,LI Chuanrun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s the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ul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on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Project features;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Production process;Workshop design

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其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及工作态度。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2]。笔者将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从理念创新[1]、设计创新、方法创新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1 教学理念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在教学理念上

以新的“学生―医药工业发展―医药工业实践” 三个中心代替旧的“老师―书本―课堂” 三个中心。改革教学方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助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1.2 培养创新意识是工程能力提高的核心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可发掘。教师指导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对实习产品的思维定势,鼓励设计创新。优秀的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优秀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推广应用。

2 选题注重突出工程特色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全国制药工程教学领域的工作者在教学各环节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然而,根据2009年全国制药工程教学研讨会获悉的信息,也发现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问题:即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生产实习靠短期见习完成;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偏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做工程设计的比例偏少,仅20%左右;多数进行专题实验,依据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等。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不高而使得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这一严重问题。由此可知,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目前严重束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尝试和改进:

2.1 确定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主题思想是毕业实习的根本出发点

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有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工程设计过程是巩固和获取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知识及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建议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全部进行工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以实际应用问题推动设计创新,邀请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专家到校任兼职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点,提高工程能力。

2.2 狠抓工艺和设备两条主线是提高工程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内容中构架新的知识体系,坚持选题科学性、内容系统性、知识前沿性、理论新颖性和原则规范性,构建优化的工艺设计知识结构。选题与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例培养、训练学生使用工程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方面的选题主要有:某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的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生产设备及厂房设计;某药品生产设备的再验证等。通常,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从大四下学期开始,本科生集中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一般学校都安排16周左右。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按照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及单元操作过程,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药品的生产工艺及工艺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突破重点、难点和薄弱点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

通过各种工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学生掌握、串联和突破各专业课的知识重点,通过工程数据的计算、训练来化解工程计算这一知识难点,通过工程中的非工艺设计条件的处理和解决,弥补交叉、边缘知识的薄弱点。注重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训练和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

2.4培养动手、观察、分析、综述四种能力,促使工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在工程设计的所有题目中,有关某个药品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方面的题目所涉及的专业课内容最多,因此,笔者以年产一亿粒胃康灵胶囊的生产工艺及车间初步设计为例重点介绍其设计的基本程序及涉及到的专业课。

2.4.1 胃康灵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生产工艺包括前期的中药预处理和剂型生产两大工艺内容。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比较,尤其注重前沿工艺技术的应用。最终确定最优工艺路线。专业课涉及到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药物分离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2.4.2 根据确定的生产工艺,选择各工艺所需设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选型原则,掌握所用药物的物料衡算和所选设备的能量衡算,学会依据选型原则中的计算数据和GMP中的具体规定,择优选择所需设备。画出工艺布置框图、设备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等课程内容。

2.4.3 根据已选工艺和设备,确定所用车间的整体布局。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车间布局的原则,学习管路设计,学习空调系统的选取,学习空调净化系统设计,熟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处理,画出车间布置图、车间风管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化工原理、三废处理等课程内容。

通过上述工程设计课题的完成,学生们复习、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掌握了各专业课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明确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重点和今后实际工作的重点,将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落到实处。

3 教学途径、手段多样化,实习、参观与论文同步进行

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选题,确定基本思路,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料。

3.1 校内论文

50%学生在校内由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的各项实验设备,完成药物合成、提取、分离等工艺过程及各种剂型的工艺和车间设计。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熟练使用CAD画出生产工艺图、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车间布置图。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系统演示并表述设计全过程,通过自己归纳、介绍及评委和听众点评、提问,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有创新性成果。

3.2 校企结合

还有50%左右学生因已与就业单位签约,本人及就业单位都希望先期进入应聘单位实习工作,就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就业与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过程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毕业设计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双师型论文指导教师队伍。这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就业或实习单位的生产情况,选择有关的工程设计题目,在就业单位一边工作,一边理论结合实际,完成设计。这部分学生普遍积极性高、论文的针对性强,既使得论文数据具体、设备及设施真实,又借助老师的帮助,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组织参观

为了强化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当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观各种设备一应齐全的全国性制药机械展览会和具有一定特色的药品剂型展览会。使学生们对专业课中学过的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中用到的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学生们进入不同制药企业时,适应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角色投入迅速,能较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4 结语

笔者按照以上程序和内容指导了若干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学生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各门专业课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工程设计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且通过论文撰写,掌握和总结了大型工程设计的思考方法和程序。增强和提高了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工程素质。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途,对发展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会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我们所有从事该专业教学的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相信只有作好充分准备,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确保制药工程专业向着我们预定的目标走上成功之路,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英.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纵横,2004, 2(7):31.

[2]祝宏,刘永琼,巨修炼,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 21(5):17-19.

[3]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71.

第3篇

1 国外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分析

1.1 澳大利亚会计教育

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相接轨,将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相挂钩,有很多课程得到了澳大利亚会计职业组织甚至是英国会计职业组织的认可。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并节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的时间。

会计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研讨式教学”、“面授+辅导式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多地在于学校教学计划中留给他们的各种练习、案例分析、课堂发言以及老师对他们的辅导。

1.2 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校企合作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两类教学内容;(2)实训教材(企业)和理论教材(学校)两种教材;(3)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类考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第一年以理论教育为主,第二年、第三年以企业培训为主。理论教学强调实用性,重点向学生传授技艺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在双元制课程模式下,学生结束教育后可以立即投入生产,无需再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同时,这种课程模式解决了职业教育所面临的资金、师资、设备和场地等一系列问题。

教学时推崇一种培养学生自立学习的引导探究教学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不过由于这种教育模式注重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的紧密配合,而且会计专业涉及一定的商业秘密,所以“双元制”课程教育模式在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顺利实施有相当大的难度。

1.3 加拿大会计教育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它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成为终身教育一部分。加拿大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在课程设置上采用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强调以培养职业技能作为教学的基础来设计课程,整个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约为1∶1。教学大多采用学生自我学习和评估教学等教学方法。

随着人们对课程模式研究的深入,发现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这种课程模式是把职业能力分解为一些细小的任务,对于一些非技能型的能力,如职业道德、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是无法进行精确分析的。其次,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打破了学科体系,对于培养学生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能力是有效的,但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是零碎的,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继续学习,这与目前强调终身学习是不相容的。因此,要将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应用到正规的职业教育中,还必须对其做进一步的改进。

2 国内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会计课程一般分成普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是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从课程结构看,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从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看,“三段式”课程都是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并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从课程实施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而实践过程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只是依附于理论学习,而且即便如此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课程评价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书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并未采用学生制作的样本来评价。因而“三段式”课程模式虽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名,但只是机械拼合,并未进行科学整合。

具体的课程设置中也有一些问题,专业课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会计业务处理方面,对于相关行业课程安排较少,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窄,学生应用能力差。比如针对目前进出口业务的增加,新旧会计准则交替,对于外贸会计和新旧准则比较等课程都应该是会计专业可以设置的选修课程,可学校现有课程设置中没有这样的课程。

在教材选用方面,有一部分教材选用本科院校通用教材,有一部分是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教学案例基本上来源于书本,也比较陈旧。任课教师没有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不具备从不断变化的现实会计实务中及时挑选案例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中,主要偏重知识传授性课程,忽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如写作、学

年论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

在实践性课程设置上,学校教学时间里的技能实训课与以往相比有了一些提高,但总的来说还是太少,最后一学年的“毕业实习”,本来是应该通过生产实习来完成教学要求。但实际是打工、找工作。

教学实施过程中,像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课内实验、课题调研等教学方式,在我国一般性院校中采用较少,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不高。在实践教学方面,实验软件不能及时升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校外实践由于实习企业的条件限制,很少能做到依次轮岗实习。在教学管理方面,规章制度很多,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教学质量。但在改善实验条件、保证实习经费、确保教学首要地位等方面,规章制度难以发挥作用。依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许多方面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教学质量,而只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与我国相比,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较早,虽然具体的会计教育模式不同,但其围绕就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兴起和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科学、教学内容以实用技术和技能为主,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和整体性,理论教学以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度。通过各类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多还得到会计职业组织的认可。这些经验对于优化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切忌照搬,以免水土不服。

参考文献:

[1] 延霞.“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2] 庄严,庄勇.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3] 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职业与教育,2007(8).

第4篇

执笔人:谢文和审核人:韩满林修订日期:20__.9.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smt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走向社会前的

一次十分重要的实践性专业学习和专业水平考核。其任务是:

(1)综合学习和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和设计,考核合格。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smt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真正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加工工艺编制和软件编程,并上机运行考核

(3)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论证、设计任务。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时数

讲课时数

实践时数

1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

6

6

2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12

12

3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24

24

4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78

12

66

5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120

24

96

6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30

4

26

7

毕业设计答辨

30

4

26

合计

300

62

238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毕业设计有关事项

内容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介绍

基本要求:

认真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安排及要求,积极参加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了解课题的要求

3.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掌握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4.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方案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及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

5.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整理与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认真完成

6.毕业设计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

基本要求

了解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认真做好准备

二)实践教学内容

1.课题调查及资料收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基本要求

认真完成

2.课题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研究、探讨,按时完成

3.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基本要求

真正掌握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方法,力求精益求精

4.论文书写与整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基本要求

按时按要求完成

5.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基本要求

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五、大纲说明

1、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高中毕业后入学并接受了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科类smt专业的学生。

2、教学原则

(1)结合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坚持把能力训练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

(4)坚持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

3、教学建议

对安排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办法

六、推荐教材

名称:《smt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编者:____*

第5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认识与探讨

引言

桥梁毕业设计是对该专业学生本科四年做的最后的检测和提高。毕业设计检测了学生四年来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运用的情况,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因此,要根据时势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的桥梁毕业设计方案至关重要。既要肯定它已有的合理、有效的一面,又要对其存在的不足加以细致的分析。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探讨,完善改革毕业设计的方案,优化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对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认识

(一)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已经有了系统的设计内容、流程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让学生在本科最后的时间里对一座桥梁的设计有着更加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计算分析、电脑绘图计算、文档规整、答辩应对等各方面的能力。其内容包括:水文计算,总体设计及方案比选,完成开题报告,尺寸拟定,结构设计计算,桥梁总体布置图及施工图的绘制,工程数量计算及工程预算,计算书的编制与总结,毕业答辩[1]。这些内容的独自完成对学生不论在读研还是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有小组分配,专业老师的指导,阶段性的检查,答辩。这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小组的讨论和老师的答疑解惑以及适当的紧迫感,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二)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尚存在不足

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导致老师资源短缺,学生设计草率。高校扩招直接导致了教师资源的相对短缺,原本以导师学识、精力而论,一名老师指导的学生控制在5名以内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现在往往要指导10名左右的学生,使得导师的指导效果较差,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就业压力大是影响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完成的另外一个原因,很多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在寻找合适的工作上,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更多的心思去完成毕业设计的内容[2],学生往往对待毕业设计马虎草率,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桥型方案选择单一,且有照搬往届毕业设计现象,缺乏创新性。好的设计课题是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的关键。桥型大致可分为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和组合式桥梁,很多学生在桥型选择时往往不是根据地形地貌、地质因素、通航要求等要素来进行考虑,而是看何种桥型好做,何种桥型毕业设计可以找到参考的模板来确定桥型[1]。导致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梁桥,且又以等截面或变截面连续梁桥为设计方案,而如斜拉桥、悬索桥、钢架桥等有特色且实际工程使用较多的桥型却很少学生会选择。更甚者是由导师给定毕业设计的桥型方案,只要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即可,往往会出现“假题真做”的形式,学生无法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去选题设计。而且,有一些学生会照搬往届毕业设计为模板,在修改一些数据之后变为己用,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以及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质量,并对学生发挥创新性有着不好的影响。设计内容较多,设计时间较少,结果华而不实。系统、全面的设计内容固然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设计知识,然而常规的设计周期为12周,相对设计内容而言设计时间较少,加上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对绘图的基本要求不熟悉。学生在完成了大量的设计内容之后,可以呈现出很多所谓的设计成果,可是这些成果很多是华而不实,学生只是大概地理解设计内容的原理,步骤,然而却不能精通,如在施工图的电绘电算过程中,一些学生只是知道计算出结果,却不知道对错,更不清楚原理。并且有些学生因为时间紧迫,一些设计成果并不是自己的[3]。原本是为了让学生对桥梁设计有更深入地理解,却并没有达到毕业设计想要给学生的效果意义。指导老师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有些指导老师自身知识和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不足,没有给学生比较详细,有效的解答,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设计的内容,使得指导的效率比较低。也有些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够,没有给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或者直接由其他指导老师代为指导,指导过程把握不够严格,学生对导师没有信任感,对毕业设计也就缺乏上进心。再加上毕业设计一些标准不统一,导师要求不一样,导师之间又不能及时的交流并向学生传达修改意见,使得学生进行一定的计算之后又重新修改,拖慢了设计的进程,甚至在最后答辩之时因不同导师意见不同而影响学生的毕业答辩。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有效。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指导教师评分,交叉评阅老师评分,答辩老师评分共同组成。但是往往最后的答辩评分所占比重过重,有些学生虽然设计的过程认真上进,却因为最后答辩的表现不够好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并且,学生在中期检查中,评阅老师往往只是检查一下设计进度,并没有对设计内容进行细致的检查询问,很多问题在最后的答辩中才被发现,而这时学生并没有时间和心思去修改,理解设计的内容。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学生抄袭,蒙混过关的现象。学生降低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也就降低了他们的创新性,降低了毕业设计对学生的意义。

二、对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探讨

延长毕业设计时长,优化毕业设计内容,选题要因材施教,学生自由选择设计题目。为了让学生更早进入状态,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有个更清晰的思路,做更充实的准备,可以在第七学期末将毕业设计的启动时间提前一周到两周,避免学生一直到毕业设计之后的一两周还在迷茫,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3]。合理地压缩毕业设计的内容,使学生在相对充足的时间内,既能对该掌握的桥梁知识有个清楚地了解,又不至于在一些没有意义的计算或者绘图上耽误时间精力。选题的时候,应该因人而异,对于要读研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跟研究生导师研究课题相关的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更快地过渡到研究生的教育阶段;而对于要从事工作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来选择设计方案[2]。如此,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保证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可以“真题真做”,而不是由指导老师给定设计方案,限制学生的创新性。同时,设计的内容,应保证四年之内没有重复,防止学生照搬往届的设计模板,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的内容应融入到平时的课时中去,加强学生电绘电算的能力。毕业设计的内容较全面,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很好地“消化吸收”比较困难。因此,在平时的课时中,授课老师应该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尽多地讲到再加以强调,并以课后作业或者课程设计的形式让学生提前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让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更加有效,也增强了学生设计的信心,保障了设计的进度。还要加强学生对电脑软件的学习使用,不论在今后的读研还是工作中,专业相关的软件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在平时的课时安排中保证学生对桥梁专业软件,如CAD,桥梁博士或Midas/Civil,有基本的绘画,计算能力,再加上应有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不仅在做毕业设计时能顺利进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开展专题性讲座,外聘科研、设计院、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4,5]。在毕业设计开始前,进行中期,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讲座,既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前有个较清晰地思路。又能让学生在做设计过程中,及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的某些内容有个更加充分的理解。聘请一些科研、设计院、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再配合学院的教师联合指导,及时掌握最新的工程设计实例,了解更新的计算方法,设计理论,规章规范,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增加了学生对导师的信心,提高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让设计过程更有意义。提高老师的指导水平和责任心,加强教师间交流,规范设计要求,统一设计标准。在双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中心,教师主导”中[5],指导老师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的指导水平和责任心对学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影响较大。因此,不仅是老师指导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学院也要对老师加以监督约束,保证老师指导学生的时间量和指导效率。避免挂名指导老师的发生,切切实实的做到师生互动。老师跟学生之间不仅可以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软件进行随时的指导[6]。此外,指导老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规范设计要求,统一设计标准,让一些设计规范,设计参数等在师生们共同知晓、认可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并定期开展例会,及时解决各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统一应对方法,切实有效地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加强阶段检查,完善评价体系。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进度和质量,指导老师要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可以三到四周作为一个阶段,督促学生适当调整设计的进度,提高设计的质量。同时,中期的指导老师交叉评阅应较为重视,评阅老师既要检查学生完成的进度,又要对学生进行小答辩,询问学生对设计内容的理解程度,保证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对设计过程有着清晰的思路和理解,对学生中期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督促改正。评价体系的完善关系着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看法。首先,评分占比分配:指导老师占25%,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完成的工作量和论文水平;交叉评阅占25%,考察学生的选题,设计态度,工作量,设计绘图和计算内容的理解程度等;答辩占50%,答辩评分不宜占比过高,防止因为学生答辩时的表达能力好坏而判断学生设计水平。还要控制复答辩的人数,给学生造成适当的压力。同时,应采取公开答辩的形式,让其他学生参与答辩之中,认真旁听并提问,通过师生互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引导学生更加重视毕业答辩[3]。

三、结束语

通过对桥梁毕业设计的认识和探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毕业设计的作用,也能体现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将毕业设计不足之处大胆指出,对毕业设计认真探讨寻找改良措施,是对师生的负责。学生也应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电绘电算,设计原则、方法、步骤,创新性思维等有个更清晰地理解掌握,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作风,为桥梁事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徐光亚,刘小燕,易壮鹏.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3(4):158-159.

[2]钟轶峰,张亮亮.道路与桥梁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01-104.

[3]赵秋,陈友杰.桥梁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5):119-122.

[4]李学文,颜东煌.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和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2(4):75-76.

[5]刘小燕,颜东煌,李学文,等.结合科研与工程设计改革桥梁毕业设计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4):67-69.

第6篇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一、毕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也是为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经历时间最长,经历阶段最多,教学背景最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个阶段如果质量监控环节设置不合理或监控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从大的方面,按时间顺序,可把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结尾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点。

1.毕业设计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可把毕业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点:

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申报,提交毕业设计申报书;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会;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

2.毕业设计进行阶段

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完善设计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果演示;评阅人评阅毕业论文;毕业答辩,评定成绩;上交材料。

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各节点的监控

1.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良的毕业设计一定包含一个充足的前期准备。

(1)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的动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必须坚持。动员分学院和系(教研室)二级,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步骤和要求。系(教研室)的动员要着重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布置。

(2)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有的老师随便想几个题目就上报了,不进行深思熟虑,没有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有的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超出本专业的范围;有的年轻教师把读博士时的题目拿来给本科生做,题目难度过大;有的过于简单,工作量太少;还有一些题目多年重复使用。所以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要求先在各研究所进行讨论,年轻教师的题目由老教师把关,题目要符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也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3)毕业设计的申报。要求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表》,做到一人一题,一人一表。申报表要阐明本题的目的、要求、内容、国内外进展、重点、难点、设备条件、对学生的要求等,为师生双向选择提供依据。

(4)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在各研究所进行出题把关的基础上,题目申报表汇总到系(教研室),由系组织专家小组对题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返还给老师进行重新命题,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5)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大会。题目审核通过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然后召开“双向选择”大会。每个老师要做好PPT,在会上每个题目有3分钟推介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题目是进行双向选择的最重要的目的。一般要求收集到1∶1.2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按兴趣排序选择3个题目,每个题目按学生选择的次序配制。当有多个学生第一志愿填报同一个题目时,才有老师的选择权,若第一志愿只有一个学生,不管该学生成绩如何,老师不得放弃,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所以双向选择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题目和老师的权利。

(6)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根据学生的志愿顺序进行选配。由于有重选,选配过程通常要进行多个来回,选配完成后在网上张榜公示。

(7)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选题完成后,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可给出样板,内容、要求、条件等必须明确。任务书是学生最终完成毕业设计情况的依据,所以任务书中各项目内容要切实可行,难易适中。

(8)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对任务书提出的内容、要求、条件等内容及是否规范和可行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经系主任签字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才能下达给学生。

(9)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经审批后的任务书下达给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对任务书的每一条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学生按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10)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为了让学生有序按时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必须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程安排表》,进程表按周设置,写清楚每周要学生设计的内容,还可给出重点、难点和基本思路。 转贴于

2.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开始后,教师要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

(1)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要求针对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检索中文论文不少于15篇,英文论文不少于3篇,并写出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翻译2篇英文论文,不少于2万字符。英文的原文必须是最近几年在期刊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要对文献综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英文翻译的质量严格把关。

(2)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制定好毕业设计的技术线路,明确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时间安排,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做好PPT,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应及时指出学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毕业设计阶段。这是毕业设计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个别分散指导外,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指导时要求对学生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布置下面要做的工作。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避免学生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设计进程和质量。

(4)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学校、学院和系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进程和指导情况进行抽查。督导组平时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为了促进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展中期答辩,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进程滞后的学生发出警告,对不专心做毕业设计,进程严重滞后的学生取消毕业设计资格,以严肃毕业设计纪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完善设计内容。对毕业设计各部分和总体内容进行完善,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得到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尽量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

(6)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先写出论文提纲,经教师审核后开始写论文。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设计图纸清晰正确。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1)检查毕业设计成果,准备毕业答辩。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按照指导教师任务书给定的任务检查其完成的情况,学生要对其设计的成果进行实物演示,教师对其成果进行点评,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演示记录》。

(2)论文评阅。学生论文先要交给指导教师阅读、修改、评定,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然后交给答辩小组的其他老师进行评阅,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3)毕业答辩,评定成绩。学生的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以下各方面综合评定:文献查阅与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成果演示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又从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成果的新颖性、论文撰写的质量等各方面评定。小组优秀的学生一般还要进行一次大组答辩,最后确定毕业设计真正优秀的学生。对于小组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还有一次大组答辩的机会,最终确定其能否通过。

(6)上交材料。将论文装订成册,同时将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任务书、进程表、指导记录、演示记录、指导评语、评阅评语、答辩记录等附件装订成册,上交学院保存。

第7篇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类学科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一、前言

教育部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坚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毕业设计对于高校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类本科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毕业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1.就业压力及考研压力巨大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受就业压力影响,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毕业设计和就业应聘在时间上有所冲突,学生们往往十分注重和关心寻找工作岗位。而且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实习,所以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有些学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

2.客观条件对毕业设计的影响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类学科知识和社会需求更新较快,新的技术、工艺、器件、软件和算法层出不穷,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另外,很多本科毕业设计需要的知识是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学生本来就贫乏的专业基础知识此时就更加捉襟见肘。

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现状

现在的毕业设计使用人工管理,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整个过程繁琐、涉及人员多。对于远程管理难以达到要求。在使用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资源不足时,存在监控困难和质量不能保证的隐患。

三、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所谓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就是从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这一刻直至毕业设计完全结束整个过程的管理,科学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及归档等各个环节。

1.确定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由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由助教任导师时,应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共同指导。需要在工厂或校外其它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时,可聘请该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协助我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宜超过6人。

2.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定,其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的实验条件。选题不得与往届重复。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毕业设计的内容应涉及学生所学或相关专业范围,且能达到科研工作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工作期间应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完成一个大题目中某一部分的同学应对整个题目有全面的了解;数名学生完成同一大题目时每位同学的工作要各有侧重,有独立完成的内容,能够反映出各自的水平。指导教师将毕业设计题目选定后,应交由教研室审查,通过后,由教研室主任签字、备案。

3.毕业设计开题

由教研室组织开题报告会,检查每个学生的开题准备情况。开题检查的要点如下:检查学生的选题是否正确,文献综述是否充分和方案论证是否合理,判断是否已充分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工作量是否适宜;是否具备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基础条件;开题检查不合格者必须在一周内重新开题。

4.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学校组织一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时每个学生要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对课题内容与要求的深入研究情况、有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情况及学生提交的已查阅到的参考文献、已获得的实验数据、应完成部分的论文初稿等情况,主要检查以下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题目是否一致,论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学生是否按计划完成规定工作,工作量是否饱满,所遇到的困难能否克服;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表现;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

5.毕业设计答辩

答辩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答辩环节在毕业设计方面的作用,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持。答辩委员会由教研室(或系)负责组织,由5~7名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其中至少有两人具有高级职称。答辩委员会由院(系)审批,并张榜公布。根据需要,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答辩小组长一人,具体负责答辩工作。需聘请校外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时,由主管院长(系主任)批准。

答辩委员会采用协商或投票方式给学生评定成绩,一个专业或班级分设几个答辩小组时,要统一标准、统一考虑。答辩委员会要向院(系)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的建议。

学生必须在答辩前5天,将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志和指导教师评语提交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将其转给评阅教师(应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审阅,评阅教师要写出评语。

每个学生答辩时间在25分钟左右,答辩时要出示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对于答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如设计方案不明确,设计内容、绘图工作没有完成等需参加学院组织的二次答辩。

6.毕业设计论文管理

毕业设计及有关图纸由院(系)资料室负责长期保管,其中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送校档案馆永久存档。论文装订要整齐(论文封面由教务处统一提供样板),要统一按照封面、内封、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顺序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四、结束语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工科专业,具有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的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在该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为做好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童荣,高军.加强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科技信息,2013,(2):195.

\[2\]FAN Li-nan.“Exploration on Improving Information Subject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the Graduate Project,” Computer Education,2008,(6):12-15.

第8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分段式;模块化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这标志着自主创新这一国家战略的确立――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首要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基于此,大连理工大学应该树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理念,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外有关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开展早,成果多。比如,分段式教学、模块化教学、任务型教学、情景化教学等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在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现今比较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还没有充分地应用于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与

本科生毕业设计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还有待于突破,还不够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论述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尝试将分段式和模块化教学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而对毕业设计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案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并指出了其实践意义。

一、毕业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在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其接受终身的继续教育奠定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对踏入社会工作及再

次深造起到非常深远的影响,无疑是培养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性环节。作为研究型大学,可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或撰写论文等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但是由于现在本科生多为独生子女,其依赖性和逆反性普遍比较强、合作和社交能力普遍比较差。同时经过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本科生对于实践的能力普遍偏弱。其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对程序分析、编辑乃至创新等难以熟练掌握。所以需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沟通和独立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每年的三、四月间是大学生最为矛盾的时刻,毕业设计则与毕业生找工作、考研复试、联系出国,甚至岗前培训等交织重叠,从而压缩了投入到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2009年01月23日国务院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这就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的研究、学习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毕业设计教学的课题分段式和模块化设计

针对在毕业设计阶段,本科生上课时间紧、缺乏较长时间从事与科研相关工作、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等问题,适当地引入、采用或改进、扩展这些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沟通和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同时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的研究、学习及工作的效率,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本科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培养所面临的问题。申请者正是基于分段式教学理论,尝试将毕业设计阶段分为团队毕业设计阶段与个人毕业设计阶段两个阶段进行。基于任务型教学与模块化教学理论,将毕业设计设置为针对实际工程的整体设计(团队毕业设计阶段)和局部设计(个人毕业设计阶段)的模块化任务,一方面期望可以增强本科生合作学习沟通和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期望可以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研究、学习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毕业设计教学的课题分段式和模块化的实现

1.分段式和模块化毕业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将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分为团队毕业设计阶段与个人毕业设计阶段两个阶段,探索能增强本科生合作学习沟通、提高本科生独立实践研究能力的新教学思路,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2.毕业设计的研究实施方案

对毕业设计的分段式和模块化模式的实施方案为:

(1)毕业设计的分段式过程的实施,将毕业设计阶段分为团队毕业设计阶段与个人毕业设计阶段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将学生分组(一个组由两个到三个学生)组成团队,设置团队的毕业设计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成立团队、领取任务,使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队内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提升合作学习沟通的能力。然后设置个人的毕业设计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个人分析任务、模仿研究方法、自主研发计算程序、定期成果汇报等一系列的活动,学习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养成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自发性,学会学习,使学生提升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

(2)毕业设计的内容模块化的实施,将毕业设计设置为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的模块。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分解成共同性的内容和差异性内容。将共同性的内容设置(例如,基础理论与范例程序的学习与研究)为整体设计,将差异性的内容设置(例如,不同设计计算工况的计算)为局部设计模块。研究分析每个模块内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再确定相应的任务。

(3)毕业设计实施方法,团队毕业设计阶段完成整体设计,个人毕业设计阶段完成局部设计模块。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团队毕业设计阶段完成整体设计,个人毕业设计阶段完成局部设计模块。在团队毕业设计阶段可以由教师先讲授共同性的内容的重点及难点,选择适当内容与学生一起研讨学习,分配给学生一个对象(一个小程序,其中涉及一些还未讲过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团队研究、分析活动。在个人毕业设计阶段,根据个人特点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差异性的内容(不同计算工况的计算任务),要求其独立完成报告及论文的撰写。最后在系统研究和总结传统毕业设计的指导方法弊端基础上,提出改进指导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3.毕业设计的分段式和模块化的意义

本实践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强本科生合作学习的沟通和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研究、学习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毕业设计的分段式和模块化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贯穿、融合在以上各项内容的研究中。探索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有效模式。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本文论述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将分段式和模块化教学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而对毕业设计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案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并提出了分段式和模块化引入到毕业设计中实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达,陈新,曹勇.高职院校分段式教学改革探讨[J].包装学报,2012(02).

[2]刘强,严兴科,杜小正,等.针灸治疗学课程分段式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01).

[3]陈清萍.“模块化+交互式”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引起的反思[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8).

[4]张慧,黄英女.医药特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对外经贸,2011(12).

[5]王雪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探索:以“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

[6]王靖.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J].科学时代,2009(01).

第9篇

关键词 建筑行业;应用技能型;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12-03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毕业设计则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综合,更体现了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1-2]。同时,建筑行业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在提出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本文面向建筑行业需要,探索与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建立团队指导、产学研联合培养、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科研项目―创新实验―毕业论文一体化等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与实际工程脱节 从毕业设计题目看,大多数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为主,单一且陈旧,脱离实际,不能体现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是多层民用建筑,虽可涉及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但基本均为框架结构,较少涉及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等。对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说,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进入设计单位,绝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施工、监理、造价、检测等工作[3],但毕业设计很少涉及,与实际工程需要脱节。

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现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时间一般为14~16周。实践表明,在毕业设计开始时,部分学生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尚未进入状态,不急于开始毕业设计工作;另外,就业、考研成绩刚刚公布等因素,使得毕业设计的前期时间被大量占用,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到5月份,学生才意识到时间紧迫,于是开始加紧时间,加快速度,也使得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总之,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使得计算书和图纸错误较多,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照抄照搬现象亦较普遍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基本采用电脑绘图并完成计算书,锻炼了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但这也为学生照抄照搬别人的毕业设计成果提供了条件[4]。在毕业设计期间,不少学生能找到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很多学生由于前期进度较慢,后期直接将别人的毕业设计计算书和图纸稍加修改,从而短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错误百出,极易出现计算书前后矛盾、计算书与图纸自相矛盾等情况,失去毕业设计的目的。

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应用技能型高校,绝大部分本科办学时间不长,近年来引进教师较多,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理论课程比较熟悉,但对实践教学内容明显不熟,工程实践训练更加缺乏,对规范条文也不够清楚,不能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高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项目、论文、经费到账等,对教师的工程实践不够重视,导致部分高学历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仅能解决毕业设计中的小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与应用技能型高校的办学思想也不符。

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创新途径

在应用技能型高校办学背景下,面向建筑行业需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亟需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提出几种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团队指导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面广,其内容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全面体现。组建团队指导毕业设计,从科研、工程实际出发,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5]。例如,以某公路设计为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团队可分别完成线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涵设计、概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附属设施设计。另外,还可安排建筑工程方向学生完成加油站的结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协调,最终完成一条公路的设计工作,每个学生都加强了对公路设计的全面认识,形成了比较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不仅符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也是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 应用技能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这对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具有指导作用。很多高校指导教师选题缺乏工程实际背景,历年毕业设计土木具有相似性,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新鲜感和产生脱离实际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高[6]。通过产学研结合,聘请校外企业导师单独联合校内导师指导毕业设计,可以丰富毕业设计内容,紧跟工程实际,也可直接参与工程单位项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对就业大有益处。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体化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毕业设计的内容基本是几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设计的综合。因此,可以利用某一完整的已完工的实际工程资料,根据课程需要,分解成各课程设计的原始参考资料,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整合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毕业设计时,只要将完成的课程设计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文件即可。

以城市地下工程方向为例,该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除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外,一般还包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设计[7]。从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讲,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依存、制约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地下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将设计内容分为四大块:规划设计、隧道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毕业设计时只要整合好这四大块内容,即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并优化之,便可得到与实际工程基本一致的设计方案,甚至更优的设计方案[8]。

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一体化 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部、教育厅、高校设立了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学生通过主持或参与这些创新项目,培养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这些学生,允许他们以创新项目内容为基础申请做毕业论文,这样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互为补充,实为一体。同样,指导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将科研项目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具体确定毕业论文课题时,应基于学生现有理论和专业知识,选择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科研方法为出发点的课题。

3 几点建议

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年轻教师加强与工程单位的交流与联系,积极参与具体工程,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不同工作性质,全方面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熟悉工程规范条文,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取得注册师证书后还可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单位。

加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控 学院要对毕业设计选题、教师指导时间、学生设计时间及毕业设计检查要求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安排固定教室进行毕业设计,坚持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并进行中期答辩,对中期答辩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红牌、黄牌、口头警告,做到全过程监控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

保障毕业设计经费,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务必要确保毕业设计经费,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经费问题,如毕业设计检查时相关资料的打印、复印等费用;对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及学生可以解决一些试验材料、测试仪器等费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量。

严把毕业设计答辩关,大力提倡公开答辩 毕业答辩环节十分重要,它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综合体现,严禁走过场。同时,大力提倡公开答辩。其中,对于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参加公开答辩,并允许低年级学生旁听,让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以后自己做好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还能够促进优良学风的建立。

4 结语

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势在必行。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的一个集中体现,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筑行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办好应用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目标,总结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改革并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全面素质,对应用技能型高校如何办好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铮,王海莹,孙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100-102.

[2]李方慧,赵永江,孟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40-42.

[3]张亦静,何杰,肖芳林.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

107-109.

[4]高笑娟,李跃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7-130.

[5]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6]姜旺恒,钱国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题目多样化改进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84-186.

[7]李富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5):158-160.

第10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90-02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大约占总实践学分的27%。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周内,独立完毕业论文。首先是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当然如果有合适的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接着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是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外文文献的翻译,外文原文不少于2万字符,译文不少于1万字;接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与所做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归纳,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开题报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或实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编写;最后,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审通过的论文就可以参加答辩。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指导了五届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感觉毕业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主要有基础理论与知识不扎实、论文重复率偏高、编程论文比例逐年降低等。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1-4],管理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选题不恰当、不负责的问题,学生方面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成风等问题。针对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这些原因,狠抓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

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

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

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证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

[2]方振江.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9,(4).

第11篇

目前,转型期高等教育机类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学初完成毕业设计双向选题,各指导教师对学生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和相关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开始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安排一个学期完成毕业设计,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找工作参加各类型招聘会,考研学生为研究生复试做准备等面临实际问题,真正用到做毕业设计时间很少,在短期内完成毕业设计只能是应付,东拼西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高校教师多是从学生到学校的过度,不是双师型教师,没有企业实战经历,对于企业应用的新工艺和新方法不够熟悉,导致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偏离实际。高校对教师科研考核要求比较高,教师忙于科研工作,毕业设计所带人数过多,对学生指导和管理甚少,学生本身的求知欲望不强,导致毕业设计只有临近答辩才开始做。受到时间和能力的限制,学生开始上网找“”来完成毕业设计。高校在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制度上只流于形式,没起到实际作用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2转型期高校机类毕业设计改革思路

毕业设计时间:转型期高校培养的目标是职业技能型人才,毕业设计完全不用到最后一个学期完成,有想法的学生大三可提前申请做毕业设计,学生提出毕业设计内容,教师对可行性和工作量把关,根据内容和学生探讨,师生共同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约束创新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目前毕设题目多雷同或沿用往届题目,设计内容与实践脱节严重,题目不能做到因人而异。转型期高校教师准备的题目应以工程实践型为主,理论型为辅,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选题。教师可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来制定选题,为下一步深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指导教师选择:提前在单位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聘请实习单位工程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作为指导教师,设计内容为本单位的实际生产项目,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学生毕业设计相结合,不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提升毕业设计的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学生与实际生产和创新设计接触,必将会更快的走向生产一线。但由于企业人员对学校的毕业设计要求不清楚,学校可以针对企业配备校内专业教师完成辅助工作,这样既能把握好毕业设计的任务量和要求,又能与企业建立长期培养机制,同时弥补了专业教师带多名学生不足的问题。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直接明了的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以往答辩是对参加毕设所有学生进行答辩,每一个学生至少10分钟答辩时间。转型期高校应转变传统答辩思想,毕业设计成绩直接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给出答辩成绩。对于想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可以提出申请,统一组织答辩。但答辩上交资料应取消上交图纸和设计说明书,避免纸上谈兵,取而代之则是上交毕业设计完成的加工或者创新设计实物,教师针对所做实物进行答辩。

3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选题的专业性;设计的规范性;作品的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102

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选题与制定毕业设计方案,要给学生的一个内容齐全、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学生作品的设计进度与质量,要有效指导学生撰写成果报告书。教师只有按此路径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细心的指导才能提高设计的质量,学生也只有按此路径认真进行自己的毕业设计才能有效完成作品的设计的任务。

1 毕业设计任务书要具有明示性

学生的毕业设计路径为:学生的选题,学校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拟定自己的“毕业设计方案”,方案经指导教师进行可行性审核后交学生付诸实施,学生按已定的“方案”进行作品设计,作品完成后写出“毕业设计成果报告”。要想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要依次抓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万事开头难,关键是走好第一步――选题与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

1.1 选题要与专业培养的目标一致

毕业设计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一门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是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手段。故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具有专业性,即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

1.2 选题要注重对实际工作的有用

如何选用科学的毕业设计素材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分析解决单位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这是进行毕业设计的价值核心所在。故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具有有用性,即贴近社会的实际工作,从实际的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也就是运用归谬反证案例法来进行毕业设计命题。

1.3 任务书要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学生的选题经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专业性、实用性的审核后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报系部审批,系部综合本专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再次审核同意开题的一个书面文件,该文件对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方案的制定、毕业作品的制作与毕业设计成果的报告均应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 毕业设计方案要具有可行性

毕业设计方案是由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结合自己对选题与专业知识及专业技术的把握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的,该方案不但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行动纲领,而且也是学院组织与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实施的重要依据。该方案主要体现为什么要设计、设计什么与怎样设计等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毕业设计的背景分析

运用归谬反证案例法来进行专业的毕业设计,首先就要对单位的专业工作的某一种典型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这一现状造成的结果进行归谬反正,从而得出设计这一方案的必要性,即简明扼要分析为什么要选该题目进行设计。

2.2 毕业设计的内容描述

这是设计方案的核心,也是进行作品设计的内容提纲,今后的专业毕业设计就要按照此内容架构来完成。该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写出设计什么,一般设计至方案的二级标题即可。

2.3 毕业设计的技术路线

运用归谬反证案例法来进行毕业设计的一般技术路线为:顶岗实习中进行专业调研――专业理论的文献检索――资料的分析提炼――设计提纲的拟定――实践中分析探讨――完成毕业设计。

2.4 毕业设计的实施步骤及主要研究方法

运用归谬反证案例法来进行毕业设计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了解某公司的基本情况,熟悉业务、发现问题;第二步,搜集某公司的相关资料,检索相关专业理论文献;第三步,分析整理所搜集的各种资料与文献,综合提炼相关的论据在顶岗实习中进行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毕业设计。

2.5 毕业设计的进度与具体内容

要与毕业设计步骤相一致,也可分为三段,但要进一步明确每一个时间段的具体时间点与该时间段具体要完成的内容。

3 毕业设计作品要具有专业性

毕业设计作品的制作必须根据毕业设计方案来组织实施完成。毕业设计的作品是整个设计实施过程的标志性成果,作品的质量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水平,故在作品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1 作品的外在形式注意规范性

作品的版面设计与排版除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定执行外,作者应根据自己作品的特点将美感融入其中,特别是对于一些插图与表格要做到前后一致、标注规范。要做到封面与封里内容相符、目录与作品的标题相符、排版前后相符。

3.2 作品的内容架构注意逻辑性

作品的内容架构要注意相互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如对一个老牌制造企业以它的“成本管控”为题进行毕业设计,首先就要利用归谬会计案例反证法高度提炼与总结成本管控的现状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事实;继而挖掘分析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再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技能在原成本管控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优化。毕业设计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递进过程,并且要特别注意三者内容的相关性。

3.3 作品的技术创新注意有用性

有用性是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即作品要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为此,在进行作品设计时首先要深入企业深度调研,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流程与制度的建设情况;再次要进行适当的、相关的文献检索,从理论上与专业技术上把握该专业问题研究的现状,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华,增加自己毕业设计的高度与开阔毕业设计的视野。千万不能不加分析的抄袭别人的作品,千万不要将作品写成论文或者调研报告,而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设计或者优化对社会有用的方案。

4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要具有创新性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是对前面三项工作的总结。它既要全面概述毕业设计的过程,又要精要总结毕业设计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及设计后的收获等,它是毕业设计质量的集中体现。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撰写。

4.1 毕业设计的过程

毕业设计是依照《毕业设计方案》的预定步骤逐步完成的,资料的来源应从毕业设计方案中提取,并且要与设计方案基本匹配。

4.2 毕业设计的收获

该部分是成果报告书的核心,主要结合毕业设计过程来写。可按下面的思路结合自己作品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第一,设计成果对单位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为了凸显设计成果有用性,作者应结合自己作品的设计背景、设计内容、设计方法与设计目标进行相关的精要的概述,重点要描述这一成果给单位或社会带来了什么样与多少的经济利益。

第二,成果的形成过程对设计者各方面能力有何提升。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从各方面培养其专业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具体可参照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在顶岗实习与调研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社会能力。如,受到了企业那一方面文化的熏陶,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如何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

在相关资料搜寻与相关专业检索中提高了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如,在搜集单位的某些专业相关资料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公关能力,而且提高了对资料的阅读、分析与取舍能力;在某专业理论文献检索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载体进行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而且还可从广泛的相关阅读中开阔自己的眼界、激活自己的发散思维,与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将实际工作中的相关资料结合相关的专业理论去综合进行分析与探讨,这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综合分析能力;

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提高了逻辑思维与专业的写作能力。将在顶岗实习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在单位搜集相关的资料,将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科学的加以分析、探讨,再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与办法,在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写作能力。

4.3 作品设计的特点

为了彰显成果的特色,要对作品的特点进行高度的有效提炼,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一是注重了专业性。作品在设计中结合专业实践有效地运用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再将二者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是注重了实用性。作品的主题是基于顶岗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展开的,采用了归谬会计案例反证法,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成果的运用应该会给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是注重了创新性。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有机的运用了专业的某些新知识与专业的某些新技术。

第13篇

关键词: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71-03

生物专业毕业生要求在毕业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最初尝试,也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份综合考卷。《毕业设计指导》课是生物专业一门重要的限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整个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毕业生规范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国内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的高校不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探索。

一、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性、实用性强的教材指导

目前生物专业没有配套的《毕业设计指导》课教材,现有的教材多数偏重于对一些概念和标准的讲解,同时有大量空泛的理论内容。学生拿到教材后,普遍感觉对自身专业适用性不强,缺乏实际的指导作用,为此在主观上降低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课程设置学期不合理、课堂到课率较低

据调查,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的高校,基本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而第七学期恰好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学生经常请假去参加就业招聘会,课堂到课率较低,学生无心学习,学习氛围较差,《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3.限定选修课开课的局限性致使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限定选修课,只有学生选课并且符合相关规定才可以开课。由于开课学期晚,少部分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基本上是因前几学期自己的限定选修课未通过而差一个学分才选修的,为此选修《毕业设计指导》课的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不高。

4.《毕业设计指导》课堂重理论标准灌输,轻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注重理论标准灌输,教学内容空乏,传统的“一言堂”灌输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生课后未将课堂所授的理论标准与实验实际有效结合。

5.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方法

作为一门公共课,因为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不同,《毕业设计指导》课堂教学在学科、专业之间存在差异。对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方法以供参考。为此,《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够健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结合生物专业特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设计指导》为讲座类课程,从本科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设计实现等方面介绍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的方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毕业设计选题,文献检索方法,撰写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技能。通过科学规范训练,掌握完成设计的全过程,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根据生物专业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选取几本理科类《毕业设计指导》规划教材作为参考,结合生物专业特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增加毕业设计案例分析课时数的安排,合理精简理工科类毕业论文写作章节的理论教学内容,提炼本科毕业设计基本程序和工作内容要点,理清各章节之间的优先顺序,优化各章节的教学课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课程性质,由限定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因生物专业学生要求在毕业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毕业论文,只有作为一门必修课,才能对所有毕业生提供有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必修课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要求上相对较高,学生会从思想意识上比较重视,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开课学期,由第七学期调整至第六学期。第六学期是专业课开课的重要阶段,在第六学期安排毕业设计指导课,可将课堂所授的理论标准与实验实际有效结合。因为该学期安排有大量的专业实验实践课,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师可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通过专业课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撰写综述、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和开展科学研究,等等,从专业角度丰富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毕业设计指导课安排在第六学期,也可以暂时错开与就业工作的冲突,让学生安心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学时数,《毕业设计指导》课学时数由原先17学时(1学分)调整为26学时(1.5学分)。利用这增加的8学时,可以适当合理拓宽教学互动内容,增加毕业设计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开展。

(4)穿插实践教学环节,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到毕业设计指导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在毕业设计指导整个过程中,本阶段直接穿插一些实践环节,让课堂所学内容融入到实际课题开展当中。例如,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直接到各实验室找指导教师,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或自选研究课题,选择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此过程中,毕业设计指导课授课教师可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介绍毕业论文整个进程安排和一些规范化要求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则应向毕业设计指导课授课教师介绍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对课题的有关要求。更重要地是,能通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向学生宣传并教育他们按照规范要求和计划进程完成毕业设计。

2.成立“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优化教学进程,完善教学方法

成立“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方法等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1)优化教学进程。由每周2课时、共9周的授课模式调整为每周3课时、共9周的授课模式。在合理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以专题形式展开,每周主攻一个专题,每周3课时的安排主要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具体教学进程安排如下:第一节课安排理论教学,第二节课安排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第三节课安排合作探究、个案研究,这种互为衔接、科学有序的教学进程安排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由传统的标准灌输调整为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研究性教学,不是将已有的结论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听懂记住,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经过逐层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以“探究”为本,而不是以“学会”为本。这种教学方式强调过程,强调逻辑的推理和展开。《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注重启

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环节,除了适当地向学生讲解和强调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项内容标准外,重点探讨历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剖析历届不合格毕业论文在各项环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享历届优秀毕业论文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本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典型课题开展合作探究和个案研究。每次课结束后,布置下节课的专题任务,以学生所在开展毕业课题的各分实验室为单位成立毕业生研究小组,让各研究小组针对下次课堂专题开展调研和实践,形成调研总结报告,并于下次课堂专题中开展讨论。通过这样的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3)在评价体系和方法上实行考试改革,开展形成性评价,分为阶段式测验,注重平时参与。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开展形成性评价,分为阶段式测验,注重平时参与。具体做法是:采用“平时成绩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过程化,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提问、调研总结报告、修改论文情况核定。在开课期间,将已毕业生物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发给授课学生,要求授课学生根据《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所学内容,修改已毕业生物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等相关内容,由修改结果给予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成绩则以撰写论文的形式完成。实行这种考试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毕业论文相关理论标准、毕业论文写作技能和要求,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要进一步与其它高校生物专业合作,在参照理科类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安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符合生物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毕业设计指导》课课程教学模式。

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本次教学改革以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论文的选新率和选优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体结果见下表。

可以看出,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选新率和选优率明显高于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第14篇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质量提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阶段,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培养环节,是检验计算机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与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类似,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系的毕业设计环节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油城茂名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计算机专业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改革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来,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作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所作课题的创新性不足、完成课题的质量不高、撰写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差强人意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不认真。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素质较以前有了明显下降。有些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把平时懒惰松散、对待实验和课程设计应付了事、考试追求60分的学习态度延续到毕业设计中,认为一般都会给予通过。

(2)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这个时间正好是学生求职和准备研究生复试的高峰期。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用人单位也会要求其立即上岗实习。

(3)师资力量的不足。2011年,计算机系每个教师平均指导的学生达到了10.1人。教师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花费的精力是有限的。此外,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是实践性比较强的题目,同时能给予学生实践技术指导和撰写毕业设计文档指导的教师比较缺乏。

(4)管理方式落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采取的还是传统手工为主的毕业设计管理方式。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工作量增大,这种方式逐渐与现状不适应,容易出现错漏。如当文档格式规范发生变动时,传统方式中一般是以通知形式提醒学生注意修改,如果通知不能及时到位和引起重视,有学生会按照旧的规范撰写毕业设计和填写各种表格,需要重新修改和打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实践

改革是解决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需要不断地更新毕业设计的内容和创新毕业工作的方式。我们从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选题、指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出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和管理方法。

2.1 增加毕业设计理论教学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此,我们修改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在第7学期学生即将开始毕业设计之时,安排4个学时给学生上一次毕业设计理论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的工作内容以及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各项规程。课程的目的是给学生解答为什么要作、作些什么和如何去作等问题,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

2.2 采用以学生为主的选题方式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龙头,选题质量是毕业设计质量的起点。传统的毕业设计中,一般先由指导教师列出题目,学生选择其中的题目来完成。这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为此,我们对选题方式进行了改革,使选题体现双向选择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选题时,不再要求指导教师给出具体的题目,而只是给出一个研究方向,并给出计划指导的学生人数。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中的计划人数不会固定不变,会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待选定方向后,随机地把学生分配给相应的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然后指导教师把关,最后提交给系里审批。在这样的选题方式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选择适当的题目,可以充分地调动其主动性。

2.3 多种措施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投入

(1)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为了有效地错开学生择就业与毕业设计的时间,我们对培养方案作了调整,把重要的课程尽可能安排在前6个学期,把选题时间提前到第7学期的10月份或者11月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安排择就业和毕业设计。特别要求需要外出实习的学生抓紧在寒假期间完成毕业设计相关准备工作,如文献检索、分析设计等。

(2)毕业设计内容与实习内容相结合。对需要外出实习的学生,允许他们到实习单位作毕业设计,并且选题时建议他们尽量选择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实际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的实际课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时间性强,与学生试用期工作绩效挂钩,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在实习的同时开展毕业设计,既减轻了负担,又确保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投入,一举两得。

(3)加强落实过程检查制度。管理检查制度是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我们把毕业设计分为3个阶段:选题到下达任务阶段、下达任务到准备答辩阶段、答辩到完成成绩录入阶段。前2个阶段是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主要阶段。第1阶段学生主要以查阅资料、调研分析为主,每半月一查。第2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的阶段,每周至少一查。每次检查后指导教师要填写毕业设计指导记录,管理者及时查阅,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4 多渠道拓宽教师指导途径

(1扩大高水平专业指导教师队伍。过去几年,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力量建设跟不上学生扩招的步伐。如果只依赖本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师的负担会不断加重,满足不了精心指导学生的需要。另外,学校其他院系、研究中心等单位并不缺少在计算机专业上有较深造诣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经过向学院申请,把这部分教师聘请过来担任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既能体现学校人尽其才的工作作风,又减轻了本专业教师的工作压力,保证了指导教师都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

2011年3月,我们获得了学校首批“卓越计划”试点立项,并以此为契机,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了校企合作,与许多知名IT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信息中心、茂名市群英网络有限公司等。我们从这些企业招聘部分资深工程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这些工程师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前沿的专业技术和敏锐的专业发展洞察力,受到广大毕业生的欢迎。

(2)联合指导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相当的学术理论水平,还应该具有很强的生产实践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目前情况是:有些教师学术理论丰富,生产实践经验不足;有些教师实践能力较强,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既需要进行实践指导,也需要理论写作指导。因此,我们对以前“一学生一导师”的指导方式进行了改革,建议不同研究方向、不同擅长领域的教师相互合作,联合指导学生,实现“一学生多导师”的指导方式。

对需要学生到岗实习的单位,我们要求必须提供一位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该生毕业设计期间的校外指导教师,实现“校内外联合指导”。

2.5 使用现代化信息管理以减少错漏

由于毕业生数量大增,传统的管理方式已难以应对繁杂的毕业设计工作。我们从专业角度出发,力求使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去年,我们组织本专业几个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采用Struts2、Hibernate、Spring和ExtJS等目前流行的技术,对原有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进行扩展,升级为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选题、下达任务书、开题、指导记录、毕业设计提交与评阅、成绩录入和分析统计等功能。系统实现了自动分配指导教师、自动分配评阅教师、自动分配答辩小组和成绩分析统计等算法,有效减轻了管理者和答辩秘书的工作压力。系统还实现了各种表格(如选题表、任务书、开题报告等)数据的录入,然后通过模板导出和打印。当格式规范有修改时,只需要及时修改模板即可,有效地减少了由于格式规范修改造成的重复劳动和纸张的浪费。通过系统,管理者可以随时查看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教师的指导情况,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我们把工作计划和所需要提交的材料在系统的首页公布,目的是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知道在什么时间要完成什么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毕业设计。2012届毕业设计需要提交材料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6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1)及时总结。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以后,我们召开全体指导教师座谈会,总结该年度毕业设计工作中的得与失,提出问题,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制定下一年度毕业设计工作方案。

(2)邀请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进行经验交流。我们邀请前几届部分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进行经验介绍,分享他们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使即将进行或正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有所受益。

3、实践效果

作为一所正在快速成长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我们始终把毕业设计的教学与实践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思考,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出一些富有成效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方面,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更加积极,这两年所涉及课题的种类和内容较之前更为新颖和丰富。教师方面,指导学生人数从2011年的10.1人下降到今年7.8人,克服了师资力量的不足。管理者方面,工作量明显减少,出现的错漏现象也比以前大大降低,统计数据更加及时和准确。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在提高,获得优秀毕业设计成绩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

与此同时,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经过毕业设计的锤炼,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实践能力更为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单位骨干和中层领导。

第15篇

对选题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通常是以工程或项目为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一套系统或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毕业设计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题太陈旧,知识点没有更新,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系统管理”等,学生对此选题不太感兴趣,导致其对毕业设计的信心不足,甚至不愿意去做毕业设计;照抄照搬网络或历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连代码都认不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不清楚工作任务.跟踪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够,学生选题后基本上处于放羊或半放羊状态,学生忙于自己的顶岗实习,无心顾及毕业设计事宜,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没有时间去找指导教师沟通和交流.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由于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内容不太熟悉,导致其答辩时无话可说,不能圆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毕业答辩的成绩管理也不到位,学生毕业设计做得好的就能通过,做得不好的,修改一下,也可以通过.整个毕业答辩的成绩没有层次差别,只要能通过即可.

2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2.1选题是关键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关键,好的选题可以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一是以就业或顶岗实习工作为突破口,将毕业设计与就业或顶岗实习工作紧密结合,根据其内容进行选题,解决工作实际中的问题.例如,网络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可根据实习单位的设备进行选题,利用实习单位的设备进行相关的实验和验证,从实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软件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可先了解企业的开发环境和流程,对毕业设计进行规划,根据所学专业知识选题,设计出实用的系统,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二是以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为基础,逐步创新和完善.学生就业后,首先要能对现有设备或系统进行正常操作和使用,然后在其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终在本岗位中升级并应用.选题时,指导教师可直接将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交给学生,让他们首先要看懂别人的设计内容和思路,然后,再对其提出的要求,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和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的、具有创新内容的毕业设计.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学生可直接借鉴现成毕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学习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二是在别人毕业设计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全新理念,如果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那么设计出来的作品就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将真正达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目的.例如,网络方向的毕业生做毕业设计时,第一步是搞清楚毕业设计中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对其性能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解,找出其优点和缺点.第二步是根据设计要求,改进缺点,对相关的设备更换或替代.第三步,对更换的设备或改进的技术进行测试和调试,得出结论,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写出设计论文并进行答辩.再例如,专业软件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做毕业设计时,首先搞清楚毕业设计的开发环境,然后对设计的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并在指导教师的建议下,对系统中优点进行细化,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最后,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功能的完善.

2.2管理上要加强

思想上高度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多数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与顶岗实习阶段交叉,这就更需要学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教学.学校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开专门动员大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毕业设计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明确告知学生,毕业设计将记成绩,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这门课程不合格.加强毕业设计的跟踪指导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监管,制定毕业设计跟踪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对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防止毕业设计走过场.建立和健全毕业答辩监督机制毕业设计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和措施,真正做到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管理.学校在毕业设计教学之初,召开专门的动员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监管,形成一整套毕业设计管理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对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管理、监督和跟踪;在毕业答辩时,加强毕业答辩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优秀的毕业设计给予表扬和表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要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要求其限期完成,不能完成者,以不合格记载到成绩册中.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