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科德育实践案例范文

学科德育实践案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科德育实践案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科德育实践案例

第1篇

案例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引入中国高校。案例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提炼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建筑力学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分析、工程应用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建筑力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使职业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由于单招生招生人数的增多,职业教育出现了新的隐患,大部分单招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纪律性不强,旷课现象频繁,沉迷网络,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卑心理较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筑力学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课程内容包含三大力学,该课程公式推导涉及诸多数学知识,是大家公认的一门教与学难度均大的课程。目前建筑力学理论教学课时大幅度缩减,以前建筑力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因教师介绍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开始兴趣还比较高昂,由于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与总结,学生会慢慢感觉无聊、枯燥。以前的坏毛病又体现出来了。因此,在建筑力学的教学工程中如何使复杂的力学理论深入浅出,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案例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二、建筑力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大部分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案例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实际工程案例场景,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它通过师生互动,一起分析和讨论工程案例,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力?W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机会[1]。

2.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根本原因是缺乏责任心,而责任心是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力学的任务是解决结构安全与经济的矛盾,该课程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工程事故案例,能提示启发学生思考,除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来说其成因是什么?通过典型工程事故案例,学生们都能很好的认识到:“不负责任”,“水平低”。由此认识到培养责任心的重要,而培养责任心就应从现在做起,首先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学习才是负责任。同时,也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提高“水平”[2]。

3.案例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筑力学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正确理解基本概念,而且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所学内容解决工程中的各种力学问题。建筑力学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解决工程结构安全与经济这对矛盾。工程事故案例包含有丰富的力学知识,它能帮助学生了解力学理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工程结构的不同型式、结构的不同几何形状与尺寸等均与力学知识有关,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了对力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4.案例教学是专业教师成长的阶梯。案例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活动是处于主要地位,但教师却起到了引导作用,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可能费时过多,亦容易产生盲目性和失去主动性。因而案例教学就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懂得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材,应该利用身边一切有益的媒体充实自己,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重视与外界交流[3]。

三、建筑力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作为建筑力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为建筑力学教学目的服务的,案例教学应与建筑力学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如果案例与建筑力学内容不相符,那么这样的案例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一点是建筑力学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2.由于很多高职生沉迷网络,所选案例应具有新颖性,对所有学生应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为今后的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差,选择的案例要注意案例中所涉及的力学知识不能太难,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分析与讨论,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8年1月,贵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连阴雨雪,部分地区持续冻雨天气,降雪降雨最终转化为冰凌,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凌一层又一层地包裹高压电线,致使电线上冰的厚度都超过了电线直径的两倍,最终被电线拉断,铁塔倒塌。

问题:连阴雨雪为何压塌高压线铁塔?

分析:由于铁的密度是7.8g/cm3,冰密度是0.9 g/cm3,而冰的厚度超过了电线直径的两倍,所以电线的自重相当于增加了0.5倍,电线的实际承受荷载超出了它的许可荷载而最终被拉断。支撑高压线的铁塔被厚厚的冰块包裹,加大了自重,并承受着比平时高若干倍的高压电线拉力,而最终倒塌。

电线拉断是轴向受拉破坏:电线因结冰而沿轴向的拉力增高若干倍,而电线由于热胀冷缩已经超出设计限度,抗拉强度大大降低。

铁塔压垮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压杆失稳造成的:铁塔是钢结构的桁架,主要由受拉构件和受压构件组成。受压构件受到的轴向压力不断增加,超过其临界力而局部失稳,从而导致整座铁塔倒塌[4]。

案例二: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各队负责人在选择参加比赛的队员时,首先选择一批力气大的队员,目的是有足够大的拉力把对方拉过来;然后在力气大的队员中选择体重大、鞋底表面较粗糙的队员作为最后的参赛队员,目的是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使脚不打滑。

问题:除了上述条件外,为了赢得比赛,为什么人体用力姿势要往后倾斜?(如图1所示)

分析:物体在力作用下,除产生移动效应外,还会产生转动效应。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是用力矩来度量,力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本案例中摩擦力足够,脚不打滑,只能保证人体不产生移动,但不能保证不输。因为当作用在人体上的拉力与人体自身的重力不变的前提下,人体如果直立,则拉力的力矩大,重力的力矩小,由于力矩不平衡而导致人体向前倾斜(即转动)。所以为了增大获胜机会,人体用力姿势必须适当往后倾斜。

案例三: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砖混结构严重破坏(如图2所示)和人?T重大伤亡,令人痛心。从建筑和结构上来说,砖混结构建筑由于墙与梁、柱的相互约束较弱,这就决定了此类建筑强度低,抗震性能较差。

问题:同样地震烈度下为什么砖混结构破坏严重,而刚架结构却较少破坏或局部破坏?

分析:对结构进行力学分析与计算前,为了使计算简便,需将原结构进行多方面的简化,得到一个代替原结构的结构计算简图,砖混结构的内部杆件相互约束较弱,杆件连接处通常简化为铰链连接(即铰结点),铰结点的受力特点是,不能承受弯矩与传递弯矩,所以对结构强度起决定作用的内力―弯矩分布不均匀,结构上最大弯矩较大,由于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与该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所以结构最大正应力大,应力越大,越接近材料的极限应力,强度就越低,材料就越容易破坏。刚架结构中梁与柱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相连接,这种连接点称刚结点,其特征是,杆件连接牢固,结构变形前后,汇交点处各杆之间的夹角不变。因此,结点可以承受和传递弯矩,因而在刚架中弯矩分布较均匀,最大弯矩相对于同样尺寸的砖混结构要小。所以其强度大于砖混结构,不易破坏。实际工程中的刚架结构,杆件用刚结点连接,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具有若干多余约束,该结构局部破发生破坏,一般不会引起结构整体破坏。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案导学 自学 讨论 巩固

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但是,新的理念并不等于新的行为方式。一个精彩的理论报告可以冲击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真正理解并自觉地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时间和空间,要允许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真正地让新理念转变成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一直实践与探索贯彻学案导学课堂教学。

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一是改变当前逐专题逐课节的间断性教学,建立一种以专题为环节的连续性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整体性认识的能力。二是力求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提高课堂效益,同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三是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为紧密地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尽管多年来不断提倡启发式教学,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上教师“包办”的现象,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不多,意识不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无论那一环节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步骤大体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学生自学,主要是通过自学学案的形式。教师事先对教材以问题的形式重新加以编写,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然后是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左边是“导学提纲”右边是“问题设计”,“导学提纲”与“问题设计”在编排上基本对应并配上相对应的平行性测试,对一些难理解的问题可通过“疑难解析”的形式出现并付之以小结,这就是“学案”。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学案去自学课文。自学后提出一些问题。学生的提问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二次提问”和“全新提问”。“二次提问”是指对“学案”中的提问在自学课本的基础上经过一番思考后又产生一些新的疑问,或者是对“疑难解析”中有些不理解之处而提出的疑问。“全新提问”是指在自学“学案”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而提出的一些新问题,它与“学案”中的提问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在自学“学案”后提出来的问题分两种形式处理:对简单易解或是偏怪的提问就个别回答;对复杂难解或是富有创意或是有助于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知识理解的提问放到下一步去解决,因为它具有普遍意义。“自学学案”有何意义呢?首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达到“自律”,真正学会读书。其次,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而知识又是能力的载体,为学案导学教学的第二步‘‘集体讨论”奠定了基础。再次,让学生在自学“学案”后提出一些问题。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如学生在自学“”一节后,针对的影响这一叙述,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既然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那么它为什么会失败呢?诸如此类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提问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

第二步:集体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一系列问题集体展开讨论。集体讨论的问题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上文所述的,老师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二是老师在学案之外自己重新设计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普遍特点是大而有一定难度,它往往涉及到几段课文或是全文,甚至跨专题越课节,即使是优生一般也难以轻松作出全面回答,需要经过集体讨论后才可以得到完满解决。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有学生就提出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律是什么?三是学生在共同讨论中临场提出来的问题。总之,集体讨论的问题具有思维含量高而富有创意,伸展空间广的特点。集体讨论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可增强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相互讨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既求得问题的解决,又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达到“自立”。但在实行过程中,由于老师自身的能力不同,必须慎重对待提出的问题,千万别跑题。

第3篇

1学习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学习目标不能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失去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让学生依照学案设计,先自学,再对学,最后群学,循序探究,最终领会知识,达到学习目标。

3展示提升

由“老师讲”转为“学生讲”,教师适时点拨,及时评价。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解放教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最大效益。

4师生的课后反思

教师的课后反思就是每一节课教学完成后,对取得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设计改进,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后反思就是把自己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收获进行总结,包括本节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不足及改进措施等。

在实施“学案导学”的教改模式中,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5学习方式的转变

对于这种转变,学生存在着诸多不适,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依然很被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课下应该对小组内的优生多做展讲时的培训。课堂上多关注普通学生,督促他们在学习上多互动。

6导学案的使用

第4篇

关键词:.NET;案例;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77-02

《.NET技术》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方向的必修课程,其授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其工作原理,掌握.NET环境下的代码编写(C#)及执行方法、WinForm应用程序设计、基于构建Web应用程序和Web服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近几年在我国也被逐渐应用到各类课程中,其目的主要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工作作风、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方式。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都开设了.NET的相关课程,对于已经有C语言、C++或者Java基础的学生,在.NET课程中如何根据课程特点,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本文就.NET课程各部分内容采用的案例进行探讨,以期能够通过案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缩短从理论到实际开发之间的距离。

一、更新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案例

微软在2000年.NET,在12年间,.NET经历了1.0、1.1、2.0、3.0、3.5、4.0,.NET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发者的认可和推崇,成为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当然微软在.NET上的更新速度也是非常的快,尤其伴随着Windows 8、Visual Studio 2012和.NET Framework 4.5的,微软在操作系统及其开发语言上做了很多重大的改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也随着每一个版本的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修订和改进。目前该课程上课和实习可按38/18或32/12进行分配。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要求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针对目前使用的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环境,以C#为开发语言,教学主要内容及相关案例如下:

1.语言基础。语言基础中,变量、关键字、表达式、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与C语言、Java语言等基本一致的内容,因此本部分主要是课堂调试常用程序。常用案例及作用如下:(1)限定输入字符(文本框中只能输入1~10和小数点、负号)。使学生能够熟悉条件语句的书写规则、Keypress事件的使用方法、事件的Handled和KeyChar属性、字符串IndexOf方法;(2)滚动字幕。使label控件从窗体一侧缓慢滑动到另外一侧,编写成功后,改写为左右摆动。目的是使学生理解Timer控件的使用方法、属性的作用、控件的Width和Left属性(Width、Top和Left是可读可写,Bottom和Right是只读)。结合Timer控件的简单应用,讲授窗口抖动的基本原理,使得学生在接触到.NET之初就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窗体抖动的程序还可以改写为线程控制或委托、事件结合的方式,因此窗口抖动可以在多线程、委托和事件的知识点中再一次出现,将一个案例多种实现方法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行.NET的知识。(3)计数器、输出格式限制、里程表(九九乘法表)。使学生熟悉三种常用循环语句的写法、应用场合。计数器主要是利用循环来计算阶乘、累加、计数。输出格式主要是用循环来控制输出数字(符号)的数量、位置。里程表主要使学生熟悉掌握循环嵌套、循环输出控制。这三个例子足以使学生掌握循环及输出位置控制。(4)猜数字、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对称数。猜数字是随机长生一个1~100的随机数,用户可以猜8次,没有猜对则提示用户是大了还是小了。该案例首先通过文本框输入,消息框弹出提示信息,让学生学会使用随机数的产生、循环,然后采用多窗体的调用方式,自定义一个对话框,弹出并可输入所猜数字,讲授多窗体调用的方法。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案例主要是结合“猜数字”案例中的对话框,输入所求数值,根据定义求解,分析该问题,介绍辗转相除法,利用该方法获取结果,使学生熟悉多窗体调用,取余等。对称数是为了引出数组,第一个解决办法是常用的按位取余,逆序重排后进行对比,该方法复杂、易出错;引出第二个解决方案,通过字符数组,使数字转换为字符,进行对比,获得结果,对比字符串Equals()和运算符==的区别并通过该例引出并讲解数组。(5)计算属相和每月天数。建立属相数组,通过输入的年,来计算属相,目的是熟悉数组的使用;结合该例,引出如何计算每月天数,实际就是如何判断2月的天数,修改程序,利用该案例引出属性、索引器的使用。(6)窗口抖动。用多国语言说话的经典示例,引出委托,利用之前用Timer控制的窗体抖动程序,使用并操作委托,同时当窗口抖动时产生一个事件,发出声音。(7)图形类库。创建图形类库,派生矩形类、多边形类、圆类,构造调用方法,对比private、protected、public和internal的区别;引入Sealed,new,讲解其功能;在此对比virtual、abstract与override的区别。

2.WinForm。WinForm编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快速、高效的做出和Windows应用程序非常相似的界面,本部分是课程的重点之一,难点也比较多,采用的部分案例及作用如下:(1)窗体透明度渐变。用Timer控制Form的Opacity属性,引出Text、Icon、AcceptButton、CancelButton、BackColor、BackGroundImage、BackGroundImageLayout、WindowState等属性。(2)Word界面。仿照Word界面,利用MenuStrip、ToolStrip、StatusBar、SpliterContainer、ContextMenuStrp、TextBox、RichTextBox、Combobox、CheckBox、RadioBotton、GroupBox、ColorDialog、FolderBrowserDialog、FontDialog、OpenFileDialog、SaveFileDialog、ProgressBar控件,讲解对应的属性、事件,设计为MDI窗口,并读写文件(FileStream、StreamReader和StreamWriter类的使用方法)。(3)资源管理器。仿照资源管理器窗口,讲授ListView和TreeView控件,引入File、FileInfo、Directory类、使用相关属性和方法,显示文件夹的属性结构和相关信息,其中文件路径引入@符号的使用。

3.数据库。NET数据库的访问架构是(ActiveX Data Objects),是数据库应用程序和数据源之间沟通的桥梁。.NET数据提供程序的主要核心对象包括: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DataAdapter、Dataset、DataTable。采用案例及作用如下:(1)用户登录。界面包括了用户名、密码、部门、密码提示(忘记密码)、创建用户四个部分,该案例很具有针对性,且包含了查询、插入、更新全部内容。(2)登陆后数据查询。包括两个窗体,分别调用。一个窗体是用文本框、标签和按钮配合,文本框绑定数据源,达到查询的目的;另外的窗体加上DataGridView,也可以完成查询,并且可以模糊查询、按出生时间段查询等。案例中多次用到数据库的查询、修改操作,引出如何封装数据库操作的类。

4.多线程、套接字。(1)窗体抖动。修改前面的窗体抖动案例,控制线程睡眠时间,达到窗口抖动的效果。使学生了解进程与线程的区别同时引出多线程应用程序。(2)局域网聊天工具。基于Socket编程技术,完成服务器与客户机端的通信,多个用户连接时,创建多个线程,完成相应的消息通讯。

。(1)用户登录。同数据库类,界面包括了用户名、密码、部门、密码提示(忘记密码)、创建用户、验证码五个部分,分别介绍控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关联数据库。(2)登陆后数据查询。使用GridView控件,让学生了解该控件的常用属性、分页显示方法、编辑修改与数据库的关联方法。

6.选讲。根据学时数,可适当增加XML、WPF、WCF、LINQ、WP7的内容。

7.综合案例。(1)饭卡管理系统(WinForm)。通过对饭卡的管理,与数据库结合,完成学生饭卡管理的过程。(2)研究生管理系统()。以研究生管理系统作为案例,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用户的需求,完成动态网站的建设。全面介绍的工作原理,IDE的使用方法,借用数据部分讲过的用户登录和登陆后的查询,增加验证控件、GridView控件,使学生对后台操作更加了解。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通常都是在课堂上编写完成,但其中的部分案例只需要引入关键部分,剩余部分直接讲授源代码,给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的机会,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完全编写。当然也可以节省课时,将时间放在部分难点、重点上。

二、针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经典案例上机试验

程序设计课程对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合理设计上机实习内容对学生掌握课程非常重要,每次实习前给学生案例的部分代码并布置实习作业,在上机前了解基本原理和要求,实习时添加代码完成实习内容,然后完成布置的作业。实习内容均为已经成熟,且应用较广的软件为对象,进行编写。主要实习作业如下:

1.吃豆子游戏。设计豆子类,其中包括了出现的位置等属性,消失等方法,该例子主要是练习类、对象、继承、多态、绘图。

2.IE浏览器。仿IE浏览器,完成浏览器的设计。该例子主要是练习WinForm编程方法及常用控件的使用。

3.事件提醒器。要求能够输入在制定日期和时间提醒相应的事情。该例子主要练习委托、事件、泛型。

4.聊天系统设计。要求完成局域网聊天系统的设计。该例子主要练习多线程、套接字。

5.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访教务学生管理系统,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查询成绩、查看课表、评教等工作。该例子主要练习、数据库。

实习前的准备和了解对学生非常重要,如果学生能够在实习前就对实习作业有多了解,甚至知道如何编写,那么实习作业的完成会非常顺利,学生知识的掌握效果会非常好。因此实习作业是在课程开始前布置。同时,课堂案例在讲授时要与实习内容结合,引导或启发学生对类似问题的该如何进行处理。实习的过程是以案例为驱动的,通过实习案例提出问题,通过课堂案例来解决问题。

三、改革考试方法,注重能力考核

.NET课程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考核方式有原来的考试变为考核。平时作业的完成为主要考查项目,实习、实验的成绩在考试成绩中占主要部分,同时如果课时允许,可以将学生分组,安排布置大作业,在最后一到两次课上让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也可以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体会成就感。最终根据学生实习、实验、综合实习作业完成的质量给定分数,使学生能够在该门课程上学到知识、提高水平、锻炼能力。

经过对近三年的案例教学实践,对案例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案例教学方法在《.NET技术》课程教学中逐渐成熟。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和实习中的应用效果好,当然在讲授过程中,其他方法也要融合进来,如讨论解决方案法,课程之间、前后知识之间的横纵向比较法等。当然与学生的互动也显得尤为重要,互动过程中的启发,是达到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应,使学生能够全面吸收并掌握。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60.

[2]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60-61.

[3]高进云,胡伟艳,乔荣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243(9):80-82.

[4]常梅,董英茹,王法胜程序设计案例教学中金字塔式课程设计模式探讨J].知识库,2012,(8):40-43.

[5]李天平深入体验与实战精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彭佳红,彭佳文,曹晓兰.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211(11):60-62.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改基金项目(.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Y1102076),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联合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11BY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项目(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5篇

关键词: 案例驱动 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最早在指挥类人才的培养中得到应用,如战例分析等教学很早就进入军事教育。在转型建设以后,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院校广泛推广,案例被认为是连接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最好的纽带,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差距,对培养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大有裨益,产生诸如“案例引导教学法”[1]、“基于案例的目标牵引教学法”[2]等实践范例。但总体上,军内成果在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适应差异的可迁移性上存在一定问题,仍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装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不紧密、实战针对性不强。目前装备院校教学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装备原理构造与维护脱节、装备维护与部队岗位要求脱节等现象,造成理论教学过度与综合能力培训不足并存。

二是学员安全能力、安全素养培养不足。长期以来,院校对学员安全法规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条文识记、知识传授层面,存在与装备技术、岗位工作结合不紧问题,很难使学员将安全知识、法规条文转变为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三是案例结构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支持系统性不够。从院校教学体系的整体看,目前的案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理论―应用”教学模式范畴,往往是知识传授的自然延伸,在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案例开发与应用往往是孤立的、零散的,难以有效形成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支撑。

二、案例驱动的装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做法

基于案例驱动的课程改革,其实质是抓住影响任职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即课程,以案例分析诊断问题,以问题驱动改革,通过引入案例结构和案例教学等综合化方法手段,有效提高课程职业指向性,强化课程实施实效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部队要求协调统一。

一是从贯彻“靠拢部队、聚焦实战”要求出发,建立教学质量适时反馈机制,及时收集部队军械维修保障中的事故、故障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解构分析,诊断院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以案例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驱动模式,使院校课程建设始终紧贴部队岗位工作发展。

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解构工作、系统梳理案例,使典型工作、教学内容与案例彼此关联、一一对应,进而通过将案例分级、分类的系统化、结构化处理,推动案例进入课程体系与课程单元,从而建立以案例为基础、融合多种结构范式的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三是建立以案例教学为基础,有机融合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于一体的综合化教学设计方案。基本框架是:以具体案例为线索,将知识分解到每个案例中,设置若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工作性学习任务,以学员为主体,让其在独立或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装备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在分析案例、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关键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行为习惯。

四是通过综合运用网络、模拟、实装等手段,实现课程教学与案例库、教材、数字资源,教学训练平台及教学环境设施的系统整合,创设具有实战化特征的教学情境,有效解决教学条件系统配套问题。

三、期望实现的目标

首先,建立以案例分析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驱动模式,破解基于学科体系和装备技术开展课程建设,造成课程方案与岗位需求不匹配、课程更新与部队发展脱节等结构性问题。系统性、结构化地建立起与人才成长规律相一致、由浅到深的系统化、实战化的专业案例库,为各层次、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通过分级、分类处理,实现案例的系统化与结构化,推动案例进入相关岗位任职课程,建立以案例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破解原有课程体系对部队工作结构反映不足、理论与实践割裂、理论教学过度与全面素养培养不足等问题;实现案例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的教学方案,解决案例引入对知识系统性影响的问题。

最后,通过“案例进课堂”的系统化教学改革,建立以案例式教学为基础,案例与问题导引相结合、案例与项目相结合、案例与任务科目相结合的综合化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破解原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不统一,学员主体地位难以彰显,实践能力与安全素质培养实效性差等问题。将案例(尤其是使用事故案例)贯穿整个任职岗位教学,使得对学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整个装备教学始终,有效筑牢学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

四、结语

作为部队一线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院校有必要进一步靠拢部队、聚焦实战,及时将部队发生的典型事故、故障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案例为牵引、以问题为中心改造课程,配套建设系统化的案例库,建立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对应关系,探索教学内容与部队案例的最佳融合途径,对教材、教学实施方法、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改造,将部队的实际工作呈现在学员面前,实现院校教学与部队工作的有机融合,用事故案例引导学员树立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用故障案例激发学员学习装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切实筑牢学员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夯实学员的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新课程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某个原理或者道理,我们常采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区别的一种教学方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许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育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究和实践,把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中鲜明的书本知识融合在教学活动之中,无疑成为新课程与新课改中的有效手段。结合本人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谈谈新课改与案例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教学案例的类型

从内容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单案例和综合案例。所谓单案例,是只针对某一原理或某一结论所作出的单案分析。例如:科学课中在关于力的三要素的教与学中,讲到的其中一个要素是力的作用点,那么为什么力的作用点也是力的三要素之一呢?老师可以分析当我们用力推门时把力的作用点放在门的不同部位时,让学生观察推门的效果是否一样。结果发现作用点是离转轴越近,推门所需只件里将越大,从而说明力的作用点有关。作用点与效果相联系了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加强力的作用力也是力的三要素之一。再例如为了说明摩擦力作负功时往往要消耗机械能,而消耗的机械能又可以转化为场能时,老师可以举冬天两手掌相互摩擦从而手掌觉得有些发热来说明摩擦力作功时能的转化的规律。另外不妨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后,让学生摸摸气筒下方是否发烫,从而也可以说明这个道理。单案例的分析是有针对性的,有力于学生真正懂得在科学的原理,所以运用单案例分析能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实现新课程新课改的真正目的――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广大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所谓综合案例,是指在科学课教学中具有相关内容和相关知识所选取或设计的案例。相对而言,综合案例是具有综合性,其中的一些知识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影响而相互制约,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

例如在《水的富营养化》教学中。可以分析(一)水富营养化的原因是什么?(二)如何理解水的富营养化。(三)水的富营养化的坏处是什么?(四)结合池塘中分析水草的作用以及危害,来得出我们对水草的处理意见。一方面在夏天时水草有吸收水的富营养化成分,另一方面解了冬天水草腐烂后会水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消耗水中溶解氧等等。总之,综合案例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某一综合情景有一个综合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能理解自然界的一些科学现象,培养起学生对科学课真正的兴趣,而这正是新课程新课改提倡的――兴趣是学习之母。

二、案例选取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既然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就必须具有科学性,因为我们是为了帮助学生来掌握来领悟某个科学原理、科学结论,那么所选用的案例就必须是科学的,真实的,可行的,否则饿不但起不到通过案例教学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能给学生误导,起不到科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案例教育中必须把科学性放在首要的位置。

(2)典型性。对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科学原理应有许多案例可以教学,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众多的案例中来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来讲解,来解释来论证。另外还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就是必须具有一定代表性案例,从典型案例的教学中,真正地抓住实质性的东西,帮助学生来消化来理解来巩固案例所代表的科学原理和结论。典型性的案例教学还能帮助同学在学习科学课程时真正起到一通百通、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的作用。

(3)实用性。我们进行案例教学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所帮助,有所深化和巩固。因此,任何案例的选取切不可信手拈来,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充分地筛选,比较和论证,简直是从浩无边际的案例中选取,从而使科学课的教学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使案例教学真正取得实效。而这是新课程新课改给予我们广大教师的目的所在。只有我们在具体的案例教育中真正做到这一点,那完全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无上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新课程新课改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三、案例教学的一般方法

(1)讨论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活泼性,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经常采用一些讨论法,通过三人讨论或者四五人为一组甚至全班一起讨论,使同学之间不同思想、不同观点得以交流,有利于学生良性的科学思维品质,也有利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理解科学原理上的错误和欠缺,使自己本已具备的正确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可以使一人的智慧在集体的案例讨论中得到升华,形成“知识共享”。

(2)求疑法。我们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而言,无疑会从不同视角提出一些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案例教学中的求疑法。古人所谓的“智由疑生”,就是指一个质疑、答疑、存疑的几个部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已有的知识得以深化,即“智”化其中,可由学生质疑、教师答题;教师质疑、学生答题;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采用存疑的方法,等以后到知识积累升到一定程度时再答题。

(3)提示法。我们在进行案例教学中对某些案例的处理,可以不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用得着教学界的一句最通俗的话:教是为了不教,因为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已经在无形中培养起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同新课程、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参考文献:

(1)李玉明,《分层教学之意见》教育探索 2006、3

第7篇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创新;三步球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5-0073-03

Case and Enlightenment:Innov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chool Phys 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DONG Cuixiang1,WANG Liya2,JI Yanzhong3

(1.P.E Department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 0241,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yangNormal Univers ity, Nanyang 473061,Henan China; 3.Experimental School of Hightech Zone in Puy ang,Puyang 457000,Henan China)

Abstract: Innovating sport ev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develop the res ources of P.E. curriculum. It has been vigorously advocated by a new round of fu ndamental sports course reform.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pr ocess,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of threestep ball ev ent. The enlightenment is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s the experimental fiel d of the innovat 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wisdom of the students in the innovati on of curriculum deserves our consider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 m should bring the role of the community into full play. The sports innovation i s not only from sports practice but also from theoretical guidance.

Key words: reform of the P.E. curriculum; innovation; threestep ball

进入21世纪,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力改传统《体育教 学大纲》的编写思路,在指导思想、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评价方法、课程实施及管理等方 面都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 建议。建议每个学校在实施国家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对现有运动项目进 行改造使之适应本校学生体育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发挥体育教师及学生的创造性,引入当地 传统体育项目或开发新的运动项目,以丰富本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1 ]。

在这一精神指导下,近10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全国各地学校创新出许多各具特色 的运动项目,其中河南省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简称高新实验学校)开发的“三步球”运动 项目,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在对这一案例的研发背景及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 引发出对当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 三步球运动的研发背景

河南是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相对缺乏,不少体育器材都是体育教 师和学生亲手制作的。其中,沙包是最为普及的、简易的体育锻炼用品,是中小学生游戏和 锻炼身体的良好器材,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庭院街道,到处都有孩子们玩沙包的身影。

在沙包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制作者思维方式不同,所制作的沙包大小、重量、质地、 颜色及填充物,五花八门,形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像力和个性特征,但投掷沙包具 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局限性。2002年10月份,在高新区实验学校的体育课沙包单元教学中,出 现沙包打伤学生脸部的教学事故,这引发了任课教师拟改进沙包及其运动方式的设想。这种 设想得益于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体育教师可以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权力。此时,政策导 向与解决体育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这个节点上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体育教师们研发三步 球运动项目的内外动因。几年以后,让体育教师们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次教学事故,使他 们真正体验到校本教研带来的成功和快乐,但在研发过程中,教师们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2]。

2 三步球运动研发过程

2.1 尝试探索阶段(2002-2003年)。三步球活动项目名称的演变与形成

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再次发生,体育教师向学生提出改变沙包内填充物的要求,由原 来的玉米、沙子、大米等易造成伤害的物品改为轻软的、卫生的棉、线、布等物品。这样以 来,不仅增加了练习器材的安全性,还由于沙包体积的相对增大,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抓、 握或踢等运动,这就是三步球活动用球的雏形。

当他们将特制的沙包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时,发现学生喜欢把它作为足球或毽子踢着玩, 这又引起了教师们的思考,因此,体育教师就模仿米卢带领国家足球队员玩的“网式足球” ,创编了以毽球为原型的“二人制足式沙包运动”,后又更名为“软布球包”运动。但在“ 软布球包”运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掌握踢、停等动作时不如毽球易掌握,经过长时间的练 习,不能形成具有观赏性的比赛,导致学生的活动兴趣不高。但体育教师却发现,学生在课 间活动时把“软布球包”用来当作篮球玩,这又给体育教师以启发,因此,就将“软布球包 ”运动由以脚为主的活动,改为以手为主的活动,这是三步球运动最早的演变过程。

此后,学校体育组教师从学生平时爱玩的沙包游戏出发,结合手球、篮球、五人制足球 的技术动作和比赛规则,开始了研发“三步球运动”的路程。

2.2 初步研发阶段(2003-2005年)。三步球项目理论与实践体系初步形成体育组老师们的研发活动,得到了濮阳市教育局体卫科领导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 校长和书记带领下,成立了“三步球”运动项目研发小组,制定“三步球”活动的实验研究 方案,研讨“三步球”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专项素质训练方法和教学指导等 课程资料,其设计理论及原则是[3]。

2.2.1 设计理念:配合才能前进,协作才能成功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竞争为主流的社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 但它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特征,社会生活另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是人与人的协调合作,是在 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没有协调合作事业就得不到发展,社会就不可能进步,这是现代社会发 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学校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教师非常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协 作意识。因此,在体育课程内容开发中,这一设计理念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体育教师在训练 和比赛中,使学生逐渐养成只有配合才能快速前进,只有协作才能体会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 功和愉悦感的良好习惯。

2.2.2 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符合广大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2) 简便易行原则;3) 全面发展身体原则;4) 竞技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原则;5)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原则。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及原则,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到2005年11月份快乐三步球项目 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及比赛规则基本形成。经河南省科技情报所进行科技查新(报告编号 :200541b0101191)认为:“快乐三步球”属于原创性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创 新程度较高,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和群众性健身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4] 。

2.3 规范研发阶段(2006-2007年)。三步球运动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完善

在三步球运动取得初步成效之后,面临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此时,正值河南师范大 学体育学院的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开题,高新区实验学校接到 了河南省教育厅体卫处下达的参加这次开题报告的会议通知,并有幸成为这一科研项目的合 作学校,承担了“创新运动项目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子课题研究任务。从此,高新区实验 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体育课程专家的理论指导,使课程开发进入了规划研发阶段 。

为了进一步完善三步球运动理论与实践体系,总课题主持人和合作学校领导、体育教 师多次交流研讨。交流形式主要有:一是总课题主持人带领部分课题组成员到学校进行现场 指导,二是市体卫科领导、学校领导带领体育教师到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进行拜访。重点 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三步球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研讨内容涉及用球体积与重量的确定、 场地规格标准的设置、球门大小以及比赛规则的制定等。

通过课题组的理论研究,结合多年来三步球在本校实施的情况,依据中小学生年龄、身 体、心理等特点,设计了几种实验方案,经过几轮的实验,最终确定了较为科学的三步球项 目场地、用球、球门标准及竞赛规则等,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三步球理论与实践体系,并于20 07年7月出版了《三步球理论与实践》专著。2007年8月《三步球项目的后续研发》获濮阳市 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4 推广实施阶段(2007-2009年)。三步球运动在中小学得到推广实施经过几年的研发与实验,在濮阳市教育局体育卫生科的大力支持下,三步球项目已经在 濮阳市中小学和五县二区普及开展,并在市“曙光”、“晨光”活动中应用两年。河南省有 六所试点学校试验、开展了三步球教学和不同形式的比赛。国内有南京秦淮区、内蒙古安庆 镇总校、浙江新河镇、吉林珲春市六小等地方和学校试用该项目。

3 三步球运动及场地器材标准介绍[5]

3.1 三步球运动介绍

三步球是一项用手进行传、接配合,三步之内必须完成传、接或射门动作的新型球类运 动项目。运动技术主要包括:移动、传接球、断球、射门、守门、战术等。

三步球比赛是采用由两队在同一个场地进行竞争的比赛形式,每队出场6名队员,目的 是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或得分。在比赛中队员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 抛,可用除小腿和脚以外的任何部位进行传、接、射等动作,可以持球向任何方向跨、转两 步突破,在第三步落地之前必须传球或射门。开球时,双方队员站在各自半场,开球队员脚 跨中线站在中圈,当裁判鸣哨后,将球掷回后场,比赛开始。比赛时间为30 min,分为三小 节,每小节各10 min。比赛结束,以进球的多少判定胜负。

3.2 用球体积及重量

通过实验研究和实践验证,三步球小学生用球,周长30 cm、重量200 g;中学生用球 ,周长40 cm、重240 g;由六块类似于椭圆的皮革制成的,用安全、卫生的轻软物质填充 的圆形物体。

3.3 球门规格

最初,场地的大小是借鉴手球、足球等常规性球门的外形来设计的,但在实验和推广过 程中发现,方形球门的边框棱角与中学生的身高接近,在激烈的争抢和防守过程中,存在不 安全隐患。经过反复的比较实验,最终设计出圆弧形状的三步球专用球门,并获国家实用新 型专利(CN201082340Y)。正式比赛的球门是圆弧形的,用三种颜色装饰,小学组为1.5× 2.2 m;中学组为1.8×2.4 m,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装饰门框,使球门更加醒目。

3.4 球场规格

三步球发展初期,场地没有太多严格的限制,借用过篮球、五人制足球、手球的场地。 但根据运动量的大小,以及边线与端线交叉四个角的利用率,经过重新实验设计、改进,最 终形成三步球专用的活动场地。三步球活动比赛场地呈长方形,场地长28~35 m,宽18~2 5 m,由边线、端线、球门线、中线、中圈、射门、限制区和8 m线构成(简称五线、 三区、一圈)。

3.5 主要竞赛规则

竞赛规则的设计与场地、器材的设计同样重要,也经历了设计、实验、再设计、再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而竞赛规则的设计更多的吸取了篮球、五人制足球、手 球等众多球类比赛项目的长处。如:在三步传球、射门的设计上,汲取了篮球的“三步上篮 ”的技术特点,在第三步落地之前必须将球传出或射门。这样既有利于体育教材之间的衔接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跑位意识、配合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把个人与整体的利益紧密的联 系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现在学生单打独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更好地培养学 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突出强调“配合才能前进,协作才能成功”的设计理念。

3.6 三步球运动的特点

1) 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及投掷技巧。2) 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3) 三步球的柔软性使学生易接、易抓、易握,且具有安全性。4) 安全、卫生的废弃物重新利用,体现了节约、环保的特点。5) 具有运动技术易掌握、比赛易组织、活动易开展的特点。6) 场地器材的简易性。7) 比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4 三步球运动的开发与实施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4.1 体育课堂: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实验田

体育课堂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等多向的交流活 动,他们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启发思维,激发灵感。学生无意的练习行为引发体育教师的诸多 思考,从而实现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体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寻求解决体 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精神,不仅使自己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在较大程度上践行了体育 课程改革的创新理念,将课程改革理念转变为实践行动。可见,体育课堂是发生这些行动的 主要场所,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实验田。

4.2 学生:体育课程实施及研究的盲区应该得到关注

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认为:课程是教师与学生体验到的教育经验,课程变革的出发点和 归宿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发展与变化,教师与学生应成为课程和课程变革的唯一的、 真正的主体[6]。从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来看,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影 响被日 益关注,但学生却始终处于课程实施和研究的关注区域之外,成为盲区。正如富兰指出的那 样,“当成人考虑学生时,他们把学生往往当做变革的潜在受益者,而很少将学生视为变革 过程与学校组织的参与者[7]”。从这一案例来看,学生在三步球运动开发过程中 ,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自己制作沙包到自己动手制作“三步球”,从学生在课外搜集材料, 准备工具,到依照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制作和评价;从几人一组游戏活动和自主组 织比赛到“三步球”各项技术的确定,学生自主演练、总结和推敲技术和规则,都渗透了学 生的思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具有参与课程实施和创新的能力,学生的参与有利于促 进体育课程改革走向成功,有利于对课程的理解,最终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3 共同体: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新区实验学校三步球运动项目的开发得益于由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团 结协作的课程开发共同体。濮阳市教育局体育卫生科领导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创新三步 球运动的关键,本校体育教师们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创新三步球运动的保证,全体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创新三步球运动的基础。对于每所学校而言,只有这一共同体的作用得以 充分发挥时,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才能保证顺利推进。

4.4 理论研究:体育课程创新不仅来源于实践,还需要理论的指导 三步球运动的研发案例告诉我们,解决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课程改革的目 标,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性研究的结果 。要达到这些目标、要求和结果,就必须有理论研究作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指导实 践,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因此,体育课程创新来源于体育课程实践,但必须有 理论的指导,这样的创新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2]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实践研究报告[C].研究报告,2009,12 .

[3] 姬彦忠.有趣的“三步球”[J].中国学校体育,2006(3):65-67.

[4]河南省科学技术研究所 科技查新报告:三步球技术研究与应用,2005,12.

[5] 王金明,姬彦忠.三步球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7,7.

[6] 马兴亚.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观念更新论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 009,28(2):86-89.

[7] 郄捍烈,冯兵.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对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评述[J].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95-98.

[8] 周仕德.论课程实施基本取向与教学设计的转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9.1:88-92.

[9] Fulian M.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3rd.ed.) [M].New Yor k: 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1:151.

第8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案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76-02 嵌入式系统是当前最热门最具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因此普及和提高嵌入式系统技术水平迫在眉睫。如今许多高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都开设了嵌入式系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并推动嵌入式系统行业的发展。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等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体系结构,掌握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嵌入式行业的能力,成为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

由于该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应用水平高低,因此需要结合新世纪人才需求与培养,参考当代嵌入式行业的发展趋势,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提高课程质量,使其更能满足嵌入式系统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培养更高级的人才。

一、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尽管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嵌入式系统课程,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嵌入式行业发展又非常迅速,使得高校中设置的嵌入式课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内容不实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总体来讲,该课程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相关知识与技术较陈旧过时,近年来嵌入式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将当前使用最广泛有效的理论与开发技术讲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许多老师仍然将如今嵌入式行业内几乎不用的μC/OS-II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讲解,导致课程没有实用性。(2)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但是实用性不高。需要对内容进行剪裁,对其中重要的知识进行教学,其他内容进行拓展教学。例如将嵌入式开发中较少用到的ARM汇编指令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讲解,导致舍本逐末,没有讲解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嵌入式开发。(3)缺乏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完整开发流程和开发要领,无法使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缺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仅仅是记住了几个概念,没有掌握如何进行实际嵌入式开发的能力。(4)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学,学生只是学习理论,无法学以致用。学生需要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来理解掌握嵌入式系统知识。对于缺乏开发经验的学生,迫切需要通过案例来熟悉和掌握嵌入式系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解决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改善学习效果,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改革

我们以案例教学为核心,对该课程进行两方面的改革与建设:(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嵌入式理论与技术设计成一个个案例,形成新型的案例教学内容。(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即探索适应教学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各种教学形式结合,以案例教学为重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采用“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六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生动性和适用性)的原则,首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二增二减”,即:一增,增加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嵌入式系统理论与开发技术,例如当前广泛使用的ARM11系列微处理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等。二增,增加讲授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完整开发流程,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嵌入式系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帮助其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一减,减掉陈旧过时的知识,或者理论性很强但是没有实用性的内容,这样可以将更多的课时用在案例教学上。例如ARM11体系结构,完整地介绍不仅占用过多课时,而且太复杂,难于理解,可以将其剪裁,对其中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其他内容作为课外材料供拓展学习。二减,减掉工作学习中用不到的知识,例如对于μC/OS-II操作系统,在实际嵌入式系统行业中用途非常狭隘,因此将其删除而选择广泛使用的嵌入式Linux作为讲解内容。

在对课程教学内容剪裁中,案例教学始终贯穿其中。通过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将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体系结构、系统开发等部分组织在一起,例如对于嵌入式系统硬件及接口部分,我们针对每个接口设计一个简单的案例,对GPIO设计一个走马灯案例,对于A/D转换设计一个触屏案例等,最后,我们再通过一些综合案例将这些知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开发流程案例。这样将知识溶解在开发过程中,不但避免了枯燥的知识讲解,而且能够学以致用,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剪裁,最后的教学内容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1所示。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在讲授过程中,将结合最新最广泛使用的嵌入式系统技术,使得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满足当前行业发展要求。这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例如针对“嵌入式微处理器”理论,在讲述时将借助广泛使用的ARM11系统微处理器来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方法与技术两者的结合是通过实际的嵌入式系统案例来实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嵌入式系统案例,让学生们掌握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开发实际项目,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最终形成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重点,讲授嵌入式系统深层次理论、先进技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在教学手段方面,根据新的教学内容,制作新的课件,将理论性较强或较为复杂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较清晰、直观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提高了授课效率。(2)在课堂讲授方面,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后自学相结合、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3)在教学资源方面,建立网络课程信息资源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实时在线网上答疑,使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4)在教学实验课方面,提供实际嵌入式开发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讨论解决方案并指导学生解决。(5)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鼓励成立seminar班或者科研小组,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专业的老师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这样,新型教学模式由CAI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嵌入式实验课建设、其他培养学生创新的教学方式组成,这些教学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终形成该课程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改革效果

在对该课程进行了建设后,分别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进行了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反映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方式,学生较易理解复杂的理论,能够较清晰直观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提高了授课效率和课程质量;能够学以致用,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根据所讲授的案例进行扩展和深入,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得学生的嵌入式系统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学习完课程的学生参加2012年度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Intel杯),共有两个队六名同学参赛,获得了两项三等奖的成绩。即将毕业的学生中,也在嵌入式系统行业中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说明该课程的改革是成功有效的,达到了该课程改革的目的。

四、结论

嵌入式系统课程对于嵌入式行业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当前嵌入式行业的发展,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通过案例教学,将嵌入式系统基本理论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相结合,建设一种新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进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其他学科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做出典范。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http://

[2]仇润鹤,孙培德,刘堂友,倪琳.电气信息类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358-360.

[3]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2010-2012年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

第9篇

1 案例库的研究与开发

    1.1 究的基本思想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 以往的儿科学临床教学经常遇到以下困难:①儿科 病人年龄跨度大,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病史及体 征往往不典型,资料难以获得;②病情变化快,不易 观察到阳性体征。有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病情变 化非常快,比如,高热惊厥、婴儿腹泻等疾病,就诊时 可能病情很重,但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快得 到控制,而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学生不易看到典 型表现;③医疗与教学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多是独 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常常不配合,甚至 拒绝学生实习,给临床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 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观察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成 为临床教师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医学生扩招数 量的增加,学生多,患儿少的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新 的医师法的颁布,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给我们临床 教学带来新问题,而临床医学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的学科,案例学习是主要途径,加之见习课床边教 学,学生也只能看到疾病过程的一个点,不能对整个 病程有直观的、全面的学习。因此,探索案例教学的 新方法、新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2 案例库的设计与制作针对目前儿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整合以 往的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研制成数字 化儿科学案例库。《儿科典型案例集锦》是卫生部资 助的多媒体教材项目,《儿科案例库》是西安交通大 学资助的教学改革项目。两个课件均采用 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进行制作,为网络版多媒 体课件。用浏览器来阅读,通过校园局域网,在多媒 体教室可以访问,还可以通过Internet与其他学校的 教师及学生共享、交流,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简单。 《儿科典型案例集锦》中所选择的案例,均以五年制 儿科学大纲要求为蓝本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 实的住院病人,每个案例包括:主诉、现病史、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全部过程。 《儿科案例库》在每个案例后,设计了由教师编写的 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试题库,自学测验内容,使学生 学习案例后,能及时复习理论,做练习,巩固所学内 容,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首页上方设计了课件介绍、使用帮助、软件下 载、友情链接、中文版及英文版按钮。考虑不同学习 者知识层次以及上机条件的差异,本课件提供了一 些必须的播放插件,推荐了部分的优秀医学网站。 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跳转功能。案例页面设 计了案例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 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理论参考的书签按钮,帮助 学习者快速查找到相关学习内容;并通过超链接按 钮,快速进入其他学习单元。在案例正文中,有素材 表现的地方设计了小图,点击小图后出现大图。视 频、音频、动画设计为按钮,点击后出现相应的视频、 音频及动画。并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师 生的反馈意见,对案例库进行补充、修改,使之更符 合临床教学的要求。

2 数字化案例教学实践

    2.1研究对象在我校98级31名留学生,218名五年制本科生 《儿科学》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案例库进行案例教学 实践,分别与97级33名留学生,203名五年制医学 生儿科学成绩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98级医学生案 例分析题答题准确率进行分析,以问卷形式对授课 教师教学进行评估,并将课件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院、福建 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使用和评估。同 时在我校第二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扬州人民医院 儿科教学中使用。

2.2教学方法

   2.2.1在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案例教 学法如在讲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首先给 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病例中展示患儿的症状、体征 图像及文字描述,由老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 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病因中的胎 儿、母亲、分娩、胳带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展 示相应的图像、动画内容;讲解体征时,将案例中的 体征图像点出,学生可以看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 病时,患儿有紫组,反应差等体征。点击视频按钮, 播放患儿的觅食、拥抱、握持放射减弱的视频;讲到少见疾病共11个系统,53多个鎌案例均为真辅助检查时,通过提问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诊断学方法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诊 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案例的诊断,教师再结合患儿的头颅CT、B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 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以及选择方法,将学习过的知识 横向串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思 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2.2在见习课上,模仿临床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 典型案例教学每次见习课,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 每组5 ~6名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大家充分发表 意见后,每组总结出患儿的临床病史、查体、实验室检 查特点,提出诊断和诊断依据,提出鉴别诊断以及依 据,做出相应的诊疗计划。然后,每组选出1个学生 代表,将讨论意见做总结发言后,其他组的同学就病 历及讨论结果提出质疑,对提出的疑问,由学生给与 解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带教老师给与指导。 每学期安排5 ~6次的案例教学。

2.3教学效果与评估

    2.3.1期末从儿科教研室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试 题,卷面总分为100分,案例分析题占30分中,共设 计了 2个案例分析试题,分别测试了基本知识点、诊 断分析能力、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制订治疗计划能力。 然后,与上一级本科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推断数字 化案例教学对儿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

2.3.2数字化案例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教 学方法进行评估。学期末,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问 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进行评估;院内 组织教师座谈会对课件使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并 分析院外案例库使用反馈意见。

2.4统计学分析考试成绩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案例分析题答题准确性比较用均数士标准差,并进行检验。

3 结果

    3.1医学本科生《儿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校内 学生见表1;留学生见表2。分别在97 (5)与98(5)本科生中随机抽取1个 班,进行案例答题准确率比较97 (5)为20.1 ±0.24; 98 (5)为26. 39±0.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2教学评估3.2.1教学方法评估发出问卷50份,收回49 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有较大帮助;■缺点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交流 减少。

3.2.2教学效果评估发出问卷30份,收回29份,教学满意率为96.5%,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多媒体制作精彩;。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收获较大;多媒体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希望进行更多的案例教学。

3.2.3对课件使用评估院内发出问卷15份,收 回14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教学效果好;教学重点突出;院外课件使用反馈评估意见有:课件设计思想独特,体现了课程整合的功能, 功能齐全,案例典型;制作编排合理,图像精美,声响视音频效果好, 画面简洁,色彩柔和,便于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课件中贯穿了加强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的教 改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该课件国内 较少见,希望能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弥补了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学习的好 帮手,是教学改革中一项很实用的方法;

    4.讨论

    4.1发展了传统案例教学将典型案例数字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克服了 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只能看到每个病人病 程中的一个点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 展示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数字化案例信息量 大,可以表现全方位疾病的特点,丰富了案例教学的 内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实习生专题病例讨 论,能极大地提高实习生对典型或疑难病例病理与 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举一反三地将书本 知识迁移到临床实际应用中,很好地培养了实习生 思维发散和辩证鉴别能力,强化了 口头表达能力,纠 正了模糊概念。实践证明,病例讨论运用恰当,能使 实习生的观察、诊断、独立思考、病案分析、实际操作 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丨2。

4.2体现个性化教学特点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环境, 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与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学 习习惯与节奏自主掌握进度,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特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 热情和学习潜能丨3],符合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 

    4.3教学效果良好 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使用数字化案例教学 以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80分以上的 学生占到80%以上,经x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 异。从院内外课件使用反馈来看,体现了课程整合 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4具有可扩充性,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数字化案例教学课件为开放的网络课件,可以 及时添加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 育资源;还可以进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 学生的联网学习,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打破了床边教 学的时空界限,为今后临床医学的网络教育提供借 鉴。

第10篇

关键词:管理学 经验式学习能力 体验式教学

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教师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是单调的PPT加口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过于偏重书本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少,实践经验少,理论知识的实际利用效率不高。同时,高职学生文化基础不扎实、厌学,而且不能从全局考虑问题,素质训练不过关;加之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高校普遍偏重考试成绩,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倍感压力,甚至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致使最终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获得间接知识,忽视获得直接经验,特别是缺乏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和机制。使学生很少受到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是纸上谈兵,影响他们应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然而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形势下,《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是情势所需,具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提出一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实施手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它从实践教学的视角,运用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定义。[1]

1 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教学目标导向

现代化教育环境中的高职教育必须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放在同等的高度同等对待,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高职教育应该瞩目学生的未来生活,必须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适当引入实践教学理念,增加实训课程比例,提高高校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逐步构建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笔者结合实践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实践教学目标即为两种能力的培养:管理职业能力和经验式学习能力[2]。

1.1 职业能力 从社会需求和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对学生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其思维方式的训练,把学生看作独立自主的个体,利用现有资源锻炼其思维能力,引导其发现问题,继而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使学生“像企业家那样思考”,这才是当前教育形势下高职教育应该坚持的教育理念。

1.2 经验式学习能力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技能培训注重能力培养,主张从实践中总结经验,领悟理论真谛,也就是“在行动中学习”,这是从培养学生的经验式学习能力出发而确定的。基于这种经验式教学理念,不仅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多层次、综合性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体系

能力培养即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实践训练往往能使学生深刻领会理论知识的内涵。因此,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实践,并且实时记录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欠缺之处,这就是经验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管理学教学的目标和课程特点,深入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同时提出构建由“学习团队项目管理、社会调查、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公司考核”构成的多层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2.1 划分学习团队实施项目管理 从第一堂课开始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团队,每个学习团队6-8人。以学习团队为单位组织开展项目教学。首先由教师根据已学的专业知识拟定项目教学的任务或目标,学习团队领到学习任务后,根据团队成员的数量和团队实力共同研究具体实施计划,细化学习任务,共同或分工执行。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其要完成的小任务,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实训活动。各学习团队完成任务后相互评价对方的项目成果,并针对其中的问题给出中肯的建议。最后由教师作结。学生通过参与团队学习锻炼了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思维模式,增强团队合作及分工协调能力。

2.2 实地调查法 在教学中,单纯的理论讲授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教学固然重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样是教学重点。《管理学基础》这门学科强调实用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市场调研,逐步深化其对实践技能的领悟和认知。比如,进行组织结构的理论教学时,鼓励并组织学生到肯德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并根据所学理论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企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这一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从旁指导,答疑解惑。实地调查教学方法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论认识,许多在理论课堂中难以理解的课题在实践中迎刃而解,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运用能力大大提高。

2.3 案例教学 把管理职能与企业个案有机整合,以凸显实践教学的优势。教学中所用案例全部出自企业实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情和事实提出解决方案,进而达到对管理职能的深刻认知。通过案例教学,学生逐步掌握了扎实的管理知识,同时能获得许多对管理问题的诊断以及积累处理的经验[3]。

2.4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管理项目,让学生进行处理。例如,讲授“环境分析”这一章节时,教师有目的地设置竞争性的背景,使学生模拟管理者开展SWOT分析;讲授“人员配备”这一章节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招聘者和竞聘者),招聘职位、面试等细节由学生自主设置,考察其分析研判能力;通过情景模拟这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从中学习和运用管理知识及操作艺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4]。

2.5 模拟公司 课程期末考核采取“模拟企业”考核方式检查学生对企业管理基本职能知识点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其涉及的主要内容:①成立模拟企业:将某企业设定为模拟企业,调查该企业的管理现状,并形成一份客观的调研报告;②模拟企业组织建设:绘制企业组织结构图,对该图进行说明和评价;③制定模拟企业计划:制定企业某项活动的年度计划;④模拟应用控制程序和方法:各企业根据其他企业设计的与控制相关的场景,提出应对的方法和措施;⑤模拟总公司经理竞选:通过各企业经理竞聘总公司经理,总结出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⑥模拟应用协调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各企业根据其他企业设计的与协调沟通相关的场景,应用协调沟通方法和技巧;⑦制定模拟企业员工激励相关制度:基于企业现状制定员工管理和激励机制,如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5]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提高《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就应综合运用管理学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进行教学尝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力度。这样一来学员综合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反思,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群.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2]刘晓斌.关于提高管理学教学水平的实践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2010(3).

[3]章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学课程中的调查与反思[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

第11篇

关键词 力学课程教学 工程案例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Case

Teaching in Mechanics Course

MENG Fanshen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ase teaching is given a certa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ackground courses, so that students master the mechanics associated with re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evelop a sense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have been a great play.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mechanics course teaching; engineering cas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0 引言

力学课程是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基本概念与实际计算并重的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力学课程和工程应用、工程设计与分析有着紧密的联系,工程实践是力学的源泉和归宿。力学课程理论概念多,公式推导繁琐,有着自身的规律;学生学习过程中觉得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实际工程联系不上,高深莫测,容易出现畏学情绪;教学中,出现照本选课,过于关注理论知识向学生的灌输,以教材为唯一依据,从概念到概念,理论教学与工程实相脱节,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造成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因。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习,很难将力学课程的内容与工程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遇到实际的工程问题,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引入工程案例教学成为力学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必经之路。

本文认为,在力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工程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力学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工程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力学课程中的工程案例教学是选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案例,在课堂上以讲解工程案例入手,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和总结,提炼出所学部分的力学理念以及用所学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深化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工程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体现了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工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力学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工程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工程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力学概念和原理,并能灵活运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随手指指门角和窗角的裂纹,让学生们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些部位?经过简单的思考后接着介绍应力集中的概念,学生们很快能抓住应力集中的本质。之后,可将问题引申到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对应力集中的不同反应上,并对其进行理论的阐述。这种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像讲故事一样,又轻松又有趣,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对理论知识的工程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非常有益。

2 力学课程实施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2.1 转变力学课程教育理念

工科大学生毕业后要直接面对工程问题,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绝大多数毕业生要在技术一线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教育首先要考虑他们对工程素质的迫切需求。在教学中,需要对传统的力学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保证大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后续专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凸显工程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份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2.2 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力学课程工程案例教学的源泉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为工程案例教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素材。如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如梯度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的出现。在力学、生命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方面,引入鲜为人知的近代力学研究生命科学的分支。如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液动力学等,应用应力与生长定律回答了太空中生物为什么长不大的原因;从力学角度看,骨骼是自然界中最轻巧的超强结构;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延长生命的人工器官,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人工肺、人工肾等;以及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力学应用:脉象、推拿、针灸、经络等等。

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力学关系方面,从1998年我国长江抗洪救灾说起,分析长江堤坝溃决的宏观流体动力学原理,介绍导致九江大堤溃决的管涌的力学成因及对堤防的严重危害;类似的还有阿斯旺大坝的悲剧、三门峡水库的教训与长江三峡大坝等大型水利工程。通过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沙尘暴、空气污染实例,解释其中的气象动力学原理。在洪水的堵与泄、南水北调工程,台风、地震、海啸等的预报与预防方面讲解应用的力学方法和原理。以及通过结合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促使了“灾害力学”的产生等等这些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工程案例的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

2.3 更新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工程案例选择要充分考虑所选工程案例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最好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工程案例。也可以选一些重大的工程,及发展前沿的工程。工程案例要有典型性,即所选案应具有代表性。教学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的选择须能充分体现力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要适当选取工程案例,即所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太难会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学生难以入手进行分析,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选案例应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联,达到力学课程教学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服务的目的。案例选择好后首先确定案例的核心理念,即通过案例教使学生掌握哪些力学理论知识,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围绕案例的核心理念,由浅入深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掌握相关的力学理论知识。

由于课时限制,不可能在工程现场进行教学,但可在课前精心制作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具体工程实例课件。这些图、文资料色彩鲜艳,清晰生动,能够有效地补充一些与工程实践有关的知识或背景材料,不仅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讲解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分清重点,讲明白为止。

2.4 力学课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质

力学课程中的工程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效地使用这种方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质,对所选工程案例有着深刻的力学理解。就要深入到工程实际中,钻研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对一些重大工程,特别对近年来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中的力学现象,教师要能清楚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例如在学习悬臂梁的弯矩时,结合媒体报道的一例工程事故。一民用住宅楼的阳台坠落,连续将其下面的若干层楼的阳台剃掉,梁与墙在连接处配筋不足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教师要清楚目的是讲内力,弯矩的薄弱点,还要清楚梁的配筋要求。通过分析该工程事故,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弯矩最大的固定端截面是危险截面,而且明白了这种结构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师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力学的授课内容,有意识地对一些重大工程事故进行力学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如在讲授剪切的概念时,就以滑坡这种地质灾害为例,说明剪切变形的实质。并指出上海的倒楼事故,实际上由于没有科学施工导致的人为滑坡引起的。通过分析工程事故背后的力学原理,告诫学生们一方面要学科学、懂科学,另一方面更要明白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3 结语

力学课程的工程案例教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我们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挖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尤其在工程案例的选择与积累方面需要花大力气,使之更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更强,在提高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工程案例教学将力学理论赋予一定的工程背景,使学生在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力学理论,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提高了学生建立力学模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发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力学基础课教学真正做到为专业服务,培养具有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且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卫.案例式教学:固体力学的前沿应用[J].力学课程报告论坛,2007:3-5.

[2] 王瑾.工程力学课程新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力学课程报告论坛,2009:164-166.

[3] 赵国刚.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办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57-59.

第12篇

关键词: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8-0255-02

The Teaching Pattern for Software Architecture with Leading Examples

YU Kui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A novel teaching pattern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combines leading examples with the teachers' guiding 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with groups. The result of teaching has proved that the pattern can not only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but also help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course quickly and improve their practice abilities.

Key words: leading examples; teaching pattern; learning with groups

1 存在问题

1.1 传统教学方式简单,学生主动性不高

目前,高等院校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性和适应性的理念,简单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原理的具体应用。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概念繁多,学生普遍觉得太抽象,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

1.2 课程教材缺陷,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课下自学的主要依据。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软件体系结构教材,存在可用性差、信息量不足等问题,不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认知工具;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讲授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师生缺乏互动;没有形成适合课堂教学的完整的软件体系结构分析与设计案例,使得学生对软件架构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过程缺少深刻的感性认识,无法纠正学生对软件体系结构的一些错误或模糊的认识,从而不能进一步深人理解软件架构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针对现有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软件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探索有效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2 基于案例导学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模式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讲解的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较多,理论性也比较强。因此,软件体系结构的教学必须与实际的软件项目相结合,通过实践练习加强对软件架构的概念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从案例中分析各类软件系统架构设计风格的优缺点,可以让学生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在传统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讲授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在讲解基本原理和理论之前,先介绍一个恰当的案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层解析,逐步引导,学生既容易记忆,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然后布置实战项目,在项目练习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收集相关资料;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对课题进行探索、分析和研究,最后在团队的努力下解决问题。因此,在软件体系结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案例导学为指导,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软件体系结构教学模式, 确立了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通过人人参与个性化的实际案例设计,解决了理论和实际运用脱钩的教学问题。

2.1 案例导学,注重引导

“案例导学,注重引导”教学模式,就是将案例教学引入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以案例为前导,引出问题,围绕案例,分层解析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案例只用来练习或验证工具的用法。本教学模式以“案例原理解析”为主线,强调围绕案例为前导,引导学生参与与思考,让其能参与实践案例的探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将相关知识在案例分析时自然带出,使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加强,识、记效率提高,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讲解管道-过滤器设计风格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传统的语言编译器工作过程。编译器由扫描器、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等多个处理模块组成。让学生思考各个模块的工作流程,让学生画出编译器的结构图。然后让学生思考编译器中的各个模块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连接。最后教师再结合这个实例进行管道-过滤器概念和原理的讲解。通过这种具体而且学生熟悉的实例,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掌握管道-过滤器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案例导学”能较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同时从实战项目出发,由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搜集有关的资料以软件系统架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课后深入讨论,各抒己见。这种在“案例导学”指导下的“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抽象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学习”精神。因此,我们将“团队开发”模式的思想贯穿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始终。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让“拔尖”的学生作为各组的负责人,教师给定一些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风格或模式,每个组选择一个题目,要求以不同的体系结构风格或模式去完成。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可以组织专门的课堂研论会,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讲述他搜集的资料和相关的实例,并重点讲述他对实例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则在掌握已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国外一些在软件工程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大学的软件架构课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SEI的软件架构实践、软件架构评估、RUP软件开发过程和架构模式等课程,同时建立软件体系结构教学课程网站,包括教案、习题库、试题库和实例等,将最新的教学资源、研究成果和进展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适合于本门课程的特点,教学实践的效果令人满意。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上完了软件体系结构的5种风格后,可以布置经典的模式设计课题“Key word in context”,然后把学生分成5组,然后要求每组学生:1) 选择一个或多个设计风格来设计此课题;2) 对选择的风格进行综述;3) 设计中遇到的困惑。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并组织专门的课堂讨论,每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陈述,让学生参与点评。

3 新模式的注意事项

3.1 兼顾传统讲授方法

传统的课程讲授基于教材,注重原理和知识的系统性;案例导学则基于实际的问题,注重实用性、应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者各有特点,不能偏废。因此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在以案例引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主线介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将传统教学和案例导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传授知识的相对集中、完整与连贯。

3.2 理论教学和案例探讨并重

与传统讲授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会增加案例探讨的要求,可调节理论与实验课的侧重点来解决理论课时的不足,即课堂教学以演示讲授为重,案例探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形式为主。

4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案例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适合软件体系结构课程,它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快掌握该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董天阳, 简b峰, 张玲, 等.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 远程教育杂杂志, 2007(1):29-32.

[2] 涨友生. 软件体系结构[M]. 清华大学出版, 2004.

第13篇

关键词:创新 职业院校 创新教育 实践 创新灵感

随着建设监理制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全面普及,公路施工监理作为一门主要专业课也在路桥工程专业中开设。然而,在校生还没有接触过工程实际,如果教师只照本宣科地讲解工程监理工作的机械程序、深奥的法规和条文,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和抵触的情绪,这十分不利于公路施工监理课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研究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抓住本课程核心思想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即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公路施工监理课程案例教学就是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以实际工程监理案例为教学的中心,由此展开对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内涵与外延的阐述、解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案例作为一条主线,将每节课所讲的全部概念和知识点串起来,先从案例引入到理论,再从理论解释到案例。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案例介绍中,对要讲授的内容先有了感性认识,使较为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点。在随后的理论知识讲授中,教师不断联系工程监理案例,让一个个知识点成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案例教学全过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提出“从做中学”这样一种教育观,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这种教育观的具体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特点与原则

1.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特点

案例教学法与一般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实际案例为教学的中心和主线,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围绕案例来展开和安排。

(2)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案例进行有机调整,不拘于课本所编排内容的先后顺序。

(3)以介绍案例的方式开始每次课程内容的讲解,然后再对案例进行总的点评。

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1)案例与教学相一致的原则。即所引用的工程案例内容必须要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协调一致,不应在内容上南辕北辙。

(2)工程案例简明、精要的原则。所举的工程案例应该简明扼要,切忌内容繁杂、冗长。在选择工程案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理解的程度,又要符合教学形式的要求,所以教师应精心挑选合适的工程案例。

(3)工程案例的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就是指工程案例可增减内容和修改表达方法,仍能保持其内容的完整。一般来说,实际工程案例内容均十分复杂,篇幅较为冗长,并不太适合直接作为学生的教学材料。因此,通常情况下,教师还要对所选择的符合开放性原则的工程案例进行再加工,对工程案例的文字、篇幅、语句和表达方式作适当的修改、润色,使之具备可读性和简明性,从而更能满足学生教学的需要。

(4)工程案例的先进性原则。在准备工程案例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最新的工程案例资料,使教学的信息能跟上最新工程项目的动态变化。

(5)工程案例生动具体的原则。一般的工程案例是面向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其叙述、表达较为笼统、概括,不适于教学使用。因此,工程案例的选择必须注意其是否生动具体。

(6)对工程案例的再创造原则。对所选择的工程案例进行再创造,就是指对工程案例从内容到形式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修饰,以满足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需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工程案例的再创造,这要求教师应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内容,使工程案例经过二次创造后能更好地贴近课程的内容。

(7)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与以往的理论教学不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并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通过这样深刻的思考、理解,往往能让学生十分扎实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实例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流程如下:本节课程内容介绍引入工程案例学生阅读工程案例学生进行案例辩论教师结合课本内容点评工程案例剖析课本内容课本知识点与工程案例内容的对应总结。

1.课程内容介绍

先介绍本节课程的内容为关于FIDIC合同条款的优先次序问题。FIDIC各个合同条款之间是彼此制约和互为说明的,但有时候难免会在个别地方出现歧义或含糊不清的情况,甚至各个合同条款之间可能发生相互抵触的情况。

2.引入工程案例

在某房建工程项目中,工程数量单中规定应使用白水泥实施洗手间的瓷砖勾缝,但在技术规范中写明这项工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施工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就使用何种水泥进行勾缝的问题发生争执。业主认为使用白水泥勾缝满足美观的要求,因此承包商应该按合同工程数量单做这项工作;而承包商根据合同第5.2款(合同文件的次序),指明技术规范制约着工程数量单中的描述,因此应该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属于正常履约。

3.案例辩论

在引入工程案例后,笔者先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承包商坚持按照合同的条款来组织施工是正确的,业主的要求是没有道理的。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承包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作为工程项目投资方的业主的意见,不能死板地照条文来办事。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业主和承包商都不能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提出任何变更要求,一切均应该由监理工程师来决定。学生对案例展开激烈的辩论,各自发表对案例的不同意见。

4.教师结合课本内容点评工程案例

(1)工程案例的结论点评。在本工程案例中,业主与承包商发生争执,哪一方的要求合理呢?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监理工程师应裁决承包商的要求合理,即承包商可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实施瓷砖勾缝。另外,如果业主坚持要求使用白水泥勾缝,则属于工程的变更,经由监理工程师按照规定的程序填写工程变更指令,承包商再按照监理工程师的变更指令进行施工及结算。

(2)课本相关内容连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关于FIDIC合同条款的优先次序问题,在课本中关于条款的优先次序为: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时的标书合同特殊条款合同一般条款技术规范图纸工程数量单其他补充文件。

(3)用课本相关内容解释案例。案例中,业主与承包商发生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他们所依据条款的法律效力的优先次序上。在课本的相关内容中,明确规定了这样的法律效力优先次序:“技术规范图纸工程数量单”。因此,业主与承包商双方的争执事实上也就归结为“技术规范”与“工程数量单”的优先次序的争执。按照课本内容,“技术规范”要明显优于“工程数量单”,这就是裁决承包商的要求合理的原因。

5.课本知识点与工程案例内容的对应

课本的知识点与工程案例内容的对应情况详见下表。

6.总结

在经过上述各个教学流程之后,学生对FIDIC合同条款的优先次序以及改变优先次序的处理办法,有了明确而深刻的理解,再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些优先次序,并且能做到灵活使用和处理相关问题。

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体系。在这个教学体系中,理论部分与实际部分是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的。在形式上,理论部分与实际案例部分是一一对应的;内容上,理论解释实际案例,反过来,实际案例又验证了理论,两者相辅相承、互为表里。

在公路施工监理这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在应用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对比较陌生的理论内容均能很快地理解、掌握;即使没有实践经历,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辨,也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以自己的观点来应用理论知识、判断案例,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深入的思考,避免了以往教师生硬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消极教学状况。案例教学法在公路施工监理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后还有待于教师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以期取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文不.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田威.FIDIC合同条件实用技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景廉.举例技能[J].佛山大学学报,1997(6).

第14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地理案例教学 实践 探索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运用理论阐述与案例相结合来构建教学内容,已成为新高中地理课程的一大特色,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人进行,地理案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案例教学正为广大地理教师所关注。因此,如何运用案例教材,开展地理案例教学,有待于深人研究、探索。

一、认识地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案例教学法已经在商业教育中相当普及,并被广泛用来教授他们实践的主要观点、技能、隐含的原则。那么,什么是地理案例教学呢?李晴定义地理案例教学为:“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它是与传统讲授法相对而言的。实施案例教学,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间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优势

(一)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地理案例不仅具有相关的背景数据或材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通过呈现视觉材料,经过分析讨论,将书本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使学生进行深人的探讨和思考,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概念具体化。

(二)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需要对案例进行引伸和扩展,创造性地评价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地理案例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讨论和交流,要想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对方。

(三)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阅读生动、逼真的案例,往往能震动学生的内心情感。

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在较少压力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能实现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讲授者和组织者,而且是讨论中的一员。学生的思维如果都活跃起来,

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往往会超越教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为可能。这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艺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地理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地理学科兼跨科学和人文社会两大知识领域,综合性强,其案例教学法与早期案例教学法也必然有所区别。

(一)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地理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呈现案例时营造分析案例的气氛,如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朗读、描绘案例,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头脑中不断呈现、联系、比较、分析和综合,提取和重组案例中提供的信息。所以,只有感情充沛、善于表演的教师才能上好案例课.

(二)需要师生较长时间配合才能取得好效果

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间

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往往较为困难。知识面较广,阅历丰富的学生较有可能在案例教学中积极参与,知识面较狭窄的学生,只有经过较长时间启发、训练,才有可能配合教师的指导,进人案例教学讨论的角色。

(三)不利于概括化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培养

高中地理理论性较强,从探究学习角度看出现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只有大量使用案例才能取得案例教学预期的成效。

四、地理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地理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事先要制定地理案例讨论计划:怎样开始讨论,如何对过程进行控制,如何结束讨论。教师必须对案例中包含的事件有一个完整的掌握,要预测学生对地理案例的可能反应,学生是否能带来许多思想和观点来到课堂?对于学生们的反应,将如何应对?对地理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准备?可以要求学生在地理案例讨论前预先思考一些间题,这对于营造地理案例讨论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

地理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课堂讨论的形式有以个人发言为主的小型分析讨论会,有分组讨论会,全班集体辩论会等等。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生人数、教学环境等确定具体采取的组织形式,设计、布置好案例教学环境。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都是大班规模上课,人数在50一60人,甚至更多。

(三)地理案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间题

分析地理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要将地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在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既要讲解、演示案例材料,又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还要监督案例分析、讨论的情况。因此,只有具备高超的课堂组织、调控艺术,地理案例教学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第15篇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案例教学法是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①具体来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素材,设置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对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传授知识的教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时代感、实践性更强。在当前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变“你必须如何”为“建议你应该如何”,变“要我如何”为“我要如何”。传统教学有的最多的是灌输式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效率高,但在操作中有些教师却时常将复杂的思想理论变成简单说教,把鲜活的人文素养训练变成干巴巴的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方法以知识为中心,说服力、感染力不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学生一上政治课就睡觉、逃课等现象,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因此,探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任。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素材以说明深刻道理。与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传授理论知识,侧重于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相比,它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这种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是轻松、愉快的,通过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事政治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作为生动、形象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课程活动的心理倾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案例教学强调学习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过程”。在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于自身的感受、领悟,透过对以往经验的再加工、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重新诠释和理解,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不单纯是对以往知识的再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向生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打破原有的思维惯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组合、加工,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案例教学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

教学案例的选择对于案例教学来说非常重要。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分析案例本身所折射的思想,并注意其与教材的衔接,而不能一味地以“趣”为选择案例的标准。因为,如果任由无价值的案例充斥于课堂,往往会冲淡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只不过是听案例看热闹,除此别无所获。因此,案例的选择在“精”而非“多”,“精”指的是不仅要有“趣”,更重要的是贴近理论、贴近生活,具有思想性、针对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真正体现理论知识的科学价值。具体说来,选取案例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真实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时间上讲,选用的案例要新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从空间上讲,选用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隔山打枪,难辨虚实”,这是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的评价,这样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反而会让学生怀疑其真实性,削弱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在教学中如能多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从性质上讲,选用的案例要有事实依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经不起推敲的案例,如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但不能说明思想政治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反而会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2.典型性。

教师选择案例时,力求选择有代表性的,从而把握案例蕴涵的深刻道理。学生通过对这些典型现象的分析研究,得到启示,提高认识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内容中,我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作为案例,在分析、评价案例中人物的过程中将良好职业道德内化于心。我以反例“范跑跑”作为案例,让学生讨论其的言行及其影响。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在论辩中形成了对职业道德特殊性的正确认识。

3.趣味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内在知识结构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案例时要将趣味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可读性,对学生有吸引力。而思想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学生在发现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实施

1.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典型案例必须与基础理论相呼应,使本课程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进一步立体化、形象化、直观化。通过对案例的呈现、分析、理解,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准确地把握好实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即把所要运用的案例准确、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最需要使用案例的阶段或环节上。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进行认真、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步骤。

2.认真组织课堂活动。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及时引导讨论的内容和方向。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或者讨论争辩,或者质疑探索,或者扮演角色,或者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对于所讨论的问题不能达成共识、无法找到理论性的思路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将提出的问题、观点、建议等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掌握讨论思路。当出现冷场或跑题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引导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到正题上。教学方式方面,建议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不论是讨论、辩论还是完成书面作业、撰写方案、表演等,都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3.教师归纳总结和精讲理论。

教师根据讨论交流情况把握时间,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并得出正确结论。可以说,归纳总结是案例教学思想升华的环节。教师在总结时应注意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析: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给予肯定,予以激励;及时指出学生在活动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正;指出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总结出案例教学的价值,即从案例教学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示。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得到更多锻炼;或者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4.如有必要,可对案例进行书面分析。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撰写书面分析报告作为课后延伸活动。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取有价值的案例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吃准吃透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和论证,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从中选取最能准确表达和反映教学内容、内涵的典型案例,发挥好案例教学的作用。

(二)处理好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切不可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述,沉醉于单纯的情节叙述,使课堂教学有“故事会”之嫌。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二者划了等号,将造成大多数学生不能把握案例的中心意思,他们会跟着故事情节一路下去,只记得看风景,却忘了到风景的尽头寻找道理。所以,教师在引用案例之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课前加工,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注重层次,而不是把整个案例原封不动地照搬使用。因为,案例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仍是理论知识的渗透。

(三)注重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

与沉醉于案例描述相反,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在呈现案例之后,迅速进行分析,其结果使案例教学成了变相说教;也有些老师在案例使用过程中,没有充分启发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无触及本质。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寓“理”于“事”,把深刻的理论融合在具体事例中的一种方法,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案例呈现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出启示性较强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又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教学方法必将不断推进,运用得更加灵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廉清.案例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