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压优化治疗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血压的发病情况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发性的高血压,另一类是继发性的高血压。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高血压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而在发病中大多为继发性高血压[1],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慢性肾脏疾病导致。患者的血压一旦偏高就会出现肾动脉痉挛,事实上高血压的发作会直接加速肾病的恶化[2],严重的会引发死亡。在此次研究中我院选取了45例 肾性高血压患者,其中23例给予优化治疗,22例作为对照组,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5年6月以来收治的45例肾性高血压患者, 对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2例),采取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优化治疗的为观察组,采取常规的替米沙坦治疗的为对照组。以上患者中合并肺心病患者4例、合并蛋白尿患者2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合并血尿患者11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15±4.54)岁;观察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6.55±2.36)岁。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上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替米沙坦治疗方法,采取口服,服用方法:服用量为80mg/次,1次/d,治疗时间为2个月,服用时间为早饭以前。观察组采取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同样为2个月,替米沙坦的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依那普利采用口服的方法,具体为1次/d,10mg/次,服用时间为饭后1h[3]。对两者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每日早中晚及夜间各监测1次血压)疗效记录,时刻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1.3临床疗效评价 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分为三个等级:①显效:患者的血压在治疗后达到基本正常(130/80mmHg)或者是收缩压在130~150mmHg;②有效:患者的血压明显有好转并且保持收缩压在130~160mmHg;③无效:治疗前后没有好转或者出现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表示,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加以处理,当P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了(91.30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63 %),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肾性高血压主要是指由于肾动脉病变以及肾脏功能引起的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肾小球出现一定病变间质组织、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各种肾小管萎缩 等,共同造成了肾脏功能问题导致肾脏供血不足[4];非特异性大动脉炎,主要会引起肾脏血流的灌注明显不足。临床医学表明肾功能出现障碍或者是功能不全的患者有接近60%~80%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其中慢性肾小球炎患者高达90%以上。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同时还伴有慢性的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肺心病等这些病情相互交叉导致病情恶化[5]。可见肾性高血压的病情是非常复杂的。目前还没有非常好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同时发病率较高。在本次试验中我院采取了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起到了很好地效果,两种药物中替米沙坦可以起到对患者肾脏血液循环改善,达到降血压、减少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而依那普利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抑制激肽酶对激肽的降解,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可以促进人体的双通道排泄,减小患者的肾脏负担,改善肾小球的循环,减小肾脏血管的阻力。
在此次研究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出采取优化治疗的治疗效果,我院根据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两组对照的方法来观察其治疗效果。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对以上收治的45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 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2例),采取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优化治疗的为观察组,采取常规的替米沙坦治疗的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替米沙坦治疗方法,采取口服,服用方法:服用量为80mg/次,1次/d,治疗时间为2个月,服用时间为早饭以前。观察组采取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同样为2个月,替米沙坦的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依那普利采用口服的方法,具体为1次/d,10mg/次,服用时间为饭后1h。实时上以上两组患者采取的治疗办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对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更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符合治疗的标准。对两者患者进行疗效记录,时刻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于临床评价方法上也是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治疗效果三级别的方法,对患者血压范围做好严格的划分,然后对患者接受治疗后进行严格的相关指标检查最终确定出患者的所处于的划分等级,最终得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治疗效果评价机制和结果。经过科学的临床效果评价之后,得出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1.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63%,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仅仅采取简单的药物治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会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两种药物共同作用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当然效果更好,可见肾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优化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振显.用厄贝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6.
[2]谢文虎.高剂量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
[3]郭浪.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2,11.
由于随年龄增长,五六十岁以后,大动脉弹力纤维含量减少,胶原含量增加,动脉中层钙质沉积使得动脉管腔变窄,血管僵硬度增加,导致大动脉顺应性下降,腔-壁比例降低,而大动脉僵硬度增加及弹性减退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动脉壁压力更高,而外周阻力会明显下降。此时,动脉硬化导致的脉搏波增大和波反射提前到达,反射波落在中心动脉压力波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导致迟发的收缩期波峰出现,而中心动脉舒张期压力失去了反射波的协同,衰减加速,舒张压下降。这种大动脉与小动脉病理生理变化的相互作用使得收缩压水平逐渐升高,而舒张压水平变化不大或有所下降,因而老年高血压的主要表现类型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ISH 定义为SBP>140 mm Hg,DBP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害
研究已证明,五六十岁以后,心血管事件的强相关因素由舒张压转为收缩压,老年人收缩压(SBP)升高是单项最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ISH的预后比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要差。Framingham的研究资料表明,ISH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倍,脑卒中发病也呈相似增加;美国芝加哥脑卒中研究也表明,ISH患者死于脑卒中者是血压正常者的2.5倍。还有研究表明,60~69岁ISH患者的SBP每增加1 mm Hg ,死亡增加1%。ISH状态下左室射血的后负荷增加,因而可导致左室肥厚、左心衰竭及猝死等风险增加。而舒张压下降可导致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减少,导致心肌缺血、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策略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有6大类,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2009年日本的新版高血压指南中将α受体阻滞剂排除在一线降压药物以外,仅剩5种一线降压药物,但CCB在一线降压药物中的重要位置没有改变。CCB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两大部分,二氢吡啶类的主要适应证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妊娠以及黑人高血压。
老年ISH被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和CCB。以噻嗪类为代表的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老年ISH以及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可与保钾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以及CCB联合应用。但其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容易导致低血钾,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升高,以及降低脂肪酶活性和升高血尿酸,这些不利作用限制了其作为一线降压药物的应用。
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长效CCB的优势:①谷/峰(T/P)比值高,能有效、平稳控制血压。②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③嗜酒者依然有显著降压作用。④不受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影响。⑤不干扰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血糖。⑥没有任何绝对禁忌证。⑦与其他类药物合用可获得叠加或协同效应。⑧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强。
CCB类药物种类较多,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是其中的一种,2004年公布的ACTION研究是第一个证实长效CCB拜新同在长期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能显著降低高危人群新发心力衰竭危险作用,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原文作者:刘清泉
我今年66岁,患有多年的高血压。为了保持血压的稳定,我一直在服用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及倍他乐克等降压药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听人讲,长期服用卡托普利会使毒素积蓄在血管中,严重时需要做血液透析。这样的话,既要花很多的钱,还要忍受很多的痛苦。因此,我想停用上述药物,而改用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前不久,我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治疗高血压的偏方--醋泡花生米。此方的制用法是:取花生米20~30粒,将其浸入陈醋中腌制一昼夜即成,可在每日三餐后吃5~10粒,待血压有所下降后,可隔日吃一剂。我按照此方服用了两个月的醋泡花生米后,血压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专家点评:刘清泉读者推荐的此则降血压偏方是我国古代的民间经验方。既是经验方,说明它是确有实效的。此方中的陈醋性温味酸苦,可入肝经,具有消痈肿、软坚散结、下气消食、杀鱼肉之邪毒的功效。而花生性平味甘,可入脾经、肺经,具有健脾和胃、利肾去水、理气通乳、治诸血症的功效。因此,经陈醋腌制过的花生有很好的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祛色斑、消除疲劳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花生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人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和转化,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花生的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可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还具有降血压、调血脂的功效,可用于防治高血压。而陈醋能使食物中所含的钙、锌、铁、磷等无机物溶解出来,从而提高食物的吸收利用率及营养价值。此外,陈醋还能保留食物中的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并减轻脂肪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所产生的副作用,从而可有效地降低血脂、血压,预防血管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1.6亿,在每年以300万人的数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我国的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很低,2004年10月的全国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平均仅6.1%。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青年高血压患者因疾病在其自身表现以及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自身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血压的达标和控制。故应尽早积极干预影响因素,改善血压控制率。
1 影响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因素
1.1 疾病本身在个体患者表现的特殊性:①大多数青年高血压患者常常无症状,多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并确诊。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容易漏诊或误诊。②血压波动大,这类人群由于工作竞争和生活压力大,血压变化无明显规律,早期常表现为隐蔽性,诊室血压和偶测不能真实和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实际血压情况。
1.2患者自身行为因素的影响:①病人的健康理念缺乏,自认为平素身体健康,极少进行全面体检,有的连续多年未测量过血压,对于血压的正常值也未知晓。对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发现血压高也不引起重视,不积极坚持治疗。或是对医生的诊断持怀疑态度,拒绝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意见。②确诊后用药的依从性差,认为自己除血压监测升高以外,没有任何不适,有症状才是服药的标准,没症状就不需要药物治疗。③青年高血压患者确诊后复诊率低,因工作忙,没时间去医院复诊,得不到医生的治疗指导。④心理因素影响,因承受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愿让同事和家人知道而隐瞒病情。⑤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矫正,影响降压药的疗效,如限盐、减肥、缓解精神压力等。
1.3 医源性因素。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大量的高血压患者治疗随访中发现:①很多医务人员并没有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很好地落实到具体病人身上。在许多发达国家,仅有不超过25%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得到了满意的控制[1],而在其他的国家控制率更低。这种令人不满意的结果不应完全归于药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生的治疗方法的不适当。②医务人员防治高血压观念淡漠,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知识老化,对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分层、控制标准了解不够,特别是对一些高危患者的识别,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行为与国际国内颁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③与患者的沟通及对病人的管理不够,医务人员存在某种惰性,缺乏耐心、细心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包括治疗、随访、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相关的不良生活行为的矫正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④对一些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没有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如联合药物治疗等。
1.4 其他因素。血压达标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家庭成员的支持,工作环境、经济收入限制某些药物的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2 干预措施
2.1 年轻人高血压达标应更为严格。高血压是一个有复杂和相互关联的病因引起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及结构的改变,是冠心病、卒中、外周血管病、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一旦检出高血压即应给予治疗(药物和非药物),迅速降低血压,尤其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及早平稳地控制血压,对病人非常有益,可以减少病人的高危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青年高血压患者正处于事业和生活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多种危险因素聚集的病人,常合并有高血脂、体重超重、吸烟等,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血压达标越早、控制越平稳、预后越好,获益越大。
2.2 高血压治疗要个体化。个体化方案的核心是医生必须紧密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血压升高程度、体重、工作性质环境和经济收入、有无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及并发症和合并症等,正确评估后,制定科学合理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因每位高血压患者个体状况差异很大,尤其是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各不相同。一个科学合理的个体优化治疗方案同时可以体现医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在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及合并用药上,将个体化药物的“套餐”提供给患者,为患者提供药物性能、剂量、副作用最佳用药时间及相互作用等内容的教育材料和口头指导。
2.3 重视青年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的指导和培训。青年高血压同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确定治疗方案后来医疗机构复诊的频率较低,故加强诊室外治疗指导评估极为重要。自动血压检测仪目前在我国已相当普及,用自动血压检测仪检测是诊室外评估指导降压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弥补诊室血压的不足和缺陷,对于工作繁忙的青年高血压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医生和一些高血压防治机构的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流与沟通,直接获得有关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及患者本人对疾病处理的参与意识。由于自测血压受仪器性能的准确性、检测过程及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培训,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所以医生要教会患者自动血压检测仪的选择、测量的方法、数据的采集和评估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检测和自我管理能力。
2.4 注重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是由于医务人员造成的,医务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尤其是要及时更新降压治疗理念,努力提高对高血压治疗的专业水平。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药物的降压能力,尤其是血压控制达标率,是降压药优化选择的重要内容。长期有效平稳控制血压并达标对于高危病人可能获益更大,核心是合理用药和尽早联合药物治疗,利用不同药物的互补性,优化组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另外医务人员要增强信心和责任心,多和患者的家庭成员沟通,协助患者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2.5 非药物治疗早期干预,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对青年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安全有效、花费少。但同老年人相比,非药物方法很难落实,故应强化指导各种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①减肥。减肥可降低高血压病人静息与运动血压,长期减肥,长期有效,减肥应当做为肥胖高血压病人的第一线疗法。②戒烟限酒。③减轻精神压力。④适当的体育运动。⑤健康教育。积极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⑥对非药物措施难以落实的,应尽早给予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钙通道阻滞剂(CCB)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近年来陆续的几项长效CCB临床研究结果,进一步奠定了长效CCB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基石地位。从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治疗目标和降压药物的选择的推荐中,都可以看出CCB在基层和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达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基层指南指明了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对于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也有明确的规定:一般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为
基于“血压达标,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这一治疗目标,降压治疗应选择有明确的可有效降压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证据的药物。在常用的降压药物类别中,CCB的降压能力较强。2009年最新荟萃分析显示,与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相比,CCB减少脑卒中发生是最优的。
国际高血压降压治疗试验(INSIGHT)的结果发现:高危高血压患者采用长效CCB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60 mg/日治疗4年,血压从治疗前的177/99 mm Hg降至138/82 mm Hg,且单药治疗达标率达73%。该试验的结果还证实,硝苯地平控释片有效的降压治疗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50%。
降压药物选择――掌握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降压药物的选择,基层版指南指出:“医生应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首先要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药物。”从常用降压药的禁忌证可以看到,ACEI和ARB均禁用于妊娠、高血钾和双侧肾动脉狭窄,利尿剂禁用于痛风、高血钾和肾衰,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和COPD,α受体阻滞剂禁用于性低血压,只有二氢吡啶类CCB无绝对禁忌证,可放心应用于大多数类型高血压患者。
因此,指南对钙拮抗剂做了如下的明确推荐:“二氢吡啶类CCB无绝对禁忌证,降压作用强,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我国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证据较多,均证实其可显著减少脑卒中事件,因此推荐基层使用二氢吡啶类CCB,适用于大多数类型高血压,尤其对老年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冠状或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适用。可单药或与其他4类药物联用。”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选择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平稳降压
基层版指南在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中明确指出,“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积极推荐1天给药1次而药效能持续24小时的长效药物。”
研究发现,血压的波动可以显著损伤血管功能,血压波动大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进展更快,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也更高。因此,为有效减少靶器官损害,应选择平稳降压的药物进行治疗。
谷-峰比(T/P)是衡量药物作用平稳、持久性的一项金标准,长效降压药物的T/P应当>50%,T/P越接近100%,则降压作用越平稳。平滑指数SI)是评价降压平稳性的另一项重要指标,降压药物的SI应当>1.0。SI越高,则降压越平稳。与临床常用的其他降压药物相比,硝苯地平控释片的T/P和SI都更具优势(如图1)。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以CCB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最合理
联合用药是现代抗高血压的趋势,是为了更加优化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更多获益。 国内外权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都将联合用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基层版指南对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也做了如下推荐:“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用2种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联合治疗。实际治疗过程中2级以上高血压或高危患者要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要降压药联合治疗。”降压药物联用的组合方案如图2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有临床试验证据,推荐使用,包括CCB与ACEI或ARB、CCB与小剂量利尿剂、CCB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以及ACEI或ARB与小剂量利尿剂;虚线表示临床试验证据不足或必要时慎用的组合。CCB是能够最广泛地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组合药物,表明其在降压药物联用中的重要地位。
循证研究证实,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更优化
现代大型的循证研究证实,CCB在联合降压治疗方案中更具有优势。
在常用的二氢吡啶类CCB中,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更为优化。
ADVANCE-Combi研究对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分别与ARB联用的降压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总达标率分别为69.8%和75.1% ;与氨氯地平联合组相比,硝苯地平控释片提高收缩压达标率43.9%,舒张压达标率50.2%,整体血压达标率提高76.8%。
可见,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方案在降压达标率和降压幅度方面均优于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如图3)。
CCB在特殊人群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特殊人群高血压包括:老年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等。高血压特殊人群大多为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应根据各自特点,积极稳妥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现状
知晓率低:由于认识不够,缺乏有效检测,农村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和靶器官损坏之前极少发现和就诊治疗。
存在治疗误区: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靶器官损害轻、并发症少,缺乏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能长期服药达到理想血压。对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重视传统的“冲血管”治疗,而不重视平时血压控制。所谓“冲血管”治疗,就是在春天或秋末冬初输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在农村药物多选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曲克芦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夜、胞二磷注射液等药物治疗,一般输液治疗7~10天。虽然高血压治疗获益并非只有降压一条路可走,但药物非降压作用应建立在有效降压基础之上,“冲血管”治疗药物并没有直接降压作用,而且是短期治疗,与高血压病有效平稳降压原则不符,这种治疗方法既缺乏理论依据,又缺乏循证医学客观依据,这种广泛存在、延续持久的治疗模式,不但浪费卫生资源,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农村高血压病治疗不规范: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血压监测不及时和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普遍存在,不少高血压患者仅凭症状消失而主观停药治疗,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大多数患者服用短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不能24小时平稳降压,也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
农村医生技术水平落后:有些农村医生(包括部分乡镇卫生院内科医生)对目前的循证医学临床实验结果不了解,对根据临床实验不断更新的高血压病治疗指南不能掌握,对一些新的抗高血压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缺乏了解。许多农村医生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常形成公式化,而不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建议
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对乡村医生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循证医学临床实验报告,掌握新的高血压病治疗指南,更新观念,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优化治疗方案,既要降压达标,又要注意对心、脑、肾等脏器的保护,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最终目标。
降压目标: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将正常高血压定义为120/80mmHg,120~139/80~89mmHg定义高血压前期,140~159/90~99mmHg 定义为高血压1级,160/100mmHg以上定义为高血压2级。并非所有患者都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120/80mmHg,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目前认为达到第一个目标是140/90mmHg,如果合并危险因素,应进一步降到130/80mmHg或120/80mmHg以下。
重视高血压病的预防:心血管病的预防是新世纪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无论从治疗还是经济学角度,心血管病防治都是非常重要,通过限制钠盐、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补钙、钾、镁,加强运动及科学的生活方式达到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
优化治疗方案: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以长效药物作为首选药物,我国2005年高血压病指南,对高血压病常用药物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和长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或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都给予充分肯定,可作为基本降血压药物和初始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高,俗称“无声的杀手”。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我国三次全国性大规模高血压抽样调查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紧张、心里失衡也促进高血压患病率的升高。高血压的病因和机制不很明确,虽然高血压的有关研究很多,但进展较缓慢,新的抗高血压药也增多,但药物治疗较混乱,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作用效果包括降压稳压和保护靶器官等;二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三是经济方面,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坚持治疗那是必需的,患者在经济上要能受得起。本文就联合用药、有效治疗、非药物治疗、终生治疗、平稳降压、个性化治疗等方面为医生治疗高血压提供坚立一定的理念和方法。
1 联合用药
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血压的控制率。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优化的降压药物组合能达到良好的理想血压目标进而减轻或避免患者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联合用药是单一药物无效时控制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法。
优点:①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有利于控制血压,在降压作用上发挥协同作用或叠加效应②小剂量联合用药可互相减轻或抵消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避免单一大剂量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③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治疗更易耐受,利于提高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④联合用药更安全,兼顾了患者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合并症⑤剂量的减少,降低了药价。
原则:①尽量使用最低的剂量②选用能增大降压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和能起协同作用的降压药物联合。不良反应最好抵消或少于两药单用。③尽量选用有长效作用的药物,尽量用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和持久平稳降压的,这能保护靶器官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患者易于接受,提高其依从性。④推广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根据需要配比制剂。
2 有效治疗
确实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的危险。根据我国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小于14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一般认为经不同的多次测压血压仍大于等于150/95mmHg即需治疗。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膳食因素(Na+的摄入量高)、肥胖、中度以上饮酒、缺乏体力活动、细动脉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精神长期反复紧张,如有上述因素中的1-2条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就要治疗。HOT研究带来的理念是是理想血压应为小于138/83mmHg,糖尿病患者的应该更低。降压的幅度不能太低,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则会增加导致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心率增加和引起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供血不足。有效地治疗依据指南把循证医学作为借鉴,遵循个体化原则,把握好降压的幅度和速度。
3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措施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为之可行的控制治疗高血压方法,能控制轻型高血压,辅助治疗高中度高血压,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是重要的隐性“药物”,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非药物治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作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措施,加强宣传工作。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治疗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心血管的危险。从危险因素中我们可以知道:钠盐过多与我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肥胖也与饮食和缺少运动有关等等应看到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消除人们的错误的传统的观念,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去调整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加强生活上的调理,从而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保健。大多医师常缺乏对患者生活质量问题的关心,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比预期的要重,这应引起医生的重视。此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可能有①医师认为这个太麻烦,说的太多,怕病人烦恼②认为患者的依从性低,不会按照医生嘱咐的去办,认为这是多此一举③认识不是蛮深,认为有药物治疗就足够了。
4 终生治疗
高血压治疗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最基本的是血压的长期控制,大多数高血压病需长期终生的降压治疗,一些患者的血压控制不好就是因为未能坚持治疗所致。有些患者不懂病因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治疗一段时间后感觉血压趋于正常或偶尔几次在正常范围内,于是就私自停药。不久,血压又再次回升,加重用药。另外一些病人因为经济受限也不得不停药。因此,医生在选药时应选用价格较低,病人收益最大的,不可盲目推举和使用新药,因为新药和贵药不一定是好药,价格与药效并不成正比,新也不一定适合一些病人。因此医生应结合考虑药效,安全,价格等,保证病人长期用药、终生治疗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5 平稳降压
人体血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而控制高血压要求24dx时内充满地使血压下降,因此要求抗高血压药物在一天内有稳定而持续降压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目前提出的一个降压药物能否有稳定降压效果的标准――谷,峰比值也叫T:P比值。它是指一次给药间隔末和第二次给药前的血压下降值(称为谷)与该药物达最大效应时血压下降幅度(峰值)的百分比值。药物T:P比值最小值为50%,如果此50%以下表明每日服药一次会使24小时内血压有很大的差异性,若达稳定必须增加给药的次数。选用平稳的长作用降压药,血压波动小有利于靶器官的保护,此处药物的剂量也不宜很大,否则会造成低血压。
6 个性化治疗
大量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呈对数关系,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脑、肾和血管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终点事件亦随之增高,而积极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仅要有效控制血压而且要使血压控制达标,这已经成为现代降压治疗策略的核心。
难以坚持:长期服降压药
降低血压,使血压达标,说来简单,实际却很难。影响血压达标的因素很多,其中,优化降压治疗方案以及改善患者依从性是提高降压治疗达标率的关键。目前认为,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是提高现阶段血压控制达标率最重要的途径。近年来陆续揭晓的大量临床试验亦证实,单一药物治疗只能使小部分的患者血压达标,将近70%的患者血压需要应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遗憾的是,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每天服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短时间没有问题,长期却可能因为高血压知识缺乏及自我保健意识差,或经济原因,或嫌麻烦,或忘记服药等,难以坚持,进而影响血压达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尤其是新型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凸显重要,成为降压治疗的新选择。
固定复方:服用简单,便于坚持
所谓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大多是以2种降压药物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各自以固定的剂量组合而制成为一片药物。熟知的珍菊降压片(由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2种降压药物,芦丁以及野膏粉和珍珠层粉2种中药组成)就是一种传统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新型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是以现行中国高血压指南为指导,采用2种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各自以固定的剂量组合而制成为一片药物的降压药,每日只需服用一次。新型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的处方组分和剂量合理,联合用药的方案优化,不仅提高了降压效果,更是简化了治疗程序,服用方便,同时价格合理,所以,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坚持长期服药。
一次一片,两大类各有千秋
新型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可以分为含有利尿剂和不含利尿剂两大类。
・含有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者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噻嗪类利尿剂组合,以及p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组成的复方制剂。
优点:ARB/ACEI与利尿剂联合不仅可产生平稳而持久的降压效应,还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蛋白尿等有益作用,同时又可以避免利尿剂对血钾,血糖的不良影响。小剂量利尿剂能明显提高ARB/ACEI的降压幅度和速度,改善血压控制达标率约30%。临床研究证实,联合治疗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种药物的剂量加倍。
适应证:该类复方制剂既可用于需要联合降压治疗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又适用于部分高危的患者,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后以及老年患者。
不舍利尿剂 钙离子拮抗剂(ccB)与ARB、ACEI或β受体阻滞剂所组成。
优点:钙离子拮抗剂(CCB)与ARB,ACEI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最佳组合方案之一,安全有效,可以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适应证:该类复方制剂适用于高血压高危人群。
“组合拳”:取长补短,减少副作用
【关键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高血压;慢性病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高血压系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抗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获益源自降压本身,当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时,脑卒中和冠心病风险可分别降低40%-50%和15%-30%。新指南指出,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24小时持续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可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在多项研究及临床实践中,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均表现出持久和高质量的降压效果[1]。故现将我科从2010年7月――2012年12月使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科诊治的老年2级高血压患者(SBP≥160mmHg或DBP≥100mmHg)1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4例,其中住院44例,门诊40例;男性48例,女性36例。对照组76例,其中住院46例,门诊30例;男性38例,女性28例。排除对此药过敏,有严重肝脏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和并发症者。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嘱少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运动等。
1.2给药方法观察组:给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50mg/12.5mg)一日一次,一次一片晨起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一日二次,口服治疗。共服用8周。
1.3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血压,每周测血压2次,测血压时间,均为上午,取平卧位、右臂,每次重复测2遍,取平均值,共观察8周。②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血尿酸、血糖、电解质。③每次测血压也同时测心率。④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血压下降≤140/9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30mmHg,但未达到≤140/90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总有效率用χ2检验,组间组内用t检验,P
2结果
2.1降压效果两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及情况比较,见表1、表2。
3讨论
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收缩压增高为主,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常见,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常伴有昼夜节律异常等。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老年高血压诊治专家共识建议,对2级高血压患者(SBP≥160mmHg或DBP≥100mmHg)如血压超过目标值≥20mmHg,初始治疗应考虑联合治疗,优选不同类型降压药小剂量联合,其中应包括利尿剂[2]。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与噻嗪类联合是众多指南推荐的优化降压联合一线治疗方案之一。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小剂量利尿剂能显著提高ARB降压效果,二者联合可干预RAS激活和容量负荷增加两大主要升压机制,产生协同降压效果,两类药物均可改善血管顺应性和降低总外周阻力,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降压效果良好,同时此种联合模式有利于减轻甚至抵消相关不良反应。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主要是血管平滑肌钠负荷降低带来的动脉顺应性改善和外周阻力下降。这一作用机制契合老年高血压动脉顺应性减退和外周阻力升高的特点。氯沙坦可减少动脉血管平滑肌张力、减少纤维化从而改善动脉结构特性,抑制血管重构改善动脉弹性,因此,氯沙坦作用机制亦契合老年高血压病例生理特点。并且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的作用明确[2]。噻嗪类利尿剂相关的糖脂代谢异常与用药后导致的低血钾相关,而氯沙坦通过阻断RAS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尿钾排出,可部分抵消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血钾下降。观察组血尿酸无升高可能是氯沙坦降尿酸作用抵消了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引起血尿酸升高。因此噻嗪类利尿剂与氯沙坦联合对老年高血压可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和减少糖脂代谢不良反应的双重功效。作者采用单片复方制剂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8周后,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0.4%,单用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84.2%。可见,观察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安全耐受性好,服药次数少、种类单一,“一口水,一片药”就解决问题,依从性好。故应推广此类单片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建立优化血压管理模式,提高血压达标率,有助于减少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负担,有效控制慢性病。
参考文献
1 概述
我国高血压目前有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三不(不规则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的特点。因此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水平和患者的顺从性,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当务之急。由于医务工作者多年的努力,现在西医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但是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在首诊后所服用的药物价位都比较高,长期服用经济负担比较重。且不良反应较大,影响生活质量,导致患者自行停药或不合理用药,顺从性低,对于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低收入家庭占较大比例的我国而言,负担沉重。同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有悠久历史,经验相当丰富,用中医药治疗,在降压的同时,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同时对面赤、耳鸣、口苦、便秘等症状能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价廉效优。值得在社区中推广运用。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优化组合,综合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尤为适合我国国情。
2 社区综合治疗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替米沙坦;氢氯噻嗪;临床研究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变快,以及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总结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符合WHO1999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6岁,病程2-15年,平均7.6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嘱所有患者在服用我院门诊开出的处方前,停用既往使用的所有降压药物3天。然后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10mg/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12.5mg/次/d,两组均治疗4周。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高血压是由复杂病因引起并造成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的心血管病系统综合征[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降压药种类繁多,疗效不一。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没有能够根治的药物,需要长期服药,但是有些降压药长期使用后,效果不稳定,而且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对肝功能和肾功能有较大损害,因此探讨良好的药物治疗和有效的疗效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
替米沙坦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1)拮抗剂[1],可以选择性、竞争性地与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I)受体结合而阻断其作用[2],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替米沙坦不但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同时还能改善左心室功能、肾脏功能,还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血脂水平,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线治疗药物。该药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响,起效平稳,生物利用度高,具有缓和持久的降压效果。
氢氯噻嗪可以控制肾小管对水和钠的吸收[3],进而减少血容量,达到降压的效果[4-5]。替米沙坦是治疗高血压的良好一线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理想新药,两组药物联合应用,药效持久,疗效确切,用药次数少,剂量小,服用方便,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Bdnetfi P O,Lerman L O,Napou C,et al,Statin effect beyond lipid lowering:are they clinically relevant[J].Evr Hear J,2013,24:225-248.
[2] 周健中,刘兆龙.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15.
[3] ,刘勇,吴海松.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与平滑指数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54.55.
关键词:高血压;固定人群;控制率;药物利用
高血压病是社区医疗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分析了天津市塘沽区新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68例职工的高血压发病情况和药物治疗效果,以探讨高血压治疗用药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接受检查的1734例职工,年龄20~90岁,平均43.3岁;男875例,女859例。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8例,男244例(52.1%),女224例(47.9%)。
1.2方法 结合每年1次的职工体检,详细的门诊登记,对每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血压的测量采用目前统一的标准方法[1]。高血压的诊断
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和舒张压≥90 mmHg,以及确定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物者。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目前血压、确诊高血压的时间、服用药物的名称及剂量、服药时间、血压是否得到控制等。
1.3指标定义 ①知晓率的定义为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在调查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比例。②治疗率的定义为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中近2w内服降压药者的比例。③控制率的定义是指控制人数占治疗人数的比例。④血压控制标准:血压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0.0软件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发病及药物治疗情况 1734例职工中,高血压发患者数达468例,高血压患病率为26.9%,知晓率为76.3%。其中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者有403例,治疗率为86.1%。对高血压患者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及跟踪治疗等系统管理6个月后,血压达到控制标准者389例,控制率83.1%,见表1。
2.2用药种数与血压控制情况 单药241例(59.8%)中,控制203例(84.2%);联合用药162例:两药联合148例(36.7%)中,控制129例(87.2%);三药联合10例(2.5%)中,控制9例(90%);四药联合4例(1%)中,控制4例(100%)。单药与联合用药(包括二、三、四联)控制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
2.3常用降压药物应用比率 利尿剂128例,使用率31.76%;β受体阻滞剂172例,使用率42.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84例,使用率20.8%;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62例,使用率15.4%;钙拮抗剂(CCB)212例,使用率52.6%;固定复方制剂58例,使用率14.4%[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治疗方案尤其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正规治疗服药者中,服一种药物的占59.8%,但仍有40.2%的患者需要联合用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控制率还相当低,除了有降压治疗方案不尽合理的因素外,对治疗的依从性不够也是问题所在。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具有合理的最佳配伍,能达到相对较大的降压效果,优化了治疗方案,改善长期治疗依从性和持续性,有利于血压控制达标[3,4]。而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远期预后[5]。许多高血压病的临床试验提示,单药控制血压能力有限,合理的降压药物联用是当今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途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是提高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最主要的途径,HOT研究表明,约7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能使血压控制达标。
参考文献:
[1]成云芳,彭海燕.中国部分城市医院25336例门诊高血压患者基础情况和危险分层及降压达标率的调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8):603-605.
[2]肖惠敏,姜小鹰.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30-31.
[3]Asmar R.Targeting effecti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with angi-otensin receptor blcckers[J].Int J Clin Pract,2006,60(3):315-320.
【关键词】 轻中度高血压;硝苯地平缓释剂;临床疗效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一旦发病便需要持续性治疗或控制。硝苯地平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研究发现[1],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心绞痛具有十分确切的临床疗效,尤其是硝苯地平缓释剂可以在治疗高血压病过程中一次服药后保证较长时间的高血药浓度[2],药效更为显著。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2010年版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排除重度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为(38.5±4.6)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39.6±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统计比较。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剂量为20~100mg,每天用药1次,持续用药1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硝苯地平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的血压指标给予硝苯地平75~125mg/d,每天用药3次,持续治疗1个月。治疗期间,定时检查患者血压,总结临床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硝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且疗效显著。临床研究发现[4],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更加显著,用药后可以大大提升血药浓度,有助于减少用药频率,对于血压指标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研究发现,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可以明确缓解患者高血压病症,调节优化血压指标,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用硝苯地平常规药物,提示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高血压病的药效机制更为科学,疗效更为显著,推广价值极高。
硝苯地平缓释剂进入人体后,会直接作用于正常供血区及缺血区冠状动脉[5],缓解动脉血管痉挛,增加心肌供氧,降低血管耗氧量。另外,硝苯地平缓释剂进入人体后,会舒张患者外周血管,减少血管阻力,降低外周血管舒张压与收缩压,药效针对性强。此外,硝苯地平缓释剂进入人体后,通过肠胃系统吸收,吸收率极高,进入血液系统后,可以保证血药浓度曲线平稳、长效。临床研究发现[6],硝苯地平缓释剂的药物成分进入人体后近90%的药物可通过水溶代谢经过尿液排出体外,药效持续时间长,且不会产生体内积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障。可见,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理作用机制科学性强,疗效针对性强,应用价值极高,可以适当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使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药效作用科学,疗效确切度明显高于常规硝苯地平药物,一次用药可以长时间保证较高的血药浓度,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推广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 王素华.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药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5):87.
[2] 张俊峰.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84例[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105-106.
[3] 杨景堂.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药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2):113.
[4] 王永柏.拉西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北方药学,2011,8(2):22-23.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因,与心力衰竭的关系非常密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群中40%~50%的心力衰竭归因于高血压。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是正常血压者的两倍(男性)或3倍(女性)以上,约90%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生心力衰竭前,曾有高血压史。
预防心衰发生的合理对策应该是,有效阻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这两个进程中的各个环节。临床研究证明,降压治疗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少约50%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水平是预防和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如安博维)和利尿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是预防心衰发生的优化组合方案。
房颤
房颤是心房纤维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左心房内的附壁血栓脱落,形成血栓栓子,经血液循环进入外周动脉,容易造成脑栓塞(中风)、下肢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和脾栓塞等;二是心房以每分钟300~600次的速度快速颤动,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舒缩功能,容易导致心功能不全。
与房颤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其中,高血压与房颤的关系尤为密切。研究显示:50%以上的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不仅会显著增加发生房颤的风险,还会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消除病因和诱因,控制心室律、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其中,纠正病因和诱因在房颤综合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而言,积极争取降压达标,避免心室肥厚和心房扩大,是预防房颤发生的最重要措施。已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若能在抗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降压治疗,也会获得更多益处。
一项涉及全球41个国家、500多个研究中心,共9000余例房颤患者参与的大型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在抗栓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安博维),可有效降低心衰、中风及其他栓塞事件的风险。欧洲高血压学会和心脏学会颁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推荐: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抗高血压治疗首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II拮抗剂)类降压药,如安博维等。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与肾脏病的联系非常紧密。高血压可以导致肾病,肾病也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导致肾脏损害的主要机制是,长期血压升高导致肾血管硬化,肾小球内压力升高,流经肾小球的血流减少,肾脏因缺血而发生功能减退。资料显示,单纯性高血压持续10年以上,可出现肾功能损害,恶性高血压在起病1~5年内,即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痛风的高血压患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更易、更早出现肾功能损害。而肾功能一旦受损,体内水、钠排泄障碍,血容量增加,血压愈发升高。
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起病缓慢且较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和肾功能(血肌酐),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尽早干预。最新观点认为,高血压患者最好能测定或请医生根据血肌酐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因为该指标比肾功能和尿常规更敏感,能更早地“捕捉”到肾功能减退迹象。一般若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每分钟60毫升,则提示存在肾功能减退。
【关键词】高血压 固定人群 控制率 药物利用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002年全国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6亿的高血压患者,患病率已经由1991年的11.8%上升至2002年的18.8%,但控制率仅从1991年的2.8%上升至2002年的6.2%[1]。笔者分析了我科300例患者高血压发病情况和药物治疗情况,以探讨高血压治疗用药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诊治的300例患者,年龄20~90岁,平均43.3岁;男128人,女172人。
1.2 研究方法
血压的测量采用目前统一的标准方法[1]。高血压的诊断标
准为收缩压 ≥140mmHg (1mmHg=0.133kPa)或/和舒张压 ≥90mmHg,以及确定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物者[1]。
1.3 血压控制标准 血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0.0软件处理,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用药种数与血压控制情况 450例患者使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率为92.8%,控制率为91.7%。采用单药治疗220例(48.9%),采用2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230例(51.0%),单药控制率为86.7%,2种药控制率为94.7%,3种药控制率为97.4%,4种药控制率为91.6%,联合用药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以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最高。单药与联合用药(包括二、三、四联)控制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2.2 常用降压药物应用比率 利尿剂120例,使用率26.6%;β受体阻滞剂189例,使用率42.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51例,使用率17.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使用率15.9%;钙拮抗剂(CCB)242例,使用率 53.8%;固定复方制剂59例,使用率 13.0%。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控制率还相当低,除了有降压治疗方案不尽合理的因素外,对治疗的依从性不够也是问题所在。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具有合理的最佳配伍,能达到相对较大的降压效果,优化了治疗方案,改善长期治疗依从性和持续性,有利于血压控制达标[2]。本组患者 ACEI使用率为17.2%,ARB使用率为15.9%,由于本组中部分为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蛋白尿患者,故选用ACEI或ARB较多。近年来多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均提示,ACEI或ARB在降压治疗及保护逆转靶器官损害上有着更大的优势。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是提高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最主要的途径,HOT研究表明,约7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能使血压控制达标。联合用药的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使一些不良反应互相抵消;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本组患者中,51%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使血压控制达标。
高血压的治疗是相当复杂的,通过选择合理的抗高血压药物,有效地控制血压,可减少临件的发生。本组患者高血压控制率较高,用药基本合理。由于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较强,故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危险水平、降压疗效 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以及经济状况等,构建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高血压杂志,2000,8 (2) :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