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教学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 A
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在我国新课改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恰当的评价,将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和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是描述评价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变化的科学方法。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运用有效可行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为观察对象,洞察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评价判断和信息反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1】陶能祥,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构。韶关大学学报,2000年05期]【1】。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在吸收前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要求,制定新的评价方案。本文从教师的课堂评价、课堂中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课堂综合评价三个方面确定评价方案,对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
二、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者需要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一)客观性
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排除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
(二)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主体参与活动时既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又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还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三)全面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要保证实现评价的客观性、主体性。评价要构建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收集评价信息,要做全面的正确的分析和解释。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强调全面性原则[【2】牛玉发,试谈现代课堂教学的评价。辽宁教育,2000年10期]【2。
(四)可持续性原则
课堂学习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评价中不仅要展示个性的特征,而且要促进个性的更加完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情感意志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而且在评价中对学生过去和现在作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见性地揭示每个学生与未来目标的差距,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
三、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
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通过理解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思想,遵循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原则,我进行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
(一)针对教师的评价方案
表1教师课堂评价表
注:优秀为3分,良好为2分,及格为1分,不及格为0分;平均分17分以上为优秀 (20×85%=17);平均分14分以上为良好(20×70%=14);平均分12分以上为及格 (20×60%=12);平均分12分以下为不及格。
此《教师课堂评价表》是在参考《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体会》一文中《课堂教学质量督导组评议反馈表》的基础上[【3】孟林华,金娟琴,唐月明,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体会。高等农业教育,2000.01(总103)]【3】,由我个人修改而成。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方法和课堂纪律,一直是评价者所注重的评价要点,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教学理念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取舍,不仅要学会备课,还要学会备生,要选择既适合自己教又能满足学生学的教材。因此,评价者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此外,在信息社会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显得越加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者不能忽律对教师电教设备、网络资源利用情况的考核,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二)针对学生的评价方案
表2 学生课堂评价表
表3学生课堂评价说明
以上的《学生课堂评价表》,是在参考《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一文中《学生课堂评价表》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4】孟林华,金娟琴,唐月明,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体会。高等农业教育,2000.01(总103)]【4】。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听课表现而制定的评价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价者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指出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方案(见附件)
《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方案》是在参考《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一文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对学生在课堂上行为表现的一个综合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合作能力、参与课堂的状态、以及与老师的配合情况等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包括人际关系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状况,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和老师的对话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评价,能活跃思维,促进这一能力的发展,以课堂改革为突破,以校园环境为依托,以多元评价为手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七、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其未来的设想
进入新世纪以后,课堂教学评价走上了过分“数量化”、单一化的道路,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一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思它的弊端。新形式下,素质教育不能忽视,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同时不能忽略其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注重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故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出多元性、主体性的发展方向。同时,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促进课改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运用自评、民主评议、他评等多元评价方法,形成过程中质的分析,促进质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此外,利用课堂评价手段,促使教师不但要关注“教”,而且还要关注“学”,这样就可以改变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能祥,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构。韶关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牛玉发,试谈现代课堂教学的评价。辽宁教育,2000年10期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学生在学习阶段,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在课堂。因此,课上得好与差,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用什么标准评价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呢?笔者认为,根据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统一的原理,一堂好课应以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为主要标志。
一、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教学目的是指一堂课要达到的要求、完成的任务。它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上课的落脚点。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要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它应该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即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对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即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能力。三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即通过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目的必须贯穿上课的始终,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和学在同一目的下协调活动,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正确组织教学内容,把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上课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由教材决定的,是教师根据认识规律对教材进行加工再创造的结果,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即知识准确无误,系统性强;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一堂上得好的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一定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富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探索规律,把知识学精、学活。
四、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大力发挥幻灯、光盘、电视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用;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积极发挥实物、标本、图表、仪器、示范作品等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特别是要十分重视观察、演示、实验、实践等教学手段的运用。
五、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一堂课讲得好不好,与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直接相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表达正确。要发音准确,用词恰当,合乎逻辑,符合语法,简单明了地表达教学内容和自己的见解。二是语言生动。语言要鲜明形象,富有趣味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三是富有节奏感。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思想情感,使声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有快有慢、有强有弱,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恰当运用体态语言。要以“姿态助说话”,以形助声,声形结合,同时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传授信息。
六、教学结果的严密性
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对一堂课进行精心地设计与组织,使各个步骤和环节之间安排得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要加强教学过程的计划性,一堂课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板书,板书什么内容,都要有周密的安排,绝不能随心所欲。要充分发挥45分钟的作用,教学过程既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更不能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能。要注意教学双方活动的合理配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一个生动完美的整体。
七、教学效果的明显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 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15-0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全人教育”为核心理念,而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理念契合并实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杜郎口中学的师生们创造了“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种独具创新的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课堂上师生讲与听的角色,由老师负责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索取过程中,从而形成学习过程的互帮互助,集体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和高效率课堂。
然而,这种大胆创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个体实践和总结提炼之后所形成的经验介绍,对于我们身处基层教育一线的专任教师,需要得更多的是从中找到另一个在此创新方法下的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符合我们学生实际的个性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从课堂的两大主体方面来分析。
首先,作为传统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是非常明确,也非常重要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时我们脑海中闪现的画面就是老师手拿书本口中念念有词,学生埋头看书,耳朵竖起认真听讲。但其实这种流传千年的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时代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庞大知识体系的渴求了。那么这个时候,作为课堂中的主宰者,也是大海航行的掌舵者,需要及时调整线路,改变方式策略。既然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涉及的知识面广,面对的各种环境刺激多,又很有表现的欲望,那么我们就需要针对当代学生的如此特点,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能再当一个滔滔不绝,纯理论讲授型的“闷葫芦”老师,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都集中到课堂学习的知识任务点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利用学生的自主思维模式,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刻提醒或是推波助澜一把,学生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再回过头巩固所学知识点就会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趣和更多的学习热情。
以上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颠倒主次”,其实只是我们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让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一些变化。而为了顺应这些变化其实也就是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前可能只需要老师掌握该门课的书本知识点并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听,辅导学生顺利通过课程考试就行,但是,现在我们既然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就得让教师的角色更丰富,更全面,既要保留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功能,又要增加诸如学生讨论小组展示表演的领导者、驾驭课堂、调节进度、活跃氛围的主持人、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等百变的角色。这也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体制下对老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高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稳扎稳打巩固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适应教学课堂模式改革创新之举。
另外,作为课堂的另一主角,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传统的学校课堂,是为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提供的中间平台和场所。那么,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我们都把在学校接受知识称为学生的“天职”,目的也是想告诉我们的孩子,在青少年阶段学习也是需要主动性的。然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特点和对学习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就如同我们传统观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给出的等级之分一样,也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优生和差生,其实这是因为老师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其实现在的学生,如果单凭考试成绩或是学习上的表现来区分好坏那就容易犯错,因为教育本身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有作为有担当的优秀的人才,如果学生入学就是优秀的那就不需要我们老师过多的工作了,所以其实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帮助学生改掉不良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以后独立走上社会发展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教育者,不怕学生有缺点,不怕学生不听话,也不怕学生学习上有弱点,只要我们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找到学生的特点再施以有效的教育方法就能达到转变和引导学生良性发展的目的也正好切合了教育工作的意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抱怨学生难教难管的时间转换到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事情上。现在的学生都是有想法,有个性,爱表现,想成功,夺焦点、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群体。即便在某些老师看来他们可能在课堂上表现随意,对书本内容不闻不问,对老师的讲授不理不睬,但如果你多花点时间跟学生沟通你会发现他们却能对课堂上的东西评头论足,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所以要想在课堂上转变学生“逆来顺受”的角色,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索取知识的过程,就需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到能提问,有提问,会提问、多提问和自问自答的变化过程。真正发挥学生本身在知识海洋中主动探索的作用,老师从旁协助,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知识。
这种最新的师生课堂互动配合模式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可以在发挥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实际需求,让教师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更好地发挥课堂的魅力;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可以在保证学生学习天职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下,主动寻求探索知识的过程,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吕金伟.试论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多视角解读与反思[EB/OL].http:///.
[2] 李雪.新课改背景下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反思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1(1):95-96.
关键词:课堂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一、《导游实务》的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主导,理论讲解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采用单纯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主导课堂,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尝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影响。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仅仅通过教师枯燥的讲解加简单的示范,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被动学习,效果差。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消极的境界。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不灵活,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没有反馈性,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3.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动手少。导游实务是一门实践性也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对带团技巧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需要进行丰富的实战演练才能获取。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只掌握知识的条条框框,一旦面对实际工作,仍然是束手无策。图1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商特博士总结出的学习曲线,由此图可以看出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二、《导游实务》课堂教学方法的建议
课堂教学应实行精讲多练,理论讲授侧重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导游职业素养的训练,但要力戒满堂灌的授课方法,而宜采取启发式教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启发式教学,鼓励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性,同时,尽可能地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学过程形象逼真,妙趣横生,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多了解国际、国内旅游业务,提高其未来的职业适应性。教师要从主导者过渡到引导者的角色,做到教与学互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导游实务》课本里的理论知识放到实际情境中,教师有目的地创造一些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境体验,帮助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在创设情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模仿、比较等体验,感受他们不同的心理,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如在介绍导游从业人员实际工作技巧和工作程序学习中,导游带团服务中各工作环节、导游应变能力的实训,又如接团、带团、送团及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具备条件把导游业务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那么,情景模拟教学法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掌握导游工作的各种带团技巧及处理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理论知识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
2.案例分析法。现在导游实务的教材侧重应试需要、知识点密集、内容凝练、扩展内容少、理论性很强,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教师要注入大量鲜活的扩展资料,以拓展学生思维,内化其对枯燥理论的理解。丰富的案例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常规内容时要穿插一些案例。这些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亲将自己的一些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搬上课堂,也可以是在相关的报刊、杂志看到的某个当下发生的旅游热点新闻,或在互联网中收集。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把握生动典型、联系紧密、突出主题、适当延伸、难易适中、信息适量、易于展开的原则。
3.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教学中,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学习。问题提出首先要具有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有吸引力。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分组教学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出一些外部条件,然后提出问题。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解答,让学生自由发挥,相互比较,得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教师适当地通过不同观点加以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如针对旅游线路设计、导游带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探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每一种教学法并不是单独运用,需要在课堂中与其他教学方法密切配合、灵活运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必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前提。首先,教师要十分重视自己的仪表,有人曾经研究并得出结论:“个人感受到的对方仪表的魅力同希望再次与之见面的相关系数要远远高于个性、兴趣。”其次,较好的导言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次,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与导游职业有关的顺口溜。
2.适当将课堂移到户外。目前,大多数学校导游实务这门课程的理论课学时占教学时间的大数,甚至有些学校几乎全部都是理论讲授,实践教学严重缺乏,直接导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太弱。因此我们应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户外教学”环节。在导游业务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现场训练,是封闭式“室内教学”的一大弊端,使得学生的动口能力与接待水平都较差。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讲解,进行导游服务全过程的规范训练。
作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课堂活跃,才会体现出政治课堂的立体、高效。而有的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模糊,怎么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政治课程的重要性,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经过实验发现,非智力因素能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保持一定的轨道恒行。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和情感具有非常大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使学生学习活动始终保持一定的方向性。为此,初中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来引导学生学习。
二、发挥非智力因素,构建立体、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的策略
(1)设立特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兴趣、情感、爱好,这些因素通常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学习品格的形成,以及智力的提高和开发程度,更贯穿于整个成长和进步的学生时代。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崭新的、愉悦的教学情境,来不断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进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政治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重要的知识点配上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从而构建立体、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的教学环境模式如下:发挥电化教学优势,将政治教学内容通过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形象化,教师针对不同问题设置相应的情境结合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能够激发学生产生疑问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带着解开迷惑的欲望去学习政治课,就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的能力。
(2)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再生父母。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热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政治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和老师要相互尊重,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这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关键所在。明确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众所周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文本在进行编排时,就已经明确反映了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点的分布等。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教学目标,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针对小学数学的具体特点,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放在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上。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兴趣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通过检测来检验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这样既符合教育精神,也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目标要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予以贯彻。
二、有效把握小学数学的重难点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效把握一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首先是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其次会导致课堂教学过于分散,使学生听课后无法把握教材知识,不能做到学有所获。教学重点是一堂课中教师依据课程目标确定的,一般而言,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只集中在一两个知识点上,教师要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有效把握,并在课堂上充分落实。教学难点一般而言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明白,让学生真正理解。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找规律”这一内容时,依据教材给出的场景,给学生规律性地摆放了三种物体:盆花的颜色依次是蓝、红、蓝、红彩灯的颜色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彩旗的颜色依次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能观察到盆花、彩灯、彩旗这几种物体的摆放规律吗?按照这种规律,右起第12个是一盆什么颜色的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是重点。但笔者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多样的方法找出规律,运算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具体方法,这样才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三、课堂小学数学设计与教学生成
教学设计是理想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教学生成的具体效果。教学设计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检验其设计得科学与否。因此,教师要把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中,并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设计一些师生间的互动或者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设计之前一般只是设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比如由于学生知识的不足,导致教学环节不能充分有效地开展;或者由于预留时间不足,导致在活动后,教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发现和改进。有的时候,课堂教学的生成效果和不同班次间学生的差异性也具有密切联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班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要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样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学设计是理论,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师必须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四、结语
就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课堂内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将晦涩难懂的课本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理解,使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简单地对学习产生理解与记忆,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自身数学知识层面的积累提升.例如,在讲“立体图形”时,由于一些学生对于空间性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学习与理解,我特意准备了一些图片,以及PPT,将圆柱、圆锥、球、正方体、长方体这样的空间模型与杯子、铅笔头、篮球、魔方、课本这样的实际生活中的用具相联系,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实际生活中的形象相结合,并利用实体模型进行讲解.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在思维中更加简单明确地建立所学内容的实体化模型,深刻体会到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本质,并且直观性地感受与体会到所学内容的重点所在,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联系实际,是一种教师教导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学习任务的合理方法.通过将课本知识与日常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一步的理解与记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与魅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二、趣味活动,助推学生学习趣味活动
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安排学生进行游戏互动.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理解与记忆,并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概率”时,因为所学内容的趣味性,在所要求的课堂内容教学完成后,我特意为学生安排了相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抛硬币与色子,直观地去体会概率的相关知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及讨论分析实际操作与理想情况下的结果差异.在游戏当中,学生都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并就误差问题进行了小组内的讨论分析,深刻地体会到概率的基本知识,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与此同时,通过游戏,学生还掌握了概率方面的一系列数学概念,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意义,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知识,也进一步地带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趣味活动,是教师带动学生完成相关数学学习任务的一项有效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进行趣味活动,教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使教学内容在游戏中被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而且教师也可以充分地利用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
预习能力的好坏,将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影响他们预习的效果。对于预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不仅仅是要交给他们良好的预习方法,同时还让要引导他们发现属于自己的预习方法,提高自身的预习能力。在开始时,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进行预习,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其次是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提高兴趣。第一个方法是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第二个方法则是激发兴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可以运用预习案来达到目的。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以学定教中重视自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要注重自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们明白应该将自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什么地方,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充告知学生采取什么办法学习,如何提高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在导学案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
课堂自主学习内容:(1)把握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盼春——绘纯——赞春)。(2)详细的分析课文内容,哪一些方面写的最细致,你是如何看出来的。(3)举出有关春的诗句来表现出春的特色。像“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阳垂野草青琴,时有幽花一树明”等等来赞春。
同时,自学目标设计之后,还需要老师的精心策划为学生点出。如上述的自学目标可以结合导学案,在投影上展示出春天景色等等内容,让学生从书本和图册中找出更多关于春天的故事。
(二)导学案设计应该具备的特点
在设计导学案时需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并且需要体现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自学时能够使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的具有条理性、更加系统。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在自学时通常都喜欢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直接去找答案,这对他们的能力提升相当不利,因此应该让问题具有启发性,这样他们才会去主动的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学案中优秀学生要能够感受到挑战,一般的学生能够受到激励,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够给从中感受到成功,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羚羊木雕》这一课中,如果导学案中提出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这样的问题缺少一定的启发性,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就会第一时间就会认为课本上有现成的答案,而且认为只需要找到答案就完成任务了,此时他们已经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对他们的自学不利。而如果一开始就从辩论木雕应不应该归还开始,学生也会积极的找寻资料,为自己做好一辩。
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点拨解惑不是课堂上的“独角戏”,以学定教重在引导、点拨,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需要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进行解惑,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七年级下册当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师需要做的并非是完全的解释课文,更多的是应该像学生提问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等等,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找到答案,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最终,我们的教学行为“伤透了学生的心”,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这种教学被动局面,我对传统教学做了如下改进,以供同行参考。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将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亲身参与课堂的整个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提;凡是教师能解的题,教师不能解答;凡是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能代叙。教学中教师应耐心指导,把课堂45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
在妇产科学专家指导下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于学期末再对班级共25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9份。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文字总结。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在20-23岁之间;女生占65.5%;74.4%的同学来自农村;74.7%、17.5%的同学分别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
(二)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对妇产科学感兴趣的程度及对妇产科学难易程度的评价
98.3%的同学对妇产科学感兴趣,其中最感兴趣内容所占比例排序为:生理产科学(32.8%)、不孕症与辅助生殖、妇科疾病、妇产科学基础,病理产科学、计划生育;最难掌握内容中以病理产科学所占比例最大,为30.6%。
2.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
学生不同能力得到提高,认为专业外语得到提高的人数最少。
3.妇产科课堂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99.6%的学生认为妇产科课程内容安排合理;85.7%的学生认为课时过少;与内、外、儿科对比,72%(165/229)的同学认为妇产科课堂教学有以下优点:教师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采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大部分老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解,提高学生兴趣;教学态度严谨,条理清楚,富有激情;同时75%(172/229)的同学指出妇产科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个别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教学需求的调查结果
1.对推荐课外书籍的看法
57.2%的学生认为需要推荐关于妇产科学新进展、妇产科学临床病例分析的书籍及教学视频。
2.对课程中适当增加专业英语授课比例的看法
58.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增加专业英语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紧、外语基础不好。
(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1.教学方法重要性排序
更多学生认为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动画等)、教学模型及授课教师结合临床经验或科研经验,讲述经典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为重要。
2.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或意见
88%(202/229)的同学对改进妇产科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1)增加学生讨论及进入临床观摩的机会;
(2)增加课时,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
三、对策初探
(一)提高师资队伍的实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由调查可知,学生最感兴趣内容是生理产科学,学生也指出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分娩过程等抽象内容具体化。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和高质量的授课技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们相互交流,针对每个疾病制定一个更好、更符合教学实际的系统授课方案,提高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授课技巧,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多元化教学是21世纪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结合授课内容与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调整与转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妇产科教学中实行多元化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妇产科学的特点,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吸收状况,采用并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的过程。在教学需求的调查中,部分学生希望教师推荐关于妇产科新进展的书籍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新知识新的讲解,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多媒体、模型等教学工具有助于将抽象内容形象化,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结合调查对象中有25.3%的学生未通过四级、专业外语能力提升较少及医学信息全球化的现状,教学中应加大专业外语授课比例。此外,课间增加病案讨论内容、小组讨论与教师指导等多形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可适当运用并推广开来。
(三)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学生的当前发展及终生发展。衡量的指标是学习时间(即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效果(即学习的收获)和学习体验(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产生的心理体验)。
二、从教的角度保持体育教学有效性
1、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生理状态及能力水平,可操作性强,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走在发展的前面”,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跳一跳、够得到”,促使学生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有的放矢,切实有效的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行为活动是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达成度要以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才能达到基本教学标准。下面关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课教学目标可以借鉴:①认识综合素质,能简单说出综合素质对身心发展的作用;②会两种至三种综合素质的练习方法;③能简单说出练习后的情况表现;④能与伙伴合作设计一至两种综合练习方法。
2、教学内容的精选化
新课标规定教学内容具有开放、动态及发展的特性,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应对教材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运动强度和技能水平,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抛弃、精选及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段,让学生选择练习,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格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教学过程的灵活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可提前预设而灵活加以生成的,是持续的“生成”和智慧的“生成”。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风格灵活应用各种教法,实现教法的优化结合。教学反思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明得失,实现“再教设计”,才能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若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则欲速而不达;相反,教师点拨启发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合作、持续学习,可能学会的更多。“不讲先做”效果更好。
4、教学氛围的和谐化
教学实践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学习的可能性就越大。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课堂上带动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情感投入,增加教学情感色彩,善待体育课程,增强讲解、示范导引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良好的教学氛围水到渠成。
5、教学评价的激励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提倡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意学习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过程;不仅要注意定量评价,而且要重视定性评价;不仅要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要重视相对性评价,建立发展性的多种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学生厌学现象发生,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三、从学的高度关注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精心的课堂设计,严格流畅的课堂组织,新颖、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完成的。教学效果要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对示范动作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缺少指导,学生“视而不见”,有时虽然看到了,但应该看的都没有看到。比如一个教师在做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由于忽视了学生如何观察这一方面,结果学生只是观察教师是否投中,而没有观察整个示范动作过程,本末倒置,降低了演示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对此将倾注更多地时间及精力,产生恒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牢固的记忆及丰富的想象。由于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也较易产生疲劳及厌倦,若有兴趣,则会精神饱满、痴情投入。如中学女生大多不喜欢长跑,但若变为在音乐伴奏下的跑步练习,在生理负荷同等条件下仍然情绪高涨,感觉不到疲劳,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提高。
学生的体育兴趣有着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兴趣差异。初中阶段都喜欢竟技性强的项目,因此,在教学中要安排了比赛竟技方式,可通过“成功教学法”、“教学引趣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学得轻松,学的高兴,效果自显。而在高中阶段则突出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
3、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评价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的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优化教学设计,重点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在一节课内,要完成那些教学任务,达到怎样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又要恰当、集中。每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往往不只一个,在备课时教师要十分熟悉教材体系和教学标准的要求,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的状况,确定恰当的知识点和练习作为教学目标。2、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讲授新教材、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五个阶段。优化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式化,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现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打破教学过程比例失调,节奏缓慢,气氛松散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每一节课都有重点,课堂教学就是围绕着重点逐步展开的。上课开始时,教师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简要地介绍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及其地位和作用,并且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课堂的容量,减少板书,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使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小结更具有条理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的内容和方法。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学设备的改变,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通常采用谈话法与小组学习相结合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验证几何结论。这样就为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了。此外,我还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讲授、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五、实施情感教育
教师要彻底颠覆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变“教师统领课堂”为“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彻底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由过去的“接受、记忆”为现在的“获取、理解、实践”。初中政治课本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和理解,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深理解的同时,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比如,在学习“公民的个人权利”的时候,教师结合班级内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名男生将邻桌女生的相片改画为猪八戒的形象),让学生阅读课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这名男生侵犯了邻桌的哪项权力?女生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过法律程序,男生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通过这件事,你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触?鲜活的生活事例、全新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的合作模式、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新角度,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进入了全新的世界:不再是背诵、记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大道理,而是从生活出发又回到生活的问题性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使思想政治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紧紧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精神引导作用。
2课堂教学创新教育重在实践
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除了借鉴课改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还要勇于实践,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新路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丰富,但是任何一种教学理念都不可能贯穿教学始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学习反馈、学习成绩情况等多种因素,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向,保证学生学习在目标的牵引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进行。因此,教学实践是实现教学创新教育的途径。教师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2.1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练习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有多种: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进行难点突破、实现拓展连接等,但是能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情境少之又少。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创设教学情境”的含义,恰当运用这一教学策略,防止出现以偏概全,一点创新教育而大部分回到老方式上去的不良倾向。比如,在学习《生命宝贵》时,教师除了播放几个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产生震撼外,还应该播放一组因失去亲人而痛不欲生的人们的照片,让学生理解生活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和你生命相关的亲人,让学生从更广泛意义上理解生命的宝贵。还有设计数个问题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进而让情境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2.2教学策略多样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好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智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开发,如此,就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从而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无法教授哪一门课,都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因教学内容的灵魂就是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都会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师若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数学教学任务完成,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掌握,树立较为客观准确的教学目标,再针对此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从而有效把握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二)掌握好教学重点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较为独立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掌握每节课的精髓,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把握重点,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围绕此重点展开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完全集中,教师就应该针对此点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例如可以借助变换手势、提高声音、放大板书字体等方式。(三)对疑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做好解决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最不容易被掌握以及理解的部分就是难点部分,其对以后知识的学习又会起到连接的作用,而此部分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无法获得较高的注意力,由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难点部分进行透彻分析,并借助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掌握好难点部分。例如,在教授学生正多边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时,单纯借助板书和教师的讲解是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的。此时,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前,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多边形纸,并教授学生进行折叠,借助折叠后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轴对称性以及中心对称性的概念,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1.信息技术的利用在现代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借助动态的演示,使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落后,立体感、直观感以及动态感欠缺的现状得到有效解决,学生针对此种教学方式也更能够激起兴趣,使其直观印象得到加深,教师在对教学难点以及重点的讲解上也会更为轻松,从而使数学教学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使较为先进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能够使教学内容形成动态化,并有效结合数与形,在学生面前将运动以及变化规律有效的展现出来,在丰富、动感的图像、图形教学下,教学世界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在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知识的学习中,往往教师都会让学生先做图,而后进行观察,最后得出结论,但是借助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往往会有种种误差出现,在实际做图时,三条角平分线没有相交在一点,即使做图较为规范时,三条角平分线能够相交在一点,学生也会对自己的图形产生质疑,怀疑自己会制作的图形会不会只是个别现象,如此,学生就不会真正意义上对教学内容的本质进行领会。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或者Z+z智能教学平台,将三角形绘制出来,同时借助菜单命令将三条角平分线画出,借助此种方式,学生就能够观察到三线相较于一点的事实。同时,教师可以对三角形的顶点进行随意拖动,对三角形的大小以及形状进行随意变换,使学生能够理解三条线始终相交于一点,明白此点定论是不会改变的,此外,在教师演示完毕后,可以邀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求知的欲望。2.典型习题的变式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会涉及到多种类型的题目,部分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衍生出其他类型的题目。例如: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等,而AB、BC、CD、DA的中点分别为E、F、G、H,要求证明EFGH为菱形。借助此题目,就可以进行变式教学培训,首先,将对角线AC与BD相等的条件删除,求证EFGH属于什么四边形;其次,将对角线AC与BD相等的条件改为对角线AC与BD垂直,求证E-FGH属于什么四边形;第三,将对角线AC与BD相等或者垂直的条件加入,求证EFGH属于什么四边形。在此变式训练上,教师需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做好创新,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教学设计的优化目前教学的目标就是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从实际出发,做好科学安排,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并做好合作交流,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有效增强。4.教学方法的活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课堂氛围的和谐,使师生关系能够更加民主、平等,并做好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知识,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效果。
三、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并做好管理以及组织工作,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也会得到激发,利用此种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聪明才智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如此便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四、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传统的数学课堂教育存在较多弊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就需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借助科学技术的应用,从而使教学方法得到活用,教学设计更为合理,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洁霞.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6):223
[2]祁永前.浅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21(11):128-128
[3]吴启虎.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1.12(28):58-60
关键词:教学系统;教学设计;学习过程
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一个目标,把握中学课堂教学的规律是达成目标的基础,课堂教学是一个影响因素颇多、关系复杂的过程,本文构想把它看成一个系统,并用信息论的方法着重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能更深刻地认识其规律,从控制论的角度探索其成功机制和有效策略。
一、中学课堂教学系统分析
1.中学课堂教学系统的构成
影响中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要素有:学生、教学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道德心理气氛等五个方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课堂教学系统。
根据维纳给控制论所下的定义:设有两个变量,其中一个是能由我们进行调节的,而另一个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这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那个不可控制的变量,从过去到现在的信息来
适当地确定可以调节的变量的最优值,以求实现对我们最合适有利的状态。笔者认为: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是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可控制的变量,教师应根据它来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施加影响于教学过程的道德心理气氛,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从而调控整个系统的行为。
2.中学课堂教学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分析
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间的联系是通过教学信息的传递来完成的,它体现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的变换、输
入、处理、贮存、输出和反馈,课堂教学的成功就决定于对教学信息的有效调控,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实现教学信息的增值。
教师通过备课,根据教学目标从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包括自身积累的知识)中提取原始的教学信息,进行重新组合编码,完成信息变换的任务。变换后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如声音、板
书、挂图、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通常分为表象型和语言型两类),作用于学生的听、视觉等器官并被大脑所感知,这就是信息的输入。接下去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贮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通过提问及组织学生讨论、练习、板演、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加工处理的信息以各种形式输出,并从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信息变换和输入形式,使其始终适合学生的实际,保证系统的动态平衡。
3.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再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学习材料的感知、记
忆、理解、联想、探究、和知识的应用、技能的习得、情感的发展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而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它是从信息接收、记录开始到处理、贮存和输出的一种程序化过程,学习过程的启动应包括学习动机的产生和注意的引发阶段,因为人脑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电脑,它只有在高度兴奋与清醒的状态下,才能接纳各种信息并整理加工。学生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探求结论的初步编码阶段和归纳整理的精密编码阶段。探求结论包括检索联想与评价决策两个层次,即学生依靠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搜集、选用与问题有关的材料,从感知和知识结构上进行探求,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归纳整理,就是将探求得到的个别、具体的结论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结构体系的框架,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该阶段不仅便于使学生对获得的新信息进行贮存和输出,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信息输出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来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在学生接收、处理信息各个阶段的同时伴随着信息的输出,教师可以从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习。
二、中学课堂教学系统的有效调控
1.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基础
教学设计就是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信息并对其传递方式和顺序进行规划。
首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要重视设计的情境化,因为那些富有情趣、充满矛盾的课题将会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要求,强烈、突变、新异的刺激信息,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并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转化为有意注意。
原始的教学信息要转换成一定形式的信号并传递给学生处理。语言型信号的传递主要通过声音和板书进行,表象型信号的传递主要借助于图象、直观教具、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媒介;两种形式的信号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加可供学生提取的信息量。
同时,信号作用的方式、频率、强度等的变化,都会对学生接收、处理和贮存信息产生影响;如:教师注意声音的声调、节奏变化、语言的感彩,板书的空间、时间上的安排(包括添加色彩、符号等),以及带有动感的演示等,都将增强对学生大脑的刺激,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得到某种启示,能从中获取学习课题各方面联系的信息和解决该问题的途径的信息。
至于对信息的传递顺序方面的规划,就是要考虑好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点的组合结构和呈现时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遵循认识规律,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大致有两条思路:以实验、归纳为主的展开方式和以演绎、推理为主的展开方式。一般来说,对于新授内容或初中生应考虑增加实验、归纳的成分,对于复习课或高中生则可多采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展开。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归纳与演绎并重,有益于打破思维的封闭性,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尤其是直觉思维都能得以训练,从而优化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