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当代农村发展现状范文

当代农村发展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当代农村发展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代农村发展现状

第1篇

第一部分:现状特点

珠江镇五里村是一个当代农村的典型。在五里村调查三天,我们从五里村的发展现状看到了我国当代农村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当代农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几十年来,农村的生产结构发生过多次变化。目前,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们调查采访的农户中,大部分农民种植蔬菜等粮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规模不大。而像柿子、玉米等非主食类作物的比例较多。另外,枣子等干果的种植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生产方式发生不同程度变革。目前农村的生产种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程度主要有生产的规模决定。既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大棚种植,也有规模不等的私人种植。我们采访的农户由于种植规模有限,所以没有过多地使用现代化耕作设备;但是我们了解到,在大型的农场中,大型机械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第2篇

【关键词】 农村合作社 问题 对策

农村合作社作为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来我国相关政府已经不断地提高了对于农村合作社的重视程度,并且也渐渐地加大了对于农村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力度,进而使得许多农村地区的合作社规模得到了不断的扩大,而在合作社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许多问题就渐渐地涌现出来。因此,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的发现各个农村地区的合作社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及时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同时相关政府还应该目前根据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尽可能的颁布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利用这些法律法规来不断的约束人们的行为。

一、我国农村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众所周知的是,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个合作社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重要。但是,在我国许多农村合作社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部门谋利现象比较严重,并且经常会出现一些代替公益扶持的现象出现。尽管我国相关政府近几年来不断的提高了对于农村合作社的重视程度,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许多法律法规始终不够完善,这对于促进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例如,在目前许多农村合作社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仅仅是直接搬用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对于整个合作社的约束作用比较明显,而对于合作社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却没有特别明显的作用。这些农村合作社不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合作社内部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甚至有一部分农村合作社直接引用其他合作社的管理机制,殊不知这些管理机制并不能完全难度自身合作社的实际需求。

(二)内部人员控制现象比较严重,农民收益增长比较有局限

除了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合作社实际的管理需求,我国许多农村合作社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合作社内部工作人员控制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的收入不能大幅度的提高,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我国许多农村合作社所依托的部门都是直接由农村大户所组建的,他们是合作社的主导力量,并且拥有实际的控制权利,合作社许多事情的决策权都是由他们所直接决定的。尤其是在经济利益分配方面,农村合作社的大部分的经济收益都直接归入到了内部控制人的手中,而农民能够得到的经济收益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愿意出资帮助大农建立一个假的合作社,然后利用这些合作社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解决我国农村合作社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控制机制,明确农民合作社的管理职权

为了使得我国各个农村合作社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更好的确保所有农民的经济利益,我们必须要尽快的完善相关的控制机制,并且尽快的明确农民合作社的管理职权。“内部人”作为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应该拥有一定的权利,但是,由于农村合作社的本质是民主组织,应该允许所有的农民积极的参加合作社的决策。例如,农村合作社在决策与本村发展有关的信息时,应该邀请部分村民代表积极参加这一决策。

(二)调整利益结构,将合作社作为财政普惠的载体

尽快的调整利益结构,将农村合作社作为财政普惠的载体。例如,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的根据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颁布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并且根据不同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还应该尽快将综合性农村合作社组织作为承接财政投入的主要载体,农民可以通过这个合作社尽快的得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这一合作社了解所有农民的生活情况。

(三)不嗟母母锊⑶彝晟葡喙氐姆律法规

一个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政府部门应该首先明确规定合作社不能出现内部人掌控整个合作社的现象,政府部分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然后派遣监督小组定期到各个农村合作社进行监督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内部人掌控的现象,必须要及时的上报,然后由相关部门给予他们严厉的惩罚。另外,合作社还应该尽快的选择一些能力强的村民作为村民代表,然后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要求这些村民积极参加会议。最后,各个合作社也应该不断的改革并且完善合作社内部的管理机制,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能力给他们安排相对应的职位,要求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各尽其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了尽快的解决我国各个农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的促进各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要尽快的对各个农村合作社市里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了解,积极的发现各个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尽快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而农村合作社也必须尽快发现合作社内部存在的问题,尽快的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利用这些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孙迪亮,肖芳.农民合作:农民利益困局的破解之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3).

第3篇

【关键词】个体化;农村;宗教发展

中国农村宗教的发展已成为乡村个体化的需求,乡村个体化也为农村宗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机会,对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的发展,必须结合改革开放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个体化的出现对中国农村宗教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这说明,乡村的个体化形成推动了中国农村宗教的发展。本文就个体化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的问题进行以下研究。

一、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现状

(一)宗教在中国农村迅速发展

随着宗教在中国农村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世俗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日益严重,当代中国农村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不能仅通过宗教本身发展变化与国家政策中追寻答案,不能单一从宗教本身性质方面进行探讨,更不能否定宗教本身特点的重要性,将视线拓展到社会中,综合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当代中国农村的个体化促进了农村宗教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农村宗教迅速发展的现状。

(二)以基督教为主要的

在农民生活的流动性为农村宗教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的前提下,基督教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基督教本身的特点而言,基督教组织性极强,崇尚自由平等的理念,增强了信徒的归属感,其独特的管理体系,提升了教会信徒的凝聚力,并通过极强的传播性从而够成了这个庞大的组织。在其教会内部,信徒相亲友爱、团结互助,富有极强的归属感。乡村个体化在促进基督教发展中同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基督教自身的特点与农村个体化的融合,为基督教契合个体化农村社会需要创造了坚实基础。因此,中国农村大多选择基督教为重要。

(三)多种并存现象

中国农村宗教的发展较为多样化,基督教、家庭教会、三自教会等遍布城乡社会,通过其组织结构的严密与完善的管理体系,促使的传播更加广泛,进而形成了巨大的组织机构。近年来,为给行动不便、年老体衰的信徒提供方便,许多农村地区频繁的出现家庭教会现象,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集会的形式,通过互助的方法使人舒缓愁闷、焦虑的心情,家庭教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信徒的日常生活需要。使每位信徒有着共同的信仰与理念,借助精神理念使集体更加团结,随着中国农村宗教的发展,多种并存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个体化在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中的关系

(一)个体化与基督教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的基督教在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督教在个体化之前并没有在中国农村广泛推广,通过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理念得以改变,农民逐渐了解的自由性,由排斥转变为认可。个体化的出现,在改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将农民从传统的束缚中得以解脱,加强农民选择自由的意识,由于农民在信仰上逐渐实现自由化、多元化,致使基督教在中国农村得以快速发展,从社会角度分析,个体化便是造成基督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个体化与新兴宗教的关系

中国农村的宗教主要属于分散性宗教,当代社会逐渐趋于个体化,中国原有传统的理念以逐渐消散,在此时期,的自由性得以实现,新兴宗教成为了当下中国农村社会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兴宗教之间的竞争当中,基督教在农村宗教市场占据强有力地位,在众多新兴的宗教中,基督教满足了农民的需求,在个体化的村庄里新兴宗教得以崛起。这些新兴宗教的传播,历史关联性极强,个体化的出现为新兴宗教提供转变的契机。

(三)个体化与农村宗教组织的关系

农村宗教组织的发展依赖于个体化的存在,改革开放以前,宗教组织在农村体系中并不被看好,农村居民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其发展状况十分困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的社会体系得到巨大改变,农民的思想逐渐开放,乡村体系个体化之后,人们不再干涉他人的,在传统社会中,农民主要靠各个阶层的领导解决问题,进入个体化后,农民的自主意识增强,个体化将意味着传统意识的消失,使人在行动上得以自由,严格意义上讲个体化是导致中国农村宗教组织发展的必要因素。

三、结语

当代中国农村宗教的发展,经历了及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农村实现个体化发展,为宗教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于宗教的迅速发展,农民应保持理性对待,尊重信徒的宗教活动与信仰,提倡言论自由,思想自由,通过了解宗教在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与个体化在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中的关系,得出结论:个体化的存在促进了中国农村宗教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荣.新农村建设中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2(02):155-159.

[2] 洪艺郡.当前中国农村宗教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3):39-42.

第4篇

第一部分:现状特点

珠江镇五里村是一个当代农村的典型。在五里村调查三天,我们从五里村的发展现状看到了我国当代农村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当代农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几十年来,农村的生产结构发生过多次变化。目前,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们调查采访的农户中,大部分农民种植蔬菜等粮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规模不大。而像柿子、玉米等非主食类作物的比例较多。另外,枣子等干果的种植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生产方式发生不同程度变革。目前农村的生产种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程度主要有生产的规模决定。既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大棚种植,也有规模不等的私人种植。我们采访的农户由于种植规模有限,所以没有过多地使用现代化耕作设备;但是我们了解到,在大型的农场中,大型机械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三、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显著发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五里村的马飞是一位有名的枣子大王。他培育的超级大枣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切都是凭借对科学知识的钻研精神,加上踏实的作风。他们都是当代先进农民的代表,他们是我国农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发展的干将。而普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是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在短短三天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当地农民。他们和我们交谈时,对一些现状的分析都比较客观和透彻,阐述了他们对于我国基层农村政策的看法和意见。他们的观点充实了我们的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我们实践基地所在的行知小学就是当地的著名的农民子弟小学,招收附近六个村子的农民孩子。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师资力量优良的学校。许多农民孩子不但圆了读书梦,还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和教育资源。

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及收入结构的变革。目前农村农业人员的收入已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许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出力。这样,丰富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农村劳动力也加快了城市的建设。以农户李伯伯家为例,他的儿女均在县城打工,他自己在农闲时也偶尔外出做活。这样,他们的收入就大大增加,并且,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城市,也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农民收入结构的变革也使他们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我们采访的若干农户中,电话、电视的拥有率高达九成;有四成的农户家中有摩托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电扇、洗衣机等电器已比较普及,我们还能看到农民从腰间取下手机发短信。这一切,电子商务资料库’"//85*2*9&:9+"说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五、先进的大型种植基地逐步兴起。在五里村,我们参观了浦禾园果树基地和艺莲苑水生花卉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国家级的重点基地,许多先进的品种、技术在这里进行试验,然后推广到普通农业生产中。先进种植基地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相关农业的发展,同时形成连锁反应,提供了旅游、教育等一系列资源,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村其他产业的产值。这也是我国农业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的表现。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

农村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由于调查程度有限,仅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保障农民权益是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然而事实上,侵犯农民权益的事件太多。仅在五里村,农民普遍反映他们的权益受损。当地工厂建设宿舍,征用农民土地,补偿十分不合理,甚至使一些农民觉得生活无依靠。而工厂在申报征用时,竟称农民的良田为荒地!这一现象引起当地许多农民的不满。而对于这种现状,农民大多抱悲观绝望态度,没有想到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无形中助长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农民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一定数量存在的行政问题为农民威权设置了障碍。这是短期无法解决的。正如一位农民说的,中央、省、市的政策是好的,但在村、县落实时,有时发生了差错。所以,农村问题更多的是基层工作的开展和改进,这也正是三农问题的难点和重点。中国的农村人口太多,范围太广,仅五里村就发生这些问题,放眼全国,农民维权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农村城市化问题。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对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势必使农村逐步过渡到城市。目前看来,这种过程似乎还不是很明显,但在农村中已可以看到许多城市化的现象。仅从环境角度看,农村中也有了高耸的烟囱。虽然现在环境问题还不明显,没有影响到农村的发展,但是从长远角度,农村环境的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如何从开始做起,发展农村环保经济,避免重走城市污染的老路子,是不久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三、农村医疗、保险问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许多地方已开展农村医疗保险。五里村的农民一年只需交纳24元,在乡村医院看病便可以报销10%的费用。这无疑是一个好政策。但是农民反映药价太高,许多农民生病基本上是用土办法凑合或硬熬。药价高是普遍现象,但是能否正对农民实际,采取不同的措施,让农民的基本医疗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是我们还需努力改进的。

第5篇

第一部分:现状特点

珠江镇五里村是一个当代农村的典型。在五里村调查三天,我们从五里村的发展现状看到了我国当代农村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当代农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几十年来,农村的生产结构发生过多次变化。目前,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们调查采访的农户中,大部分农民种植蔬菜等粮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规模不大。而像柿子、玉米等非主食类作物的比例较多。另外,枣子等干果的种植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生产方式发生不同程度变革。目前农村的生产种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程度主要有生产的规模决定。既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大棚种植,也有规模不等的私人种植。我们采访的农户由于种植规模有限,所以没有过多地使用现代化耕作设备;但是我们了解到,在大型的农场中,大型机械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三、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显著发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五里村的马飞是一位有名的枣子大王。他培育的超级大枣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切都是凭借对科学知识的钻研精神,加上踏实的作风。他们都是当代先进农民的代表,他们是我国农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发展的干将。而普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是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在短短三天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当地农民。他们和我们交谈时,对一些现状的分析都比较客观和透彻,阐述了他们对于我国基层农村政策的看法和意见。他们的观点充实了我们的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我们实践基地所在的行知小学就是当地的著名的农民子弟小学,招收附近六个村子的农民孩子。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师资力量优良的学校。许多农民孩子不但圆了读书梦,还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和教育资源。

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及收入结构的变革。目前农村农业人员的收入已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许多农民选

择外出打工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出力。这样,丰富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农村劳动力也加快了城市的建设。以农户李伯伯家为例,他的儿女均在县城打工,他自己在农闲时也偶尔外出做活。这样,他们的收入就大大增加,并且,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城市,也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农民收入结构的变革也使他们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我们采访的若干农户中,电话、电视的拥有率高达九成;有四成的农户家中有摩托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电扇、洗衣机等电器已比较普及,我们还能看到农民从腰间取下手机发短信。这一切,说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五、先进的大型种植基地逐步兴起。在五里村,我们参观了浦禾园果树基地和艺莲苑水生花卉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国家级的重点基地,许多先进的品种、技术在这里进行试验,然后推广到普通农业生产中。先进种植基地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相关农业的发展,同时形成连锁反应,提供了旅游、教育等一系列资源,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村其他产业的产值。这也是我国农业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的表现。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

农村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由于调查程度有限,仅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保障农民权益是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然而事实上,侵犯农民权益的事件太多。仅在五里村,农民普遍反映他们的权益受损。当地工厂建设宿舍,征用农民土地,补偿十分不合理,甚至使一些农民觉得生活无依靠。而工厂在申报征用时,竟称农民的良田为荒地!这一现象引起当地许多农民的不满。而对于这种现状,农民大多抱悲观绝望态度,没有想到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无形中助长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农民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一定数量存在的行政问题为农民威权设置了障碍。这是短期无法解决的。正如一位农民说的,中央、省、市的政策是好的,但在村、县落实时,有时发生了差错。所以,农村问题更多的是基层工作的开展和改进,这也正是三农问题的难点和重点。中国的农村人口太多,范围太广,

第6篇

第一部分:现状特点

珠江镇五里村是一个当代农村的典型。在五里村调查三天,我们从五里村的发展现状看到了我国当代农村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当代农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几十年来,农村的生产结构发生过多次变化。目前,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们调查采访的农户中,大部分农民种植蔬菜等粮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规模不大。而像柿子、玉米等非主食类作物的比例较多。另外,枣子等干果的种植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生产方式发生不同程度变革。目前农村的生产种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程度主要有生产的规模决定。既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大棚种植,也有规模不等的私人种植。我们采访的农户由于种植规模有限,所以没有过多地使用现代化耕作设备;但是我们了解到,在大型的农场中,大型机械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三、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显着发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五里村的马飞是一位有名的枣子大王。他培育的超级大枣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切都是凭借对科学知识的钻研精神,加上踏实的作风。他们都是当代先进农民的代表,他们是我国农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发展的干将。而普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是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在短短三天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当地农民。他们和我们交谈时,对一些现状的分析都比较客观和透彻,阐述了他们对于我国基层农村政策的看法和意见。他们的观点充实了我们的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有了显着的发展。我们实践基地所在的行知小学就是当地的着名的农民子弟小学,招收附近六个村子的农民孩子。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师资力量优良的学校。许多农民孩子不但圆了读书梦,还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和教育资源。

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及收入结构的变革。目前农村农业人员的收入已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许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出力。这样,丰富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农村劳动力也加快了城市的建设。以农户李伯伯家为例,他的儿女均在县城打工,他自己在农闲时也偶尔外出做活。这样,他们的收入就大大增加,并且,他们有了的机会接触城市,也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农民收入结构的变革也使他们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我们采访的若干农户中,电话、电视的拥有率高达九成;有四成的农户家中有摩托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电扇、洗衣机等电器已比较普及,我们还能看到农民从腰间取下手机发短信。这一切,电子商务资料库’"//85*2*9&:9+"说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五、先进的大型种植基地逐步兴起。在五里村,我们参观了浦禾园果树基地和艺莲苑水生花卉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国家级的重点基地,许多先进的品种、技术在这里进行试验,然后推广到普通农业生产中。先进种植基地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相关农业的发展,同时形成连锁反应,提供了旅游、教育等一系列资源,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村其他产业的产值。这也是我国农业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的表现。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

农村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由于调查程度有限,仅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保障农民权益是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然而事实上,侵犯农民权益的事件太多。仅在五里村,农民普遍反映他们的权益受损。当地工厂建设宿舍,征用农民土地,补偿十分不合理,甚至使一些农民觉得生活无依靠。而工厂在申报征用时,竟称农民的良田为荒地!这一现象引起当地许多农民的不满。而对于这种现状,农民大多抱悲观绝望态度,没有想到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无形中助长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06-01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因从头到脚穿戴一袭黑色服饰而得名,在饮食起居、服饰装束、山歌舞蹈、礼仪节日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人类学家称为壮族的“活化石”。广西百色市那坡县有人口约20万,其中约有5万黑衣壮,主要分布于大石山区。“黑枪舞”和“陀螺”是黑衣壮集民族性、原创性、健身性、表演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黑衣壮民族传统体育,笔者对“黑枪舞”和“陀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承和发展“黑枪舞”和“陀螺”的对策。

一、黑衣壮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黑枪舞”与黑衣壮的生活环境、生产特点、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源于古代的部落战争。黑衣壮人民为了抵御异族部落的入侵,英勇奋战,最后取得胜利,人们舞动黑枪尽情庆祝,跳起“黑枪舞”来迎接胜利凯旋的勇士。“黑枪舞”具有很强的健身性。以那坡县吞力屯的“黑枪舞”为例,人们在密集而欢快的鼓点伴奏下尽情舞动,依次是进场、原地舞枪、变换阵形,时而排成“一”字,时而排成“8”字,手中的“黑枪”上下翻飞,健身效果不言而喻。当代的“黑枪舞”既保存了传统的元素,又加入了不少现代成分,不断地传承、变迁、融合,并发展成为一个民族传统艺术和体育相结合的项目。但是,如今会跳“黑枪舞”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往往只在重大节日中才跳“黑枪舞”,在一些旅游景点中也有“黑枪舞”表演。推广和普及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难度较大。

过去,“陀螺”是非常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民间,“陀螺”比赛是人们非常热衷的赛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陀螺”逐渐销声匿迹。当前,“陀螺”在校园内偶有发展,而在一些大城市的广场上也开始出现人们打“陀螺”的身影,但这项运动尚未得到普及和推广。

二、传承和发展“黑枪舞”“陀螺”的对策

为什么“黑枪舞”和“陀螺”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快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人们忽略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第二,丰富的现代健身项目逐渐取代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三,开展“黑枪舞”和“陀螺”运动需要特定的场地,场地要求难以得到满足。第四,有关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不够,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针对“黑枪舞”和“陀螺”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传承和发展“黑枪舞”“陀螺”的策略。

第一,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党的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用足、用好各类民族文化政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健康快速发展。那坡县成立了“尼的呀合唱团”,近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扶植力度,办好艺术团,办好民族文化事业,更好地推动黑衣壮民族文化的发展。当前,乡村旅游事业正是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要加快落实的项目,地方政府应该把黑衣壮的“黑枪舞”和“陀螺”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

第二,将“黑枪舞”和“陀螺”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学校可以将“黑枪舞”作为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受到了艺术的熏陶。“陀螺”项目可以回归传统,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教学生自制“壮族陀螺”,传授“陀螺技巧”,并适当举行别开生面的“陀螺”比赛。

第三,鼓励民间活动的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来自民间,因此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地方政府应该鼓励民间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举办“黑枪舞”和“陀螺”比赛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8篇

【摘要】近几年,“三农”问题--农业发展、农民创收、农村建设越来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农村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源泉。面对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实现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经济形式的转变、农村企业的崛起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促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可持续发展 建议

一、引言

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了很强的区域特征,城市和农村的区域划分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催生了城市和农村分割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发展也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慢于城市,农村金融明显滞后于城市金融的发展,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体系以农村金融机构为基础,农村金融机构又以县级银行以下的村镇银行为核心。农业政策和土地制度的完善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中小企业等的金融需求。如表1,2010年至2016年村镇银行总数,资产总额在不断增加,不仅表明金融供给的增加,也从侧面反映了金融需求的强烈。

二、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农村金融的发展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贷款审批流程复杂

广大农村金融市场一直以公办金融机构为主流,农户筹集资金时,经历的审批程序比城市贷款更为严格,审批流程更为复杂,付出了更长的审批时间,更大

的资金成本。审批流程的高复杂性,严重削减了农民借助农村金融来获取资金从事创业开发的积极性,也使得以公办农村金融机构为主的农村金融组织无法完全融入广阔的农村资本市场,从而难以l挥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二)惠农信息传递失效

近几年,惠农金融政策相继出台,这些政策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接收。各地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为低下,而且农村多地处偏远山区,信息较为闭塞,无法及时获取市场的信贷信息,又由于部分农户没有很强的金融知识,没有专业的认识,导致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惠农政策未得到充分的落实,农户吸取资金,取得贷款,获取金融优惠服务存在盲区,创新创业、经济发展也因此举步维艰。

(三)信用体制严重缺失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信用体制仍未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严重缺失。正式金融机构放贷需抵押,且多数限于实物资产。而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有效的抵押物数量较少,借贷人常常将农业工具、土地、房屋等作为抵押物,该类抵押物不仅估值相差巨大,同时还需要花费高昂的处置资金,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接受该类抵押物,最终导致农户贷款困难。其次,农村金融担保机构数量少,业务范围不广,缺乏对民间金融进行支持的信用系统。近几年,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迅速增加,由于缺乏金融信用体系支持,农村金融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农村贷款比以前的难度更高。

三、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简化贷款审批程序

一方面便利农村发展,一方面强化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建立起便利农户融资、筹资的渠道。例如,创立专项的农户创业贷款资金、专项的农业规模经营贷款资金等,化解贷款难的错误认识,从而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同时,简化审批手续,使农户、农村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贷款,避免繁琐的手续和不必要的资金成本,扩大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有效的监管机制可以降低信贷面临的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第一,政府需派遣专业人员负责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对借款人的动向和资金流向进行实时监管,放贷前需要对借款人及其还款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价,避免因其无法按时还款而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第二,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用信用做名片,对于信誉良好的借贷人可以适当地放大对其借款的数额,或者在还款时间和利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在一定意义上能鼓励其他借贷农户。

(三)保证资金供应连续

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防止资金问题的产生,实现供应的可持续性。第一,对于农村金融,建立资金回流制度,将银行从农村吸纳来的资金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之中,而非只顾城市;第二,增加资金来源,允许其他资金进入。例如国外的公司、机构以及一些民办金融机构,以增加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并且贷款公司也可以考虑与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来获得资金,进一步扩大筹资渠道。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而促进农村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针对信用体系建设缺失、市场风险较高等诸多问题,政府需要在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并加强对民办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和监管,以激发农村金融的活力,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通过强化农村金融市场,逐渐突出城乡二元金融市场的特点,协同作用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宇.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

[2]刘娇然.试论我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系,金融保险,2016.

[3]王宇鹏.关注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6,(11).

第9篇

关键词:群众舞蹈文化;重要地位;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05-02

一、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全球化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在强国之路上,群众文化活动正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滋润着、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纵观群众文化艺术的种类可谓是琳琅满目、百花齐放,如音乐、舞蹈、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等,而群众舞蹈却是老百姓最喜爱、参与面最广的一种形式,为群众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促进着城市文明的发展。

面对当今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改革开放的浪潮风起云涌,以此给人们带来的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人们为了减轻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压力,设法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缓解,比如:旅游、运动、唱歌等等,而舞蹈作为能顾及人体各方面健康协调发展的一种形式,把所有艺术形式的优点秉承了下来,人们在舞蹈过程中感受着文化熏陶,同时也对运动着的人们起到了健身、健心、健脑的作用,因此深受大众喜爱。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能提高人们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舞蹈的本质、性能对身心得健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的方面:

(1)舞蹈具有健身的作用:群众舞蹈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经常进行舞蹈锻炼,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

(2)舞蹈具有健心的作用:在舞蹈过程中,其注意力集中在欣赏优雅音乐,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并合着音乐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3)舞蹈具有健脑的作用:在舞蹈运动中需要对舞蹈进行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在进行舞蹈的同时,大脑也是随时跟着运动的。最后舞蹈还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民群众通过参与活动,走出了封闭的独门独户,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感受休闲的生活,增加了社会接触,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添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

当今,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深受大众欢迎的同时,群众舞蹈也得到了发展。纵观现今的群众舞蹈,在国家的重视下,群众舞蹈呈现出内容形式越发丰富、参与性越发广泛等特点。

二、群众舞蹈发展现状分析

(一)群众舞蹈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身的认识和要求日益增强,特别是国家提出“全民健身”的号召以及奥运会、亚运会的先后召开,使得人们健身意识越发强烈,而作为健身、健心、健脑的代名词,健身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群众,为老百姓提供了锻炼娱乐的平台,就此群众舞蹈慢慢成为城市生活的亮点。

首先,作为自娱性很强的群众舞蹈,是由参与者自发组织,无任何杂念,只为通过舞蹈使情感得以宣泄,并借此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其次,作为群众集体参与性很强的群众舞蹈,大都是把街道、群众作为舞台,把不同地位、工作、年龄、性别的人以群众舞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用集体舞的形式来进行,场面红火气氛热烈。

现今的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1、健身操类。此类舞蹈又可分为民族健身操和现代健身操。作为民族大省,近些年云南在推进民族文化上做出很大的贡献,例如“现今云南各地推行的民族健身操系列,就是以传统健身操为基础,加入云南民族舞蹈风格特色,使之融合,形成现在具有云南特色的健身操系列文化。”此健身老少皆宜,趣味性强,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得到快速发展。而现代健身操,是一种传统的运动健身项目,主要以肢体密切配合在高节奏频率下完成一些强劲有力的动作,来达到运动效果,此健身适于年轻者来进行锻炼。2、传统民族舞蹈风格类。此类舞蹈的表演,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参与者,他们作为舞蹈的指导者带领大家来进行民族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有时人们是在个别少数民族参与者的弹唱引领下手牵手以圆圈的形式进行舞蹈,有时是在参与的少数民族人员的带领下,以方形的形式进行舞蹈的学习和表演。

(二)企事业舞蹈创作发展现状

在近几年来的晚会中,我们发现为我们展现节目的慢慢融入了更多像企事业单位这样的新团体,这些企事业单位选派的舞蹈,从舞蹈的编排、创意的构思、演员的素质来看都十分精彩,在我观看了几场企事业单位的文艺演出后,我发现企事业舞蹈这一新团体在当今群众舞蹈艺术领域正以蓬勃的劲头向我们席卷而来。

企事业单位舞蹈的发展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1.在经济全球化后,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大,而人才培养和聚集成为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为此许多企事业单位通过“企业文化”这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时期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目标等企业知识。2.它亦在促进企事业员工团结协作的能力、调动职工的潜能。企事业单位通过举办或参加一些文艺活动,使员工通过这种机会加强交流的同时也让企业职工从中了解体验到个体参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无形中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为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团结意识提高创造可能。总而言之,这所有的一切都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三)新农村舞蹈创作发展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建设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来进行”。作为中国人口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认为,繁荣和发展农村舞蹈文艺题材,是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

农村舞蹈创作特点:1.在农村舞蹈的编排上,利用的传统的群众文艺样式,在充分挖掘本地生活素材、风俗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舞蹈编创手法进行舞蹈创作,创作出面目一新,格调上乘的文艺作品。这时的编导创作应贴近百姓生活,注重舞蹈的娱乐性、独特性、观赏性。同时编导不能只顾及舞蹈的技术层面,而忽略作为演员的百姓所处的身体局限性。在我看来只要编导挖掘到一个独特的舞蹈切入点来进行编排,那么这个舞蹈已经成功了一半。2.在进行农村民族舞蹈创作时,编导需要在深入了解和掌握民族外部因素(民风民俗、生活环境)和内部因素(民族舞蹈的动率、动力、动态)基础上,结合舞蹈编排的手段来进行发展处理,以使舞蹈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带有现代气息。如舞蹈《瓦久瓦娜沙》通过选取几个较有特色的生活状态后,与傈僳族的民族语言相结合,融入现代舞的编创手法,使之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又给人了一种现代感。

(四)校园舞蹈创作发展现状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其建设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既是人才培养所必需的文化氛围,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而舞蹈以其独特的美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教育和创作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里,学生对美的追求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单纯的专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而舞蹈作为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但可以大力推进国家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将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今校园舞蹈已成为我国舞蹈艺术事业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学校相继开设了舞蹈选修课,成立了舞蹈团、艺术团等来符合当前形势下的学校教育。

校园舞蹈创作特点:1.在校园舞蹈的选材上,必须贴近学生,反映学生生活,通过舞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校园舞蹈针对的是一批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特殊人群,学生此阶段是敏感、渴望独立的结合体,在校园舞蹈创作时我们只有首先了解这一特质后,在进行舞蹈编创时,才能深度挖掘和感应出校园给学生带来的真实情感,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舞蹈,以致引发学生的共鸣。2?在校园舞蹈编舞时,演员没有经过太多专业舞蹈训练,他们擅长的是具有真实情感、表演热情高、理解性强、可塑性高的特质。因此,要求编导在舞蹈编排上,要因才而异,充分把握学生演员的特质,创作出选材构思巧妙、动作简洁、情感表达丰富的作品。

由此可见群众舞蹈,它的存在,有着与生就有的不可替代的自我价值,促进社会中人与人的沟通、缓解现实的压力、保持人们健康、快乐的心理状态;它,让我们看到美的表象也看到美的内涵,直观的形体美,深刻的内在美,都可以增加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它,是社会生活生动的反映,这个舞台是可以与专业艺术家展示的艺术舞台相媲美的,而且更能表现现当代的社会风貌和社会文明;它,能反映出一种新的群体面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相互依存使向心力和凝聚力得以集中,在社会这个需要大家彼此互助的大家庭中,它将人们完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产生共鸣、产生沟通,并在交互的信息中感受到美与喜,让心灵体验一次一种群众的美好的感受和升华。

群众舞蹈的意义从一开始让更多的人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的意识,慢慢转变为现在的让舞蹈走进群众生活中去。群众舞蹈艺术文化经无数代人的创造、继承、发展、演变后,成为人类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它展示了人们所拥有的潜在的巨大精神能量与情感。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上升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群众文化作为精神层面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它也为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条件。而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文化中参与性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带动下,将具有无法抵挡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颜晓双.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群众舞蹈――论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柳青林.群众舞蹈特性论[J].戏剧文学,2003,(1).

[3]刘心实.浅谈群众舞蹈的创作[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8).

第10篇

>>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探究策略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探析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的高校通识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承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城镇化对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冲击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布依族花灯传承与发展研究 教师专业标准的 生态学解析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 合作文化视阈下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研究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荆楚髹漆文化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研究 生态学视域中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然合作机制探讨 生态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建议 校园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专业共同体理论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宋改敏,陈向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生态学转向[J].

当代教育管理,2009,(7).

[3] 徐秀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D].山东师范

大学,2008.

[4] 阮阳.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54-1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而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农机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入手,谈一谈自己对发展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看法。

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简单地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一种经济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依法成立的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遵循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为合作社成员和其他个人或团体提供服务的组织。

2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加强农机管理体系建设

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促进农机作业化,提高农机组织化服务水平。有效扩大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率;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推动大型、高性能机械的使用和技术推广,有利于更新设备和技术,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使农机信息服务、农机保养与维修、技术服务等与机械使用有关的信息与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有效发挥专业人员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培养新型科技农民,提高农机手水平,保证农机作业质量。

2.2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内容之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开展规模经营,推动土地经营方式的创新,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因此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以上两点具体来说是加强了农机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农机作业化,提高农机组织化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实也正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体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具体来说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加强了农机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农机作业化,提高农机组织化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体现。

在经济效益上,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整合了农机资源,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保证市场秩序,稳定价格,保质保量促进增产增收,这正是经济效益的体现。

在社会效益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在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因此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力量。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熊清溪.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有效措施.

湖南农机,2008(6):4.

[2] 郭明晖.宁都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农机新闻网,2005(7):56.

[3] 林军.浅谈顺昌县大干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11).

[4] 谭成波,贾文波,孟丽梅.双城市农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2(04).

[5] 姚怀强.做好玉林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7(03).

[6] 邹国云.对发展景洪市农机化的初探[J].当代农机,2010

(04).

[7] 曾亿东.乡镇农机站建设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4).

[8] 李常广,刘芳.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0).

[9] 舒正刚.怀远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5).

第12篇

[关键词] 行知教育;校本培训;农村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083-1

一、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平民教育、小学教育、乡村师范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

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陶行知的关于生活教育的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大理论主张。陶行知先生一生从事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并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分解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并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同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老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学习的内容和课程。这样,学生更愿意去学,而且学习的兴趣也慢慢的提高了,老师也更愿意去教,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有效果。多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让学习变得更加的实用和具有针对性。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平民性、大众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农村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现状

可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其发展现状并未达到理想,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尤其令人担忧。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情况及其生存状况都不容乐观。通过相关的调研、有关学者的研究及有关部门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情况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许多农村地区的教师年纪偏高,老化严重,教育理念滞后,知识更新缓慢。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村教师的学历较低,没有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此外,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师都存在着层层选拔、提升的现象,这使得农村地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这亦是制约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同时,各地正不断实施新课程,基础教育的方法、手段和内容也正面临着发展和变革。这无疑对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有效借鉴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以此来延伸和拓展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要通过再教育改变其发展滞后的现状,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再教育的质量和机制保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行知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研究,积极落实校本培训。

三、运用行知思想开展校本培训

(一)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这是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当务之急。首先,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轮岗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注重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此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让教师能够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践活动,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大教育支出,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进而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待遇,激励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并更好地投身教育工作。再者,应注重农村教师的选用。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投身到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薪资和工作环境,提供青年教师的发展平台,让青年教师为农村教师队伍增添活力。最后,应尽全力留住高素质农村教师,令其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提升。学校应在管理体制上进行积极创新,使优秀教师能在教育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营造农村教师学习氛围。校本培训以学习为旨归,因此在校本培训中应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学校应积极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以教师的发展和提升为核心,将农村教师定义为不断学习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把工作学习化,把学习工作化。学校通过自身努力,为教师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还可以积极与外界相关专家联系,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此外,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开展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学校选取典型的案例,引导教师针对案例开展讨论和分析,进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三)培养农村教师反思意识。在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自觉规划,通过学习,让农村教师能够主动回顾自己的切身实践,分析并找出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其间的经验教训,提出改善的途径和措施。这样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思,用校本培训的知识武装教师,进而逐步提升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C].上下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冯雪红.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3]虎技能.构建校本培训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3).

第13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70-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我们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村薄弱学校及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所以,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求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对于我国整个教育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我们现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又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下面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1.什么是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1]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是当代教育的一个热点,其本质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专业素质不断成长的持久历程。

2.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农村学校处于农村,有的甚至非常偏僻,落后,各种信息相对比较闭塞。我们不可否认城乡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国家现在虽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众所周知,要做到各种教育资源都非常均衡是很难实现的。现在,农村的办学条件相比往昔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各种远程教育信息进乡入镇,课程提高培训时时有之,教师的视野相对有了开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地域的限制,历史的因素,教师资源的相对滞后,农村教育还是不尽人意,令人堪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的需求。

2.1择校热,家境稍好的都往城镇上挤,造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雪上加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承受的教育费用低,家长没有什么经济负担,谁都渴望得到更优质的教育。农民守望薄田的人越来越少,进城务工的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工子女入学条件越来越宽松,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有望进城就学。农村学校资源条件本就不如城里学校,加上好的生源流失或被蚕食。面对的是中下等学生,教育的难度加大,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教育成效低,造成了不少农村薄弱校。这几年农村学生在校数量剧减,学校人气不旺,教育教学氛围不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2.2教研工作氛围不浓厚,流于形式。农村学校班生数少,教师数也少,往往一个年段二至四个班,一个学科才一二个教师,很难营造热烈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很难有效地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形成多家争鸣的互动局面,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成效。教研组组织公开课只是流于形式,蜻蜓点水,草草了事,应付检查。校本教研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教而不研,研效甚微,没有深层次的东西,难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教师如何有效实现专业成长

傅建明在他的专著《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中,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七种模型,并提供了相关案例,对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七种模型是:基于"教历"的教师发展、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基于"教学反思"的教师发展、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基于"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2]

3.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纯洁精神素养,为专业成长保驾护航。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驱力。只有热爱教师职业,忠诚教育事业,不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来做,更要把教师当成一项事业来经营,成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才有教师职业的责任感,才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人为本,真诚地对待学生,研究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神圣的职业有敬畏感,不满足现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刻苦钻研,认真教学,精益求精,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消除职业倦怠感,摒弃怨天尤人的消极思想。

3.2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3.2.1"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3]

3.2.2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任何一个教师,哪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世界上没有所谓太迟了的事情,如果你今天不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太迟了"。今天我们做教师,不光要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有自己的理想。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第14篇

【题目一】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调查研究

1、十报告精神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2、关于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的调查

3、新形势下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调查研究

4、理想信仰问题调查研究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2、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研究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

5、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6、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7、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建设研究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查研究

2、十二五时期经济运行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报告

3、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4、民间金融问题调查研究

5、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6、中国品牌战略研究

7、房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8、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研究

1、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2、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网络群体事件发展动因及演化机制调查研究

5、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调查研究

6、新兴媒体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7、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

8、地方民生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文化建设研究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2、文化民生工程实施路径调查研究

3、旅游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4、动漫产业升级的调查研究

5、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调查研究报告

6、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7、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8、文化品牌与文化精品调查研究

9、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调查

10、关于农村小学资源整合问题

11、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12、关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问题调查

13、农民工创业问题的调查

【题目二】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故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熟悉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题目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进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本身上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调和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题目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题目。

10、当地农民收进与农业生产结构调剂的相干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情势下当地低收进群众生活保障题目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题目。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题目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存在的突出题目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进步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进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题目。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进步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态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目、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目、结构、工资水同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题目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充裕劳动力或下岗失业职员就业状态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进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态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态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进学率、失学率、停学率情况调查。

第15篇

摘 要 我国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尤为重视,“三农”问题是人民发展事业的核心,农民有丰富的产业了,国家才会变得富强,也只有农民富强了,国家才会变得繁盛,农村的发展稳定下来了,整个国家也就安康、圆定下来了。中国是一个以农业复兴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祖国也是从建设富裕“新农村”为前提的,只有从根本上来实现“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才能全面地稳固我们的国家。为了能实现“新农村”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农村文化建设入手,开展并普及民族传统体育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支撑整个农村的桅杆和途径,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不但可以强化农村人民的精神视野,而且还能使广大的农村人民具有强健有力的身体,还能考验出他们的综合素质,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整个农村的氛围更为和谐,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 农民

改革开放之后大多数农村从贫困走向了富裕,走进了“小康”的生活里,但由于农村文化建设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他们的思想迷信,他们喜爱赌博,导致农村文化失去了天然的淳朴风格,严重的会牵制农村的发展,不能有丰富的产业,没了丰富的产业,就不能为此增加收入,农村人民的精神文明也就瘫痪了,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农村再次从“小康”的生活中走出来,让整个国家也相对其他国家落后了,所以,我们要想构建现代化社会主义,就要从农村文化建设开始,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民的精神世界,丰富他们的视野,陶冶出淳朴的乡土风情。

一、对新农村的理解

新农村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房屋建设,新的设备和设施,新的生活坏境,新的民族风俗,新思想的农民。他们组合在一起,才能使农村走向“小康”的生活,但光有这些空话还不行,还要结合它的发展目标落到实处,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首先我们要发展生产,促进农村宽裕的生活文化,然后树立文明的乡土风情,改善农村整体容貌,最后还要实现民主化管理。

二、如何看待民族传统体育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在全国各地盛行,就有一定的广泛性,每个地区它的民族传统体育又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也是有差别的,具有一定的民族性。

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因为我国民族体育丰富多彩,既贴近了农民的生活,又深受农民的喜爱,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农民也能很快的接受,从而能够很快的获得推广和普及,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进行体育健身,人民的体质也就不知不觉的增强了,然后也可以达到缓解压力,防止疾病复发的效果,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传统体育,农民的文化内涵也就相对应的得到了提升,更能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氛围,在精神面貌上也会改变许多,为每一年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三、新农村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

新农村文化与民族体育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有以下特点:从形式上而言,民族体育的风格深受农民的喜爱,因为它体现一种乡土气息,而且体育动作相当简单,是农民所能接受的,只要是大家想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的基本上人人都能参与,不挑场地,也不需要什么专业体育器材。通过这些体育的展开,国家政府也可以对这一文化的传播进行相应的扶持,农民群众得到了扶持,从心理上也会得到安慰,这就能促进农民更好的展开体育活动。在开展这些体育活动的同时,政府也要了解到体育发展的前景,如何利用好体育爱好者,让体育爱好者来组织体育活动,并积极发挥民族优势。通过一个一个组织,然后在不同的区域内设定多个体育组织机构,再逐渐将其扩大、延伸。也可为体育爱好者创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空间,让某一项体育融入到更多民族和地区,并加强锻炼。然而民族体育也具有遇见性和机遇性,通过遇见发现民族体育存在的不足,并找到其纠正的措施,建立起既满足个人与满足团体的运动机制及完善的体育组织领导机构,达到与现代体育技能相互协调的发展状态,还要接受外来文化的传播,走出民族,扩大自己发展,以至于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让民族体育走向世界各地,与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将进行切磋,然后挖掘出更多的体育传统文化,通过体育组织机构培养出更多体育爱好者,在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发展越来越迅速。然而这所有的一切与政府机关的职责和权限是分不开的,没有政府的扶持和照顾,农民的生活始终是不能得到本质上的改善的,所以政府是不能脱离新农村建设的,要不断地下乡慰问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心里安心、放心、日子过得开心。

四、结语

可见,无论是新农村文化的建设,还是民族传统体育,都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两个重要的支撑点,我们要把他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研究,有效地采取相关措施,充实理论研究,并结合实践,不断地丰富新农村文化,不断地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的品质,建立起深厚的文化涵养,同时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不断地增加体育项目,扩大对体育领域的接触面,从而使新农村建设发展更好更快。

基金项目:农民体育健康工程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互动研究,课题编号:13C849。

参考文献:

[1] 赵廷刚,袁金宝.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

[2] 李爱琴.河南嵩山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 赵小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沿革及其发展历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