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经营策略范文

企业经营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经营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经营策略

第1篇

1、企业经营策略可以按其层次、态势、规模和行业市场竞争特性等几方面进行分类。

2、一般来讲,对于大型企业,企业经营战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司级战略;第二层次是事业部级战略;第三层次是职能级战略。公司在制定总体战略时要考虑下一层次的情况;而下一层次的战略应服从和体现上一层次的战略意图。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流通企业;集团化;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106-02

“流通”一词产生于对商品的交换,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纽带,根据其定义的宽窄、看法、用法的不同,大致可分成三种:一是把生产与消费之间连接起来,则流通等于行销(亦即Marketing)。二是把制造业与消费者联结起来的,即批发、零售及商贸服务行业,三者合称“商业”。三是零售业自称为流通业。现代流通一般是指第二种情况,即商品销售过程中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集合体。

1 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大规模投资,进口的和本土生产的“洋货”大量涌入,使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国际商战”。当前,国内市场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1 流入外资参与市场竞争的目的发生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港澳台为主,资本流入的目的主要是利用低价的劳动力和优惠政策,从事两头在外的“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与国内的市场的关系以互补为主,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90年代进入我国的外资主要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进入我国的主要是看重我国巨大的商品市场,而与国内企业的关系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1.2 竞争的形式和激烈程度发生了变化

20世纪80年代是国内企业相互竞争为主,并有港澳台参加,竞争的各方实力相当,在90年代,跨国公司的资本,以直销倾销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以其资本、技术和营销优势,抢占国内市场。

1.3 竞争的领域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以密集型产业为主,90年代后是各行各业竞争的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竞争的手段上发生变化,由“回扣”、“杀价”、“仿制”等低级手段,变为近年来的跨国公司以资本垄断压垮对手,以控制市场和先进技术挤垮对方。面对这些变化,竞争的双方准备不同,跨国公司是经过全方位的准备后,有备而来,而我国的流通企业则由计划经济转型过渡,曾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由于“三角债”、资金、体制、观念等问题的困扰,自身举步维艰。跨国公司以其固有的优势、战略围攻和各个击破,其结果是除少数有实力的国内大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纷纷败下阵来。再加上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各自利益不能统一,国有生产厂家产品在市场占有份额,以及国有物资企业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

近年以来,流通企业的经营环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上还远远不够。

2 现代流通产业的重心分析

流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产业,但由于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流通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随着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能力的增强,各种商品资源大量涌现,“买方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发展系统化的现代流通结构。

2.1 以连锁业为重点发展零售组织结构

流通是“四大流”的集合体,因此如何进行四大流的融合是流通产业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即组织结构问题。现代流通的主要目标是将商品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地到达顾客的手中。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在现代流通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连锁经营的主要特点即“统一管理、统一配送”,解决了现代流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连锁经营企业,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无论是在整体规模,还是企业规模上都相对较小,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2.2 以信息化为手段发展商品流通导向功能

信息化是“四大流”进行整合的基础,从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看,现代流通已成为现代化大生产的先导,即所谓的“流通先导”。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不断提高流通的信息化程度,是建立发展先导型商品流通结构、强化流通结构先导功能的重要手段。我国商品流通业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90年代连锁业的发展而逐步提高,但问题突出:其一是其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大型企业建立相应的系统管理网络,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实行;其二是信息管理不系统,财务管理等系统发展快,而决策、营销、质量管理、售后等环节信息化程度低。

2.3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企业信息标准、业务流通管理不统一,企业间信息数据共享少,制约了流通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3 流通企业经营策略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有条件发挥国有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因此需要研究确定现代流通企业的经营策略。

3.1 集团化经营策略

面对我国市场变化的格局,当务之急,是发展大型流通企业。发展一些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流通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建立起新型的工商关系。大力发展大型的连锁店,这样在消费品流通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实施流通企业集团化经营。

3.1.1 建立现代物资企业集团

我国现在已经成立了一些物资企业集团,但组建得很不规范,还存着有待于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目前已成立的物资企业集团,大多数是由物资厅、局改制而来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集团。因为,第一,组织企业集团是企业行为,是企业依据发展需要自愿结合,而现在的做法是政府行为,把企业集团当做管理企业的一级组织机构。第二,企业集团应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但现行的企业集团没有建立起内部资产联合关系,集团总公司和分公司还是行政隶属关系,集团缺乏有效的凝聚力,没有联结成利益的共同体,集团的优势根本没有得到体现。第三,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由于集团公司和局两块牌子同时存在,可能因职责交叉,政企不分,出现管理混乱,效益下降。因此,可能物资企业按照国家的要求,发展综合商社的试点,发展大型物资企业集团。可以先从黑色金属材料总公司和中国汽贸总公司抓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这些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大的改革,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在产权制度、外贸体制、金融体制、工商关系等方面,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物资企业集团发挥主渠道作用创造条件。建立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以股权和债权关系为纽带的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经济联合组织,即现代物资企业集团。

3.1.2 发展流通企业集团化经营

物资企业集团是适应企业集团生产的集中对流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组建物资企业集团有力地提高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为满足生产企业集团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提供较好的条件,同时可以凭借物资企业集

团的自身实力,增强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和调控市场的能力,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有利于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建立资产联系纽带。集团总公司主要从事资产经营,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防止和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分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确保企业的发展。政府职能是信息引导,实现宏观调控、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集团以盈利为目的,参与市场竞争,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产权管理代替行政管理,集团公司按《公司法》建立完善机构,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在集团章程的指导调控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主经营、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3.2 资本经营策略

第3篇

[关键词] 培训企业;经营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35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61- 02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企业培训开始在国内兴起,2006年至2007年,中国企业培训市场迎来了投资高峰期,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8年我国企业培训业收入达到1 500亿元,全国企业培训公司有100 000家,企业培训业的潜在市场规模达3 000亿元,并仍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企业培训市场被认为是最具“钱景”的市场之一,也是永久的“朝阳产业”。

全国有多达3 000万家企业,而每个企业在生存、发展、壮大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节约成本、销售管理等),所以企业培训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据2008年相关机构统计:2008年有培训计划的企业占86%,实际实施的企业只占40%。我国培训企业发展不完善、供给能力落后与巨大的市场培训需求之间存在着供需矛盾,这要求我国培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1 培训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客户管理制度不健全

1.1.1 对零散客户管理不足

培训企业满意的客户存在很明显的“连带效应”,但是大部分企业只重视对会员客户的管理而忽视单个零散客户的管理。因为零散客户对企业、企业产品认同度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初期维护较难,需要较大的精力,大部分培训企业都没有设立统一的管理制度进行专人维护,后续维护率低,而且单个业务人员的维护也很容易导致客户流失。参加单课的零散客户大多是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和具备消费能力的,是最具有潜力的客户群体,如果客户对本次课程满意,对预售产品认同,就很有可能成为后期产品的忠实客户,通过完善管理,这些客户可以成为固定客户,有利于扩大固定客户群体。

1.1.2 对客户需求分析不够,客户质量不高,现场成交率低

当前培训企业的销售额65%~75%是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实现的,会议营销对业绩的提升有重大影响,而目标客户群选择和到场客户的数量对会议营销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会后成交客户的数量和成交产品的金额。表1是某培训公司某次会议营销到场客户结构表。

如表所示,非总经理的到场率为70.25%,而一般只有总经理(一般是企业主)才有现场购买产品的决策权。这次活动到场人员结构和到场率是非常不利的,导致这次会议的现场成交率只有2%,后续跟踪的成交率只有3%。造成众多会议营销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①活动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未能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邀请客户具有盲目性,很多参会客户并不是产品目标客户;②活动前对所邀客户购买力没有明确的认知;③业务人员与客户在活动之前缺乏有效的沟通,会前准备不足; ④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未进行严格的场外控制,降低了客户质量。

1.2 服务能力有限

培训企业属于服务型公司,服务能力决定着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制约着其长远发展,而随着经营过程中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受培训企业对培训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从事培训的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普遍不强,没有建立新产品研发团队,研发速度慢,产品类型不够丰富,很多课程不能满足具体地区的个性需求,针对性不强,导致一部分已开发市场的丢失、学员满意度降低,老客户贡献价值减少;利润主要依靠不断地开发新客户,业务人员开发新市场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缺乏持续增长的利润源泉,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培训企业在市场上的美誉度。另一方面:培训模式单一。培训企业是以课程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大部分课程是大众化的,产品雷同且容易被模仿,培训方案未能充分了解客户企业经营状况,在解决问题时缺乏针对性,导致培训的效果不佳。

1.3 营销模式单一

培训企业主要依靠的是电话推销的方式,客户对电话推销有抵触情绪,导致业务人员的工作难以进行,工作效率低。培训企业营销手段单一的主要原因是:①日常经营过程中很少与当地的商会、企业协会、高端俱乐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很少借助他们的力量帮助拓展业务,每次活动总是以单个企业为目标客户,增加了寻求目标客户的难度;②没有很好地运用“关系营销”的营销模式开展业务,与成交客户建立的只是短期的业务关系,没有充分借助已成交客户“转介绍”的力量;③没有利用咨询公司与培训公司业务上的互补性,与当地大中型的咨询公司开展联合经营,也没能够实现客户资源共享。

2 培训企业经营策略

2.1 完善客户管理

2.1.1 加强零散客户管理

在完善客户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零散成交客户的管理,减少客户流失率,以扩大客户群体,方法如下:①设立专门的部门,设置专人对已成交的零散客户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回访,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②统一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客户资料整理,建立客户管理档案,对客户需求、年营业额、员工人数、公司规模进行统计,评估出各个层次客户成交的概率,由公司和业务人员进行双重维护,加强对重点客户的维护,这样,销售人员离职也不会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

2.1.2 加强客户需求分析,选准目标客户,提高成交率

会议营销时加强客户需求分析,严格控制客户的质量,提高客户的到场率,销售人员认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改善会议效果的主要途径,应做到:

(1)开展活动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各行业的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根据行业特征有针对性地邀请客户到场,按需求邀请客户,既可以提高客户到场率,又可以提高成交率。

(2)对参会客户进行审查,对所邀企业的注册资金、员工人数、年营业额等要有一定的要求,评估客户购买力的大小,不符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审核,以保证优质的客户质量。

(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应以到场客户的质量及最后成交的销售额为考核依据,使业务人员自觉注重客户质量,对客户的质量进行控制;会前业务人员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通知客户按时参会及其他注意事项,强调“必须是所邀人员带上邀请函和个人名片到场,否则不许入场” 的原则,以保证客户到场率和到场客户质量。

(4)入场时进行严格控制,入场人员必须出示邀请函和个人名片,不符要求的一律不许入内。

2.1.3 建立客户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追踪客户的需求,实现双方更好地互动,保持与客户的长期买卖合作,应建立客户数据库,加强对已成交客户的管理。①将客户分为现有客户、潜在客户及流失客户三类;②将有关客户最近购买情况的数据输入数据库;③将每位客户在一年内的购买细节输入数据库;④输入客户的其他相关信息(如客户爱好、生日、子女情况等),以便于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高满足客户需求能力;⑤评估各个客户成交的概率,并根据80/20的帕累托定律,对能创造80%销售额的20%的客户进行重点维护。

2.2 提升服务能力,完善运作模式

2.2.1 加大培训产品的开发力度

在原有产品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市场特点来建立自己的优势课程。一方面:设立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根据所服务地区的市场特征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关注同行培训课程的开发,竞争对手未开发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尽早安排开发计划;同时,由于培训市场的细分,培训企业间可以相互协作,将几家企业的一个或几个强项课程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企业用户只需登陆这个平台就可以选择到所有的课程,这样既可以迅速扩大影响力,节约课程推广所需的巨额费用,又能够实现用户资源共享。

2.2.2 建立咨询式培训模式

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更轻松地在竞争中取胜,应采取一种集咨询、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培训模式——咨询式培训模式。其出发点不在培训授课,而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培训授课只是过程和方法,做法如下:

第一阶段:项目诊断阶段,组建受训企业培训项目咨询顾问专家组,针对受训企业的需求和目标进行调研和分析;第二阶段:项目解决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内容),根据调研、诊断设计受训企业采用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第三阶段:培训项目实施,进行授课与授课管理;第四阶段:跟踪辅导与行动改变计划,对受训公司进行跟踪服务,以保证培训效果。

2.3 建立多元化的营销模式

2.3.1 建立“关系营销”的营销模式

建立关系营销的营销模式是与客户保持合作关系的基础。关系营销,实质上是在市场营销中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相互依存的营销关系,以求彼此协调发展,取得双赢的效果。与已成交客户主动沟通,主动联系、进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了解客户在经营实践的应用情况,帮客户分析没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并了解客户新的培训需求,增强合作伙伴关系;正确处理客户的抱怨,对客户使用培训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承担责任,赢得客户的信任。

2.3.2 发展联合经营

与咨询公司进行业务联盟。由于咨询与培训业务的互补性,培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与当地的大中型咨询公司实行联合经营,进行业务联盟和客户共享,建立信息交流的平台,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减少在争取客户资源、开发潜在市场时的阻力和竞争。与当地咨询公司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有利于新市场开拓。

2.3.3 定期举行企业沙龙

培训企业定期为已成交客户组织企业沙龙,邀请同属同行业的企业高层领导或是业务相关行业的企业高层领导参加,创造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以帮助客户寻求新的生意机会和合作伙伴,并鼓励客户与企业界的朋友或是业务上的合作伙伴一同前往,这样,不仅维护了客户关系,还吸收新的潜在客户,积累客户资源。

我国企业培训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与西方国家成熟的培训体系相比,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只要不断加强客户管理、加强开发针对性强的培训产品,完善营销模式,就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

1.1原材料收购方式单一,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牛蒡种植以户为主,这种种植方式的缺陷体现在种植比较分散、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不集中。企业收购也必须以户为主,面向千家万户去收购,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就是增加了企业收购原料的难度,延长了收购时间,增加了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1.2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

我们知道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影响着生产效率的高低,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必然要有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工艺。该镇大部分企业在建立之初,由于资金缺乏,导致企业建设规模小,厂房建设简陋,生产厂房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相对比较落后,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商品生产的要求。

1.3缺乏创新意识,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缺了创新意识,企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只有坚持创新意识,勇于实践,才有产品开发的动力,才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从目前来看,部分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科技意识淡薄,习惯于走单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老路子;习惯于传统体制和卖方市场条件下形成的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产品基本上以粗加工为主,还没有开发新产品或者对产品进行精细化、多元化开发的愿望,有的企业只是进行简单的初加工,赚取少量的冲洗加工费用。例如,有企业只是对收购的牛蒡进行简单的冲洗,然后装箱运送到其他企业。

1.4资金缺乏且筹资能力差,抵御经营风险能力不足

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就好比血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一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就无法适应发展的需求。企业本身资金缺乏,没有过多的资金积累,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不足,如果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必然导致企业停产或者破产,对企业的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因此通常对外源资金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现实是本地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比较窄,企业内源融资渠道不畅,而直接融资门槛过高,像公司上市、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不是很容易的情况下,融资的主要方向就是间接向银行进行借贷,而银行提供的资金有时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1.5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品牌优势

对企业而言,品牌是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商品质量的一种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为企业赢得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好的品牌就是一个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从目前来看,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首先,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品牌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其次,虽然意识到了品牌效应在企业的重要性,但是企业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在树立企业品牌化方面举步维艰。

1.6市场信息滞后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信息情报正在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市场信息也就把握住了市场脉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从笔者调查来看,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市场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有时仅仅通过合作伙伴来获取信息,该渠道获取信息的缺陷在于信息量小、信息的准确性不高,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分析和决策。

2对策分析

2.1改变原材料种植和收购方式

在分析导致企业发展的因素时,谈到了传统的种植模式给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如果要消除这种影响,我们必须引导农民朋友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农业种植合作社,实行“联耕联种”模式实现连片耕种。这种种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耕种、便于管理、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②企业收购不再面对千家万户,有利于原材料的收购,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③有利于企业掌握原材料的供货量。

2.2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实力

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融资的需求也不同,比如在企业的初始阶段以内部融资为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内源融资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时,以商业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外源资金成为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主要渠道。对于该镇企业融资渠道问题,我们把不同的企业分开进行分析,一是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的企业,这类企业对资金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除了企业内部资金的积累之外,还可以从以下渠道进行融资:①商业银行进行借贷,比如向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②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③小额贷款公司,如财务公司、典当行等进行贷款。二是规模比较大的龙头企业,除了自身资金积累和银行借贷外,还有以下融资渠道:①股票市场融资;②发行债券和票据。

2.3勇于创新,增强产品开发能力

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强,不能单靠简单的加工为主,而应该勇于创新,在产品开发上多下工夫,使产品向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企业的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的依托、枢纽和核心,企业的创新,即关系到企业的当前利益,更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即关系到企业的当前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创新机构,建立技术中心。当然,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科研人才。对于在财力、物力和科研人才比较匮乏的企业来说,也可以实施产学研联合、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和科研单位合作。在企业创新加强产品开发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加强技术信息交流,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技术合作,推动中小企业与相关行业的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发展趋势,以便开发出多元化、精细化的产品。

2.4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

牛蒡产品具有地域性、特殊性的特点,从国内来看,了解牛蒡产品的人不是很多,要使人们认识并消费牛蒡产品,品牌效应就显得尤为突出。从品牌的作用来看,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所包含的价值、个性、品质等特征都能给产品带来重要的价值。品牌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石。无论是从品牌作用还是本地企业的发展来看,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势在必行。

3结论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策略;趋同;创新

1、引言

在现代社会,信息网络与科学技术广泛传播,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消费者的需求更趋于多元化,这就更加需要企业能够灵活、快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人才缺乏等困难,基于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

基于各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间往往采取的是一种非合作的博弈关系。为了便于分析,现作假设一:我国市场中只有两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1,中小企业2;基于博弈双方经营现状的相似性,现作假设二:博弈双方最初采取相同的经营策略,共同分享市场,它们分别获得相等的收益a(a>0)[1]。将此博弈过程分为初始和长期两个阶段。

2.1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初始博弈分析

初始阶段,企业的创新成本往往大于创新收益,因此,当其中一方采取创新策略时这个企业的收益将会减少a(a>0)。同时,如果另一方采取趋同策略,则其收益会增加a;如果另一方也采取创新经营策略,则双方各自利益都增加t(t>0),但由于初始阶段的创新活动程度有限且双方共同分享收益,因此,t

表1 初始博弈收益矩阵

从表1可以得出:(趋同策略,趋同策略)构成了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此时(a,a)为双方相应的均衡收益。

2.2 在创新补偿机制前提下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初始博弈分析

继续沿用上述部分假设,且作如下补充假设:在初期阶段,国家对采取创新经营策略的中小企业实施优惠政策[1]。此时,企业由于其采取创新经营策略使收益增加b(b>0),由于国家采取创新补偿机制就是为了让中小企业看到采取创新经营策略有利可图,因此a

表2 创新补偿机制前提下初始博弈收益矩阵

从表2可知: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创新策略,创新策略),其均衡收益为(a+t+b,a+t+b)。

2.3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长期博弈分析

在长期阶段,当其中一方采取创新策略时,由于企业的创新收益往往大于创新成本,因此这个企业的收益将会增加d(d>0)。同时,如果另一方企业保持原有策略则其收益将减少d;如果另一方也采取创新经营策略,则双方各自利益都增加e(e>0),且e

表3 长期博弈收益矩阵

从表3可知,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创新策略,创新策略),其均衡收益为(a+e,a+e)。

3、对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对策与建议

3.1 专而精策略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多元化生产,因此,中小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长,善于集中,这是其采取专而精策略的必要性。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因此自觉的往往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这又为其采取专而精策略提供了可能性。

3.2 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的方式可以是产品设计、服务方式,以及营销模式等,其宗旨就是要以自己的“特性”来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我国中小企业虽然缺乏人才,创新能力不高,但是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的有其创新能力,这就为我国中小企业采取差异化策略提供了可能。同时,企业采取差异化策略也有其必要性。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和其他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毫无差异,那么就不能吸引消费者。

3.3 “空隙”策略

我国中小企业采取“空隙”策略是可行的。因为现有的市场不可能“天衣无缝”,总会存在“空隙”。当大家都在热门的、有大需求的市场领域中激烈竞争时,企业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因为由于那些“空隙”市场服务面较窄,市场空间有限,大企业不愿插足,所以,如果没有多少竞争对手,企业进入仍然可能会大有作为。

3.4 企业群策略

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企业亦如此,一个中小企业在创新上可能力不从心,那么企业就可以从宏观上来看待自身的发展,选择几个

适的企业实行产业群经营策略,这样企业就可以充分运用企业集群中的信息集聚效应;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将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以弥补我国中小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劣势等。因此,我国中小企业采取企业群策略是必要的,是可取的。

4、结语

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自身需要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都应该选择创新经营策略。具体可以采取“小”而“精”的策略、差异化策略、“空隙”策略,以及产业群策略,在采取这些创新经营策略的过程中,以便改善自身的经营现状,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魏靖.我国出口企业经营策略趋同现象探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3(5):28-30.

[2]龚龙.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

[3]李学.关于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思考[j].经济前沿,2006(4):59-60.

第6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 分析 企业经营策略 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众多企业均卷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就必须构建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而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确保决策的准确性,这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企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所以要求企业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对核心竞争力强化构建,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分析对象,使用相应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经营效益、财务状况进行评价以及判断,并且把财务报表作为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和财务状况的依据。即财务报表使用者通过财务报表(资产利润表、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分析,可对企业实际经营业绩、偿债能力实施有效判断,评价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财务实力、发展前景以及风险等[1]。

二、财务报表分析与经营策略研究关系的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质量分析和考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结果评价剖析,反映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利弊得失以及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做出提供信息。财务报表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将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转化成企业可用的经济信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真实、完整的信息,对生产经营决策做出评价,从而为下一步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表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制定、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企业经营策略在最终确定之前,通常会制定几个备选方案,通过对备选方案的财务状况、投资回收期以及现金流分析,保证经营策略的财务可行性,最终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财务报表分析能协助企业管理者对经营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企业经营策略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掌握,从而对经营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一旦发现经营策略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经营策略在未来实施过程中的可靠性。

三、企业经营策略制定的财务基础

(一)对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培养与管理

企业财务人员是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主体,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均会对工作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财务人员对会计报表实施全面了解,并要求财务人员在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报表之间的联系。要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熟练程度和对实际财务情况的判断力,为不同报表使用者提供科学的财务分析报表。此外,财务报表分析人员还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先进的技术带来相应的便利,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奠定基础。

(二)提高财务报表的有效反馈能力

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通货膨胀以及信息时效性等相关因素,因此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对此,建议从提高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反馈能力方面入手,重视各个财务指标,且看重各项附表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综合管理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所以,财务报表分析更需要注重可行性和时效性,同时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三)确保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在财务报表中,每一个信息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是反映该企业在某段时期财务、盈利以及资金收支状况的重要参考。基于此,要求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核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辨别出数据误差,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在所有的数据中绝对不能出现模糊、弄虚作假的数据。

(四)利用合理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

在准确掌握充足的财务信息和背景资料的前提下,依据财务比率的方法计算出企业的资金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率等相应的信息,为财务报表分析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

企业在对财务报表分析时,数据信息的有效性、真实可靠性以及合法性和财务分析方法是否合理等,都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当对企业的背景进行分析以及财务报表中附注的分析,也是非常的有必要的,通过对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背景以及企业经营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对附注信息、财务状况与盈利情况关系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完整的完成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研究提供有力地依据,同时这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因财务报表分析有一定多样性、复杂性,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的工作中要积极调整传统分析中存在的误区及缺陷,保证企业财务报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基于对财务报表分析与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企业未来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培养、提高财务报表反馈能力、保障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应用科学、合理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荃.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善措施[J].工会论坛――山东管理学院学报,2013,(5):93-94.

[2]李文倩.浅谈如何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J].新财经(理论版),2014,(2):198-198.

[3]杨艳兰.财务杠杆对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3,(18):49-50.

第7篇

这两件事分别是:中国新锐餐饮领导品牌外婆家将未来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永远100”,即未来每个品牌的规模永远不超过100家;不仅扩张的规模收缩,同时在品牌定位上也更明确作“地区代表”与“个性化代表”……

另一件是,“阿五美食”更名:致力于“为豫菜正名” ,把复兴豫菜作为使命的河南“阿五美食”决定更名为“阿五黄河大鲤鱼”。

两件事件尽管都还仅局限于两个企业,似乎也没到“惊天动地”以致会影响到行业层面,但两件事共同之处却都关乎战略,在笔者看来,此两件事不仅是两个企业的思考,也许会成为餐饮业未来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足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策略。

那么,“两件事”背后揭示了怎样的玄机?

我们更需要思考,在经历了2013年的“转型”的困境,2014年的“洗牌”的阵痛,2015年的“重塑之年”后,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2016年乃至未来,餐饮业的发展战略。

第一个思考:品牌重要还是数量重要

外婆家的“永远100” 无疑颠覆了行业的传统扩张思维,我们常常耳熟能详的是“做中国的麦当劳”,或者立志开上几千家的店等等。为自己设规模上限倒是头一遭。而且,是一家风头正强劲,门店所到之处无不大排长龙的“旺店”!究竟是什么原因驱动外婆家作出这样的战略调整?

外婆家创始人Uncle吴告诉我:这两年,他目睹了杭州的时装与奢侈品品牌连锁店关的比开的多……。也许是对未来的竞争格局的预判,让他们选择了稳健。

所以,外婆家提出了“永远100”的12字方针:控数量、调品质、比数据、扬品牌。将“品牌比数量重要”上升到战略高度。

品牌是企业保证利润活力的关键要素,所谓利润活力除了表示利润率的高低外,更重要的是指持续盈利的能力。

事实上,但凡能够追求规模扩张的餐饮业者,其对品牌的认识与重视均非同一般,问题出在思维的优先上,20世纪90年代曾经红极一时的烧鹅仔、红高梁等品牌,正是凭借领先的品牌意识造就了辉煌,但是,当“数量”过度进而掏空了“品牌”基础时,“数量大厦”的坍塌便难以避免了。

因此,品牌比数量重要的思维,应该是2016年乃至未来,餐饮业者需要确立的一种战略思维。

第二个思考:“为人民服务”还是“为部分人服务”

“阿五美食”的更名为“阿五黄河大鲤鱼”,表面上,无非就是关乎定位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件,然而,作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正餐品牌之一的阿五美食,从定位于一个菜系“豫菜”,到聚焦一个单品“黄河大鲤鱼”,这种跨越,传达的讯息已不单纯是品牌定位的问题,更是对往什么方向“定”与“定”什么“位”的思考。

这一切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费市场已进入小众市场时代!

从大众化消费时代到小众化消费时代的转变,是从树立“为部分人服务”这个理念开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为人民服务”,即把所有人都当成客户,如何实现“为部分人服务”呢?这就涉及到市场细分。

事实上,对于品牌企业来说,你的产品并不是卖给所有的人,仅限于本企业所选定的目标客户,即要服务的那部分小众。这样才能沉下心来认真地研究这部分人的深层次需求,集中有限的资源去做地下工作,去寻找创新的源泉,并根据目标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来定义本企业完整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从而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形成鲜明的品牌定位。

这就是从阿五美食到阿五黄河大鲤鱼的改变背后的玄机。

因此,2016年乃至未来,餐饮业要确立的第二个战略思维就是,改变思想,从“为人民服务”转变到“为部分人服务”。只要思想转变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门店规模上,一定是从大而全到小而美;产品数量上,一定是从多而广到少而精……

第三个思考:效率问题已成为餐饮业命门

当外部环境不确定,增长也变得不确定时,企业需要提升管理的效率,而管理的基本功能也正是提升管理的效率。

当下餐饮业已面临“四高一低”困境,进入微利时代, 今天的餐饮业管理者必须要接受一个事实:劳动力和原材料无法持续降低,而是会不断释放自己的价值。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从全新的角度来理解效率,包括运营效率、人力资源的效率、产业协同的效率。可以说效率问题已成为餐饮业命门。

事实上,无论是外婆家的“永远100”还是阿五美食更名“黄河大鲤鱼”,所有这些动作都可以概括为一个关键词:减法!而驱动“减法”的则是提升“效率”。

“永远100”是为了“专注自己,守住根”,更专注运营效率,从而保持利润活力;从“为豫菜正名”到“黄河大鲤鱼”是为了“创造粉丝,留住客”,更聚焦目标客群,从而保持稳定的持续增长。

令人担忧的是,效率问题却恰恰被绝大多数餐饮企业忽视,甚至不知为何物!我们太习惯盛世繁荣之下的管理运作了,却把本可以改进、优化的许多问题当成了理所当然。

第8篇

    企业(enterprise: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而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在商品经济范畴,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赢利为目的,以企业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企业”最新定义现在对企业的研究越来越模糊,闹不清楚什么是企业。)——进行资产经营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的产经营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投资活动。本文列举了需要。企业资几种比较可行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些投资手段有:

股权投资,包括对金融企业的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

证券投资,包括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

资产委托管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份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存款已达402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而同时期我国gdp的增长为8.2%。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现金资产不断上升,且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率。同时表明,大部分企业将现金资产都存入了银行,反映出投资渠道的单一。企业存款中,又有相当大部分(约60%以上)是属于企业集团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在银行获取较低的收益,无论从资源配置还是企业资产保值增殖的角度,都是低效率和不利的。因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资产经营,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 企业集团进行资产经营的必要性

1、 进行资产经营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集团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现金资产,这部分资产能否合理运用,实现保值增值,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金资产是企业的活血,是保障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仅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国的利率尚未市场化,银行利率难于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迅速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因此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同时,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较低,不能满足企业集团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资产结构多元化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许多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例如能源、电力和钢铁)甚至衰退期(例如煤炭行业),表现为技术落后、市场趋于饱和,追加投入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因此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先前的积累如何进一步保值增值的问题,二是所处的行业本身生命周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资产结构多元化,进行资产的有效组合,是企业集团实现存量资产保值增值、抵御市场风险和实现部分甚至全面转型进入新兴行业的必要手段。

3、 产融结合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因此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资本的相互转化和融合,是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交叉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集团的一部分资产进入金融业,成为金融资本的一部分,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也为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

    二、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和宗旨。

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具有数量巨大、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资产经营策略必然的原则之一是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之上,获取稳定的收益,而不追求过高的超额收益,因为那样必然是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的。同时,投资立足于长线,对流动性要求不高。

综合起来,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是:长线投资、确保安全、稳健为本、力争收益,从而达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手段分析及策略建议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手段,实际上就是企业集团合理运用闲置资金进行各种投资的方式和渠道。下面分为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和间接投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股权投资

1、 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

金融行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具有发展前景好,收益较高的特点。从我国目前的现状考虑,对于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比较困难,而且收益较低,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0年中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仅6%,即使按照80%的分红率计算,按每股净资产进行股权投资的收益率也只有4.8%。因此,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是切实可行的手段。

投资参股证券公司。近两年来,许多大企业集团抓住国内券商增资扩股的契机,纷纷投资参股成为券商的大股东。例如深圳机场参股国信证券(20%股权),投资额为54480万元,七个月即获得了5293万元的收益(数据来自深圳机场1999年年报),年回报率约为16.7%;青百控股青海证券,初期投资额为5016.6万元,1999年实现利润1100万元,收益率为22%;申能股份1999年8月投资12142.84万元入股海通证券,年终获得1820.53万元的股利,年收益率为36%。

参股证券公司的优点是:(1)证券业是新兴行业,成长性好,收益较高。(2)不直接面对证券市场,由于中间有券商作为隔离带,风险大部分被券商所分担,主要风险是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

参股证券公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证券公司的选择问题。由于主要的投资风险是券商经营风险,因此券商的素质成为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标准包括管理水平高低,财务状况优劣、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与否等方面,尤其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股权投资受证券市场风险影响的程度。一般来说,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的证券公司,将致力于使证券市场对公司股东投资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其二,控制权的问题。由于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必须对投资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有必要获得一定得公司控制权,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参与。参股的股权比例应该以大于20%为宜,因为根据有关规定,这是股东拥有公司财务审计权的最低股份比例。深圳机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对国信证券投资的,占有20%的股份。

保险公司。保险业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但是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投资工具较少,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管制较多,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

由于目前存款利息和国债利率较低,而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的利率相对较高,仅靠利差收入来维持,收益十分有限,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面临相当大的困难。长远来看,国家将逐渐放松管制,保险公司资金的投资渠道将越来越宽,尤其是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比例逐渐提高,使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目前介入的力度不宜过大。

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是一种可行的投资手段。尽管1997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只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放宽了条件,国有企业也可以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

按照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状况,一个管理20亿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8000万元之间,按照管理费收入(无风险收益)计算,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将超过10%,如果旗下基金的收益较高,还将获得丰厚的佣金收入,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可预期的管理费收入还将增加。因此,以发起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投资,可以在保证基本收益率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收益。

不足之处在于容量较小,即发起基金管理公司所需资金量较小,很难满足企业集团投资需求,目前资本规模最大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才1.5亿元人民币。因此,对于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来说,这种方式在投资组合中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风险/收益特性对于整体来说影响不显著。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扩张,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资本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扩大对初期股权投资的需求,因此,发起基金管理公司仍不失为一种具有投资潜力的的方式。

2、 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指投资于公路桥梁建设等公用事业项目。这种行业属于通常所说的“防守型行业”,具有明显的优点,即收益稳定,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缺点是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意味着收益实现的时间较长和资产流动性较差。如果需要资产变现,则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尽管企业集团资产经营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不高,但由于市场变化速度太快,难免会遇到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改变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组合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保证这种灵活性,就需要一定的流动性。

  以投资于公路为例,上市公司湖南高速(0900),主要的收入来自于高速公路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59%,当年湖南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车流量较往年没有明显增长,但湖南高速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收益。重庆路桥(600106)也是从事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收入来自路桥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11.9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地域的选择。进行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选择目前不太发达但是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相当重要的。选择不太发达的地区是因为地价等成本较低,初期投入相对发达地区少,意味着未来潜在收益率提高。

其二、项目的选择。尽管公用事业整体上具有收益稳定的特点,但稳定也有高低之分。通常建设期长的项目收益较高,因为项目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风险相对较大,因而收益中必然有一部分是风险补偿。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中,有必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必须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

其三、控制投资数量。由于公用事业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投入产出周期长,时流动性较差,因此这种投资在整个资产经营策略中的比例不宜过高。如果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数量较小,则应投资于流动性更强的项目。

3、 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投资方向主要是处于初创期或进入成长期的新兴企业,具有风险大、潜在收益高的特点。国内的风险投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随着国内二板市场的推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将逐渐完善,而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从外部条件,投资客体的角度来看,目前在国内进行风险投资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企业集团资金数量大,能够满足风险投资进行项目群投资组合操作的资金需求。

企业集团从事风险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直接进行投资和通过发起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进行风险投资。由于在风险投资的实际操作中,投资项目的发掘,培养和风险/收益评估要求很高的专业水平;在新兴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其经营管理,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高;风险投资的退出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操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团进行风险投资,以上述的第二种方式为宜。同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性和前述资产经营的原则,风险投资在整个的投资额中应占较小比例,不宜超过5%。

(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的最突出特点是流动性强,适合于投资组合的调整,目前主要的投资品种有国债、股票、基金券。

1、 国债。风险小,收益稳定,最近发行的三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3.14%。由于其风险/收益特性十分明显,在此不作详细分析。

2、 股票。目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股票投资管制已经放松,国有企业既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一级市场的配售,也可以参与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从目前的状况看,在一级市场对业务相关性较强的新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优先认购是风险较低而收益较高的方式。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每年通过这种方式投资的收益率均在10%以上,占其总体收益的比例达25%——50%。因此企业集团采取这种投资方式比较理想。

另外,企业集团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企业集团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优点是可以自主进行风险控制,决定投资策略和投资品种,决策比较迅速,但缺点是企业集团内部缺乏股票二级市场操作的经验和人才,专业化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因此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委托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在下面将有分析。

3、 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券的投资从目前看也是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式,从我国证券市场新基金两年来的实践看,大部分都给基金持有人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三)资产委托管理。

这种方式优点是委托机构进行操作,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专业化程度高,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并有效地管理风险。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并不仅仅限于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还可以其他方式——例如风险投资等的操作来实现收益。采取这种方式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受托人即机构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以往证券业务自营的业绩。这一点反映了机构操作大资金的能力和盈利水平,是决定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因素。

其二,操作风格。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反映在操作风格上就表现为积极型和稳健型。企业集团处于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应该选择风格稳健的机构。

其三,风险管理水平。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高低和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金的安全性。

(四)策略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于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1、 根据安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并兼顾一定的流动性的原则,建议将投资分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和流动性较差的股权投资两部分,各占50%左右。

2、 在股权投资中,对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占30%——40%,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相对较强(资产质量好,易于转让),但风险较大。产业投资中,公用事业投资可占50%——60%,风险投资占10%左右(总量的5%)

第9篇

1、实习目的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班同学在李铁治老师、王新平老师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3周集中企业事务模拟实习。模拟企业事务管理是我们学习了企业管理决策各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老师组织我们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管理的各部门、各环节进行模拟实践。同时我们借助管理学院模拟企业事务管理实习实验室,在李铁治老师、王新平老师等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我们的实习。同时借助于计算机的特有功能,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应用所学到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尝试,犹如身临其境,获得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几年才能感受到到的经验和体会,弥补了经管类专业学生生产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空白。

同学们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里,要面对多个竞争对手,正确制定企业的决策,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它要求参加者能全面、灵活地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如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知识和预测、优化、对策、决策等方法,考察学员的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并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竞争模拟所具有的竞争性、趣味性、实用性是其它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比拟的。

通过模拟实习,使我们对已掌握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性尝试,体会竞争条件下现代企业决策全过程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经营决策的能力。锻炼了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互相学习、虚心请教、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实习,同学们在产品市场需求分析、销售优化决策、生产优化决策、存储优化决策、全面预算和盈亏计算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巩固和印证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经营决策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10篇

关键词:医药;物流;连锁企业;经营

一、我国医药连锁发展的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以及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国有、集体经营等模式将被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集约化配送制、连锁制所取代,众多医药连锁店迅速崛起。

1、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02年国家经贸委的《关于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零售药店连锁制给予肯定并大力提倡。同年召开的“跨省市连锁试点工作会”又首次取消了对跨省市开办连锁店的限制,这无疑给连锁药店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口多、分布广、老龄化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医药零售业发展潜力很大。

竞争的需要。加入WTO是促成我国医药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入WTO后一是外资企业将为医药物流和医药零售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创造机会。二是各家医药零售企业将在售后服务、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展开争耳。所以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药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走连锁化道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自身各方面的积累。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医药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规模与效益的长期周转磨合,让规模经济产生,这是连锁药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良性循环状态下所积累的资本为连锁药店的运作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2、医药连锁企业的经营优势

连锁药店与单个药房相比,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统一管理、行成了品牌更有竞争优势、具有连锁业的经营特点。(1)规模优势。零售药房与连锁药房相比,而场地面积、店内装修、设施改善、药品品种都是其他单个药房所不能比的。(2)品牌的优势。由于连锁药店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其药品品种、质量、价格都是规定的,服务也是确定的,品牌优势极为明显。 (3)渠道网络优势。由于经营正规和分销能力强,很多供应商乐于与连锁药店合作,而分店经营网,连锁药店以本地为经营中心,向周围地区发展经营网点,销售网络宽广,由于连锁药店品种齐全,品质有保障,服务标准高等原因,连锁药店锁定了一大批顾客,客户的回头率高出零散药店的25%。

二、我国医药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特许经营行业,准入门槛高。按照相关法规,医药零售行业是特许经营的行业,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才能够申请营业执照。

市场已开放,进入壁垒正在降低。2000年以前,我国药品消费市场基本上处于封闭的状态,2001年开始进行区域连锁经营试点,但随着政策的开放,这一壁垒已基本不再存在,估计2007年连锁药店的扩张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

现有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才。由于多数企业刚刚起步,缺乏诸如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技术以及克服零、散局面所必需的统一采购配送系统和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支持,难以打破“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很难形成“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的规模优势”。具有资质的执业药师的匮乏,也是制约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主要因素。

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品牌号召力、商品配送能力及信息化网络管理是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分割和企业缺乏必要资源等原因,目前国内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商品配送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缺乏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经营模式,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徐应云.打造医药连锁企业的脊梁,医药经济报2005,12.

第11篇

关键词 “电改” 燃煤发电企业 经营策略

一、当前所面临的形势

2015年,国家经济走势相对稳定,能源革命的大局使得电力市场形势稳中趋缓,电量增长持续低速运行。但电力体制改革对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然产生重大影响,对市场营销模式也提出巨大挑战。同时,国家对安全环保的新要求使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电量分配由计划调控向市场竞争转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量的市场化体系将逐步形成,当前煤价走低,发电边际贡献大,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乏力,电量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方向发生明显变化,现有市场营销模式需要进行创新。

二是电力市场要素变革使低成本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电量、电价的市场化改革,使低成本优势成为提高相对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燃煤发电企业需要充分挖潜,科学筹划进行电量结构优化,切实提高参数、低能耗机组电量比例,并通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最大程度控制成本。

三是安全、环保、高效成为电量兑现的重要基础。有效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实现超净排放标准,是燃煤发电企业今后进入电力市场竞争的前提,同时也对节能减排技改工程质量和后期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燃煤发电企业的应对措施

充分认清当前形势,燃煤发电企业务必要转变观念,抢抓市场,努力在管控模式上实现三个转变,在工作重心上盯紧三个市场,在思想认识上树立三种意识,全面迎接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新任务。

(一)在管控模式上要实现三个转变

(1)企业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加大企业电源结构调整,加快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市场的开发力度,提高企业新能源占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供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研究“热源、热网、用户”三级市场需求,加大各级政府沟通力度,研究筹建供热公司,置换热网,集中供汽、供热水市场的开拓等事宜,逐步转变成为以电为主、以热为辅,热电联产经营管控模式。

(2)企业经营管理思路的转变。3月15日,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如此高规格的改革文件显示出国家推动新一轮电改的决心。作为被改革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充分认清电力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树立由计划管理向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加重视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效环保排放的竞争要素的管理,更加重视企业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精益化管控,更加重视竞争策略研究、成本风险控制以及高可靠性的安全稳定生产,逐步实现向全面市场化管控经营思路的转变,以顺应电力体制改革趋势。

(3)企业经营管控方法的转变。全面依法治企,既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必要保障。燃煤发电企业要参照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新办法,全面完善企业“三大标准”体系,加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依法规范经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也要充分尊重各项规章制度,发挥表率作用,带头遵章守纪,不打“球”,不搞“兄弟连”,按制度办事,减少“酌情处理”,切实发挥规章制度的刚性制约作用。

(二)在工作重心上要盯紧三个市场

(1)盯紧电量市场。要将市场电量竞争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千方百计做好政府基数电量争取工作,充分利用电力计划编制规则,用好、用足企业优势题材,确保基数电量达到区域“三同”水平。要从战略高度加强优质大用户直供电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养,争取在市场化初期占有一切可合作的优质用户资源。要超前研究电力市场化改革下的区域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超前储备一批电量市场营销人才。

(2)盯紧供热市场。要将供热管理等同于电量管理。加大供热经营管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理顺管理职能;要全面分析研判区域供热供需形势,加强与各级政府、规划部门、潜在热用户的沟通协调,建立热用户长久合作关系,全力抢占热力资源;要研究利用价格杠杆鼓励非居民用户增加用热量;要加快研究推进网源一体化经营模式,争夺供热价、供热费的话语权;要全面提高供热经营精益化、供热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3)盯紧煤炭市场。要将煤价有效下降作为企业经营目标任务完成的核心支撑,想尽一切办法全力协调主力煤矿,力争煤价下调。在“长协煤”与“市场煤”价格倒挂的情况下,要认真分析研究挂钩考核办法,进行合理测算,酌情减少发运量。要全力拓展低质低价煤进煤渠道,增加采购、掺烧量;要利用煤价低位时机,积极培育优质市场煤战略合作伙伴。

(三)在思想认识上要树立三种意识

(1)树立竞争意识。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经营形势,能否进一步抢占新能源和供热市场,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燃煤发电企业要主动出击、超前布局,只要有综合效益,凡是力所能及争取到的用电客户,凡是合理供热半径内的热用户,都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要全面增强竞争意识,认真研究区域电量及供热形势,制定规划,主动出击,积极抢占电量和热力市场。

(2)树立成本意识。经济新常态下,既要转方式,调结构,加大“开源”力度,也要强基础,提素质,加大“节流”力度。要大力实施低成本竞争战略,树立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努力将企业的一切活动全部纳入成本管控范畴,逐步建立低成本竞争优势。要千方百计“控煤量、降煤价、提煤质”,降低燃料成本。要充分利用三级预算管控体系以及日经济、日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各项管理费用、材料费用、大修技改、职工薪酬及基建项目成本控制,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合管控的成本考核机制,全力降低企业成本。

(3)树立执行意识。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能否在未来电力和热力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不仅要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更要以强有力的执行贯彻落实企业各项决策部署。燃煤发电企业的各级负责人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关于电力改革、电热政策的最新办法和规定,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积极谋划应对策略。要做好执行的表率,确保企业各项决策思路有效执行,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执行不走调、不走样。

三、结论

第12篇

关键词:长尾理论;县域;商业零售企业;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001-03

Business Strategy Research of the County Commercial Retail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Long Tail

Shen Dongsheng

(Anhui Finance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long tail theor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nty commercial retail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tus. And finally gives a differentiated market positioning,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own brand, innov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ioneering online sales channel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atic price promotion and enhance the shopping environment and service, etc.

Key words:The long tail theory;County;Commercial retail enterprise;Business strategy

1 引言

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是指消费群体定位在县、镇(乡)两级市场的零售企业。其经营一般立足四线城市,深耕农村市场。零售企业(如商场)的经营模式一般可分为联营模式和自营模式两类。联营模式是由商、经销商在商场内销售,商场利润来源根据销售额拿扣点,经营费用、经营风险、商品所有权属于商的一种经营方式。这种模式是当前商业零售企业中占主要业态。自营模式是指商场组织资金直接从制造商或省级商处进货,商品所有权归零售企业,盈利依赖于购销差价,企业承担一切经营费用、经营风险的一种经营方式。这种模式一般在中小型商业零售企业应用较为广泛。由于企业规模小,面向的是县级市场及农村市场,所以产品一般以中低档商品为主,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较低。在这样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下,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相比一些大型零售企业通常采用的“联营”为主的经营而言,一般都采用“自营”方式经营。而在“自营”模式下经营往往会造成一些“不经济”的经营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产品零散、品种广泛;第二,资金占用成本大;第三,库存风险大;第四,人力成本高,需要大量的采购人员和管理人员;第五,采购过程中成本比较难控制。所以,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经常存在“难管理、不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普及,长尾理论在中小型企业经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也为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指出了一条经营的新思路和新机遇。笔者在介绍长尾理论的基础上,就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并从长尾理论的角度给出相应对策,以期能给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的经营提供借鉴。

2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是互联网络时代下发展的一种新理论,是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4年10月最早在《长尾》一文中提出,主要指那些原来不受重视的销量小、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累积起来的总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长尾效应,这种长尾效应在互联网领域,尤为显著[1]。长尾理论是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企业和组织一般只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和事,即他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在曲线“尾部”这个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但是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尾部”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可能会超过“头部”。正是在这一理论的发展下,企业和组织开始利用长尾理论,通过开发和提供分散的个性化、差异化产品来开拓市场、创新经营。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的企业规模小,市场需求分散、产品品种多样。长尾理论能很好地切入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这种经营特质,使企业更多地关注市场的“尾部”,将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3 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1 产品缺乏品牌,产品质量控制较难 由于面对的消费群体及企业规模等原因,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主要以“自营”模式经营。这种模式下经营的企业往往缺少品牌产品,并且产品从采购到销售、售后都由企业自己管理,所以产品的质量控制环节多,难度大。如果管理控制不力,企业会经常造成质量欠缺,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3.2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受地域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工作人员通常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在经营的过程中大多缺乏创新,他们遵循着传统的商店的经营方式进行销售。企业经营往往没有统一的营销策略。尤其是地处偏远地方的一些商业零售企业,信息化系统方面还没有普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对于一些便捷的操作控制系统和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后台和前台处理管理系统不是很完备,这就大大影响了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一方面不便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使企业的供应链信息不通畅,不能及时采购和补货,从而容易造成供销脱节。

3.3 消费者群体分散 县域的消费市场居民与大中城市场相比,本身的居住就比较分散,流动人口又少,所以,市场分布区域较广,致使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的市场区域跨度大,一些产品的配送成本就显得过高,这也是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市场开拓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瓶颈。从目前的一些数据显示,在我国,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产品的配送率远低于大中型城市商业零售企业的平均配送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2]。过低的配送率,不但制约了企业配送中心的发展,而且增加了产品库存成本。从而导致县域的商业零售企业的资金周转相对较慢,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发展。

4 长尾视角下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经营对策

4.1 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针对其目标顾客的消费心理进行产品和品牌设计,树立企业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某种形象或某种个性特征,从而保留某种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位置,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简而言之,就是创立企业在客户心目中某种独特的形象[3]。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找到自己在市场中的独特定位。在我国,由于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以农村市场为主的县域市场的消费特征与城市市场相比有着一定差异性,所以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一定要符合县域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突出县域市场的经营特色。比如可以定位于价廉物美、耐用实用、方便货真等。尤其是价格的定位,对于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而言,价格是影响销售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县域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限制,一般对价格比较敏感,因此可以考虑简化包装降低成本,在价格上应采取低价策略,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能买到价值相等的商品。

4.2 在产品特色化下发展自有品牌 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在产品特色上、个性上做功夫,注重研究分散的小众市场需求,从而培育出企业产品自身的特质。销售的产品要针对县域的消费群体进行设计,品种要丰富多样化,满足小众需求。可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与当地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合作创新,将当地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纳入到企业的销售中,或者对农副土特产品进行再加工后,进行简单的包装后纳入到企业的经营范围。在业态发展上,可适当地丰富企业的更多业态来。如可选择“超市+餐饮+百货”等形式。这些业态的组合模式,主要是为了强化各业态间的协同效应,方便消费者的“一站式”购物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发展,逐步开发企业的自有品牌产品。自有品牌是商业零售企业自己创意并使用于所经营的商品的品牌。经营自有品牌与经营制造商品牌相比,具有无形资产优势、成本优势、特色优势以及领先优势的特点。所以,自有品牌对商业零售企业的自主经营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长远发展非常有帮助。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发展自有品牌是商业零售企业提升利润的新的增长点,销售自有品牌商品也是世界商业的一个总趋势[4]。

4.3 创新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5]。从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整体来看,由于其大多采用自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比联营模式在规模效应上更有后劲,其利润、成本优势与其经营规模的扩大是正比例关系,但这种模式的经营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自营模式需要的人才是一种综合型的能独挡一面的的成熟的经营管理人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短时间很难培养。所以,企业要将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适时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的储备与选拔。对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而言,由于受人才环境的制约,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一般宜从企业内部做起。企业和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从基层做起,从员工起步,从柜组长开始,必须有这个历练。这是符合自营经营模式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除了给予培训、进修、学习机会外,另外,对有培养前途的骨干,让他们沉到基层,在第一线磨练意志和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创造价值。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的人才开发坚持从基层筛选,使他们既是销售终端,又参与采购与管理,这样经过长期历练,就会形成一批购销业务的行家能手,成为一支执行力强、熟悉市场的业务管理队伍,这是县域零售企业自营模式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4.4 开拓网上销售渠道 根据长尾理论,鉴于县域消费市场需求的分散性和差异性,以及电子商务良好的发展前景,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要紧跟形势,大力发展本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使实体店和网络商店两种模式共同推动企业销售和发展。同时,在发展电子网上商城进行销售的过程中,应该协调好实体店与电子网络商店之间的关系。网店的商品价格由于其销售成本较低,其产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实体店的产品要低,这在实际运营中会对实体店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严重影响到实体店的销售。为了使两种销售模式协同发展,企业需要在网店经营的产品品种上慎重选择,首先,针对不同的消费群进行细分,使两种形式的商店错位经营,减少产品的重复配置,尽可能做到网上网下的差异化经营。其次,要注重通过网络渠道与消费者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不断地推出消费者满意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

4.5 适时开展的促销活动 针对县域市场对价格的敏感性,企业可适时开展促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通常可采用的促销方式有:招徕定价、季节折扣、心理定价等,这些方式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单独或综合使用。同时,要重视口碑宣传的效应。因为县域市场消费者存在着一种邻里之间、亲朋之间往来频繁的特点,信息非常开放,口头传播往往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口碑的力量非常强大,购买经验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很大。所以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注重对产品的售后服务,扩大企业产品的口碑效应。另外,作为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由于其消费者和顾客对价格敏感性较强,可借鉴国外商业零售企业采用自动降价来促销产品,以满足域消费者的求廉心理愿望。自动降价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要求,而且对于企业回笼资金,加强货物流通、提高人气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4.6 提升购物环境和服务水平 当然,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县域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在追求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同时,也开始注重购物环境和购物体验了。很多人购物不仅仅是为买东西,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压力宣泄的方式,购物环境越来越被重视,而且一些贴心的服务有时比低价更具有吸引力。所以,作为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可借鉴大中城市的零售企业和商场一方面加强购物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可改进卖场的环境,推出一些特殊的服务,如:小孩的“临时托管”的服务、婴幼儿的游乐服务等。

参考文献

[1]沈东生.基于长尾视角下的中小型单体酒店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2013(29):142-143.

[2]卜森.农村连锁超市营销竞争力分析及战略选择[J].市场与贸易,2009(7):93-94.

[3]周前.浅谈市场与市场定位策略[J].北方经贸,2013(4):47-48.

第13篇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企业;周期波动;资本;土地

1 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特点

任何行业都存在周期波动现象,房地产也不例外。房地产存在供过于求、供求平衡和供不应求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同时也构成了房地产的整个波动周期。当房地产市场产生供过于求时,就会使房屋空置率高,房价变低;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时,说明房屋供不应求,这时房价会迅速增长,房屋空置率也会下降;只有在供求平衡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才是最稳定、最健康的。从供不应求至供过于求形成了房地产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是长期的并具有循环的特性。也就是说,这个周期发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短期只会表现一种状态。

复苏、扩张、收缩、衰退四个周期过程是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都存在的。就房地产业而言,可细分为复苏与扩张、繁荣、危机与衰退以及萧条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形成了扩张与收缩的房地产周期。在扩张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扩张导致对空间的需求增加,房地产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刺激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活动频繁。房地产项目开发活动的频繁出现,会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和增大对相关产业需求,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收缩阶段,房地产市场就会出现不景气、衰退的局面,这个时候房地产市场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恶化,房价下降、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最终出现经济下滑,导致社会对空间需求下降的恶性循环。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互替,房价起始原点上扬,经历了扩张和收缩两个过程,最后落回价格原点,构成了一个循环周期,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下去,就形成了房地产的周期波动。

2 房地产企业应对市场周期波动的经营措施

(1)业务组合策略。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多元化业务组合成为房地产企业有效规避单一业务经营风险的发展趋向和最佳选择。所谓业务组合是指企业在经营一种特长主业之外,同时再经营一种或几种辅助产业,以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而此业务组合策略的多元化,既可以利用资本运作得以实现,又可以通过产品组合经营得以实现。房地产企业的业务组合设计应以价值为导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业务组合选择方法非常灵活。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应遵守以下规则:①不偏离主营业务原则。从业务组合的定义可以看出,多元化业务组合是以主营业务为中心的,辅助业务只起辅助作用,任何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都不能凌驾在主营产品之上。不务正业,会导致整个经营失败。当然主营业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推陈出新也是非常好的想法,但不可操之过急,一定做好充分准备稳定过渡。②辅助主营业务原则。所谓业务辅助就是所经营的其他业务必须是为主营业务的推广与销售而设的。如果所经营的其他业务超出了这个范畴或者与主营业务没有任何依附关系,就不能称之为业务组合,而是多产品的经营。③易于经营原则。在业务经营上,辅助业务难度应次于主营业务,即辅助业务的生产、销售和推广必须保证易于经营,不得过分将时间和精力用在辅助业务上,减少对主营业务的关心。

作为主营业务的经营助手,在遵守以上原则的前提下,可从降低成本、占领市场、提高主营业务形象等角度出发,不断开发新的辅助业务。譬如,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自成立30多年来先后受到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等影响,这些外部因素使得香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异常的暴涨和暴跌,极大的波动风险依然没有撼动“恒基地产”的稳健发展局面,其重要策略之一是走了多元业务组合的道路。在受到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处于收缩和衰退阶段,这个时候“恒基地产”收购油麻地小轮、中华煤气、美丽华酒店等企业并实现整个企业内部重组,利用自身的业务组合优势,有效地抵御了周期波动风险,使公司的地产主业顺利渡过难关。“恒基地产”的成功影射了一个道理,采取多元化业务组合的策略是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2)资本动作策略。①从“恒基地产”的经营策略可以看出,并购与重组可有效稳定现金流。“恒基地产”在遇到市场出现异常的暴涨和暴跌情况下,通过并购与重组实现多元化经营,减少了对主营业务的过度依赖,有效规避了周期波动风险。而且多元化经营可以保持组织资本和声誉资本以及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优势。②业务组合经营有利于企业产生成本优势。在房地产的扩张阶段,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房地产衰退或萧条阶段,并购和重组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能有效地保持企业现金流稳定,降低周期波动带来的企业风险。③财务协同效应在防止房地产周期波动风险上的应用。财务协同效应就是在可融资环境下,利用企业间的合并,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有的企业有大量内部现金流但缺乏投资机会;有的企业内部现金流不足但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就可考虑企业之间融资,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此外,当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没有明显的高度相关时,风险分散化的目的就会达到。

(3)土地储备策略。房地产企业不论处于任何市场周期中都应当有良好的土地储备结构,它可以有效遏制房地产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稳定现有市场和获得未来的长足发展。目前,在房地产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三个思考点如下:

①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管理体制,能够对企业科学的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战略计划。就土地储备而言,战略目标的规划应坚持“适度提前”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阶段更应该注重增加土地储备,以便满足市场恢复高涨时的大量土地需求。②应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和不同地段的开发价值,从多种渠道获得土地资源,保持良好的储备结构。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发达的信息平台,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土地信息并合理分析土地潜质,积极参与招标、拍卖工作,争取获得成本低、潜质好的土地。③区位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土地储备策略。选地的时候要特别注重重点区域,重点区域存在重要的商机,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机会竞争到重点区域的土地。因此,在实际操作当中,还应注意一些不被人们重视,却存在巨大潜质的土地,如政府规划方向、工业园区外搬等。

3 结 论

房地产市场发展总的趋势会逐步向上,表现为有“起”有“伏”的周期性波动发展。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认识和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并及时地作出相应的判断和果断地调整企业战略,这样才能使企业跟上发展的脚步。

第14篇

关键词:企业 品牌 经营策略 

 

在当今时代,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价值不言而喻。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有强烈的创品牌意识,而且也需要有强烈的品牌经营意识。为此,四川科特提出了品牌化经营策略,在品牌经营上不断创新,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本文在分析企业品牌经营重要性及品牌经营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品牌化经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1.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品牌经营是通过企业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在企业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由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降低成本、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源泉。 

2.企业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来临。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实施品牌经营策略。首先,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可能性。其次,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今的时代已走入了品牌力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深化品牌认识,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又有了较为深刻的含义。作为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也是保证服务品质的基础,可以有效降低购买风险。 

二、国有企业品牌化经营中存在的误区 

1.缺乏正确的品牌经营意识 

品牌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向消费者传递一种承诺的过程。然而,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缺乏长期的品牌经营意识,没有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常常把品牌经营作为一个短期行为。基于对品牌经营的错误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很难抗拒短期内迅速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导致许多品牌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2.企业的品牌经营缺乏规划 

企业的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精心的规划。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品牌经营却缺乏相应的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品牌生命周期的管理。不少企业的品牌生命周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落阶段,品牌也步入了衰退期。第二,缺乏对品牌的全面维护。企业往往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因此进行广告的狂轰烂炸,认为只要广告做多了就可以造就品牌,缺乏持续的品牌形象维护,当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及竞争品牌时,已经给竞争者占了上风。 

3.缺乏相应的机制 

当前,在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把当前的或短期利益作为经营的主要目的,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及品牌的效应,也缺乏品牌建设的机制来保证品牌化经营策略的持续实施,这就使得企业的运行及企业职工的行为与企业的品牌化经营毫无相关,他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而忽视了象品牌建设相关的形象、产品的识别等方面的建设,也没有相关机制来衡量他们品牌建设的绩效。 

三、国有企业的品牌化经营策略分析 

1.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 

品牌意识是企业对品牌作用的认识及运用品牌战略的自觉性。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为此,企业必须具备品牌化经营意识,要对企业的品牌进行正确决策、科学设计,并对品牌进行得力的保护。首先,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企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要正确认识品牌经营的内涵。企业经营者要意识到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广告调性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品牌建设并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要真正成为品牌,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善。这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才会由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入,从而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购买的转变,形成顾客忠诚。 

2.进行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 

企业要成功开展品牌化经营策略就必须在强化品牌经营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品牌经营设计。首先,进行企业品牌分析,包括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进行完整的企业品牌分析是品牌经营的理论基础。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遗产、企业组织价值、品牌力等关于品牌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企业品牌分析时要注重对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的分析和品牌个性的分析。此外,还要注意在品牌认同中树立品牌个性,提高顾客忠诚度。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纽带,而品牌经营的成功需要赋予产品以个性,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是品牌营销的重要内容,产品可以被竞争或者模仿,但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有个性的品牌可以真正吸引并稳固目标消费者。最后,根据品牌个性进行品牌定位,并针对某个目标群进行积极的传播。品牌个性是品牌和消费者相互联系互动的纽带,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可以抓住消费者的兴趣,使消费者保持品牌的忠诚。品牌个性塑造与品牌的定位联系得越紧密,消费者被品牌吸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利用信息网,实现组合经营。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此外,应综合运营各种营销手段,从多种角度接触消费者,让企业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推广,使客户能对企业品牌有足够的认识和认同。

第15篇

[关键词] 企业 品牌 经营策略

在当今时代,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价值不言而喻。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有强烈的创品牌意识,而且也需要有强烈的品牌经营意识。为此,四川科特提出了品牌化经营策略,在品牌经营上不断创新,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本文在分析企业品牌经营重要性及品牌经营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品牌化经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1.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品牌经营是通过企业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在企业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由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降低成本、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源泉。

2.企业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来临。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实施品牌经营策略。首先,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可能性。其次,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今的时代已走入了品牌力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深化品牌认识,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又有了较为深刻的含义。作为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也是保证服务品质的基础,可以有效降低购买风险。

二、国有企业品牌化经营中存在的误区

1.缺乏正确的品牌经营意识

品牌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向消费者传递一种承诺的过程。然而,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缺乏长期的品牌经营意识,没有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常常把品牌经营作为一个短期行为。基于对品牌经营的错误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很难抗拒短期内迅速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导致许多品牌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2.企业的品牌经营缺乏规划

企业的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精心的规划。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品牌经营却缺乏相应的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品牌生命周期的管理。不少企业的品牌生命周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落阶段,品牌也步入了衰退期。第二,缺乏对品牌的全面维护。企业往往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因此进行广告的狂轰烂炸,认为只要广告做多了就可以造就品牌,缺乏持续的品牌形象维护,当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及竞争品牌时,已经给竞争者占了上风。

3.缺乏相应的机制

当前,在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把当前的或短期利益作为经营的主要目的,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及品牌的效应,也缺乏品牌建设的机制来保证品牌化经营策略的持续实施,这就使得企业的运行及企业职工的行为与企业的品牌化经营毫无相关,他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而忽视了象品牌建设相关的形象、产品的识别等方面的建设,也没有相关机制来衡量他们品牌建设的绩效。

三、国有企业的品牌化经营策略分析

1.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

品牌意识是企业对品牌作用的认识及运用品牌战略的自觉性。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为此,企业必须具备品牌化经营意识,要对企业的品牌进行正确决策、科学设计,并对品牌进行得力的保护。首先,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企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要正确认识品牌经营的内涵。企业经营者要意识到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广告调性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品牌建设并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要真正成为品牌,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善。这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才会由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入,从而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购买的转变,形成顾客忠诚。

2.进行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

企业要成功开展品牌化经营策略就必须在强化品牌经营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品牌经营设计。首先,进行企业品牌分析,包括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进行完整的企业品牌分析是品牌经营的理论基础。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遗产、企业组织价值、品牌力等关于品牌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企业品牌分析时要注重对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的分析和品牌个性的分析。此外,还要注意在品牌认同中树立品牌个性,提高顾客忠诚度。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纽带,而品牌经营的成功需要赋予产品以个性,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是品牌营销的重要内容,产品可以被竞争或者模仿,但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有个性的品牌可以真正吸引并稳固目标消费者。最后,根据品牌个性进行品牌定位,并针对某个目标群进行积极的传播。品牌个性是品牌和消费者相互联系互动的纽带,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可以抓住消费者的兴趣,使消费者保持品牌的忠诚。品牌个性塑造与品牌的定位联系得越紧密,消费者被品牌吸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利用信息网,实现组合经营。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此外,应综合运营各种营销手段,从多种角度接触消费者,让企业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推广,使客户能对企业品牌有足够的认识和认同。

3.加强对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经营管理

对于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来说,科特品牌的科技含量影响着品牌的竞争力。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要在服务中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提高服务的档次和功能,通过抢占技术制高点来提高科特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首先,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科特品牌要恒久发展,就必须有一流的人才来支撑,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引进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分层次、有侧重的技术培训,并且要有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员工的纪律和协作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其次,要加强科研攻关工作,提高创新能力,申请更多专利。目前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已经具有五大特色技术,并且已申报多项专利。针对这一现象,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应当注意发挥自身的特色,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争取申请到更多的专利,从而提高科特品派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作为一个国有品牌,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应当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一方面,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对公众公开的特点,学会利用和借助已公开的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提升科特品牌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品牌关乎企业经营的成败,所以企业要十分重视品牌经营。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要进一步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注重对科特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充分挖掘科特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个性,并加强对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经营管理,科特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提升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心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卷:对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的若干思考[J].企业天地.2006.1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