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范文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第1篇

画饼取自“画饼充饥”意思是空想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并许诺没有或不存在的利益或好处的行为,多用在高层领导对下属的精神控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自己的就业环境,避免被他人画饼控制。

画饼的含义画饼取自“画饼充饥”意思是空想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并许诺没有或不存在的利益或好处的行为,可以用来代指那些毫无用处,或者是利益的人和事务,常见的用法有职场画饼等等。

职场画饼指的是高层领导通过勾画一片完美的公司蓝图,和各种未来的薪资、福利、待遇,来对下属的实行精神控制,使其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卖命。每个公司都有或多或少的职场画饼,需要个人仔细甄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自己的就业环境,同时,要拟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避免被他人画饼控制。另外,适当的画饼有利于员工为之奋斗,但过之则会起到反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摘 要 本文针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电信运营商的内容,从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上海电信运营商“十二五”规划的提升设想。

关键词 十二五 上海 电信运营商

在上海电信运营商历年的发展规划内容中,对外部发展环境的分析都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而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产业政策的影响,同时,公司的整体和业务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发展方向的影响,由此来看,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无疑具有很大的可借鉴和参考性。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前期内容的发现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主要关注的是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规划内容的执行和推进会影响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里电信业“十二五”规划是针对电信行业发展制定的规划,是在政府整体规划指导下的分行业整体规划。除了关注政府整体规划里的宏观问题外,电信业“十二五”规划更侧重于关注电信行业自身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从前期政府和行业“十二五”规划相关工作和内容的公开情况来看,对上海电信运营商而言,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1.政府“十二五”规划工作启动之初正值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上海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之时,编制之时则是金融危机影响趋减、国家和地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之际,应把政府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和调控方向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设计作为判断行业所处发展环境的重要依据,顺应时势,借势发展。

2.在政府层面“十一五”规划内容和规划期内的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都占据重要位置。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进展情况来看,“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十二五”规划期内的战略性任务。TD-SCDMA和TD-LTE作为国家自主创新技术的典范,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将继续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并得到政策倾斜,这对建设和运营TD网络的中国移动来说继续是一种政策优势。

3.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十二五”规划期将成为“两化融合”推进的重要时期,政府规划中必然有所体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划中也会有所侧重,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将会有新的发展。

4.三网融合将是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也是国务院再次申明的重点。三网融合的主要工作都落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必然会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电信运营商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紧跟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内容,做出合理判断并及早地思考应对方案。

5.在2009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公布中国电信业“十二五”规划前期预研重点研究课题的通告》,首次列入了“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若干重点增值业务开放可行性分析”课题,这意味着在“十二五”规划期内,我国电信业有着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上海电信运营商的“十二五”规划中必须考虑这种开放的可能性及开放后对上海电信运营商可能造成的影响并进行提前布局,促进增值业务持续成长。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的借鉴

从全国各种类型规划的层级来看,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规划:一是国家规划和地方发展规划;二是行业规划,主要是国家各部委及地方行业管理机构针对行业未来发展制定的规划;三是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就自身未来发展制定的规划。

从各层级规划内容之间的指导和影响来看,国家发展规划指导地方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并影响企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企业发展规划,地方发展规划影响企业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会影响企业经营所处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行业发展规划会影响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环境。企业在进行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在未来的变化与发展。

在规划的方法上,国家发展规划、地方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也有一些做法值得企业借鉴:

1.规划编制要有准备。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详细而完备的编制计划、对规划中重大问题的前期调研和研究。

2.规划内容要具前瞻。要加强规划内容的前瞻性,立足企业当前发展情况,把握环境未来发展趋势,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之道。

3.规划成果要可操作。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未来发展,关键是可以实施、能够操作,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摸清楚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与潜力,以制定出确实有效的措施,同时也要充分听取和融入各方面的意见,以形成对规划的共识,共同推动规划成果的落地和执行。

4.规划实施要重评估。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适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公司发展的情况调整规划的内容,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上海电信运营商“十二五”规划的提升设想

目前,国家的宏观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期转入结构调整期,中国的电信行业整体也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入稳定发展阶段,上海电信运营商应该适时思考与调整未来“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导向和结构体系,以提升规划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公司未来的发展。

1.规划目标从收入导向转向收入、利润双导向。在电信行业新的发展阶段,相比于收入来讲,利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上海电信运营商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从原来单纯的收入目标导向转向收入、利润双目标导向,重构发展模型和发展路径,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规划结构体系从全面的结构体系转向重点突出的结构体系。在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企业的发展更需要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因此,“十二五”规划需要调整原先“大而全”的规划结构体系,在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后,突出公司未来几年持续发展所需完成的各项重点工作内容,并进行有侧重和针对性的资源保障,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肖.电信业战略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

第3篇

自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随着外商的涌入,中国的招商引资政策也经历了几次变化。由于中国复杂的经济结构和不一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引资政策在几个层面上交错存在。

第一代引资政策主要是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这种方式曾经长期主导着中国的引资经济。即使当第二代、第三代引资政策出现时,一些地区也同时把优惠政策作为争夺的主要手段,因为它简单、易操作。

第二代引资政策是“筑巢引风”,主要是打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为主,大量的开发区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第三代引资政策以培养外资的根植性为主,使外资与当地的经济融为一体,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条。这种特点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比较突出,如长三角、江浙一带,以及天津等地。而且这种经验也开始得到广泛的借鉴。

淄博高新区在与其他地区招商局争夺韩国上市公司Amotech株式会社的项目入区时,便使用了这种方式。当Amotech株式会社决定在中国投资后,社长考察了多个城市,条件都非常优惠。在“拉锯战”中各招商局展开浑身解数,并事先下尽苦功。当淄博高新区得知Amotech在中国的战略计划将是本地化后,他们就提前找为该公司找好了下游产品配件的30多个厂家,以供Amotech参考。这种帮助外商提前完成产业链的方式得到了Amotech的赞赏。最终,经过6轮谈判,Amotech确定在淄博高新区投资设厂。

第四代引资政策正在逐渐的萌芽和培育中。这一代引资政策与区域、城市的发展规划相吻合,以中国几大都市圈龙头城市为带动,形成跨国公司产业链的递次蔓延。中国未来的引资方向将是拥有着核心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这些跨国公司一旦到某地投资建厂,会带动众多关联企业追随着而来。这时都市圈的区域协调作用将变得非常重要。

有专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在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之下,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方式必然会发生相应的转变。未来的招商引资会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更好地还原利用外资的本质――提升本地区产业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利用外资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使地区发展更好地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起来。

这位专家认为,未来的投资者所面对的中国投资环境,将是建立在规范化、法制化基础上的投资环境,注意寻找自身与投资地区产业规划的一致性与协同性,将是投资者最佳的选择。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中国不缺乏资金,中国缺乏的是企业家资源。所以引进外资不如引进国外优秀的管理者。就像日本的日产模式,在日产面临困境的时候,通过引进国际高管才逐步走出困境。

国际级CEO是在与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搏斗中显露出来的,没有他们的卓越与成功,就不可能产生优秀强势的企业。中国大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深刻领会政府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顺应世界企业人才理念发展趋势,适时引进国际级CEO。

第4篇

软件作为一种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其目的是为管理服务的,因此它的规划必须要能够同企业的发展进行相适应,并满足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需要。

所以当我们综观这个案例,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目标、范围定义不够明确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两家公司在目标上是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开云公司认为他们只要是碰到的问题,包括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一些想法就应该在此次项目中实现。 而宏研公司则认为他们的目标只是解决目前已经存在的问题,过于长远的问题不是他们考虑此次项目需要考虑的。

没有进行业务框架梳理,缺少咨询环节 此次项目开始得很紧张,开云公司内部在没有做过很好的需求整理及规划就找来软件厂商进行选型,在这个时候,开云公司只是大概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但还不能清晰地定义出这次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未来的IT架构整合问题。

而宏研公司在作为合作伙伴进行调研做方案时,也只是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规划,没有帮助开云公司进行整体的概要业务框架进行梳理,同时也没有从软件公司的专业角度给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开云公司参考,而是单纯地只从目前业务需要给出方案,而没有从更为长远的角度帮助客户去考虑问题。

没有一个总体构架 案例中的方案多次修改虽然同用户的项目目标、范围不明确有关,但是宏研公司没有帮助可以一起进行总体构架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当初宏研公司能够多花一些时间同开云公司讨论总体构架,那么后面所碰到的编码转换问题、商务智能等问题可以早已被挖掘出来,就不至于方案需要不断的调整,到最后那么的被动。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要避免该案例所发生的问题重点就在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进行企业信息化的规划。

首先,需要按照企业运营模式和业务特点进行总体规划。进行总体规划不是针对一个单一项目的规划,而是针对企业进行的一个全方位的信息系统规划。

在明确了这些方面之后,就能够明确定义出哪些业务是核心业务,哪些是辅助业务,那么我们整个信息化的核心目标也就能够体现出来。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做这样的规划时,除了需要考虑到现有状况之外,还需要能够兼顾到未来,也就是说在做这样的规划时,是需要能够为未来的10年、20年打下一个基本框架的基础的。

后期,可以在这样的框架基础上随业务做一定的调整和扩充,但是整体的框架是不能够随意更动的。当然,这样的工作未必是企业自身能够独立完成的,这时可以找一些软件咨询公司来协助规划。

其次,将信息化目标进行分解和排序。当我们把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框架建立起来之后,这只是一个框架性的目标,是无序的。我们需要能够把这些目标进行细化地分解,并且按照企业的发展阶段进行重要性的优先级排序,以确定我们需要在什么时候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信息化目标。

再次,进行IT系统规划。当我们把阶段性的信息化目标都定义清楚之后,我们就很方便地能够进行IT系统的规划,对一些业务边界进行切分,以明确定义出有哪些IT系统,分别负责什么样的业务,这些IT系统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需要什么样的建制关系等。

第5篇

关键词:战略规划经营规划,统筹学理论系统方法

 

为了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中国企业都在积极研究制订发展战略和战略规划。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研究战略、制订战略规划中普遍存在着目的不清、模式化、报告内容雷同、效果不突出的情况。根据战略统筹管理理论,产生上述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区分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的差别,同时又没有把握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科学完整地结合起来。因此,从以下十个方面区分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是企业做好战略规划的前提。

第一,制订战略规划的目的与经营规划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其他方面种种区别。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都有指导性,然而战略规划要通过协调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促进企业实力和活力匹配,为未来发展创造机会。对企业来讲,未来的发展机会多为隐形的、不确定的,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风险(垄断性企业除外),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为了创造机会常常要限制企业某些环节的扩展,放弃某些眼前利益,调整某些对未来有影响的关系。而制订经营规划是要充分利用和扩大目前的机会,加大投资和竞争,扩张实力,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和利润。不少企业为了做“世界500强”、要“实现双百亿”、要争“航母”,一味扩大规模、加强实力,仅仅是为了充分利用眼前的机会,这样很可能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平衡,给自己留下更大的隐患。论文参考网。诺基亚公司提出“最大的危险就是太大了”,即是针对规模扩张的。所以,机会充分利用要与环境波动相适应,要有节制,要从战略规划上对经营规划予以指导。

第二,由于战略规划是针对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环境的变化,所以在研究制订战略规划时,必须以更先进的思想为指导,要对现在所持的思想方法予以改造提升。一些企业创业成功后又渐渐衰落,并非不注重管理,主要是囿于成功经验形成的思维形式不能适应新环境。因此,研究制订战略规划要对既定的观念方法进行冲击调整。战略规划一经订出,就要在实施中成为全体管理者改造思想方法、发展思想的思想指导工具。而经营规划则是明确各种指标和标准,成为管理的直接操作依据。

第三,战略规划要在未来不稳定的环境中使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因此要注重制胜,更关注防败,是制胜和防败统一起来。而经营规划使企业以变对变,在特定市场中取胜,不更多地考虑防败。前几年中国某大家电企业一再掀起价格大战,虽然取得了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取得了战术的胜利,却造成了自己战略上的失败。

第四,战略规划突出整体的合理协调,如同中医讲求调养,讲求整体的健康水平,使企业适应性增加。有的企业不考虑中国市场环境中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过度剥离虽不创造收益但可节约成本的“不良资产”,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环境波动中失去原有的优势。美国有些企业为了稳定和保留研发人才,专门成立托儿所、洗衣房,使科研人员可以在工作休息时看望自己的小孩,从而能更安心工作。经营规划则重视优势的塑造,对没有直接收益或扩大收益的部分尽可能减除。

第五,战略规划制订要运用关于未来的模糊信息和知识,因此要较多利用社会知识力量。经营规划必须通过掌握清晰准确的信息进行设计。不少企业的战略研究过分强调掌握现实与过去的数据或专业知识,这就使其丧失了改造思想方法的功能,混同于经营规划。

第六,战略规划是要创造发展的主动权,所以,要关注合理性创新投资。凡是尾随其它企业的规划,虽省力而由于缺少创新而失去未来的主动权。经营规划是要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优化竞争投资,应对同质化竞争趋势,更有效发挥主动权。

第七,战略规划强调战略合作要依据某个发展的共同目的,不一定要求直接增加收益。但经营规划强调合作中直接增加收益。许多上市公司发生多次重组且屡战屡败,实质的原因是为了追求增加直接收益,而不考察有无共同利益、目的。论文参考网。现在不少企业集团的规划既不像战略规划又不是经营规划,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各子公司与集团除了资本关系外并无共同目的。

第八,战略规划实施要采取战略成本监控,既不是生产成本的分析控制,也不是企业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而是针对未来的。经营规划是以收益指标为中心或者利润指标为中心,实行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控制,以求效率、效益最优。

第九,战略规划更多体现董事长的观念和水平,因此必须由董事长亲自主持研究并实施监控。凡是捉刀由外脑包办代做的战略规划,哪怕再好,也难以有效贯彻执行。因为董事长的思想方法没有得到新的发展。经营规划则是由总经理根据战略规划设计实施的。论文参考网。

第十,战略规划的研究制订绝不能单独使用系统方法,而主要使用统筹学理论,并在统筹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合理性要求,适当应用系统方法。系统方法的有效性限于在边界清晰、目标明确、信息准确等范围内才有效。而统筹学理论正是适应不确定情况出发把不可控因素尽量使之成为可管的,使发挥优势和保持平衡统一起来,以适应未来变化并争取主动。现在企业制订战略规划通常都用系统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一些现实关系,但并未解决对未来的思想方法问题。经营规划较多是用系统方法,但也必须有统筹思想来指导。

根据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的区别,在确立决策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体制下,选择相应的理论方法制订规划,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估规划,是企业制订规划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M] 中信出版社 浙江出版社 2007

[2]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M] 中信出版社 浙江出版社 2007

[3] 郎咸平整合[M] 东方出版社 2008

[4] 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M] 南海出版社 2009

[5] 马钧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6] 伍柏麟中国市场化二十年[M] 山西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7] 科特勒 营销管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第6篇

增长方式转变引起高度关注

国泰君安研究所认为,“十一五”规划将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力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规划。从首次用人均GDP目标代替总量目标、高度强调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等,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政府对未来几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态度和决心。

申银万国研究所则认为,“十一五”时期是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开始集中体现的时期,也是中国实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重要时期。“十一五”规划将对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将为未来证券市场带来新的主题性投资契机,这值得高度关注。

产业发展酝酿新动向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产业政策导向也将出现一些引人瞩目的变化和新的动向。

国泰君安研究所认为,农业倾斜政策、新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政策、自主创新和装备工业扶持政策、汽车产业消费政策,是新时期产业政策中最令人瞩目的新动向。相关产业领域内,一些过去被认为是题材、概念或规划性的东西,将很可能转向更具实质意义的操作阶段(例如减税)。一批新的主导产业群将逐步形成。

银河证券研究所认为,“十一五”期间消费增长速度将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3%至15%,与居民消费相关的产业将获得高速发展机会。未来五年,住房、汽车、教育和旅游将是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迅速升级,也将推动旅游、高档和高技术消费品以及信息和国际文化消费迅速增长。

投资主题出现新亮点

那么“十一五”期间,什么样的板块蕴涵投资机会呢?

申银万国研究所认为,消费类公司、农资类公司、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东北以及中部地区公司、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建材业、生产节能设备公司、环保类公司等七个板块将明显受益。

第7篇

摘要:本文主要对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述。认为其规划的内涵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应考虑的层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规划的步骤、规划的动态性管理等。重点强调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关键在于实施中,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使之更加贴近生产,从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人力资源规划 编制 思考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未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持续和系统地分析企业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开发制定出与企业组织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事政策的过程。它是企业整体规划和财政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规划应考虑的层次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是指导如何支配运用人力资源以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组织结构如何变化?第二层次,我们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何需求?如果存在用人短缺如何补足?第三层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员工?公司是否合理利用了现有的员工?公司是否需要开发现有员工的技能?

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基于业务目标需求,保证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原则;二是根据可行性原则,通盘考虑人力资源供求总量以及时间相匹配的原则;三是必须考虑人均效率提高的原则;四是实事求是原则;五是根据人员历史数据和现状分析原则。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确保组织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第二,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

第三,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

第四,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第一,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企业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报告进行盘点,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的大致情况,进而制定人员配置计划。所谓的人员配置计划,即阐述了企业里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职务变动以及职务人员的空缺数量。通过制定人员配置计划,我们可以比较明确地了解企业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参考。

第二,编制职务计划。职务编制计划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企业职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来编制。企业发展过程中,除原有的职务外,还会逐渐有新的职务诞生,因此,在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时,不能忽视职务计划。职务编制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描述了企业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第三,合理预测各部门人员需求。在人员配置和职务计划的基础上,合理预测各部门的人员需求状况,包括人员需求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需要到岗时间等等。这一步骤是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中最为重要,而又最困难的一部分,因此要加以认真严格地对待。

第四,确定员工供给状况。人员供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公司内部提升,二是从外部招聘。

第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该计划中要明确阐述人力资源政策调整的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

第六,编制人力资源费用预算。费用预算包括招聘费用,员工培训培训费用,工资费用,劳保福利费用等等。

第七,编制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中要包括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评估以及培训考核等内容,每一项都要有详细的文档,有时间进度和可操作性。培训计划的制定是为了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从而适应企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培训计划的制定也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

第8篇

但是,外部环境也在不断日新月异,因而上述审计的职能也有着拓展的需要,以满足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特别的一些大型的公司,日常意义上的审计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为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外部环境的日新月异,公司的战略规划越来越重要。

为适应内外部的这些变化,公司必须制定长期、中期等战略规划。这些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与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各项活动,对企业的各方面产生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外部投资人他们关注公司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益,从而得到相应的投资回报,同时,他们也关注公司日常的运营是否合规、低风险。这样一来,战略审计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以下称:指引)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当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建立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这就要求企业内部要按照这些要求,对公司的战略进行适当的监督管理和评价,看其是否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满足股东和企业所有者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运营。

基于上面所说的,战略审计的目标也因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它的侧重点不再是查错防弊、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是应该侧重于分析、评价、咨询企业的各项战略政策、战略目标是否符合企业发张的中长期利益,是否看重短期效益而导致企业处于运营的高风险中。由于战略审计站的层次比较高,因此它更关注对企业长期的影响,而不是短期的利益。

正是由于战略重点关注的是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因此在审计时,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不能只看某个时点或者一段时期的财务报表,也不能只是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这些只是一方面,战略审计要着眼于企业长期的战略,关注这些战略对企业的影响。因为一个不明确的战略规划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错误的战略规划或者未实施到位的战略规划都会导致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从而给企业带来深远的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往往难以在短期内挽回,即使可挽救,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巨大。由于这些战略实行中的错误在短期中可能难以察觉,或者短期来看对企业是有利的,因此企业往往在意识到时已经无力回天。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当属柯达公司破产的案例。作为数码相机的发明者,柯达可以说的在数字成像行业迈出了极大的一步。但是这个数码相机的发明者却没有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这一变革性的发明,而是固步自封地认为胶片的地位不可撼动。在公司的战略规划中,数字产品的发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胶片还是在产品中占着主要地位。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这个数码相机的发明者先后被尼康、佳能超越,逐渐日薄西山,最终由于业绩大幅滑坡不得不申请破产。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战略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一旦公司的战略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内部再怎么风险控制、优化都难以挽回公司经营恶化的命运。尤其是大公司,不像小公司那样,船大更不容易掉头。

因此,战略审计的重要性在现阶段已日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战略审计主要有以下关注点:

第一,公司当前以及未来的使命、目标、战略和政策是什么?

公司的使命、目标、战略方案和政策在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缺少明确的战略目标,公司等于是没有了前进的指明灯,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盲目前进。

第二,公司当前的各项经营政策、流程是否围绕了上述战略目标来操作,是否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相应风险有对应的防范措施。相关的流程是否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再不断完善、优化,以使企业运作更有效。

第三,当前的直接环境(外部市场、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等)中哪些关键因素影响公司?哪些是目前的威胁?哪些未来的威胁?哪些是目前的机会?哪些是未来的机会?

在上述中,公司针对这些外部环境,是否有在战略考量下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的风险应对。是否可以按照SWOT分析法则,将公司和战略相关的优势、劣势等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发扬优势,改善劣势,为战略目标的达成进行服务。

第四,公司是否有相应的企业文化来指引员工,以及相应的道德氛围和规章去影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员工进行合法的经营。

目前大部分公司都相当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公司长期发张相契合的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奋斗。在一个有着良好文化氛围的企业里,员工的凝聚力通常都很强,而只有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并正确地实施。

第五,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管理。任何一家公司里,人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是由员工来完成的。员工的素质是否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员工是否能全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合适的岗位是否有合适的人员来做,等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关注的内容。可以这么说,人力资源决定了战略是否能成功制定并实现。

以上主要讨论了战略审计的关注点,实际在战略审计中,需要关注的环节远远不止这些,例如研发、采购、生产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些环节都是常规审计已经注意的,并且大部分公司的内部审计已经在进行相应的审计,为省篇幅,本处不再做阐述。

第9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 分类列报 讨论分析

一、前言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类列报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报表间标准的不统一、结构得不一致,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详细了解,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的具体规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加快财务报表分类列表的改进,进一步增进财务报表间的联系及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具体划分,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的评估,同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分类列表的情况

财务是企业存在及发展的根本保障。财务报表是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途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准确的财务报表在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规划及发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是现在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财务报表表现形式就目前的企业财务报表的状况而言,这三大报表并未能完全满足财务报表对主体的要求。依实际情况来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在进行表内项目分类列表时,都会以一种递进式的关系为基础,例如“会计目标D会计要素D报表项目”这种递进模式,与财务会计形成正确的研究导向具有密切的关系。准确可靠的财务报表对企业未来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高层往往会依据财务报表对企业财务的状况、业绩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然后依据这些分析结果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新的规划。但是,现行的财务报表由于内在结构的不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进而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过去评估,更不利于对企业未来的规划。面对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一一讨论,来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无论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还是对于财务投资和债务偿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财务报表进行分类和整理,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使负责人在对这些信息进行浏览时尽可能快速地掌握企业整体财务情况,避免由于对企业财务情况理解不全面而造成的其他差错。

三、财务报表分类列报的改进

(一)增进财务报表间的联系

财务报表间关系的疏松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信息作出准确的评估。财务报表只有按照一致的形式对财务信息进行描述,才有助于财务报表对财务主体图像的反映,才有利于财务管理者将各表间信息联系在一起,才有利于财务管理者对财务信息有更加系统的理解。通过对财务报表信息核对,保障及信息一致性可以有效解决财务报表,在应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就可以使财务报表在应用时尽可能解决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避免了在核对时出现差错。财务报表间关系的密切清晰对其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快财务报表分类列表的改进,增进财务报表间的联系,对企业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具体划分

这个项目的主体就是通过采用相近似的方式对各个部门财务报表的信息进行相关整理和分类,最后对其进行系统性划分。这样的方式对公司未来限定现金流动程度以及具体项目时间安排,各个部门之间财务流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有效评估。在对财务报表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划分时,需要根据不同项目和业务管理之间的资产统计和负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达成一致。为了完成内部相关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列表显示,需要根据公司全面收益情况以及具体现金流动方向和数目,对不同级别的资产负债情况 和产权所有者信息变动进行相关介绍。由于在制作财务报表时,现金和金等价物实际上和不同资产投资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关系。主要完成对其信息进行划分的具体目标就需要改变目前会计行业将现金及其等价物平等对待的做法,需要将这两种财务进行相关区分。

(三)明确财务弹性目标

制作财务报表信息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使用者对整个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评估。帮助其判断这个公司是否符合投资的条件,是否具有经营和管理的能力。每个财务报表采集表信息方面都具有流动性和财务弹性,这样的特性使其在制作过程中对评估整体公司的效益方面有着很大作用。因此财务报表上的相关信息,对于评估整个企业贷款还账的相关信息,以及未来投资机会都有着很大作用。

四、结束语

本篇文章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类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分别从企业财务列表情况以及其在分类报表方面的具体相关改进等各个不同的方面一一作出阐述。通过进行这些介绍,将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和它在投资在环城方面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体现,希望通过进行这些具体阐述和探讨,对未来企业财务报表的分类管理情况有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若.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类列报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15(9):29-35

[2]王维.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类列报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 2014(6)

第10篇

【背景资料】

西安润泽置业有限公司作为专业从事地产开发的城市运营商,一直奉行 “以诚信为立身之本、以品质铸企业之魂、以责任发团队之刃、以共赢待四方之宾”的理念进行规模化运营;企业通过以人为本,精诚务实的经营态度,通过竞争机制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双轨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支优秀、高效、团结的精英团队。

润泽人对其所创造的产品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认识,我们认为地产产品的精髓不在于创造了多少财富;而在于创造了多少幸福;作为城市开发运营商,我们有义务让尽可能多的人感受到幸福;让广大润泽业主能够真正的享受到品质生活。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我们将专注从事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开发、运营,以人居地产为基石,以商务、商业地产为外延,充分发挥城市综合体人居、商务、商业地产一体化所具有的产业配套、环境互动的优势,在西安新都市建设的大潮中,以一流的品质铸就润泽未来的辉煌。

2010年,西安润泽置业有限公司受西咸新区沣东管委会邀请,成为沣东新城管委会辖区内重点扶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通过政府招商行为对其辖区内核心门户区域的肖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了投资开发,该项目总占地500亩,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将建成集居住、商务、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是沣东新城第一批启动的重点城改项目。西安润泽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曦城城市综合体项目属沣东新城的肖里村城改项目,项目东接西三环,内望高新区,北临昆明路主干道,交通条件优越;距已成熟的土门商圈、高新商圈不足三公里;规划中的昆明池遗址公园、阿房宫遗址公园分列于项目南北;地铁五号线紧邻项目,地铁三号线距项目不足一公里,地段潜力巨大,未来价值不言而喻。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金融证券;专业指导;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8102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递增,作为高职金融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空间面临巨大的压力,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我院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在新生阶段加强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对其未来的职业提前引导,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能力。

1大学新生专业指导的必要性

大一新生是从高中到大学的第一个过渡阶段,是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过渡,也是对专业的模糊认知阶段,对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方面了解不全面,所以对大学新生的专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分析学生对专业认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足;我院金融证券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有些到校后要求转专业,是对该专业的不了解导致的。高考专业报名基本上参考家长建议,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看专业是不是热门专业,对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不清晰。对于入校新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认知不足,盲目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将直接导致学习兴趣下降。首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个基本认知,否则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没有找到专业定位,不清楚学习什么,学这个干什么用。目前,由于我院不能确保每个班都有金融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给予专业上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一年过去了,还不清楚要干什么,为将来的就业准备什么。为了学生增加该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性,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

(2)对金融证券专业课程体系认知不清晰;新生入学教育主要集中在是军事、心理方面及专业方面的简介。学生对三年的专业设置、岗位需求、课程内容等情况不了解,没有提前做好系统的学习安排,比如金融证券专业的学生都要求考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对于资格证考试学生认识不足;很多学生不太清楚我们专业课程里有哪些是与职业资格证考试接轨的;哪些课程是不开设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自学的。需要弄清楚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是哪个学期开设的,让学生自己做好学习专业知识安排;同时,需要学生了解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因此,对学生的专业课程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3)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欠缺;许多新生在选择专业方面还是不太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学生毕业有很多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大多数因为在学习该专业是没有明确的职业取向,没有好好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所以,平时上课是得过且过,学习没有兴趣,也没有目的,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如果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没有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那么就难以提高自己职业素养,为未来的工作夯实基础。新生有必要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规划好未来的学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清醒的认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大学新生专业指导的解决渠道

面对高职新生在对专业认识和未来职业选择规划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作为专业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这方面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提前确认自己的未来的职业目标,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2.1成立金融证券专业指导团队

目前,我院金融专业的学生人数增长快,原来由专业老师承担班主任工作,可以承担部分的专业指导教育,但现在专业老师难以适应班级人数的增长;非专业的老师承担了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专业上的指导就有些力不从心,考虑以上的多种因素,为了更好的服务好学生,让家长放心;所以,我们系部组织成立了金融专业导师团队,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对专业的的认知上的问题。同时,也是贯彻执行我们学院的“四导服务”指示精神,我们在15级金融证券专业1班开展试点工作,不仅是专业上,还涉及大学生活的适应性、学生管理、就业前景、专升本、自学考试和心理健康方面进行指导服务,每个方向设置导师指导。也就是我院提出的“学习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助导、就业上指导”的四导服务体系在我们系部专业上的延伸。专业指导的讲座。专业老师给予专业的指导大方向,学会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处理好专业学习和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关系,职业规划明确目标。我们将考虑设置专业导论课程,将给与大学新生统一讲解,安排课时,讲讲专业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的配置,通过名师讲座论坛的方式讨论专业的发展方向,未来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对本专业有信心。

2.2搭建企业平台,让学生领悟未来职业岗位

大学是学生踏入社会的的最后一步,学生在此期间要对自己未来的身份角色的有感官上的基本认识,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些了解,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我们将为他们搭建企业实训和实现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企业平台来了解未来职业的认识。比如我院金融证券专业就业的岗位主要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方向,通过我们与企业签订的校外实习基地,提前让学生体验岗位工作,而不是等到大学毕业前进行的顶岗实习。比如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参观公司员工的工作氛围,前台和后台的工作内容,让学生与企业员工交流,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银行和保险参观,了解公司员工的工作状态;与优秀员工交流咨询,向前辈学习,能认识到在大学学习和工作后用到的知识的关联性,学习中哪些是最重要的,通过公司员工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体验未来工作的真实感觉,让学生能主动适应未来专业学习和实践,也能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

2.3邀请校友回讲台,让学生体悟职业的成长历程

学生在职业成长过程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不同,职业成长的历程有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的指导教育有时效果不太明显,我们可以搭建成功校友、企业家和专职老师交流互动的平台,给予学生在职业选择上的疑问,通过师兄师姐的的亲身经历,解答学生的成长的困惑;通过交流让学生确立自己职业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每次交流讨论后,汇报自己对专业及未来职业的认识,与已毕业的学长交流感悟金融行业的就业发展趋势,传播正能量将学习目标、职业规划与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自身特质,选择好方向,为将来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2.4开展主题演讲,让学生领悟专业内涵

我们可以在新生开学后,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及参观金融企业;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及自己所观所想,查找专业资料,做成ppt课件。在班级主题班会上,学生成为“教师”,发表自己对专业的认识,各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这样能促进他们对自己专业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讨论中,去领悟专业内涵,需要哪些专业素养,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提高自己对未来职业素养的认识。

3总结

大学新生在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过程中,面对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问题困难,需要各个专业老师对其专业指导,让学生能深入了解这个专业。对学生家长而言,这是对家长和学生的一份责任。我们成立金融专业导师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家长放心,是学校对其子女教育负责,是办有责任的教育,通过与学生家长的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会,学院配套很多资源,是认真负责的办教育事业,所以,他们放心把学生放到你们学院的专业学习。

对学生而言,我们通过答疑解惑,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与企业和学长的交流,加深对未来职业规划、职业素养的认识,将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指明了方向。

对学院而言,通过学生的专业指导,减少学生的转专业的需求,同时,班级导师团队的成立,搭建了“务实、责任、合力”的工作平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提高教书育人的工作,为学院的未来发展舔砖加瓦,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晓东,崔亚新,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47149.

[2]葛琦.利用专业导论课引导学生认知专业和自主学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4):4748.

第12篇

嗅觉灵敏的人已感觉到苏宁越来越不像苏宁了:

它是一家零售企业,却像一家物流公司,

更像一家高科技企业。

对智能科技十分着迷的苏宁正

在将中国的零售业带入一个前所未及的巅峰。

如果一定要给苏宁下一个定义,我们恐怕很难用一个“卖电器的”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嗅觉灵敏的人已感觉苏宁越来越不像苏宁了:它是一家零售企业,却像一家物流公司,更像一家高科技公司。“智慧苏宁、科技转型”是苏宁给自己未来10年发展定的基调。过去,苏宁乐于向世人展示其强大的“信息化后台”,现在基于这一核心竞争力,苏宁将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很多人认为零售业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可是苏宁用事实证明这种判断是错误的。某种程度上,苏宁是被逼走上“高科技”之路―创业早期,空调旺季的到来逼得张近东不得不进行数据化管理。从此,科技的基因如影随形,直至今天,苏宁用“科技”重新给自己定位。

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竞争环境,今天苏宁做出的战略决定,更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竞争。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业的井喷,竞争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10年,苏宁的直接对手除了国美,还有快速发展的B2C电子商城。苏宁用强大的“后台”武装了自己,而京东、淘宝们同样在搭建复杂的数据系统和物流体系。它们的快速崛起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游戏规则,而且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这是一个全新的考验,苏宁必须重新审视整个零售业,率先进行革新。

苏宁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其在家电零售业的领先地位,但消费行为的快速变化让它充满了危机感。摩尔定律已在消费电子领域显现,谁都无法确定今天独霸天下的产品或商业模式,明天是否仍会无人能敌。两年前,谁能预料到诺基亚会出现在“2012年即将消失的品牌”名单里?如果不顺应消费需求而变,再强大的品牌也会被淹没,因为,卖什么从来都不是厂商所能决定的。相对于掌控供应链,洞悉消费需求是一项更复杂、更艰苦而又充满不确定的工作,而它恰恰是产业变局的关键性变量。

张近东说:“过去20年,苏宁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未来苏宁的目标是一家全球性的的大公司,这是一个新的目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13篇

与巨头合作 穿越市场周期

据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肖斌斌介绍,南海浩致动漫产品有限公司于2011-2012年开始做内销市场,并与国内的银行、通讯、食品等企业合作。“公司根据近些年国内外市场的行情研判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始了内部的转型,思考未来的主要发展之路以营销为主,目标是内外销各占50%。这两年总体情况还不错,以前主要做卖品比较多,那种订单要求量少质高,我们对于这个市场前景不是非常看好;而礼赠品的单个订单量通常更多,成为我们目前主要的业务增长点。目前国内的ABC、立白等公司的礼赠品我们都开始涉及,营业额每年都在稳定增长。”

“以与迪士尼和多美等公司的合作为例,这两家公司的设计非常强,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形象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销售几乎不受经济环境影响。此外,我们还与可口可乐及家乐氏这两大国际食品巨头的合作,他们都是国际的大品牌,跟他们合作之后,不管是对市场动态还是行业的标准都能及时掌握,从中学到很多产业领先的经验,促使浩致的硬件软件都不断提升,为和其他企业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礼赠品方向 有更广阔前景

南海浩致动漫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俊峰指出,经过不断探索,浩致将未来的发展重点定为发展礼赠品。

“礼赠品订单每次的数量比较大,而且款式不多,操作起来更简单。所以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多走一些礼赠品的渠道,像酒店业、旅游业。一个热门景点每年游览如果达到1000万人次,每人送1个,就是1000万个的订单数。此外拿授权做动漫衍生品也是浩致的发展战略规划中的一项,不光生产我们擅长的毛绒公仔,也会涉足塑胶产品。这样,我们就可以给礼赠品合作客户更多选择,而不仅是单向接他们的单。”

第14篇

《今日楼市》:对于房地产市场2011年的形势如何判断?对2011年房地产市场存在哪些担忧?2011年可能会在哪些方面继续进行战略调整?

宋卫平:中国的房地产是靠天吃饭,2011年的“两会”肯定会把廉租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的布局和展开作讨论。我判定“两会”以后这个话题就不那么热烈了。这个矛盾暂时缓和下来以后,希望政府对商品房这一点高抬贵手放一放,但是至于愿意不愿意放,不是我们决定,还是要看脸色,还是要看天气。

《今日楼市》:2010年公司在战略上主要进行了哪些调整?2011年公司最主要强调的工作是什么?

宋卫平:在战略上于2010年成立绿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整合绿城现有的品牌资源与管理资源,与外部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在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获取服务的收益,为绿城创造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利润的增长空间。

对于2011年,绿城制定的及格线是500亿元销售额。随着新项目的增加,如果销售去化率维持在5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并无困难。

《今日楼市》:对于未来的行业地位、长期增长目标是否已有规划和思考?

宋卫平:四年以后希望绿城中国的赢利水平能够达到40亿元(所得税以前),代建能够达到20亿元左右。

《今日楼市》:土地储备是地产公司业绩增长的“命脉”。公司目前土地储备情况如何?未来的土地策略如何确定?

宋卫平:2010年取得了多幅土地,主要集中在以浙江、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和环渤海区域。截至2010年11月30日,有项目108个,总建筑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米。

土地储备在绿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下一步绿城在正确评估运行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将适当调整土地储备的节奏,尽可能利用合作、代建、基金等资源。没钱的时候不买地,有钱的时候买地。

《今日楼市》:未来在公司区域布局规划中,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未来的策略分别是怎样的?2011年可能进入哪些新的城市?

宋卫平:当然希望在北京、上海多拿一些项目。我知道我们的钱并不充裕,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我们都愿意去,看机会、看手上到底有多少钱。

《今日楼市》:2010年,包括万科在内的一些大型地产企业都加大了商业地产方面的市场开拓力度。从将近一年来的表现看,这些企业的“转型”是否尽如人意,有没有出现什么共性的问题?未来是否会有更多企业增加商业地产的发展“权重”?

第15篇

请简单介绍一下国际知名户外品牌阿珂姆(ACME)历史,怎样看待阿珂姆(ACME)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在未来的一年,阿珂姆(ACME)对市场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划和调整?

万从荣:阿珂姆(ACME)作为一家知名户外品牌,在1998年江苏鑫园集团成立了阿珂姆户外用品(中国)有限公司,当时阿珂姆(ACME)品牌主要在欧美销售。在2001年阿珂姆(ACME)系列户外产品由阿珂姆(中国)有限公司正式介绍到中国市场,成为首批进入中国户外市场的知名品牌,经过八年的发展,阿珂姆(ACME)在业界有着良好的口碑。到2009年我们的产品线基本上已涵盖了户外市场的需求。从服装、鞋,背包、帐篷、睡袋等。

在未来的一年,我们将加大渠道的建设,同时做好我们的服务。我们ACME承诺所有产品做到不断货、不断码。

《户外探险》:意大利品牌treZeta有怎样的初衷?请简单介绍一下treZeta鞋的品牌历史或品牌故事,产品特点及优势。

万从荣:向国内介绍引进意大利百年品牌treZeta,主要基于她是一个有着核心技术的国际品牌。其专利Na-ture Ventilation (百叶窗)技术在欧洲和美国及中国同时注册专利,其独特的运动散热系统大大提高了整鞋的透气性,使户外鞋真正做到100%防水和透气,其实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都做到了很好的防水,但真正做到提高整鞋的透气性。目前市场上还很少,treZeta在2007年就率先在欧洲推出了其革命性的专利技术,在欧洲取得巨大的成功。销量在突飞猛进,正是因为其核心专利技术对户外鞋的透气性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

《户外探险》:treZeta的产品定位,针对的消费群体?

万从荣:在同价位的品牌当中,FREZETA无疑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因为其高防水和核心的透气技术,必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和认可,我们坚定看得这一市场,看好这革命性的户外鞋透气技术。

《户外探险》:此次意大利品牌treZeta进入中国市场。阿珂姆(ACME)对于treZeta有怎样的规划?有什么特别的渠道计划吗?还是跟阿珂姆(ACME)走同样的渠道?

万从荣:阿珂姆(ACME)和MGM集团共同对TREZETA做了整个市场规划,我们今年只打算在20家户外渠道和10家商场渠道布点。我们对未来的规划有着详细的计划,主要是为了这个百年国际品牌要有良好规范的营运秩序,所以我们采取非常稳健的步伐在全国布点。

由于treZeta有独立运作团队,所以其全国布点有着其相对的独立性,我们采纳了许多外方的优秀建议。但是作为ACME公司旗下的产品,也有着ACME和TREZETA渠道重叠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