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范文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新媒体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高校教育;对策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开始渗透入高校教育之中,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教育者们对网络新媒体的认识还有不充分之处,也未能对其加以有效利用。

一、网络新媒体的概念分析

(一)网络新媒体的定义

关于“新媒体”这个概念,国内外学术界尚未有统一定义,在实际运用中也有多种不同解释。但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新媒体是指21世纪以来出现的本质上区别于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兴信息传播媒介,具体表现为计算机、互联网、基于SNS技术的社交网络以及手机短信等,而网络新媒体主要指前三者。网络新媒体自诞生以来迅速地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认同程度更高,也更熟悉,如果高校教育者抓住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以利用,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效果也更好。

(二)网络新媒体的特点

第一,开放性。网络新媒体有很强的开放性,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信息基本上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度高,互联网的开放性会使其得到更多信息。

第二,参与性。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形象,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因此使大学生面临信息选择上的主动性。

第三,虚拟性和互动性。网络新媒体的参加者不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虚拟性大大加强,而且正是因为抛开了对身份的顾忌,交流双方的互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信息参与者往往更容易与确定不会见面的陌生的交流对象展开交流,深度和广度也是传统媒体不能比的。

二、网络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特点

(一)干扰大学生对接受信息的处理能力

网络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信息基本上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大学生对网络接受度高,利用也比较充分,很容易就能接收到各种信息。这在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其知识结构;但另一方面,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互联网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消极的、不良的信息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成形成、心智还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非常困难,有时也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网络新媒体中丰富的信息很可能干扰大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这也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网络新媒体强调参与性,重视参与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大学生本就追求个性,自我意识较强,新媒体正迎合了这一点,满足了其对个性的追求。但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个性的强调很可能会使其走入极端,成为追求无原则的自我和无限制的自由,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三)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巨大挑战

网络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形象,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打牌了传统媒体时代老师与家长的权威性,打破了他们对话语的垄断权,使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更为多元化。这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但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其对教育者的怀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这是因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地位不平等,但在网络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作为信息的参与者,其主体性大大加强,不愿再受教育者灌输式信息的输入,而是希望更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因而也更强调双方的参与性,如果教育者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教育方式的话,很可能适得其反。这种变化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挑战,教育者必须寻求更有效的新教育方式。

三、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教育者应该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了解和利用

在网络时代,高校教育者应该把新媒体技术所传达的时代变化运用到教育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加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使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内心;要加强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媒体技术的综合利用,全面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受到更有效的教育。

(二)加强信息监管机制建设

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对高校教育者来说,应该加强校园内信息监管机制建设,对不良信息加以屏蔽,使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更为正面和积极向上。具体来说就是采用专人对校园网信息进行筛选,使校园网的信息用来传播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思想观念。这样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是正面的、积极的,不至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也会加强。

(三)加强舆论导向,使大学生安然度过心理危机

高校应该开始相应课程,引导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辨别,帮助其渡过心理危机。首先,应该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强调个体性的同时不忘其社会性,避免学生走入过分追求个性的极端。其次,教育者应该引导大学生对各种信息及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认识,对负面新闻也不要灰心,而是应该积极进取,帮助其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此渡过心理危机。

第2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情感教育;动机;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286-02

一、利用网络资源的交互性,倡导“主导―主体”教学理念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系统性及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创造了良好的互动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通过校园网以及互联网建构起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个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学习和交流空间,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加顺畅地进行交流与合作,营造了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1],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信息的组织者、编制者与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应倡导“主导―主体”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与现代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有机结合,使之优势互补,逐步趋于完善。

二、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源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多媒体网络环境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情感得以发挥。如此丰富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能保证学生兴趣持久旺盛,学习内容经久不衰。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拓宽了英语教学的教材、教参的内容,而且也有利于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消除焦虑和紧张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因特网以其资源的广泛性、传递的灵活性、变化的自由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查询的快捷性等特点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中众多的英语国家报纸、电台、网站等都是获取第二语言课堂资料的绝佳途径。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免费的交流平台。如,(1)英文文献;(2)多媒体试听材料;(3)教学参考资料;(4)多媒体教材等。很多网站为人们提供最新的考试动态、试题库、教学辅导等栏目方便了教师备课和查阅资料。多媒体网络语言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成了学习和设备的主人,学生根据实际从多个层面从容自主的选择内容广泛的语言材料,自主确定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自行决定处理收集的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使知识系统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时检查学习效果,从而建立起自信心,消除焦虑和紧张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利用网络资源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它以教育智慧为核心,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情境,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创造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信息技术的条件,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促进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索、协作式学习,最终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的目的 [2]。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利用网络资源的灵活性,学生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弹性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下载或输出所需材料,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使学习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地得到解答和讨论。通过人机协作和师生、生生的协商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共享智慧成果,达到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并在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拓展。

五、利用网络资源的交互性,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以及互动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思维、价值观的变化,有利于激活常态的思维,使得创新精神得以落实 [3]。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交互的自由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BBS、聊天室、电子邮件、ICQ、INTERNET PHONE等方式进行讨论,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开展小组合作探索、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协商讨论、相互分享信息,交流心得及研究成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互助合作,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即能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在更高的认知层次上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六、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资源易获性等特征使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更大突出了教学活动的外部促进作用,如网络的互动交流、真诚对话、情感交流、信任互换等。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4A学习的要求。由于语言学习者无论是在个性、环境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学个性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者们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在课件的内容设计上尽量提供详尽的课文讲解,中英文译文,语言点的活学活用,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课文结构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同步自测”“阶段测试”的内容,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中一对一师生交流平台和小组协作机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大了学生的语言输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有了更多的超越传统课堂的师生间交互和学生间交互以及人机交互,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使个性化学习程度得以提高 [4]。

七、利用网络资源的平等性,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在网络时代,网络所具有的共享性、快捷性、实效性,使得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具有同步性和平等性。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了获取英语信息和练习实践的机会。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搜索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还可以通过E-mail交流学习心得,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发表学术见解,拓展知识领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八、利用网络教学的时效性,构建良好的反馈平台和评价方式

多媒体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反馈平台。在这种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种良好的反馈环境,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内部反馈,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1]。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在课前、课后通过局域网与学生进行互动,定期收集回馈信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志波.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9):77-78.

[2]叶海智.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8-50.

第3篇

网络新闻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这些主要特点带来了网络新闻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以其全时性、内容广泛性、数据库超大信息量的支持、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开放性、互动性等传播特性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使网络新闻相对传统媒体新闻而言,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全时化特点。新闻通常被人们视之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时性对于新闻报道是非常重要的。而网络新闻则进一步扩展了时效性的概念,把传统媒体新闻的及时性拓展为全时性。网络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几乎覆盖全世界,使得新闻的全时性只有在网络媒体上才能实现。在网络上可以第一时间新闻,可以随时更新、修改、删除已经的新闻,有些网站还可以在线直播,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网络新闻的全时化特点。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无论是“9・11”事件、伊拉克战争,还是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网络新闻媒体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多样化的视角、最丰富的背景,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进行报道、描述和分析。

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在反映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动态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因此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担任了与众不同的重要角色,使很多读者把网络新闻作为及时了解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发展的第一选择,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网络新闻“滚动报道”的依赖性。

但是,网络新闻的全时化往往造成新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增大,带来了新闻不易过滤的缺点,更新速度快也容易淹没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处理不当,新闻事件发展进程中的重点信息会淹没在众多的新闻条目中。面对这种情况,网络编辑应该凭借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性,快速收集各种信息,过滤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使之突出地呈现给读者。

超链接特点。网络新闻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超文本链接。网络新闻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拓宽了新闻的信息范围。读者在浏览网络新闻时,只需要打开一个新闻网页,关于这个新闻的所有信息都会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的阅读视野可以灵活地从一个平面跳转到另一个平面,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网络新闻的传播既实现了全球覆盖,又能在内容上横向容纳世界各地的信息、纵向容纳发展过程的信息,呈现出时间与空间的二维化特性,远远超出传统媒体新闻提供的有限的、少角度的、少层次的、单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服务,网络新闻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的跳跃式会导致人们的阅读心理发生一些变化,网络媒体需要按照读者的关注度、需求度,对新闻信息进行更加合理的链接编排,以保证网络新闻信息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数据库化特点。网络媒体几乎拥有无限的信息空间,其信息总量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现在的网络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网络记者、编辑不需要担心有什么版面的限制,相反却要费尽心思到处搜索与新闻相关的资料,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填充网络这个“信息的无底洞”。

一般大型的网站都建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把新闻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既便于网站自己管理数据、存储资料,更便于读者查询信息、检索资料,读者可以通过查询、检索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新闻资料。数据库成为增加网络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基础,强大的数据库对于提高网络新闻的质量,增强网络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互性特点。“交互性”是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呈现的最突出的特点。虽然在传统媒体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也存在交流,比如报纸、杂志设有读者信箱、电台开通热线电话等,但在这些交流中,受众在传播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受众完全改变了单向接受的被动地位,可以参与到网络新闻中,对新闻加以评论,参与新闻的传播活动,变新闻的“旁观者”为“参与者”。网络真正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给公众提供了一个交换批评和评论的场所,让受众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直接参与新闻报道。

从网站角度看,网络利用互动功能,每时每刻都可以吸纳网民参与到新闻的交流中,为大众提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条件,而网民的评论和意见在重大新闻事件上有可能迅速形成舆论,进而扩大网站的影响力。网站还可以通过互动了解民意,更好地观察判断自己所要引导的舆论方向与现实的民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自己的舆论导向是否需要调整。有时还可以从互动中得到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从而获得独家新闻。

个性化特点。网络的超大信息量使网络新闻不仅涵盖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所有内容,还包含了一般新闻报道不做的一些话题,表现出网络新闻的生活多样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特性,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个性需要。读者可以享受丰富的网络新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上任意选择、组合信息,可以自由地选时收看、自由地选择世界各地的新闻内容、自由地选择接收模式,网络新闻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

多媒体形式特点。网络新闻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flash等多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新闻呈现出动静结合、声像皆备的网络形态,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网络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读者在浏览新闻时可以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感觉,感受到网络新闻带来的冲击。

目前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新闻热闹非凡的背后,应当看到目前的网络新闻还存在一些问题。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比较差。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依照自己的价值取向随意地观点和评论,真真假假的信息在网络上满天飞,让人无法判断它是否真实。由于读者和网络媒体要求网络新闻全时段、快速,使网络新闻存在制作周期短、发稿流程相对简单、随时更新量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新闻在准确方面不如传统媒体。

而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由于网络新闻缺少自律,所以,在人们心目中,网络上的新闻常常让人感到不可靠、不真实。据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45%,一些商业网站的新闻则可信度更低。

网络新闻往往缺乏深度。网络媒体在版面扩张上具有先天优势,为了填充网络巨大的“胃口”,网络记者和编辑们往往通过搜索、摘录、选编传统媒体的消息报道,汇集网民的评论,形成网络新闻内容,缺乏新鲜的第一线的报道。我们经常看到,大量的网络新闻在某一主题下简单地汇总,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归纳、提炼,给读者以信息杂乱、重复、雷同、堆积的感觉,新闻信息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超链接文本的使用在方便信息查询的同时,却往往使读者迷失于新闻的细枝末节,甚至背离了新闻的主题。

网络新闻的把握性比较弱。由于网络的开放、信息的透明、网民的全面参与,造成网络新闻传播中干扰因素增多,网络新闻的可控性比较弱。网站虽然也对一些言论进行控制,但更突出的是为网民提供网上言论的必要的空间和平台,使其有通畅的发表言论的渠道,这样就造成了对新闻的控制性比较差、信息管理困难的状况,需要网站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提高有效驾驭网络新闻传播的能力。

网络新闻存在过分娱乐化、媚俗性的趋势。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这种虚拟比较容易使人们暴露隐藏的内心世界,很多人上网是为了寻求轻松娱乐,为了迎合各种人群的心理需求,网络新闻常常表现出不严肃性、娱乐性特点,甚至有低级媚俗的倾向。我们看到,在网络新闻中,娱乐绯闻成为焦点,标题变得夸张、虚张声势,页面设计得艳俗、低级,网络新闻既炫目又刺激,可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网络媒体一味地迎合网民的需求,网民喜欢什么,网络新闻就报道炒作什么,势必忽略了网络新闻的社会责任性。所以应当强化网络媒体的自律意识和规范措施,使网络新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网络新闻数量多、速度快、互动强,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快速传播新闻论点和读者互动参与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使网络新闻在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为读者营造平等开放的舆论平台的同时,又把握好一定的度,从而使网络新闻报道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迈曾:《传播学引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3.季桂林:《网络新闻专题探析》,《军事记者》,2001(3)。

4.刘雪梅:《透视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中国传媒科技》,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