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扶贫资金审计建议范文

扶贫资金审计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扶贫资金审计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扶贫资金审计建议

第1篇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

(一)绩效审计被重视程度还显得不足够

我国财政扶贫的资金审计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管理,从而使财政扶贫资金得以有效落实。但现阶段,很多审计部门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其绩效审计力度也随之大打折扣。例如对于扶贫资金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效或者是不是取得了预期效果,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绩效审计。目前,随着我国政府部门的改革,扶贫资金的收支真实性已经得到了基本保障,但是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

(二)审计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

对于绩效的管理止于事后的总结,缺乏事先的计划和事中的控制。因为事后的总结从方法上来看更加方便,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的采集也较为容易,因此很多的审计部门主要进行的是时候的管理工作。但是对于资金使用的事先规划和事中的控制不够重视,导致资金虽然支付了出去,但可能并不能起到实效。这也是目前很多地区扶贫资金使用成果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忽视了政策和制度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由于审计部门的一些限制或者审计人员的观念问题,审计人员更偏向于对资金的使用上来对资金的运用效率进行考量,而非对当地政府的政策情况和相关管理方式对扶贫资金利用效率的影响方面考虑。比如说,当地政府对于特定产业的市场没有引导和管理,那么扶贫资金用即使投入到位,也难以取得投入实效。更多的考虑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生态和社会发展。对于那些显得较为长远的扶贫效益如环境保护、地区文化建设等这些情况,一方面难以对其效益和投资的成果加以评价,另一方面产生经济效益的速度又非常慢,由于目前审计部门的通常工作模式的原因,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就会更多的考虑那些关于直接的经济效益的问题,而不重视那些为长远利益而服务的项目。

(三)审计结果公开程度不高,社会影响力相对偏弱

目前来说,我国的财务活动公开化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之中,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的公开了自身的财务情况,让人民大众来进行监督。然而对于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公开的审计报告内容不多。报告提出的问题不多,涉及到实际情况之处也显得比较少。很多审计活动对相关管理部门的提议和建议都不够有可行性,很多都不贴合实际政府工作的情况,缺乏价值。其次,审计机关是受到当地政府所领导的,审计报告是否要披露也要在政府核准,这样很多的问题实际上是不能够在被公开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最后,审计部门的报告结果难以取得成效。在很多时候,由于政府部门的体系或其他原因,审计部门在审计报告的制定中显得比较困扰,同时很多对策都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采纳与实行,导致审计人员缺乏制定报告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和改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强化绩效审计意识

对扶贫基金使用的审核与监督能有效提高扶贫基金的运用效率。扶贫基金是有限的,但是却承担着诸多的责任,这就需要审计机关用监督和报告制作的方式,来对扶贫资金的运用做出管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审计报告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审计内容的分析与评判,得出对扶贫资金的分配建议与意见。最后,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必经之路。扶贫基金使用过程的公正,有效,透明,干净,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没有审计部门的监督与规范,这一切就无从说起。审计部门只有进行审计和监督,政府部门的资金运用才能提高效率,变得更加透明,同时也减少了可能出现的腐败行径。

(二)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和评价,深化绩效审计深度和力度

首先是要提高事先预测与事中监督的比重,使审计过程覆盖到整个的扶贫资金运用过程之中,对各项资金的使用目的和使用的情况进行观测,全面的发现资金运用之中的各项问题,在项目实施之前就预先提出那些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从而尽早的作出改进。其次是对于改进方法的建议全面化,对于资金的利用和运作,不能简单的只考虑资金问题,更要更多的从政府的政策与当地整体的大环境的方面来进行考量,很多的资金运作方案,很可能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关系而变得效益过低或者不大便利,考虑到这一点,才能够全面的得出改进资金运用方法的建议。最后,对于长远利益也展开工作,对长远利益的投资必要性加以关注。就如今的情况来说,事实上对短期利益的扶贫资金使用方法已经非常完善。因此就需要审计机构加强对长远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注与支持让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的衡量更加立体化全面化,这样才能正确的对扶贫方案进行衡量。

(三)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水平

一方面,要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真实的反映审计的结果和政府机构对资金的运用情况。而后也要提高审计报告的公开化和真实化,政府部门要跟随政务工作公开化的要求,将政府行为透明化,公开真实的审计报告结果,让人民群众能得到真实的扶贫资金使用结果。之后也要注意对审计结果运用的加强,在这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上级部门加强沟通,与纪委或者其他相关监管部门建设消息渠道,让审计的意见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最后,可以由审计署定期将各级审计机关全年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进行汇总梳理和深度分析,由此归纳出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及倾向性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力求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合理化的、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形成年度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汇总专题报告,上交给上级的政府机构来进行核对和工作成果的评价。

三、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政府部门

前言

扶贫资金是国家为了改善落后地区的经济状况,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当前生活状态的资金,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主要步骤。就审计机关而言,开展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是为了更好的对扶贫资金进行有效利用,也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更是帮助国家整体实现共同发展的必要措施。因此,要不断的强化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严格进行管理监督,确保扶贫资金有效利用,进而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

(一)审计覆盖范围有限

首先,就扶贫资金而言,因其不同的使用用途、来源、部门管理等,会划分出很多细小的项目,主要包括发展资金、搬迁扶贫资金以及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特别展开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如此复杂化的资金种类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部覆盖实行审计[1]。再者,对于扶贫资金而言,其管理由多个部门执行,并且中间环节又多,使用较为分散以及存在的交叉投入等现象。财政扶贫资金会涉及到财政、扶贫、农林业以及残联等多个部门及单位,并且其资金链又很长,再加上上到中央下到村、户等的过多中间环节,使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合理地调配机制。最后,财政扶贫资金以及相应的实施地点在具体分布上比较散乱,再加上审计工作人员数量及时间的有限,会使其监督工作很难进行全面的展开,再加上较高的监督成本,使审计工作整体覆盖范围比较窄。

(二)不够重视绩效审计工作

财政扶贫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支出的管理,从而确保财政扶贫资金能够被有效的落实。但是当前,对于一部分的审计部门而言,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也就使绩效审计工作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审计力度也相对较弱。比如,对于国家政府提供的扶贫资金,其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发挥了效用,审计部门并没有进行实时追踪,更别说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加强绩效审计工作。当前,由于政府部门实行的改革,已经基本可以保障扶贫资金在收支上的真实性,但是,就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审计力度及深度不够

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不仅仅是要在事情发生之前进行详细的计划,在事情发展的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在事情结束后还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如此才能更好的保证绩效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开展[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的审计部门存在只负责后续的总结工作,对于前期的规划及事情发展阶段的控制工作没有予以高度重视,这就会使其很难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在支出后是否真正的落实到位。这也是当下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没有得到好的成效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没有充分意识到相关政策及制度对财政扶贫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在审计部门由于一些审计人员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主要是根据扶贫资金的使用程度来进行判断的,他们没有将政府的相关政策及管理制度融入到衡量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上面来,甚至说并没有将这一点考虑在内。例如,政府部门没有对相关的市场进行政策引导管理,那么即使是有财政扶贫资金下发,也很难得以发挥效用。将目光更多的放在短期利益上,忽视了社会的长远发展。有些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是用于地区的文化建设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这些较为长远的项目,不仅很难在短期内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就审计工作而言也很难在短期内对其取得的整体效果加以评价。所以,有些审计部门为了快速处理与这类扶贫有关的问题,通常会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那些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的问题上,对于那些长远的项目问题就不予以充分重视了。

(四)审计公开程度不够,社会影响力度小

随着相关制度的改革,我国财务也逐渐实行公开化,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并以身作则,向人民公开了财务状况,以期让群众更好的对政府进行监督。但是就扶贫资金审计工作而言,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3]。一,就审计部门而言,其公开的报告实际内容并不多,提出的问题也很少,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就更少了。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有关管理建议很多都无法切实执行,不符合实际政府情况,没有体现出具体的价值。二,审计机关工作有些是受制于上级政府部门的,有些审计报告中的内容是否公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核才可执行,因此,有些问题就不能在实际的报告中公开展现。三,审计报告结果很难收获成效。由于在制定具体的报告时,审计部门的很多内容会受到政府部门的限制,这样实际上很多报告的内容是无法进行实施的,如此,也就会使审计工作者失去对其制定报告的热情。

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改进措施

(一)认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意义,加强绩效审计意识

在使用财政扶贫资金上,应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审查力度,这样可以帮助其更好的进行政策落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4]。扶贫资金数量虽然有限,但是却承载着很大的责任,所以,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通过群众监督以及审计报告的方式,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进而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这里,审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对扶贫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等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提出对扶贫资金的合理分配建议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使扶贫资金更好的进行落实。对扶贫资金进行绩效审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在帮助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将扶贫资金的使用公开化、透明化,并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帮助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形象,使政府部门更加公开化从而拉近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距离[5]。当然,这一切还需要审计部门的严格监督与管理。只有审计部门对相应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审计监督,才能使政府资金更加透明化,进而防止政府的腐败。

(二)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及评价,强化绩效审计深度及力度

第一,在扶贫资金落实之前就要对相应的审计工作进行规划,并做到在落实阶段进行严格监督,如此才能使整个扶贫资金使用过程有一个全方位的审计核查,方便了解扶贫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在资金运行时尽可能的发现问题,并做到在制定计划时就对相应的问题进行预测,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此,才能更好的将扶贫资金落实到位,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主要是对于具体的改进建议,要全方位的进行考虑。在资金的利用及运转上,不要抓住资金的问题不放,而更多的是要估计相应的政府政策以及当地的整体发展状况,将三方面进行结合,努力的做到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从而得到改进资金使用方法的相关建议[6]。第三,审计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项目,对于利益较为长远的项目,也要予以关注。当前,获取短期利益的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方法上已经趋于完善。所以,审计机关单位应该就具有长远效益的环境及社会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从而也使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上更加全面立体化,如此才能使扶贫政策更加平衡,进一步的缩小国家各方面的差异。

(三)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水平

首先,对于审计报告来说要真实的反应出当前的资金使用情况,所以审计部门,要努力的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将具体的审计结果与实际的资金运转情况真实反应出来[7]。之后,要将审计报告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处理,政府部门也要积极的配合,将政府部门行为进行公开化处理,公开审计结果,帮助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要加强运用审计结果,在具体运用中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例如,强化与上级领导的沟通,建立相关的消息渠道使其更好的与其他监管部门进行合作交流,进而能够使审计建议更好的得到执行,审计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最后,让相关审计部门对每一年的审计机关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情况进行汇总并加以分析,归纳出相应的问题,并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然后向上级领导部门呈交报告汇报整体的审计工作情况,最后由上级领导进行分析评价。

三、结语

进行绩效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将扶贫资金机体的落实到实处,帮助改善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减少贫富差距。不仅如此,绩效审计也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监督,帮助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所以说,作为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完善审计工作,进而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寇永红,吕博.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审计研究,2014,4:19-22.

[2]尉咏梅.探究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7-8.

[3]宋新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27+26.

[4]高琼琼.浅谈如何有效提升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7,5:274.

[5].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探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7,5:78-79.

[6]陈新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探究[J].时代金融,2016,26:194+197.

第3篇

关键词:扶贫资金 绩效审计 政府部门

扶贫资金是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群众的帮助资金,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过程的重要步骤。对于审计机关来说,通过积极开展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是让扶贫资金得到有效运用的必然行为,也是审计部门职责的必要部分,更是实现国家共同发展的有力举措。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对扶贫基金的管理与监管,才能保证扶贫基金的运用落到实处,切实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意义重大。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

(一)绩效审计被重视程度还显得不足够

我国财政扶贫的资金审计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管理,从而使财政扶贫资金得以有效落实。但现阶段,很多审计部门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其绩效审计力度也随之大打折扣。例如对于扶贫资金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效或者是不是取得了预期效果,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绩效审计。目前,随着我国政府部门的改革,扶贫资金的收支真实性已经得到了基本保障,但是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

(二)审计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

对于绩效的管理止于事后的总结,缺乏事先的计划和事中的控制。因为事后的总结从方法上来看更加方便,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的采集也较为容易,因此很多的审计部门主要进行的是时候的管理工作。但是对于资金使用的事先规划和事中的控制不够重视,导致资金虽然支付了出去,但可能并不能起到实效。这也是目前很多地区扶贫资金使用成果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忽视了政策和制度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由于审计部门的一些限制或者审计人员的观念问题,审计人员更偏向于对资金的使用上来对资金的运用效率进行考量,而非对当地政府的政策情况和相关管理方式对扶贫资金利用效率的影响方面考虑。比如说,当地政府对于特定产业的市场没有引导和管理,那么扶贫资金用即使投入到位,也难以取得投入实效。

更多的考虑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生态和社会发展。对于那些显得较为长远的扶贫效益如环境保护、地区文化建设等这些情况,一方面难以对其效益和投资的成果加以评价,另一方面产生经济效益的速度又非常慢,由于目前审计部门的通常工作模式的原因,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就会更多的考虑那些关于直接的经济效益的问题,而不重视那些为长远利益而服务的项目。

(三)审计结果公开程度不高, 社会影响力相对偏弱

目前来说,我国的财务活动公开化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之中,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的公开了自身的财务情况,让人民大众来进行监督。然而对于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公开的审计报告内容不多。报告提出的问题不多,涉及到实际情况之处也显得比较少。很多审计活动对相关管理部门的提议和建议都不够有可行性,很多都不贴合实际政府工作的情况,缺乏价值。其次,审计机关是受到当地政府所领导的,审计报告是否要披露也要在政府核准,这样很多的问题实际上是不能够在被公开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最后,审计部门的报告结果难以取得成效。在很多时候,由于政府部门的体系或其他原因,审计部门在审计报告的制定中显得比较困扰,同时很多对策都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采纳与实行,导致审计人员缺乏制定报告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和改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 强化绩效审计意识

对扶贫基金使用的审核与监督能有效提高扶贫基金的运用效率。扶贫基金是有限的,但是却承担着诸多的责任,这就需要审计机关用监督和报告制作的方式,来对扶贫资金的运用做出管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审计报告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审计内容的分析与评判,得出对扶贫资金的分配建议与意见。

最后,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必经之路。扶贫基金使用过程的公正,有效,透明,干净,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没有审计部门的监督与规范,这一切就无从说起。审计部门只有进行审计和监督,政府部门的资金运用才能提高效率,变得更加透明,同时也减少了可能出现的腐败行径。

(二)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和评价, 深化绩效审计深度和力度

首先是要提高事先预测与事中监督的比重,使审计过程覆盖到整个的扶贫资金运用过程之中,对各项资金的使用目的和使用的情况进行观测,全面的发现资金运用之中的各项问题,在项目实施之前就预先提出那些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从而尽早的作出改进。

其次是对于改进方法的建议全面化,对于资金的利用和运作,不能简单的只考虑资金问题,更要更多的从政府的政策与当地整体的大环境的方面来进行考量,很多的资金运作方案,很可能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关系而变得效益过低或者不大便利,考虑到这一点,才能够全面的得出改进资金运用方法的建议。

最后,对于长远利益也展开工作,对长远利益的投资必要性加以关注。就如今的情况来说,事实上对短期利益的扶贫资金使用方法已经非常完善。因此就需要审计机构加强对长远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注与支持让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的衡量更加立体化全面化,这样才能正确的对扶贫方案进行衡量。

(三)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水平

一方面,要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真实的反映审计的结果和政府机构对资金的运用情况。而后也要提高审计报告的公开化和真实化,政府部门要跟随政务工作公开化的要求,将政府行为透明化,公开真实的审计报告结果,让人民群众能得到真实的扶贫资金使用结果。之后也要注意对审计结果运用的加强,在这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上级部门加强沟通,与纪委或者其他相关监管部门建设消息渠道,让审计的意见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

最后,可以由审计署定期将各级审计机关全年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进行汇总梳理和深度分析,由此归纳出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及倾向性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力求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合理化的、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形成年度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汇总专题报告,上交给上级的政府机构来进行核对和工作成果的评价。

三、结束语

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扶贫资金得到更好的运用,是扶贫资金能够被用到实处,真正的提升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帮助他们早日脱离贫困的重要举措。而绩效审计的内容也就是对政府对资金运用方法和过程的评估,一方面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因此就需要审计人员加强工作的热情,不断完善绩效审计方法,从而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寇永红,吕博.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审计研究,2014

[2]彭磊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贵州省为例[D].贵州大学,2013

第4篇

关键词: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全覆盖

一、引言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扶贫任务仍然艰巨。由于扶贫资金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关系到国家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需要审计部门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这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扶贫资金作为公共资金,又关系到民生大计,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必然趋势。

二、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

2013年12月28日,国家审计署了《审计署关于19个县2010年至2012年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这是国家审计署首次公布与扶贫资金相关的审计结果公告。该审计结果公告包括了对19个县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的审计,审计结果报告中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基本情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发表了审计意见,并对审计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了陈述,这是目前关于扶贫资金审计国内最权威的审计结果公告。通过对这19份审计结果公告的研读以及可获得的一些其他方面的资料,可以总结出目前扶贫资金审计的一些特点。1.时间维度审计工作集中在事后绩效评价。对于现有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无论是审计署组织的还是地方审计机关组织的,都集中于事后评价。绩效审计事后评价的重点集中在贫困人口的减少数、贫困发生率的变化、GDP的增长幅度、扶贫项目投入后基础设施的增加等。因为对扶贫资金进行事后绩效评价,审计证据的获得比较容易,审计评价标准比较直观,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相对简单且容易出成效。但对于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扶贫资金从投入到分配使用,每个环节都影响扶贫资金的绩效。仅仅关注事后绩效评价,使得审计的职能停留在监督评价的层面上,审计关口靠后,对于扶贫项目开展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止损。2.空间维度(1)只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在扶贫资金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往往只选择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对其他相对不那么重大的项目只进行财政收支审计或者干脆不进行审计。针对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众多,扶贫资金的流向众多,审计资源与审计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对于审计项目,未能实现全覆盖。随着国家对扶贫事业的重视,扶贫资金的总量和增量只会日益增加,扶贫资金涉及的扶贫项目及范围也会更加广泛。由于扶贫资金的重要性及特殊性,扶贫资金审计全覆盖是大势所趋,是审计机关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任务。(2)重经济效益的评价,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评价。现阶段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在对扶贫工作成效上的评价是比较片面的,主要集中在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如贫困地区GDP的增长情况、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如何等等,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有关注。在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中,在基本情况和审计评价意见中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技术推广方面的情况有所提及,但基本是一笔带过,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事项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是间接效益,绩效指标的确定有难度,审计证据的获得也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目前的审计工作主要局限在对经济效益的评价上。(3)重对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轻政策评价,未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目前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是就事论事型的审计,绩效审计的重点是扶贫资金运用的如何、扶贫项目的效益性该如何评价,审计重点并未覆盖到扶贫资金相关政策的绩效评价上来。实际上,扶贫政策是扶贫开发的行动指南,有了扶贫政策的指引,政府相关部门才能确定扶贫的对象、扶贫资金如何分配、设立什么扶贫项目;反之,若扶贫政策不明确、不完善、不可行,扶贫工作没有清晰的方向,精准扶贫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将绩效审计范围覆盖到政策绩效审计领域是极其必要的。

三、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全覆盖不足原因分析

1.外部问题扶贫资金自身的特点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绩效审计的覆盖范围受到了限制。一方面,扶贫资金分散在各个扶贫项目之中,项目种类非常多,对所有项目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绩效评价存在不小的难度;另一方面,扶贫资金是由财政部门下发的,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众多部门,从中央到省、市、县、村甚至到户,其中的管理环节众多,对扶贫资金进行全覆盖的绩效审计,会涉及整个链条上的各个部门,工作量巨大,各个部门是否会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也是一大问题。2.内部问题(1)审计人员数量稀缺。对扶贫资金进行全覆盖的绩效审计,对审计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对扶贫资金进行绩效审计时,主力是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全覆盖的绩效审计要求能覆盖到所有扶贫资金涉及的方向,审计资金所到之处就要有相应的绩效审计。我国目前审计机关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全覆盖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对当前的审计机关是不小的挑战。(2)审计资源质量欠缺。全覆盖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不仅对审计人员的数量提出了高要求,更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审计人才。一方面,在专业素养上,现有的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上以财务审计和合规审计的知识储备为主,对于绩效审计的知识和经验有所欠缺,这使得全覆盖的绩效审计工作缺乏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在心理素质上,全覆盖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深入到贫困地区,了解扶贫项目的最新情况。扶贫开发地区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对审计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大的考验。

四、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实现路径

1.审计关口前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全覆盖审计扶贫项目有着点多、面广、线长及地处偏远的特点,扶贫资金又有总量大、资金链条长的特点。要及时整合审计资源,在扶贫项目设置之初以及扶贫资金运行之初就要开始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将审计把控关口前移,促进审计的全覆盖。审计机关需要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全覆盖,将审计范围扩展到扶贫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审计机关应做好跟踪审计,关注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通过走访调研群众等方式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审查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的落实、脱贫的成效,对精准扶贫的程度进行监督评价。2.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评价标准审计全覆盖的理念要求审计要全方位、多角度、有深度。在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绩效审计时,不仅关注经济效益,同时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设立扶贫资金的目标是促进贫困地区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增强。扶贫资金的绩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不能局限于眼前的经济效益。审计机关需关注贫困地区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推广、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生存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重点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是否遭到了破坏,是否存在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短暂经济利益的现象,关注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是否增强,从长远角度来看,贫困人口是否能真正脱贫,做到脱贫后不返贫。3.关注政策绩效,实现审计内容全覆盖只有对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的绩效都给予关注才是全覆盖的审计。目前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是以资金绩效和项目绩效为主,对政策绩效没有太多的关注。扶贫资金相关政策与资金项目相比更加宏观,体现了扶贫资金应该向那个方向流动、扶贫项目应该如何开展的大方向。扶贫政策的效益直接关系到扶贫开发事业的绩效,扶贫政策的制定关系到是否能精确瞄准贫困人口、是否能科学设立扶贫项目,扶贫政策的遵循关系到是否能合理指导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审计人员在审计政策绩效中应当关注政策的制定是否完整、科学,政策是否得到良好的遵循,是否发挥其作用,产生的效益与预期是否相符。4.优化审计资源,助力全覆盖的绩效审计首先,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加强审计署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合作、审计机关与监管部门的合作、审计机关与主管部门的合作,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弥补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资源上的不足。其次,应着力提高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业务能力,提升现有审计团队的审计素养。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审计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课程,尽快使审计人员跟上绩效审计的工作要求。除了专业素养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精神力量,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审计机关还可以选择购买较高质量的社会审计服务,充实现有审计资源的配置。通过招标、选聘等方式,考察社会审计组织以及社会审计人员的素养,聘请一些优秀的社会审计人员,形成对现有审计力量的补充。地方审计机关人员、审计署审计人员、社会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注意彼此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发挥各自的长处,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全覆盖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善平.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无影灯效应改进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

2.寇永红.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审计研究,2014(4).

3.刘锡平.国家扶贫资金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研究.审计月刊,2014(03).

4.蔡春.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创新发展的十大思考.审计研究,2011(4).

第5篇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效益审计以财务审计基础,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是相关责任审计的必然手段。审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实现预期的效果,以一定资金管理制度规章为标准,判明各相关资金管理部门是否将资金有效投入,对其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评价资金投入以及资金投入后所获得各项效益的情况,保证资金的经济、效率和效果问题;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是对资金财务审计的扩大和延伸,审计部门能借以了解受托责任人应当履行的职责,是财务审计的深化和发展。

一、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现状

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财政资金财务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审计方式效率低。以“同级审”为主,直接导致审计效率低,这种审计方式不适宜两项资金,致使两项资金的审计频率与范围不够;“上审下”方式有利也有弊,“上审下”独立性与权威性相对较高,但是涉农资金来源渠道多,使用范围广,“上审下”全方位了解具体情况不现实;“交叉审”方式有优点,也有不足。优点是打破了本县审计机关难审本县财政的局面,但没有解决审计人员素质问题带来的弊病。事后账面审计方法作用有限。人员能力、经费等问题致使事前、事中审计无法开展,施工单位凭审核的建设发票到县级财政报账,使财政部门县级报账制只能从形式上审核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审计调查的作用,难以确保实质上的真实合规。

审计对违规行为督促整改及惩处缺乏力度。审计机关没督促相关部门按审计意见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督促整改缺乏力度,审计机关也没有严肃惩处。资金管理环节薄弱,审计资源有限。制度的规定及对制度的执行不严,行政型审计体制影响审计独立性,严重制约了审计部门独立行使监督职权,约束了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降低了审计人员素质及审计工作质量。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结果公开程度低,审计结果公告还远没有达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原因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够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受到严重的政府制约。

二、改进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对策

为确保审计项目负责人委派制审计方式效果,推行审计项目负责人委派制,强化项目负责人职责及与小组成员有机融合,从制度和政策上进行创新,在考核评价基础上,应当制定奖惩机制。

强调全程审计。增强审计机关查处问题的能力和力度,加强对项目立项真实性、科学性的审计,应当审查资金使用单位是否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审计。重点审查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资金计划的实现情况,从根本上保障项目报账的真实性,确保资金真正实现计划目标。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整改及惩处力度。审计部门必须深入落实审计回访工作,深入落实审计整改情况,改革行政型审计模式为立法型审计模式;完善相关财经法规。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财政资金审计督促整改制度,严格执行并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财政资金管理违纪违规处罚制度,审计部门应当依据已有违纪违规处罚制度,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绝不能包庇纵容;改革行政型审计体制。给予审计人员在工资水平和晋升上优厚的待遇,执行并完善两项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违纪违规处罚制度,提高政府审计的效率。

第6篇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酉水中游、武陵山脉中部,是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是湖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4年,湘西州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称该州审计局原副局长黄大健在担任该局驻泸溪县兴隆场镇德堡村扶贫工作组组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骗取扶贫资金。该院通过初查发现,由于监管不到位,黄大健把扶贫工作当成其牟取私利的“摇钱树”――2007年至2008年,黄大健采用虚报扶贫工程项目、虚开发票等手段,骗取扶贫资金共计1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2008年底,州审计局驻德堡村的扶贫工作已结束,但黄大健仍擅自以扶贫工作组名义争取到5万元柑橘产业开发扶贫资金,在2010年与妻弟李山川合谋,采用虚开发票报账等手段将这5万元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经湘西州检察院指定管辖,凤凰县检察院对该案立案侦查。然而,在侦查初期,黄大健却抱有侥幸心理。

“他的嘴很硬,刚开始什么问题也不肯交代。”办理该案的凤凰县检察院反贪局教导员张江峰、副局长丁松青介绍,黄大健利用自身从事审计工作的经验,在骗取扶贫资金时都是采用先借支经费,后虚开发票报账的形式。因此,单从账目上看,黄大健做得可谓“天衣无缝”,面对办案干警还振振有词:“我是一名从事多年审计工作的干部,怎么会知法犯法,在扶贫资金使用方面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而李山川在黄大健案发前便已逃跑,并且其具有一定反侦查能力,为逃避抓捕,不停地变换住所,检察机关无法确定其准确位置。

李山川未能被抓获归案,使得检察机关无法确认其与黄大健共同贪污扶贫资金的事实,侦查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全州上下正处于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拿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湘西州检察院检察长肖建雄不断给办案干警鼓劲。

反贪干警重新调整思路,加强线索摸排,最终在张家界市将李山川抓获归案。当晚,案件便取得重大突破。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黄大健再也找不到推脱的理由,低下了头,如实供述了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

第7篇

减贫效率何以降低如此之多?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存在问题?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5年内59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宏观愿景下,扶贫资金又该如何使用?

扶贫资金变成了唐僧肉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李荣光是一个传奇人物。

1957年,李荣光出生于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这里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流失、岩石、难以涵养水源,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全屯20余户人家散居在大小不同的10多个山头上,多年来,仅能通过在贫瘠的山地上种植玉米、采伐山上林木及野生药材贱卖贴补家用,生活极为艰苦。

在穷山恶水中成长起来的李荣光依然选择了“靠山吃山”,但“吃法”与众不同。他收过废品、卖过冰棍、跑过长途运输,又乘着国家发展种植业的东风,培育出了嫁接龙眼和扁桃树等,积累了千万财富。

在李荣光看来,尽管弄拉屯位于石山地区,但由于多年来封山育林,山上树木葱茏,生态资源保护得比较好。因此,他建议村民不要再采伐山上野生的树木和药材,而是在山腰和山脚种植金银花、枇杷、桃子等经济作物。依靠“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的发展策略,到2010年,弄拉屯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远高于马山县的平均水平,终于成功实现脱贫。

扶贫进入攻坚期:

资金投入翻番,减贫效果变差

像弄拉屯村民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有将近7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但是,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时间节点的临近,人们似乎发现,尽管扶贫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减贫效果却越来越差。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22亿元,以后逐年大幅增加,2014年达到了433亿元,4年几乎翻了一番。而减贫人数却由2012年的2301万人,只下降到了2014年的1232万人。

减贫效率何以降低如此之多?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存在问题?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林闽钢告诉《经济》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性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少数民族地区、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等。这些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已脱贫的群众也极易因灾因病因市场风险等因素返贫,因而减贫人数相对有所减少。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则分析指出,中国此前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人口脱贫,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较小的收入分配差距。“我国贫困人口减少,很大一部分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越到后期,收入分配越不平等。依靠经济增长减贫就越困难。”

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受到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有针对性地大规模扶贫,出了不少钱,确实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发展,缩小了贫困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相对收入差距。但是,这些投资的收益在贫困地区内部没有得到平等分配。”汪三贵告诉《经济》记者,很多扶贫项目推进后,贫困地区相对富裕家庭的受益更多,“人均收入增长了,但真正穷的家庭,受益反而比较小”。

扶贫资金问题频出:

虚报冒领、私设“小金库”

除了上述因素对于扶贫工作的影响外,多地审计部门还审计发现,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

贵州省审计厅对贵州20个贫困县2011-2013年扶贫资金的审计发现,20个县虚报冒领、私设“小金库”、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使用扶贫资金高达7.6亿元;海南省审计厅对三沙市以外的18个市县2011-2013年扶贫资金中的生产发展资金和项目管理费的专项审计发现,在扶贫物资采购、发放、管理费用使用等方面均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违纪违规使用金额达到1.97亿元……

在“贫困人口基数大且近年来脱贫任务完成较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扶贫工作同样问题不少。国家审计署在其针对马山县扶贫工作的审计报告中写道:该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该县2014年度将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2736元的608户、2272人认定为脱贫……截至2015年7月底,该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结转结余9234.14万元,占该县2014年度公共财政收入的43.73%,导致百香果种植等多个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和贫困村沙石屯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缓慢,影响了贫困村整村推进和产业扶贫到户等扶贫政策实施效果。

而据《法制日报》报道:从2013年至2015年5月,各级检察机关共查办涉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28894人,占同期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总人数的22%。扶贫问题的普遍可见一斑。

汪三贵也告诉《经济》记者,马山县的问题并不少见。“一些很明显不符合穷人特征的人,比如说吃财政饭的、在城里有车的,他们被识别进来,显然是把关不严,肯定也有一部分是出于人情关系。而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脱贫指标,也可能会出现虚报脱贫人数的情况。马山确实不是个例。至于审计署指出的第三个问题,‘反腐’以来,很多部门都没有‘花钱’的积极性了,怕事情做了以后出问题,所以很多资金都用不出去,这也不仅仅是扶贫部门的问题。”

第8篇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依然很大,仍然存在一些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以__县为例,目前仍有贫困村50个,占全县总行政村数的58.1;有贫困人口3.88万人(人均纯收入元1300以下),占农村人口的21.2。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条件依然比较脆弱。__县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50至70年代所建,年久失修,损毁较重,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集体财力匮乏,农民无力投入或因耕地分散不愿投入等原因,造成农业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大降低,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的现象依然突出。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龙头企业量小质弱,带动能力差,农产品加工增值仍徘徊于很低的水平。三是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乡村群众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不强,主动拓展市场、搞销售的能力不足,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相对滞后。四是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据初步统计,__县农村劳动力80以上是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大多从事纯体力劳动。工资性收入一至在低水平徘徊,增长空间有限。五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__县绝大多数村是负债村,村级债务从几十万到七八百万不等。经过几年的化债,村组织已倾其所有,从目前来看,村级组织靠自身化解债务的潜力几乎为零。

二、对策和建议

1、适当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入重点和范围。扶贫资金应在保证贫困区域和重点贫困村、贫困户投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一是向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倾斜,加大对贫困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投入,促进贫困区域劳动力转移,增加贫困农户的现金收入。二是向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采取财政投入、补贴、贴息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尽快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向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开发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基地,带动更多的的贫困农户通过产业脱贫。四是向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和卫生医疗方面倾斜,对贫困农民看病及子女上学给予适当进行补贴,减轻贫困农户的负担。

2、合理确定扶贫资金项目。在确定农民增收项目时,以人畜饮水、乡村通路、通电视等为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环境,坚持因村制宜、因户制宜,逐户落实增收项目,努力避免短期行为、重复性项目,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尊重贫困农户的意愿,严格按规划安排和实施项目,逐步形成参与式扶贫开发机制。

第9篇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滞留扶贫资金:多年因由于对扶贫资金治理没有一套严厉的监管伎俩,一些扶贫开拓重点县的党政指导把扶贫开拓资金当成是当地的第二财务,想方设法的使资金滞留,以备不时之需。

二、建议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用好扶贫资金,充沛发扬其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增强监管。

(一)进一步完美财务专项资金治理准则,加大监视反省力度。明白专项资金治理的责任主体。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反省和违规处分力度,实在维护财生意律和农人的亲身好处。

(二)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立项治理。扶贫项目标施行,起首应由贫穷乡(镇)、村两级制定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分综合评价,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分依据年度扶贫资金规划,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第10篇

___市扶贫办

根据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的安排,现就___市在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及整合资金方面的情况和主要做法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新时期我市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自治区扶贫办的业务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下,我们加强了各项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几年来,我市扶贫资金到位率较高,扶贫效益较为显著,为基本解决全市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引导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贫困劳动者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严格投资方向,确保到村到户。在扶贫资金的投向及项目管理中,我们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在贫困村,难点在能够辐射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为此,我市在安排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时,把20__年确定的146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的重点,把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以项目扶贫为手段,按照“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战略,动员社会扶贫力量,实行包村包户等方式,将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

(二)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__年我市以市委1号文件下发了《___市扶贫开发规划》(20__—20__年),各旗县区也相应制定了当地扶贫开发规划,并列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我市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确立了以“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开发重点,继续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力争在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移民扶贫、基本素质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由自治区和市确定的重点贫困村,各旗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村级规划,明确了重点贫困村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实施方案,于20__年元月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号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市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和千村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夯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市贫困地区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等特点,在扶贫项目的选择和扶贫资金的投向上,将7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在了改善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和贫困农民生活条件,强基固本,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对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我们积极协调水利部门重点扶持打井、配套、修渠、打坝和建引水工程以及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努力扩大贫困地区水浇地面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我们协调农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和部门,采取深翻、耙磨和生物工程等项技术,努力增加旱作基本田面积,为贫困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协调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上电、修路等严重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等方面的问题。总之,按照自治区的要求,以水为主,水、电、田、林、路综合治理,缺什么补什么,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增加投入,为整体解决贫困村农民的温饱创造条件。

(四)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高效覆膜作物种植。面对我市贫困户增产不增收这一现状,从20__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把我市过去以增加粮食产量为主的“温饱工程”建设转变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的高效覆膜作物种植上,贫困人口人均覆膜种植达到1亩以上。我们与农业部门共同制定种植方案,共同进行检查验收,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实施以奖代补。每年种植高效作物面积稳定在35万亩,种植品种向优质、高产、高效和名、特、优、新、奇等无公害方向发展,全市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各具特色的高效覆膜作物种植带,为养而种、为卖而种、为加工转化而种逐渐成为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据测算,仅高效覆膜种植一项,贫困农民每年可增收300元左右。

(五)以牲畜种子工程为纽带,以产业化经营为龙头,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是稳定解决贫困农民温饱,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牲畜种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了畜牧业品种的引种力度,通过胚胎移植、冷冻配种技术,加速了我市改良品种的转化率。同时,我们在部分贫困村搞了六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区畜牧业,市财政投入70万元用于贫困户优质牧草种植籽种补贴,贫困户户均种植2亩,到20__年户均种植4亩(人均1亩),到20__年实现贫困人口人均种植2亩的目标,这项措施的实施必将为我市农区畜牧业的大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在畜牧养殖业的发 展上,我们依托蒙牛、伊利两大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奶牛业,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没有条件的地区,结合林业部门的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扶持发展舍饲暖棚养羊业,20__年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养羊业实施方案和产业化扶贫实施方案,今年内我市将完成外购羊20万只。

(六)统筹协调,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为将各项扶贫资金集中用于20__年启动的146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和调度会,专题研究三项扶贫资金集中使用的有关情况。各旗县区委、政府也多次召开协调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市计委、市农业银行等部门将三项扶贫资金捆起来,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的要求,进行重点投入。总体来看,各部门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将共同向“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倾斜。我们还动员社会扶贫各包扶单位也向重点贫困村倾斜,纳入全市扶贫项目管理之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按照层层包扶的原则,实行定点帮扶责任制,并列入市委、政府实绩考核的内容。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派一名包扶队员实行蹲点帮扶。每个村都有一名副处以上干部实行定点帮扶,清水河、武川两县每个贫困乡都有一名市级领导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为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帮扶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社会扶贫投入到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达20__多万元(含实物折款)。

(七)加强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确保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资金使用上,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提款报帐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建立了专户、专帐和报帐制管理办法,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并及时到位。市扶贫办与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资金的到位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跟踪管理。各级审计、监察部门每年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扶贫资金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在项目管理上,一是我们建立健全了项目库储备制度,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或上报,否则不予审批或上报。二是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对一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更改,如确需调整,必须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审批。三是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四是对于“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项目,必须在规划的范围内,否则不予审批。五是建立科学的评估、论证制度。对重大项目的申报、审批,我们都聘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科学论证,有专家或教授评估结论才予以申报或审批,否则不予申报或审批。

(八)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为增加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在“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的确定上,我们进行了登报公示,在接受各界的监督下,我们才形成文件正式下发。在重大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从而有效地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对实施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我们都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实行了挂牌立碑制度,明确项目建设周期、建设内容和项目的规模效益。这些制度的实行,对于宣传党的德政工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下一步扶贫资金整合及管理方面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和自治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增加收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总体要求:继续做好协调工作,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超额完成当年稳定解决温饱任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1、突出重点,增加投入,确保今年四个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一是“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各项任务要全面完成。二是清水河、武川两县移民扩镇扶贫工程全面完成。三是全市贫困户户均2亩优质牧草种植任务全面完成。四是通过学习乌盟肉羊养殖经验,按照全市肉羊养殖方案,全面完成20万只羊的外购任务。

2、继续协调计委、农行等部门,按照自治区规定的千村投资比例,全面完成“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配套资金投资比例,确保千村工程明年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同时,要积极协调农业、畜牧、科技、计委、财政、农行等部门共同筹措近5000万元资金完成购羊任务。

3、严格资金管理,继续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今年9—10月份,我们将组织计委、财政、农行等有关部门,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检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146个重点贫困村在旗县区组织自验的基础上,进行抽验,确保该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对20__—20__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到位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确保扶贫资金投向。

4、要进一步搞好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使该项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5、为严格扶贫资金管理,根据___市实际,我们会同市政府法制办联合出台《___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依法管理。

6、继续推进产业化扶贫。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开发,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有竞争力和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7、为确保我市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市委、市政府今年将制定“___市扶贫开发工作联动方案”,“方案”涉及40个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减轻农民负担、组织人事等8个方面为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制定了更加宽松优惠政策,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三、几点建议。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 财政扶资资金管理 路径

随着我国政策不断重视农村建设,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也受到关注。扶贫资金管理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现如今的扶贫资金管理出现不少问题,制度不健全和扶贫资金管理理念不足,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政府应重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建设体系的建设,来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从根源上消除贫困。

一、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资金筹集制度不完善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社会筹集资金等,而社会筹集资金和政府拨款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就会发生各级政府在筹集资金时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扶贫资金筹措中的作用,而这种建立在非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资金筹集会诱发政府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流转的财政资金做出非法手段,现象时有发生,大大弱化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二)资金使用制度不健全

各级政府在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去使用扶贫资金时,没有考虑到当代农民的主要去向是在外务工,在留守在家的是老弱妇幼群体,高估了受益群体,拨付到这些人民群众的财政扶贫资金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创造更多财富。而资金的投放方向往往背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经济效益,扶贫项目并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不能提升农村生产发展效率。

(三)资金的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能否给农民带来真正的财富,这与资金的监督管理是否落实到位有很大的关系。扶贫资金拨付到农民手中,需要多种繁杂的流程,资金在这些流程周转时,监督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相关人员就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和挪用行为固然增加了扶贫资金成本。扶贫资金在投资项目时,参加人员大多数是村干部,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并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而资金的使用去向向群众公开的程度不高,群众的监督审计落实不到位,就会增加项目真实性的确认工作。

(四)资金运作管理运作不足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方向和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行政机构的本位主义可能会加大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风险,这势必会大大减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扶贫资金项目规模,资金管理运作机构也比较多,资金流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洞,主要表现在各个机构部门之间权责界限模糊,发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增加资金运作风险,导致资金运作效率不高,使财政扶贫资金没有发挥出正真的作用。任何一个项目的投资都有时间价值,资金是否能够及时注入决定着投资收益,而财政扶贫资金从申请到拨付会花费大量时间,使贫困户的急缺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增加了扶贫资金的运作成本,降低了农民生产自救的实施效率。

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存在不足

良好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能够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若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观念存在问题,就会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折扣。现如今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理念不足主要是太过于依赖外源性扶贫理念和一元化的扶贫绩效考核。

(一)外源性扶贫理念问题

农村扶贫资金在实施项目管理中,一味听从外源性扶贫理念,认为工作核心是农业发展和土地使用,扶贫观念较为落后,无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接轨,更无法消除贫困。而外源性扶贫管理观念管理工作往往缺乏市场洞察力,往往把把珍贵的扶贫资金投入到生产效率不高的农民和土地上,限制了农民自我生产能力和获取收入能力;投入到农业的扶贫资金,只能解决眼前的农民贫困,不能从根源上消除贫困。

(二)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缺少一套完善的扶贫绩效考核体系,中央财政拨给地方的扶贫资金主要受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的指导,扶贫资金的计算主要考虑贫困人口的数量、农民的人均纯收人等因素,单一经济因素的计算方法忽略了各个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弱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综合运用率。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以破坏农业生态和社会稳定为代价的,可见一元化的扶贫消极考核还会加大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因素的发生。

三、完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的措施

(一)完善资金筹集制度

政府投入资金占主导地位建设扶贫项目的局限性是农村扶贫资金管理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所以资金管理者需要完善资金筹集制度,从根源上消除贫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村扶贫资金管理者需要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平台,宣传扶贫资金投入的作用和向社会公众展现扶贫资金使用清单,接受群众监督和审计,从而吸引社会公众投入农村扶贫项目的社会公众事业上,同时资金管理者应权衡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入量的比例。健全的资金筹集制度能够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消除现象的发生。

(二)健全资金使用制度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应当考虑当代农民的去向,政府应当建立专业人才扶贫资金管理程序小组,以此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决策能力及规范化的管理水平。积极推广互助型资金的使用,以合作社为平台,把上级无法细化到户的财政资金直接分配到农民手中,再把限制的农户资金集中,把使用权从政府转移到农民手中。能够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扶贫资金公共管理平台上完成扶贫资金管理的一切操作,使资金的去向能够公开透明化统一管理。同时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还需健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中县级专户的管理及集中报账的制度,从而能够从根源上消除政府人员机会。

(三)落实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

精简财政扶贫资金的部分流程,减少资金接触人员贪污和挪用资金概率。同时扶贫项目的开发建议应有农民群众成立代表小组参加,扶贫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对项目的进度和资金使用状况要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扶贫资金发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工作素养,建立奖惩机制能够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财政部门要不定期的是抽查扶贫资金的运作状况和资金使用效率,是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完善扶贫资金管理运作不足

规范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方式,让少量的财政资金能够正确投入到有前景的农业项目中,消除本位主义带来的风险。健全资金运作管理制度的单位权责划分,精简单位部门数量,是其各司所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资金运作中发生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精简资金拨付过程,保障财政扶贫资金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放到急缺的贫困农民手中。

四、加强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建设

(一)保障扶贫资金理念与时俱进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与使用要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取外源性扶贫资金管理理念优秀经验,结合当代农村市场发展创新性农业资项目。财政资金的拨付还应考虑各个地方的贫困等级,科学分拨部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保障扶贫资金的正确使用方向。全面考察农业市场的发展状况,解放生产力,建立能够脱离外界扶贫资金援助的自我经济供给体制,帮助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户实现减贫,减少返贫的机率。

(二)建立多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

多元化扶贫绩效考核评论不仅考虑了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因素还考虑多种经济因素影响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市场投入量和需求量,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此来考核农村扶贫资金绩效。这种绩效考评的方式能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效益优先的法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财政扶贫项目规划,并重点监管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从而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逐年增加扶贫投入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手段和农村脱贫的强大动力。农村扶贫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加了扶贫资金管理工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在管理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但若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资金筹集制度;健全资金使用制度;落实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完善扶贫资金管理运作不足,在从思想理念上下足功夫,认识当前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的资金使用考核绩效制度,以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才能真正发挥出惠民利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翰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12-14

第12篇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惠民专项资金;管理途径

乡镇财政资金及扶贫资金、安居富民工程资金、低保资金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关系基层群众切身利益,是资金直接实物化的承载体,是资金具体产生效益的体现。为此,扎实、有效推进大监督审计格局形成,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消除虚肿、挤干水分,将党的惠民政策不打折扣落实到基层群众身上;通过管理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堵塞套取、挤占、挪用、冒领等漏洞为工作抓手,净化财经秩序,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等,成为乡镇财政资金及惠民专项资金管理的重点。

一、工作思路

(一)乡镇财政资金管理

乡镇财政资金,以其保障、发展兼备的特性,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从笔者多年对乡镇财政资金审计结果来看,乡镇财政资金主要存在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贪污受贿谋取私利、冒领私分贪占惠农补贴、申报项目弄虚作假套取骗取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财政资金、坐收坐支、白条入账及不履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程序等十类问题。为此,要加强在收支两条线、审计监督、账实相符、账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方面的工作,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县级集中核算工作,规范乡镇财务管理。

(二)扶贫资金

扶贫资金管理最大的特点是:资金随着项目走,独具发展功能,具有特定性和专业性。根据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扶贫资金检查来看,扶贫资金存在虚报、冒领、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等主要问题,要严格扶贫资金和项目归口管理程序和纪律,堵塞漏洞。

(三)安居富民工程资金

安居富民工程资金管理的特点是:资金与核定的建房户相对应,以其“锦上添花”特性,具有改善性。通过开展乡镇财政资金审计,在安居富民工程资金管理上,发现存在:冒领、侵占、截留、挪用和谋取私利等主要问题。为此,在安居富民工程资金管理上,明晰管理责任,明确管理程序、确定责任主体尤为重要。

(四)低保资金

低保资金管理的关键是:低保群体确定,资金对应实名享受群体;以其特定性,具有救济功能。通过开展乡镇财政资金审计,在低保资金管理上,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优亲厚友、冒领私分贪占等。为此,应加强低保对象确定、资金发放等环节的公示和规范领取手续,抓住低保资金发放对象核定的关键。

(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治理

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关键是其名目及资金来源群体具有无据无标的鲜明特点。通过开展乡镇财政资金审计,发现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上,易形成“小金库”和谋取私利等主要问题。为此,应从收费项目管理权限、加强收费项目标准公示、票据管理和问责追责上,斩断“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来源。

二、工作措施

(一)乡镇财政资金管理

1、财政管理方面。一是健全财政部门乡财管理体系,充实工作力量。二是严格“乡财县管乡用、村财乡管村用”集中核算管理体制。三是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流程。四是加强公存资金核算账户清理及管理。2、内部管理方面。一是按照国家财经法规要求,建立明晰、具体、可操作的乡镇和村集体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二是按照组织要求,重申政府操作、党委监督管理的财务管理程序。三是设定乡镇财务人员从业岗位条件。3、收入管理方面。一是按照收入来源,严格区分乡镇和村级集体收入种类。二是按照管理权限,严格执行乡镇和村级集体收入分级缴纳、集中支付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三是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及会计制度。4、支出管理方面。一是乡镇财务支出,严格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县级报账式集中核算管理体制。二是村级财务支出,严格实行“村财乡管村用”乡级审核集中核算管理体制。三是严格落实乡镇财务账务核算在县市乡财管理机构、村级财务账务核算在乡镇农经站。5、监督制衡方面。一是确定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明晰责任,防止责任推诿;即不能应收尽收、虚假支出套取资金等责任在乡镇,监督乡镇财务支出责任在乡财机构,监督村级财务收支责任在乡镇。二是建立定期财务报告制,财务报告内容涵盖财务收支报表、金融机构对账单、收支会计科目文字说明等。三是实行乡镇纪检机构派驻制,加强纪检监督力度。

(二)扶贫资金

1、贫困指标设定和贫困户精准确定方面。一是以国际通行的贫困指标———恩格尔系数、现行的贫困发生率和当地生活平均水平线,认真梳理符合本地实际、动态的贫困指标。二是认真梳理建档立卡核定贫困户收入来源、种类和综合脱贫措施,特别是收入来源中产量商品化率的动态核定合理比例,不能单纯静态核定,造成虚增收入。三是严格区分脱困和脱贫,做好应对精准施策。四是做好精准扶贫社会舆论营造工作,以国家设立的“扶贫日”和每年扶贫主题为集中宣传抓手,加大宣传力度。2、项目管理方面。一是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方式和观念转变。二是项目确定要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群众实际需求相衔接,要与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生活习俗相衔接,要与实际资金规模和建设能力相衔接。三是要对扶贫项目管理进行归口,统一由扶贫部门进行项目整合,避免现行的项目切块管理模式,发挥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四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五是深化扶贫“结对子”工作,将智力扶贫与项目扶贫有机衔接。3、资金管理方面。一是建立扶贫资金投入导向公示制,强化社会化、强调精准率。二是严格扶贫资金公示制,深化、细化公示程度、扩大公示范围、提高群众知晓率。三是进行专账核算,与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相衔接。四是创新金融投入方式。依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在新增财力投入、涉农资金整合、扶贫基金设立、撬动金融机构农村信贷规模、农业保险扩大种类方面进行探索着力。4、监督检查方面。一是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将扶贫资金管理纳入到救灾资金管理范畴。二是严肃责任追究,按照扶贫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权限和具体执行监督部门,依据国家财经法规追责。三是建立扶贫项目建设完成销号制、扶贫资金投入执行进度制,避免项目建设拖延、资金拨付滞后的管理症结。四是严格精准识贫纪律,建立扶贫办牵头,工商、农机、组织、人事、土管等部门精准识贫数据联动、共享机制,剔除不符合精准识贫条件户。5、绩效考核方面。一是从脱贫速度、巩固率、效果、增收能力等方面,设定具体指标进行核定。二是从降低贫困发生率、脱贫人口等方面进行考核。三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从水通、路通、灯明、住房、生活水平提高等具体方面,确定扶贫绩效。6、效果评定方面。一是建立扶贫效果核定机构,培育扶贫效果核定能力。二是对脱贫效果,及时进行申报、核实、评定等效果评定,出具定量效果评定报告。三是为迎接2020年整体脱贫、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国家总体评定验收,做好前期工作筹备。7、建立有效的贫困退出机制。一是营造勤劳致富光荣氛围,大力弘扬致富脱贫典型。二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育,开展劳动技能比赛活动,使一技之长得到发扬光大。三是研究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脱贫退出机制。

(三)安居富民工程资金

1、建设规划方面。一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本着“实用、便利、集中、美观、发展”的原则,做好乡村建设规划,使建设成为长期可以存在之物。二是安居富民房建设,要集中连片,便于后期便民、惠民生活设施建设和社会化管理。三是安居富民房建设,要结合南疆农村实际,兼顾生活、生产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做到住得进、住得好、住得惯、有特色。2、享受群体确定方面。一是建立安居富民房建设享受定量指标,通过打分制确定享受群体。二是安居富民房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贫困群体建设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三是对于安居富民房建成后,享受群体身份转换、人口流动等因素要进行考虑,杜绝私下转让、买卖行为。3、建设用地调整方面。一是按照乡村建设规划,在原址建设的,住建部门要及时办理宅基地使用、所有手续。二是按照乡村建设规划,异地搬迁建设,执行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红线”制度,按照至少1∶1比例,将原宅基用地恢复为农用耕地。4、建设标准及规模核定方面。一是按照每县市安居富民房建设样板房,由建房户自主选择建设户型、自主选择施工建设主体。二是对于标准内建设安居富民房,按照补贴标准发放建房补贴;超出补贴标准建设规模,除补足标准内补贴资金外,超出部分自筹。三是考虑今后人口变化和发展,积极提倡首次地基建设为高层建设预留空间,为后续建设奠定基础。5、建设质量保障方面。一是安居富民房建设,属于基本建设房建类,日常建设质量归口到住建部门管理。二是对于后期整体竣工验收,由抗震安居办负责组织竣工验收。6、工程资金管理方面。一是按照现行管理要求,将安居富民房建设补贴资金进行公示打卡发放。二是对安居富民房补贴资金,由乡财机构监督,通过乡镇进行发放。三是安居富民房补贴资金享受群体,由乡镇按照申报程序申报、抗震安居办负责核定。四是安居富民房补贴资金,由乡财机构进行专账核算到乡、到户,防止虚报、冒领。

(四)低保资金

1、低保标准确定方面。一是按照民政部门确定的标准,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进行动态确定。二是低保分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两种,城市低保原则上实行一户一保;农村低保由于家庭人口变化不定目前主要实行的是低保人;城市和农村生活水平差距,造就了低保标准梯级差别,合理确定分类标准,由当地民政部门根据国家低保政策具体定量确定,进行动态低保补助。2、低保对象核定方面。一是符合当地实际,设定享受低保对象的定量评定标准,并进行全社会公示。二是由社区、村向街道、乡镇申报,县市级民政部门审定。三是建立申报、审定、低保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公示制。3、低保动态管理方面。一是低保对象确定实行一季度一核定制。二是民政部门牵头,通过工商、金融机构相关信息互动,核定享受低保群体对象。4、低保资金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执行现金发放低保形式,低保资金发放伊始,进行人员、享受标准、数额、时间等张榜公示。二是乡镇低保资金发放,由乡财机构统一支付到乡镇财政所,提取现金签名发放,乡财机构进行统一集中核算和账务处理。三是城市低保发放,由财政部门按照民政部门提供名册,直接支付到街办,由街办进行签名发放。5、建立有效的低保退出机制。一是按照民政部门低保动态确定要求,按照季度核定方式,确定退出户和人员。二是按照统计部门统计数据,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标准的不断变化,民政部门随时核定享受对象和群体。三是按照群众评议结果,街办、乡镇确定退出人群,民政部门核定。

(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治理

1、梳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范围。一是对于国家明令禁止收费项目,特别是行政事业收费,由财政部门每年进行公示。二是物价管理部门加强收费稽查。三是严格执行收费项目省级报批制,对于超越权限设置收费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由纪检部门严肃追责,并将不能退回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资金全额收缴财政国库。2、加强票据管理。一是加强财政领购票据管理,实行交旧领新制,财政部门加强行政事业类非税票据稽核。二是不向非执收单位提供财政领购费收票据。3、强化社会监督。一是每年进行收费公示。二是建立举报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4、建立严肃追责机制。一是对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加大财政、税务、审计等行业主管处罚力度,特别是对责任人处罚力度。二是建立移交制,对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一经查实,及时移交纪检部门予以党纪追责。

三、管理途径及保障措施

(一)工作途径

一是在监管体制上,进行整合资源。即将乡镇财政所和乡镇农经站合署办公。二是加快扶贫资金整合进程。目前,扶贫资金是“切块”管理的,即: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在发改委管理,生产发展资金在扶贫办管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民宗委管理。切块管理专业化程度高,但也带来了不能形成攻坚合力的问题。为此,建议将扶贫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统一由扶贫办管理,便于形成合力。三是强化惠农资金和扶贫资金发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申报、审核、查验和公示制。即:事前申报乡镇主体责任、事中行业部门首问监督审核责任、事后纪检监察机构人员追责。四是严格按照财经法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无论是财政、审计、纪检还是其他机构日常监管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律进行领导问责和追责,形成强大的震慑。五是强化技能培训并提高再教育程度。主要针对财务人员进行,具体到账套设置、财务工作程序、会计科目运用、财务报表、报告出具等实用操作技能培训,并且推行国家通用文字记账,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素养。六是加强财经法规普及化宣传。主要针对县市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一年不少于两次财经法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强化领导重视财务管理程度。

(二)保障措施

1、强化责任人追责机制。从党纪的高度,按照财经法规明文规定,强调财经违规违纪事项的领导责任,特别是分两个层面,对县(市)和乡镇主要领导主体责任进行问责追责。2、加快纪检机构领导体制转换。对乡镇纪检书记配备应尽快实行派驻制,明晰权责,切实发挥监督作用。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纪检部门牵头,组成财政、住建、扶贫、物价、安居办、审计等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通报情况,进行有关事项研究。4、建立移交事项机制。财政、审计等负责监督检查,依据国家财经法规查处事项,报备纪检部门。

参考文献

[1]丁琳.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3,(12).

第13篇

【关键词】连片特困地区 金融 精准扶贫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交界,下辖7县1市。其中,辖内7个县均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吉首市为省级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43067户,贫困人口50.07万人,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重点地区。

一、湘西州金融精准扶贫现状

人民银行湘西州中支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湘西州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开发性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商业性金融在产业发展中的市场导向作用,构建了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包容性发展的扶贫开发金融支持体系。截至2016年3月末,全州涉农贷款余额267.27亿元,同比增长31.87%,新增涉农贷款14.33亿元,占新增各项贷款的47.39%。

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多样化探索

(一)农户参股的“十八洞村”模式

扶贫带动以农户参股为主,发展集体经济为辅。花垣县十八洞村共225户938人,该村以农户和村委会名义用扶贫资金入股,与花垣县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共同创建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主要发展猕猴桃产业。其中,合作社出资306万元,占51%股份。扶贫资金以帮扶和培育集体经济的形式投入234万元和60万元,农户和村委会分别占股39%和10%。果业公司通过流转土地、返聘农户参与种植和管理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

金融支持立足集体信用,开展差异化信贷支持。十八洞村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基本没有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充分考虑有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帮扶、村委会集体信用为保障的实际情况,人行湘西州中支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开展差异化信贷支持,华融湘江银行湘西分行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猕猴桃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

(二)依托产业链的“湘西黄牛”模式

扶贫带动以产业链为主导,带动上下游贫困户发展。“湘西黄牛”产业以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对接市场,通过培养湘西黄牛养殖合作社、湘西黄牛家庭农场、湘西黄牛养殖大户、农户养殖等多种形式横向带动农户发展。同时,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玉米秸秆订单收购合同,签订高产玉米种植订单,带动上下游贫困户创收。

金融支持由产业链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同时引入商业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开展湘西黄牛养殖可以申请社团贷款,由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和购买商业性保险。2015年,累计向“湘西黄牛”产业投放社团贷款8700万元。

(三)发挥品牌效应的“保靖黄金茶”模式

扶贫带动以品牌为核心,全面带动涉茶农、企。保靖县种植、加工、销售“黄金茶”的茶农、茶企众多,全县涉农茶企(合作社)达21家,茶园面积达5.8万亩,涉及12个乡镇55个行政村5500多农户。保靖县以品牌为核心,出台多项政策组合以全面促进产业发展。

金融支持以担保资金撬动银行信贷资源。保靖县政府提供900万元资金(分三年逐年落实)设立“黄金茶”专项担保基金,人行湘西中支指导各金融机构开展“一县一品,一行一策”对接地方特色,邮政储蓄银行制定了《信贷支持保靖黄金茶产业三年规划》、农商行积极开展茶农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累计投放1800万元支持黄金茶产业发展。

三、几点启示

(1)金融帮扶到户、到人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必要措施。精准脱贫要求对象要明确、计划要细、措施要实,谁脱贫、什么时候脱贫、怎么脱贫都要清楚。因此,金融帮扶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反贫诱发因素等分类开展差异化的金融支持。

(2)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是实现“全面脱贫”的有效路径。产业发展带动面广、带动农户多、带动效果好,金融扶贫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找准特色产业,以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全面脱贫。“十八洞村”模式、“湘西黄牛”模式和“保靖黄金茶”模式都是选择本地特色产业,通过不同的形式获取资金支持来带动农户发展,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金融扶贫路径。

(3)金融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实现“持续脱贫”的可靠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最基层推动形式,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新农合、新农保、农村兜底等方面都能发挥较大作用。金融要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为农村实现持续脱贫提供保障。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公开扶贫资金划拨情况,共享部门扶贫信息资源。二是从优立项审批。认真做好项目调查、规划、设计、评估、筛选等工作,减少扶贫资金的闲置。三是加强对扶贫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 建立和完善定期审计制度。

(二)针对两民贴息出台差异化支持政策

一是建议放开民族地区承贷银行主体资格。按照“谁承贷、谁申报”的原则,全面放开民族优惠贷款利差补贴承贷银行主体资格。二是放宽“两民”贴息贷款基准利率条件限制。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民贸民品优惠贷款“基准利率”贴息政策。

第14篇

一、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来,扶贫工作的做法与成效

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58元,年均增长13.6%。4年来,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6855万元。已有19200户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占全县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80%(基数不包含低保户、五保户),消除了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具体成果如下:

1、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五年来,我县山区乡镇坚持因地制宜,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到年末,全县共有茶园面积7.58万亩,茶叶产值1.8亿元,比2007年2.8万亩7500万元分别增长了170%和140%;山地蔬菜面积2.51万亩,产值8122万元,比2007年面积增长43%,产值增长66%;中药材面积2.24万亩,产值1.83亿元,比2007年增长56.4%;笋竹面积14万亩,产值2060万元,比2007年增长560万元;水果面积9.9万亩,产值1.8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1%和74.7%。目前,我县的几个欠发达乡镇基本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如的高山蔬菜、茶叶和的茶叶与果木,南屏的杨梅和中药材,龙溪的淡水养殖等。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五年来,全县共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的各类扶贫资金12.4亿元,其中完成201整治村,1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5个整乡整治建设,2个中心村已通过省级验收;新建山区公路和机耕道路3580公里,改善水利灌溉条件15000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2.563平方公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265座,改造产地农贸市场35家。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善,为改变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加快下山搬迁和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联动发展。截止年末,我县在建下山移民安置区(点)15个,总占地面积1304亩,已完成下山移民安置区安置8809户30390人,其中幸福花苑以公寓房安置下山移民属省内首创,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镇小区与新村、镇朝阳小区与新村、镇新村、镇新村等几个整村移民安置区也基本形成。下山移民工作从宣传发动、政府推动转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和迫切要求,有力推动了城乡协调联动发展。

4、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通过实施“千名干部当教员,十万农民提素质”工程,我县在各重点产业乡镇举办了茶叶、山地蔬菜、果木、中药材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培训以及相关技能培训等。近几年我县劳务输出年均14万人左右,进城务工经商已成为山区农民一大主要收入来源。-年,实施转移就业培训12700人次。

5、发挥结对帮扶作用,争取多方力量支持。五年来,省、市有关单位、路桥区以及县级有关单位下乡结对帮扶4300人次,完成项目350个,共投入帮扶资金1985.76万元,主要用于山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安置就业等。

6、来料加工业成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到年底,全县经纪人共750名,有2.15万户4.5万人从事来料加工;有来料加工专业村18个,来料加工点236个,年加工收入4.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饰品、木珠为主的坦头来料加工基地,以袜业为主的来料加工基地,以灯饰为主的福溪街道、泳溪来料加工基地,以工业用布为主的来料加工基地,来料加工业务遍及全县15个乡镇街道。

7、积极探索金融扶贫工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银行融资,共有39家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总额达4758万元,如按年息3%全部贴息,总贴息资金达80多万元。新办8个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村,入股农户860户,互助资金总量331.3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33户252.6万元。引导低收入农户发展“短平快”的种、养、殖项目,对有致富意愿和发展项目的农户实施小额信贷支持。发放小额信贷1009.6万元,贴息24.6万元。以上几项金融帮扶举措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4600多户。

二、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轮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中,我县289个省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每年安排20%左右实施产业发展项目,这种女散花、普降细雨的做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点多钱少时间短,扶贫成效看不见。过去4年,我县共补助省市县三级产业扶贫资金1557万元,扶持项目498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仅3.13万元,村级产业发展补助资金最多6万元、最少1万元,扶持时间都是一年,效果不明显。二是存在扶贫资金移用现象,很难真正扶到农户。由于近年村级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几乎所在村都出现村级集体经济亏空问题。几万元的扶贫资金到村后,很容易产生移用,填补集体经济不足。三是村级不愿意做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需要好几年的努力,周期长、见效慢;相反,搞村庄整治、建集体屋,效果立竿见影。许多村干部都不愿发展特色产业,更乐意搞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2、下山移民存在的问题。一是移民补助标准太低。现行省下山移民补助资金人均5600元,根本无法完成山区农户搬迁。而且按现行的一户一宅政策,还要求拆除旧房。因此,这样的补助标准,对于没有经济实力的,补了也移不下;而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移下来了也不差这点钱,宁可不领取补助也不愿拆除旧房。二是安置区建设满足不了山区群众的购房需求。安置房“一房难求”是我县下山移民工作的真实情况,如幸福花苑四期每20户申请购房者只有1户可通过抽签分到安置房。三是移民安置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专项补助资金。创建一个县级下山移民安置小区,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每户平均至少10万元,创建一个乡镇级下山移民安置小区,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每户也需要3万元以上,但现在财政没有这块专项补助资金。四是征地困难、成本高。下山移民搬迁村世居在高山与偏远地区,一般在中心村及其它地方没有土地,想调换其它村的土地建房难度十分困难。移民小区往往是规划选址在集镇或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附近,容易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形成冲突,使下山移民建设用地有指标而无法落实的情况。

3、来料加工存在的问题。一是来料加工档次较低。目前来料加工虽然品种数量多,但普遍档次较低,大都停留在原始的粗放型加工阶段。二是无序竞争较为严重。我县经纪人在洽谈业务时存在相互压价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加工户的加工收入和来料加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省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灵活性不够。这两年我县连续在义乌举办来料加工培训与业务洽谈会,召开结对帮扶推进会,效果显著,但在审计中认为不能有此项开支。

4、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一是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本金、工作经费太少。中央级互助组织仅补助30万元,省级20万元,入股农户想贷款人数多,不能满足。资金互助组织是非营利组织,按照资金互助组织实施办法,年度农户贷款占用费收益只能30%用于资金互助组织工作经费。经对我县已开展的6个试点村了解,年占用费收益在7000至10000元。只有2000至3000元的工作经费,仅只能解决日常的办公用费和交通费,而涉及理事会审批、监事会监督、财会人员做帐入帐、资金审计等工作都是无偿服务,长此的无偿服务,将影响资金互助组织的运行。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挤占产业扶贫资金。根据政策,产业扶贫资金可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这一来,每年总有不少合作社挤进来,一个企业或合作社,拿几万元项目补助,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效果很小。

5、结对帮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帮扶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多以投入到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较多,而一些深层次项目偏少,缺少造血型、互惠互利的帮扶合作。二是极少数结对双方疏于联系,结对工作流于形式。如省级帮扶单位路桥区横街镇与镇结对,年全年都没有实际帮扶行动。

三、推进下一轮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以创建扶贫基地为抓手,寻求产业扶贫新突破。在走访与调研中看到,有些村的产业都已成规模,村民收入都比较高,而且发展有后劲,产业前景好,农民尝到甜头,发展产业的信心比较足。而一些产业空白村,村民的收入就比效低,发展缺乏后劲。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寻求产业扶贫新突破,创建扶贫产业基地是一条值得一试的发展思路。总体思路是扶贫基地建设要突出农户直接参与建设,让农户直接受益,这也正是扶贫工作的本质要求。初步的工作目标是今后5年内,在我县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培育15-30个扶贫产业基地,努力做到扶一个成一个。扶贫产业基地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范围内筛选,条件是农户要求迫切,村两委班子团结、责任心事业心较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及良好的发展优势,与所在乡镇产业发展要求及相关部门产业规划相一致,符合一乡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集中连片,面积在50亩至500亩之间,每个基地参与农户在30户以上。补助周期根据所发展产业生长特点,从种苗到投产的正常生长周期作为补助期限,一般扶持期限在3-5年;补助环节包括:种苗培育选购、基地土地开垦整理、路渠坎井建设、农药肥料、生产性用房、电力设施、加工设备、保鲜冷库、产品包装设计印制、技术咨询与培训、运输车辆、宣传促销广告等。

2、把中心村移民小区建设作为重点,寻求与农房改造有机结合,推进新一轮移民工作。

一是提高补助标准,减轻移民户负担。下山移民工作中有个怪象:一方面,补助标准偏低,移民进度不快;另一方面,又有大额移民资金在县级财政账户拨付不了。究其原因就是移民指标过多、人均补助标准太低,因此,建议省里减少每年移民数量、提高补助标准、鼓励自发移民。二是建议省级财政安排下山移民安置区(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我县好几个移民小区建成后,公共基础设施没跟上,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如镇的圳头小区、镇的小区;另几个小区道路硬化后,负债累累,单凭村集体经济十几年都无法偿还,如镇小区和镇的新村、上七新村。三是建议把下山移民与农房改造有机地结合,把中心村农房改造项目作为下阶段下山移民工作的重点。的幸福花苑及其它集镇小区靠土地价格政策性优惠来吸引山区农民,但近年小区由于征地等原因很难启动。若把下山移民与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农房改造有机地结合,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我县选了几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试点,感到很有成效,这是加强资金整合、加快移民进程,深受乡镇、村两级欢迎的做法。当前在实行的农房改造项目,财政补助每户达到6-7万元,而农户建房成本要达到20-30万元,如农户能同时享受下山移民补助,则可减轻农民建房成本,既推进了农房改造进程,又改善了山区农户生活条件,也达到扶贫的真正目的。建议能就此项工作作出明确规定。

3、加强业务培训,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来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我县成功组织来料加工经纪人赴树人大学和义乌党校参加业务对接会和培训班,举办经纪人与客商业务对接活动,收到理想效果。为了既能推进工作又使资金用得合理合规,建议省里对来料加工补助资金使用范围适当调整,对培训与业务洽谈活动给予支持。开展电子商务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民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袜业、汽车用品等来料加工行业的经营方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经纪人纷纷将汽车用品、袜子放到了网上卖,并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益。经营户吕道宗的包芯丝袜销量高居淘宝网第一名,登上了淘宝网的首页。大家都十分看好这一新兴产业,我县打算在建一个袜业电子商务城、在坦头建一个汽车用品电子商务城,抓住机遇做大做好。因此,建议对发展电子商务给予政策支持。

第15篇

目前,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仍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农村中贫困人数较多、农村人口的贫困程度较严重、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贫富差距严重、农村扶贫资金的利用率太低,尤其是农村扶贫资金。作为农村扶贫中的一项重要方式,在农村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扶贫资金不能及时的拨付,以致于扶贫项目受到影响;扶贫项目的立项不科学,不能正常发挥扶贫资金的原本目标;随意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不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规则,扶贫资金的使用政策不到位;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严格,存在挪用、私用和私扣等现象,使得扶贫资金原有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严重的被制约,从而影响了云南农村扶贫资金的运用效率。

许多扶贫工程在投标过程中存在着“暗箱操作”,不严格执行招标规定,存在着严重的以权谋私的现象。个别乡镇的群众对于农村扶贫资金的监督力度不够,村集体单位中没有专门负责人来公布扶贫工程的实施状况,群众对扶贫工程进度等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扶贫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浪费的问题,比如很多扶贫项目变成了“烂尾工程”。扶贫资金在发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群众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领取扶贫资金,应该领取多少扶贫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扶贫资金被村干部及其家属挪用、贪用的现象。

二、制约云南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因素

1、扶贫中存在理念障碍

云南农村现存的扶贫理念的侧重点是扶持三农项目,过多的将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到扶持三农产业的项目中。现存的扶贫理念是去解决村民现在收入水平的低下,而不是如何用于提高村民稳定的获取较高收入的能力。云南农村大多数地区还处于发展小农经济,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模式和手段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受扶贫理念的制约,很多可以带来更高收益的扶贫项目没有被支持,这种“输血式”扶贫更多的是和“三农问题”捆绑在一起,没有发挥出其原有的持续性扶贫功效。

农村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理念是纯经济指标考核。扶贫绩效考核的指标偏向于单一的经济指标,比如农民纯收入等经济考核指标,这种方法忽视了农村居民贫困原因的多元化特征。各级政府投入农村扶贫资金用于农村扶贫项目中时,没能够综合的运用各种手段来治理农村居民的贫困现状,其综合运行效能没有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来。云南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虽然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但其生态环境资源具有很大的优势。这是云南农村地区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法宝,但在现行的农村扶贫问题中,农村经济项目获得了大量的农村扶贫资金的支持,这不仅忽略了云南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势,而且这些项目对于生态环境也会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2、管理中存在流程问题

随着云南农村扶贫力度的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但是由于权责不对称而大大制约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农村扶贫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扶贫项目工程的投资审批属于一个部门,但扶贫项目工程的实施管理属于另外一个部门,权利和责任的严重不平衡以及缺乏监督等原因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重复的申报扶贫项目以获取较多的扶贫资金,或者说把同一个扶贫项目工程的子项目再一次进行单独申报。

农村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监管强度不够,从而忽视了农村扶贫项目工程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农村扶贫项目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相关部门在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上所需要的资金没有确定的预算和有效地监督。

3、监督中存在管理问题

云南省农村财政资金运营效能的真实性缺乏有效地监督。云南省农村扶贫资金是为了缓解云南贫困农村的农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原因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建设一些云南扶贫项目的时候,需要购买一些物资或者设备时,可能取不到正规的发票或者收据就无法得到正规的报销手续。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小的配件适合从当地直接购买,然而由于实际原因的限制我们无法取得正规的报销凭证,因此不能进行有效地常态化监管。现在的云南政府部门对云南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的监管主要是依靠审计和纪检等方法来监督,有效地社会化监督体系还没有形成。对于那些随意浪费扶贫资金或者挪用贪污的行为也没有形成有效地惩罚制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形成有效地社会监督体系和有效地奖惩机制。

4、使用中存在方式问题

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过于单一,没能把云南连片地区扶贫作为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地进行跨区域合作有效地和邻近地区形成有效地合作机制。在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只是将扶贫资金投入到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的投入回报率不高。云南是一个生态环境资源优厚的城市,但在扶贫过程中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没有形成良好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云南农村扶贫资金的融资方式也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来吸引更多渠道的融资,没能够积极扩展集资融资的手段和途径。

三、关于提升云南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

1、强化制度建设为根本

在云南省政府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完善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管理体系。《云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各级人民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各级政府在使用农村扶贫资金的过程中应该分工合作,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完善政府在扶贫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流程问题,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根本,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来开展工作,切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从而更好地推进和开展农村扶贫资金工作。

2、规范流程控制为前提

关于现存的云南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各级部门应该简化扶贫资金使用申请的流程与步骤,切实控制其制度成本,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财政资金的运用方向。杜绝原有的“暗箱操作”,定期“晒一晒”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都有助于加强各部门在使用扶贫资金时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将农村扶贫资金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审批操作,切实可行的运用到与农民息息相关的项目中去。例如云南省某大姚县政府就将扶贫资金运用到与村民有关的公益性生产建设中,积极地为当地贫困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建设,修建村组道路以及对小流域区域进行治理,整改村容村貌,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因地制宜的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

3、完善监督体系为保障

对农村扶贫项目的招标过程应公开化和合同化,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阳光操作”。在公示过程中必须包括前期项目基本条件和资金预算、上级审批结果、项目实施过程等重点条件,积极公示项目进度。尽可能快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有贫困村民、政府工作人员、相关专业人员代表的监督队伍,设立一套监督管理办法体系并严格按照该监督管理办法,发现问题后必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对那些积极举报问题的举报人进行保护和奖励。对扶贫资金要采取专户管理实行分账核算,按照财政资金结余结转管理办法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对于扶贫资金的利息所得积极上缴国库。在贫困资金的预拨付比例中严格遵守以下规定:对补助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项目;预拨付资金比例不能超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总额的50%;对补助资金在20万元以上的项目,预拨付资金比例不能超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总额30%;其余资金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实行财政报账回补。

4、创新扶贫方式为平台

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的贫困特性从区域性、整体性趋向于边缘化、个体化,这启示我们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应该以个体扶贫、家庭扶贫为主的精准扶贫模式为主。由于现存的扶贫方式过于单一,不仅降低了云南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还使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漏洞。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要与当地的扶贫资源相结合。云南是一个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都很丰富的地区,在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与生态建设紧密相连,尽可能地支持贫困地区的居民从事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进行技能培训,对贫困地区的居民实行“党员帮扶”计划也是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先富带动后富”不仅可以对贫困村民地生活、思想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帮助,而且可以促进村民间的和谐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