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研主要方法范文

科研主要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主要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研主要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青稞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435.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79-01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粮食、饲料和酿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2007―2008 年青稞播种面积11.7万~12.0万hm2,总产量 59.5万~62.0万t,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 69%~70%、65.1%~65.9%[2]。青稞病虫害每年平均造成产量损失10%~20%,严重危害年份达50%以上,已经成为制约青稞高产、优质、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对青稞的危害,对确保青稞稳产增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就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1 研究进展

1.1 抗病虫品种鉴定与选育

国外对大麦条纹病、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致病性、黑穗病、分子标记和定位、抗大麦条纹病基因鉴定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国内对此的研究报道较少[3]。大麦细菌性条斑病、黑穗病、条纹病是我国大麦产区的主要病害,种子药剂处理虽能防止该病害的发生,但费时费力,且药剂残留会导致环境污染。应切实加强选育抗性水平高,加快选育多抗和兼抗品种[4]。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生物技术选育抗病虫品种的工作和推广速度。的抗病基因工程已经处于起步阶段,自治区青稞种质改良和牦牛繁育重点实验室已经开始着手筛选抗性材料,并成功鉴定出抗青稞白粉病的育种材料[5]。

1.2 农药新品种的引进

近年来,由于温度升高,异常气候使得地区青稞主要病虫危害突出,发生面积大幅增加,灾害频率逐年增加。经过连续几年调研,主要病虫害包括条纹病、黑穗病、细菌性条斑病、蚜虫、地老虎、蛴螬等。总体来看,自治区农牧民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存在防治时期不当、重复用药、盲目用药等,加之农村当前施药器械落后单一,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

项目组通过引进苦皮藤、杀蝗绿僵菌、农用链霉素等多种新型农药以小区试验、大田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筛选试验示范,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改进抗药性监测和治理技术,充分利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因素,强化农业防治、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保护利用天敌,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农药,在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达到控害目的。

1.3 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

自治区青稞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防治,长期以来引起了病虫的抗药性和再猖獗、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因此生物防治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项目组已经鉴定出寄生性天敌蚜小蜂类、茧蜂类的优势种,捕食性天敌瓢虫优势种2~3种,并基本弄清其在当地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用于防治青稞蚜虫等。

2 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1 抗病性品种的选育

选育抗病、虫性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有效的途径。的青稞抗病虫害基因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基因工程抗病虫害育种相比,研究相对滞后,各方面仍需要深入研究。

2.2 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

受研发和应用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自治区的生物防治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是除在使用之初发挥作用以外,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生防物可以存活、增殖,从而持续保护作物免于受害,但是生物防治的基本特征是作用比较迟缓,而且效果的稳定性易受生态环境因素所左右[6],加之价格相对偏高,农民难以接受。

2.3 基础性研究

由于地域、重视程度的限制,长期以来,自治区对青稞病虫害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对病理、抗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还属空白。基础研究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主要病虫害关键防治技术的发展和灾变规律研究的突破。研究害虫的生理学机制、学习行为、致害行为、取食行为以及致病毒素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学机制;应用分子标记、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研究青稞的抗病虫机理,害虫的抗药机理以及快速简便的抗药性田间检测方法等。探索计算机等在病虫分布判别、预测预报、专家管理咨询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2.4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水平,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抗灾夺丰收的重要措施[7-9]。青稞的总产量在逐年上升,其中,每年因有效防治病虫害挽回的损失占总产的5%,但是每年投入青稞病虫害研究的经费却不高。建议自治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区开展的病虫害调查、药效试验、防效调查等公益提供经费支持,并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推广先进的植保机械。

3 参考文献

[1] 吴昆仑.青稞功能元素与食品加工利用简述[J].作物杂志,2008(2):15-17.

[2] 强小林.青藏高原区域青棵生产现状调研考察初报[J].农业科技,2011,33(1):36-38.

[3] 刘万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发展探讨[C]//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1998:56-61.

[4] 丛斌,李玉清.辽宁省春玉米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建立、发展与展望[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5):413-417.

[5] 原.青稞种质资源材料白粉病抗性鉴定[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4(4):8-14.

[6] 林汝法,柴岩,廖琴,等.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7] 郑惊鸿.应加大植保专业化支持力度[J].农药市场信息,2010(18):1-2.

第2篇

关键词:头顶一颗珠;病虫害;发生;防治

头顶一颗珠别名芋儿七、头顶珠、狮儿七等,以干燥根状茎及根、果实入药,主产于我国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等省区。湖北省主产于神农架林区和恩施州,十堰市、宜昌市也有少量分布,属于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进行了野生变家植技术研究,目前在恩施、宣恩、巴东、建始、鹤峰等县市高山地区有少量人工种植[2,3]。近年来,头顶一颗珠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现将其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锈病

病原危害叶片,夏孢子堆散生或群生在叶片背面,裸露,褐色。冬孢子堆叶两面生,裸露,黑色,可多次重复侵染。在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下,蔓延迅速。防治上,收获后将残株病叶收拾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用0.2°bé石硫合剂、97%敌锈钠400倍液喷雾,每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

2褐斑病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成边缘红褐色,中心灰白色。后期病斑内出现小黑点,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部分成红褐色,最后逐渐枯萎死亡。5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较重,一直延续至10月。防治上,冬季做好田园清洁工作,彻底烧毁病残组织,减少病菌来源;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用1∶1∶150波尔多液或500倍65%的代森锌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d喷1次,连续喷3~4次。

3根腐病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发病植株根部组织初呈褐色,进而腐烂变成黑色水浸状,只剩下纤维状物。地上部叶片变褐至枯黄,变嵌下垂,最终整株死亡。5月初开始发病,6月危害严重,直至收获。防治上,选择排水良好、透水性强的砂质土壤作栽培地。高畦栽种,忌连作;移栽前,用50%利克菌19.5kg/hm2拌土撒匀,或65%代森锌200倍液均匀喷洒进行土壤消毒;选用健壮无病种苗移栽,移栽前用1∶1∶150的波尔多液浸泡10~15min,晾干栽植[4]。或育苗时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中施一撮石灰粉,并用50%退菌特600~1 000倍液全面喷洒病区,以防蔓延。

4菌核病

菌核病菌以菌核在病株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早春低温期开始产生菌丝侵入根部。菌核病从土壤解冻到出苗时为发病盛期,土壤湿度大,温度低,透气性差或氮肥过多时易发病。出苗前如土壤温度低,湿度大,往往造成菌核病的流行,蔓延后可导致成片死亡。防治上,选用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早春注意排水,早松土,勤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水分,防止珠床过湿。移栽前,结合施肥,用菌核和多菌灵各10~15g/m2处理土壤。早春头顶一颗珠出苗前浇灌1%硫酸铜溶液或波尔多液120~160倍液。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或1%~5%石灰乳液对病穴、病区进行土壤消毒。病害发生期可喷洒代森锰锌800倍液、波尔多液120~160倍液、30%菌核利500~800倍液防治。

5黄凤蝶

又名蛔香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以幼虫为害,幼虫于夜间咬食叶片,造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剩叶柄和叶脉。5~6月开始为害,7月下旬至8月为害较重。防治上,人工捕杀,幼虫发病初期和3龄期以前,抓紧人工捕捉;或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喷杀,每周喷1次,连续喷2次。

6金针虫

属鞘翅目,叩头虫科。种类较多,主要有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以细胸金针虫危害最甚。土壤解冻后,金针虫开始活动危害。越冬幼虫在4月至5月上旬移动到表土层,吞食根部,使幼苗和植株萎黄枯死,造成缺苗、断畦,是金针虫发生最盛时期。随着植株的生长,危害逐渐减轻。金针虫将茎或根部咬成缺口,或钻孔进入内部。受害植株由于水分、养分的输送受影响,呈现黄萎状态。有的植株因茎部被咬断而死亡,或因伤口感染其他病害而腐烂。该虫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5月中旬开始出现,6~7月下旬为产卵期,卵大多产在3~9cm深的土表层。卵期15~18d,孵化出幼虫,对头顶一颗珠进行危害。幼虫老熟后,8~9月间在土中化蛹,蛹经过16~20d羽化为成虫。此虫对干燥的抵抗力弱,对湿润的抵抗强,所以在湿度大和较黏重的土壤中最多。防治上,每50kg种子用40%的敌百虫、敌敌畏乳剂150g拌种,可有效杀

灭虫卵。

7参考文献

[1] 陈绍成.头顶一颗珠的生药学研究[j].中国药业,2008,17(10):65-66.

[2] 许沛虎.头顶一颗珠内科临证举隅[j].时珍国药研究,1994,5(4):9.

第3篇

山楂,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灰色,有浅黄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宽卵形,伞房花序,花白色,后期变粉红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淡色小斑点。花期5-6月,果期7-10月。果实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亦可入药,入药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功效。

现介绍山楂的一些药用验方如下:

1.治高血压:鲜山楂10个,捣碎,加糖50克,水煎服,连服数日。

2.治高血脂:山楂40克,荷叶15克,草决明12克,花椒l克,加水500毫升煎汁当茶饮,每日2次。连续服用1个月后,如血脂恢复正常,可去花椒,其余3味药改用半量,水煎长期当茶饮。

3.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速:野山楂12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或山楂花3-9克,水煎服。

4.治坏血病:山楂、黑豆、白糖各120克,先将山楂、黑豆捣碎,加水150毫升共煎,沸后20分钟加糖再煮沸,1次饮服完。

5.治肝硬化腹水:山楂30克,大米100克,砂糖10克,将山楂水煎取汁与大米、砂糖煮粥服食。

6.治消化不良:生山楂、炒麦芽各10克(儿童酌减),水煎服;或山楂16克,桔皮9克,生姜3片,水煎,分2次服。

温肾助阳的核桃食疗方法

韭菜核桃仁

【原料】韭菜200克,胡桃肉50克,香油、精盐适量。

【制作】将韭菜洗净,切段备用。胡桃肉洗净后用香油炸黄,然后加入韭菜翻炒,酌加适量精盐,炒熟后停火。

【用法】当菜食用。

【效用】温肾助阳,强腰润肠。用治肾阳虚弱,阳痿、腰膝酸冷、身体虚弱、大便秘结。

木耳核桃炖豆腐

【原料】黑木耳30克,核桃仁7个,豆腐200克,精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制作】将黑木耳水发,洗净;核桃仁去皮,洗净,与豆腐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炖熟后加精盐、味精,淋上香油。

【用法】佐餐使用,每日一次。

【效用】养阴清热,补心肾。适用于癫痫。

巧克力缓解咳嗽

文/臧恒

巧克力不但美味,还有不少健康功效。近期,英国《每日邮报》刊文称,英国学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巧克力还可以成为治疗普通咳嗽的食疗方法,其中的可可碱能够减轻急性和慢性咳嗽的症状。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