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教师教育笔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

第1篇

文言文教学模式多样,但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一种是基于“读研练三部曲”的探究模式。两种模式均有其合理性,但都又有各自的不足。下面,笔者就以《岳阳楼记》为例,在比较串讲模式与探究模式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进行一次优化整合的尝试。

一、串讲模式重言轻文,忽视了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长期以来,初中的文言文考试着重于学生对字词句理解的考查,且句子翻译要求直译。串讲模式很好地迎合了这种需求,被广泛采用。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并适当地介绍一些语法知识;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全部。

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时,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学习文言文一无所知,串讲模式操作性强,学生遵循“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方法,很容易从字面上把握文章。尤其是在讲解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知识点时,作用尤为明显。例如,讲解“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作文”一词时,强调“作”和“文”是两个词,要字字落实,学生很容易就把古汉语中的“作文”指写文章与现代汉语中“作文”指习作严格区分开来,而且印象深刻,即使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也不易混淆。

但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言: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语的堆砌。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反过来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文言文的学习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不断反复、逐步深入的理解过程。经典的文言文之所以能历经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除了语言的凝练美和音韵美,还在于它传承着一种崇高的思想情感,而这种思想情感又会反过来丰富语言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即“文以载道,道以传文”。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美在对仗工整的语言,更美在蕴含于字里行间的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整句话读起来慷慨激昂,朗朗上口。串讲模式把文言文看成了文言词语的堆砌,忽略了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对理解词句的反哺作用,忽略了文章诵读对理解词语的促进作用。

串讲模式最好上也最平淡,如果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模式重导轻读,忽视了学生诵读语感的培养。

探究模式是课程改革的产物,立足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它强调教师为学生编写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提纲,即学案。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改变以教师教为中心的串讲模式,而建立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基本步骤为: 读(课前提供资料)――研(比较阅读、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练(检测反馈、弥补缺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模式中的“读”有助于学生多侧面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更易于学生找到文章的情感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探究模式的“研”强调在教师和学案的引导下思考探究,强调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质疑问难,要求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出答案,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实现个性化发展。探究模式的“练”指教师通过检测反馈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三个步骤,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建构了一个良好的情境,而且教师虽然“退居二线”,但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性,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探究模式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却把读文言文理解为揣摩、鉴赏,忽略了对文章的诵读,自然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层。

三、整合串讲探究模式,优化诵读环节,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串讲模式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句表层意思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探究模式的优势则在于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但两者都忽视了诵读这一环节。前者把诵读的目的定位于读通文章;后者忽视了诵读与深层理解课文的相辅相承的作用。因此,笔者试着把串讲和探究模式进行整合,立足于诵读,将两者优化为导读探究模式。

导读探究模式结构图如下:

所谓“感”是指通过诵读,读清字音,读准句读,读出节奏,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表面的感知。如初读《岳阳楼记》,笔者要求学生三读课文。一读:读清字音、不求甚解;二读:读准句读,观其大略;三读:读出节奏,初通其意。三读过后,学生大都读出了对范仲淹的初步印象:心胸开阔,忧国忧民。而对文章整体的初步把握又让学生领悟到诵读文章时应饱含对范仲淹的赞美与钦佩之情。

所谓“导”是指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学情智慧地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字词句。如在教授“朝晖夕阴”一句时,笔者通过提问“为什么洞庭湖总是早上十分晴朗,傍晚却是阴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此处的互文用法。而在对“朝晖夕阴”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中,读出天气变幻莫测,景物千变万化的感受来。

所谓“研”是指在理解文章的字表意思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纲举目张的问题,最后再由教师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理解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性在生成中得到发挥,又能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的深入必然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如在诵读“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时,采用什么语气是值得好好揣摩的。学生往往开始会读出范仲淹“假托古人,自写怀抱”的感受来,但随着学生研读写作背景的深入,学生逐渐读出了范仲淹向志同道合的滕子京倾诉的感受。

导读探究模式强调反复诵读,把诵读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基石,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兼顾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很好地弥补了串讲模式和探究模式的不足。

第2篇

一、基础家政教育解读

1. 家政学。家政学(home economics)是以家庭生活为中心,以自然、社会、人文等多个学科为基础的,从人与物两个方面进行实证和实践研究,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人类的幸福做出积极贡献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科学。[1]

2. 基础家政教育。基础家政教育(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in basic stage),即基础教育学段的家政教育,本文中是指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实施的家政教育,主要教授学生初级食品加工、烹饪、家庭理财、服饰选购与保管、家庭保健、家庭礼仪等现实生活所必须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外基础家政教育的比较分析

1. 基础家政教育目标任务的比较。以日本为例,中、小学各教育阶段家政课的实施都有统一、规范的目标设定。1989年《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中学阶段家政课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活所必须的技术,认识家庭生活与科学技能的密切关系,培养创造能力和勇于实践的态度。反观我国,由于当下家政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并没有以独立形态存在,相应的教育目标也是不明确的。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到:“新时代的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的要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里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6]这也可看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政教育的总目标。

2. 基础家政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比较。日本中学从八年级开始专门的家政教育,教育内容由缝纫和食物营养两部分构成。[5]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家政知识的难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逐渐由简单向复杂螺旋式上升发展,同样的缝纫和食品营养,到了高年级,主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设计课程内容,老师不会详细的讲解,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觉分工,独立完成。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家政教育内容主要分散的存在于中小学的自然、社会、劳动技术等综合课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可以说,家政教育对于大多数中国大陆家长和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面对现在学校中学科教学任务繁重、升学指标的挤压,与家政教育相关的综合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极有可能落空。相比较而言,我国基础教育学段家政教育的内容简单,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强,课程不成系统。

3. 基础家政教育教学形式和指导思想的比较。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规定:家政课的总教学时间安排实验和实习课5:10。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情感为基调的教学形式深受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倡从“做中学”、自主探究实践,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和自我完善。

我国中小学家政相关课程长期不受重视,加之必要的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缺乏,绝大多数的课堂授课采取传递――接受式的模式,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吸收,以间接知识的传递为主,严重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虽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这种机械性的灌输脱离了生活实际,阻碍了青少年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挥,极易造成“高分低能”,违背了教育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的初衷。

三、国外基础家政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在全面推进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弊端日益显现。显然,在基础教育学段开设家政教育课程是促成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小学和初中的家政教育已经中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而日本的家政教育起步早,发展比较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在传承传统家政教育的同时,积极汲取日本成功经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段的家政教育。

1. 按照“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推进基础家政教育。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同时也考虑到资金人员投入的有效利用,基础教育学段的家政教育应该先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小范围试点,建立家政课程实验区,实验区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课程实验区的滚动发展。毕竟,家政教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进入基础教育课程系统,需要一个科学实验的过程来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积累良好的经验,等条件成熟时向其他地区推广,不至于因为经验的缺乏造成大规模的人力、物力的浪费。1988年,浙江省在中小学实行的家政教育试点推广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 加快基础家政教育的本土化研究,更新教育观念。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段的家政教育,只是停留在对一些浅层次的家庭生活问题的解决上,仅有的理论研究局限于对西方家政学理论的借鉴,基础理论本土化薄弱,也就不能具体的指导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活动。家政理论的研究应该作为学科发展的首要任务,着眼于我国基础教育学段家政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一种本土化的研究范式。基础教育学段的家政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我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实现基础教育学段的家政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3. 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并扶持基础家政教育的发展。纵观国外基础教育学段家政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通过经费、立法、管理等手段为其稳步发展提供的保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发表的《家庭和家庭教育的世界性调查报告》显示,有81%的联合国成员国家认为家政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大力扶持家政教育的发展。[7]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应利用国家教育投入大力开发家政校本课程、研究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评估。添置家政教育硬件设备、组织专家论证并编制教材、不断探索和完善基础家政课程;国家制定法规,建立系统的基础教育学段家政教育的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为基础教育阶段家政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4. 为我国基础家政教育的发展培养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基础教育学段家政教育师资的严重匮乏是制约我国大规模实施家政教育的瓶颈之一,根据米尔斯的一项个案研究,一堂成功的家政教育课主要涉及十个因素,其中教师是排在首位的因素。[8]家政课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特点使课程内容涉及生活的诸多领域,课程本事的操作性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综合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断更新。短期来看,可以培训现在中小学的活动课和社会课教师,充实他们家政课理论和实践技能;着眼于长远,国家应该加强高校家政系的设置,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教师,同时要注意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保持师资素质的先进性。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家政师资队伍,势必难以加快基础家政教育的普及。[9]

总之,教育活动是一项等待、培育、保护(即保护学生的素质不受损害)的系统性工程,着眼于中国家政学科建设的长远目标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学段的家政教育,认识家政教育于个体、于社会的重要意义。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政教育已经中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从学科教育的根基上阻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一旦我们能在中小学开设家政教育课程,从学前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家政课程格局自然会逐渐形成,这必将有利于立足于本国实践的家政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政教育也能使学生实践、本土化研究、家政科学市场化从低级层次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未来家政相关事业的强大支柱。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和家庭问题相对复杂,从基础教育层面实施家政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而且中国也应该为世界家政教育的发展作出努力。基础教育学段家政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国一家的需要,而是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呼唤。

注释

[1] 李玉.家政学概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7,24~32

[2] 于洪波.日本家政教育比较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 黄艳梅.家政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不可忽视的领域[J].教学与管理.2003(22)

[4] 孟玲.丹麦小学家政课开了100年[J].教师博览.2011,(06)

[5] 吴文前.观国外家政教育,思国内家政教育序列的完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8)

[6] 郑文.美国家政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1999,(1)

[7] 张勇.中日家政教育比较研究[J].考试周刊.2008,(37)

[8] 徐雪芳,施燕红.小学家政教育的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4,(02)

[9] 阿力贡.我国家政教育的发展及其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作者简介:李磊(1978-),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家政学基础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家政学基础教育。

第3篇

我们体会,所谓中国的实际,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实际状况。二是社会对教育的实际需求。这两个实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说来,第二个实际是建立在第一个实际的基础之上.并与之呼应.比较教育工作者应深人了解这两个实际,特别是了解在适应社会实际需求过程中教育运行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那些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中国的实际方方面而,难以计数.但与教育实际需求关系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是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许多传统至今还在影响着国家社会经济生{舌的各个方面.其中的优秀文化传统经过改造可以为今所用,推动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因而应当弘扬:而那些消极腐朽的文化传统阻碍教育和现代化的进程.因而应当摒弃。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文化传统是全社会的责任,但首先和主要的是教育系统的责任。教育部门能否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其后果是大不相同的.第二抗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的实践鲜明地揭示了这一点.例如.某些第三世界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后,抛弃了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全盘西化,其结果不仅教育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而且损害了民族经济的发展.相反.某些亚洲国家在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论,思想和方法的同时,注意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其结果不仅教育莲蓬勃勃,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对此,我们应当深入地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中国是个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是与发达国家大不相同的.这意味着,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覆们应把很大的力量投入农村教育.培养发展农村经济所需的大量中初级人才和劳动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一些国情与我们相似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在这方面的成败得失。

3.中国是个社会、经济、政抬和科技正在迅速发展和变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发展和变革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表现在质上,其速度令世人瞩目。尽管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上述变革不能不深深触及教育,促使它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比如教育理论.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经费的筹集和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我们一方面要研究某些有代表性的国家.看看以往它l订的教育是如伺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的迅速变革并为其服务的,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应当认真关注和研究当前世界各国包括独联体国家是如何调整教育理论、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急速变化.总之,应当着重探讨和研究教育的动态需求,而不完全是静态需求.

4.中国是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各地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差极大.我国既有堪称世界一流的各级各类学校,也有世界上最差劲的学校.总之,其不平衡性和多样化的程度在世界上是不多见.有的外国朋友说中国包括了三个世界.如果仅从发展水平来说,这个话有些道理.我国各类地区大都具有特定的影响教育全局的问题.例如,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匮乏、壤学、复式教学、女童教育和民办教师等同题;绝太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除上述问题外还有一个棘手的教学语言问题.等等.这意味着.不仅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办学经验能适用于中国的全国各地.而且即使在我国,也不存在适用于全国各地坑一的教育理论模式.因此,我们既需要以国家或瓴域为单位进行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中外之问的教育比较,也要以国内的地区为单位进行区域比较研究.实际上,各类地区,即使是落后地区和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推进教育发展方面也都有先进典型和成功的经验.这说明,进行区域教育比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这种比较可能对各地更有启发和现实指导作用.因此,比较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大力加强中外教育的比较,而且要加强国内区域教育的比较.我们的课题便是一种尝试.推进教育的比较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作出一系到艰苦努力和处理好一些关系.

1.比较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进行比较就是为了推动本国本地教育的发展.然而.既然它是一种科学,就有特定的理论体系.无疑,我们比较教育工作者应及早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这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指导中外和区域教育比较所急需.在完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再的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和其他课题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理论指导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开展中外和区域教育的比较必须进一步解救思想,换换脑筋.克服形式主义和守旧恩想.其他国家的东西,只要符合我国国情.能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应拿来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不能一味强调中国的特殊性而排斥他国有用的东西.例如,长期以来一些人一直批评GNP的概念不科学,不肯采用,而宁愿使用另一种更加不科学的概念一一工农业总产值.与此相应.一些同志坚持认为,用教育经费开支占GNP的比例作为衡量我国教育经费开支水平是不合适的,据说它缩小了我国教育开支的实际水平.这种说法显然是确乏事实根据的.最近某些同志亦用中国的特殊性对我们课题中采用西方国家的某些测定指标进行比较挺出了质疑.我们认为.在学术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开展争论是完全必要的,正常的.但是,在探讨问题时不应着某些过时的观念不放,否则,很难取得共识。毫无疑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因而换换脑筋要有个度,不能换成资本主义的脑筋:如果那样,就是。全盘西化’和自我。和平谤变了.这当然是我们必须加以反对的.

3.发达国家在发展教育,推进社会经济前进方面有许多有益的东西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但从我国实际出发,研究寻些与我国国情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可能更具现实意义.因而.在继续深入探讨发达国家的同时,应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的比较上.

第4篇

关键词:中国经济 投资 增长 凯恩斯主义

中图分类号:F8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004-04

一投资过度、贸易顺差与流动性过剩

中国经济从2002年起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在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后强劲扩张,连续4年实现10%以上的实际GDP增长速度。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良好配合格局的同时,呈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国际贸易顺差过大以及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三位一体”问题,对于其形成机制的主要分析方法存在着结构主义与货币主义的类型区别。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认为,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中,仍然残余超越利润动机和成本收益核算的计划经济因素;受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局限,非国有企业投资在经济繁荣时期无法避免过度乐观、盲目从众或者短期投机的非理。中国投资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投资效率低下条件下的过度投资行为。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则强调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从非理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起始,描述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链式作用过程:“投资规模增加 国内供给能力增加(超过国内吸收能力) 净出口增加(吸收国内供给能力) 外汇储备增加 货币供应增加 信贷规模增加 投资规模增加 … ”;相应地,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提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基本政策主张。

货币主义分析方法认为,巨额并且持续扩大的国际贸易顺差以及加速积累的外汇储备,相对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人民币汇率是明显低估的,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化调整是必要的。中国经济赶超过程必然重合(本币核算的)国民收入增长过程和本币汇率升值过程,将在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和主要国际货币的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

货币主义分析方法强调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性,从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导致国际贸易顺差起始,描述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链式作用过程:“净出口增加 外汇储备增加 货币供应增加 信贷规模增加 投资规模增加 国内供给能力增加(超过国内吸收能力) 净出口增加(吸收国内供给能力) … ”。相应地,货币主义分析方法提出升值人民币汇率的基本政策主张。

如图1所示,依据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与货币主义分析方法,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体系流动性与国际贸易顺差相互激发而形成正反馈性质的不稳定累积循环过程。

就货币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观点对立而言,货币主义分析方法虽然同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度膨胀的结构主义观点,但是认为若延误人民币汇率升值过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样的需求减少(demand-reducing)政策措施将减少进口需求,可能恶化(而不是改善)国际贸易不平衡状况。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怀疑人民币汇率升值这样的需求转换(demand-switching)政策措施对于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的实际效力,认为中国国际贸易顺差有着(除人民币汇率以外)包括国内贸易发展方式、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在内的多种结构性原因,不可能唯一地通过人民币升值途径加以克服。

二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的国际经验

费尔普斯的经济增长黄金律理论,揭示以追求高速经济增长为目标的高储蓄行为和高投资行为却最终降低居民消费水平这样的动态无效率(dynamic inefficiency)非合意现象,经常被引证来说明中国经济的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问题。然而,有必要具体理解黄金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界定黄金律理论的模型化对象和适用条件。不能够仅仅依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高速增长,判定中国经济已经违背最优国民收入储蓄比率的黄金律,从而判定投资规模是过度膨胀且不可持续的。

20世纪中叶是前苏联经济增长和美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不过,前苏联经济增长模式与美国经济增长模式有明显差异:前苏联经济通过高储蓄―高投资模式维持高速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却较为迟缓;美国经济的国民收入储蓄比率相对低下,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平缓,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却较为明显。经济增长的黄金律理论肯定美国经济增长模式而否定前苏联经济增长模式,然而从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角度给出的前苏联经济失败的经济学解释是不充分的。事后回顾,主要是投资内容的非生产性偏向(如军事投资支出)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效率缺乏,而不是单纯的高投资行为本身损害前苏联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及其可持续性。

在黄金律理论的标准模型中,可能的动态无效率现象既包括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过度状态,也包括分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不足状态,在资本边际生产率低于人口增长率、产出增长率和资本折旧率总和的条件下发生。对于中国经济体系,并没有观察到(净)投资收益率低于人口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总和的普遍现象;同时,其人均资本存量向发达国家水平持续收敛的发展中国家性质,也是与黄金律理论加以比较并且从中选择最优国民收入储蓄比率的定态(steady state)模型对象不一致的。

无论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还是库滋涅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国民收入投资比率的提升,不仅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前提条件,而且是现代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典型特征。国际经验和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普遍支持国民收入高储蓄倾向和高投资比率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后发国家,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构成其成功赶超战略的核心部分。日本和韩国先后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完成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而在经济赶超时期维持30%以上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其间,日本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52年至1961年间从26%增加至41%,韩国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91年达到39%的高峰值。

即使作为先发国家的美国经济,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也同样依赖于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美国经济的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以及低居民收入储蓄倾向,给出美国经济投资不足的扭曲印象而低估其实质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便利和促进美国经济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充足的国际资本流入在弥补巨额美国贸易顺差的同时,有效松弛美国国内储蓄能力不足对其国内投资需求的资源约束。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其资本积累形式已经从以物质资本积累为主转变为人力资本积累为主。包括在居民消费内容中的个人教育和医疗服务支出,以及包括在政府消费内容中的公共教育、科学和医疗服务支出,构成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渠道而具有投资支出性质,然而在SNA统计制度下却归属于纯粹消费项目。

从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从传统经济结构到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质内容,也是中国经济结构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依据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财务指标差距而否定中国投资效率,这样的静态机械思维无视中国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也忽略经济转型以来特别是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投资效率的重要改善。

美国经济政策界与经济学界推崇美国经济的效率和弹性,其重要经验依据就是美国经济应对本次严重逆向供给冲击的良好表现。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不同,面临石油和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冲击,美国经济通过技术进步途径,沿产业链逐级消化源于石油和其他矿产品价格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因素,在保持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价格稳定。由于美国经济的轻型服务经济结构和中国经济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本次石油和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中国经济的逆向供给冲击更为严重。中国经济能够与美国经济一样,在保持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其技术进步表现更为优异。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取得巨大进步,市场机制对于投资行为已经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理性因素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在本轮经济周期中,中国经济的市场体制效率与分散投资理性,在高投资行业的(事后)产能相对平衡和高收益回报中得到经验证明。在警惕高投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需要认识到,高投资行业产品价格首先因需求增加而上升、随后因供给增加而下降的超调(over-shooting)现象,部分属于需求拉动型产品投资周期的典型价格行为。

三从投资缺口到均衡化调整:凯恩斯主义研究路线

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在经济学意义上是部分合理的,可以同时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积累功能的重新配置、年轻人口与高成长经济的净储蓄余额以及经济扩张阶段的投资支出顺周期行为等多层面进行解释:(1)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伴随着居民收入补偿的“完全化”,居民收入增长部分来自适应积累功能重新配置的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不可能形成消费支出;(2)年轻人口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净流入劳动力市场,在当前高收入基础上进行的正储蓄,必然超过老年人口在既往低收入基础上进行的负储蓄,从而提升国民收入的总体储蓄倾向;(3)在消费平滑化机制的作用下,消费支出的顺周期(pro-cycle)行为较为平缓,其增长速度在经济扩张时期慢于投资支出,而在后继经济收缩时期快于投资支出。

在可预见的未来时期,中国消费比率在经历长期下降后将趋于稳定,促使中国国内收入最终消费比率长期或者短期下降的各种因素将逐渐消失或者反转。例如,中国经济周期从扩张阶段向收缩阶段的演化,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的完成,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特别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降低而居民预防型储蓄动机弱化。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内在于经济发展过程的自然历史现象,库兹涅茨总结现代经济增长的国际经验而观察到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随经济发展水平演化而呈现倒U型历时轨迹。经济学严厉批判西斯蒙第的消费需求不足论。凯恩斯革命超越古典经济学,从有效需求不足视角,而不是从收入分配差距、消费需求不足的视角,给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的宏观经济学解释和需求管理解决方案。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应该遵循凯恩斯主义研究路线,从有效需求视角给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经济学解释,主要通过调节有效需求(而不是收入分配)途径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面临高储蓄倾向的有利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必要建立以投资需求管理为轴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通过增加国内投资需求实现高储蓄向高投资的有效转化,以充分积累的资本存量与相对短缺的劳动力互补,支持20世纪中后期来临的中国老龄化社会。

不断扩大的巨额国际贸易顺差有着包括国内贸易发展方式、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在内的多种形成原因,然而也真实反映了国内储蓄的相对过剩状况。依据国民收入双缺口模型,国内储蓄缺口(I - S)映射为国际贸易缺口(M - E)。国际贸易顺差直接体现的是低于国内储蓄能力的国内投资能力,而不是超过国内消费支出增长的国内投资支出增长。增加国内投资需求将缩小国内储蓄剩余(S - I)从而缩小国际贸易顺差(E - M),最终消除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性原因和实现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并且将通过乘数机制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自然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有关日本经济萧条时期“失去的十年”的形成机制研究,不恰当地强调“广场协议”以后日元汇率急剧升值这样的货币经济原因,而忽视日本国内投资需求不足这样的真实经济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起,面对居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和企业投资需求的疲软状态,日本放弃通过扩大政府支出缩小国内储蓄剩余的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选择通过日元汇率升值消除国际贸易顺差而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国内居民和企业支出的实际政策组合。然而,汇率调整无法根本消除根源于国内储蓄剩余的国际贸易顺差,而低利率的金融政策在悲观的市场预期下无法启动居民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来自国际贸易顺差的银行体系中的过剩流动性最终过度投资于不动产和股票而导致泡沫经济。

对于中国经济体系,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是国内投资需求相对于国内储蓄能力不足;虽然无法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消除国际贸易顺差,但是人民币汇率相对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都是低估了。基于这样的推论前提,凯恩斯主义分析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体系流动性与国际贸易顺差间的累积循环过程中,发现中国经济均衡化调整的自我校正机制,如图2所示。

其中,从相对于国内储蓄能力不足的国内投资需求出发,存在缩小国内储蓄剩余的负反馈调整过程:“投资需求不足国内吸收能力不足(低于国内供给能力)净出口增加(吸收国内供给能力)国际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以及信贷规模)增加投资规模增加投资需求增加”。从相对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目标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出发,存在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负反馈调整过程:“汇率低估 净出口增加(吸收国内供给能力) 国际贸易顺差增加 外汇储备增加 货币供应(以及信贷规模)增加 投资规模增加 有效需求增加 通货膨胀率上升 (实际)汇率升值”。

由于二元结构条件下非递减的资本边际收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具有资本深化特征,而重化工业化阶段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和资金密集的产业发展性质,必然要求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中国经济失业问题包含古典型劳动力失业问题与凯恩斯型资本失业问题,需要分别通过增加资本积累途径解决和通过增加有效需求途径解决。向投资需求倾斜的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将在短期内增加有效需求而在长期内增加资本积累,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与就业目标以及长期就业目标和短期就业目标。

四乐观的前瞻与积极的政策

关于中国经济奇迹的经济学解释,存在着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对立和争论,特别聚焦于市场机制对中国经济奇迹发生的解释能力,经常表现出对于市场经济的原教旨主义狂热崇拜和后现代主义盲目贬斥的极端态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行大规模的资本积累与劳动投入,所实现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可以理解的,有助于淡化所谓中国经济奇迹的神秘色彩。看不见的手(the invisible hand)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后其功能被重新发现,而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其形式进行适应性调整。中国经济的市场体制是不完全的,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非典型特征。然而,离开“自由了的手(the freed hand)”,中国经济奇迹是不可想象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国际资本流动对区域间与产业间的比较收益反应敏感,以国家为供给方而以国际资本为需求方的竞争性经济政策市场逐步形成。与商品本位制度下货币市场通行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沙姆定律(Gresham's Law)相反,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化和均衡化经济政策优于反市场的压制性和扭曲性经济政策,主导经济政策市场的必然是“好”政策驱逐“坏”政策的反格雷沙姆定律(anti-Gresham's Law),而市场导向的国家经济政策必然使得国际国内经济体系趋于充分竞争。

中国经济在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三重协同转型方面的长足进步,已经奠定持续快速经济增长的资源、技术和制度基础。二元经济结构提供近似无穷的剩余劳动力,年轻化人口结构与高成长经济前景蕴含高居民储蓄倾向,先进技术跨国转移和吸收在经济全球时代更加便利,重化工化、城市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开辟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空间,共同蕴含高速经济增长的长期历史趋势。

由于日益重型化的产业结构、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以及日益完善的国有产权制度,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是难以避免的。不过,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有效竞争有效促进技术进步,能够沿从产业链方向逐级吸收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成本推动影响。PPI指数与CPI指数在本次经济扩张阶段的历时差异,不仅仅体现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因素的传递时滞,而主要反映技术进步对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因素的逐级消化。中国通货膨胀率将呈现从PPI指数到GDP平减指数到CPI指数依次递减的动态结构,保持温和的最终消费品通货膨胀率。

本次经济扩张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连续突破对潜在总供给增长速度事前估计的统计和心理界限,并且伴随着重要原材料、能源、交通运输瓶颈制约缓解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提供通过增加有效需求而增加实际总供给、进而实际总供给增加导致潜在总供给增加这样的“反向软着陆(reverse soft-landing)”成功范例。在高速经济增长和剧烈结构转变时期,由于潜在总供给能力连续扩展而难以及时准确预测,低估潜在总供给能力而实行紧缩性需求管理的政策风险是存在的。中国需求管理有必要采取微撞(fine-tapping)模式,即反复“小幅度增加总需求―等待通货膨胀反应―(若无通货膨胀加速)小幅度增加总需求/(若通货膨胀加速)小幅度减少总需求”的探索过程,通过间歇性增加有效需求而追踪潜在总供给前沿。

与发达国家的最低可持续失业率(LSUR)(lowest sustainable unemployment rate)目标对应,中国经济应该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highest sustainable growth rate)目标,作为中性需求管理的政策指导线,以避免政策偏好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速度饥渴反转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速度恐慌,造成非理性经济萧条。

参考文献:

1.陈佳贵.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纪宝成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7[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美]费尔德斯坦.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5.[美]库茨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6.[美]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日]星川顺一.日本经济与财政政策:凯恩斯政策的忠告[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8.袁志刚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J].经济研究,2003(7).

9.郑超愚.中国货币政策:评论意见与调整建议[J].中国金融,2007(5).

10.郑超愚等.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6-2007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

11.Barro, Robert J., et al., Economic Growth. MIT Press, 2003.

12.Rommer, Davi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 Hill, 2001.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中国经济投资增长凯恩斯主义

一投资过度、贸易顺差与流动性过剩

中国经济从年起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在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后强劲扩张,连续年实现以上的实际增长速度。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良好配合格局的同时,呈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国际贸易顺差过大以及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三位一体”问题,对于其形成机制的主要分析方法存在着结构主义与货币主义的类型区别。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认为,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中,仍然残余超越利润动机和成本收益核算的计划经济因素;受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局限,非国有企业投资在经济繁荣时期无法避免过度乐观、盲目从众或者短期投机的非理性行为。中国投资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投资效率低下条件下的过度投资行为。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则强调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从非理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起始,描述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链式作用过程:“投资规模增加国内供给能力增加(超过国内吸收能力)净出口增加(吸收国内供给能力)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增加信贷规模增加投资规模增加…”;相应地,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提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基本政策主张。

货币主义分析方法认为,巨额并且持续扩大的国际贸易顺差以及加速积累的外汇储备,相对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人民币汇率是明显低估的,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化调整是必要的。中国经济赶超过程必然重合(本币核算的)国民收入增长过程和本币汇率升值过程,将在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和主要国际货币的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

货币主义分析方法强调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性,从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导致国际贸易顺差起始,描述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链式作用过程:“净出口增加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增加信贷规模增加投资规模增加国内供给能力增加(超过国内吸收能力)净出口增加(吸收国内供给能力)…”。相应地,货币主义分析方法提出升值人民币汇率的基本政策主张。

如图所示,依据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与货币主义分析方法,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体系流动性与国际贸易顺差相互激发而形成正反馈性质的不稳定累积循环过程。

就货币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观点对立而言,货币主义分析方法虽然同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度膨胀的结构主义观点,但是认为若延误人民币汇率升值过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样的需求减少()政策措施将减少进口需求,可能恶化(而不是改善)国际贸易不平衡状况。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怀疑人民币汇率升值这样的需求转换()政策措施对于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的实际效力,认为中国国际贸易顺差有着(除人民币汇率以外)包括国内贸易发展方式、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在内的多种结构性原因,不可能唯一地通过人民币升值途径加以克服。

二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的国际经验

费尔普斯的经济增长黄金律理论,揭示以追求高速经济增长为目标的高储蓄行为和高投资行为却最终降低居民消费水平这样的动态无效率()非合意现象,经常被引证来说明中国经济的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问题。然而,有必要具体理解黄金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界定黄金律理论的模型化对象和适用条件。不能够仅仅依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高速增长,判定中国经济已经违背最优国民收入储蓄比率的黄金律,从而判定投资规模是过度膨胀且不可持续的。

世纪中叶是前苏联经济增长和美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不过,前苏联经济增长模式与美国经济增长模式有明显差异:前苏联经济通过高储蓄—高投资模式维持高速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却较为迟缓;美国经济的国民收入储蓄比率相对低下,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平缓,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却较为明显。经济增长的黄金律理论肯定美国经济增长模式而否定前苏联经济增长模式,然而从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角度给出的前苏联经济失败的经济学解释是不充分的。事后回顾,主要是投资内容的非生产性偏向(如军事投资支出)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效率缺乏,而不是单纯的高投资行为本身损害前苏联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及其可持续性。

在黄金律理论的标准模型中,可能的动态无效率现象既包括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过度状态,也包括分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不足状态,在资本边际生产率低于人口增长率、产出增长率和资本折旧率总和的条件下发生。对于中国经济体系,并没有观察到(净)投资收益率低于人口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总和的普遍现象;同时,其人均资本存量向发达国家水平持续收敛的发展中国家性质,也是与黄金律理论加以比较并且从中选择最优国民收入储蓄比率的定态()模型对象不一致的。

无论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还是库滋涅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国民收入投资比率的提升,不仅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前提条件,而且是现代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典型特征。国际经验和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普遍支持国民收入高储蓄倾向和高投资比率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后发国家,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构成其成功赶超战略的核心部分。日本和韩国先后在世纪年代和世纪年代完成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而在经济赶超时期维持以上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其间,日本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年至年间从增加至,韩国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年达到的高峰值。

即使作为先发国家的美国经济,其世纪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也同样依赖于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美国经济的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以及低居民收入储蓄倾向,给出美国经济投资不足的扭曲印象而低估其实质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便利和促进美国经济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充足的国际资本流入在弥补巨额美国贸易顺差的同时,有效松弛美国国内储蓄能力不足对其国内投资需求的资源约束。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在世纪年代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并且在世纪年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其资本积累形式已经从以物质资本积累为主转变为人力资本积累为主。包括在居民消费内容中的个人教育和医疗服务支出,以及包括在政府消费内容中的公共教育、科学和医疗服务支出,构成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渠道而具有投资支出性质,然而在统计制度下却归属于纯粹消费项目。

从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从传统经济结构到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质内容,也是中国经济结构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依据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财务指标差距而否定中国投资效率,这样的静态机械思维无视中国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也忽略经济转型以来特别是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投资效率的重要改善。

美国经济政策界与经济学界推崇美国经济的效率和弹性,其重要经验依据就是美国经济应对本次严重逆向供给冲击的良好表现。与世纪年代石油危机时不同,面临石油和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冲击,美国经济通过技术进步途径,沿产业链逐级消化源于石油和其他矿产品价格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因素,在保持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价格稳定。由于美国经济的轻型服务经济结构和中国经济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本次石油和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中国经济的逆向供给冲击更为严重。中国经济能够与美国经济一样,在保持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其技术进步表现更为优异。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取得巨大进步,市场机制对于投资行为已经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理性因素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在本轮经济周期中,中国经济的市场体制效率与分散投资理性,在高投资行业的(事后)产能相对平衡和高收益回报中得到经验证明。在警惕高投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需要认识到,高投资行业产品价格首先因需求增加而上升、随后因供给增加而下降的超调()现象,部分属于需求拉动型产品投资周期的典型价格行为。

三从投资缺口到均衡化调整:凯恩斯主义研究路线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交际教学法;语法教学

Abstract:the communicative, authenticity,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language teaching. Since twentieth Century seventy or eighty years,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should follow the specific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teaching communicativ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s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明确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真实交际和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大纲向我们表明,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仅限于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加以学习。显而易见的是,国家英语教学大纲将语言的交际功能提升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当遵循这样的指导方针,瞄准这样的教学目的,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只掌握词汇、语法、翻译技能,还应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交流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与时代需要,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主动学习者。对欲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来说,培养学生口头交流能力,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如何实现从“填鸭式”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转变到能够吸引广大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新教学模式呢? 交际教学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与过往流行多年的语法教学法不同的是,交际教学法“精华在于将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在设定的言语环境中,按照每一特定的交际目的学习外语,使学生最终掌握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克服了以往教学法中偏重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言语技能训练的弊病。”这种教学法,不仅仅适用于大学等高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也适用于初级阶段英语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交际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学习年龄的不同,以及性格、认知风格、学能和性别等个体差异, 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自始至终都贯彻交际法原则,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的语感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会话的能力。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执行交际法原则,切实地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功利性过强的应试语法教学,实现语言作为日常交流工具的应用功能?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从源头说起,首先分析人们学习语言中的一些基本特点,接下来缕述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传统的重语法教学与现在的重交流教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交际法教学的基本手段方法。

一、语言的基本习得方式是交流

我们首先应该厘清转变教学法的理论和实际依据,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从传统的重语法教学向重口语交际教学转变。对于这个问题,最常识性的答案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的交流功能,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首先,人类从孩童时代起,语言的习得就是在日常交流中完成的。诚如英国语言学者威廉·李力所言,“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在这位学者看来,语言如同吃饭一样,而不是像解方程式那样。

通常,儿童学习母语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岁到5岁之间”。在这期间,儿童除了睡觉之外,实际上无时无刻都在学习语言。为了让婴幼儿理解语言的含义,父母和其他人时常借助手势、实物、图片等各种东西,同时不停地重复同一语句,直到他们记住为止。这样的方式,给婴幼儿提供了听和模仿的机会。经过多次反复,孩子们就会慢慢地学会把“老师们”说的话和手势、实物、图片和其它东西联系起来,逐渐掌握“老师们”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的环境,对孩子们的语言学习非常有益。因此,我们从中看到,儿童能够熟练自如地使用母语,是同一语言重复多次和环境影响的结果。但外语学习,中学生通常每周仅有几个小时的上课时间。除这短短的课堂时间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部是母语。即便在今天的中国,大多数地方的学生们仍很难有机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接触。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则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练习语言交际方面,而不是花大力气单纯地背单词记语法。”

婴幼儿阶段,对母语的学习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只要不在睡觉时间,他们就会在学习他们所需要的话语,周围世界的日常交流都是他们掌握语言。但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动力机制跟婴儿学语言不能同日而语。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在他们看来,外语学科跟其它学科一样,学了就是为了考试。关于学生用书,众多的严格控制性练习和不间断的测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因此时常感到学教材枯燥乏味。另外一点就是,当学生与用英语跟外国人交谈时,他们还需不时地利用母语,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种英语混杂汉语的表达方式,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因为学生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掌握一门外语,像使用母语那样使用。因此,英文教师应该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想办法跟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交流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大有用场。教师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独立组织班级或小组活动。从而使他们清晰地感受到,外语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将大有用途。在学生运用语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纠正甚或不纠正他们所犯的语法和语音错误,转而以正确的语言,反复重复学生已讲过的语句。通过此种方式,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关于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母语干扰问题。众所周知,早期婴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学母语时,没有任何外界信息干扰。他们可以极其自如地学习母语,练习讲话,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所听到的语句记下来。也就是说,他们听到的不是人工语言,因而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然而,对已具备诸多信息储存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母语的说话方式、语法结构。在他们学习英语时,母语不可避免地会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个时候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正确的语句,让他们能直观地看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外语学习方面的不足。

总之,语言是一种技能,而不是充满规则和公式的学术知识。众所周知,接受过正规教育者和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人可以用母语自由交流,他们用母语思维,甚至在睡眠过程中也会练习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逐渐地掌握语言。学习语言的方式恰似日复一日的活动:醒来、用餐、走路、睡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需要学习各种规则而只需练习的技能。因此,学习语言不同于诸如数学、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学科的学习。

其次,语言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我们精心设计的整个社会结构都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的。假设人类没有口头语言和后来的书面语言,人类就不可能创造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交往系统。因此,人们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纵观日常会话就足以表明此点。你所需要的是信息,是根据语意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不是语调和语法的规则。

即使你说话的语调不正确,但对话仍然是可被对方理解的,交际的目的也已达到。其他例子也可以说明语言为交际服务。假如你正跟你的一位好友交谈,他突然插话说,“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谈,而应该……”。这时候,你可能为朋友的不礼貌行为而感到生气。这是因为,你在谈话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意表达上,而非说话方式上。几乎没有人能既注重坦然的交谈,又全神贯注于语言形式。谈话时,最重要的是要表述清楚,谈话人和听话人能相互沟通。很少有人想让对方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结构上。因为使用语言的真正目的是创设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渠道,从而达到某一目的,如获取某个信息,分享某个笑话,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解释某一程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实际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问题等待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老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里,或仅仅依靠他们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对付如此繁纷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诚如戈贝特所说:交际不能服从于语法。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二、重视口语交际与语法教学并不相悖

“交际教学法是传授外语或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它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和语言行为学说。1972 年,希姆斯(Hymes)首先使用了“交际能力”这一术语。随后,英美一些学者等对交际教学法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其中尤以 1976 年大卫·亚瑟·威尔金斯所提出的“意念-功能”概念最具影响力。1978年,英国学者威德逊又发表了一部重要的著作《语言的交际教学》,讨论交际教学法。这些学者及他们的著作,为交际教学法在70年代的掘起打下了基础。

那么,交际教学法究竟有哪些内涵和特点呢?按照上述学者的看法,我们可以将之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强调口头交际优先于其它语言行为方式;二是用功能-意念大纲取代语法结构大纲;三是把教学活动建立在个人或团体的具体需求上,而非一般的语言内容上;四是强调用 “真实” 的材料取代非真实资料;五是将语言教学建立在真正的交际过程上,而非在为一些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人为的语言结构上;六是强调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的语言经验,也即学生们参与的语言过程,而非语言教学的内容上 。通过上述六点,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以交际活动为课堂教学中心,拿真实材料作为教材,把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中英合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材,是国家教材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成果。它用结构-功能体系进行编写,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兼顾读写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新教材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由已知到未知地安排课堂教学,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次循环,不断复习。它注重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的教学,突出课堂教学的 “交际性”,把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语法结构融于情景对话中,让学生在接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为交际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亦表明,用新教材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听说方面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教学方式造成的“哑巴英语” 局面。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成绩。

但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尚存。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对交际教学法的认识问题,也有实际操作方面的不成熟缺经验。问题之一,是对语法教学的忽视。有些老师觉得,交际教学法就是完全舍弃语法教学,讲语法就不是交际教学。这让部分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不够扎实。此等片面想法是有其存在理由的。不少应用语言学家都曾有公开地论证过应该避免纯语法教学。加之数十年来传统教学法在人们心目中“坏形象”的形成,尤其是语法教学法已受到严重的挑战。最为显见的是“哑巴英语”现象,哪怕是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在这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人们不仅疑问,学习语言的目的何在? 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忽略语法教学从不是交际法的初衷。一直有教育理论家在呼吁,为了有效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法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语法知识对输出有监察作用”。威德逊也说过 “语言交际中语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是想提醒人们,在强调语法作用的同时,不要忽视词汇和语境的作用”。因而,在实行交际法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忽视语法教学。相反,我们要一如既往地重视语法,对在母语环境下学外语的中国学生尤其如此。

三、交际法教学能深化文化交流理解

如果摆脱纯粹应付考试的目的,而是本着寓教于用的方针,我们会豁然发现,语法是可以通过交流自然地习得,而不需要按照既定的形式死记硬背。婴幼儿学习母语时,并不在意语法,只是要别人明白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毫无语法概念,但他们都能自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开始阶段,新事物在其脑海中几乎一片空白,接受后才产生理性的分析。外语的学习同样如此。在开始阶段,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与人交流,这对中学生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交流中的语法错误随之而来。但不要把这些错误看得过分严重,老师应大力表扬学生敢于开口的表现,对他们进行鼓励。一些教师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会话中的语法错误,势必导致今后难以准确地使用这种语言。这种担心并非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不纠正,会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加以纠正?在笔者看来,至少在初学者模仿阶段时,动辄加以纠正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会让学生感到挫折和灰心。在此阶段,只要能保证正常的交流,老师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一味强调语法,生怕学生走偏,不断纠正他们对话中的语法错误,那么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性格偏于内向腼腆,这样经常性的纠正,很可能促使他/她永远不会再开口说英语。如果学生看到自己作业本上满是“×”号,那么他内心一定会感到挫折和不满,从而对英语生出畏惧之心。因而,最佳选择是,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要因为语法上的错误而不断打断正在进行的口语交际。

一些习惯语法教学法的老师觉得,用这种教学法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条理性,讲完一个语言知识点再讲下一个,可以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既可以讲授、也可以练习,还可以测试,通过这些办法把教学逐步推向深入,在某种程序上,这种观点是合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法教学法的缺陷是显著的,它不利于整体理解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以“Af-ter you,madam”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词,“you”是代词宾格,作“after”的宾语。“After you”是个介词短语,而并不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那么知道这条短语和会分析又有什么用呢?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更能说明此点,担任外语教研组长的英语教师有一次在应邀向带领学生在该校实习的外籍带队教师介绍学校情况时,面对几位美国同仁,她竟然不知道口头交流。无论那几名外籍教师问什么,她都只是“Yes”、“yes”,这让来访的国外同行起初感到纳闷,接着感到生气。他们不明白,这个英文教师为何只是以“Yes”应付他们。谈话过后,教研组长说,她压根儿听不懂几个外籍教师在说什么。但如若他们把所说的话写下来,她可以头头是道地分析他们所说的句子语法结构。另一个例子,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读课本单词和课文绝无问题,但她不会用英语交流。在现行的考核系统下,她是位合格的英语教师,这只是因为她能按照英语课本清楚地解释语法内容。这种不足,是她那一代外语学习带来的结果,也很可能将传到她所教授的下一代。在中国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这显然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并不是所有语句都符合语法规则,但这些句子很可能使用颇广。这表明,仅注重语法是不够的,还应了解语言的习惯用法。例如,句子“他很精神”。“精神”是名词,“很”是副词。按语法规则分析,名词前不能有副词。本语句的正确说法应是“他很有精神”。然但当人们说“他很精神”时,没人觉得它是错句,意思都能理解。这是因为本句是约定俗成的。尽管它的词语搭配按照生硬的语法规则分析,是错误的,但并不妨碍它的交流功能。因而,完全按语法规则去要求和分析某些语言现象,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只注重语法会导致语言的生硬化,注重日常交际会带来活生生的语言。

由于文化不同,语言使用形式也不同。譬如中国人常问对方“您多大了?”既使与对方不熟识,问问也很常见。但西方人,尤其是对女士来说,这是很失礼貌的问题。中国人在交谈时.常问到工资收入问题。“你一个月拿多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话题,这个问题甚至表明双方关系的亲近密切。但对西方人来说,这样的问题难以接受。他们很不乐意对方探听自己的收入,因为这属于个人隐私。哪怕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不谈这个话题。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供老师在课堂上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解释个别词句或语法结构上花费太多时间,必定会影响到学生接触外语知识点的广度。 如此一来,学生在结束本课程学习前,就难以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即便他们在结束该学习时,初步掌握了各种的语法规则和语句结构,也难以使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对话。

众所周知,交际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因此,摈弃传统的只重语法的教学方法,采取交际领先的教学原则,在课堂内外强化训练学生的交际技能,是语言属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今中国不断走向国际化的迫切要求。但与此同时,在训练对话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在训练中不知不觉地传授基本的语法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只是作为工具帮助初学者达到预期目标——熟练使用已学到的语言。因而,学习英语是为了懂得英语中,但不是仅为懂得英语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文化,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摈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实施交际教学法的原则和路径

最后,结合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的体验,我简略谈谈实施交际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和路径。笔者认为,在实施交际教学法过程中,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是转变教学方式,从老师(讲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用语言进行交际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同样,检测我们的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真实情景并在情景中进行真实或趋于真实的对话。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尽最大可能把学生引入各种语言技能显示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而非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应该谨记,在教学中,自己原先习惯的“主导”角色应转变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辅导者,这样才可以真正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其二是课堂灵活应变,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众所周知,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即所有的学生都有上进心。只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性,运用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如学习策略培养、多种智力理论、学习风格论等,针对不同特性的学生因材施教,完善自已的教学方法,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为自身的教学目的服务。

其三是挖掘教学潜能,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中一项最稳定、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课堂而进行。因此,英语教师必需立足于课堂,并且开动脑筋,尽可能想出许多有趣,真实或类真实的会话场景,设置最动人心弦的任务,构想能最大量包括学生数目与所学语言的游戏活动。同时,还应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检查。这样的“双重”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操练语言的机会,又提高了学生克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种种的活动中,学生的素质也会随之提高。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交际教学法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既然交际教学法有如此之多的优点,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具体实施这样的教学法呢?笔者也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粗略地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就是积极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协同,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竞争,在竞争中提高。

在新课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口头操练。操练时,若能要求学生充分进入文中角色,同时采用结对或小组操练,能够在同一时段内,最大量地把学生引入语言交流中。只要教师监控得力,在教室来回巡视,到每对(组)同学那里听听学生发言,既可以保持课堂秩序,又可以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够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

其次是情景教学,让学生对对话场景有直观的认知和印象。在初中英语新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情景对话所占的比例甚大。如何避免在对话教学时,照本宣科,反复诵读呢?我们知道,初级英语教学仍需学生大量模仿记忆。但如果在操练对话时,把虚拟的场景和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真实场景联系起来,把对话中人物换成学生自己,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会话场景,鼓励学生进行真实或仿真交谈,学生就能马上行动起来。例如在进行句型Are you……?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变成火车站或机场,学生的任务是接车或接机,以欢迎某位人士的到来。如鼓励一部分同学扮成乘客,一位同学扮成接人者,那么以下的对话就很真实自然了。同时在这类情景会话中,语言自然就成为交际工具了。

A:Excuse me, are you Mr Green ?

B :No, I’m not . I’m Mr Black.

A :Are you Mr Green ?

C:No, I’m Mr Brown.

A :Excuse me, are you Mr Green ?

D : Yes, I am.

A :Oh, good ; I’m Li Feng, How do you do ?

D :How do you do ?

A :Welcome to china ……

再次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和鼓励课堂自由讨论或发言。这一方式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养成连贯表达的能力。如若可能,可以定期鼓励学生进行自由交谈讨论。如果讨论主题能紧密联系学生周围的人或事,会大大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值日报告的方式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其思维能力,高他们组织语言的话语组织能力。同时,在此类活动中,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都会有所成长,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将成为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非常有利的激发因素。但是,在进行这类动的过程中,老师务必要注意论题的深浅,一般要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同时还必须注意论题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有老师监控及帮助的发言,通常在一个阶段的教学之,由老师提供词汇、句型、提纲,同学们准备之后发言。

(2)当学生能力有较大长进后,可以鼓励他们做好准备发言”。

(3)若学生的词汇量、句型知识达到可以自由发言阶段时,可以随时进行谈话与讨论。如可叫学生们做 Duty report。最开始时,学生们必需仔细准备,内容也极有限,他们的谈资只有日、星期、天气、学生出勤状况。但是逐渐地学生们会介绍自己,讲述 “半准备” 的小故事及他们的爱好兴等。习惯养成之后,还可以随时问他们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如学生了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 之,可叫学生们分成两组,讨论老虎与猴子的行为。通常学生们是非常乐意参与这类讨论的。如果组织当,准备得当,这类讨论可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第四是结合初中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他们参与,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的设置英语游戏,不管是课内,亦或是课外的,都是英语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它可使学生缓解紧张、焦虑害怕犯错误等情绪,排除学生学习语言的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从而创造一种比较轻松,活泼的习氛围。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英语游戏,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说,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又是一种调节学生课堂心理机制的有方式。在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和输出量几乎都可达到最大限度。语言学习者短期,长期记忆都可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得到刺激和巩固。例如,英语数字教学时,若一次想教多个数时,便可用此方法来辅助学生记忆,可设计“逢 3 或 3 的倍数拍手代替数数”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比时间,比效率”大赛,同时为了防止课堂无序的出现,专门设风纪分。表格可参照如下模式:

组别 错误 时间 纪律 最后得分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哪一组学生犯错最少,所用时间最少,纪律最好,则可以得到该游戏最高分。这种带着比赛机制的游戏,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极高。其他的如“陷阱” 听力游戏,翻译大赛、单词接龙、对话接龙等游戏,一经笔者设计并付诸实践,总能吸引绝大多数学生投入语言学习的活动。

最后是充分利用学期中各个适当的时间节点,组织各种表演活动。如同游戏一样,英语歌曲、课本剧、童话剧等都可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活动中实践所学的语言,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手段。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界已注意到了语言教学的交际性目的。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开始研究及使用更新,更合适的教学策略。英语交际教学法也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但是要更好地执行交际法原则,还必须大力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业务水平,言语表达能力。否则,在使用交际教学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障碍,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威廉·李力.《交际语言教学论》.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年版

[2]Dictionary of Longman, Oxford, 2011, p.57

[3]David Arthur Wilkins,Notional syllabuses: a taxonomy and its relevance to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4]H. G. Widdowson,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5]Dell H. Hymes, John Bernard Pride, Janet Holmes,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xford, 1972, p.2

[6]Stephen Krashen, Fundamentals of Language Education, Laredo Publication Co., 1992, p.6

[7]H. G. Widdowson,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p.24.

[8]肖满涛.“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3期

第7篇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记英语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笔记是新课标的目标达成和克服遗忘的基础

初中生的英语课程是需要学习很多知识点和掌握大量的词汇的,所以记忆对初中生学习英语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学好英语光在课堂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适当地做一些课堂笔记。而且学习英语不同于学习我们的母语汉语,要想学好它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面对如此大量的词汇和各种语法的运用,我们必须依靠课堂笔记,因为课堂笔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达成新课标的要求,还能够让学生克服遗忘,更好地掌握对英语知识的记忆。

(二)笔记是学生进行思维深加工的重要保障

记笔记其实不是把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都抄下来就可以了,它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将知识记到头脑中。也能让学生根据笔记提出不一样的认识,得到新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很多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不善于做笔记,不会做笔记的现象感到很无奈。而会做笔记的学生往往会得到老师的称赞。因为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总会有遗忘的时候,根据遗忘曲线的结论我们是需要不时的复习的。有的学生课上不做笔记,老师课下留的作业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即使做出来了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我们要养成课堂上记笔记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既可以让我们克服快速遗忘,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还能为我们的英语学习留下一些印记。

三、课堂笔记的要求

英语教师不光要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还要对他们的课堂笔记提出几点要求:

(一)笔记要简洁、精炼

有的学生记课堂笔记过于简单,只记个板书提纲。有的学生则把老师的板书全部抄下来,连听课都顾不上。而上课最主要的任务是听和理解,要在听懂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笔记。记好课堂笔记首先要掌握提纲,理清思路,然后在听课的同时快速地记录下重点和难点,最后就是要求记笔记的时候要简洁、迅速,不能耽误听课,可以记下一些关键的字眼,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记录。同时还要注意记下老师所补充的、课本上没有的语法和句型,容易混淆的概念等。举个例子,记英语语法中的时态时,要特别注意它们在时间和用法上的区别。此外,老师所做的课堂总结是整节课的精华所在,要注意记下总结。

(二)字体清晰,一目了然

俗话说字如其人,清楚、整齐的字迹通常更能让人耐心地看下去。在记笔记的时候如果记得非常潦草、密密麻麻的,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很有可能自己都看不懂,甚至弄错意思。因为一个字母就可能改变了单词的意思。而清晰的字迹会为你节省很多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清晰的标记会让自己很快地想起老师当时讲课的内容。这样课堂上记的笔记也就发挥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三)根据自己特点形成规律

在课堂上记笔记的时候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一定的规律。整理多了就会养成一种思路,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理笔记。可以在笔记本的最后专门记不认识的词汇,也可以在记词性的时候用它的首字母代替,而且前后要保持不变。有规律的笔记不但可以让自己清楚地掌握笔记内容,也可以让人看起来觉得非常的舒服。

四、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第8篇

关键词:县级地区;封闭式教育;优势;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68-02

一、现行县级地区封闭式教育出现的有利条件

(一)学校硬件设施是封闭式教育的硬基础

由于合乡并镇政策的实施,许多乡级地区的中小学都撤并到了县城,这里不仅是生源的合并,还有师资的合并。原本具有教育硬件设施的乌丹六中,就是乌丹地区合乡并镇后封闭式教育实施地的首选。乌丹六中是过去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乌丹师范学校。院落还是原来的格局,在硬件设施中保留了完备的封闭式教育的配置:主教学楼、可容纳千人以上就餐的食堂、几百人共浴的浴室、男女分开的宿舍楼、开水间、火炉房(六中自己供暖)、小卖铺、四百米左右的跑道操场以及篮球场地。此外,乌丹师范当年建在县城郊外,一是能够保证校外单纯的商业环境不影响学生学习,二是学校周围还有大量的可提供的廉价土地以备学校扩张征用。而内蒙大多数县级地区都保留过去的师范学校或者教师进修学校的旧址:院落大、设施全、地址优,这为封闭式教育提供了现成的教育环境。

(二)合并后的师资队伍是封闭式教育的软基础

以乌丹六中为例,在合并后的师资队伍中,首先是师资水平的保证,90%的教师都已经是师范专科以上的学历,其次是年龄优势,大多教师的年龄都集中在27、28到45、46之间,可谓青壮、男女比例适中。此外,校长在班主任的选择上也很精心,大多是家庭负担较轻者,我在实习的4周时间内,听了所有初中一、二年级语文教师的课程,由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优势,所有教师的课程讲述都使用了课件,(六中的四十几间教室都安有多媒体,而且还专门设有教师集中备课的电子备课室)每一位教师的课程都不仅仅按照教学大纲讲述,而且在语文知识的拓展上都各有延伸,教学方法也是各有千秋,当然这离不开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使得全世界都可以一体化。六中也和市级中学保持一致,每学期都有“异课同构”的教学安排,就是所有同年级的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同时上同一内容,全校公开上课,然后再点评、学习、交流,这种方法当然是有助于教师水平的提升的。县级地区的师资队伍组成比较复杂,有很多民办教师,良莠不齐,这种情况会影响合并后的教育水平,但六中的这些问题在合校前就已经解决,去芜存精,因为很多“民转公”都年龄偏大,到了退休年龄,而且,随着我国教育资源的提升,近几年教师的引进都是在优质师范学校的优质生源中精挑细选的,所以县级地区的教学水平只会越来越高

(三)学校政策的扶持是封闭式教育的保证

六中管理者在班主任的选择上首先保证年富力强、家庭负担轻者,为保证这些班主任的热情,合乡并镇后,教师们都在县城买了房,另外由于县级地区幅员较小,所以即使是离市区较远的学校也不会很远,再有许多教师都买了家庭轿车,学校在班主任的油费使用上有补贴,还有专门的教工食堂,伙食很好且有食补,而且六中猪肉是自己猪场供应的(这也是县级地区办学的优势所在),班主任每月还有早操和自习补贴。这些无疑都是保证班主任工作的有力条件,所以很多教师都自愿承担班主任工作,这就又为封闭式教育的具体管理提供了保障。所谓人在、心稳、质高,因而封闭式教育的前景看好。

(四)学校管理的严格是封闭式教育优势

乌丹六中封闭式教育的方法是采用了准军事化的管理。学校起居时间雷打不动的是早5点半,晚8半点。早晨跑操,无冬历夏,班主任必须跟操。北方严寒,却少有感冒者,每个孩子的小脸都是红彤彤的有生气,不似城里孩子动辄生病,军训时偶有暴亡的,体育成绩不达标者,更是芸芸众多,“增强体质”几成空谈。学生伙食基本上与教师一致,尽管冬春之交,青菜种类较少,但学校食堂还是在荤素、米面、粗细等的调控上尽心尽力,根据学生成长的身体特点,早餐有鸡蛋、牛奶,饭后还有一份水果,学校周围有一些店铺还可以提供补偿性食品,不过学校控制很严,非营养食品不准带入,不像城里学校周围小卖点,各种“垃圾”食品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学生也会经常抱怨食堂饭菜清淡寡味,好在学生每月有4天长假可以回家改善。除此之外,学校每星期也放假一天,但学生不准许离校,洗澡洗衣也是调剂。学生的内务管理极严,学生男女分住,每房8人,上下铺,每人有一储箱,行李规格与大学几近,房间洁净,内务整理无任何修饰之物,又几近军营,宿舍内不许存贵重之物,宿舍内又有舍监看管,所以白天所有宿舍不准关闭,室内井然,尽在眼底。学生晚8点下自习,8点半就寝,半小时洗漱,也好像行军打仗一般。时间虽短,但是学生适应能力很强也很快,我们的实习生对这样的生活、学习及管理方式也很适应,而且在我们实习结束离开时,均有恋恋不舍之情。

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理能力非常强,与城市里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相比优劣自现。学校管理的严格还体现在日常教学与生活秩序上,学生每天都有晨读,晨读的内容基本上是古文,涉猎的方面很广。上下课和午间、晚间休息时不准在楼道和操场喧哗,课间里两千多名师生竟然没有多少声响。学生吃饭时分男女两队,不同路径前往,并且有教师值班。我们在校期间,总是能够在宁静的气氛中度过,分外愉快。如此管理,学生知礼守矩,尊师重教,纪律严明,秩序井然。

因此,好的软硬件条件、政府的支持、优秀的管理者等等条件具备时,封闭式教育的优势毕显。

二、合乡并镇前的乡间教育劣势

(一)教育资源的简陋

乡下校舍简陋,冬天取暖都是问题,教室四处透风,靠煤炉取暖,而学生宿舍连煤炉都没有,基本上是土炕。教师队伍更是“丰富多样”,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民转公”,满嘴方言不说,中学毕业,几十年没再进修过,一直是“老民办”,而很多师范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宁可扎人堆在市县也决不去乡里的中小学,所以,乡间一直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忽略地带。此外,近年以来,网络普及虽高,但偏远山乡还是难以抵达。而且乡间孩子的父母多是农民,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普遍落后,孩子日常生活的环境也多在乡间,很难接触现代城市的文明。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

学校厨师的孩子逃课,漫山遍野去玩,晚上回家后,他母亲没打骂他,只是第二天带他去山上打杏仁,一天下来,这孩子什么都没说就上学去了,而且随后表现一直很好,这种教育方式在乡间很是盛行,百试不爽。农村的孩子很羡慕现代文明,很想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都很珍惜得之不易的良好教育机会,所以六中课堂的气氛与城市初中的大不一样,他们大多数是敬重教师,而不是畏惧教师,每日晨读不是应付而是热爱,课上听课,全班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即使有走神的学生,也是自己玩,不去影响别人。学生对实习教师的热爱就像是亲人又像是偶像,而城市学校里感觉和学生是更像朋友,他们从没有那种崇拜的眼神,这就是城乡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因成长环境的不同所带来的心理差异。

三、县级初中封闭式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一)教育资源的改善

许多县级地区封闭式教育的校舍多选在以前的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旧址,由于这些学校系80、90年代的产物,至今校舍多有老化,而且随着生源的增加,旧校舍需要翻新,新校舍需要加盖。当然,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原乌丹师范的基础很好,偌大的校园至少需要两千以上的学生支撑才不赔钱,因此增加生源没有问题,但学生宿舍需要翻新或者重盖,而且,由于这几年六中的升学成绩和办学口碑非常之好,只要校方敞开,生源不愁。这样,不仅学校硬件需要改善增加,教师队伍也期待扩充,翁牛特旗教育系统这几年也存在教师资源老化和缺乏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又不能够进入,这就需要政府在教师考录方面积极改进,以期优秀的教育资源能够顺利进入。

(二)乡、县生源的合并是封闭式教育即将面临的问题

乌丹县城初中的学生是以学生来源进行划分的,六中就全部都是乡间的孩子,而三中又大都是县城的孩子。可是随着六中教育口碑的上升,许多县城的家长也希望把孩子送进六中。而随着国家对合乡并镇政策的收紧、节奏减慢、规模缩小,像六中这样的学校生源也会逐渐减少,当然,县城生源可以作为补充,但是,随之增加的是管理方面的麻烦。不同地区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在生活、学习习惯、人生价值理念等方面都差距很大,如果圈到一个学校,势必增加管理难度,当两地生源合一,这种磨合还需管理者思考如何对待。

(三)师资水平的提升

第9篇

关键词:试论 初中 英语 教师 实际 情感

情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反映。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创立者们构建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其中,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英语课程目标中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视成功体验、增强学习

我所教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很是薄弱,每次英语考试,他们完成的最快,因为他们根本不看题目,选择题随便选选,剩余的时间就在那发呆或者睡觉,刚开始我看见他们做题态度如此差,很是生气,事后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他们不是说不看题目,关键是看不懂题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反正我也看不懂,还不如不看;反正我也学不会,还不如不学,长此以来,就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将英语学习彻底放弃了。但是学生放弃了英语,教师不应该放弃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不断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是培养兴趣的好方法。学习是一件辛苦而又漫长的任务,喜爱学习的人很少,如何能使学生坚持学习呢?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

二、注重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凝聚力

所谓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与其他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可是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认知目标都有详细的要求,惟独缺乏情感态度的目标要求,其结果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其情感人格却发生了扭曲,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互动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新课标》还指出:“当今社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目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合作还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语言学习者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化“竞争”为“合作”,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完成一个共同的课题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合作的伙伴。

认真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增加了任务型学习、综合型学习等内容,很多任务都是通过“pairwork”、“group work”以及“team work”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我在英语教学中,会把学生分成固定的几个小组。每组的英语水平相当,包括优良差。这样可以培优扶差,避免两极分化。为了使小组合作有效进行,我还对学生进行分工。比如一个同学负责安排分配任务或完成对话角色,一个同学维持纪律,一个同学则做完成任务过程的记录甚至还可以让一个同学评价组里每个成员的表现情况,鼓励大家共同参与,让每个成员都觉得他们是不可缺少的。当然,我会对每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评价打分。就拿英语的默写来说,对于每个小组的满分同学我给予小组加分,对于每个小组的不及格同学我给予小组减分,当然,对于基础薄弱而表现突出的我给予双倍加分。这种加减分制度一执行,我发现,英语背诵再也不需要我跟在那些问题学生屁股后面盯了,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互相监督,一有时间就集体背诵或互相抽背,一时间,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很是浓厚。每个学生都为了自己的小组荣誉在努力着,在奋斗着。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集体的凝聚力也在不断地增强。是的,只有让学生作为一个齐心协力合作的整体,才能把知识这块巨石推到山顶,彼此受益。由此可见,互动的活动方式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学会得体的表达,并体验在这种情境中不同群体对事物的不同情感。

三、关注特殊学生、挖掘人文因素

英语学科在铸造人的灵魂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必须尽可能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使之成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例如在情景会话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交际用语同时感悟其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另外,课文内容的背后有着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拥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是我们要努力培养的人。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得考虑其他因素,如在不同学段、年龄段、性别的学生中如何分别细化他们的感情目标;又如情感目标中,如何把握问题的尺度,如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外语学习,然而实际操作中又该如何操作调控;再如教师应如何培养自身健康的情感态度,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来正确面对问题,并能正确引导学生,而不是误导,榜样效应是无可估量的,有着积极健康的情感的老师,才能教出情感健康的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师得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如何调整也是我们值得研究探讨的话题,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但是不管路有多长,毕竟方向已然明了,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明确目标,以情促智,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一定会有收获的。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企业概况

某焦化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营产品为焦炭、焦炉煤气、焦油、苯、硫磺等化工产品,其中焦炭和焦炉煤气是主要产品。兼营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及汽车货运、物业管理。现有职工1000人,拥有鼓风设备、破碎设备、洗煤设备和型机焦炉。焦碳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城市煤气15万NM3/年。公司设有破碎、洗煤、锅炉炼焦车间。公司年平均资产总额258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1000万元,负债总额11600万元,权益总额14200万元,年盈利400万元。成本为二级核算。由于焦化公司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废气,该焦化公司2005年决定对此采取治理措施。工程具体分为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其中土建工程的预算为50万元,设备安装工程的预算为150万元,总预算为200万元。工程投入有效运行之后,每月可以节约排污费15万元。公司每月维持废气治理的运行成本为5万元。

二、环境会计账户设置

“环境资产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投资购建的用于环境保护的长期资产。环境资产账户也应当设置环境固定资产、环境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环境无形资产、环境递延资产等明细账户;“环境负债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未来将要发生的环境支出。环境负债可以按照负债资金的时间性标准划分为短期环境负债和长期环境负债;“环境支出账户”用来核算与企业环境活动相关的、能够以确切货币形式反映的支出。由于企业的环境支出分为资本支出、费用支出和恶性支出三类,因此,环境支出账户应当下设“环境资本支出、“环境费用支出”、、“环境恶性支出”三个明细账户;“环境收益账户”用来核算不同种类的环境收益。

三、账务处理比较

(一)环境会计账务处理

1.焦化公司财务科向银行筹措300万元2年期长期贷款,年利率6%;4月28日该笔贷款已划拨到公司环境工程专用存款账户上。公司财务科当天根据银行通知单做出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3000000

贷:环境负债――环境长期负债3000000

2.焦化公司财务科于2005年4月30日根据协议,用工程专用存款支付环保设计院的工程设计费10万元,并按照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的设计费标准,做出如下会计处理:

借:环境支出――环境资本支出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焦化公司财务科于2005年5月1日预付土建施工单位工程款40万元,并做出如下会计处理:

借:环境支出――环境资本支出4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

4.焦化公司于2005年6月25日购入安装设备120万元,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环境支出――环境资本支出120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0

5.工程完工试运行结束,焦化公司于2005年10月5日按契约支付土建施工单位工程款15万元,支付设备安装施工单位工程款35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环境支出――环境资本支出 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6.焦化公司于2005年10月20日将完工的工程的全部工程支出结转为环境资产。按照环境支出-环境资本支出账户的记录,土建工程决算为58万元,设备安装工程决算为162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环境资产――环境固定资产580000

贷:环境支出――环境资本支出580000

借:环境资产――环境固定资产 1620000

贷:环境支出――环境资本支出 1620000

上述会计处理记入相关账户后,“环境支出――环境资本支出”账户的余额为零。

7.焦化公司2005年11月对环境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建筑物的月折旧率为0.375%,月折旧额计算为:580000×0.375%=2175(元);设备的月折旧率为0.75%,月折旧额计算为:1620000×0.75%=12150(元)。相应的会计处理为:

借:环境支出――环境费用支出14325

贷:环境资产――环境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4325

8.焦化公司2005年11月废气工程的运行成本如下:人工成本20000元;电力费用20000元;物料消耗10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环境支出――环境费用支出20000

贷:应付工资 20000

借:环境支出――环境费用支出20000

贷:其他应付款20000

借:环境支出――环境费用支出10000

贷:原材料 10000

9.焦化公司2005年11月废气工程的运行成本按照受益分摊原则全部转入制造费用,会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环境费用支出)42000

贷:环境支出――环境费用支出 42000

10.焦化公司2005年12月5日在环境资源交易所将废气治理权挂牌交易,当天以120万元的价格交易成功。交易手续费10000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1200000

贷:环境收益(出售废气治理权收入)1200000

借:环境收益(出售废气治理权手续费) 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11.焦化公司2005年12月28日与贷款银行协商后,提前归还300万元贷款中的150万元,并按照银行要求,支付当年全部利息。当年利息计算为:3000000×6%×8/12=120000(元)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120000

贷:环境负债――环境长期负债(应付利息)120000

借:环境负债――环境长期负债 1500000

――环境长期负债(应付利息)120000

贷:银行存款 1620000

12.焦化公司2006年4月28日提前归还银行贷款余额150万元,当年利息计算为:

1500000×6%×4/12=30000(元)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30000

贷:环境负债――环境长期负债(应付利息)30000

借:环境负债――环境长期负债(应付利息) 30000

贷:银行存款――工程专用款30000

借:环境负债――环境长期负债15000000

贷:银行存款――工程专用存款1500000

至此,环境长期负债(工程借款)已经全部清偿完毕,工程专用存款账户也完成了它的使命。

13.焦化公司2006年8月8日发生废气泄漏,污染周边居民;公司支付罚款费用5000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环境支出――环境恶性支出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14.焦化公司2006年8月末,将5000元的污染罚款费用转入管理费用。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环境污染费 5000

贷:环境支出――环境恶性支出5000

(二)现行会计账务处理

1.借:银行存款――工程专用存款 3000000

贷:长期负债――工程3000000

2.借:在建工程――工程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借:在建工程――工程 4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

4.借:在建工程――工程 120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0

5.借:在建工程――工程土建 150000

在建工程――工程安装3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6.借:在建工程――工程土建 580000

在建工程――工程安装 1620000

贷:银行存款2200000

借:固定资产2200000

贷:在建工程2200000

7.借:制造费用14325

贷:累计折旧14325

8.借:生产成本 50000

贷:应付工资20000

其他应付款 20000

原材料 10000

9.借:银行存款 1200000

贷:营业外收入1200000

借:财务费用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10.借:财务费用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借:财务费用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11.借:财务费用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借:长期负债――废气工程150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0

12.借:财务费用30000

长期负债――废气工程1500000

贷:银行存款 1530000

13.借:管理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四、信息披露的比较

(一)环境会计对损益表的影响

1.对损益表的影响

假定焦化公司按照目前会计制度处理时的损益表1表所示:

焦化公司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需将上表进行调整,如表2所示。

2.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假定焦化公司按照目前的会计制度处理时的资产负债表如表3所示:

按环境会计披露信息如表4:

第11篇

在考察中,我分别接触了在国外完成学士学位读研的和在国内大学毕业后留学读研的中国留学生,对他们进行了比较,前者在语言和对西方文化的熟悉和了解以及学术方面的成果,较之后者可以说给人的感觉差距是不小的。

一位在加拿大完成学士和硕士的北京留学生告诉我,他的一位高中同学在国内大学毕业后由他帮助到加拿大读研,一年的语言强化,很难达到专业课题研究的要求,语言强化、专业学习、打工加在一起很吃力,这位同学很后悔当年未能和他一起来加拿大读大学。

在我的几次对到外国留学的高中生和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也同样是这样的情形,由于年龄上的差别,他们在外语的掌握、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所考虑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在国内外都有恋爱的朋友、或把朋友一起办到国外),为了生活等原因,在学习的效果和收获上便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不少国外企业在用人上对留学生的国外学习、生活的经历比较看重(这当然和留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有联系的)。

在工作中我有这样的感受,当今国际高等教育不仅有丰富和先进的教育资源,而且对中国留学生有很多优惠(如:入学申请、签证的办理、较高的打工收入、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等)。不少国家的留学总体费用(学费、生活费等)并不很高(3―5万元人民币/年)。特别是入世后的中国急切需要大量的海归派充实到与国际接轨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应当成为当今时代的领军人物,应该有较高的收入和待遇,更能实现人生追求与梦想。

第12篇

一、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手机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工具。中学生可以利用手机随时与父母取得联系,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加强学生与家长的联系。节假日期间,中学生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为亲戚或师友发送亲情或祝福短信,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同学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等。

2.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中学生较早的接触手机,熟悉和掌握移动技术的升级变更,会对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手机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作息、学习时间;字典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相关资源;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画面。

4.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

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5.可以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及时修复自己学习上的漏洞。

二、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坏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全,知识面窄,阅历不丰富,自控能力差,不能科学地看待事物,加之垃圾邮件、垃圾短信、垃圾游戏等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引发出一系列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

1.课堂上玩手机(发短信、游戏、听歌等),影响课堂。

2.用手机长期打电话,有辐射,影响健康。

3.用手机通过QQ聊天等,萌生早恋的心理。

4.不良短信(常受到短信公司发来的成人声讯广告),蛊惑人心。

5.用手机拼时尚,助长了学生的攀比心理。

6.手机价格昂贵,话费、流量费等花费惊人,增加家庭经济

负担。

三、教师如何矫正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科技在发展,手机的更新换代突飞猛进,手机的使用有利有弊,学校死禁学生佩带手机不切实际,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策略来矫正、引导学生科学地使用手机。

1.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人先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

2.学校要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

3.学校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

4.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5.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沟通。

第13篇

关键词:评估;理论基础;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81-03

一、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理论基础比较

(一)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作为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指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人的发展,也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目的也是手段,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主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教育者把受教育者当做正在发展中的人,根据社会与人的发展规律,通过有效的方式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完整的人。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实现其国家政治目标,这一目标是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以及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国外的学校非常多元化,学生的文化背景、都存在着不同,不能用某一种方式去笼统的概括,所以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就是国外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主要包括品德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政治教育以及国际教育。

(二)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导思想的比较

1.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的共性。统治阶级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自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来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国内外高校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式。科技发展为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科技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是功不可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就是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手段的现代化,不是对高科技的简单照搬,而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的过程,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2.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的差异。西方国家中,宗教教育是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明显的宗教性。对于大多西方人来说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参加宗教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缺少。但在中国,多民族多信仰作为一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宗教教育在中国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宗教世界观与科学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国外注重渗透式教育,而中国则偏向灌输式教育。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同时存在,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渗透式教育是建立在其社会和个人主义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对个体的教育,为个体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宽松的教育气氛,实行弹性管理。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更强调系统性、理论性的灌输和规范,强调政治性,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理论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理论,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国外德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中国则相对单一。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较为深入,道德教育和思想行为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各异,选择、使用的方法多样化。中国则处在研究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不高,主要利用专门的途径进行直接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是评估的参考因素还有待完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3.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比较的结论。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因为有相同的教育目的所以存在着共性,都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推行的,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起到巨大的作用,很多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互相补充,进而各自完善。又由于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因指导思想的指向有同有异,导致在评估体系建构、评估方法实施等方面也有同有异。

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状况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构成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发展几十年,其中较为权威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指标体系构成这一说法,指出评估体系应该被分为三类: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评估指标;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评估指标;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指标。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组织体系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活动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各个主体,为了实现某项价值判断而组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由评估领导决策机构统领的,由评估管理组织和操作组织具体运作评估活动的系统组织。有调控性、规范性、分权性和复杂性四个特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评估目标,根据评估原则选定有利于协调各种评估力量和工作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操作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分析法。第二,比较法。第三,效益评定法。第四,接受程度评定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核心,具有导向作用,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内在含义是指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整体特征状态的一种形式,是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依据的标准,遵循一定的价值和目标。但是对于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目标我们无法进行直接的判断和分析,这就需要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这种目标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而这些指标的集合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不足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有待拓宽。明确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是整个体系的基础,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更具针对性和目标性。随着社会进步和时展,高校学生越来越被外界新的因素所影响,生活方式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停留原地,把教育的内容静止在课本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范围也应相应发生转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性质有待明确。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明确是以行政为主还是以道德为主,这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内容和德育评估的内容发生了重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重点应该突出政治的层面,而德育评估的重点则在于道德。两者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所以如何将二者区别开,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内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有待科学化。方法是实现目标所必须的途径,越科学的方法越可以让评估的过程合理化。在当前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践中,很多地方和高校只是在运用查阅文件等传统的评估方式。当然传统的评估方式有其优势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本来固有的方法就显得不够“与时俱进”。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效益的研究有待加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的价值是什么,是关系到评估存在合理性的重要问题,也是评估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评估价值是众多学者和专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如何让切实的效益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巨大工程,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少不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约束和督导作用。各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以及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对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环节。中国一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明确和规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高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走形式不落实,说的比做的多,其效果怎样,只有在评估中经过实地调研才能准确把握。所以要定期的考核评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发现问题,查找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及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方法。近几年中国高校采取了专项的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测,客观准确的了解各方面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就应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确的列为目标之一,保证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树立立体的教育观念,全方位的把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当中。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客观的依据。如何评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效果是一个难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衡量和判断,不断的加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方案的选择、计划的制定等决策活动,都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环境等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估。如果没有这种方向性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极易受到影响。通过评估所获得的信息最客观,所作出的分析判断也最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在此基础上的决策也最有针对性。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力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其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会带来经济效应。对于部分领导来说不能带来政治绩效,所以存在一定的应付态度。但是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如何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养真正贯彻落实到大学生当中,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就是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最有力的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几条措施

1.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新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反映的是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要通过多次的评估活动对比之后才能得到反映,所以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其关键环节就是将教育目标层层分解,从而构成一个完备的目标体系。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新目标,就是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自身的质量和效力进行设立,通过新目标的设立便于人们通过对照评估目标,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活动与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差距,能够检验评估活动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2.运用现代的先进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过于传统,有些甚至只是形式工程,很少用到现代化的评估手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不仅仅需要重视原始材料的收集检查,还要把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运用其中。当前客观现状不断发展变化,高校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评估手段和方法,以达到增强评估效果的目的。运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帮助高校落实评估过程,不流于表面,方便管理。

3.在方法研究上强调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强调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统一,就是要求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评估时,综合分析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优缺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强调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决定的。纯粹运用定量评估方法的评估范围很少,大多时候是通过定量评估的方法来评估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因为掺杂了人的复杂思想所以有一定的观念性,很难进行精确的量化,也就无法通过单纯的定量评估来获得结果。所以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以孤立任何一方而单独评估。

4.建立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主体。评估主体是指评估行为的实施者由不同的评估主体评估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过去的评估主体通常是教育行政部门,但是随着教育客体的多样化发展,评估主体也应随之丰富起来,主体不应当只限于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包括教育领域中的中间力量。为了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应加强评估主体的培训,建立完善的评估主体制度,结束评估过程以后,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政府机构和高校,以达到评估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杨.论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评估方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 王建.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研究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9) .

[3] 陈炳,姚会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4] 蔡海生,邱隆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3).

[5] 郭政,王海平.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方法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5).

[6] 邱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

[7] 赵立群.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D].上海:复旦大学,2008.

[8] 韦诸霞.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研究及启示[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9,(9) .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YANG Qian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09,China)

第14篇

一、课本剧的特点

(一)形式活泼新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语言点的分析上,通常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即便多数课堂已结合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和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教学形式依旧单一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课本剧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语言,在对课本进行全面的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和形式将其表演出来。课本剧这一崭新形式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增强。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切实实践英语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因此课本剧的实践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内容丰富时效

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发音标准、用词准确、句子完整、表演真实。同时,课本剧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和题材特点,在理解把握全篇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改写、改编和表演。因此,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内容和主题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相关的专业语汇,掌握语篇特点,体会写作意图,了解最新动态,以最鲜活最实效的语言将相关主题思想通过表演的形式传达出来。

(三) 表现多样生动

编写和表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生以课本材料为蓝本发挥想象和创新思维进行再创造。由于语言知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必然会根据个人体会、兴趣爱好和表演方式创造并呈现出不同版本的课本剧。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发挥个体的自主性,将书面的文字符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变成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语言,使之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表现。

二、课本剧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本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

《全新主题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课“熊树林的智慧”(Wisdom of Bear Wood) 讲述的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男孩与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Robertson-Glasgow)在树林里偶然相遇, 因对自然的共同爱好而成为忘年之交,在善良热情的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的感召下终于找回了自信、亲情和友谊。为了让学生对这个温情的小品有深入的理解,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组学生分别就男孩、老太太、树林、自然和友谊五个关键词编写课本剧。各组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团队合作精神,紧紧围绕友谊这一主题创造了不同版本的故事,各有千秋。其中一组学生把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改编成了小时候曾经接受过小男孩帮助的小美人鱼,当得知男孩长大后由于家庭变故性格变得消极低沉,费尽千辛万苦变成老太太来接近男孩,帮他恢复之前乐观开朗的个性。在故事的最后,小美人鱼向小男孩袒露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乐观善良的本性。最终小美人鱼因为离开大海在树林里停留太长时间而化为泡沫,正如文中结尾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一样离开人世,但是小男孩因为这次相遇却获得了珍贵的人生财富――如何去爱和珍惜人生。相比于传统的被动吸收和机械操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将平淡无奇的故事改编成充满童话色彩的魔幻故事,形式新颖,活泼有趣,生动直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文化艺术李徽:从CBI教学模式看课本剧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课本剧锻炼团队合作,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第15篇

尊敬的各位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初冬季节,寒意浓浓 ,冬日的寒气阻挡不了我们的再次相聚,今天,学前与基础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心第二届年会经过聆听专家讲座、分组交流研讨和总结汇报即将进入尾声。此次年会在融洽互动的环境中顺利的完成了各项议程,我们收益颇丰,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向此次年会取得的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年会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和学前与基础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心主办,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承办。西安外国语学校以“琢玉”教育理念为引领,坚持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不断创新实践双外语加体艺特长的“2+1>3”特色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西安外国语学校将继续为学前与基础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心的各理事单位搭建交流平台,持续关注幼儿教育与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琢玉成器,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