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审计发现的问题范文

工程审计发现的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审计发现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程审计发现的问题

第1篇

一、当前部分公共工程审计发现问题

第一,不重视开展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结果不科学。

审计发现,有的项目由于项目建设时间仓促,存在压缩可行性研究时间的情况,使得可行性研究无法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有的项目在基础数据缺乏、调查不充分、研究不透彻的情况下,往往依靠主观想象和非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编造出一份依据不充分、研究不细致、定位不准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结果是导致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者是投资大量追加。究其原因,还是缺乏科学态度,没有充分认识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将可行性研究作为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完成。

第二,项目设计缺乏严谨性和周密性。

一方面,由于工期紧等原因,设计方没有充分理解建设单位意图,也没有与项目相关单位充分沟通,盲目设计相关方案,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设计变更;另一方面,设计方单纯地迎合建设单位,设计方案不切合实际,片面追求个人喜好,没有突出公共工程的使用功能和服务功能,在设计方案中没有充分考虑施工难度和投资预算,没有得到项目相关单位和业内专家的认可,也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多的问题。以上原因可能使投资费用大量追加,工程预算被大大突破,既造成资金浪费,又可能影响施工周期。

第三,项目建设不注重节能环保。

审计发现,一些公共工程片面追求豪华,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严重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如:一些公共工程建筑的大厅高度超过实际使用要求、大量运用落地窗,导致空调耗电量剧增,玻璃幕墙广泛使用造成光污染,能耗大,不环保。另据相关资料统计,大多数公共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的平均耗电量,至少相当于普通民用建筑的2倍。上述情况不利于全面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第四,投资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特点不突出、作用未充分发挥。

有些工程的投资监理,常常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做完之后才参与近来,没有实际介入到可行性研究环节;有的按照甲方意愿参与可行性研究,造成项目大量追加工程款,或项目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审计还发现,有的投资监理机构将投资监理模式混同于一般造价咨询服务,事前控制不主动不及时,往往是慢半拍,没有突出动态控制;有的局限于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验工计价、现场签证等常规工作;有的出于处理方便和人员分工等原因,将财务核算管理与造价控制分开处理,没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核算监督和管理,没突出建设资金计价、运用和核算一体化的特点。

另外,在确定投资控制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时,一些投资监理机构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如设计变更、施工难度、市场行情变化等,从而影响了目标实现。在制定造价控制实施流程时,没有控制住设计这一关键因素,超标准设计直接决定了造价大大超出定额,控制造价目标落空。此外,还存在对建筑安装工程以外的费用没有进行详细核算等问题。

二、相关建议

(一)充分重视可行性研究,将跟踪审计与决算审计、效益审计结合在一起。

一方面,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深入评价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分析建设选址、建设标准、工艺设备和建设时机的适当性,论证最优建设方案。通过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准备的跟踪审计,考察项目可行性,评价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充分性,检查建设项目手续完备性、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方案合理性。

另一方面,提前介入项目的前期准备、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及时掌握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分析项目投入产出情况,在跟踪过程中进行效益审计,使建设项目满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要求。

(二)完善设计质量评价及成本控制措施。

1、合理评价设计质量:考虑设计单位资质、相关设计经验、历年设计作品获奖情况和设计费用等因素,选择设计单位;按照设计图审查结论、设计方案经济比选及优化、实用性和美观程度等方面要求,评价设计方案质量。

2、控制工程决算成本:评价建设资金、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核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否满足工程进度对资金的需求,有无闲置资金,以及建设期利息是否增加等。

具体措施有:一是通过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年度之间的纵横向比较,评价单位工程成本的经济性;二是强化对项目造价的控制,注重对隐蔽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的资金使用审核,采用资金节约额和资金节约率等指标评价决算成本,决算成本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内,促进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合理;三是在施工阶段严格控制进度款的支付,确保资金合理流出,降低财务费用,预防超额支付而引起财务风险,全面加强工程价款结算、实际完成投资及工程造价控制;四是在实施过程中控制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索赔等,有效遏制竣工结算中虚增工程量、高估冒算等现象的发生。根据工程进度,做到单项工程完成一个审一个,从而使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缩短竣工决算审计时间,解决因审计时间过长造成迟迟不能结算工程款的问题。

(三)注重公共工程的节能环保。

严格按照《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了解工程在设计、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措施处理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达到节能目标。

(四)在各项目环节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在立项环节,一般适用可行性研究方法;对于资金拨付和使用管理环节,可采用程序分析、比较分析和权重分析等分析法,也可采用博弈法;对于运行环节效果的评价环节,可以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五)充分发挥投资监理的相关作用。

1、明确工作范围。投资监理的工作范围,包括参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和扩建初期概算的编制或审查,工程招标,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制定造价控制的实施细则,确定控制目标,各类经济技术合同的编审,中期付款审核,阶段性预(结)算审核,协助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等全过程的监管工作。在项目实施全过程对资金的申请、拨付和使用,提出咨询建议并会签,努力做到资金正确、及时、适时到位,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适当、合理。

具体说来,建立概算价、承包合同价(包括投标报价、施工图预算)以及结算价三级控制体系,监督甲供材料、设备的采购、保管和领用三个环节的管理及财务核算,在合同履行中若需对预算进行调整的,应由项目主管单位提出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的原因、数额及有关说明并附投资监理意见,调整预算方案经财政主管部门审核,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可执行。

第2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结算审计 发现问题

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最终造价,是基建审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减少国家对建设项目的投资,也是工程项目最直接的效益。结合实际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立项和设计阶段造价管理落实不到位

统计资料显示,在工程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实施阶段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工程决策和设计阶段。而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意识,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只重视工程的承包价格、建造过程中的变更造价以及结算造价,而往往忽视了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造成“三超”现象,既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很显然,搞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必须克服,控制工程费用从设计抓起。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因为设计成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下来,所以多方案比较是衡量其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工程招投标阶段存在抬高报价现象

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串标投标现象,有些承包商联合几家投标人搞陪标工程,同时抬高报价,最终提高合同价。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但是一些建设单位并不能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实施阶段,建设单位工程变更签证管理不严格

工程变更签证是在施工过程中变更设计图纸和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变更签证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操作,但由于部分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有些签证与实际有较大差距,有些签证内容的造价结算与招标书、合同内容相矛盾,而有些签证是后来补上的,存在虚假签证行为。

监理、设计人员把关控制不严

在审计中发现,部分监理、设计人员在工程的控制和监管方面不严格,随意签证虚假记录,通过现场签证否定或改变原招标内容和新增工程量。在签证时,有的只写工程量,没有图是尺寸,有的只写金额,没有详细内容,有些签证的造价已包括在原合同价内而不属变更范围,甚至有些隐蔽工程量的签证无法确定其真实性等。

建设单位不正常的举动,增加审计难度

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建设单位节省建设费用,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但基建结算审计并不受所有建设单位的欢迎,因为有些建设单位的基建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施工单位逐渐产生经济瓜葛,因而这些人思想上有顾虑,认为基建审计核减额越大,说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多。此外,建设单位打着“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建设资金”的旗号,肢解工程项目,将一个本应完整的单项工程肢解成若干子项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除了要支付总承包单位服务费,增加工程成本外,有的还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应商,甚至干脆代施工单位采购建筑材料等。所有这些建设单位不正常举动,都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审计难度。

针对基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项目前期阶段要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造价人员要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二、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打破某些行业垄断,增加竞争性和竞争对象,加强对中介构机的监督和对其成果的校验,使其不敢、不能参与串标活动。

三、建设单位要建立和落实工程项目责任制,加强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对项目签证的管理,应建立和健全项目的施工、操作、结算变更管理制度,防止虚假工程量和虚假签证的产生。

第3篇

(一)施工单位报审结算存在的问题。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施工企业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结算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对建设工程结算进行有效地监督的情况,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编制假预算和假结算,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价。

(二)审计工程结算审核面临的问题。

1.承包工程合同签定不规范,工程结算计价难以确定。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建设、施工双方承包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在签订合同时不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筑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目的是为了竣工后高报工程结算价格打下伏笔,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同时,给工程结算造价审核带来难度和风险。

2.建设单位不正常的举动,增加审计难度。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建设单位节省建设费用,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但基建结算审计并不受所有建设单位的欢迎,因为有些建设单位的基建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施工单位逐渐产生经济瓜葛,因而这些人思想上有顾虑,认为基建审计核减额越大,说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多,甚至出现施工单位都予以认可的核减,而建设单位反不认可的咄咄怪事。此外,建设单位打着“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建设资金”的旗号,肢解工程项目,将一个本应完整的单项工程肢解成若干子项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除了要支付总承包单位服务费,增加工程成本外,有的还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货商,甚至干脆代施工单位采购建筑材料等。所有这些建设单位不正常的举动,都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审计难度。

3.材料成本难以确定。现阶段建筑材料市场不规范,价格混乱。材料材质相同,价格不同;产地不同,价格不同;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差异悬殊,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感觉到材料实际价格无法核实,成本难以测定。即使是审核其原始购货发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场的混乱使得真伪难辨,况且回扣与折扣普遍,幅度不同,更增加其难度。

4.监理单位没有尽职造成工程结算审核难以深入。限于目前审计机关的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实施工程结算审计难以做到全程跟踪审计,更无法采取技术扫描和钻芯取样等先进检测手段,因而审计所依赖的工程实施过程抽样检测资料只能以监理部门提供的监理日志为主要参考依据。但工程结算审计中发现,监理单位提供的监理日志并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或填写不规范,或当时编造虚假记录,或事后补做虚假记录,或找不具监理资质的人员编造日志,等等。所有这些,说明工程监理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监理验收,监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如我们在装饰工程项目审计中发现,居室装修普遍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墙面、顶棚抹灰层脱落,通体砖颜色深浅不一造成地面花、地缝大、地不平等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没有严格按材料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单位忽视对装饰工程的质量管理外,监理单位没有尽职是主要原因。这既给工程质量造成很大隐患,又使工程结算审核难以深入进行。

二、问题的成因简析

(一)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在编制工程项目决算时为了省时间图省事,往往不对竣工工程进行实地现场勘察,甚至在对工程图纸及相关变更材料均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草率编制,导致已变更取消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结算中仍然出现高估冒算的情况。有的则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提升其劳务费的“含金量”,进而造成工程造价增大。

(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资料未能完整归档或有意不建档,造成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无法建立完整的工程资料档案并按要求报送工程结算所需资料,从而使审计工作周期拉长、风险加大。

第4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问题;应对措施

在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设计概算、决算、施工图预算审核等方面。现在我来简要谈谈工程造价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案。

一、工程造价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1.1多算工程量和重复计算工程量

多算工程量和重复计算工程量虽然都会导致最后计算出的工程量与实际不符,但是其根本原因却是截然不同的。

多算工程量的差错可能主要出现在隐蔽工程和砼工程等方面,由于这些工程自身的结构复杂,桩、承台、梁、柱、板等零件的数量众多,导致计算统计数量困难,于是在计算截面面积时有时会采用多个界面组合的方法。同时,相重叠的部分也会致使多算,种种原因加起来导致最后计算出来的工程量大于实际的工程量。

而重复计算工程量则是由于为了使计算方便而产生的误差。比如已经单独列出过的零件如墙壁柱砖砌体,在计算墙砖项目的总量时由于墙壁柱砖砌体的数量比较少,就没有再次从中扣除,这样就导致了墙壁柱砖砌体的数量被计算了两次。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等小数量的零件上,归根结底只是为了使计算更方便,减少麻烦。

然而这些问题都不是无法避免的,只要做到细心认真。这就要求在计算工程量时,要实事求是,不马虎不松懈。要严格按照国家工程量计算规则来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严谨认真,结算出结果后首先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是否合理,然后按照实际工程量来检查核对。[1]

在一般的民用建筑工程中,我们一般按照如下的要求来进行。钢筋混凝土每平方米折实厚度:地下室:1.0一1.5立方米/平方米(地下室面积);上部框架:0.3―0.35立方米/平方米(上部建筑面积);综合:0.4一0.45立方米/平方米(全部建筑面积)等。不同的结构有其自己固定的占地面积比,在这里我不再多举例。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严格的按照这些规定指标,不超标不乱造,重视国家标准,时时刻刻都能保证其正确性,同时也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

1.2定额应用套价的问题

套用定额时要注意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定额,由于定额自身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致使我们在套用定额时要更加的严谨,确保不出差错,一定要找到适用的定额再套用。在套用时要注意定额的适用界限、注释说明及单价换算等其他注意事项。[2]

1.2.1定额套用界限

一个适用的定额子目的确定往往要经过多重筛选,同一个项目可能有很多适用的子目,这时到底该套用哪一个就会出现意见分歧。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明智的选择,对于不同的子目要理智的分析其不同的特点,结合施工方案的自身特性来选择最合适的那一个,通常来说施工单位的选择方法是根据子目单价来选择。所以对于子目的选择,要求我们要明确划分定额中的同类工程量的子目套用界限,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选出最适合的子目来套用。

1.2.2定额适用范围

当工程施工项目已经结束或者已经被其他子目包括了的时候,这个项目是不能在原有子目中再度存在的。然而在原土碾压、平整场地等工程中,即使子目不再存在,施工单位为了牟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于是虚报工程造价,重新列出这些已经不存在的子目,无视工程类型。施工单位谋求经济利益的手段还有将一些定额内容已经很明确的小型拆除项目,比如凿除块料面层、结合层、清理基层、废渣堆放等,套用2次定额,提高工程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将定额适用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与划分,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2.3定额单价换算

在进行定额单价换算的时候往往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主要集中于定额单价转换的方法选择不当以及套用定额单价时单价错误两个方面。在工程队施工时,经常通过一种方法来提高造价,即只换实际块料价但不换定额的含量,这样会导致造价的大幅度增加,至于为什么会增加,现在让我来阐述。在块料子目中,实际尺寸经常会与定额尺寸不相符,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实际块料的尺寸小,即实际用量少于定额,又由于块料越少,缝隙越多,因此这表明,块料少的时候,同正常情况相比块料面积也必然减少,这样就会导致造价的增加。[3]

二、应对措施

2.1正确地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中前行的,只有掌握了新的技术,灵活使用新材料,才能更好的发展,对于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也是一样。在过去,我们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套用定额,但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现如今的情况这个方法已经渐渐不能胜任,使用起来越来越吃力,出现了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技术方面,我们要创造并熟练运用新的技术。在材料方面,新型材料已经大范围覆盖了过去的木材等材料。铝合金、轻钢龙骨吊顶、不锈钢饰面、特种玻璃等新型材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在人们还没有完全习惯这些新型材料的当下,市场上会出现各种质量不同价格各异的相同材料,这会给预决算编审工作带来许多的困难。于是就要求决算人员能够“慧眼识英雄”,在了解市场、熟悉各家产品的质量、价格的前提下,不断更新手头信息,对定额造价按实际情况不断地作出合适的调整,正确计算出实际造价。同时不能忘记遵守原有的规则。规则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作出最科学最正确的造价,避免发生由于不熟悉市场而造成的被施工单位抬高价格的情况。

2.2以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编审工作

工程造价的预决算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实事求是,这也是作为一个造价师应遵守的原则。在面对不同承包形式时,无论是平方米造价包干还是别的承包形式,都要准确的进行工程造价,绝不忽略预决算编审工作,严格的进行工程预算。在进行工程预决算编审工作时,既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多算会使得施工人员通过少量劳动得到大量的与劳动量不相符的利润,而少算会使工程的进行由于资金的缺乏而难以再进行下去,再次追加资金的投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避免在施工时不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的情况。正确的进行工程预决算编审工作也能保证工程完成的质量。[4]

三、结论

对于预决算编审人员,我们要求他熟悉各项规定,具有将预决算编审做好的实际能力,同时掌握建筑行业各方面的知识,熟悉不断动荡的行情。只有做好了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才能使工程施工得到完善。对于国家发展的大局建设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美兰;房地产企业整体成本控制论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1年05期

[2]刘立涛 冯尊荣 田昆;建筑工程中造价管理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1年30期

第5篇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整改;审计监督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审计工作的不断重视,审计工作目前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发挥着尖兵利剑的作用。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来说,很多情况下困难不是如何发现审计问题,更多的是如何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定性以及如何切实做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意义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审计整改的闭环管理工作,才能切实提供企业内部审计水平,从而促进公司管理更加规范化。

1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背景分析

(1)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难。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审计问题,对审计问题的定性直接影响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为审计后续处理提供了直接基础。但在面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时,我们的被审计单位一般都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向审计人员解释,有的认为是客观原因导致,有的认为是历史遗留问题,总之想法设法让审计人员将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变轻。一旦定性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到审计发现问题的后续整改。

(2)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标准界定难。审计监督多为事后监督,即对已经完成的经济事项进行监督评价,这就给实际整改带来了困难。例如,在工程建设中发现多支付了工程款,审计发现该情况时,相关的支付已经完成,有些工程款支付给了私人承包商,回收的困难较大;有些企业决策存在错误,但相应的管理行为已经发生,再去纠正当时的行为已无可能。面对这些情况,如何界定这些已成为既定事实问题的整改标准就成为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3)审计整改成果运用的长效机制不健全。随着目前审计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审计频率、深度、广度都不断在加大。但目前来看,对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很多情况下只是就事论事,没有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导致一些问题年年审,年年犯,屡审屡犯的情况突出。如果审计成果得不到充分运用,审计的权威性以及审计整改效果都不能得到最大化,审计成果就会成为停留在审计报告上的空谈。

(4)审计部门对审计整改的监督力度不够。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对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数量、质量要求很高,但对审计整改的后续跟踪要求却很低。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要求过软,这些情况都导致审计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2 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建议

(1)上级业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督促下级单位的整改工作。审计整改之所以难以推进,很多情况下,一些单位将整改工作当作是审计部门的事情,这种观点是极为片面的。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在业务部门中发生,因此整改工作必须由业务部门牵头开展,审计部门在整改工作中是起到督促、监督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一般都是上审下,对于下级单位业务部门的整改工作,引入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督,将会使整改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部门也要与相关的业务部门做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从更深层面推进审计整改工作。

(2)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对审计整改要提高话语权。在企业管理中,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实际上被大大削弱。审计部门要服从于行政领导,行政领导又直接负责整改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发现的问题经常会被内部解决,在审计整改的时候也会遭遇到很多无形的阻力。因此,审计部门必须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建立审计委员会,向公司董事长直接负责,提高话语权,企业也应该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的独立、客观性。

(3)加大对审计整改不力的监督处罚力度。审计整改工作之所以推进难度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审计整改过程中出现的整改不力情况处罚力度太低。审计法中赋予了审计部门相关的执法权,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也应该赋予审计部门在审计整改过程中相关处理、处罚权利。对于不重视审计整改、整改不到位、整改过程一拖再拖以及屡审屡犯的的相关单位,审计部门必须要对相关单位行使必要的处罚权利,对于拒不履行审计整改要求的,审计部门有权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

第6篇

关键词:审计案例;土建项目;造价管理

笔者在最近几年的审计工作中经手过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土建项目。说其有代表性,一是因为以通信工程为主体的通信行业建设工作中土建项目占比不高,土建项目管理经验较缺乏;二是这一土建项目的审计发现几乎囊括了土建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值得挖掘,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个审计案例的分析来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土建项目造价管理,以期对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

一、案例概况

X公司下属A县分公司综合楼土建项目,于2006年3月立项,2009年3月完成地质勘察,2009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10年3月完成工程主体施工单位招标,2010年5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10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2012年4月附属工程动工,2012年12月全部工程完工。项目结算送审金额1,024.8万元,经审定的金额为919.4万元,审减金额为105.4万元,超投资计划金额150.4万元。

二、分析和管理对策

(一)项目批复

1.审计发现。该项目从2006第一次批复至2009年,共有5份批复文件,建筑面积从1200历经3次修改至2500平方米,投资金额从250万元历经5次修改至769万元,批复内容只有粗略的建设内容和总体的投资金额,没有具体的投资明细。

2.问题分析。该项目批复几经修改,证明该项目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批复面积和批复金额不从实际出发,违背了项目立项和批复文件对项目的总体指导原则,给该项目后来在施工过程中变更不断,实际造价超投资金额预埋下了隐患。

(二)勘察

1.审计发现。涉及基础土方开挖的签证中有一项注明因碰到弱风化特坚类岩石增加人工破凿石方。

2.问题分析。从签证的工程量来判断,采用人工破凿的不是局部,该项目所处地块的地质条件明显与地勘报告中的二类土质不一致,明显可见该勘察单位并未履行职责,然而在与该勘察单位签订的协议中,并未对此约定勘察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建设单位无法向其追责。

3.管理对策。选择资质优秀的勘察单位,并在勘察合同中明确责任,对勘察缺失或严重不到位影响施工造价的要对勘察单位追责;

(三)设计

1.审计发现。该项目因设计变更导致的工程量增减占项目总变更工程量的比例达到69%。

2.问题分析。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变更,造成造价徒增、投资失控。

3.管理对策。必须把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提升到造价管理中最重要的位置上来,必须牢牢把控住设计的完整性、准确性、全面性和适用性。

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甄选和考核,以充分保证设计质量。

初步设计阶段应对不同设计方案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选与优化论证,具有准确的分析与评价资料,确保所推荐的方案经济合理、切实可行;设计概算编制的工程量应基本准确、无漏项,定额取费标准正确,选用价格信息符合市场情况,计算无错误,经济指标分析合理、计价准确。

(四)招投标

1.审计发现。该项目施工合同签订金额达868.2万元,其中公开招投标采购金额只有405.4元;采用邀请招标采购的有84.3万元;直接签订补充协议的291.7万元;单一来源采购金额86.8万元;

2.问题分析。在招标投标时,只注重了主体工程施工单位的招标,对工程建设中的追加工程、附属工程以及追加工程量没有进行严格地限制,非招标的合同金额超过总合同金额的50%。一方面不符合国家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相关规定,存在法律合规风险;另一方面导致对工程的监管不足,给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以不同方式和理由增减工程留下了操纵空间,进一步导致了工程造价的不可控。

3.管理对策。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各个环节的采购。

(五)合同签订

1.审计发现。主体施工合同中约定“工程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由双方代表在合同签订后开工前三天进行市场实地调查后确定,确定后的价格即为结算时的材料价,没有确定的材料价格以承包人的投标报价或有发包人代表签认的票据价格为准。”

结算书中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签认的主材单价明显高于市场价或当地指导价,如楼梯面层幻彩虹花岗石签认结算价为480元/O(当期市场价格约为200元/O)、6L厚镀膜玻璃按180元/O补价差(当期市场价格约为100元/O)

2.问题分析。施工合同中主要建筑材料价格约定的条款不合理,不科学,直接影响对造价的认定,且争议出现的时候,令承包方处于劣势。

(六)施工管理

1.审计发现:

(1)施工单位多报、虚报工程量和价格。工程量多报的核减占总审减的47.40%;综合单价高于市场价核减占总审减的37.12%;错套定额核减占总审减的8.69%;其它占总审减的6.79%。

(2)施工过程中变更大,完工工程量与最初设计完全一致的只占26%,增减变更工程量占74%,其中因设计变更导致的又占总变更工程量的比例的69%。项目最终超投资批复150.4万元,超投资比率达20%。

2.问题分析:

(1)该项目工程变更巨大,令项目前期的设计、招标、合同等都形同虚设,究其根本原因是建设单位根本没有工程变更和签证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制度缺失使得管理部门对工程变更的约束和造价的控制不足,导致出现实际施工内容与计划施工内容差异较大,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随意增减工程、变更主材等情形,令招投标和合同约定失去实际控制意义。

(2)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在如此大的工程变更情况下,监理本应充分发挥作用,但该项目的监理却没有认真审核把关,使得监理流于形式。

3.管理对策:

(1)应该制定统一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及内容的审核监督。如规定设计变更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由原设计单位审核;同时加强现场签证管理,限制单张签证的权利,控制累计签证价款的总量,凡总量或金额达到一定限额时,应签订补充合同对签证事项进行确认,同时应进行工程量及造价的增减分析。若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预算,须经概预算审批部门审查同意,并进行概预算调整;且应对增加工程总量进行限制,对附属工程、追加工程的量占整个完整工程量的比例约定上限,如以20%以内为限,使整个工程量中招投标的工程总量占绝对比例。

(2)择优甄选监理单位,加强考核管理,对监理不到位应进行追责。

第7篇

关键词:施工合同;审计

一、承包人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承包人必须具备与所承担基建工程类型、规模相符的资质,不具备施工资质或资质未达到相应等级的施工单位不得作为基建工程承包人;达到招标标准的基建工程,必须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包人。对于未达到招标标准的基建工程,可以将工程直接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人,委托之前应按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履行承包人确定手续。审计发现承包人条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与中标人无资质的分公司签订合同或承包人不具备相应资质; 未达招标标准的基建工程, 其承包人的选择未履行建设单位内部控制程序。

二、合同协议书

合同协议书主要包括承包范围、合同价款、质量、工期等内容,文字量相对较少但却非常关键。合同协议书的工程承包范围应完整、明确,合同价款大小写及合同工期日历天数计算应正确无误,合同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合同协议书中承包范围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承包范围一栏与施工预算、中标通知书或其它文件互相矛盾而引起争议的情况,由于合同协议书的解释顺序排在第一位,完整、明确的承包范围能使建设单位在争议中处于有利地位。承包范围应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范围填写,在填写时要力争用词准确,不能采用有歧义的词或字,对重要工作界线的描述要细致。审计发现合同协议书条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发包人名称有误,合同价款、合同工期、质量等级有误或未按中标通知书进行约定,工程承包范围描述不清等。

三、合同专用条款

合同专用条款是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对通用条款进行补充或修正后形成的条款。 由于具体工程工作内容各不相同,施工现场和外部环境条件各异,因此必须有反映工程具体特点和要求的专用条款。对需补充、修正甚至弃用的通用条款,应按其在通用条款中的编号在专用条款中进行相应说明。经过招标确定承包人的基建工程,其合同主要条款应与招标文件中的约定保持一致。根据国家施工合同范本拟定合同专用条款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3. 1 发包人、 承包人的义务以及监理人的职权发包人和承包人作为合同的甲乙双方,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义务,如发包人要确保施工场地具备施工条件、组织图纸会审等,承包人要根据国家相关施工验收标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内容。 施工合同中应明确发包人、承包人双方的义务,不能有遗漏。监理人虽不是施工合同主体, 但其作为业主代表,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对承包人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合同中还应明确发包人的现场代表、承包人的项目经理以及技术负责人、监理人的总监理工程师的姓名,并对承包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每月到现场进行施工管理的时间要求予以明确。审计发现发包人、承包人的义务以及监理人的职权条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发包人的义务与监理人的职权交叉重复,承包人的义务不够完善,各方人员代表未写入合同,未对承包人项目经理以及技术负责人的施工现场到位情况进行要求。

3. 2 合同价款的方式

一般说来,预算依据较充分,预算工作较细的工程采用固定总价合同较为合适。在固定总价合同中,要约定固定价格包含的风险范围,即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合同价款不再调整,同时约定风险范围以外的合同价款调整的具体方法。对于一些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的维修改造或室外工程,往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施工的内容及方法发生较大变化,预算无法做到准确,则采取可调价格比较合理。在可调价格合同中,合同价款可根据双方的约定而调整,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调整方法,应具体到调整时工程量、单价、取费标准、下浮率等内容的约定。《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宜采用单价合同。审计发现合同价款的方式条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合同价款方式与招标文件中不一致;合同价款调整的方式约定不清:使用定额描述有误,漏写下浮率或下浮率与中标下浮率不符,变更部分主要材料价格的确定方式描述不清等。

3. 3 工程款

施工合同中应明确工程预付款及进度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间。工程预付款额度一般为合同价款的10 %-30 %,或者按招标文件进行约定。施工合同中还应明确预付款的抵扣方式,通常约定按进度比例扣回。施工合同中工程进度款通常约定按工程形象进度比例支付,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对进度款的规定:根据确定的工程计量结果,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支付工程进度款申请,14天内发包人应按不低于工程价款的60 %,不高于工程价款的90 %向承包人支付工程进度款。通常在合同中约定工程价款的支付比例为80 %审计发现工程预付款及进度款条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预付款额度与金额不符,预付款金额大小写不一致,预付款抵扣方式不明确,工程款支付时间不明确,工程款相关条款与招标文件不符等。

3. 4 履约担保

履约担保是承包人为其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向发包人提供的一种保证形式, 当承包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履约担保可以为发包人弥补损失。 履约担保的形式有履约保证金、 履约银行保函和履约担保书3种,常用的担保形式为前2种,额度为合同价款的10 %一般情况下履约担保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取得备案证后退回。在施工合同中,应约定承包人提交履约担保的金额、方式、时间以及履约担保的退回时间。

3. 5 材料和工程设备

施工过程中采购合格的材料和工程设备,是确保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重要条件。招标文件通常会对承包人采购的主要材料、设备的品质提出具体要求,承包人的投标文件应对这些材料、设备的品质作出承诺。在施工合同拟订时应注意把这部分承诺写入合同中,并要求承包人必须按承诺进行材料、设备的采购,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审计发现材料和工程设备条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未按投标人承诺写明主要材料、设备的品质以及承包人未按承诺采购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3. 6 违约条款

在施工合同中,对发包人、承包人双方应履行的义务已做了明确规定,但如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任何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而合同中又无相关违约条款进行处理的情况,将会对合同的顺利执行产生不利影响。审计发现违约条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违约条款不够完整,尤其是对影响到工程顺利进行的违约责任如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采购主要材料、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到位率不满足合同要求等未拟定违约条款。

第8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审计;问题

近些年来,各地积极加大投资建设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各地的投资环境,带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随着公路建设规模地不断扩大,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公路工程审计的监督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公路工程审计中,我们发现公路工程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浅议公路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公路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及分析

1、施工单位报审结算存在的问题

审计发现,有的施工企业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结算的知识缺乏了解,不能对建设工程结算进行有效的监督,采用乱签证、多计重计工程量、高套定额、高估工程造价。

乱签联系单。主要由:盲目签证,事后补签,重复签证,签证表述不清,签证单位不齐全,准确度不高和时间性不强。有的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决算时搞突击。相关单位互相推卸责任:有的监理单位,不审核施工单位的实际变更,盲目签证,更有甚者就签了“请业主审核”,把自己的职责推给了业主;有的业主,只签“请有关单位审批”,又把责任推给了相关单位。

多计工程量。工程量是工程造价计算的基础,现在项目一般采用清单报价,采用固定的单价,要提高工程造价,施工单位存在侥幸心理,故意多报工程造价,存在多报不吃亏,没核减就是“净赚”的思想。多记工程量主要表现为:工程量计算误差,主要包括在定额子目录再次计算,计算单位不一致而造成工程量的小数点错位及计算错误;工程量重复计算,同一工程量以不同的名目,多次记取工程量;工程量只增不退,工程变更后原预算工程量未退出。

高套定额。对定额中的缺项套用子目或换算的理解有出入,忽略定额综合解释,不换算系数,高套定额,高套定额是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中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土石方类别,砂浆标号以及混凝土路面等分项工程上,施工单位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

2、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存在问题

审计发现,有的业主与施工单位合同签订不规范,给工程结算审计带来了难度。

合同与招标文件相矛盾。常常有施工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相矛盾的情况存在,如招标文件规定采用的是固定总价合同,工程变更时以联系单形式作调整。而签订施工合同时规定为固定单价合同,工程最按实计量。又如最近在审的一个路基填方工程,招标文件中约定的沉降率为10%,而合同上的沉降率是1米以内为10%,1米以外两米以内沉降率为20%。这种施工合同违背招标文件的做法显然对施工单位有利,将风险更多的转嫁给了业主。

合同内容不完整。有些在签订合同时不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设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其目的是为了完工后高报工程结算价格打下伏笔,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同时,给工程结算审核带来难度和风险。

3、建设单位不正常的行为问题

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建设单位节省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而在现实结算审核中却常常出现许多建设单位的不正常行为的怪现象。

建设单位错误的观念。有些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核减在思想上有顾虑,认为结算审核核减额越大,就是说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多,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甚至有时出现施工单位都予以认可的核减,而建设单位却不予认可的怪现象。这就让审计陷入了尴尬的位置。

建设单位错误的定位。审计的初衷是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是有利于建设单位的,而现实中常常出现建设单位帮着施工单位来应付审计部门。如施工合同中约定工期延期将要按日罚款,在审计对施工单位提出工期罚款时,建设单位就给施工单位找延期理由并出具不奖不罚的报告。建设单位的这种错误定位,也给结算审核带来了难度。

建设单位错误的行为。建设单位打着降低工程成本,赶工期的旗号,肢解工程项目,将一个本应完整的单项工程肢解成若干子项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将原本施工造价超过200万元的单项工程肢解成几个子项,避开公开招投标。有的建设单位人员为了获得自身利益,要求施工单位到其指定的材料供应商购买基建材料。所有这些的行为,都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审核难度。

4、监理单位未尽其责的问题

监理单位是受建设单位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审计目前的人力、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难以做到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参考监理现场资料。而一些监理单位没有尽职尽责,未能给审计提供真实的审核参考。主要表现为:监理日志失实,监理乱签变更联系单。

二、公路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的解决

1、加强工程结算资料审核控制

工程量计算的审核。施工单位在编送结算资料时普遍存在多计工程和重复计算工程量以及只增项不减项,或只增项少减项问题。为此,工程审计人员首要是注重现场核对,直到查清查实为止;其次是审核工程量计算详细过程,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审核。

套用定额的审核。首先审核定额的选用是否正确、合理;其次审核定额的使用过程是否严谨,有无错套定额现象:如工程结算中选用的定额编号所对应的工程内容是否与施工图纸表现的工程部位完一致,定额基价所包含的项目内容是否重复计算,定额基价的换算过程是否完全正确等。

工程现场的核查。公路工程审计不深入现场,很难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应尽可能多地进行现场实物核对,看其品牌、规格、产地、质最等指标是否与送审资料相符,对价格高,怀疑有问题的项目或材料,应向供应商询价,初步确定有问题的,要进一步取证落实。另外,在送审资料验收,应要求送审单位同时送达经甲方财务部门签认的甲供材料明细,包描数量和价格,必要时可到甲方财务部门复查,属甲方认价乙方自购的材料,应提供需双方签订的供货合同及发票原件,根据上述资料和现场核实取证记录,逐项进行材料价格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核实,如发现物实不符问题,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采购,都应予以纠正。根据变更联系单,在现场我们要重点对这些变更点进行核查,发现签证单与实际有出入的,必须予以纠正。

2、加强对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监督处罚力度

完善施工合同。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保持合同与招标文件的一致性,合同条款要填写完整。合同备案部门应该把好这关。

完善公开招投标。建设单位要认真履行《招投标法》,对应当公开招投标项目未公开招标的以及故意肢解工程项目逃避招投标的行为,审计发现时应当严肃处理。

完善签证手续。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联系单,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签证,对于亡羊补牢式的事后补签,审计时应当不予认可;审计发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乱签签证单的行为,应当严肃处理,有需要的话可以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提升公路工程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公路工程涵盖的工程量大,工程变更多,工程材料价格受市场影响存在变数。作为一名公路工程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相关定额的培训,更要积极深入施工现场熟悉工程环节,了解工程变更多发环节,还要随时了解并掌握工程材料价格信息。

三、结束语

公路工程结算审计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要搞好公路工程审计工作,必须抓好工程结算审计,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扮演好经济卫士的角色。

第9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审计质量;改进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一)经营方式存在特殊性

施工企业经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且施工项目分散、远离企业注册地且跨地区项目居多,施工材料和管理人员等生产要素也是流动的。以上特点导致企业的管理措施难以及时传递到工程项目现场管理过程中,这无疑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二)施工产品存在多样性

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每一项都有特殊的建设要求,且施工的条件千变万化,施工企业的产品在其结构、功能、工艺方面均存在独特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结合施工产品的特点选择恰当审计程序和方法以满足审计需求。

(三)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

(四)工程项目计价存在特殊性且金额较大

工程项目计价有其特殊性,建筑施工项目中使用的物品,常常由于价格的调整、政策的改变造成较大的波动,且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的情况比较普遍,工程变更原因有设计原因、人为干预原因。审计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计价原理、施工项目工艺流程等有所了解,这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良好的审计工作开展需要审计人员了解工程造价、招投标、工程管理、材料采购和施工工艺流程,能看懂施工产值进度报表、主要材料和分包分析表等各类报表,从而切实发现施工项目存在的问题。但大多数施工企业内审人员大多是具有财务、审计知识结构人员,具有工程管理、施工预结算、法律、金融、信息技术等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匮乏,知识结构的单一、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人才储备不足、人员配置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内审效能的发挥,大多数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信息技术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境外审计未开展或开展不充分。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大多数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性不够,内部审计部门是形式存在部门,主要是应付上级单位检查和企业升级的需要。有的企业没有专门内审机构,只有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机构合署办公,有的企业内审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内部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无法发挥内审监督与服务并举的作用。如集团施工企业往往分级设立审计机构,若上级对下级审计,审计监督力度较大;同级审计力度较弱、权威性不足;特别是二、三级审计机构存在从本单位利益出发,不愿上报真实审计情况,上级机构对下级审计机构监管不到位,无法形成提升审计质量的合力。

(三)审计技术与手段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使用的审计技术与手段无法满足现阶段审计工作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与方法仍然是以手工查账为主,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经验判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计,未利用科学的审计抽样方法和专业化的审计软件,审计手段比较落后,无法确保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不能对风险进行量化;二是仍然是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较少考虑风险控制因素,未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成果利用率低;三是很多施工企业,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很少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审计,往往简化审计程序,如审前调查不充分,制定的审计方案缺乏指导性,对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足,无疑加大了审计风险。

(四)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

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监管薄弱,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对审计工作质量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价;未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系列制度,质量控制标准、质量责任界定不明确,审计程序不规范,未形成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就一些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及标准建设情况来看,一是缺乏业务规范,许多业务领域没有审计管理办法,如境外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对外投资项目审计办法等;二是缺乏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如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办法等;三是更缺乏具体的业务工作标准,如各种业务审计操作手册等,审计工作标准难以衡量,随意性较大等。

(五)审计范围较狭窄,制约了审计效能发挥

大多数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期间成本审计、以及上级下达的必审项目,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估、管理审计等涉及较少,工作重点依然是查错纠弊,并未真正实现降低风险、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开展不充分,特别是未严格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效能发挥不到位。

(六)审计成果利用效果不高,审计追踪整改不力

一方面,由于审计机构组织地位不高,内部审计报告发现的工程项目的违规、违纪问题、内部管理控制缺陷、提出的审计建议等往往得不到企业决策层的重视,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成果转化困难;一方面,尚未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的追踪整改机制,不能及时督促有关部门与所属单位认真落实整改,不利于审计结果的贯彻落实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设计

一方面,可根据产权关系、法律地位、经济关系等实际情况,选择与内部审计职能所需层次相适应的模式。内部机构健全的集团企业可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集团下属子公司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其审计负责人可由集团委派,其考核和选聘由集团公司进行,业务上接受集团公司指导,确保其独立性;集团下属核心分公司,可派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加强日常审计监督。另一方面,对于审计机构由财务部门分管的情况,应改为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直接领导,提高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应尽量避免,审计机构应独立设置,审计人员应专职专责。

(二)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建立审计人员准入制度,人员的选聘上,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吸收具有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税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二是加大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内审协会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特别是加强施工企业经营流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加速其知识更新,提高其执业能力。三是加强审计人员沟通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审计过程中能与被审计单位有效沟通、建立互信,提高审计效率;提交的审计报告重点明确,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切中要害、提出的审计建议切实可行。四是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审计准则,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大力推进内部审计师职业化建设。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激励机制,完善内审人员监督、考核和评价体系,调动内审人员积极性。

(三)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方式与技术

一是加强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并完善审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评以及风险分析等方面的方法。二是加强审计机构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发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适时开展非现场审计和云审计,建立在建工程项目审计数据库,对全部工程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工程的进度产值、付款、合同等相关信息,努力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核查问题的能力和手段。三是加强内外部审计相结合。健全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项目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社会审计质量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标准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及评价标准,根据内部审计准则并结合施工企业实务特点,量身打造具体的审计实务质量标准,如审计工作方案质量标准、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标准、审计报告质量标准、审计档案质量标准等;二是根据施工企业的业务特点,制定具体的业务管理办法,如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办法、项目后评价审计管理办法、境外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等;三是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机构,健全内部审计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相关规范,规范具体审计行为,如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审计部设立专门人员从事内部审计质量监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构建基于定性、定量的考评标准体系。四是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明确审计责任督促内部审计人员认真履行审计职责,规范日常审计行为。五是引入外部评价机制。可以由上级监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再审计,抽点、金额大、有代表性的审计项目,通过同业互查促进内审质量提高。

(五)拓宽审计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审计效能

一是加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建立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三结合的审计模式,及时发现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施工项目效益得以顺利实现。实际工作中,既要对施工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大采购业务等进行事前审计;又要事中监督评价施工预算、进度产值、工程成本、经济合同、资金使用等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可通过建立现场巡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审计评价体系等加强施工阶段审计监督;工程办理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后仍要对工程效益进行审计。二是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内审人员应深入施工一线,研究施工项目进度特征,广泛收集风险数据和风险资料,并注意总结施工项目中的共同问题,致力于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框架,将风险管理渗透到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中,实现发现型审计向预防型审计转变,平均分配资源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

(六)强化施工企业后续审计,确保审计成果贯彻落实

一方面,建立审计追踪整改落实台账,规定整改时限和责任单位,定期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对其采取的整改措施和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后续审计,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程项目部和高级管理层应发挥各自的作用,根据改善后的情况或被审计单位表明已经或将要采取的措施对企业控制环境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并计入审计档案,持续报告后续审计发现。此外,还要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审计过程中发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时,及时移交纪检部门或司法部门立案查处。

参考文献:

[1]朱黎明.浅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5(30),322-323

[2]黄康.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6),174-176

第10篇

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院”)在审计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与改进,基本形成基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式。

(一)建立相关工作制度

通过调研并结合院内实际,制定《贵阳院实时监控审计管理办法》《贵阳院审前公示管理办法》《贵阳院审计成果运用管理办法》,建立审前公示、定期提交实时监控审计分析报告、审计成果在院综合信息系统内公告等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二)联网

将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联网,通过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作业模块,可直接根据审计需求采集用友NC财务账务系统中的数据。将年度审计计划、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相关审计档案以及内部审计工作评价全部纳入审计管理信息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审计人员充分利用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用友财务软件、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等在线信息资源库,根据审计需要及时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实现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的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的结合。

(三)编制计划

根据《贵阳院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见图1)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录入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明确审计人员及审计时间安排。审计计划包含审计项目计划、制度建设、培训工作、会议工作、其他工作5大板块。

(四)授权

管理层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制定《贵阳院向职代会、纪检监察审计专题会报告审计工作的实施办法》,专项审计工作报告均需向院管理层汇报。建立数字工程研发中心、工程造价中心、财务资产部、审计风险管理部协同工作机制,授权审计人员登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获取审计所需财务、经营、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数据。

(五)在线审计

审计人员按规定开展在线审计工作,在全面审计的同时,重点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合同履行、大额资金使用、投资融资、会计核算异常等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可直接从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中调取审计底稿模板,录入审计底稿、审计记录等过程审计资料。通过日常监管系统的连续监测,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上报,为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信息,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

(六)线下查证确认

根据在线实时监控发现的问题,对院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询问、核查有关会计原始凭证,查阅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资料以及实地审查、了解相关情况,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并上传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便于审计组成员共享审计信息,讨论审计发现问题。

(七)出具报告

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形成审计报告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报送院长、分管院领导及分管财务院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

(八)特殊情况及时报告

审计部门对在审计中发现的较大违纪违规问题或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汇报,便于院管理层在第一时间采取管控措施,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

(九)督促落实审计意见

审计部门制定《贵阳院审计报告编制与问题跟踪流程》(见图2),督促院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认真落实内部审计提出的审计建议与意见,实施审计意见落实的闭环管理。

(十)审计项目信息实时录入

项目完毕后,审计项目相关审计公示、审计通知、实施方案、审计底稿、审计记录、审计报告等资料实时归档在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便于日后的审计档案查阅。

主要特点

(一)统一平台,功能完善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浏览器42中国内部审计20175信息化优秀成果/服务器(B/S)架构,实现了统一调度、分级管理、数据共享的管理模式,其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可实施审计计划管理、资源管理、成果管理、绩效管理、统计分析、档案管理、审计作业、查证分析以及工作流管理和数据接口等工作。该系统能促进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规范审计作业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成效,满足对审计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的需要,为集团公司年度审计工作评价提供考核依据,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供有效保障。

(二)资源集约,共享协同

在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资源管理模块中,建立被审计单位库、被审计人员库、中介机构库、内审人员库、法律制度库、文书模板库、审计发现库、问题类型库等多个资源库,实现了集团审计资源的集约,互通有无,协同共享,促进内审人员经验交流和学习,发挥审计合力,提升审计价值。审计人员通过在线作业,能够迅速查看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审计和发现问题。有效解决了业务复杂、工作量大的手工审计难题,降低手工审计误差率,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审计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和利用审计法规等资料库,极大促进审计效能提升。

(三)移动互联,动态监控

贵阳院审计人员可通过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实时动态监控财务经营数据,通过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监督经济合同审签情况;通过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监督院属各项目部工程管理情况;通过投资管理系统监督院投资管理情况等。对经营异常、重大项目开展实时监控审计,按月出具实时监控报告,及时督促审计意见整改和落实,实现审计关口前移,提高监控效果。

模式创新

(一)基于在线采集和数据分析,探索联网审计模式

审计人员直接利用用友NC财务软件提供的灵活查询和分析功能,综合运用审计的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分析法、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效益评价审计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资金运用与投融资、预算编制与执行、成本费用支出等财务运作情况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状况进行实时与动态监控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指标、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者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结合集团公司与专业机构共同开发的用友审计作业系统软件辅助审计,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财务与经营信息,确保实时监控审计质量,做到及时采集数据、及时审计预警、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督促整改。

(二)审计成果运用和整改再上新阶,推动管理提升

基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成果统计、审计项目完成情况、审计项目趋势分析、审计效益情况分析、审计意见落实情况分析、审计发现问题分析等功能,实现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建立整改联动机制,各部门积极协助,通过“集体会诊”,剖析违规问题根源,研究工作难点,落实整改责任,形成分工明确、衔接协作、监督有力的联动工作机制。使被审计单位能够认真对待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配合,不仅做到根据整改意见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还从源头上加强风险把控,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主要成效

(一)审计关口前移,实时监控审计应用日渐成熟

贵阳院在“互联网+内部审计”模式推动下,积极开展实时监控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降低了审计成本。“十二五”期间,共计实施审计项目100余个,提出规范运营的改进意见及建议500余条,促进增收节支及避免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促进健全完善制度规定40余项。审计主要关注大额资金、职务消费、业务招待费和公务用车等重要事项及重点项目管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及时防范风险、揭示风险、分析原因、督促整改、确保管控有效。实时监控审计的按月实施,使院管理层可获取实时监控审计分析报告,发现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合同执行情况及经营管理等经营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保护院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完善

贵阳院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实践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大量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持续分析和深入挖掘。一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疑点查找、电子数据的整理与归档等方面,提高运用信息化平台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加大数据分析力度,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重视审计信息化对审计管控的支撑作用。加强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借助数据分析支持审计结论,推进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联网审计,提升审计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审计管理综合水平迈上新台阶。2014年建立了风电、土建大宗采购数据库,审计人员利用数据库比对风机、塔筒同类市场价格,评判价格公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2015年实施的花溪云顶一期总承包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通过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取项目工程进度、财务核算资料。审计人员项目工地出差2次,一次风电场水土保持工程现场实地勘察,另外一次为升压站备品备件盘点,节约了差旅成本。

(三)建设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

实现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内审工作的统一管理,优化集团审计资源信息库,实现对各类管理信息资源的标准规范。集团公司可动态监控各类审计项目并进行全程指导和质量管控,提出建设性审计建议,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增强审计的增值服务职能。使贵阳院经营管理在统一、透明、标准的审计监控下阳光运行,提高业务运营合规性和效益性。2015年贵阳院基于贵州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总承包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和集团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平台交流,建立了贵阳院竣工结算审计报告标准版文本,促进竣工结算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四)夯实审计系统管理,促进审计价值增值

一是高度重视审计项目全过程系统监管。夯实审前调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状况,锁定疑点线索;实时监控审计项目信息进程,充分揭示重大风险隐患;严格遵循内部控制规范,着重体现对重大风险事件的揭示和系统性风险的分析;注重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信息沟通协调,实现审计结果利用最大化。二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对审计管控的支撑作用。年度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进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的实时动态更新,标志着审计工作管理综合水平迈上新台阶。2015实施贵州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总承包项目前,审计人员已通过院授权的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监督工程实施全过程,明确总承包合同成本、工程竣工财务决算为本次工作重点,分工合作,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录入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审计实施资料全存档,便于审计人员共享项目审计成果。

(五)健全审计大监督体系,发挥监督合力

一是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形成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预防、不断规范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强化各职能监督的工作力量、工作手段的优势互补,形成过程监督、结果监督及责任追究相融合的整体监督体系。二是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党建与纪检监察审计专题会议、反腐倡廉联席会议和各类专题会”平台,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法律、风险控制及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实现职能互补,形成监督合力。贵州花溪云顶一期风电场总承包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尝试人力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利用贵阳院财务资产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部、工程造价中心、工程建设事业部等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组成工程审计组和财务审计组,分工合作,使整个项目得以圆满完成。

(六)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综合管理水平

第11篇

AC高速公路是×××至×××国道主干线在江西的一段,路线全长×××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全线地质状况复杂多变,地下溶洞较多,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全线主要工程量包括:路基土石方×××万立方米;中等以上桥梁×××座,总长×××米,其大桥×××座、大桥×××座;隧道×××道,长×××米;互通立交×××处,分离立交×××处。批准概算总投资×××亿元,实际投资预计约×××亿元,平均每公里投资约×××万元。目前到位资金×××亿元,其中交通部专项拨款×××亿元、省交通厅专项资金×××亿元、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亿元。是完全由××××年3月,国家计委批复该项目可研报告。7月,交通部批复该项目初步设计。×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年×月×日正式通车,建设期仅有两年。

该项目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由省交通厅指定×××承担,并由其组建成立省交通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通车后,仍由×××组建成立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处,负责全线的营运、养护、收费管理等,并负责贷款的偿还。

二、审计基本做法

2004年×月,根据审计工作年度计划,由江西省审计厅投资处组织安排对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行概算执行审计。当时AC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路基路面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亿元,占总投资的41.6%。但从工程量来看,实际上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主要是房建工程和交通工程刚刚开工建设。从概算执行审计来看,是比较理想的时机,此时路基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大部分还在现场。

本次概算执行审计准备时间比较充分。2003年底,该处室基本确定了项目审计负责人,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了相关人员对该高速公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审前调查。根据审前调查,在审计实施前,项目负责人制定了比较详尽的审计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介绍了该项目建设基本情况,明确了审计目标,锁定了审计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确定了审计组成员和分工,并制定了时间安排表,同时提醒了注意事项。最终的审计实施基本上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的总体目标也基本上得以完成。

本次审计实施从×月19日至×月11日,用时21天,选调省市县三级审计人员16人,组成了三个审计小组,对项目办和两个下设的管理部分头进驻审计。本次审计的主要内容和范围是:概算执行情况;招投标情况;工程投资情况;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执业情况等。发现的主要违法违规问题是:全线路基路面施工指定分包较为普遍;某些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违规转包或分包;违规签订监理承包合同虚列建设成本;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用房远远超过交通部批复标准等。

三、审计分析评价

对AC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概算执行审计,是江西省审计机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审计中比较有特色也比较成功的一次审计,同时也是江西省审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自1991年至2004年13年历史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本次审计基本奠定了高速公路概算执行审计总体模式和思路,对其后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审计起到了示范性影响。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本次审计第一次比较完善地制定了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实施前,审计负责人几次到该高速公路项目办和建设现场了解建设投资情况和建设管理体制情况,并且对工程量和地质状况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作了初步了解。之后制定了切合实际且比较全面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略)。由于制订了上述详尽的审计实施方案,使每个审计人员都了解本次审计的战略意图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以及实施的时间。这不仅在高速公路审计中第一次规定每个审计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在其他行业的审计也是鲜有的。

(2)第一次突破投资处审计现有的审计力量进行审计力量整合。本次审计由于考虑到工作任务较重,审计地域跨度较大,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尽合理,便联合三个设区市和一个县区组织精干审计力量与投资处组成审计组共同进行审计,较好地解决了审计力量和专业素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审计组人员达到了16人,其中省厅9人、市审计局6人、区审计局1人,审计总体力量比较强。从审计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本次审计相对来讲也是比较合理的,基本可以胜任本次审计的任务。如从学历来看,本科以上的审计人员占62.5%;从专业素质看,懂财会知识的占81.2%,懂工程知识的占18.8%;从审计经历来看,有5年以上审计经历的审计人员占75%;从专业职称看,中级以上职称占75%。因此,这次对审计力量的整合是比较富有成效的。

表1 AC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概算执行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及审计力量分析表

资料来源:根据江西省审计厅内部审计档案整理

(3)审计内容和审计思路有了新的亮点。一是将招投标工作和参与建设单位的执业状况纳入到审计的视野,并且当作审计的重点内容。以前的审计主要注重概算编制的合法性、概算执行的规范性以及资金管理和投资完成的真实性等,招投标工作以及参与建设单位的执业状况一直是审计的“盲点”。本次审计有所拓展,在招投标方面,本次审计对所有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从招标文件制定和公告、资格预审、清标、评标、定标所有环节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审计;在参与建设单位执业状况方面,本次审计分成5个审计小组延伸审计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32个,审计面达70%以上。二是对全线征地拆迁补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该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涉及3个设区市、8个县(市、区)、28个乡镇,几百个村庄上万户农户。本次审计对3个设区市、8个县(市、区)征地拆迁办进行了全面审计,对20个乡镇征地拆迁机构进行了抽查,对500户被征地拆迁户进行了上户问卷调查。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以资金为主线,从项目办逐级追查到各市县征地拆迁办、乡镇征地拆迁办直到被征地拆迁户。这次对征地拆迁资金的专项审计,为保障农户的合法利益起了一定的作用。

(4)审计威慑力有所突破,审计成效比较明显。由于本次审计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因此本次审计基本上达到了审计目标。首先从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突破:一是首次全面如实地揭示了江西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指定分包现象。AC高速公路在招标公告时确定路基路面施工标段为×××个,但在定标时业主确定中标单位为×××家,违规分割标段×××家,分割金额占合同金额的×××%。二是发现了不少目前建筑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些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违规转包分包、不具备资质执业以及挂靠等现象。违规转包分包是建筑领域的一大“顽症”,但以前审计始终“置身其外”。这次审计发现×××个路基路面中标单位将一些主体工程或关键工程进行了分包或转包,×××个路基路面指定分包单位进行了再次分包或转包,×××个监理单位将全部监理工作量转包给不具备高速公路监理执业资格的监理单位,×××个交通设计单位将部分勘察设计任务分包给其他单位。三是深刻全面地揭示了征地拆迁资金分配使用中存在的挪用、抵扣、挥霍浪费等问题。如某市征地拆迁办调剂截留应补给农户征地补偿资金达×××万元,占总额的×%等等。从审计处理来看,审计部们不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还将本次审计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整理成《审计要情》,上报省委省政府几位主要领导,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不久,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了由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政府重点办、省审计厅四方参加的整改会,对该高速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实也是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整改纠正。也正是因为这次整改会,省政府责成省交通厅以后新开工的高速公路,不允许采取以前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些不尽合理的模式进行,从而彻底杜绝了同类问题的发生,为今后江西高速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不论是从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还是从审计处理来看,这次审计较之以前有所突破,审计威慑力得以提高,审计成效明显。

但这次审计同样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本次工程审计仍然没有得到突破。在审计实施方案中,寄希望工程审计这次能够得以突破,但在执行中效果不明显。二是发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违法违规线索,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得到突破。

第12篇

1.内外部环境需要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

随着科研院所体制机制的逐步转变,已不再是以往单纯的计划经济,科研生产一体化发展有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因而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积极应对经营风险,客观、全面的进行评价,辨析经营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从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对促进科研院所健康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完善内部管理基础促进风险导向审计

以往科研院所重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研制任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疏于经营管理,但近年来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之先进风险管理理念的引入,科研院所已在业务活动中逐步强化风险管理,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科研院所建立完善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配备以保障风险导向审计的稳步推进,内部审计人员完善知识储备,充分吸收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并结合实际业务开展审计,不断练就内部审计人员内功,为建立风险导向审计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夯实内部审计基础,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一)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审计工作开展

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科研院所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深入分析业务类别的基础之上制定内部审计规定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类别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范围、审计工作流程、审计内容等,并以制度为依据细化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根据业务的变化不断进行优化,确保审计工作规范运行。

(二)健全人才队伍,打造高素质团队

如何打造一支强战斗力的审计团队一直被研究和探索,科研院所仍然存在着审计人员不足、知识储备不够的问题,而目前审计任务不断加强,势必要求加强综合性人才储备,注入财务、审计、经营管理、法律、信息管理等多结构的人才,充实审计人才库,丰富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为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进行多元化、多形式的审计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业务的沟通和交流,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拓宽审计涉及领域,转变内部审计发展方向

(一)开拓建设项目审计,推进审计关口前移

近年来,为保障国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国家大力投入科研院所基础条件建设,随着大量国拨资金的投入,内部审计秉承着“节约资金、保证质量、过程监控、关口前移”的工作目标,将关注点从事后的结算审计向前期的概算审核和过程管控逐步推进。鉴于专业人才的不足,聘请中介机构会同内部审计从工程设计源头开始介入,审核项目概算,控制工程总造价,参与项目重要阶段验收,审核实际工程量,审核现场签证单对工程总造价的影响等,逐步将审计关注点转移至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建设风险,充分体现审计价值。

(二)推进管理审计,发挥审计雷达预警作用

随着科研院所经营管理不断变化,制度与流程需要时时更新与优化才能适应经营活动的变化。此时,内部审计着重关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特别是管理层需要迫切解决的管理问题,以风险为导向,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以防范风险、提升管理为目标,查找管理缺陷、深入分析原因、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管理建议。通过管理审计的开展、管理问题的准确剖析,可以使内部审计更加深入的融入科研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内部审计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审计职能也得以充分发挥。

(三)强化审计整改,实现审计闭环管理

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是审计成果得以运用的重要体现,为此,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检查工作机制,汇总形成审计问题信息库,拉条挂账,由专人进行维护管理;针对审计问题均以审计意见的形式下发到被审计单位,督促制定整改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更新审计问题信息库,做到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确保审计问题及时归零;为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推动被审计单位整改的主动性。

四、创新审计方法,保证审计工作高质、高效

内部审计业务的拓宽使得审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业务工作,接触的业务范围也有所增加,然而以往单纯的财务审计方法以不能满足目前所涉及的审计业务,因此在有限的审计资源的前提下,创新审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审计效率、更加全面的了解审计相关信息,内部审计部门编写项目调查问卷,从不同的管理层面选取人员填写答卷,快速掌握了审计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以便于更准确的把握下一步审计重点。在审计过程中,为更深入的了解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深入科研生产一线,采取审计人员与一线人员面对面座谈的方式,充分了解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情况,并与一线人员充分沟通改进措施,保证了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加强审计全过程管控,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然而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将决定着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因此审计过程管控是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详细的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审计方案要明确目标、审计重点、时间节点、人员分工、审计报告底稿要求等,组织审计人员提前学习,在审计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审计过程严格把控,将审计发现的各类问题汇总分析,按方案规定节点完成阶段工作;再次,审计报告的编写要强调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准确描述,减少主观性描述语言,审计报告形成后由审计成员共同完善,确保审计报告质量;最后,审计项目结束后,开展审计项目总结,每个审计成员从自身的审计内容出发共同分析讨论审计过程中还需要改进的问题,审计成员也可互相学习好的审计方法,以便在下一次审计项目中进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六、总结

第13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 管理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或“公司”)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2011年,上汽集团整车年销量超过400万辆,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第七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151位,比2010年上升了72位。

上汽集团审计室职能上隶属于公司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并向其定期汇报工作,行政上接受公司管理层的日常领导。成立至今,上汽集团审计室一直致力于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研究。面对公司的高速发展以及外部的监管要求,近年来,上汽集团审计室积极转变观念,对审计业务实施了重大调整,由以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工程审计为主的传统型内部审计,转变为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主导的新型内部审计。

一、完善内部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环境,即有效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的各类条件的总和,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保障,一般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导向、审计行业的发展和主管部门的支持等,企业一般无法实施控制;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内部资源配置、运行体制保障、审计职能赋予、质量控制手段和外部资源利用等,企业可以加以控制并不断完善。

上汽集团十分关注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2007年以来已两次对部分主要企业的审计环境开展调研工作,2012年初对下属全部60家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实施了一次全面调研,调研内容包括:(1)内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2)审计独立性;(3)审计业务开展;(4)审计工作质量控制;(5)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以及与外部审计的沟通。

调研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及整车(乘用车)板块企业内部审计环境比较理想,目前这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开展较为顺利,工作成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他板块企业受审计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总体相对薄弱,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较难满足既定要求,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为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应当首先从完善内部审计环境入手,不断优化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内部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工作流程、工作底稿以及内部督导三个方面。

1.完善工作流程。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是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近几年,上汽集团审计室吸收合作外方(如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菲亚特等)并消化其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及经验,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与以往的工作流程相比,现有流程主要优化了初步调查、中期沟通、启动/结束会议、后续跟踪等环节,实践证明上述这几个环节对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有很大帮助。

(1)初步调查。在审计方案制定前,通过收集/查阅相关信息(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以往的内部审计报告等)、访谈、现场会议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拟审计领域的基本情况。在对收集信息进行初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案的优劣对审计活动的最终效果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充分、有效的初步调查是科学制定审计方案的前提。

以往我们对初步调查环节虽有关注但不够重视,也未将其固化为一个必要的审计流程。在与合作外方的几次联合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国通用汽车等跨国企业非常重视初步调查,前期会安排很多访谈、现场会议等,有时候初步调查所花费的时间甚至要超过现场审计。而我们以往即使开展初步调查,也仅仅是收集、查阅一些基础资料,也正是因为工作不到位,致使我们忽略了其重要意义。通过多次实践,我们发现充分、有效的初步调查和风险评估有助于优化现场审计程序,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2)中期沟通。即与被审计单位确认审计结论时发现,并由其反馈管理层行动计划的过程。良好的中期沟通将有利于保障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以往我们比较重视与企业负责人的沟通,但是与具体负责实施的相关管理层及员工的沟通比较少,一般都只是口头形式的,并不要求对方书面确认,而且也不要求书面反馈相应的行动计划。由于沟通方式的不恰当,导致时而出现在正式出具审计报告后被审计单位仍对审计发现提出异议的情况,进而影响审计发现的后续整改。同时,由于未事先确认相应的行动计划,后续整改的效果也缺乏保证(朱宪,2012)。通过不断优化、改进,现已建立了规范、有效的中期沟通流程,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每一项问题均单独出具统一的沟通单,明确问题性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增值建议),描述所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同时要求管理层(一般是部门负责人)书面确认审计发现。一旦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确认了审计发现,马上要求其补充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整改措施、责任人以及预计完成时间等)。改变了以往在总体审计报告完成以后,再要求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行动计划的方法,提高了缺陷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朱宪,2012)。通过优化中期沟通流程,加强后续整改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率显著提升,相关问题基本均能按期整改,由此可见中期沟通流程的重要性。

(3)启动/结束会议。即分别于现场审计开始前和结束后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是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沟通的有效手段。启动会议主要是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内容、目的、程序、时间安排以及总体评价标准等;结束会议主要是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结果。启动、关闭会议均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管理层和所属各部门负责人参加,除了所有信息充分沟通交流外,启动会议要落实重点审计事项的被审计责任人的人力时间配合工作;结束会议要落实审计结果的整改计划,由于所有审计结果整改责任均需单位主要领导承担,所以,关闭会议需要由单位主要领导逐一审核所有缺陷的内容、原因,整改计划的内容、措施、时间、责任人,若整改计划需要诸部门协同实施时,更需要单位主要领导落实决定牵头责任人和协同人,避免产生可能的整改责任推诿、扯皮现象,以确保所有整改计划能有效实施。

(4)后续跟踪。即对审计发现问题后续整改情况的跟踪审计,只有完成后续跟踪,一个审计项目才能最终关闭。近年来,上汽集团审计室一般每半年定期跟踪已实施的审计项目的后续整改情况,由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发现问题后续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并要求其将结果上报集团相关审计项目负责人复核。对于未按期整改事项,我们还通过发出正式整改通知书的形式,进一步督促企业完成整改(朱宪,2012)。后续跟踪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最终保障,缺乏有效的后续跟踪,将导致审计项目的失败。

2.优化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一方面是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提供证据,证明已经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审计工作手册的要求执行了审计工作。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载体,是实施内部督导的基础,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目的,设计并使用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底稿,以确保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

为确保工作质量,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标准工作底稿。上汽集团审计室针对不同审计类型逐步建立了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等在内的各类标准工作底稿,其中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设计有审计报告文件夹索引、审计报告格式、审计报告意见征询记录、审计任务清单、审计计划、审计进度跟踪表、董事会议题清单、任职期间主要工作摘要、保值增值计算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前任审计调整事项明细表、历年指标完成情况表、内部控制检查记录表、缺陷等级认定表、问题沟通单、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说明以及廉政工作说明等一系列标准底稿。建立标准工作底稿,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以保证其所实施的审计程序能够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提高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工作的效率及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上汽集团通过创建审计作业系统,推进审计工作底稿的信息化。目前,审计作业系统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设置复核功能,强化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二是,通过设置底稿关闭功能,有效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的随意变更;三是,通过设置检索功能,方便工作底稿的查阅(朱宪,2012)。

3.强化内部督导。督导应当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近年来,集团审计室抓好审计计划制定、工作底稿复核等常规内部督导工作的同时,还运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以确保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目前,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均要求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进度跟踪表(甘特图),定期向部门负责人汇报项目的实施进度及进展情况。通过对项目进度的实时跟踪,使督导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审计实施的重要问题,有效控制工作进度和方向,确保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朱宪,2012)。

三、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即由相关人员实施的、旨在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审计手册,以及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是否达到既定要求的活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其中内部评估由公司内部人员负责实施,外部评估由公司外部独立第三方负责实施。

1.内部评估。上汽集团是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下属二三级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近一百家,需要在下属企业和总部两个层面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1)下属企业。从2007年开始,上汽集团建立了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实时监控和考核机制,要求企业每月上报审计工作月报,汇报各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对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跟踪情况(跟踪主要经济指标,目的是及时发现风险,以便进一步安排审计工作,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同时,上汽集团通过年度工作评价,建立了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考核制度。在实施考核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机构独立性、工作覆盖面、贡献度(审计建议等)、月报及时性/准确性等。通过上述措施,集团所属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及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充分重视。

通过与合作外方的业务交流,我们发现定期实施对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也是其加强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均建立了相应的质量评估手册。下一阶段,上汽集团审计室计划建立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定期评估机制。目前,我们正在学习、研究合作外方的质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质量评估手册,明确评估内容及方法。

(2)上汽集团总部。近年来,上汽集团通过不断优化审计工作流程,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加强审计项目督导,为后续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资产重组,2012年上汽集团对《内控手册》进行集中修订。同时,审计室也对《企业内部审计手册》进行了全面修订,建立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重点明确审计质量内部评估的程序及要求。上汽集团实施的质量评估活动主要是针对单个审计项目,计划分为两大类:一是项目评估,即每个审计项目完成之后,由项目负责人对已实施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自我评估;二是周期性评估,即由审计人员不定期抽取部分已实施完毕的审计项目样本,进行交叉复查。

在实施项目评估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1)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2)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及时性;(3)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完整性;(4)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5)审计发现的客观性、恰当性及有效性;(6)审计建议的合理性、可行性。同时,我们还将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审计项目评估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结果直观反映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评估结果最终还将应用于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

2.外部评估。外部评估由组织外部的合格独立的检查人员或检查小组负责实施(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但目前在中国,外部评估还不是强制要求,而且定期实施外部评估的条件尚不完全成熟。鉴于此,现阶段企业首先应当致力于改善内部审计环境、优化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内部评估,在提高自身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适时引进外部评估机制,进一步检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近年来,上汽集团审计室通过自我探索,积极吸收并消化合作外方的先进理念及经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下一步在帮助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环境的同时,将进一步推进对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估,并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督促企业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S].中内协发〔2003〕20号,2003-04-12.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S].2005-05-01.

[3]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S].2012-04-17.

[4]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S].2012-04-17.

第14篇

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报账票据不规范。项目承包人及相关人员,仅凭一账白条领取工程款,无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除少数村以外,无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报账手续不规范。白条报账极为严重。此次审计的乡镇所属村级财务,财政扶贫项目普遍存在白条报账现象,除向税务部门完税的票据为正式票据外,其余的几乎全部是白纸条,一账白条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容易成为滋生村官腐败的温床。

2.财务管理混乱,未实行专账专户管理。本次审计的乡镇和村级财务来看,部份乡镇未实行专账专户核算,尤其是村级表现更为突出,所有村均没有进行专账专户核算,未实行专账专户管理,通过抽审村级项目发现,一些村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均未按照扶贫资金性质进行核算,乱记会计科目,有的村将与收益相关的财政资金如转移支付资金等记入公积金公益金科目,有的村将与资产相关的村村通水泥路资金、饮水解困资金等记入收益科目。账务处理上也未实行专账反映,而与村其他财务收支相混淆。

3.虚报项目套取专项资金。部份乡镇政府以村级名义申报项目,套取项目资金,在村级财务报账,而资金根本没有下拨到村相关项目上,被乡镇政府套取挪作他用。

4.挤占挪用现象严重。从所审的村来看,每个村每年的转移支付资金只有6万元,而村干当年工资支出就达几万元,另外还有办公费、招待费、业务联系费及其他一些日常开支,仅6万元远远不能满足支出,相当一部份财政扶贫资金被挪用于公务接待、业务联系及交通费等方面,有一个村近几年招待费达17万多元,业务联系费8万多元,挤占挪用相当严重。

5.未履行审计手续。根据《修水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修府办发[2010]48号)之规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实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际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的,必须报县审计局进行审计”。大部份村实施的1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在未经审计部门审计的情况下,直接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和工程价款结算,没有按规定报县审计部门审计。

6.工程项目疏于监管。大部分项目由村委会当业主,多采取义标,重大工程项目没有实行招投标和预决算,由村干说了算,项目施工方资质、项目质量、峻工验收等未按照严格的程序办理,增加工程量未有签证。对项目实施过程没有进行监督,导致一些项目未按立项要求和标准实施,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项目质量。

7.随意调整项目。审计发现一些项目申报时为农业产业化项目,可实施时变成了公路工程或其他项目,未严格遵守专款专用原则。

8.存在真假两套账。如有的乡镇做两套账,看似手续齐全,资金收入和支出相对应,没有任何问题,实际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而另外和村级经费账混在一起做的那套账才是真账,存在问题较多,经不起检查。

9.账务处理不及时。本次审计发现大部分乡(镇)所属村财务账目处理均以农历年为记账年度,未按会计年度(公历年)处理账务,属于2013年发生的会计业务,到2014年才做账或没有做账,有的甚至是用报纸捆好的零星票据,有一个村班子调整后,尚有以前在店铺购买的各种货款10多万元没有结账,原出纳处还存有100多万元的票据未办理移接交手续,至审计时止还没有做账,财务相当混乱。

10.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一些相关主管部门资金拨付环节较多,审批手续较为繁琐,导致专项资金到位不及时,专项资金安排的时间与项目实施的时间相差甚远,既影响项目实施进度,也使项目难以及时发挥效益。

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建议:

严格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资金使用单位要增强专款管理意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资金使用行为。要规范工程项目发包、承包、预决算等行为,通过正常的发包、承包程序,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工程竣工后要经过相关单位验收,投资大的项目还要按规定报审计部门进行决算审计,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村级支出要经过村会计、村支书、村民理财小组和乡镇经管站逐级审核,确保支出票据规范、事实清楚。严格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坚决制止白条报账,规范村级财务核算,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和虚报项目套取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对乡镇经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从本次审计的情况看,村级财务账目均由乡镇经管员负责做账,而乡镇经管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财会业务知识难以更新等问题。如有一个乡镇至现在还是聘用一位已经退休的60多岁的老经管员在做账,这些与新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一些不合规的票据他们也很难坚持原则予以抵制,不愿意得罪人,财务核算也是沿用传统的做账方法,因此县扶贫、农经等主管部门应适时组织对乡镇经管人员的财会业务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同时,针对目前农村财会人员的现状,建议县人事等主管部门招聘一批大专院校科班毕业生,集中时间进行集中培训,然后由县统一分配到乡镇基层经管站,充实基层财会人员队伍,以解决乡镇财会人员严重缺乏和青黄不接的问题。

建立扶贫资金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扶贫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配合,针对目前扶贫资金重拨款,轻监督的现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订立一套符合实情的操作性强的监督管理制度,变分散撒“胡椒面”为集中投入,切实解决多头拨款、职责不清、各行其是的问题,使各项资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配合使用、及时拨付、便于监管,简化审批手续。同时将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扶贫、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的日常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监管的长效机制。

第15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转型;机制建设;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32-01

一、强调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种建立在组织内部的独立的评价职能,该职能作为对组织的一种服务,目的是检查和评价组织控制以防止潜在的风险,为组织成员提供与检查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忠告和信息,并对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完成工作效果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组织的控制结构,它的作用是:

(一)立足审计查错纠弊功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修补性作用

查错纠弊是审计的基本职责,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是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途径。

(二)重视内部审计预警功能,发挥内部审计的预防性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不断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前瞻性,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内部审计工作的着眼点应逐步实现从微观审计向宏观审计的转变,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变,从监督型审计向监督与服务并举型审计的转变,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的转变,从以“查错纠弊”为主向以“促进预防”为目标的转变,通过这些转变及早预知风险和感知风险,提前抵御不良显现的发生,对那些可能对组织正常运行产生危害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出及时判断。

(三)重视审计震慑功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防护性作用

内部审计的震慑作用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审计监督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监督永远是其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审计监督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违规违法行为的一种威慑,使妄图舞弊者顾虑到被审计发现的几率和触犯制度的成本,不敢轻举妄动,从而限制、减少违规违法等舞弊行为的发生,起到“免疫”的作用。

(四)关注审计促进功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审计建设性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十分重要的途径。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从以批判为主的监督者观念向以监督为途径、以促进发展、完善、优化为目标的建设者观念转变。

二、内部审计要以“四个转变”为指引

(一)内部审计资料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垂直管理)

要在体制、职能、方法、管理等方面,实现审计工作十大转变: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从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从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转变;从单角度关注向多角度关注转变;从经验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从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重心向全面审计转变;促使被审计部门从被动接受审计向主动参与审计转变;公司审计人员从单一知识结构向复合知识结构转变;从回顾历史向着眼未来转变。

(二)注重审计重心由财务审计为主向管理审计为主转变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诞生于经营 审计、管理审计兴起的年代,认为内部审计是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职业有史以来第一个专题报告就是:《内部审计——管理之必需》,深刻阐明了内部审计与管理工作的关系。明确地把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从财务审计转移到管理审计上来。

(三)推动审计关口由事后为主向全过程审计为主转变

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传统的财务审计大多属于事后审计,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单纯的事后审计只能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其后果起到揭示作用,难以对风险起到防范的作用,这是影响审计时效、制约审计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注重审计内容由常规化项目向重大产业化、重点公司和重点工程转移

审计内容由常规项目为主向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公司为主转变。为了不断适应集团公司新形势、新要求,内部审计要继续深化审计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努力打造一支“政策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效率高”内部的审计队伍。

三、深化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发展

(一)建立内部审计组织治理模式

通过对我国现行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的利弊分析,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公司的内部审计应当实施总行垂直领导下的组织治理体制。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把握没有任何粉饰和改动的审计结果,保障审计信息及时反馈和沟通,确保审计质量。

(二)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内部审计职业和内部审计师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及规范,也是为了在职业界倡导一种道德文化,这种道德文化不仅是内审人员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是组织内部可以参照的一种标准。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特别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三)赋予内部审计新的内涵

简单说,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企业运行效果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帮助企业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制度来评价和提高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率来实现组织目标,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提高综合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