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的未来趋势范文

会计的未来趋势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的未来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的未来趋势

第1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研究重点;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在2006年2月15,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项目具体会计准则得以公之于众。这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化接轨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这一举措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一、会计准则背景和内容的改革

就会计研究的主体来讲,新的会计产生的背景和其中的内容要注意四个部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发挥作用,这个部分变化了,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来源发生了改变;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处理方面;曝光的要求对会计人员取得数据增加了难度上的影响。

(1)会计发生作用的环境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环境的改变,会计信息发挥作用的环境也在改变。这样的改变对会计理论基础和实践的进一步提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几年,中国的发展正在一步步的接近国际化,内外环境的改变,导致会计发挥作用的环境也随之变化。例如中国的出口增加,海外生产蓬勃兴起,对外投资加大,强强联合,维护市场稳定等。这就要求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化财务报告保持一致,同时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提供条件。市场秩序的不完善决定了在部分半成品、产成品和原材料上不能由市场定价。

中国政府致力于经济环境建设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服务型政府,完善社会秩序、加大对证券监督的力度、国有资产的管理不断优化。这都为会计信息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而优质的平台。从国内看,股份制的改革,债权人、投资人地位的增强以及银行的体制改革不仅使会计信息的运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且对会计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2)会计准则的理论来源变化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优秀会计准则制定的借鉴,会计准则理论也不断在翻新。会计准则国际化、时代化,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以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权衡考虑也为国际财务报告的改进提供了大力支持。在全球经济“趋同”过程中,让世界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对转型国家经济的借鉴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要求。

(3)会计处理形式的改变

会计处理正在与国际接轨,实施的原则是要求符合资产还有负债的要求才能进行肯定,在有条件实施的情况下,争取最大化的说明我们国家在会计中出现的问题。它的具体性内容主要是体现在固资和无形的资产核实问题上、政府给予的补助上、所得税问题、保险行业、石油行业等等方面的变化。

(4)会计工作者要增加会计数据的透明度

新的会计准则特别注重会计数据的公之于众。不管是对合作伙伴的关系、成本费用、评估公允价值的强化,还是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快速反应和应对风险的经验以及变化的信息总结,都为新会计准则做了铺垫。要想知道以上的信息对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何作用,必须纵观历史,才能清楚看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

二、中国在会计理论上的最新成果

(1)会计价值方面

信息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出台对传统的中国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会计盈余虽然能披露在价格和交易量上的信息,但它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

计量观:股票的收益与会计收益息息相关,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原则获得的信息也不同。

(2)会计政策和信息政策的协调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侧是否符合每个国家的发展与协调,这样的问题以转型经济国家的中国最具代表。据相关人士研究,在转型经济国家有证据表明,即使人们致力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趋同”,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一个国家存在两种计量方式。究其根本是社会法治环境的不完善、质量要求不过关等。

(3)公司管理方面

外部治理契约的改变—针对质量不过关,监管部门特地留意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能力,争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态。

内部治理契约的改变—对会计信息公布于众人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财政处理信息透明化,导致中国的管理者在处理会计盈余信息反面的作用日趋下降。

综上所述,在实证研究方面,中国的会计准则研究与美国的研究存在很大出入。不仅如此,研究结果清晰指出中国会计准则研究的重点,会计信息的产生及会计信息发挥作用的限制性因素,这是取得的成功所在。进步与发展是无止尽的,中国的会计准则实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会计准则的面世,给中国会计准则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契机,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市场环境变化给会计信息发挥作用带来的影响。

三、新时代下中国的会计研究趋势

不得不承认,国内外关于会计准则的实证研究成果,为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经验。基于以上的变化,对新准则背景下中国的会计准则做出了展望。其基本出发点是:如何判断财务呈报数据的区别与联系作用。一个作用是怎样在备选方案中快速而容易的选择最佳方案,另一个作用是怎样让缔约方与投资方之间的合作更容易。因为在合约中有部分的支付条款是用财务呈报数据表示的。

针对未来的研究,我们有如下的建议:

(1)研究数据的范围将进一步的扩大,不仅局限于会计盈余,而是覆盖整个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新增加披露的内容将更为关注。

(2)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仅要考虑理论、基础理论,还要更加关注产权理论。

(3)“投资有用性”,“契约有用性”,特别强调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选择,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取得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

(4)中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产权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对新会计准则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中国学者也尽量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取得新的突破,并且对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四、结语

我们期待有更多新成果的涌现,更多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为国际,为中国的会计准则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蔡祥,李志文,张为国.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述评[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2.

第2篇

1.管理会计的概念

要研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要对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加以界定,这也是管理会计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论题。只有从管理会计的本质出发,才能更好与其他学科进行区分,进而构建出一个富有逻辑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对管理会计在原来定义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界定:“管理会计是为改进企业计量、规划设计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以提供价值增值的持续过程,并通过此过程指导企业的激励、控制等管理行为,以期实现企业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

对于管理会计的本质,国内相关学者的观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信息决定论”和“管理活动论”,其中余绪缨、李天民、余恕莲、吴革等教授为信息系统论者。他们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并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对整个企业及各责任单位日常和预期经济活动及相应信息进行规划、评价、考核和控制,以帮助管理当局合理配置使用资源并做出最优决策的一整套信息系统。”

余恕莲、吴革(2006)还强调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就是提升企业价值既包括企业整体价值,又包括企业各子系统活动的价值,这决定了管理会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目标与基本职能,具体又包括价值目标的确认、价值信息的提供、价值管理与控制、价值评价和分析等,进而指导管理会计的发展。

孟焰、温坤、潘飞、汪家佑等教授则是管理活动论者,他们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方法(会计、统计、计算机技术、数学等方法),预测和决策企业未来将经济活动,拟定目标,编制预算,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和业绩考核评价。

对于管理会计本质的界定,不论是国际上进行广义与侠义的划分,还是国内的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的划分,大体方面都是一致的。笔者认为从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来看,它都是将来趋于广义的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而是融合诸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结合能为管理所服务的各种方法,以更好的为提升企业价值所服务的管理学科。

2.财务会计的定义

西方学术界单独对财务会计的严格定义不多,但对于财务会计的本质概念,西方学术界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论点主要有:艺术论、信息系统论、服务活动论、历史信息论等几类观点。直到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4号报告中指出: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在一定的范围内,持续性地以货币定量的方式提供企业经济资源及其义务,以及改变那些资源及其义务的经济活动(AICPA1970)。

我国学术界对财务会计本质的认识也不统一,主要有三个学派: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和会计控制论。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的界定值出,财会会计的目的即提供财务报告,其本质即产生并提供财务报告。可见准则更倾向于财务会计的对外性。国内学者对财务会计本质的研究代表如下。

葛家澍(2013)教授认为,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既是一个信息系统,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经会计人员的确认、记录、计算等过程生成财务报表,又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外部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在过去某一时段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充分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王扬(2011)认为财务会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多重属性的信息化产品。王志勇(2005)认为财务会计本质上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经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来反映并控制经济活动并据以确认和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最初是从财务会计派生出来的, 并从两方面对财务会计进行了突破,即复式记账原理与货币时间价值,与财务会计并列为会计学科的两大领域,自然与财务会计有所区分。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得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主要有以下区别。

(1)职能与目的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向投资者、债权人、证券机构、政府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企业过去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及过去某一段经营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即侧重于核算与监督职能,属于反映过去的对外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则是面向未来的,向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提供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以便于其对企业经营策略作出预测和决策,并提供相应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最终提升企业整体或部分经营效率。管理会计侧重于控制考核及预测决策,是对内经营管理型会计。

(2)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不同。财务会计必须依照国家或行业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制度,按照特定的程序(从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账簿到财务报告,每一步都要严格遵循相关会计法规与准则,期间会计科目的使用、记账单位的选择、会计期间及各种计量核算方法的使用等等所有活动都要符合会计准则与制度),最后得出相对统一规范的对外财务报告。

管理会计基于其对内性,不受强制性的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的严格约束,它只服从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需要,受宏观经济法规、及管理所采用的方法理论制约,一切以改善管理,提升经营效率为准绳。它不拘泥于固定的理论、方法,也不规定统一的报告格式与标准,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调整,灵活性较大。

(3)核算主体与工作方法不同。财务会计的目的是要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通常不需细分企业各部门各单位而是以整个企业为会计主体进行核算。计量单位主要是以货币为单位,运用一般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算术方法及现代的OFFICE等基本财务软件就可满足会计核算。

管理会计为了反映企业整体及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营状况,所以其核算主体一般按责任单位进行细分,进而满足企业进行预测与经营决策之前的财务与非财务方面的分析。介于管理会计的未来性,及所涵盖信息的广泛性,以及度量尺度的多样性(货币、产量、时间、成长性等量度),在进行信息处理时需要用到更多复杂的现代数学方法,结合统计学、经济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得出对经营决策有用的结果。

(4)信息精确程度不同。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影响未来期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上对信息及时性、广泛性的要求,决定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做不到绝对精确,只能相对精确;而财务会计是反映过去已发生的财务信息,又以货币计量,因此其提供的信息应力求精确,数字必须平衡。

另外,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本质及职能、目的等的不同,其各自对相应会计人员的所具备素所要求、工作的灵活性与主观能动性、服务对象、计量期间等均有所不同。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虽然从狭义上讲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两个分支,但在实践中二者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主要如下:

(1)总体目标一致。不论是财务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还是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与控制功能,其最终目标都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都服务于企业的“契约关系”的。

(2)服务对象的契合。前面有讲到财务会计侧重于对外服务,产生对外报表,但同时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也是财务报告的重要使用者,并据此作出科学的决策。而管理会计虽然主要是对内会计,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提供重要信息。比如:管理会计能否准确预测未来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否及时有效地作出相应经营管理决策,能否传递给投资者准确有效的信息讯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部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能否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所以,从企业“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对外的财务报告还是内部的核算监管活动,都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只是服务的侧重点不同,不能将其对立。二者相互配合、补充,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3)主要资料来源具有交互性。管理会计为了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活动,作出相关管理决策,必须取得大量的资料,包括各类财务信息以及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资料,其中财务资料为作出预测决策等的首要信息依据,由都是财务会计的产物。而财务会计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现在已把原属于内部管理需要的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列为必须批报的基本财务报表,此外在附注中要对企业的相关重大事项加以披露,尤其是无法用货币进行计量的重大信息要进行披露,而这些信息资料就来源于管理会计的分析结果。

三、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动态环境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乃至其他相关学科均不再是独立运行的,其边界已由清晰固定变为模糊的发展的。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围绕价值提升与价值管理的本质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现横向与纵向的整体融合。横向上,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等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并结合统计学、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充分运用各自的处理方法与技术,实现理论、技术与实践的融合,推进管理体系的创新与一体化建设;纵向上,以战略导向及价值链为基础,将价值链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的管理会计进行整合,三者本质上都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提升的,相互统一、促进,形成新的管理会计综合体系。

第3篇

会计报告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通过记录生成的信息量多又很分散,必须压缩信息的数量、提高其质量,使其形成为相互联系的财务指标体系,这样才能便于信息使用者的使用。

【关键词】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会计目标定位 会计环境财务报告 发展趋势 会计信息 基本编制

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会计目标的主体包括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和提供会计信息的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一问题。既然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节约各产权主体交易费用”,那么,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潜在产权主体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后者也就是“谁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这一问题,一般而言即为联结企业和各类产权主体关系的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人员。

一、 有关会计目标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

(一)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产生的经济背景.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并且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阃有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当局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资源的运用情况,即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者就负有了对资源的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因此,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事情。

(二)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是上个世纪7O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资成立的特鲁彼拉特委员会在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该委员会在1973年提出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十二项财务报表的目标,其基本目标是“提供据以进行经挤决策所需的信息”。决策有用观的的主要观点是:根据美国会计学会发表《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会计的目标是:为了“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和目标”而提供有关的信息。

二、两大学派观点比较

无论是决策有用学派还是受托责任学派,它们都是以商品经济及社会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出发点和客观依据的。但是从产生条件看,受托责任学派的会计思想在存在委托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形成;而决策有用观是建立在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形成的基础之上的。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委托关系产生既不一定要通过资本市场,也不必然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联系。仅此而言,所以受托责任学派的会计思想的产生可能并且确实早于决策有用学派。比较两大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发现其差别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财务会计目标定位。决策有用学派认为.财务会计根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由于该学派特别关注资本市场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因此这里信息使用者应当包括所有现在的和潜在的资本市场参与者,即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受托责任学派则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该学派注重的是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的作用,所以从逻辑上去分析,该学派所认定的主要信息使用者应当是委托者和受托者两大类.且这两大类信息使用者处于平等地位。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决策有用学派认为,相关性是与决策相关的特性,是居于第一位的信息质量特征,而信息相关关键在于其预测价值。各类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相关会计信息是一个企业创造未来的有利现金流动能力的信息。受托责任学派则更强调可靠性.并把可靠性放在信息质量特征的第一位。会计只有提供客观、真实且可验证的信息,才能够有效协调双方的利益关系。

3.会计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选择。决策有用学派在时间上是着眼于未来的,它从决策有用的思想出发,将财务会计要素的重要特性描述为“未来的经济利益”,对未来经济利益进行计量的最理想的基础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受托责任学派主张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模式,认为历史成本是过去实际交易的价格数额。交易双方经过正常的交易活动合理判断后客观确定的,反映了企业的客观经济事实,历史成本计量结果能够有效地把受托者的经济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交代清楚。

三、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从其规定。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完整。

(一)真实可靠。

1.涵义:会计报表指标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需做的准备工作

(1)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2)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3)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4)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5)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6)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全面完整。

1.涵义:会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保证会计报表的全面完整的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编制会计报表。企业应按规定编报国家要求提供的各种会计报表,对于国家要求填报的有关指标和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填列。

(三)基本编制。

1.财务报表应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

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管理层应对是否能够持续经营进行评估,若某些重大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对主体持续经营产生严重怀疑时,应对不确定因素充分披露。但企业不能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还有计量。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企业在当期已经决定或正式决定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表明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如破产企业的资产应当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等,并在附注中声明财务报表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列报,披露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原因以及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2.列报的一致性

列报一致性要求财务报表中列报和分类应在各期间之间保持一致。除非准则要求改变,或主体的经营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改变后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的、且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更相关的信息,同时不损害可比信息。

3.重要性项目单独列报

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重要性,是指如果项目省略或误报会单独或共同影响内外部使用者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目是重要。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其中:项目性质应当考虑该项目是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是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较大影响等因素;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通过单项金额占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的。

本准则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的项目,应当单独列报;其他会计准则规定单独列报的项目,应当增加单独列报项目。

4.有关抵销的界定。项目金额不得相互抵消

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单独列报资产和负债、收益和费用以便使用者更易理解已发生交易、其他事项的情况,以及评估主体未来的现金流量。

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存货跌价准备与存货项目、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项目按抵减后余额列报不属于抵销。

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如非流动资产处置产生的利得与损失,按处置收入扣除该资产账面金额与相关销售费用后的余额列报不属于抵销。

5.财务报告中应列报所有金额的前期比较信息

当期财务报表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说明,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原因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对上期比较数据进行调整不切实可行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调整的原因。

6.披露要求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显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项:(1)编报企业的名称;(2)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3)人民币金额单位;(4)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予以标明。

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的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

(四)具体的编制方法。

根据凭证科目汇总表的数字进行填写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左方属于资产类,分年初数和 期末数两栏,年初数不变(本年的年初数就是 上年的年末数),期末数:用上月期末数+本月科目汇总表的借方数-科目汇总表贷方数,计算出填到相应的科目栏,注明: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低质易耗品。

资产负债表右方属于负债和所有权益,分为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年初数与左栏相同,期末数:用上月期末数+本月科目汇总表的贷方-本月 科目汇总表借方,计算出填到相应的科目栏,注明: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

参考文献:

[1]王玲玲.从契约理论看企业会计目标[J].鲁行经济学报.2003,1.

[2]郑安平.论会计目标的层次性[J].财会通讯.2005,9.

[3]曹伟.论中国财务会计的目标[J].财经研究.2003,3.

[4]王晨明.论中国会计目标定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

[5]李雄杰.会计目标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

[6]卢永华.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J],会计之友.2003,(4).

[7]杨时展.会计信息系统三评——决策和受托责任论的争议[J] 财会通讯.1992(6)

第4篇

论文摘要: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本文将从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简略的阐述。 

 

 

一、 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现状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及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由产品化时代进入市场化时代,生产经营的复杂化也随之加大,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管理理论由此而产生,以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学说相继建立。伴随着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作为其组成部分及具体管理方法体系的“标准成本制度”、“全面预算体系”、“标准差异分析”等,相继引入到会计中来,形成了管理会计的雏形。其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也由早期的应用工具,逐步发展为参与决策,最终上升为战略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学科理论。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脱节。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体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一)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贡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企业以前年度成本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行业的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计算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是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单位并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业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后半段(生产、客户服务),而目标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前半段(设计、开发研究等),其特点为:(1)顾客导向以求竞争优势叫(2)以市场价格为上限,谋求成本降低;(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使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4)采用超部团队方式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生产产品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要、产品的成本和利润;(5)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去维持产品功能并降低产品成本。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在我国过去用得较多。目前,企业的战略观念和管理范围也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企业定价政策已不仅仅从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着手,是开始拓展到考虑社会消费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产品品牌效应。企业设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已逐渐认识到产品以质量取胜,以功能争优的开发策略。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就是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奏。在未来的二、三十年,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将会风靡一时,占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方法的龙头。 

(三)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但在实践运用申,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四)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杜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用较广,其中投资报酬率指标已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有力工具,因而高投资报酬率也往往成为绩效优良的代名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部门体系的日益庞杂,报酬率指标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投资报酬率有时甚至带来错误的信号,可能掩盖某些部门的实际业绩,并使人们注重相对率的计算,忽视对业绩进行绝对金额的评价。此外,只注重投资效果,忽略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其他方面也是违背绩效评价的初衷的。未来管理会计中,人们将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 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值额)和顾客满意度、生产过程质量周期控制,学习和成本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 

以上所述仅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会计之友,2006,(5) 

第5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代越发展,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强。科学技术是催生各行各业发明创造的基础动力。会计工作是我国传统的业务种类。会计工作的效率影响着一个单位的基础性工作。现代企业管理中,对财务管理的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来实现记账、算账和报账,并且对大量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判断,得出准确的结论。会计电算化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丰厚的会计专业知识,不仅要具有财务管理知识,更要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在操作会计软件时能够及时处理专业难题和技术难题。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重大改革,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

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代变革。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阶段相符合。从起步到自发发展阶段,从缓慢发展到稳步发展阶段,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变化。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名词,也是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从1979年开始,财政部提出建立会计电算化试点,在经历了五年的试点后,会计电算化才开始进入自发的发展阶段。1983年以后,随着计算机设备的大量出现,很多企业具有了自行购买的计算机能力,这就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最为良好的设备条件。企业有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愿望,也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和改革,开发出一系列的会计管理软件。我国财政部在1989年和1990年先后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这就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有了法规的支持。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正式走向正轨。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始以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形式发展。随着国外软件行业的介入,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开发出现了竞争的良性循环,这更加促进了技术的更新应用。我国会计电算化技术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二)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观念的局限。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包括很多专业会计从业人员在内,没有真正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真正含义。很多人只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简单地将记录从手工改为电脑记录,而不明确会计电算化的信息交流作用。在一些企业中,无论是领导阶层还是从业人员都对会计电算化有抵触情绪,在必要的业务研究上,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理解。这种观念上的局限,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2)软件技术发展的限制。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较晚。计算机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会计电算化软件从记录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到可以进行完整的核算操作。但是,在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上,会计电算化软件出现了阻碍,很多公司设计的软件,重视核算,而忽略了管理职能。例如,有的会计软件,在记账、资产、报表等方面,核算内容做得较好,但在分析和管理上没有功能性的处理方法,在管理设计上较为简单,在模块设计上,不够全面,这就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分析职能的发挥。

(3)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一直是各个单位都重视的重点问题。无论有多么强大的技术,都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具体操作。会计电算化需要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够合理地使用会计电算的软件。但是,一些错误的操作证明,多数单位在财务人员的选择、管理和培训上都是弱项。没有对人员进行系统的挑选和考核,造成在会计电算化操作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水平。

(4)会计信息处理具有封闭性。我国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只针对会计系统。而会计数据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根据企业的其他部门的变化而得出的数据。例如,销售的数据、购买的数据、人事信息的数据等等。当前的会计软件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就造成在信息综合利用上总是出现问题。企业无法完成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1)建立强大的信息处理网络基础。网络发展是电子信息技术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将实现网络财务的管理模式。新经济时代到来的标志就是网络经济的发达。这里的网络经济不仅是指经济领域的网络连接,也是指经济形式存在的方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一定是基于网络基础建立的远程操控系统,将电子商务融入整体的经济信息处理网络。实现电子商务的大范围应用。

(2)实现管理的综合利用。未来的会计电算化,将建立会计信息处理中心,实现全面专业的管理与应用。会计电算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这种会计信息处理中心,要充分结合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从整体局面把握数据分析,利用会计信息得出发展的提示。在管理上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各个阶层都要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的技术和新的问题随时出现,这就要求必须要有必要的新兴技术与之相适应。

(3)倡导人机系统的智能交互。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庞大的专业技术系统,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改进和提升的部分还有很多空间。会计电算化管理是一种智能管理,是人与计算机的良好结合。做好这一工作,就需要实现人机系统的统一和协调。例如,在处理会计电算化和审计智能的关系上,就要完善双向查询功能,在账目、凭证和报表等多方面提供监督检查的方法,使会计工作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具有更高的提升标准与空间。

第6篇

第一,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从会计角度出发,电子商务活动的繁荣电商会计的形成。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崛起,电子货币支付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砥柱。

第二,大数据时代,为了挖掘有价值的会计数据,新兴的云计算开始应用于会计行业。在互联网的云计算等科学技术影响下,中国环境也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中国企业能与全球消费者、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之间沟通交流,许多跨国公司向客户公司传递信息时都使用网络技术发送财务报告,这使得会计日益国际化。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也对会计发展产生影响,环境保护的责任就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这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企业为环境保护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也应该勇于承担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对环境社会责任的承担则对会计发展中的会计制度、会计方法以及会计实务等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APEC会议对环境也提上日程,而且十三五计划的实施也使得会计发展日渐完善,对会计要求更高,使得现在会计的发展逐渐与环境保护责任相关。

综上所述,会计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但无论什么因素影响会计的发展都必然会使得会计环境得到净化,会计也会不断趋于完善,成为企业管理下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在科技的作用下,会计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会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使得科技的发展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上个世纪70代中后期,我国会计电算化刚刚开始出现,由于思想保守并且创新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对会计电算化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很多企业也都比较陌生。但时至今日,在历经三十年的磨练后,从单一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我国财务管理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会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会计电算化不仅实现了企业信息的有效互通,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大面积普及会计电算化是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第一,当今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对科技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功能不断强大,会计电算化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会计系统功能和模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核账,以及对既有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早已不跟不上第二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当下的会计电算化已经不仅仅能停留在计算机代替人工作业的层面上,在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信息交互技术的基础上,同时大幅降低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数据进行简短的分析,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整备能力,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高质量。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心针和助推器。应该说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领导更快速地作出决策的必然要求,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

第二、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常态是打破垄断、改变观念、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管理者和领导层要及时了解企业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善就必须实行会计电算化,这有利于提高效率,并且真实透明的反映企业自身的管理状态。实行会计电算化,不仅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还能进一步合理调配资源,提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财政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并未及时和有效的制定有关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政策和制度,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被削弱。其实,这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将会计从业人员从繁琐的报账、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会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市场分析、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参考,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并且使得很多会计工作透明化、精确化。但是,由于整体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会计电算化未来趋势的准确定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第二,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与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但是系统操作和维护难度也给操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我国对会计软件的使用还没有建立一个很完善的法规制度,许多单位也没有这个意识去自觉的完善公司内部各项与电算化相关的管理规章,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存在着许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这些种种原因都制约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第三,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发展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其基本操作有更加专业性的认识,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电算化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企业会计相关人员的新的挑战。我国信息化迅猛发展,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就要对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和知识普及当成重点工作来抓,尤其企事业单位,应该将会计电算化培训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杜绝一些地方为了应付检查,以突击的方式去完成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工作,这样类似的行为造成了很多企业没有对电算化更深层的功能进行挖掘,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些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造成的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缓慢。

三、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效对策分析

第一,针对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这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许多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里面并没有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加以重视,所以我们应该从思想观念入手,加强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类似的措施:其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关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讲座和培训课堂,尤其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培训,让企事业单位领导层、管理层和财会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其二,我国政府机关财政部门应该发挥市场监管者和制度制定者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宏观管理的职能,制定会计电算化培训考试制度和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水平要求的政策,从根本上加强人们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第7篇

一、会计报表只披露过去信息,不披露未来信息

会计报表反映的是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这种只反映过去的会计报表显然难以预计未来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但对投资人而言,过去已经成为过去,最为重要的是决定未来,也就是所有者必须决策在未来是否投资该企业或者退出该企业。而做出这一决策显然必须了解企业未来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但现在的报表却无法提供这一信息。正是由于未来变化趋势的信息比之于过去的历史信息更为重要,所以以历史信息为基础形成的会计报表对所有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就相对较低。

中国证监会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未来盈利预期的报告,但由于未来盈利预期报告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使得这种信息对所有者的有用性大打折扣。从理论上说,有关企业未来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完全与企业历史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毫无关联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持续关系。以此为基础,我们需要一种以现有会计报表为基础而衍生的会计报表,这一报表能够在现有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基础上推演其未来变化和发展趋势。这里最为重要的是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我们能通过深入和细化分析发现过去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形成的原因(包括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那么,判断这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在未来变化趋势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高,进而对未来经营和财务活动变化趋势的预期的准确性就越高。

二、会计报表只披露数量信息,不披露质量信息

会计报表的基本属性是以量化的形式披露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数量和质量高度统一的报表才能真正实现其真实性。比如,一个企业资产规模很大,但其资产变现能力较差,这样的数量就是有水分的数量,就是不真实的数量。那么,什么是会计报表应该披露的质量特征呢?就经营者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责任而言,主要是资本保全和资本增值。

资本保全又分为资本数量保全和资本质量保全。资本数量保全是指期末净资产等于期初投入资本,它可以透过现有资产负债表予以披露;资本质量保全是指期末资产的变现能力等于期初投入资本,而期初投入资本的变现能力处于百分之百的状态,即投入资本都处于现金状态,所有者或者直接以现金出资,或者以非现金出资,后者必须通过评估才能确定相应的出资数量,这里评估就是确认非现金资产在入资时能够在市场上变现的数额。现有报表只是披露了期末资产的数量,对于期末资产能否变现并不能直接表达(所谓能否变现是指按照资产负债表中所列各项资产的数额能否随时在市场上转化为相应的现金数额)。实际上,当所有者的入资经过企业一段时期的经营后,其现金状态就转化为非现金的各种资产状态,它们能否变现是无法根据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做出判断的。

资本增值也区分为资本数量增值和资本质量增值。资本数量增值是指企业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带来了多少利润,传统上都认为利润是由利润表或损益表予以披露的,实际上利润总额是由资产负债表披露的,利润表或损益表是披露利润形成的业务结构,它属于原因报告,但无论怎样,现有会计报表是能够披露利润的数量的。资本质量增值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利润的收现程度。一个企业利润收现程度越高,说明质量越高。有的企业利润数额可能很大,但因销售处于应收状态,其质量可能较低。正因为这样,中国证监会在考核上市公司业绩时不仅要求披露每股红利,也要求披露每股现金红利。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来自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是能够披露利润的收现程度的,但它仍然不能有效地披露每类业务、每种商品的收现程度。二是指利润的稳定性,它意味着利润在未来的变动趋势。中国证监会也对上市公司设置了有关利润稳定性的条款,就是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必须占到总收入或总利润的一定比例。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所占的比重越大,未来企业利润的稳定性就越高。显然利润表或损益表也是为了表达利润的稳定性而对利润所形成的业务按稳定性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但这种对利润质量的表达仍然是初步的,只有深入了解利润形成的结构,特别是影响利润的最终要素,才能对利润的稳定性质量做进一步分析,利润形成的最终要素对未来利润取得的稳定性程度越高,利润的质量就越高。比如,两个企业利润总量完全相同,其他条件也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一个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取得,而另一个企业主要靠竞争力相对较低的产品取得,就像经营可口可乐和矿泉水的差别,不难看出前者的利润稳定性程度大大高于后者。就目前而言,企业披露的会计报表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

三、会计报表只披露总括信息,不披露细节信息

会计报表的形成是按照分类归纳的方法体系将原始的经营和财务业务数据加工成会计报表数据,所以会计报表数据具有综合性和总括性。这种数据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整体面貌,但也正是这种会计报表数据的综合性和总括性,使得会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缺陷更加明显,它披露了综合和总括信息,却无法披露细节信息。当今企业已由粗放制造向精益制造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提供精益信息。精益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具体化、深刻化和细致化,就是要将综合和总括的信息按照其内在关系无限细分至不可再分拆的状态,它是逆会计核算过程而形成信息体系的。但现行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所以相关报表使用主体难以获得由于这种细分而形成的明细报表。更为重要的,由这种细分而形成的明细报表所细分的程度也仅仅是以会计的需要为基础的,并没有延伸至业务层面。会计最重要的特征是以金额作为核算基础,而细分的生产经营业务的特性往往是无法用金额表达的,也就是说以金额所表达的会计事项仍然具有总括性。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将金额这种具有总括性的会计事项进一步细分为具有某些特性的生产经营事项,为此必须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举例来说,用同样面料制造西服,中国制造的西服价格如果在6 000元左右,在日本或者意大利制造的西服价格就在20 000元左右,甚至更高。从金额的角度来看,差距如此之大显然不是由布料原因引起的,而只能是因制造过程引起的。究竟在制造西服的过程中,哪些细节因素导致了这种价差,这在现有会计报表中是无法体现的。但在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要使这一价差缩小,最关键的是找出导致价差存在的不利因素并加以改进,而报表如不能披露这些相关因素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事实上,日本和意大利在制造西服时所经由的工序在2 000道以上,而中国在制造西服时经由的工序大体在1 200道左右。如果不了解工序上存在的这些差异,就无法使中国的西服与日本和意大利的西服之间形成一种竞争优势的比较,而要知道这种差异就必须要有相应有关西服制造工序差异的报告,这种报告使得以金额为基础的综合和总括的报告可以进一步延伸至形成这一金额的细节的报告,而现行会计报告体系却没有细节报告作为支撑。

四、会计报表只披露结果信息,不披露原因信息

会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结果。这种结果信息对于评价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有重要作用的,但会计报表信息不仅要满足这一需要,更要满足决策的需要。决策者可以是资金提供主体,也可以是企业经营者。资金提供主体的决策主要是决定在未来应不应该继续投资,决定继续投资的关键是未来利润增长的趋势,关于这一点已在前面论及;企业经营者的决策主要是分析和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做出消除、规避企业风险的决策,而企业的风险并不存在于结果之中。本质上说,风险存在于原因之中,一个企业的利润发生变化是由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这些因素就是形成利润结果的原因,发现和分析不利原因及其未来变动趋势,找出消除和规避风险的办法,就是经营决策的过程,这里关键是必须有一套会计报表能够揭示这些不利原因。正是在这一意义说,基于结果的会计报表是了解和解脱经营者受托责任的报表,而基于原因的会计报表是为经营者进行经营决策的报表。现在,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会计报表体系并没有完全按照因果关系链来形成,而原因报表更没有按照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逻辑关系形成体系,基本上不能满足经营者的经营决策需要。这里所谓因果关系链,首先必须确定结果报表,这是形成关系链报表体系的基础。至今关于结果报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资产负债表是结果报表,另一种认为利润表或损益表是结果报表。其次,按因果关系链形成的报表必须按照因果关系对原因进行逐层展开,形成原因报表体系。显然,按照过去形成会计报表所采用的分类归纳体系的逆过程而构成的报表体系,并不能完全与因果关系链形成的报表体系相吻合。如在会计上对固定资产以及以固定资产为基础形成的折旧成本是分为两个模块进行分类归纳的,即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和成本核算模块,但是按照因果关系链来说,折旧成本形成的原因是与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密切相关的,所以从逻辑上说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的报表是折旧成本变动的原因报表,两者不是平行报表。再次,按因果关系链形成的报表必须寻找链条另一端的最终原因报表,它与最终结果报表相对应,只有找到引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某一结果的最终原因,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才真正具有直接的决策作用。

事实上,因果关系律是最能表达所有事物内在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正因为这样,按照因果关系链形成的会计报表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从结果信息而言,能够满足了解和解脱经营者受托责任的需要,从原因信息而言能够满足经营者管理决策的需要。但现行会计报表体系既没有按照因果关系链的内在逻辑形成,更没有对原因报表逐层深入至终极原因并形成最终原因的报告。

第8篇

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的各种经营决策、经济计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因此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苛刻,质量标准更加严格。市场管理者、政府人员、税务机关人员、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于真实、可靠的信息越来越重视,并且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热烈响应。新常态、新形势环境氛围下,财务会计报告工作人员如何接受挑战、适应新变化,寻求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的新路径,是他们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就财务会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一简单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财务会计报告;变化;发展趋势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未来发展特点

(一)财务报告呈实时报告模式

“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是一种实时性的,它为经营决策者、投资者提供及时的信息决策服务。”[1]这里的实时不是时时刻刻,而是相对于原来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时间周期较短、较及时,这极大处理了信息披露不及时的问题、解决了信息时效性纰漏。但是这种实时财务报告对企业的IT技术将会提出更高要求。

(二)财务会计报告呈多元计价模式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逐步由历史成本计量发展为公允价值计量,并且会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比如国家新制定的会计准则就把历史成本不能客观明了反映的资产纳入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披露范围和程度更加广泛和深入,很多的非财务信息将会呈现在报告上,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数字资产、经营渠道等方面的信息,都会以一定的文字篇幅、表格反映到报告上,让信息利用者尽可能获得所需求的信息。

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发生新变化

财务会计报告处理发生新变化是以网络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发展为前提的,在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有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一)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质发展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

会计数据载体发生改变是以技术发展为依托,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这种转变使得信息在处理过程可能产生误差的几率下降,并且也会减少信息分类、加工过程中的错误。同时,财务会计信息利用磁介质、光电介质等载体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再组合,让会计信息数据的多次分类、多次组合的空间变得更加广泛、自由。

(二)会计数据处理工具转变为计算机且可远程计算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遍应用为会计信息数据、资料的处理、加工速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好几倍。更是让不同会计工作人员、工作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交流、加工合作、数据信息共享变得便捷快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技术革新促使会计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方式发生改变,让会计工作人员有了会计数据分析的重点,为信息的披露提供了明确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了企业经营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三)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更加高速、双向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让各种信息沟通交流进入了一种信息双向传递的时期,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发生变化,输入输出速度更加快速,沟通更加注重双向性,对于信息需求的网络满足也比较好。”[2]随着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凭借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业务伙伴进行商业合作,传统会计信息的提供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趋势,这就必须要加快实现各种信息处理的效率、提供的及时性,全面实现电子形式的网络计算机存储。

三、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的展望

财务会计环境的变化,是财务会计报告发展呈现一种新趋势的直接动力。这些动力的源泉一部分来自会计学术界、一部分产生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社会一些经济学者对未来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做出了种种展望。这些展望里包括了对现存财务会计报告局限和不足的解决、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立足财务报告发展的模式、目标、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未来财务报告展望,并进行一些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事先探求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的环境,以便未来能够更好、及时的适应环境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

(一)财务报告新模式展望

“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将会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信息利用者透过财务会计报告可以充分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利润盈亏、现金流转、发展存在的问题等财务信息。”[3]让信息使用者获得一份更加简明易懂的交互式实时信息报告。这一财务报告模式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由于信息披露更加充分、真实,可能会使得财务会计报告显得过于冗长、繁复,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混乱乃至错误,给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财务信息往往都是多多益善,因为企业跟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等情况,这就决定了他们只会一味追求信息的增多,但是面对如此多的信息他们又会惊慌失措、无从下手。因此他们需要的是自己走进企业,主动获取财务信息,而不是被动接受企业的信息财务披露。面对这一情况,未来财务会计报告需要借鉴交互式的按需报告模式,让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更加透明、真实,利用双向信息传递方式,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二是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更加注重时效性,是一种实时报告。这种实时财务信息的提供,对于经营者和投资者利用效率更大。“当然企业信息披露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实施绝对的实时信息报告。”[4]三是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将会越来越重视全面收益报表的披露。“全面收益报表的披露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意义是重大的,因为透过收益表可以系统全面的了解到企业的业绩信息,从而为信息收集者和利用者作出准确的投资决策、未来预测提供数据依据。”[5]众多的非财务信息将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体现出来,但是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由于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把这些信息反映给外界势必会影响有关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未来的财务会计报表可以借鉴下分部式报告的观点,让一些相关部门参与进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来。

(二)财务报告目标、方式发展展望

1.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发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财务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报告的目标慢慢由原来的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但是必须明确地一点是未来财务报告目标依旧是旨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决策、投资决策提供快捷、可靠、及时的财务信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市场的发展愈发完善、成熟,各企业的公司内部结构日益多元化、创新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管理层需要考虑更多的关于投资者对信息的有效需求,争取企业获得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和知晓投资者的支持。”[6]“为了达到这一展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就需要充分披露关于企业运营、资金流转等信息,让市场信息利用者做出正确的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7]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向外界提供财务信息,当然企业仍要坚持信息可靠、准确的原则,在这其中要尤为重视信息提供的相关性程度。

2.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的存储介质、传递方式、披露方法都会和传统形式大大不同。“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财务报告将会由书面、报纸等印刷、传递转变为全面的网络实时公布,信息利用者不用再苦苦等待信息的寄送或者亲自收取。”[8]信息内容传达也不再是仅仅通过文字、表格的形式,而是更多的选择图像、音频等的完美结合,做到信息内容生动形象的传递,让信息获得者对信息的理解更加直观、通俗。因此未来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多的将会是一种网络转输,文字、表格和图像、音像的结合。

四、结语

未来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和转变与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观逐步形成,金融创新发展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再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并且信息披露对于需求者来说也不再那么充分,从长远的会计发展看,要想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就要适时的区分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轻重,权衡好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为信息获取者提供高效、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鸿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08期

[2]曹防修.浅论现行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时代金融.2014(03)

[3]朱英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来发展趋势理论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年09期

[4]唐帅.基于公允价值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4月

第9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 发展方向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同传统的会计实务相结合,利用电子计算机本身所有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服务,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是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所以说,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第三,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

第四,会计电算化可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多的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全面的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在“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潮的引导下,大量的跨国外企不断的涌入中国。这些企业在进入中国的同时也将大量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带入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理念也是在这一时期被我国的广大企业所认识和了解。然而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进程起步较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才逐步的开始摸索会计电算化的研发和使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极其惊人。到本世纪初,我国的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也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国情原因,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数据不能共享,信息反映滞后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实施进程也有着先后的差异。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涌现出了许多制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然而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缺乏统一的标准。

再加上我国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法律制度都不健全,每个公司所面临的局面和流程都不尽相同,每个公司在制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时候,都是单纯的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购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只能在自身的企业平台上运作,无法跟其他公司的软件相关联,无法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二)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时,往往只重视软件的账务功能,而忽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管理功能。这些软件只是简单的将原有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僵硬的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之中,而没有对这些核算程序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造成了核算程序中原有的问题和漏洞在新的会计电算化流程过程中依然存在。这就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功效大打折扣。

(三)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现阶段,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会计功能和兼容性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工作中的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的关注程度较差。

会计电算化的数据保密性较差会导致企业的关键数据和信息容易被泄露,造成企业在同其他企业竞争时失去优势。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性较差会导致企业容易被计算机病毒或是黑客攻击,造成企业数据的大量丢失。这些都是我国企业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在实施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标准化建立。鉴于我国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自成一派,门派林立的现象,会计电算化统一标准的建立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这也是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首先,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可以使得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商在开发时能够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其次,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可以很好的解决各个企业在进行数据交换过程中的不兼容问题;最后,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将使得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更新和版本升级变的更加方便和快捷。

(二)会计电算化的共享化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共享化建立。会计电算化共享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之间会计数据的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自身同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交流,从而实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

(三)会计电算化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完善

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不断完善。

首先,安全性和保密性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用户权限做明确的界定。防止出现越级查看和越权审批的现象出现。

其次,安全性和保密性的不断完善必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培养会计人员对自身密码保护。防止他人随意盗取和使用,造成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混乱。

最后,会计电算化安全性和保密性的不断完善必然会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不断完善。因此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防火墙软件等也会得到大量的应用。

四、结论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主要体现在更好的发挥会计的统计和分析作用。同时,将财会人员从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多的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便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年晓燕.影响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因素及改进思路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第10篇

从当前到2025年,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将会增加,而另一些则会降低。同时,还将产生新的知识和技能需求――而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也将各不相同。因此,PQ和七大“商”的设立和应用,将有可能为职业会计师及其用人单位提供标准化、结构化的职业发展方法。

未来5―10年会计师最重要的技能

对审计和鉴证专业人员而言,未来5-10年间,某些领域的技能将变得日益重要。这些技能包括(按重要性降序排列):商业头脑、了解洗钱行为、分析性思维、法务审计、跨职能部门工作知识,并且能够从全球视角分析问题。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审计和鉴证技能包括:

1. 信息技术知识;

2. 沟通技能;

3. 特定领域知识;商业意识;全球视角。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技能包括:

1. 人工处理;

2.传统的历史数据审计;

3.小型实体审计;

4.实务管理:广告、宣传、业务获取和费用。

未来5-10年间,一些领域的某些能力和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更多利用新兴技术,并增加对它的依赖度,如云计算和大数据、集团重组等;同时提升交流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履行业务合作职能。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企业报告技能包括:

1.对企业报告(合并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及相应支持性报告框架进行整体性观察的能力;

2. 新兴发展趋势,如移动和云技术、数字货币等;

3. 金融数学。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企业报告技能包括:

1.基本的人工记账和会计技能,因为这些工作将实现自动化;

2. 合规报告,因为此报告将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对财务管理者而言,未来5-10年间,一些领域的相关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环境问题与综合报告、信息技术知识及其应用、批判式分析思维与解释/报告、结构调整与重组。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财务管理技能包括:

1.对新兴问题的认识;

2.沟通交流、业务合作与关系建设;

3. 高级投资评估与分析。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财务管理技能包括:

1. 基本的记账和交易处理,因为此类工作将实现自动化,并分配给文职人员;

2. 历史数据分析;

3. 传统评估方法,如净现值评估。

未来5-10年间,某些领域的特定能力和技能将变得日益重要,包括:对(接受和计算)风险及风险管理、减缓和控制采取更具开创性的应对方式;环境规制、可持续性报告和综合报告。职业会计师需凭借个人适应性和企业敏捷性,针对各种内外因素进行快速调整和变革。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战略规划与绩效管理技能包括:

1.沟通;

2. 超越数字;

3. 日常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4.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各领域(如分析)的能力。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战略规划与绩效管理技能包括:

1. 交易处理与记账――这些工作都将实现自动化和外包;

2. 传统管理会计技术;

3.应用各种模型的能力,如Johnson、Scholes和Whittington、波士顿咨询集团增长份额矩阵、阿什利奇投资组合矩阵等;

4.日本商业实践与管理会计技术,包括:改善成本法(Kaizen costing)、目标成本法、及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

对税务人员而言,未来5-10年间,一些专业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具体包括:资源管理(人力、项目、时间、任务和预算)、商品和服务流动(关税/进口税/出口税)、直接和间接税之间的相互作用、劳动力移动性和适应性以及集团交易等。

目前匮乏的3大最重要能力和技能包括:

1. 专业技能;

2. 商业意识;

3. 了解数据分析工具和专家系统。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技能包括:

1. 人工计算和申报所得税、遗产税、就业税和营业税;

2. 日常后勤工作;

3. 非技术性利益相关方的税款折算;

4.利用税收减免政策,递延和最大限度减少处置资本资产的税负。

对位于治理和风险相关岗位的职业会计师而言,未来5-10年间,一些技能的重要性将日益提升。具体包括:对复杂问题进行优先排序和简化;创新实践、决策和问题解决方式;建立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应对公共部门的企业治理发展;表达技能;与利益相关方合作;敢于挑战的信心;法律技能等。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治理、风险和道德技能(和/或指南)包括:

1. 技术意识与应用;

2. 国际治理和风险管理最佳实践与框架(及指南);

3. 职业和企业道德(及指南)的实际应用。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治理、风险和道德技能包括:

1. 合规:将日益实现自动化或进行外包;

2. 人工控制:目前人工进行的工作将日益实现自动化;

3. 实现非上市公司最佳企业治理实践专业化:该领域的国际化进程将加快。

结束语

在贿赂和腐败猖獗的国家,或是在宗教、种族和政治相关地方文化传统引发治理难题的国家,职业会计师更是面临着众多问题。在此情况下,职业机构势必应在资质认证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而用人单位则应通过提供更多的在岗培训和指导,为会计师个人道德和企业道德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某些特定领域,职业会计师还需获得特定的支持,来发展和提升新的专业技能。例如,到2020年,越来越多的会计师将需要掌握基本的伊斯兰金融知识,其中一些甚至需要成为此领域专家。而诸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等相关准则也应建立在金融数学的基础上――这一趋势将促使这些准则的应用者和审计者强化对金融数学的掌握。

此外,本研究发现的一些新兴趋势还将对所有执业会计师、以及与会计师存在职业联系的所有企业和组织产生一定影响。虽然会计师似乎缺乏重要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必须了解且能够应用各种新兴技术;许多会计师应成为预测性分析工具、大数据和智能软件的使用专家;而一些会计师则应集中应对企业治理的固有风险和面临的挑战。

未来10年里,职业会计师需要借助各种外部支持,才能实现娴熟专业技能与较强沟通技能的互补――后者在所有专业领域和各级职业岗位上似乎仍较为匮乏。实践中,会计从业者和相关人士对“沟通技能”一词赋予的意义,将导致各方难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战略规划和绩效管理专业人士曾强调指出,许多新获执业资格的会计师既缺乏建设性应对冲突的人际交往技能,也缺乏提出必要质疑的信心。同时,许多首席财务官也缺乏战术思考和行动能力,甚至无法进行清晰的陈述介绍,难以向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推销自身想法。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众多。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师对所在企业或组织及其运营环境,以及影响企业或组织的本地及全球趋势认识不足;这不利于会计师形成全面认识,也降低了他们与(企业内外)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如今,仅仅会使用金融语言进行交流已远远不够。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报告报告方式发展趋势

1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1.1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三部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相关附表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

1.2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他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予以适当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使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所以它是静态的报表。

1.3利润表

利润表示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是动态的会计报表。他是根据利润=收入-费用这一会计平衡式,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的费用进行分配,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

我国该定采用多步式利润表,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用以反映企业的税后利润。

1.4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示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动态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信息。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评价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估企业偿债及支付投资报酬的能力,了解企业本期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发生差异的原因,掌握本期内影响或不影响现金流量的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

2财务会计报告环境的新需求

2.1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会计信息对使用者范围较广,用户需求观关注的焦点是价值的相关性问题,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透明度、可靠性的信息,不仅不能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使其判断失误。针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许多人认为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投资者进行了充分而公允的披露,强调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按照用户需求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准则必须给予企业相当大的可选择空间,但这势必给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合法的操作空间。投资者保护观更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注重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它要求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企业会计政策、会计判断选择的空间。在很多情况下,相关性与可靠性是正相关的关系,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相关性强的信息可靠性却较差,可靠性强的信息相关性却较差。

2.2财务会计报告长期性和导向性需求

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长期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导向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长期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长期性与导向性。

2.3报告主体硬件与报告主体拓展的需要

中国的会计报告主体规模从小到大、硬件配置极不均衡,有些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电算化会计核算,有些企业还至今仍停留在手工簿记阶段。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会计报告革命的关键。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结构正悄然发生网络化的改变,会计主体的内涵与外延亟需拓展,主体资源需要重新计量与评价。另外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发生革命性变革。

3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3.1报告彰显快捷灵敏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在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同时更加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反映经营者的经济状况是会计的基本目标,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会计的报告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新的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

3.2报告内涵更加多样性

新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使得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更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以便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更为简明易懂的实时报告。

3.3报告注重双向高效的信息传递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支柱。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同时,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

总之,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姚正海,梁栋桢.试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2003,02.

[2]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2.

[3]于振亭.对新形势下财务报告改进与发展的建议[J].财会月刊,2001,04.

[4]2001最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汇编[S].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06.

[5]张以宽.论当前虚假财务信息的主要成因[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08.

第12篇

1.1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三部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相关附表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

1.2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他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予以适当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使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所以它是静态的报表。

1.3利润表

利润表示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是动态的会计报表。他是根据利润=收入-费用这一会计平衡式,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的费用进行分配,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

我国该定采用多步式利润表,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用以反映企业的税后利润。

1.4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示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动态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信息。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评价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估企业偿债及支付投资报酬的能力,了解企业本期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发生差异的原因,掌握本期内影响或不影响现金流量的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

2财务会计报告环境的新需求

2.1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会计信息对使用者范围较广,用户需求观关注的焦点是价值的相关性问题,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透明度、可靠性的信息,不仅不能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使其判断失误。针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许多人认为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投资者进行了充分而公允的披露,强调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按照用户需求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准则必须给予企业相当大的可选择空间,但这势必给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合法的操作空间。投资者保护观更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注重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它要求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企业会计政策、会计判断选择的空间。在很多情况下,相关性与可靠性是正相关的关系,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相关性强的信息可靠性却较差,可靠性强的信息相关性却较差。

2.2财务会计报告长期性和导向性需求

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长期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导向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长期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长期性与导向性。

2.3报告主体硬件与报告主体拓展的需要

中国的会计报告主体规模从小到大、硬件配置极不均衡,有些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电算化会计核算,有些企业还至今仍停留在手工簿记阶段。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会计报告革命的关键。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结构正悄然发生网络化的改变,会计主体的内涵与外延亟需拓展,主体资源需要重新计量与评价。另外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发生革命性变革。

3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3.1报告彰显快捷灵敏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在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同时更加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反映经营者的经济状况是会计的基本目标,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会计的报告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新的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

3.2报告内涵更加多样性

新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使得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更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以便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更为简明易懂的实时报告。

3.3报告注重双向高效的信息传递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支柱。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同时,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

总之,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姚正海,梁栋桢.试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2003,02.

[2]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2.

[3]于振亭.对新形势下财务报告改进与发展的建议[J].财会月刊,2001,04.

[4]2001最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汇编[S].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06.

[5]张以宽.论当前虚假财务信息的主要成因[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08.

[6]任福海.试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会计之友,2004,12.

[7]杜德春.会计环境变化中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07,15.

第13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知识经济基础 发展

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财务环境发生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显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影响着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不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可行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网络的出现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表现在:

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数据载体的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计算。计算机的使用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这种改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向高速、双向转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愈来愈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内部协同工作与信息管理。

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研究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可从对其目标、报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鉴理论界对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种种预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环境,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弊端的财务报告模式。

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随时向外提供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始终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

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支柱。

首先,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黑匣子,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能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已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其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

再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化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未来的财务报告包含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而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至今未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把非财务信息纳入会计披露内容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在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确认、计量,同时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方面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披露。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部门。借鉴彩色报告的观点,把这些部门的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对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对现阶段我国财务报告现状的几点建议

不论将选择何种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在推行之前,首先要完善它的外部环境:

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尤其是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拓展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经济守门员”的作用。

会计作为一门规范性很强的学科,拓展财务报告的模式,特别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须在政府出台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以防企业因提供不确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诉讼危机之中。

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寻一种恰当的财务报告模式,是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使命,以上笔者就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了自己的看法,谨希望对会计报告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会计研究》,2000.12

第1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告;规范和完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企业财务会计告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告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于是如何完善和发展企业财务会计告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企业财务会计告概述

企业财务会计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财务会计告由会计表、会计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其中,会计表是财务会计告的主体和核心。

会计表是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加以汇总、整理,用来总括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文件。会计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表使用者理解会计表的内容而对会计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为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提供的书面资料。

二、企业财务会计告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经济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告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大众及其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虽然《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告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不完整,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完整性。这是由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会计告的使用者大大增加,除了企业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还有政府、顾客、社会伙伴、社会公众等。而现行的企业财务告由于在向使用者提供时通常不会告与交易无关却于某方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因此对某方面信息的缺乏,即时不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利益方,但是对企业日后的经营决策,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有着消极影响,因此无法满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非实时性

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告大多侧重历史数据的统计,因为是一种非实时性的记录,因此其时效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告周期较长,时限过宽,年度表要求年度末四个月出,可想而知这样的信息的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及相关方面的快速决策、投资评估等经营组织的需要。基于这样的信息所做的决策的可靠性也就大大降低。

信息不确定性,可靠性较低

另一方面,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告的信息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的业务素质。因为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在现有技术的发展,还不可靠的计量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这样的软资产;另一方面,财务表项目内容中本身就存在估计判定的成分,难以确定数字准确表达其涵盖意义;再者,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告还有粉饰的成分存在,虽然会计提供单一准确数字的表,但是不同使用者根据自己需要对之进行的不同再分析,再加工,再粉饰,进一步降低了告的可靠性。

侧重总结,忽略分析,缺乏预见性

正如我们所知道,现行财务会计告侧重于历史数据的总结,大多只是各种表,数字的罗列,虽然经过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但是这种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告无法具有对未来企业发展决策状况的分析,缺乏预见性,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无法呈现及时的预警,致使监督治理部门或者企业造成决策失误等严重后果。

过分强调利润分析,忽略其他信息

因为企业自身对盈利的渴求,现行的企业财务告过分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也就是最终利润的分析,忽略了其他重要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方面包括资产负债的分析,企业实际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信息,一方面也包括企业的社会声誉、社会责任、以及货源,销售等渠道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从现行告上看,使用者无法通过这些方面的信息展示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也是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告的局限。

会计行为缺乏规范和制约

会计行为对财务会计告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行为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目前一些企业财务会计告存在着粉饰行为甚至是弄虚作假,这是谋求企业短期利益或者私人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国家利益的行为。实际情况是,目前存在的会计规范得不到遵循、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大多与领导行为不当、缺乏外部监管具有紧密的联系。

三、企业财务会计告的规范和完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告存在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国际经济融合,给我们的经济环境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风险,使企业财务会计告面临着规范和完善的迫切形势。

第一,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告需要规范。为了使从根本上规范财务会计工作以及经济行为,我国于2001年1月1日实施了《企业财务会计告条例》,这个条例使财务会计告的编制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会计告的真实和完整,使财务会计告的编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告提供不是会计人员个人行为,企业负责人也应该对其质量负责。双管齐下,才能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行为。

第二,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告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告的分析流于形式,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不够深入,因此应该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告不仅是一个体系,更是一个创新的体系。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告体系,首先,应明确企业财务会计告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定位于为国家、企业、债权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财务信息。其次,完善现行的财务分析的八比率指标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创新深入的分析指标和方法,建立起适应新经济形势下比较通行的指标模版。另外,完善财务会计表中的信息披露,增加财务表的批注,取消无用信息,增加有用信息,如无形资产的相关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企业风险等相关信息;企业货源及销售渠道分析;企业社会声誉及信用评估等。再者,尽可能缩短表的提供期限和周期,及时提供财务会计告,保证所提供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最后,除了通用的规范化的企业财务会计告以外,增加专项告,提供非凡指标和财务信息分析,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四、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告的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新的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告准则实质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的建立,核心是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告的数据更加真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其中具体准则中关于财务告的准则,规范了各类企业财务会计告的列要求,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加趋同国际标准。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但是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限制比较多。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中国非凡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使得企业利润的虚假可能性降低。另外,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更注重企业的经济实质,主要体现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合并表基木理论的变革、以及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等方面。新晨

五、未来企业财务会计告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告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企业财务会计告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告大多建立在受托责任占主导地位的目标之上,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变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及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世界性的挑战,通过财务会计告披露的未来发展前景,盈利猜测、现金流量信息,企业信用评估等信息,吸引更多资本和投资者,就成了更高的目标。

未来企业财务会计告的方式

随着网络迅猛发展,网络化的经济生活已经逐步展开。未来企业财务告将从信息表格载体,到传输方式,再到查询阅览方式都将向网络转移。未来的企业财务告的载体将不仅仅依靠于纸张这种不易存储的物质,而更多的依靠于磁介质或者光电介质等。网络传输、阅览、搜索将加快财务会计告查询速度,同时财务信息的记录与表述也不仅仅靠文字、表格或数字,将会出现图片、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载体。

信息量增大

未来信息量逐渐增大,必然会造成信息的冗余,甚至出现信息的混乱。对于企业外部使用者来说,有些信息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意义的,但是对于企业内部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对于财务会计告的信息量治理也是未来企业财务会计告的特点。财务会计告的外部使用者可以通过一种交互式的告来获取信息,由于权限的设置,可以查询局域信息而不涉及到无关的冗余信息。

交互式的实告系统

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告是一个交互式的实告系统。财务会计告的编制时间缩短,周期减小,增强了告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所谓的实时性是相对的实时性,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决策需要调节告时间。同时交互式的系统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企业治理者的监督之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这种交互系统可提供给使用者,通过反馈参与告生成过程。

多元化展现非货币信息

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告将更注重展现多元化的非货币信息,包括无形资产,数字资产等非财务信息。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假如这些方面都有会计部门来披露,那么会计部门涉及的工作量必然增加,且其信息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分部式的财务会计告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力手段。不同部门通过交互式的系统,参与告的编制和生成。比如,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参与人力资源信息的分析和披露。这种告体系既能保证信息的多元化,也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对于未来企业财务会计告可能的发展模式,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透过新经济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企业财务会计告的大体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突破传统的局限性,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高淑东.知识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告的发展趋势.商业时代,2005,.

于振亭.对新形势下财务告改进与发展的建议.财会月刊,2001,.

第15篇

【关键词】 会计核算 会计报表 会计信息 核算方法

会计报表是以表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以及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直接结果,它的编制受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严格制约。尽管账簿资料是按照会计科目归类汇总的,但其提供的核算资料仍然相对分散,不能集中、概括、系统、全面地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必须在日常核算资料基础上,定期地对账簿等核算资料进行归集、加工、汇总,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笔者就企业会计报表的作用与分析报表的基本方法谈点浅见。

一、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作用

(一)有助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

投资时,所有者和债权人要进行相应的决策。由于所有者、债权人往往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直接从中获得其所需要的信息,需要借助会计报表,并通过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转情况,弄清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作为投资、信贷决策的依据。

(二)反映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经营管理责任

现代企业制度特征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两权分离”导致股东、债权人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出现委托与受托关系。企业管理者所保管和运用的经济资源,都是所有者与债权人投入的,所以应该善尽保管运用之责;而所有者与债权人需要随时了解管理人员运用其资源的情况,以便对管理人员达成经营目标的能力作出恰当的评判,适当调整投资方向或者重新考虑人的人选。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所有者评价企业管理人员过去的经营业绩。并作为预测将来经营成果的参考。

(三)有助于评价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企业支付股利和还本付息的能力,一般而言,要取决于其获利能力。如果长期未能获利,企业将会丧失其分配利润和还本付息的能力。因此,会计报表的重心是提供有关企业盈利及其构成的信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评价其未来的投资回报和现金流量。只有当企业产生了现金净流入,才会有能力支付所分配的股利和还本付息。因此,所有者与债权人在预测各自现金流量时,首先要预测他们所投资企业本身的现金流转情况,需要从会计报表中获取有关现金流量信息。

(四)有助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会计报表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方面的信息提供给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包括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证券管理机构等),政府部门可以利用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时掌握各单位的经济情况和管理情况,了解和监督企业在完成社会义务和责任方面的情况,例如企业是否及时足额纳税,是否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符合法规的要求。

二、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两种。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几期的会计报表所列的数额,比较其前后的增减变动,分析企业财务、经营上的变化和趋势。比率分析法是用同一期会计报表上有关联项目的数额互相比较,计算出比率,借以评价和说明企业财务状识和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

(一)趋势分析法

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报表往往不够全面,因为该期的会计报表数据可能受到大量的非常或偶然事件的影响,既不能代表企业的过去,也不能说明其未来。如果对企业若干期的会计报表按时间序列作分析,就能看出其发展趋势,有助于规划未来。通过趋势分析,也能看出本会计期间是否有代表性。在趋势分析中,那种将本期和前一期或前几期会计数据汇编在一起的会计报表,称之为比较会计报表。根据比较期限的长短,比较会计报表有短期比较会计报表(如上年和本年)、长期比较会计报表(如前三年和本年)。

由于趋势分析法分析的时间跨度通常涉及几个时期,故亦称不同时期分析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横向分析法和纵向分析法。

1、横向分析法。 横向分析法,又称多期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是在会计报表中,用金额、百分比的形式,对各个项目的本期或多期的数据与其基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比较时,可以采用前后各年每个项目金额的差额进行比较,也可以用百分率的变化进行比较,还可以计算出各期财务比率进行多期比较。比较的年度数一般为三至五年,有时甚至要列出十年的数据。

2、纵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又称结构百分比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就是把常规的会计报表换算成结构百分比形式的报表,然后将不同年度的报表逐项加以比较,查明某一特定项目在不同年度间百分比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一般方法是将资产负债表各个主要项目除以总资产;利润表上各个主要项目除以销售净额,即可得出按结构百分比反映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然后,再将不同时期的报表项目加以比较,以便分析特定项目的变动情况。

(二)比率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