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的意义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的意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课题研究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研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1篇

自2008年10月长春市教育学会发出《关于征集小课题研究成果的通知》以来,很多中小学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并上报成果。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区域之间很不平衡,研究还有待深入。为了全面深入地开展小课题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进一步明确小课题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非常明显,对解决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问题、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课题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微观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每一位教师身边的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身体会到的具体、真实、有价值的问题;二是周期短且灵活。小课题研究可以根据研究过程的需要及时调整时间,周期短见效快。三是成果形式多样。在小课题研究中,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结果就是成果。小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

二、小课题研究要注重过程

小课题研究要落到实处,必须关注过程。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致的,即可分成问题、设计、行动、评价四个阶段。在问题阶段要明确“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在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在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在评价阶段要分析“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明确问题至关重要。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二是学校已确定的科研课题的分解。

选择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要遵循真实和有价值两个标准。真实指问题确实来自于研究者自己的实践;有价值指问题是制约自身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可以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成果,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

在把学校的科研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的过程中,要让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确立相应的小课题加以研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保证学校的大课题取得成效。

小课题研究要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三、推进小课题研究的要求

1.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教育学会要高度重视在中小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总体科研规划中,小课题研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群众性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建立由教育学会会长牵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领导机构和指导机构,认真组织各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展好研究。

2.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会要认真学习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农安县教育学会、汽车产业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汽车产业开发区教育学会等单位组织指导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做法和经验,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会牵头,调动科研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等通力合作,加强指导。县(市)、区教育学会要制定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学校,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好的经验,推广优秀成果。

3.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学习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做法和经验,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此项工作。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小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室要定期组织开展培训,适时组织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学校要提供条件使教师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个体研究,根据需要组织教师开展群体研究。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小课题管理机构与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

4.长春市教育学会要针对小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征集小课题研究成果,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优秀成果将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实践新课程》等杂志上开辟专栏发表或结集出版,从而推动小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长春市教育学会

第2篇

关键词:科研课题;高师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23-03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一体,所以探索依托科研课题,与科研的基础平台:毕业论文、创新杯、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培养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师院校学生参加科研的重要性

当前不少地方高师院校对学生参与科研不够重视,认为高师院校的任务是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而中学教师的教学不需要科研,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随着专业开设的多元化,不少高师院校都不同程度开设了非师范专业;同时,随着学生就业的多元化,不少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从事教师工作。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学会进行科研工作,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能力是重要的。由于对学生参与科研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导致这些院校的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毕业论文工作和质量受到影响。高校教学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系统、深、专、精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把科学研究因素引入教学研究中,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科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科学研究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打交道中,学会了处理多种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依托生命科学科研课题类型,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生物学专业与其他理科专业一样,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又具有学科基础广泛,学科交叉、传递信息量大等特点,所涉及的科研课题,有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农业生产的研究;有微观方面的研究又有宏观方面的研究。因此根据生命科学科研课题类型和特点,我们多样化地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立项科研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论文是高师院校学生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措施之一。为此,学院在毕业论文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依据其承担的科研课题和内容,划分为若干小课题,由专家审定后面向学生,由学生选择承担开展论文工作。如周歧海教授、博士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广西基金的“黑叶猴的觅食生物学与栖息地选择的研究”课题,从中抽取部分内容,划分为“黑叶猴理毛行为观察”、“黑叶猴食物选择及食物量研究”、“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研究”等小项目,面向学生,由学生自由选题。实践证明,这种参与重大课题研究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不少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后仍师从导师从事研究工作,如2000级的黄中豪、韦显盛同学本科时毕业论文由黄乘明教授指导,本科毕业后仍师从黄乘明教授读硕,开展“弄岗黑叶猴的觅食生态学”和“扶绥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及其栖息地利用”研究;另唐绍清、秦新民、邓业成、周善义教授等也将自己承担国家资助自然基金项目和区课题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小课题给学生研究,这种依托科研课题开展毕业论文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自主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依托科研课题开展毕业论文,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课题的深入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目前实际情况下,承担国家、区级等项目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多数教师从事的仅仅是校级项目、自选项目或探究性项目的课题。因此,将这些项目和课题作为学生课外小科研的内容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发挥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从而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途径之一。多年来,仅石贵玉教授就指导学生从事诸如“复合多效唑对、水仙花的矮化效应”、“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效应”、“环境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等几方面的课题,近35人的毕业论文,10人次获得了优秀论文,其中有的研究成果经重复实验和整理,发表在“生物物理学报”、“广西植物”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

3.地方特色资源研究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院生物学专业涉及的研究课题广泛。因此在开设毕业论文选题上也根据广西地方特色资源开设这类的选题供学生选择。这样既扩大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又结合地方特色资源的研究开发,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增强深入研究地方特色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特色资源的思想意识。

4.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杯”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依托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和老师一道开展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同时依托科研课题开展各类科技竞赛,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极为重要。“创新杯”、“挑战杯”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科学能力。为此每年学院领导积极动员学生参加以学院和学校“创新杯”,继而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业为载体的活动,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梁士楚教授、薛跃规教授、马姜明教授、石贵玉教授、谢强副教授等老师指导的学生课题组开展研究,成果参加学校、全国的“创新杯”、“挑战杯”比赛均获得了好成绩。如薛跃规教授指导的“湘西洛塔植物区系开发利用研究”获全国第六届“挑战杯”二等奖;“大石围及其周围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获第七届全国“挑战杯”三等奖;近几年来,我院学生获校“创新杯”一等奖6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3名,贾金生同学获二项国家发明奖,这些成绩给学校、学院增添光彩,又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开拓了创新精神,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

5.中学课改研究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部分是将来的中学教师,而与中学广大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改革现正在我国中学开展,因此,在大学期间让学生接受相关中学课程改革的信息,开展课程改革的探讨和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是很必要的。几年来,依据所承担的各种教学研究课题,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这方面的毕业论文课题,供学生选择。如杨华副教授指导的“试论研究性学习”、“广西中学生物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等;肖邦裕副教授指导的“新课程的生物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中学生生物学学习态度的探讨”等。这些是杨华副教授等承担的国家、区课题所开设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和中学课程改革紧密相关的研究。这种做法一是扩大了选题范围,提高了学生兴趣;二是增强了学生的改革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工作奠定了课程改革的基础。

6.加强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是逐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在指导上,导师工作应重在“导”字上,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积极思考,综合分析,完成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实验过程和撰写工作。所以加强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提高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我们在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指导中,除要求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才能担任指导教师外,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精心悉意、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另在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进行期间,定期检查各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保证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工作的如期进行。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大多是验证性实验、传授操作技能实验和一些较简单的综合性实验;实验是在教师和实验员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学生按实验步骤“药方抓药”样机械进行实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后继课程毕业论文的教学。为此我们对实验课进行了改革,开设了设计性试验。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提出试验题目,由学生查资料、设计试验方案,然后开放实验室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撰写实验论文,讨论发言,评分等。如2002~2004级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遗传学实验中,学生对“果蝇一对因子的杂交”实验、“果蝇二对因子的杂交”实验、“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进行了实验设计,然后独立进行实验,最后整理实验结果撰写每个实验的小论文,在课堂上宣读论文和讨论实验结果。由于实验是综合性的实验,实验的准备、药品配制、实验操作、数据整理、论文撰写都是独立完成,同时论文的撰写与毕业论文撰写格式大体相同,这不仅培养学生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实验操作、结果整理和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也为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课程还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

总之,课外科研、毕业论文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是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多年来我们在制定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相关文件,加强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依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依托科研课题,多样化地开设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选题,使得本科课外科研、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兴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高师院校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述兴.提高本科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91-94.

[2]张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3]聂麦茜,蒋欣,吴蔓莉.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问题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6,25(3):45.

[4]乔海曙.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5]张国梁,朱泓.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03,(6).

[6]王任翔,侯美珍,谢强.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216.

[7]石贵玉.提高高师生命科学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第3篇

[关键词] 概念图;科研选题;教学;研究生;干细胞

[中图分类号] G6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b)-0136-03

概念图是以绘图形式描述知识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国际上流行的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3]。概念图法在数学、物理等教学领域已广为应用,近年来已尝试应用于护理、临床医学的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3-4]。但概念图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课题选题教学中的应用罕见报道。我们以干细胞在心血管领域的基础研究为例,展示概念图在研究生科研选题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概念图理念与科研选题

概念图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Novak提出的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概念进行连接,形成直观形象地关于该主题的空间网络结构,故而称之为概念图。概念图是学习者通过组织和分析信息,确定关键概念,将其图形化地排列并进行有意义的连接,因此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整判断和不断进行归纳演绎推理的过程,有助于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且有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科学研究总是从科学问题开始的,科学问题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全过程。科研选题就是选择、确定和形成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即课题和内容)。科研选题是整个科研工作带有方向性的关键决策,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浩瀚的医学研究领域,如何确定自己的科学问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科研选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从诸问题中遴选出来科学问题,不仅要符合科学进步的发展要求,还要结合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兴趣等多种因素,通常需要经过大量的比较、分析和论证,而在这一过程中概念图法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有助于科学研究的选题。

2 概念图在科研选题中的应用举例

科研课题在立题前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相关领域进行文献调研或实地考察,提出选题,论证和确定课题。在知识准备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概念图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Mind Manager软件制作概念图,如何用来建构知识网络结构。以下以干细胞科研选题为例展示如何将概念图理念运用于科研选题的全过程。

2.1 概念图在文献调研中的应用

选题调研的信息源主要来自于文献、国际互联网和具体的专业工作实践等。文献调研是选题的准备阶段。研究生需根据自身专业的需要和知识背景,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及研究层次;再对国内外在同一领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跟踪相关发展和应用状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问题、关键难题、发展瓶颈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储备决定着科技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的途径。在广泛浏览资料过程中,对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对比分析后提出问题。医学题目要经过一个酝酿、思考,甚至可能是相当长的构思过程,才能形成初始意念,提出科学问题。

如图1所示,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有关干细胞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干细胞在心血管领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进一步创新奠定基础。据文献调研结果看,目前在心血管领域,研究较多、较成熟的是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而主要应用是心肌梗死,这也是与缺血性心脏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相一致的,而在瓣膜病或高血压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5]。如图2所示胚胎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非常有潜力的种子细胞,开发易于得到、安全、有效的种子细胞,以及改善移植细胞存活率的研究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瓶颈,是研究的热点[6]。而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方面也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7],如图3所示,机制探讨是基础研究的重要部分,目前对干细胞旁分泌机制和内源性修复机制的研究也是重点和热点。

2.2 概念图在科研立题依据中的作用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但要将这种初始意念系统化、深刻化、完善化、变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形成科学的假说,是科研立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证实假说的科学成分,即是否以一定科学实践和事实根据提出来的,或者是已有文献记载同种问题作为类比,还要通过查阅文献寻找恰当的手段证实这种假说,然后设计出科研工作方案。科研立题中思路清晰很重要,要有条理地将自己的科学假设演绎出来,此时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会把不太了解这一领域的专家搞糊涂,真正的立题依据是被认可,首先自己要头脑清晰,要让不懂行的人觉得写得有道理,懂行的人觉得写得有深度,而做到这一点有时可借助于概念图的优势。图4为间充质干细胞释放的膜微粒可能是其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的重要介质的机制假想,可以作为立题依据的重要部分,这一概念图简明扼要地将大部分移植入缺血心肌死亡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善缺血心功能的可能机制做了大胆猜想[8],当然,这一假设是建立在充分的前期研究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的,是科学性的假想,而不是空想。

研究创新性本身取决于课题的选题,自选课题过程中,可在学科交叉地带寻找未被人开垦的“处女地”。而对有过工作经历的研究生来说,选择实际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对于别人做过的同一课题,如果能从新的角度加以诠释,也不妨为一种创新,称之为思路创新。

2.3 概念图在课题论证及立题中的作用

课题论证是为了确保课题选择正确而对课题及其方案做出论证和全面评审,是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社会与经济效益及对科技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逐项剖析、审议。而科研选题和课题决策是一个不断反馈并反复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调整、更改和多次论证。研究生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表述清楚,有充分的依据让专家很快了解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创新性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创新可以是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也可以是方法上的创新,还可以是应用上的创新。可行性主观方面,包括科研结构和研究人员的素质;而在客观上,要充分考虑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试验材料、时间期限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清晰的分析和表述是取得专家认可的重要方式,其中课题的具体方法实施部分因涉及内容较多,不妨可以借助于概念图来清晰描述,这样有助于专家在冗长的文字中快速找到重点。

图5举例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的实验路径,分别在细胞大体、表型、自我更新、分化功能等多水平、多角度进行验证。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用概念图法表述则更为适宜,研究生可在具体实施中巧加利用,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结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能够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以层次的形式让概念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和直接化;制作概念图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考过程,它可以将零散的、不关联的思维整理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9-10]。课题研究阶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性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概念图理念引入研究生科研课题选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将科研思路条理化、流程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科研思维能力,而且也可拓展至其他科研课题的申请,是个实用性实践工具。

[参考文献]

[1] Daley B,Shaw C,Balistrieri T,et al. Concept maps:A strategy to teach and evaluate critical thinking [J]. J Nurs Educ,1999,38:1-6.

[2] Novak JD. The promise of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Cell Biol Educ,2003,2(2):122-132.

[3] Torre DM,Daley B,Stark-Schweitzer T,et al. A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 learning with concept maps [J]. Med Teach,2007, 29(9):949-955.

[4] Harpaz I,Balik C,Ehrenfeld M. Concept mapping: An educational strategy for advanced nursing education [J]. Nurs Forum,2004,39:27-30,36.

[5] Anversa P,Kajstura J,Rota M,et al. Regenerating new heart with stem cells [J]. J Clin Invest,2013,123(1):62-70.

[6] Passier R,van Laake LW,Mummery CL. Stem-cell-based therapy and lessons from the heart [J]. Nature,2008,453(7193):322.

[7] 边素艳,盖鲁粤,郭子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7,3(6):350-352.

[8] 边素艳,崔华.膜微粒:干细胞组织修复的新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2012,43(2):96-100.

[9] Clayton LH. Concept mapping: an effective,active teaching-learning method [J]. Nurs Educ Perspect,2006,27(4):197-203.

第4篇

关键词:体育艺术表演;课程设置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有运动训练、体育教育、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三大专业,其中,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于2009年申报成功,2010年9月第一批新生入校学习,直至2013年已有四届在读学生,2010级学生已完成8周的教育实习。整体来说,本校所开设的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处于起步阶段,该专业的独特性与培养模式设置的合理性等方面仍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在当今社会不同人才的需求趋势下,充分考虑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本文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现状出发,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研究,以期通过课程设置的实践改革与创新,不断优化和丰实以形成更为完善、合理的本专业课程设置结构,有利于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研究方法

本文在大量查阅体育表演方向课程的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来提高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增加研究的科学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现有八门专业基础课有六门为理论课,两门为实践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较少,大部分学生希望增加实践课程种类;而在保持现有的实践课现状上,希望校方能够考虑增加这两门实践课程的课时数;或者以音乐学院《芭蕾基训》课程为模式,将《形体训练》和《芭蕾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糅合。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习过芭蕾基训课程后能够提高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帮助提高表演专业(体育表演方向)所开设的各门专业课程中的技术动作来说尤为重要,需要借鉴芭蕾基训课程中的练习来帮助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技术动作;另外,芭蕾基训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舞蹈能力和专业的素质要求,还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意识。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该专业核心课的课时数需增加,依次为:《专项理论与实践》、《艺术体操》、《基础乐理试唱练耳》、《体能类项目实践》、《文体表演创作与编排》,可见已经修学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生仍然不满足目前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数的安排。尤其在《专项理论与实践》学习中,普遍学生认为大学一年级应该根据个人再次选择来确定大学的专项方向开课;《艺术体操》仍需要继续开设,使之成为体育学院的特色课程;《健美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与《专项理论与实践》不冲突,可以体现体育学院课程特色。

(三)专业“选修”课程设置

该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纵向维度倾斜于理论性,实践课程的可选范围较小,多数学生认可《民族舞蹈》作为二选一课程内容之一来设置,发现将新疆民族舞蹈融入到体育艺术表演课程当中,通过对新疆民族舞蹈的音乐选择、动作编排、道具使用、服饰应用来充分肯定新疆民族舞蹈价值,不仅能有效发挥高校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功能,使高校成为重要载体,有利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增强专业办学特色;还有助于舞台创作与表演艺术实践,有效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和表演水平、掌握艺术表演的创作规律,丰富艺术素养、为该专业学生的创作与表演实践奠定基础。

(四)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设置

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实践课的设置考虑增设《基本功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实习周期延长到16周;喜爱的实习地点多集中在文工团、群艺馆、俱乐部、私人表演团体,以及学校。学生都认可“体育表演作为研究方向”的教师的论文指导水平,指导教师应该由学院给出指导教师名单,学生自由选定,并可以调剂;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实习汇报演出”应该属于专业实习内容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进行二次修订,尤其在课程设置需要进行大幅度地调整。本着科学化原则来调整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四大结构,应当考虑在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横向与纵向维度结构,例如:专业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的课时数的重新分布,专业基础课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协调,基础课和;应该完善专业实习环节,与就业趋势接轨,通过2010级学生的实习汇报,及对实习点的调研,来研究出更加合理化的实习方案,有利于提高下一届该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例如:学院可以把每届大四的专业学生推荐到地方、或是内地兄弟院校去进行教学实习,这是对自身在校期间学习的一个考核和检验,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进而也促进了双边学校的交流。

针对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需求,应该建立专业的精品课程,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以精品课程建设来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1.课堂提问要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教师所提的问题往往比较杂乱,缺乏连续性,而且随意性较大,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不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提问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过难,则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课堂提问还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 。并且按照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进行。在设置或提出问题时应做到难易幅度不大,层次分明,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同时,问题要做到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2.课堂提问要面对全体,又要因人而异。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活跃生,提高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只让活跃生答问,时间久了,其他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此,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全面的、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层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让每个主体的作用都得以发挥。针对表达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换个角度设计这些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也能够完整的回答出来。同时,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效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我预想设计问题时,难度稍微调高。比如“你读了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等等”

3.课堂提问要切中要害,启迪思维。 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分析《斑羚飞渡》一文时,我抓住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故事的发展中,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由此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兴趣的。于是,我抓核心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懂得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并且把课堂教学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可见,联系实际的启迪性提问,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

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这正是提问中的引导艺术。

第6篇

【摘要】

目的改进黄连消渴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分别以盐酸小檗碱和多糖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单因素比较法,设计优选了黄连消渴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黄连与原方中其余四味药分开提取;黄连粗粉浸泡30 min后,用12,10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时间均为1.5 h;其余4味药一起提取,浸泡30 min,加10倍量水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5 h。 结论该实验确定的提取工艺方法合理,稳定可行。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多糖 提取工艺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Huang-lian-xiao-ke Granule. Methods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Huang-lian-xiao-ke Granule was optimized through single comparative and orthogonal law with the use of the extraction rate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and polysaccharide as the assessment index. Results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Huang-lian-xiao-ke Granule was as follows: Copis chinensis Franch. and the other four kinds of raw materials in the origin prescription were decocted separately; after soaked for 30min, the coarse powder of Copis chinensis Franch was decocted with 12,10 times water each time and both for 1.5h; after soaked for 30min, the four kinds of raw materials were decocted together for 1.5h just one time with 10 times water. Conclusion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is reasonable, stable and easy to operate.

Key words:Berberine hydrochloride;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technology

黄连消渴颗粒是本课题组在研的一个六类中药新药,由黄连、黄芪、山药等5味药组成,具有清热润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渴(2型糖尿病)[1]。为了充分提取有效成分,提高疗效,同时也为制成固体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本文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因方中降血糖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小檗碱和多糖,根据其性质及该方的临床应用,故初步确定君药黄连与其余4味药分开提取,均用水提。

1 仪器与材料

以上5味药材均购于四川峨眉仙山中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连Copis chinensis Franch.为川产味连,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为蒙古黄芪,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为怀山药,其他药材均为主产地优质药材,经西南交通大学中药研究所鉴定均为正品。无水葡萄糖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批号:110833-200302;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批号:110713-200208;乙腈、乙醇、磷酸二氢钾均为色谱纯,浓硫酸、苯酚为分析纯;岛津UV300紫外分光光度计;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

2 方法与结果

2.1 黄连提取工艺的考察

2.1.1 正交实验设计 根据预试结果,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3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设计表见表1。

2.1.2 正交实验方法与结果称取9份黄连粗粉,每份12 g,按照表1所列因素和水平,加水浸泡30 min后回流提取,趁热抽滤,将提取液定容至500 ml。精密量取以上提取液2 ml,用无水乙醇定容至10 ml。离心,取上清液1 ml,再用无水乙醇定容至10 ml,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按照“2.1.3”项下方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见表2。

表1 因素水平表(略)

表2 正交实验结果(略)

由正交实验结果可知,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顺序为:C(提取次数)>A(提取时间)>B(料液比)。极差结果为A3>A2>A1,B3>B2>B1,C3>C2>C1,直观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3。鉴于提取次数(C)的拐点在C2,考虑实际生产成本,可将提取时间(C)由3次调整为2次。综合考虑,将工艺优化为A3B3C2,即:黄连粗粉浸泡30 min后,用12,10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5 h。

2.1.3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45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及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5.0 mg,置10 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配成50 μg/ml的对照品溶液,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0,4.0,6.0,8.0,10.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4 936 700.000 0X-40 780.000 0,r=0.999 9,进样量在0.10~0.5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样品的测定:分别取上述9份供试液10.0 μl进样,以与对照品相同的方法测定其峰面积,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小檗碱的含量,并由此推算出各因素水平下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转贴于

2.2 多糖提取工艺的考察

2.2.1 单因素实验方法与结果 称取黄芪等方中其余4味药共65 g,置于1 000 ml圆底烧瓶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测定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多糖含量为指标。

浸泡时间的选择:固定条件:加8倍量水,冷凝回流1 h,提取1次。设定的5个浸泡时间分别为10,30,50,70,90 min,按照“2.2.3”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分别为3.780%,4.222%,3.987%,3.718%,3.483%。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多糖得率逐渐增大,但在30 min时达到最大,时间再增加,由于杂质溶出增多,多糖得率反而降低。因此,浸泡时间以30 min为宜。

料液比的选择:合适的料液比不仅影响有效成分的提取,对生产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固定条件:药材浸泡30 min,冷凝回流1 h,提取1次,本实验考察的料液比水平的情况分别为1∶6,1∶8,1∶10,1∶12和1∶14,得到其对应的多糖含量分别为3.707%,4.166%,4.973%,5.264%,5.477%。结果表明:随着料液比增加,多糖得率增加,但在料液比达到1∶10之后,多糖得率增加缓慢,因此,为降低后处理中浓缩的负担,减少能量消耗,料液比以1∶10为宜。

提取时间的选择:固定条件:浸泡30 min,加10倍量水,提取1次。考察提取时间分别为0.5,1.0,1.5,2.0,2.5 h与提取效果的对应关系,得到的多糖含量分别为4.323%,4.939%,5.690%,5.936%,5.846%。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多糖得率逐渐增大,但在1.5 h时之后,多糖得率增加缓慢,在2.5 h时开始下降,这是由于杂质溶出增多,且多糖容易糊化的结果。因此提取时间为1.5 h为宜。

提取次数的选择:固定条件:浸泡30 min,加10倍量水,冷凝回流1.5 h。考察提取次数从1次逐渐递增到5次与提取效果的对应关系,计算得多糖含量分别为5.723%,7.112%,7.773%,8.075%,8.243%。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多糖得率缓慢增加,但提取次数太多,会降低提取速率,增加成本和能耗,而且多糖的出膏率会很高,不利于颗粒剂的制备。因此,提取次数以1次为宜。

由以上单因素实验结果可知,多糖的优选提取条件可确定为:浸泡30 min,加10倍量水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5 h。

2.2.2 多糖的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2],在492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多糖的含量。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及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0.998 7 g,置1 0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0.998 7 mg/ml)。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6.0 ml,分别置5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1 ml,置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蒸馏水2 ml,6.25%苯酚溶液1 ml,混匀,迅速加入浓硫酸5 ml,摇匀,倒入具塞试管中,置沸水浴加热15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以第1份为空白,在492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葡萄糖对照品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标准曲线方程为A=0.006 9 C-0.007 3,相关系数为r=0.999 3,线性范围为19.974~119.844 μg/ml。

样品的测定:以上各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多糖提取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将其定容至1 000 ml,取样品1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取1 ml,置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蒸馏水2 ml,6.25%苯酚溶液1 ml,混匀,迅速加入浓硫酸5 ml,摇匀,倒入具塞试管中,置沸水浴加热15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在492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多糖含量。

3 讨论

本实验主要从保留方中有效降血糖成分的出发点进行研究,在提取过程中分别考察了盐酸小檗碱和多糖的浸出量,得出了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黄连与其余4味药分开提取;黄连粗粉浸泡30 min后,用12,10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时间均为1.5 h;其余4味药一起提取,浸泡30 min,加10倍量水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5 h。

此外,考虑到糖尿病患者的“禁糖”要求,应将本方制成无糖型颗粒剂。后期实验采用醇沉法将多糖提取液进行适当精制,并且采用真空干燥法干燥多糖浸膏,可以大大减少辅料的用量,从而减少服用量,符合无糖颗粒的一般特点。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 运用社会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以养生保健为例,探讨医学院开发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对开发医疗体育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院 体育 养生保健

一、前言

体育和医学都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体育以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主,医学以治疗为主,体育与医学相结合,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是现代体育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控制,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各部分功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医学院校是以医学为专业特色的学校,一切课程的配置都应围绕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重组设计,不能只站在体育的角度开展教学,而应根据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去挖掘医疗体育的课程资源,“养生保健体育”课程主要开设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瑜伽养生术、导引保健功和太极拳等内容,课程体系新颖。突出以“医体”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在医学院校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长沙医学院2009级养生保健体育选项课的本科临床四班、护理四班和影像一班共计1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看法和课程实施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筛选不完整和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118份,有效问卷率98%。

3.访谈法。对从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开设该课程的建议。

4.统计法。将回收的118份有效问卷用Microsoft 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养生保健的认知度调查

图1学生对养生保健的了解程度图

从图1调查的数据来看,有77.1%的学生对该课程只是了解一点,有24.6%的学生不了解,只有0.8%的学生非常了解,12.7%的学生比较了解,有少部分同学对养生保健了解程度较高,但大部分的学生对养生保健了解不是很全面,可以看出对养生保健了解得不够深入,需要引起学生对养生保健教学的重视,并广泛宣传其意义,才能深入开展医疗体育的教学。

(二)学生了解养生保健的途径

图2学生了解养生保健的途径图

从图2调查中得知,55%的学生是在课堂上学习养生保健的,有16%的学生是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可见,大部分学生是从课堂上了解养生保健的,另外电视网络等媒体也是了解养生保健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也告诉我们在重视媒体宣传的同时更应该抓好养生保健课堂教学和训练,毕竟学校的体育课是开展养生保健的第一课堂,这样更有助于医疗体育的普及。

(三)学生进行养生保健的情况

在调查的这120人中,56%的同学都是在自己宿舍进行锻炼,76%的同学每周都会进行1-2次,基本上每次都不少于30分钟。83%的同学喜欢这一运动并会在课余继续进行,认为只要学校提供好的场地,有专业的教师指导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四)开展养生保健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120名开课学生的调查发现,养生保健课堂对场地的要求很严格,目前学校缺乏安静舒适的场地。在课程的设置上还需多增加些趣味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作为医学院校的体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对传统保健体育的挖掘、整理和探讨,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医疗体育的巨大魅力。

四、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学习,更能够加深对医学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八段锦、导引保健功和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保健的教学内容能教会学生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用的临床技能,医学院开设养生保健体育教学是建立在公共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结合的“体医”教学模式,而以养生保健为主的医疗体育课程是一门运动技术较强的实践课程,也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把医疗体育与临床康复护理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临床康复护理工作过程,选择医疗体育知识模块,形成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指导,医疗体育锻炼为载体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共同研究开发医疗体育的功能,并积极探索开展医疗体育锻炼的途径,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拓展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胜.养生保健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

[2] 成明祥.体医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6.14(5).

[3] 李永明等.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国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现状与模式研究[J].武术科学.2008.2(5).

第8篇

关键词:SCI; CSSCI; 体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4-0056-04

Abstract:Based on documents, web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author queried the source journals included by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an important retrieval evaluation tool, and then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data of CSSCI source journals in terms of dynamic changes, publication frequency, research horizons, subject categories and so on. It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sports discipline in survival mode and academic background of research group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iscussed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Chinese sports scientific literature, with a view to offer new perspectives and ideas for Chinese spor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 研究目的

在体育科学研究评价领域,权威期刊的遴选,以及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等,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问题。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历来被公认为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能够提供科学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1]。在中国,南京大学于2000年5月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成为我国公认最权威的社会科学发展科技文献索引之一,亦成为评价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探讨CSSCI与SCI体育类期刊的异同,有助于认识中国体育科学研究与世界体育科学前沿之间的区别与差距。国内外不同机构对各学科核心期刊的认定有不同的序列和数量,筛选出的核心期刊的品种和数量便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体系大多采用的公认度较高的以下指标中部分作为评价依据: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总被引频次、被引频次累积量、被引用期刊总数、期刊累计数、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引用该刊的期刊数、期刊半衰期、他引影响因子、二次文献转载或收录、被索量、被摘量、被摘率、他引量等。在SCI与CSSCI的诸多相关信息中,存在着评价机构、学术文化、学科历史、科研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两者并不在一个学术平台上。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不能无视世界体育学术水平、前沿领域的状况。对国内体育科研工作者而言,尽管CSSCI的科研水平较高,反映出我国体育学科最新成果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水平,基本满足了体育学科的科研信息需求。对于世界体育科研的前沿与动态,我们却知之甚少。将代表中国最权威学术期刊之一的CSSCI,与世界公认的科学论文索引权威SCI相提并论,有助于更为清晰和深刻地认知中国体育科研正在行走和将要行走的道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中的光盘版(SCI-CDE)与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 SCIE)。及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持评选出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ses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SCI) (2010-2011年版)。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网络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查询了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评价工具,《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中所收录SCI体育类来源期刊和背景资料,与中国CSSCI体育类来源期刊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比:CSSCI与SCI体育类期刊的差异

SCI是根据加菲尔德的引文集中定律和布拉德福的文献分散定律编制而成。80/20定律表明:大约20%的期刊收录了某学科80%的重大的、值得关注的科研成果。SCI最大限度地收录了世界上各学科的主要期刊和文献,其信息平台提供的信息囊括了可回溯到1900年的涉及到100个学科的全世界8 700份领先的学术、科学期刊中的当前和回溯性的文献信息、作者摘要、及引用参考。SCI国际学术期刊,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其收录的6 037种来源期刊(其中含光盘版期刊3 764种)为对象,将期刊所属的170个主题范畴归并为21大类。

CSSCI是由南京大学开发、香港科技大学加盟,被教育部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登载的文献为数据源,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全国3 500种社科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期刊质量高、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其来源期刊。CSSCI评价系统以引文指标对学术期刊进行定量评价后再聘请专家进行定性评审,遴选出其来源期刊。单指标量化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单纯用被引指数来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反映基础研究类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应用类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则很难反映出来[2]。2014年更新的数据库中,CSSCI来源期刊目录共533种,学科分类为25类,其中体育类期刊有10种。

3.1.1 来源期刊动态的比较

美国ISI公司自1975年起,在SCI基础上每年发行上一年度世界范围内的检索工具《期刊引证报告》,JCR在其期刊分类体系中专门列出了体育类期刊(Sport Sciences)。ISI网()的查询结果显示,1999年SCI体育类期刊共60种。[3]

SCI对入选的刊物进行动态管理,每年评出有前景的新刊,淘汰利用率不高的旧刊。2014年查询到的体育类期刊(Sport Sciences)共56种,与1999年相比,美国《运动医学标准与不当疗法报告》(SPORTS MEDICINE STANDARDS AND MALPRACTICE REPORTER)2004年从SCI源期刊中删除;意大利《运动创伤及相关研究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S TRAUMATOLOGY AND RELATED RESEARCH)2005年从SCI源期刊中删除;美国《运动标准与不当疗法报告》(EXERCISE STANDARDS AND MALPRACTICE REPORTER)2005年从SCI源期刊中删除;美国《医师与体育医学》(PHYSICIAN AND SPORTS MEDICINE)2006年从SCI源期刊中删除;英国《人类活动研究杂志》(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2007年从SCI源期刊中删除;美国《体育哲学杂志》(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2008年从SCI源期刊中删除。新增期刊有:德国《运动免疫学评论》(EXERCISE IMMUNOLOGY REVIEW)为2005新收编;新加坡《运动科学与健康杂志》(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 FITNESS)为2007新收编。十多年来,SCI体育类来源期刊在减少6种的同时,仅新增2种。

2000年CSSCI收录体育类来源期刊为7种,分别为:《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2006年新增《中国体育科技》和《体育学刊》为来源期刊。2010年新增《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体育类期刊从2005年7种增加到2010年的10种,增长率高达43%,而SCI此间的体育类期刊总数基本没有变化,期刊遴选则是有进有出。SCI的常换常新与CSSCI的有增无减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在流动性方面的较大差异。

3.1.2 出版频率的比较

期刊的出版频率是指期刊出版的周期或间隔时间长短的频率。60种SCI体育期刊的出版频率,月刊(Monthly)仅7种,比例为11.7 %;双月刊(Bimonthly)共16种,占26.7%。一年四期的季刊(Quarterly)共31种,比例为51.7%。其中出版频率为一年三期(Tri-annual)的期刊有2种:美国《探索》(QUEST);美国《运动管理学杂志》(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出版频率为一年两期(Semiannual)的有3种:英国《运动生物力学》(SPORTS BIOMECHANICS);英国《体育教育和社会》(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新加坡《运动科学与健康杂志》(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 FITNESS)。而德国《运动免疫学评论》(EXERCISE IMMUNOLOGY REVIEW),则为一年一期(Annual)。

CSSCI的10种期刊,出版频率为月刊有3种,占30%;双月刊的有7种,占70%。两相比较,中国的权威期刊明显较国际权威期刊出刊频繁。在中国,权威期刊一年仅出一期或两期的频率几乎不可想象。对于科研成果的出版频率而言,科研是否严谨、成果是否真实,不能简单用学术周期来评判学术成就的高低。但国际公认权威期刊超过半数的季刊及更长周期的出版频率,应该引起中国“又好又快”发展道路上,对“短、平、快”方式的重新权衡。

3.2 分析:中美体育科研工作的差异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公正、健全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手段和标准,关系着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更影响到良好的学术环境的生成,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激发,乃至国家体育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对于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正确认知,有助于针对性地认识SCI与CSSCI的“数量”分析的局限性,避免产生盲目、片面、甚至错误的崇拜和追逐。在对比SCI与CSSCI表象上的“知其为何”之后,更需要深入分析二者背后的“何以如是”。

3.2.1 学科生存方式的不同

中国的体育大学和体育学院,是当前体育学科发展的主力军;而美国的专业体育大学非常罕见,使得体育学科生存的背景存在巨大差异。期刊名称能反映出学科文化格局的基本构造。SCI的美国《体力与训练研究杂志》(J STRENGTH COND RES);美国《适应性体育活动季刊》(ADAPT PHYS ACT Q);美国《运动行为杂志》(J MOTOR BEHAV)此类期刊名称,与中国CSSCI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期刊名称,体现出不同的体育学科生存方式。《体育科学》与《中国体育科技》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体育与科学》由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更体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

CSSCI的体育期刊名,无一例外属于“体育科学理论综合类”,其100%的占有率与SCI仅10%的“综合类”期刊比例相比,显现出完全不同的学科格局。中国体育学科话语权的掌控机构,代表着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权威,以“大杂烩”的形式统揽着体育科研的方方面面。这与SCI注重期刊专业领域的指标大相径庭。CSSCI体育类期刊的学科重点和学科优势,埋没在“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大综合学科背景中,需要引起重视。未来发展对于专业不断分化、细化的趋势,必将挑战中国的“垄断综合”式权威期刊。

SCI体育类期刊的类别分为:运动医学类31种,占51.67%,运动生理学类13种,占21.67%;体育科学理论综合类6种,占10%;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5种,占8.33%;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类3种,占5%;运动心理学2种,占3.33%[3]。在国际通用的期刊类别划分中,运动医学类的杂志被归类的主题范畴为体育科学。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组织评定为核心期刊的《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并不在体育类期刊之列。表现出我国体育科学分类方式,与世界公认的分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与此同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亦不在CSSCI的来源期刊之中,即CSSCI中的运动医学类期刊为空白。中国有关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研究,分散在各种体育核心期刊中的运动医学栏目中,尚未到达“自立门户”的专业水平。SCI体育类期刊的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期刊共占73.4%的比例,此种期刊遴选与分类的方式,传递出体育科学前沿的研究领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显然,运动医学在“体育学”或“医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以及学科独立等问题上,国内外学术期刊并不同步。

美国体育科研的目的非常明确,主要服务于重大比赛。其课题多由奥委会的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大学研究机构共同承担,研究成果直接用于运动训练实践,科研信息的反馈迅速[4]。与之相比的中国体育科研,则显现出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科研信息更新不及时,理论成果如何与运动训练实践合理对接等,是今后体育科研价值转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2.2 科研群体背景的不同

在美国的大学中,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绝大部分的体育课教师和课外体育健身指导员一般不属于大学体育部固定配置人员。校运动代表队的教练员都是采用合同聘任制方式聘用的,这些教练员专门从事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不承担体育课教学任务;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采用外聘的方式来聘用的,一名被外聘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是同时在几所大学担任某个运动项目课的体育课教学工作,这些被外聘的体育教师有的是具有教师资格的体育教师,有的是具有职业运动员资格的运动员,他们一般都没有什么所谓的专业职称,都是按照课次的数量给予报酬。[5]

美国体育科研成果有许多都来自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科研人员对体育领域和体育问题的研究。例如杰・科克利(Jay J.Coakley),作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在体育社会学、闲暇、大众文化、种族关系与社会心理学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他倡导并创办了《体育社会学杂志》(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多年来一直担任该杂志主编,其专著《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成为世界畅销的体育产业MBA教材。在美国,经济学教授出版《体育经济学》专著;管理学专家撰写《运动管理学》教材,此种早已形成常态的学术现象,是体育科学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的有力佐证。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学科背景和专业身份,无疑为体育科学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基础。

有学者对2003年中国体育核心期刊中2 633篇论文的高校教师进行项群统计,结果显示:专业体育院、系教师1 809篇,占68.71%,大学公共体育教师占24.0%,大学非体育专业教师发表的论文仅占7.29%。反映出我国体育科研主要集中于体育院、系[6]。大学体育教师和体育院系的专业教师,成为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最主要群体,这与中国大学体育教师职称评聘的指标与方式不无关系。CSSCI的10种期刊这一事实说明,中国体育科研的核心力量,来自专业体育院校,以及国家体科所。究其学术背景,均以体育为起点,用体育的视角探讨社会学问题、经济学问题、管理学问题等。对我国尚不完善的体育学科语言体系而言,美国学者用社会学的知识探讨体育现象;用经济学的理性分析体育事件;用管理学的统筹协调体育事务等;此类眼光、视野,甚至立场、方式,与中国大相径庭。

两相比较,中国大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科研方面的压力较大,大学对体育教师与教练进行职称评聘的首要评价指标,是科研成果而非课堂教学或竞赛训练。美国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可以脱离大学教师职称评聘的学术压力,完全依靠其授课能力和训练水平获取报酬。这种采用合同聘用制,使体育教师和教练流动于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岗位的方式,在中国公立高校主导的高等教育体制下,至少目前不具备可行性。中国参与学术竞争的体育科研群体,大多成长于体育专项技术技能的常年训练,甚至是专业运动员出身的教练员、体育教师。基于此种背景生成的体育科研成果,在国内学术界获取评价认同和学科话语权,尚需时日。中国体育科研走向世界的梦想,在改变学科生存方式的同时,亦需重新认知科研群体的学科背景、科研能力、文化底蕴的重要性。

4 结论与建议

2000年研发的CSSCI与始自20世纪60年代初的SCI相比较,不能仅用简单的差异和距离来评判优劣。由于我国的科学评价机制起步较晚,SCI亦成为我国科学评价事业的基础,以及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CSSCI在中国所取得的权威地位和社会关注度,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根基。观察与分析两者间的异同点,是为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去向探寻更为清晰的发展思路。从世界权威科学技术文献索引工具受到的启发,使我们将目光不只局限于CSSCI的期刊数量、文章数量,或被引频次,更将视野置于体育科技文献的专业细化、新兴学科等科研领域的前沿,以免产生对SCI与CSSCI的认识偏误和功能曲解。

任何一种科研成果评价标准都会有利有弊,简单绝对地使用SCI或CSSCI作为科研成果的主导性评价标准,必然存在诸多局限性,并生成一些并不可靠的评价结论。在未来推动体育科学良性发展的评价体系中,定量指标和同行评议相结合,根据各学科和期刊不同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综合指标进行评价的方式将得到发展和完善。因此,学会有效使用SCI、CSSCI此类文献检索工具,快捷方便地获取体育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信息,使其更好服务于体育科研的各个领域,才能真正体现文献检索工具的价值,为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学术竞争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文娟,等.SCI、SSCI收录我国体育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4):37-39.

[2]刘文娟,卢石.我国5种体育类核心期刊遴选体系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70-72.

[3]卢石,等.SCI体育期刊评价指标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440-442.

[4]李训锦.中外体育科研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4-6.

第9篇

目的优化癌痛消颗粒醇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癌痛消颗粒醇提工艺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以不同工艺所提总浸出物、总黄酮及野黄芩苷质量分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最佳工艺为用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80%乙醇10倍/次,回流1.5 h/次。结论该工艺条件作为癌痛消颗粒醇提工艺是合理的。

【关键词】   癌痛消颗粒 总黄酮 野黄芩苷 醇提工艺 正交实验

    癌痛消颗粒的处方源于广西中医学院韦艾凌博士十多年的专病特色方癌痛消散,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三棱、乌药、元胡、香附、枳壳、黄芪、党参、甘草等药组成,具有消积化瘀、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健脾益气的功效,能明显改善肝癌早中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肝区疼痛、腹胀、纳呆、神疲乏力、舌瘀暗脉弦涩以及并发症腹水等,并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癌疗效前景。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癌痛消胶囊对小鼠h22移植性肝癌有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可能与下调vegf,p53和p21ras基因表达的水平,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1,2]。为了使该方剂能够较方便的应用于临床,根据各药味所处的地位和药物成分的特性,拟将癌痛消散各味药用合适方法提取后制成颗粒。本实验通过正交实验探讨癌痛消颗粒醇提工艺,以寻找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1   仪器与材料

    日本岛津lc-10atvp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威玛龙色谱工作站;岛津spd-10avp紫外检测器,mettleram100 电子 天平。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自制);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野黄芩苷对照品(110842-200605)及芦丁对照品(760706)均购自 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各药材均购自南宁市医药有限公司,经广西中医学院鉴定教研室韦松基教授鉴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因素水平的确定根据药物的特性并结合生产实际,醇提工艺选取了对提取影响较大的乙醇浓度、加醇量、回流次数及回流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选用l9(34)正交实验表进行重复实验(n=2)。结果见表1。表1   因素与水平(略)

2.2  指标的确定考虑到复方多成分作用的特点及方中君药成分簇群的生物特性,选择总浸出物、总黄酮及野黄芩苷作为综合评价指标。见表2。

2.3  总浸出物的测定[3]将药材适当的粉碎,按处方的比例要求精密称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材共3 g 9份,按正交表1选择的条件回流提取,合并各份提取液,过滤,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水浴锅上水浴蒸干,105℃干燥3 h,置干燥器中冷却0.5 h,迅速精密称定重量。浸膏得率(%)=浸膏重/样品重×100%。结果见表2。

2.4  总黄酮的测定[3,4]

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处方比例精密称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药材共约5.1 g 9份,分别按各组的工艺要求提取后,将提取液浓缩至30 ml,加石油醚30 ml萃取3次,分取水层并蒸干,残渣加甲醇80 ml分多次溶解后过滤,滤液移至100 ml量瓶中,另用甲醇20 ml分数次在分液漏斗中洗涤并过滤残渣,洗液并入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

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20℃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50 m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20 ml至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0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每毫升含无水芦丁0.2 mg)。

2.4.3  测定精密量取对照品1,2,3,4,5,与6 ml,分别置25 ml量瓶中,加水6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使混匀,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1 ml,摇匀放置6 min,加氢氧化钠试液10 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照分光光度法,在500 nm的波长处测定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另精密量取样品1.5 ml,置25 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制备方法,自“加水6 ml”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芦丁的重量(mg), 计算 ,即得。结果见表2。

2.5  野黄芩苷的测定[5]

2.5.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3%乙酸(30∶70),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335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野黄芩苷对照品2.61 m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完全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每毫升中含野黄芩苷0.104 4 mg)。

2.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2.4.1”项下样品,以微孔滤膜过滤,为供试品。

2.5.4   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 μl,注入hplc色谱仪,记录峰面积,按外标法 计算 野黄芩苷的量。结果见表2。表2  样品中各指标的测定结果(略)

2.6  公式评分在正交实验结果的总体评价中,以野黄芩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为主 (各占 50%和30%),浸膏得率为辅 (占20%)。再按正交实验分析法中多指标分析的公式法,对结果进行计算得到公式评分值,以此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及方差分析,最佳提取工艺是 a3b3c3d2 。结果见表3。表3  正交实验结果和分析(略)

2.7  正交设计实验结果分析按方差分析理论得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表4表明乙醇浓度、乙醇量及回流次数有极显著差异。回流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表4  方差分析(略)

2.8  验证实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正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确保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按上述工艺条件a3b3c3d2,重复安排3批试验。结果见表5。表5  验证实验(略)

    验证结果表明,按水提工艺a3b3c3d2所提得的浸膏得率、总黄酮含量以及野黄芩苷含量都接近正交实验中的最大值,表明此工艺稳定,具有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3  讨论

    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即:称取醇提取部分药材,加入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回流1.5 h/次。 正交结果分析, 65%乙醇和 80%乙醇的提取结果已相当接近,但使用65%乙醇提取浸膏得率虽高,野黄芩苷和黄酮含量并未无显著提高,而且过滤困难,说明浸膏中无效成分较多,而80%乙醇提取浸膏中野黄芩苷及黄酮含量高、杂质少、操作方便;溶剂量及提取时间对各有效成分提取影响显著,提取时间随着时间增加,有效成分反而减少,故将提取时间定在1.5 h。综合考虑提取条件为:用 10倍量的80%乙醇,回流提取3次,为1.5 h/次。

【 参考 文献 】

 

[1]韦艾凌,唐健.癌痛消胶囊调节小鼠荷h22移植性肝癌细胞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4,27(4):47.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公共课程;礼仪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理论技能衡量转化为综合能力的考量。高校体育公共课是相对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有效开展这一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一、高校体育公共课设置礼仪课程的作用与意义分析

自古以来,我国就特别重视开展礼仪培养和教学。而随着中西融合进一步加剧,当前所开展的礼仪课程教学,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继承和对西方礼仪的借鉴和吸收。同时也是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开设礼仪课程,实际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开设礼仪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和行为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在求职、参与工作中都能有较为良好的表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好的礼仪风貌,能够为刚入职场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其次,良好的礼仪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以及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与社会实际的沟通交往,往往很容易在刚刚进入社会生活、工作中遭受挫折,但自身又很难以接受。长此以往,实际上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此外,开展礼仪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素养,而这也是培养综合素养人才的关键和重点。当前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群体,这些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而该学生群体的主要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礼仪,可以说,其礼仪知识是缺失的,因此,在高校体育公共课程中设置礼仪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缺失但必须要具备的人文素养。

二、高校体育公共课设置礼仪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1.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校体育公共课设置礼仪课程是否合理,其关键点之一在于是否符合当前体育教学规范的必然要求。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培养人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培养人才的综合实力是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礼仪知识作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正是以往体育教学中所缺失的内容,也是改革的趋势。因此,从课程改革的要求来说,设置这一课程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2.符合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生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当前学生了解其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逐渐丰富,学生也希望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到一些能提升自身软实力的内容,而包含礼仪知识在内的文化教学课程都是学生追逐的重点。检验和决定任何课程是否设置的重点是学生能否接受,这是最关键的。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课程就有开办的意义。

3.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人才培养是一项体系化、系统化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在高校体育公共课程设置礼仪课程是充分结合了人才市场需求、综合人才培养目标之后的结果。因此,这一课程的设置符合全面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也能满足学生适应就业需求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必然会被学生所接受。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设置礼仪课程正是人才培养终极目的的重要要求。

4.符合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想要成功开办某一课程,其关键就是看其是否可行。设置礼仪课程,是完全能够成功落地的。首先,其教学内容是体系化的。无论是传统礼仪知识,还是西方现代知识,礼仪知识都具有完备的知识架构体系。其次,其教学资源是丰富的。教育学生掌握一门知识,不仅需要理论化的知识,还要有相应的实例。礼仪知识教学是最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检验。最后,其教学方向是切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高低是决定这一课程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礼仪知识教学,能够很快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总之,礼仪教学是一种潜在的教育素养,是与人交往最基础的要求。学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礼仪素质,可以使其学习和工作得到巨大帮助。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加上人才培养内涵逐渐丰富,开展这一课程有着巨大意义。

参考文献:

第11篇

制定评价用语要本着“精当的指导性 、强烈的启迪性、热切的激励性”的原则,充分运用好关爱性评价、鼓励性评价、激发性评价。

1,关爱性评价

每个孩子的家庭出身、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本身智质等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我注意了解清楚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把自己无私的爱献给每一位学生,不搞任何特殊化,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2,鼓励性评价。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总是给予及时的表扬,使他们懂得阅读也不难。从而使他们拥有用心读书,蹋下心来与文本对话。

3,激发性评价

在批改作业时,我尽量采用面批的方法,对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我带上放大镜夸大表扬,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错误的地方及时指出,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厌阅读变为好阅读。

二、适时适度的制定符合学生实情的评价量表、调查问卷

我从课堂的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出发,做了学生评价量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开学初我协助学生制订了“我的预期目标,我会努力达到”的语文学习目标表,用它时时激励学生,鞭策学生。

(2)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每接一届学生我都会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认真的调查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语文越来越活的阅读习题。

(3)在2013年5月教科研课题视导时,我们做了《评改作文,增添文章色彩》的课例,教学目标是通过自评、互评方式,在评改作文中运用所学知识,学生明确例文存在的问题,学习详略、细节描写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运用分组合作方式,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认真的进行过思考,学习了马兰的《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和《比较教育研究》,进而进行了反思:光靠教师独角戏般的讲是不够的,用“一帮一”形式?这时我想到了分组合作学习尝试,这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怎样开展合作学习?

首先,分组。我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依据现有的思维能力进行分组,使每一组的实力大致相当。

其次,提出要求。为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学期初我就设计了《小组成员自评量规》《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规》两个评价表,将内容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也好有一个努力地方向。学期末先自评、再组内互评,以评价量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者,分组竞争。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

四、以心理暗示法促使后进生转化,形成角色期待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的期待,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形成对学习成绩的期待。它是激发学习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怎样通过心理期待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呢?

可以通过眼神、表情和手势的暗示作用。或以目标激励法调动内在动力,启发学生形成正确期待。

第12篇

“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就是将就业指导全程中就业指导目标、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方式等所有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这一就业指导模式贯彻了指导理念、指导内容、指导时间及实施路径全程化的基本理念。[1] 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全程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新生入学阶段,主要从专业认知、学业规划、人生定位等方面入手,坚定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明确职业目标,从而适应大学生活;第二个阶段为专业课学习阶段,主要从基础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培养、就业规划等方面入手,调整、反馈、评估大学生涯规划阶段目标,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第三个阶段为求职就业阶段,主要从就业政策解读、升学择业指导、就业技巧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着手, 提高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综上所述,就业指导模式的全程化在运用分阶段、分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的探索、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由“自然的我”―“社会的我”―“职业的我”的角色转变,形成了符合医科院校的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整体规划,有利于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就业指导课程师资专业化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主阵地,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课程质量,那么如何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师资专业化成为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可以从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建立考核机制;建立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推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一)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结构,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一般由各学院主管就业工作的书记或者副书记,学生工作处教师以及辅导员组成,具有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因此,聘请各高校相关专家、学者、省市人力资源就业服务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优秀校友整合校内与校外师资,建立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是促进教师结构的优化,保障就业指导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评估体系是完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质量的推进器,而教学考核机制则是推进就业指导教学评估成效的保障。医学院校要构建“教学队伍评估,教学内容、方法评估,教学管理评估”的就业指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注重师资培训,培养指标建设;注重实践教学指标建设;注重课程规范化指标建设,完善教学考核机制,促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评估。

(三)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建设

在教师培养与培训方面,高校应给予就业指导任课教师更多的校内外相关内容的培训的机会,将“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培训工作,专家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职称评聘方面,任课教师主要以具有就业指导经验的院系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学生工作处的就业工作负责人以及辅导员为主,学校在职称评聘时予以适当倾斜;在评优政策方面,学校要坚持以“总结表彰促发展建设”为原则,要定期召开就业工作的总结表彰会,其中包括对就业指导课程优秀任课教师的表彰。

三、就业指导课程平台创新化

就业指导课程平台创新化是运用网络资源,建立就业指导课程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平台,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线上平台利用学校网络技术资源构建医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平台,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中心开展应用研究,参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用书,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以及就业指导”为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网络平台,例如职业测评子模块,在课上或者课下教师均可开展,并根据学生的测评数据和结果分析帮助规划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课程线下平台建设,主要运用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形式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内容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促使就业指导课程更具有创新性,形成就业指导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

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化

医学专业的本科阶段学习时间为五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大一)―自我定位阶段(大二)―素质养成阶段(大三-大四)―自我提升阶段(大五)。为了构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化,医学院校可以将就业观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就业心理辅导、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与四个阶段统一结合起来,以系统层次的方式分类教学内容,以规范化和精炼化梳理教学计划,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化。

(一)认知阶段为新生入学至升入大二前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医学院校肩负着引导帮助新生完成心理转型与重塑、适应高等教育特点、融入大学生活的重要使命。[2]医学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结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开设大学生涯规划与指导类课程,以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为新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在新生入校后开设《大学生活与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包含:校史校情 、校规校纪 、学习生活指南、理想信念与成长成才四个部分,其中理想信念与成长成才部分可以从初级党校 、专业教育 、感恩教育 、学风建设以及恋爱教育五个方面分别展开讲授,解决新生的适应与发展问题。

(二)自我定位阶段为学生学习生涯步入大二的阶段

?@个阶段学校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确定职业目标、职业认知,培养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方面上。医学院校在引导学生自我定位的过程中,要强调“三个结合”:职业目标要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职业目标要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职业目标要与职业发展要求相结合。学校可以搭建课外社会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依托学过的基础医学知识,到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或者志愿者服务基地进行相关医疗志愿者服务。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医学生扎实医学基础知识,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情感,建立积极地就业观,定位自身价值。

(三)素质养成阶段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大三到大四的阶段

这个阶段学校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上。学校在教学上更加注重临床思维的塑造;在科研上更加注重学生科研意识的养成;在综合素质上更加注重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医学知识结构尚在塑造阶段,可以依据本阶段学生特点将见习纳入教学活动,加强以医院为主的单位见习活动。见习实践也是高等医学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医科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医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3]学校在素质养成阶段,着重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设的就业指导类课程中,可以创新培养方式邀请省市高校就业服务的老师、优秀校友、创业指导专家针对就业的政策进行解读,基层就业的情况进行分享,创业学生进行指导,创业项目进行扶持,使学生熟悉专业特点,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就业择业能力,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3篇

关键词:宾客满意度

酒店 宾客投诉处理

随着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不断涌入和国内外资本的投入,我国酒店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酒店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即使高星级酒店对宾客的依赖性也日益明显。提高宾客满意度,培养宾客忠诚度已成为酒店竞争的核心。因此,优质的产品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酒店产品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酒店、员工和宾客等诸多因素,任何一个环节衔接不当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当产品质量不能令宾客满意时,投诉就不能避免。但是,投诉的出现并不代表宾客对酒店产品评价的终结,若投诉处理结果令宾客满意,他们会重新对酒店产品做出评价。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投诉处理来提高宾客满意度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1.酒店宾客满意度

酒店宾客满意度是宾客消费酒店产品后所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它是宾客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酒店产品多由无形服务组成,再加上其独有的特征,宾客在购买产品之前无法准确知道其质量优劣。为降低购买风险,宾客会在消费之前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产品信息,形成消费前的预期。宾客满意度则源于这种预期与消费时实际感受间的关系比较。当宾客预期超过实际感受,宾客会不满意,不但不会重复购买,还会进行负面宣传;当宾客预期等于实际感受,宾客没有满意也没有不满意,今后是否购买则不确定;当宾客预期不及实际感受,宾客会满意,差距越大,宾客的满意度会越高,他们不但会重复购买,还会在不断购买中强化对酒店产品的认可,形成宾客忠诚。由此可见,酒店宾客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变动目标,这使得酒店通过处理投诉把宾客的不满意转化为满意成为可能。

2.酒店宾客投诉必然性

首先,酒店产品自身特点决定了投诉发生的必然性。1、构成综合性。任何酒店产品的生产都由多个岗位或部门参与,质量难以统一把握。2、生产和消费同时性。酒店产品必须在宾客消费的同时才能生产,不但产品生产完全在宾客的监视下完成,而且由于宾客的参与,服务员难以完全自主,提高了操作难度。3、服务质量显现短暂性。酒店服务是由内容不同的具体服务组成的,它们的使用价值只有短暂的显现过程,不能储存,不能返工,一结束,留下的只是宾客的感受。4、对员工素质依赖性。酒店产品是在有形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员工的劳务服务创造并表现出来的,其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即席表现,这种表现又很容易受到员工素质和情绪的影响。

其次,宾客自身原因。酒店宾客千差万别,众口难调,酒店不能百分百满足所有宾客的每个需求。另外,酒店产品是一种公开销售的服务产品,宾客有权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论,而这种评价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同时,随着宾客消费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他们对酒店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强甚至苛刻,他们清楚自己支付的费用应该享受的服务程度,当获得的服务程度与期望存在落差时,在求尊重、求发泄或求赔偿心理的驱使下,投诉也自然发生了。

最后,不可抗力也是宾客投诉的原因之一。不可抗力的发生是酒店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当不可抗力带来酒店产品的质量问题时,不理解的宾客也会选择投诉。

3.两者间的关系研究

宾客投诉作为宾客对酒店产品质量不满的一种情绪发泄,无论对酒店还是宾客本身都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一方面,说明宾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说明酒店产品没有令宾客满意。当投诉发生时,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可想而知。但是,投诉仅表明宾客对酒店产品产生了暂时的不满意。根据westbrook(1987)的研究可知,有效地投诉处理能获得宾客第二次满意;Etel和Silverman(1988)的研究也指出,相较第一次服务满意,宾客在投诉处理后得到的第二次满足,会带来更强的宾客忠诚度。[1]同时,宾客投诉使酒店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投诉处理,不仅维系了良好的宾客关系,而且酒店产品质量在一次次修复中也会得到质的提升,从而获得更多宾客更高的满意度。当然,若对宾客投诉处理不当,宾客的满意度就无从谈起,还会带来更坏的影响。在酒店企业中,没有什么比消极的口碑宣传更具杀伤力,学者 RobertC.Lewis和 Richard E.Chambers在酒店宾客投诉研究中提出,最忠诚的宾客是由投诉而被满意解决的宾客发展而来的,这样的宾客愿意把此事告诉其他人,为饭店做积极的口碑宣传[2]。所以,处理宾客投诉与提高宾客满意度之间就是这么一种微妙的关系,善于把握和运用这种关系,酒店就会获得更多的宾客满意和丰厚的利润。

4.通过处理投诉提高宾客满意度的途径研究

(1)建立“追求宾客完全满意”的酒店企业文化[3]

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内部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的集合,它赋予所有员工一种信念,向员工提供酒店的行为准则。所以,在酒店内部形成“追求宾客完全满意”的酒店企业文化,不仅使员工在思想上重视宾客满意度,也使员工注重坚持以该理念来处理所有的宾客问题,包括处理宾客投诉,实现宾客最终满意。

(2)制定系统的投诉处理程序和标准,鼓励宾客投诉

完善的宾客投诉处理程序是酒店进行有效投诉处理的前提,它不仅是员工进行投诉处理的依据,也是整体投诉处理服务质量的保证。当然,制定系统的宾客投诉处理程序很关键,员工能否按照既定的程序处理投诉更重要。同时,酒店要设计方便宾客投诉的程序,保证投诉渠道畅通,鼓励和引导宾客投诉。

(3)加强员工培训,建立高效处理投诉的团队

酒店的每位员工都可能成为宾客发泄不满的对象。同时,坚持“首问制”,不仅投诉处理的效果最好,付出的成本也最小。这就要求酒店要加强员工积极处理宾客投诉的意识、能力和技巧的培训,使每位员工都具有按照程序独立有效地处理客人投诉的能力。而对于那些一时难以解决的投诉,最好交由大堂副理解决,所以,建立一支大堂副理牵头的高效处理宾客投诉的团队也至关重要。

(4)及时处理投诉,做好与宾客沟通

投诉处理及时与否不仅关系着酒店解决投诉的成本,也关系着宾客的满意度。客人投诉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客人的投诉应立即着手处理,处理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反之时间越长,宾客的忠诚度就会受到严重的考验,还会造成宾客不满升级,越难以处理。Ritz Carlton酒店有条称作“24/48/30的规则,即 24小时内承认错误,48小时内承担责任,30天解决问题。[4]该规则能及时地回复客人,有效地帮助客人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宾客的忠诚度。因此,及时处理投诉至关重要。同时,在投诉处理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与宾客的沟通,告知处理的进度或结果,以平复其情绪,体现酒店对其重视度,获得宾客满意。

(5)做好经验总结

学者 Christopher H.Loveloek、Paul G.Patterson和 Rhett Walker提出了有效服务补救系统的构成为:一次就把工作做好+有效处理抱怨=提高满意和忠诚,其中有效的抱怨处理包含识别抱怨、有效解决抱怨和从修复中学习经验三步[5]。因此,酒店有效地处理宾客投诉可以按照此理论进行。首先,对宾客投诉按轻重缓急进行初步分析归类,识别其原因。其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解决投诉。最后,做好记录,事后对投诉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同时,建立宾客投诉档案库,研究和改进处理投诉的技巧,并归纳处理措施,把多发问题的处理方法系统地整理成册,以便员工学习。随着处理宾客投诉经验的不断丰富,酒店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会逐步提升,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也会日益增强。

参考文献:

[1]彭建军.酒店顾客抱怨之诱因、行为及其补救研究[D].2005:12-76.

[2]Robert C.Lewis,Richard E.Chambers.饭店业营销案例[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00:52—53,74—75.

[3]殷正强.酒店行业对宾客抱怨的管理[D].2005:14

[4]李肖楠.基于酒店形象树立的宾客投诉处理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1(11): 136

[5]C.Loveloek,J.Wirtz,ServicesMarketing:People,Technology,Strategy[M]Pearson Prentice Hall,2004:207—361.

第14篇

一、为何要以课题研究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学校培养教师的需要。十年前,我校的教师团队基本形成两队方阵:一队是调入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另一队是刚跨出师范院校的新生力量。如何尽快提高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他们尽快立足讲台,又积极发挥中年骨干教师的力量,带动年轻老师迅速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点。我们选择了教育科研,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带动教师了解课堂、把握课堂、深入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科组建设发展的需要。科研组是一个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以研究为主要方式的团队。没有科研文化的教研组建设是浮于表面的,不深刻的,没有教研组建设的科研文化是空洞的,没有根基的。提高教研工作实效,营造浓郁的科研文化,应以教育科研引领教研组建设。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需要。十年来,我们经历了沿海版、课标、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改革带来了教学理念、教材、教与学方式等不断变化。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教学内容、课堂新模式、教与学的困惑。这时,我们需要变问题为课题,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二、如何以课题研究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一)用心发现研究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的关注,不断反思追问,问题即课题。我们所规范的课题都是紧紧围绕课堂与学习效果而设立的――

从学生掌握知识和智力的发展中发现研究课题:如《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操作与口述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数学课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口述训练,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促使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使学生更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获取成功的体验。

从课堂教学生成中发现研究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学生普遍获得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学生作业中发现研究课题:《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参与反馈交流型数学作业实践》。创新学生作业设计,让作业成为师生交流的途径,让作业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升学习效率与师生关系。

从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质量中发现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广角”有效整合的探究》。改变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在原有课题研究基础上发现课题:《小学数学“数学广角”课堂导学方法的研究》。在原有课题研究基础上,以导学方法为主线,探究出“数学广角”新型教学模式与效果。

(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通过“五抓”落实:抓学习培训,抓专题校本教研,抓阶段小结,抓资料收集,抓成果撰写。下面以《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广角”有效整合的探究》课题为例进行说明。

1. 抓学习培训――准备阶段。根据课题内容广泛收集学习材料,请专家作指导。(1)列出所有数学广角内容,集中学习课标要求及各内容教材分析。(2)通过网络、书籍、专家引领了解当前研究状况及明确我校研究目标等等。(3)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对课题的认识。(4)骨干加压。让骨干教师主要负责,带领科组老师进行探究学习。2007年开始,向省、市申报立项研究课题。

2. 抓专题校本教研――实施研究。围绕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1)定时间:通过每周三下午的“数学教研活动”进行专题学习与研课。(2)定内容:每学期确定二节“数学广角”的专题研讨课进行研讨。(3)定方式:通过“专题研讨”、“同上一节课”、“共磨一节课”的方式形成“校内精品课”。(4)定课型:根据内容不同,我们分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课型进行研究。

3. 抓阶段小结――理顺研究方法、成效与不足,进一步明晰思路。(1)小课题成效:科组老师人人根据课题自行制定小课题,撰写小论文,一方面支撑研究点,另一方面作为成果撰写的依据。(2)研究过程性小结:整理教案、课堂反思、小文章、学生作业,阶段分析等。(3)积极参加各类评比:教案比赛,课件、课例比赛,优质课比赛等,以体现研究情况。(4)召开阶段性小结会。对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小结自己的一些做法、成效与不足,邀请专家把脉,进一步明晰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及思路。

4. 抓资料收集――汇总、整理资料。(1)整理完善在磨课中生成的教案,初步形成教案集;(2)整理完善在上课中制作的课件、课例,初步形成课件、案例集;(3)反思、心得类: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进行书面反思、心得撰写,记录自己的研究历程及困惑,初步形成研究性材料。

5. 抓成果撰写――总结、提炼做法及成效。一般结题报告的写法:(1)研究问题的提出;(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点;(3)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做法(重点与学习点);(4)研究成效。

(三)机制保障课题研究

1. 各类制度要求引领。“镇教师考核”明确提出科研的要求,参与研究及科研获奖加分,并在评价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方面有硬性的要求。“学校、市科组评价”中也重点提出科组科研的要求,如本科组论文或科研没有的,基本很难评上优秀科组。“绩效评比”中科研也占有较重的比例,以制度推动教师的科研意识及习惯。

2. 教师发展规划施压。每位老师都要制定“发展规划”,规范中明确有科研方面的规范与愿景。学校会根据教师的教研能力与实际,帮助教师树立目标或要求,推动教师参与科研。

3. 搭建成长平台激励。首先,学校不定期邀请专家听课、指导课题研究及指导撰写论文、成果,减轻教师对科研的害怕感。接着,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论文及科研成果评选,让老师在获奖中体验成功喜悦。此外,学校还努力搭建平台,鼓励老师发表、刊登文章,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及学术文章。

通过制度和平台的搭建,让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经历了“坦然地接受被逼,并努力地自己逼自己”的过程,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观念得以重建,初步形成学习、工作、研究的生活方式。

三、怎样体现课题研究对高效课堂的指引

1. 教师上课、设计、论文及科研的获奖。近年来,我校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研究生成的优质教学资料获奖近100项。数学科教师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3项,东莞市普通教育科研成果奖4项;在东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小小理财专家》、《营养午餐》、《铺一铺》、《周长》、《搭配问题》等课例、课件、教学设计分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20多项,多次进行镇或市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的展示。去年,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展演活动中展演,我校教师的整合录像课例在活动中得到展示,受到好评。

2. 教师专业成长较快。我们重视标杆的引领作用,关注每一位教师自主、可持续地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数学教师队伍中,现有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学能手3人,市青年骨干教师1人,镇学科带头人3人,镇教学能手3人。基本形成“校骨干教师――镇教学能手――镇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的教师成长梯队。

3. 科组建设成效显著。我校重视科组建设,2007起我市开展评选市先进学科教研组活动,我校数学教研组连续三届获评“东莞市先进学科教研组”称号。数学科组还多次面向全镇及全市进行“科组建设”经验介绍。

4. 形成课堂教学特色。我们在践行高效课堂中,重视把“外延辅助(人、机、学科)”与“学练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努力形成“设计巧、课堂活、效果实” 的课堂教学亮点。初步探索出“激导研学、尝试探究、展示分享、达标检测、概括提炼、评价反思”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

第15篇

关键词 化学论题教学 高中化学命题 论题教学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一、论题

论题术,从哲学的角度上讲是研究论题与命题关系的学问,论题术最早见于由古希腊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所撰写的著作《论题术》中是亚里士多德所撰写的六部最著名逻辑学著作之一,主要使用了三段论方法及它的正确性和归纳推理以及讨论了论辩的艺术、推理的方法其主旨在于“辩证推理、去伪存真”并提出反驳谬误的方法。

在诸多的逻辑学著作中形式逻辑针对使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用限制,它仅能用于哲学分析但却不实用,人们极少在生活和争论中使用形式推理来解决问题。而《论题术》所包含的则正是用于解决这一缺陷的方法。关于论题亚里士多德在《论题篇》中给出了这样一段解释:人们应该尝试掌握其他论证中通常趋于归属的标题,正如几何学习中,学生进行原理上的练习是非常有效的,在算数的学习中对最多到10的乘法表格了如指掌就能很好的对于其他数目的倍数进行辨别一样。针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一个定义:所谓论题就是论证双方(回答者和提问者)针对某一个命题进行论证所寻找论点的方式方法以及在知识结构中的存储位置。

二、命题

现代的传统逻辑教科书中有关命题的定义及理论都是源自亚里士多德的命题学说,他认为命题是通过语句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或”判断是对事物或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命题的基本形式是S是(能)P,其中S称为主项,指反映被断定对象的概念;P 是谓项,指反映被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是(能)称为联项,是表明主项与谓项联系情况的概念如: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主项,是为联项,一个物理量是谓项。

亚里士多德的命题学说是从命题的结构开始,在介绍命题定义之前他首先介绍了命题构成所需要的两个重要概念名词和动词。名词、动词本身不能形成或真实或虚假的命题,只有把名词和动词联结起来,加以肯定或否定如“滴管取液”、“天平称量”等才能够构成语句并表达思想,而表达真正连接作用的是可以确定或不能确定的肯定或否定词及疑问词也就“是”是或“不是”;“能”或“不能”这些连接词。但只是作为表达而不是作为肯定或否定命题以及疑问命题,只有那些自身或者是真实的或者是虚假的以及表示疑问的句子才能称为命题。 任何命题都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可以断定的;而是由真假的区别。在这个基础之上,形式逻辑和命题也就逐渐完善了。

三、论题和命题的关系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对于“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吗”,“醇属于有机化合物分类吗”以及“醇类物质是在化学中研究的吗”三个命题的反应时间是明显不同的。通过这一研究,可以发现其结果可以支持论题网络是分层次组织的假设。

四、论题式教学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搭建知识基础构架,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题术理论,任何知识的发展都是无法离开他的基础的,即下位知识和主干知识(论题型知识)应该清晰,仔细的教学,反复强调。同时针对结点知识(关系型的知识)应予以突出和重视。

在论题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还同时应该注意建立实践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建立的教学模式,作为理论的模式引导,仅供参考。笔者将基于论题式教学的化学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设立情境指明主线突出结点方法的组合。如在高中化学选修四盐类水解一节中,教学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但是更主要的是要帮主学生沟通整个知识点,发展知识链条。无论学生知识点再牢固,如果不注意去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些知识仍然是死知识,容易遗忘。如, 溶解、 电离、 电解这些概念学完之后,就要抓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即电解质溶解于水后,才能电离;只有溶液中存在离子,才能进行电解。

另外除了解决通过论题知识和关系知识解决命题问题,创建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情境同样重要,更深化论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我加深从而进一步问题解决。当然教师也可以设置有关习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知识论题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利用论题、命题的方式知道优化化学教学虽然还正处于一个较为“新鲜”的阶段,但在化学教学中也可以起到调控化学教学条件,帮助学生调节学习体验、问题解决体验。这样使学生的课堂更加高效高品质的方向进行,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