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股票债券投资技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股票联系票据的概念及其演变
票据,在国际市场中,是指期限在1—10年间的中期债券或固定收益融资工具;而股票联系票据是“利息或本金与一定的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相联系的一类固定收益证券”。它是利用组合投资技术所构造出的一种能够增进收益的结构化产品(Structured Products)。它允许投资者在不必交易基础证券的情况下,拥有选择获得固定收益或者享有单一股票、一个股票组合或股票指数的涨跌收益的权利。与任何结构化金融产品一样,股票联系票据可以分解为两种基本证券:固定收益证券(债券)和股票(或股票指数)衍生物(买入或卖出期权)。
一、股票联系票据的概念
188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份复合结构的投资工具,结构化金融产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股票联系票据是其中重要的一类。
股票联系票据可以看作是一个债券及一个期权的组合,期权的标的物是特定的股票或股价指数。虽然通过两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可以构造出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的结构化产品,但总体上股票联系票据的风险收益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
本质上,可将股票、普通公司债视为股票联系票据处于两个极端的特例。在不考虑股利的前提下,股票可视为票面利率为零、参与比率100%、无到期日、无上限收益又不保本的股票联系票据;另一方面,则可将普通公司债视为参与比率为零(票据不包含期权因素)的本金保护股票联系票据。根据市场的需要股票联系票据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设计。
股票联系票据通常包含以下一些基本要素:发行价与结算价(结算指数)、行使价或初始指数、参与比率等。由于是固定收益证券,它还约定票面利率、票面收益率与票据期限等基本条款,以及为了控制票据所连接的证券波幅过大所引发的风险,票据发行人有时在票据条款中增加的赎回条款。
股票联系票据虽然含有期权成份,但与在交易所交易的期货、期权比较还有很多差异。首先,交易所交易的期货或期权在场内发行,而股票联系票据通常在场外发行。其次,期货或期权合约必须在买卖双方对价格合意时才产生。股票联系票据则遵循预先约定的发行程序,并符合一般对有价证券发行的规定,事先决定发行数量、价格等。再次,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设期权或期货仓位,上,期货或期权的未平仓合约数量可以是无限的;但股票联系票据每次发行数量是一个定数,流通在外筹码更有限。最后,期货及期权可以买空卖空;股票联系票据则被禁止做空交易。
二、股票联系票据的几个创新阶段
广义地讲,我们熟知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传统的与股票相联系的固定收益证券。目前,国外金融市场存在大约三类与股票相联系的固定收益证券:第一类是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和带认股权证的债券,第二类是在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和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基础上经创新衍生出的结构化票据产品,以上两类都是与单一股票挂钩的票据产品;第三类是股票指数联系票据。
第一类是可转换债券及附认股权证债券。它们是最为传统的与股票相联系的固定收益证券。这些传统形式的与股票相联系的固定收益证券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类投资工具,是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标的物为单个公司股票收益的投资机会,而以债务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减少股票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它们与股票联系票据的共同点是均隐含着期权成份;不同的地方在于:(1)可转换公司债及附认股权证公司债所隐含的期权系单一的看涨期权(long call),而现代股票联系票据所隐含的期权既包括了看涨期权(股票联系票据的报酬与股价的正向连动)又包括看跌期权(股票联系票据的报酬与股价的反向连动)。(2)可转换公司债及附认股权证公司债隐含期权的标的资产多系发行公司的普通股股票,现代股票联系票据则倾向于将标的物设定为股票指数,或者说投资组合;在现代种类繁多的股票联系票据产品中,股票指数联系票据最受投资者的欢迎,它是各大票据发行人发行的主力品种,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联系票据中,它也占大部分份额。(3)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可转换公司债及附认股权证公司债的持有者在要求转换或行使认购标的股票时,会增加发行公司的股本总量,从而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但现代股票联系票据到期时,期权‘的行使不会引致所挂钩股票的上市公司股本的变动。
第二类是在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及附认股权证债券基础上经创新衍生出的结构化票据。这类产品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债券发行方式,也很受投资市场的欢迎。创新领域涵盖与股票挂钩的固定收益证券的所有基本结构因素,包括:将基本证券由债券转变为优先股;将票息收益转化为股票溢价收益,即降低票面利率,甚至票面利率为零,但转股比例较高和转股价格较低;转股的折价率设置为可变的,使之与股票价格的表现挂钩;强制性要求投资者在票据到期日将票据转换为股票;所挂钩股票由单一的发行票据的公司股票转向其他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甚至股票组合;可换股债券的基础证券可以是第三者上市公司股票,这类债券也称为“可交换债券(Exchangeable Debt);投资银行作为中介人在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设立一个新的投资工具,利用这个中间工具来协调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需求,这类票据称为”综合性股票联系票据“。等等。
第三类股票联系票据的创新品种是股票指数联系票据。股票指数联系票据与单一股票挂钩票据的主要区别在于:(1)股票指数联系票据的期权部分与某种市场指数相联系;(2)股票指数联系票据面向票据投资者,应投资者的需求而进行结构设计,传统单一股票挂钩票据则面向票据发行者,应票据发行人的需求而进行结构设计; (3)股票指数联系票据对发行者而言是纯粹发债融资,而传统单一股票挂钩票据涉及发行公司的股本结构,目的是提高股本金。股票指数联系票据由两种基本因素构成:固定收益证券和股票指数衍生产品;前者通常是零利息债券,后者则包括与股票指数挂钩的期权。股票指数联系票据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收益增强型(yield- enhancement structures),一类是本金保护型(principal-protected structures)。
股票联系票据在国外的
国际市场上股票联系票据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初始发展时期(1985—1990)
进入20世纪下半期,随着市场投资主体的变化,机构投资者大量出现,对风险产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形成了较具规模的股票联系票据场外市场。在美国,推动股票联系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是大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
例如,美林公司最早于1985年发行了不定收益期权票据“LYON” (Liquid Yield Option Notes),这是一种包含多种与股票挂钩的选择权的无利息票据,是对传统可换股债券的创新。1986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发行了 S&P500指数化票据和日经指数化票据。可见,第二类与第三类与股票联系票据的创新产品基本同时发展起来。1987年3月,美国大通银行推出了市场指数投资票据(Chase Manhattan Market Index Investment),揭开了商业银行进入这一领域的序幕。这一产品在推出时备受争议,市场人士对此一产品是否违反有关分业经营的Glass- Steagall法案争议不休。但最后,银行主管机关还是准许推出此一产品;联邦存款公司(Federal Depository Insurance Company,FDIC)亦同意将其纳入存款保险。这些定期存款的条款设计非常有吸引力,为大通银行争取到很多的存款。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票市场发生崩盘,以期权规避股票联系票据风险的公司多数蒙受了极大的损失,投资者对新发行的股票联系产品的需求也急速下降,股票联系票据的发展陷入停顿。
二、迅速发展时期(1991~迄今)。
1991年1月,由高盛证券公司设计、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发行的1亿美元“股价指数成长票据(SIGN)”取得成功。它标志着股票联系票据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SIGN是一保本型票据,在为期5年半的存续期内不支付任何利息; 到期时的或有利益 (contingent Interest是S&P 500指数在债券存续期内变动的100%.票据发行后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
1992年以来,各大银行重新推出各种股票联系定期存款。如花旗银行推出了股票指数保险账户(Srock Index Insured Account),它是一种利息与S&P 500指数挂钩、但不保证最低利息的5年期的定期存款。在此之后,其他银行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证券商的新产品亦不断推陈出新,如美林证券推出的使用不同挂钩指数的系列产品,所挂钩的基础证券包括为客户特别定制的国际市场一揽子股票。这些产品一般所使用的指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且被广泛使用、传播。在股票市场好的时候,证券商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也采用窄基指数(narrow-based index),或公司自行编制的指数。
根据不同的到期日、参与比率以及所挂钩的相关指数,这些票据产品有很大的结构差异;股票联系票据市场也随产品的不断创新而有了爆炸性的成长。
三、股票联系票据在证券交易所挂牌情况
1991年第一个股票联系票据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挂牌票据市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股票联系票据业务则刚刚起步,现有交易品种15个,市值约6亿美元。
香港的股票联系票据有两类:一类称作“高息票据(Equity-Linked Notes,ELN),是一种大额股票联系票据,只能被机构投资者或有相当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购买,该类票据一直在场外市场交易;一类是”上市股票挂钩票据(Equity—Linked instruments,ELI),香港证券及期货联合交易所于2002年8月在交易所场内推出该种股票联系票据产品,可由小额投资者购买。到现在为止,联交所有3个主要的票据发行人,现有挂牌品种11个,发行金额4.78亿港元。至今,香港联交所的股票联系票据仍然保持着较好的流动性,说明票据业务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股票联系票据的功能
投资工具的创新无非是构建不同市场环境下适合不同风险、取得不同回报的资产组合。股票联系票据在国外的飞速,主要也是因为它能够适应新环境下投资者对不同风险一收益组合的产品的需求。股票联系票据本质上是通过金融工程的对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债券、存款、优先股等)和期权进行组合设计,因应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将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固定在期权和债券之间的恰当水平上。股票联系票据特点明显,结构设计灵活,可提供针对单个客户的特殊产品设计;具有避险的功能;在公司财务处理上可避免涉及股权的复杂,财务处理简便。
从整个证券市场来看,股票联系票据产品的发展可以增加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分散市场的投资风险,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为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打下基础。此外,股票指数联系票据的大量出现与投资市场流行被动式资产管理模式有很大关系,它便于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收益的比较。
具体来说,股票联系票据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首先,股票联系票据结构设计灵活,可进行多种样式的创新,满足投资多样化的需求。
股票联系票据的概念及其演变
票据,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是指期限在1—10年间的中期债券或固定收益融资工具;而股票联系票据是“利息或本金与一定的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相联系的一类固定收益证券”。它是利用组合投资技术所构造出的一种能够增进收益的结构化产品(StructuredProducts)。它允许投资者在不必交易基础证券的情况下,拥有选择获得固定收益或者享有单一股票、一个股票组合或股票指数的涨跌收益的权利。与任何结构化金融产品一样,股票联系票据可以分解为两种基本证券:固定收益证券(债券)和股票(或股票指数)衍生物(买入或卖出期权)。
一、股票联系票据的概念
188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份复合结构的投资工具,结构化金融产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股票联系票据是其中重要的一类。
股票联系票据可以看作是一个债券及一个期权的组合,期权的标的物是特定的股票或股价指数。虽然通过两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可以构造出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的结构化产品,但总体上股票联系票据的风险收益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
本质上,可将股票、普通公司债视为股票联系票据处于两个极端的特例。在不考虑股利的前提下,股票可视为票面利率为零、参与比率100%、无到期日、无上限收益又不保本的股票联系票据;另一方面,则可将普通公司债视为参与比率为零(票据不包含期权因素)的本金保护股票联系票据。根据市场的需要股票联系票据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设计。
股票联系票据通常包含以下一些基本要素:发行价与结算价(结算指数)、行使价或初始指数、参与比率等。由于是固定收益证券,它还约定票面利率、票面收益率与票据期限等基本条款,以及为了控制票据所连接的证券波幅过大所引发的风险,票据发行人有时在票据条款中增加的赎回条款。
股票联系票据虽然含有期权成份,但与在交易所交易的期货、期权比较还有很多差异。首先,交易所交易的期货或期权在场内发行,而股票联系票据通常在场外发行。其次,期货或期权合约必须在买卖双方对价格合意时才产生。股票联系票据则遵循预先约定的发行程序,并符合一般对有价证券发行的规定,事先决定发行数量、价格等。再次,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设期权或期货仓位,理论上,期货或期权的未平仓合约数量可以是无限的;但股票联系票据每次发行数量是一个定数,流通在外筹码更有限。最后,期货及期权可以买空卖空;股票联系票据则被禁止做空交易。
二、股票联系票据的几个创新阶段
广义地讲,我们熟知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传统的与股票相联系的固定收益证券。目前,国外金融市场存在大约三类与股票相联系的固定收益证券:第一类是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和带认股权证的债券,第二类是在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和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基础上经创新衍生出的结构化票据产品,以上两类都是与单一股票挂钩的票据产品;第三类是股票指数联系票据。
第一类是可转换债券及附认股权证债券。它们是最为传统的与股票相联系的固定收益证券。这些传统形式的与股票相联系的固定收益证券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类投资工具,是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标的物为单个公司股票收益的投资机会,而以债务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减少股票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它们与现代股票联系票据的共同点是均隐含着期权成份;不同的地方在于:(1)可转换公司债及附认股权证公司债所隐含的期权系单一的看涨期权(longcall),而现代股票联系票据所隐含的期权既包括了看涨期权(股票联系票据的报酬与股价的正向连动)又包括看跌期权(股票联系票据的报酬与股价的反向连动)。(2)可转换公司债及附认股权证公司债隐含期权的标的资产多系发行公司的普通股股票,现代股票联系票据则倾向于将标的物设定为股票指数,或者说投资组合;在现代种类繁多的股票联系票据产品中,股票指数联系票据最受投资者的欢迎,它是各大票据发行人发行的主力品种,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联系票据中,它也占大部分份额。(3)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可转换公司债及附认股权证公司债的持有者在要求转换或行使认购标的股票时,会增加发行公司的股本总量,从而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但现代股票联系票据到期时,期权‘的行使不会引致所挂钩股票的上市公司股本的变动。
第二类是在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及附认股权证债券基础上经创新衍生出的结构化票据。这类产品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债券发行方式,也很受投资市场的欢迎。创新领域涵盖与股票挂钩的固定收益证券的所有基本结构因素,包括:将基本证券由债券转变为优先股;将票息收益转化为股票溢价收益,即降低票面利率,甚至票面利率为零,但转股比例较高和转股价格较低;转股的折价率设置为可变的,使之与股票价格的表现挂钩;强制性要求投资者在票据到期日将票据转换为股票;所挂钩股票由单一的发行票据的公司股票转向其他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甚至股票组合;可换股债券的基础证券可以是第三者上市公司股票,这类债券也称为“可交换债券(ExchangeableDebt);投资银行作为中介人在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设立一个新的投资工具,利用这个中间工具来协调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需求,这类票据称为”综合性股票联系票据“。等等。
第三类股票联系票据的创新品种是股票指数联系票据。股票指数联系票据与单一股票挂钩票据的主要区别在于:(1)股票指数联系票据的期权部分与某种市场指数相联系;(2)股票指数联系票据面向票据投资者,应投资者的需求而进行结构设计,传统单一股票挂钩票据则面向票据发行者,应票据发行人的需求而进行结构设计;(3)股票指数联系票据对发行者而言是纯粹发债融资,而传统单一股票挂钩票据涉及发行公司的股本结构,目的是提高股本金。股票指数联系票据由两种基本因素构成:固定收益证券和股票指数衍生产品;前者通常是零利息债券,后者则包括与股票指数挂钩的期权。股票指数联系票据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收益增强型(yield-enhancementstructures),一类是本金保护型(principal-protectedstructures)。
股票联系票据在国外的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上现代股票联系票据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初始发展时期(1985—1990)
进入20世纪下半期,随着市场投资主体的变化,机构投资者大量出现,对风险产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形成了较具规模的股票联系票据场外市场。在美国,推动股票联系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是大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
例如,美林公司最早于1985年发行了不定收益期权票据“LYON”(LiquidYieldOptionNotes),这是一种包含多种与股票挂钩的选择权的无利息票据,是对传统可换股债券的创新。1986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发行了S&P500指数化票据和日经指数化票据。可见,第二类与第三类与股票联系票据的创新产品基本同时发展起来。1987年3月,美国大通银行推出了市场指数投资票据(ChaseManhattanMarketIndexInvestment),揭开了商业银行进入这一领域的序幕。这一产品在推出时备受争议,市场人士对此一产品是否违反有关分业经营的Glass-Steagall法案争议不休。但最后,银行主管机关还是准许推出此一产品;联邦存款公司(FederalDepositoryInsuranceCompany,FDIC)亦同意将其纳入存款保险。这些定期存款的条款设计非常有吸引力,为大通银行争取到很多的存款。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票市场发生崩盘,以期权规避股票联系票据风险的公司多数蒙受了极大的损失,投资者对新发行的股票联系产品的需求也急速下降,股票联系票据的发展陷入停顿。
二、迅速发展时期(1991~迄今)。
1991年1月,由高盛证券公司设计、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发行的1亿美元“股价指数成长票据(SIGN)”取得成功。它标志着股票联系票据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SIGN是一保本型票据,在为期5年半的存续期内不支付任何利息;到期时的或有利益(contingentInterest是S&P500指数在债券存续期内变动的100%.票据发行后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
1992年以来,各大银行重新推出各种股票联系定期存款。如花旗银行推出了股票指数保险账户(SrockIndexInsuredAccount),它是一种利息与S&P500指数挂钩、但不保证最低利息的5年期的定期存款。在此之后,其他银行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证券商的新产品亦不断推陈出新,如美林证券推出的使用不同挂钩指数的系列产品,所挂钩的基础证券包括为客户特别定制的国际市场一揽子股票。这些产品一般所使用的指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且被广泛使用、传播。在股票市场好的时候,证券商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也采用窄基指数(narrow-basedindex),或公司自行编制的指数。
根据不同的到期日、参与比率以及所挂钩的相关指数,这些票据产品有很大的结构差异;股票联系票据市场也随产品的不断创新而有了爆炸性的成长。
三、股票联系票据在证券交易所挂牌情况
1991年第一个股票联系票据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目前,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挂牌票据市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股票联系票据业务则刚刚起步,现有交易品种15个,市值约6亿美元。
香港的股票联系票据有两类:一类称作“高息票据(Equity-LinkedNotes,ELN),是一种大额股票联系票据,只能被机构投资者或有相当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购买,该类票据一直在场外市场交易;一类是”上市股票挂钩票据(Equity—Linkedinstruments,ELI),香港证券及期货联合交易所于2002年8月在交易所场内推出该种股票联系票据产品,可由小额投资者购买。到现在为止,联交所有3个主要的票据发行人,现有挂牌品种11个,发行金额4.78亿港元。至今,香港联交所的股票联系票据仍然保持着较好的流动性,说明票据业务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股票联系票据的功能
投资工具的创新无非是构建不同市场环境下适合不同风险、取得不同回报的资产组合。股票联系票据在国外的飞速发展,主要也是因为它能够适应新环境下投资者对不同风险一收益组合的金融产品的需求。股票联系票据本质上是通过金融工程的方法对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债券、存款、优先股等)和期权进行组合设计,因应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将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固定在期权和债券之间的恰当水平上。股票联系票据特点明显,结构设计灵活,可提供针对单个客户的特殊产品设计;具有避险的功能;在公司财务处理上可避免涉及股权的复杂问题,财务处理简便。
从整个证券市场来看,股票联系票据产品的发展可以增加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分散市场的投资风险,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为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打下基础。此外,股票指数联系票据的大量出现与投资市场流行被动式资产管理模式有很大关系,它便于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收益的比较。
具体来说,股票联系票据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首先,股票联系票据结构设计灵活,可进行多种样式的创新,满足投资多样化的需求。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 投资策略 套利策略
一、投资可转债的优势
1.收益保障性
由于企业支付利息优先于派发红利,因此可转换债券的收益比股票更有保障。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经营风险相对较高,且发放红利不稳定;而可转换债券的利息支付固定,其投资者在股价上涨的同时还能获得稳定的利息收益。除此之外,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可转换债券投资者也优先于普通股股东。
2.兼顾安全性和成长性
可转换债券既有债券的安全性又可以享受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只要持有人一直持有该债券,就相当于获得固定收益的债券投资;如果该公司业绩增长良好,持有人可以将其转换成股票从公司业绩增长中获利。并且,股票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可转换债券价格的相应上升,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也可以通过直接卖出可转换债券来获取买卖差价。如果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可转换债券价格只会下跌到具有相同利息的普通债券的价格水平。因此,在与普通股一样享受企业业绩增长带来收益的同时,可转换债券还提供了在股票形势不好时抗跌保护作用。
3.市场表现优于普通债券
根据欧美市场的实际检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表现明显强于普通债券,在报酬风险比例方面也优于股票。
二、投资可转换债券的风险
1.内部收益率低
根据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息票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的票面利率一般在1.4%至2.8%之间,大大低于同期企业债的票面利率。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利息低于普通债券,因此投资者为了获得转股的权利必然要接受比普通公司债券更低的内部收益率。
2.价格风险
如果企业没有实现业绩增长,股价的增长水平可能不足以弥补可转换债券持有人相对于普通债券的利息损失。即使在股票价格高涨的时候,可转换债券的涨幅也可能不及股价的涨幅。那么对于在可转债价格处于高位时购买的投资者来说,也将面临其本身的价格风险。另一方面,虽然可转换债券在其公司股票的股价大幅下跌的时候仍然可以继续保持其内在的纯债券价值,但是可转换债券的价格还是会随着股价的大幅下跌而下跌。
3.利率风险
可转换债券除了受股价变动的影响之外,还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尤其是可转债的纯债券部分,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其内在价值也将随之变化。
4.违约风险
可转债发行公司总是希望尽可能的使可转债投资者转股,从而减少发行公司的债务偿还负担。但是,由于一些可转债转股价格设定的过高,或是由于可转债转股期间,企业经营失误或股市低迷,可转债直至到期都没有转变成股票,结果导致发行公司陷入巨额的还本付息风险。若此时公司现金流量不足,则可能会出现暂时不能偿还债务而产生违约风险。
三、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投资策略
1.股票二级市场低迷时,股价低于转股价格而无法转股,投资者继续持有可转换债券,收取本息,此时可转债的债性明显,投资者应选择到期收益率较高的可转债进行投资。
2.股票二级市场高涨时,可转换债券的价格随着股价上涨而上涨,投资者可以卖出可转债获取价差,此时可转债的股性明显,投资者应选择对应股票有较好上涨空间的可转债进行投资。
3.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和可转债转股后的价格存在差异时,投资者可以进行套利操作,转股后卖出。下面具体分析可转债的套利策略。
四、可转换债券的套利策略
可转换债券的套利是指通可转债与其对应的基础股票之间定价的无效率性进行的无风险获利行为。在市场没有卖空机制的情形下,套利行为是有风险的,投资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套利技巧和市场判断能力。在这里我们先定义可转债的转换平价概念:
转换平价=可转债市价/转换比率=可转债市价×转股价/100
一旦股票价格上升到转换平价水平,任何进一步的股价上涨都会使可转债的价格增加。因此,转换平价可以看作是一个盈亏平衡点。如果转换平价低于股票市价,称为转换贴水;反之,则称为转换升水。正常情况下,可转债表现为转换升水,如果出现转换贴水,则有套利机会。具体策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既无股票也无可转债
在T日,当可转债出现转换贴水时,立刻买入可转债,并于当日申请转股;在T+1日,把可转债转换得股份全部卖出,扣除交易费用,即得到套利收益。此种套利交易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套利者要承担夜间股价波动的风险,如果套利者买入可转债后,股价下跌幅较大,套利者还可能出现亏损。因此,这种套利方法是有风险的,对套利空间的要求也较大。除个别交易日外,转股期内大部分时间可转债都表现为转换升水,因此在考虑扣除交易成本后,转股期内不具备持续的、可操作性的套利机会。在实际操作时,为了减少套利风险,要求综合考虑T日发现的套利空间及基础股票历史上日跌幅的置信区间。
2.持有标的股票
在持有标的股票的情况下,如果存在理论上的套利空间即转换价值大于转债价格,则重点考虑套利空间是否能够抵消掉卖出股票和买入转债的交易成本。如果套利空间高于交易成本,则套利操作是可实施的。具体操作是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股票,同时在可转债市场上购入能够转换成相同数量股票的可转债,并将其转股。但考虑到抛售股票对股价向下的压力和购买转债对转债价格向上的动力,如果达到套利空间已不足以抵消交易成本,则套利行为终止。在此种情形下的套利是无风险的,如果发现套利机会则应积极把握。
3.持有可转债
在持有可转债的情况下,如果临近收盘前市场的套利机会存在,则将所持有的可转债进行转股,在下一个交易日,将转换后的股票卖出,同时购入相应数量的可转债。由于转换得到的股票必须在下一个交易日才能抛售,投资者必须承担一天的股价风险,因此也是一种有风险的套利行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第二天的股价如何变动,套利操作都有可能发生盈利或亏损,因为套利利润的变化取决于股价变化幅度相对于可转债价格变化幅度的大小。但由于这两者在变化上通常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实际套利风险较小。
参考文献:
债券型基金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作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债基是长期投资不可或缺的品种,显然,经过一些选择技巧润色,它也能成为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获得满意收益的投资标的。甄选投资思路灵活,规避风险控制能力较差的债基是关键。
低风险配置不可或缺
今年以来不同类别基金业绩的分化,再度提醒投资者正视债券型基金作为低风险配置的重要性。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20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了18.51%,53只标准指数型基金下跌了26.38%,65只普通债券型基金则集体上涨2.04%。
下半年伴随股市反弹,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有所收窄,而债券型基金业不甘示弱。如表一所示,下半年债券型基金整体维持上涨趋势,从净值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来看,涨幅已远超上半年。
如果说股票型基金是获取超额收益较好的工具,那么债券型基金就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对债券基金的合理配置将大大降低基金投资组合在下跌和震荡市场中组合业绩的波动性。投资者体验最深的如2008年的大跌,股票基金平均跌幅50%以上,而债券基金整体获得6.48%的年度正收益,部分基金收益在10%以上。
对激进型投资者来说,配置债券基金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对稳健型投资者而言,如果以通货膨胀和银行利率作为“假想敌”,国内债券基金多年来的业绩表现不负众望。相关统计显示,过去5年我国债券基金年度平均收益分别为8.74%、24.55%、14.66%、7.37%、4.65%,连续实现正收益。
一级债基风光无限
目前看来,选择债券型基金应重点关注“一级债基”。按照只投资债券、可以投资新股申购和可以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可将债券基金分为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
表一列出了今年以来业绩排名前十的债券型基金,其中有9只是一级债基,仅长盛积债一只为二级债基。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认为,从长、中、短各个角度考察,一级债基的表现都比较突出。
股弱债强时,债券基金靠投资债券获取正收益;股强债弱时,债券基金还可以通过可转债、打新股等方式获取可观的回报。一级债基凭借其产品设计的灵活性,能够较好的兼顾风险与收益。
从2008年债券型基金表现来看,“纯债基金”与“一级债基”的总体绩效表现情况几乎一致;“二级债基”由于受到所持股票的拖累,净值曾经受到较多的伤害,平均净值增长率最低。而2009年股市强劲反弹,银河证券统计一级债基全年平均业绩为4.73%,远超纯债基金的1.71%,略低于二级债基的5.83%。
分析表一中的相关基金,德盛增利和富国天丰表现抢眼。上半年业绩在债券型基金中排名前十,把握了债市的投资机会。下半年业绩在132只债券基金中排名前20%,同样较好把握了股市反弹带来的收益。二级债基中,长盛积债虽然下半年表现抢眼,但其风险控制能力和债券投资能力尚有待观察。
收益预期需调整
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普遍取得了相对不错的业绩,带动了更多资金涌入。工银双利首募规模达140亿份;个别债基一日售罄;富国半月内连发两债基。在你加入蜂拥的人群抢购债基前,有几件事应该知道。
随着目前通胀预期愈发强烈,市场对于央行加息的担忧也在增加。在近期债券收益率上行较快的市场环境下,分析人士普遍对于债券市场四季度的行情难言乐观。长城证券基金分析师阎红认为,鉴于债市前期已经累计了一定的涨幅,再度大幅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
基金业长期存在“好发不好做”的“魔咒”,7月以来债券型基金的发行火爆应引起投资者警惕。德圣基金江赛春表示,对债券基金的短期化投资行为导致基民对债基的投资效果并不突出――他们常常入场太晚。
一个较为理性的做法是忽略短期涨跌,把债券基金定位于投资组合的稳定器。债券基金是一种相对稳健的资产配置品种,不是股市不好才需要买债券基金。同样,如果投资者期望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也不应盲目超配债券基金。
很多人被垃圾债券的名字吓到了,事实上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高收益债券,这些发债机构的资信状况相对较差,偿债风险相对较高,银行不愿借钱给它们。这样的机构为了融资会发行收益率比普通企业债相对高一些的债券,更符合部分追求高收益高风险投资者的胃口,在对债券严格筛选的情况下,年化收益达到两位数并不难。
罗伯特・莱文表示,垃圾债券之所以叫做“垃圾”债是因为它的债券利率在主要评级机构的投资级别之下。例如,标准普尔的垃圾债券评级为BB+及以下,穆迪的垃圾债券评级为BA1及以下。美国垃圾债券的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美元,拥有约1400个以美元计价的债券发行机构。“大多数垃圾债券与私募股权交易有关,包括融资或再融资。公司通常会遇到麻烦,并从投资级下调至垃圾状态,这些公司可称之为‘堕落的天使’。”罗伯特表示,垃圾债券基于风险调整和绝对收益的回报率是很有说服力的。在低收益的环境下,这一资产类别将有非常多的市场需求。
垃圾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优先股”,它本身享受相对稳定的利息收入,债权人的利润分配和破产清算的有限级都排在股东前面,当垃圾债的持有者相应的权益得到落实之后,股东们才能分到钱。甚至,当发债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时,还会出现债权人逼公司破产清算的可能。
垃圾债重在信用分析
垃圾债最根本的风险是违约风险。一个普通企业债券的利息不会高,因为其代表的公司往往具有较强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并不需要为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支付更高的利息。垃圾债则不然,高收益债券背后的公司或多或少是令人不放心的,这样一来对公司的信用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信用分析并不难,但它需要关注细节,关键的要点在于对一个公司财务状况的仔细观察。”罗伯特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当研究公司时,我习惯深入分析其面临的关键风险因素。这些关键的风险因素有可能是一场诉讼,也有可能是新竞争者的加入,又或是新技术的出现致使公司的拳头产品过时了。”事实上,罗伯特把需要注意的风险归为三大类: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契约风险,债券到期时的融资能力也同样重要,这些几乎涵盖了一个公司所有的重要信息。
罗伯特认为,在高收益债券市场中似乎总会出现危机――复苏的循环。一般情况下,在违约率较高时期随后的几年,违约率都极低,信用利差不断收窄,此时高收益债券市场存在巨大机会。“危机时期是投资于‘悍马’类型公司的绝佳时机。例如在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候,BB级的债券以70多美元的价格成交,而很多CCC级债券的交易价格仅为10~20美元。这正是以低廉的价格投资优质公司的大好时机。”
“一个地区的垃圾债是否值得投入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破产法或者系统让投资者明白该怎么对待投资失败。此外,二级市场交易活跃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罗伯特表示。
由于中国的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垃圾债的门槛较高,需要渠道和大量的资金支持,其中不同证券公司对投资者有不同的要求。罗伯特表示,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共同基金或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对垃圾债进行投资。
Q:对话罗伯特・莱文:
当下的收益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A:《钱经》:在什么样的经济大背景下更适合投资垃圾债市场?
罗伯特・莱文:违约风险是这种资产类别最大的风险。对垃圾债来说最好的环境,是在经济前进时,垃圾债可以被信用评级机构升级。评级机构在发债公司的利润和现金流改善时,会将垃圾债券升级,从而导致债券价格上升;而当现金流下降,违约概率增加则导致债券价格下降。仅次于违约风险,但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利差水平和绝对收益率水平,例如,当下的收益率水平就处于历史低位。
《钱经》:垃圾债市场的投资方式与股票市场有什么异同点?
罗伯特・莱文:拥有的股票意味着一个人分享他所投资公司未来的利润。而当拥有债券时,你可以期望得到利息和本金。另一方面,公司的管理层受托与股东,但不受托于债券持有人。股票的分析重点在于其公司的成长性,债券的分析则偏重于债券违约的概率以及契约的安全性。这两种类型的分析方式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是不同的。
《钱经》:垃圾债市场的收益率和风险有多大?和股票市场相比呢?
罗伯特・莱文:垃圾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点,我猜投资者将损失他们在债券上投资的钱。目前的收益率并没有反映未来利率的增长或未来的违约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股息收益率和债券息票一样具有竞争力。
《钱经》:是否需要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来交易?在垃圾债市场中投资是否有特别的技巧?
罗伯特・莱文:分析垃圾债需要有一个特殊的技能,和股票的分析方式不一样。基本面分析侧重于评估违约概率与契约,技术分析在这个资产类别中是独一无二的。
《钱经》: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悍马投资法”吗?
罗伯特・莱文:我的“悍马投资法”是垃圾债券投资的根本途径。用一个视觉形象来描述更容易让人理解:想象一下,一匹马正在拉动一辆货车上山,这匹马能够轻松地拉动货车。现在再想象一个瘦弱的马吃力地拉着货车。这辆货车代表了债务负担,马代表了公司的经营实力。像“悍马”的公司要具备:市场份额的领军地位、生产的低成本、产品定价主导权、扎实的管理团队、产品不断改善并提高的发展趋势、能产生多余的现金流、可控的债务水平、良好的偿还债务历史以及良好的契约。这包括了公司和整个市场的研究。
一、期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期权的概念。期权是买卖双方达成的一种可转让的标准化和约,合约赋予其持有者在未来某个时期以固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特定资产的权利(但不是义务)。
(二)期权的特征。期权作为一种衍生金融产品,体现的是一种合约关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期权的交易对象是一种权利,即买进或卖出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并不承担一定要买进或卖出的义务。第二,这种权利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超过规定的有效期限不行使,期权即自动到期失效。第三,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在期权交易中,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买方支付权利金后,获得买进或卖出的权利,而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卖方收取权利金后,负有应买方要求,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而没有不买或不卖的权利。与此相关联,期权买、卖双方风险与收益也是不对称的。对买方而言,在协议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较有利的情况下行使期权可能取得无限的收益;不利的情况下放弃合约所承担的最大损失只是为购买期权所支付的权利金。对卖方而言,其风险和损益状况与期权买方则正好相反。第四,期权具有以小搏大的杠杆效应。在期权交易中,买方面临的风险和损失是有限、可预知的,其最大损失就是权利金。因此,期权买方无须缴存保证金;卖方在期权卖出后到履约前,处于某种商品或金融资产空头,面临的风险是无限的,但只需向交易所缴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一般为合约金额的一定百分比,因此,期权具有较强的杠杆性和投机色彩。
二、期权的构成要素
每一期权都由以下要素构成:标的资产、期权行使价、数量和行使时限。
(一)标的资产。每一期权合约都有一标的资产,标的资产可以是众多的金融产品中的任何一种,如普通股票、股价指数、期货合约、债券、外汇等等。通常,把标的资产为股票的期权称为股票期权,如此类推。所以,期权有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期货期权等。
(二)期权行使价。在行使期权时,用以买卖标的资产的价格。在大部分交易的期权中,标的资产价格接近期权的行使价格。行使价格在期权合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通常是由交易所按一定标准以减增的形式给出,故同一标的的期权有若干个不同价格。
(三)数量。期权合约明确规定合约持有人有权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数量。例如,一张标准的期权合约所买卖股票的数量为100股,但在一些交易所亦有例外,如在香港交易所交易的期权合约,其标的股票的数量等于该股票每手的买卖数量。
(四)行使时限。每一期权合约具有有效的行使期限,如果超过这一期限,期权合约即失效。一般来说,期权的行使时限为一至三、六、九个月不等。
三、期权在筹资管理中的应用
(一)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赋予持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以预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发行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一般附在债券上发行。可转换债券赋予持有者在约定的时间内,按预定价格或比率转换为普通股的选择权。
两者均为投资者拥有的期权,标的物是普通股票,执行价格是认股价格、转股价格,期权费是投资者丧失的部分利息收益。这些证券既提供了偿还本金的安全性,又给予投资者获得股票成长带来的潜在收益的机会,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有利于企业所筹资金的及时到位。同时,这类债券的利率低于一般债券,降低了筹资成本,且随着认股权和转换权的行使,企业的权益资金增加,有利于改善资本结构。企业选用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融资时,尤其应注意执行价格的合理确定,如价格定得过高,投资者很可能放弃行使期权,认股、转股以失败而告终,企业预期的筹资目标难以实现;如价格定得过低,认股、转股虽容易成功,但与直接募股筹资相比,所筹资金要少得多,而且也会损害老股东的利益。
(二)可赎回债券和可售回股票。可赎回债券赋予发行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以预定价格(一般高于债券面值)将未到期债券买回的选择权。
这是发行公司拥有的期权,标的物是债券,执行价格是赎回价格。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发行人放弃赎回权,仍以原较低利率向债权人支付报酬;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发行人行使赎回权,以发行更低利率的债券取而代之。可见,可赎回债券融资既可降低融资成本,又可使企业规避市场利率下降的风险。
可售回股票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打破了股票的非返还性,规定如果在未来某一时点上,发行公司的普通股价格低于某一预设值时,可售回股票的持有者有权从发行公司获得补偿,即发行公司应向投资者支付当时市价与预设价值之间的差额。它可以认为是股票与看跌期权的合成。该看跌期权,标的物是可售回股票,执行价格是可售回股票出售时设定的预设值,由于其是可售回股票的附属物,故无期权费。这种筹资方式兼顾了投融资双方的利益,对投资者而言,由于预设值的设定大大降低了股票投资的风险;对发行公司而言,能够保证公司股票以较高的价格发行出去,筹集到较多的资金。
(三)周转信用协议贷款。企业可通过与银行签订周转信用协议的方式融资,周转信用协议赋予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随时以约定的利率从银行取得总额不超过约定额度的贷款额的选择权。当企业资金短缺时,可行使部分或全部贷款权,及时取得贷款;当企业资金充裕时,可放弃部分贷款权,同时需未贷款的信用额度支付一定的承诺费用,即期权费。周转信用协议为企业及时足额地筹措资金提供了保障,但企业需对资金需求量作比较准确的预测,以确定合理的信用额度,避免浪费信用额度而支付过高的期权费。
四、期权在筹资管理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及启发
(一)案例介绍。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认股权证是期权在筹资管理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下面以认股权证为例,说明期权在筹资管理当中的具体应用。
某公司以每股7分钱的价格买进1股代号为9769的中国移动(0941)备兑认购证,投资人就可在2004年10月18日以每股23.88港币的价格购买0.1(认购比率)股中国移动的股票。如果10月18日收盘后,中国移动在10月18日及之前的4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算术平均值低于每股23.88港币,则行使这一认购权毫无意义,投资人可放弃购买的权利,这样就完全输掉了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7分钱;反之,如果收市价为每股26港币,投资人就会行使这一权利,以赚取21.2分的行使利润。扣除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7分钱本金,投资人可净赚14.2分的净利润,投资回报可达203%。
如果该公司以每股9分钱的价格买进1股代号为9908的中国移动备兑认沽证,投资人就可在2004年10月26日以每股21港币的价格沽出0.1股中国移动的股票。在10月26日收盘时,如果中国移动的收市价高于每股21港币,投资人可放弃沽出的权利,完全输掉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9分钱;反之,如果中国移动的收市价为每股19港币,投资人就会行使这一权利,以赚取20分的行使利润。扣除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9分钱本金,投资人可净赚11分的净利润,投资回报可达122%。
从表面上看,投资人买卖认股权证,好像是在和发行商对赌股价走势。实际上,发行商一般都会采取一种叫“对冲”的办法,将自己的风险转移给市场。假设某投资人从发行商手上买入一批中国移动备兑认购证9769。如果中国移动股价上升,9769的价格就会往上升,投资人就会赚钱,发行商就要亏钱。发行商为了回避这种风险,就会在卖出9769的同时,在市场上买入一定比例的中国移动股票进行对冲。这样,如果中国移动股价上升,发行商在9769上确实会亏钱,但会在股票上赚回钱。发行商只要进行科学的对冲,就能做到盈亏相抵略有盈余。
(二)认股权证的实际应用对筹资管理的启发。认股权证作为期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筹资管理的启发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提供杠杆效应获得高回报。通过某公司的具体操作,可以看到,认股权证犹如四两拨千斤,具有很大的杠杆作用,投资者只需付出买卖相关资产成本的一个百分比,即可从升市或跌市中取得获利机会;认股权证可提供杠杆式回报,与直接投资相关资产相比,认股权证提供的杠杆效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让投资者有机会以较低成本争取较高回报;投资者可根据本身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选择价内权证、平价权证或价外权证;投资者可将潜在亏损限制于某一固定金额,也可随时在认股权证到期前将权证出售,以将亏损降至最低或获利回吐。某公司运用认股权证,获得的回报率是203%,达到了很好的筹资管理。
以下是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的非余额宝类理财工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以余额宝作为比较基准,以星星的数量来描述其他理财工具的风险和收益率,是一种粗略的方法。比如债券,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不同的债券,风险差别很大。即使同一个债券,因投资期限不同,风险差别也很大。因此,大家对于不同类型产品的某个属性的星星数量,不要过于在意,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视野决定出路。只有相对全面地学习这些重要的理财工具,才能在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和市场环境下,根据具体的理财目标,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
债券不是传说
收益率 安全性流动性 操作便捷性
或许一听债券,你可能觉得很陌生,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有它的影子。我们平时再熟悉不过的货币基金,其主要投资方向就是债券。从本质来说,债券就好比日常生活中的欠条,都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但是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债券是政府或企业向社会公众发行的,接受着国家严格的监管,而欠条是个人之间小范围的、私下的借贷行为,基本不受国家监管。这就导致两者在风险上的显著区别:债券往往风险较低,而欠条所代表的民间借贷则风险较高。
说到债券的诸多投资优势,最吸引人的当属债券的收益率了。在所有类型的债券中,公司债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以中证公司债指数为例,该指数从20 08年1月2日至今,平均年化涨幅达7. 56%,远高于同期明星货币基金南方现金增利年化3 . 8 6%的收益率。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有60只公司债的到期年化收益率超过8%,平均收益率高达10%以上。
当然,高收益无风险是不可能的,在高收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风险。拿这62只公司债来说,部分债券因为公司财务状况恶化,风险明显上升,我们要注意回避。但另一方面,并非都是地雷,这些债券中仍不乏质地良好、收益率超过9%的债券。从6 0只中挑选出10只质地好的并不难。事实上,国内债券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只发生过“超日债”这一起违约事件,债券整体上体现出低风险、收益稳定的特征。当然,历史不代表未来,我们仍然需要警惕违约风险的发生,在投资时要做到优中选优,有效控制风险。
要投资债券,需要到证券公司开立证券账户(一般称股票账户),具体操作几乎和股票买卖一样,非常方便。
债券投资起点金额低,一手(10份)约1000元即可购买。债券采用T+0交易,交易时间内,可以随时买卖。
可转换债券可攻可守
收益率 安全性流动性 操作便捷性
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理财工具,被称为“保障本金的股票”,号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首先,可转债的第一身份是债券,和普通债券一样,有确定的期限和利息水平,发行人承诺按时还本付息。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个债券――可转债投资者有权利将手中的可转债换取同一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这个条款规定,使得可转债具备了股票的属性,当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时,也往往能带动可转债价格上涨;而如果发行人的股票价格下跌了,可转债由于具备债券属性,抗跌性往往好于股票。
从2004年4月1日至今,中标可转债指数累计上涨160%,平均年化收益率14.6%,远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7. 8 2%的涨幅,体现出风险较低、收益率更高的特征。而国内第一只专注于做可转债投资的基金“兴全可转债”,从2004年5月11日成立至今,已经累计上涨351. 9 6%,算术平均年化回报高达35%,显著跑赢了同期可转债指数14.6%的涨幅。
可转债的起点金额、操作和债券一样。
图表说明:上图最顶端方红线代表兴全可转债基金,中间黑色线代表中标可转债指数,最下方粉色线代表沪深300指数走势。
P2P网贷收益高风险也大
收益率 安全性流动性 操作便捷性
P2P网贷(Peer to Peer Lending)和民间借贷相似,是一种非公开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民间借贷是线下熟人之间的借贷关系,或通过熟人介绍发生的借贷关系;而P2P网贷是通过线上的P2P交易平台,实现资金盈余方和资金赤字方的对接,P2P交易平台是这个业务的核心。
总体来看,现阶段整个行业的风险处在较高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我们需要谨防风险。
政府监管部门对这个新生事物还缺乏成熟的监管思路和经验。但是,强调风险,并不意味着完全忽视P2P网贷的投资机会,我们还是有些方法去过滤风险,从而抓住高收益机会的。举两个简单的标准:第一,看P2P公司的大股东。比如由大型金融集团成立的网贷公司,其运营能力、担保履约能力都比较值得信赖。而如果是那些个人合伙企业,就需要综合其他多方面信息,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第二,看收益率。收益率高低,可以综合反映许多信息:如果收益率给得过高,本身可能就代表着这个公司风格过于激进,我们也就需要担心其风险管理能力及可持续性。一般来说,收益率10%以下的网贷产品安全性要高得多,当然10%以上的也有好多产品,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基金定投值得信赖
收益率 安全性流动性 操作便捷性
基金定投或许是最适合上班族的理财工具之一了。基金定投起点低,灵活性好,选择多,自动扣款省时省力,还可以实现低风险前提下的潜在高收益。
以混合型基金中银收益为例,即使在2007年10月16日股市最高的6000多点开始定投,如果坚持到现在的2100点,其年化收益率也可以达到12%。
或许有许多人会说这是以偏概全,不能以单一的例子来证明基金定投的价值;许多尝试过基金定投的人更要咬牙切齿,痛骂基金定投了。首先,我们完全认同基金定投肯定是有风险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高风险的,并非稳赚不赔。其次,我们认为基金定投是讲究技巧的,而且这些技巧并不难掌握。只要掌握好要领,按照合理的方法去做,实现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效果是大概率事件。至于为什么那么多投资者做基金定投,却体验不好,其实原因主要在于基金定投的技巧没有掌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在后续专栏文章里将会具体分析。
操作:可以通过银行等基金销售渠道,开通基金定投业务,选定扣款时间后,后续每个月自动扣款。起点金额最低100元。
银行理财产品依然是热门
收益率 安全性流动性 操作便捷性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具备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特征。国有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往往风险很低,而其他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也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银行本身对理财产品的投资也有着较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国有银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受到银监会的严格监管,尤其是最近一年,银监会为控制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监管级别明显上升,有力的防范了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进一步积聚和上升。
从近期市场情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致期间为5 . 5%- 6 . 5%,期限越长、起点金额越高,往往收益率也越高。
从流动性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是比较差的,产品期限往往固定,无法提前支取。不过,部分商业银行目前已开展以自己银行的理财产品为质押对象的贷款产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品的流动性。
购买理财产品的流程很简单,只需要在银行开立借记卡、签署理财协议,即可在柜台或网银购买。起点金额5万-10万元,未来有可能降低。
分级基金稳健份额保证收益
收益率 安全性流动性 操作便捷性
对于喜欢每年获得稳定收益、同时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投资者,分级基金的A份额(稳健份额)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中国建筑的发行上市推动IPO市场达到了一个小,就在近期,还将有多家公司启动新股发行计划。由于新股上市后股价均出现了较大的涨幅,为申购新股的投资者带来了较为丰厚的回报,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申购新股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重启使用了新的申购规则,对个人直接进行新股申购或是通过理财产品参与新股申购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要想分啖新股申购一杯羹,以往的投资途径和技巧还得进行适度调整。
个人直接申购中签率提高
在重启的新股申购规则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了上限,原则上不超过网上发行股票数量的千分之一。这一比例限制,使得个人投资者具备了与机构投资者同等级较量的机会,不再单一地受制于资金量的限制,也大大提高了个人投资者的中签机率。
以7月28日进行申购的神开股份为例,网上发行的初定数量为3680万股,因此按照单个申购账户申购上限不得超过网上发行股票数量千分之一的规定,参加申购的单一证券账户申购上限不得超过3万股。在询价过程中,神开股份确定的发行价格为15.96元/股,按此来计算,单个账户达到申购上限所需要的资金为47.88万元。而7月31日发行的久其软件单账户申购上限仅为5000股,单账户申购上限资金只有13.5万元,是近期发行的新股中最低的。较之以往单个账户不设置申购上限或申购上限偏高的情况来说,新的新股申购规则向散户进行了倾斜,也提高了单个账户中签的几率。
因此,对于资金量达到一定数量的个人投资者来说,直接进行新股申购无疑是较好的一种途径。
而在个人直接进行新股申购的过程中,除了申购上限的规定之外,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新的新股申购规则中规定,单个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账户进行新股的申购。同时,每个账户申购同一只新股,只能申购一次,重复申购将自动视为无效申购。
不过尽管目前新股申购的中签率和收益率状况还较为令人满意,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资金的集聚效应将使得新股中签率有所下降,业内人士预测,由于目前申购新股的收益基本可以满足申购者的预期,加上随着股指上扬,二级市场投资风险加大,将有更多的申购资金从二级市场逐步流入,中签率可能出现逐步走低的状况。
借道债基防范限售期风险
对于资金量不大的个人投资者来说,除了直接进行新股的申购,借道债券基金参与“打新股”,也是分啖一杯羹的方式。
一直以来,债券基金都是新股申购的主力,打新股的收益在债券基金的获利中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不过,此次新股申购的新规则对债券基金打新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对于某一只债券基金来说,只能在网上申购和网下申购的方式中择其一,由于网上申购具有申购上限的设置,因此债券基金也很难发挥出资金量大的优势。
而选择网下申购的方式,尽管中签率较高,如IPO重启后已发行的五只股票来看,有四只的网下中签率大大高于网上中签率,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四川成渝四只股票的网下中签率分别是0.606%、0.528%、0.41%和0.332%,而四者的网上中签率分别是0.171%、0.133%、0.253%和0.259%。网下中签率是网上中签率的113到1.4倍。同时,网下申购也无需受制于申购上限的束缚。但是,网下申购有3个月的限售期。只有待限售期结束后,方可进行股票的交易。这一点对于网下申购的新股来说,就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借道债券基金参与其中,投资风险也有所上升,这一点是个人投资者需要关注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一些债券基金已经出台了限制申购的通知。如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暂停了期下的华宝兴业宝康债券基金、华宝兴业增强收益债券基金A、B的申购和转入业务,诺安基金公司也了旗下诺安优化收益债券基金暂停申购和转入业务的公告。而有的债券基金则对大额申购出台了“限购令”,如华安基金公司对华安强化收益债券基金及华安稳定收益债券基金的大额申购和转换转入业务进行限制,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和转换转入上述基金A类份额或B类份额金额分别不应超过500万元。据介绍,债券基金限制申购主要是为了为防止大资金利用债券基金套利,摊薄现有持有人利益。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希望借道债券基金参与到新股申购中,可尽早参与一些尚未设限的债券基金。
银行打新股产品停滞
在2006-2008年的新股申购中,各种类型的“打新股”银行理财产品是新股申购中的绝对主力,从专打新股的连续性理财产品,到“支支打”的单个产品,银行所发行的新股申购理财产品不仅创下了发行量的神话,收益率也颇为令人瞩目。如在2008年内到期的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打新股”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位居前列。
1.1卖空
卖空指的是将借来的证券销售出去,然后在将来以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回来,获取中间利润。卖空需要基金经理具备识别价值高估证券的能力和运用存量资金进行高效投资的能力。由于政府管制,卖空这种投资技巧很难成功。
1.2套利
套利指的是利用在各种证券、各个市场之间暂时出现的价格差异进行无风险套利。套利往往是对冲基金投资背后隐藏巨大风险的根源,如果我们认为金融市场的效率在不断上升,那么许多类似的投资方法所产生的投资效益就会减小。因此运用杠杆效应来调用大量的头寸是一个基金提高套利收益的唯一方法。
1.3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指的是减少某个头寸中内生的现金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企业风险等部分风险的方法。套期保值需要运用卖空、衍生工具,或者是二者的结合,但它不是完全直接的。
1.4合成头寸或衍生工具
这种方法是使用衍生工具合约来构造头寸。让某金融中介处理建立头寸的机制,然后合约的持有者就获得这些头寸的获益潜力。而这种潜力与银行所持有的原生头寸的升降是紧密相连的。
2探讨对冲基金投资策略
2.1股票多头或空头策略
股票(多头)组合持有相应的空头组合来对冲。多方应当选择那些看上去价值高的股票,空方则应选择吸引力小、看上去没有价值的股票。当市场发展旺盛时,多头就能获利;当市场表现一般时,多头价值损失要小于空头,也不会有损失。
2.2全球宏观策略
全球宏观策略的核心是以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判断为基准,建立股票、债券、外汇等资产组合。由于全球宏观基金一般不选择对冲操作,风险敞口较大,因此更加适用于灵活性强、流动性较好的投资工具。
2.3管理期货策略
这种策略以金融期货、商品期货产品为投资对象,借助历史数据所建立的模型对买卖时机做出判断和分析。管理期货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与市场相关性比较低的衍生品,可以在全部的组合配置计划和对冲基金组合中提供分散性。
2.4卖空策略
该类投资基金经理倾向于保持投资组合的净空头,往往是在详细的公司研究基础上做出某只证券的净空头决策。为抑制风险,基金经理们大都采用空头转多头和止损的办法来降低损失。
2.5兼并套利及特殊境况
投资策略这种策略是利用公司地破产、重组、兼并或者收购等重大事件引发的短期证券价格浮动,利用买入事件公司证券、卖出同质公司证券,获得事件收益。实行并购套利策略的对冲基金会同时购买被收购公司的股票,并卖空收购公司的股票,形成保持市场中性的多空组合,收购成功后,基金可以获得多空双重收益,并可以用买入的股票填补空仓。
2.6困境证券策略
困境证券策略策略主要是对存在财务困难的公司债券或股权进行投资。比如当公司的财务情况急剧恶化,财务吃紧,债务评级下降,资不抵债的时候;或者因难以清偿债务而寻求破产保护的时候;或者是在企业申请破产的时候,都是企业财务困难的主要症状与表现。基金能够以及其低廉的价格买到这些公司的证券,当公司财务有所回升时,证券价格和对冲基金可以获得的回报也随之“水涨船高”。
2.7转换套利策略
这种策略一般是买入并持有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或其他混合证券,同时卖出同一公司的基础证券或期权。转换套利基金需要对冲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为应对市场变化,基金经理会不断调节对冲比例,确保能够减缓市场走势对投资组合收益带来的不良影响。
2.8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这种策略使用组对交易或统计套利等的方法来平衡投资组合中多头与空头的数量,保护投资组合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组对交易是对那些价值被低估或者业绩加速增长公司的股票进行买入并持有多头,而同时寻找价值被低估或者正在发生不良事件公司的股票进行卖空并持有空头。
2.9固定收益套利策略
这种策略就是寻找、挖掘所有固定收益套利证券之间微弱的价差,以获取投资收益。为了增加获利能力,基金经理常常会选择高杠杆操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寻找投资机会。由于固定收入策略的风险较低,因此其收益也相对低一些。
2.10对冲基金中的组合投资策略
组合投资是对冲基金中的基金。通过投资于所有类别策略的对冲基金以及相互之间不相关的对冲基金,组合投资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机会。组合投资的波动会小于投资于单个或单一策略的对冲基金。
3结束语
当孩子把“私房钱”存到银行里的时候,欧文就告诉孩子,只要他们想要钱,可以随时取走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复利就没有了。结果孩子受到复利的诱惑,取钱之前总会好好算计一下,不到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都不会随随便便地把钱取出来。尝到利滚利“甜头”的孩子,总是想方设法去多挣钱、少支出、多存钱。随着年岁的增大,孩子们的存款也就越来越多了。
见到子女满腔热情的储蓄行为,欧文欣喜之余又意识到了单单让孩子明白存钱的道理是不行的,还要让他们知道除了储蓄以外还有其他更多可以让钱“生”钱的好方法。于是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欧文便“狡猾”地把银行的每月利率陡降至3%,与此同时,开始在孩子面前经营起他的“爸爸股票交易市场”。他耐心地向孩子灌输金融、经济知识,并发动孩子在他的“股市”里交易真正公司的股票,如英特尔、微软、诺基亚、美国在线、麦当劳和Gap等6个公司的股票,不过价值只有真实股价的1/100。结果这个方法相当不错,两个孩子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确定股票公司的价值,如何买入、卖出股票的投资技巧。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在“爸爸股票市场”上赚得第一笔“大财”,都兴奋得难以入眠……
久而久之,两个孩子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烈,每当手里的现金达到一定数额时,就会立即将它们转入股票账户以获得更多的回报。随着投资资金的日益膨胀,这两个精明的“小客户”向欧文提出了新的理财“点子”――要求爸爸再开办债券基金、共同基金和股票指数基金交易……
就这样,在欧文的引导下,两个孩子知道了买东西要量力而为的道理,也学会了如何将钱花到“刀刃”的精明理财方法。更重要的是,两个孩子在投资股票的失败和成功中懂得了如何根据各个股票的上涨和下跌信息,去建立盈利的投资组合的理财技巧。
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极其忽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满足“独苗”的要求,毫无节制地发放零用钱给子女,成为孩子有求必应的“财神爷”,有的甚至把金钱作为对孩子读书、干家务的激励手段,乃至我们的孩子从小缺乏勤俭、理财的概念。再加上在喜气洋洋的春节里,孩子们的嘴巴只要揩上“蜜糖”,对大人卖上一两句吉祥的话语,便可捞得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对于这些如此轻易得来的金钱,如果家长对其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们难免会出现拿压岁钱请同学洗桑拿、泡网吧、买高档游戏机等种种肆意挥霍的不当行为。有的孩子甚至上了大学及工作后,理财能力仍是一塌糊涂,实在让人忧心忡忡。
技巧1:动态调整资产配置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年届不惑的周先生领悟到:若不对风险进行控制,不仅会让之前的积累消耗殆尽,更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
周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经历多年的奋斗已经积累起一定的财富。“那时候一心想的是让钱生钱,对风险全然不理”。2007年A股市场正红火,他不仅拿出了全部的储蓄投资股票,甚至用一套投资房产作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近40万元购买了股票。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袭,这部分投资损失近半。
面对快速缩水的资产,周先生再也坐不住了,他说:“再继续下去的话,不仅自己的养老金不保,为儿子念书准备的教育金也要受到威胁,每个月的银行贷款供款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痛定思痛之下,周先生意识到,必须降低高风险资产的配比,让家庭投资“稳”字当先。
“我撤出了近70%的股票投资,一部分用于还清银行的房屋抵押贷款,剩下的一部分大约有20万元是给儿子准备的教育基金,选择了风险较低的债券基金。”
周先生再度对自己的资产分配进行了审视:“稳健钱包”中有两个投资项目――投资性房产当时的市值为150万元,债券基金20万元;“激进钱包”中的股票当时的市值26万元左右。周先生的主要考虑是,为儿子准备的教育金五六年内就要使用到,不宜承担过高的风险。“不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激进钱包的资产有些偏低了”。因此,他开始有意识地增加“激进钱包”的投入――“主要通过基金定投的方式,每个月家庭大约有7000元的结余,我选择了两只股票型基金作为投资的对象”。同时,那套投资性房产获得的租金收入3500元用于补充教育金的投资。
周先生还为自己制订了定期调整“两个钱包”的方案,他主要考虑的是3个要素:年龄的增长、收入的变化和投资市场的变动。他说:“我一般每隔几个月就会盘点一下不同资产的收益状况。像2009年A股市场有了一定的上升,股票基金这部分资产的涨幅就比较快;但是2009年下半年之后投资性房产市值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市值已经从2008年的150万元上涨到了现在的200万元。”周先生说,自己所作的调整是将“两个钱包”资产的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确保整体投资的安全与收益并进。目前在他看来,随着房产的快速增值,“稳健钱包”这部分的资产比重比较高,自己在风险资产这部分的投入还可以适当地进行增加。“如果仅限于A股市场,可能还是差强人意,所以新的一年我也打算去尝试一些新的投资品种,如贵金属、海外投资产品等等”。
【点评】如何在“两个钱包”之间实现动态调整
具体的思路就是,根据家庭的财务状况,大致地对不同资产配置的比例有所计划。比如,计划在投资中以60%的比例投资于高风险的产品,具体的标的可以是股票、股票型基金等等;40%的比例投资于一些中低风险的产品,主要可以考虑的是债券、人民币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等。由于市场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些时点,比如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调整,按照市值的情况,将资产的配置恢复到原有的比例。
同时,“两个钱包”的配置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配置比例要随着投资者的年龄、风险承受程度和理财目标的变化进行合适的调整。可以参考的调整公式是:股票及股票基金等风险投资占投资者流动资产的比例,应当等于100减去其年龄。随着年龄的上升,风险资产的占比要逐年下降。
技巧2:生命周期基金自动调整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既是老马的人生哲学,也是他的投资之道。他觉得投资也和为人处世一样需要不断地随着外界的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当然,调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所以,老马选择了自动的理财产品――生命周期基金来为自己管理财富。
正面临退休的老马,子女已成家立业,他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打理好自己的退休基金。“希望退休之后不给子女增加负担,和老伴一起安享晚年”。生命周期的投资理论和老马的想法不谋而合――在退休之前适当多承担一些投资风险,为自己的资产获得高一些的收益;临近退休时不断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以确保退休生活不受到影响。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非专业的投资者来说,自动调整的资产配置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点评】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生命周期基金
国内市场上已经有3只生命周期基金,分别是汇丰晋信2016、汇丰晋信2026、大成2020。在选择生命周期基金时,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考察基金的目标日期。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目标日期以前,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才会不断调整;在目标日期以后,风险收益水平则相对固定,投资者需要注意基金的目标日期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例如,汇丰晋信2016因为其偏低的风险特征,就比较适合现年50岁左右、再有六七年就要退休的人士。而大成 2020和汇丰晋信2026更适合30多岁的投资人,现在能分享股票市场的高风险和高收益,然后逐渐降低投资风险,保固成本和前期收益。
其次是考察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变动率 ,各只生命周期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的变动速度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基金A早期将10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在10年内演变为一只货币市场基金;基金B早期只有6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在20年后演变为一只债券型基金。那么基金A比基金B的风险收益特征变动率更高。这个要看各人自己的偏好和对风险承受力变化的预估。
另外,也要考察买入基金时的风险收益特征。3只生命周期基金成立运作已经有一段时间,投资者不妨去审视一下基金现在的资产配置比例,看看目前风险收益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技巧3:核心加卫星
“核心加卫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资产配置策略,其核心在于将核心部分投资于安全稳健的产品,“卫星”部分则可择时、择市场而动。事实上,这与“两个钱包”的理论不谋而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核心加卫星”策略所讲求的是以某一产品或组合作为核心,按照市场的情况选择与之搭配的其他产品以达到多元化投资的目的;“两个钱包”则更加强调不同风险资产之间的配比和调整。拓展一步的话,在每个钱包内,我们也可以使用到“核心加卫星”的策略。
王钦是记者曾经采访过的一位年轻投资者,他的主要资产也集中在“进取钱包”中。王钦觉得,承担一定的风险有望给他带来更高的收益回报,但对于进取投资的部分 ,也要进行一定的分配和部署。王钦主要选择的是一些海外投资品种,如香港的海外基金产品。“我比较看好新兴市场,相对于成熟市场来说,新兴市场具有更大的投资潜力”。但在新兴市场的选择上,王钦就采用了“核心加卫星”的策略。他介绍说,自己比较看好的是巴西和俄罗斯两个市场,因此投资这两个市场的基金占据了他这部分投资的80%左右。而王钦把A股市场作为了“进取钱包”中的卫星――“谁也不能忽视中国市场的潜力,对我来说A股市场也是最熟悉的市场,但是相对来说,A股市场指数走势始终居后,所以我这部分投资的比重就很小了”。
【点评】如何进行“核心加卫星”的资产配置
一般说来,“核心加卫星”资产配置可以通过跨市场来实现,一些以稳健见长的投资产品适合作为我们的“核心”资产,如房产、基金产品等,而一些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则适合充当“卫星”配置。
2006年即使普通投资者闭着眼睛,无论买基金或股票,都能赚。大家情绪高涨,希望好日子能在2007年再实现。在我们这里有一些理性的分析,结论是在2007 年,基金及股票都不会有太丰厚的利润。
2007年股市预测
老百姓一心希望2007年股市再创新高,这其实有点不切实际。事实上,从专家理财的角度,市场调整也一样能赚钱,只需要用不同的产品来部署便可以。
以我们内部的研究,根据以往15年股市的历史,2007年的高峰约在4000点至4600点,超过5000点的机率微乎其微。
股市到高峰时,更会有一次大幅度的调整(约25%),有可能2007年年底,股市指数只有3000至3500点之间。
任何人在3000点以上,购买基金及股票,就有机会亏本收场。其实,高手操盘有很多技巧,例如:“涨”市,用“攻”策略;市场下降,用“守”策略,工具可以改用债券基金,认沽权证及封闭式基金。市场徘徊时,可以离场休息。
(1) 初段,冲向高峰4000~4600点
(2) 尾段,调整回2800~3200点
股票的游戏规则股市有三个明显阶段。任何投资者都需要理解股票及股票型基金的游戏规则。在一年里面,三种情况都会发生。“业余”的投资者,一年里应该只参与“上扬的阶段”,大概是3个月至6个月最为合适,其它时间都应该避开。只有专家理财,才懂在下调的市场里面赚钱。
假如大家有研究的话,你会发现富翁理财,不在乎一年的回报率是有多高,他们大部分注重“持续性”的增长,亦是说:“年年赚最重要”。这是一个很重要及正确的理财观念。
正确的理财态度
从事理财顾问行业15年,看过不少成功的例子,更看过许多失败的案例。就股市投资而言,10个投资者,到最后只有一个长期坚持能赚到钱。
为何其它9个都不赚钱,这与他们一些错误的观念有关,由于老百姓一般都缺乏“理财教育”,他周边的朋友也不是这行业的高手,很容易一错再错,一辈子都掌握不到投资应有的技巧。
老百姓经历过2006年的市场旺季,很容易产生“追涨”的误区,去年闭着眼睛赚到50%至80%的话,2007年不断加码,也希望追求50%至80%的群众,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士,我敢说2007年一定以亏本收场。
以股市的游戏规则,2006年大涨,2007年便是调整年。由于他们还在加码,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会亏掉30%至40%。你可以看到,假设普通投资者和富翁各用10万进行投资,2006年,普通投资者的回报率高达80%,两年后,他的资产仅仅增长了800元而已。
但是富翁或专家理财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可能2006年的回报没有普通投资者高,(因为他们的组合含低风险的外币及债券基金,只有五成在股票型的工具),但2007年股市下调,却能维持10%至20%的增长,两年内资产就由10万元增长为15万6千元。
把股市当赌场
老百姓买股票,未有风险管理意识,以为股票只涨不跌。专家理财,首要考虑风险,以不亏本为前提,第二考虑才是回报。老百姓与富翁的差异,就在老百姓是:一年偶然赚它一把,纯靠运气,没有技术,以后几年就做不到。富翁却是年年赚,“能持续性”赚下走,不靠运气,靠技术,每年回报不一定很高,要平衡风险。
大家可以参考美国首富巴菲特的理财格言,他每年的平均回报只有25%。相信2006年中国很多投资者比他赚的更多,但他们不懂长期维持赚,只靠偶然投机赚钱。
例子: 美国首富:巴菲特: 平均年回报:
25%; 三年翻番, 维持了70年
普通投资者是“偶然性”,富翁是“持续性”
再看其它实例:美国耶鲁大学的基金,每年平均增长17.2%; 哈佛大学基金,每年平均增长15.2%; 普林斯顿大学基金,每年增长15.6%. 这些数字代表什么; 美国耶鲁大学的基金, 从20年前的10亿美元, 到现在是200多亿美元, 也就是靠每年的17.2%增长.其实: 理财关键在于:(1)不要冒太大的风险,年年赚10%以上, (2)维持10年以上, 便可以。
作者简介
过去十年来,国际证券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年平均增长12.34%,而全球GDP年平均增长3.37%,国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企业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进行大量的"结构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快速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从事日经2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则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证券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悄然启动。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
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证券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证券资本的进入,以及外国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证券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有效地分配金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版权所有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与国外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显著上升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①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即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1992年7月到19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②新兴市场国家之间金融市场波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韩国和印尼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企业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进行大量的"结构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快速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从事日经2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则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证券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悄然启动。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
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证券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证券资本的进入,以及外国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证券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有效地分配金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与国外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显著上升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①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即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1992年7月到19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②新兴市场国家之间金融市场波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韩国和印尼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
[关键词]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 偏好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千方百计争取股权融资机会,争先恐后发行股票,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但这并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剖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及其成因,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淡化股权融资偏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表现
1.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进行不同分类。本文仅涉及两个分类标准。一是按照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形成的不同产权关系,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上市公司以出让股份的方式向股东筹集资金,包括配股、增发新股以及股利分配中的送红股;债权融资,是指上市公司以发行债券、银行借贷方式向债权人融资的方式。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可以把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一般包括折旧和留存收益。外源融资是指上市公司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等。
2.我国上市公司偏好外源融资
按照普遍认同的“有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梅耶斯,1984),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中,最主要的融资方式是内源融资,约占资金来源的50%~97%;其次是外源融资中的债权融资,约占资金来源的11%~57%;最后才是股权融资,约占资金来源的3.3%~9%。以美国上市公司1984年~1998年间的数据为例,美国上市公司的新项目投资中约有74.7%的资金来自内源融资,而同期的股权融资平均比例约为-11%(由于大量股票回购导致股权融资总体为负数)。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特征与西方发达国家情况恰好相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以外源融资为主,偏好于外源融资。在2004~2008年间,外源融资比重约为72.52%,内源融资比重只占27.48%。这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是倾向于通过自身积累来发展壮大企业,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则更加依赖于通过外源融资来实现自身的规模扩张。从我国目前的国情考虑,可能是各上市公司普遍处于经济周期的高速扩张阶段,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仅仅通过企业内部的积累远远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需要。
3.我国上市公司在外源融资中又偏好股权融资
在2004年~200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结构中,债权融资的比重仅为27.1%,而股权融资的比重却高达72.9%,后者约为前者的2.7倍。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所占的比重也达到52.87%,占资金来源的一半以上。可见,在此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中以股权融资为主,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结构相比更倾向于偏好股权融资。
二、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弊端
1.降低募股资金使用效率
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轻松的筹资,而股本的扩张对公司控制权的变动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对经营者也不构成额外的压力,因此许多上市公司的募股资金没有被很好的利用。不少上市公司不注重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轻易把资金投到自己根本不熟悉、与主营业务毫无关系的领域中,在项目环境发生变化后,又随意改变投资方向。这样,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不但没有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反而造成资金使用偏离融资目的和资金低效使用的问题,扭曲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2.拖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股本过度扩张可能拖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利于上市公司成长。在债券市场效率低的情况下,股权融资的低成本和非偿性将弱化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与约束。大量廉价权益资本的流入,使得经理人员随意投资。众多上市公司盲目追逐“科技热”、“网络热”等的投资行为,说明上市公司不了解自身核心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将直接威胁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此处选取在2007年实施增发的43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说明其增发前后的盈利能力(见表1)。
通过对2007年中实施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至今的平均绩效与未进行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同期的平均绩效进行对比研究,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2007年通过增发股权融资的43家上市公司,其平均经营绩效较差。2007年增发当年平均绩效达到11.51%,相比较全体上市公司平均绩效7.17%表现良好,但是之后的两年中,表现出远远低于全体股市平均水平的5.27%和6.82%,整体市场平均绩效以33.68%的平均增长率上升,而增发上市公司却表现出负的平均增长率。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后并没有带来其所期望的收益回报,反而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上司公司的融资决策具有盲目性,没有从公司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是为了筹资而筹资。
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
1.外部原因
(1)政策环境
我国政策环境比较特殊,国有企业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资金问题,但是因为政策方面的考虑又不愿将企业的控制权转让出去,因此股份制改造这一方法应运而生。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突破了原有的体制约束,证券市场得到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建立。由于证券市场不够成熟,优势仍然掌握在政策层的手中,实现了在不转移控制权的前提下,为国有企业筹得资金注入新鲜血液的初衷。发行股票并上市自然地成为了经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的特殊待遇。此时,股权融资成为了国有企业解决困难的工具,而不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
(2)市场环境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的现象。在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上市公司的债券发行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比例都显得过小。债券市场发展滞后限制了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尤其是长期债券融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使得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这两个因素导致债券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从而形成了股权融资偏好。
(3)投机环境
市场时机理论假设,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而经营者是理性的。投资者的非理性使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偏离其实际价格,经营者的理则使其在公司股价被高估时发行股票,股价被低估时收回股票。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大多数投资者不具有相关的财务知识,被股票市场的投机所吸引,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始终有一批所谓“庄家”的机构投资者,他们专门以吸食“散户”投资者的资金为其生命源泉,而所谓的“散户”投资者,无论从拥有的信息、资金数量、还是交易技巧等方面都远远无法与“庄家”相比。各方面因素最终导致我国股票市场成为一个投机的场所,扭曲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初衷。在股价普遍被高估的A股市场,作为理性的上市公司经理人在有融资机会的时候,其理性选择就更偏向于进行股权融资。
2.内部原因
(1)股权融资成本低
理性的决策者会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制定融资策略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融资成本的高低,并选择筹资成本低的筹资方式。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极低,因而决策者偏好股权融资。首先,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市场上还普遍存在投机现象,股票价格经常偏离其真实价值。上市公司利用内部信息优势,在股价高估时进行增资扩股溢价发行,从而获得信息利益,降低了成本。其次,虽然公司发行债券具有财务杠杆作用,而且可以发挥税前抵扣的避税效果,但是目前上市公司普遍享有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使得债券融资的优势无法显现出来。再次,我国股票发行普遍实行包销方式,定期出去由券商将其购买,所以上市公司不存在融资风险,也就降低了股权融资的成本。
(2)股权结构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还不规范,普遍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平均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40%以上,表现出“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以及股东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削弱了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导致经理层对资本控制权的过分追求。由于国有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即使个别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东只是处于相对控股的地位,但由于公众投资者非常分散,致使在人数上占绝大多数的公众投资者也难以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无法真正参与决策,自然不会对经营者构成压力,也就没有监督公司的能力。这样,管理层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只代表少数大股东的利益。由于大股东通过股权融资可以获得额外的权益增长,因而他们进行股权融资的意愿极强。
(3)内部人控制问题
“内部人控制”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的集中体现。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中,当出资者不能有效的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控时,后者就有可能利用这种控制权谋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损害全体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者很少拥有股权,即使拥有,其数量也往往比较少。由于管理者的股份较少,股权融资对管理者的约束和激励作用相对较小,但是谋取私利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如果采用债权融资,将导致破产概率的增加,上市公司一旦破产,经理控制权收益就会丧失,这造成了经营者对债权融资的厌恶,从而更加偏好股权融资。
四、淡化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首先要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权融资偏好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合理的股权制度安排,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快国有股的减持。在进行国有股减持过程中,还应该提前设定减持后的上市公司应该同时具有的几个大股东,形成一个内部互相制衡的机制,避免出现另一种形式的股权“一股独大”,对小股东的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害。但是大股东也不能过多,否则股权分散又可能导致监控者缺位。所以,国有股减持后上市公司应该形成一种既具有大股东干预,避免内部人控制,又使大股东之间得到制衡,从而保护小股东利益的适度股权结构。
其次要建立上市公司内部激励制度。要积极推行经理人持股激励机制,给予经理人员一定比例的股份,使其既是公司的经营者,又是公司的所有者,以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经理人行为的市场约束机制。经理人约束包括:产品市场约束、资本市场约束、兼并市场约束、经理人市场约束,这些外部市场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给经理人员以很大的压力。若公司经营不善,则产品市场上占有份额就会下滑;资本市场股份下跌或者公司举债过多;在兼并市场上还肯能被其他公司兼并接管;而经理人市场更是对公司的经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进行评价;上述情况的最终结果是经理人员被解雇或者被驱出经理人市场。即使没有激励合同,在这些压力下,出于对声誉以及利益的考虑,经理人也会积极工作。
2.完善证券市场建设
首先要完善股权融资资本市场规则。一方面,要增加增发、配股的难度,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实行真正的核准制,使其依靠自己的信用水平,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结构状况来决定是否发行股票或者进行增发股票和配股,自担风险。另一方面,要严格会计制度,进一步改进对上市公司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要明确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规范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行为。还要强化上市公司分配现金红利的约束机制,规范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给予普通投资者明晰、稳定的回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市场投资,参与公司的机构治理和经营管理,从而发挥股票市场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应有的作用。
其次要完善债权融资资本市场规则。我国上市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经过改制重组新发起设立起来的,产权界定较为明晰,符合市场化公司债券发行的主体要求,并且与公司制民营企业相比,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符合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因此,应积极鼓励优质上市公司进行债券融资,以大力培育市场化的发债主体,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形成和发展。同时,政府要减少或逐步取消对债券市场发行额度和规模的控制,尽快推进公司债券发行核准制度,从而降低公司债券的发行成本,增加公司的债券发行量,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钰川: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12期:108-109
[2]杨艳 陈 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啄序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37-41
[3]蒲一: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与治理对策[J].财税与金融,2009年第4期:11-12
[4]李 洋 李娅男: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以海尔为例[J],财务与金融,2009年第6期:31-36
[5]柯树林 夏慧平: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第11期:24-25
[6]赵 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