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改进,创新
住宅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发生住宅建筑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应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了解,掌握规范条文解释的内涵,加强对常见建筑设计错误的辨别能力,提高对设计问题的防治能力,使住宅建筑的设计工作做得更安全、更合理。
一、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现状
1、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人员缺乏责任感。有人可能会说,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不出现质量问题就行,何必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其实,这种人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建筑物整体质量往往会因为某些不起眼的小失误而受到影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只这个道理
2、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没有正确掌握。任何一项设计,任何一项建筑部位,它涉及的规范条文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很多建筑师往往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仅仅考虑某一规范,缺少必要的整体意识,更有甚者却视规范而不见。这些建筑师总是一部分一部分进行建筑设计,看似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整体规划,往往在工程进行的最后发现前期有些工作是重复的或者是没有必要的。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缺陷。尽管城市住宅设计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因地、因时不同造成的巨大差价。如果建立健全统一的城市住宅规范,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亦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二、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住宅设计的空间适应性:比如住宅套型在功能空间不相互借用的情况下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若相互借用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22㎡。双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9㎡,单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5㎡,兼起居室的卧室不应小于 12㎡,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m 等等。设计空间在最大限度考虑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设计的规范要求。住宅的根本要求就是适用住宅性能要能够适合居住者的生理需求以及形体功能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命题,住宅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
2、住宅设计的安全性:住宅的安全性表现在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结构的安全性应主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地震力破坏的可靠性。防火疏散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点,按不同等级安全要求保证底层疏散出口的数量、消防电梯的设置、防烟前室的设置、通风排烟措施等。关于防盗问题 建设部曾发文,要求分户门为防盗门,防止从住宅建筑的附件如落水管、阳台、楼梯入口上部的雨蓬等处攀越入户。目前不少住宅为了防盗窃,开始将底层外窗设置防护栏杆,继而上升到二、三层,甚至到顶层,造成不安全因素。防坠有二种可能:一是防护不周,发生人体坠落;二是没有遮栏,物品下坠伤人。在设计时,要注意栏杆和上人屋面或平台围栏的设计,在楼梯梯段空隙之间也要采取措施。
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
1、城市住宅建筑目标规划设计。规划将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创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以人为本,优化环境,提高品味。按照环境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用环境、绿化等生态要素,注重创造优美的环境。力求塑造一个既具有优美环境,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住宅小区。
2、城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整体框架。规划主旨以绿化作背景,道路为构架,加强建筑布局与绿化空间的整合,创造丰富的、具有视觉变化效果的趣味性户外休闲空间,亦使更多的居民户内具有良好的朝向与“景向”,来诊释全区的空间秩序。通过精心的规划布局,在有限的条件下把环境优美的景观引人小区,再把小区内的美景引至住户的窗前,做到推窗见景,满窗皆绿。改变小区干道线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如此一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
3、城市住宅建筑总体设计布局。根据用地条件在干道左右两边布置单元式多层住宅,各单体长短不同,高低错落体量各异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内部围合的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主人口设计与人口对景效果相结合,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空间景观。位于小区中部的集中绿地是小区的空间重心与景观塑造的户心。
沿主要道路周边应设有沿街商业裙房,为打造商业繁华、增加银行、邮电、电信等服务设施功能,可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住宅均保证良好的朝向,保证小区内部良好通风。小区内部公建配套齐备,为小区物业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对大型社区的开发要规划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用地建没。
4、城市住宅建筑道路交通设计。设计中要着重于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内涵,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设计改变小区干道线形,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并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相结合贯穿于住地内部。沿道路两侧设置地面机动车足够数量的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
5、城市住宅建筑生态住宅设计。要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舒适静雅,有利健康。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水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
关键词:新环境;住宅建筑设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8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住宅建筑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国民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住宅建筑作为城乡建设的重点,和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住宅建设关系到我国的环境、资源和发展,同时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和居住质量。然而,当下新环境中的住宅建筑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认清问题,不断分析,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部分设计规范、标准不协调,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设计规范、标准是城镇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功能质量以及权益的保障;是提高住宅建筑设计水平、住宅性能,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前提;是住宅建筑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基础。然而,当前部分设计规范、标准相互之间不够协调,且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严重阻碍了住宅建筑设计质量的把控与提高。
1.2、过多注重了外观造型,而忽视了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把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内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但是在实际案例当中,部分建筑设计过多注重了外观造型,而忽视了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中的设计与运用。导致住宅建筑出现了节能差、寿命周期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的现象。
1.3、单元平面、住宅套型不合理
我国城镇住宅形式多样,但基本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住宅既要考虑满足居住的功能性要求,也要考虑满足居住的舒适性要求,以提高住宅的内在品质。可往往很多案例中都存在诸如体形太过复杂、平面凹凸过多导致体形系数过大不利于节能设计;交通核设计不合理,浪费面积造成公摊过大;户内交通线长、尺度不合理、空气对流不通畅;功能分区不合理、各功能空间面积比例不当等问题。
1.4、采光设计不到位
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照度条件下,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从而有利于工作、生活、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天然光充足,为利用天然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内能满足视觉要求。这在我国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对于节约能源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住宅建筑的采光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天然光,为居住者创造良好的光环境,节约能源。但有些案例却通常忽视了这个问题,出现功能空间窗户面积过小、进深过大,进而窗地面积比不够;窗户周围凹凸造型过大、北向离室外连廊太近,从而遮挡窗户,影响采光效果;建筑玻璃的材料类型、颜色选用不当,使其遮阳系数和光学性能与建筑本身不相匹配等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建筑活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解决当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完善、统一设计规范、标准
相互间不够协调、存在“错、漏、空、缺”问题及不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等的设计规范、标准要及时更新完善。例如: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在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基础上,经整合修订而成。对于我国地方性的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在保留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气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及适当灵活等的前提下,应该由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指导、统一及监管,以此提高住宅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及统一性。
2.2、积极引导绿色住宅建筑
建立绿色住宅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住宅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在住宅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2.3、合理优化单元平面、住宅套型
住宅单元平面的设计应根据居住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活动规律,来布局和确定住宅功能空间的总体关系,使空间布局合理,动静分区,空间面积配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套内交通组织顺畅,遵循住宅建筑模数的协调原则,减少套内交通面积和公摊面积。2015年即将实施的新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5.5.28条中明确了住宅建筑的高、多层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剪刀楼梯间的设置要求以及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即“三合一前室”)时等的设置要求为合理优化住宅建筑的交通核及单元平面,减少住宅套型公摊面积提供了有利条件。
2.4、重视、提倡采光设计
以GB 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为依据,在住宅建筑方案设计时,按照所在地区的光气候区和对应的采光等级严控窗地面积比和采光有效进深,选用合理、适宜的建筑玻璃材料类型及颜色,采用成熟并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来改善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质量,调节生理节律,益于身心健康。
3、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覆盖,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渗透到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一些节能设计软件、采光设计软件及BIM模型等先进技术的融入,正在快速推动住宅建筑设计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到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9.1%。智能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在2020年前,中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至少是1.5万亿,蕴含着对节能材料和技术数万亿元的商机。住宅建筑设计是个长远的过程,且需要统筹考虑规划、景观、日照、通风等诸多因素。未来的住宅建筑设计应当超前考虑到未来人们的生活模式等,追求人性化设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且将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建筑也变得像资本一样越来越不甘于在幕后指挥,它总试图用最个性的发行来吸引目光并发出最响亮的呐喊。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建筑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民风习俗,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需要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国家人居战略目标最基本的发展需求,符合相关规划设计规范。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 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适应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提供满足各阶层各经济水平住户需求的多类型住房,如别墅、花园住宅、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宾馆式住宅。 最大限度满足住户使用功能,在安全性、私密性、舒适性原则下,应广泛满足诸如单身、两口之家、三口之家、两代居、老年人居等多种户型结构:丰富建筑造型,使立面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细部装饰美观多样统一。
3 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生态性),分散组团绿地(可达性):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此两项分别属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而绿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绿化百分比:增加文化设施、交流场所,尊重历史文脉,建设艺术学校、画廊、图书馆、电影院等,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位。
一、 建筑住宅规划设计
现行《住宅设计规范》在卫生健康方面有许多条文规定,包含了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隔声、管道设施、暖通、排废排污等内容,但列入强制性条文的很少,故住宅建设中往往重视不够。要达到卫生健康住宅的设计,以下几方面应引起重视:
1.建筑师要加强社会责任感
目前的房地产开发市场,给了建筑师以较大的自,有了更为广阔的发挥才能的空间。我们应该加强研究,以人为本,主动积极与房地产商、有关部门沟通,积极出谋划策,并把自己放在居住者位置来优化设计,使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作品。
2.组织好南北穿堂风
平面布置时要组织好各套内组成单元的南北穿堂风。自然通风并不是有了外窗就能解决问题,而应该是有组织、有控制的自然通风,使室内外空气能直接流通。在此,要避免一单元多户的布置,不出现单朝向的套型;要控制进深,避免出现无自然采光与通风的部位;门窗位置既要便于使用、保证各功能空间的合理与完整,又要根据当地主导风向起到组织穿堂风的作用,如一梯二户对称户型,门窗也对称布置,不考虑当地主导风向,必定至少有一套户型是不合理的;门窗的尺寸、选型要符合窗地比、通风面积规定要求,现在常用的普通推拉窗有效通风面积仅占洞口面积的45%左右,于日常使用也很不方便。厨卫的门应在下部能通风。
3、公共部位的采光与通风
应注意公共部位如楼梯、电梯、电梯厅、前室、走道等的采光与通风。对于11层及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公共部位的采光与通风条件一般较易满足;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乙级防火门在选型时,应保证足够的宽度与间接采光面积,并在平时保持开启状态,使前室在日常使用中有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通廊式住宅现在很少采用;对于一个单元多户的塔式高层住宅,需设置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为提高使用面积系数、减少公摊面积,有些设计中楼梯间、电梯厅、前室都位于中间,不靠外墙布置,尽管采取技术措施能满足防火设计规范要求,但对于卫生健康的要求则根本无法满足,且不利于日常使用的方便、安全与住户的心理需求。因此在高层塔式住宅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单元内户数,避免无自然通风组织的户型,争取楼梯间、电梯厅、前室能靠外墙布置,开设外窗,保证足够的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既有一定的舒适、安全感,同时又更易符合防火设计规范要求。
4、重视洁污分区
以往住宅建筑设计比较强调公私分区、动静分区,对洁污分区重视不够。洁污分区一是厨房要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避免生活垃圾穿越居住与生活空间。二是要重视入口门斗(俗称玄关)的设计,这是个内外空间、公私空间的过渡场所,也是洁污空间的过渡场所,更是一个心理缓冲场所,被作为当前住宅装修设计中的一个重点与亮点。一个好的门斗,宜有足够的面积(具体指标需与套型情况与面积结合而定),布置贮物空间(外衣、鞋帽、随手包袋、雨具、擦鞋用品等)、镜子、换鞋用椅凳、装饰品,有可能的话还布置洗手盆;门斗地面铺材宜用易清洗的不吸水硬质材料并与其他室内空间地面有明显区别;门斗内不应开有其它房间的门,避免室内人流穿越产生二次污染。
5、重视阳台的设置
住宅的阳台也是一个公与私、内与外的过渡空间,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使用。规范要求每套住宅应设阳台或平台。对于卫生健康来说,阳光的消毒作用十分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也可看到没有阳台的住宅或将阳台封闭改作他用。作为卫生健康的住宅,宜设有南北阳台,北阳台设在厨房作为生活服务阳台,南阳台最好设在次卧室并开敞,让居住者亲近阳光、新鲜空气,对于大套型有南向二个及以上阳台的套型,应保证其中一个是开敞阳台。
6、采用错位、设置凹口的设计手法
为了保证套内各使用空间的采光、通风,住宅建筑设计中常采用错位、设置凹口的手法。错位布置时要防止相互间对日照、采光、自然风的阻挡;凹口应有足够的宽度,且深度不宜过大,因为大多数凹口开向北面,主要是为了厨房、卫生间的采光与通风,其三侧集中了2-6个窗户,废气集中且不易散发,成为细菌滋生、传播地,同时凹口过深造成相邻单元结合墙体长度过短于结构不利。建议凹口深宽比不大于2.1为宜。在控制单元套数与进深的前提下,内天井形式在多层及以上住宅中要避免采用。
综上所述,作为社会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营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问题日趋重视。以上文章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住宅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与同行参考并共勉 建筑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规划、策划、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方良,杨勇.和谐社会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中外建筑,2007,(5).
以沈阳市为例,本文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阐述日照分析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从设计角度出发,对日照分析充分考虑到位,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此作为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时的参考内容,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调整,缩短开发周期,在土地利用率不断的提高的同时,稳妥的协调建设单位与建设用地周边居住区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日照分析;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探讨
一.背景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活动环境,以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延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使命,展望城市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高层及超高层的居住小区大量涌现,因日照退缩间距而引起的“阳光”维权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有的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有的是在媒体上曝光,有的甚至向法院。在沈阳,日照分析已成为制约规划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一票否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日照的影响,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反复调整。下面就以沈阳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二.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
城市承担着众多职能,其中居住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居住区是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所,其内涵是居民日常生活、居住、栖息等。居住区规划对建筑设计实施中起关键指导性作用,主要解决居住区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居住区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要求和建筑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不同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主要解决的居住区规划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居住区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手段来实现。
三.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须由规划设计甲、乙级资质或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正版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和各地方法规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改建或已建的建筑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通俗地讲,是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居住区建筑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
日照分析是为了保障居民享受到最低限度的“阳光”的科学工具。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二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不同纬度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需要更长的日照时间。以沈阳为例,沈阳属高纬度严寒气候地区,住宅主采光面居室的日照时数,在有效日照时间带不低于大寒日2 小时。
四.日照分析报告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当前,应用现有先进的计算机日照分析科学手段,对居住区日照进行分析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享受“阳光”的多少备受广大居民关注,也是衡量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1 日照分析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直观的数据,在政府出让地块前,通过日照分析预评估可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保证新项目对周边在居住小区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要点是不大于4.0 的容积率,不大于35%建筑密度。毫无疑问,满足这样的规划设计要点,规划方案应是33 层或以上的高层住宅。由于整个地块呈东西带状型,用地红线的东西向长约1000 米,地块的东面最窄处为55 米,无论怎样的规划设计方案都会对周边居住小区有影响。使得原有规划在满足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退让的前提下,采用一字排开的规划布局。虽然规划方案形成满足规划设计要点和《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但对于周边居住小区的影响考虑,它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案,即使是按政府规定的标准进行日照挡光补偿,也得不到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的认可。日照成为此项目的难点,被挡光的居民或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或是通过媒体上曝光,为自身“阳光权”展开拉锯战,形成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博弈局面,因此,政府在出让土地前应作一个日照分析预评估,给出一个“日照满足”的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4.2 在日照分析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分析,不断论证,得出一个合理的“日照满足”的优选规划设计方案。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后,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按规划设计要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而在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对拟建的居住区有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邀请专家,规划局和设计院等多方进行论证,选择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满足日照要求,并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受地块的限制,由于日照问题未能解决,项目处于停工状态,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经历2 年多的漫长协商。经过反复分析和论证,政府同意降低容积率,把容积率调整为3.3。将原有规划设计方案中33 层的高层住宅调整为5 层、15 层、20 层、28 层和32 层的建筑组合,重新选型建筑单体,尽可能做小标准层面积,通过日照分析报告,给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一个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多方的沟通协调,日照挡光赔偿标准在《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基础上提高几个档次给挡光户的群众,并对有损光户的群众给予一定的一次性采暖补贴,由此,得到周边的居住小区的广大群众较高满意度,规划设计方案也得到群众、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认可。
4.3 相关部门的职责
4.3.1 规划主管部门
在制定相关规划设计要点,和审批规划设计方案时,日照分析作为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直观的报告数据,优先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3.2 群众、法院
日照维权过程中,被挡光的群众往往会提出日照分析报告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但又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大多数情况需要借助于第三方 法院,通过实测来判定,唯一的判定方法是大寒日(冬至日)的有效日照时间,但这又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时效性。而科学的先进计算机日照分析可以高效、客观、公正得出结论,同时也平衡了群众、政府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
4.3.3 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扮演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引擎,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希望利益最大化,缩短开发周期,大多数拿地半年开工,一年内销售。在这种条件下只有通过日照分析和论证得出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而不是在没有论证前,凭丰富的经验来主观判断。进行日照分析论证,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保障了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五.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有利于日照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实例,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改变单纯按日照间距和规划退让,选择南北向行列式(并列式)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建筑单体选型上尽可能选择板式住宅,比较优的建筑体形系型系数,减少建筑自身遮挡;
(2)建筑单体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
(3)规划布局采用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
(4)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规划布局布置建筑单体;
(5)在同栋建筑中将对其他建筑有遮挡部分,局部考虑经济性减少层数;
(6)在同一居住区里规划几种不同层高的建筑,如南低北高规划布局,周边围合式规划布局,混合式规划布局等。
六.结语
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层及超高层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居住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日照关系越发复杂,居民对“阳光”需求越高。规划主管部门在处理各种“非典型”的日照影响问题时更要严谨,结合地域特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地方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政府出让土地前,用现有最先进的日照分析科学技术手段,给出一个合理可控制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让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阳光。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2 年版)
【关键词】框架建筑 坍塌 抗震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框架建筑设计的抗震设计计算、构造措施均有一定的规定,但通过近作者几年的建筑工程设计实践得出,这些规定远远不能满足建筑物对抗震设计的要求。
地震时,强烈的震感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底层,若底层的变形超过极限变形允许值,就会导致整幢建筑物的坍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这种建筑在地震受害现象屡见不鲜。如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就发现了类似建筑物被破坏的现象,并引起国内外结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密切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了地震时建筑坍塌的原因,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验,针对框架建筑设计时的抗震要求,提出了建筑框架设计中应加强的几个抗震问题:注重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意识、加强底层与过度层抗震能力、强化建筑圈梁、构造柱的抗震作用,从而达到建筑抗震目的和良好的抗震性能。以期对建筑设计师有所帮助与启迪,达到消除抗震设计隐患。
一、框架建筑设计的抗震能力问题
框架建筑设计中底层带商业门面住宅建筑的大量涌现,使框架建筑设计呈现平面布置多样化,给框架结构设计和结构处理带来了困难,建筑设计师在一些建筑工程设计中,往往为了提供底层大空间,底层框架采用每两开间设置框架梁柱或剪力墙,造成上层有一半左右的抗震横墙由次梁承托,形成了对抗震要求极为不利的现象。设计师在为满足建筑物的要求,将剪力墙集中布置偏于一边,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严重偏离,在地震作用下将出现扭转的现象,从而形成“下柔上刚”,对抗震十分不利,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就是建筑设计者面临的问题。
二、框架建筑结构与地震危害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住宅建筑的发展尤为迅猛,底层带商业门面的住宅建筑的大量涌现,因其施工相对简单,商业门面造价低廉而出售价格高,从而受到房地产投资者的青睐,但却造成框架结构设计上的很大缺陷。
设计师在为满足为商业要求,底层采用大空间,将剪力墙集中布置偏于一边,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严重偏离,在地震作用下将出现扭转的现象,从而形成“下柔上刚”,地震时,强烈的震感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底层,若底层的变形超过极限变形允许值,就会导致整幢建筑物的坍塌,如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就发现了类似建筑物被破坏的现象。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砖混建筑结构方式,在强烈的地震面前,就会导致整幢建筑物的坍塌乃至整座城市的坍塌。如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一座城市瞬间夷为平地,在地震中遇难人员超过24万人,惨痛的教训敲响了中国建筑行业的警钟。
三、如何才能设计出良好的抗震建筑物
针对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建筑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损失,在建筑规划时,首先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简化建筑体型,讲究规则对称与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明确建筑设计的抗震目标,确保框架设计符合建筑抗震设计内容。
(一)明确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目标
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计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计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计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计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二)加强底层的抗震能力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底层的框架设计结构不合理,在地震时就会因为底层不稳而使建筑物发生危险。在框架建筑设计中底层框架是否牢固,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抗震承受能力。
目前,底层框架建筑设计归纳起来存在两方面的抗震问题:一是底层框架设计因投资者需要存在大空间的使用的问题;二是建筑物一面临街,而且临街面一般不布置抗震墙,使得抗震墙数量过少的问题。要解决框架底层抗震问题,首先采用钢筋砼抗震墙来代替砖抗震墙,加强建筑圈梁、构造柱的抗震能力。
(三)强化框架建筑圈梁、构造柱的抗震作用
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底层框架砖房”上层混合结构部分圈梁、构造柱设置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仅满足这些规定还不能完全达到抗震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的地震灾害给建筑物造成的损害,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大圈梁、构造柱的抗震作用,所有纵横墙顶部均应设置圈梁,抗震墙端部均应设置构造柱。事实证明,在国内外多次地震中,凡强化了圈梁和构造柱的框架建筑房屋,在地震中普遍受损较轻。圈梁、构造柱不但能增强框架建筑物的整体凝聚力,提高框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且能约束墙面裂缝的发展,抵抗来自地震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破坏作用。
【结束语】通过对框架建筑存在的设计问题,以及地震对建筑带来的灾害分析得出:只有加强框架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意识、加强底层与过度层抗震能力、强化框架建筑圈梁、构造柱的抗震作用,才能使建筑物达到抗震标准和良好的抗震性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才会有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的第7.1.8
[2]戴国莹;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简介[J];建筑结构;2001年10期
关键词:仁怀 住宅小区 设计理念
1.工程简述
1.1项目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总用地18.58公顷,规划容积率1.35,建筑密度30.8%,设计住宅1593套,按每户3.2人计,居住人口约5098人。
1.2项目位置
地块位于仁怀市未来的新城区南部新城最北端,即仁怀城区到南部新城入口处。南部新城是仁怀将来的新城区,是仁怀新的教育、医疗、交通中心。地块距市中心约7.5公里,北邻仁怀市区至南部新城的城南大道,对外交通便利,西邻一期地块保留山体,南面和东南面为一期地块发展用地,项目大部分处于政府规划的生态林地包围中。北入口紧接城南大道,地块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离人民医院较近,市政配套还有仁怀市客运站、幼儿园、小学、冠英中学、仁怀市党校、茅台学校。
1.3场地概述
本次规划设计地块为一期A地块项目,区内山地与低洼地相互交错,地形较复杂,现状地形标高约在778―853米之间,最大坡度达到30%。现状局部用地为种植和养殖用地,基地内有少量居民点,城市道路基本建成,开发建设条件基本具备。
2.总平面规划设计
2.1规划设计理念
将仁怀碧桂园打造成仁怀地区集商业、娱乐、高档住宅为一体的高尚社区,成为仁怀各阶层人士心中的理想家园。
・ 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健康性、参与性、人文性的和睦新社区。
・ 尊重现状肌理,生态优先的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 承传统文化,营造绿色、宜居社区。
2.2总体布局
本次规划为商业区,综合楼,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地块北面沿市政路西边为商业区和综合楼,沿市政路东边为高层住宅,由 8栋高层洋房形成多个院落,高层洋房区地下为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车库顶设置公共绿化,作为小区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地块南面为低层区住宅,以横向波浪形设置,在低层区中间设有水体和集中绿地。
小区鸟瞰图 步行商业街效果图
3.建筑设计
3.1设计理念
为了丰富城市界面和色彩,结合现状环境特点,营造简约欧式古典式建筑特色。设计努力营造欧式生活小镇模式,利用天然石材、涂料、石漆等材料特性,结合建筑平面进退关系变化,形成休闲浪漫的建筑基调。建筑色彩以浅红色系为主调,传达一种大地气息,赋予建筑历史厚重感,彰显建筑本身所拥有的天然、质朴、大气,来诠释高档住宅的身份特色。
3 .2建筑平面特点
仁怀碧桂园一期A地块项目住宅户型面积段丰富,可选择性多。高层住宅为24至30层。地下设计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
在户型平面设计中,强调户型的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区明确,采光通风良好,以此为主线,贯穿于各类户型平面中。各类户型均考虑了动静分离,卧室休息区与客厅、餐厅活动区相对分离,有效减少了噪音和视线对卧室的干扰,增强了卧室的私密性,各户餐厅与客厅均独立设置,直接对外采光与通风,大小适宜,各厅完整,卧室设计了外挑凸窗,有效增加了采光面,又使住户能倚窗远眺,美景尽收。卫生间干湿区分离,既方便使用,装修美观,又可满足多人同时使用要求,每户均设置专用晒衣阳台,洗衣机固定设置,避免出现观景阳台晒衣,改善室内居住和小区室外景观环境。
3.3 建筑立面及特点
(1)造型设计
低层住宅和商业建筑立面设计采用欧陆建筑风格,反复推敲建筑的细部,从建筑屋顶的交接到转角窗的比例,细细品味,使建筑独具匠心,使建筑造型丰富而不繁琐,简朴而不失高雅。外墙面基座材料采用厚实的花岗岩,主体采用外墙涂料,屋顶采用坡屋面,整个立面分段处理,比例协调和谐。整体立面造型完美,富于变化。使小区具有独特个性的创新艺术效果。在顺应原有地形地貌机理的原则下,整个小区建筑平缓舒展,体形高低错落,与周边环境遥相呼应,与自然融为一体,柔和了浓郁西方古典风韵,一个充满浓郁欧洲风情的建筑群展现在人们眼前。
(2)建筑色彩
小区以暖色为调,屋面采用红色彩瓦,增加了小区居住的温馨感受。高层洋房区主要采用浅色天然石漆墙面,低层住宅区采用各色涂料及石材墙面。
3.4 建筑剖面及竖向交通
(1) 商业室内外高差为150mm,采用2%大缓坡进行连接,可兼作无障碍坡道。
(2) 低层住宅竖向交通平时主要采用楼梯,高层住宅主要采用电梯。
3.5建筑构造及装修
(1)建筑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2)外墙装饰主要采用外墙涂料和天然石漆,局部采用花岗岩。
(3)内墙一般为混合砂浆,卫生间墙面用水泥防水砂浆,住宅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为混合砂浆刷内墙涂料。
(4)窗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公共出口处采用安全玻璃。
(5)住宅入户为防火防盗门,阳台门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门,户内门留洞(用户装修自理);商铺门采用铝合金框高透光热反射玻璃门;防火门根据防火规范要求设置。
(6)住宅楼地面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户自理),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楼地面采用瓷砖楼地面;商业地面采用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户自理);卫生间楼地面设防水层。
(7)顶棚一般为混合砂浆。住宅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顶棚为混合砂浆刷涂料。
(8)建筑坡屋面为瓦材刚性防水加单面反应粘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平屋面为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加单面反应粘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
3.6地下室设计
地下室的面积根据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机动车停车位的需求综合计算,同时外加设备辅助用房的要求进行设计,分为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各一个,总建筑面积59748平方米,停车位共1680个。
3.7 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在高层住宅、商业建筑入口处设无障碍坡道;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均设置一台无障碍电梯。
4.结语
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已成为当代住宅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过对仁怀碧桂园一期A地块住宅小区的设计,提出小区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设计理念,配以人性化的设计准则,使小区向动态化,人性化设计迈出了一步。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关键词】 民用建筑;住宅和商住楼;设计;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前言
建筑设计是民用建筑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建筑设计形式更是对建筑物使用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下民用建筑更是具有经济功能和美观功能,这就需要民用建筑设计者不断更新观念,全面分析民用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实用性,满足消费者审美要求,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民用建筑设计。
一、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设计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然条件的影响。可以说,民用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气候条件(包括日照、温度等等)以及地形、地质条件和抗震烈度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尤其是我国地域温度跨度大,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时,要紧密结合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以保证民用建筑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第二,使用性能的影响。在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满足民用建筑在使用性能上的要求,规定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中综合有关技术知识,进行合理设计与计算,并最终选择合理性设计方案;民用建筑根据结构要求、荷载大小、构件尺寸的同时,还要在构造上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确保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可靠,从而保证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化顺利进行。第三,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不同建筑具有不同使用性能,要满足这些使用性能就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可以说,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是民用建筑由图纸变为建筑实体的根本保证。建筑原材料、结构、设备以及施工企业的资质等是构成民用建筑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民用建筑设计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民用建筑基本建设投资相当大,建筑设计者所设计民用建筑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还要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材料、能源和劳动力的消耗,以降低造价,同时也要有利于降低民用建筑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项目管理费和人工费,从而保证工程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处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为提高民用建筑设计水平必须考虑各种的因素影响。
二、民用建筑中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性分析
民用建筑在国家经济建设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为此,在设计民用建筑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从而设计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民用建筑。这里对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进行全面分析。
(一)住宅建筑设计中经济合理性分析
近年来,很多地方建设了大量住宅,以多层为主。其经济合理与否实是令人关注。可以说户型功能上的合理与否是住宅经济与否的直接因素。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平面应紧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道、过厅等交通面积。按现行《住宅设计规范》与《住宅建筑规范》,客厅、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而卫生间、餐厅、过厅应争取直接采光。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建筑应体型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保证合理的体型系数,以达到节能设计标准,可以说所有这些都是住宅建筑经济合理的前提。设计人员在设计住宅建筑时,应当严格按照各项法规和标准执行,在规划住宅建筑时要严格确定建筑面积,合理布局,从而满足各项技术标准。总的来说,要合理的房屋结构选型,并做到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住宅建筑多为砌体结构,部分商业区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结构布置应优先采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混合承重,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过多凹凸平面,以利抗震;当楼板平面不规则时,应当设置连梁使之形成较规则平面;楼板设计中平面有凹凸时,应当加强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在施工过程中要节约用地,施工造价要合理;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应严格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砌体结构采用普通砖建筑高度不应超过24m,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建筑限高为22m,多孔砖建筑限高为21m,层数不应超过8层。砌体结构构造柱的设置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七层时隔开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八层时所有内墙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垛处。圈梁应闭合,外墙与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内横墙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而且要与构造柱对应。此外,对于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也应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来严格执行,从而确保住宅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设计要保证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二)商住楼结构设计中经济应用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商业区的日趋繁荣,出现了大量一层或二层为大空间,上层为住宅的商住楼。这种建筑多是六到七层,从经济角度考虑,其结构选型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在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执行的基础上相对较为经济,因而被广泛应用。考虑到民用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因素,建筑底部需要大空间作为商业用房,一般采用二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同时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总高度与总层数不超过规范的限值;二是结构选型做到经济适用。在商住楼设计中最关键的就是结构构造设计。在结构构造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时,抗震墙与框架柱对齐,纵横两方向设置适当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这时要注意抗震墙间距精确到22m,过渡层现浇板厚为120毫米的混凝土楼盖。上层砌体要按规范标准来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而上层砌体结构在框架柱对应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此同时,在设计民用建筑时,既要防止滥用高级建筑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要防止过度节约而造成民用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合理。在民用建筑结构构造设计方面,也应大力推广先进技术,选择各种新型建筑材料,采用标准化定型构件,为保证建筑安全可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按照以上要求设计出的商住楼,通过对此类商住楼工程设计的经济应用性分析,其底框结构是正常配筋量,而且结算出的造价较低,属于较为经济的民用建筑工程。当此类商住楼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验收时情况良好;根据此类商住楼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社会反响较佳,在投入使用多年后未出现异常裂缝与不均匀沉降现象,可以说结构安全可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应用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的设计中应合理进行结构选型,并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兼顾经济与实用。可以说,这为民用建筑设计以执行规范为前提,保证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进行了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清明.浅析民用建筑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2]黄东平.民用建筑设计经济实用性探讨[J].中华建设,2008,(05).
[3]王继文 张洪涛.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依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02).
关键词: 小户型 保障性住房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omestic real estate industry appear city high home prices, housing supply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land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small family housing and affordable housing construction force, further improve th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urther analytical.
Keywords: small family affordable hous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小户型住房及保障性住房主要针对的客户群是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小户型住房和保障房并不代表低品质住宅,相反为了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们希望这些住户更能找到归属感,感受到住房的品质与便利。为有效的资源解决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要坚持提供户型小、功能全、质量可靠的小户型住房。这是我们住房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那么如何使小户型的小面积、经济的原则与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好的人居环境这样的矛盾中取得统一就成了现阶段必须攻克的难题。如何在满足住宅设计标准的前提下,提高住房的得房率,使小户型住宅同样具有舒适性和功能合理性,达到面积小但设计标准高的住房对建筑设计工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1总平面的合理布置
小户型及保障性住房住房一般地块比较受限制,容积率较高。所以经常会出现日照、通风和朝向不佳的情况,尤其在北京这样用地十分紧张的大城市,此种问题更加明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采取总平面布局以及调整户型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由于采用增加楼栋数来提高容积率的方法代价是影响小区的环境品质以及通风采光,故在总平面布局上只能采用增加数量较多的高层及小高层住宅,并且加大楼座的进深,来加大总平面布局的容积率。同时在控制容积率的条件下使建筑单体高低错落
根据各部门意见及相关法规、规范,逐个核对交通、教育、社区中心、商业及其他公共设施的配置,使得居住片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居民生活及出行方便。在满足建筑规模的要求的前提下,总平面设计要尽可能的让出室外绿化及活动场地。停车尽量设置在地下车库,这样不仅能为绿化景观让出地面停车位面积,而且可以做到机动车不进小区,提高了小区的品质,保障了住户安全。
2楼栋单体的设置
在考虑单体设计的时候,应尽量减少独立塔楼单元的设计,而增设板楼拼接单元。充分利用尽端单元良好的景观视野和采光通风条件。适当加大尽端套型面积,使庭院的空间形成围合感,形成宜居的室外环境,增加邻里交流的空间。同时适当加大进深,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使小户型的公摊面积较小,户型设计方面可设计为一梯多户(如一梯三户、一梯五户等)户型,单元两侧的户型可为两居及以上的相对较大的户型,中间设置一居室等相对较小的户型,此种布局方式可使两侧的户型做到南北通透,日照和通风良好,中间的一居室也均可朝南。从另一个角度说,一梯多户的做法也较容易实现楼座大进深,实现高容积率要求。
3户型合理的面积分配
经过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住宅户型设计有了一定的模式,尤其是功能分区、动静分区等等理念在住宅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但是对于小户型住房由于面积的限制,首要需考虑的是如何在把很苛刻的总面积合理分配给住宅中各种基本居住空间。
《住宅设计规范》第3.2.2条规定起居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3.2.3中又提出“布置家居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那么起居室基本的尺寸至少要满足3.0mx4.0m,同时考虑到沙发、茶几及电视柜布置的便利及观看电视的距离因素,因此小户型的开间3.3~3.9m、进深4.0~4.2m的净距是一个比较适宜的平面尺寸。当然作为户型中的公共活动空间,也要结合空间的使用感受和视野景观等因素来综合确定。
卧室的主要考虑到衣橱、床、妆台等家具的布置,主卧室适宜的尺寸为开间3.0~3.3m、进深3.9~4.2m,次卧室开间可为2.4~2.7m,进深可缩至3.0m,这样均满足《住宅设计规范》中对卧室面积的要求。
餐厅考虑是否结合部分厨房功能而平面尺寸弹性很大,可根据人口数和餐桌的摆放因地制宜。厨房、卫生间的平面则应配合不同的户型布置灵活设计,但要满足《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最小面积要求,尤其是厨房的布置要满足洗-切-烧的炊事操作流程。
在此项工作中,要满足如下要求:
1).要满足规范最低标准,比如满足厨房和卫生间的最小面积要求,厨房台面、起居室放电视柜的长度要求、走道的最小宽度等
2).符合人体尺度的基本要求以及符合目前一般家庭的生活方式及家具尺度;
例如卧室布置床后,双人床两侧或单人床一侧要留550mm左右的人体活动空间;又如壁柜等储藏空间的深度以500m~600mm为基准,这个尺度与人体尺度中的人的手臂长度有密切的关系,壁柜的高度不超过2200,这个尺度为人伸直手臂达到的一般极限高度。
3).极为紧凑的平面组合方式,强调“每个0.1平方米”的有效利用,不浪费每一点面积。
4)、面积的缩小不是等比例的
小户型住房总面积比较小,但这并不等于将相等居室数的商品房套型等比例缩小,而是尽量的缩减走道等的交通面积,尽量将空间划分为长宽适宜的直角空间,消灭不方正的以及锐角等不经济的空间,保证每个空间布置都紧凑合理。在满足不浪费空间的前提下,为了满足所有的功能需求,就需要在现有的空间内充分挖掘潜力合理利用空间,使之功能不单一,能同时满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要求;
4-1如入口空间同时满足储藏空间的要求
4-2同时满足卫生间洗面台操作空间与厨房及卫生间入口空间的要求
4-3同时满足厨房的开敞空间与餐厅空间的要求
4-4同时满足厨房阳台和洗衣空间的要求
减少公共面积面积
提高套型使用面积系数。无论设计板式还是塔式住宅,减少公共面积的设计原则是必须遵循的。由小户型组成的标准单元可能会出现交通面积过大的现象,这多是由于交通流线不简捷或楼梯间、电梯间位置选择不当造成的。因此,要尽压缩“交通核”的面积,就成为提高小户型使用面积系数的重要手段。交通面积包括走道面积、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间及其前室的面积。走道面积的精简主要体现在交通流线简捷顺畅;电梯数量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选择下限,同时为了住户方便使用建议选择载重量比较大和速度比较快的单台电梯,以节约不必要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并且切实提高户内的实用率。
5户型灵活拼接,满足多种功能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家庭成员需三代甚至四代同住的状况越来越多。故我们设计的小户型应具有可持续性,居住单元可灵活拼接,注重多种功能需求的满足,通过细节的精细化设计和组合体设计,实现小户型产品开发和发展的产业化、标准化、工业化和单元化。
上图户型为同一单元的两居户型(约58平方米)和一居户型(约48平方米),在设计时考虑了改造的可能性,在剪力墙上预留部分砌块墙体,经过改造,可以改造为南北通透,采光及通风条件良好的三居室户型,使用功能及动静分区合理。能满足三代人共同生活的要求。
目前国家实施的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决定了小户型住宅的设计和开发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主导,小户型住宅是解决大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的关键。所以对小户型住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在小户型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高的空间舒适度,不但实现“居者有其屋”,更能保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享有方便、舒适、耐久的住房,让住户感觉到住宅的品质与社会的公平,找到归属感,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目标是我们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 50045-9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19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1赵蓓蓓(1976-),女,汉族,河北人,联安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级注册建筑师
2王曼(1978-),女,汉族,北京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中心,建筑师。
3殷晓博(1979-),男,汉族,北京人,中国铁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第六大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部总监。
4任佳(1979-),女,汉族,北京人,联安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级注册建筑师
5郑旸(1978-),女,汉族,北京人,联安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级注册建筑师
关键词:日照;建筑日照;居民维权意识;日照标准;影响日照标准因素;日照分析理解误区;采光
中图分类号:TG115.3+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太阳是天然的光源,也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光源,对地面上的一切物质,都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阳光是人类大部分生命、生活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另一种力量的视觉对应物。阳光向眼睛解释着时间的延续和季节的循环,是数十万年来人类认识自然最重要的媒介。
阳光直接照射到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日照;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地段、建筑物护结构表面和建筑内部空间的现象,成为建筑日照。建筑日照是建筑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太阳直射对建筑的作用和建筑对日照的要求,依据日地相对运动的原理,根据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规律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在建筑设计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充分利用日照的有利因素并限制其不利因素,对于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城市人口的急速增长,导致城市建设任务日益增加,用地紧张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随着居民维权意识的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私有财产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大,因日照问题所引起的司法诉讼和在各类民事纠纷案件中已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日照问题已成为规划管理部门、建筑设计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越来越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如何有效地使建筑物获得充足的日照是保证居室卫生、改善居室小气候、提高舒适度等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建筑设计中,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必须确定一个衡量日照效果的最低限度标准,并作为设计依据,这个指标就是日照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特别是南北向纬度差很大,气候相差悬殊,故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日照标准来加以规范,制定日照标准,根据气候划分区域,并经分析论证,方能制定出适合各个区域的日照标准,但我国现阶段尚未制定单独的标准,只在其他相关规范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1.3条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5.1.1条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5.0.2条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2)、在原设计建筑外墙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决定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所处的地理纬度及气候特征,另一个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50°以上,同一日照标准的正午日影长相差3~4倍之多,所以在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日照间距要比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大很多,达到相同日照标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根据我国这一实际情况,建筑日照标准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理纬度与建筑气候分区和城市规模两大因素,以分地区、分标准为基本原则;同时,在建筑日照标准的计量办法上也应力求提高科学性、合理性。过去,全国各地一律以冬至日为日照标准日,因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低,照射范围最小,如果冬至日能达到1h的日照标准,那么一年之中其他天数就能达到1h以上的日照标准。但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大、中、小城市均未达到这个标准,大多数城市住宅,冬至日前后首层1~2个月无日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比大寒日高3°~4°,因而无法以冬至日为标准日的地区只能采用第二档次即大寒日为标准日。
影响建筑日照的因素:
一、日照间距。为保证北侧建筑符合日照标准,南侧建筑的遮挡部分与北侧建筑须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决定间距大小的因素有建筑的高度、方位角、地形高差以及所处地理纬度。
二、建筑朝向。在无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建筑物的朝向则成为能否获得良好日照的主要因素。最佳朝向为南偏西或偏东15°~30°以内,适宜朝向为南偏西或偏东45°,从与其他方位角日照分析结果比较来看,坐北朝南的日照间距最大。
三、建筑的形体和构件。在设计中应根据日照的要求合理的选择建筑体形和建筑构件,否则会造成自身遮挡。正方形、长方形建筑没有永久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情况,凹形、L形建筑会产生冬季一定区域内的终日阴影、永久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
通过以上三点因素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1、建筑密度不能过高,一定要把建筑间距控制好,“高容积率低密度”的方案一般要比“低容积率高密度”的方案日照情况优越;2、正南正北朝向布置的方案从日照成本上来说是最不经济的,在与城市肌理协调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有一定方位角的方案;3、住宅建筑形体、外立面宜规整、简洁,尽量避免自身遮挡的矛盾;高度不大但面宽较大的板式楼对周边日照影响情况比高度大但面宽较小的点式楼严重,从某种程度上讲住宅建筑的面宽大小决定日照情况的优劣。
日照分析理解误区:
一、将日照和采光的定义混为一谈。
日照的定义不再赘述,采光可分为直接采光和间接采光,直接采光指采光窗户直接向外开设;间接采光指采光窗户朝向封闭式走廊(一般为外廊)、直接采光的厅、厨房等开设,有的厨房、厅、卫生间利用小天井采光,采光效果如同间接采光。
日照和采光不是一个概念。
二、多层建筑均不须做日照分析,只按间距控制即可。
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但该建筑如果在其他高层建筑阴影下,应进行日照分析。
三、认为高层建筑主要会影响北侧第一排建筑,对北侧第二、三排建筑没有影响,认为对东北、西北两侧较远的建筑日照没有影响。
一定要慎重考虑建筑之间的相互综合、叠加影响,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做日照分析时,尽量扩大影响区域的计算范围。
四、做规划设计时不考虑未来建设对相邻地块已建或拟建建筑的遮挡影响。
在规划管理及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慎重考虑规划建筑对周边现状及未来规划情况的影响,对周边情况的考虑范围宜大不宜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定要慎重考虑远期产生的后果。
在规划、建筑方案设计时,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设计人员反复推敲设计出一个在单独地块内非常完美的规划方案,将此独立的方案放到周边环境中之后,经常会发现日照不符合要求,必须调整。经过一系列的修改后日照达标了,但方案有时却变的面目全非了,原有建筑所具备的设计风格和技术经济指标都发生了改变。此时,设计人员长时间的设计构思已随之付诸东流,因此设计人员在做方案创作时,一定要在方案设计前期谨慎考虑规划建筑物与周边现状及拟建建筑物之间的日照影响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基本建设任务日益增加,如何节约建筑用地、少占农田,不但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在做建筑日照分析时,必须结合当地总体规划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日照标准,确定合理的日照间距,使建筑布局紧凑合理,既满足日照的要求,又节约建筑用地。多年来,我国规划管理部门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建筑日照问题,先后采用了多种方法(如间距系数法、手工日照分析等),从侧面也反映出规划管理工作朝着越来越细致、全面完善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日照评估软件的出现,更加快了这种良性发展的速度,使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日照这个课题将会不断的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关键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一、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
1.1场地适应性原则
在民用住宅的建筑设计中,地基承载能力和防震能力需要与建筑的整体相结合,这样的原则就叫做场地适应性原则。
1.2空间整体原则
在民用住宅中,建筑的设计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所存在,它是由很多个个体结构组成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体系。在建筑设计中,只有这些个体的结构与一些相关的部件相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融合,这样才可以达到建筑设计的整体空间性与稳定性。然而在民用住宅中,抗震能力与个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及受力状态是不能分开的。
1.3功能适应性原则
与其他建筑相比较,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有不同的空间特征。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拥有着不一样的体系模式,同时民用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间也存在着很大空间布置差异,比如内部空间的不同特征和结构相适应的不同。
1.4高度合理性原则
由于建筑在结构设计中的不同体系,导致其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力学的特征也不同,从而将会影响民用住宅建筑的高度范围,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合理的高度范围,才能体现出整个建筑的综合性能。
二、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的主要方法及要点分析
1、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规范
在建筑设计中,民用住宅的设计规范不同,分为推荐性和强制性两种形式,在如今的许多发达国家中,推荐性的设计是经常被运用到的,由于民用住宅建筑工程的结构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所有相关的建筑设计人员就不能全部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设计,因此,设计人员就需要将相关规范最为指导性的依据,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知识进行设计规划。在推荐性规范的执行情况下,所有的责任全部由设计人员承担。目前在我国,强制性规范是经常被采用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民用住宅建筑时,一定要遵循法律,根据规范设计,一旦设计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建筑设计,后果全部由相关的设计人员承担,这样的规定下,就会造成设计人员在出现事故时推脱责任的现象[2]。
2、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在民用住宅中,建筑的安全问题影响着很多方面。要想使建筑的运行达到安全的状态,就需要在安保体系方面进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根据设计工程进行安全设计与维护,严格制定每一个阶段的安全手册,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除此之外,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3、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民用住宅一般都是人口密集,在城市的繁华地段,这样就会出现短时间内很多垃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建筑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民用住宅的具体情况设计垃圾通道,使居住的住户可以经过垃圾通道将生活垃圾集中在一起,然后再进行统一的处理。如果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没有每一层设立垃圾通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物业的清洁人员进行每户收集垃圾,之后再进行统一的处理,这样的方法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人力和财力,进一步也影响着住宅小区的管理,因此采用垃圾通道处理是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
4、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排烟问题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排烟问题,如果排烟一旦不畅,将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而且在以往的事故中,因为烟气窒息或是中毒造成伤亡的事故经常发生,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建筑设计只为了增大住宅的使用面积,将消防电梯与居住区电梯合并在一起,有的建筑楼梯间根本没有自然排风条件,同时,一些住宅建筑的防火门一直在关闭状态,这些问题都将导致排烟不畅。
三、现代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趋势
1、智能实用性
1.1生活舒适性
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建筑的绿化和除噪效果,以及建筑的自然光作用和生活的环境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时,人们的生活才会感觉到舒适安逸。
1.2便捷高效性
近年来,在网络化的生活信息时代,智能生活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加的便捷,而且还节省了现代都市办公手段的一些支出。在时代经济发展的今天,加强民用建筑的设计发展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的提高,高科技的建筑设计成为了时展的趋势,可以有效便捷人们的家居工作空间。在办公组织机构的不断进步中,办公资源和办公设备的变化具有时代性[3]。
2、节能环保性
在民用住宅的设计中,节能环保的元素已经成为建筑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位置尽量选择地理环境比较好,而且自然环境也优美的地方,比如便捷的交通、质量好的空气氛围、光线好等优质条件来进行规划设计民用住宅。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需要体现在整个民用住宅中,将环保技术运用在建筑中,比如地热的设计、太阳能的运用以及回收雨水的系统等技术,加强建筑的节能,在达到能耗低的基础上,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舒适安逸。同时,还要将节能环保运用在空间环境中,在考虑空间的利用时,合理进行节能运用[3]。
3、欣赏价值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审美的层次也在不断地上升,如今的民用住宅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的冰冷大楼,而是给人们视觉享受的便捷居住区。在民用住宅的设计中,实用和环保的建筑已经得到人们的格外欣赏,同时推动着城市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设计
目前,我国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情况下,整个地球也面临着相当强烈的考验,城市的环境不断地破坏,同时资源也在逐渐地浪费。作为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意识,在可持续建筑的设计中,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资源以及节约材料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部分。首先,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民用住宅建筑设计,运用被动式能源对气候条件进行详细策略。比如使用特朗伯墙,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其次,分析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气候特点,使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生态策略。比如建筑依山就势,坐北朝南,天井的设置,吊脚楼、外悬挑结构等。再次,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对废旧材料进行相应的重复使用。比如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可以将其进行合理改造,变成旅馆或公寓,达到完全的再利用效果。还有一些建筑垃圾,如果在设计方案之前就可以考虑这些问题,这些垃圾都可以进行重复利用。此外,使用建筑的绿化进行设计,有效提高民用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民用住宅是其最主要的部分,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民用住宅的建筑设计水平正在不断地向更高的地步迈进,随着设计人员的观念意识改变,设计的方法不断的创新,我国的民用住宅将会更加舒适安全,达到节能建筑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建筑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J].山西建筑,2013(13):19-21.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建筑设计;能耗
中图分类号: TU241.99 文献标识码:A
1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及重要性
1.1促进环保,建设绿色住宅。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关注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和居住的生态环境、舒适度、健康指数。在倡导节能环保理念的背景下,对住宅建筑进行节能设计,避免因高能耗带来的资源浪费、健康伤害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住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1.2实现节能,降低生活成本。现代建筑设计引入节能减排机制,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如保温技术、控制建筑形体、新型墙体材料、双层钢化玻璃等技术材料的使用,有效提高了住宅建筑的热环境质量,提升住宅见者的热效率,既节约能源,又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1.3减小能耗,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消耗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建筑耗能、工业耗能与交通耗能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硬伤,而建筑能耗就占总消耗量的1/3以上,形势十分严峻。因此,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上实现节能降耗,改变建筑耗能过度的现状,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美事。
2 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而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3 住宅建筑设计基本的节能意识
在我国的大部分冬冷夏热地区住宅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为住宅的主要空间争取良好朝向,满足冬季的日照要求,充分利用天然能源,无疑是最基本的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的设计,是最基本的节能措施。因此,我国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中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在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规定了住宅的日照标准的最低时限。
4 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措施
4.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我国以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以外墙为例,JGJ26-1995标准规定,在建筑物形体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小于0.3时,部分地区传热系数不超过1.16W/(m2·K),而目前常用的内抹灰砖墙,传热系数都大于上述节能标准数值。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
4.2改善门窗性能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
4.3供暖系统节能技术
平衡供暖、热量按户计量及室温控制调节、管道保温都是节能工作发展的方向。平衡供暖是指利用计算机对供暖系统进行全面的水利平衡调试,改善供暖质量,同时节约能源;而且即将出台的《地板取暖细则》也将对地板取暖的应用和普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地板取暖是通过埋设于地板下的加热管——铝塑复合管或导电管,把地板加热到表面温度18至32摄食度,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而达到取暖效果。地板取暖相对于传统取暖优势明显首先,第一,房间温度分布均匀,第二,地暖有利于营造健康的室内环境,可以杜绝灰尘团和浑浊空气的对流,给人一个清新、温暖、健康的环境。第三,高效节能。第四,节省空间。
4.4屋顶节能技术
平顶屋顶和尖顶屋顶都可以采用设置保温层的办法到达节能的目的,提高顶层住户的居住质量。现在新的趋势是众多楼盘出现了屋顶花园。“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不仅能为城市增添绿色,而且能减少建筑物屋顶的辐射热,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如今大部分小区内用于绿化的规划用地所剩不多的状况下,发展“屋顶绿化”便成了住宅添绿的重点。
但屋顶绿化在北方市场中,并不一定会成为流行趋势,因为一方面受北方特殊气候的影响,如冻土层比较深,天气干燥等,容易形成“败景”;另一方面在技术上要求较高,必须考虑楼体的承受力,顶层的排水和遇到大风天气等问题,提高工程造价。
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也是居住建筑设计上广泛推广的节能设计之一。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仍以一家一户的零散安装使用方法为主,存在破坏建筑结构、热水温度不稳定等因素。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结语
总之,只要按照节能新标准严格把好节能设计关,监督好施工节能用材关,就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费,节约居家生活成本,为住户打造真正的环保节能、舒适、健康、方便的高品质住宅,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效地节约土地和能源,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建筑热式技术与恰当应用新材料、新构造相结合,搞好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促进建筑节能和利用自然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建筑热功能的进一步改善,是我国建筑工作者进入21世纪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荣深,陆海锋.浅议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关键词:住宅设计、栏杆(板)、安全防护、探讨
栏杆是中国建筑中一种传统的建筑构件,在传统建筑中栏杆不参与整个建筑的受力系统,但栏杆在建筑中“是建筑艺术上一个极成功的形体”①。随着建筑自身的演变,及科学技术、材料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栏杆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形态,由过去传统的木质、石质栏杆发展到铁艺、不锈钢、尼龙钢芯结合、玻璃、PVC等材质各异、造型优美的各式栏杆。现代建筑工程中更是离不开栏杆的设计安装,栏杆不仅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也是美化建筑的一种建筑构件,为设计创造出优美的建筑提供了条件。但是再华丽的建筑也要保证建筑构件的安全,因此国家颁布了相应的建筑规范,对栏杆的设计使用给予一定的安全要求。住宅建筑更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对栏杆安全防护的概念理解清楚了才能在设计中更好的把握设计方向。
在住宅建筑中需要设栏杆(板)的部位有:阳台、室内楼梯、室外消防楼梯、低窗台、残疾人坡道、屋顶防护、外廊等。针对不同部位的栏杆(板)在水平强度、构造要求及高度上有相关的规定。
共同点
栏杆竖杆构件的间距
根据人体工学的原理,栏杆的垂直净距过大,儿童容易钻出去,而造成不幸事故的发生。所以栏杆的垂直杆件间距不应大于0.11米。
构造要求
栏杆距楼地面及屋面0.10米高度内不应留空,其目的在于增加栏杆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同时起到挡水的作用及清洁卫生时物品不易坠落。栏杆还应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措施(例如:横向花饰),搁置花盆的栏杆要采取防坠落措施,以避免花盆坠落造成事故的发生。
强度
在现实生活中,栏杆经常会被人们依靠或推压,所以栏杆要用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够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住宅中栏杆承受荷载不低于0.50KN/m,以保证栏杆的安全性。
4. 楼梯井
楼梯井宽度大于0.11米时,楼梯栏杆要采取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避免儿童在扶手上做滑梯游戏而产生坠落事故。
不同点
住宅中栏杆高度在不同部位的高度要求不尽相同:
栏杆的类别 所依据规范 规范要求的栏杆高度
阳台、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栏杆净高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住宅设计规范》 临空24米以下(低层和多层)≥1.05米;24米及24米以上(中高层)≥1.10米
室内楼梯的栏杆高度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 0.90米
室外楼梯栏杆高度 《住宅建筑规范》《防火设计规范》 ≥1.10米
楼梯水平段长度≥0.50米时栏杆高度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 ≥1.05米
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台阶和楼梯两侧设两层扶手时,栏杆的高度分别 0.85米
0.65米 《无障碍设计规范》
栏杆的高度确定在栏杆的安全防护问题上尤为重要,在这里就栏杆(板)的安全高度如何确定进行分析。
阳台、外廊、内天井、室内回廊、上人屋顶处栏杆(板)
从物理学的观点分析,栏杆高度应当是高于人的重心人们就有安全感。据《民用设计通则》中介绍,1980年对我国14个省人体测量结果:我国男子平均身高为1656.03mm,换算成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是994mm,穿鞋子后的重心高度为994+20=1014mm。因此,在《民用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中给出了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
在《住宅设计规范中》和《民用设计通则》中要求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有些设计人员在确定封闭阳台的设计高度时认为阳台既已封闭,功能形同房间,那么高度就可以按窗台的高度设计,保证0.90 米就可以了,这想当然的做法不符合《住宅设计规范》3.7.3 条要求封闭阳台栏杆(板)也应该满足阳台栏杆净高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封闭阳台没有改变人体心里和人体重心的要求。设计实践中常为增加套内面积,挑出北向阳台作为厨房部分,虽然设计及施工均封闭阳台,但也应按1.05 m高栏板考虑。阳台就是阳台,目前封闭的阳台日后也有可能敞开,必要的安全高度不能改变,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其它功能的封闭阳台栏杆高度也应按照住宅的要求设计。阳台栏杆的高度要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高。
当栏杆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按正常人上踏步情况,人很容易踏上并站立眺望(不是攀登),此时,栏杆高度如从楼地面或屋面起算,则至栏杆扶手顶面高度会低于人的重心高度,很不安全,故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图1)。
图1 栏杆高度的计算
住宅上人屋面的防护,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考虑到屋顶找坡、防水、保温的厚度后,从结构面算起大于1.4m(具体高度要看防水保温的材料厚度)才能满足1.05m或1.10m的要求。
楼梯
楼梯分为室内和室外楼梯,各自的要求也不相同。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要从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高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这是由于,水平段长度超过0.5米时,人们就可以在此处依靠栏杆,此时就要考虑人体重心问题,所以要求不应小于1.05米。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规范中要求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时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室外楼梯悬空于主体建筑外部,栏杆高度超过人体重心越多就会给人更多的安全感,因此建筑规范给出了1.1米的高度。
⑶ 低窗台
在《民用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给出临空的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0m,住宅窗台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见图2)。《住宅设计规范中》要求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高度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窗外有阳台或平台时可不受此限制。窗台的净高度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0.90m。距离楼(地)面0.45m以下的台面、横栏杆等容易造成无意识攀登的可踏面,不应计入窗台净高(见图3)。我们在住宅设计中对于凸窗台来说,因为有足够的面积能够使人在上面站立,为了安全,贴窗护栏的高度应从窗台面算起。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凸窗下部900高范围内做固定扇并采用安全玻璃,可不设护栏。从美观上来说,不加护栏会使人感觉更舒适、通透,但是此处的固定扇安全玻璃通常要采用中空加胶安全玻璃,加胶玻璃部分是两层3mm厚的玻璃中间加上一层胶共合并成6mm厚的玻璃,俗称3+3。整个中空安全玻璃就是由一层加胶玻璃中间加上中空层再加5mm厚的玻璃组成,并且满足保温对玻璃的要求。
图2 凸窗栏杆设置图3 低窗台护窗栏杆的设置
残疾人坡道
考虑到人性化的需求,现行的《住宅建筑规范》要求建筑入口及入口平台要做无障碍设计,为方便拄拐者及视力残疾者使用。入口处
设有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台阶应设高0.85m的扶手,设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65m。见图4所示。
小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高有普遍增加的态势,故在承担栏杆高度设计时,要将建筑规范中规定的栏杆高度作为一个最低值来控制,适当提高栏杆的高度。栏杆、窗台的高度及合理的构造措施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功能影响重大,设计师需要对住宅设计中涉及到的相应建筑规范充分理解,把建筑规范中对栏杆(板)的各个要求在设计图上表达清楚。避免不必要的隐患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注释:
① 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纂 《中国建筑艺术图集.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50/49。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86-2005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2003年版)
[关键词]高层建筑 安全性 基坑 消防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02-01
高层建筑,即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
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一、高层建筑安全性问题
(1)建筑方面。①合理布置竖向交通中心,确定楼梯、电梯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保证使用效率和防火安全。②内外建筑装修、构造、用料和做法必须适应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等所引起的变形和安全问题。
(2)结构方面。①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②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以保证其稳定性。③使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尽量保持对称和匀称,使整体结构不出现薄弱环节。④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形节点构造。⑤考虑在重量大、基础深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可靠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条件问题。
(3)设备和电气方面。①设计供暖和给水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因建筑高度增大的压力,保证管道、炉片具有耐压能力。②特殊处理消防和排烟问题。③在供暖、通风中考虑因高处风力增大而增加的空气渗透和中合面以上、以下的热压变化对于散热量计算的重要影响。
二、 增强高层建筑安全性具体预防措施
1.基础施工监测
基础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上层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般采用深基坑形式。高层建筑最突出的是防火安全设计,各专业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从破土动工前的可行性研究调查,再到初步设计,施工图的设计以及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直至投入使用,是一个系统的监督管理过程。
2、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系统
(1)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保护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应分清保护对象的建筑类别、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
(2)消防水泵的控制启停问题。消防水泵(包括消火栓泵、喷淋泵)是灭火手段中的重要设施,对消火栓系统而言,根据“高规”的要求,在消火栓处应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在消防控制室处也应能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停。
(3)消防控制室反应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消防水泵启动后要返回已工作的信号,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取电路信号即接触器的合闸辅助接点,其二是取物理量信号即取供水管网上的水流压力传感器,后者目前使用较少。
(4)防火阀、排烟阀的控制。“报警规范”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能够关闭防火阀。在实际设计中,选用的基本是280℃:易熔环熔断的防火阀,建议将防火阀做成电磁阀的形式,至于信号返回是一对一返回还是成组返回要视具体工程情况来定。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面积大,各种电气系统日趋复杂,线路纵横密布,因电气配线选择、安装和使用不当所造成的火灾逐年增多。所以,搞好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是综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严格按照国标设计、用料、施工
(1)目前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三部规范对高层建筑中一、二类建筑的划分以及对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总体来讲是一致的,但从各自不同角度三部规范也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对设计者来说,国标是带有强制性的,必需严格遵守,部标或行业标准应服从国标。
(2)许多电气设计消防线路采用穿塑料管(PVC)保护,并从吊顶内走线。而“民规”第24.8.5条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并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当必需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在布线上要求与“民规”、“报警规范”基本一致,只是根据“报警规范”线路在暗敷时可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的硬质塑料管保护。本条之所以没有包括火灾探测器线路,是因为探测器线路只是在火灾初燃生烟发热阶段起作用,而条文中规定的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线路,在火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还需起作用,在这段时间内,这些线路应保证安全使用。
(3)敷设在吊顶内的线路,在发生火灾时并不安全,而且吊顶内下是火灾多发地段。设计人员应对规范条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凡是新设计的建筑,对该条文规定的线路,一律穿金属管或阻燃PVC管保护并在现浇板内、墙内等处暗敷走线。而在改造工程中,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暗敷时,应对保护钢管或金属线槽采取防火措施,如刷防火涂料等。
总之,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正确理解规范条文的含义,切实保障高层建筑消防用电安全可靠。
总之,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引起每一位设计者的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维修站、景观、环境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pit, build the newly-built building and highway in real estate Angle, so the planning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project and the demand is higher.
Keywords: pit,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傅 嬿 付 京
一、概述
厦门海沧公用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东孚市政环卫设施维修站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洪溪路与孚坂路交叉的东北侧,北临沈海高速公路,南面为建设中的佳鑫花园(安置房),总用地面积4539.107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业主提供的区域现状资料。
规划局提供的用地红线及地块规划设计条件。
业主提供的相关要求。
相关规范及标准:
三、指导思想
以绿色健康、方便使用为目的,兼顾使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力求营造适合海沧地域特点的安全、使用便捷、清新、现代的市政建筑环境。
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创造合理使用的空间环境,在每一细节上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心。
四、规划手法和特点
1、道路规划
场地呈东西走向,按规划要求布置南侧入口,以6米宽道路贯穿场地东西两端,围绕主体建筑,右侧布置机修专区、洗车专区、大小停车位和露天堆场等,左侧布置12mx12m的回车场,各功能区以绿地有机分隔,主楼前后设置步行空间,便于使用。
2、建筑布局
根据场地及其使用特点,使建筑融于城市环境,提升基地所处区域的空间品位,美化城市面貌。
建筑对外引入最多的空气阳光、自然景色,对内力争环境的均好性。
3、环境保护与卫生防疫
营造场地生态环境、卫生环境、空间绿化、自然景观、噪音控制及选用建筑装饰材料等,均采用绿色环保节能产品。
五、建筑设计
1、设计目标
建筑设计一方面要使建筑融于城市空间、自然环境,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一方面又追求别致、新颖的艺术品位,而提升该区域的城市空间景观质量。
2、设计原则
建筑以市政建筑风格定位。
建筑功能追求合理的、均好的使用性。
建筑造型追求与内外自然环境的对话。
底层有庭院,顶层有大面积露台,延伸使用空间。
3、建筑风格
建筑方案设计,在风格上力求兼具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和闽南的地方文化底蕴,并配合总体布局形成清新、现代的市政建筑环境。
立面设计采用了拱卷回廊,利用骑楼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内外交融的灰色空间,更好的与场地对面的佳鑫花园(安置房)形成呼应、协调的关系。
4、建筑功能
场地内主体建筑建筑办公维修综合楼的建筑面积1022.39 m2,一层布置机修间、变配电间、仓库等建筑面积470.32 m2,四周都具备良好的采光、景观条件,便于使用者室外作业。二层大小办公室4间、会议室建筑面积共330.75m2,三层值班宿舍5间,建筑面积221.32m2,为使用者提供值班、休息、室外活动的场所。场地入口在南侧的洪溪路,入口处单独设置门卫室,建筑面积64.96 m2。
六、消防
1、总图
场地内道路设置6m消防车道,消防车可直达建筑的每个角落。
2、建筑
场地内主体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消防类别为工业建筑类。
3、消防给水系统及其他灭火设施
因洪溪路上已建有市政室外消火栓,且可满足本工程消防要求。故本工程未设置室外消火栓,变配电室、楼道配备灭火器。
七、节能
建筑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护结构采用保温节能措施,内墙采用保温沙浆,屋顶采用挤塑聚苯板,外门、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可预埋太阳能上下水管,且所有给排水器具均采用节能产品。
八、环保
场地内影响公共卫生的主要因素为机修、洗车排出的油污、废水及卫生间废水、废气,以及生活垃圾。机修、洗车排出的含油污等的废水经洗车隔油沉淀池初沉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终至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亦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终至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采用塑料袋封扎后集中处理。
九、经济技术指标
十、结构设计
1、概述
房屋建筑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三级。设计耐火等级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3、自然条件
1)、风荷载
基本风压W=0.40KN/m2
2)、地震动参数
本地区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
4、材料
1、砼:C30。
2、钢材:钢筋直径≤8一般为HPB235级钢;其余钢筋为HRB335级钢和HRB400级钢。
3、砌体:地面以下砌体用 MU10烧结实心砖,M7.5水泥砂浆砌筑;
地面以上砌体用 MU10空心砖,M7.5混合砂浆砌筑。
十一、给水排水设计
1、给水系统
本工程的水源为市政给水管道,供水方式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给。
本工程从洪溪路引一条DN80的市政给水管道至维修站内,此管道沿站内道路接至各用水点。
2、排水系统
站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站内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
站内机修、洗车排出的含油污等的废水经洗车隔油沉淀池初沉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终至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亦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终至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
十二、电气设计
1、设计依据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 50057-94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2、配电部分
(1)、用电等级及供电电源:
主体建筑为多层普通办公楼,供电等级为三级,采用中压(10kV)单电源供电,10kV配电柜采用环网柜,根据单位面积功率法,办公负荷为约78kW,预留今后维修间一些吊车、电焊机、电钻等负荷,安装总负荷按120kW计算。所以本工程变配电站设一台160kVA变压器。
(2)、供配电系统:
本工程采用高供低量的计量方式,在低压配电柜内计量。
(3)、防雷与接地:
在各楼屋顶沿女儿墙敷设避雷带,利用结构柱内钢筋作引下线,利用基础内主钢筋作接地极。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本工程接地保护采用TN-C-S系统。
(4)、照明:
主体建筑全内除考虑普通的住宅照明外,户外考虑泛光照明及庭园照明。照明灯具以低耗高效的灯具为主。办公楼内设疏散指示灯,变配电室设应急照明灯及疏散灯。
3、弱电部分
(1)、通讯系统:
本工程内的电话全部为直线电话,按每个办公桌一门电话计,宿舍一户一门计。
(2)闭路电视系统:
本工程的闭路电视系统信号取自城市的有线电视网,在第三层设前端装置,每户设一只电视插座。
十三、结语:
关键词: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 创新 细节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建筑也随着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呈现出崭新的内涵和外延。“内容和形式”是现代建筑自然考虑的一个方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行为思想的真正关注、对生态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实践、对各种自然科学成果的重视和利用、对其他不同设计思想的兼收并蓄等,使当今现代建筑的多样性成果展现得淋漓尽致。房屋住宅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生存空间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尤其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的住宅建筑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有较大的变化。
首先从设计内容来看,传统的建筑设计注重于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而对于舒适方面较为忽视;而现代的住宅建筑更注重于品质和舒适的要求,在经济方面较为看轻。其次从设计程序来看,传统的设计主要注重于实际功能,更多的是如何实现;而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前期的调研工作、方案设计阶段与工程进行阶段并重,更加突出建筑设计对整个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再次从设计工具来看,传统的设计是通过手绘图纸和人工计算来完成建筑的设计,由于计算方法的局限,存在较多的简化内容;而现代建筑设计采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绘图、计算,保证一定的精确度,而且缩短了图纸绘制的时间,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设计内容。最后从设计方式来看,传统设计主要依靠经验来规范设计行为;而现代建筑设计更加鼓励建筑师能够有创新的思路和设计手法。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到,城市住宅建筑设计需要适当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住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不言而喻,再加上当今社会住宅的商品化,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非常巨大的投资,因此住宅的质量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细节也是设计人员要比较重视的。作为住宅的设计者,不仅要将每个户型设计的布局合理化,更要在细微之处下功夫,让每座住宅都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舒适居所。
1.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纵观城市住宅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使得城市居住面积严重短缺,住宅建筑大量兴建,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住宅的建筑设计与人们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出入,令居住质量较差。另外,呆板、复制也是居住环境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要求。
住宅建筑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随着住宅逐渐成为商品,那么就应脱离传统福利分配住宅的陈旧模式,而是根据一定的销售定位,针对销售对象的经济情况、成员构成、生活模式、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进行设计的调整。住宅建筑设计应以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主要目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住宅内部的功能分区也可以较为注重。目前来看,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的设计与卧室并重,应充分考虑到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性,结合建筑本身的特点,而进行动静分区、面积和三维尺寸的确定。住宅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室内空间的可变性。结构形式的变革使得建筑可以有开敞的大空间,这对于住宅建筑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对开敞的大空间自主地进行空间分隔,使得室内空间具有可变性,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住宅建筑设计应考虑室内外环境的景观性。景观环境早已成为住宅建筑的衡量标准之一。应设计适宜的景观来提高住宅的舒适性,使得每个住户都能有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和声环境。
2. 改进和创新的理论依据
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伴随着大量的实践活动的进行而总结,并发展而来的。这方面国外的理论成果较为先进,我们常常要借鉴国外各种新理论、新思想。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理论对于一个学科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革新,要将一门学科成果提高到理论水平才能够指导更多的实践活动,同时反观理论成果的可靠性。此外,我们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地域性、民族文化等传统方面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形成独有的建筑设计理论。
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生态理念,住宅建筑设计应积极地将生态理念引入其中,通过一些建筑技术,或是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将建筑节能贯彻到整个建筑领域,从而使建筑设计理论更加完善。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应加入环保理念,除了创建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外,还应营造良好的室外生态环境,包括住宅区域位置的选择、总体规划布局、园林绿化和必要设施的配建。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改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代表着对历史的传承以及特定时代的审美观。也就是说,建筑艺术不仅包含历史的范畴,还包含时代的进步,因此它的本质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此过程中,应以开放的眼光来对待传统,积极吸收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经验和理论成果,并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先进的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与解析式的逻辑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创造性的思维是一个囊括了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也可以说建筑创作与纯粹的科学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别,在于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赋予建筑以生命,使其在完成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体现出历史性、文化性、创新性等,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准。建筑不是单一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而是与其他的建筑及周围环境共同形成了城市,外部空间换件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设计某种特质,而且包含着建筑形式、建筑空间所不能揭示的美学形式要素。也就是说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之间存在某种统一及协调的逻辑规律。
建筑设计的表现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从最初的手绘图纸,到如今的计算机绘图,使得建筑师的各种设计思路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精确地跃然纸上,也令绘图工作量降低,人工误差减少。同时,由于计算软件的飞速发展,可以模拟出多种设计思路,令建筑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思路。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也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创新。钢筋混凝土的出现使得大跨建筑、高层建筑得以实现。钢材的大量生产使得钢结构的大量应用得以顺利进行。钢结构轻质高强的特点令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将建筑设计引向了降低建筑能耗的高质量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要将生态、节能的意识贯穿整个设计活动中,坚持创造出高品质、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这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4.住宅设计中的细节
卧室是住宅最主要的核心功能空间,其设计的合理性是户型设计的关键。卧室的面积大小应视整个户型配比给予合适的空间。具体可参照住宅设计规范。健康性对于卧室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呼吸、采光、通风是每个人基本的生理要求,故卧室的安排一定要朝向合理、日照充分、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且与住宅中的公共活动区域区分开来,形成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空间布局要合理,起居室不能开门太多而使其成为过厅一样的交通枢纽,这样则失去了起居室的意义。从实际需要来看最好有两面净长大于4m的实墙,以摆放电视和音响、沙发或坐椅,使其真正具有接待客人及家庭成员一起活动的意义。
餐厅是家庭团聚的主要场所,除享受美食之外,还能在一起交流一天的学习、工作情况,可见餐厅在整个住宅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餐厅的空间设计应注意:尽量能有自然通风;与厨房的联系要便捷。厨房是家务劳动最繁重的地方,故厨房设计时应尽量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使操作者省时、省力是厨房设计的研究核心。厨房的平面设计,应力求方正,过于窄长的平面只能布置单面一字形操作面,不便使用,厨具的布置要符合炊事程序。洗涤池应置于窗前, 光线好, 便于操作。灶具不应设置在窗下,炉灶若设置在窗下则容易被吹熄火焰,在操作者不知的情况下煤气散发。灶具与水池应邻近,便于取水和洗涤。水池和炉灶都不应放在操作台转角处, 这样布置不方便操作。
电源插座布置一定要细致考虑,合理布置,考虑不当会给实际使用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床头柜、电视柜等的插座布置。厨房的用电设备较多, 要在不同部位安装多头插座,并要防水防潮。
在通风采光设计方面要考虑有直接对室外的窗口,并保证有充足的有效面积。特别是阳台设计,阳台是室内空间的外延,是室内外交流的功能空间,它的主要功能很多,比如欣赏窗外的美景、营造家庭绿化小环境、晾晒衣物、存放食物、休闲纳凉等等, 阳台是个多功能多变化的功能空间,它能为住宅室内空间增添无穷的趣味。
综上所述,住宅的细节设计,看似简单,但却都不容忽视,需要建筑师在置身其中时细细体会,认真研究不断探索,使每一个住宅设计能更实用,更完善。
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是顺应城市发展需求的,是人们在新时代提出的新的生存环境需求。作为一种艺术和功能协调发展的设计活动,建筑设计的改进和创新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当代各种建筑文化思潮对工业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 在这里建筑艺术更多地表现为象征性、抽象性、隐喻性和建筑立面的独立性特征。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会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这就使研究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总之,在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中,房屋住宅建筑始终都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它的叙述性设计理念和结构美学特征给现代建筑和建筑设计师以重要影响,而建筑多元化和地方性的创作理念对房屋住宅建筑的发展会有多大的影响,正是我们建筑设计师需要思考与不断地探索回应。
参考文献
[1]魏志敏.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论述[J].四川建材.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