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医养生入门基础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中医学教学;现状;改革
在西医院校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开设中医学教学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目的是让西医学生对祖国传统医学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辨证论治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继续学习中医或应用中医药处理一些常见病,进行中西医结合打下一定基础。而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一直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师所面临的困惑与难题。笔者近5年来一直在中医教学第一线,且自2006年开始担任本校中医学的教学秘书,与学生接触较为密切,从2006—2009年对心理学、眼耳鼻喉学、皮肤性病学、大临床本科1744名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中医教学问卷调查,发现我校的中医教学存在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现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我校的中医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1 教学现状
1.1 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教学难度大
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教学难度大,似乎已成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通病。现行的《中医学》教材囊括了中医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及中医内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可以说是各科的浓缩版。这些课程的教学在中医院校至少需要700学时,而在我校临床专业为70学时,临床相关专业仅为48学时。其教学内容之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为课时少,导致很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此,无法展开来讲,所谓的课堂互动,提问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都成为空谈,老师有时想多举些临床实例来讲解,占用了部分时间,剩下的内容就只能开快车讲完。因此部分老师为了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完,只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难以消化,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
1.2 课程设置欠合理,内容杂,章节跨度大,学生不易接受
我校的中医学教学内容为:导论、阴阳五行学说、藏学学说、针灸经络、治则治法、中药方剂基础、病因证治药、中药饮片见习、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由于课时少,很多内容无法上,本室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内容“有机”组合,方可完成教学任务。如病因证治药将病因、证型、治法和部分的常用中药组合在一起讲;而脏腑辨证的内容就如同一个小内科,将证型、治法、方药一起讲,却没有病名;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亦是如此。但笔者从近3年的教学问卷调查来看,89.2%的学生并不认同此方法,认为这几个部分章节跨度大,内容太杂,很多内容在课本上无法找到,上课一味忙于抄笔记,而很少有时间顾及听课。
1.3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责任感欠缺
目前,我校承担中医学教学的教师中,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本科室医生,他们上课理论联系临床实例,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亦有些医生常常忙于诊务,少有时间与精力备课,在临床实践中多同用中西药,不注重对中药疗效的观察与比较,因而较少在中医理论与实践上有所领悟与提高;更有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虽说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但多数学的是非临床专业,故临床经验相当欠缺,难免固守书本,难以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其中还有一些年轻教师本身专业思想就不牢固,甚至在课堂上贬低中医,认为中西医不可能结合(这些在教学调查问卷上就能体现出来)。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发扬,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1.4 学生对中医普遍有兴趣,但多数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3年来的教学调查显示,92.6%的学生对中医学课程感兴趣,是因为觉得中医在养生保健上有用。亦有56.3%的学生认为中医在有些病上疗效不错,特别是一些西医疗效不好而中医疗效卓著的疾病,他们也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诚然这些结果令人欣慰,但是空有兴趣,而缺乏相应的学习热情。85.9%的学生认为中西医理论相差甚远,中西医的诊疗思维模式亦不同,在学了西医的基础理论之后再学习中医学,甚至有些专业的西医临床课程跟中医学同学期开课,很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而对中医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受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的中医是伪科学,取消中医等不良言行的影响而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93.8%的学生认为中医难学,有些名词术语理解困难,教材中所引用的一些医古文艰涩难懂,这些给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想通过一个学期的中医学习就可以开方治病,这种急功近利及不愿花功夫去加强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想照着书本上的方剂开药治病的思想很不切实际,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从而挫败其学习中医的信心。
2 改革设想
2.1 适当增加课时
调查显示,96.8%的学生认为现行的70学时太少了,很难学到东西,都希望能增加学时,甚至还有学生提出分两个学期上,一个学期上中医基础知识,一个学期上中医临床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学习中医。笔者建议如果能将中医课学时增加到100学时左右的话,很多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如很多内容可以讲得更透彻些,也可以开展中医临床见习。
2.2 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组合
针对目前课时少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内容设置:导论、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病因、四诊、八纲辨证、脏腑生理与辨证、治则治法、中药基本知识及部分常见中药、方剂基本知识及部分常用方剂、针灸经络、中药饮片见习、内科部分常见病。本设置特点是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又授予其对临床常见的内科病辨证论治的基本技能。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3.1 提高自身素质 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中医基础理论,还是临床相关内容的讲授都需要联系临床病例来讲述和分析,否则就会令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要求老师能理论联系临床来讲课。所以任课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要加强临床实践,丰富临床经验。
2.3.3 完善集体备课、试讲、听讲三种制度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集所有任课老师的智慧,将每个上课的内容先由主讲教师把该内容如何讲授说一遍,再由其他教师发表看法和建议,从而完善授课内容。试讲主要是针对年轻老师上课经验欠缺,通过试讲让资深教师发现其不足,从而指点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听课,可以是任课老师互相听课,特别是年轻老师要多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从中学习其上课方法、技巧等,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资深教师亦可不定期的听年轻老师的课,以及时帮助和指导年轻老师教学。充分发挥以上三种制度,可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中医教研室的整体教学水平。
2.4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广 东 医 学 院 学 报 2010年第28卷 2.4.1 上好第一堂课,把好入门关,改变观念,正确认识中医 第一堂课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把握好入门这一关,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它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经过数千年的实践验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以及将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引申到中医学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等,从而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的伟大贡献,已经证明它的科学性及疗效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现在西医在很多方面也有它的的优势,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西医是辨病论治,只有客观的检查结果才可以论治,对于身体的功能性病变、疑难杂症等方面西医却显得束手无策。中医在养生保健,调节身体功能及很多病种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其共同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没必要厚此薄彼,互相攻击,而应该优势互补。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132-03
Abstract:
Keywords:
说课是指任课教师对所任课程的理解,系统而概括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通过流利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教学研究人员、领导、同行阐述某一课程的教学过程,重点阐述教什么,教学对象是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情况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笔者对高职高专针推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的设计,主要从七个方面阐述,即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说重点及难点的处理、说体会,现介绍如下。
1说教材
11教材概况我校大专针灸推拿专业一年级学生使用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选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吕文亮、徐宜兵,出版单位为人民卫生出版社,供高职高专中医学、针推等专业使用。
12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是学习中医类各专业的入门课、必修课和主干课。
13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共有九章34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术特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以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哲学基础主要阐述了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章藏象主要阐述了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精气血津液主要阐述了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章经络学说主要阐述了经络的基本概念,十二正经的命名、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以及循行部位;奇经八脉的概念、生理特点、循行部位和功能。第六章体质主要阐述了中医体质的概念、体质的生理变化、体质的分类、体质学说的应用。第七章病因主要阐述了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四大类,第一类为外感病因包括六和疠气,第二类为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第三类为病理产物性病因包括痰饮、瘀血和结石,第四类其他病因。第八章病机主要阐述了发病、基本病机、疾病演变。第九章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主要阐述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养生,如何防止疾病,得病后要遵循那些治疗原则和康复原则。
14教材特色 突出重要的知识点,不求全面;突出基本概念,不做深入阐述;突出对成熟理论的介绍,对未有定论、学术见解不一的观点不做介绍;这三个突出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大专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年,本科有五年,所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求泛泛而谈,以适度、必需、够用为原则;同时本教材重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材中增加了知识链接、课堂互动模块,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教材还有网络增值服务,包括模拟试题、教学案例、扩展阅读资料等,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运用能力。
15教材的不足本教材的部分概念不准确,比如肺主宣发肃降,本应该是肺的生理特性,但是在本教材中却写为肺的生理功能,不利于学生对肺主宣发肃降的理解。还有章节编排不合理,比如在哲学基础中分为三节,第一节精气学说学生最难理解,第二节阴阳学说学生最容易理解,第三节五行学说难易适中,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解,学生不容易接受,本人讲课时先讲阴阳学说,然后五行学说,最后精气学说,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接受。
2说目标
2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掌握目标,第二理解目标,第三了解目标。
第一掌握目标,主要有概念,内容。概念包括阴阳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藏象的基本概念、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经络的基本概念、病因的基本概念、病机的基本概念、治则的基本概念。内容包括阴阳的基本内容、五行的基本内容、藏象的基本内容、精气血津液的基本内容、经络的基本内容、病因的基本内容、病机的基本内容、治则的基本内容。
第二理解目标,主要包括一分布,两应用,三个致病特点,四大功能。一分部是指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在人体的循行部位。两应用是指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个致病特点是指六的致病特点、七情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四大功能是指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基本功能,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基本功能,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了解目标,主要包括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体质学说、疾病的预防等。
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体质等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现象。
23素质目标树立中医学思维,坚信中医,热爱中医,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提高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说学情
31教学对象笔者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刚从高中毕业的高中生,他们已经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但是他们的高考分数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刚步大学的新生,他们对专业的学习都有兴趣,但是兴趣不够足,原因是专业前景不明确,或者说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
32学习态度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的学习态度是热情的,认真的。因为他们对新学科感到很神秘,人本性就有探索精神,他们很想知道这门学科是研究什么的。
4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1教学方法根据本门课程以理论为主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一讲,二练,三讨论。一讲是指直接讲授法,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可以直接接受相关的知识点,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授课方法;二练是指案例教学法,举出临床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点;三讨论是指讨论教学法,是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讨论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的生理现象、病理现象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42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本门课程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视频、互联网等方面。
5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步:一退,二进,三回顾,四布置,五预告。一退是指每堂课在讲新的内容前,用两到三分钟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对上节课重点内容进行复习记忆。二进是指每堂课的主要部分,即每节课要讲的新的内容,用时大约30min;三回顾是指讲完新的内容后,要给学生把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回顾,用时4min;四布置是指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课后复习,用时1min;五预告是指提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查找与重点内容相关的医学进展。
6重点难点
对于重点的处理,主要采用五步法:一剖,二析,三总结,四强调,五歌诀。一剖是对重要知识点的解剖,比如阴阳的概念,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把这个概念剖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自然界中,第二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第三部分是这些事物或现象具有对立性,第四部分是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属性。二析是对剖开的每一部分进行分析。三总结是对重点知识的总结,很多重点知识太多,纷繁复杂,学生很难背诵,这时要给学生总结,比如在讲病机时,阴阳失调的临床表现有很多,学生很难记住,也不好理解,通过总结帮助学生记忆,阳偏胜的临床表现可以总结为热、红、数、干、乱,热指身热,红指面红、目赤、尿黄,数指脉数,干指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口干舌燥,乱指心烦,甚者出现神昏谵语。四强调是指强调重点知识对以后学习各门课程的重要性,如阴阳学说,《中医诊断学》强调“察色按脉,先别阴阳”[2],《中药学》中每味药物要分阴阳,《方剂》中每首方剂要分阴阳,临床各科的各种疾病的证候要分阴阳,比如《中医内科》的黄疸,要分阴黄和阳黄。五歌诀,通过编写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一些知识点,比如阴阳学说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可以编为“阳主热来阴主寒,阴阳寒热想周全,想不周全要人命,想的周全赛神仙。”对难点的处理,主要采用两步法:一补、二简。难点是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产生难点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所储备的知识不能解释他所面对的知识点,所以需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同时需简化知识点,把抽象的、晦涩的、深奥的知识点变成具体的、易懂的、浅显的知识点,让学生容易学习。
7体会
在十年的教学中,笔者的体会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讲的好与不好,精彩与不精彩,和平时的积累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需博学广识,与时俱进;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作为老师既要讲授正确的知识,同时也要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9-7
定价:34.8元
荐书理由
十八分钟,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个十八分钟?但如果只给我十八分钟,我当然可以走入厨房,快手快脚全无难度地只做一样东西,可以是汤可以是面是饭是前菜是甜品,反正都是最能够讨好五劳七伤的自己的最适合的食品。实验成功满足了自己,当然也可以进一步惠及心爱的一人或众人。
大条道理地奉劝大家回归厨房也是多余的了。享受过程,好滋味说明一切,就让这十八分钟为食之旅,从当下这一秒钟开始!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作者:曲黎敏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
定价:25元
荐书理由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在解析生理、病理等专业词汇,它还在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
聆听曲黎敏教授的精彩解读,是一次对自我身体与心灵的全新认知与精心呵护,是一次捕捉天地自然光影流转的美丽旅程。曲教授不是在机械地教我们如何“治疗”疾病,而是像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让我们既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玄妙,又能学到切实好用的养生智慧:如何改掉导致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如何养成符合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惯,掌握4--时辰养生秘诀、四季养生精髓。
《黄帝内经》是智慧之书,而不是知识之书,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
《人和食物是平等的》
作者:殳俏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3
定价:19元
荐书理由
当人看待食物就像看待人一样,会发生什么?我们不需要老学究般地对它追根溯源查家谱,也不需要神经质地将它们一会儿奉若神明一会儿打入地狱,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苦恼和快乐,它们与人的相处共存,它们与人碰撞出的火花。
我用写人的方法写食物,《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很像一本来自食物王国的哲学书的名字。希望这本书不是菜谱,也不是觅食指南,而是我们和食物的《老友记》。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食物越来越丰富,人类对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对食物的描述已不再是“它能否充饥耐饿”,而是“它是否好吃新奇”。食物在人挑剔的味蕾的判断下,有了三六九等区别,渐渐地失去了主宰的地位,而被人类所挑选和奴役。
《法式西餐烹饪基础》
作者:法国蓝带厨艺学院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4
定价:38元
荐书理由
“蓝带”是指16世纪法国国王亨利12的精英骑士团随身佩戴的勋章。据说拥有这个勋章的人大部分都是美食家,他们做出来的菜肴被称为豪华晚餐,因此不知从何时起,一流的厨师及菜肴就称为“带”了。具有这样不同寻常来历的法国蓝带厨艺学院是法国的专业烹饪学校,于1895年创建于巴黎。创立100多年以来,法国蓝带厨艺学院一直贯彻最初的“重视传统和艺术性的法国料理”这一教育方针,其学员来自世界50多个不同的国家,学员毕业后相继成为专业的美食家、有名的厨师,可谓人才辈出,这所学校也因此闻名于世。
懂得瑜伽的人就是不一样。郑先红老师对瑜伽的热爱与认知,使得她的人生焕发别样光彩。接触到郑老师的人都会感到,她的生命同瑜伽紧紧融为一体。将瑜伽的理念带入自身的生活,在工作生活中时时不忘对瑜伽的宣传、释疑与推广。这些年来,瑜伽让她的人生别有一番天地,她也让瑜伽的事业添姿加彩。
要中国人自己的瑜伽
为瑜伽事业默默耕耘、先后奔波的郑先红老师,这些年的辛苦下来,作为一种肯定,是来自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教育部的认可。郑老师所创建的瑜伽课程体系,和瑜伽教材都得到了上述国家部委的批准和认证,这是在国内瑜伽界唯一的殊荣。然而外人有所不知,郑老师为瑜伽事业的诸多贡献,却是来自这位江南女子,克服重重困境,以非凡的意志力,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与付出,才在艰难中一步一步取得。郑先红老师向记者介绍,她的这些工作都是基于目前中国瑜伽现状而努力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瑜伽开始作为一种新型的健身和修心方式在中国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推崇。近些年来,在众多瑜伽从业者及爱好者的共同推动之下,国内掀起了一轮的“瑜伽热”,各式各样的瑜伽培训班、瑜伽馆、瑜伽健身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起来,同时爱好、练习瑜伽的人也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究其原因,与当前大部分人“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状态,密不可分。可以说,瑜伽为目前大量需求的身心锻炼市场,添补了一大空白。
不过瑜伽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整个行业发展无序,缺乏规范性,缺乏政府层面直接参与和指导,有些地方的推广活动甚至偏离了瑜伽本色。缺乏统一的瑜伽行业标准和瑜伽教授规程,很多机构所引入的瑜伽习法,大多只是对国外瑜伽的原搬照抄,甚至是根据商业推广需要,而进行随意的演绎。与郑先红期待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人的生活、体质特性的“中国式瑜伽”差距太远。如果没有进行“中国化”的引进、创新与优化,缺乏“本土化”特征的事物大部分都是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
关于目前中国人对瑜伽的理解,郑老师指出其中的一大误区,就是每每有一位印度“大师”过来,或者是一些欧美“大师”驾临,就会得到非常的礼遇和追捧,而其实中国社会目前更需要的是适合中国人自己的瑜伽。郑先红老师更深一步,在文化层面谈到了玄奘与佛教,起源于印度的东方智慧,绝对可以在东土拓开崭新恢弘的气象。“我是希望有中国人自己的瑜伽,它可以综合瑜伽的传统,中医的导引、经络等养生观念,再加上人体运动科学的严谨性,升华成为新时代的中国瑜伽”。
让更多的人健康起来
郑先红老师所创立的瑜伽体系,目前已经成书,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在筹备出版,其中最大的特色,是郑老师为瑜伽在中国更好的发展,专门为大众提供了《健身瑜伽》一书,是特意为大众入门而写的普及之书。同时的瑜伽培训体系,郑老师也注重分为大众健身瑜伽和瑜伽教练两个标准来进行设置,定位零基础瑜伽、减压舒心瑜伽、梳理瑜伽、心灵瑜伽、香薰瑜伽、理疗瑜伽、能量瑜伽七大板块。在郑老师的瑜伽体系中,阐释瑜伽魅力五千年经久衰不的奥秘所在。由浅入深地练习瑜伽,讲述瑜伽是调理身心平衡的生命智慧。
郑先红老师所做出的贡献,虽是让瑜伽业界羡慕的成绩,但郑老师却认为仅仅是开头的一小步。她希望将来大家都可以参与到为国家、为社会积极推广瑜伽的队伍中来。无论是之前郑老师为瑜伽事业的贡献与付出,还是今天她希望能够更多人的人来一起为瑜伽尽力工作,都因为她心中与瑜伽的深度契合加上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心。“我很希望能够看到很多中国传统的,像八段锦、太极拳等项目在中国也可以像瑜伽这么火爆。可是现实中大众对瑜伽的喜爱的程度非常高,作为瑜伽项目从业者,我觉得是自己是有责任做一些事情的”。
在郑老师的带领下,创立的东方瑜伽体系,是瑜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在这套体系中,有对大众的正确之道的意见,有对瑜伽培训的心得。其中“瑜伽生活化,生活瑜伽化”是郑老师经常说起的一句话,也代表着她对瑜伽文化的理解。希望大众对于“身心”锻炼的功效,既不要“夸大化”“过度迷信”,也不要进行肆意“歪曲”,对瑜伽运动能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在瑜伽培训的规划上,郑老师以推进国家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东方瑜伽课程体系与教学教育体系,打造国内瑜伽教练员培训基地,强化国内瑜伽教练员队伍建设,包括社会培训、大学基础教育培训。
大众在学习瑜伽时,可以达到愉悦身心,全面疏解身体重压和紧张,回归最佳精神状态,重建健康活力。在深层次上,又运用瑜伽三脉七轮原理,配合健康饮食,调动内环境功能,疏通身体内部气息,使内分泌系统有序化,促进机体健康运转;同时结合西方香薰之五感疗法,运用瑜伽法,气息流转,瑜伽精油等独特疗效,让身体获得循环与代谢的平衡,在改善睡眠的同时,还能达到燃烧全身多余脂肪的功效。
最更为难得的是,郑老师综合传统中医基础知识,将人体的经络走向、运行规律和瑜伽结合起来,通过极其缓慢的姿势配合呼吸,达到舒缓调和地平衡体内各个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等,提高免疫能力,发挥人体的潜能,起到自疗作用,保持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上医治未病”,练习瑜伽达到的状态,可使现代社会常见的人体亚健康状态缓解,在紧张的工作生活同时,享受身体的良好状态。
欢欣感人的教学之路
面对日常工作生活的紧张与压力,郑老师更多的是用瑜伽的理念与方法,调整自身的情绪与心态,控制自我的精神与能量。郑老师这些改观和提升,也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人。随着周围的人对瑜伽从疑惑不解到喜爱支持,郑老师对瑜伽的情怀,也变得更加深沉。慢慢惊奇地发现,自己所教授的学员们,他们的身体变化、精神提升如此明显,也让郑老师更加坚定地,为她的中国瑜伽之路,健康瑜伽之路,前行不辍。尤其在瑜伽教学这方面,郑老师是国内第一位提出瑜伽教学方法的人。
可能是因为郑老师与北京体育大学的渊源,使得她在教学方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严谨细致的理论支持;可能是一路走,面授千余名学员的经历,使得她在教学方法的实践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积累;总之善于钻研、反复实践的结果,在借鉴国内外教学实况,针对现代人的生活及心理需要,结合近三十年来从事运动健身训练,及十年瑜伽教学实践经验,东方瑜伽的教学方法,是郑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成熟。
郑老师的东方瑜伽教学方法中,常见的有:示范法、讲解法、提示法、领做法、完整与分解法、对比法、即时信息反馈法、电话教学法等。在运用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仅要在具体时间地点和对象中,正确选择和运用某一方法,还要充分地考虑到采用的方式和各种方法之间的结合。郑老师还鼓励瑜伽教练多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普及、发展健康瑜伽而努力。目前郑老师的学生们,绝大部分在全国各地担任瑜伽教练的角色,很多都已是名头很大的瑜伽师了,但是学员们都更愿意和郑老师一起推动瑜伽业的进步。
职涯续航老不老
职场上,人人渴望从新兵变精兵,没人愿意从精兵变老兵――工作新鲜感渐失,职位停滞不前,惶惶然不知何时沦为下一轮裁员对象。职业停滞,每个职场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有些人在迷茫中得过且过,成为企业里的“肠梗阻”;有些人不待扬鞭自奋蹄,充电优化提升职业续航能力,老兵逆袭成精兵。没有职业优化的过程,求不来职场上的现世安稳。只有最好的自己,才配得上最美的将来。
职涯不是周而复始转动的“齿轮”
职涯的英文“career”,原指汽车在圆形车道中不断绕行,即“兜圈子”,似乎暗示着职场人不过是大型机器上的小齿轮,随着机器周而复始转动。零件总会老化磨损,职场人难免倦怠消沉。
近来,英才网联进行了一次关于职场困惑的大调查。结果显示,86%的受访者自认处于职场困惑期,而困惑主要来源于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转型三方面。导致职场困惑和不安全感的原因有三:一是缺乏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5年、10年计划;二是缺乏对工作的兴趣,对所属行业和工作并不熟悉,能力不够;三是工作压力所致,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也有来自同行、同事的压力。
陈先生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一家互联网公司一做就是五年,薪水虽有所上涨,但升职几乎无望。于是他跳槽到一家外企,但仍未能如愿。三年后,他再次跳槽到目前的IT公司,虽然入职之初公司应允他会有晋升机会,但工作多年,领导却丝毫没有往上挪挪他的意思,反而提拔了一位刚过而立、资历尚浅的新人当总经理。苦熬八年,年纪奔四,职业生涯却如一潭死水,曾经信誓旦旦要在岗位上大干一场的他,如今心灰意冷、得过且过。每逢同学聚会被问及工作,陈先生总觉得脸上无光,避而不谈。“每天就那点事,按部就班,没什么意思,也没有成就感,真怕一生都这样浪费下去。”陈先生心里的不甘可想而知。
和陈先生一样原地踏步的职场老人并不少见。殊不知,越是消极对待工作,越难挖掘自身优势,越难获得成长机会。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职涯不是周而复始转动的齿轮,当一些危险信号频频闪现时,职场人就该适时地清理“内存”,为自己进行“系统优化”处理了:
――一个行业做太久,越来越没意思
“干一行爱一行”实属不易,但作为职场人,至少要保持能力与组织需要的协调,不拖组织的后腿。当同事都在大步前进时,你却停滞不前,这就意味着“贬值”。利用充电优化自己、提升自身“含金量”已势在必行。
――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一觉醒来,竟然听不懂别人在谈什么。昨天掌握的资讯今天已经过时;今天的朝阳行业明天已成夕阳。在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不一路小跑势必被时代抛弃,“吃老本”已不能保证工作上的安逸。选择只有一个:要么不休息,要么永远休息。
――天天做同样的事,想突破一下咋这么难
职业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当机械重复多于突破创新,说明职业生涯已到停滞期,再不充电就晚了。
――想跳槽,可是自己没能力、没实力
底气不足预示着资本不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炙手可热,关键在于,你是人才吗?如果不是,赶紧实施技能储备,把自己武装起来。
曾经风靡全球的柯达被佳能、尼康“KO”,诺基亚被苹果、三星“PK”掉……无数事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在职场,不进则退。无论年龄、资历、行业,职场人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奋起直追。
为老兵注入“职人”精神
工作多年以后,完全失去了刚入职时的干劲和才华,生机活力不复存在。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很普遍。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露西・凯拉韦认为,只有缺乏想象力的人,才会长期在一家公司工作。因为长期“偏安”,会让人渐渐失去干劲和才华,变成温水里的青蛙。
尽管新的理念认为,职场人应忠于行业而不是公司,但是,这并不代表忠诚于企业的老员工就毫无价值。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按部就班的职场升迁外,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升自身职涯续航能力,仍是他们在企业中长期存在的资本。
日本将拥有精湛技艺的传统手工艺者称为“职人”,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的“职人”精神具有两个显著文化特点:一是“一生悬命”,即一旦开始某项工作,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它做好,直到满意为止;另一个叫“一筋”,即专注于一道、一艺,从一而终,绝无变心的可能。“日本第一寿司职人”小野二郎今年已经90岁高龄,他的寿司店开在东京地铁边上的一间狭窄地下室里,没有菜单,没有独立洗手间,只有10个座位,却被《米其林美食指南》评为三颗星的美食店,世界各地的饕客争相慕名而来。小野二郎的成功秘诀就是:“要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一旦决定要做某一项工作,就要沉浸其中,要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用来磨炼技能,根本没有时间去抱怨。”
对那些职场“老兵”而言,他们经历了职场上的摔摔打打,技能过硬,经验丰富,很多人都成了职场的中坚力量。若他们在勤奋、踏实工作的同时,再对专业怀着敬畏之心,多几分“职人”精神,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刘小姐在一家公司负责人力资源工作,除招聘外,还要管理员工福利、社会保险、绩效核算等模块。7年来,她每天早起晚睡,像个全能高手,虽不至于样样精通,但对人力资源诸多业务已了然于胸。苦熬7年后,终于被一家德国公司高薪厚职挖走。如此看来,花在工作上的时光都不是浪费。
研究表明,职业危机主要出现在初级职务的白领身上,很少出现在管理层或者专业人士身上。对于职场人而言,如果不能把“资历”演变为经验,不能在专业上上升为专家,徒增的年轮根本就不是优势。因此,职场老兵要未雨绸缪,提前为自己找到一个好位置或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一是提升职业档次,二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提升职业层次。
这就需要职场老兵将自身打造成独具“匠心”的“职人”,使自己的贡献与薪酬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复制自己的成功,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老兵回归精兵的逆袭之路
职场老兵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回答是“NO”。同样的工作,换个视角、换个方法来做,效果也会出人意料。琐碎的工作不是不能创新,也不是不能有成就感,而在于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是否结合自身优势去创造,抑或是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促进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从而获得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
个人职业优化是一种自我更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治愈”秘笈,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技术飞速更新,如果做市场却不懂社会化媒体运营,做计算机却不懂云计算,那就只能被新生代毫不留情地取代。大势所趋,“充电”已不是遇到瓶颈时的被迫之举,职场老兵要随时进入“充电模式”,为自己的职涯寻找“满血复活”的对策。
从能力到能量的跨越,充电不只是报班上课
近几年来,随着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各传统领域也发生细分,职场人充电也出现因行业而异的趋势,“get”新技能不再是到培训班听课或者考取资格证,而是将学习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学以致用。
王小姐在一家企业从事品牌打造工作,如何将时尚的生活方式传达给消费者,是她不断研究的方向。作为中层管理者,工作强度和压力都非常大,想要进行系统性学习已较难实现。比起考证或读EMBA,王小姐更喜欢把时间化整为零,学一些自己感兴趣、令自己放松和愉悦的东西。同时,她认为,职场充电也需要一种推动力,比如学一些工作上急需用到的技能,会让工作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强烈的兴趣和明确的需求是王小姐选择充电学习最主要的出发点。“这种抛弃了社交、证书、职称的目标性充电,是纯粹的基于内心的真实选择。”王小姐说。
通过圈子学习,比参加培训班更实用
天际网的《中国职场人充电指数》揭示了职场人充电与时俱进的新趋势:人们更倾向于依托新媒体,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例如:利用手机APP背单词、看看短视频,三分钟内搞定一个知识点。
张先生在互联网行业供职多年,跳槽却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业。对金融一窍不通的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入门。刚开始,他在网上找一些社会培训班上课,但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而且学到的东西不能立即用于工作,收效甚微。后来,张先生在业内前辈的推荐下,找到了金融圈子里举办的一些培训班。培训讲师都是各大金融公司的一线工作者,不仅语言通俗易懂,知识点还很落地,很多内容能立刻用上。而且,学习者多是一线从业者,大家聚集到一起,可以就某个话题进行分享和交流。张先生收获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是实用的工作方法。
现在,职场人越来越多地聚集到网上论坛、QQ群、微信群里,通过“圈子”进行信息交流,最新行业动态等信息。同时,圈子里也经常探讨一些专业话题。尤其是微信群,活跃度高,交流机会多,形形的高人暗藏其中,职场老兵可以顺藤摸瓜,加入行业圈,向高人请教。
“修心”成为职业优化新境界
对于资历较老的职场人来说,其专业技能已到达一定水平。这时拼的更多的是思维的高度和战略眼光。站在“众人”的肩膀上实现自己升华思想的目的,这已成为不少职场老兵的新需求。而要完成这样的转变,离不开学习、观摩和思考,而这正是很多久居职场的人所欠缺的。
调查显示,对于开始进入企业中层和初级管理层的职场老人来说,充电需求排行“三甲”的是:国学、佛学、中医、养生等传统文化常识,占48%;MBA、EMBA学位教育占19%;鉴表、品酒、艺术品投资收藏等生活品质进阶之道占17%。这些曾被看作是“不务正业”的内容,在职场中坚力量身上得到十分明显的体现。事实上,由于职场老兵已具备极强的业务能力,充电主要是弥补知识体系上的不足,而企业对于他们的要求也更看重其阅历、能力和升值空间,而这些能力指标是仅凭学历无法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