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私人银行发展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私人银行;竞争;人才
“私人银行”业务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目标,将商业银行所涉及的资源作为一种保障,向客户及家庭提供私密的“管家式”金融服务。
一、私人银行的来源及发展
私人银行是一种为富人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银行会根据客户的需要量身设计出专属于他们的金融投资服务。世界上的第一所私人银行是在日内瓦,在建立的初期是为客户提供投资金融服务,业务的范围也比较单一,随着不断的发展,之后欧洲的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私人银行,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日内瓦、伦敦、新加坡等多地为中心的业务发展格局,主要是以欧洲、北美、亚太三个地区。
二、私人银行在我国的发展
在我国市场上有以下几种从事与私人银行业务
(一)由全国性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全国性证券公司。由省市两级地方金融公司入股专业证券公司,根据国家对证券业务的特许经营权,让证券公司在办理私人银行的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形式的银行。主要的形式以客户咨询、投资等业务,具备一定的资本能力,在金融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现在正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一支重要能量。
(1)发展初期
我国的商业银行和私人银行还属于两大分支,两大银行之间的业务不兼容。但在2002年的时候,出台了信托法,初步的确立银行、证券、保险分开的模式。分开监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的资本流动出现了非常大的进展。保险资金现在不仅仅可以投资基金也可以投资商业银行的次级债等。目前我国的私人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资金基础比较弱,业务范围狭窄,缺乏创新性,与西方的私人银行相比,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西方的经验,改善我国私人银行的不足。
目前现在承担私人银行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规模较小,而且竞争力不大。主要原因是资本较少,与西方的证券公司相比较,我国无法匹敌。发达国家私人银行的并购也越加激烈,私人银行也趋向国际化,现在西方很多私人银行都将视线转向到中国,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开放,处于弱势的我们如何处理与西方发达、坚强的私人银行抗衡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2)业务结构较为简单,综合财富管理理念和能力尚未形成
国际的私人银行主要是以产品收益和客户的期望为主要,不再是单单的关注传统的理财产品,而是更加的全面的理财,现在也不仅仅是对富人的私人理财,甚至是延伸到富人的家庭,对富人的生活方式、儿女教育都有一个相应的资金理财方案。而我国的银行业务仅仅是关注财产增值,而忽略了全方位的服务管理,还维持着传统银行业务,太过于单一,而且私人业务的投资也仅仅是一些基础性的,比如说股票、存款、债券等,对于一些灵活的投资金融服务还不够全面,甚至是很少的进行涉及。
(3)金融服务范围狭窄,无法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
国际私人银行对富人的行销策略是以养生、宗教、奢侈品等几个领域开展的,但我国银行则关注的是如何提高金融产品水平,很少会思考与其他银行的合作,这就只能在有限的服务中提供金融服务,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经济的发展。
我国私人银行的定位也不够明确,业务范围有些狭小,没有产业意识。西方的私人银行已趋于多元化的发展,我国由于发展开始较晚,还处于传统的自营业务中。而且手段单一,业务相似。在资本主义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存在着生存的压力。我们只有结合我国的国情,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新定位私人银行的功能和业务,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席位。
(4)缺乏专业的私人银行营销队伍
虽然现在我国的大多数银行都已经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但负责的经理一部分是来自于对公、个人信贷业务的,一大部分是由柜员组成,银行对这些人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导致整个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过低,很难让富人满意,而良好的私人银行是需要具备专业的客户经理,经理具有专业的营销手段,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相应的了解,但这些却都是我国私人银行所没有的。
(5)提供私人银行业务和服务的法律都不够健全,比如说为客户提供详细的法律保障,但我国却没有提出相应的法律保障,甚至是可以f当前的法律是空白的。在西方的国家他们的税法都已经稳定,我国的法律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变化之中,这就非常了影响了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
在西方的私人银行的业务已经具备了健全的法律,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金融产品的金融创新,树立品牌形象
私人银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发行和承销,私人银行在过程中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国家发行债券是国家财政功能的体现,是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私人银行提供各项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投资的渠道,有利于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吸引了不少的富人,还吸引了不少外国的富人,这就为我国的金融产品。衍生品是我国金融产品的主要发展的产品,主要是以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转换,利用市场的差价从而赚取了金钱,让客户可以减少风险的获得利润。虽然我国金融发展不断前进,但在我国的体制下不能把外国的私人银行产品加以利用,但可以利用其金融产品,将其引进进行相应的加工,这样会在产品方面简单很多。
(二)加强内外部渠道的联动营销,形成合力
个人是无法在金融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股价的,这就需要私人银行对上市公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股价。因为私人银行有很好资源,具有专业开发研究的功能。在内部建立多条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全方位的金融发展快速发展,可以将海内外与部门有所联合,可以全面的提高私人银行的和人金融服务。在外不仅是要与非银行机构有一个良好的合作,而且还要对留学、保健等非金融公司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营销的方式,给客户提供一个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三)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市场对传统的业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为金融创新提供动力。我国的私人银行更加的关注人才培养,借鉴外国对于人才培养的经验,鼓励人员多多的参加专业讲座,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在建设私人银行业务时,要培养好后备业务,根据各项业务的不同,培养对应不同业务的人才。建立激励的约束机制,以客户家庭资产作为考核机制,提高薪资,提高私人银行人才的工资,促进他们的发展。
四、结论
创新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我国的私人银行一直不能够创新,维持着现状,这一直被人诟病,主要是因为我金融银行是一人独大的场面,所以私人银行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私人银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必将是在金融业长期活跃的一份子。根据对我国投资银行的分析,我国还处于落后的时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落差,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我国形成现代化的投资银行,对投资银行进行法律上的引导。不断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争取在21世纪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施燕翔. 浅析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149-150.
[2]赵琨.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3.
关键词 私人银行业务 中西对比 问题与应对策略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专门面向一般拥有至少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流动资产的富有阶层,为其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的一类金融服务。私人银行的主要服务范围有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资产管理,规划投资,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为顾客节省税务和金融交易成本等。此种金融服务的年均利润率可达到35%,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此外,私人银行之“私”是指专门针对富有阶层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需要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投融资服务,对客户及其家人、子女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等服务。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成为国内首家设立私人银行部的中资银行。2008年初,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相继宣布成立各自的私人银行部。2009年7月,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全国的范围内开放私人银行牌照的申请,允许建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目前,工行、中行、招行、中信、交通、农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等二十多家银行均开展有私人银行业务。
从当前的经济特点和形式分析,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正处于成长期,蕴藏着无限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富裕阶层的出现和稳定存在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和服务对象。另一方面,金融资产类别的多样化与规避风险类金融工具的需求增加,为商业银行私人业务创造了较大的市场服务空间。同时,住房、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增加了私人银行对客户的个性化资产配置的需求。此外,金融网络化、电子化也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
二、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瓶颈及中西对比分析
1.服务项目少,功能狭窄局限
西方私人银行为全方位财富管家,而中国私人银行服务单一,规模有限,结构不够合理。西方私人银行服务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财务咨询、保险规划、证券组合投资、合理避税、遗产转让、子女教育、艺术品托管等全方位的财富管理,而中国私人银行的服务内容目前仅限于代销各种理财产品,代销基金,代销信托和贷款,服务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2.推销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欠佳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成为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西方私人银行经理多为具备多年银行财富管理经验的专业服务人员。而中国私人银行经理则缺乏经验,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与私人理财对象所需的专业化服务人才不匹配,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
3.服务内容单一导致收入来源单一
西方私人银行的收入来源有手续费、管理费、咨询费、利差收入,而中国私人银行的收入来源目前仅有手续费和利差收入两项,与银行一般业务的收入来源基本相同,没有发挥私人银行高水平目标对象、高个性化、私密应实现的对价收入。私人银行应该充分发挥的个人针对性理财服务功能没有被充分实现。
4.业务透明度低
中国私人银行大多没有公开自身的利润率,迄今为止二十多家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仅有工行、招行、兴业三家私人银行宣布盈利。公开数据显示,对于美国和欧洲的私人银行机构均有35%和30%的利润率。中国私人银行利润不透明化的现实也让外界增加了对其的怀疑程度,不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信任关系,阻碍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
5.获利能力不足,市场空间小,发展艰难
目前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导致私人银行的理财机制无法被目标客户广泛接受。技术手段落后,电子化及网络化程度低,不利于私人银行业务的推广和专业化理财服务的进行。
6.发展面临法律障碍
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体制不仅限制了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向其他金融市场的延伸,而且也限制了私人银行业务对高端客户的吸引力。此外,客户隐私和财产保护法的缺失、私人银行业务监管不健全以及境外资产配置受限制的问题也是阻碍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障碍。
三、中国私人理财业务策略研究
1.加强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与时俱进,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私人银行应对现有产品进行评估和定位,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淘汰落后业务和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扶持创利型和潜力型业务和产品,形成新的核心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私人银行业务的内容,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
2.加强对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私人银行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私人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秀的决策管理人员、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和优秀的一线操作人员是保证私人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一方面,我国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富有经验的先进人才,获取国际成熟私人理财机构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应提高对我国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制定从业资格的相关办法,同时对从业专业人员加强培训以及跟进知识更新。
3.致力于对客户提供人性化、差别化、全能化的私人金融服务
银行业归根结底是一个金融服务类行业,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就是客户,个人理财服务从根源上讲也是一项面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指导的服务,所以应遵循时刻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原则,充分了解客户的新需求,不断完善服务手段,创立新的服务方式,增进顾客对银行的信任度,对客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4.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和隐私保护体系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依赖于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坚实地个人信用基础。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相关法律政策和监管体系,是商业银行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必要保障。同时,私人银行高私密性的特点要求我国应加快制定隐私权法律制度规范,出台具有针对性地详细的保密规定、要求和措施,增强可操作性。
5.转换营销方式,采用电子化、多渠道营销策略
私人银行业务对营销有着特别的要求,一个好的营销方式对扩大市场、争取到稳定的客户业务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私人理财市场的经验,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营销策略,同时加以利用电子化建设中产生的数据库、信息网络工具提高营销效果,拓展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炜.私人银行发展面临的法律障碍.中国金融.2011(15).
关键词:私人银行 建议策略 发展趋势
一、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现状
随着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启动私人银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进军私人银行领域又掀起了一个。从今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有望步入全面竞争时代。据介绍,私人银行业务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当中层次最高的个人金融服务。根据欧美市场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能达到零售客户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去年3月中国银行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其后招行、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宣布成立各自的私人银行中心,服务对象大都是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客户。今年以来,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启动满周年之际,中资银行布局私人银行市场明显提速。此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也有望在上半年推出这项业务。“相比去年,今年国内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提速,表明各家银行已经对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达成了共识,意味着国内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开始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国内银行加速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原因有三:一是这项业务本身利润率高、回报优厚,有助于银行实现盈利的快速增长。二是出于自身战略转型的考虑,特别是在今年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减少银行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三是布局业务空白点,目前中国大片的高端财富市场仍未被开垦,而与外资银行相比,这一领域也是中资银行的短腿,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中资银行的必然选择。私人银行业务其实是银行服务中高端市场的一种延续,是对个人银行服务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近期私人银行业务的竞相开办,也标志着中资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需要指出的是,私人银行业务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除了对客户财富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之外,往往还涉及法律、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非金融类的增值服务,这对中资银行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发展私人银行需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国内银行可参考起步、扩张、创新三阶段的发展路径,在客户、产品或服务、渠道、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逐步实现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私人银行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团队中年轻人较多,虽然专业背景、个人综合能力都不错,但是缺乏经验,很多国外的私人银行家,都是在行业中工作了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经历了长期工作的历练和几轮经济周期,经验、阅历都十分丰富,而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刚起步,人员的认证体系、培训体系都不完善,客户经理经验有待积累。人才缺乏成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2.银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不够
当前私人银行产品创新机制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求金融企业分业经营,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综合化水平很低。银行除了提供各类标准化产品之外,难以适应复杂的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只能更多专注于服务形式上,如服务团队配备、专属场所、亲情服务等等。但服务的改善有时并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很难为客户的资金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这成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3.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私人银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由于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普通理财业务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不同,原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已经不适用于私人银行的业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私人银行的业务很难完全开展。
三、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对策建议
1.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及客户关系,争取潜在客户
由于长期的经营,国内银行已经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庞大的个人业务及理财业务之中蕴藏着大量的富裕人士。国内银行必须付出努力去发掘这些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在客户,尤其是在我国富裕人士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国内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在这几座城市的经营网络重点发掘高端客户群。
2.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局面,国内银行在紧跟国际潮流。加大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商业银行要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私人银行业务人才,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开发力度。
3.重视风险管理,建立监控框架
私人银行业务对于国内银行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在业务开展初期就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三大风险的管理要以防范为主,立足于完善且严格执行的定性管理基础。国内银行应该着重建立一个风险监控环境以此管理操作风险,制定一套识别与评估、监控、缓释、度量及报告操作风险的完整流程,并由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内部控制部门负责监测整个流程的执行。对于流程之中的每一个程序及风险易发点,都要制定专门的操作准则加以预防。一个规范的操作风险监控框架可以同时防范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的发生。
4.提供高效优质人性化服务
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而言,核心竞争力拼的就是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对服务更为注重。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国内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由此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在充分认识到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复杂性、多样性的前提下,尽快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私人银行客户,应专门为其设定一套快速、方便、高度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并且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将其与普通地银行客户区别开来。参考文献:
[1]郭田勇,邓伟.中资银行如何拓展私人银行业务[J].西部论丛,2012(1).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9-000-02
摘 要 2007年第一家中资银行私人银行部成立以来,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及管理资产规模不断增长,产品及服务的种类不断增加,离岸市场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首先对私人银行的客户数量和管理的资产规模、产品及服务以及离岸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根据第一部分的内容得出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投资品种有限,银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离岸业务发展处于竞争劣势。最后,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推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措施: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建立长期沟通机制;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积极拓展非金融增值服务;注重离岸业务发展。
关键词 中资银行私人银行 客户数量 产品 离岸市场
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在上海和北京成立了私人银行部,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随后,其它中资银行纷纷成立私人银行部。私人银行业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投资品种有限,银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离岸业务发展处于竞争劣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私人银行发展的对策,提高中资银行私人银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客户数量及管理客户资产规模
依照客户数和资产管理规模来看,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可作为中资行私人银行的第一等级,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属于第二等级,刚开展业务的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属于第三等级。
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相对于2010年末,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客户数量增幅分别为:35%、15.32%、58.72%、22%、21%、24.75%;其管理客户资产规模的增速分别为:21.43%、16.82%、18.63%、2.83%、48.88%。截止2011年6月,这六大行客户数量约为10万人,管理客户资产规模约1、37万亿元,专家估计截止2011年末,国内中资银行客户数量约为15万人,管理客户规模约为1.5万亿元。
(二)产品及服务
目前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服务正在向欧洲私人银行看齐,涉及的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私人银行不仅会在基金、股权投资、新股申购、证券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外币业务、债券、信托、慈善计划方面指导客户,而且还能在在出入境、子女教育、高尔夫服务、看病、艺术品收藏与拍卖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增值。但总体而言,私人银行产品还是集中在债券、股票等方面,创新性不够。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研究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课题组在《2011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中资银行目前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仅可从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自主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亦集中于其固有领域——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整体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围绕传统的储蓄、信贷和中间业务,辅之以销售为实质内容的公募基金、信托集合理财、阳光私募和PE产品等,产品主动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
(三)中资银行私人银行离岸业务发展状况
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在岸市场上,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中资银行正在探索离岸市场业务的发展,具体如:2009年10月中国银行在港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为香港首家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高端财富管理服务的中资金融机构;2011年4月招商银行副行长丁伟在表示,招行正在通过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永隆银行,搭建境外私人银行管理平台;2011年12月建设银行副行长朱小黄对记者表示,该行将为私人银行用户设计离岸资产信托产品,并考虑收购欧洲私人银行的业务等等。
二、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品种有限,银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私人银行业务作为银行领域最高端的综合投资服务,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专业化的投资咨询服务。二是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三是高端客户专享的增值服务。从文章第一部分内容可知,中资银行主要从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自主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亦集中于其固有领域——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其提供的服务产品主要集中于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缺乏结构性衍生金融产品,产品单一性特征明显,难以为高净值人士提供完善的风险投资计划以及满足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
(二)离岸业务的竞争劣势
在离岸业务方面,对于大部分具有海外资产的客户来说,会更倾向于选择外资私人银行进行管理,外资银行对当地市场及管理制度都相当熟悉。很多高净值客户都拥有海外资产,并且都有子女在外国留学或者已经移民至国外,外资银行在海外的众多网点是的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外资银行。根据建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2010年,全球离岸财富规模为7.8万亿,这一增长的动力源于市场表现以及特别来自于新兴市场的资产流入。虽然中国私人银行客户对于离岸财富管理的需求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客户已经明显表示出了兴趣。
三、推动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建立长期沟通机制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私人财富快速增长,高净值群体日益扩大。为此中资银行应当根据我国财富市场以及高净值人士的各项特点,重点挖掘、拓展,瞄准并抓住目标客户。只有准确了解客户的需求、偏好以及消费习惯等,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并保留住的客户;只有准确地细分市场,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投其所好,才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中资银行应当根据国内财富市场以及高净值人士的特点,重点挖掘、拓展目标客户,通过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做大私人银行业务。
(二)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积极拓展非金融增值服务
中国高净值人士除了注重资产管理,对银行提供的增值服务也越来越看重,这就需要银行在高品质的服务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发挥“家庭管家”的作用。
首先,应通过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招募专业研发人员,组建强大的研发团队。进一步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其次,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私人银行的理念,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创新研发出适合当前国内市场的投资产品。再次,应及时了解掌握私人银行客户的投资需求,量身定制适合的投资产品。非金融服务是私人银行最具差异化的产品,提供非金融服务有助于中资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三)注重离岸业务发展
中资私人银行应把握好时机,注重客户需求的满足,不断克服自身对市场不熟悉、管理能力不强、服务能力偏弱、美誉度不足的劣势,发挥客户存量的优势,努力拓展其海外的分销渠道、投资渠道、运营中心以及资产全球配置的网络,为离岸金融业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从路径选择上看,香港的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具备完善的监管条件,也是中国境外唯一可以提供人民币服务的地方。同时,由于经济文化差异较小,环境较为熟悉,可从香港首先试水,选择香港作为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首要区域。另外,新加坡相对成熟的金融环境以及其开放的市场氛围,使其成为私人银行业务的风水宝地,几乎所有中资银行都会考虑在此布局。为顺应金融业开放和市场环境变化,中资银行在大力发展在岸业务的同时需注重离岸业务的开发。在未来几年,中资私人银行会加快进军海外,不仅仅要向中国客户提供国际离岸私人银行服务,还要向当地居民提供国际在岸的私人银行服务。
参考文献:
[1]冯静生.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财贸研究.2008(04).
[2]耿丹丹.私人银行业务法律问题研究.金融论坛.2010(02).
[3]冯静生.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8(10).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内涵
历史上对私人银行起源的说法不一,但大致都归于欧洲古老而显贵的家族需要值得信任的专门人员帮助打理大笔的财富,于是就出现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会计师、律师、银行家等为这些贵族提供投资、避税等一系列规划。这些专门人员逐步形成了第一代的私人银行家。
2005年5月25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正式提出了私人银行的概念,并做出如下定义:“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依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私人银行主要是为最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细分为四个大类:对现有财产的保值、增值;提供独特的金融解决方案;退休计划;财富的延续。
目前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进入门槛高。与针对普通个人客户的个人银行业务不同,私人银行业务的进入门槛较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私人银行开户“门槛”最低为5O万美元,最高为500万美元,且有些银行在不同地区的规定也有差别。一是服务个性化。为满足高端客户群的特殊需求,私人银行业务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突出,更注重产品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服务私密性。私人银行面对的客户,大多坐拥亿万财富,协助管理如此庞大的财富,自然要求保证其私密性。西方私人银行通常为客户提供具备高度技巧、训练有素的客户关系经理(relationship manager),由客户经理针对客户的所有需求提供全方位与专业化的财产管理服务,并设计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四是明显的批发业务性。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高净值财富的总人数约700万,持有 27万亿美元资产。其中私人银行存款规模约1/:请记住我站域名/7万亿美元。从交易角度看,通常一笔交易的金额都以几十万美元为单位,私人银行业务毫无疑问是零售领域的批发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私人银行服务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需求早已出现,然而尚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能够提供全面的私人银行服务。尽管国内也出现了不少为不同客户度身定制的差别化理财产品,但是多数个人理财品种内容相近、投资品种有限、收益和投资期限相近、创新品种也相对较少,不能满足高收入群体多元化的理财需求。而且,现有的产品结构也不尽合理。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咨询、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所占比重较低。这种品种与结构上的缺陷,导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缓慢。
(二)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
随着信息化、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个人金融产品尤其是私人银行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专业人士提供详细的解释。而国内银行过分依赖固定的柜台服务来推销产品,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以及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加之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落后,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前售后服务严重滞后,使得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一知半解,不能正确认识其风险收益特征,甚至于一些客户忽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客观规律,认为私人银行的业务一定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对银行提出过高的回报率要求。同时,在当前以客户为导向的新时代,私人银行业的经营核心在于收集潜在客户的信息并充分挖掘、调整,设计出高附加值、富有个性的金融产品。但目前我国国内银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普遍还处于初始阶段,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存储和处理技术仍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
(三)人才不足,制约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综合性的财务规划服务,需要从业者掌握关于税收、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从业者的要求比一般业务要高。另外,私人银行业务进展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经理与客户的交流过程,在交流中打动客户,使客户产生共鸣和信任才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众所周知,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的客户对象往往都有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要使他们产生沟通的,增进其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同,无疑对客户经理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而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尚属新兴业务,国内缺乏对此有较深研究的专业人才。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储备了丰富的专业管理人才,然而因其法律、金融、税收等诸多方面均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国外人才在我国开展业务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人才不足是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分业经营所带来的业务限制
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为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富裕阶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综合服务,这不仅意味着服务的非标准化,也意味着服务的全面性,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不同金融领域。但我国目前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领域金融服务的顺利开展。以商业银行为例,尽管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机构,但其所能提供的产品还是非常有限的,主要仍为储蓄、信贷和各类代销产品,并且这些产品都具有标准化或格式化的特点,无法与私人财富管理中所强调的个性化要求相吻合。正是由于这一技术的存在,商业银行在提供高端服务时往往过分强调服务形式,如专人配备、专属场所、优先服务、亲情服务等,对服务的内容及质量并不能做出有效的承诺,而这些正是客户最为关注的。
关键词:私人银行;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9-0061-03
私人银行最早起源于瑞士,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它通过为富裕阶层提供一系列私密性和个性化的服务,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银行所重视,成为国外一流银行的战略核心任务。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又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些新的发展趋势为刚刚起步的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一、私人银行业务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趋势
1.在渠道方面,通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应用为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ATM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应运而生,并成为传统营业柜台的有力补充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电子化的进步,实现了从传统银行到现代银行的重大变革,银行也一改以往单纯靠机构扩张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模式为多渠道服务方式。[1]在发达国家,除了现金业务,几乎所有的私人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电话解决,网上银行业务也发展成熟。仅2002年底,私人银行管理的全球27万亿总资产中,有2500万投资者的1.9万亿美元通过网络进行管理,每年产生约200亿美元的收入。2006年,汇丰集团网上理财客户迅速增长,网上客户已占全部个人客户的13%和企业客户的30%。
2.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商业银行不断推出适应客户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证券、保险、基金行业的兴起,商业银行不断推出适应客户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范围不仅包括了财务管理、咨询、委托理财等,还涉及到了运动、旅游、娱乐和公益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一些银行更是推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站式服务,针对客户人生不同阶段和重要问题,诸如婚丧嫁娶、健康医疗、搬家、财产投资管理、旅游、退休计划管理等提供一站式全面金融服务。私人银行从单纯的出售传统的柜台金融产品转变为了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或“金融超市”。
3.在岸业务发展快于离岸业务。近年来,各国监管机构加大了国际反洗钱的合作,各国的税收也趋于一致,私人银行客户对保密性的需求减少,因此,离岸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越来越重视提供本地的产品和服务。
4.私人银行之间的并购逐渐增多。在最近的银行并购潮中,零售业务成为银行业并购的重要争夺对象,而私人银行业务更是争夺的焦点。2002年,汇丰控股以103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三大零售银行纽约共和国银行及其在欧洲的私人银行分支机构。同年,苏格兰皇家银行旗下私人银行子公司Coutts成功收购了BankvonErnst。而近年来最大的银行并购是2007年苏格兰皇家银行联合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SA)和比利时富通集团(Fortis NV)收购了荷兰银行。其中西班牙国际银行有意接管荷银在巴西和意大利的业务,富通则相中了荷银在土耳其的零售银行、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
5.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心发生了转移。随着亚洲地区财富的迅速增长,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心已转向了亚洲。目前,新加坡的离岸私人银行中心已排名全球第二。全球30大主要私人银行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地区总部,其中渣打银行将其私人银行业务统筹中心和私人银行服务中心设在了新加坡,花旗银行也将其全球财富管理国际部设在了新加坡。此外,美林、摩根士丹利、JP摩根、高盛的私人资产管理部门也在这里开展业务。本地的新加坡发展银行、华侨银行和大华银行同样设置了财富管理部门。“欧洲财富和私人银行业2005”调查预测,今后几年新加坡可能超越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离岸资产中心。[2]
二、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我国高收入人士、富裕家庭数目激增。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拥有百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家庭超过31万,居全球第五位,波士顿预计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总数有望在2011年达到60.9万户。正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国内外银行纷纷瞄准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在这方面,外资银行利用其母行的优势捷足先登,早在2006年底就有汇丰等6家外资银行在国内设立了代表处或业务部。中资银行方面,2007年3月,中国银行联手其战略伙伴苏格兰皇家银行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其后,国内其他中资银行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也纷纷在国内发达城市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但与国际私人银行业务相比较,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特别是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1.产品较为单一,产品创新的机制不够完善。私人银行的核心是满足客户个性化的理财需要,在国外,私人银行的产品都毫无例外地涉及到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外汇等多个领域,而受制于我国金融体系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综合化水平很低,产品创新机制不完善。虽然近几年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的合作日趋紧密,全国多家金融控股集团已初具规模,但无论是在合作的范围还是深度上与国外混业经营模式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缺乏产品创新,不能跨市场设计产品,导致国内各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相对单一,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既无法满足富裕人士个性化的需求,也很难为客户分散风险,从而给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难度。
2.私人银行系统建设落后,电子化渠道应用程度不高。尽管近几年国内银行业务电子化发展迅速,电话银行、网络银行、ATM等渠道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但远远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多家银行正在建设新一代的核心银行业务系统,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来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更为明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将增加更多国际视角,实现海内外银行服务的联动,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对银行资源进行交换、配置和共享,以随时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更优化的方案和服务,这对国内银行特别是中资银行来说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3.私人银行专业人才匮乏,培训体系尚不成熟。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私密性专属服务,决定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必须具备综合性的高素质以及丰富的从业经验,不仅持有CFP(理财规划师)、CFA(金融分析师)等资质,通晓会计、法律、心理等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一些高品质生活的软技能,像高尔夫球、艺术品鉴赏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得到客户的信任。因此,国外往往将这些优秀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称为私人银行家。而目前国内理财业务的发展也不过5、6年之久,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刚起步,理财人员的认证体系也刚刚引入,私人银行培训体系还很不成熟,因此目前国内适合的私人银行人才普遍缺乏,这成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4.组织架构不合理,难以适应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由于客户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的流程设计必须要快捷和高度的人性化,充分体现出客户的个性需求,同时也要求私人银行服务的高度私密性和安全性,这决定了银行内部需要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灵活的市场创新能力,而我国大多数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组织架构是一种传统的宝塔型体制,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成本很高,决策链很长,对市场反应速度慢,条线和块块(主要指一级分行)之间的目标和激励往往出现偏差,这些都远远不能适应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对策建议
1.改革分业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业务综合化。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混业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趋势。从国外私人银行发展的趋势来看,私人银行均是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为客户提供集银行、保险、证券于一身的金融服务,并形成了“金融超市”。因此我国的私人银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使得银行能广泛深入地与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运用灵活的金融工具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加大产品创新,扩大本土化经营优势。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模式下,加大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国内银行本土化经营优势是国内私人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从国际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中也可看出,在岸业务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离岸业务。而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地缘、人文、社会关系、网点渠道等因素是优势。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现了中资私人银行开业后,客户从外资私人银行转到中资私人银行的现象。因此,现阶段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必须更加注重本土化的优势,加大对国内或区域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创新,弥补分业经营模式下产品创新范围和深度的不足。
3.加快系统建设,提供多种服务渠道。国内银行必须加快系统的建设,将分散在银行各个部门的零散的客户信息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客户综合贡献度的细分,定位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从而更加有利于私人银行客户的挖掘和营销。
同时,扩大私人银行客户的服务渠道,尤其是电子化渠道的利用。美国银行界曾经测算,在营业网点进行交易的成本在1.07美元,电话银行的交易成本是0.54美元、ATM机是0.27美元,通过PC的是0.15美元,而在网上完成仅需要0.1美元。从国际私人银行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化渠道的运用已越来越普遍,特别是网上银行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私人银行的业务成本。因此,国内银行必须重视私人银行业务电子化渠道的建设,并纳入整体银行IT系统建设中,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私密的服务渠道。
4.完善私人银行的组织架构,推行事业部制。根据国际一流私人银行的组织架构和实践经验,发展专业化的条线管理模式,推行私人银行的事业部制。根据全国地域经济特征建立若干私人银行中心,区域性的私人银行中心直接由银行总部的私人银行部管理。通过实行私人银行事业部制,私人银行中心对区域内涉及私人银行业务的人、财、物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制订本区域私人银行发展的目标、计划和营销方案,并组织统一的考核。[3]
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打造私人银行家队伍。私人银行的发展最终还是归结到人才,特别是经验丰富的私人银行家,这是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根本。由于私人银行产品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元性,决定了国内银行除了引进投资银行、保险、个人银行等领域的金融专业人才外,还要储备法律、教育、健康甚至艺术等人力资源。同时,国内也要加大私人银行从业人员的认证体系建设,完善我国理财服务体系中贵宾理财、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三级认证机制,使得国内银行尽早建立一支合格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队伍,提高国内私人银行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兴远.浅析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问题[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4).
[2]黄天香.私人银行走近中国[J].银行家,2003,(1).
[3]司徒大年.我国私人银行的现状、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新金融,2004,(1).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Private Banking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New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rivate Banking
WANG Yi-jing
(Zhejiang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conomy,Hangzhou 310020,China)
所谓私人银行业务(Private Banking),是指专门为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士提供的一揽子专业化金融服务,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是提升商业银行与客户合作价值、延长客户关系价值链的财富管理业务。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当今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等特点,受到各家商业银行的青睐,并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国际著名商业银行都将此业务作为拓展业务、扩大市场领域的切入点。近两年来,被誉为“富人俱乐部”的私人银行业务也开始在我国崭露头角。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背景及现状
世界领先财务管理和顾问公司美林集团,联合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技术服务与外包服务提供商凯捷咨询,连续10年《全球财富报告》,该报告每年针对富裕人士(即不包括个人居住的房产、收藏品及耐用消费品,拥有个人资产在百万美元以上的人群)进行定向研究,并进行大量严密的数据和区域分析,如今已成为业内最具权威的财富报告之一。该报告从2003年起,对中国内地富豪人数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统计。
如图所示,2002~2005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我国富豪人数和平均资产拥有量逐年稳步增加,到2005年达到32万,人均资产高达500万美元,成为全球富豪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亚太地区除日本之外富裕人士的第二大集中地。2005年,由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不景气,导致该年富豪人数增长率放缓。而2006年至今,中国股市一举告别了长达4年多的熊市,开始步入牛市周期。股市效应带来了金融财富的迅速集中,富豪人数的增长率和财富的积累速度进一步增加。
如果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未来将会有更多富人从金字塔的中部向顶端挪移,并最终构成私人银行业务的主体客户。正是看到了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这块诱人的蛋糕,2005年9月27日,美国国际集团(ATG)旗下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这是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私人银行。国际私人银行在国内的正式登陆,引起了国内金融界的高度关注,由此拉开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之后,国际上一些知名商业银行和国内部分商业银行也宣布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使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进入了新的纪元(表1)。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特征分析
随着我国国内居民家庭财富的积累,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私人银行服务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必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结合近两年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状况,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从发展历程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国外相比,业务也比较简单,还谈不上是用综合性的“一揽子”金融产品提供高端服务。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几百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中资银行经验比较缺乏,人才尤其缺乏,国内的商业银行目前经过系统培训、可以提供真正意义上投资理财顾问的人才极其有限。另外,私人银行的客户真正看重的应该是银行的专业理财能力,正是缺乏这样的能力,很可能将使中资银行在高端理财市场的竞争中短期内处于下风。
2.从服务对象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以高额净资产客户为服务对象,门槛很高。国外私人银行客户最低金融资产规模为20万美元,高的可达500万美元。我国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是高端的个人理财业务,是专门为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超级富豪服务的。
3.从服务内容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提供更高的个性化、差异化、长期的全方位服务。私人银行允许私人经理上门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投资规划、税收、信贷等资产管理专业化的服务,独具尊贵性和私密性。
4.从发展地域看,国内私人银行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依托。北京、上海和深圳使我国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大型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财富的聚集地和金融机构的聚集地。经过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也造就和聚集了一大批超级富豪。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富人阶层的出现提供了土壤,而中国富人阶层的崛起又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机遇。
二、发展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成熟的商业银行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可是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其科技系统支撑的先进性以及对从业人员高素质的要求,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象征之一。要想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不能没有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加快银行业务转型,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
目前,我国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客户资源缺乏特色、业务发展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缺失以及金融创新能力的薄弱的问题,这些都将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为了促进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着重从理念、产品、组织、人才等方面人手,多管齐下,有序推进。
1.树立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理念。私人银行服务是一种根据客户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需求设计出的整体解决方案,而非单一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产品的简单堆积。产品仅仅是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而非解决方案本身。私人银行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应客户一时一刻的需求而定,而更多的是考虑和规划客户较长一段时期甚至一生的金融需求。针对客户在事业发展或人生的不同阶段,依据其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以及各自的风险偏好、投资偏好、资产多少、个人意愿,制定出合理的储蓄计划、投资计划、保险计划、税金对策甚至消费计划等理财方案。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服务,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尽快树立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理念,彻底摈弃简单的产品推介的传统做法。
2.提供综合多元的金融产品。这既包括那些传统的金融工具,也包括替资品,如艺术品、马匹、古玩、美酒等交易不活跃但具有较大增值潜力的实物以及与金融市场联系密切的风险资本、私人股权、对冲基金和房地产基金等金融产品。另外,在私人银行解决方案的设计中,客户还经常存在着对利率联接产品、股权联接产品、信用联接产品、外汇联接产品以及保险联接产品等一些结构金融产品的需求。
3.建立事业部制的组织体系。对私人银行而言,客户分布广泛,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层次要求很高,自身的业务独立性也比较强。私人银行业务流程的设计要简捷、快速、方便,而且要高度人性化,充分人文色彩,也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尤其需要高效的资源配置行动、灵活的市场开拓能力以及集约的经营管理控制,这就对构建一种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提出了迫切要求。根据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应该加快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构建以业务线为主导的扁平化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
4.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金融人才。财富管理者所具有的典型的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信息化和私密性等特征,对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内银行要以注册理财规划师(CFP)为标准,逐渐建立一支产品经理队伍,培养熟悉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等方面的投资专家队伍。同时还要在私人银行的产品研发、营销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引进国际化优秀金融人才的力度。
【关键词】私人银行 发展现状 对策
在美国,所谓私人银行业务,就是向拥有高净资产的私人客户个别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接受存款、贷款、个人信托、遗嘱处理、资金转移、开立转付账户、在外国银行开立账户,以及其他不向一般公众普遍提供的金融服务。然而,真正的私人银行业务不仅有资产组合管理和财富管理,还包括防范经济、政治风险的资产保护。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不充分尊重银行私密,私人银行业务就难以开展。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并不是随处可以开展的。根据国际银行业开展私人银行服务的实践,笔者认为,所谓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一揽子高层次金融服务。
一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各中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对其经营利润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从2007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在贵宾理财业务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
2007年3月,中国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私人银行部,准入标准为100万美元。2007年8月,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深圳中心正式开业,准入标准设为1000万元人民币。招行私人银行把服务团队形容为“1+N”,1是指专业稳定的一对一客户经理,而N是指私人银行高级经理与招商银行的全部资源,随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2008年2月,交通银行设立私人银行业务管理中心开始涉足私人银行业务。2008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门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商业
拉开了向私人银行业务进军的序幕,2008年7月,建设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另外,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都在积极筹划私人银行服务。
但是面对拥有四百多年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史的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开展方面仍显薄弱。
二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基于中国近十几年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和乐观预期,以及不断增加的富裕人口基数,国内外各大知名银行纷纷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而我国私人银行正处于由零售业务向私人银行业务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阻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环境制约因素
第一,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制约。由于中国严格的分业经营金融体制和资本管制制度,在岸业务尚无法直接进行资产管理,并因为增加委托、环节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和风险的上升。以商业银行体系内的私人银行业务为例,由于不能直接进行投资资产管理,凡涉及资产管理类的产品都需要借助信托公司通道,同时聘请具有相应资产管理经验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作为投资顾问进行各种资产类别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机构,其固有的严谨的风险管理文化难免与合作方产生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进而影响产品管理流程上的衔接。
第二,严格的外汇管制。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化配置资产,既可以在全球范围设计产品,同时也是规避金融风险的需要。虽然我国已经放松了个人项目下的外汇管理,但是为了我国处于稳定本币汇率,防止资本外逃或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减少涉外经济活动中的外汇风险,维护本国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等方面考虑,现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对居民使用外汇及金融机构从事外汇业务实行相对严格的控制,这就限制了私人财富在国际上自由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得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进行资源配置,无法分散风险,严重阻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第三,个人信用评估系统尚不健全。国家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这些造成银行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过程中难以对借款人信用的真实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银行在
受理客户申请,到调查、签合同、办理公证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这大大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第四,缺乏明确的监管政策。迄今为止,监管部门尚未出台系统的私人银行业务监管条例或业务指引。仅在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在“综合理财服务”的框架之下提及私人银行业务的定义、客户对象,但未最终形成正式文件。这对现阶段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开发、服务开发、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难免造成一些困惑。因此,为了境内私人银行业务的长期健康开展,还需明确监管层面的约束和支持。
2.银行内部制约因素
【关键词】商业银行 私人银行业务 个性化服务
一、私人银行业务理论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涵义
私人银行业务是伴随着个人财富集中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产生和发展的。一般来说没有确切的定义,通俗的讲它是一种金融化服务,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要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投融资服务,要对富人及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的服务。
(二)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特征
①进入门槛高。从已有的资料看,开户”门槛”最低为50万美元,最高为500万美元,且有些银行在不同地区的规定不同。②服务个性化。为满足顶级富裕阶层的各种需求,私人银行业务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突出,强调产品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③服务私密性。私人银行面对的客户,大多坐拥亿万财富,协助管理如此庞大的财富,自然要求保证其私密性。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兴起
根据2007年凯捷顾问公司和美林集团的研究,中国富裕人士财富总量为1.59万亿美元,1%的家庭拥70%的国民财富,其富裕程度居亚太地区第二位。2009年4月,招商银行我国首份私人银行业相关报告,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客户规模正在逐年扩大,2008年达到了约30万人的规模。这批逐渐增长的富裕人群,为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悄然兴起。
(二)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开端于2005年,刚开始由外资银行引入。2005和2006年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向外资金融机构逐步开放,国际知名银行如瑞士友邦、花旗等纷纷在中国成立私人银行机构,拉开了中国大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2007年,中国银行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正式进入私人银行领域。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业务发展面对的机遇和障碍
(一)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
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为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在崛起的中高收入阶层的家庭财产迫切需要管理,这就需要国内商业银行认准当前形式,把我时下的机遇,积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满足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的理财需要。
(二)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①政策方面的限制。虽然中国金融业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政策及监管方面的限制,外资私人银行目前能提供的服务仍有局限。另外,私人银行在中国所受到的政策限制还与我国的外汇制度密切相关;但中国目前对外汇的自由流动实行控制,所以,一些较高层级的服务目前在内地仍缺乏外部环境。②专业人才的缺乏。从事私人银行的一般都是资深银行业人士,但由于国内银行业仍处在转型改革之中,精通银行业的本土专业人士的储备还处在积累阶段,专业人才的匮乏给私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③灰色资金风险。灰色的资金来源加大了私人银行的风险,中国处在转轨时期,腐败、走私等违法行为产生的大量黑钱,非常希望借助私人银行的网络渠道流向国外。这种情况为私人银行设下了陷阱,稍不留意,就会成为非法资金外逃的帮凶。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1)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私人银行业务组织架构。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资组建私人银行,作为国内银行的子公司(或子银行)从事私人银行业务;即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战略伙伴,借鉴外资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发展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二是在总行设立私人银行部,在资源丰富的部分城市设立支行,独立开办私人银行业务。
(2)进一步宽松政策和法律环境。早在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正式《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针对个人高端客户推出理财产品,这只能算是私人银行的雏形。之后,中国银监会又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政府鼓励并有意规范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逐步宽松化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良好起步创造了外部环境,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是私人银行加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3)加快专业人士的培养。对我国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理财专家。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涉及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抢占私人银行业务的人才高地。
(4)灰色资金的有效监控。联合国曾发表的全球研究报告中专门提到:“私人银行业务是构成不透明障碍的另一个例证。这种服务对腐败收益的洗钱是有特殊意义的。私人银行业务给洗钱活动提供了易于利用之处会被腐败的官员所利用。”如何在保证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下,有效地监控和杜绝灰色资金是影响私人银行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反洗钱的同时还要解决如何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五、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收入阶层的人群不断增多,私人银行业务的开通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银行的其他业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增加理财产品的类型,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量身定做理财产品,尽量把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来弥补现在诸多的法律空缺,从而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和特证
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1]。该业务是商业银行专门针对富人提供的一种专业化、个性化、全面化的私密性银行业务,服务涵盖信托、投资、资产管理、税务、拍卖等众多领域。
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高端服务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进入门槛极高,以高净值资产客户为服务对象;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内容涉及资产管理服务、税收咨询与筹划服务、房地产咨询服务、遗产咨询核计划服务等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被誉为“从摇篮到坟墓”的金融服务;以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为客户经理,要求其必须掌握和精通银行、财务、税收、保险、古玩鉴定、法律等多领域的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由于私人银行业务大多是表外业务,并且没有固定的经营模式,因此具有高风险性。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国内各商业银行正逐步认识到了高端客户对自身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对私人银行业务进行了尝试。2007年3月8日,中国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率先在我国境内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以个人金融资产为100万美元的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遵循“1+1+1”的专业服务模式,即:一位贴身的私人银行经理+一位经验独到的私人银行顾问+一位私人银行家助理,共同为客户提供投资、信托、咨询、医疗保健、餐厅定位、奢侈品采购等全方位的服务。此后,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也都相继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这些实践都表明中国银行业在私人银行服务领域的探索已经展开。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产品缺乏差异化,集中度较高,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欧美金融发达国家,私人银行的产品横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多个领域,可以根据风险及收益需要,将产品自由的组合。而我国的金融体系目前尚处于分业经营时期,商业银行大多不具备信托执照,并且在股票投资等领域有着诸多的限制,因此无法将各种金融产品进行有效组合。此外,我国的私人银行的产品很大一部分都是直接对国外的私人银行产品照搬,并不是根据客户的需要来量身定做,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机制缺失,使其既无法满足私人银行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没有办法起到优化资产配置与分散投资风险的作用。
其次,缺乏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根据国外私人银行业的经验,一个优秀的客户经理通常需要多年的从业经验,除了必须具备的金融、法律、财会、税收等必备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特别是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亲切的交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虽然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紧锣密鼓地成立了私人银行部门,但是人员配备却一时难以全部到位,由于人才急缺,使得很多银行让理财经理担任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远远不能适应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的要求,理财建议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基金销售等相关服务上,对于税收筹划、名画鉴赏等服务鲜有涉及。
最后,银行的组织架构不合理。目前国内私人银行单独注册设立、而不是依附在母行的并不多。有不少对外虽说是“成立私人银行”,而实际上只是“开办私人银行业务”罢了,私人银行在该行是一个部门,而不是独立的分行或支行。私人银行构架,基本是沿袭贵宾理财中心的金子塔形组织结构,把私人银行部门仅看作更高端的贵宾理财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成本很高,造成了决策时期很长,工作效率的低下。
四、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建议
第一,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性,不能将私人银行业务简单地等同于一般性个人金融业务,要根据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开展营销和客户管理,并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高度保密的服务,不仅要求有经验丰富的资深专职关系经理提供个别服务,还要求有强大的专家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是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并列于机构业务、公司业务和住房金融业务的主体业务之一,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第二,好的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是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业务融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的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好的私人银行理财产品,不仅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其对本公司产品的忠诚度,有利于培养长期优质客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要在研究和分析市场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
第三,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发现客户需求,并做出适合客户要求的解决方案,这有赖于高素质客户经理及其背后的专家顾问团队。目前国外私人银行业一般通过三种途径培养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及专家顾问团队。一是对他们进行持续的培训;二是让他们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的讲座和会议;三是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同业的交流活动。除此之外,我国的银行业协会应当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和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合作,从律师行业、注册会计师行业吸引人才;国内银行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水平。
一、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来看,客户数量、管理的资产规模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但是作为“舶来品”的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竞争压力加大。商业银行作为在中国率先发起私人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广阔客户群体和服务理念抢占先机。但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瞄准这块蛋糕,经营起“准私人银行业务”。例如各大券商和信托公司推出的财富管理计划,第三方理财机构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除此之外,中资商业银行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境外私人银行机构和投行机构发起的挑战。经营水准存疑。与国外成熟的私人银行管理水平相比,中资银行提供的私人银行业务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单纯的提高业务服务人群的准入门槛以区别传统的个人理财业务,与之前的贵宾理财业务多有类似。业务重心更集中于代销其它产品等基础性整合工作,并未很好的突出在“私人定制”上的优势。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想要在全球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渠道还不畅通;另一方面,我国施行的是金融机构分业经营,这也客观上对商业银行独立开发产品,融合资源平台造成了困难。
法律地位不明。2005年,中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及私人银行的概念,即“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2011年,中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明确界定,金融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客户为私人银行客户,并规定银行可以为私人银行客户专门开发产品、签订协议。除此之外,似乎鲜有更为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地位不明,不单表现在法律法规的欠缺,也体现在经营准入标准的模糊。中国银行作为最先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中资银行,那时并不存在经营牌照一说。而中国工商银行在2008年拿到了由中国银监会颁布的首张私人银行业务牌照。虽然银监会有意在全国范围内开放私人银行业务牌照,允许建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但现状却是有没有牌照都可以做业务。市场有待从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
专业人才欠缺。2012年中国建设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开展的高净值客户调研显示,高净值客户选取私人银行主要是根据客户经理的能力、银行形象和高收益。其中有57%的被调研客户将客户经理的能力作为选取原因。而产品因素在推动客户离开的原因中排名第一。说明客户经理的亲和力、专业性是吸引高收入客户的“第一张名片”,但如果做不到其想要的增值收益,也会流失客户。“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样重要。服务于高端客户既要求客户经理眼界宽广、思维敏锐、善于交道,又要求专业客户经理能够融合资源、拓展平台、创新产品。相对而言,商业银行具有庞大的对私客户经理资源,而在高要求的综合财富管理和产品创新专业人才上的优势较弱,急需培养私人银行业务的专业人才。
二、私人银行的未来
比尔盖茨说过,传统银行是要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目前,各国商业银行都在努力转变传统经营模式,而代表新型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欧美发达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领域。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拓展高净值客户,挤占私人银行市场。
本文阐述了国内商业银行私人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总结了瑞银集团,花旗银行等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先进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适用性对策。
1. 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1.1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首先进入中国市场提供私人银行服务是国外大型综合化外资银行,而国内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起于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推出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随后,其他中资银行也纷纷开办私人银行业务,积极争夺高净值人群。截至2010年,有中行、招行、中信、工行、交行、建行、民生、农行8家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服务。
从资本金要求规模上看,不同银行由于经营策略、客户结构、发展方向等的不同,要求规模上有一定的差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这三家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对象是个人金融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端客户。工商银行客户最低资产规模要求是800万元人民币,交通银行客户最低资金规模要求则为200万美元,中信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客户最低资本金要求是100万美元。
受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影响,世界经济低迷,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者强劲势头,催生了大量的富裕群体,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国家对银行资本约束日益加强,利率市场化的大势将带来银行存贷利差的减少,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目前国内私人银行服务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私人银行服务大多处于摸索阶段,无行业标准约束,无监管政策指导;二是客户层次多样化,投资需求差异大,而中资银行目前投资产品单一化;三是国内尚无成功的、可复制的私人银行模式样本。
1.2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
1.2.1国内金融人才缺乏,私人银行业务专业性不高
专业化人才是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国内大多数私人银行业务人员大都是从理财规划或者财富管理岗位调转到私人银行业务的,往往从事私人银行业务年限较短,具体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容易给客户造成不信任的感觉。虽然近几年各大银行都在吸引国内外高素质金融人才,但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面对巨大的市场和私人银行业务的飞度发展,专业的高素质的私人银行家明显还没跟上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步伐。
1.2.2缺乏产品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
当贵宾客户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对财富保值和增值的要求日益增长,就会寻找储蓄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等产品,进行组合来有效配置资源满足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但目前各大银行推出的私人银行产品种类较为单一,投资组合和结构都较为简单,而银行之间的产品复制性太强,不能很好的体现私人银行的个性化服务,甚至和贵宾理财业务区分不明显。
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银行、保险、基金、证券、信托分割为不同部门,银行涉猎范围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的自主研发。与此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完全自由化,私人银行家无法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目前,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除了储蓄、信贷和少数中间业务产品外,主要是信托集合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和公募基金,相对来说,期货、衍生品等对冲产品很少。如何在现有的背景下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进行产品创新是各个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
1.2.3缺乏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支持
私人银行业务内容涉及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私募等各个领域,其中面临的风险错综复杂,并且交易金额巨大,一旦发生风险,后果严重,这就需要相应具体的政策和法律环境的支持来防范风险。但目前我国私人银行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体的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政策法律。私人银行的产品设计及业务规范,往往从个人银行业务中借鉴而来。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交易单笔金额巨大,因此对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也很高,但目前没有法律制度和行业规范对此约束。以上这些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容易造成银行从事私人银行业务时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也给私人银行客户造成信任危机,不利于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1.2.4服务体系不健全,非金融服务缺乏
私人银行客户服务和其他贵宾客户服务的重要差异就是增值服务。各个商业银行关于私人银行服务有不同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一些银行的服务体系,特别是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十分落后,造成客户个人在理财上对银行信任程度较低,再加上私人银行业务本身在中国发展年限较短,各大银行服务体系很不健全。而非金融服务作为私人银行最具差异化的产品,各个银行也没有把这些差异化完整显现出来。
2.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经验借鉴
私人银行从起源上分为家族式、信托型、投资银行型、商业银行型。20世纪,瑞银集团、花旗银行、高盛、汇丰等开展了私人银行服务并快速发展。从国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的发展经验来说,瑞士瑞银集团和美国花旗集团的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其代表性。
这两家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经验上有其几方面的共性:
2.1差异化服务,客户细分
瑞银集团把客户分为关键客户,高净值客户,核心富裕客户三个不同层级。50万到200万元瑞士法郎为核心富裕客户,200万到5000万瑞士法郎为高净值客户,5000万元瑞士法郎以上为关键客户。瑞银集团根据以上标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客户细分的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花旗银行根据客户的年龄、性别、地域、偏好、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资产来判断客户的需求,按投资目的细分为财富保值、财富增值和投机交易等,按投资标的分为金融产品投资、不动产投资、贵金属投资、收藏品投资等,解决同一财富水平中的个体需求问题。
2.2优质的服务细节
私人银行业务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方便的交易平台,而私人银行业务旨在与客户建立稳定、长期、可信任的服务关系,因此优质的服务就格外重要,丰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个性化的理财方案离不开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瑞银集团设立了多个财富管理中心,并设立了不同的会议室,配以先进的工作设备,使客户与财富顾问之间的沟通畅通无阻,必要时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并深入客户的家庭生活,处理企业股权、家族财产事务,介入家庭的财富保护和财富转移,提供管家式服务。而花旗银行更专注和擅长财富增值领域,积极对客户信息的进行收集,例如客户家庭信息、工作信息等基本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花旗银行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客户日常收、储蓄、投资等财务状况的分析,客户职业目标、生活目标、财富目标的分析,及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事业风险等各种风险的评估和防范。了解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风险认知、风险偏好。通过评估,制定财务规划、税务规划、事业规划、风险规划等方案供客户自由选择,并建立针对性投资组合,关注其中的实施过程和后续的检验评估,使之更贴近客户需要。同时,这些优质服务还渗透到衣食住行、家庭、健康、文化、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非金融服务。
2.3丰富的投资产品
丰富的投资产品既可以减少同行业的的同质产品的不良竞争,又可以减少单一产品受市场波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提高投资稳定性。由于国外的混业经营及无太多的资本管制,私人银行提供的投资产品相当丰富。瑞银集团私人银行服务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扩展到全球范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产品设计灵活多样。花旗集团与各种机构合作研发了涵盖消费、信贷、投资、保险和资产管理等的替代品和衍生品,其财富管理包含了外汇投资,证券投资,保险投资,黄金投资等多元化组合。同时,加强了在结构性产品、房地产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艺术品投资、家族信托基金方面的创新,产生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
2.4产品和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品牌化
私人银行服务包括与资产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务和与生活相关的非金融服务,品牌化特色的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粘合度,吸引大量全面依赖的客户,真正实现私人银行的“专属、尊贵、私密、高端”。瑞银集团是欧洲传统的“家庭办公室”模式,基于强烈的情感联系和长久合作,这种模式一般能维持好几代,瑞银集团通过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帮助全球范围内客户进行财富管理,深刻考虑品牌的定位、架构,做好品牌的形象设计,增强社会吸引力。花旗银行基于对信任者技术和能力的信任和专业顾问团队的成长发展起来的,通过专业技术能力来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并利用“CitiGold 花期财富管理”打造私人银行品牌,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提高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聚拢优质客户,稳固客户关系。
3.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3.1加强专业化金融人才的培养,组建投资顾问团队
客户经理作为银行和客户的纽带,是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和关键。客户经理不仅需要关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专业化知识,更需要了解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相关金融领域,具备较高的素质、经验与能力。第一,应加强客户经理培训认证体系建设,目前比较规范的资格认证有理财规划是(CHFP)、金融理财师(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通过这些标准化的资格认证来规范客户经理队伍。第二,培养专门的品牌经理,可由银行贵宾理财内部产生,也可以从外部招聘优秀人才,在培养上可加强公司金融与投行业务、私募、房地产信托投资等方面的深度培训。第三,建立强大的顾问团队,进行个人理财产品规划研发设计和投资运作管理、监控和评估。在现阶段我国专业化高端人才极其缺乏的条件下,综合投资顾问团队将汇集集体的智慧,有效的提供全方位的管家式服务。第四,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考核,保证私人银行从业人员服务的连续性,从而稳定客户群体。
3.2加强客户市场细分,满足多层次客户需求
首先,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在平时业务中就做好客户信息的记录,如姓名、身份证号、出生日期、联系方式、其客户经理、开户情况、业务交易信息,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和分析,全面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客户需求和银行产品结合起来,通过客户信息系统的数据,针对客户的年龄、风险偏好、心理特征、从事行业、财富规模、投资目的,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差别化的金融服务这其中包括客户交易特征分析和客户服务特征分析。客户交易特征分析包括客户结算交易特征、刷卡消费特征。客户服务特征又包括客户使用银行服务的时间特征,对ATM、网上银行、网点等不同服务渠道的偏好。其次,银行可以对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即美味私人银行客户都配一位唯一的高品质的客户经理。客户可以随时与自己的客户经理在投资品种、投资风险、投资产品及理财方案方面进行咨询和沟通。只有准确的细分市场,明确不同客户的市场定位,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才能提供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和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建立高度稳定的客户关系,提升品牌价值,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3.3加强外部合作合作,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优质服务
银行业务服务范围往往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因此银行应加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首先,在我国现有的分业经营的状态下,应加强与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信托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特别是强化银信合作,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注重常规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结合,中长期产品和短期产品的结合,可以开发出股权投资信托、阳光私募、证券小集合等创新产品。适当可以退出一些高风险高收益和本金保护类产品,并根据风险和收益的考量,把金融产品大致分为保证收益型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在资产配置方面,采取“核心投资”和“卫星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核心投资”是私人银行帮助客户进行的低风险、长期的、稳定的投资,“卫星投资”是银行提供私人银行咨询和服务,客户自己来选择对高风险、短期的投资,包括股票、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以“核心投资”喂资产配置的中心环节,“卫星投资”作为灵活的调节和补充。其次,可以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合作推出购物、休闲、养生、娱乐等服务,延长客户关系价值链,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方案。最后,可以加强与外国商业银行合作力度,借鉴国外优秀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经验,提供海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投资产品。
3.4银行内部和外部机构要积极防范风险
私人银行业务几乎不需要占用商业银行大量资本,依靠商业银行的品牌影响力,通过专业人才提供的优质金融服务和对各种资源的不断整合,就可实现盈利。在存贷利差日益缩小的今天,私人银行业务必然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但私人银行业务交易复杂,这就需要对私人银行业务有效监督,防范风险。首先,要全面的了解客户,建立完整的私人信用凭借体系,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控制风险;其次,银行应根据本身的资本实力来确定其所能承受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度量,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后,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不仅可以约束银行的行为,有效防范风险,还保护了客户和银行双方的利益,有利于私人银行业务有序进行。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私人银行业务监管条例,银监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对私人银行产品服务做出法律约束,通过法律的制定来为私人银行业务的有序发展保航护驾。
参考文献:
[1]戴维·莫德,刘立达.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5):19-45.
[2]徐尽凤.国外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5):11-12.
[3]马丁,王大贤,王岳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电脑,2008(6):50-53
[4]Boston Consulting Group. Global Wealth
2009[R], 2009.
[5]Capgemini&Merrill Lynch. World Wealth
Report 2009[R], 2009.
[6]吴文静.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对策研究 2011.4
[7]严贞慧.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2011.6
[8]林凌.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研究-以招商银行为例 2011.4
作者简介:于涓娟(1988- ),山东威海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专业:金融硕士。
景浩(1985—今),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摘要:2007年,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商业银行紧随其后,经过六、七年的发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在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研究表明,私人银行业最大的增长潜力将来自中国,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水平较低,存在诸多束缚,在当前金融深化改革加速进行的背景下,私银业务的生存方式收到了挑战,急需调整发展战略和运行机制。本文从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其风险特点与瓶颈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给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私人银行;风险特点;战略谋划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人银行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数百倍,涌现出一大批富裕人士,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麦肯锡预测,中国高净值人士到2015年将达到200万,超高净值人士人数量将达13万,接近2012年的2倍。富裕人士群体逐渐建立起成熟的理财理念,这部分客户在财富保值、增值以及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与一般零售客户有较大差异,传统的理财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私人银行业务以其专业化、定制化、全面化的特点,受到了富裕阶层的青睐。同时,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业务模式亟待转型,理财业务是现代化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商业银行视为转型的突破口,另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年均利润率可达到35%,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也推动了商业银行对该业务领域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潜力最大、增长最快、机会最多的市场之一。积极探索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中国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概念与发展现状
私人银行业务(Private Banking)是一种专门面向高净值客户及其家庭和企业,为其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的系统财富管理业务,业务范围涵盖财富规划、资产配置、投资管理、信托、保险规划、税务筹划、咨询、大宗商品、离岸金融等类型。
私人银行业务属于混业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具有鲜明地特点:首先,私人银行业务的进入门槛较高,服务对象通常都是高额净财富的富裕阶层客户,并且范围还延伸到客户的家庭与企业;其次,业务的设计以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极具灵活性和隐秘性,能够满足较高的财产保值、增值要求;第三,私人银行业务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税收、会计、法律和投资管理,在投资管理中还会涉及到房地产、收藏品等领域;第四,由于客户要求较高且业务复杂程度较大,商业银行通常会向私人银行部配给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人才。因此,服务质量高出普通零售业务部门;第五,私人银行服务通常以收取资产管理费、咨询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为主,较贵宾理财和普通零售银行业务有更高的收益率,因此很受商业银行的重视。
2007年3月,中国银行率先成立私人银行部,拉开了中资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大幕,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也步其后尘。2009 年7 月,我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针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开展私人银行服务,为私银业务的开展扫清了政策障碍,之后私银业务加速发展。2012年底,共有18家中资银行涉足私银业务领域,在国内成立的私人银行服务中心或分部共计217家。客户数量与管理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13年6月30日,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是工行,管理资产5538亿元,私银客户达3.13万户;其次是中行超过5000亿元,私银客户突破5万户;农行管理资产4790亿元,私银客户4.3万户。股份行零售业务龙头的招行私人银行管理客户资产为5098亿,客户数为2.26万户。与此同时,私人银行所投资的产品范围也逐渐扩大,除了金融衍生产品、艺术品投资等传统渠道之外,TOT理财产品、私募股权产品等新兴产品已成为高端收入人群关注的焦点。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前景十分广阔,据估计中国内地约有32万名超级富豪,占亚太地区富人总数29.1%,平均净资产约500万美元,远高于亚太地区富裕人士平均资产的330万美元,全球富裕人士平均资产的390万美元。且无论人数还是资产金额都在快速增加,到2015年高端富裕人群拥有的财富净值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是,透过表面数字可以发现,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水平仍较为初级,存在很大上升空间。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瓶颈
私人银行于16世纪起源于瑞士,2005至2006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向外资金融机构逐步开放,国际知名银行如瑞士友邦、花旗等开始在中国成立私人银行部,拉开了中国内地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本土商业银行于2007年经营私银业务,至今已有六年时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在这期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逐年大幅攀升,但是,由于体制、环境等原因的制约,加之缺乏经验,私银业务在业务定位、盈利模式、人才培养、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市场的深化和成熟,这些问题开始束缚业务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与业务创新不足
私人银行业务是否成熟的标志是其能不能很好地承担起“财富管家”的职能,不仅要满足客户对高端资产管理服务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咨询、保险、公司业务等多元化一揽子服务。在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环境中,国内的私人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受到诸多限制。从实际经营模式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私银业务更像是商业银行传统零售业务的延伸,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与普通银行理财业务差异化不大。在其提供的各类产品中,自主设计品类有限,大多局限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传统业务领域,辅助以销售公募基金、信托理财、阳光私募和 PE 等,属于高层次理财产品。体制束缚导致私人银行创新动力不足,各家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化服务,这就导致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处于不能深入到核心竞争力层次。银行更多地是重视客户数量与管理资产规模增长,往往忽视创新能力提高。
(二)专业人才短缺
私人银行业务的经营范围很广泛,决定了其对客户经理素质的要求要高于普通商业银行业务。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除精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业基本领域,熟悉房地产、艺术品、大宗商品等市场,并对宏观经济、会计、法律、心理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专业的判断,同时具备个人财富管理、公司理财方面的实战经验。而我国私人银行发展之初,私银客户经理普遍都是从银行一线抽调的个人客户经理或对公客户经理,与合格私银客户经理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业务模式处于探索阶段
从目前来看,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主流的两种模式有“大零售”模式和事业部制模式。“大零售”模式指在银行总行的零售业务部内设立私人银行部门,专门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的管理和运作。这种模式有利于深度开发银行现有的优质客户,促进私人银行业务在各分行所属地域的发展。但是不利于业务的定位和专属运营平台的构建,也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事业部制指设置独立于总行零售业务部的私人银行部门或中心,实行独立事业部制管理,有利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并通过业务运营考核模式的创新,激励经营和决策效率的提高,该模式的缺点是不能依靠现有零售网络优势维持存量客户,不利于协调零售业务部门与私银部门的关系,容易加剧内部竞争。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且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国私人银行在以上两种模式之间徘徊探索。这不仅有损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私银业务的长远发展。
(四)海外市场有待拓展
为了适应业务的拓展和客户的要求,部分商业银行已经率先动作,尝试开展海外业务。中信银行已经在香港设立私人银行分部,并与瑞士BBVA Swiss的私人银行机构建立了海外合作关系,协助其开发海外市场。其他一些在香港设有分部和机构的银行也纷纷试水海外私银业务,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海外拓展刚刚开始,并且国内和海外体制和监管差异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限制也给海外市场的拓展造成了制约。
三、私人银行业务风险剖析
私人银行业务与资产、负债等商业银行业务的差别决定了两者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虽然都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但是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领域更广、要求更高,因此,相同的风险具有更为复杂的表现。 现阶段,我国私人银行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
(一)法律风险
私人银行的法律风险主要源自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目前,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落后于私人银行业务的进展,作为一项独立性极大的业务,监管部门并未设立针对私人银行的专门性法律。部分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和产品的法律法规(如《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曾提及“私人银行”,但是并未明确阐述其概念,更没有规范私银业务的相关条款。私人银行在业务运行和监管标准上大多参照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和框架,不适用私人银行的运行理念、管理体制和业务范围,甚至有的环节只是依靠行业自律,这不仅为风险的发生留下了隐患,而且不利于私人银行的长远发展。
(二)声誉风险
声誉是商业银行宝贵的无形资产,由于涉及的资金量庞大,业务类型繁多,客户对隐私性、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客户往往对银行和客户经理是否值得信任更为重视。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声誉更是私人银行业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声誉风险主要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声誉风险与其他事件密切相关,违规操作、故意欺诈、客户投诉、卷入洗钱事件等行为和事项都会转化为声誉风险,影响私银部门业务的开展。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网络频频爆出的不利消息影响银行整体形象和业绩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私人银行部门要格外重视声誉风险。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是主要的风险来源。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中,资产管理、信托和服务性收费业务则被视为操作风险主导的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汇集了以上三种业务,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私人银行的业务特点也加剧了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一方面,由于资金量庞大,涉及范围广泛,一步细小的错误都将造成相当大范围的影响;另一方面,操作风险还会对银行的声誉产生不利影响,削弱市场信心,这种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因此对操作风险的防范格外重要。
四、发展战略谋划
从监管角度来说,健全和完善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规范是当务之急。监管部门必须重视相关法律的制定,加快建设良好的法律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框架和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范围的明确界定,并将其纳入到监管体系内。
从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来说,必须从风险防控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两个基本点出发进行战略规划。第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突破现有的同质化竞争模式。私人银行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将各种资源向研究开发领域倾斜,重点研发特色业务和产品,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和质量,形成自身的研发机制,构建核心竞争力。第二,要给予风险控制环节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借鉴国际上私人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事件,针对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等细分风险领域构建风险防控框架,力求从源头上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必须具备对风险的预见性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第三,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建立人才储备体系。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建立起专业人才的选取和培养机制,适时引进国外的成熟人才,组建精通金融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等多元化知识的专家队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乔雪丽.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新金融.2013(7)
(一)私人银行会计与各项业务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私人银行需为私人银行客户的家庭和个人管理财富,为其商业活动提供金融和发展支持,可提供资金结算、投资理财、保险、贵金属、订制化服务方案、综合理财计划等,这一系列程序的业务活动和会计核算过程由私人银行会计完成。因此,私人银行各项业务存在的风险由会计体现出来,称为“银行会计风险”。
(二)私人银行会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私人银行的经营活动具有社会性特征,包括国民经济部门和个人。银行在办理业务时,应严格按照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约束,特别是反洗钱相关业务,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业务或活动都会给私人银行的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私人银行会计核算流程与其他业务存在差距
私人银行与传统业务流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的不同,以及私行规章制度的细化,每一个服务环节都不可忽视,否则造成客户无法正常周转资金,最终给银行带来风险。
二、私人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现状
(一)缺乏总体规划
私人银行的会计风险控制建设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其中案件触发型制度较多,虽然这一制度在案发时具有针对性,能够抑制许多类似案件事故的发生,但是实际上,私人银行的点多面广,各种形式的案件层出不穷,会计风险控制制度无疑不能满足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控制滞后问题。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
私人银行的风险范防意识虽然在不断的强化当中,但是部分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却与其初衷有所背离。传统银行会计控制设计阶段陷入了一个误区,即“控制得越多越好”,但往往与现在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不相适应。过多过严的传统会计制度往往使私人银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而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多重管理时,容易出现两难的局面,因而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近而产生抵触情绪,如此一来更容易造成案件事故的发生,另外,过于繁琐的制度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符合实际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才有利于私人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控制方式过于单一
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与事后控制,这是根据其控制的方式与时点的不同进行划分的。现阶段,私人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主要方式为会计主管人员在现场进行检查、指导与授权,并且在差错发生之后进行稽核、检查与规范,这种控制方式属于过程控制与事后控制,缺乏事前控制。如果只是单一的用这两种方式对银行会计风险进行控制,则控制效率极容易受到管理者业务水平、专业素养的限制。并且现场控制容易导致管理者与员工处于对立的尴尬局面,而事后控制时案件已经发生,由此可见私人银行现阶段的控制效率较低。
三、提高私人银行会计风险控制效率的相关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私人银行要强化其会计风险控制效率,首先需要将控制环境进行改造,增强内部控制的动力。第一,应重视银行会计内控文化建设。在进行会计风险控制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让银行员工自愿配合会计内部控制行为,从而促使银行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一同致力于银行内控目标的实现;第二,要建立健全的会计岗位体系,使之能高效、科学、合理的运转。各层会计管理部门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结合银行员工及银行设施等实际情况,对会计岗位进行合理分工,细化岗位职责,保证内部控制的有力进行;第三,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敬职爱岗的私人银行队伍,通过制定和完善私人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指导、培训、检查和监督流程,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私人银行风险管理氛围。
(二)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私人银行应在关注宏观金融政策的同时,致力于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方面应改革现有的内部稽查制度,重新整合各项管理部门的职能,督促其发挥自身的保障作用,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全体员工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检查责任制度,强化各岗位间的相互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并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个人或部门,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应遵循交叉检查的原则,促使银行各项业务、活动都处于检查范围内。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由于私人银行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导致各干部人员缺乏对各类制度的重视,工作较为随意,没有正确的制度意识,针对这一现象,私人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想,积极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强化员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教育工作,增强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和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自觉意识,
四、结语
私人银行;发展现状;策略;瓶颈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33-02
一、绪论
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专业技术、专业设备、专业人员,为富有者及其他需要此业务者提供的信用及投资管理服务。它主要向那些被认为有较高净值的个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但不包括由零售银行提供的服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瓶颈
尽管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已经起步,但国内所开展的私人银行业务整体还比较初级,缺乏实质内容,业务概念狭窄、品种匮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理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品种单调、规模有限、结构不合理。提供交易和保值的产品多,提供增值的产品少,特别是缺乏资产管理的含义。
其次,专业化人才缺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对客户经理的上岗要求是:大学毕业,有三年从业经验,再通过保险、基金、证券等相关专业考试。对于私人银行业务而言,这些条件还远远不够。
第三,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目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
第四,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认识还比较模糊。一是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不高。在西方,全权委托理财是盈利最大、成本最低的服务项目,因此往往被作为推销的重点和客户服务的目标。但在中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二是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不强。
第五,体制制约。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根据国内金融分业经营的管理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资、证券和保险等业务,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开展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别的综合业务,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有限的变通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就难以真正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理财服务。
最后,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有待完善。例如,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整个金融系统又缺乏一套合理的个人信用衡量监督制度。
三、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策略
相比欧洲发展了数百年的私人银行服务,对于中国金融市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由于私人银行服务基准较高、层次较高,加快发展私人银行服务,不仅需要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努力,还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大力扶持。
1.银行层面
首先,要进行观念更新。完善商业银行的理财理念,树立“大金融”的发展观,打破产品界限,提升客户价值,整合组织资源。
其次,产品的研发。私人银行服务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多种金融产品的有机组合则是构成解决方案的重要内容。
然后,要进行市场定位。根据我国私人金融资产结构的实际情况,找准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
另外,要进行体制改革。根据国际先进的特别是瑞士私人银行的实践经验,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需要构建以业务线为主导的扁平化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
最后,要进行人才培养。
2.政府层面
第一,大力推进混业经营,鼓励扶持金融创新。
第二,降低银行准入门槛,建立中小金融机构。
第三,积极实施风险监管,健全法律惩戒体系。
第四,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3.社会层面
私人银行服务的核心是财富管理,对象是那些拥有高净值资产的个人客户,他们接受私人银行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发展私人银行服务,归根到底来自于个人客户的投资意识。因此,个人客户树立投资新理念,对私人银行服务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树立财富惟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保值和增值的理念。
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私人银行业务更是中外资银行必争之地,私人银行也是未来银行业务中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在首家私人银行进入之后,我国私人银行的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并不讳言差距,而且是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土市场与文化,同时借鉴国外私人银行的先进理念、技术与产品,真正打造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私人银行发展模式!
[1]周明.透析中国零售银行业务之六大现象[J].中国信用卡,2004,(1).
[2]尹龙.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与监管[J].中国金融,2005,(5).
[3]谢国梁.从瑞士经验看香港地区私人银行业的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4,(4).
[4]韦星.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几点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6).
[5]梁兴远.浅析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问题[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4).
[6]陈建辉,孙焕民.走进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