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司经营思想范文

公司经营思想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司经营思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公司经营思想

第1篇

1、股价对公司经营是有一定影响的,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上市公司在股市的再融资上。

2、再融资方式有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这里都是与股价有关系的,股价越高,再融资时可以融到的资金就越多,股价越低则想反。

3、另外,股价低也会影响上市公司使用股权质押来进行借款的结果,因为股价越高,质押后所能获得的资金就越多。

4、另外,如果股价波动较高,也是会有有一定影响的。因为剧烈的价格波动会引起监管层的注意,从而可能会对公司进行特别监管或者财务审计等等,每个公司都有些说不清楚的东西,一旦审计就会有不好的影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绩效;股权结构;董事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32-02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概述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中国学者吴敬琏(1994)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组织结构,是由所有者、董事会及经营管理活动的执行者即经理层三方所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反映的是一种公司自我组织的治理机制,需要处理公平、控制与效率的关系,其目标首先是实现公司价值(公司绩效)的最大化,从而实现股东、人及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和利益。

公司的经营绩效是指公司利用内部与外部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程度,通常投资者会运用财务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如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EVA等,同时也可以用股票市场中的股价、市价总值等指标来测量公司经营绩效。公司经营绩效是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的主要衡量标准,也是公司治理结构优化配置公司内部资源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结果。公司的经营绩效如何主要是由公司本期及前期的经营状况所决定的,而究其深层次原因,却是由公司的经营战略、经营决策及经营方案等的优劣来决定的,而决定公司的经营战略、经营决策及经营方案的正是公司的治理结构。由此可知,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将就公司治理结构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即股东间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来分析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二、股东间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股权结构是决定股东大会的权利与利润分配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及股票的流通性三个方面。

1.股权属性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在中国,股权属性一般可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及社会公众股三大类。不同类型的股权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是不一样的。国有股权对于公司的经营绩效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国有股权是由国家政府委托人对国有股权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实际的所有者缺位现象,人可能会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另外国有股权的目标存在多维性,国有股权除了要考虑利润最大化,还要考虑就业、福利等其他政府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有股会降低公司的经营绩效。但是,某些情况下,国有股权也会给公司经营绩效带来正面影响,如银行信贷的取得、政府补贴、行业垄断等。法人股是指以企业法人身份持有的股权,由于有明确的法人持股主体,加上企业法人一般来说具有明确的投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专业判断与分析能力,不会盲目进行投资,也会对被投资企业实施必要的监督,所以一般来说对于公司的经营绩效具有正面的影响作用。社会公众股是指持股人是自然人的股权。社会公众股一般来说股东数量比较多,持股比例较小,往往会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作出反应,在流通性比较强,股权比较分散且信息比较有效的证券市场上,会促使公司的管理者努力把公司经营好,因而对公司经营业绩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是在不发达、股权集中的资本市场上则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没有明显影响。

2.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一般来说, 股权高度分散时,对于经理层的监督会处于缺位状态,因为监督经理层是需要成本的,对于持股比例低的股东来说,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的成本会大于因此得到的收益,从而不会去对经理层进行监督。持股比例较低的股东普遍存在“搭便车”心理,因此,股权高度分散并不利于公司的经营绩效。此时,由于缺乏对经理层有力有效地监督,可能会出现高级管理层控制公司谋求私利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而在股权相对集中时,会有持股比例较高的大股东存在,大股东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去对经理层进行监督,抑制经理层的利己行为,使经理层努力为公司工作从而作出有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决策,从而有利于公司的经营绩效。但同时,从另一方面来看,大股东的存在也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大股东可能会利用自身对于公司的控制权,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追求自利目标而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点已经被中国证券市场上报出的很多财务舞弊案件所证实,很多舞弊案件都是因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对公司的董事会及经理层进行控制,进而通过各种手段如关联方交易等对公司进行利益侵占,隧道挖掘等,最后导致公司资不抵债,破产倒闭,损害了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所以总的来说,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影响,但可能是正面影响也可能是负面影响。

3.股票流通性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股票的流通性指的是股票能不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流通。把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非流通股不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流通,非流通股股东的收益与股价没有直接的关系。具体来说,在公司盈利增加时,非流通股股东失去了通过证券市场出售股票获得溢价收入的权利;在公司亏损时,失去了通过证券市场转移风险的权利,因此他们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没有关心。而流通股股东股东的收益与股价直接相关,因此他们比较关注公司的经营业绩等各方面经营表现;另外,公司股票的流通比例越高即流通性越好,公司在控制权市场上被收购、控股或接管的概率就比较大,这时公司的经理层为了避免被收购或接管,会努力为公司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司的经营业绩;反之,流通股比例较低的公司,被收购、控股或接管的概率也比较小,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综上可知,股票的流通性越好,则越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

三、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董事会的职责是接受股东的委托聘请经理层并对其进行监督,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进行审批,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般来说,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关键在于提高董事会的质量。由于董事会可以代表股东对经理层进行监督,抑制经理层的“利己”及“懈怠”行为,使经理层努力为公司工作,而且董事会在制定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及重大经营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说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另外,根据委托理论,董事会是降低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成本的重要机构。但股东与董事会之间也是委托与的关系,就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成本。同时,董事毕竟不是股东本人,其利益取向肯定不会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完全一致,于是其作出的决策有时并不是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再加上现实经济情况中,董事与经理“合作”甚至总经理与董事长为同一人,为谋取自身利益,损害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这时董事会对于公司绩效就会有负面的影响。

四、监事会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监事会是监管公司管理层经营活动的督察机构,以保证公司的经营活动公平、公正,不偏离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从设立监事会的动机上看,对公司经营业绩是有正面效应的。但很多基于监事会的实证研究发现,监事会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很多时候监事会只是一个形式性的机构,所以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没有实质性的影响。甚至一些财务亏损,财务造假公司,通过设立一个大的监事会来掩盖其财务亏损及造假行为。

五、经理层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经理层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如果能以其委托人即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或者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其专业知识,认真履行其职责,认真执行公司的各项经营方针和计划,合理制定公司的各种经营方案等,自然会给公司的经营绩效带来正面效应。但是另一方面,经理层人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当然会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而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当外部监管力量不强或者追求自身利益的收益大于成本时,经理层人员往往会选择牺牲股东或公司的利益,而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看,经理层人员对于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就会是负面的。

六、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公司经营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大关联,甚至可以说,公司的经营绩效如何取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那么如何克服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呢?本文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逐步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提高法人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一方面使国有股由绝对控股逐步转为相对控股,另一方面提高法人投资者持股比例实现相对控股,形成国有股与法人股股权制衡的局势。充分发挥国有股在政策方面的优势及法人投资者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及其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2.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度,避免股权过度分散或一股独大。适当的股权集中度可以缓解散户的“搭便车”效应又可以避免一股独大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成本,使董事会和经理层能够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努力工作及作相关决策。比如可以推行高级管理人员强制持股政策,并适当加大其持股比例以及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制度,使其为公司经营绩效的最大化而努力,从而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

4.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是提高董事会整体独立性的有效手段,必须在董事会中保证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同时要注意独立董事设立的科学性,提高董事会的监督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合资企业;货币外部性;普遍服务

1.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涌出新的跨国公司

现在,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上50%的工业,60%的国际贸易,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和专有技术的专利和专营权,以及90%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份额。

实际上,国际市场上所有原料的贸易都受跨国公司的控制,其中包括90%的小麦、咖啡、玉米、木材、烟草和铁矿石,85%的铜、铝土,80%的锡、茶叶,75%的天然橡胶、原油。分析表明,近几年来,与母公司的增数相比,跨国公司境外分支机构的增加更加明显。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绝大部分的母公司(超过80%)和近33%的企业联合体集中在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日本。世界上10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中,23家在美国,16家在日本,13家在法国,10家在英国,9家在德国。

大约19.5%的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其近50%的境外子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独联体国家只有0.5%的跨国公司母公司和17%的跨国公司境外子公司。美国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不论是从其贸易投资扩张的特色上看还是规模上看,都超过其它国家的工业和金融公司。

通过利用他们的财力,大型企业取代了国内投资者对经济中最有吸引力的行业,因此,对国内生产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往往采用不公平竞争的方法。跨国公司拓展业务的设置,不仅影响在管理标准,而且还影响到接收端人口的社会认同。目前,跨国公司及其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经济发展比较模糊影响评价,并有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对跨国公司的活动范围是巨大的。对一些跨国公司的市场价值约为300-500亿美元,包括150-20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据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显示World Investment Report,在2010年世界百强跨国公司内包括五个发展中国家(“Yutchison黄埔”公司-香港,中国,“Cemex公司”-墨西哥,“LG电子”-韩国,“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委内瑞拉,“双子星”-马来西亚)。这些公司背后的50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正在在跨国化的主要推动力。应该指出,这些跨国公司主要扮演四大复杂的角色:电子,石油炼制,食品和汽车。他们的销售约占80%的跨国公司的总活性。在从事上述活动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30多个企业里,25家公司属于前两个部门。一般情况下,这是跨国公司希望分散其活动范围保证其行业广阔的空间。

比如说,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在美国每11个行业中有一个,最强大的占有30-50个,在100个领先的多元化工业企业集团里英国96家,意大利90家,法国84家,德国78家企业。自19世纪后期以来,跨国公司发展已通过几个阶段,从卡特尔和集团的第一代、第二代的信托公司和第三代的企业集团向全球公司,到跨国公司的第四和第五次代。

在其演变进程里,跨国公司逐渐扩大在前苏联国家的范围,当然哈萨克斯坦也不例外,独立后,哈萨克斯坦一直寻求成为全球化最重要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之一。但国家成功融入国际社会意味着创造一种机制,优化所有元素,甚至包括主要跨国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对跨国公司最具吸引力的要素包括:大储量矿产资源,丰富的物种和娱乐资源,技术熟练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跨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选择模式和其它国家的经济主体没有什么区别,取决于许多因素。

如:

·公司的经济利益;

·选择国外资本和产品领域;

·项目的范围;

·吸引外国投资的战略目标。

在哈萨克斯坦主要发展的是建立合资企业。目前,外国机构最大的跨国公司是雪佛龙美孚(Chevron Mobil)、壳牌(Shell)、阿吉普(Agip)、飞利浦(Philips)、三星(Samsung)、LNM集团(LNM Group)、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等跨国公司。

从总投资额累计计算,从1993年至2011年期间,对哈萨克斯坦十个最大的投资者是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士、荷兰、韩国、中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他们占超过80%的外国直接投资,美国公司的主要是对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的投资,英国在采矿业占据排在第二位,在运输通讯业占排在第三位。荷兰投资者很看中哈萨克斯坦的制造业。此外,荷兰在金融信息服务的投资占排在第一位,在运输和通讯业处于排在第二位。意大利商业活动关系到大公司“埃尼集团”(Eni Group)的成功运作,在?Karachaganak?项目中有所涉及。

在这种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在哈萨克斯坦的跨国资本的特点是集中在商品部门。分布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和有色冶金领域。哈萨克斯坦前25家外国跨国公司的分析表明,约28%的公司投资主要集中在原油和天然气生产上。据国家银行统计,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60%投资中生产原油和天然气生产(相对于非有色冶金-10%,冶金-5%,天然气工业-5%,食品工业-5%),在1993年至2010年期间外商累计在采矿业的投资总额超过了350亿美元。

2.跨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趋势

根据哈萨克斯坦外国跨国公司的分析,目前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由于全球化跨国资本在矿业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国际分工,哈萨克斯坦被看做是原料地,特别是石油的主要供应商。

(1)目前的合同管理制度机制的低效率。私有化方案和合同管理制,结果是好坏参半。一方面,生产稳定,在他们工作的地方能继续提供就业机会和扩大社会服务。

例如,“Ispat International ”(英国,印度)已经管理和控制钢铁行业“Karmet”公司。三星公司(韩国)已与“Zhezkazgan“和“Balkhash“铜加工厂进入交易。“Glencore Trading”(瑞士)已经签署了“Kazzinc”商业交易。

(2)一些投资者尚未履行其义务,并且他们的合同管理已被政府吊销。取消合同纠纷导致了诉讼。这一决定是在呼吁国际司法程序的完善。

(3)有关跨国公司和人权的活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承认,遵守和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保障机制,特别是在哈萨克斯坦,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目前,专家们认为还没有足够强大的独立工会和“绿色”运动的凝聚力,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人们诉诸司法和环境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这反过来又会导致,外国跨国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不遵守管理而侵犯基本人权。

(4)有关外国跨国公司活动访问信息有限和透明度低。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性质表明,跨国公司不愿意表明真实情况。极其有限的信息难以获取企业真实利润的大小,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的进行情况。

3.结论

建立有效的制度,以确保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利益平衡的分配,是相当难的。因为由于跨国公司的广泛发展可能对国家经济和安全有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的,企业可以迅速和有效应对别国试图严格规管国家的活动但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的是,目前,哈萨克斯坦在参与跨国公司进程中还是不发达的,它只集中在与发达国家和独联体其它国家的跨国公司签署《公约》以及双边投资协定。因此,跨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和前苏联的其它国家,都比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更有信心。

参考文献:

[1].

[2].

[3]http://.

第4篇

本文以我国2005年实施配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我国不同股权集中度的上市公司在实施配股后3年内经营业绩的变动趋势。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的样本是2005年在深、沪两交易所进行配股且2000-2005年六年期间只实施过一次配股的A股上市公司。本文所需的业绩指标数据及股权集中度数据绝大部分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最后确定的研究样本有92家。

二、模型构建

根据股权集中度的不同对样本公司进行分组,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对配股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基本模型为:

三、实证分析

度量股权集中度的指标有很多,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的比值,前十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等。

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衡量股权集中度的指标。我们以2005年年末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基准,将样本公司分为三组:小于20%(股权分散),大于20%小于50%(股权相对集中)与大于50%(股权高度集中)三组,然后分别对净资产收益率和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与年份T进行线性回归,根据年份T系数绝对值的大小来比较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对配股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差异。

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无论股权相对集中还是股权高度集中,年份T的系数均为负,且都在0.0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上市公司实施配股后几年内,两组配股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呈显著下滑的趋势。从年份T系数的绝对值来看,股权高度集中的样本公司年份T系数的绝对值0.227大于股权相对集中的样本公司的0.131。说明股权高度集中的配股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下滑幅度大于股权相对集中的配股公司。

(二)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

由上可以看出,无论股权相对集中还是股权高度集中,年份T的系数均为负,且都在0.0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上市公司实施配股后几年内,两组配股公司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均呈显著下滑的趋势。从年份T系数的绝对值来看,股权高度集中的样本公司年份T系数的绝对值0.197大于股权相对集中的样本公司的0.173。说明股权高度集中的配股公司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下滑幅度大于股权相对集中的配股公司。

(三)小结

通过对上面两个指标的分析可知,股权集中度越高,配股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趋势越明显。

四、建议

(一)对投资者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上市公司配股再融资后经营业绩呈显著下滑的趋势,且股权越集中、第一大持股股东为国有股、国有股持股比例越高和法人股持股比例越低的情况下,业绩下滑的幅度越大,建议投资者进行投资时考虑被投资公司的股权集中度。

(二)对政策制定者

本文发现,与股权高度集中相比,股权相对集中的股权集中度能相对减缓配股公司经营业绩的下滑趋势。因此,在现阶段,限制大股东掠夺和经理人低效率的有效办法是减少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的持股比例,将上市公司设计成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若干个法人或自然人股东共同形成相对制衡的股权集中度,以减少合约签订和执行中的交易成本,并且作为委托人的大股东能够有足够的激励和能力去监督人,从而降低成本。

摘要:本文选取了2005年深沪两市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集中度对配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越集中,配股后经营业绩下滑幅度越大。

关键字:股权集中度经营业绩净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J].2001-09

第5篇

近年来,公司的研究与开发费用(Research&Development Expenditure)在公司支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而比重的大幅增加也引起了人们对其作用的普遍关注,其中备受争议的问题就是R&D投入是否能够提高公司价值。与此相应的是近年来会计界对于处理方式的改革。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旧准则中关于研究与开发支出在发生时全部确认为费用的规定,而是允许符合条件的资本化。这一变化说明支出的作用开始被逐渐认可。而自2007年之后,会计报表中对于R&D支出有了专门的项目,使得本文的研究相比之前的文章更加具有事实的说服力。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实证角度出发,检验R&D支出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公司间的竞争可以激发管理层对R&D投入的积极性,而且近几年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使管理层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更加规范了管理层的投资。因此,我们认为投入总体上能够推动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但是,投入在回报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投资者对R&D投入的正确估值。而2007年开始、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我们的研究结果存在相对不完善的地方,如果可以多几年相应的R&D支出的数据相信可以做出更好的结果。

我们通过收集上市公司在2007年至2009年会计报告开发支出中披露的相关信息来检验R&D支出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结果显示样本公司的R&D投入呈上升趋势,而且整体上与未来年度利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由于以前数据的原因,目前国内关于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很少,这也是长期以来业界和学术界围绕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产生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验证了R&D投入对公司经营业绩的积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实证研究的空缺。而且,本文所做的研究能够帮助投资者更为深人地理解公司R&D投入的作用,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本文其他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并提出研究假说;第三部分为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第五部分为残差检验;第六部分为结论。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有关R&D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支持R&D支出具有价值相关性。例如,Lev和Sougiannis(1996)通过估计R&D支出中能够被资本化的部分,发现这些资本化的R&D与公司经营业绩紧密相关。他们还根据资本化的R&D,相应调整了会计盈余和净资产账面价值,并发现调整后的金额包含与股票价格相关的信息。另外,Hana和Manry(2004)用韩国的数据检验了R&D的价值相关性,发现R&D投入和股价是正相关的,表明投资者认为R&D所能创造的净现值为正,因而建议将其资本化。

(二)国内研究 尽管国外尤其美国的研究普遍认为R&D投入具有价值相关性,但是我国关于上市公司R&D支出贡献的研究却比较缺乏。由于我国财务披露制度没有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对R&D支出进行披露,而且直到2002年,才有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在会计报表附注里自愿披露R&D支出的信息,所以数据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国内实证研究在此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仅限于从理论上讨论R&D的信息披露问题,或者是比较英国、美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R&D会计处理方法,例如,王晓玲、吴保民(1998)、王咏梅、薛云奎、王志台等。而王跃堂、孙铮、陈世敏是我国第一批涉及R&D支出的实证研究者。由于数据上的局限,他们无法直接衡量R&D支出,因此选择其他变量代替。王珍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中披露的数据做实证研究,发现R&D支出对未来收益的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是,该研究只有2002年一个会计年度的数据,而且当年进行披露的公司很少,因而影响了实证结果的有效性。

本文以R&D支出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克服以前研究在数据上存在的局限性,以2007年至2009年所有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经营业绩这个层面来系统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试图为国内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资源的稀缺和激烈的竞争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管理层对R&D投入的热情,因为合理的R&D投入可以提高研究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帮助公司领先于同行业其他竞争者,提高盈利水平。同时,近几年来公司治理机制逐渐完善,比如设立独立董事监督以及把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等方面的改革,将管理层与股东利益协调一致。治理机制的改善能够规范管理层对R&D支出的投资行为,引导他们在决策时更加注重选择对公司发展有利并能为股东创造收益的项目,因此R&D投入总体上能够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说:

H1:R&D投入与公司未来经营利润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 我们通过收集整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来获得数据,上市公司年报来自于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财务数据和股票数据均来自于Wind数据库,Resset金融数据库以及SINOFIN数据库。我们把2007年到2009年年报中披露了R&D投入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剔除了ST公司后,得到178家公司样本。

(三)模型构建 本文从R&D支出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这个层面来探讨支出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参照Lev和Sougiannis(1996)检验R&D支出同盈余的相关性所采用的方法,通过分析前两年以及当年R&D支出与当年经营利润的关系来检验假说H1。

具体模型如下所示;

OIi,2009=α0+■α1,kRDi,k+α2TAi,2009+α3SCi,2009+?着i,t

i表示公司;OI=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人;RD是研究与开发费用/主营业务收人;TA是有形资产/主营业务收人,其中有形资产定义为“(总资产-无形资产-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SC=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收人。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1列示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有88家,占样本总数的49.43%,非高科技公司有90家,接近51%,非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由机械、设备、仪表这类制造业公司构成(52家,占非高新技术企业57%)。

表2是关于支出的描述性统计。样本公司R&D投入的均值在2007年至2009年间逐年递增,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来看,基本上也是逐年递增的。

其他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样本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基本处于盈利阶段(主营业务利润OI平均值为正)。

(二)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统计软件eviews6.0做出相应的多元回归分析(95%的置信水平下)得到如下拟合结果:

Y = 0.0230+ 0.0092TA+0.5496SC +0.9495RD2009+ 0.3517RD2008-

1.945RD2007

另外通过把样本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做回归分析(95%的置信水平下)得到了表4结果:

表4列示出对不同类别公司回归的结果:高科技公司2009年主营业务利润支出与非高科技企业相比和R&D投入显著正相关性更高,而2007年和2008年的R&D投入与t年利润的相关度不显著,说明高科技公司的R&D投入能产生经济效益,它们在投入一年内能创造利润。非高科技制造业公司R&D投入对未来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各年度R&D投入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分类分析的结果说明R&D投入与经营利润间的关系主要是由高科技公司决定的。

2007及2008年,全球经济低迷,这对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但是各企业的业绩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07年及08年的开发支出未能给企业带来所预期的效用,反而给企业带来负担,所以07,08年的开发支出和09年的企业业绩呈负相关关系。而到了2009年,经济局势有所好转,企业的研发支出给企业带来了正面效应,所开发出的新产品能很快被市场所接受,所以2009年的开发支出和当年的业绩呈正相关。

(三)残差检验 具体如下:

其一,White检验。White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表明存在一定的异方差性,但不是很严重。

其二,正态性检验。本文通过Jarque-Bera统计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得出的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不符合正态性。这可能是由于样本过小造成的,如果能扩大样本,相信结果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结论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R&D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企业的研发活动无法达到高投入、高回报的预期。R&D投入不足,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开发力度有待加强,就R&D投入强度来说,2009年我国企业的整体研发水平一直徘徊在2%左右,R&D投入强度低是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低,进而导致盈利能力低、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加大R&D投入,增强研究开发能力,则最终将被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所淘汰;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企业对于研发投入的界定不一致,因此,潜在的研发费用可能并未在其报表中表现出来,在R&D支出的测度上存在的误差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不理想。如果企业没能将R&D投入从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中分离出来的话,也会导致R&D效果的估计产生偏差。R&D支出的构成信息较少,因此在这里没能针对不同来源及配置的R&D投资测算回报率。

其次,政府应建立完备的R&D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经济环境以及制定和实施适应新形式的R&D政策。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科研实力强的优势,集中力量,调动大学和科研院所人员攻克一批关键性技术难关;并通过制定一些R&D优惠政策,如税收政策、人才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推动企业成为R&D的主体;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引导企业加大R&D的产业投资;通过产业技术知识储备的增加带动市场需求的增长,这种增长进而会使生产价格迅速下降,从而使得生产进一步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又促进了新一轮的R&D投入,于是形成了“R&D、市场增长和价格下降之间的良性循环”,通过这种“良性循环”以获得巨大的技术进步。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其技术创新能力对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构成重要的影响,政府对于这一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最后,由于本文所选样本的时间跨度较小,因此对于R&D投资经济效果在时间维度上的差异还不能解释,也不能解释R&D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是如何实现的,这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Brauch Lev, Theodore Sougiannis. 1996. The capitalization, Amortization, and Value- relevance of R&D.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1, 107-138.

[2]薛云奎、王志台:《 R&D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会计研究》2001年第3期。

[3]王珍:《研究开发费用的市场反应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重庆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第6篇

前言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依托健全的物流网络,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我国出现了门类齐全的电子商务平台,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种商品都可以进行在线销售,对消费者及实体经营企业影响深远[1]。一方面,电子商务的普及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减少了中?g流通环节,降低了贸易成本。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也对实体经营公司产生冲击[2]。因此,了解电子商务具有的优势以及对实体经营公司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以电子和电子技术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将传统的购物、销售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来完成,买卖双方不用见面即可完成交易,电子商务使得贸易变得方便、快捷,打破时空界限,拉近产品生产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极大方便产品向市场的投放,使产品生产企业具有虚拟性、世界性。电子商务按照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

1.企业对企业(B2B)。这类模式是最为传统,也是最主流的电子商务模式,代表性的有企业通过专用网络或者增值网络采取EDI的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这种方式极大的方便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活动,有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确立竞争优势。

2.企业对消费者(B2C)。生产企业这种模式通过互联网在线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节约了成本,提高的销售利润,消费者也能享受更低的价格。

3.消费者对消费者(C2C)。这种模式通常是网络服务商依托互联网搭建交易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买卖双方可以在网络交易平台上竞价、议价,实现在线交易,网络服务商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二、电子商务的优势

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业活动相比具有如下优势:①电子商务降低了商务活动成本、提高了效率。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数字化,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流通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产企业效益。同时由于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商务活动了及时性和效率;②电子商务拓展了企业产品市场,为企业创造跟多的贸易机会。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卖家将产品在线展示,买家通过网络搜索产品、了解产品,与卖家咨询、议价等,任何时候任意地点都可以进行达成交易;③电子商务拉近了买家和卖家的距离,不受地理限制,均可以进行交易,并且省去了中间流通环节,多传统的贸易形式是一种革新;④电子商务时效性高。结合电子支付功能及物流网络支持,买卖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即可通过电子支付付款,卖家通过物流发货,极大的方便了交易完成,提高了时效性;⑤电子商务有利于资源对接。在电子商务尚未兴起时,存在矛盾,一方面卖家急需为产品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买家需求得不到满足,依托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可以很好的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对接,同时为买家提供更多样的选择;⑥电子商务加强了贸易互动性。卖家和卖家直接可以方便的完成经济合作。依托电子交易平台,买家可以及时反馈产品使用体验,利于卖家对产品进行改进,买家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⑦电子商务拓展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在配套资源上不及大企业,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种差距,使得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具有相同的市场资源,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实体经营公司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对实体经营公司影响由产业链的后端转移到产业链的前端,由销售环节影响到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通常先影响产品的流通渠道,即中间和零售渠道。而后影响生产厂家生产加工流程、生产组织过程等。

1.电子商务影响销售渠道

传统销售模式受到空间的限制,需要大量的中间商,否则产品难以到达远方市场,失去大量客户群体。由于传统销售模式存在大量的商、零售商等,遇上货物调动分配,货物退换等情况,企业运营成本高企。

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销售,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辐射面广、涉及受众多,产品展示方便,并且产品库存、营运成本低,正是电子商务的这些优点,使得很多线下卖家转为线上销售,依托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平台,结合健全的物流网络,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销售额不断创造新高,形成“双11”购物节等网络购物文化,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影响着实体经营公司的产品销售环节,企业可以使用互联网与买家直接沟通,缩短销售距离。

第7篇

关键词:债务总额 债务期限 经营业绩 互动关系

一、引言

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分为股权融资治理效应和债务融资治理效应两个方面,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债务融资整体的治理效应和债务融资不同类型的治理效应。有关债务整体和债务不同类型的治理效应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Jensen (1986)认为:债务融资将减少企业内部人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从而负债可以作为降低企业成本的一种机制,提高企业业绩。Stulz(1988)的研究表明:负债比例上升使得内部人更容易获得控股权,从而不易发生企业接管和权争夺等可以改善企业业绩的行为,而这又有可能降低企业业绩。Myers(1977)认为在企业拥有较多增长机会时,企业因长期债务过多而使股东产生投资不足问题,借入短期债务可以缓和投资不足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绩效。Hart和Moore(1995)的研究表明,长期债务可以防止经营者的无效扩张但弱化了外部投资者的控制而有利于经营者的利益偏好。短期债务融资则有利于约束经营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随意决定权,并通过对公司的清算与破产的可能性增加经营者的经营激励。这意味着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应该是股权与债权、短期与长期债权并用。实证研究方面,Schiantarelli(1997)采用英国和意大利公司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但结果没有支持短期债务通过更好的监督和控制以提高公司价值的假设。关于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国内已有不少研究。于东智(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债务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范从来等(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债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袁卫秋(2007)发现债务期限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债务总额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但债务期限对绩效的影响作用远不如债务总额的作用大。梅波(2009)研究发现债务期限对经营业绩有正效应,而且在增长机会越多的企业,债务期限的价值效应越大。这些研究都是关于上市公司债务总额和债务期限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大多采用单方程模型,没有考虑经营业绩对债务总额和债务期限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考察债务总额和债务期限与经营业绩之间可能存在的互动关系,为电子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以2007年12月31日前在沪深两地上市的电子业公司作为样本,选取样本公司2007年至2009年3年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为研究对象,在样本数据选取的过程中,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样本的代表性以及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可能产生的影响后,剔除了ST、PT类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得到130个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的全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二)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本文以公司规模、成长性、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经营业绩的控制变量;以公司规模、成长性、实际税率和自由现金流量作为债务总额和债务期限的控制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第一,经营业绩指标。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常用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每股收益和权益净利率。为减少单项指标衡量经营业绩的局限性,本文以上述六个指标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形成一个综合指标SCORE,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体定义如下: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期末总资产;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每股收益=净利润/期末总股本;权益净利率=净利润/期末净资产。第二,债务指标。债务指标分为两类:债务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程度,以资产负债率(LEV)来衡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债务期限,用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务占负债总额的比例来衡量,即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负债总额。据此,建立回归模型如下:SCOREit = C+β1LEVit+β2LDAit +β3SIZEit +β4GROWit+β5RLit +β6FST it + ε

LEVit t (LDAit)= C+β1SCOREit +β2SIZEt+β3GROWit +β4TAXit+β5CASHit + ε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后发现,KMO测度值为0.847,大于0.5,显著性概率sig.=0.000,说明数据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对选定的绩效指标做主成分分析是合适的。由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前两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2.7%(一般情况下只要大于85%即可),基本上涵盖了原变量的所有信息,说明提取前两个公因子作为主成分可以满足分析的要求。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82.83%,对应的特征根在4以上;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9.87%,对应的特征根接近1,因此选择前两个主成分对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计量。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的因子得分,结合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对上述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经营业绩的综合指标SCORE。

(二)描述性统计 电子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指标SCORE均值为0.1984,最大值为0.7454,最小值为-0.0218,公司间绩效差距明显。平均资产负债率在41%左右,低于国外平均水平,可能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公司偏好股权融资造成的;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10%左右,有些公司甚至没有长期负债,债务期限偏向于短期债务。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61.21%,有的公司全部是流通股,与2007年前的上市公司相比,流通股比例不断上升,正逐渐成为电子业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23%,最大为56.95%,其中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占总体样本的8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集中,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回归分析 根据建立的模型,对2007年至2009 年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2SLS)回归,结果如下:第一,债务总额与经营业绩的回归结果。由(表2)可见,两个方程的F值分别为16.719和12.249,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建立的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债务总额与经营业绩显著负相关,即上市公司债务越多,绩效越差,债务融资治理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即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财务杠杆作用以及激励作用并未发挥出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银行的债权治理缺位、诉讼及破产等机制不完善、偿债保障机制存在缺陷、企业债券发展滞后等等,这些因素使得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很难正常发挥出来,甚至成为消极的因素。同时可知,经营业绩与债务总额显著负相关,绩效越好的公司债务越少,中国企业的债务主要是以银行债务为主,只有无法进行股权融资的企业才会向银行借款,杠杆水平向市场传达的是一种负的信号,因此绩效好的公司可在股权市场上筹集到所需资金而不必向银行贷款,负债所占比例自然就少。成长性与经营业绩显著正相关,成长性越强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越好,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成长性与债务总额正相关但不显著,说明成长机会较多的公司不必拥有高的负债,有着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流通股比例和经营业绩显著负相关,流通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一般是通过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和接管控制功能实现的,由于电子业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所占比例较大,频繁的买卖行为使流通股股东的市场监督功能弱化,从而使流通股比例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业绩正相关但不显著,在外部投资人利益缺乏保护的情况下,持股比例大的流通股股东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有限的。实际税率与债务总额正相关但不显著,表示高税率的公司使用更多负债能够获得更多的税盾收益。自由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显著负相关,说明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倾向于保持更少的债务,以抑制经理人可能的投资过度行为。第二,债务期限与经营业绩的回归结果。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见,债务期限与经营业绩显著正相关,即上市公司债务期限越长,绩效越好,适当延长债务期限能够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经营业绩与债务期限正相关,即绩效越好的公司债务期限越长,这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越好越容易获得银行长期贷款有关。资产规模、成长性、流通股比例和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业绩的回归结果,与上文结论一致,这里不再重复。成长性与债务期限负相关,与Mayer的理论一致:即成长机会较多的公司拥有更多的短期债务以控制投资不足。实际税率与债务期限负相关但不显著,高税率的公司长期债务较少,电子业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比例普遍偏高。自由现金流量与债务期限正相关但不显著,说明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倾向于保持更长的债务期限,为防止公司经理人的无效扩张。第三,从回归方程的统计量F值、显著性概率和调整决定系数 (Adj-R2)看,上市公司债务总额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远大于债务期限对其业绩的影响,这意味着对上市公司来说,调整其债务总额比调整其债务期限重要。由债务总额和债务期限的系数可以发现,两者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是相反的,债务总额的影响为负,债务期限的影响为正,因此对上市公司来说,一方面应适当降低债务融资总额或增加权益融资总额;另一方面应适当延长债务期限。从经营业绩对债务总额和债务期限的回归结果来看,经营业绩对债务总额的影响远大于对债务期限的影响,这就要求上市公司要重点对债务总额进行控制。从经营业绩的相关系数看,对债务总额的影响是负的,对债务期限的影响是正的,说明绩效越好的公司长期债务越多。

四、结论与建议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电子业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只占总负债的10%,债务期限偏短。债务总额和债务期限均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显著影响,但债务期限的影响作用远不如债务总额大,且债务期限的影响作用为正,债务总额的影响作用为负,间接表明了短期负债不能够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业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比例普遍偏高,过高的短期负债造成了公司治理效率的低下,一方面使得公司的投资决策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即偏好投资于那些收益率较低但回收期短的项目,而放弃那些回收期较长但收益率高的项目,最终降低公司整体的收益;另一方面还会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使公司的再融资能力下降,融资成本增加,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尽管债务期限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作用远小于债务总额,债务总额比例似乎更为重要,但从本质上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仍是调整债务期限。分析结论为改变目前我国长短期债务比例失衡状况提供了经验证据,一方面应适当降低债务融资总额或增加权益融资总额,另一方面应适当延长债务期限,增加长期债务比例,充分发挥其公司治理效应,提高经营业绩。因此,对管理层来说,当前应积极发展长期资金市场,一方面应继续积极发展股票市场,另一方面也应大力发展银行长期借款市场与企业债券市场,使上市公司有更多的长期资金来进行更长远的规划,避免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从根本上提高其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于东智:《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经营业绩:一项经验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期。

[2]范从来、叶宗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经营业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0期。

[3]袁卫秋:《债务期限的经济后果》,《财经论丛》2007年第3期。

[4]梅波:《债务期限、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6期。

[5]Jensen M.C.. 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第8篇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 非相关多元化 财务指标

多元化战略,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在其所著的《公司战略》中提出,是公司经营的四大基本战略之一。对于多元化是否能提高企业价值,理论界一直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多元化可以规避风险、共享资源实现原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帮助企业向前景良好的新兴行业转移;而另一种则认为多元化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增加管理难度,降低企业效率。而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如何通过战略的选择在行业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大部分企业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通过分析其多元化过程以及成效,对我国企业多元化、专业化战略选择做出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海尔的多元化案例分析

(一)海尔多元化进程

根据海尔的多元化涉足行业与主业相关程度,可以将海尔的多元化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关多元化阶段,在该阶段内海尔的多元化涉足行业紧紧围绕家电领域,通过以制冷技术为核心的同心多元向白色家电领域全面扩张,之后以白色家电为突破口实现经营范围的全面覆盖。第二阶段,非相关多元化阶段,该阶段海尔通过向与主业关联度很低的其他产业扩张,实现海尔集团在各个领域的涉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海尔相关财务指标分析

1.财务指标

虽然海尔的多元化产业扩张主要集中在1996-2005年,但由于投资回报周期跨度较长,且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发展状况在不断变化当中,因此为充分了解海尔多元化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本文选择1996-2011年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其多元化的不断推进,海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十分显著,股本不断扩大。而相比之下,海尔的净利润及每股收益却呈现出明显的分段波动的状态,1992-2001年呈现出较稳定的持续增长态势,而2002年开始却一路下滑,直至2006年跌至最低点,而2007年开始又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盈利水平提高显著。同时,虽然海尔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资产规模,但是从图1中可以看出海尔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在2002之后剧烈下滑,直至2007年之后逐渐恢复,并在此之后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增长。

图1 海尔1996-2011年主要财务指标变化折线图

2.指标分析

通过上述指标可以看出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海尔的确做大了自己的企业蛋糕,扩大了企业规模。然而净利润、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的表现却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表现为小幅增长后进入下跌通道,尤其是2007年之前,逐年下降几乎跌回10年前的水平。但2007年之后,各指标表现呈现逐年好转态势。其变化呈现该种趋势原因主要有:

第一、通过多元化进军新行业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量与收入,但是随着新进行业风险的出现、竞争的加剧、行业利润的摊薄以及规模效应所带来的成本效益的逐渐减弱,企业的利润反而呈现出减少的态势。

第二、相比2001年之前的多元化而言,此后海尔所进驻的行业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程度较低,虽然这些非相关产业从总体上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但是由于行业跨度过大、经营管理成本较高,这些业务的开展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反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减损。

第三、海尔在2003-2005年对自己的业务进行了适度调整,并通过海尔电器的在港上市为企业多元化建立了海外融资平台,且随着投资回报周期的到来以及2007年经济环境的整体繁荣,海尔在2007年之后资金流相对宽裕,各项业务指标有所好转。

综上可知,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海尔的规模扩张明显,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攀升,且从总体上来看多元化战略为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其非相关多元化的集中进行阶段即1996-2005年,净利润以及每股收益指标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一度回落至初期水平,且尽管2007年之后指标逐渐回升,但是较其规模扩大幅度而言增幅较低。同时,根据海尔在报表中所列示的收入来源可以发现虽然海尔涉足多个行业但是其主要收入仍是靠冰箱与洗衣机,由此可见,较之相关多元化海尔的非相关多元化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流入。

二、非相关多元失败原因

(一)原先优势未能持续

1.生产模式优势无法持续

就已经建立起的生产模式而言,海尔已经具备的模式与其新进驻行业显得格格不入。以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的电脑行业为例,电脑公司普遍采用了“接单生产”的模式,这种模式,家电产品采用的大规模流水作业和管理将难以适应。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通过大规模生产有效地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和采购成本,但提高了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

2.客户忠诚度无法持续

就客户忠诚而言,海尔给顾客的感觉更多是家电制造商,其以“组装商”身份进入更多归于高科技产品的米色家电就显得尴尬。巨大的行业跨度使海尔在家电业做出的成绩积累的信誉很难荫蔽其新涉足行业。因为消费者不会因为单纯的认为海尔冰箱做得好,海尔手机就一定做得好。

3.人力资源优势无法持续

就人力资源而言,由于行业跨度太大,已具备的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难以应对完全陌生的产业环境。特别是对于金融、医药、电脑这样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海尔几乎成了门外汉。

(二)未能在新产业领域内形成新的竞争力

波特的《竞争优势》告诉我们,进入新市场,企业要具有可持久的竞争优势,如低成本或者特异性优势。

而事实表明,由于行业跨度过大,海尔之前积累的经验在新产业领域内无法发挥作用,然而海尔也未能在新领域创造出新的适应该行业发展的新的闪光点。单纯想凭借自己做白色家电建立起的行业龙头地位在其他领域一举夺魁,无异于痴人说梦。

三、总结及建议

海尔的例子告诉我们,企业进入非相关行业的风险是很大的,失败的多元不仅不会提高企业价值,反而会侵蚀企业已经积累的宝贵财富,因此企业在做决策时应当谨慎而行。

当然,企业是走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并没有定论。毕竟,“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就家电业来看,海尔与美的走了多元化,虽然有众多问题,但是给企业带来的规模的扩大收入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而相较之下,心无旁骛走专业化的格力,虽然面临着“空调做不好便全盘皆输”的风险,但其发展却也同样令人瞩目。

多元还是专业,这是个问题,是一个可能关乎企业存亡的问题,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做这道选择题。成功的多元化一定是建立在已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并且发展运营状况良好的主业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在某一方面先做强,为之后的扩张提供充足的现金流,企业的多元发展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多元化发展不仅不会带来价值的提升,反而会造成价值的毁损,且这种打击往往是致命的。因此,企业在做决定时应当慎之又慎,因为唯有适合的才是最佳的,唯有能带来企业价值增长的才是有益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蒋颖.多元化是陷阱还是馅饼—论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J].商业现代化,2008(12).

[2]倪宁军.从海尔和春兰的比较看企业的多元化战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3]孔宁宁.公司投资战略的多元化与归核化选择—青岛海尔多元化战略解读[J].财会月刊,2009(26).

[4]刘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1997(03).

[5]严建军,胡泳.海尔中国造[M].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2.

第9篇

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我国不仅推动更多企业进入了多层次资本市场,而且加强了制度建设。但我国的资本市场与成熟资本市场之间仍有差距,市场机制有待继续完善。目前,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公司价值不仅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定价偏差问题,而且常常由于各种市场炒作行为使投资者对未来预期产生系统性偏差,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值的影响显著。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下,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否会导致公司市场价值无法有效反映企业的投资回报能力,投资情绪是否会对股票市场价格偏离其内在?r值产生放大效应,尚无研究进行过深入考察。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我国的公司价值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其经营成果,同时检验投资者情绪强化还是扭转了企业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期望能够理清我国资本市场中公司经营成果、投资者情绪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假设

(一)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假设

公司的经营成果是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利用有限资源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结果。从理论上讲,股票价格是股票未来所有红利的贴现值,而红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因此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变化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好的经营成果不仅说明公司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相较于其他公司有更高的可持续增长水平和竞争能力,而且有利于公司通过利润留存的方式积累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和增强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融资便利可以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公司规模的扩张和发展速度的提升,进而对公司价值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Bernard等研究了美国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最终发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的账面价值可以很好地解释公司的价值,也就是说公司价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 1 ]。蒋义宏、魏刚在对我国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开展研究之后,得出了前者对后者存在正向影响作用的结论[ 2 ]。张思宁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3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

假设1:公司的经营成果对公司价值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二)投资者情绪对公司业绩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影响假设

在实际的股票价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包括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股价波动的主观偏好,尤其是风险偏好[ 4 ]。Kahneman和Tversky在期望理论中指出,非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常常会朝着同一个方向,所以不能互相抵消[ 5 ],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市场整体表现出行为方式偏差。Shiller也认为当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社会化时,市场整体行为偏差会更加明显[ 6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投资者非理性程度较高,其个体心理和行为易受市场情绪的影响,在从众心理、群体效应的影响下某些心理和行为可能转化成市场投资者情绪,调整供求关系,形成对公司股票价格的重要影响。一般表现为:在投资者情绪上升的周期中,利好信息往往被强化,投资者对宏观面和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普遍看好,对后市越来越乐观,市场中的高亢情绪不断感染到场外投资者,新增股民和新增资金也开始积极入场,进而继续推动股价上扬,股价的上扬又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的盈利预期以及放大了投机性的需求,投资者的情绪继续亢奋,推动市场达到顶点;而在投资者情绪的下降周期中,则表现正好相反。张强、杨淑娥证实了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价格的系统因子,股票价格随着投资者情绪波动而波动,而且情绪的上涨和下降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不对称的,情绪上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要比下降强得多[ 7 ]。由此提出假设2:

H2:投资者情绪是公司业绩与公司价值关系的调节变量。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建立

借鉴已有文献,本文建立模型(1)检验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其中,公司价值采用最常用的托宾Q(TQ)来衡量;经营成果的计量,参照王如燕等[ 8 ]的研究,选取ROA指标;投资者情绪(SENT)的计量中,本文借鉴花贵如等[ 9 ]的研究,采用动量指标衡量,具体计算为一年期的月度累计收益。同时参照其他学者[ 10-14 ]的研究成果,引入SIZE、GROUTH、PB、SHARE和DUALITY作为控制变量。SIZE表示公司规模,计算公式为企业上期总资产的自然对数;GROUTH表示成长性,为企业上期主营业务收入较前一期的增长率;PB表示市净率,由上期每股市价/上期每股净资产计算得出;SHARE表示股权集中度,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DUALITY表示两职合一,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负责,取值为1,反之为0。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取自于沪深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首先,由于金融行业与一般上市公司的经营模式不同,因此在进行样本筛选的过程中,把金融类的所有上市公司剔除;其次,由于ST公司处于异常状态,剔除ST公司;最后,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考虑到异常值的存在可能会对数据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剔除异常值。为避开金融危机的后期影响,数据期间为2012―2014年,最终本文获取观测值4 656个。财务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数据分析通过Excel和Stata12.0软件完成。

三、实证结果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借助Stata12.0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TQ最大为7.1701,最小值0.6834,不同公司之间的价值表现差异较大;ROA均值为0.041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上具有盈利能力;SENT的均值为-0.0037,标准差为0.3863,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交易比较活跃。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利用Hausman检验确定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经过F检验的p值为0.0000,因此选用固定效益模型。根据回归模型,以TQ作为被解释变量,对4 656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基本模型中,解释变量为ROA,随后增加了投资者情绪SENT作为调节变量,将SENT、ROA×SENT纳入方程再次进行回归,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基本模型中,ROA的回归系数为1.2309,T值为5.47,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营成果越突出的公司,其公司价值越大,该结果验证了假设1。

在增加投资者情绪作为调节变量之后,方程的调整R2由0.6104提高到0.6675,无论是SENT还是ROA×SENT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均为正,说明投资者情绪SENT是公司经营成果ROA与公司价值TQ之间的调节变量,同时其所起到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强化了经营成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作用,验证了假设2。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使结论更具说服力,笔者用净资产收益率(ROE)代替ROA来计量公司经营成果并重新估计模型,运用Stata12.0软件重新进行检验,再次验证假设1和假设2,计算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以ROE作为经营成果的替代变量后,基本模型中ROE的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而增加调节变量后的模型中,SENT及SENT×ROE符号仍然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经营成果对公司价值有积极的影响,同时投资者情绪的调节作用依然是强化公司经营成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作用,它是公司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调节变量。

四、拓展检验:基于不同公司分组的实证分析

(一)基于不同板块公司分组

进一步将我国的资本市场分成不同的板?K:主板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及发展是最平稳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具有一定规模,它既包括一部分传统的企业,同时也包含一部分新型企业;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最小,尚属于成长型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的特点,同时此类上市公司主要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特别是新能源、现代服务以及节能环保等新兴的产业。考虑到不同板块上市公司自身的特征不同,公司经营成果、投资者情绪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本文对所选取的4 656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按照板块不同进行分组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可以看出,主板上市公司在基本回归模型中,ROA系数为1.332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主板上市公司的ROA对TQ呈显著正向影响,公司的经营成果能够促进公司价值的增加。在增加了SENT作为调节变量之后,无论是SENT还是ROA×SENT都能够通过1%的检验,而且影响是正向的,说明投资者情绪高涨,有利于促进公司的经营成果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是公司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调节变量,同时SENT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强化了ROA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作用。

中小企业板公司ROA无论是在加入SENT和ROA×SENT之前还是之后均不显著,但在加入交乘项后,资者情绪及交乘项显著。创业板公司虽然在引入投资者情绪的交乘项之前,公司的经营成果能够通过10%水平上的检验,但加入SENT和ROA×SENT之后,ROA的显著水平由原来的10%变为不显著,而且SENT和ROA×SENT都不显著。说明中小企业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虽然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及发展潜力,但由于其经营过程中存在很的大不稳定情况,因此经营成果对公司价值的支撑作用受到一定制约。

(二)基于不同控制权公司分组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检验国有控股是否对经营成果、投资者情绪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存在影响作用,对所选取的4 656家上市公司按照最终控制人进行分组,检验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投资者情绪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情况,结果见表5。

根据表5的回归结果,在加入ROA×SENT之前国有上市公司ROA的回归系数为0.4651且显著,而非国有上市公司ROA显著水平更高,说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作用于公司价值的效果相对更显著一些。在增加了投资者情绪作为调节变量之后,国有上市公司SENT变量的显著性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但是其ROA×SENT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SENT高涨,有利于促进公司的经营成果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投资者情绪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强化了ROA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作用。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对公司价值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投资者在直观上往往难以判断哪一只股票更具有投资价值,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更加依赖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所体现的经营成果,通过对经营成果的分析,选择投资目标,其结果就会推高经营成果突出的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2.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情绪是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的调节变量,强化了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投资者对各类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市场上投资者情绪所反映出的对未来股价波动的主观偏好,也主要依赖公司的经营成果,致使投资者情绪强化了公司价值对其经营成果的依赖程度。

第10篇

一、会计基础工作环境的现状分析

1.制度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电网公司通用制度主要解决政策层面的问题,解决方向性的问题,但在实际业务工作中由于各单位的业务环境与人员构成的差异,存在如何执行通用制度时往往存在执行理解差异度大,执行个性要求无法满足等问题,无法实现制度层面执行的统一性与标准性。暴露出通用制度与实务操作衔接有待完善的问题:一是通用制度的具体实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通用制度与具体实务执行的差异有待进一步明确。

2.信息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在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管理方式下,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构建将对以业务前端为起点,以财务信息产生为终点进行了流程梳理与再造,基本构建成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全流程管理。一是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集成。一方面,一大部分业务通过信息集成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改变传统的会计凭证手工录入、财务记账与业务发生不同步的情况,实现从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自动转化和同步一致;另一方面,通过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及业务系统间的数据集成,实现一部分重要业务数据的融合。二是将财务管理需求及风险管理的关键风险点控制嵌入到业务系统中,旨在对业务全流程进行在线监控。但是现有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一是财务业务集成数据不够全面。二是数据集成接口不够合理。三是财务业务集成数据对企业决策支持能力不够强大。现有的信息系统已经对主要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进行了固化,并且将大部分记账规则和会计控制植入到系统中,但由于对一些业务进行控制的系统设置缺陷,且财务控制的相关制度执行还不能完全在系统中进行固化,财务对业务的控制有时只能在流程的最后节点进行事后的控制,缺少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需进行流程的进一步完善,一是事前控制手段有待完善。二是事中控制流程有待完善。

3.财务组织架构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目前,电网公司对县公司财务集约管理的模式有会计核算集约和集中在线管控两种模式。集中核算模式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物理距离的变化延长了业务时效。二是业务的集约易引发共性的外部检查风险。同时集中核算的模式也对县公司一线财务业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市县两级财务管理与核算岗位分工的细化,县公司财务人员主要承担起各项职能包括:预算管理、工程及资产管理、电价管理、纳税申报等工作。但首先,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职能与核算工作多有交叉,不能明确划分。以参与核算集约的县公司为例,在业务岗位职责界定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核算业务界面不清晰,执行不到位。二是管理性工作灵活机动,一线管理人员业务量增加。

4.财务人力资源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行区域集中后,从县公司调到市公司核算中心的人员主要是年轻且素质较好的财务人员。集约后沿海地区和山区地区县公司的财务人员均呈现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特点,形成结构性失衡,因此如何合理配置财务人员结构是一个新的课题。市县两级的财务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员工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相关岗位人员的培养需要通过轮岗培养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实现。核算业务的集约后,如何开展管理职能岗位的素质培养,如何建立财务人员阶梯式的培养机制,都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二、构建适应财力集约化环境的会计基础管理体系

制约会计基础进一步持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工作方式、工作标准和人员素质尚未完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会计基础工作持续提升必须紧密围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会计基础环境持续优化为目标,以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为导向,以会计作业标准为依据,以会计信息化系统为支撑,以会计监督为保障,以财务组织架构以载体,以财会人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会计文化建设为引领,构建具有会计作业标准化、会计信息同步化、会计监督实时化、会计基础评价常态化、会计服务共享化、财会人员梯队化等特征的会计基础工作环境。在现阶段,进一步优化会计基础工作环境的具体思路是:以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为导向,推动制度环境和信息环境的优化与融合,贯通从制度到执行的过程,构建会计信息的作业标准体系,实现会计作业标准化;融合业务流、资金流和会计信息流,提升会计信息流转效率,实现会计信息同步化;优化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强化会计信息全流程管控,实现会计监督实时化;营造“全覆盖”会计集约组织架构,创新多主体集中管控模式,实现会计服务共享化;应用分层级能力标准模型,稳步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实现财会人员梯队化;以诚信为基石,培育企业会计管理文化,实现文化引领。

三、适应财力集约化环境的会计基础管理体系具体思路

1.构建会计信息的作业标准体系,实现会计作业标准化

解决制度执行偏差的着力点是:在开展制度与执行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建设贯通制度与执行的会计信息作业标准体系。

(1)开展通用制度差异性分析,提高制度的适用性。第一,对于通用制度与原各层级公司执行实施细则间的差异性应认真梳理、核实,对于确因地域、业务原因造成的且在短期内无法与通用制度统一差异,应及时向上级部门申报确认差异性条款。第二,对于通用制度中二级规范的各专业管理办法,根据具体业务执行需求,结合内部控制要求,确定省市县三级内部管理权限和决策程序。第三,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应及时根据通用制度规范及内部管理权限和决策程序制定与内部控制手册相结合,在信息系统中对权限和流程固化,突出风险点管控,保证制度执行的标准、规范。第四,并及时跟踪执行情况,根据新业务或业务执行中的新情况,不断修订完善,确保制度的全面适用。

(2)构建会计信息的作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业务工作标准、信息化操作工作标准和会计基础业务操作标准。

2.融合业务流、资金流和会计信息流,提升会计信息流转效率,实现会计信息同步化

(1)基于集中核算模式,推行原始凭证电子化,加快信息流转通过开发原始凭证电子化管理平台,以链接、扫描、上传等不同方式获取原始凭证信息,所有审批流程均通过线上完成,不再报送纸质凭证,核算中心在前端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发起的第一时间内及时进行业务处理,有效克服地理空间隔离所带来的不便,加快了信息的高效流转,提升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

(2)财务业务系统关键数据的全面有效集成财务与业务关键联动数据必须实现全面、自动、有效集成。关键数据是财务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桥梁和必要手段,通过关键数据的自动有效集成,财务管理能真正融入日常业务工作中,实现财务与业务流程实时联动。

(3)构建“三流合一”的会计信息管理环境,实现会计信息的同步流转通过原始凭证电子化和财务业务系统关键数据的全面有效集成,进一步将业务流融合到现有的财务业务信息系统中,使业务流、资金流与会计信息有效联动,最大限度地保证三流同步合一,营造“三流合一”的会计信息管理环境,持续地加强融合业务流,资金流与会计信息流,实现会计信息的快速流转,提高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

3.优化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强化会计信息全流程管控,实现会计监督实时化

(1)建设统一财务业务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在协同管控层面探索开发建设统一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第一,设定数据共享中心,实时存储并提供财务业务一体化关键共用数据。第二,对财务业务流程衔接进行实时和持续分析,实现财务业务流程在不同系统视图下的无缝对接。第三,及时处理财务业务一体化协同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以期实现财务业务关键数据的顺畅交互。最终实现财务业务管理流程的协调统一,提高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效率,加强会计信息全流程实时管控。

(2)财务管理控制前移,在业务过程的各个阶段实现财务管理的介入在关键数据集成的基础上,财务管理控制功能逐步前移到业务流程关键节点中。财务管理控制前移到物资管理、工程管理、营销管理、设备管理等电力行业主要业务环节,实现了会计对业务全流程在线监控,会计控制通过一体化协同管控逐步渗入到各个业务环节,增强业务过程控制的同时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

4.营造“全覆盖”会计集约组织架构,创新多主体集中管控模式,实现会计服务共享化

(1)进一步推广会计集约组织架构,实现会计主体全覆盖

(2)创新多主体集中管控模式,理清核算中心职责界面和职能分配

(3)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

5.应用分层级能力标准模型,稳步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实现财会人员梯队化

(1)运用分层级财会人员能力标准模型财会人员能力发展模型是从角色与能力动态匹配的角度来研究财会人员的能力管理及发展通道,通过科学的分析组织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即通用能力与领导能力,为财会岗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基础性的平台和工具。

第11篇

当前集团公司所属分子公司拥有两大类资产,一类是固定资产,一类是经营性资产。目前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的大至情况是,在把各代管的经营性资产交还给地方上后,各地区分公司现存少量的办公用固定资产、绿化及生产经营用的扫地机等资产,数量金额较小,管理较容易。而公司机关、酒店、房产公司、物业公司等分子公司则存大量固定资产及经营性房地产,管理种类多、品种复杂、管理难度大,现就有关问题和大家作一些规范性的要求。

一、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概念中有两个数字,一个是“一年”,一个是“1000元”,通常情况下,大家认为在企业中能使用超过1年,价格在1000元甚至2000元以上的物品叫固定资产。从广义的角度讲,长期可以使用的物品,都应该算是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流程,其实就是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含采购、验收、登记入库、领用、调拨、维护、维修、报废、赔偿,计划和预算等多个模块,相对复杂。

固定资产管理范畴包括资产日常管理、折旧管理、报表统计、重点资产、系统管理等。资产管理涉及有资产增加、减少、转移、租赁、停用、封存、闲置、报废和调拨等执行动作,同时也需便于企业报表,统计和查询等财务工作。

经过集团公司每半年度对分、子公司的检查考核中发现,目前集团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个别分、子公司在日常管理时,没有要严格按照公司发[2019]43号文即《关于印发XXX市XX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要求执行。

(2)、在购入固定资产时,有些分、子公司目前还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没有要严格按照公司招标采购办法执行,购入前没有向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报批,有时会存在同类别物品价格差异较大现象;

(3)各分子公司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要严格按集团公司财务部统一要求计提,避免出现多提、少提、漏提、不提现象;比如。在过往接收的某物业公司的固定资产中就出现原单位少提折旧现象,导致已过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仍存在帐面价值。

(4)验收。目前集团公司酒店严格按照固定资产验收制度验收各类购入资产,但其余部分分子公司仍存在未经验收就入帐入库现象,验收制度未得到很好落实。

(5)对固定资产登记入库、领用、调拨、维护、维修等工作流程,各分、子公司应制订出符合自己单位的制度,并向资产管理部报备。

(6)报废: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将统一出台《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暂行规定》,对帐面仍有价值的固定资产的报废作出具体规定后按文件执行。

(7)报表统计。目前各分子公司都能按资产管理部的要求上报资产管理报表,但仍存在资产增加、减少、转移、租赁、停用、封存、闲置、报废和调拨没有及时上报的现象,资产管理报表上报有时不及时不准确。

(8)有些单位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出现检查挂空档的情况。

(9)公司机关及各分、子公司对固定资产要利用好现有的各类财务软件及酒店管理系统,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在每件固定资产上贴上标签,确保每件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报废都有迹可循,有记录、有报表、有台帐。

年末各分、子公司及公司机关要根据财务报表及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求,作好固定资产盘点的工作,切实做到帐实相符,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资产经营管理

目前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经营性资产,在历次审计及集团公司年度日常的检查考核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未经审批,擅自出租。根据地区相关文件及集团公司关于招标采购及经营租赁的工作要求,对外经营行为属于“三重一大”实施范围的,必须按相关规定履行程序。目前个别分子公司仍存在未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便擅自将国有资产对外出租的现象。

二是租赁期限过长。去年地区下达了相关文件,要求清理不规范的合同,在此也在强调和重申一下,不得违反相关规定与承租单位(人)签订长期租赁合同,有的租赁年限高达30、50年。这种做法与我国合同法中“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的规定相悖,属于无效合同。

三、禁止出现经营租赁的费用公款私存,不及时入帐的现象。该情况不仅违反公司的财经纪律,同时也是违法行为。

第12篇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正确方向、组织优势

“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这是大庆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基本经验。当前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问题,仍要把目光投向企业管理的内部空间,深刻把握现代管理的时代内涵和关键要素,从不同视角分析观察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确保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深层次有作为。

一、注重人文关怀,促进身心和谐,是思想政治工作适应人本管理的新视点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就是要张扬人在企业中的主体性,满足人基本需要同时,关注人的心理、价值和情感需求,进行心理疏导。目前企业实施人文关怀关键是培养员工健康的人格心理,重点应围绕三种员工心理来进行。一是对员工的失衡焦虑心理进行疏导。伴随着社会和企业转型期的利益调整,一部分员工滋生了各种困惑、迷惘、不安,剥夺感、焦虑感、挫败感、不公正感等负面情绪。要引导员工从国家社会大环境、企业发展大趋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正确看待企业各种利益机制的调整,正确辨析多样化的社会现象,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态看待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二是对员工的成才功利心理进行疏导。目前部分员工价值观趋于实用化、功利化,更关注“事业有成”、“经济收入”等与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对此企业要在大力宣传成才的理念,大力培养选树典型的同时,建立完善各岗位人才学习、展示、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引导员工感恩油田,忠诚企业,立足平凡,找准定位,珍惜岗位,敬业成才。三是对员工的求富重利心理进行疏导。遵循的物质利益原则,从人的实际需要、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来理解员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企业管理、改革措施、现实利益、权益保障、劳动保护等因素相融合,着力解决员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员工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员工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同时善于引导员工追求健康的高层次需求,防止物质欲望无限放大。

二、把握正确方向,构筑文化优势,是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生产经营的新境界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必然涉及到大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因素。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管理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管理的平台和抓手。从实践来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误区和偏见,应加以重视、思考和矫正。首先解决文化“文字化”的问题,在基层文化理念的总结提炼上务实。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积淀逐步形成的,带有本单位特点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只有以“实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建设才不会偏离方向。有些单位片面认为文化理念只有新奇、响亮,才能产生吸引力和震撼力,只有“铺天盖地”才能体现文化的氛围,在咬文嚼字上费脑筋,在时尚豪华的表现力上下功夫,忽视了文化内涵“本土特质”的挖掘,由于缺乏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因而弱化了其应有的引领力量。其次解决文化“口号化”的问题,增强员工的心理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文化理念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并不只取决于语言,要转化为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还需要有具体的链接措施。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载体来承载、传播和展示,融合在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理念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于心,固化于行,实现文化理念在现场沉淀,在岗位上实践,在细节中体现。第三,解决文化“边缘化”的问题,把企业文化内涵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企业文化属于内在制度的范畴,同样是联系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纽带,并且对外在制度是很好的补充。只有把企业文化的各种新理念、新思维有效地渗透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经营管理等制度建设和生产流程中去,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规范中去,促进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

三、发挥组织优势,形成联动格局,是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持续稳产的新动力

第13篇

山西省晋城市晋煤集团林业分公司保卫科山西晋城048006

摘要 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煤炭市场经营困难的形势下,职工出现较大的思想波动,情绪不稳、迷茫困惑的情况,对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造成潜在的思想隐患。通过深入分析职工思想、完善思想教育方法体系,为持续疲软仍坚韧跋涉的集团公司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帮助职工树立起符合企业当前发展实际需要的价值观和诉求观,引导职工与企业同进退、渡难关,保持企业团结稳定的发展局面,是当前我们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煤炭企业;严峻形势;思想工作;措施方法

当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需求疲软以及国家绿色环保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一度风光无限的煤炭行业如今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加之安全生产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大,企业越来越来受到安全生产形势和恶劣生产条件的制约,所遭遇到的各种困难也往往多于其它行业。然而在企业为寻求解决困难,突破重重难题进行改革的同时,隐积多时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企业内部职工思想情绪发生了一定的波动,进而可能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安全发展。因此,做好当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团结好职工队伍,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是企业应对困境、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煤炭黄金十年转眼已成过眼烟云,各大煤炭企业经营发展遇到前年未有的困境。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下,多数企业为减少压力,不得不采取多种特殊的措施维持企业日常运转,其中的一条就是减少职工群众的劳动报酬和福利,而这种转压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在这轮利益调整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也接踵而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减二降三增两不稳”,即职工可支配性收入减少,职工生活水平降低、工作热情度降低,家庭负担增加、不满情绪增涨、安全隐患增多,职工思想不稳、职工队伍不稳。在此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味任由矛盾产生、发展甚至激化,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2 改进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必须要认真了解职工思想脉络,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调动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使企业走出困境,转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1 必须坚持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进行改革

大家都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所有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对企业来说职工就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核心动力,企业从最初的建立、起步到发展、再到成功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职工的努力与奉献,没有他们的支持,各个项目的开展都会受到阻碍,企业也不可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希望。但是在企业困难时期,寻求解决对策时,必须坚持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原则来进行改革,同时要坚定相信职工的信心,并紧紧依靠职工,引导职工,团结一心、共同奋进,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方能挽救企业于危难之中。在企业改革进程中,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各级管理人员,一定要始终与职工保持步调一致、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勤勉工作,在不损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的条件下,稳妥的推进企业各项改革发展任务。

2.2 改进工作作风,做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职工都有着被“认知、了解”的愿望,在这个时候,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及时了解职工的心声、心情,知道职工在想什么,希望做什么。同时,职工有着“知情”的强烈愿望,即职工想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生活福利、发展前景等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但是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职工没能把这种诉求主动表达出来或只表达了部分,以致于企业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把握职工思想状况,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因此,企业的决策者们和管理人员要改变作风、放下架子,变被动为主动,经常性的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真实想法,及时摸清职工的思想脉搏,把职工的疾苦放在心上,对于职工想什么、干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基础。

2.3 以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取得职工的信任

家庭是社会一个最稳定、最团结的特殊单位,每个家庭成员都甘愿为家庭奉献一切,与之共存亡。同样的道理,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企业当作一个大家庭,让全体职工自觉认为是这个家庭的一员,能够主动参与到企业建设发展中来,与企业共进退、共享荣辱。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路途上,针对职工反映出的问题,采取的办法要合法、合情、合理,以合适的方式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是要做到尊重职工,通过召开形势报告会、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让职工参与重大问题、重要方案的决策、制订,使职工树立“企业发展靠职工,职工生存靠企业”的思想理念,只有使职工拥有主人翁地位和相应的权力,才能激发职工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其次要关心职工生活,少说一些空洞的话语,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比如说:给收入少的职工群体增加收入,给上不起学的职工子女发放奖学金,给看不起病的职工联系医院、找好的大夫,减免治疗费用,给上了年纪的老人生活上提供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等等,一句话就是要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组织帮扶救助的作用,让职工觉得即便就是企业在困难期间也没有忘记他们,而是时时刻刻记在心上,处处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第三要关注职工的工作学习情况,想职工之所想,为方便职工工作学习生活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比如创建好团结、民主、文明的职工之家,建立图书室、活动室等活动阵地,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公益活动等,进而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2.4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好职工群众的引路人

我们都不会忘记在的时候,干部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同吃同住的情境,正是他们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使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才有了后来革命的胜利。思想政治工作,特别需要这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精神,需要管理人员公平公正办事、争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榜样。时至今日,当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政工干部更要重品行、作表率,为职工指引前进的道路。

首先要把重品行体现在公平公正上,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从企业、集体的利益出发,以职工的利益为本,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让职工自觉行动起来,共谋企业发展。

第14篇

【关键词】环境;思想行为;影响

党的十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笔者根据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方针,结合煤矿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实际,针对煤矿职工的特点,认为对煤矿的思想行为教育应增加“以优美的环境辅育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目的在于通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人的强大力量,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以优美的环境辅育来影响、培育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人内在的积极性,促进其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人的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行为的出现和变化,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时必须考虑环境在其中的作用。对煤矿的教育管理,教职工不但要以得体仪表,规范的言行举止去示范职工,同时还要施以从严要求,严格管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职工,养成爱岗敬业、奉献岗位的良好行为。

1 环境对煤矿职工思想行为的影响

人的思想活动和思想认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环境,人的思想活动和思想认识便不可能产生,行为也就无所谓出现和变化发展,这是“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所谓的环境,就是环绕在人们周围并给人以种种影响的客观现实。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工作的、家庭的、社会的环境等等。对煤矿职工的思想行为的影响是各种各样的。如生产一线农民外来工朴实豪爽、任劳任怨、脚踏实地、老实本分以及敢做敢为的思想行为表现,城市职工的社会知识面广、接受力强,对问题反映较敏感等这些均属所处环境影响的结果。

1.1 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师跳假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的思想本身是主观的,但是它反映出的对象是客观的,特别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感情、作风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同化作用。由于人的先天素质上的差异和后天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尽管环境对人的作用有自发的、潜移默化的特点,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要人经过思考后才形成的,人的内在因素对环境的造选择不同,得到的结果的反映必然也就不同,正如同一个职工,在同一时间、同一单位,对同一工作的干法,来自不同成长环境的职工的接受程度和反映就不同。同一个单位、同一个等次参加工作的职工,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但对工作的态度、效果就大有区别。

1.2 复杂的社会环境造成复杂的思想行为的形成

本来,人之初,性本善,但复杂的社会环境,多棱的五彩缤纷的周围环境促使人形成对事物反映的差别。大到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小到家庭生活、工作环境,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一段时期出现的“一切向钱看”成了时髦,什么事都以钱为标准,用钱作尺码,如钱权交易、“任钱唯亲”等丑恶现象。这不得不承认是由于舆论导向仅倾向于对经济建设的宣传,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导向,使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成了笑谈,见义勇为、舍身救人成为傻冒。随着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召开,宣传思想战线政治舆论导向的加强,学先进、争当先进、人人学先进、个个赶先进、处处有先进的环境正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一批向焦裕禄、牛玉儒、杨善洲、郭明义等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典型人物不断涌现。各行各业都注意收集、弘扬本行业职工的闪光点,以塑造高尚情操,树立行业新风。

1.3 家庭生活、工作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

煤矿是一个高危险、高密度、高强度、粗放性产业,工作性质使职工不能很好的关照家庭,他们子女的生活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同情、关心和关照。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工作生活环境,为煤矿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在煤矿基层单位形成干群融洽和谐、互相理解支持、相互信赖和关怀帮助的气氛,有利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巩固,从而对激发职工形成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良好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从严要求,规范行为,做一个文明守法的新时代矿工

作为一名煤矿工人,不仅要遵纪守法,更重要的是“文明素养”。榜样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作过程,而且是党员干群之间的思想、品德、感情、知识等进行复杂而奇妙的交流影响的过程。在职工面前,党员干部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富有鲜明个性的具体个体,是职工面前最直观、最活生生的榜样。特别是煤矿职工,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比较强,对什么事情都想问个结果,他们需要党员领导的正面引导,同时更希望从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看到怎样做?如何办?如果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在会上讲助人为乐、文明礼貌、大公无私、遵章守纪,而实际工作后,生活中又是斤斤计较、出言不逊、争名夺利,甚至自私自利、自由散漫、迟到早退。这样,职工就会对党员领导干部会上讲的道理产生怀疑,甚至思想、行为上陷入迷途。所以人们常说,职工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面镜子,职工行为品格是党员领导干部品格的折射,党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工能否素质的高低。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无论何时、身处何处,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都应在思想品德方面“以身立教”,给职工做出表率。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对职工的言行举止应该耐心细致地加以规范,做到一丝不苟。

3 以优美的环境辅育人

由于煤矿职工的来源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需要、追求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思想品德、道德素质、行为规范也就不尽一致。作为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和从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人员,就要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对煤矿职工思想行为所造成的影响,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分析每一个职工的行为后,再加以归类,以便掌握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进而组织起各种文体活动协会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其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当然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投入,首先得创造活动的条件和场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障。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要做好一件事,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要搞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规范职工的行为是很难落到实处的。

第15篇

一、金融信息共享的理论与实践

1.理论。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信息的不充分,即使在竞争均衡的市场条件下,信贷市场仍然会出现信贷配给。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必须通过信贷价格(利率)和信贷配给相结合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高利率虽然可以覆盖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但也易导致“逆向选择”,也就是说,高利率会吸引更多的从事高风险投资业务的借款人,或者迫使借款人去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由此可见,价格机制本身并不能净化信贷市场。此外,在缺乏信息共享和违约惩戒机制情况下,一些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后选择拖欠或者赖账,因为他们仍可以从其他贷款机构获得贷款,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必然要面对“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也就不得不在授信中采取信贷配给的方式。征信局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有助于:调整利率,对借款人进行风险定价;降低信贷的平均利率水平;减少信贷配给,扩大信贷发放;降低信贷拖欠与违约率。但是,由于征信结构会因共享信息的内容与共享参与行业机构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性,不同征信结构所产生的效果也会存在差异性。因此,征信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征信模式的差异会对信贷范围和信贷组合的表现产生较大的影响。

2.实践。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征信结构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完整性征信(Full-File)与负面性征信(Negative-Only)负面性征信所采集的信息主要是个人的申请、破产记录、违约行为信息、60天或90天以上账款拖欠信息。完整性征信也会采集所有负面信息,但同时也采集个人的账户余额、账户类型、平均账龄、信贷额度、债务比率、拖欠记录(以30天以上为主,也有不足15天)、查询记录、分期还款剩余、放贷机构、账户核销/恢复比例、公共记录等。第二:全面征信(Comprehensive)与片面征信(Segmented)片面征信是仅在某一领域开展的信息共享,如银行间信贷信息的共享使用、消费零售商之间消费信用信息的共享使用等。而一个全面的征信系统则是将消费者在各领域信用记录全部收集进来,形成全面的个人信用档案;在小企业方面,会收集企业间赊销等交易记录信息和租赁信息等。第三:缴费行为全面征信(Com-prehensiveacrossObligations)与金融领域征信(RestrictedtoFinancialSec-torsOnly)缴费行为全面征信是指在金融领域开展金融机构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并收集非金融领域的支付信息(比如通讯缴费、公共事业缴费等)。金融领域征信可以被看作是片面征信的一种特殊形式,仅在金融机构间开展信息共享,基本不收集非金融支付信息。不同的征信结构具有不同的特性,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同程度、不同效果的影响。PERC研究人员认为,全面、完整征信比其他征信结构更助于扩大对私营部门的信贷,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

二、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宏观影响

由于征信体系会对信贷投放产生重要影响,在信息共享上存在的差异也会对信贷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隐私保护和社会公平产生间接影响。从理论上看,金融就是调动储蓄资金投放到可以通过投资和促进居民消费来发展生产力的领域,通过稳定消费来降低商业周期的波动。信贷投放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对合理分配收入和扶贫具有积极作用。合理架构的征信体系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本国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性,信贷价格,以及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与贫困、社会公平等问题息息相关。

1.更快的经济增长和更强的经济稳定性。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建立广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率、更大的生产率增加值和更快的资本股本增长。RossLevine的研究估测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对私营部门的借贷增长达到GDP的30%,就可以使该国每年的GDP增长1个百分点,生产率以及资本股本增长0.75个百分点。同时,PERC的一项研究结论表明,建立一个100%覆盖率的全面征信体系,保守估测,可以使对私营部门的借贷增长到GDP的45%。

2.更低的贷款平均利率。在信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放贷人能够更好地判断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状况,并基于风险对贷款进行定价,以较低的利率为风险度较低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图1是基于模拟研究的结论,说明了随着信息共享程度的加深,贷款平均利率会不断下降。曲线A表示在信贷市场中有限信用信息共享条件下不同利率借款人的分布。曲线C表示在完全信息共享条件下不同贷款利率的所有潜在借款人的分布。i是指在借贷市场上没有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贷款利率均值,这样一个信息完全对称的市场环境下,放贷人的贷款利率可以很好地反映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曲线A是现实市场环境下的一个假定案例,借款人的平均贷款利率i**大于i,且借款人的分布更为集中,这主要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所致,使曲线向右偏移。此外,由于对借款人的信息了解不充分,借款人的利率都接均利率水平,也造成低风险客户“补贴”高风险客户的现象。曲线B代表信息共享不断扩大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低风险客户进入了信贷市场,高风险客户在风险定价机制下被挤出市场,整体的平均贷款利率(i*)下降。图1所展示的这一借款人分布的变化并不纯粹是理论上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利率定价决策反映了与借贷相关联的风险,图1的模拟研究结果实证性地说明信息共享有助于降低利率水平。在借贷市场竞争充足的情况下,放贷人根据自身风险的偏好和目标市场竞争的考虑,会随着违约率的降低,不断拉低贷款利率。图2展现的是美国信用卡利率分布的实证数据。1990年美国还没有像如今这样广覆盖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信用卡的利率主要集中在16%的水平以上,如图1左侧所示;而从2002年数据看,随着信用信息共享的不断扩大,信用卡利率的分布更趋于均衡,如图1右侧所示。可以看出,由于更为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个人信用报告的广泛使用,放贷人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信用风险状况而进行精细化的风险定价,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信贷价格(利率)的分布状况。

3.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理论界关于扩大信贷对收入分配造成的结果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扩大信贷会更大程度地使富人受益,因为他们的偿债能力更强,在获取信贷方面处于有利地位,特别是在一个经济体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另一种认为,在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足够低的情况下,扩大信贷会更大程度使穷人受益。穷人由于个人资产和信用记录的不足等制约因素,长期处于信贷约束状态,难以通过获取信贷来投资良好收益回报的项目。通过发展个人征信,可以降低信贷约束,有助于减少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缓解收入分配的不均衡。ThorstenBeck、AsliDemirgü-Kunt、RossLevine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相关调查统计研究表明,不断扩大对私营部门的借贷可以显著降低基尼系数的增长速度(注: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比例数值越高,表明居民贫富差距越大,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越高),减少日收入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的数量,提高相对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注:相对贫困人群是相对于正常生活水平而言。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有或少于平均收入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美国是把人口的1/5确定是在相对贫困状态)。

三、对政策法规制定的启示

消费者金融信息共享与信贷市场的效率、普惠金融和个人隐私息息相关。因此,消费者金融信息共享体系架构的多样性以及消费者在该体系中的地位是政策法规制定者非常关切的问题。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在银行体系结构、监管能力、隐私保护社会准则、契约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消费者金融信息共享法规制度。但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监管框架中,一些立法和监管原则是相同的,比如平等对待所有数据提供方、规定信用数据的有效期限等。此外国际上有关数据保护、隐私保护和消费者授信管理的一些通用准则也是需要遵循的,比如经合组织(OECD)制定的《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和跨国界流动的指导原则》。

对征信机构(征信局)监管框架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在如何界定征信机构的经营范围、如何对消费者进行保护、如何维护信贷市场和行业的稳定、如何保障法规有效实施等一系列问题上,各个国家的法规制度差异会很大,需要根据当地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契约网络和监管执行能力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国际上有两种比较成功的监管模式,第一种是以一些欧盟国家为代表的综合性立法模式,通过个人数据保护立法来规范征信机构的经营行为,对各类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披露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另一种是专门性立法模式,针对征信机构出台专门的监管法规,明确个人信用信息的用途。这两种立法模式的共同点是:

(1)对金融领域和非金融行业的信用信息征集同等对待;

(2)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征集的个人数据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共享应用,不被滥用;

(3)保持个人隐私保护的整体性,使个人信用信息在限定性条件下规范采集、应用;

(4)加强信息共享的管理,包括规定须经本人同意情形下才能进行信息采集和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使用;

(5)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有效期限;

(6)要求对消费者正面负面的信用信息都要采集、共享;

(7)强调消费者保护,消费者有权查询了解本人的信用记录,并对记录的内容有异议和申诉的权利;